【导语】“cloverruby”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4篇读激流三部曲有感,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读激流三部曲有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目录
篇1:读《激流三部曲》有感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作者巴金。是《激流三部曲》中的《家》。读完了这本书后,我情不自禁的想起去年我流着眼泪读完托尔斯泰的小说《复活》,曾经在扉页上写了这样一句话:“生活本就是一场悲剧!”
本部书展现了以自己生活过十九年的封建大家庭内部的罪恶、腐败、倾轧和迫害,还着力注重描写了青年一代在“五四”新潮影响下的觉醒和对封建的战争!也更加从一个家庭反映了整个社会的腐败,这也是巴金爷爷所渴望创作的一部书的主题。据资料显示,写作《家》时,巴金27岁。书中的人物和他的读者一样年轻,如今时间已经过去了七十多年,封教礼仪在崩溃的同时,仍然在摧毁年轻人的生命与青春,这样的悲剧从总体上来说,无疑正在成为过去,但是,他的《家》这幅作品中的人物却保持着鲜活的生命。他坚持的现实主义创作道路,在对理想社会的憧憬和不断探求中,作品基调热情之著略带悲伤。
《家》不仅是巴金文学道路上树起的第一块丰碑,也堪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现实主义杰作之一。
总而言之,这部书是我读过最好的一部作品!
篇2:读《激流三部曲》有感
寒假里,我读完了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这部著作讲述了一个资产阶级家庭由兴到衰的故事。巴金爷爷用生动细致的语言,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
高觉民,出生在富裕的高家公馆。他个性耿直、敢作敢为,具有叛逆精神,对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深恶痛绝。一次四婶嫁祸于他,说他打了她儿子,但觉民是非分明,勇于反驳,不因为别人有威势就服服帖帖;他也很重感情:爷爷给他订婚,但觉民一心爱着琴,极力反对家人给他定的婚事,未果,最后逃婚!可见他对琴的爱多么忠贞不渝!他入报社,办报刊……做别人不敢做、也不可能做的事!他是一个叛逆的人,但他是一个英雄,一个勇于反抗封建社会的英雄!
高觉新,高家的长子。他身为长子,长期受到封建思想的禁锢,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他不敢恨,不敢爱,即使心中有喜欢的女孩――梅,也不敢违抗父命,最终和一个素不相识的女子结了婚。从此,他变得沉默寡言,整天面带忧郁。他对家人言听计从,不敢像觉民觉慧一样勇于反抗,甘愿做别人的受气包,家里人怎么训斥他,觉新都默默咽下。他被训怕了,因此一遇到什么抵触旧家庭的事他就会心情烦躁。虽然他很懦弱,但却情深意重。看着心爱的梅承受着病痛的折磨,日益枯槁,他心如刀绞。后来,梅因病去世,他参加了梅的葬礼。望着梅那平静的面容,觉新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攫住一样,撕心裂肺的疼。此时的觉新可以说是一个失败的人。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经历了一次次的家庭变故,遭受着一次次的心灵撞击,觉新在分馆前最后一次争吵之时,终于不再唯唯诺诺了,他觉醒了!这一点对他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转变。觉新,一个失败的人,最终找回了自己的尊严,也不失为一个男子汉!
合上最后一页,我的思绪还萦绕在故事中,那些纯洁而年轻的心灵让我难以忘怀。巴金的这三部小说为我们展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情形:有真情,有虚伪,有嫉妒,有仇恨,它让我们见到了人心的险恶,爱情的忠贞,真诚的温暖……尽管这是虚构的小说,但却生动逼真。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处处有书中人物的影子。这,难道不正是当前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吗?
《激流三部曲》这部经典巨著像一股激流,在我心中奔腾着,成为我心中永存的记忆!
篇3:读《激流三部曲》有感
抗争一直存在,不仅仅是那个年代。
1931年,是抗日的年代;21世纪以来,是抗命运的年代。生于长于父母之手的'我们,需要与父母为我们铺好的路抗争;成长在激情与艰苦并存岁月中的长一辈,需要在而立之年还为着国事操一份心献一份力;而逃亡、呐喊于动荡年代的爷爷奶奶们啊,要与即将来临的死亡做斗争。所以在任何一个年代,看任何一本关于抗争的书恐怕都是振奋人心的。
在这三部曲当中,似乎没有我所喜欢的人。克安、克定我是绝不喜欢的,这也是作者所希望的。觉新是软弱的,觉慧是最初光说不练的,觉民是最初选择视而不见的,琴是始终只能安慰却无所作为的,淑贞是怯懦的,淑华是起初无知的,淑英自身是忧愁而不敢言的。但我不得不承认,我看到了他们的成长。觉新在最后进行了反抗,觉慧早已离家,觉民和琴挽救了淑英的悲剧,淑贞、淑英在那个年代以大户小姐的身份走出了家门,虽然淑贞最后难逃悲惨的结局。在我读来,这些成长可以归结为他们开始抗争,不再陷入对命运的自怨自艾,而是以无畏的姿态向旧社会旧制度说不,说:“春天是我们的。”。
我已到了淑英的年龄,却没有她的千般万种愁思,于是蓦然意识到上世纪初中国女性的生活空间封闭而狭隘。我曾听闻女人是物品的论调,我明白母系氏族早已变为父系氏族,也知道在千百年以来不知有多少名人持有这样的态度,但是我恨,我恨为什么女子定不如男,我也恨淑贞那样卑微胆小,我恨她丢不开自己的三寸金莲只顾低头自哀。
或许是我偏执了,她生在那样封建落后的家庭,相夫教子便是她的本分。不,应该还得加两条:公婆在世时,任着他们打骂;自己成了婆婆时,变着法子折磨儿媳。这是她可怜可泣的一生,这是中国数万万女性的一生。她们注定了幼时便要忍受缠足之痛只为将来嫁个好婆家,出嫁后还要忍受公婆丈夫精神与身体上的折磨,可是她们从未想过:“这真的是必须且必要的吗?这是我唯一的出路吗?”;可是她们从来只抱怨上天何其不公,到头来便百般刁难儿媳一舒心中不快。她们从未想过抗争,从未想过通过自己的力量从那死人堆里爬出来,可是琴做到了,淑英也做到了。
据说,巴金本想写一个灰暗的结局,但却在读者们的乐观态度中将其改为了合家欢乐的结尾。撇开对读者的尊重不说,我认为这个结尾带给人们以新的希望,没有美好的幻想,何来为之奋斗的力量呢?
篇4:读《激流三部曲》有感
有人说,人的生命就像一张空白的纸,上面涂鸦着不同色调的块面。有一条线都勾勒着你的轮廓,它随年岁逐渐淡去,又随记忆浮现眼前。
也有人说,旧时代的人们,他们的人生也是一张空白的纸,只是他们没有调色的权利,制度帮他们添上几笔愁云惨淡胭脂粉底的苍白。
然而生命是不会屈服的,然而思想是会觉醒的。看完了“激流三部曲”,我只想说,风能吹走一张纸,却吹不走一只蝴蝶,因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屈服。在那个新与旧交织的年代,有多少血泪可以埋葬青年的渴望与追求。多少青年愤起抗争,反抗家庭,劈开混沌,努力在荆棘中踩出一条路来!他们痛恨那些捍卫者,他们痛恨家庭每一个愚老的生命,不因为他们的血浓于水,而是他们最终的屈服。那些被封建礼教、三从四德所摧残了的花季的少女,她们年轻时的眼泪能哭出一片湘妃竹,而到暮年,她们又不由自主心甘情愿颐指气使地加入到对下一代的摧残之中。跳入湖水的鸣凤,嫁入冯家的婉儿,跳井自杀的淑贞,生命纵使惊艳岁月,那个冰与火的时代,依旧要被命这个字所埋葬。因为命这个字,觉新接受了瑞珏,觉新抛弃了梅芬,觉新相信了除鬼,觉新同意了长辈施加的所有事情,即使他不赞成,他仍唯唯喏喏,用旧礼教安慰自己,用旧思想钳制自己,然而他收获了什么呢?瑞珏因为血光之灾搬进了低矮的屋子,当她忘声呼叫觉新时,觉新又痛苦又悔恨,却又拿旧礼教钳制自己,当梅芬死的时候,他又做了什么昵?他不过在家里张贴着梅画,直到她死后才涌出无限感慨的话……生命只有在失去时才值得珍惜,而得到时却任意挥霍。
在那个吃人的时代,女子前仆后继,终止在小脚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中。有人反抗,然而那些曾经洒下泪水的人却正言辞色地劝她们。是的,她们也有青春,她们也有青涩,然而她们的灵魂,早己根深蒂固地被植入所有的程序,她们需要做的,不过确保这些程序稳妥、无差错地传送到下一代人手中。
是的,是该有人反抗了,是该有人牺牲了,是该有人振臂高呼了,愚老的躯体必须进到棺材里去,然而年轻的心灵需要最大限度的跳动,血液里所涌动的,不该只是一腔热血,而应是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情怀,而血液里所褪尽的,不该只是童稚的天真,还应是从骨子里所散发的陈腐的思想!灯光若隐若现,需要有人为它添上生命的灯油,然而它最终点亮的,是几亿人眼中欢欣的火苗呵!
春天是属于我们的,青春真是美好的东西!他们那个年代所唾弃的孔家学问,我们又重拾起来。因为那个时代需要激进,而现在需要反思。那个年代牺牲的所有青年,他们的祖国梦将在我们的身上得以昭显。那个年代的婚姻,那个年代的礼教,我们不仅杜绝,还将它们永远埋葬。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无依无靠,浪迹天涯。人亦是群居动物,互相倚靠,共创未来。我们孝,但我们不逆来顺受,我们仁,但我们不事事姑息,我们义,但我们不过激过火,我们信,但我们不任意盲从。
我看到新的土地上站起新的人们,他们的肩膀稚嫩,脸上却带着刚毅的表情,未来,是属于我们的。我又想起十年那些立在碎石瓦片上的人们了。他们衣衫褴褛,他们受尽屈折,但他们只要一站,就豪情万丈,气吞山河!
每一个日出都是新的开始,春天是属于我们的,青春给予我们无限的活力,是的,青春真是美好的东西!
篇5: 《激流三部曲》读后感
杜甫曾经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文明程度的反映,更是人们宝贵的财富。阅读不仅能提高我们的成绩,还能陶冶情操、开拓眼界。读书不但要多读,还要挑好的读。我今天要和大家分享三本令人感动的书,它们是巴金爷爷的著作《家》《春》《秋》,也就是激流三部曲。
这三本书讲述的是民国时期,一个封建官宦大家庭里的年轻人渴望自由,但是有很多人太软弱而被那些思想古板的长辈扼杀,最终一些有理想、有抱负的人逃出了封建魔掌的故事。《家》主要描写了封建家庭的丑恶与不堪和觉慧出走时的坚定,为我们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春》则陈述了淑英从懦弱到决定反抗的过程,使我们对懦弱无能而又刚愎自用的人更加憎恶,通过激昂的语调告诉了我们:只要敢于挑战、敢于创新,春天就一定会到来;《秋》是激流三部曲的结尾,整本书的主旨是:生命是无休止的,也没有一个秋天是永远的,有上进心才能让自己生活在健康、自由的世界里,才能创造出更美丽的风景
整个《激流三部曲》的系列饱含了作者巴金对封建社会的厌恶与渴望摆脱封建思想束缚的感情,有人说它是巴金的自传,但是我觉得不是,这只是他讽刺封建礼教和作揖主义的一个工具,只是他对大家的劝告。在这三本书中,我看到了封建社会的残酷无情,看到了女子的地位卑微,看到了那些被旧礼教夺去热情、希望甚至生命的人,还看到了那时封建制度的奄奄一息讲述这些故事时,作者用时而平静客观,时而振奋人心,时而怒气冲天,时而欢快愉悦的文字来告诉我们:在自己不赞成的观点或事物面前,我们不能怯懦,要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并付诸实践,创造出新的火花,人类的文明才能进步。这就是我推荐《家》《春》《秋》的原因,希望大家能喜欢它们,理解它们。
篇6:《激流三部曲》读后感
花了一个暑假和开学后的一个月,终于看完了这三本书。划过来,一个月只看了一本书,感慨万千啊不过这几本书的确挺厚的,并且很难理顺关系。
大家都说这些书就是反映了一个大家族的衰落,但是,我却觉得这个大家族的衰落是注定的,因为这这几本书中,还有那些有着新思想的青年,他们不怕那些长辈,他们轻视那些长辈,他们与那些长辈为敌。事实证明,他们是正确的!现代的社会必须由他们来建设才可以发展!觉民、觉慧、淑英、淑华、琴…
虽然这些人能够使我的热血沸腾,但是,也有那些执迷不悟的人使我气愤至极,周氏的弟弟周伯雄,他害死了惠、竟然还执迷不悟,又害死了枚还有沈氏,动不动就打淑贞,难怪她跳井自杀…
我的表达能力差,不能把我心中的爆发的感情和支持的心情发泄出来但这三本书的确是十分好的,就是有些冗长。
篇7:巴金《激流三部曲》读后感
巴金《激流三部曲》读后感
一百多万字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看完了,很有写些文字的冲动。近来却诸事缠身,一直未曾动笔。昨晚与一朋友通电话,她把自己比作《谁动了我的奶酪》中的一个人物。巴金的这三本小说源于他自己的生活,所以他也曾多次遇到亲人对号入座的烦恼。其实,我现在想来,这也怪不得他那些亲人们。在读《激流三部曲》的过程中,我也一直在找寻我自己的影子。
我更象故事中的哪个人物呢?觉新?肯定不是。我无法分清我更象故事中的觉慧还是觉民。
我随着故事的跌宕起伏而心潮澎湃,或兴奋,或揪心,或愤怒。我为他们向命运的奋力抗争而欢欣鼓舞,为他们的命运担忧,为他们所受的.不平愤慨。也许,在那样黑暗的时代,更能激起热血青年的抗争。
温水煮青蛙的故事为大家所熟知,在当代的大背景下,在忙忙碌碌之中,有多少人能够坚持自己内心的理想?有多少人在现实中将斗志消磨殆尽?
八九十年前的中国,妇女还没有上学的权利。一百年中国的沧桑巨变,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丝毫不为过。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所处的困境已比八九十年之前小的多了。如此想来,我们是否该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
在深夜中,沉浸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的风风雨雨之中,真的有种“心游万仞”的畅快感觉。
我不是一个豪气冲天的人,或许我更象故事中的觉民,追求一步步扎扎实实的进步。我相信,只要有向前的加速度,不论大小,总有一天会达到成功的顶峰。
篇8:读《高尔基三部曲》有感
因此他深深懂得,只有斗争才能活着,活得快乐,活得有意义。他从生活的底层走向了革命的道路,努力寻找着真理,追求着光明。终于,他脱离了苦难,过上了真正幸福的生活。
其实,这也是十九世纪俄罗斯大地上广大底层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记录了他们的艰辛、苦难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果高尔基与那些劳动人民来到现在,这个几乎没有战争与穷苦的年代,那多么幸福啊!他们再也不用受苦受难了,和我们一起过美好的小康生活,那该多好啊!
所以,同学们,我们应该高兴,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个美好的年代,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那么,从现在起,为你自己感到幸福吧篇9: 读《牧犬三部曲》有感
《牧犬三部曲》是由牧铃著作的,分别是《兄弟情仇》、《独战苍穹》、《浴火重生》三本书,讲述的是主人公林达驯养两只家犬的曲折故事。
先从黑云说起,黑云生了两个狗仔,一个叫灰灰,一个叫黑头。黑云为保护牲畜不幸被狼咬死了。林达以“九犬一獒,舍九取一”的标准驯练灰灰,让它为母亲黑云报仇,可它却野性大发杀了牲畜被流放森林。黑头被马戏团抓走了,在马戏团结识了好朋友白丑,而后带上白丑逃出马戏团,回到牧场。不幸再次来临,白丑被黑狗杀害了。黑头为给白丑报仇,与黑狗大战却违背了同类相残的禁忌而受刺激。灰灰在山林回归了自然本性,林达十分想念灰灰,于是带上黑头进山寻找灰灰,却被狼群包围住,紧要关头,灰灰前来助阵。最后,灰灰与黑头重回牧场。
有时候犬在玩耍的时候会锻炼让自己变得强壮,我们不应该干扰它们,应该尊重它们的成长本色,这就是自然规律。
我觉得狗是一种重情重义的动物,黑头为白丑、灰灰为林达。我们更应该爱护它们,让它们得到自由。
篇10: 读《牧犬三部曲》有感
在寒假里,我读了三本书,名叫《牧犬三部曲》。它的作者是牧铃,他曾被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誉为讲故事的高手。
这三本书主要讲了:牧工的'儿子林达为了给牧犬黑云报仇,将黑云的儿子灰灰藏进了一个古老的陷阱里,希望按传说中的驯獒法驯出一条可以独战群狼的超级猛犬。不料,灰灰却堕落为比野狼还要凶残的牧场公害。而正常驯养的灰灰的兄弟黑头却成为了一条优秀的牧犬,在保护牧群的战斗中成了灰灰的克星,灰灰逃入山林,沦为野狗。黑头因替同伴复仇,遭人追杀,被迫逃入城市,不料遭人诱捕,加入了马戏班。灰灰击败豺狗当上“豺王”之际,黑头逃离马戏班,随着新朋友白娃去了它家。后来,灰灰在山中遭遇偷猎者,陷入了天罗地网之中。黑头在白娃家里仍然想念牧场,带着白娃回到了牧场,白娃被黑狗咬死,黑头大受刺激,咬死了黑狗。灰灰在山中回归了本性,不再滥杀。林达带领黑头去寻找灰灰,遭遇狼群,生死关头,灰灰赶来搭救,最终灰灰回归了牧场,成为了一条优秀的牧犬。
从这个故事里,我得到一个启发: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只要用一颗从容的心去认真面对困难,一切难题就只不过是一只纸老虎罢了。
篇11:读《曾国藩三部曲》有感
读《曾国藩三部曲》有感
去年差不多花了半年时间,断断续续读完了曾国藩三部曲,一直想写点什么,但是忙碌的事情将其抛之脑后,现在想絮叨絮叨读完之后的感想。
以下从两个方面简单的写一下感想。
从曾国藩的人物角度,是晚清的一位重臣,挽将倾的大厦于为倒,力挽狂澜之功,最后能全身而退,不仅保得自身平安,还能保得子孙后代昌盛不息。这样一位出色的人物,连毛泽东都夸赞不已,称晚清第一重臣,再无他人。
本书从他40多岁回家吊母丧写起,受朝廷之重托,建一支强劲的军队,阻挡盛极一时的太平军。在他之前,清兵屡战屡败,已经毫无士气可言,更是闻风丧胆,使得太平军一路北进,到达南京,占据中国大部分江山。曾国藩临危受命组建军队,号称“湘勇”,他决心这一支军队要丝毫不染绿营风气,平日懒散成习,横行市井,调戏妇女,一旦遇到打战,溃不成军。在组建的过程中,困难重重,从人才的寻找到军饷的筹集,通过知人善任,威逼利诱,让乡绅捐赠军饷,组建了一支军队,并且每日勤操苦练,战斗力远超绿营。并且他看不惯官场的阿谀奉承,推诿责任,这也遭到官场人排挤,最后被逼的离开原本大营,去了另外的地方扎营。而且刚建的湘勇,没有真正与太平军交手,所有的只是书面知识,初次打仗变败仗,屡战屡败的湘勇,让曾国藩一度欲投江自尽,但是却也在这样的时刻,他的另一支部队,十战十捷,这给备受争议的湘勇带来转折的惊喜,随后曾国藩发现自己并不擅长打仗,从而开始从各地寻找将才,而自己转为幕后总策划,彭玉麟便是他发掘的一名水师将领,此人熟读兵书,能征善战,并且人品好,痴情一生,不贪图荣华富贵、功名利禄。慢慢的曾国藩周围聚集了许多才干出众的将领、谋臣,让湘军一步步反败为胜,与此同时,他也很注重朝廷的`动态,让满人当最高的武官,避免功高震主,功亏一篑。曾国藩本人资质属于中等偏下,但是却创下了举世瞩目的功勋,这与他不断自省,知人善用有关。他的九弟最终第一个帅军攻破金陵城墙,浩浩荡荡的太平天国运动从此落下帷幕,走向衰败。此时荣极一时,然而他却保持警醒,话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鸟弓藏”。满清王朝,开始要限制军队发展裁减人数,并且曾国藩此时若有抗命或者一点反抗的迹象,可能就被满清猜忌从而有性命之忧。
曾国藩于是自裁军队,但是如果一点军队不保留,对于朝廷而言,就是任人宰割的羔羊,随时可以束手就擒,为保万一,他请旨保留约三万军队,以待君命,这也是保身之道。为高官者,既不可功高震主,也不可毫无招架之力,这也是曾国藩能在局势复杂的环境中,全身而退的原因。多少盛极一时的权臣,最后落得门庭冷落,家道衰败。后来任两江总督,改政革新,昔日的荷叶塘少年,如今成为一展胸中报复的朝廷重臣,其中的辛酸奋斗,个中滋味,恐怕也只有他本人能体会了。并且他反对铺张浪费,极力倡导从俭,并且教导子女,端正品行,更有《曾国藩家书》流传后世,曾氏家族建国后仍有国之栋梁,这与他倡导的曾氏家风,不无关系。可惜后来天津教堂处理一案,让曾国藩晚节不保,委曲求全答应外国人的要求,杀了13名中国人,遭举国唾骂,虽然也是出面调和,13名被杀者为监狱死刑犯,被杀后每家得慰问金。但是国家的面子受损,国人不能理解,本就苍老的曾国藩,更加年老气衰,最后于任上去世。曾国藩一生,于国于民鞠躬尽瘁,创下了不凡的事业。
在他之后,李鸿章,左宗棠等,皆是晚清的重臣,这与他的知人善用,推贤荐能关系很大。并且于他自己而言,中等偏下的资质,可以创下这样的功勋,确是严于律己,不断学习的结果。
文学方面,作者能写下这样一本著作,非深厚的历史底蕴及文学修养不可达到。开篇曾国藩的描写,文章中间人物刻画以及用词造句,不晦涩难懂,但是郎朗上口,是一篇文学佳作。末段曾国藩去世的描写,更是天地动Q,一代风云人物从此不复存在。并且大量的典故,引用,涉及到方方面面,不得不佩服作者的知识渊博。“钓鱼钓鱼,心神专一。春钓浅滩,夏钓树荫,秋钓坑潭,冬钓朝阳……”。其中朱子教人读书,八个字:虚心涵泳,切己体察。见解之深刻独到,绝非一日之功可以达到。并且为官任宰,分析透彻,“督抚之职,一在求人,一在治事。求人有四类,求之之道有三端。治事也有四类,治之之道也有三端。求人之四类,曰官,曰绅,曰绿营之兵,曰招募之勇。其求之之道三端,曰访查,曰教化,曰督责。”其中也有烹饪之道,“徽菜向以烧炖为主,讲究真本实料,火功到家,菜肴明油味浓,色泽红润,滋味醇厚,汤汁清纯。”人世的诀窍,“曾国藩在军务之暇,悟出了许多人世诀窍,他把这些诀窍归之为”八本“:”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做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成事难,成大事更难,”世无艰难,何来人杰?“,文中词句极多如”临到客人们告辞时,曾国藩笑着付左宗棠说:“我送你一句话:季子自称高,仕不在朝,隐不在山,与人意见辄相左。话中嵌着”左季高“三字。左宗棠听后微微一笑,说:”我也送你一句话:藩臣当卫国,进不能战,退不能守,问你经济有何曾?“也恰好嵌着”曾国藩“三字。曾国藩惊叹左宗棠的才思敏捷。二人一笑作别。”
此书为一本好书,特此推荐,为官,处世,交友,做文学,多读多收益。
篇12:巴金的《激流三部曲》读书笔记
这是一部讲述一个大家庭衰败的故事,也是旧的社会制度和新的社会制度一交一替冲突中,一群青年挣脱枷锁,奋起抗争的故事。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一些年轻人成为了这个斗争的牺牲品,但是另外一群年轻人和这种“吃人制度”抗争,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和幸福。文学是救国的,也是治病的。当我一口气连续读完《家》、《春》、《秋》以后,心中留下的无限的感慨!感叹故事中的悲欢离合;感叹当时不满30岁的巴金,为后世留下了一部文学巨作。
悲痛
“悲痛”似乎是这部作品的主旋律,大家都在黑暗中前行无法找到光明的彼岸,压抑的气氛让人窒息!故事在主人公们一个一个离世中展开,这种离世视乎又是这样的顺理成章!
梅、惠、瑞钰的离世是源于封建婚姻制度和旧礼教,她们只能成为婚姻的牺牲品,她们无法抗争,他们的离世留给了人们更多同情的眼泪,而这种悲痛也只能成为亲人回忆中某种酸楚;鸣凤、倩儿的死,是因为阶级社会的歧视和压迫,她们曾竭力地抗争,但是这种抗争的力量在那个时代背景下显得非常苍白,而她们注定只是这个社会的小插曲,当曲终人散的时候,人们自然不再记起;海臣、枚表弟的离世一方面是因为生产力的落后,科技水平的不发达,但最终也是因为人们的愚昧和守旧。应该说他们的死都和当时的社会制度有关,所以小说从头到尾控诉着这个吃人的社会和制度。
抗争
“不在沉默中爆发,只有在沉默中死亡”,黑暗是因为黎明来临。对于命运的抗争是这部作品的另外一条主线。觉慧成为了这个家里第一个举起抗争大旗的人物,他放弃了“三少爷”养尊处优的生活,冲破了旧思想和制度的束缚,远走他乡,去追求自己的理想;接着淑英在哥哥姐姐们的激励和帮助下,通过抗争也挣脱了束缚,投奔了觉慧;觉民为了自己的爱情、自一由和旧家庭作出了顽强的斗争,最终和琴得到了自己幸福;而承担着家庭重任的觉新,一辈子被封建孝道束缚,逆来顺受,无抵抗主义……虽然他的命运注定是悲剧,但是最后也走上了和父辈抗争之路!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抗争这不合理的思想,不合理的社会,不合理的制度,最终迎来一温一暖的春天。
这部书让我深深震撼。在“五四”运动前后,我们的社会经历了社会的变革。而先哲曾说过变革总是会经历流血牺牲,觉新们用自己的“流血牺牲”为我们换来了文明、协和的社会,让我们无须再重复他们的悲痛!
每个时代赋予人们不同的责任,我们的责任也是追求自己的理想,通过我们不懈地努力,让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灿烂的痕迹。
篇13:巴金的《激流三部曲》读书笔记
读《家》、《春》、《秋》让你的内心经历翻天覆地的变化,时尔倍受折磨,时儿又满怀信心,不过腐败的事物总归是要消失的。总会有更好的来代替。在困境中一定要坚信美好的事物会到来,一定要满怀信心奋斗到底。
读《家》真的让人感到特气愤,那么多年轻的生命受旧礼教的毒害就这样离我们而去,然而没有人加以阻止,反抗,只知道愚昧的顺从,只信命,认为人的命是上天安排好的,真让人气愤,梅表姐、瑞玉等人相机死后,属于新主义的觉慧终于气愤的离家出走,开始追寻社会主义,这也是整篇小说光明的开始。
《家》中好多人已经意识到旧礼教的腐败,开始明显的反抗。和觉民一起的那些学生们可是反抗的主力军,他们发表稿子,各类文章唤醒那些愚昧的人,总之还是有一定效果的,在她们的帮助下,淑英逃离了那条黑暗的道路,没有走旧礼教为他准备的路,三爸对她们也是毫无办法,说明他们是正确的,这也为新主义一定能打败旧礼教做了暗示。
在《秋》里面一味信奉“作揖主义”的觉新也在慢慢的改变,也有了走反抗意识的那条路,旧礼教中的大家庭是他非常失望,这些现象也是他不能改变的,那些人是非常自私的,他没有能力扭转这样的局面,是啊!制度该改变了。
这三本书的情节紧紧相扣,表达的思想也越来越高昂,从顺从到反抗,也让我们走了这么长的心理历程,让我们更加了解那时的生活现象,也告诉我们社会总是在不断变化的,如果一种制度越来越落后,那么一定会有新的更完善的制度来替代,不要愚昧的拥护已经跟不上时代的事物,要不断改变自己是自己永远都适应新的事物、观念。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满怀信心。相信正确的思想、观念一定会被别人认同的。
篇14:巴金的《激流三部曲》读书笔记
翻开旧社会的古籍,历史的烟云又舒展在我的眼前,悲泣的芳魂已逝,悲瘁的芳华宛在,一曲曲悲歌在岁月的烈火中涅盘。
这,是一条路,一条浸淫着无数女性血和泪的路,一条满是冤屈的路。
《激流三部曲》中,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旧社会的摧残下消逝,她们有些就像一朵花苞,还未盛开在最美的芳华中就已凋零。淑贞,一个年仅十四岁的小女孩,在父母的打骂和制度的束缚下选择用一口深不见底的井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她那小小的身体里究竟藏着多少哀愁,在跳井的那一刹,那到底有几分愤怒,几分幻灭在她原本就摇摇欲坠的心,在瞬间轰然坍塌。古代的女子们让三寸金莲剥夺了自由的权利,让愚昧的思想成了限制思想的枷锁,更是被制度摧残了原本能生活在沃土雨露中的芳华。
一个个女子重蹈覆辙,一缕缕芳魂随风而逝。
愿天堂,是你们的一方净土。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随着五四运动的发展,青年们睁开了自己蒙蔽的双眼,尽一己之力推动历史的车轮,迎接早春的来临。书中梅的时代即将泯灭,取而代之的是琴的时代,是许倩如的时代。
惊鸿照影的窈窕身姿只是她的附属,而渊博的才学在她的身上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那一颗早已埋下的种子,在她心灵的沃土上逐渐萌芽:不顾周围人的冷嘲热讽,选择和男学生们一起读书;加入周报社,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们畅所欲言;与周围的人齐心协力,共同把即将面临泯灭的淑英于水深火热之中及时拉出,将她送入了光明的春天。在琴的身上,映入眼帘的是她敢于拼搏的奋斗精神,她的未来必然一片光明!
悲泣的芳魂在孤寂的乱葬岗哭诉着自己命运的不公;燃烧的芳华长久地炙烤着华夏儿女的心扉。如今,世界已走向平等,但制度的余烬还未彻底的毁灭,梅和蕙的经历给世人敲响了警钟,在新的时代,就让我们用智慧的`泉源去浇灌梦想的种子,用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光芒,照亮世界上黑暗的角落吧!
★ 读《网》有感
★ 读有感
★ 读 有感
★ 读朝花夕拾有感
★ 读老人与海有感
★ 读稻草人有感精选
★ 读《槐花》有感
读激流三部曲有感(推荐14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