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季度”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医疗事故警示案例心得,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医疗事故警示案例心得,希望大家喜欢!
- 目录
篇1:医疗事故警示案例心得
、罪与非罪
1.什么叫医疗事故罪?
《刑法》第335条规定,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怎么判定医疗事故罪的罪与非罪呢?
(1)医疗事故罪与医疗差错的界限。医疗差错,是指在诊疗护理工作中,医务人员虽有违反规章制度、诊疗护理常规的失职行为或技术过失,但未给就诊人造成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的不良后果的行为。医疗差错,从产生的原因区分,可以分为医疗责任差错和医疗技术差错。其中,医疗责任差错与医疗事故罪容易混淆,二者都表现为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工作中不负责任,违反规章制度或诊疗护理常规的行为。区别在于所造成的后果不同。前者未造成就诊人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的不良后果;后者则造成了就诊人死亡或身体健康严重损害的后果。对于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医疗差错的,不能以医疗事故罪论处。
(2)医疗事故罪与医疗意外的界限。医疗意外,是指由于病情或者病人体质特殊而发生难以预料和防范的不良后果。它与医疗事故罪都可能发生就诊人死亡或身体健康严重损害的后果,二者区别的关键在于主观上有无过失。如果就诊人死亡或身体健康严重损害,是因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违反规章制度或诊疗常规造成的,则构成医疗事故罪,如上述后果是因医务人员难以预料或难以防范的因素所引起,由属于医疗意外,不能以犯罪论处。医疗意外与医疗事故罪中的疏忽大意过失颇为相似,二者不但都发生了严重后果,而且对严重后果的发生都没有预见。二者的区别在于,疏忽大意过失对严重后果的发生是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医疗意外是对严重后果的发生是难以预见而没有预见。医疗差错是指在诊疗护理工作中,医务人员虽有违反规章制度、诊疗护理常规的失职行为或技术过失。但没有给就诊人造成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的不良后果的行为。
二、医疗损害赔偿责任与医疗事故赔偿责任的区别
医疗损害赔偿责任与医疗事故赔偿责任二者同属于医疗损害纠纷案件。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是指当事人选择医疗事故为案由、并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引起的医疗损害赔偿纠纷;一般医疗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是指因医疗事故以外的原因引起的医疗损害赔偿纠纷。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与一般医疗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无论是在法律适用、鉴定类别,还是在赔偿项目、赔偿数额上,两者都存在很大的不同。
1.在法律适用方面。医疗损害赔偿案件要适用《民法通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有关规定;而医疗事故损害赔偿案件则要适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配套的的法规文件。
2.在医疗鉴定方面。医疗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一律需要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而医疗损害赔偿案件则可能需要司法鉴定。
3.在损害赔偿方面。医疗损害赔偿和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的最显著区别就表现在赔偿项目、赔偿系数和赔偿数额上的不同。
(1)赔偿项目。医疗事故损害赔偿包括11项,而人身损害赔偿包括12项,二者除了在项目计算上存在差异外,后者较前者还增加一项“死亡赔偿金”。
(2)赔偿系数。医疗事故损害赔偿要考虑责任程度、原发疾病、事故等级等因素,而人身损害赔偿则要考虑过失参与度、责任程度、损害结果、因果关系、收入差异等因素。
(3)赔偿数额。如前所述的各种区别,直接结果就是造成赔偿数额的差异。其中主要差别就在于“死亡赔偿金”。
篇2:案例警示心得人情
在积极动员官兵安全意识,增强部队安全教育的同时,我也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深刻的探究和思考。我认为:安全工作需要抓制度、抓落实,但更重要的是有一只无形的手,要有一个无形的网,时刻关注我们的领导,我们的干部、我们的风气、我们的素质。如果把这些问题都解决好了,我们的安全工作应该是一个很长久的、很长远的安全稳定局面。如果所有同志在今后的工作中,对安全稳定这样的问题能够长远考虑,用一些慢功夫,多做培养、营造、打基础的工作,我们广西边防总队就一定能创设一个安全稳定的大局面能,使我们共同工作、生活的环境更加安全、快乐、幸福。通过学习提高阶段中的授课,加上自己的思考和探究,一是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充分认清此次活动对于维护特定时期部队安全稳定、确保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的重要意义。在活动中,我们首先要克服自满情绪和厌战情绪,不能存在着“无啥可整”的自满情绪,缺乏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为此,我们要反骄破满,着眼部队长远建设的需要二是要真正做到“问题不查透不放过、制度不落实不变放过、整改不彻底不放过”,通过深入开展“百日安全无事故”活动,使广大官兵的安全意识、条令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部队管理教育、安全工作水平明显提升,切实从源头上遏制案件和责任事故发
生。要根据任务实际,合理安排,统筹兼顾,确保时间、人员、内容、效果的落实,务必做到不漏一人,不留死角,不走过场,保证
此次活动既要有声有色,又要扎扎实实,卓有成效。同时,在为的部要切实负起相应责任,做好本职工作抓好安全工作落实,必须要有务实敬业的工作作风、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度的敏感性。活动伊始,我积极召开军人大会,对全体官兵进行了深入动员,使安全意识深入
人心。同时,我按时开展安全教育,对一些已经发生或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了通报和预防,确保了事故的发生。
四是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解决问题要敢于较真、敢于碰硬,做到不解决问题不散手、不见成效不松劲。只要我们各级都能端正抓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都能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扑下身子抓工作落实,就一定能够确保部队内部的持续安全稳定。
篇3:医疗事故鉴定案例
医疗事故鉴定案例
医疗事故鉴定案例医疗纠纷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难点问题,医患关系紧张已成为当今中国主要矛盾之一。虽然人们为缓解医患矛盾进行了各种努力,但医患关系并未按照人们的努力和期望方向发展。不仅在我国,即使在科学技术非常发达的国家,近些年来的医疗纠纷也是呈日益增长的势头。本期,江苏省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办公室主任蒋士浩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和点评,让医患双方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医疗事故,从而最大限度地化解医患矛盾,共建和-谐医患关系。
[案例1]不该切除的阑尾
案情:某女,21岁。因“停经38周”,下腹坠胀4小时余”入住某卫生院。因胎位异常为臀位,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术中加行阑尾切除术。术后第2日起,病人持续发热,术后第11天,病情无好转,转某市级医院,确诊为结肠子宫阴-道瘘。术后14天在全麻下行阑尾残端修补术、肠粘连松解术、部分肠切除术、子宫瘘修补术。术后18天好转出院。半年后因“腹痛6小时”入住某市级医院,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
最终鉴定:医方在剖宫产手术过程中同时行阑尾切除术,未得到家属同意签字,违反了医疗常规;且手术粗糙,阑尾残端未能处理好,术后造成盆腔感染、肠粘连、结肠子宫阴-道瘘而导致须二次行阑尾残端修补术、肠粘连松解术、部分回肠切除术及子宫瘘修补术,损害了患者的身心健康。上述后果和医方的医疗操作行为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构成三级丙等医疗事故,医方负全部责任。
点评:医生治疗病人,首先该病人得有疾病的存在。如果病人没有病,去给病人施行手术,切除了某一个好像没用的器官,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这种事情居然就发生了。详细阅读整份病历,均没有记载病人曾有过急性阑尾炎的表现及诊断,这个手术做得一点理由也没有。手术审批单形同虚设,就是家属要求切除阑尾,根据病人临床表现,医方也不应该同意,而且手术是由具有助产士资格的人员作为术者,违反了“执业医师法”,医方存在着明显的过失行为。术后出现下腹感染,逐渐形成腹腔脓肿、结肠子宫瘘、肠粘连,是医方施行阑尾切除术时操作不当造成的术后并发症,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还造成结肠部分切除的后果。一次毫无道理的手术,带来的沉痛教训,值得深思。
[案例2]病情加重并非医方责任
案情:某男,56岁。因“双下肢乏力伴行走不稳2月余”住入某医院神经外科。诊断:颈椎病;颈2-3、4-5、5-6椎间盘突出;胸12-腰1椎间盘突出;腰1-2椎间盘突出。在全麻下行颈前路切开、减压、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病理诊断:(颈3-4椎体)髓核组织变性。术后两周出院。出院后患者诉病情未见缓解,且症状加重,先后到多家医院就诊。行高压氧等治疗,症状稍有改善但不明显。
最终鉴定:医方诊断正确,有手术指征,手术方法正确,术后处理符合医疗原则。患者术后症状加重,四肢部分功能障碍系原发疾病脊髓变性所致。与医方手术无因果关系。本病例不属于医疗事故。
点评:分析本案,应该说医方的检查是比较全面的,诊断是准确的,由于手术指征明确,医方所选择的颈前路减压、植骨及内固定的手术方案是符合常规规范要求的,这一手术方案是国内外目前治疗颈椎病最常用的方法,手术过程无违规及失误,并未对颈髓造成直接损伤。因此,认为医方的诊疗行为构成医疗事故的理由不能成立。分析该病人手术后效果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颈髓长期遭受突出的颈椎间盘的压迫,已发生不可逆性损伤,这种损伤一旦进入快速发展期,短短数月之后病人即可能出现瘫痪,对于这种损伤,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希望对颈髓解除压迫后,病人的症状和体征能够得到改善,病情的发展能够得到延缓或停止。由于受目前的医学技术水平的限制,术前还不能准确判断脊髓受损的.程度,因此手术效果如何在术前也是无法准确判断的,所以就出现有的病人术后效果很满意,而有的病人术后不仅没有效果,反而会比术前更差。
本案中医患双方术前交流不够,特别是医方对病人术前的疾病状况及手术目的、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向病人解释不够,致使病人对手术效果期望值过高,而对手术风险的心理准备不足。
[案例3]没有金刚钻 别揽瓷器活
案情:某男,40岁,因“腰痛伴右下肢痛麻5年,加重9天”收住某乡镇医院。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入院后次日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腰4-5、腰5-骶1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两周后出院。两个月后因“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后,右侧腰腿痛2月余”住入某市级医院。予脱水及神经营养治疗。三个月后行MRI检查报告示:腰椎骨质轻度增生,腰4-5、腰5-骶1椎间盘信号减低,腰5-骶1椎间盘术后,右侧椎板部分缺如,其间盘右后缘可见局限影,对硬膜囊有压迫,脊髓及椎管内未见异常信号影。四个月后住入某市中心医院,在硬膜外麻醉下行髓核摘除+椎管探查术,术后予抗炎治疗。
最终鉴定:1、医方在诊治过程中,诊断正确,有手术适应症,行腰5骶1髓核摘除方法正确,但同时行腰4-5椎间盘膨隆髓核摘除指征掌握不严。2、医方属一级医疗机构,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属超范围行医。3、医方对患者手术中取出的标本未作病理检查。4、目前患者右足功能障碍与医方医疗行为有一定因果关系。定为三级戊等医疗事故,医方承担次要责任。
点评:在本案例中,医方诊断是明确的,腰5-骶1椎间盘突出明显,有手术指征,术中行腰5-骶1椎间盘髓核摘除无可非议,但腰4-5椎间盘仅为轻度膨隆,无手术必要,医方亦行髓核摘除属指征掌握不严。医方为乡镇医院,属一级医疗机构,根据《江苏省医院手术分级管理规定(暂行)》规定,一级医院是不应该开展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的,该院的行为属超范围行医,存在违规行为。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是在脊髓和神经根周围开展手术,具有一定的难度和需要一定的手术技巧,稍有不慎,很容易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虽然目前能够开展此类手术的医院已相当普及,但作为乡镇一级医院,其技术水平及设备条件尚不具备开展此类手术的能力。由于目前医疗体制方面的原因,乡镇医院生存困难是个不争的事实,但不能为此而忽视病人的医疗安全,盲目冒险的做法是绝对不可取的。目前乡镇医院因超范围行医而引发的医疗纠纷,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应引起乡镇医院领导及医务人员必要的重视。
[案例4]患者不满意≠医疗事故
案情:某女,因“左腕部绞伤后疼痛,流血,活动受限2小时余”住入某市级医院。初步诊断:1、左腕、左手严重碾挫伤;2、左腕大部分离断伤;3、左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舟状骨骨折;4、左正中神经、尺神经、尺动脉断裂;5、左手中、环、小指屈肌腱断裂,小指伸肌腱断裂。入院后急诊手术“清创、探查、修复+内固定术”。术后患肢石膏托固定,抗感染、支持治疗。术后病程录多次记载左手中、环、小指血运差,有可能坏死,向家属交待病情。术后8天查体发现:左手中、环、小指及尺侧半掌已呈干性坏死。经科室内术前讨论,认为已无保留价值,故于入院后第10天在臂丛麻醉下行“左手尺侧半掌及中、环、小指切除术”,术后行抗感染治疗,术后第4天患者家属要求出院。
最终鉴定:本病例左腕部碾挫伤(左腕大部分离断,仅有1/4范围软组织相连),诊断明确。医院先后二次手术,采用清创、固定、缝合等手术方法正确。术后采用抗感染、抗凝、解痉等治疗,符合医疗常规。目前病人左手残疾和功能障碍,与医疗行为无因果关系。本病例不属于医疗事故。
点评:诊疗过程符合常规规范要求,虽经医方努力,病人术后仍然出现左手掌尺侧半和中、环、小指干性坏疽。病人不能接受此现实,认为此伤完全可以治愈,而且有成功的病例,造成左手部分坏死的主要原因是医方诊疗不当,属于医疗事故。本案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有些病人常常因为对治疗结果不满意而认为或怀疑医方存在医疗事故,而当鉴定结论不利于自己时,常常又认为或怀疑鉴定专家有意袒护医院。其实治疗结果是否满意并不是衡量医疗事故的主要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条中对什么情况下属于医疗事故有明确的界定。医疗事故鉴定时,专家通过调阅原始病历资料和医患双方的申诉材料、现场医学调查,进行综合分析后重点看两个方面:一是看医方在整个诊疗过程中有无违法违规行为。二是看有没有因为违法违规行为而造成患者人身损害后果。并据此作出是否构成医疗事故的结论。医患之间尽量能够互相理解,共同构建和-谐的医疗环境,这样不仅有利于广大患者,同时也有利于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案例5]输错血 制度停在纸上
案情:某女,56岁。因“头痛半年,视物不清三个月”入住某市医院神经外科。诊断:右蝶骨嵴内侧脑膜瘤。因“护理失误”,病人被误输入B型血20~30ml(病人血型为O型),被家属发现后立即停止,即行对症治疗,急请血液科等相关科室抢救治疗。病人全身出现皮疹,10天后病人“神志转清”,主诉“双目失明,全身皮肤瘙痒”,多次请院内有关科室会诊,3个月后出院。
最终鉴定:医方对病人患有“右蝶骨嵴内侧脑膜瘤”诊断明确,有手术适应症,手术方法正确,符合诊疗常规。但在术后的治疗过程中,医方输入错误血型的血液,引起病人溶血反应,属过失行为,具有因果关系,应负完全责任。本病例属于四级医疗事故,医方承担完全责任。
点评:输血过程中进行严格的血型检查是防止发生事故的一项最重要及最基本的制度。护士在工作中必须严格进行“三查七对”,以保证病人的安全。而更为严重的是,输错血型的血液是由家属首先发现,再与医方交涉,才停止继续输血,反映了该院一定程度上的管理混乱。卫生部规定的医院核心制度中,对输血的查对作了极其严格的规定,其中需要医护人员核查输血单与血袋标签上的供血者姓名、血型、血袋号及血量是否相符;严格核查病人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输血前须经二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输血过程中如发生过敏,应立即停止输血。所幸的是,该病人仅输入异型血20~30ml,并被家属发现后立即叫停,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案例6]让产妇爬楼梯 医方负主责
案情:某女,
篇4:案例警示教育片心得银行
一、利用反面教材,引以为戒。认清大窟窿都是由小砂眼演变而成的,必须慎初、慎微、慎独;认清行贿者总是披着热情、友好的外衣,处心积虑地投你所好,借用你的权力为他服务,必须提高警惕,慎好、慎友、慎权。
二、树牢防腐意识,切莫糊涂。在廉洁问题上犯不得一点糊涂,抱不得一点侥幸思想。面临各种诱惑和考验时,要自觉拒腐防变,否则,不但毁了自己的一生、又危害家庭,更危害了国家利益、危害了社会。今天,几个犯人的现身说法,在让我们感到无比惋惜的同时,又不难发现他们共有着以下四个特点:一是都曾受到家庭、组织的良好教育,都曾是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栋梁之才;二是都有辉煌的过去,曾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较为显著的工作成绩,得到了组织和群众的信任;三是都曾担任一定的领导职务,手中都或多或少掌握一定的权力;四是最终走上犯罪道路、成了人民的罪人都不是偶然的,都是因为放松了学习,放松了世界观改造,而失去了拒腐防变能力。他们走上犯罪道路,组织惋惜,家人痛心,自己悔恨。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必须从他们身上吸取教训,以此为鉴。
三、慎用手中权力,造福社会。权力是一面双刃剑,用好权会给社会做更多的好事、实事,用不好权也有可能会毁了自己、毁了家庭、贻误事业、危害社会。迷途者的现身说法也表明在走上领导岗位之初,还是慎重掌权,慎重用权,但当获取了荣誉和得到领导的信任后就渐渐变得麻木不仁,放松警惕,混淆甲乙方,称兄道弟,无形中将权力变成以权谋私的资本。我们必须引以为戒,从他们身上吸取教训。
四、端正人生态度,知足常乐。钱财是过眼云烟,幸福才是永恒。万恶皆因贪字起,贪念会让人的私欲无限膨胀,直至冲昏头脑,失去理智。迷途者的现身说法无一不是因为贪欲之手触及法律底线,而受到了党纪国法的严厉制裁。因此,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不要一切向“钱”看,不要搞“攀比”,珍惜现有岗位和待遇,算好七本帐,不要迷失方向,在履行岗位职责时,才能真正做到廉洁奉公,问心无愧。
五、加强学习改造,自警自律。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都发生了多方面的变化,一定要不断加强对党的方针、政策和党纪国法、部门法规的学习,更要加强自身的世界观的改造,树立正确的思想信念,努力增强廉洁自律意识,不断提高反腐倡廉的自觉性和自身免疫力,始终牢记党员标准、岗位职责,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不法分子便无机可乘。时刻提醒自己,约束自己,扎扎实实做好工作,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要在保证自身廉洁的前提下,加强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加强员工教育管理,完善制度,杜绝管理漏洞,强化监督,保护好队伍稳定;加强自身抓廉政建设的能力提升,与时俱进地改进工作方法和手段,把廉政建设的成果切实转化为企业经营效益。
篇5:警示教育案例心得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通过警示教育,深刻反思自己,认识自身在理想信念方面、在政治、生活、工作、学习方面、在改造自己主观世界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应怎样做做得更好就怎样去做,不要执迷不悟,欺上瞒下,弄虚作假,贪图享乐,结果别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一、加强学习,增强世界观改造和政法意识。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放松了自我约束和管理,就会成为资产阶级拜金主义的俘虏。要坚持教育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信念。明白一旦滑向歧途,就会失去事业、地位、荣誉、面子和家庭,失去最为宝贵的自尊和自由,甚至要付出更为高昂的代价。必须通过这次警示教育学习,深刻认识到:作为人民教师,时时处处要用纪律和法律约束警示自己,牢固树立警醒意识、法治意识。贯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跟上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搏,时时刻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求真务实,与时俱进。不断增强自律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从思想深处筑起党纪国法和道德意识两道防线。
二、以身作则、作好表率。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论在何时何地,作为教师,要肩负起党和人民的重任,就必须廉洁自律,时时刻刻保持政治上的清醒、行动上的自律,做到自重、自警、自省、自励。严格要求自己,注意发挥模范作用。通过警示教育的学习,我们要结合自身工作认真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同时,要自觉接受广大教师和社会的监督。在个人廉洁自律方面,坚持做到克己奉公,严加防范,杜绝不廉洁行为。
三、时刻警醒自身行为,做到严于律已、清正廉洁。
作为教师,在廉洁自律方面,一要干事、二要干净。为此,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观念,坚持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严格遵纪守法,不断反省自己,要时刻管住自己的嘴、管住自己的手、管住自己的腿,做到自警、自省、自重、自律,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一定要纯洁朋友交往。冷静交友,从善交友,择廉交友,多交朋友,多同先进模范交朋友,多同专家学者交朋友。“敢于同违反廉洁自律的行为作斗争,对学校负责,对学生负责,对自己和亲人负责。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通过此次警示教育活动,我们应牢记他人和自己生活中的教训,时刻反省,严于自律,清正廉洁,紧紧结合工作实际,加强廉洁自律建设,为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奉献力量。
篇6:警示教育案例心得
县教育局党委组织各学校校长教师进行了廉政警示教育活动,此次警示教育活动是我县教育局在新形势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十分必要,也十分及时。通过这次活动本人认识到:
其一:领导干部必须始终树立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这是共产党人做人做事的根本,人犯错常常是一念之差,从本质上来说,这个“念”是受理想信念支配的,信念是基础,是保证。我们应该摒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想,在理想信念上必须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其二:领导干部要慎用手中的权力。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用权为公,可以赢得人民的赞誉和尊重,以权谋私,很难避免身败名裂的下场。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不管是领导干部手中掌握的决策权、执行权、选拔任用权、行政审批权,还是财务管理权,都是一种公共权力,都是受人民委托来实行的,必须要权为民所用,自觉摆正个人和权力的关系。
其三:领导干部要严格遵守党的纪律,自觉接受监督。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新的环境和条件下,一部分领导干部的纪律观念有所淡薄,总认为纪律是“软约束”,只要不犯法,犯点“小纪律”,有点小毛病,算不了什么,无数事实说明,这种观点是极其错误的。因此党员干部要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四大纪律和八项要求,以党的纪律为准绳,约束自己的日常言行,做到防微杜渐,把好慎独关,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切记“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
其四:党员干部更重要的是常怀律己之心,长鸣警钟,筑牢防线,贵在坚持。并牢固树立“廉洁自律无小事”的观念,增强法纪意识,自觉用党纪政纪法纪约束自己。以先进典型做榜样,务实进取,深入教学实际,做教育改革的先行者;用反面典型警示自己,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以物累,不为名惑,不为利迷,不为欲牵。同时,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牢固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念,正确对待和使用手中的权力,保持高度的政治警觉。
其五:廉洁是教师立教之本,廉政是教育发展之根。廉政建设不仅仅是党政的事,与学校密切相关,与学校中的师生关系相关。学校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有利于加强师德修养,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从青少年时期就培养萌生其反腐倡廉意识,促使整个社会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文化环境;有利于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让学生从小就具有抵抗腐败的免疫力;有利于依法治教,防止腐败;树立(学校)教育的良好形象,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和谐发展。
篇7:典型医疗事故案例分析
屈 霖1 孟 洁
2
1青海省医药卫生学会联合办公室 青海省西宁市 810012 2南方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级 广东省广州市 510515
【摘 要】本文作者根据一个典型的医疗事故案例,以法律的角度,去评析,显示了法律的公平、公正的原则,规避了医患之间的矛盾升级,营造了和谐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典型医疗事故;处理;法律
1吸入性窒息死亡医疗事故争议案例
只做B超就确定疾病。
1.1病案摘要
(2)止痛药丁丙诺啡的副作用是可导致病人呕吐和抑制呼吸,两次用药间隔太短,3月8日零点许,患者曾某因急加之晨4~7时医师不巡视病人,丧失抢救机腹痛拨打120急救电话,被接到省级某医院会,病人因呕吐物吸入堵塞呼吸道窒息死亡,急诊内科救治。经B超检查后诊断:1、胆囊应属医疗事故。炎,2、胆道蛔虫?随转到急诊外科。急诊外科值班医生处理:丁丙诺啡0.15mg肌注;力4.2医方认为
派0.9、654-Ⅱ20mg+维生素K320mg;圣丁丙诺啡对呼吸系统无副作用,对患者诺安100ml静点。凌晨3时许,病人呕吐2次,治疗措施得当。患者的死因系意外,不应属腹痛未减轻,第二次肌注丁丙诺啡0.15mg。于医疗事故。
凌晨4―7时未见值班医师有查房记录。凌晨6时左右,患者又呕吐一次,值班护士作了清5处理经过
洁处理,但未告知值班医师。晨7时许,值5.1尸体检查
班护士查房时发现患者意识丧失、呼吸停止,大动脉搏动消失,经抢救无效死亡。死者曾某尸体于死亡后的第七天(冷冻死者家人以“医疗损害赔偿”案诉讼当条件下)经当地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尸检,地法院,法院委托省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报告单记载:器官检查1、呼吸道堵塞,肺水定办公室,就曾某死因和是否为医疗事故进肿、肺淤血、局灶性肺气肿;会厌粘膜水肿、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同年10月20日经省血性粘液中见胆色素颗粒;总支气管内条索级医学会鉴定,结论为:“一级甲等医疗事故。型粘稠物5cm×2cm×0.4cm,镜检粘液内见胆患者的死亡系吸入呕吐物窒息所致,院方对色素颗粒,左支气管分叉处、右支气管血性患者的病情变化观察不细,诊疗护理规章制粘液中见胆色素颗粒。2、肾小管坏死,有蛋度不健全。院方对病人的死亡应承担轻微责白及细胞管型。3、急性及慢性胆囊炎、胆管炎、任。”患方对“院方承担轻微责任”的结论不服,胆结石。4、胃喷门、体、底、十二指肠粘膜申请到中华医学会再次鉴定。,中华自溶,内见胆色素颗粒。5、中度脂肪肝伴慢医学会鉴定为“一级甲等医疗事故,医院承性间质性肝炎。6、主动脉粥样硬化Ⅰ级。7、担次要责任。”医患双方协商不成,经法院轻度脑水肿及渗出性出血。8、胰腺、消化道判定,医方赔偿4.5万元。
重度自溶;脾、肾、肺轻到中度自溶。死亡原因:吸入物堵塞、窒息死亡。2医方情况
5.2协调经过
省级某医院为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责(1)本案例发生及尸检报告出来后,因任医师:男,27岁,医学本科,住院医师,对曾某死亡的责任各述己见,医患双方未达执业三年多,服务态度一般。责任护士:女,成和解。
40岁,中专护理专业,护师职称,执业。(2)省医学会医鉴办受理本案例后,又服务态度一般。
进行调解,终因患方提出30万元赔偿金额的3患方情况
要求太高,医方不能接受,同时医方坚持认为曾某之死责任不在医院属医疗以外,医院曾某,男,38岁,汉族,籍贯四川,文不该承担责任,协调未果。化程度,高中,职业,个体经营者。
5.3鉴定经过
4医患双方争议要点
患方对省级医学会本案专家组作出的“本4.1患方认为
案例属一级甲等医疗事故,院方对病人的死亡应承担轻微责任”的鉴定结论不服,认为(1)急腹症患者应做全面体检,而不是
医方在救治曾某的过程中存在诊断不细、不
.10
明确;治疗用药不当;当班医生、护士对一个急诊病人不负责,好几个小时不巡查、无病历记录;发现问题后,护士不及时向医生报告,值班住院医师又不向上级医生报告,丧失最佳抢救时机,导致不该死的人死亡。其责任决不应该是“轻微责任”。随之向中华医学会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中华医学会医鉴办收到患方申请书和省卫生厅委托书后,对医患双方提交的所有证据材料做了细致审
核,并派专人到当事医院急诊科实地典型医疗事故案例分析调查、
取证。之后,召开鉴定会,作出“本案例属于一级甲等医疗事故,院方承担次要责任”的鉴定结论。5.4法院判决
根据中华医学会的鉴定结论,在具体赔偿问题上,医患双方未能达成协议,最后由受理此医疗损害赔偿诉讼案的法院开庭审理后做出判决:医院赔偿患方各种损失费合计人民币4.5万元。医患双方均未上诉。
案例分析:《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2条规定:“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1]--本条对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法定义务做了规定,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按照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的规定履行医疗义务。还有与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同时规定的注意义务、预见义务、告知义务、取得同意义务等义务。注意义务是指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按照诊疗规范和常规要求,对患者病情及其变化应当注意的.事项履行注意的义务。预见义务是指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按照医学科学的规律及医务人员应该掌握的医学知识,在疾病的病程发展过程中或者治疗过程中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应当预见,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避免或者做好预防准备工作的义务。本案例中值班护士违反了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的规定,没有尽到注意义务和预见义务,没有及时发现患者呕吐,没有预见止痛药的副作用,丧失了抢救机会,患者因窒息死亡,造成悲剧。
279
篇8:医疗事故死亡赔偿案例
原告杨×与被告射阳县×医院(以下简称县×医院)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一案,法院院于月19日作出[]射民一初字第2193号民事判决,判令被告赔偿原告医疗费1640元、交通费1504.7元、住宿餐饮费1412.8元、文检鉴定费1000元、精神损害抚慰金29328元、死亡赔偿金167712元,合计202317.5元(重审注:合计应为202597.5元)。被告不服,提出上诉,盐城市中级法院于3月10日作出[]盐民一终字第293号民事裁定,以原判认定事实不清、适用法律不当为由,撤销原判,发回重审。本院于204月17日重新登记立案,由副院长王宇华、民一庭庭长周彦河、民一庭审判员王正秀另行组成合议庭,于2006年5月19日上午公开开庭重新审理了本案。原告求被告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和最高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的赔偿项目、标准,向原告赔偿医疗费、交通费、住宿费(含餐饮费)、丧葬费、精神损害抚慰金、死亡赔偿金等损失合计265995.6元。
篇9:医疗事故死亡赔偿案例
病人女,25岁,因支气管扩张咳血住某医学院附属医院治疗。住院的三个多月,在治疗咳血的过程中发生重症脑梗塞,并在住院期间感染重病丙肝,使多种脏器受损,造成呼吸与循环功能衰竭,最终导致死亡。经省技术鉴定委员会鉴定为一级医疗技术事故。
依据《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第18条,×××省实施《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细则第17条,《民法通则》第119条的规定,判决如下:被告×××医学院附属医院赔偿原告×××(病人家属)医疗事故补偿费6000.00元、住院费85011.40元、按医嘱外购药费126568.32元,于判决生效后十日内一次付清。诉讼费5881.00元,由被告×××医学院附属医院负担。
★ 医疗事故举报范文
★ 案例警示教育简报
★ 廉政警示教育案例
★ 党员警示教育案例
★ 廉洁警示教育案例
★ 警示教育心得
医疗事故警示案例心得(集锦9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