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军大业》观后感:兼评青春偶像与革命电影气质

时间:2023-03-02 03:48:20 作者:咕哒子 观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咕哒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篇《建军大业》观后感:兼评青春偶像与革命电影气质,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建军大业》观后感:兼评青春偶像与革命电影气质,欢迎大家分享。

篇1:《建军大业》观后感:兼评青春偶像与革命电影气质

是带着一些被左右了的外在因素看完这部影片的,从影院出来,非但没有被左右,反而收获了观影体验中最可贵的直觉性和对革命电影气质的思考。

这部继《建国大业》和《建党大业》之后的又一部大型革命史诗电影,整个电影化制作过程,看似别出心裁,另辟蹊径,没有循规蹈矩按常理出牌。所以,在它正式公映前,即引来四面八方质疑一片,非议连连,声讨阵阵。

如此严肃和宏大的革命历史题材和红色战争史诗,如此众多的革命伟人,在革命战争年代创建的丰功伟绩,还从没有像《建军大业》这部影片中,这般写实和果敢的表现方式,也从没有这样多角度,多语境的刻画过革命伟人的高大形象。

这无疑是一场看不见的电影艺术和电影技术革命性的探索和实践,这无异又是一次对红色电影和革命电影气质型的反叛和重塑。

有专家将这部影片定为新战争影片的标杆,有评论家预测,这部契合国内广泛年轻观众电影气质电影,会在很大程度上,收到他们的高度期待和向往。

这又是一部,站在前两部革命史诗电影巨人肩膀上的中国电影的战争巨片。这一系列沉重的负载,都加重和聚焦了对这部影片的审美和评判尺度,也无形中拔高了对这部影片的强烈期待值。

是凡这类革命历史题材,鸿篇巨制的影片,人们往往不去吹毛求疵它的细枝末节,那些都会留给史学家们去辩来辩去,留给学者们去往纵深考证。拉开这部影片序幕的是从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为了挽救革命所做的一些广为人知的重大革命性斗争。

所有在影片中展现的革命领袖形象和他们的革命斗争史,不同年龄层次的观众,都会在以往的各类文学,戏剧,影视作品中接触过,了解过,感受过。而这部将这段历史中正反两方面的历史伟人,放在他们各自只有20——30多岁,最“意气风发”的年龄段去表现,又大胆启用了现实生活和演艺圈里当红的一批,同样处于青春年华的“小鲜肉”和“小鲜花”来塑造伟人的形象,诠释革命先辈当年青春激荡的风采,这种在伟人年龄和明星年龄上的“重心下移”,分明带有一种极端的“冒险性”,更带有“颠覆性”的诠释和创造。

看完影片,你首先会打消一些先前对用“小鲜肉”和“小鲜花”炒作和作秀这部影片的偏见,他们在影片中的表现起码是基本称职和到位的。然后,你会明显感觉到,《建军大业》这部影片,在前两部的基础上,已经努力做到了“去碎片化”,基本保全了电影的完整的时态和叙事结构,而且也广角诠释了革命与反革命,“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叙事主线。用一种创新的电影手法,引领各个时期,各个年龄段的观众,从另一个侧面,近距离,多方位的了解了伟人的青涩,伟人的迷茫,伟人的热血,伟人的智慧和伟人的刚强,

这是一部集中表现伟人群像的史诗电影,这是一部有着明显标签化,聚集80,90后明星加盟主演,潜在着不容置疑的商业动机的主旋律电影。这也是蕴藏在电影制作和电影市场内部机制里的重重矛盾组合。

如何在建军节前夕,唱响主旋律电影在广大受众中的影响力,同时又能唤醒新一代电影观众对电影的最大关注度,赢得市场的先机。这也是电影发行者们苦心经营的一项营销学问。试想,如果只考虑到中老年观众群体,而忽略培养和拉动广泛的年轻观众群对革命历史题材的兴趣和喜爱。如果不充分调动起他们对自己心中“青春偶像”的狂热追捧和追随,他们能这么蜂拥去向影院,去参与这部革命历史史诗电影的观影体验?

当这些隐含在电影制作和创作中的探险,追求和重重矛盾组合,随着影片结尾字幕滚动,军歌唱响,年轻观众们心底由衷发出阵阵感叹时,你会从他们的神情中发现,他们被这部影片净化,洗礼过后,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对影片的包容和认可,感化和敬意。

尽管大多数年轻观众也许是出于好奇和追星而来,当他们狂热崇拜和喜欢的明星一个个在影片中轮番出场,亮相,他们会发出阵阵惊呼和嬉笑,甚至让其他观众不断的“跳戏”。但随着影片的故事进程,人物深入,他们“入戏”也很快,很快将他和她追捧的“明星”,与影片中的那个“伟人”,融合在一起。

当然,也不是所有年轻明星都能准确把握影片中“伟人”和“历史人物”的基准。值得圈点的,我非常看好有几分“形似”,又演出其“神似”来,饰演“周恩来”的朱亚文,看好“神似”有加,又不雷同,饰演“毛泽东”的刘烨。同时看好“形似”加上“神似”,演活了年轻“贺龙”的王景春。还不得不说道,那位算不上“小鲜肉”,也不能算“形似”,却能凭借自己深厚的演技功底,忽略“朱德”那个人物本身,又扮演“朱德”的,不老的老戏骨;黄志忠。

中国广大的电影观众,普遍本都怀有一种深厚的“家国情怀”,像这样一部革命历史影片中,如果能聚集电影的质感,人物的热血,主题的敬重,政治的信念和对电影气质的诚意,这部影片的品质和市场价值也已经是高分贝的了。

回想我们的年轻时代,我们的“青春偶像”不也是那个年代的革命电影,带给我们的“电影气质”和青春追求吗?

作者:张波

公众号:张波纯文学杂志

篇2:爱国革命电影《建军大业》观后感

最近,我又重温了一遍《建军大业》这部影片,看完之后不免又激情澎湃,有感而发,感叹先辈们为真理、为理想抛头颅、洒热血,感叹我们生活在当下这样美好的时代,应该懂得珍惜。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该影片又使我受到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

首先,要坚定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强调,共产党人要坚定理想信念。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所以新时代的共产党员要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坚定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努力奋斗的理想信念。影片中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贺龙等伟人都是抱着同样的革命信仰在为中国的明天抛头颅洒热血。

其次,青年人要勇于肩负新时代赋予的使命。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新时代的青年在缅怀先辈丰功伟绩的同时,更应该用自己的行动来为中国梦的实现付出自己的努力,这样才能书写无悔青春。

第三,要有顾全大家、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影片中三河坝战役最后一天,完成掩护主力部队撤退任务后,朱德提出留下200人死守战场,很多将士主动请缨,选择用自己的牺牲去换取革命的前途,他们没有退缩、没有犹豫、没有后悔。对于新时代青年的我们,也要继承这种可贵的精神品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观看电影《建军大业》观后感

建军大业观后感

“建军大业”观后感1000字

建军大业观后感800字

革命电影观后感

观看建军大业的心得体会

建军大业影评征文600字

建党大业电影

观看红色革命电影观后感400字

建国大业电影的观后感400字左右

《建军大业》观后感:兼评青春偶像与革命电影气质(通用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建军大业》观后感:兼评青春偶像与革命电影气质,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