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bf1110”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有一个地方观后感,下面就是小编整理后的有一个地方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 目录
篇1:有一个地方观后感
《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剧情:
小白领金天正在经历人生中最失败的时刻:男友悔婚,深爱的奶奶去世,金天的内心断然崩溃。伤心的她误打误撞来到了布拉格,想用逃避来抚平内心的创痛,男主角彭泽阳在此时出现,一段奶奶尘封的爱情也慢慢在她面前展开……
篇2:有一个地方观后感
《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是一部风格颇像欧美清新派的情书式爱情片,影片整体给人非常清新、非常舒爽、非常温暖的感觉。影片的暖,来自于它从始至终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你不能因为过去痛苦和背叛中,就去否认未来,人应该要相信爱,也应该要充满希望。同时,也因为吴亦凡饰演的男主角彭泽阳浑身上下释放出来的暖暖爱意。
彭泽阳在布拉格长大,笑起来像布拉格的阳光一样闪耀的他,而这个帅气的、看起来有点活宝的大提琴手,竟然有着一段段不为人知的过去,他是一个二十来岁的单亲爸爸、他是一个没有父爱的孩子,他需要照顾精神异常的妈妈、他需要照顾幼小的女儿……也许在观影的前面部分,你会不理解吴亦凡大多的镜头画面都是一种淡然无情的表演,但这正是他拥有太多不可言语的故事所致。在那张帅气而又稍显严肃认真的脸上,慢慢的就能读出男人应有的责任与担当。从年少时的叛逆中走出来,成为一个富有担当的男人,在你需要的时候他能够给你帮助、在你痛苦的'时候他能够给你安慰、在你犹豫的时候他能够给你坚定的眼神。他过去的经历反而让他成为了一个更加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人、让他成为了一个更加有责任感的人,彭泽阳这个角色的厚重感在吴亦凡的诠释下,显得格外动容人心。
无论是从歌手转战大银幕、还是从第一次演戏的新人来讲,吴亦凡在片中的表现绝对可以用惊喜俩字形容。“我不能失去你,不要走!”--最后的一场戏,最感人肺腑的一句话。之前的那些迟疑,那些欲言又止,那些似笑非笑,那些欲望和放弃的碰撞,都在这最后一场戏中彻底得到解释。如果要从艺术的角度去评论吴亦凡在片中的表现,可以说是他成就了泽阳这个角色。在他的表演空间里,没有那种故作姿态的矫情,也没有那种时时刻刻叫嚣着青春不败的浮躁。相反,他用相当成熟的表演诠释了这个姐弟恋中那个更值得依靠的角色。
从观者的角度来看泽阳这个角色,多数都会认为这是个暖男的定位。但仔细揣摩他的出生经历与生活轨迹,其实是个不讨喜且极其难演的角色,包括许多台词设计都太哲理不够生活化,好在吴亦凡把它们都表现得合理、把这个角色演得恰到好处。
在这部电影里,金天和泽阳的相遇,算是一个美丽的意外,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伟大的爱情故事,女主角从背叛、失落、绝望中走出来,男主角从叛逆、失去、懦弱中走出来,彭泽阳最后带着坚定的意志和超人的勇气,走到布拉格里的阳光之下去追逐那一份爱情。是他,真真实实的让我们去相信,勇敢去爱,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太暖人心了!
篇3: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观后感
刚刚看完 《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 回来。这是一部很平稳的电影,没有过多的起伏,但绝对不是烂片。故事很饱满而且有头有尾。我是看了影评才去看的,觉得有一些说的和我的感觉差不多,有的差很远……就说说我的感受。
首先布拉格真的很美,它的建筑风格很有欧洲风情。真的想去看一下,但是电影似乎没有利用好当地的人文风情,(草坪婚礼算吗)就觉得布拉格就真的只是一个背景。
然后剪辑的方面想吐槽一下。这部电影讲述的内容真的很不错,交代得有调理,是清晰的,看完之后是可以将一个完整的故事复述出来的,这是很难得……但是剪辑有点憋屈的。就是有一两个地方你认为可以继续深入,但是它跳了。有的地方可以不需要的但是它却插进来了。这其实不影响故事的流畅,但会某些地方有点不舒服……
对于说男女主人公的相识相爱过于快这点我倒觉得还好。所谓的一见钟情无非就是这样吧。双方有意思一拍即合,有时候开始不就是靠那一时冲动,看谁先迈出第一步而已吗……(他们不也有调情的过程吗?)
对于两代人的爱情,比起奶奶那辈,我更喜欢泽阳和金天的那一对。可能会更接近生活,会更能理解。金天其实也挺神经质,这也是她里面说的缺乏安全感。对于把一切幸福未来寄托在一个人的身上时而他又背叛你的时候可能也会和她一样神经质吧,诚惶诚恐的。王丽坤把这种感觉表现的蛮好的。
泽阳是一个很有故事的人,在他身上看到很多的迫不得已与责任,对女儿的责任,妈妈的照顾,以及家庭生计的压力。让整个人变得沉稳。所以面部表情不会有太夸张的表现(这里有人可能会说吴亦凡面瘫,但我觉得他很符合这个人物形象,而且他也没有面瘫僵硬啊……)这就有别于罗季的活得自由活泼。这里可以对比出两种生活环境的差异。
对于我比较映像深刻的几场戏是泽阳和妈妈的对手戏,我觉得是全场的亮点。那种无奈心酸是可以感受到的。尤其是和妈妈一起吃药到女朋友的无理取闹的整个过程,是可以看得出这个男人是真的很累也很无奈,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段戏。
吴亦凡我觉得很惊喜,他没有影评人所说的面瘫僵硬。在一些小细节上处理的很好,我看他的眼神以及那些小表情看得很过瘾,尽管稍有青涩。但是他未来的路真的可以很长。新人来说我给他85分。而且太帅了……
小说一下老一辈的。他们没有太打动我,就算到了准备进入那所谓的催泪点的时候我也觉得还好。但是画面从年轻医生的.脸变成年老医生的脸,这样相互交替的时候,真的就突然涌起了一阵心酸。(等人好苦的……)看看隔壁,还真的有女生在擦眼泪。竟然粉丝之前不是吹的……
篇4: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观后感
《有一个地方》的故事非常饱满,转折点的效果充满了惊奇,比如泽阳的母亲、金天的奶奶和他俩都经历了不同寻常的爱情伤痛,在我们从未想象过的层面和方向探知了生活的喜、怒、哀、乐,一个场景接着一个场景地讲述了一个漂亮的故事。尤其是男女主人公情感的转变,精确、自然地带领我们也经历了那种体验,比如奶奶的“两难选择”:冲动和原欲【做第三者】,还是让情感升华【离开,把爱深埋于心】。因为通常来说,情感是一种短期的体验,达到高峰之后便迅速燃烧殆尽;而感情却是长期的、具有渗透性、弥漫性和知觉性的一种情绪,可以为我们平淡的人生增添色彩。
转折场景“闪回”处理得非常戏剧化,插入了一个个微型剧,比如最后的高潮部分,孙女在雕塑前见到了奶奶的爱人,结局同时是不可避免而又出乎意料,剪辑功力非常了得。用我们身后的台湾女孩儿的话来形容--“超赞哦”!
其他各方面,如取景、画面、服装等等都非常不错!演员表演得也都很到位。特别是吴亦凡的表现,比我们之前的预期要好很多!
特别提一下,电影院里的现场效果中,最令我们印象深刻的是:1、最后字幕出现时那经久不息的掌声;2、电影中吴亦凡接吻时,场内女孩儿的尖叫声……
总之,《有一个地方》是部老少咸宜、感人至深的一流佳作,难怪我们的父母在国内去看时,是一前一后地进入电影院,二小时后,手牵着手走出电影院……
篇5:《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爱情片电影观后感
《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爱情片电影观后感
《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这部爱情片不简单,从故事到风格,从布拉格美景到两个时空的交汇,从徐静蕾的转变到王丽坤的颜值,从王朔的剧本到李屏宾的摄影,还有一些美妙的新歌和翻唱的金曲,能写的太多太多,但今天要写的不是这些,而是刚刚借这部电影完成大银幕首演的吴亦凡。
可能很多观众在没看电影之前,都会对吴亦凡的演技持有怀疑,毕竟是一位偶像歌手,可能很多人认为他的任务就是让网络人气就能天天排第一,演技有什么好谈的呢?事实真是如此却不仅限于此,吴亦凡的演技真的给影片加了分,而且,真的是不可替代。下面,就略过一切很有料但无关的内容,咱直奔主题,谈谈吴亦凡的银幕处女作演技表现对于爱情片《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的不可替代性。
首先,彭泽阳不是一个简单的旅欧华人公子哥富二代,不是单一的性格,参考这些年小妞作女爱情片主角,要不是任劳任怨的保姆型暖男,要么是油嘴滑舌的`耍宝型小弟,泽阳不一样,他是自食其力的海漂,是自己还处于调皮时代的未婚奶爸,是善良敏感的提琴手,这多重身份要想没有违和感,必须兼具谦逊与阳光,活泼与慵懒,现实的理性与艺术的感性,孩子气与慈爱心,集合等等对立式的基因于一体,才能真正塑造出人物的神采,偶像歌手出道又很年轻的吴亦凡则恰好是当下影视圈里少数几个契合这一角色的明星之一,论外形和气质,很难作二人想。
这一角色还有很叛逆的过和纠结的生活环境,弄不好就会把浪漫变成苦情,破坏了影片的明亮感。要知道他的父亲抛妻弃子另觅新欢,母亲得了忧郁症经常失理智,自己19岁就和朋友的朋友生了女儿,独自抚养女儿,可以称之为全家人都有问题的问题青年,他却要以阳光般温煦的态度面对人生,吴亦凡很好解决了这些难题,始终如一的保持着青春的活力,给观众如沐春风的感受,游刃有余的表演产生强烈的亲和力,一度让人不敢相信他竟然只是大银幕上的新人。特别是和母亲的对手戏,两人一起吃精神药物时的情感爆发,表演张力十足,在催人泪下的氛围中,让观众看到了年轻一代的担当。
当然,作为一部爱情大电影,《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最抓人的还是情感的转变,吴亦凡演得很真实自然,无论是邂逅金天被捉“一夜的情”的无奈,还是逐渐替对方治愈情伤并彼此相爱的恋情,直至后来一系列的变故和波折,每一场戏都不失质感。
总结一下,角色的微妙情感,曲折爱情,激发出了吴亦凡的成功首秀,而吴亦凡的外形,阳光气质,细腻性感,勤勉的态度,则让角色魅力四射。
篇6:有一个地方
有一个地方,长着一棵清香甜蜜的橘子树。橘子树下,时常传来一老一小的阵阵欢声笑语。
那个地方,是我故乡屋后的小院子。一老一小,是奶奶和我。儿时,我最爱与奶奶在那棵橘子树下嬉戏。
“奶奶,我要吃橘子。”我高兴地喊道。“丫头,橘子还没熟呢!等熟了,奶奶摘给你吃!”奶奶刮了一下我的小鼻子,安详地坐在橘子树下。我嘟着小嘴,有些失落。突然眼珠一转,立马迈着小小的步子,奔进家门,携根长竹竿,抱个小椅子,来到树下。我瞄了一下奶奶,呵,她还在闭着眼睛“睡觉”呢。我便跳上小椅子,用竹竿在树上乱捣一通。突然,一颗圆头圆脑的青黄相间的“小流星”从天而降,轻盈地落在地上。“我摘到啦!”我欣喜若狂,如获至宝似的用双手捧起那橘子,小心翼翼剥起来,再拿起一瓣放在口中,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一股苦酸味儿让我面色发红。“奶奶!酸啊!”这时,闭着眼睛的奶奶才哈哈大笑,我不好意思地将脸埋进奶奶怀里......
金秋十月,秋风把橘子成熟的喜讯带到我和奶奶这里,我迫不及待地拉着奶奶去吃橘子。奶奶踮起脚尖,在树上左挑又选,摘下一颗个头最大的。那橘子泛着橙光,还真叫人有些舍不得去剥。奶奶娴熟地给它脱去了外衣,塞一瓣放入我的口中,橘子的甜汁溢得我满口都是,接着又沁入我的脾胃,让我赞不绝口。我边吃着,边笑着,奶奶看我笑,她也笑了,我和奶奶的笑声,仿佛在那橘子汁中浸过一般,显得更快乐,更甜蜜。
“丫头,明年啊,奶奶还剥橘子给你吃!”“好!”我满足地答应着。
只是谁又知道,那一年后,我便去了城市上学,回家乡的次数越来越少,橘子树在我的脑中也越来越淡。
如今,又是一年秋。当我遥忆故乡之时,不知奶奶是否还在那个地方——那棵橘子树下,拿着一个成熟的橘子,盼着我回去......
作者:杨峥
篇7:有一个地方诗歌
一群人更加难忘
就是我的亲人
老乡
多少次梦见你们熟悉的模样
童年的伙伴
昔日的同窗
还记的教室里的书声朗朗
可记得操场上红旗飘扬
辛勤的.老师
把我们培养
给我们插上翅膀
到如今也是师恩难忘
虽然我们远隔干里
天各一方
友情却地久天长
留不住的岁月
逝去的时光,
唯有不变的是对你们的深情
象不凋谢的花
永远
芬芳
篇8:有这样一个地方
有这样一个地方,两张板凳撑着一张弹簧床,发黄发旧的竹竿撑起灰扑扑的白色蚊帐,两床被子抛在床上,一床垫底,一床掖身。我可以躺在床上,在被窝里缩着脖子,让从狭仄的木窗投下的一束暖阳照在脸上,眯起眼睛,幸福地看阳光在睫毛上散射成七彩光芒。
在这个地方,破旧的书桌被妈妈从车库拖来,在擦不干净的桌面上垫一块玻璃,瓶瓶罐罐用完了的护手露、雪花膏瓶子被妈妈小心地收在桌旁。我可以坐在妈妈亲自上漆的沉重的红木椅上,对着灰蒙蒙的蓝纱窗绘下梦想。
在这个地方,四周是冷灰色的水泥墙,它还背着太阳光,偶尔斑驳的墙面还被顽皮的我抠出红砖砌的内墙。没有太阳时,打开门窗,仍需一颗晃悠悠的灯泡照亮。我可以翻箱倒柜拽出母亲藏在塑料袋与废纸深处,却精心夹住的大白兔奶糖。
妈妈说:妈妈是女工,能分到这样的房子已经不容易。我却在心里悄悄地告诉妈妈:妈妈,这里也很温馨、漂亮。你看,爸妈结婚时打造的碗橱,顶层上放着奶奶生病前经常切苹果给我吃时用的小刀,门旁的墙上贴着和幼时的我一般高的巴掌大的镜子,对面的房子里住着我的伙伴,我们一起成长。
我可以在幼儿园表演完后,在下午三四点钟的太阳下坐在传达室旁等妈妈回家,在这里心满意足地啃着热乎乎的馒头,吃得馒头全是口红;我可以从这里出发,和几个小男孩翻上不高的围墙到厂子里,去摘花,看喷泉;到长满爬山虎的墙的那面阴影下凉爽地看远处晃悠悠的热空气,再翻找毽子、皮球,快活似神仙;可以在被妈妈关上房门写作业时,感受门外笑声的爽朗,扒着门缝偷看门外活泼的阳光。
这是妈妈厂房旁一排砖瓦房宿舍中的一间。或许在许多人的眼中,它是那么破烂贫穷,就如多年后的我回去看时感觉一个样。却因为一颗童年欢乐的心,这个简陋的地方也便成了天堂。
多年后,住的是高级公寓,满眼的花花世界,但内心的压抑使当年的快乐一去不复返。谁说物质上的富足那么重要?室内室外陪伴你的多是生硬的屏幕与陌生的脸。只有在空闲的时候,仍然神往这个地方,这里有清晨一群阿姨洗衣服时将我吵醒的水声,想到记忆里还有这样一个地方。
篇9: 有那么一个地方
坎帕拉
我第一次出国的目的地
依然清晰的记得
非洲第一口空气的味道
是小时候假装睡觉
被妈妈抱着的温暖、窃喜
我爱上了这个城市
不是因为每一天都呼吸到清新的空气
而是因为那里让我想起记忆里的她
所有的一切都是理想的
半个月以后
第一次见到打摆子的同事
他如此虚弱的身体
不禁让人唏嘘
突然觉得
只有健康的身体才能享受这么童年般的大自然
也只有锻炼才能让自我更强壮起来
于是
我开始了
我继续了
让身体的每一个细胞贪婪的
感受着每一天早晨的坎帕拉
体会着大自然的每一次呼吸
感受着这个城市的每一次心跳
感受着这个像家一样干净的城市
渐渐觉得
正是因为你我才能越来越清晰的怀念童年时光
坎帕拉
篇10: 有那么一个地方
我在母校里已经呆了六年了,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都与 我有了深切的感情。记得几年前我第一次踏进美丽的校园,又第一次行走于校园的草坪上。转眼之间六年就过去了,母校的一切都承载了我美丽的回忆,这些回忆如同一个个跳跃的音符,奏响了我生命的乐章。
在校园的中央有一棵古老的槐树,自从我进校期间它便一直屹立在校园的中央,他十分的宽大,也十分的高,我和同学们经常位于这颗大树下嬉戏打闹。
槐树以北是我读书的教学楼,我在老师的带领下时尚韩还去图书馆借阅图书在这里常常传出动听的书声,老师们上课的声音,同学们嬉戏的乐曲。
在教学楼前面是我们的操场,操场上有篮球场、足球场与几个乒乓球桌,学校里一年一度的运动会便在这里举行,我可以在操场上玩耍,踢球、做操,我们在操场上洒下汗水也在操场上留下童真的微笑。
我离开母校已经有半年的时间了,不过直到如今我也未忘记校园中的一草一木,我很怀念我的老师们是他们燃烧了自己照亮了我们,我十分怀念我的同学们是他们在我失落时给我安慰,在我骄傲时给我劝解。
有那么一个地方记录了我童真的回忆。
有那么一个地方让我置身于知识的海洋。
有那么一个地方让我收获同学的友谊。
篇11: 有那么一个地方
一只大鸟从我头顶俯掠而过。没有任何声音,但它的自由嗥叫似乎历历在耳。
我裹着一席暗红色的披巾,混迹在人群中,怀揣一颗外来客胆怯的心。这里是云南丽江,当我注视着一个小女孩篮子里五彩的卵石和她像这里的天一样纯净的眼睛时,我仿佛听见心底俗尘的喧嚣轻轻的呜咽声。它们如同古城石道上的尘埃,只是能被清冽泉水冲刷尽的浮华。这泉水,从雪山上来。我抬起头,瞥见被蓝光轻柔包围着的雪顶,心里生了向往。
风藏匿在我的披巾底下。暗黄的浸过岁月的木板在我脚下吱吱作响,我心里陡生出罪恶感。它不知承载了多少虔诚之人的叩首礼拜,不知承载了多少岁月的风霜。路边的无名小花儿吞吐着稀薄空气,栈道的后面,是杂居在此地的少数民族搭起的敖包。被石块压住的彩色碎步条被风刮得猎猎作响,我怔了一怔,希望看透它浸过的对家人的祝福,对未来的期盼。有人的地方,哪怕是冰冷的石头,也浸润了浓浓温情,这其中,也许有已逝的魂灵,也许有尚在人间的祈福者。祈福的敖包,就这样默默地伫立百年。
走着走着,只觉得天很近很近,人很远很远,又很小很小。栈道很长很长地在眼前延展过去。不知为何,前方的山峰并不显锋芒,只是让人觉得像温和的小流从四面八方汇聚过来,把人轻轻托住,安全得让人渴望寄托,渴望依靠。我走得有些疲了,便只是缓缓地踱着步,侧过身,却蓦然看见一只大鸟,从一个山顶俯冲下来,翅膀甫健。我仰起头想望它,它却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只留一声空荡荡的嗥叫,历历在耳。
我俯下身,星罗棋布的小巧湖泊、郁郁葱葱的大片树林尽收眼底。我浑身猛然有一种战栗的激情与莫名的感动:也许无论是前生还是今世,我都是属于这个地方的。
每个人心里都有那么一个地方,像张小娴的北海道,李锐与蒋韵的西湖,它是有别于家乡的。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呢?――你愿意回头温柔地去想,这有那么一个地方;你情愿把它小心地温在心上,像煨一炉豆腐,不是火热地烙得发烫,只是那样温着,想起的时候会有那么点依恋,那么点不舍。
同时你会毫不犹豫地想:上路吧。
篇12: 有那么一个地方
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淌着水轻轻吟唱的小巷。
这里,终究是与现代化格格不入的。
残破的小屋,凹凸不平的路面,突兀地夹在高楼大厦之间。这里很静,静得让人耐不住寂寞,像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在垂暮之年静静地等待归宿。我不爱这里长满青苔的台阶,不爱淌着水能串成珠帘的屋檐,不爱扣响路面的脚步。我爱的,只是这里的雨。
雨,是江南的名片,生为江南烟雨间润湿过的女子,纵然未曾度过贺铸的“一川烟草,满地风絮,梅子黄时雨”,也能熟悉雨的那份缠绵、抑郁、酸楚、潮湿或悲戚。在这里,可以看到江南的典型画面:淌着雨水的灰瓦屋檐,深幽窄长的小巷,厚重古老的原色木门,还有五彩缤纷的花伞晃动在烟雨迷茫中的古桥,而我,愿做清冷滑亮的石板上走过的幽怨女子。
依仗读过几首古诗,愣把身处这小巷听到的雨声挪移到梧桐树下,芭蕉窗前,池塘畔,还有荷叶上……
少时读古诗词,喜欢“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那时节的好雨,向往“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那和着雨声入梦的惬意和烂漫,疏忽了“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的无奈和苍凉。那“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的绮丽和暧昧也曾让我好奇不已。然而却体悟不到描绘的“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是怎样一场人生旅途中瑟瑟的秋雨。
如今在这小巷里,听雨就那样无数次轮回,走向生命的乐章,看雨流淌过这小巷的每一个角落,品雨在这小巷里就这样淡然轮回。这滴答的雨,融在这小巷里,终于知道了“小楼一夜听风雨”中的辗转不眠,是怎样的一份刻骨铭心的煎熬,于是便羡慕“莫听穿林打叶声,何芳吟啸且徐行”的飘逸潇洒和“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迈旷达。
有那么一个地方,让我沉浸在雨的世界里。也许,缺的并不是这么一个地方,只是听雨的那份心境和闲情。在那么一个地方,我只是一个红尘过客,我在这里有的,只是一种“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坦荡从容。
★ 有一个梦
有一个地方观后感(集锦1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