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海栗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教师教育讲座心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教师教育讲座心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 教育讲座心得
今天上午,我参加了xx市东站小学组织的“让孩子脱颖而出”的学习教育。通过专家的讲解,使我对如何教育好孩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受益匪浅。结合自己的实践经历,谈几点体会:
一、教育孩子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过程。孩子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正确的培养和引导,但是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特点,不一定能按我们大人的思维行事,不可能按家长的框架成长。比如,同样是伟人,毛泽东在闹市也能读书,说明他学习的环境对自己的影响不太大;而圣人孟子,却经历了“三迁”。这就说明,个体存在差异,教育也有区别。不是每一个孩子长大都能成为毛泽东,也不是每一个孩子以后都可以成为孟子,但望子成龙,是每一个家长的共同期盼。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也会经受各种的诱惑和磨练。在他们的成长历程中,就需要家长的教育,老师的辅导,还有亲戚朋友的影响,环境的熏陶。有的孩子,小时就表现超越别人的一面,有的孩子,却是必须历经时光的洗礼。这也是我们所说,有的“小时了了”,而有的“大器晚成”。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要贯穿到他成长的全过程中去,直到他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过程,需要我们付出很多的汗水和努力。
二、让孩子充满活力和激情更重要。教育家说,要鼓励孩子,让孩子在鼓励中成长。姜教授说,要给孩子梦想,让孩子的心飞翔。其实都是一个道理。中国有一个古老的故事:清朝有个京官要到外地去任职,离京前去和他的老师告别。他的老师说:“外面的官不容易做,你要谨慎小心些。”那人说:“我准备了一百顶高帽,逢人就送他一顶,应当不至于有关系不融洽的人。”老师生气的说:“我们以正直的原则侍奉上级,给别人做事,为什么需要这样呢?”那人说:“天下像老师您这样不喜欢戴高帽的人,能有几个呢?”老师点了点头表示赞同他说:“你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那个人出来后对别人说:“我原有一百顶高帽子,现在只剩九十九顶了。”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非常正直的老师的形象,但正是这样的一个人,也会喜欢听好话,更何况孩子?如今的孩子,学习压力大,独生子女多,一放学就被家庭作业压住了,几乎没有喘息的机会。到了双休日,家长受“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的影响,安排了很多的课外学习任务,孩子没有输在起跑线上,却倒在了起跑线上。我们常看到有的孩子,小时候又聪明,又听话,讨人喜爱。到了青春期,有了个人的意识和想法后,突然象变了一个人,非常的叛逆,让人很不理解。家长更是伤心生气。其实,都是弹簧式的压力过后的反弹,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孩子在重压过后,失去了学习的激情,甚至对家庭的关爱都产生了反感。学习有压力,我们就要跟他们排解,给他们疏导,让他们充满活力。舒袖在背乘法表时,他妈妈叫他全部背下来,他说背不了。他妈妈告诉他,背不了就不准睡觉。当时他就耍赖了。我听了后问他怎么了,然后告诉他:你背书一直很厉害,现在是不是背不了呢?他说是。我说,那好,现在我们一起背,你背单,我背双,看哪个背得好些,然后再交换一遍。结果,他很自然的就背完了。其实不是他不会背,而是感到到量大了,有了压力。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用巧妙的方法给他注入活力,让他学习起来,压力减到最低。有人说,给孩子一个梦想,鼓励他在这个梦想的驱动下,不断努力,就能取得好的成果。我认为这样的说法,不太切合实际。试想,我们哪一个人,从小只有一个梦想呢?每一个人的梦想,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阅历的增加,不断的变化。我小的时候,有人问我,你长大了想当什么?我的回答是,外交部长。又问,为什么想当外交部长?我说,因为他每天都有好吃的,接待外国人。当时的日子,是因为很穷,一周连吃一次肉都吃不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年龄的增长,自己也觉得这个梦想实现的可能太小,知道了填饱肚子才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梦想就慢慢的变得现实,想有一个工作,能够拿到“购粮证”。所以,不要给孩子强加一个梦想,也不要让他为一个梦想而苦苦拼搏。给他鼓励,让他轻松的学习和生活,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开朗的个性,才是我们最应该做而且必须去做好的。
篇2: 教育讲座心得
记得多年前,曾经听过黄爱华老师的课,当时他执教的是非常有名的一堂课《百分数》,这堂课据说上了很多次。那是我第一次听他的课,听之前很是期待。当时,黄老师一支粉笔,操着浓重的南方普通话,与湖南的孩子愉快的度过了40分钟。时隔多年,课的细节已经记不清,但是仍然记得他在课堂上与孩子们你来我往,倾心交流的情景;记得孩子们那欢呼雀跃,自信大胆地样子。今天,再次观摩黄老师在讲台上执教,还和当年的感觉一样。他用自己特有的方式,特有的风格,给我们上了一堂并不特别的课,但是,却再次展示给我们他对学生的尊重、认同和热爱。
我又想起前段时间听浙江特级教师俞正强老师的课的情景。他和黄爱华老师的风格不同,他更幽默,更随性。短短几十分钟的课,每一位听课老师都会感觉俞老师对孩子发自心底的真实的爱。他亲切地叫学生为小朋友,他一会像孩子的父亲,把够不到黑板的孩子抱起来;一会像孩子的兄弟,把一只胳膊搭到孩子的肩膀,另一只胳膊挥舞着在黑板上板书,给孩子讲题;一会又像妈妈,掩盖不住喜爱地摸摸孩子的头发,拍拍孩子的小脑袋;有时也挺像一个老师,笑呵呵地说出一些严厉的话……俞老师提到过《圣经》中的一句话:“治一个人的病,先抚摸他的心。”种种爱的举动和爱的表露,孩子们都会感受到。俞老师打比喻道:怎样让课堂这个鸡蛋孵化成小鸡呢?我们只能给鸡蛋加加温,让鸡蛋自己变成小鸡。所谓加温,就是温暖老师的心,然后老师就会去温暖学生的心。
听了这么多名师的课,有很多感触,课的内容、教学的方法随着时间的流逝,都记不得了,也许剩下的.才是我们真正值得学习和深思的。在他们的课堂上,我们感受到的是他们的教学目标的隐性,他们的低调,他们能够静下心来聆听童言,他们没有把自己扮演成“智者”和布道者的形象,无休无止地传道授业解惑,而是把聪明让给学生,时不时地需要小朋友们给他讲题、讲道理。俞正强老师告诉我们,这是他的教育智慧,智慧是让出来的,是委屈出来的。不以大人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是一种尊重,不代替的前提是知道学生怎么样想的。同时,他们的课堂同样是悠闲的课堂。悠闲这个词似乎不应该用在课堂上,因为一直以来课堂应该是紧张和严肃的代名词,然而,黄老师他们那舒展的面孔、幽默风趣的语言和游刃有余的教学姿态,确实给人一种悠闲的感觉。课堂的氛围轻松自然,在悠闲的状态下,想说就能说,想笑就能笑,看似随意,但灵性恰在其中。
“绚烂至极,归于平淡”,用这句话来形容这些名师的课堂很恰当。其实名师大多如此,没有太多的外在的东西,在课堂上,他们全身投入,与学生融为一体,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尊重学生,回归质朴,回归教育的本真。也许,这才是我们最应该向名师学习的地方。
篇3:警示教育讲座心得
2月10日上午,在听取市委书记__同志廉政党课报告和省纪委常委、秘书长侯玉林重要讲话之后,观看了廉政警示教育片《发票报出来的罪恶枷锁》。我感觉周口市委原常委、政法委原书记朱家臣简直就是一个恬不知耻的“官场流氓”,思想上利令智昏、工作上不思进取,走读于周口和北京之间,把主要心思用到了如何让人给报销费用上面,索贿报销数额达400万元,其疯狂和无耻达到使周口市的干部们见他都害怕的程度,丧失了领导干部的应有尊严,达到了令人唾弃和不齿的程度,看着令人作呕。
一是朱家臣沦落到如此地步,其主观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完全是其丧失信仰信念个人私欲膨胀的结果,必将使其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成为人民的笑柄。
二是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更多地想到为啥不能在朱家臣胡作非为初期就发现制止纠正呢?我们的各级官员对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不能及时抵制迅速报告立即反映进而让他不能得逞呢?为什么他作为贪官懒官拿俸禄不作为的领导干部不能被及时清除出干部队伍呢?
应该说风气不好使我们的干部不想不愿抵制错误行为助长了朱家臣一而再再二三的违法犯罪行为。当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有人想迎合他巴结他的情形,也有人知道他未必对自己有所帮助,但如果不满足他的无耻要求,还恐怕他利用手中权力坏事。当中不是有这样的情况吗?利用各种评比等活动或批评或穿小鞋。把自己手中权力变成了获取报销的工具。还说明我们的监督工作还有漏洞,三公经费的报销监督还不是那么公开透明,发动群众检举控告还不是那么得力等。
三是相对于这样的反面典型,结合自己的思想、工作实际,要触动内心世界,严格公私界限,严格公正行使手中权力,决不做法律禁止纪律不允许做的事情。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纪律、工作纪律方面严格约束自己,坚持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雷厉风行的工作姿态,做好每一项工作。在工作和生活中,认真执行中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省委廉洁从政十二条、高检院“六个严禁”等党风廉政建设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纯洁社交圈、净化生活圈、规范工作圈,真诚待人,认真做事。不参与赌博;不收受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不借用公款或用公款旅游和为个人购买任何商业保险;不干预和插手建设工程招投标、房地产开发与经营情况;不用公款吃喝及参与高消费活动。严格要求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不通过自己的影响为自己谋私利。同时,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按照有关规定报告个人有关事项
篇4:警示教育讲座心得精选
通过他们的现身说法,在自己思想深处受到极大触动。对他们犯罪道路的过程、原因及教训作了反思,得出了“三点警示”:警示一:党员领导干部背离党的宗旨必将导致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放松党性修养和锻炼,面对市场经济大潮不能保持警惕、保持冷静、保持操守,更没有慎独慎微,忽视从根本上考虑人民的利益,不甘清贫,崇尚拜金,最终导致走上犯罪的道路。警示二:党员领导干部把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自己谋取私利的工具,在危害党的事业的同时,自己也必将遭到“身囚”之苦。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能正确的行使就能为人民办实事、谋利益,反之就会成为以权谋私的魔杖。
从领导到囚犯往往是一步之差、一步之遥,人生没有后悔药,我们不能用自己的政治生命、青春年华、人生自由和完美的家庭去以身试法换取身外之物。警示三:法制观念淡薄,待人处事上没有保持应有的警惕性和纯洁性,必然导致行政行为的畸形,最终葬送身家性命。通过警示教育报告会上几位现身说法的罪犯,用他们声俱泪下的忏悔,用他们痛悔莫及的警醒,用他们对自由和生活的渴望,给我们实实在在地敲响了警钟。通过这些典型案件说明,领导干部一旦贪欲膨胀、利欲熏心,就会丧失理想信念,在金钱面前打败仗;一旦追逐名利、捞取功名,就会导致急功近利,贻误事业的发展;一旦恃权轻法、心存侥幸,就会触犯法律受到制裁,最终变成人民的罪人。从中也使自己清醒的认识到: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应该时刻提醒自己,时刻牢记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奉献意识、服务意识、勤政意识,忠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如果为人民谋利益之外的胆子大了,会出大事,轻则政治上的死亡、精神上的死亡,重则生命上的死亡。如果是这样,怎么能对得起党组织的精心培养教育,对得起上级领导和人民群众的信任和重托,对得起给予无限关爱的家人。通过学习对照,既提高了自己的认识水平,又从反面教材中汲取了教训,从点点滴滴处严格要求自己。
在清正廉洁、勤政为民方面,要求大家做到的,自己首先带头,做到心不贪、手不长、嘴不馋,忠实地代表人民利益,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面前一尘不染,一身正气。对以权谋私的违纪现象决不姑息迁就,敢于动真碰硬。党的光辉形象靠党员的共同努力来增彩,党的利益需要我们大家来共同维护。我将以此警示自己,防微杜渐,警钟长鸣,牢牢树立执政为民,做到常思贪欲之祸,常除非分之想,常修为官为德,常记公仆本色,真正做到上不负党,下不负民
篇5:警示教育讲座心得精选
警示教育片《迷途》是一部触及灵魂、发人深省的反腐之作。该片揭露腐败分子陈克勇的犯罪始末及其给党和人民带来的严重危害,入木三分地剖析了贪官的心态蜕变过程,剥去了贪官貌似正人君子的伪装,体现了腐败必被惩、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客观规律。看完这部片,我对陈克勇一案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对陈克勇从一个普通干部成长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又从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蜕化变质为一个腐化堕落的败类的过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务必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坚定梦想信念,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敢于直面拒腐防变的严峻挑战,不断提高执政的潜力和水平,做到严于律己、廉洁从政、防微杜渐、警钟长鸣,切实担当起时代和历史赋予党员领导干部的重任。所以,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做到:
一、坚定梦想信念,筑牢思想防线
梦想信念统率人的灵魂,决定着领导干部的人生走向。纵观腐败分子的人生历程,他们中许多人也曾兢兢业业、踏踏实实,为党和人民作出过贡献。如陈克勇也表白自我曾是一个热血男儿,有着远大的梦想抱负,曾立志要铭记入党誓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参加工作后的相当一段时间里,拼命工作,视党的事业如生命。思想道德防线是党纪国法防线的基础,党员领导干部要牢牢守住,不能出现一丝松动,要不断提高拒腐防变的潜力。
二、强化自身修养,树立公仆意识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领导干部面临着很多诱惑和考验,要抵挡住物欲的诱惑和腐朽思想的侵蚀,要健康地成长起来,关键要不断加强党性锻炼,加强自身修养,正确对待权力,要管好自我,把握好自我,用之得当,能够为民造福;以权谋私,则只会使自我身败名裂。在陈克勇眼里,权就是钱的等价物,有了权就能够捞钱,从而置党纪国法于脑后,将手中的权力私有化、商品化。党员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任何时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变,要真正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福利,始终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篇6: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得
听了株洲市心理咨询教育专家张正中、丁光木、曹伟勇三位教授主讲的这次讲座,使我对“健康”有了重新认识,在日常的生活我们往只关注身体健康,事实上除了身体健康,更应该关注心理的健康,心理专家认为,心理问题已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种职业病,而教师又是这种心理问题的高危人群之一。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的工作压力比较大。教师时刻面对几十甚至上百名学生需要耗费大量情感和精力,加上考试压力大,工作负担重。其次,社会对教师的期望过高且复杂多样,教师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社会日趋功利性,师生关系日渐淡薄。由此可见,教师职业在辛苦之余,还必须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长期积累下来,就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心理的健康不仅影响我们的个人生活,还会影响我们周围人的生活,也会影响工作。所以,我们必须重视我们的心理健康,那么怎样才能保持心理的健康呢?
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师的价值观取向直接影响教学行为与效果。教师应为“人师”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加强教学心态和自我心理健康调空。树立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爱护学生的价值观,用积极乐观的情绪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从而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正确认识自己 接纳自己
教师不是圣人,对自己要求不要过高,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成为专家、学者,不一定要做最好的老师,但一定要做最快乐的老师。只有坦诚地承认自己的不足与缺点,只有完全的肯定和尊重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才能获得别人的认同和尊重。
三 加强学习,提高自我修养
教师的社会作用主要是承前启后,但更在于启后,要让“青出于蓝胜于蓝”。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水从哪里来,就是不断学习,活到老学到老,不与社会发展相脱离,有了渊博的知识,才不会与学生产生代沟,才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工作才不会太辛苦,无趣。
四培养经积极的、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有时候我们应该有“啊Q”精神,生活中难免事事顺心如意,总有困难和挫折,烦恼、忧愁伴随着。教师应努力培养自己的爱好、兴趣,不断加强意志锻炼。
五 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教师所从事的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我们要学会宽容,学会善待别人当然也包括学生,与同事和睦相处,互学互助、尊重领导,彼此理解,与学生民主平等,教学中,教师更应放下权威身份,对学生要求不过高也就是对自己不苛刻。
总之,教师要爱自己,对自己不要过分苛刻,对他人要能宽容、理解、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良好心态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必要条件,也是教师个人身心健康的必要条件。
篇7: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得
通过叶秋梅主任的《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我受益匪浅。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才素质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素质全面发展中具有基础与核心的作用。
面对社会的激烈竞争,教师要学会在竞争中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我,不断提高身心素质;通过自身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去感染和影响学生。否则,教师出现心理上的不适应,必然会引起一些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如态度粗暴、挖苦讽刺学生和对学生冷漠等,这些不良的教育行为对心理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学生具有很大的消极影响,只有教师具有正确的教育观,较强的业务素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学生。因此,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健康开展的重要条件。
此次讲座,使我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掌握心理调适的基本方法,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自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会与学生平等相处,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了解和掌握青少年学生在认知、情感、意志、个性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主要特点,自觉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为提高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努力奋斗。
★ 教育讲座邀请函
★ 礼仪讲座心得
★ 魏书生讲座心得
教师教育讲座心得(锦集7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