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windy”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9篇电影《三毛从军记》个人观后感心得,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电影《三毛从军记》个人观后感心得,欢迎您能喜欢,也请多多分享。
- 目录
- 第1篇:《三毛从军记》观后感心得第2篇:观看电影三毛从军记观后感精选第3篇:观看电影三毛从军记观后感精选第4篇:有关《三毛从军记》电影的观后感第5篇:三毛从军记观后感第6篇:电影三毛从军记的观后感800字第7篇:电影三毛从军记的观后感800字第8篇:电影三毛从军记的观后感800字第9篇:小学生三毛从军记观后感第10篇:小学生三毛从军记观后感第11篇:小学生三毛从军记观后感第12篇:小学生三毛从军记观后感第13篇:小学生三毛从军记观后感第14篇:小学生三毛从军记观后感第15篇:三毛从军记中小学生观后感第16篇:三毛从军记中小学生观后感第17篇:经典电影《三毛从军记》观后感第18篇:《三毛从军记》观后感作文第19篇:《三毛从军记》观后感作文
篇1:《三毛从军记》观后感心得
我最近读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做《三毛从军记》。这本书的主人公叫三毛,主要说的是三毛参军打鬼子的故事。可是三毛是个小孩子,那他是怎么当上兵的呢?其实是这样的,征兵处长官嫌他个子矮,不肯收他。三毛灵机一动,踩着高跷,穿好长衫,戴上礼帽,假扮大人的模样,骗过了长官,终于如愿以偿从了军。
三毛在军营里发生了好多搞笑的故事比如说:有一天老兵叫三毛扔手榴弹,三毛用力过猛一甩手,手榴弹没扔远,自己却摔了一大跤,哈哈,三毛可真笨啊!再比如:两个鬼子站在草人前点烟,哪里知道,三毛就藏在里面,机会来了,三毛一枪就打死了那两个鬼子,然后他就拿着武器回军营里去了。三毛可真聪明啊!
其实这本书是告诉我们要勇敢面对困难,要像三毛一样克服困难,勇往直前,加油!
《三毛从军记》观后感心得
篇2:观看电影三毛从军记观后感精选
张乐平先生的《三毛》原本书写的是一个在旧中国的街市上游荡乞讨的苦孩子,他的境遇是对旧世界的嘲讽和控诉。而在张建亚的影片中,三毛却成了一个在诸多偶然因素的造化中屡屡胜利的“抗日英雄”,排长、团长、师长通通都只是他的陪衬。这无疑是在戏弄嘲笑所谓的帝王将相、英雄豪杰,讽刺社会现实。影片以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物为代表,遵循底层百姓传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力图撕扯正统权威的虚伪面具,还原历史真实。
真实是:做了英雄,以为成功了,但仅仅是以为。影片开头,大人物发话“要以无数的无名华盛顿,来造就一个有名的华盛顿;要以无数的无名岳武穆,来造就一个中华民族的岳武穆”,于是三毛去当兵,做个精忠报国的英雄,受过苦吃过难,虽然没有为国捐躯,但也立下过不少功劳。可到头来,还是被人遗忘,最后终于明白自己只不过是一个无名的小人物。小人物永远是小人物,小把戏永远是小把戏,他和牛师长一样,都是这个社会的牺牲品。最后一句台词“完了”一语双关,也同时把我们拉回了现实。
影片的反讽通常具有双意指向,表层意义似谜面,是一种不可靠的叙述,所言非所指。一方面采取佯狂超然的立场,另一方面又用多种手段暗示,引导观众洞察谜面背后的深层隐喻。人们在嬉笑滑稽可笑的同时,不断参悟到一些思想的机智和反讽的锋芒。
由影片转向竞争激烈的社会,对芸芸众生,尤其是灰色小人物来说,自我命运无法把握,以“无厘头”式的滑稽模仿产生喜剧效果,来纾解现实生活的压力。这样民众就可以在电影这个“幻想世界”里获得某种替代性的想象和远距离的心理满足。
篇3:观看电影三毛从军记观后感精选
与“第五代”中占据主流地位的深刻思辨的电影寓言不同,张建亚的漫画电影是不要求观众在电影中大费脑筋的,其电影以极度夸张的喜剧手法对经典本文进行了滑稽的模仿,在不经意间玩起了“后现代”。
提起“后现代”,大部分的人想到的都是周星驰,随着《大话西游》在大陆的走红,“后现代”已成为一种时尚标签,被影迷们贴在星爷身上大加崇拜。殊不知中国第五代导演张建亚早在两年前就已经完成了两部后现代主义的杰作,《三毛从军记》和《王先生之欲火焚身》。
其代表作《三毛从军记》在形式上大胆打破传统喜剧的创作规范,以典型的后现代主义兼收杂取、拼贴戏仿、花样翻新的方法表现出强烈的喜剧效果。在艺术上不注重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严谨与唯美,更多的是故事性的拼凑与解构,但对道具、表演、场面及电影镜头形式的夸张搞笑特别注重,让观众在获得观赏影片当下获得瞬间快乐与满足,并不需要更多的深刻思考。
游戏与漫画
影片开始就上演了一幕经典的“你追我逃”场面,三毛在前面上蹿下跳把在后面追的警察耍的团团转,一个灵活敏捷,一个狼狈不堪,所到之处“鸡飞狗跳”,让人看了啼笑皆非。这种无厘头式的搞笑风格贯穿了始终,宽大的军装,瘦骨如柴的身体在整个军中显得尤其突兀。特别是当他在扛木头时,由于个子太矮,竟被木头“抬”着走,这种力量的悬殊被导演处理的尤为精妙。
动画中大量出现的手法也被导演放到这部真人电影中重现:被车压死的人变成了纸片,人撞在玻璃上留下了一个人形,训练官被炸弹炸得焦黑,被榔头砸死的人还不时翘下脚以示挣扎。这种夸张的恶搞现实情景也只能在漫画中才能看到了,但张建亚却打破传统,把这种元素融入到了影片中,而且也不会让人觉得做作,反而更具喜剧效果。
经典戏仿
戏仿遵奉快乐原则,在给人带来开怀大笑的同时,也带来了看待时事和人生的另一种眼光,看出了人生荒诞挣扎、可鄙可笑的一面。创作者以调侃、嘲讽、玩笑抑或致敬的心态仿拟原作,观众在仿文的变形和夸张中,以游戏的心态,联想到源文,从而享受急速心理落差带来的刺激和快感。张建亚对于经典的戏仿、解构看上去就像漫不经心地散落在电影的每个角落中。影片中的许多段落和细节,都是经典电影中的典故,而且似乎都给张建亚做出了自己的味道。
在水上舞台劳军场面中,可以看到,是借鉴了科波拉的《现代启示录》,但张建亚却让望远镜飞起来这种戏虐的手法让人感到神奇。而且在之后又添上了独具中国色彩的京剧表演,从道具、表演、化妆上塑造了一个三毛版的岳飞,就连他的敌人——日本鬼子也画上了脸谱,这种戏曲的场面也算是对经典的解构吧。如果说一颗炸弹落在池塘里炸死了鱼,是模仿《希望与光荣》,可第二颗炸弹落下把鱼都烤熟了就完全是出自张建亚幽默的想象力。
当年庄严的“革命样板戏”更逃不过张建亚的嘲弄,不但样板戏中最为经典的十八棵青松造型的影像成为了他颠覆的对象,而且他还让《沙家浜》中的芦苇荡以活跃其间的新四军战士出现在三毛的梦中,连鼓点、动作、走场乃至手势、念白都是一模一样。
甚至于,电视剧中常常出现的“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这样的一句声明也被张建亚拿去搞笑了一番,在电影开头就来了这样一句声明:“本故事全无虚构,如有雷同,不胜荣幸”而影片也是基于这句声明出现了大段新闻纪录片片段,穿插在整个影片中。为了看上去真实,影片在形式上的模仿也做的面面俱到——片中的新闻片段都根据解放前电影胶片条件采用了粗颗粒影像的黑白片,偶尔还会有士兵回过头来偷偷瞟一眼镜头,以吻合纪录片拍摄时常常会出现的情况。
乍看之下,这样一锅端了的大杂烩似乎使这部影片有些荒诞不经,然而正是这星星点点散落全篇的细节构筑起张建亚漫画的全部风格:在电影中调侃电影,调侃艺术,最主要的还是调侃一下人们自己。这样的调侃和自嘲轻松随意却又不失幽默的睿智,荒诞滑稽之余又令人在细细回味时感到一丝淡淡的辛酸。
篇4:有关《三毛从军记》电影的观后感
想必大家都认识三毛这个人物吧,但他以前参过军,你知到吗?
三毛在训练扔手榴弹的时候,他先拾了一块石头试试能仍多远。然后,扔手榴弹。他把手来回荡着,眼睛注视前方,接着扔了出去。结果,才扔了2米。司令官走到离三毛4米远的地方。三毛闭着眼睛,奋力地把手榴弹扔了出去,自己还转了一个360度的圈,才站住。但是这次他又闯了祸―把长官给炸倒了。
他不光在扔手榴弹时出了糗,在分饭时更搞笑。
分饭时,各个饭桶前都挤满了人,他个子矮,想爬上去都不行,想钻进去都不行。最后,等人全部盛好后,才去盛。可是他连桶都弄坏了,也没吃到多少。
还有一件事让我念念不忘,就是在参加敢死队时,三毛的表现。
在打仗时,国民党要组织一个敢死队,当他听见大哥走之前和兄弟说得一番话后,感动的留下了眼泪。然后也自告奋勇地参加了敢死队。他凭着智慧和机敏,勇敢和镇静,战胜了日本军,获得了蒋介石亲手送的锦旗。
三毛这种不怕牺牲,勇敢顽强的精神值得大家赞颂。
篇5:三毛从军记观后感
三毛从军记观后感600字
今天,我观看了《三毛从军记》,电影讲述的是三毛参军打鬼子的故事。
三毛是个可怜的流浪儿,他一个人生活在旧中国的上海,吃不饱、穿不暖,还经常被人欺负。后来日本侵略中国,国民党政府号召大家拿起武器,保卫国家。三毛听说当兵能有饭吃,于是也去报名参军。在上战场前的训练期间,他因为个子矮小,经常被长官和周围人欺负。在训练期间,他认识了同班的老鬼,两人成了朋友。后来三毛上了战场,和老鬼他们一起拿枪打鬼子,最终把鬼子赶出了中国。
我很喜欢三毛,他很坚强、勇敢,又十分机智。他一个人在旧上海讨饭,经常被人欺负,但他毫不在意,每天都是笑呵呵的,困难从来不能压倒他。在军队他虽然是一个又矮又小的.孩子,还是要按照正规的标准训练,每天是又苦又累。但三毛一直坚持着,从不叫苦叫累。
在战场上,他很勇敢,面对日本鬼子一点也不害怕。后来他和老鬼被一队鬼子包围时,两人机智地表演起了模仿动物,引得鬼子哄堂大笑。三毛乘鬼子们哈哈大笑的时候,偷来鬼子的手榴弹,乘机拉下保险。然后迅速和老鬼闪躲到了一边,手榴弹炸死了还在大笑的鬼子们。就这样三毛凭借自己的机智干掉了一队鬼子。
在敬佩三毛的坚强、勇敢和机智的同时,我又想与旧社会的三毛比起来,我们是多么幸福。我们每天都能吃得饱饱的,穿得暖暖的,还可以在学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了解科学、了解大自然。
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好好学习,努力锻炼身体,在长大后为我们的祖国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篇6:电影三毛从军记的观后感800字
当三毛嚼着草茎跟战友咕哝出这句话时,距离他们被丢在丛林里已经八年了。
那时他们做敌后先遣队深入腹地,靠着小聪明与口技杀了一群日本人,满以为自己能立个功什么的。结果首长们在会上吵架--结果是“再议”,再议论议论,再研究研究,再商量商量,再比较比较,再思考思考,再看看,再想想,再等等,等等等等--就让三毛从三毛变成了白毛。
三毛其实并未想到参军的,大概是被宣传蛊惑--“要以无数无名的华盛顿造就一个有名的华盛顿,要以无数无名的岳武穆造就一个有名的岳武穆”。非常时期嘛,总是要支持国家的,刚好又犯事儿被抓到了,索性去当兵。征兵的长官问他,你叫什么名字,他昂首回答,“岳武穆”,人家敲他一下“三毛就三毛,叫什么五毛(武穆)”。
当兵的日子大体很快乐,虽然领到的军服大了不知道几个号,虽然吃饭永远都抢不到,像蹒跚的鸭子一样走正步,练习刺刀,抬木头挖壕沟,还能利用体型优势时不时偷个懒。战争突然就打起来,噼里啪啦,轰里轰隆好大的阵势,他们带着小板凳跑来跑去,不小心把头抬高一点头盔上就多了好多弹孔,敌军一个炸弹扔过来,他还没能体会到国家是什么呢,直接就被埋在国土里了。一只断手突然飞到身边,惊叫着赶紧扔掉,战友刚好捡到,好歹多活了几年呢,先把戒指扒拉下来再说,还没忘看看手相,骂了声,生命线这么短,怪不得早亡,短命鬼!
三毛用有洞的头盔当莲蓬头,洗澡洗得正开心,又是炸弹,炸出大鱼,又有炸弹,鱼也熟了,他吓得三根毛一下子立起来,假体鼻子红彤彤的,和密密麻麻的雀斑正好相得益彰,可爱极了。
国民看军人打仗打得太辛苦,专门组织了劳军演出,年轻貌美,丰腴健康的女学生们在台上跳大腿舞,看得两个首长的望远镜都不住往上抬。而后往下扔慰问品,三毛捡到一份,一包香烟,一包梳子--并没有一样是他想要的。后一个节目是京剧,这次上场的总算是是岳武穆了--而在三毛的想象里,“我也就成了他”。他所有的幻想, 不过是贤惠的妻子,三根毛的双胞胎,杀掉的敌人,国家的寄托。这一切,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小人物的理想,然而--
三毛立了功,师长接见,授了锦旗--结果照相时举得太高,相片里只剩师长了。师长很欣赏三毛,要把他放到身边。战友告诉他,你要发达了哇,这次是师长,说不定下次就是军长、司令、委员长呢,成为岳武穆指日可待呢。可是实际呢?帮师长擦鞋烧水点烟,帮师长太太洗衣服,伺候师长熊孩子--非常时期嘛,一切都是爱国,没有理由抱怨的。师长用电击疗法决定是否打仗,太太穿开叉到大腿根的旗袍,和别的男人暧昧不清,三毛告诫自己,不该看的别看,不该做的别做。终于,师长因为花天酒地贻误了军情,被停职查看,醉酒后落寞于自己不过是个小人物,失落地吃了颗花生米。葬礼办得很热闹,报上称他为民族魂。
终于,故事回到了开头,三毛那时候才体会到师长的话,才知道他们不过都是“小把戏”。
抗战胜利,作为为他们班唯一生还的人,他站在坟地中间,两旁的道路组合成一个大大的v字。
篇7:电影三毛从军记的观后感800字
影片一开始,就是三毛在日本人的身后,学者日本人德“鸭步”,都得满大街上的人发笑,三毛发现日本人的木屐之后,断然将自己的简易的木板子做成的血扔到。飞出去的血正好砸到了路边警察的头上,引来了警察的追逐。这一段是从电影技巧上创造的喜剧效果,影片用升格的方式,制造出人物不同于日常生活的动作节奏,表现出喜剧效果,这是模仿早期黑白电影的手法。早期的黑白电影由于不完全追寻24格的定律,往往每秒钟高于24格播放。现代的人观看这种电影万网在感觉上觉得好笑,导演正是在近现代的电影技术上模仿早期的电影令人发笑。 三毛从军之后,国民政府军完全是一幅豆腐渣式的军容军纪,导演在表现国民党滑稽军训时,把一群鸭子左右奔跑的画面和列队表演的镜头剪辑成隐喻蒙太奇,将国民党的列队军训看成是一群鸭子的奔跑。当日本帝国主义的高官围成半圈,某位“高人”口里吐出的枣核般的东西竟然化成了战场上的炸弹,从天而降,不但具有了库布里克电影中猿猴的手里的骨头抛上天后化成宇宙飞船的功效,而且还有着非同寻常的喜剧效果。 战争结束后,三毛用被子弹射穿的帽盔盛河水,挂在树枝上淋浴,并怡然自得。当敢死队用一只牛,在牛的身上绑上炸弹,牛的尾巴上绑上鞭炮,牛冲入日本人的队伍。事成之后,敢死队的成员口哨凯奏高歌,魏宗万饰演的老兵发现并纠正了别人走调的口哨声,并躬亲示范的给除了掉。战争是三毛和老兵生活的一部分,但并不使他们生活的全部,生活也不应该完全被战争占据,人们的生活需要放松,电影就有了喜剧的成分。 当然,电影并不是仅有诸如此类的单体式的喜剧效果。导演还抖了一个很大的包袱。三毛和老兵在撅壕沟时,眼看就要完工,上级却要求再挖一尺,除看到此处,多公民党高层更是恨之入骨了。三毛根本上拿不起铁锹,在老兵的帮助下才完成了任务,眼看完工在即,却又接到上级的命令,还以为是官僚作风作祟,却原来是导演摄制的一个大包袱。大战刚开始,三毛在凳子下面又垫上石头,才刚刚看到战壕的外面,镜头拉开,所有的战士都站在凳子上面作战。此时迎面而来的子弹穿透了三毛的钢盔,三毛倒身在地,惊愕于生死,用一种悲凉的幽默表现出来。战争打响不久,在没有败势的情况下,上级竟然下达命令--撤退--所有的人必须带着板凳撤退!又是一个官僚作风的命令!镜头转换,冲上来的日本士兵跳入战壕,却看不到外面,出战壕必然会受到国民军的打击,出路只能是向后退,难就是不能过战壕。
篇8:电影三毛从军记的观后感800字
电影是一种集大成者的艺术,从它产生的本原上看,就是一种生活的表演艺术。喜剧电影要在陌生的国度引起注意,就要看重在表演上的喜剧效果的设置。台词构成的喜剧效果只是一种中国这种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明古国的阳春白雪,一旦翻译成其他的语言就会失去其生存的土壤。 正是从这方面出发,《三毛从军记》部分方弃了语言上的优势,效仿西方喜剧电影在技巧上的设置,从情节上完成了对电影的喜剧造型,加大了演员的表演戏份。 提起“后现代”,大部分的人想到的都是周星驰,随着《大话西游》在大陆的走红,“后现代”已成为一种时尚标签,被影迷们贴在星爷身上大加崇拜。殊不知中国第五代导演张建亚早在两年前就已经完成了两部后现代主义的杰作,《三毛从军记》和《王先生之欲火焚身》。
代表作《三毛从军记》在形式上大胆打破传统喜剧的创作规范,以典型的后现代主义兼收杂取、拼贴戏仿、花样翻新的方法表现出强烈的喜剧效果。在艺术上不注重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严谨与唯美,更多的是故事性的拼凑与解构,但对道具、表演、场面及电影镜头形式的夸张搞笑特别注重,让观众在获得观赏影片当下获得瞬间快乐与满足,并不需要更多的深刻思考。 反讽社会: 张乐平先生的《三毛》原本书写的是一个在旧中国的街市上游荡乞讨的苦孩子,他的境遇是对旧世界的嘲讽和控诉。而在张建亚的影片中,三毛却成了一个在诸多偶然因素的造化中屡屡胜利的“抗日英雄”,排长、团长、师长通通都只是他的陪衬。这无疑是在戏弄嘲笑所谓的帝王将相、英雄豪杰,讽刺社会现实。影片以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物为代表,遵循底层百姓传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力图撕扯正统权威的虚伪面具,还原历史真实。 事实是:做了英雄,以为成功了,但仅仅是以为。影片开头,大人物发话“要以无数的无名华盛顿,来造就一个有名的华盛顿;要以无数的无名岳武穆,来造就一个中华民族的岳武穆”,于是三毛去当兵,做个精忠报国的英雄,受过苦吃过难,虽然没有为国捐躯,但也立下过不少功劳。可到头来,还是被人遗忘,最后终于明白自己只不过是一个无名的小人物。小人物永远是小人物,小把戏永远是小把戏,他和牛师长一样,都是这个社会的牺牲品。最后一句台词“完了”一语双关,也同时把我们拉回了现实。
影片的反讽通常具有双意指向,表层意义似谜面,是一种不可靠的叙述,所言非所指。一方面采取佯狂超然的立场,另一方面又用多种手段暗示,引导观众洞察谜面背后的深层隐喻。人们在嬉笑滑稽可笑的同时,不断参悟到一些思想的机智和反讽的锋芒。 联系竞争激烈的当下社会,对芸芸众生尤其是灰色小人物来说,自我命运无法把握,以“无厘头”式的滑稽模仿产生喜剧效果,来缓解现实生活中的压力,这样才能在电影这个“幻想世界”里获得某种想象性的满足。
篇9:小学生三毛从军记观后感
三毛是个头上长着三根头发的一个贫苦人家的孩子。
抗日战争爆发,三毛想应征入伍,可是征兵处的长官嫌弃他的年龄小不肯收他,三毛灵机一动踩着高跷,穿好长衫,戴上礼帽假扮成大人的模样再一次来到征兵处骗过了长官,终于如愿以偿地从了军。
一开始,三毛被派去当勤务兵,后来去连队当兵,里的规矩真多,见到长官要先立正,再脱帽敬礼,三毛认真地学着老兵的模样试着自己做。
老兵指导三毛练习刺杀,三毛端着使劲向稻草人刺去,不料用力过猛自己一头扎进稻草人中,可三毛不放弃坚持不懈地练习着。
三毛练习骑马,刚要抬腿跨上去,马一发脾气把三毛甩到了地上,头上起了个大包!但是三毛一下子站起来继续与马儿沟通。
三毛在军营里不断认真地学习和磨练着,到最后还凭着自己的智慧抓了好多敌人。
这本书看到这里,我非常敬佩三毛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还有三毛善良的心灵,我要向他学习。
篇10:小学生三毛从军记观后感
今晚,我在家中看了张乐平爷爷写的《三毛从军记》它主要写了抗日战争爆发,三毛应征入伍,当兵打鬼子。三毛非常聪明,他打了许多的鬼子,也立了不少的勋章。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三毛得了病,冷得浑身发抖。他吃了药睡觉了,被子盖了一层又一层,捂得严严实实的,像一座小山。
想想,三毛即聪明又有自理能力!但又反应出三毛没爸没妈,没有人关爱他,照顾他。再看看我,生病了。爸爸总是一会儿叫我吃中药、一会儿叫我吃西药、一会儿叫我打点滴……有时他中午都没休息,大老远从单位到我学校来给我送药。妈妈总是叫我吃鸡蛋,叫我吃水果,给我补充各种维生素……
我们生活在幸福的世界里,小朋友我们一定要珍惜呀!
篇11:小学生三毛从军记观后感
这个寒假,我读了张乐平爷爷写的《三毛从军记》,这本书我已经看了很多遍了,每次都让我回味无穷,爱不惜手。
张乐平爷爷用诙谐幽默的手法,给我们讲诉:三毛是个无依无靠、流落街头的孤儿,他身世凄凉加上贫穷,被迫去从军,但从军路上,也是困难重重,三毛凭着自己的正义、聪明、勇敢、善良克服困难,小心翼翼地,卑微地生存着——
比起三毛,今天的我们真的是多么的幸福啊,三毛无依无靠,没有人关爱他,而我们却每天享受着无尽的爱,有爸爸妈妈的爱,爷爷奶奶的爱,外公外婆的爱。爸爸妈妈接送我上学放学,放学后,爷爷奶奶为我 出一盆盆可口的饭菜——可是,有时候我还不领情,父母批评一下,我就生气,现在想来真不应该,爸妈批评我,都是为我好的,我应该好好反省,向爸妈道歉认错。
从现在起,我要好好珍惜眼前一切,听父母长辈的话,好好读书,认真听课,感谢父母、老师对我的爱!
篇12:小学生三毛从军记观后感
这是一本关于《三毛从军记》的书,我很喜欢。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是:三毛看见一位老伯吃力的搬着箩筐,看到树上的标语,就连忙找来一根棍子想帮他拾,老伯很高兴。但是箩筐实在太重了,还没走呢三毛已经被箩筐压昏了。因为他助人为乐,所以我要向他学习,今天我看见妈妈要倒垃圾,我要向三毛学习所以我马上把妈妈手里的垃圾抢过来倒了,妈妈高兴极了!
这本书主要是讲三毛从军的时候,用他的机智、努力、勇敢打败了日本鬼子!
看了这本书,我觉得三毛在旧社会里没的吃也没有父母很可怜,而我现在有的吃有的喝,还有父母很幸福,所以我要好好珍惜,做一个好孩子!
篇13:小学生三毛从军记观后感
晚上,老爸给我看了部电影,《三毛从军记》。
这部电影讲的是三毛求兵到将鬼子打败的经历,但每件事都特别非常加万分可笑,谁让这是喜剧片。
看完这部电影,我觉得三毛十分勇敢,因为他敢当兵,也十分可笑,因为他总把事情弄坏,还十分聪明,因为他智斗鬼子,还会把被敌人打穿的帽子当喷头使,嘻嘻,我没说错吧。
三毛还有位大哥,唯一有的特点就是可笑,因为他和鬼子比鸡叫。
这部电影蛮不错的。
篇14:小学生三毛从军记观后感
今年暑假,我读了好几本书,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三毛从军记》,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年代,三毛费劲周折,终于从了军。在军营里,他遇到好多困难,发的衣服,鞋子等因他人太小了,穿不成样子,他就自己动手改。在训练中吃了好多苦,也闹了很多笑话。三毛也勇敢机智地抓过日本鬼子。
虽然故事很搞笑,但是我心里却很难受,三毛那么小就要承受那么多的苦难,从而我体会到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还有三毛在困难中的乐观精神感染了我。在生活和学习当中我要学习三毛乐观、勇敢、不怕苦的精神。
篇15:三毛从军记中小学生观后感
你看过《三毛从军记》吗?今天我们来看《三毛从军记》,这个电影十分搞笑,准会让你大开眼界。
我们怀着好奇心,瞪大眼睛东张西望,黑白两色浮现在眼前,慢慢变为彩色:1937年,一个无父无母的流浪儿——三毛,每天只求有饭吃,有衣穿的他,加入了能完成他愿望的军队。他在军训中一个个搞笑有趣的举动,真是让人捧腹大笑!他在这艰难的经历中凭着自己的聪明机智,俘虏敌人,之后来到师部。他吃着苦,为高级官员服务。最终,他却回到了原部队当小兵。
三毛一个无依无靠,只求吃穿的小伙子,在军训中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磨难,他慢慢明白我们的家园正不知不觉陷入困境。他以“岳武穆”这样一个大英雄为榜样,为信念,用自己的聪明、机智打了一次次胜仗。正因如此他被调到师部,可是,在那里他慢慢知道,他们全都是小把戏,小人物,就算他们死了,也没有人会关心他们。
这部电影又搞笑又悲伤又让人感到气愤!日本人一边邀请贵客一边侵略中国。多个国家欢聚一堂(包括中国),日本人拿出一块中国地图蛋糕,让那些国家代表吃,这可是对中国的极大羞辱。最让人愤愤不平的是,中国代表竟争分夺秒抢着吃!他们不顾国家安危,还在日本的地盘上说说笑笑。这真是“士可忍,孰不可忍”呀!
在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总想半途而废,吃软不吃硬。可三毛出生在战争时代,没有父母,还在恶劣的环境中依然坚持不懈,用自己的智慧保家卫国。可我们呢?我们过的幸福无比,受到良好的教育,在父母的溺爱下生活着,不愁吃不愁穿,学习上这点苦又算得了什么呢?
篇16:三毛从军记中小学生观后感
少年版阿Q。三毛的梦想仍是农夫老婆有点田,还要抽两口水烟,隔年抱两胖儿子。
上海小瘪三对岳武穆的向往,可谓领袖号召的巨大感召。眼见得灵魂升华,三毛想做华盛顿想做林肯,白骨累累,只是无数与无名而已。
现实和战争没什么不同。中国人过惯了现实,对战争亦有超强忍耐力。
革命军队跳出来那段,有点白日梦幻,且挪用了样板戏的舞蹈身段,对未来形成微小的讽刺。
黑色幽默,乃文人对战争的最大嘲弄。
特技并非电影的最大乐趣。电影的乐趣在于无孔不入的想象力。
如此张狂,张狂得如此自然。勃然而怒,勃然而喜。有一种中国电影罕见的狂欢气质。丛林中戏弄日本鬼子一段戏,是谓高潮。把苦难和无奈都一口吞下,唯有喜剧可以。
抬旗合影、再议再议、师长出殡几段,辛辣。
一般认为《三毛从军记》属于儿童电影,而忽略了它在电影史上应该具有更重要的地位。
篇17:经典电影《三毛从军记》观后感
经典电影《三毛从军记》观后感
三毛是一个孤儿,没有亲人,是个流浪儿。因为头上只有三根头发,所以叫三毛。看了《三毛从军记》,我知道三毛也有英勇的一面。
三毛没得吃没得穿,才和老鬼一起去参军打仗,他心目中的英雄是岳武穆,三毛想像他一样保家卫国,就参加了敢死队。之后取得了小小的胜利,调到师部成了勤务兵,却每天帮师长刷鞋、洗衣、烧茶……师长后来因延误军情而死了,三毛又去参加了突击队。三毛和老鬼坠机,掉落到森林里,打死了一部分鬼子,等待救援……最后三毛和老鬼复员了。
三毛是一个机智勇敢的人。三毛为了不让大家牺牲,就想了个办法,找了一头牛,把炸弹放在牛背上,把牛赶到鬼子的地盘,来炸死鬼子,结果却失败了。鬼子把牛杀了,吃饱喝足后就睡着了。三毛又想了个办法,穿上鬼子的衣服,在鬼子中间放了点炸弹,把那些鬼子全部炸死了。
老鬼和三毛刚开始不认识,还总是欺负三毛,到最后却成为了很好的`搭档,还保护三毛。电影的画面一开始是黑白的无声电影,慢慢地变成了彩色,挺有意思的。
我们现在有吃有喝,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可是,三毛在那个时代,什么都没有,他还能不放弃,一直坚持抗战,保家卫国。
三毛那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精神令我敬佩,我以后也要像三毛一样坚强。
篇18:《三毛从军记》观后感作文
影片开头那段话“要以无数的无名华盛顿来造就一个有名的华盛顿。要以无数的无名岳武穆来造就一个民族的岳武穆”
这部影片是一部经典的解构影片。影片开头那段话是战士参军参加战争的意义,这种保家卫国的崇高目的被解构成如此。影片的内容也是如此。影片中三毛参加军队的理由以及在军中的生活都是很无厘头的。影片中,三毛是因为要逃脱警察的逮捕而参加军队。影片中对于三毛在军中的行为了进行了解构,影片中,正如歌中所唱的那样,三毛当兵时的训练已经脱离了一本正经或称严格了,发的军服不合身,训练时三毛笑料百出,吃饭必须考争先恐后等等。此外,有一段上海名媛给士兵表演的片段,也解构了军队的崇高。影片中三毛把自己想象成了岳武穆,他成为能够抵挡子弹和以一敌百的岳武穆,这种崇高的目的却荒谬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解构。
篇19:《三毛从军记》观后感作文
昨天晚上看了中国教育频道的《三毛从军记》,重温了儿时的记忆。
这次感觉三毛其实还是有蛮多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1、三毛有梦想:不管是他想去放牛也好还是男耕女织,哪怕是抱个大胖小子,这些都是他对未来美好的憧憬。看看我们,现在无非是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为这房子车子等等而疲于奔命,哪有三毛这样的来得单纯。
2、三毛认真的对待每一件事情:这种认真的精神无论如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不管是顺风顺水还是艰难,三毛都认真对待每件事情。大到抗日歼敌,弘扬岳武穆精神,小到替牛师长的儿子擦屁股,都能认真执着的对待,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试问现今有几人能够做到?余世维所说的执行力不是在三毛的身上得到很好的体现吗?难说余世维老师不是从三毛那儿得到的启发。
3、三毛聪明伶俐,:能够在及时的皈依老兵(战友老鬼?),并与之并肩作战,整合了对自己有利的优势资源;利用牛来冲锋陷阵,重重打击敌军,简直可以说是诸葛亮第二。
4、三毛遇事能够提得起放得下,以平常心度之:三毛在取得胜利后不骄不躁,虽然调任勤务兵兼职保姆,仍能保持平和心态,确实难得。
5、三毛正义感强、遇事敢于承担责任:从他能挺身而出争当敢死队员足以见之。
6、三毛遇事沉着冷静、颇具大将风范:与老兵(战友老鬼?)在树林遇到鬼子,沉着应敌,不慌不忙,能屈为小丑疏敌人防备之心,同时不忘把握时机借游戏敌人之际扔炸弹以二歼多敌,非平常人所能为也。
综上所述,三毛确属一人才,只是因为时势而不得出人。不怕各位嗤之以鼻,试对比以上几点,问而今有几人能够做到?
电影《三毛从军记》个人观后感心得(精选19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