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一日观后感

时间:2023-04-25 03:38:05 作者:Susi 观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Susi”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八月一日观后感,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八月一日观后感,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

篇1:八月一日观后感

八月一日优秀观后感

一部好的电影反映的不仅是当代社会环境的背景更是有更多新的代表的体现。今晚看了《八月一日》,其实没看完,回寝室的时候才彻底看完,惠姐说了得写观后感,其实并不是冲这个而看的。因为他真的值得一看,对于一个想入党的积极分子来说。下面我来说说我的感受。

1927年,正当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节节胜利之际,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北伐军总司令蒋同志、武汉政府某政党主席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向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举起了屠刀,使孙中山领导的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

在此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被杀绝、被吓倒、被征服。在极端险恶的白色恐怖下,为了挽救革命,中国共产党中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认识到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毅然决定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8月1日,贺龙、叶挺、朱德、刘同志等领导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某政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建立了第一支由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八月一日》这部影片以细腻的笔调探寻当年南昌起义领导人的心路历程,以磅礴的气势再现八十年前震撼人心的历史风云。

当历史的重任压在肩头的时候,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承担的,而我们的周总理却义无反顾地承担了下来。他为了发动起义要离开刚刚小产的妻子,他的妻子无法忍受自己内心的痛苦,虽然她早就清楚地知道嫁个这个搞革命的人,自己的.一生都不会安逸地度过,但是痛失爱子并且永远无法生育的痛苦让她再也无法忍受了。而这时,我们共和国的总理,深受全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爱戴的毛主席之一,将爱妻搂在怀中,说:“只要革命有后,你我无后又何妨?”说着热泪顺着脸颊流下。当周总理去世的时候,连联合国都为他降半旗,不是因为他是某个国家的总理,而是因为他将国家、人民的利益高过了自己的利益而已。

“我们是国民革命军,不是土匪,军长,我错了。”说这句话的是军长贺龙手下三营长,当时他被绑在一个木头桩子上,身为军长的贺龙背着步枪绕着三营长负重绕圈跑,原因是三营长抢了友军的军粮,一个准备共同革命的战友的粮食,这件事一个有信念的领导者来说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贺龙对着他的士兵说过,他革命是为了不再有被压迫的人。当和他一起奋斗的弟兄犯了错误时,错误由他自己来承担,当三营长认错的时候,贺龙真心地乐了,他满身臭汗地躺到了地上,要了袋烟。

对于贺龙来说,升官发财没有什么了不起,否则汪精卫、蒋同志有的是高官厚禄给他享用,对于一个血性汉子来说,真诚、实在、为他人着想才是最重要的。

此外,影片中还塑造了许多富有个性的角色,小士兵李虎子就是其中一个。当贺龙要处罚李虎子的救命恩人赵福生营长时,李虎子开枪打中了贺龙的军帽。令大家都极为惊讶的是,贺龙并没有要李虎子的命,他为了李虎子的义胆忠肝绕过了犯了错误的赵福生。后来在革命爆发的紧急关头,赵福生通敌背叛被抓,就在贺龙要枪毙赵福生的时候,李虎子亲手将这个救过他命的营长的脑壳打碎了。他得到了贺龙的肯定:“这才是我的兵。”

看完《八月一日》后,我被共产党人的那种不屈的英雄气概震撼了,不管是领导人还是小小的士兵,身上都嵌进了属于军人的“军魂”。他们肩负历史的重任,试图以自己的力量为广大中国人民创造出一片新天地,而历史也最终证明他们做到了。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平和生活是由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浴血奋战才得到的。所以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能因为一些小小的事而抱怨生活呢?与身处动荡的他们相比,我们已经足够幸运,能享受学习、生活的乐趣,能够与亲人、朋友平安地生活在一起,拥有稳定的生活。我们可以沐浴着的这缕阳光及这池月光,看星光闪烁,难道我们不够幸福吗?

作为一名新时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我们所拥有的宝贵资源,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争取机会多多锻炼自己,进入社会后报效祖国。我们应当珍惜所拥有的一切,不辜负老一辈对我们年轻一代的殷切期望。

篇2:《八月一日》观后感

今日,我看了一部纪录片,名叫《八月日》,讲的是南昌起义的故事。故事讲的是九二七年,汪精卫在帝国主义和江浙大财团的收买下叛变革命。在“宁可杀错千,绝不漏掉个”的反动口号中,大肆屠杀共产党员。为挽救革命。七月下旬,中共中央临召开政治局常委会,会上决定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并任命周总理为南昌前敌委员会书记,指挥次起义。这支素有铁军之称队伍,士气高涨,群情激涨。路上他们宣传革命主张,吸收批农民协会的骨干入伍,革命力量不断壮。七月三十日下午五左右,军决定于明四日是举消灭敌军。八月日凌晨四整,战斗正式打响。早晨六多,起义军已全部解决南昌内地和郊区敌军,南昌起义成功。

这部电影让感触很深,共产党坚韧不拔毅志以及保卫人民安全志向,使他们直与叛变革命者斗争着。我非常敬爱周总理,如果次南昌起义没有他,就不会胜利。们定要努力学习,珍惜现在美好生活,为建设自己祖国贡献自己份力量。

篇3:《八月一日》观后感

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纪念日。80年前那个日子对于中国的意义已不用赘叙。年年,我们都在反复咀嚼。这部以“8月1日”命名的影片其实已经标示出自己是一部重读历史之作。

8月1日,已经被读了80年,这其间有足够多的发现感悟,被不同的人记录、抒发。使之保持着持久的魅力。电影的一次重要重读发生在1981年,它的记录者是著名电影导演汤晓丹。今年的重读是由同样以8月1日这个日子命名的八一电影制片厂来完成的。

1927年,是中国革命史上血雨腥风、急转直下的一年,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痛苦抉择的一年,“八月一日”则是不得不做出的最后抉择的重要“转折点”。在这种历史的紧要关头,年轻的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的几位重要成员,肩负着历史的重任,从各自的认识出发,思考着当时的“时局”,做出各自的判断。影片《八月一日》坚持唯物史观,从历史的真实出发,在艺术表现上既没有简单化地给陈独秀冠以“机会主义、投降主义”的“标签”,也没有对后来犯了严重错误的李立三、张国焘等以“先知先觉性”的暗示,而是重新挖掘史料、真实再现了革命受挫对他们自身的戕害,以及他们出于对革命高度负责而产生的巨大焦虑和长远忧虑,譬如中央政治局成员关于“要不要武装反抗”的争辩、起义前两日张国焘的反复等。尤其可贵的是影片着力塑造了周总理、贺龙、朱德的光辉形象,感人至深。

在此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被杀绝、被吓倒、被征服。在极端险恶的白色恐怖下,为了挽救革命,中共中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认识到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毅然决定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8月1日,周总理、贺龙、叶挺、朱德等领导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建立了第一支由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该片将以细腻的笔调探寻当年南昌起义领导人的心路历程,以磅礴的气势再现八十年前震撼人心的历史风云。

南昌起义中最重要的人物是周总理,最难塑造的人物也是周总理。周总理的难度可能来自他的“完美”。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不太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艺术形象,这也是以往一些影视作品中周总理的形象总有点温呑水的原因。“南昌起义”是周总理革命生涯中极有光彩的一页,作为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周总理表现出了非凡的政治才干和指挥能力。

历史的画卷被血肉有致的展现在你的面前,陈独秀的困惑、贺龙的抉择、汪精卫的精明、周总理的果敢、叶挺的血性、历史的使命、国家的希望。这些,让整部电影十分充实。会发现原来从前课本上一张战略图加几行小字描述的情节是如此的激动人心回肠荡气,让人伤感但又充满了希望;也会发现原来从前的红领巾不是2元一条只在升旗时表现所谓集体荣誉感的装摆而是一次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变动中代表着热血与希望的标志。

篇4:《八月一日》观后感

军阀割据,社会的动荡。人民的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蒋、汪精卫相继背叛了革命。在这关键的时刻。以周总理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和爱国之士联合在一起在南昌发动了著名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对中国的`革命发展具有极大的历史意义。

观看完这部电影,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人物形象的生动。这些人生动的形象鲜明的突出了当时老一辈革命家的革命主义精神。周总理的果断和领袖气质,贺龙的正直、豁达,叶挺的血性与顽强,甚至是李虎子的勇敢和明白事理……每个人都是那么的热血和爱国。当然也有一些人和这些人有着鲜明的对比。就像陈独秀的软弱与退缩,汪精卫的狡猾与丑陋。当然在这些人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周总理。在总书记陈独秀对革命暴动犹豫时周总理想尽一切办法不辞劳苦的劝说陈独秀。他的耐心和大局观不得不让我们佩服,在大家都意见不统一的时候,只有周总理在耐心的劝说陈独秀发起暴动。在陈独秀最后选择退缩和逃避时,又是他站了出来主持大局。为了革命,他顶住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他说服贺龙进行革命,又组织革命党人,最后把大家连接到一起。还记得他在革命前和夫人说的一句话令人感动:“只要革命有后,你我无后又有何妨”。他为了革命,不惜一切。他对革命的忠诚、热爱、奉献以及他的大局观,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佩服的。还有就是贺龙,虽为土匪出身,但是他却懂得大是大非,他的性格直爽,关心人民疾苦。真如他所说的那样“为了让穷苦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他放弃了汪精卫金钱和官位的引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革命注入了重要的力量。另外就是叶挺,他的人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刚正挺直。他的正气使得自己的军队纪律严明,战斗勇猛,成为了一支攻无不克的“铁军”。当然这部电影里还有很多人都值得我们学习。就像那个叫李虎子的,他知情懂理而且勇敢大胆。虽然只是一个小人物,但却有一些非常优秀的品质。当然也有一些人是让我们不得不唾弃的。就行那个赵福生,对革命不忠诚,在革命暴动前的关键时刻,他又背叛了共产党。他的懦弱和无耻和李虎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另外,从故事情节来看。军队的严明是我感触最深的。贺龙和叶挺的军队争抢粮食时,两位将领对手下的管理的非常严明。他们虽难处理的方法不一样,但是目的和结果却都是一样的。都是要使自己的军队严明,成为一支合格的人民军队。正是军队的纪律严明保证了军队的战斗力,才使得在后来的起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还有就是起义时,那种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深深的感染了我。革命就是要流血,难免会牺牲。在起义时,为了挽救小孩子,我们的同志奉献了生命,为了攻下大门,又是我们的同志宁可与门俱焚。正是他们的牺牲和流血换来了南昌起义的第一枪。当看到红旗在城楼上飘扬时,但看到小孩子被抱在怀中时,我们更应该记住和感谢他们。是他们让我们的革命后继有人,是他们让我们的革命不断的取得胜利。

作为当代年轻人,当代的的大学生,我们应该从老一辈革命家的身上学习他们的革命精神和革命品质。以他们作为我们的榜样。并把他们的精神和品质运用到我们的学习中去。用我们的行动去珍惜和维护老一辈革命家的奋斗成果。将我们的国家建设的更加强大,使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

篇5:八月一日观后感

一部好的电影反映的不仅是当代社会环境的背景更是有更多新的代表的体现。今晚看了《八月一日》,其实没看完,回寝室的时候才彻底看完,惠姐说了得写观后感,其实并不是冲这个而看的。因为他真的值得一看,对于一个想入党的积极分子来说。下面我来说说我的感受。

1927年,正当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节节胜利之际,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武汉政府国民党主席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向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举起了屠刀,使孙中山领导的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

在此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被杀绝、被吓倒、被征服。在极端险恶的白色恐怖下,为了挽救革命,中共中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认识到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毅然决定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建立了第一支由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八月一日》这部影片以细腻的笔调探寻当年南昌起义领导人的心路历程,以磅礴的气势再现八十年前震撼人心的历史风云。

当历史的重任压在肩头的时候,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承担的,而我们的周恩来总理却义无反顾地承担了下来。他为了发动起义要离开刚刚小产的妻子,他的妻子无法忍受自己内心的痛苦,虽然她早就清楚地知道嫁个这个搞革命的.人,自己的一生都不会安逸地度过,但是痛失爱子并且永远无法生育的痛苦让她再也无法忍受了。而这时,我们共和国的总理,深受全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爱戴的国家领导人之一,将爱妻搂在怀中,说:“只要革命有后,你我无后又何妨?”说着热泪顺着脸颊流下。当周总理去世的时候,连联合国都为他降半旗,不是因为他是某个国家的总理,而是因为他将国家、人民的利益高过了自己的利益而已。

“我们是国民革命军,不是土匪,军长,我错了。”说这句话的是军长贺龙手下三营长,当时他被绑在一个木头桩子上,身为军长的贺龙背着步枪绕着三营长负重绕圈跑,原因是三营长抢了友军的军粮,一个准备共同革命的战友的粮食,这件事一个有信念的领导者来说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贺龙对着他的士兵说过,他革命是为了不再有被压迫的人。当和他一起奋斗的弟兄犯了错误时,错误由他自己来承担,当三营长认错的时候,贺龙真心地乐了,他满身臭汗地躺到了地上,要了袋烟。

对于贺龙来说,升官发财没有什么了不起,否则汪精卫、蒋介石有的是高官厚禄给他享用,对于一个血性汉子来说,真诚、实在、为他人着想才是最重要的。

此外,影片中还塑造了许多富有个性的角色,小士兵李虎子就是其中一个。当贺龙要处罚李虎子的救命恩人赵福生营长时,李虎子开枪打中了贺龙的军帽。令大家都极为惊讶的是,贺龙并没有要李虎子的命,他为了李虎子的义胆忠肝绕过了犯了错误的赵福生。后来在革命爆发的紧急关头,赵福生通敌背叛被抓,就在贺龙要枪毙赵福生的时候,李虎子亲手将这个救过他命的营长的脑壳打碎了。他得到了贺龙的肯定:“这才是我的兵。”

看完《八月一日》后,我被共产党人的那种不屈的英雄气概震撼了,不管是领导人还是小小的士兵,身上都嵌进了属于军人的“军魂”。他们肩负历史的重任,试图以自己的力量为广大中国人民创造出一片新天地,而历史也最终证明他们做到了。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平和生活是由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浴血奋战才得到的。所以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能因为一些小小的事而抱怨生活呢?与身处动荡的他们相比,我们已经足够幸运,能享受学习、生活的乐趣,能够与亲人、朋友平安地生活在一起,拥有稳定的生活。我们可以沐浴着的这缕阳光及这池月光,看星光闪烁,难道我们不够幸福吗?

作为一名新时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我们所拥有的宝贵资源,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争取机会多多锻炼自己,进入社会后报效祖国。我们应当珍惜所拥有的一切,不辜负老一辈对我们年轻一代的殷切期望。

篇6:《八月一日》观后感

每个人的信仰不同,他们所怀的理想也就不同。有的人为自己的利益而活,有的人而是为了祖国的利益与人民的利益而活着! 今天,我观看了《八月一日》这部电影,八月一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军节,为什么会有建军节呢?那是因为1927年的8月1日周恩来和贺龙带领这支革命新军一起去攻打南昌。南昌成功的被攻打下来了。于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支军队就建立了。我们为了纪念这些死了的革命将士,也为了庆祝攻打下南昌,就把这个胜利的日子命名为建军节。

1927年的中国,硝烟遍地,炮火连天,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无数的革命战士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打倒旧军阀,勇往直前,冒着生命的危险,为了自己的理想浴血奋斗!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正是如此,我们更应该感谢那些不惜为祖国奉献的人,他们也有自己的儿女,可是他们却为了新中国毅然诀然的踏上了战场!

在我们怀着探索,求知,与激动心情去看八月一日,我们从贺龙决定加入共产党,再到无数战士英勇牺牲,哪一个场面我们不为之所动?哪一个场面不值得我们为那些英雄点赞?

贺龙曾经说过一句话:“我掌握军权不为别的,只为平定天下!”是啊,如果贺龙元帅不能很好的认清局面的话,那么南昌大乱也不会平定。以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也就会继续压迫共产党,中国也可能就不会得到复兴!

其实南昌大乱,不仅需要人民一条心,更需要共产党员的精密的配合。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周恩来总书记与贺龙更是配合到了极致,他们不但是战友,其实,更像一对知心的朋友。他们是投缘吗?是的,但他们也不仅仅是投缘,他们更是为了共同的革命目标而努力。在精心设计了许久的.攻打南昌计划后,在8月1日。他们的声音在南昌响彻了东西南北。在那叫声里,我仿佛听到了思乡的痛苦,又仿佛听到了想振兴中华的声音!

在贺龙领导的革命队伍成功拿下南昌,站在敌方尸体上的他们面对鲜艳的军旗,庄严的宣誓。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我的热血沸腾了,他们不仅仅是为他们的战友报了仇,也是打响了反对国民党的第一枪,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支军队,从此以后,中国革命开始了波澜壮阔的新进程!

篇7:《八月一日》观后感

第一次听见《八月一日》这部影片的片名时,我就认定这只是一部无聊又枯燥的历史片而已。但是看过这部片子之后,我才发现我之前的想法真是大错特错。

这部影片主要讲述了周恩来与叶挺、贺龙等人组织南昌武装起义以及南昌起义之前的事。我对历史什么的一向不是很感兴趣,在此之前对中国革命可以说是一知半解,自然也对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没有多大的触动。但是看了这部影片之后,我才深刻体会了当年革命的艰苦。也对中国当时的事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敬佩周恩来等共产党人了。

在影片中给我深刻印象的场景有很多,但最深刻的是在南昌起义时二十师的营长为了攻下城门,推动着装满了弹药的车向敌人冲去,最终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场面。以前在语文书上也看到过这种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描写,但感触并没有那么深,大概是因为没有想象过那种场面,无法体会到战争的残酷。那一瞬间,我脑海里闪过一些先烈们的英勇事迹,不禁对他们肃然起敬。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他们捐献出了自己的身躯,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他们奉献了自己的一生!我们现在的幸福,背后藏着多少烈士们的身躯啊。

都说“少年强则国强”,起初我并不以为意,但看了《八月一日》以后,才是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少年对国家有多重要。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下,有吃的有住的有穿的,但我们并不能因为时代和平了就懒散起来,中国还在发展之中,祖国的未来还需要我们。我们应当多向周恩来等共产党人学习,学习他们一心向党,英勇革命的精神。

为了祖国的明天,加油吧,少年们!

篇8:《八月一日》观后感

我,想画一面红旗,用鲜血染红它的庄严;我,想燃起一把火,用清澈的眸子,见证那血腥般的历史;我,想那残酷的炮火中,必有那圣洁的洗礼。

“哗哗哗”,那细雨绵绵,是那么惆怅,粉墙黛瓦之旁,有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周总理。透过他深遂的眼睛,似乎看到了什么。

他看到了,那笼子里一个个滴血的头颅。他在想着一个伟大的日子――八月一日。

八月一日,红旗在南昌飘扬,它飞舞着,想一只欢跃的红精灵。它的的确确是用战士们的鲜血染成的。为了在这里冉冉升起的红旗,许多革命战士光荣地牺牲了。

当秒针指着那12时,那钟声敲响了四下时,这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时刻。他用火柴点燃了导火线,推着手拉车,冲进了国民党的营地。“轰”,炸药包爆炸了,他也为这次起义成功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时我想起了臧克家所写的一句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红旗在这里升起。他虽然牺牲了,但还注视着这面红旗,他就像臧克家所说的那样没有牺牲,爱国的热血一直在他的动脉里流淌。这一刻,全体战士向他行了个军礼,我缓缓地举起右手,对着银幕也向他行了个队礼。

在我的心中,也冉冉升起了一面五星红旗,它伴着我心跳的节奏飘舞着,唱响爱国的乐章。最后,我用深情的目光凝视着那面红旗,它越来越大,它永远是像血一样的鲜红,它永远鼓舞着人们勇敢向前。它永远代表着中国革命向国民党反动派发出的第一枪。

篇9:《八月一日》观后感

八月一日,是我们共产党员应该铭记的日子。一部电影再一次让我们记起我们的革命先烈们为了我们的幸福生活做出的牺牲和贡献。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仅要记住历史,更要学习先烈们的爱国精神,为了一个崇高的信仰而不断努力坚持的精神。

影片真实的反映了在此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被杀绝、被吓倒、被征服。在极端险恶的白色恐怖下,为了挽救革命,中共中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认识到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毅然决定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的过程。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反动派的第一枪,建立了第一支由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这部电影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共产党远坚韧不拔的毅志和与叛变革命者斗争到底的决心,以及保卫人民安全的志向,使他们一直与叛变革命者斗争着。不管是周恩来离开小产的妻子时,说出“只要革命有后,你我无后又何妨”,还是贺龙在老三犯错误后,背着机枪惩罚自己,敢于承担责任的大丈夫气魄,亦或是老三和团长放弃个人恩怨,合作推着炸药车冲向南城门,直到最后红旗升起英勇就义的各个故事,都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那种做人做事的精神和态度,都是现在的我们应该学习的。正因为有了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朱德等等的共产党员一直努力地斗争着,才可能解放全国,成立新中国。影片最后大家一起戴上红领巾,奋力抗战,顶着枪林弹雨,看到红旗飘扬在城楼上空的时候,突然觉得无比神圣,大家为了一个信念、一个信仰,生死早已置之度外,也觉得自己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是多么幸运的事。

作为党的历史上比较具有传奇色彩的一位将军,贺龙,是我最敬佩的一个革命着。他治军有纪,做人有情,革命意志坚定,敢于承认错误,承担责任的行为,是中国军人的榜样。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反动派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并为创建人民军队打好基础。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革命 军事 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从此,8月1日成为工农红军和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这是要我们牢记这样一个重要的日子。

那么作为大学生党员的我们,应该怎么做,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首先,像诸如“八一”这样党的成长史是应该多看看的,它让我们了解历史,即使在这样安定的年代也要居安思危。其次,振兴中华的重担已经了我们这一代,学好知识,武装自己,才能为国家做贡献。再次,要起到先锋模范的作用,争先创优。

篇10:八月一日观后感

八月一日观后感800字

《八月一日》这部电影主要讲了八月一日建军节的来历。上海起义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害怕共产党领导的劳苦大众翻身做主人,就先后发动了两次大屠杀,先是“四一二”上海大屠杀,后是“七一五”马日大屠杀,让老百姓整天生活苦难中。当时共产党还没有一支属于自己的部队,就发动了南昌起义,时间定在8月1日凌晨四点。可由于奸细的告密起义提前了两小时。南昌起义成功了,共产党有了第一支完完整整属于自己的队伍。为了纪念这伟大的日子,就把八月一日定为建军节!

《八月一日》突出表现周总理与汪精卫的交锋,突出表现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军长的贺龙的人生抉择。影片也塑造了一批生动活泼的普通人物形象,如贺龙手下的团长魏老三,最后泄露起义机密的三营营长赵福生,以及为报战场赵福生救命之恩而开枪打中贺龙帽子的李虎子等。这之中有些人坚持革命,向往光明,参与了南昌起义;而有些人对革命开始动摇,并最终成为历史的罪人,通过这些人的心路历程勾勒出南昌起义的一个全景图。其中,贺龙的`角色令我印象深刻,他不断追求真理,在北伐战争中,逐渐由信仰三民主义转变为信仰共产主义。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革命转入低潮,贺龙无所畏惧,坚定地站在共产党和工农大众一边,率部参加并参与领导了南昌起义,担任起义军总指挥。我觉得他不是叛变了国民党,而是坚定的走向了广大人民群众,他知道只有当时的共产党才能为人民谋福利,为中国开创一个新局面。而影片的另一人物周总理也给人印象深刻,当南昌起义发起的前夕,作为当时实际领导者的张国焘也犹豫了,作为一个领导者,要为历史负责的时候,他也找不到了方向,当周总理找到他时,他说了这样的话:如果失败了我们承担不起啊。的确,当历史的重任压在肩头的时候,不是随便一个人都能承担的,而周总理却义无反顾的承担了下来,作为一个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人,他在影片中有句台词让我很感动,那时他为了发动起义要离开她刚刚小产的妻子,当他要离开的时候,他将爱妻搂在怀中,说:只要革命有后,你我无后又何妨?说着热泪顺着脸颊流下。当时,我深深的感受到了什么是共产党人,为什么他们为了他们忠于的党而愿意牺牲自己的一切,那是因为共产党是代表人民的利益,那正是他们毕生的追求。

“八一功在第一枪”。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光辉起点,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南昌起义开创了中国革命的历史新时期。以南昌起义为起点,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创建人民政权和人民军队。中国革命在经历大革命的严重失败之后重新兴起,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

看完这部电影,我深深感到我们现在美好的日子是以前的革命先辈们用血构建的,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这幸福的日子,努力学好,将来也能为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

篇11:八月一日观后感

前几天,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做《八月一日》。 电影中有许多动人心弦的场面,但有一个场景最令我惊心动魄:一个战士,推着弹药车,冲进枪林弹雨中,弹药爆炸了,战士牺牲了,空中飞扬着红旗的碎片。这个场面很感人,尤其是那位战士冲进火海的那一刻,那坚定的眼神,那执着的信念,,都深深震撼着我。从古至今,有多少战士牺牲在战场上,牺牲在火海中,牺牲在枪林弹雨中,使人不能忘怀的是他们的义无反顾。战场上,他们奋力搏击,为了什么?为了保卫这方用鲜血染红的土地,为了捍卫五星红旗夺目的鲜艳。

今天,中国走过了六十个漫长的岁月,点燃了第六十根生日蜡烛。中国就像一条威武的巨龙,屹立在世界的东方,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但是,又有谁能想起,强大的中国是在战场上建立起来的,是在一位位英雄之上建立起来的,是在鲜血上建立起来的。记忆的碎片在脑海中闪现,巾帼英雄刘胡兰,伟大领袖毛泽东……记得周恩来说过:“为了中国之崛起而读书!”对,英勇的革命先烈为我们创造了这样一番天地,我们不但要珍惜它,还要去建设它。放飞理想吧,21世纪的少年,用你的理想,编织成一双手,去建设一片繁荣昌盛的土地。

诗人流沙河曾说过:“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我们是龙的传人,是华夏子孙,是五月的花海,我们应该用年少拥抱未来。前方是新世纪的曙光,是我们的用武之地。我们应以超越古人的雄心壮志努力学习,艰苦奋斗,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出灿烂的理想之花。

炎黄子孙们,请对这世界大喊:“我是中国人!”山谷会传来阵阵回音:“我是中国人,我是中国人……”

篇12:八月一日观后感

暑假里,我看了影片八月一日。那影片讲的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周恩来同志按照党中央的决定,和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同志于1927年领导南昌起义的故事。

当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吸取了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认识到独立武装力量的重要性,毅然决定以武装起义来反对国民党反对派的统治,蒋介石为了除掉红色政权开始了惨无人道的血腥杀戳,在高高的南京城楼上悬挂着共产党员的人头,并悬赏20万大洋抓捕周恩来等共产党的领导者......

我由衷敬佩我们的总理周恩来,在中国处于最危难的时候,作为党的前委书记的他,毅然扛起了领导武装起义的大旗,千斤重担系于一身,他勇于承担,他有大智大勇的斗争策略,他还能坚定果断地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由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我不由得想到了我自己,平时我遇到一点小困难,小挫折,我就畏缩不前,临阵脱逃;取得一点小成绩就沾沾自喜,固步不前;和同学相处总爱斤斤计较,生怕吃亏;当同学遇到困难时,不肯伸出热情的援助之手,生怕连累自己;今天看了这部电影,我看到了一个襟怀坦荡的周总理,看到了一个大智大慧的巨人。在周总理面前,我显得是那么渺小,和周总理所面临的危难相比,我所遇到的那些事简直是微不足道。看着敬爱的周总理,我的心豁然开朗——

我知道了:我们现在应该珍惜今天美好的时光,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我们应该以那些英雄为榜样,发奋图强好好读书,用知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饶!

《八月一日》观后感作文

纪念八月一日建军节的作文

五月八月观后感

八月寄语

一日绘散文

幼儿教师一日工作细则

一日当家范文800

八月热门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

关于八月的说说

八月十五短信

八月一日观后感(精选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八月一日观后感,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