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诚实与信任》学习心得体会

时间:2024-02-27 03:34:42 作者:哭龙宝 其他心得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哭龙宝”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课文《诚实与信任》学习心得体会,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后的课文《诚实与信任》学习心得体会,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篇1:课文《诚实与信任》学习心得体会

诚实与信任读后感

今天,我在语文书上读了一篇文章叫《诚实与信任》,若有所悟。

作者不小心碰坏了车主的反光镜,但作者主动留下了字条,后来车主不仅没有要求作者赔偿,还感谢他,使两个陌生人拉进了距离。

诚实是我们每个人所具备的基本品质,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无法用金钱去衡量的。人们常说:“诚实是做人之本”,是啊,做人交朋友最要紧的是诚实,大家不都喜欢诚实的孩子吗?如果你跟《狼来了》里的小孩子学,那就是不诚实,就不会得到别人的帮助,结果他自食恶果,得到了丧命的下场。想到这儿,我不禁想起了一位名人。

华盛顿从小就是一个诚实的孩子。有一天,爸爸送给他一把小斧头,小华盛顿想试一试小斧头快不快,便把爸爸心爱的樱桃树砍了一刀。正巧爸爸当时回来了,小华盛顿知道无法掩盖这个事实,诚实地走到爸爸面前,低着头向爸爸认错。爸爸虽然心里很心疼他那棵樱桃树,但还是笑逐颜开地抱起儿子说:“一棵樱桃树算不了什么,但我希望你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读完了这个故事,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诚实与信任》读后感

这学期,我们语文课本上学习了一篇课文《诚实与信任》,这一篇课文主要讲了“我”深夜驱车回家时自己的车的反光镜与路边停着的车的反光镜相碰而碎,我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主动给他留下了写着电话号码和姓名的字条,希望车主和我联系。后来车主在电话上感谢我,不用我赔偿,并且告诉我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使他深受感动。

妈妈也教育我,做人要诚实,生活中,妈妈处处要求我,也是这样做的。有一次,我与妈妈去菜场买菜,妈妈买了17元的菜,给了50元,结果卖主找回了83元,妈妈发现了,立刻把多找的50元还给了卖主。卖主连声地说:“谢谢!”妈妈对我说:“做人要诚实,不是自己的钱不能拿。”

孟子说过:“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是离不开相互信任的。信任别人,是会得到别人的信任和感激的。这样人与人之间就会很和谐,相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会很糟糕。

《诚实与信任》学习心得

前几天,我们学了语文书上的《诚实与信任》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我”黑夜驱车撞坏了一辆小红车的反光镜,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主动留下字条要求承担责任,感动了车主的故事。

课文中的这句话让我回味无穷:“不,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与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

是啊,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诚实与信任。

记得我爸爸每天都出去工作,没有时间陪我。有一天,我就对爸爸撒了谎,说肚子疼。爸爸就请了假来陪我。……但是后来知道了真相。大人们都批评我,说我是个不诚实的孩子。

现在我已经改正了。但有时我拖拉作业,总是不主动承认错误,不主动把订正好的作业本交给老师批。这也不好。

我们每个孩子都要讲诚信。如果我们不诚实,一而再,再而三地欺骗长辈,最后就没有人会相信我们了。我们就得不到别人的帮助。

诚实与信任,我要记住它!

篇2:《诚实与信任》课文解读

《诚实与信任》课文解读

《诚实与信任》是第七册第六单元的课文,整个单元的主题很明确——“诚信”。《诚实与信任》标题即中心词,告诉我们诚实与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珍珠鸟》在文末揭示中心:信赖,不就能创造美好的境界吗?《九色鹿》则在字里行间告诉我们轻诺必寡信,不能做背信弃义的小人。

《诚实与信任》记叙了一天深夜,“我”驱车回家途中,不小心撞碎了停靠在路边的小红车的反光镜,于是我留下字条,事隔三天,车主打来电话向“我”表示感谢的故事。那么站在教材的角度,什么是诚实呢?

诚实就是一旦出现问题了,先看到自己的过失。“这辆车的车头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但它毕竟是停着的,责任应该在我。”这句话很鲜明地告诉读者,小红车的主人是有失误,有责任的,可真正出事了,应像“我”那样先“检讨”自己。这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大考验,孩子往往习惯于推委责任,更何况现在小红车的主人确实有误呢。

诚实就是即使没有旁人“监督”,也要遵守自己的生活潜规则,做个正直的人。“我环顾四周,看不见一个人”于是我才写下字条的。然而我们是否可以这样想,四下无人时,面对自己犯下的错闯下的祸,你想到的是逃逸还是面对。有人监督,有制度约束,也许我们还能保证自己做个诚实的人,但无人在场,我们是否可以秉承一颗真诚的心呢?

诚实就是既要表示歉意,还要勇于承担责任。“是我要向你表示歉意。请你把购货单据寄来,好让我把钱寄给你。”面对过失,面对错误,不仅仅是口头与心里的歉意,更要用实际行动,弥补错误,纠正错误。“请”显示了“我”的诚心,“把钱寄给你”表明“我”敢作敢当。

诚实就是对人心怀感激,宽容他人。“我打电话是向你表示感谢的。”“不用了”小红车的.主人没有借机“敲诈”,甚至没有提出“理所应当”的赔偿要求,反而对“我”的言行心存感激,宽容“我”,原谅“我”。原来诚实就是敞开心扉面对自己,面对他人,以感恩的心面对突发问题。

那么什么是信任呢?信任是相互的。我信任小红车的主人,留下了姓名、电话,丝毫不担心带来的负面后果,这就是信任。因为“我”信任小红车主人,小红车主人也信任我,相信“我”是个好人,是个有着“比金钱更宝贵”的品质的人。

因为我诚实,所以赢得了别人的信任。因为彼此信任,所以事情有了温暖的结局。

语言文字才是语文。带着孩子品读这些关键词句,巧妙的把空洞的“诚实与信任”化做具体的要求与准则,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责任。脱离语言文字的品悟,去谈“诚信”就成了思品课。

除了具体的文字,课文中的唯一一幅插图,也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这幅图填补了文章的空白——看到字条,小红车主人的反应——诚信所带来的温暖。看到车受损害了,理应是生气的,不悦的。然而,看!车主拿着字条,温柔一笑,这笑在路灯的映衬下显得更加迷人。这就是诚信的魅力,让人温暖,让人愉悦,让人幸福。这真的比金钱更重要。

站在孩子的立场,站在高处读《诚实与信任》,我也经受了心灵的洗礼——诚实与信任比金钱更重要!

篇3:《诚实与信任》课文主要内容

一天深夜,我驱车从外地回布鲁塞尔。天很黑,又有点雾,尽管有路灯,能见度仍很差。

快到家时,汽车刚从快车道进入慢车道,便听到“咔嚓”一声。我以为汽车出了故障,赶快停了车。一检查,发现右侧的反光镜碎了。我往回走了五六十米,看见一辆小红车停靠在路边,左侧的反光镜也碎了。这辆车的车头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但它毕竟是停着的,责任应该在我。

我环顾四周,看不见一个人,便在路灯下写了一张字条,压在小红车的雨刷下。字条上,我写明自己的姓名、电话,希望车主与我联系。

事隔三天,一位陌生男子打来电话,他就是小红车的主人。

“噢!是你,很对不起,我不小心把你汽车的反光镜碰坏了。”

“没有关系,已经换上了。我打电话是向你表示感谢的。”

“不,是我要向你表示歉意。请你把购货单据寄来,好让我把钱寄给你。”

“不用了。你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主动给我留下字条,这使我很感动。”

“这是应该的,这笔费用应由我来支付。”

“不,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与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我再一次谢谢你!”说完他搁下了电话。

我很后悔,居然没有问他的姓名、地址,也不知道他的年龄、职业,但他的话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诚实与信任》教学设计的想法

一、钻研教材——重识文本的美丽。

对语文教师来说,要回归语文,练好内功,教师应该重视对文本的深入钻研,尽可能正确、到位地理解文本所蕴含的感情,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如果对于文本的解读与把握不甚到位,就会大大削弱教学的有效性,使得学生难以进入情境。在王老师的指导下,我对于钻研本课教材有这样的尝试。

1、紧紧扣住课题展开教学。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这篇文章的题目是《诚实与信任》,为什么以此为题呢?《教学参考用书》上就是这样解释的:“只有诚实才能获得了他人的信任。”我读后总觉得不准确,熟读课文,再一琢磨,恍然大悟,事实上,是因为作者的诚实(主动留下字条要承担责任)和对一个陌生人的信任(留下真实姓名和地址)才赢得了对方的信任的。正因为这样,让学生理解“你给我留下了诚实与信任”就成了课文的难点。在教学中我紧紧扣住课题展开教学,首先抓 “诚实”,让学生找出能表现‘我’诚实的语句并认真品读,在学生深入理解了“我”的诚实以后,我问了这样的问题:“我怎么敢把自己的姓名地址留给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呢?他不怕对方贪财吗?不怕对方敲诈他吗?不怕对方狮子大开口吗?”学生很自然地会回答:“因为‘我’信任小红车的主人。”学生一语道破,理解了“信任”在这里的涵义,同时也理解了小红车的主人为之感动的是‘我’的诚实,更是‘我’对他的'信任。这样,以题目为突破口,围绕着题目“作文章”,就牢牢把握住了中心。

2、深入挖掘语言文字所蕴藏的涵义。

语文教师要成为文本作者的“知音”,文本中的语言文字应该认真推敲,反复琢磨,逐句体味。初读《诚实与信任》,觉得这篇文章语言朴实,没有什么“读头”,可是一静下心来,认真研读,就发现了不少可以挖掘之处。教学1——3节时,我问学生这样的问题:“我在留下纸条时,有没有犹豫呢?”学生立刻回答“没有犹豫”,我请学生再次读书说说从哪儿看出“我的毫不犹豫”,学生通过读书,有所发现:从“毕竟”、“应该”、“便”能看出“我”毫不犹豫,从而更加凸现了我的“诚实”。在学习第三节时,我请学生再读本节,让学生思考:“你能看出作者不光是个诚实的人,还是个怎样的人?”学生从“环顾四周、”“压在小红车的雨刷下”、“写明自己的姓名电话”看出“我”是一个很细心,考虑问题很周全的人,从而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我”要用具体行动来承担责任的“诚实”的高尚品质。

3、标点符号也含情。

在“我”和小红车主人的对话过程中,出现了两个“!”。分别是“噢!是你,很对不起,我不小心把你汽车的反光镜碰坏了。”“不,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与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我再一次谢谢你!”在初读课文时,往往会忽略这两个“!”,其实仔细品味,就会发现“!”包含着的深情,第一处表达了我的惊喜和期待,第二处表达了小红车主人很受感动满怀的感激之情。在教学时,让学生重视这两个“!”,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并为有感情的指导朗读课文做好铺垫,同时为学生学习和使用标点符号打下了认知基础。

二、扎实训练——搞好“工具性”这个保底工程。

虽然语文课程的基本属性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是,在小学阶段,儿童刚开始系统地学习母语,语文教学应该扎扎实实地搞好“工具性”这个保底工程,要扎扎实实地抓好听说读写的训练,这是语文教学的底线,一定要实而又实。

1、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训练朗读。

《语文标准》特别强调加强朗读,中年级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怎样指导学生读课文?是方式多样的一遍遍地读吗? 我认为不是如此,只有学生真正理解了课文,体会出文章蕴含的情感,才能真正的读出“味”来,读出“情”来。教学《诚实与信任》,我重点指导学生读好“打电话”这个环节。这一段对话,难点在“感谢”,学生先在老师的引导下懂得了小红车主人感谢的是“我”给他的诚实和信任,体会出我诚心诚意想赔偿的急切心情,小红车主人发自内心的感激。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读读对话,学生由于理解透彻,感情到位了,老师在朗读技巧上稍作点拨,学生就能读得很有感情,再用分角色的方式、到台上手持道具表演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

2、要扣住文本进行思维的训练

《语文课标》强调探究性阅读,“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学生都有这样的现象,老师让学生朗读课文,大多数学生很踊跃,如果问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学生举手的就比较少。一方面说明老师提的问题有一些难度,另一方面也反映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训练,不愿意思考或思考不成熟不愿表达。我认为要扣住文本,引导学生一步步思考让学生把心里的话说出来。在教学“打电话”的环节时,我问学生:“小红车主人打电话的目的是什么?”学生纷纷说是“感谢”,我接着问:“到底小红车主人感谢什么?别人把他的反光镜弄碎了,他自己装好了不要赔偿,为什么还要感谢?”学生们被问住了,他们陷入思考,通过认真读书,联系上下文理解,终于有了思维的结果:其实小红车的主人感谢的就是一个陌生人的诚实和信任啊!学生们经过思考自己得出结论说明他们真正理解了“感谢”的真正涵义。

3、要求学生的语言表达要完整准确。

《课标》中对中年级的要求是“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我发现学生有一个普遍现象,在课堂上的表达不够完整,常常只说半句话,养成了习惯以后,到六年级毕业都不能流畅地说上一段话。学习好几年的语文却不会口头表达,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如果有不完整的现象就及时提出,如果有语病就及时纠正,培养孩子能说会道,为他今后的发展会奠定很好的基础。在教学中,如概括主要内容、提问:“如果是一个只想着自己利益的人,会怎么想?”等等,都是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好机会,我认为一个语文老师要有一双敏感的耳朵,只要学生说话,就要注意学生是否表达的完整准确。

三、适度拓展——增加课堂的容量。

重视拓展性教学,有助于教学的开放,课堂知识的延伸,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但是,课堂上的拓展要适度,要以教材为主拓展阅读空间,让学生对材料自主感知,自主发现,再经过组合、内化,从而获得新的经验,发展创新素质,形成自主性人格。学完课文,我请学生们阅读课外的几个诚信小故事《鞋匠的儿子》、《孟信不卖病牛》、《站岗的小孩》、《砍樱桃树》,请学生在阅读后回答“你最喜欢哪一则故事,为什么?”学生自由发挥,各抒已见,在讨论中进一步领悟到“诚实无价,只有讲究诚信,才能获得他人的信任”。学生谈完后,我又请学生把自己的感受、体会简略地写一写,学生们写完后再次进行班级交流,如“一个人不诚实,就不会得到别人的信任。”“诚实会换来真诚的友谊。”“诚心如花,应该用我们的心灵来呵护。”学生在创造“名言”中,创新意识得到培养,课文内容得以深化。教学的开放,开阔了学生视野,增加了知识容量,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延伸,使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学有所创造。

篇4:《诚实与信任》课文的内容

《诚实与信任》课文的内容

一天深夜,我驱车从外地回布鲁塞尔。天很黑,又有点雾,尽管有路灯,能见度仍很差。

快到家时,汽车刚从快车道进入慢车道,便听到“咔嚓”一声。我以为汽车出了故障,赶快停了车。一检查,发现右侧的反光镜碎了。我往回走了五六十米,看见一辆小红车停靠在路边,左侧的反光镜也碎了。这辆车的车头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但它毕竟是停着的,责任应该在我。

我环顾四周,看不见一个人,便在路灯下写了一张字条,压在小红车的雨刷下。字条上,我写明自己的姓名、电话,希望车主与我联系。

事隔三天,一位陌生男子打来电话,他就是小红车的主人。

“噢!是你,很对不起,我不小心把你汽车的反光镜碰坏了。”

“没有关系,已经换上了。我打电话是向你表示感谢的`。”

“不,是我要向你表示歉意。请你把购货单据寄来,好让我把钱寄给你。”

“不用了。你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主动给我留下字条,这使我很感动。”

“这是应该的,这笔费用应由我来支付。”

“不,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与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我再一次谢谢你!”说完他搁下了电话。

我很后悔,居然没有问他的姓名、地址,也不知道他的年龄、职业,但他的话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篇5:《诚实与信任》的课文主要内容

一天深夜,我驱车从外地回布鲁塞尔。天很黑,又有点雾,尽管有路灯,能见度仍很差。

快到家时,汽车刚从快车道进入慢车道,便听到“咔嚓”一声。我以为汽车出了故障,赶快停了车。一检查,发现右侧的反光镜碎了。我往回走了五六十米,看见一辆小红车停靠在路边,左侧的反光镜也碎了。这辆车的车头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但它毕竟是停着的,责任应该在我。

我环顾四周,看不见一个人,便在路灯下写了一张字条,压在小红车的雨刷下。字条上,我写明自己的姓名、电话,希望车主与我联系。

事隔三天,一位陌生男子打来电话,他就是小红车的主人。

“噢!是你,很对不起,我不小心把你汽车的反光镜碰坏了。”

“没有关系,已经换上了。我打电话是向你表示感谢的。”

“不,是我要向你表示歉意。请你把购货单据寄来,好让我把钱寄给你。”

“不用了。你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主动给我留下字条,这使我很感动。”

“这是应该的,这笔费用应由我来支付。”

“不,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与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我再一次谢谢你!”说完他搁下了电话。

我很后悔,居然没有问他的姓名、地址,也不知道他的.年龄、职业,但他的话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诚实与信任》教学设计

一、听写词语

单据 陌生 咔嚓 驱车 能见度

歉意 故障 环顾 搁下 反光镜

二、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按时间顺序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一天深夜”到“希望车主与我联系”。

第二部分从“事隔三天”到课文结束。

2.请一个同学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碰碎别人车上的反光镜的?事情发生以后,他是怎么做的?

3.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相继出示句子:

(1)天很黑,又有点雾,尽管有路灯,能见度仍很差。

①“能见度”是什么意思?

②这天,为什么能见度很差?

(深夜,天很黑,又有点雾。)

③请个别同学读句子,再齐读。

在这样的情况下,作者出了点儿差错,当属正常。我们看看他是如何处理所发生的情况的?

(2)我环顾四周,看不见一个人,便在路灯下写了一张字条,压在小红车的雨刷下。字条上,我写明自己的姓名、电话,希望车主与我联系。

①“环顾”是什么意思?

②在“看不见一个人”的情况下,作者可以一走了之,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敢于承担责任,主动写下字条,想一想:他为什么这么做?

提示:

a.诚实是做人起码的要求,作者深深地懂得这一点,即使没有人看见他把别人车上的反光镜弄碎了,他也能讲求诚实,使自己心安理得。

b.假如作者一走了之,他也就可以不负这个责任,但是,他的心里永远都会有负担,感到不踏实。

c.诚实的行为是人格力量的象征,这件事显示了作者的高度自尊,也一定会赢得别人的尊重。(齐读句子)

4.请两个同学分角度朗读“打电话”这部分课文。思考:从作者与车主的通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5.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相应点拨。

提示:a.我知道了作者不但是个诚实的人,而且是个很有礼貌的人,当车主打来电话,作者首先说“对不起”,表示歉意。

b.我还知道作者的举动,让车主深受感动。作者的诚实行为不但显示了自己的高度自尊,而且赢得了车主的尊重。

c.我还知道在那位车主看来,人和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诚实与信任。

6.出示句子,朗读并理解。

“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与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

(1)个别读,齐读。

(2)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提示:

a.诚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用钱买不来的。作者不小心碰碎了别人车上的反光镜,没有人看见,他完全可以不管。但是,诚实在作者看来比什么都重要,这关系到一个人的德行,是一个人立身处世之本。因此,作者把做人诚实看得比一切都重。

b.车主自己换了新的反光镜,并不要作者赔偿,因为作者的诚实让车主深受感动,从中认识到人和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诚实和信任。反光镜的价格是有限的,而诚实的美德是无价之宝。

c.因为有了“诚实与信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融洽,即使是两个陌生人。说明了人们渴望做诚实的人,人们希望周围都是诚实的人,人们需要与诚实的人相处。

7.车主的这番话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脑海里,我希望这句话同样也深深地印在同学们的脑海里。

(学生反复朗读,记住这句话。)

三、总结课文

1.先听录音,再朗读课文。

2.请同学读黑板上的句子。

3.这篇课文为什么要用“诚实与信任”作题目?

揭示:a.作者以自己诚实的行为得到车主的信任和尊重。

b.车主从作者诚实行动中深受感动,并认识到: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

4.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作题目?

(《诚实比金钱更重要》、《诚实的心灵》……)

四、作者练习

1.造句。

能见度——

歉意——

2.收集有关“诚实”的名人名言,并摘抄下来。

回家

课文《诚实与信任》的教学反思

诚实与信任随笔

诚实与信任观后感范文

《诚实和信任》教案

《诚实与信任》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诚实和信任的教学反思

诚实才能赢得信任周记

尊重与信任作文

沟通与信任作文

信任与猜疑作文

课文《诚实与信任》学习心得体会(共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课文《诚实与信任》学习心得体会,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