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最初一块拼图》有感

时间:2024-10-06 03:39:06 作者:薇薇 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薇薇”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读《最初一块拼图》有感,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读《最初一块拼图》有感,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

篇1: 读《最初一块拼图》有感

读《最初一块拼图》有感

我们班有一个图书角,借书的时候,我一眼就看中了那本《最后一块拼图》。我打开书的扉页,就被它那幽默的语言和极富想象力的文字吸引住了,爱不释手。喜欢这本书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在读书的过程中,不仅使我感到快乐,而且,当我合上书细细品味时,它让我懂得更多做事情的道理,《最后一块拼图》不愧是屹立在世界文学上的一座高山。

或许你还没读过这本书,看到书名难免会有一些疑问,《最后一块拼图》真的是写拼图中的最后一块吗?不是的,它的内容主要是告诉我们:人的一生,就是在完成一幅拼图,只有不懈努力,才能有完美结局!人生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但这时候往往需要你的坚持,无论最后结果如何,真正的幸福都需要用心把握。

书中的小主人公科尼,又名科尔内留斯,从没有见过他的父亲,许多年前,他的父亲在想通一切之后,放弃了平静的生活,孤身一人浪迹天涯,他的名字,或许是父亲留给他最后的“礼物”。直到有一天,陌生人亨利艾特走入了科尼的生活,成为了他的朋友,这时的科尼就像一条海底深处的小鱼,既兴奋激动,又有一丝彷徨与不安,因为他一直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不了解外面的世界。但是,有了亨利艾特的鼓励,内心有一个强大的声音告诉他:你已经准备好了!偶然的机会,科尼看到了自己的父亲,父亲的身影从来没有这样清晰!仿佛就是做梦!科尼从没有得到过父爱,可是,在那一天,他突然明白,人的一生“未得到”和“已失去”并不是最大的'遗憾,最大的遗憾是没有把握住现在拥有的幸福,科尼有关心自己的母亲,有理解、体贴自己的朋友,这些已经使科尼很满足了。

最后一块拼图被科尼放回了原处,母亲也渐渐走出了父亲离去的阴影,一切都变得正常,但是这和以前已经截然不同,以前在科尼心里天空太阳被密布的乌云遮住,可现在已经变得晴空万里。我们的主人公科尼,已经是一个崭新的科尼,脱胎换骨!一开始那个没有目标的科尼,因为这次偶然的机会,使他不经意打开了心灵之窗,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丢失的拼图已回来了。

生活还在继续,离奇的故事仍然还会发生,从这本书中我真正体会到,自己现在是多么幸福,有奶奶、爸爸、妈妈和幸福的家,有自己喜欢的学校、老师和朋友,可能我也有许多“未得到”和“已失去”的,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把握现在拥有的幸福,我觉得,我要学习那个崭新的科尼,有目标、有追求,不为一点小事而难过。我忽然发现,太阳的光芒那么灿烂,我内心的明天是那么美好!

篇2:读《最后一块拼图》有感

我确认,酒杯有棱角,有一个柄,上面有文字,容量是0.4升。每一个记者,想报道这只美丽的杯子时,可以从中选择需要的东西,这就是多样性,其中一个写杯子有棱角,另一个则写那个柄,以此类推,一切都是允许的,只是裂纹不许出现在报纸上!况且你也是最后才发现的。

读后感:这是一本儿童读物,读起来没有《人间失格》那么深奥,但其中也可以明白一些道理:主人公科尔内留斯,从没有见过自己的亲生父亲。自小被母亲抚养长大成人,在母亲的努力下,科尔内留斯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却孤寂又无聊。他时常有自己的烦恼,感觉自己的母亲不得不这么辛苦的干活,认为这都是父亲的错。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科尔内留斯认识了一个可以带他认识自己并找到存在价值的“魔法公主”。由于在钢琴方面的天赋,是他有机会接触更多的人,并认识了戴夫,约享,让。保罗并成为了好朋友好搭档,他的生活从此变得有趣起来。但他一直对父亲的失踪心存疑惑,在一次外出表演时,他见到了自己的生夫,这一次又再次揭开了他心灵的伤疤。他的父亲一直都在追求承认,掌声或许是彻底的不理解,他渴望成功。“人的一生总要有所作为”他害怕自己一事无成。所以选择离开了自己的妻子和儿子,去创造自己的事业,我不能说父亲是对是错,因为人人都有选择的权利,但在小说的最后,我释然了:母亲选择继续自己的生活,而科尔内留斯也在故事的最后想起了自己所藏的母亲的拼图碎片,他拿起了第1000块拼图,小心翼翼地放在了漏洞上,这回,水手们就不会沉船啦。人生最大的遗憾不是“未得到”和“已失去”,而是没有把握住现在的幸福。很多时候,我们都习惯了依赖或者认为别人理所应当应该做某事,对他进行道德绑架,而忘了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拥有选择和判断的权利,当然,选择过后,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所以尊重他人甚至是亲人的选择,明白人生的拼图需要用心去补齐,生活还在继续,意外不断发生,但科尔内留斯相信明天会更好。

篇3:读《最后一块拼图》有感

这几个星期我一直很投入的在读《最后一块拼图》。这本书的作者是德国的西古德·普吕茨,这本书还获得过“德国青少年文学奖”呢!刚开始我不怎么喜欢这本书,可读着读着我便深深的爱上了这本书!

科尔内留斯,一个从小就没见过亲身父亲的男孩,过着孤寂而又无聊的生活。一次十分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一位像是中了魔法的公主亨利埃特,她把科尔内留斯带出了生活的小圈子。因为科尔内留斯钢琴弹得很好,使他认识了很多朋友:戴夫,约亨,让·保罗等等,他们都成了他的好朋友好搭档。再一次钢琴演奏会时,科尔内留斯见到了自己的亲身父亲,可是他很伤心,不再相信他的朋友了。但在经历了很多事之后,他终于明白人生最大的遗憾不是未得到和已失去,而是没有把握幸福。

在读的过程中,我有许多问题,比如,科尔内留斯渴望的生活是什么?在某一章中的想法又是什么?最终在结尾找到了答案。亨利埃特的体贴,约亨的理解,母亲的关心和戴夫的引导……这些都改变了科尔内留斯对亲身父亲托马斯的看法和想法。我想,有这些关心他的朋友们陪伴在身边,科尔内留斯一定很满足!

“那是我的世界。整整十个月的时间里,我每天都去他的坟前。我曾经想过,是不是应该随他而去。后来,我才慢慢领悟,只要我还活着,我的世界就没有崩溃。”读了这一段又让我明白,人活着就要让自己的生活精彩,过着多姿多彩的生活!现在有很多人都在懒散的工作,我读过这本书才知道,如果人活着不是每天都精彩的,那人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我爸爸精彩的人生就是当病人痛苦的走进医院,又开开心心的走出医院;我妈妈精彩的人生就是帮爸爸干活,料理家务,烧一顿可口的饭菜,得到我和爸爸的夸奖;我精彩的人生就是和同学们一起玩耍。

当我合上这本书,闭上眼睛慢慢思考时,我想到: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意外的事情,然而,只要用一颗乐观的心去面对,也许又会发生意想不到的收获。我相信我的'明天会更好!

真正的幸福要用心去把握。谢谢这本书教会了我这个道理!

篇4:读《最后一块拼图》有感

人的一生就像是在完成一副宏伟的拼图,只有不懈的努力才能看到完美的结局。

人生,往大的方面说,它包含了意想不到的困难;一点就通的简单;哈哈大笑的喜悦;火冒三丈的愤怒;犹豫不决的纠结;不假思索的果断。往小的方面说,它就是一张等待我们完成的拼图。

一个自小就过着孤寂而又无聊生活的男孩,偶然的邂逅是他结识了一位仿佛中了魔法的公主,将他带出了那个微不足道的交际圈子,使他敞开心扉,展显自我,开始乐观的面对这充满机会的大千世界,并借助他在钢琴方面的天赋,使他结识了许多可靠的朋友和值得信任的搭档。借一次外出表演的机会,他见到了自己从未见到的生父,而这一次又揭起了他心灵的伤疤。

在一次次的事件过后,他明白了人生最大的遗憾不是“未得到”和“已失去”,而是没有把握住现在的幸福,生活人在继续,意外还在发生,但科尔内留斯相信明天会更加美好。

我们要激流勇进,靠我们自己的努力去战胜困难,去完善这块人生拼图,丢失的拼图能够再次找回,而这块人生的拼图则需要我们用心去补齐。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我们应该学习颜回“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种“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精神,这也就是完成拼图必须的过程。就算完成了999块拼图,它们之间连接的天衣无缝——一艘大船,升起了风帆,天空中飞翔着信天翁。只不过,那些快乐的水手们实际上很快就得下水去游泳,因为船身上有个“洞”,只有我们拼上这第1000块拼图时,这艘船就不会沉默了。

我国古代的“书圣”王羲之,他的书法可谓是“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号称“天下第一行书”,一幅《兰亭集序》使“天可汗”李世民朝思暮想。但是王羲之这一身入木三分的功夫可不是天生的。王羲之早年练字后,会在一个池子里洗掉毛笔上残留的墨汁,由于王羲之勤奋好学,坚持不懈,一池清澈见底的水变得乌黑发亮,这潭水不仅仅是王羲之用过的池子,更是王羲之成为“书圣”这中间刻苦、勤奋、坚持的最好见证!

曾子三省吾身,为的就是寻找这块拼图所缺失的部分;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为了完成拼图,造就更加完美的自己;“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就是完善拼图,填补人生的唯一捷径!

篇5:读《最后一块拼图》有感

人生,往大的方面说,它包含了意想不到的困难;一点就通的简单;哈哈大笑的喜悦;火冒三丈的愤怒;犹豫不决的纠结;不假思索的果断。往小的方面说,它就是一张等待我们完成的拼图。

一个自小就过着孤寂而又无聊生活的男孩,偶然的邂逅是他结识了一位仿佛中了魔法的公主,将他带出了那个微不足道的交际圈子,使他敞开心扉,展显自我,开始乐观的面对这充满机会的大千世界,并借助他在钢琴方面的天赋,使他结识了许多可靠的朋友和值得信任的搭档。借一次外出表演的机会,他见到了自己从未见到的生父,而这一次又揭起了他心灵的伤疤。

在一次次的事件过后,他明白了人生最大的遗憾不是“未得到”和“已失去”,而是没有把握住现在的幸福,生活人在继续,意外还在发生,但科尔内留斯相信明天会更加美好。

我们要激流勇进,靠我们自己的努力去战胜困难,去完善这块人生拼图,丢失的拼图能够再次找回,而这块人生的拼图则需要我们用心去补齐。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我们应该学习颜回“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种“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精神,这也就是完成拼图必须的过程。就算完成了999块拼图,它们之间连接的天衣无缝——一艘大船,升起了风帆,天空中飞翔着信天翁。只不过,那些快乐的水手们实际上很快就得下水去游泳,因为船身上有个“洞”,只有我们拼上这第1000块拼图时,这艘船就不会沉默了。

我国古代的“书圣”王羲之,他的书法可谓是“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号称“天下第一行书”,一幅《兰亭集序》使“天可汗”李世民朝思暮想。但是王羲之这一身入木三分的功夫可不是天生的。王羲之早年练字后,会在一个池子里洗掉毛笔上残留的墨汁,由于王羲之勤奋好学,坚持不懈,一池清澈见底的水变得乌黑发亮,这潭水不仅仅是王羲之用过的池子,更是王羲之成为“书圣”这中间刻苦、勤奋、坚持的最好见证!

曾子三省吾身,为的就是寻找这块拼图所缺失的部分;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为了完成拼图,造就更加完美的自己;“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就是完善拼图,填补人生的唯一捷径!

公众号:甘宁界

篇6: 读《最后一块拼图》有感

我们周围是不是幸福满天飞呢?是的。那我们能不能十拿九稳地把握好幸福呢?让我们来看看一个孤零零的小男孩的故事吧!

这个男孩叫科尔内留斯,他是一个有生以来一直没有亲生父亲的小男孩。相比之下,科尔内留斯可怜兮兮的,可我们却有父有母,两腔的幸福已经流入到我们的身体中了,那感觉,如此的温暖。

一次偶然的邂逅的机会,使科尔认识了亨利埃特,亨利埃特将科尔带出他生活的小圈子,见见广大的世面。因为科尔在钢琴这方面天赋,接触了很多形形色色的人物。一次外出表演的机会,他的父亲居然悄无声息地出现了。这就是科尔的“幸福”,还有许多成人陪伴。可是科尔却能把握好眼前一点一滴的幸福。再想想我们没有把握好的幸福,已经逃之夭夭了,再也找不回来了!

我懂得了世上最珍贵的不是“未得到”和“已失去”,而是没有把握住眼前的幸福,东西丢了,可以找回,幸福丢了,永远也找不回来!然而,人生就像完成一幅拼图,需要用心去补齐它!

篇7: 读《最后一块拼图》有感

最近,我读了《最后一块拼图》。讲的是一位单亲而又自卑的主人翁,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结识了许多朋友,重拾信心,走出了孤独的阴影。而父亲的巧遇又让他在回忆悲伤往事的同时成熟有加,找到了自我的人生轨迹。

读完这本书,我颇多感受,但似乎又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对了,就用老师刚教的两种方法来理解这本书。一、特别的题目和书名可以结合内容(正文)来进行理解。二、在文章走到印象深的段落、句子中进行思考。

阅读时,恰是被题目所吸引―最后一块拼图?好有意思。细读以后才明白这里的拼图原指主人公母亲休闲娱乐玩意,可它含有很深的含义。因为主人公认识到了:人生最大的遗憾并不是“未得到”或“已失去”,而是没有把握住现在的幸福。这种理念使他重新改变了自己,成了一个积极向上的人。

我也觉得人生就像拼图一样,或许是命运抑或是机遇,这块图能拼起来,但如果不去实施,乱如麻地堆着,将一事无成。游戏中,失去的拼图也许能找回,但人生的拼图一旦有了缺口,需要心去补齐。主人公就是在这样的改变下,能在一次次意外中挺过来,懂得了珍惜时间的美好,相信明天会更好

也许,成长的过程会有一些失误导致失败,但也不必太懊恼,平淡看待,只要对未来从满信心,多大的困难都能过去。

我就是这么个人,犯了错误,耷拉着脸,心里的难过与不快都写在脸上,事情都过去了还耿耿于怀,不仅浪费时间,还恶性循环,导致灰心丧气。

你所浪费的今天,是昨天去世的人们所憧憬的明天;你所厌恶的每一分、每一秒,是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的人的奢望。

让我们珍惜分分秒秒,把握今天,从容迎接明天!

篇8: 读《最后一块拼图》有感

趁国庆七天假的时间,我看了许多课外书,有诗歌、名著、童话等等。这些书我虽然算不上熟读百遍,却也能大致看懂,明白其中的`意思。在这么多本书中,有一本最让我记忆深刻,那就是《最后一块拼图》。

在刚拿到这本书,看到它的书名时,我十分奇怪――最后一块拼图是什么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看了下去。在看的过程中,我明白了这本书的大概内容。

科尔内留斯,一个自小就没有见过亲生父亲的男孩,过着孤寂而无聊的生活。一个偶然的邂逅使他认识了亨利埃特,她像是一位中了魔法的公主,把科尔内留斯带出了他生活的小圈子。由于他在钢琴方面的天分,使他有机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物,戴尔、约亨、让.保罗都成为了他的好朋友好搭档。一次外出表演的机会,使他见到了自己的生父,这又再一次揭起了他心灵的伤疤。在经历了许多事情之后,他终于明白了人生最大的遗憾不是“未得到”和“已失去”,而是没有把握住现在的幸福。失去的拼图能够再次找回,而人生的拼图需要用心去补齐。生活还在继续,意外不断发生,但科尔内留斯相信明天会更好。

看完这本书后,我也了解了生命的真谛。是啊,人生多像一幅拼图啊,从我们的出生那刻起,天使就把拼图拆开,撒到各个地方去,只有我们不断地长大,不断地克服一个个难关,取得所有的拼图,才能拥一幅完整的拼图,拥一个完整的人生。

篇9: 读《最后一块拼图》有感

前几天,我看了一本书,叫《最后一块拼图》,读着读着,我被深深吸引住了。科尔内留斯是一个普通的男孩,他的生活反反复复,无趣得很,唯一不同的是,他没有见过他的亲生父亲。一封无意中发现的信,揭开了科尔内留斯的父亲远走他乡的原因。或许,在当时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只有离开才意味着有朝一日能够更好的归来。科尔内留斯的父亲想通了一切,断然抛下妻子和儿子独自一人浪迹天涯,闯荡世界,我佩服他的勇敢,却并不赞同他的做法。当年,科尔内留斯的生父――托马斯一走了之,而他的解释却是要为了成名,不甘愿庸庸碌碌,一事无成地了却一生,因此想要出去闯荡,一举成名,可他有没有考虑到妻子和孩子的感受?

萨碧娜硬生生地撑起了这个残缺不全的家庭,又有谁知道她的痛苦?她只能向卡利德倾诉苦楚,可卡利德也不可能一直陪伴在她身边,她只有靠拼图来减轻自己心中的负担,在枯燥无味的拼图中寻找乐趣,甚至常常一边伤心地流泪,一边不厌其烦地玩着拼图。那个时候托马斯在哪儿?这一切都是拜他所赐。就算他功成名就地回来,萨碧娜也不会接受他吧,他对母子二人造成的伤害实在是太大了,真是不可原谅。科尔内留斯从出生到遇见亨丽埃特之前,他的生活就像是一幅残缺的拼图,一幅永远也不可能完成的失败之作。因为那最后一块拼图被他的父亲带走了。他只能在母亲流露出的细微情感中体会到那种本应属于他的父爱,虽然这样的时候永远那么短暂。对于科尔内留斯来讲,父爱和父亲,大概只有在梦里才能见到。虽然科尔内留斯失去了本应属于自己的父爱,但上天似乎也是眷顾他的。

曾经的他觉得,失去父爱,过着平淡无奇的生活是他最大的遗憾,殊不知,在这一切发生改变后,他却领悟到人生最大的遗憾不是“未得到”和“已失去”,而是没有把握住现在的幸福,母亲的关心,亨丽埃特的体贴,约亨的理解,仿佛早已成为一种习惯,有这样的亲人和朋友在身边,真的已经没有什么不满足的了。当科尔内留斯把最后一块拼图放回原位,当母亲走出父亲不辞而别的阴影,一切又都回归“正常”。这次的正常不像以往,这次的正常不再昏暗,他们的天空也都已经放晴,科尔内留斯也已经在不经意间找到了那把打开他心灵的钥匙。丢失的拼图能够再次找回,而人生的拼图则需要用心去补全。生活还在继续,意外不断发生,但科尔内留斯相信明天会更加美好。

篇10:读《教学勇气》有感:最初的梦想

读《教学勇气》有感:最初的梦想

读《教学勇气》有感:最初的梦想

当我手捧此书,犹如作者陪我一同回顾我的教学之路。这一路有幸福,有辛酸,还有痛苦,甚至曾有的迷惘。作为教师,也许你我一样,都因为各种原因困惑过,灰心过。但只要你还热爱教育、热爱学生,那么就让我们一同跟随帕尔默漫步教师心灵,再寻真实的自我,找寻最初的梦想。

帕尔默在书中提到,教学中的困惑有三个主要原因:首先,我们教授的学科是像生命一样广泛和复杂的,因此我们有关学科的知识总是残缺不全,无论我们自己如何致力于阅读和研究,教学对控制内容的要求总是使我们难以把握。其次,我们教的学生远比生命广泛、复杂。要清晰、完整地认识他们,对他们快速作出明智的反应,需要融入鲜有人能及的弗洛伊德和所罗门的智慧。最后,最困难,也最容易被人忽略――我们教导自己认识自我。事实上,认识学生和学科主要依赖于关于自我的认知,当我们不了解自我时,我们就不了解我们的学生是谁;当我们还不了解自我时,我们也不能够懂得我们教的学科。

可见,若想成为一名好教师,必先认识自我。帕尔默指出一名好老师是能将生活中的自己、教学科目和学生联合起来。而形成联合的不在于方法,在于教师的心灵――对自我的认知。正如他提出的简单的逻辑: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

还记得刚踏入教室的那一刻吗?看着这本书,让我回想起作为一名新教师的我。也许和所有新教师一样,我们带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和对教育满满的热情踏入教师生涯。那时的我就只是简单的我。对所谓的教学技术一无所知,对一班可爱的学生也不曾了解,我唯一拥有的,了解的就是我自己。

至今我还记得曾有个孩子向我提问 “老师,人为什么要活着?”这是个特别调皮又古怪的孩子。经常欺负比他弱小的低段同学,但瘦小的身躯使他在高段里抬不起头来,经常被高大的学生欺负。上课时,小动作不断,凳子永远感受不到他的体温。还时常转过头去影响“左邻右舍”,甚至 “东跑西窜”。课内作业勉强写完,但字迹潦草的连他自己都“不好意思”。家庭作业几乎是爱理不理,得看心情。假如老师要求下午留下来订正错误,他永远是第一个带头逃跑的。各科的老师都为之头疼。作为一名初出茅庐的我来说,没有什么技巧与之周旋,唯一可以帮助他的就是用我的真心、关爱走进问题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孩子感受到生命的温度,不再觉得活着的可悲。事实证明了,只有带着自己的真心去和孩子沟通,没有技术的我依然可以改变孩子,影响孩子。

读了《教学勇气》之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所做的一切来源就是帕尔默所谓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

回想着曾经,突然恍惚了――那个曾经的真自我哪儿去了?所代替的是对教学技术的追求,对学生不断的压制……似乎这步伐离自己最初的教育之梦渐行渐远!那么我该怎么寻回真实的自我,重拾教育最初的梦想呢?读了《教学勇气》之后,我似乎找到了我要的答案:找回对改变工作和生活内部力量的信念。无论什么时刻,都要记住我们是谁,就是把我们的全部身心放回本位,恢复我们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重获我们生活的完整!

一、找寻心灵导师  发现自我

所谓的心灵导师,不一定在于提供给我们好的教学模式,而在于他们能唤醒我们内心的真谛。

其实,我们身边就有许许多多的心灵导师,在她们身上我能懂得许多,不是她们的如何教育以及教学技术的精湛,是作为教师的自我与教育的有效联合。同事鲁老师是一个非常睿智的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她个人的本真,使得她在教育上如鱼得水。我曾非常膜拜她,处处以她的标准去引导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日常教学中,我时时刻刻地观察她,发现她对学生十分的严厉,甚至是苛刻,我也试着用这样的方式对待孩子。一段时间过后,我发现我们班的孩子郁郁寡欢,上课十分沉闷,没有孩子愿意发言与我沟通,乃至个别孩子不愿意接近我。但再看看她所任教的班级,孩子们个个活跃,上课发言积极,并且上课时,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高度集中。此刻,我不明白了,这是为什么?一天,与鲁老师谈起此事,她笑了。她一语惊醒梦中人:“我的方式不一定适合你的,你要根据自己的个性去实施你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啊,如果我一直以他人的方式去教育孩子,那我永远成了第二个她,我将是一个永远带着面具教学的教师了。

一年之后,我们学校又多了位新教师。虽然她的课不那么精彩,但我们一致认为她是一个能走进孩子心灵的教师。因为她就如一朵刚刚展露美丽的温室花朵,与班级所有的孩子一样,也是个孩子。她的开朗,她的稚嫩与学生有了很好的沟通起点。从此之后,办公室里多了群孩子,与她交流的,送她礼物的,不愿离开她的孩子一大堆。此时此刻我明白了,一个优秀的教师是做最真实的自己。

透过身边的心灵导师的引导,我明白要想成为一名好老师,我们要寻找到一种与我们自己的本性更契合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要与自己的个性整合,关键的是在自己和自己的教育方式上找到一致性。

二、深究语文学科  唤醒自我

除了与心灵的导师相遇,我们还要通过与具体研究领域的相遇学习教学,并且这部分知识对我们的自身认同和外部世界有启发意义。因此,学科也铸造了我们唤醒自我。

语文,即中国的语言文字,多么庄严的字眼。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阅书无数。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更深入的了解中国文化,并且寻找到属于个人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感。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特别是所任教的语文学科,更是深不可测。对于任教八年的我来说,想真正掌握好语文教学依旧是那么遥不可及。我眼前的教学似乎是为了向学生证明我有多能干,向他们显示我的备课是多么认真。这与我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得不到很好的联合。在小语界,我们都知道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她的一堂《魅力》展示了窦老师的教育魅力。下课后,孩子们竟站在位置上久久不愿离去。是什么原因造就了窦老师的魅力――个性。窦老师的魅力源于她很好的掌握了语文的教学,让语文教学与她个人的特性得到了很好的结合,也就是她很好的`将语文学科与个人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做了完美联合,成就了今天的窦桂梅!

因此,改变语文教学与自我格格不入的状态,只有通过深入学习和研究我们的语文学科教学来唤醒自我,才能让自己在语文教学上彰显个人魅力。

三、尊重内心呼唤  再寻自我

教师的内心不是良心的呼唤,而是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的呐喊。教师内心要说的不是应该如何,而是在说对我们而言什么是真实,什么是真我。每当我与我的生活圈中的力量周旋协调时,教师内心的声音就是提醒我真我的存在。

当然,我们要倾听内心的声音方法多样,可以是沉思默读,坚持读报刊,向朋友倾诉……在安静的环境中反思自我,是我寻找到适合自己倾听内心呼喊的方式。一次,在上完公开课《一件运动衫》之后,同伴们对我所选取的教学内容及语文技能进行了批评,特别是针对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探讨的时候,我也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并坚持了自己的看法,但我的观点却与同伴的建议大相径庭,现场似乎冒出了火药味。事后,我回家将自己反锁在书房内,独处静思。当时我为什么那么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是因为不服?还是因为我固执己见?是否该想想他人的建议,也许有可采取之处?按照他人所提出的教学方式,是否适合我的个性?一连串的问题在脑海出现,在安静的环境下,我得到我自认为最真心的回答。

其实,不单单教学如此,任何人面对生活也可如此。与我朝夕相处,最亲近的人莫过于我的丈夫了。一天,我听到卫生间里传出一些话语,起先我认为是丈夫和他人在煲电话粥,但仔细一听,原来他在“自言自语”。刚开始,我为他这样的行为感到可笑,以为那是他的精神失调导致,于是劝他早睡就应该没事,也没将此事放于心中。结过婚的人都知道,两个人一起生活,总有些不一致的看法而导致吵架。()一天吵完架后,我又一次听到卫生间里叽里呱啦的自言自语之声。当丈夫再次出现在我面前时,他语气平和,而他个人的观点已然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我想,此时丈夫一定找到了他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此刻的发言便是他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由此可见,若想再找寻到真实的自我,应该尊重来自内心的呼唤!

读完此书后,帕尔默所提出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深深的印入了我的脑海。与此同时,我如梦初醒,决定要再次找寻那个迷失的自己,找回最真实的自我。以真心、真情、真意面对我的学生和教育教学工作,用全心全意的工作态度重拾我的教育之梦,实现――最初的梦想!

篇11:读《找回最初的你――让你学会如何取舍》有感

读《找回最初的你――让你学会如何取舍》有感

芝麻  芝麻和梧桐

书的封底有这样三段话:

1、懂得做人,有时候比懂得做事更重要。即使你不懂怎么为人处世,至少也要学会控制情绪,而不要让情绪控制自己。

2、一提到佛教,不少人就认为要青灯古佛,绝情绝爱。但实际上,佛陀并没有要求每个人一学佛就出家,他只是告诉了我们一些真相,通过理性的分析,让自己放弃非理性的执着。

3、这辈子,无论我们得到了什么,迟早都会失去。据说凯撒大帝每次凯旋时,会受到全城人的欢呼迎接,此时,他总会让一个奴隶在身边不断地提醒:“这一切都是过眼去烟。”

作者依旧是索达吉堪布,本书是他对《二规教言论》《佛子行》《快乐之歌》、绕塔功德、供灯功德的讲记合集。

什么才是最初的你呢?学会如何取舍就能找到最初的你吗?看完了本书,我发现了最初的我就是那个有向佛心的我,然而这样一个我却执着在红尘里,从小被亲情困扰,长大后被爱情困扰,还有工作、婚姻等等问题,迷迷糊糊,跌跌撞撞,不知白白流了多少眼泪,甚至内心抑郁,严重时有过轻生的念头。冥冥之中,感恩菩萨的救助,让我有幸接触佛法,心灵有了依托,也承蒙着佛和菩萨的加持,一路中从郁郁寡欢到渐渐开朗,心态已越来越好。我曾对师父说我业障深重,师父说我们都是来受苦的。想想也是,轮回中的众生,无人能逃脱受苦,不止我一人如此。

佛说人人都具有佛性,人人都可以成佛,这就是最初的我们。可为什么我们却只是凡人呢?因为没有觉悟,而佛是觉悟的人。别说觉悟的人,我们连圣人都难以做到,甚至有的人连一个合格的人都没有做到,所以作者慈悲为我们讲《二规教言论》。二规是指佛规和人规,先要做一个好人,才谈得上学佛和成佛。做一个好人是成佛的'资粮,也是学佛的途径,成佛前最初的你,就是先做一个好人吧,再慢慢变成一个觉悟的人。

书中所讲的《佛子行》也是用来规范学佛人的言行的教论,上师严格要求学佛者要能背下来,可见《佛子行》的重要性。若认真照此修行,一定会大有益处,至少做一个好人是没有问题的。《快乐之歌》是为了帮助所有受苦众生解除痛苦的,痛苦来自于心,解除也需要靠心。由心转境,把痛苦变成解脱之因,获得内心平静的快乐。

对于我们平常人,不知道绕塔和供灯有什么功德,上师真是慈悲开示,不知要挽救多少糊涂众生,帮助他们积聚善因,种下善根,结下成佛的因缘。

愿得佛和菩萨的加持,正确面对取舍,找回最初的我,做那个真正的我,生生世世精进学佛,直至觉悟。

读《网》有感

读有感

读 有感

读《愁肠寸断》有感

读朝花夕拾有感

读老人与海有感

读稻草人有感精选

读《槐花》有感

读《兰亭集序》有感

《读《詹天佑》有感》

读《最初一块拼图》有感(共11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读《最初一块拼图》有感,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