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绕口令台词

时间:2022-12-13 06:10:49 作者:每天只想睡觉 发言讲话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每天只想睡觉”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相声绕口令台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相声绕口令台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相声绕口令台词

相声绕口令台词

绕口令

咱们两个人说一段儿绕嘴的,

乙 好说。

甲 绕嘴的,我说一个,你就说不上来。

乙 说不上来拜你为师。

甲 你说上来我拜你为师。

乙 好,你说吧。

甲 你听这个。

乙 啊。

甲 “大门外有四辆四轮大马车,你爱拉哪两辆,来拉哪两辆。

乙 好说。

甲 说。

乙 大门外有四辆四轮大马车,你爱拉哪两辆,你给我留两辆。

甲 哎,咱俩一个人两辆。

乙 不是分车吗?

甲 分车呀!

乙 大门外有四辆四轮大马车,你爱拉哪两辆,你拉,你全拉了去得了,我不要啦!

甲 你坐黄包车家去啊!

乙 我走着回去。

甲 你这是挨骂。

乙 “大门外有四辆四轮大马车,你爱拉哪两辆,来拉哪两辆。”

甲 这个算你说上来啦。

乙 哪个都行。

甲 这个好说。“出南门往正南,有一个面铺面向南,面铺门口挂个蓝市棉门帘,摘了蓝布棉门帘,面铺还是面向南,挂上蓝布棉门帘,瞧了瞧,面铺还是面向南。”

乙 这个好说。

甲 说。

乙 出南门往正南,有个面铺面向南,面铺挂着蓝布棉门帘,摘了蓝布棉门帘,面铺卖了八块八毛钱。

甲 八块八,四袋子面。

乙 “出南门往正南,有一个面铺面向南,面铺挂着蓝布棉门帘,摘了蓝布棉门帘,还是个面铺面向南。挂着蓝布棉门帘,瞧了瞧,哎,还是个面铺面向南。”

甲 这个算你说上来了。

乙 哪个我都行。

甲 你再听这一个。

乙 哎。

甲 “会炖我的炖冻豆腐,来炖我的炖冻豆腐,不会炖我的炖冻豆腐,别混充会炖炖坏了我的炖冻豆腐哇。”

乙 好说。

甲 说。

乙 你会炖我的炖冻豆腐,你炖我的炖冻豆腐,你不会炖我的炖冻豆腐,你别动我的豆腐。

甲 准动你的豆腐啦?

乙 你会炖我的炖冻豆腐,来炖我的炖冻豆腐,你不会炖冻豆腐,你熬豆腐吃吧!

甲 那就省厨师傅啦。

乙 “你会炖我的炖冻豆腐,来炖我的炖冻豆腐,不会炖我的炖冻豆腐,别混充会炖炖坏了我的炖冻豆腐哇!”

甲 哼!这个也算你说上来啦。

乙 哪一个我都说得上来。

甲 你这是蒙的。再说一个你听。

乙 说。

甲 “你会糊我的粉红**龛来糊我的粉红**龛,不会糊我的粉红**龛,别混充会糊糊坏了我的粉红**龛哪!”

乙 这个好说,

甲 说。

乙 你会糊我的粉红**龛,你来糊我的粉红**龛,你不会糊我的粉红**龛,你就给我看着得啦!

甲 哎,我给你看着什么呀?

乙 别丢啦!

甲 什么呀!

乙 你会糊我的粉红**龛,你来糊我的粉红**龛,你不会糊我的粉红**龛,你给我买一个佛爷龛子吧。

甲 那你就别糊啦。

乙 有卖的,先生。

甲 哪儿卖呀?

乙 怎么,非得说上来不可吗?

甲 你说不上来啦。

乙 当着诸位先生,说不上来我拜你为师。

甲 你要说上来,我拜你为师。

乙 好,你听着。

甲 说。

乙 我长年指着这个吃饭。

甲 你说吧。

乙 你会糊我的粉红**龛,你来糊我的粉红**龛,你要是不会糊我的粉红**龛,你别混充会炖炖坏了我的炖冻豆腐哇。

甲 你别挨骂了。

乙 “你会糊我的粉红**龛,来糊我的粉红**龛,不会糊我的粉红**龛,别混充会糊糊坏了我的粉红**龛哪!”

甲 我再说个绕嘴的,你就说不上来啦!

乙 说不上来,拜你为师。

甲 你听着。

乙 说吧。

甲 山前住着一个姓颜的,他是两只圆眼;山后住着个姓颜的,也是两只圆眼。山前那个叫颜圆眼,山后那个叫颜眼圆。这两个人上山前头比眼去啦,比出这么一个绕嘴的来。

乙 你说吧。

甲 我说给你听。“山前住的颜圆眼,山后住的颜眼圆,二人山前来比眼,也不知道颜圆眼比颜眼圆的圆眼,也不知道颜眼圆比颜圆眼的眼圆。”

乙 这个好说。

甲 你说。

乙 山前住个颜圆远,山后住的颜远圆。

甲 圆眼眼圆。

乙 他是对头。

甲 哦。

乙 山前住的颜圆眼,山后住的.颜眼圆,两人山前前来比圆眼,颜圆眼比不过给一块四毛钱。

甲 你的洋钱又来啦!

乙 四吊多啦。

甲 恪

乙 “山前住的颜国眼,山后住的颜眼圆,两人山前来比眼,也不知道颜国眼比颜眼圆的圆眼,也不知道颜眼圆比颜圆眼的眼圆。”

甲 这个算你说上来啦。

乙 这算什么呀?

甲 我再说一个你听。

乙 哎。

甲 山前住一个姓崔的,他是两条粗腿,山后住了一个姓崔的,他是两条腿粗。“山前住的叫崔粗腿,山后住的叫崔腿粗,两人山前来比腿,也不知道崔祖腿比崔腿粗的粗腿,也不知道是崔腿粗比崔粗腿的腿粗。”

乙 这好说。

甲 说。

乙 山前住的崔粗腿,山后住的秃老美。

甲 嘿,秃老美,还没有头发哪!

乙 “山前住的崔祖腿,山后住的崔腿粗,两人山前来比腿,也不知道崔粗腿的粗腿,他是肿腿。

甲 腿肿啦,比你这腿海得多啦,你这是挨骂哪!

篇2:精选相声绕口令台词

甲 (方言)您这是做吗的?

乙 我们是说相声的。

甲 噢,说相书的,知道。说书的老先生,说个《三国》呀,《列国》呀;说个宋朝的《杨门女将》,佘太君,老令公,杨宗保,穆桂英;烧火的姑娘杨排风;《西游记》,孙悟空,保着唐僧去取经,还有《三打白骨精》。说书的!

乙 您没听明白,您说的那是说长篇书的,我们这是说相声的。

甲 噢,笙啊!吹笙的,好艺术,这我可懂得,吹个《送公粮》,吹个《新货郎》,各种曲调。

乙 您说得不对,您说的那是民间乐器,笙、管、笛、箫,我们不会那种艺术,我们说的是相声,这是大家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哎,简单说吧,就是逗乐的。

甲 逗乐的。怎么乐呀?是大乐是小乐?是文乐是武乐?是一点儿一点儿的乐呀,是一次全乐完呀?有个乐祥子么,你拿出来我看看。

乙 没地方给你找乐样子去。

甲 你没乐样子,我怎么就乐了呢?

乙 我们说到可乐的地方,自然你就乐了。

甲 噢,自然我就乐了。乐完了对我有吗好处吗?

乙 当然有好处啦!

甲 虱子不叮,跳蚤不咬!有臭虫蚊子往别的屋里跑,不咬我了?

乙 他拿我当蚊子香了。

甲 哎,你不说有好处吗?

乙 有点儿小好处,比如说,您有点儿问得慌……

甲 我怎么闷得慌?

乙 好比你心里烦。

甲 我怎么烦了?

乙 您不高兴。

甲 我为吗不高兴了?

乙 你跟人家抬杠了。

甲 我跟谁抬杠了?

乙 你跟我抬杠了!怎么说他也不明白,比如说,你吃完饭出来了……

甲 我吃吗了?

乙 怨不得他这么大火儿哪,敢情还没吃饭哪。可没吃您就得说吃了。

甲 噢,没吃我得说吃了。

乙 还得说是吃好的,吃的包饺子,捞面。

甲 噢,没吃我说吃了,还得说吃包饺子,捞面。

乙 哎,对了!

甲 我对得起我肚子吗?

乙 这位还真实心眼儿。不管你吃吗儿没吃吗儿吧……你呀,短人家二十元钱。

甲 什么?我短谁二十元钱?你要反了!我在这儿站了没十分钟就短了人家二十元钱。是你给借的?是你的保人?帐主子在哪儿啦?你找出来我问问他!

乙 你先别着急。实际上你不短人家钱,假装短八家钱。

甲 我吃饱了撑的,找个帐主子追着我玩儿?

乙 没人跟你要。

甲 要我得给呀?

乙 没这么回事!

甲 那你说它做吗呀?

乙 你不是不明白吗?

甲 我明白了,钱就没了。

乙 你先别言语……

甲 你这儿是法院?

乙 你先听我的。

甲 你是原告呀?

乙 你这儿打官司来了。你先听我说这意思。你该人家钱,还不起人家……

甲 还不了当初别借呀!

乙 他比我还明白。你呀,不短人家钱,假装短人家钱。人家老追着你要,你没钱还给人家,你心里就腻味,出来哪,上我这儿来了……

甲 你给我还了。

乙 我呀?没听说过,你听我一段相声,我还管还帐哪。我们这相声是逗乐的,你听我们一段相声,哈哈这么一乐,就把短人家钱这事给忘了……

甲 噢,你这么一说我明白了。

乙 可明白了。

甲 我不短人家钱,假装着短人家钱,人家老找我要呀,我还不了人家,心里腻味了没地方去,上你这儿来了,听你两段相声,逗得我哈哈一乐,把短人家钱这档子事就忘了……

乙?? 唉,对了!

甲 我出了门,帐主子还等着我哪!

乙 你还人家钱去吧。听一段相声还管你一辈子。

甲 我知道您这是说相声的,这不是跟您说笑话嘛。我这么聪明的人,不知道您这是说相声的?

乙 你还聪明?

甲 我还聪明?我就是聪明。

乙 看不出来。

甲 我打小儿就聪明。

乙 由哪儿表现你聪明?

甲 我五六岁的时候,玩小孩玩意儿,就是那一上弦就跑的小汽车,刚买来,我就把它拆了,一件一件摆在那里,全看明白了。

乙 再把它装上?

甲 装是装不上了。

乙 你那叫聪明?你那叫拆。说句不好听的你是败家子儿。

甲 这是怎么说话?那不是小的时候嘛,长大了还是这么聪明。不管吗事,一看就明白,一听就懂。街坊邻居夸俺。这个孩子真是个大聪呀!

乙 没叫你大蒜呀?

甲 什么叫大蒜?

乙 你不说叫大葱吗?

甲 大了聪明。现在六十多了,老了……

乙 你是老葱了。

甲 那你是干姜了。你这是怎么说法,谁是老葱?

乙 你着什么急呀,这不是跟你说句笑话嘛嘛!

甲 噢,这是跟我说笑话?

乙 就许你跟我说笑话,不许我跟你说笑话?我还告诉你,我们这个行业,讲究说个笑话儿,说个大笑话儿,小笑话儿,字意儿,灯谜,反正话儿、俏皮话儿,告诉您,最拿手的是说绕口令。

甲 绕口令?我懂得。

乙 说什么他懂什么,他又懂得。

甲 什么叫又懂得?我就听过嘛,绕口令嘛。“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第一层。”一张高桌准有腿……

乙 多新鲜哪,没腿儿那是面板。你说的那是西河大鼓唱的那个绕口令。

甲 对呀,我听过。

乙 那是唱,我们这是说,说的比唱的难。

甲 有吗儿难的,没吗儿。

乙 你老是没什么,看着容易做着难。我说一个你就学不上来。

甲 你说一个我要是学不上来,我拜你为老师傅。

乙 好,你听着。

甲 这难不住我。你别瞧不起人……(自己叨念)

乙 你听我说这个:“打(音jie)南边来个白胡子老头儿,手拉曾绷(beng)白的白拐棒棍儿。”

甲 说!

乙 说完了。

甲 你说什么了?

乙 他没听见。我这儿说,你那儿唠叨,那还听得见。这回你可听着啊:“打南边来个白胡子老头儿,手拄个绷白的白拐棒棍儿。”

甲 说呀!

乙 说完了!

甲 就这个,来个老头儿拄拐棍儿,你说它做什么呀!这有什么新鲜的?到了年岁往个拐棍儿这有什么呢?

乙 我们说的这是绕口令,甭管他年岁,你说!

甲 行,你听着。打哪边来的?

乙 他还没听清楚。打南边。

甲 说打南边来个白胡子老头儿,白胡子老头儿……白胡子老头儿有八十多岁了吧?

乙 你管他多大岁数干吗?

甲 我想它这个意思呀,白胡子老头儿八十多岁,他要是黑胡子,不就五十多岁吗?

乙 你甭解释了。

甲 打南边来个白胡子拐棍儿,拄着个细白老头儿。这有吗儿。

乙 啊?拐棍拄老头儿,受得了吗?

甲 你不是这么说的吗?

乙 我说的是老头儿拄拐棍儿,你说的是拐棍儿拄老头儿。

甲 噢,我给反个儿了。再来,说打南边来个白胡子老头儿,手拄着奶油冰棍儿。

乙 什么奶油冰棍儿,奶油的!还有水果儿的哪?

甲 水果的三分,奶油的五分,你来个奶油的吧。

乙 什么的我也不吃。不对!手拄着崩白的白拐棒棍儿。

甲 拄的是拐棍儿,不是冰棍儿。打南边来个白胡子老头儿,白胡子老头儿的棍儿,白胡子老头儿拄着,手拄着绷……老头儿蹦……蹦,老头儿蹦三蹦。

乙 老头儿吃多了,消食哪!没事他蹦什么?

甲 老头儿练过太极拳呀。打南边来个白胡子老头儿,白胡子老头儿拄着蹦……棍……蹦,老头儿蹦,拐棍蹦,老头儿蹦起来给你一棍儿。

乙 我招他惹他了,给我一棍儿?

甲 老头地尽力蹦,还不着急!给你来一棍儿吧!

乙 说你不行吧!听着容易,说不上来。你要说上来,我可真拜你为师。

甲 这可是你说的呀,听着:“打南边来个白胡子老头儿,手拄着绷白的白拐棒棍儿。”说上来了吧,收你这个小徒弟。

乙 这算你蒙上来的,我再说一个你就说不上来了。你听啊!“截着墙头扔草帽,也不知草帽套老头儿,也不知老头儿套草帽。”你说这个。

甲 他哪来这么些老头儿呀?你听着:截着墙头扔老头儿……

乙 什么,扔老头儿?那不把老头儿摔死了。

甲 扔什么呀?

乙 扔草帽。

甲 还截着墙头。截着墙头扔墙头。墙头怎么扔啊?截着墙头扔砖头……

乙 好嘛!没把老头儿摔死,拿砖头也把老头儿开了。截着墙头扔草帽。

甲 截着墙头扔草帽,草帽不戴老头儿,老头儿不戴草帽。

乙 为什么不戴哪?

甲 穿皮袄戴草帽,像样子吗?这是什么月份啦,怪冷的,戴个皮帽子得了。

乙 他说不上来老有词儿。说皮帽子就不绕嘴了。

甲 非得草帽?你听着;截着墙头扔草帽,草帽扔过去,老头儿一看草帽过来了,往后一退步,往前一探身.两膀这么一晃,脖子这么一挺,本儿!草帽就戴上了。

乙 您这不是戴草帽,这是练杂技。

甲 对了,这是杂技团的老头儿,要不他这么大的功夫。得了,你再说个别的吧。

乙 看事容易,做事难。说不上来了吧?再听这个;“南门外有个面铺面冲南,面铺挂了个蓝布棉门帘,摘了蓝布棉门帘,瞧了瞧,面铺还是面冲南,挂上蓝布棉门帘,瞧了瞧,面铺还是面冲南。”你再说说这个。

甲 好,听我的!南门外有个面铺面冲南……南门外有个面铺面冲南,你这个艺术不值钱了。

乙 怎么不值钱了?

甲 我问问你,南门外大街是怎么个方向?

乙 南北大街呀!

甲 对呀,南北大街,它这个面铺怎么冲南呀?盖在马路当中了?汽车怎么过呀?拆了得了。

乙 这倒干脆,他说不上来胡挑毛病。南门外地方大了,就南门外大街呀?我说的是南门外往西拐过去菜桥子那儿的面铺。

甲 还是的,你说明白喽。菜桥子是往西拐的,往西这么一拐不是有个小百货店吗,百货店旁边就是豆腐坊,豆腐坊旁边有个小酒馆,酒馆门口还有个摆鲜货摊的,对过儿还有个修拉锁的,修拉锁的旁边是那个面铺了。

乙 对,可找着了。

甲 说南门外菜桥子的小百货店,百货店旁边豆腐坊,豆腐坊旁边的小酒馆,酒馆门口摆个鲜货摊,对过儿修拉锁,旁边那个面铺……

乙 你听,这乱不乱呀?

甲 够乱的,差点儿转了向了,这该咋办哪?

乙 你甭添那么多零碎儿,就南门外。

甲 好,就南门外吧。南门外有个面铺面冲南……单的?夹的?棉的门帘子?

乙 棉的。

甲 南门外有个面铺面冲南,面铺挂了个蓝……棉……蓝、帘、蓝蓝蓝的棉,挂个蓝的多难看,你挂个红的吧!

乙 哪个商店挂个大红帘子?就要蓝的。

回答者: 万圣节的捣蛋鬼 | 二级 | 2011-6-1 00:07

甲 (方言)您这是做吗的?

乙 我们是说相声的。

甲 噢,说相书的,知道。说书的老先生,说个《三国》呀,《列国》呀;说个宋朝的《杨门女将》,佘太君,老令公,杨宗保,穆桂英;烧火的姑娘杨排风;《西游记》,孙悟空,保着唐僧去取经,还有《三打白骨精》。说书的!

乙 您没听明白,您说的那是说长篇书的,我们这是说相声的。

甲 噢,笙啊!吹笙的,好艺术,这我可懂得,吹个《送公粮》,吹个《新货郎》,各种曲调。

乙 您说得不对,您说的那是民间乐器,笙、管、笛、箫,我们不会那种艺术,我们说的是相声,这是大家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哎,简单说吧,就是逗乐的。

甲 逗乐的。怎么乐呀?是大乐是小乐?是文乐是武乐?是一点儿一点儿的乐呀,是一次全乐完呀?有个乐祥子么,你拿出来我看看。

乙 没地方给你找乐样子去。

甲 你没乐样子,我怎么就乐了呢?

乙 我们说到可乐的地方,自然你就乐了。

甲 噢,自然我就乐了。乐完了对我有吗好处吗?

乙 当然有好处啦!

甲 虱子不叮,跳蚤不咬!有臭虫蚊子往别的屋里跑,不咬我了?

乙 他拿我当蚊子香了。

甲 哎,你不说有好处吗?

乙 有点儿小好处,比如说,您有点儿问得慌……

甲 我怎么闷得慌?

乙 好比你心里烦。

甲 我怎么烦了?

乙 您不高兴。

甲 我为吗不高兴了?

乙 你跟人家抬杠了。

甲 我跟谁抬杠了?

乙 你跟我抬杠了!怎么说他也不明白,比如说,你吃完饭出来了……

甲 我吃吗了?

乙 怨不得他这么大火儿哪,敢情还没吃饭哪。可没吃您就得说吃了。

甲 噢,没吃我得说吃了。

乙 还得说是吃好的,吃的包饺子,捞面。

甲 噢,没吃我说吃了,还得说吃包饺子,捞面。

乙 哎,对了!

甲 我对得起我肚子吗?

乙 这位还真实心眼儿。不管你吃吗儿没吃吗儿吧……你呀,短人家二十元钱。

甲 什么?我短谁二十元钱?你要反了!我在这儿站了没十分钟就短了人家二十元钱。是你给借的?是你的保人?帐主子在哪儿啦?你找出来我问问他!

乙 你先别着急。实际上你不短人家钱,假装短八家钱。

甲 我吃饱了撑的,找个帐主子追着我玩儿?

乙 没人跟你要。

甲 要我得给呀?

乙 没这么回事!

甲 那你说它做吗呀?

乙 你不是不明白吗?

甲 我明白了,钱就没了。

乙 你先别言语……

甲 你这儿是法院?

乙 你先听我的。

甲 你是原告呀?

乙 你这儿打官司来了。你先听我说这意思。你该人家钱,还不起人家……

甲 还不了当初别借呀!

乙 他比我还明白。你呀,不短人家钱,假装短人家钱。人家老追着你要,你没钱还给人家,你心里就腻味,出来哪,上我这儿来了……

甲 你给我还了。

乙 我呀?没听说过,你听我一段相声,我还管还帐哪。我们这相声是逗乐的,你听我们一段相声,哈哈这么一乐,就把短人家钱这事给忘了……

甲 噢,你这么一说我明白了。

乙 可明白了。

甲 我不短人家钱,假装着短人家钱,人家老找我要呀,我还不了人家,心里腻味了没地方去,上你这儿来了,听你两段相声,逗得我哈哈一乐,把短人家钱这档子事就忘了…… 乙唉,对了!

甲 我出了门,帐主子还等着我哪!

乙 你还人家钱去吧。听一段相声还管你一辈子。

甲 我知道您这是说相声的,这不是跟您说笑话嘛。我这么聪明的人,不知道您这是说相声的?

乙 你还聪明?

甲 我还聪明?我就是聪明。

乙 看不出来。

甲 我打小儿就聪明。

乙 由哪儿表现你聪明?

甲 我五六岁的时候,玩小孩玩意儿,就是那一上弦就跑的小汽车,刚买来,我就把它拆了,一件一件摆在那里,全看明白了。

乙 再把它装上?

甲 装是装不上了。

乙 你那叫聪明?你那叫拆。说句不好听的你是败家子儿。

甲 这是怎么说话?那不是小的时候嘛,长大了还是这么聪明。不管吗事,一看就明白,一听就懂。街坊邻居夸俺。这个孩子真是个大聪呀!

乙 没叫你大蒜呀?

甲 什么叫大蒜?

乙 你不说叫大葱吗?

甲 大了聪明。现在六十多了,老了……

乙 你是老葱了。

甲 那你是干姜了。你这是怎么说法,谁是老葱?

乙 你着什么急呀,这不是跟你说句笑话嘛!

甲 噢,这是跟我说笑话?

乙 就许你跟我说笑话,不许我跟你说笑话?我还告诉你,我们这个行业,讲究说个笑话儿,说个大笑话儿,小笑话儿,字意儿,灯谜,反正话儿、俏皮话儿,告诉您,最拿手的是说绕口令。

甲 绕口令?我懂得。

乙 说什么他懂什么,他又懂得。

甲 什么叫又懂得?我就听过嘛,绕口令嘛。“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第一层。”一张高桌准有腿……

乙 多新鲜哪,没腿儿那是面板。你说的那是西河大鼓唱的那个绕口令。

甲 对呀,我听过。

乙 那是唱,我们这是说,说的比唱的难。

甲 有吗儿难的,没吗儿。

乙 你老是没什么,看着容易做着难。我说一个你就学不上来。

甲 你说一个我要是学不上来,我拜你为老师傅。

乙 好,你听着。

甲 这难不住我。你别瞧不起人……(自己叨念)

乙 你听我说这个:“打(音jie)南边来个白胡子老头儿,手拉曾绷(beng)白的白拐棒棍儿。”

甲 说!

乙 说完了。

甲 你说什么了?

乙 他没听见。我这儿说,你那儿唠叨,那还听得见。这回你可听着啊:“打南边来个白胡子老头儿,手拄个绷白的白拐棒棍儿。”

甲 说呀!

乙 说完了!

甲 就这个,来个老头儿拄拐棍儿,你说它做什么呀!这有什么新鲜的?到了年岁往个拐棍儿这有什么呢?

乙 我们说的这是绕口令,甭管他年岁,你说!

甲 行,你听着。打哪边来的?

乙 他还没听清楚。打南边。

甲 说打南边来个白胡子老头儿,白胡子老头儿……白胡子老头儿有八十多岁了吧?

乙 你管他多大岁数干吗?

甲 我想它这个意思呀,白胡子老头儿八十多岁,他要是黑胡子,不就五十多岁吗?

乙 你甭解释了。

甲 打南边来个白胡子拐棍儿,拄着个细白老头儿。这有吗儿。

乙 啊?拐棍拄老头儿,受得了吗?

甲 你不是这么说的吗?

乙 我说的是老头儿拄拐棍儿,你说的是拐棍儿拄老头儿。

甲 噢,我给反个儿了。再来,说打南边来个白胡子老头儿,手拄着奶油冰棍儿。

乙 什么奶油冰棍儿,奶油的!还有水果儿的哪?

甲 水果的三分,奶油的五分,你来个奶油的吧。

乙 什么的我也不吃。不对!手拄着崩白的白拐棒棍儿。

甲 拄的是拐棍儿,不是冰棍儿。打南边来个白胡子老头儿,白胡子老头儿的棍儿,白胡子老头儿拄着,手拄着绷……老头儿蹦……蹦,老头儿蹦三蹦。

乙 老头儿吃多了,消食哪!没事他蹦什么?

甲 老头儿练过太极拳呀。打南边来个白胡子老头儿,白胡子老头儿拄着蹦……棍……蹦,老头儿蹦,拐棍蹦,老头儿蹦起来给你一棍儿。

乙 我招他惹他了,给我一棍儿?

甲 老头地尽力蹦,还不着急!给你来一棍儿吧!

乙 说你不行吧!听着容易,说不上来。你要说上来,我可真拜你为师。

甲 这可是你说的呀,听着:“打南边来个白胡子老头儿,手拄着绷白的白拐棒棍儿。”说上来了吧,收你这个小徒弟。

乙 这算你蒙上来的,我再说一个你就说不上来了。你听啊!“截着墙头扔草帽,也不知草帽套老头儿,也不知老头儿套草帽。”你说这个。

甲 他哪来这么些老头儿呀?你听着:截着墙头扔老头儿……

乙 什么,扔老头儿?那不把老头儿摔死了。

甲 扔什么呀?

乙 扔草帽。

甲 还截着墙头。截着墙头扔墙头。墙头怎么扔啊?截着墙头扔砖头……

乙 好嘛!没把老头儿摔死,拿砖头也把老头儿开了。截着墙头扔草帽。

甲 截着墙头扔草帽,草帽不戴老头儿,老头儿不戴草帽。

乙 为什么不戴哪?

甲 穿皮袄戴草帽,像样子吗?这是什么月份啦,怪冷的,戴个皮帽子得了。

乙 他说不上来老有词儿。说皮帽子就不绕嘴了。

甲 非得草帽?你听着;截着墙头扔草帽,草帽扔过去,老头儿一看草帽过来了,往后一退步,往前一探身.两膀这么一晃,脖子这么一挺,本儿!草帽就戴上了。

乙 您这不是戴草帽,这是练杂技。

甲 对了,这是杂技团的老头儿,要不他这么大的功夫。得了,你再说个别的吧。

乙 看事容易,做事难。说不上来了吧?再听这个;“南门外有个面铺面冲南,面铺挂了个蓝布棉门帘,摘了蓝布棉门帘,瞧了瞧,面铺还是面冲南,挂上蓝布棉门帘,瞧了瞧,面铺还是面冲南。”你再说说这个。

甲 好,听我的!南门外有个面铺面冲南……南门外有个面铺面冲南,你这个艺术不值钱了。

乙 怎么不值钱了?

甲 我问问你,南门外大街是怎么个方向?

乙 南北大街呀!

甲 对呀,南北大街,它这个面铺怎么冲南呀?盖在马路当中了?汽车怎么过呀?拆了得了。

乙 这倒干脆,他说不上来胡挑毛病。南门外地方大了,就南门外大街呀?我说的是南门外往西拐过去菜桥子那儿的面铺。

甲 还是的,你说明白喽。菜桥子是往西拐的,往西这么一拐不是有个小百货店吗,百货店旁边就是豆腐坊,豆腐坊旁边有个小酒馆,酒馆门口还有个摆鲜货摊的,对过儿还有个修拉锁的,修拉锁的旁边是那个面铺了。

乙 对,可找着了。

甲 说南门外菜桥子的小百货店,百货店旁边豆腐坊,豆腐坊旁边的小酒馆,酒馆门口摆个鲜货摊,对过儿修拉锁,旁边那个面铺……

乙 你听,这乱不乱呀?

甲 够乱的,差点儿转了向了,这该咋办哪?

乙 你甭添那么多零碎儿,就南门外。

甲 好,就南门外吧。南门外有个面铺面冲南……单的?夹的?棉的门帘子?

乙 棉的。

甲 南门外有个面铺面冲南,面铺挂了个蓝……棉……蓝、帘、蓝蓝蓝的棉,挂个蓝的多难看,你挂个红的吧!

乙 哪个商店挂个大红帘子?就要蓝的。

甲 前门外有个面铺面冲南,挂个蓝布棉门帘,摘了南门脸儿,你看难不难?

乙 南门脸儿?那是够难的。摘了棉门帘。

甲 噢,摘门帘,不是门脸儿。南门外有个面铺面冲南,而铺挂了个蓝布棉门帘,摘了个蓝布棉门帘……挂了蓝布棉门帘……摘了挂,挂了摘。你老摘它做吗儿呢?没挂坏全让你搞坏了。

乙 这不都是你说的吗!

甲 挂上蓝布棉门帘,瞧了瞧,面铺还是面向南,摘下面铺……不是,摘下面铺棉门帘,瞧了瞧,面铺里有三袋面,八元钱,掌柜的唉声叹气真为难,眼看这个买卖就算完。

乙 他把这买卖给说黄了。得了。别费这劲了,你再听我说一个,“一平盆面烙一平盆饼,盆平饼,饼平盆。”

甲 烙饼多费事呀,蒸锅馒头不完了吗。

乙 你甭管吃什么,你说!

甲 说一盆皮面……

乙 什么叫一盆皮呀?一平盆。

甲 说一平盆面,烙一平盆饼……你这玩意儿不合乎情理了。

乙 又来了。怎么不合乎情理哪?

甲 你想啊,一盆面和好了,连半盆也烙不出来,甭说烙一盆了,那怎么会平盆了哪? 乙你甭管烙多少,叫你说绕口令。

甲 行,多少甭管它了。说一平盆面烙一平的饼,饼、盆、饼、平、饼盆平、盆……盆的饼,烙饼……拿大顶。

乙 烙饼拿大顶?得,练杂技的又来了。

甲 你再说个别的吧。

乙 再说别的你也说不上来。去年腊月,我买几块豆腐放在院子里,我忘了,第二天一看,全冻上了。我就拿这冻豆腐说了个绕口令:“你会炖我的炖冻豆腐,来炖我的炖冻豆腐,你不会炖我的炖冻豆腐剧假充会炖我的炖冻豆腐,胡炖,乱炖,炖坏了我的炖冻豆腐啊!”

甲 闹两块豆腐,瞧这个麻烦劲儿的。你会炖我的炖冻豆腐。来炖我的炖冻豆腐,你不会炖,你,你不会,你别动我的豆腐。

乙 谁动你豆腐了。

甲 你会炖我的炖冻豆腐来炖我的炖冻豆腐,你不会炖我的炖冻豆腐,我炖我的炖冻豆腐,你不会炖……炖我的炖冻豆腐,你不会炖,我炖,你炖,我炖,这两块豆腐全折腾碎了。

乙 谁叫你折腾了?

甲 你会炖我的炖冻豆腐来炖我的炖冻豆腐,你不会炖我的炖冻豆腐……又到这儿啦,你不会炖我的豆腐,你别动我的豆腐,你假充会炖我的炖冻豆腐,你不会炖,我炖我的炖冻豆腐,你不会炖,我炖,我会炖,你不会炖、炖炖,顿顿炖豆腐,你非得炖,你不会熬着吃吗?

乙 又改了熬豆腐了。

甲 你再说个别的吧。

乙 又说不上来了,你再听这个,有一个挑水的扁担,有一条坐的二人凳。

甲 就是两人坐的二人凳。

乙 对,长条的,用这两样东西说个绕口令:“扁担长,板凳宽,扁担没有板凳宽,板凳没有扁担长,扁担绑在了板凳上,板凳不让扁担绑在了板凳上,扁担偏要扁担绑在了板凳上。”

甲 你绑它做吗儿呀?吃饱了撑的,一边坐会儿去多好啊。扁担是长的,不用你说,哪位全明白,板凳当然是宽的喽!说扁的长……什么叫扁的?还圆的哪。

乙 不全是你自己说的?

甲 扁担,说扁担长,板凳宽,扁担没有板凳宽,扁担绑(音biang)绑,绑在了扁担上,扁担不让扁担绑在了扁担上,扁担偏要扁担绑在了扁担上。

乙 怎么净是扁担了,板凳哪?

甲 板凳搬走开会去了。

乙 搬回来。

甲 板凳搬回来哪!

乙 你就别嚷嚷了!

甲 扁担长,板凳宽,板凳没有扁担长,扁担绑在了……绑得了绑得了绑。闲言碎语不要讲,表一表好汉武二郎……

乙 好嘛,改山东快书了。你呀,别受罪了,我说一个好说的给你转转面子,你就走吧!

甲 我怎么了?我走不了,崩白的白拐棒棍儿,我没说上来?

乙 那是蒙的。你再来这个吧!“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儿。”

甲 哎呀,俺娘啊,这叫绕口令呀?俺街坊邻居小孩也会说这个。

乙 你甭管你们街坊小孩,你说个试试。

甲 你听说:说吃平头……

乙 什么吃平头,还吃背头哪!

甲 说吃背头……

乙 什么吃背头?

甲 不是你说的吗?

乙 吃葡萄。

甲 吃葡萄?这个月份有葡萄吗?

乙 你管它有没有哪。

甲 葡萄可贵哪,苹果贱,你来二斤苹果吧!

乙 苹果干吗?葡萄。

甲 噢,就葡萄,你再说说。

乙 “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儿。”

甲 噢,行了。说吃皮条……吃皮条咬得动吗?说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不吃葡萄来包仁果仁。

乙 哪来的仁果仁呀?葡萄皮儿。

甲 你再来来。

乙 你仔细听着啊,我说多少遍也是这么利索:“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儿。”

甲 这个意思我明白了,得琢磨这个意思,吃这个葡萄,葡萄皮别吐出去,在腮帮那地撂着。……

乙 这是个猴儿呀,腮帮子有个?font color=“#006699”>甲印?/p>

甲 吃下一个,呸!这个皮儿吐出去了,这是一个跟着一个走:“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儿。”哪,说上来了。嘴皮子这么一绷劲儿,就说上来了:“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儿。”对吧?“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儿。”

乙 行了!

甲 这好说:“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儿。”

乙 好说就没完了。我再说一个难说的,让你下不了台!

甲 把我吓傻了?我是半身不遂了?把你那压箱底的拿出来,你把我难住。

乙 好,你听这个:“打南边来个喇嘛……”

甲 喇嘛是什么?

乙 这是口外的出家人,喇嘛僧。

甲 噢,出家人――喇嘛。

乙 手里提拉着五斤鳎目。

甲 什么是鳎目?

乙 鳎目鱼。

甲 怎么不说鳎目鱼哪?

乙 说鳎目鱼就不绕嘴了。

甲 鳎目鱼好吃吗?

乙 你管好吃不好吃呢!

甲 带鱼可好吃,来五斤带鱼吧。

乙 甭带鱼,就鳎目鱼。“打前边来个喇嘛,手里提拉着五斤鳎目,打北边来个哑巴……”

甲 哑巴?就是那不会说话的,啊……阿……

乙 你就别学了。打北边来个哑巴,腰里别着个喇叭。喇嘛、鳎目、哑巴、喇叭,要说个绕口令。

甲 听你的。

乙 “打南边来个喇嘛,手里提拉着五斤鳎目。打北边来个哑巴,腰里别着个喇叭。南边提拉鳎目的喇嘛要拿鳎目换北边别喇叭的哑巴的喇叭,哑巴不乐意拿喇叭换喇嘛的鳎目,喇嘛非要换别喇叭的哑巴的喇叭。喇嘛抡起鳎目抽了别喇叭哑巴一鳎目,哑巴摘下喇叭打了提拉鳎目喇嘛一喇叭。也不知提拉鳎目的喇嘛抽了别喇叭哑巴一鳎目,也不知别喇叭哑巴打了提拉鳎目的喇嘛一喇叭。喇嘛炖鳎目。哑巴嘀嘀哒哒吹喇叭。”

甲 明儿见吧!

乙 哎,别走啊!

甲 怎么这么长啊?

乙 全像“吃葡萄”那个敢情好说了。

甲 没什么!这还吓得住我呀?听着,打……打哪边来的?

乙 吓傻了,打哪边来的全不知道了。打南边来的。

甲 打前边来个喇嘛,提拉七八斤鳎目……

乙 七八斤干吗呀?五斤!

甲 五斤够吃的吗?

乙 你管他够吃不够吃的!

甲 你着什么急呀,不多不少,就五斤。

乙 就五斤。

甲 行,依着你。打南边来个喇嘛,提拉着五斤哑巴……

乙 啊?

甲 哑巴让提拉着吗?哑巴打北边来的。打南边来个喇嘛提拉五斤鳎目,清楚不?打北边来个哑巴,腰里别着个喇――叭,南来提拉鳎目换哑巴……不,换哑巴的这个喇叭,哑巴不乐意换呀……

乙 为什么哪?

甲 他那跟国不够五斤哪。

乙 噢,哑巴看出来了?

甲 看出来了。哑巴不乐意换……哑巴不乐意换……你看忘了吧!

乙 怎么办哪?

甲 打头儿来吧。打南边来个喇嘛,手里提拉着五斤鳎目,打北边来个哑巴,腰里别着个喇叭。前来提拉鳎目的喇嘛要拿鳎目换哑巴的这个喇――叭。哑巴不乐意换,喇嘛抡起鳎目抽了别喇叭的这个哑巴这儿一鳎目,哑巴拿喇叭打了喇嘛一鳎目……一喇嘛……一喇叭。

乙 好嘛,打起来了。

甲 喇嘛这个性子大暴了,哑巴也死心眼儿,你换给他不就完了嘛。哑巴非不换,喇叭非要换,喇嘛这个意思你知道?

乙 我哪儿知道啊!

甲 喇嘛……喇嘛……你看又忘了吧。

乙 嘿,瞧这劲费的!

甲 你老搭碴儿做吗儿呢?

乙 他说不上来老怨我。得,我不言语。

甲 打头儿来吧。打南边来个喇嘛,提拉五斤鳎目,打北边来个哑巴,腰里别着个喇叭,南来提拉鳎目的喇嘛要拿鳎目换哑巴的喇叭。哑巴不乐意换,哑巴也死心眼,你换给他不就完了……

乙 又来了。

甲 哑巴不乐意换。喇嘛这个脾气太暴咧,喇嘛抡起鳎目照哑巴“叭’这么一鳎目。哑巴可就说了……

乙 啊?哑巴说话了。

甲 哑巴能说话吗?哑巴那意思想要说没说出来哪,心里说,我不换你打我做吗呀?哑巴,哑……哎,你看又忘了呗!

乙 嚯――哦!

甲 再打头儿来吧。打南边来个喇嘛,手里提拉五斤鳎目,打北边来个哑巴,腰里别着喇叭,南来提拉鳎目的喇嘛要拿鳎目换哑巴的喇叭,哑巴不乐意换,哑巴不乐意换,喇嘛可就急了。喇嘛这个脾气太暴咧,喇嘛抡起鳎目照哑巴“叭”这么一鳎目,哑巴可没说,没说心里可不服呀,心里说,我不换,你打我做吗呀?哑巴站在那里吹喇叭,喇叭在那炖鳎目吃……吃、吃、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不吃葡萄……

乙 又来了!

[精选相声绕口令台词]

篇3:经典相声绕口令

后汉三国有一位忠厚人,此人姓鲁,名肃,字子敬.

只皆因刘备当阳大败,夏口屯兵.鲁肃同孔明过江东,舌战群儒,对周瑜念《铜雀台赋》,

言说曹操下江东所为二乔,以乐晚景.气坏周公瑾,那周瑜才与曹操势不两立.

阚泽下书,怒打黄盖,庞统献连环之计,周瑜用火攻.只皆因欠东风,

周郎身染重病,南屏山借东风.周瑜密差丁奉,徐盛去杀孔明.

赵子龙箭射篷绳,孔明才得活命.火烧战船,曹兵大败,荆襄九郡,

俱为刘备占领.到后来屡讨荆州,刘备总是不还,竟自难为鲁子敬,

那金圣叹老先生批三国说:“鲁子敬是一位忠厚人也.”

篇4:经典相声绕口令

隋王二世,次子杨广,杀父夺权,鸩兄图嫂,欺娘戏妹,宠*臣,灭忠良,

下扬州,观琼花.纳黍行舟,选来民间美女,赤体拉纤,

船至中途,割断纤绳,使美女个个跌倒,以博昏王一笑.

到后来,狄去邪探地穴,棒打白利将,*山王定计扬州夺印,

雄阔海力托千斤闸,放走十八路反王,灭名山小罗成枪挑杨林,

隋朝江山落在宇文化及之手.

这一日,炀帝病卧东宫,那无敌大将军带剑上殿,

逼索玉玺,炀帝道:“朕何罪之有?”

无敌大将军言道:“你这昏王,贪酒色,逆人伦,荒淫无道,真乃不是人也.”

篇5:经典相声绕口令

在列国时,卫国出现了一位愚人,

此人姓宁名俞,人称武子.

自从元角丧命,叔武被杀,元亘对狱,

子虎旁听,庄子刖足,士荣斩首.

而宁武子周时其*不比*险之*,

真乃大智若愚.

孔子有云:“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宁武子是个愚人.

篇6:绕口令相声

绕口令相声

甲    咱们两个人说一段儿绕嘴的,

乙 好说。

甲 绕嘴的,我说一个,你就说不上来。

乙 说不上来拜你为师。

甲 你说上来我拜你为师。

乙 好,你说吧。

甲 你听这个。

乙 啊。

甲 “大门外有四辆四轮大马车,你爱拉哪两辆,来拉哪两辆。

乙 好说。

甲 说。

乙 大门外有四辆四轮大马车,你爱拉哪两辆,你给我留两辆。

甲 哎,咱俩一个人两辆。

乙 不是分车吗?

甲 分车呀!

乙 大门外有四辆四轮大马车,你爱拉哪两辆,你拉,你全拉了去得了,我不要啦!

甲 你坐黄包车家去啊!

乙 我走着回去。

甲 你这是挨骂。

乙 “大门外有四辆四轮大马车,你爱拉哪两辆,来拉哪两辆。”

甲 这个算你说上来啦。

乙 哪个都行。

甲 这个好说。“出南门往正南,有一个面铺面向南,面铺门口挂个蓝市棉门帘,摘了蓝布棉门帘,面铺还是面向南,挂上蓝布棉门帘,瞧了瞧,面铺还是面向南。”

乙 这个好说。

甲 说。

乙 出南门往正南,有个面铺面向南,面铺挂着蓝布棉门帘,摘了蓝布棉门帘,面铺卖了八块八毛钱。

甲 八块八,四袋子面。

乙 “出南门往正南,有一个面铺面向南,面铺挂着蓝布棉门帘,摘了蓝布棉门帘,还是个面铺面向南。挂着蓝布棉门帘,瞧了瞧,哎,还是个面铺面向南。”

甲 这个算你说上来了。

乙 哪个我都行。

甲 你再听这一个。

乙 哎。

甲 “会炖我的炖冻豆腐,来炖我的炖冻豆腐,不会炖我的炖冻豆腐,别混充会炖炖坏了我的炖冻豆腐哇。”

乙 好说。

甲 说。

乙 你会炖我的炖冻豆腐,你炖我的炖冻豆腐,你不会炖我的炖冻豆腐,你别动我的豆腐。

甲 准动你的豆腐啦?

乙 你会炖我的炖冻豆腐,来炖我的炖冻豆腐,你不会炖冻豆腐,你熬豆腐吃吧!

甲 那就省厨师傅啦。

乙 “你会炖我的炖冻豆腐,来炖我的炖冻豆腐,不会炖我的炖冻豆腐,别混充会炖炖坏了我的炖冻豆腐哇!”

甲 哼!这个也算你说上来啦。

乙 哪一个我都说得上来。

甲 你这是蒙的。再说一个你听。

乙 说。

甲 “你会糊我的粉红**龛来糊我的粉红**龛,不会糊我的粉红**龛,别混充会糊糊坏了我的粉红**龛哪!”

乙 这个好说。

甲 说。

乙 你会糊我的粉红**龛,你来糊我的粉红**龛,你不会糊我的粉红**龛,你就给我看着得啦!

甲 哎,我给你看着什么呀?

乙 别丢啦!

甲 什么呀!

乙 你会糊我的粉红**龛,你来糊我的粉红**龛,你不会糊我的粉红**龛,你给我买一个佛爷龛子吧。

甲 那你就别糊啦。

乙 有卖的,先生。

甲 哪儿卖呀?

乙 怎么,非得说上来不可吗?

甲 你说不上来啦。

乙 当着诸位先生,说不上来我拜你为师。

甲 你要说上来,我拜你为师。

乙 好,你听着。

甲 说。

乙 我长年指着这个吃饭。

甲 你说吧。

乙 你会糊我的粉红**龛,你来糊我的粉红**龛,你要是不会糊我的粉红**龛,你别混充会炖炖坏了我的炖冻豆腐哇,

甲 你别挨骂了。

乙 “你会糊我的粉红**龛,来糊我的粉红**龛,不会糊我的粉红**龛,别混充会糊糊坏了我的粉红**龛哪!”

甲 我再说个绕嘴的,你就说不上来啦!

乙 说不上来,拜你为师。

甲 你听着。

乙 说吧。

甲 山前住着一个姓颜的,他是两只圆眼;山后住着个姓颜的,也是两只圆眼。山前那个叫颜圆眼,山后那个叫颜眼圆。这两个人上山前头比眼去啦,比出这么一个绕嘴的来。

乙 你说吧。

甲 我说给你听。“山前住的颜圆眼,山后住的颜眼圆,二人山前来比眼,也不知道颜圆眼比颜眼圆的圆眼,也不知道颜眼圆比颜圆眼的眼圆。”

乙 这个好说。

甲 你说。

乙 山前住个颜圆远,山后住的颜远圆。

甲 圆眼眼圆。

乙 他是对头。

甲 哦。

乙 山前住的颜圆眼,山后住的颜眼圆,两人山前前来比圆眼,颜圆眼比不过给一块四毛钱。

甲 你的洋钱又来啦!

乙 四吊多啦。

甲 恪

乙 “山前住的颜国眼,山后住的颜眼圆,两人山前来比眼,也不知道颜国眼比颜眼圆的圆眼,也不知道颜眼圆比颜圆眼的眼圆。”

甲 这个算你说上来啦。

乙 这算什么呀?

甲 我再说一个你听。

乙 哎。

甲 山前住一个姓崔的`,他是两条粗腿,山后住了一个姓崔的,他是两条腿粗。“山前住的叫崔粗腿,山后住的叫崔腿粗,两人山前来比腿,也不知道崔祖腿比崔腿粗的粗腿,也不知道是崔腿粗比崔粗腿的腿粗。”

乙 这好说。

甲 说。

乙 山前住的崔粗腿,山后住的秃老美。

甲 嘿,秃老美,还没有头发哪!

乙 “山前住的崔祖腿,山后住的崔腿粗,两人山前来比腿,也不知道崔粗腿的粗腿,他是肿腿。

甲 腿肿啦,比你这腿海得多啦,你这是挨骂哪!

乙 “山前住的崔粗腿,山后住的崔腿粗,两人山前来比腿,也不知道崔粗腿的腿比崔腿粗的粗腿,也不知道崔腿粗比崔粗腿的腿粗。”

甲 好,瞧瞧舌头多利落!

乙 也说上来啦!

甲 我再说一个你就说不上来啦!

乙 说不上来我就算拜你为师。

甲 你听这个。“我家有个肥嫩的嫩巴八斤鸡,飞在张家后院里,张家后院有个肥嫩的嫩巴八斤狗,咬了我肥嫩的嫩巴八斤鸡,卖了他肥嫩的嫩巴八斤狗,赔了我肥嫩的嫩巴八斤鸡。”

乙 这好说。

甲 说。

乙 我家有一个肥嫩的嫩大八斤。

甲 大八斤哪?肥嫩的嫩巴八斤鸡。

乙 我家有个肥嫩的嫩巴八斤鸡,飞到张家后院里,张家有个肥嫩的嫩巴八斤狗,咬了我的手,我不走,大众围着瞅,巡警也来瞅,巡警说,你的狗,不上捐,咬了吉坪三的手,连人带拘一齐拉着走,你爸爸和你妈妈害怕,给巡警打的酒、买的白莲藕,

巡警说,我办公事不喝酒,不吃藕,巡警走,我没有走,我在你家喝的酒,吃的藕,我在你家呆了好几宿。

甲 这是什么呀?

乙 不是这个吗?

甲 不对,我们这是狗咬鸡。

乙 哦,狗咬鸡。

甲 嘿!

乙 我跑到狗咬手上去啦。

甲 你那狗咬手跟狗咬鸡差多啦!

乙 你听。

甲 说。

乙 我家有一肥嫩的嫩巴八斤鸡,飞到你们张家后院里,你们张家肥嫩的嫩巴八斤狗,咬了我的肥嫩的嫩巴八斤鸡,因为什么你们狗咬我鸡,我不依,你爸爸和你妈妈抱着肥嫩狗,那天星期一,抱到大街西拖到法兰西,卖了一块七,我还不依,你妈是阎婆惜。

甲 你别挨骂啦!

相声 台词

经典相声台词

相声台词

小学生相声台词

吹牛相声台词

带有绕口令的相声

相声山海经的台词

小学生相声剧本台词

马三立相声台词

郭德纲相声台词

相声绕口令台词(推荐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相声绕口令台词,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