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冽風思月”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浙江个私企业融资结构调查,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浙江个私企业融资结构调查,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浙江个私企业融资结构调查
浙江个私企业融资结构调查
个体私营企业及调查样本情况 1、全省个体私营企业概况.6月末,浙江个体私营企业总数已达179万余家.其中个体工商户156.3万户,注册资金341.7亿元,户均2.2万元;私营企业23.0万户,注册资本1949.3亿元,户均84.7万元;私营企业集团343家,注册资本超亿元的55家,与外商合资1846家,累计引进外资10.4亿美元.,全省个体私营企业增加值为2935亿元.
作 者:郑笔锋 费宪进 作者单位: 刊 名:浙江金融 PKU英文刊名:ZHEJIANG FINANCE 年,卷(期):2003 “”(2) 分类号:F8 关键词:篇2:融资结构与企业控制权争夺
一、引言
企业的融资结构(financial structure)又称资本结构(capital structure),指的是企业融通资金不同方式的构成及其融资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它反映了企业各项资金来源的组合情况,企业的资金来源,按其具体渠道不同可分为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两大类。内源融资即企业的留存收益;外源融资包括股票发行、债券发行、商业信贷、银行借款等,按其性质不同可分为负债和股本两类,其中股本又有企业内部股本和外部股本之别。
企业控制权的争夺,指的是各个不同的管理集团对为夺取某个企业的决策控制权而采取的种种策略及行为,它包括发起方的主动争夺与目标方的适时反争夺两个方面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发起方主动争夺的主要方式有:要约收购(tender offers)、委托投票竞争(proxy contests)即代理权之争、兼并(mergers)、收购(takeovers)等;目标方适时反争夺的主要方式有:“金降落伞”(golden parachutes)、“焦土政策”(scorchedearth policy)、“毒丸(poison pill)计划”、“绿衣天使计划”等。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融资结构与控制权争夺这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融资结构具有显明的企业治理功能,它不仅规定着企业收入流的分配,而且规定着企业控制权的分配,直接影响着一个企业的控制权争夺。
二、融资结构对企业控制权争夺的影响分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中,股本和债务是重要的融资工具,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控制权基础。Willamson(1988)认为,股本和债务与其说是融资工具,不如说就是控制和治理结构。股权和债务既然是一种控制权基础,那么,它们二者特定的比例就会构成特定的控制权结构。股本和债务比例的变化主要与融资方式的选择有关系,选择什么样的融资方式就会形成什么样的股本一债务比例,从而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控制和治理结构。哈特(1995)则认为,给予经营者以控制权或激励并不特别重要,关键的问题是要设计出合理的融资结构,限制经营者以投资者的利益为代价而追求他们自己目标的能力。最近几年来,有关融资结构与企业治理之间的关系问题的研究相当活跃。现有文献的研究成果表明,融资结构的选择至少可通过三个渠道影响着企业的治理结构并发挥着治理效应:一是“激励效应”,融资结构通过影响经营者的工作努力水平和其它行为选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着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矛盾;二是“信息传递效应”,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具有向外部投资者提供企业经营状况的信息传递功能;三是“控制”效应,融资方式的选择规定着企业控制权的分配,并直接影响着该企业控制权的争夺,
本文关注的就是这里的“控制”效应。具体来讲,企业的融资结构对控制权争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融资结构对企业控制权转移的影响。现代企业理论揭示了这样一个基本道理:企业产权包括企业控制权处于“依存状态”(statecontingent),股东不过是“iE常状态下的企业所有者”。令X为企业的总收入,A为应当支付给员工的合同工资,B为对债权人的合同支付(本金加利息),C为股东所要求的一个满意利润。那么,“状态依存”说的是:(1)当X≥A+B时,控制权掌握在股东手中;(2)当X≥A+B+C时,控制权实际上掌握在经理手中;(3)当A≤X
其二,融资方式的选择对委托投票权竞争的影响。一般而言,在企业的绝对投资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增大投资中债务融资的比例将增大经理的股权比例,同时,随着债务融资量的增加,经理的股权收益也将增加。通过改变企业的融资结构,提高负债水平,改变经理的持股份额,进而扩大自己所占有或所能控制的股份比例,这样,在职经理掌握企业控制权的概率相应增大,程度相对提高,其在代理权之争过程中的主动性必然加强,从而降低了更有能力的潜在竞争者获取代理权成功的可能性。哈里斯和雷维吾(1988)在考察了投票权的经理控制后认为,代理权之争导致需要一些负债,企业负债水平的提高,确实有利于在职经理在委托股票权竞争中的控制能力。同时,由于在职经理的股权比例增加,其所拥有的剩余索取权的比例也将提高,经理偷懒和谋求私利的积极性将降低,进而降低应由经理承担的外部股权的代理成本。
但是,对企业的在职经理而言,债务的数量并不是可以无限扩大的。随着在职经理的股份增大,其收益也将增大;但另一方面,如果在职经理的股份增加过多,更有能力的潜在竞争者成功的可能性将减少,从而企业的价值及相应的经理的股份价值就会减少。这样,就存在着一个最优负债水平的选择问题。
其三,融资方式的选择对外部投资者的影响。随着举债融资比例的提高,由于“资产替代效应”,往往会诱使股东选择风险更大的项目进行投资,这就产生了债权人与股东之间的冲突。因为在举债融资的情况下,当某项投资产生了较高的收益时,在债券面值之上的收益将归股东所有,然而当投资失败时,由于有限责任,其后果将大部分由债权人来承担。这样的结果就是,即使风险投资使企业价值下降,股东仍可能从这种行为中获得好处。因此,随着债务融资比例的上升,股东将选择更具风险的项目。然而,由于理性的债券人将正确地预期到股东的资产替代行为,为保护他们的债权不受损失或能在收益中尽量获取一定份额,故会向经理或股东提出一系列的要求或增加举债融资的约束条件,这样,债务融资比例的上升就将导致借债成本的上升,即债务融资的代理成本的上升。这种成本将由股东来承担。总之,随着债务融资比例的上升,应由经理承担的股权的代理成本将减少,而应由股东承担的债务的代理成本将增大(詹森和麦卡林,1976)。
篇3:企业融资需求情况调查与分析论文
企业融资需求情况调查与分析论文
摘要:一段时间内,如何有效破解企业融资两难问题成为专家学者讨论的重要领域。本文在抽样调查某市部分企业融资需求及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基础上,重点分析造成企业融资难问题长期存在的瓶颈因素,针对促进企业融资增长提出了意见建议。
关键词:企业;融资;对策
近年来,受国内外宏观经济运行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国内经济运行呈现出L型走势、大宗商品交易价格波动频繁、国内农畜产品价格震动剧烈等因素影响,企业融资普遍存在困难。
一、某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融资需求调查情况
1.企业调查走访情况。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上报《走访重点企业情况反馈单》显示,此次调查走访活动中,共完成走访企业314户。按所属行业划分:农林牧副渔业企业59户,采矿业6户,制造业82户,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加工业20户,建筑业11户,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3户,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4户,批发和零售业71户,住宿和餐饮业14户,房地产业3户,其他行业31户。按企业规模划分:大型企业9户,中型企业52户,小型企业192户,微型企业43户,个体经营者19户;按企业所有制性质划分:国有企业18户,民营企业295户,中外合资企业0户,外商独资企业1户。2.企业融资需求情况。从融资需求调查情况看,本年无融资需求的企业合计91户,有融资需求的企业223户。有融资需求企业的融资需求金额合计111.83亿元,其中固定资产贷款需求53.86亿元,流动资金贷款需求52.88亿元,其他用途资金需求5.06亿元。有10户企业选择需要政府部门协调解决融资前置条件,其中7户需要协调解决土地问题,3户需要协调解决环评问题。选择需要政府部门协调政策性担保公司给予增信支持的企业有19户,金额合计为3.64亿元。需要走访银行提供融资支持的企业有197户,支持金额合计99.18亿元,需要走访银行以外机构进行支持的企业有8家,金额为7250万元。3.金融机构融资支持情况。《反馈单》填报数据显示,某市金融机构针对企业融资需求能够积极予以满足,并明确了支持时间。金融机构年内已经完成授信和在12月前给予贷款支持的企业154户,占全部被调查对象比为49.04%,贷款支持金额合计79.19亿元,决定在底前对走访对象进行支持的企业有18户,贷款金额合计4.29亿元。此外,利用农业发展银行产业投资基金进行支持的企业有2户,金额合计2.04亿元,通过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授信支持的企业有1户,金额为500万元。4.企业融资需求信息情况。企业填报经营地址的有193户,填写组织机构代码的企业有150户。融资方式中选择流动资金贷款的有202户,选择项目贷款的有2户。担保方式中,选择信用的有1个,选择保证方式的90户,选择抵押方式的93户,选择质押方式的6户。融资用途中,选择基本建设的7户,选择购买原材料的156户,选择扩大再生产的9户,选择市场推广的3个,选择支付经营费用的27户,选择其他用途的5户。留下联系人及联系方式信息的企业有204户,填写融资需求有效期限的146户,填写财务指标信息的有176户。
二、融资需求调查及银企对接活动开展中存在的有关问题
1.经济下行背景下企业融资意愿不足。此次融资需求调查与银企对接过程中,金融机构走访企业314户,其中有91户反馈为无融资需求,占比为28.98%,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在经济发展前景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背景下,大量企业选择稳健发展,并不愿意扩大融资,盲目生产。另外,从企业贷款大量为流动资金贷款,而项目贷款仅有3笔,也间接反映出企业扩大再生产意愿不高,显示出企业融资更趋合理。2.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支持对企业要求更高,抵押物不足已经成为制约企业融资的重要瓶颈。汇总数据显示,尽管金融机构在与企业洽谈融资过程中,愿意为企业提供信贷支持,但是明确担保方式多为抵押和质押,而信用方式的贷款总量占比明显偏低。需要提供抵押、质押方式的贷款占比为48.53%,保证方式占比44.12%,而信用发放贷款仅1笔。显示出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支持更趋审慎,反向则反映出企业融资难度在不断提高,在没有地方政府政策性担保公司提供增信支持的前提下,难于获得资金支持。3.财务软约束正逐步演化为制约企业融资的`掣肘因素。从金融机构反馈的短期内不予企业支持的原因选择中,可以看到部分金融机构正将企业财务情况作为重要的前置条件,在实际工作中,小微企业长期存在财务软约束问题,特别是微型企业并没有建立起严谨的、透明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准确的财务数据,造成金融机构不能全面准确把握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加之没有有效抵质押物的情况下,企业难于获得融资支持。4.地方政府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增信资源有限,限制企业增加融资。此次调查中,部分金融机构尽管想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但是明确了需要地方政府融资性担保公司给予融资增信,但某市现有的融资性担保公司仅有13家,而且大部分分布在县级行政区域,注册资本金数量不大,一般在1000万元及以下,有限的增信资源难于满足企业的实际增信需求,制约了企业融资。5.金融机构传统支持行业与新兴产业融资难度加大。某市宏观经济持续发展一直对房地产业、煤炭行业和资源性企业存在较高依赖。但是面对当前国内外经济运行整体环境,如国内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趋紧、国际上大宗商品交易价格波动剧烈以及有色金属价格处于低位运行的因素的影响,金融机构对相关行业企业支持力度呈下降趋势,此次调查情况也论证了上述问题。如:金融机构走访房地产业企业仅有3户,建筑业企业仅有11户。此外,金融机构对新兴行业的支持力度也明显不足,针对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企业仅走访4户,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仅走访13户。相关行业企业融资难度在不断提升。
三、工作建议
1.地方政府应强化政策配套支持,加强融资增信能力建设。针对企业融资总量快速提升的工作实际,以及小微企业长期存在的融资两难问题,地方政府应积极给予相应配套政策支持,出台更多利于企业融资的产业政策和财税政策,激发企业经营活力,同时将出台的有关政策与金融政策开展有效对接,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增加财政资金供给,吸收民间资本,增设融资性担保公司,壮大风险保证基金,为企业融资提供增信,促进企业融资合理增长。2.金融机构应提振信心,加大信贷产品与服务方式创新力度,积极落实金融监管政策,有效增加信贷资金供给。不断加大分支机构建设,加强信贷部门人员队伍建设,主动深入企业开展调查走访,按照一企一策工作原则,对接企业融资需求。对于产品有市场、有竞争力,产品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的企业继续加大支持力度,不抽贷、断贷、停贷,结合经营实际,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积极落实国家金融监管政策,对于能够按时结息、或者是通过追加授信总量能够促使企业恢复发展获得的企业要执行更加灵活的信贷管理政策,继续给予有力支持,促进企业健康发展。3.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要充分利用好政策性再贷款,积极对接好涉农小微企业和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融资需求,抢占优质客户和信贷市场份额。尽管当前人民银行扶贫再贷款的政策性资金设置了利率管理要求,造成了地方中小法人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利率定价出现了“双轨”现象和提升了管理难度,但同时也为中小法人金融机构拓宽了低成本资金来源渠,即贫困县法人金融机构全部可以申请使用再贷款资金。而且政策明确提出可以为涉农企业和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提供支持,贷款发放利率还显著低于其他大中型全国性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对于中小法人金融机构是一次抢占优质客户的有力机遇。4.企业要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加大产品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增强市场竞争力。随着社会法制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融资,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度会持续提升。需要企业自身在发展过程中,增强法人治理意识,加快财务硬约束管理进度,深入研究金融政策和金融机构信贷管理制度要求。同时要对市场进行科学研判,要加大产品科技要素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
作者:潘红梅 单位: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农村信用联社
篇4:企业治理结构转轨的目标模式与融资体系变革
马续田
博士学位论文《企业治理结构转轨的目标模式与融资体系变革》立足于企治理结构转轨的角度,来研究我国融资体制的深层次改革问题。
一、论文背景与选题意图
进入90年代后期,中国企业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步入关键时期。按照刚刚结束的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的决议,在今后三年内,要基本完成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并使绝大多数国有企业扭亏为盈;同时,彻底改革金融系统,建立符合市经济发展要求的金融体系。因此,进一步深化这两项改革的理论研究就显得为重要。
理论和实践都表明,我国企业改革至今之所以仍未取得根本性成功,原因虽然多种多样,但关键在于没有建立起一套有效的企业治理结构。现代企业理论的分析表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中的企业之所以取得成功、在于它们解决了两大问题:一是激励问题,即在企业内部建立了一套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能够大限度地减少企业成员的机会主义行为,充分调动每个成员特别是经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二是经营者选择和监督机制问题,即建立了一套高效的经理人员选择和监督机制,使最具有经营才能的人能占据经营决策岗位。一旦实践中经理人员因自身原因造成企业经营不佳甚至亏损,则企业就面临被接管,经理人员面临被撤职的危险。这就迫使经理人员不得不努力搞好企业经营。由于经营者的经营决策能力是决定企业经营业绩的最重要因素,经营者的选择和监督机制就成为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因素。而这两大问题正是企业治理结构的核心问题。应当说,国有企业过去十几年所进行的各项改革已经基本建立起了一套经理人员的个人收入与经营业绩挂钩的分配制度,并赋予了经理人员较大的经营自主权。在解决企业激励问题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问题在于,国有企业改革没有解决第二个方面的'问题,即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经理人员选择和监督机制。近年来国有企业中广泛出现的“内部人控制”即是明证。迄今为止,国有企业经理人员除在形式上仍由政府或主管部门任命外,几乎得不到任何有效的监督约束,使不少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扭曲,发生了大量挥霍公款、铺张浪费、国有资产流失等机会主义行为。经理人员由于是由政府任命(实际是由人事、组织部门的官员具体负责),而不是由承担企业最终经营风险的所有者从竞争的经理市场择优任命(政府官员个人并不承担企业的经营风险),经理人员的任免权实质是一种“廉价股票权”,这就使经理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不可能保证真正具有经营决策才能的人占据经理岗位。所以说目前国有企业的困境,主要并不在于给企业的激励大少,而在于没有解决好企业经营者的选择和监督机制问题,即未能建立起一套有效的企业治理结构。国有企业改革要想取得根本性突破,必须也应当把企业治理结构的转轨作为主要任务。相应地,深化企业改革的研究无疑要以企业治理结构转轨的研究为出发点。
企业治理结构和融资问题密不可分。企业治理结构转轨离不开融资体系变革,而国有企业治理结构转轨目标模式的确立,则可以为我国融资体系的变革指明方向,也即是为研究融资体系变革问题建立了一个统一的、一惯的框架。根据企业治理结构的一般原理,建立一套有效的企业治理结构,关键在于明确能真正承担企业最终经营风险的外部出资人,并形成一套机制,使外部出资人有动力和压力从经理市场择优选拔企业经理人员,并有效监督和约束他们的经营行为。在现代企业中,有两种典型的外部出资人――商业银行和企业股东,并相应形成了两种有代表性的企业治理结构模式:商业银行主导模式(即日德模式)和股东主导模式或资
[1] [2] [3] [4]
★ 企业融资计划
★ 企业调查研究报告
★ 融资策划书
★ 融资计划书范本
★ 融资合同
浙江个私企业融资结构调查(推荐4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