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到无穷大读书心得

时间:2022-11-27 08:23:50 作者:鸽子周咕咕 其他心得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鸽子周咕咕”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从一到无穷大读书心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从一到无穷大读书心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从一到无穷大》读书心得

写标题的时候 对自己鄙夷了一番。我向来是不喜欢分类文科生理科生,我一直觉得为什么不可以大家都在一个班里,而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爱好。当然这是题外话。作为文科生,好吧,我得承认我是典型的文科班里的某类文科生,带着某些情怀,爱着历史地理哲学小说。从小对物理化学觉得不可思议,或许有些人觉得那些就是常识,可是我从小对着那些常识有着很大很大的疑问,我喜欢问为什么,但是没有人给我解答。于是我对大自然的原理便也未再去探究。我说的是原理。我仅仅是对原理越来越陌生。但我坚持认为自己对大自然的神奇奥秘保有着浓厚的兴趣。否则我也不会开始看这本 从一到无穷大。题外说句,看完此书,我觉得我对自然的原理越来越远离的或许是因为我被扼杀了。

《从一到无穷大》里提到的很多的问题,我想都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都会去问“为什么”的问题。我第一次知道这本书,是暑期校长班的时候,金华某小学校长同时也是浙江小学数学届一个很受欢迎老师的讲座,他提到在他执教生涯的某一年,他问底下的小朋友,直线和射线哪个比较长?这个问题,在这本书里就是开篇第一部分的内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我们的小学里老师会告诉你直线比较长,可是我和有些孩子一样,曾经也是那么好奇的觉得射线不也是可以无限延长么?

如果说,小时候我的数学老师不要以一种定论的神情严肃的教导我,那么之后我是不是对数学会有更加积极的兴趣?

初中的时候,我接触了基本的物理概念,很多被认定为常识的东西都有了特殊的名词。比如惯性,比如重力,比如动能,比如做功。我的物理老师会在一个物体上画一个向下的箭头,然后再给我一个重力的概念,然后给我一个我至今已经完全忘记的公式,通过乘法运算等得出这个物体所谓的“力”,我至今觉得莫名其妙,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去计算这么一件可笑的事情。我也不知道这个所谓的用字母g表示的东西到底是怎样产生的,我只知道我所要做的事情便是记住那个公式,然后套用公式,然后解出答案。我想有无数的小孩跟我一样好奇 我为什么可以站在这个地球上?地球真的是圆形的吗?如果真的是圆形,那么我对面的美国人为什么不会掉进去,如果我朝着地底下一直挖一直挖,像愚公那样周而复始,我是不是就是可以去美国? 如果初中的时候,我便看过《从一到无穷大》的第二部分,空间时间与爱因斯坦,我会不会对物理学更加热衷呢?

高一的时候,有一阵子突然非常流行一本书《时间简史》,到处在讲解所谓的黑洞的原理。我似懂非懂,只知道,如果爱因斯坦如果霍金等等的言论在实际操作上真的可以操作,那么我便可以回到过去瞧一瞧。我不好奇穿越,我只好奇所谓的黑洞是否真的存在?所谓的速度是不是真的可以超越光速,如果超越,那么时间的意义又是怎样?我有很多很多的疑问,但我的物理老师不会给我解答。他依然只会让我记住很多很多的公式,然后套用公式然后得出一个标准答案。 呵,何为标准答案?如果说有一天真的经典物理学都要被推翻,那么我们曾经计算过的那么多那么多的答案将是如何可笑。我天天在喝水,可是我真的想不通为什么一开始要讲它写成H2O。我更想不通,如果我不是立志做一个科学家,我为什么要去背那么多的氢氦锂铍硼。我很少做过有趣的记得住的实验,我只记住我的化学老师让我去背很多很多的反应式。现在想来,我毫无印象。

我想千千万万的小孩都跟我一样至今都会探头仰望星空,并且好奇是否真的有外星人的存在。我时常在思考宇宙那么大,为什么可以大到让我无法想象。我很好奇银河系的世界到底是怎样产生。我小时候找不到答案。现在却是失去了找出答案的能力。本书最后一个部分同样也提到了这块内容。如果我更早的接触这本书,或许我还有着去研究宇宙的热忱。而如今,看似读的通的文字我却理解不了那个意思。我不知道这是我的悲哀还是教育的悲哀。这又是题外话了。

多年未接触过数学化学物理生物等的文科生,看这本《从一到无穷大》还是相当吃力的。我发挥了我无限的检索能力,可是我至今未搞懂到底什么是毕达哥拉斯定理,思维空间的时间到底是如何计算。我第一次深切的知道原来每个认识的汉字组成的句子也是可以读不懂的。我一度想放弃阅读。后来想着,就当做看每个汉字吧。至少我知道了莫比乌斯,我想未来肯定有一天,我会去剪这个有趣的环来告诉我的孩子这是多么神奇的事!到那时,我会说妈妈不知道莫比乌斯为什么会这样,或许宝宝可以告诉妈妈答案~

如果现在有人问我你知道什么是思维空间吗?我会回答“哦,在三维空间的基础上加了一个时间的概念,是吧?”

我能回答出这句话,我想这本书已经给了我一定的意义了。虽然我不懂如何解释。

这是一本启发你兴趣的科普小书。科普科普,普及科学。虽启发不了我的兴趣,倒也没让我这个文科生成了文盲。有点意思,值得翻翻啊!

篇2:《从一到无穷大》读书心得

据说“本书是一部在国内外颇有影响的科普著作,20世纪70年代末由科学出版社引进出版后,曾在国内引起很大的反响,直接影响了众多的科普工作者。”

余生也晚,没赶上那个出书虽少却本本值得买来一读的年代,不过倒是有幸在很小的时候就读到了这本书,并且觉得将受用终生。

相信每个读过本书人都忘不了开头那个经典的故事:两个匈牙利贵族之间的一次数字游戏——谁说出的数字最大谁就赢。一个绞尽脑汁想了好几分钟,最后说出了他能想到的最大数字:“3”。另一个苦思冥想了一刻钟之后,表示弃权,说:“你赢了!”这种幽默贯穿于本书的始终,但切莫误会这本书也透露着那种二流著作常见的愚蠢的洋洋自得:从第一章结束展示无穷大级数的概念时候的感慨“我们什么都数得清,却又没有那么多东西让我们来数!”到中间讨论四维时空巧妙地利用“投影法”、“日历法”来帮助读者了解概念的同时苦笑着承认“我们三维生物是无从想象四维时空中存在的真实面貌的”,在这本书里,自信永远来自于对世界已知部分的了解,于是因此便不会出现那种无知者无畏的狂妄。

这本书比起《数论妙趣》、《时间简史》之类最大的好处就是涉及面极广而且没有什么习题。打开它,你将学会怎么安排无限多位旅客住进客满的旅店以及怎么把埋在荒岛上的宝藏挖出来;你会知道无理数清清楚楚地比有理数多,英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字母是“e”;你会觉得爱因斯坦是魔术师而果蝇是很好的玩弄对象;你将认识到如果成了一个醉汉就会退化到一杯水中某个糖分子的水准,而美国国旗,π和你们班上两位同学生日是同一天之间有着神秘的联系……而合上它的时候,你会用想象一只火鸡被自己扯出喉咙并且跳回蛋壳的方式开始思考宇宙与人生……

同很多“二十五年前就读过本书的人”一样,我也见过这书的两个封面:有心的话,翻翻看不同的两张图案下的内容有何不同吧

篇3:从一到无穷大的读书心得

从一到无穷大的读书心得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对世界的充满好奇心,他们的眼睛总是能够穿透天空,直视天寰与星辰,他们会大胆的猜想和最严格的推理,他们的一生在对真理无尽的探索简直短暂得如朝菌晦朔,可是他们的智慧却如灯塔指引在后人前行的道路上。

谁知道为什么,在公元三世纪,阿基米德计算占据整个宇宙的沙粒总数,数学家用最复杂的数字理论来解释这个问题。而生活在三维空间想象中的人们应该打开多大脑洞才能发现三维空间的奥秘!

如果我早一点读这本书,我就不会认为数学、物理和化学的理化生都只是在玩无聊的数字游戏,没有任何对自然科学精神的理解。

数学、物理和化学都是我高中时的噩梦。然而,当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对虚数、原子、质子、细胞、遗传等以前学过的内容既熟悉又陌生,因为知识虽然还是那些知识,但它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

大学主修法律,我的老师经常感叹,在国内法学总是不被看做是社会科学,目前国内法学的研究方法也没有社会科学的范式,总是理论高深,脱离实际,不同的法学家各言其是,争论的问题总是没有一个共同的前提条件,结果大费一番口水的争论其实都没有争到一个点儿上。

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都同一个范畴,但两者的区别是,由于社会的法律更模糊和混乱的特性,反映了自然法律的.确定性,即各种社会法律由于变量太多,太复杂了往往不容易清楚地、准确地展示在人们面前,人们通常只不准确的定性分析。

因此,根据相同的社会事件,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总结了几种不同的社会规则,形成不同的甚至相反的社会科学理论,基于理论和对方没有完全展示他们的观点或反驳他人的观点,这决定了社会科学具有较高的模糊性,多样性和矛盾,精度较低。

但是自然科学中的研究方法是十分有助于社会科学的,比如控制变量,实证分析,基本假设前提等,自然科学严谨的逻辑是最值得社会科学借鉴学习的,但是橘生淮南则为枳,如何将这些方法和逻辑运用到社会科学中并产生效果还是说不清道不明的难题。

对真理永不止息追求的动力,来源于我们对自己消除无知状态的渴望,即使,当我们明白的越多,我们就更明白自己所不知的远远多于已知。这个残酷而有趣的悖论就这样永恒地推动我们在真理的海洋上乘风破浪。

篇4:《从一到无穷大》读书心得感触

《从一到无穷大》是一本科普书,内容涉及自然科学的方方面面。但与其它常见的按主题分类来写作的科普著作不同,作者以一个个故事打头和串联在一起,把数学、物理乃至生物学的许多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不知不觉间写出一些最重大或者最有用的理科知识甚至技巧,让人在妙趣横生、恍然大悟以及莞尔一笑中意犹未尽地概览了自然科学的基本成就和前沿进展。讨论了人类在认识微观世界(如基本粒子、基因等)和宏观世界(如太阳系、星系等)方面的成就。

我最喜欢的章节是“现代炼金术”,这章讲了基本粒子和它们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讲了核能的力量、核嬗变的过程、科学道理。告诉人们应该正确利用核能。核科学家的奋斗与今后努力的方向。

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各种自然科学之间的关联以及与我们生活的关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科学无处不在,让我更深一层的了解了数学、物理、化学乃至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从基本的数学知识谈起,用大量有趣的比喻,重点阐述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四维时空结构,令我学到了许多。我也要更深的探究这些知识。

篇5:《从一到无穷大》读书心得感触

第一次看到《从一到无穷大》这本书,因为有趣的书名,我饶有兴趣地翻了一下,就敬而远之——直觉是一本高深枯燥的学术著作。而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重新捧起这本书,在可笑的贵族故事吸引下,我津津有味地读了下去。尽管很多内容并没有读懂,但书中无处不在的思考依然让我感到震撼,引发了自己的一些反思。

《从一到无穷大》是美国著名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乔治·伽莫夫的代表科普作品。这本书总共分成四个部分,分别是:做做数字游戏、空间、时间与爱因斯坦,微观世界,宏观世界,包括数学、物理、生物、天文学等多方面的当时最前沿、现在也不过时的知识。这部优秀的科普著作,乔治·伽莫夫不仅以通俗的语言、浅显有趣的例子准确清晰地讲述了科学真理以及真理之间的联系,更在轻松乐观的语调中从入门的“一”开始,引领着人向纵深的“无穷大”去努力,领略科学的“无穷大”、世界的“无穷大”的壮美和人类的方法与潜力“无穷大”,处处闪现着人文精神的光华。

“大数”这一部分最让我着迷。作者在一串真实的故事中,不断追问、思考、并阐释“数有多大”“无穷大是什么”、“无穷大的数能比较大小吗”,让人豁然开朗:原来这些都不是可笑的问题!原来这些问题可以这样来分析和解决!在看到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无穷大的数的大小时,我想起小学数学一年级中的“一一对应”,老师们已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体验这一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而在抽象这种思考方法的过程中站位仍需再高一些,做更多的引导,开阔学生们的思路,让学生们在体验、追问、探索中开始对这一方法的认识、理解、运用。

这种追问与思考在“质数与哥德巴赫猜想”一节中,除了更加明晰的知识阐释,也更多的显示出人文的气息:快乐而坚持的态度;时而循序渐进、时而又另辟蹊径的方法;严谨细致的风格以及“世界很大,我还渺小”的理念。

读及此处,想起了自己。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中,也是应该以快乐而坚持的态度,从最基础的小事做起,面对问题从不同角度着手看、想、做,摒弃自大,不安于现状止步不前,勇于追问与思考,敢于打破常规,在更大的空间去尝试,我们也会有自己的“无穷大”潜能!

篇6:中学生《从一到无穷大》读书心得

前几天母亲给我们买了一本叫《从一到无穷大》的科普读物,很多看过的人都说很难,很枯燥书也看不懂。看这本书只是为了挑战一下自己。

这本由美国的G·盖莫夫写的《从一到无穷大》主要以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二十世纪以来科学中的一些中的进展。这本书除了具有内容生动、通俗易懂这些科普读物所共有的特点外,还具有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等特点。特别应该指出的是:一般科普读物往往怕数学太“枯燥”和“艰深”而不敢使用它,只局限于作定性的概念描述。这本书则恰恰相反,全书都用数学贯穿起来,并讲述了许多新兴的数学分支的内容。正因为使用了数学工具,本书才达到了相当的深度。在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文字易读懂,可讲到数学概念方面就立刻呆住了。的确,有些基本概念还是我们尚未学过的。

要说然我喜欢的地方,那可不止一些小故事,还有那些有趣、新颖的话题,就像数字游戏中的你能数到多少?说了些很可笑的事,从前的人只会数到3,超过3就是不计其数……都让人联想现代文化知识的进步。

我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了许多新的数学知识,并与其他学科有着重大的联系。现在虽然还没有全部读完它,但是书的精彩却让我等不及要看完它。我相信读完了《从一到无穷大》这本书后,会对我以后的学习有更大的帮助。

篇7:中学生《从一到无穷大》读书心得

今天很高兴,终于把伽莫夫的《从一到无穷大》看完了,可以写点读后感了。

对我来说,这是本很有难度的物理科普书,不好理解,硬着头皮看了大半本,看不太懂,决定先放下,休息一下再看。看过几本文学书后,身心得到放松,重拾这本物理科普书。

与看小说不同,阅读科技含量高的科普书,要费些脑筋。看书的同时,脑子要飞快的转动、思考、计算、判断,能跟上作者的思路和所指就是阅读者的成功,当翻到最后一页时,总算松了口气,哈哈,终于在年底前还清了旧债。

这是本百读不厌的科普书,像我这样没啥基础的,更要多看几遍之后才会有感觉,现在只能是滥竽充数似地翻了一遍,根本不能算作心领神会,可以原谅自己的是:不是搞物理的,没必要懂太深。

上学时我的物理一直不太好,导致我至今对物理一点感情都没有,上学时一直想着能早点摆脱物理最好不过。

时过境迁,近些年来,随着科技进步,俺的思想也产生了很大转变。我发誓,死也要多看科普书,即使是讲物理的,看不很懂也要看!这是摆脱对自然科学愚昧无知的唯一办法!

科普书里最爱看生物类,其次就是物理类,这完全是受了某人的影响。我偶尔翻翻别人爱看的书,也觉得很有意思,科普书嘛,不是大家都可以看的吗?又不是科学家的专利!干脆也看看吧,又不会吃什么亏!还能多条出路,多些思路不是?

作者乔治·伽莫夫是俄裔美籍科学家,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科普界的一代宗师。

《从一到无穷大》是伽莫夫的代表作之一,享誉世界的科普著作,一直畅销不衰。

伽莫夫在科学前沿从事物理和天文学研究,造诣极深,是有名的大科学家。与此同时,他热衷于撰写科普著作,为使普通大众能了解物理和天文等科学领域的发展状况,让大众也得到智慧女神的青睐,付出了很多真诚而切实的努力,为此,伽莫夫获得了广泛的崇拜和喜爱。

大师给予人的力量是无穷的。

之前读过另一位物理学和天文学科普作家卡尔·萨根的科普书,伽莫夫和萨根有相似之处:也很幽默,而伽莫夫的幽默是俄罗斯人的幽默。

著名翻译家暴永宁(译者)在《译后记》中说伽莫夫的幽默是“移民美国后感染的开朗乐观的情绪”,我则认为不然,伽莫夫的幽默依然是俄罗斯人的幽默,而非到美国后受影响才有的幽默。试想,果戈理、契科夫、布尔加科夫,不都是俄国人吗?

感谢伽莫夫的幽默和通俗易懂的举例以及亲手绘制的漫画式插图,不然对像我这样物理和天文学的门外汉来说,看科普书就如同吃黄连,再痛苦不过。

家里还有一本伽莫夫的书,可以抽空看看。

对著名翻译家、科普作家暴永宁老师(校对吴伯泽老师也是著名翻译家、科普作家)精彩的翻译和辛勤工作,表示感谢!

篇8:中学生《从一到无穷大》读书心得

参加读书会已经有几次了,先谈谈自己参加读书会的感受。首先是我对“读”有了更新的认识,读这个字本身无论是繁体的“讀”还是简体的“读”都是表达的同一个意思,我没有查过说文解字,也没有考证仓颉造字的具体含义,我个人的理解都是带有言论推销的意思,或许是观点的有价传播,但是如果这个说法放到封建王朝,我肯定没有什么活路,毕竟那是一个王权与士大夫当政的时代。在这里,这个读就是有点意思了,我们花钱,花精力在茫茫书海中择取我们认为值得欣赏的东西到读书会与大家分享,让大家通过我们的眼睛,看世界,翻译这个世界,欣赏这个世界。我们因相同而联接,因不同而成长。

我觉得读书有三层境界,一是看书本身的内容,体会书中传达的悲欢离合,恩怨情仇,了解人生百态和书者的智慧卓见;二是看书的结构以及写作技巧的运用,达到的效果如何;三是看作者的目的,以及他文字背后要传达的信息。

我现在谈谈读《从一到无穷大》后的体会与大家分享。这本书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数字的游戏,第二部分是时空和爱因斯坦,第三部分是微观世界,第四部分是宏观世界。

看到第一部分对数的组成系统有了基本的认识,有了虚实的概念,但是让我产生了一个问题,既然有虚数和负数,为什么他要起名字是从一到无穷大呢?不是无限小到无穷大,带着这个问题我进入了第二部分。

看了第二部分后理解了我们的感官感知的这个世界是由点、线、面组成的,而作者为我们的认识增加了一个“时间”概念后,世界的一切都为之动了起来,我们不再是静止的,在一个时空点去观察世界的一个片段,以个人为参照物乘坐超过光速的飞行器我们将能够漫游过去和未来,更深刻的体会了这一个变化运动的世界。

进入第三部分微观世界。感慨人的探索精神,我们要知道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组成的,有没有一个不可分割的“原子”存在,答案在一段时间内是肯定的,只是随着人们认识手段的提高,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原子”罢了,我认为这个事情会持续不断的进行,也许到最后,我们看到的仅仅是一团能量和信息。看到这里,我体会到那个年代人们也许是认为自己已经知道了“最小”但是“最大”确实是神秘莫测的、浩瀚的,于是产生了敬畏定义到无穷大,也许是因为无穷小或无穷大其本质是一样的,所以,那个1就是我们人类,而无穷大表明了人类永不停止的探索精神。

第四部分是宏观世界。作者为我们勾画了出足以令人震撼的、现在可知的宇宙。它的作用就是让我们明白人的认识有四个象限,我知道我知道,我知道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知道,我不知道我不知道。

全书中较少篇幅是关于生命的,生物和非生物,定义生物是具有吃、长、生的特点。作者对于生命没有给我们更多的答案,留给我们更多的是读后的'思考。生命的原动力是什么,作者已经提出基因,但我理解那是一个生物发展的程序,作者也提到物理定律是否适用于生物呢。这让我联想到熵,也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一切有赖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物理过程,都是朝着概率增大的方向发展,当过程停止达到平衡状态时,达到了最大概率”。我理解这种平衡状态的产生是能量的释放,还不能是消耗,因为能量是守恒的,他只是能量在一个特定环境中达到一种相对稳定的过程。就好象是人类活动,随着人类的发展,大陆探险后,一定会有大航海时代,我们一定会经历航空时代,也必然走进航天时代,这是必然的,而且这种发展是无限的,然而发展的快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可以利用的能源,所以现在各发达国家都在争夺地球能源甚至外太空能源就不足为奇了。

简单的看生物发展好像细胞的任务就是繁殖,繁殖无论有多快,都是受到环境的制约的,在这种状态下就会造成突变,有些细胞会变化,趋向于复杂,扩大自身的生存环境,也许就是达尔文的物竞天择吧。复杂生物的出现并不会让简单生物消失,事实是他们的生存环境相对独立又相对制约,好像数学中集合的概念一样,高级生物在大的自然中,保持着相对独立的较大的生存环境集合,会与其它动物的生存集合相交,其食物的丰富性、其生存环境的相对制约性造就了这种生物的复杂性。

最后我们再回到“从一到无穷大”,试想人类何尝不是这样,每一个个体都想让自己从一到无穷大,尤其是男人,虽然受到条件的制约,但只要有条件,他们无意识的就要去复制自己。不过当今世界,“复制”是多样化的,其中一种就是思想的复制,让大家都有被复制者的价值观、世界观,这比原始的复制更快、更广也更持久,因此繁殖也是由简单趋向于复杂的。

篇9:中学生《从一到无穷大》读书心得

初中的时候阅读了一本关于恒星、星云的书,就迷上了神秘宇宙的一切。真正阅读的第一本天体科普书是霍金的《时间简史》,只记得一句话:我们现在看到的星光是从遥远的恒星发出经过数亿年才到达地球的。另一本印象深刻的天体科普书是《万物简史》,这本书用通俗幽默语音讲述宇宙,让我第一次确切知道太阳和地球的比例,如果太阳是一个篮球则地球就和乒乓球一样大,也让我第一次知道以前的人类是怎么依靠圆规和直尺测定地球的大小和质量。

今天看了《从一到无穷大》后,才发觉G。伽莫夫在更早的时候已经生动准确地介绍了宇宙的那些事,他言简意赅地讲解了爱因斯坦的时空相对性,深入浅出地讲述了核反应,也揭示了白矮星等密度大得令人无法想象是因为它们是由裸露的原子核紧密堆积而成的……

我想可能一段时间后我也会忘记这些,但我无法忘记世界是无穷的,认识也是无穷的,是逻辑推理的发展或是另辟蹊径的突破推动着人类不断发现宇宙的真相。

一到十的祝福语

一到十的成语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

青鸟读书心得

传统美德读书心得

关于镜花缘读书心得

《青鸟》读书心得

《大数据》读书心得

《局外人》读书心得

教师读书心得

从一到无穷大读书心得(推荐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从一到无穷大读书心得,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