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士焗榴莲”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学习邹碧华精神演讲稿:沿着燃灯者的足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学习邹碧华精神演讲稿:沿着燃灯者的足迹,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 目录
篇1:学习邹碧华精神演讲稿:沿着燃灯者的足迹
学习邹碧华精神演讲稿:沿着燃灯者的足迹
(5月院学习邹碧华精神演讲比赛)
刘荣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谈论一位逝去的人。有人称他邹院长,有人叫他邹法官,但是作为一名法科学生,一名年轻的法律人,我还是习惯称他为邹老师。
5月20日晚上,邹老师在华东政法大学礼堂为我们上课,讲的是《法律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与自我调整》,他旁征博引,妙语连珠,同学们听得入迷,记得起劲。3个小时的课程结束,学校领导对大家说,邹老师一下班就赶过来讲课,连晚饭都没来得及吃。同学们起立鼓掌,热烈的掌声经久不衰。当天晚上开始,我的朋友圈就被有关邹碧华的内容刷屏了,大家纷纷表达自己对邹老师的喜爱、崇拜和仰慕。当然我也不例外。有位同学在我的朋友圈评论说,讲课的人连饭都没吃,这是用生命在讲课。没想到,一语成谶。仅仅过了半年,月10日下午,我在朋友圈看到有人说,邹碧华去世了。我以为这当然是网络谣言,就给邹老师的研究生打电话,电话那头,我的同学早已泣不成声,我才不得不相信,邹老师真的离我们而去了。当天晚上开始,我的朋友圈再一次被邹碧华这个名字刷屏了,但这一次却是满眼的悲伤、怀念和惋惜。
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但邹老师的一生确实太短太短。他用47年的历程,践行了自己的'价值观。他说,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他说,因为我的存在而让这个世界更美好。他做到了,他在的时候是一位好法官,一位好院长,也是一位好老师;他不在了,他的精神还在鼓舞着我们。邹碧华的精神是一面丰碑,镌刻着法律人的品格和尊严;是一面旗帜,引领着法律人的理想和信念;同时也是一面镜子,监督着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
他说,在黑暗之中要敢于成为一支照亮别人的蜡烛。他自己就是一支蜡烛,他不只是用生命在讲课,他也是用生命在工作,用生命在实践自己的法治理想。他燃烧了自己,点燃了无数人的理想,也照亮了司法改革的方向。曾经,他夜以继日为司法改革呕心沥血,既要筹划蓝图,又要亲力亲为;如今,上海司法改革即将全面提速,驶入快车道,他本应作为功成名就的设计师,在站台上向我们挥手致意,可是他没有来得及。
法律是坚硬和冰冷的,但法官作为公平正义的守护者必须有人文情怀。邹老师始终对工作充满热情,对群众充满温暖,对同事充满关怀。他身体力行,证明了“司法为民”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法官的事业可以充满人性的光辉和温情。他曾经关心和救助过一名身患白血病的小男孩。现在小男孩正健康地成长,等他长大成人了,一定会想报答曾经帮助过他的那位邹伯伯。而邹老师一定也期待着,有一天自己会看到这个孩子长大成才。可是他没有来得及。
邹老师是华东政法大学的兼职教授。应当说,除了他自己带的研究生之外,我们聆听他教诲的机会并不是很多。但是所有听过他讲课的人都说,邹碧华真实一位好老师。毕业之前,我和几个同学找邹老师签字留念。他给我们每个人写了八个字:崇德尚法,慎思明律。这是他对我们的的鼓励,也是期待。他一定期待着,有一天可以看到我们这些年轻的学生,都成为了优秀的法官,优秀的检察官,优秀的律师,成为了中国法治的顶梁柱。可是,他没有来得及。
有时候我会想,如果邹老师还在,他见到现在的我,会对我说什么呢?他会不会说,你要心怀理想,斗志昂扬?他会不会说,你要脚踏实地,努力拼搏?他会不会说,你要为建设法治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些当然应该都是他所希望的,但我想他大概不会这么说。也许他只是微笑着,走过来,拍拍我的肩膀,说,小伙子,好好干。
是的,司法改革的冲锋号刚刚吹响,法治中国的建设任重而道远,所以,我们一起,好好干,沿着燃灯者的足迹,传播光明和温暖,让这个世界因为我们的存在而更加美好,让公平正义的光辉因为我们而更加璀璨。
谢谢大家。
篇2:学习邹碧华争做燃灯者主题演讲稿
学习邹碧华争做燃灯者主题演讲稿
邹碧华同志走了,他走得太匆忙。可即使临走前连与家人告别都来不及说的他,却给大家留下了宝贵的财富——“邹碧华精神”。我们追忆邹碧华,就是要把他的精神传承下来、发扬下去,用他的精神孕育出更多的“邹碧华”。逝者已去,生者如斯,传承与发扬是对他最好的纪念。
邹碧华同志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全国模范法官。XX年12月10日,邹碧华在工作中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因公殉职,年仅47岁。
学习邹碧华,就是要学习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人们常用“孺子牛”来比喻心甘情愿为人民大众无私、服务奉献的'人,邹碧华便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孺子牛”。小到电话接访,大到司法改革方案,无论是立案大厅建设,还是执法流程改革,他都始终心系百姓,把群众满意作为自己事业的追求,因而在长宁法院任职4年里,他创造了该院信访投诉率以每年30%的速度下降,执行投诉率整体下降了76%的奇迹。
学习邹碧华,就是要学习他敢于“吃螃蟹”的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邹碧华就是勇于推动司法改革创新中第一批“吃螃蟹”的楷模,他首创的“案件权重系数理论”被司法改革方案采纳,成为遴选法官、择优录取的科学依据,他著作的《要件审判九步法》,也被誉为法庭上的“独孤九剑”。
学习邹碧华,就是要学习他肯当“新愚公”的克难精神。改革的道路上历来满是荆棘和绊脚石,邹碧华敢于担当、勇克难关,一步一步搬走阻碍改革的绊脚石,用自己的一个个首创填补司法改革的空白,直到自己倒在司法改革的征途上,他用不屈不饶的勇气毅力塑造了新时代的愚公精神。
作为政法干线中的一员,学习邹碧华,传承他“燃灯者”的光与热,必须时刻将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中,让老百姓从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在提供强有力司法保障的同时,做到团结协作、各司其职。
例如,管理工作者,要把广大干警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落实上级精神,将审判工作和社会效果相结合。基层工作者,要办好每一起案件,提高案件执行力。立案信访工作者,要不断提高服务满意度。对我来说,作为院办公室的一员,党性坚定、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心系群众,尽心尽力做好法院新闻宣传的本职工作,树立维护法院在人民群众心中的良好形象,发挥参谋助手、综合协调、后勤保障等作用,就是在传承与发扬邹碧华同志“燃灯者”的光与热。
邹碧华法官的离世,是一家之殇,是法院之殇,更是法治之殇!然而,英雄身死,但信念不死,他的精神将永存。简单如其人生,碧亮不失春华。人的一生就应当像邹碧华同志这般度过,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用自己的光和热为国家建设汇聚正能量。只有这样,我们的一生才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邹碧华法官虽然走了,但是我们要传承“邹碧华精神”,要迎难而上、担当重任,埋头苦干、不计毁誉,无私无畏,去完成他未完成的事业,将他的精神发扬下去!
篇3:学习邹碧华精神的演讲稿
关于学习邹碧华精神的演讲稿
邹碧华同志曾经讲过“做一名有良知的法官,将公正视为信仰”,他还讲过“当我们把信仰看作生命一样重要的时候,我们就能够为信仰去付出时间、精力乃至生命”。他是这样讲的,也是这样做的。我们感动于邹碧华同志的崇高信仰,但更应将这种感动化为工作的动力,为法治中国的早日建成做出法律人应有的贡献。孙地长同志就是这样做的,他就像一颗螺丝钉,在冷水江市人民法院这台高速运转的机器上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不管事情大小,他都竭尽所能;不管任务轻重,他都任劳任怨;不管要求高低,他都精益求精!
说起孙地长同志,熟知他的人都会对他赞不绝口。作为一名人民法官,他就是那如酥的`细雨,点点滴滴落入当事人无助的心田;他是咱老百姓的贴心人,对待百姓,爱心如水,扎根基层,无怨无悔!
此时此刻,浮现在我脑海里的是孙地长同志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一幕幕。那是冬天的一个下午,天寒地冻,大雪纷飞,孙地长同志正开庭审理一起案件,突然接到姐姐的电话:“父亲病危,希望唯一的儿子能赶回身边”。怎么办?一边是难以割舍的父亲,一边是心急如焚的当事人。思考片刻,孙地长同志强忍悲痛,坚持将案件审理完毕。来不及吃饭,顶着夜色与漫天雪花匆匆赶到30里外的家中,用手抚摸着慈祥的父亲那冰冷的脸庞,这个40岁的汉子潸然泪下。
站起来当伞,为民众遮风挡雨;俯下身做牛,为事业鞠躬尽瘁”。孙地长同志常说:“既然选择了法官这个职业,就等于选择了奉献,在当事人需要的时候,再重要的事情都得让路”。
孙地长同志对工作的忘我精神感动着法院的每一个同事。还记得,那是3月的一天下午,他正对一起案件召集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当双方即将达成协议时,他突然一声咳嗽,喷出一口鲜血,法庭的同志惊呆了,马上要送他去医院,他却说:“先把这个案子调解好再说”。听到这话,原、被告双方都感动地说:“孙庭长,您赶紧去医院接受治疗吧,我们什么条件都答应。”医院怀疑他是患了肺癌,建议去省城医院检查治疗,法院领导决定从法庭抽调一名同志陪同前往,可孙地长同志却担心法庭案多人少影响工作,便悄悄独自乘车到了长沙,当门诊的主任医生给他开处方时,他在水槽边大口吐血不止,医生赶紧扶他到抢救室整晚紧急抢救,才脱离危险。第二天做了CT检查,得知排除了癌症的可能,孙地长同志紧张的心情放松下来,又牵挂起法庭几起疑难案件急需处理,于是带上药品,坐上火车便往回赶。火车上,他的身体又突然出现不适,咯血不止,但他还是强忍着伤痛,毅然回到法院,他带病一边吃药一边上班,再没有休一天病假。
此时此刻,闪现在我心灵深处的,是孙地长同志淡泊名利、两袖清风的一幕幕。他深知“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的道理,在工作中,率先垂范,处处以身作则、廉洁自律,曾无数次拒收当事人红包、礼品。20,在办理一起合同纠纷案件时,原告为了保证追回自己的货款,对孙地长同志说,只要让他赢得这个案件,就让孙地长同志在他的企业入五万元的干股,没想到却被孙地长同志严词拒绝。他以为自己将要败诉,惶惶不可终日。可没想到最后却胜诉了,他激动的敲锣打鼓,将“廉洁为民好法官”的牌匾送到了法院。
作为一名人民法官,孙地长同志扎根基层法庭工作,审理案件多件,无一错案,无一上访缠诉案件,无一超审限案件,案件审理质量得到了法院领导和同事的充分肯定。
孙地长同志凭着对党、对人民、对事业的无限忠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办案能手”、“调解能手”, 获评“全国优秀法官”荣誉称号。
他像一座高山,有山一般坚定不移的信念,山一般博大豪迈的情怀,山一般默默奉献的品格;他像一泓清水,有水一般一往无前的执着,水一般包容博大的胸怀,水一般一尘不染的纯洁;他像一棵劲松,有松一般坚忍不拔的毅力,有松一般傲霜斗雪的骨气,有松一般迎难而上的斗志。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孙地长同志牢记自己的入党誓词;作为一名人民法官,他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他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一个人民法官的高风亮节。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正是因为对法官这个职业的敬畏,对法律事业的拳拳之心,对老百姓的眷眷之情,孙地长正实践着人民法官为人民的铮铮誓言!(作者:李勇)
篇4:学习邹碧华精神心得体会
前不久,报上刊登“邹碧华现象”的文章,阅读后心中无限感慨,这种激动直到收看了邹碧华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后,我终于明白,是因为他的精神同我选择法官职业时的期望产生的共鸣。
收看报告会后,我深受鼓舞。特别是中央领导的重要批示和最高院发出的学习倡议后,我觉得邹碧华的所有作为不失为一种“邹碧华精神”,因为在他既是司法改革的引领者,又集中体现出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
作为一名法官,学习邹碧华同志,应当学什么?这可能是很多法官心中的疑问,因为我们没有他所处的环境、没有明确的改革方向,但我认为,我们有一样的法官职责、有一样的为民情怀,所以,我们要学习他无私奉献的工作热情,甘当“燃灯者”,燃烧自己,照亮他人,我们也可以将自己的生命倾注在工作岗位上。这样,虽然我们未必能达到他的境界,但是可以在不断追寻法治的道路上,收获属于自己的精彩。
他勇于创新的精神体现在通过审判实践的积贮和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撰写了《要件审判九步法》,这种缜密的审判思路和办案手册,成为当今法官办案的必备工具书;体现在为促进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亲自起草并主导推出了《法官尊重律师十条意见》,促进法官与律师的良性互动,在全国法院系统率先为保障律师权利出台正式文件,在律师界乃至法律界都引起了震动。
他锐意进取的精神体现在全力推进上海法院的司法体制改革,是一名改革的先驱者。无论在长宁区法院,还是在上海高院,他始终坚持先进的法院管理理念和信息化建设常抓不懈,并取得实效。他正像其文章《知行合一》中写到的那样,“我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我必须对党的事业负责,党把管理一个法院的任务交给我,我就不再只是我自己了,我的角度要求我必须把推动我国法治事业的进步作为自己的使命……”
对照邹碧华精神,我们要学习和改进的地方还有太多,我们要以其崇高的精神为动力,切实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坚持严格公正司法,使每一起案件的处理都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正逢我院“提升司法素养推进司法文明”
三年规划主题活动的收官之年,结合邹碧华精神,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改进司法作风,规范司法行为,要强化服务群众的理念,像邹碧华那样具有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要强化纪律作风整顿,像邹碧华那样具有无私奉献的工作热情;要规范司法意识,学习邹碧华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要强化廉洁司法的养成,学习邹碧华修身做人、为官用权、干事创业的方式方法,做一名“邹碧华式”的好法官。
篇5:学习邹碧华精神心得体会
邹碧华同志是新时期公正为民的好法官、敢于担当的好干部。他崇法尚德,践行党的宗旨、捍卫公平正义,特别是在司法改革中,敢啃硬骨头,甘当‘燃灯者’,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政法干部要以邹碧华同志为榜样,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征程中,坚定理想信念,坚守法治精神,忠诚敬业、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乐于奉献,努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邹碧华同志出生于江西奉新,生前是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曾任中国民法学研究会理事、上海市第九届青联委员、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并于当选“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上海市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12月10日,邹碧华同志在工作中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因公殉职,年仅47岁。邹碧华同志忠诚于党,忠诚于社会主义法治事业,毕生追求“当一名有良知的法官”,曾审理过一大批全国瞩目的重大疑难案件,坚持司法为民、便民、利民,他严于律己、刚正不阿,从来不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对家人严格要求,始终保持人民法官的清廉本色。是一名值得人们学习和致敬的优秀法官。
通过邹碧华同志的先进事迹深入了解和学习,在感动的同时,有所感悟,有所启迪。
一、邹碧华同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对人民法官的誓言做了最好的诠释。
法官的誓言是: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我宣誓: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宪法和法律,忠实履行法官职责,恪守法官职业道德,遵守法官行为规范,公正司法,廉洁司法,为民司法,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而奋斗。
从法院的书记员到司法改革的设计者、践行者,邹碧华将其短暂的一生都献给了司法系统。他是人民法官的优秀代表,对法院信息化建设和司法改革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精湛的审判业务能力、敬业的工作态度、致力司法改革的进取担当与构筑良性法律共同体的不懈努力为法官职业树立了一把标尺,也赢得了从法官、检察官到法学教授、律师、当事人,以及社会各界的尊敬。
邹碧华同志满怀为法律献身的精神。不管是当书记员,还是当庭长,还是升任上海高院副院长,他都尽心尽职,爱岗敬业,他无怨无悔,艰苦奋斗,给人民法院的改革与审判事业交出了满意答卷。
二、邹碧华以自己的生命树立了中国法院改革的丰碑。
邹碧华同志讲求科学、实事求是。“改革,怎么可能不触及利益”。12月8日,周一,7时30分,邹碧华准点出门。当天,分管司法改革的他,要主持召开上海高院司法改革办公室专题会议。“会议主要讨论如何科学合理计算法官工作量及质效。”上海高院司改办副主任张新回忆,“邹院长让我们将上海4家试点法院所有法官5年来人均办案量梳理一遍,单看办案数量不行,还要计算案件质效。这是为细化法官员额制改革方案做准备。法官要压缩到33%,很难。邹碧华曾对最高法院法官何帆说,“避免搞‘一刀切’,不能为了图省事,就‘欺负’年轻法官,将助理审判员‘就地卧倒’转为法官助理,一定要有科学考核标准,让真正胜任审判工作的优秀法官进入员额。”邹碧华深知,“改革,怎么可能不触及利益,怎么可能没有争议。对上,该争取时要争取;对下,该担当时必担当。”6年前,邹碧华任长宁区法院院长,让时任法院信访办主任滕道荣抓信访改革,每月做投诉率分析。“这不得罪人吗?”滕道荣有顾虑。
20,司法改革的大幕拉开,邹碧华作为上海法院司法改革方案的设计者和实践者,带领着司改团队,始终处于高速运转的状态,开会、加班、汇报成为常态。他认为,改革一直是一点一点往前拱的,每次能有一点点进步就是成功,因此面对改革中的反复磋商、针锋相对、妥协共识,他也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面对争议和质疑,他坚定的表示,背着“黑锅”前行,是改革者必须经历的修行。
“他像一个孜孜不倦的改革布道者”。9日上午,高院党组会议;下午,司法改革座谈会。“邹碧华从下午2点一直讲到5点。”张新说。在中央统一部署下,上海成为司法改革的首批试点地区,相关改革方案全国瞩目。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如何为全国司改担当探路先锋,邹碧华深感重任在肩、时不我待。谈到司法改革,邹碧华总是充满激情。周日华东政法大学司法学论坛、半个月前全国律师协会民事专业委员会年年会,他积极介绍上海司改进程,谈司法公开,谈审判流程信息化……“他像一个孜孜不倦的改革布道者,”张新说:“他确实累了,调整了作息,晚上1点就睡下,比平时提前了一小时。”当年在长宁区,邹碧华做了件“前卫”的事儿——压缩会议室,给每个法官一间独立办公室,为了“维护法官的职业尊荣”。长宁区法院曾俊怡法官说:“法官专业化、职业化,法官分类管理,他那时已有思考。”
他家的三面书墙,桌椅旁都堆满了书。勤奋的邹碧华将审判实务和理论研究结合,写下《要件审判九步法》《公司法疑难问题解析》《基层法院可视化管理》等10多部著作,其中《要件审判九步法》成为全国民事法官和律师办案的重要指引。他简直就是用自己的身体和生命推动法院的改革。如果不是亲自到他工作的现场看看,是无法体会以邹碧华付出的艰辛与汗水。他真的是用生命为法院的改革前行助力加油。
邹碧华同志事迹在各媒体登载播出后,全国各地纷纷通过各种形式表达对邹碧华及的敬意。改革这份事业那么艰苦,他47岁的黄金年龄去世,他为法院、为司改奉献了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他是法院的英雄、法官的骄傲。他在以一种强有力的正能量,感动中国!
三、学习邹碧华,我们要弘扬他的风采
邹碧华以自己的作为展现了法院管理人员的高素质品格和无私无畏的亮剑精神。邹碧华同志是审判业务行家,管理专家,授课导师学者,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他著书写诗,样样精彩。邹碧华虽然已离我们远去,但他用生命谱写的人生壮歌依然在我们心头传诵,激励广大法官为中国的审判事业和改革之路奉献出更多的热情与力量。
学习邹碧华,我们要做什么?我们要忠于我们的审判事业。我们的四级法院构架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分明,我们每个人都是法院这艘航母上的一颗螺丝钉,我们只要做好自己的事,并把这点事做到极致、尽心尽力就可以了。
学习他,是要学习他忠于家庭,当好儿子、丈夫和父亲的不同角色,尽心尽责照顾好家人,他与妻子相识相知相守的30年,他热爱生活,在临走前的一天,还打电话给孩子以谆谆教诲。
学习他,是要学习他用法律保护弱者,忠实履行“为人民服务”的信仰。“法律是公平公正的,当然要保护弱者的合法权益。我们要用法的精神解决问题,服务百姓。”邹碧华曾这样说过。他在担任长宁区法院院长期间,率先在全市搭建诉讼服务平台,挂牌成立了全市首家“诉调对接中心”,方便群众诉讼;为了一位身患白血病的男童的医药费,他带领长宁区法院少年庭的法官们开了两天会,研究法条,开创了未成年孩子告亲生父母的案例。
学习他,是要学习他爱岗敬业,为工作呕心沥血的精神。他始终以“从事一份职业,就一定要去热爱它”的理念要求自己,始终践行从优秀到卓越的工作理念。作为上海法院司法改革和信息化建设的主管领导,他不畏艰难,亲自统领各项工作方案的研究和设计。他不知疲惫、忘我工作的精神,也激励和带动着他身边的人经常是“5加2”、“白加黑”。
学习他,是要学习他刚正不阿,维护公平正义的高尚品德。邹碧华同志,一直以庭前庭前独角兽,时刻鞭策自己,独角兽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上古神兽,又称獬豸,它怒目圆睁,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它能辨曲直,是公正、勇猛的象征,在古代,獬豸就成了执法公正的化身。邹碧华同志以自己的行动,维护着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篇6:学习邹碧华精神心得体会
“邹碧华同志是新时期公正为民的好法官、敢于担当的好干部。他崇法尚德,践行党的宗旨、捍卫公平正义,特别是在司法改革中,敢啃硬骨头,甘当‘燃灯者’,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政法干部要以邹碧华同志为榜样,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征程中,坚定理想信念,坚守法治精神,忠诚敬业、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乐于奉献,努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中央组织部决定,追授邹碧华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邹碧华同志生前是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2014年12月10日,邹碧华同志在工作中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因公殉职,年仅47岁。邹碧华同志忠诚于党,忠诚于社会主义法治事业,毕生追求“当一名有良知的法官”,曾审理过一大批全国瞩目的重大疑难案件,坚持司法为民、便民、利民,他严于律己、刚正不阿,从来不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对家人严格要求,始终保持人民法官的清廉本色。
一次不公平的判决比多次不平的举动为祸犹烈,举动是脏水流,而不公的判决是破坏水源。法官是一个社会公正正义的化身,法官的审判是水的源头,直接影响着人们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如果法官能严于律己、刚正不阿,始终保持人民法官的清廉本色,树立法官威严,人们就会相信法律,遵守法律,敬畏法律。如果法官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徇私舞弊、不遵守法律,不依法办事,那么人们也会效仿,违法不尊。即使有人有违法犯罪行为,也会心存侥幸,因为他们可以找关系、送金钱把违法犯罪行为摆平。这样一来,不仅严重地糟蹋了法律,还影响了法律的严肃性。法官的守法、严格执法、公正审判尤为重要,他不仅仅关乎自己形象,更是一个社会对法律的信仰,对判决的信任。
篇7:法官学习邹碧华演讲稿
法官学习邹碧华演讲稿
平凡的世界 不平凡的人生
――全市法院“法官当如邹碧华、燃烧激情铸法魂”演讲稿
黄雯
从懂事那天起,我就怀揣一个梦想,希望可以有那么一天,身穿法袍,手持法槌,坐上庄严神圣的法庭,秉持公正,断狱定谳。大学毕业以后,我虔诚着法官之梦,走进了自己的梦想之地――人民法院。佩戴上这枚闪亮的法徽,我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却也犹如刚出巢的雏鸟,不知道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法律人,一名人民称赞的好法官。
“邹碧华”这个名字,从没想过会与自己有所交集。他的突然辞世,引发网上网下、业内行外的集体追思,追寻他的事迹,我开始了解他,被他的事迹所感染。他犹如一颗流星,匆匆滑过茫茫夜空,照亮大地,短暂却闪耀星空;他虽已陨逝,但“邹碧华”这三个字永远镌刻于祖国法治里程碑;他犹如一尊丰碑,在全面深化法治改革的征途上,赋予我们无穷的力量。
学习邹碧华的精神,就是要学习他的坚守岗位,坚守梦想,坚守法治。因他用孜孜以求的精神,诠释了一位“法律人”最崇高的信仰:26年如一日,始终奋斗在司法战线,始终坚守在司法战线,将自己毕生精力奉献给了自己追求、钟爱的司法事业。
学习邹碧华精神,就是要学习他不畏惧困难,敢于担当。在司法改革中,他敢啃硬骨头,甘当“燃灯者”,不向困难低头,司法改革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可能一蹴而就,然而,邹碧华法官,他并没有退缩,面对改革,他乐观坚韧,始终给人正能量,他善于解决困难和矛盾,确保司法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这种精神,势必激励我们青年人继续在平凡中诠释正义,在艰难中扛起担当,在奉献中注释梦想。
学习邹碧华精神,就是要学习他勤于思考,刻苦专研。《要件审判九步法》是他总结他二十几年工作经验的呕心沥血之作,这本书在法律届引起了轰动,每每捧读,皆怀敬佩之心,佩服于他的渊博学识,更佩服于他的“要做一个有良知的法官”信仰。在我日常的工作中,我应该向邹碧华学习,勤于思考,找出更适合自己的'工作方法,而不是当工作的机器,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能够更好的方便群众。“世间已无九步法,法官当如邹碧华”这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一股力量。
学习邹碧华精神,就是要学习他对同行的尊重。邹碧华临前最后一次演讲,就是谈法官与律师的关系,这个演讲,不少律师深受感动,邹碧华说过,法官对律师的尊重程度,代表着社会的公正程度。为给律师营造更好的执业环境,他做了不少努力,他组织制定了《法官尊重律师十条意见》,推动律师诉讼服务平台建设。我们应沿着邹法官的足迹,继续他的未尽之业,应有博大的情怀,善于倾听各方的声音,和同行一起共同进步、共同推进建设法治中国的进程。
学习邹碧华精神,就是要学习他的视法为生命,视法为信仰。铸就法治信仰,我们责无旁贷。因为只有人民有信仰,民族才会有希望,国家才会有力量。一个让法流淌在血液里的人,才会视公平正义为圭臬;一个处处以法为杆的民族,才能在自然法则中生生不息。职责赋予我们,要像邹法官那样,视“法”如生命,让法流淌在血液里,让法治触及我们的灵魂深处。邹碧华虽已逝去,然而“邹碧华现象”却会像春天的青草一样在法治大地蔓延开来,而作为青年的我们,正当是这郁郁葱葱青草中的一苗。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深深明白,在法治这条路上,我们才刚刚开始牙牙学语、蹒跚学步,但我们会在这条路上,追寻邹碧华法官的足迹,不忘初心,风雨无阻,一路前行,我要将我的青春奉献给祖国的司法事业,在平凡的审判岗位上洒下“法律人”的滴滴汗水,收获司法公正的缕缕阳光;在这个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没有感人肺腑的事迹,只有默默无闻的工作岗位中,愿我们都有一个不平凡的人生。
篇8:学习法官邹碧华演讲稿
从懂事那天起,我就怀揣一个梦想,希望可以有那么一天,身穿法袍,手持法槌,坐上庄严神圣的法庭,秉持公正,断狱定谳。大学毕业以后,我虔诚着法官之梦,走进了自己的梦想之地——人民法院。佩戴上这枚闪亮的法徽,我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却也犹如刚出巢的雏鸟,不知道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法律人,一名人民称赞的好法官。
“邹碧华”这个名字,从没想过会与自己有所交集。他的突然辞世,引发网上网下、业内行外的集体追思,追寻他的事迹,我开始了解他,被他的事迹所感染。他犹如一颗流星,匆匆滑过茫茫夜空,照亮大地,短暂却闪耀星空;他虽已陨逝,但“邹碧华”这三个字永远镌刻于祖国法治里程碑;他犹如一尊丰碑,在全面深化法治改革的征途上,赋予我们无穷的力量。
学习邹碧华的精神,就是要学习他的坚守岗位,坚守梦想,坚守法治。因他用孜孜以求的精神,诠释了一位“法律人”最崇高的信仰:26年如一日,始终奋斗在司法战线,始终坚守在司法战线,将自己毕生精力奉献给了自己追求、钟爱的司法事业。
学习邹碧华精神,就是要学习他不畏惧困难,敢于担当。在司法改革中,他敢啃硬骨头,甘当“燃灯者”,不向困难低头,司法改革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可能一蹴而就,然而,邹碧华法官,他并没有退缩,面对改革,他乐观坚韧,始终给人正能量,他善于解决困难和矛盾,确保司法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这种精神,势必激励我们青年人继续在平凡中诠释正义,在艰难中扛起担当,在奉献中注释梦想。
学习邹碧华精神,就是要学习他勤于思考,刻苦专研。《要件审判九步法》是他总结他二十几年工作经验的呕心沥血之作,这本书在法律届引起了轰动,每每捧读,皆怀敬佩之心,佩服于他的渊博学识,更佩服于他的“要做一个有良知的.法官”信仰。在我日常的工作中,我应该向邹碧华学习,勤于思考,找出更适合自己的工作方法,而不是当工作的机器,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能够更好的方便群众。“世间已无九步法,法官当如邹碧华”这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一股力量。
学习邹碧华精神,就是要学习他对同行的尊重。邹碧华临前最后一次演讲,就是谈法官与律师的关系,这个演讲,不少律师深受感动,邹碧华说过,法官对律师的尊重程度,代表着社会的公正程度。为给律师营造更好的执业环境,他做了不少努力,他组织制定了《法官尊重律师十条意见》,推动律师诉讼服务平台建设。我们应沿着邹法官的足迹,继续他的未尽之业,应有博大的情怀,善于倾听各方的声音,和同行一起共同进步、共同推进建设法治中国的进程。
学习邹碧华精神,就是要学习他的视法为生命,视法为信仰。铸就法治信仰,我们责无旁贷。因为只有人民有信仰,民族才会有希望,国家才会有力量。一个让法流淌在血液里的人,才会视公平正义为圭臬;一个处处以法为杆的民族,才能在自然法则中生生不息。职责赋予我们,要像邹法官那样,视“法”如生命,让法流淌在血液里,让法治触及我们的灵魂深处。邹碧华虽已逝去,然而“邹碧华现象”却会像春天的青草一样在法治大地蔓延开来,而作为青年的我们,正当是这郁郁葱葱青草中的一苗。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深深明白,在法治这条路上,我们才刚刚开始牙牙学语、蹒跚学步,但我们会在这条路上,追寻邹碧华法官的足迹,不忘初心,风雨无阻,一路前行,我要将我的青春奉献给祖国的司法事业,在平凡的审判岗位上洒下“法律人”的滴滴汗水,收获司法公正的缕缕阳光;在这个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没有感人肺腑的事迹,只有默默无闻的工作岗位中,愿我们都有一个不平凡的人生。
篇9:学习法官邹碧华的演讲稿
朋友们,你们是否曾经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活着是为了什么?有人说,是为了辉煌腾达,有人说,是为了功成名就。而有一个人,他用他短暂的一生给我们做出了最美丽的回答“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是的,这个人就是邹碧华,一个拥有着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倾尽毕生之力追求法治梦想的法官,一个让使命与生命同行的法官。
了解过他的人都知道,他勤于学习,他的书房里目之所及全是书,他学习的收获,也毫不吝啬的以论文和著作的形式分享给了大家;他忠于法律,始终恪守着“做一个有良知的法官”的承诺,始终以“从事一份职业,就一定要去热爱它”的理念要求自己,始终知行合一,严守政治纪律,服从国家大局,忠实履行法定职责;当然,他最让我们敬仰的还是勇于推动司法改革创新,信访统计软件、“案件权重系数理论”、《要件审判九步法》……这些都是他的创新成果,是他留给我们最宝贵的法治遗产。
有时候,我总在想,是什么让他坚定了改革的勇气和决心,是什么让他在审判工作和司法改革中以拼命三郎的精神如此忘我地工作?我想,是使命,是“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的信念,他曾经说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做得好一点,社会就会进步一点。”“作为一名法律人,应当让自己确立起强大的价值观和使命感。”
是的,“法官当如邹碧华”,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已深深刻下了改革与法治的印记。人民法院作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力量,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更需要邹碧华这样公正为民的好法官。
其实我们身边也不乏有像邹碧华这样的榜样法官,如我院青树坪法庭副庭长邓炳如,参加工作,在基层法庭工作16年,他没有豪言壮语,没有审过大案要案,也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是,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公平正义,在他身上,法律的天平从不倾斜。他是我们院的办案能手,每年办案都在一百件以上;他审结的两千多个案件无一错案,无一投诉,无一上访;他,是同事们遇到疑难案件的一部活法典,适用哪条哪款都能说个出处;他,是法庭辖区单位遇到棘手纠纷时常咨询的“金点子”.在16年的工作生涯中,他凭着一颗为民服务的真心,凭着一腔真抓实干的热血,凭着一身浩然正气的品格,赢得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赢得了老百姓的拥护和爱戴。然而,天妒英才,让我们无限惋惜的是,邓庭长,也在不久前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诗人臧克家说:“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邹碧华、邓炳如无疑是属于后者的,他们用坚定的信仰、崇高的精神、不屈的品格,在有限的生命里,捍卫了法律的尊严,抒写了法律人的梦想与追求,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指引着我们前行。
薪尽火传,帆落桨起,生命不止,则使命不息,我们无法把握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活出生命的宽度。让使命与生命同行,让我们以邹碧华、邓炳如为灯塔,继承他们为之奋斗的事业,传承他们为人称颂的品格;让我们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征程中,更加坚定法治理想与信念,更加忠于审判事业,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乐于奉献,努力做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让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出法治的价值,共同推动法治中国梦的实现!(作者:胡咏梅)
篇10:学习法官邹碧华的演讲稿
20xx年12月10日,上海飘着些小雨,似乎也在哀悼一个人的离去,“燃灯者邹碧华”——那个为中国法治事业奔走终身的勇士。他走了,走的太匆忙。可即使临走前连与家人告别都来不及说的他,却给大家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生前,他用内心的执着践行着党和国家赋予的`职责使命,用生命的火焰诠释着一个法律人的操守担当。工作二十六载,从书记员到审判员、庭长一直到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他始终兢兢业业、甘于奉献。是什么支撑他一路向前、永不停歇?是对法律梦想的追逐,使他在厚厚的案卷和密集的法条中废寝忘食,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挑战极限;是对法治中国的向往,使他在面对司法改革的种种困难时依旧坚如磐石,运用自己的工作经验努力让中国的司法体制更加完善;是对法律信仰的坚守,使他把短暂而永恒的一生奉献给了中国的司法事业。这种义无反顾的使命、这种催人奋进的信念,是每一法律人心灵的灯塔。
从懵懂无知到年少初长成,对三尺法台的向往,对以邹碧华为代表的法律人得敬仰,始终是一个理想、一份信念,指引着我,一步步向他们靠近,进入法律的殿堂。
20xx年10月8日,阳光明媚,是一个让我得偿所愿的日子,我怀着憧憬向往之心走进了神圣、庄严的冷水江市人民法院大门,我将在这里迈开事业的第一步,这里也是我梦想启程的地方。回想当时的心情,有兴奋、有紧张,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期待,期待自己能身着庄严的法袍、手持正义的法槌,坐在神圣的法台上,用自己所学的法律知识作出公平正义的裁判。然而,现实与梦想总有些差距。面对纷繁复杂的法院工作,我有点茫然、甚至不知所措。法院工作并没有想象中惊心动魄,也没有电视剧里那样梦幻神圣,反而充满了繁琐枯燥、疲惫艰辛。然而在艰辛的背后,总会有一群法院干警们肩负着法律赋予的责任,怀着热血和忠诚,在工作一线上默默奉献。是他们,我的领导和我的同事,他们对法院事业的满怀忠诚,他们对审判工作的无限激情,他们合力协作的团队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激发了我对这份工作的热爱与坚守。
我见过,院领导为了帮助无钱治伤的被害人,不管是工作时间还是节假日休息,陪着被害人一起想办法、找出路,申请救助,解决生计,带给他们继续生活的希望。
我见过,平日时尚漂亮的法官,为了促成双方的调解,一次次在烈日下、在寒风中走进田间地头,深入老百姓低瓦矮墙的院子,苦口婆心的耐心劝导,只为了让他们重新拥有一个安宁祥和的邻里关系。
我见过,法官为了公平正义,审理黑暗性质的疑难、复杂案件,埋头翻阅在一米多厚的卷宗里,细细梳理案件的脉络,分析案件的是非曲直,只为弘扬社会正气,一扫黑恶之风。
我见过,在庭审时,法官面对犯罪分子露出的表情不是鄙视和轻蔑,而是淡淡的惋惜,用耐心的劝导和法庭教育,树立他们重新回归社会的信心和勇气。
他、她、他们,同样热爱生活、体恤他人、专于法律、忠于信仰,他们不正是我们身边的邹碧华吗?法律是他们问心无愧的办案准则,公平正义是他们心中永恒的信念,对审判事业的无限忠诚让他们无悔的付出了青春。“你有光明,中国便不会黑暗。”在法治中国的建设道路上,邹碧华累倒了,但千千万万的法律人仍在坚守。我已经深深地意识到作为一名青年的法官,身上承载了多少使命和重担。传承是最好的纪念,让我们接过“燃灯者”留下的火种,沿着他的足迹,砥砺前行,让中国的法治梦因为我们的存在,而更加美好!
篇11:学习邹碧华演讲稿:庭前独角兽还在庭前
学习邹碧华演讲稿:庭前独角兽还在庭前
“独角兽回到了寓言里,谁来驮负巨大的词语,——有的人说会放弃;——有的人说会继承。”这是在邹碧华法官去世后,他的北大学妹、一位80后广东法官纪念他的一首小诗。如果说博学谦和的学者风范、果断坚毅的领导才能以及宽容真诚的人文情怀可以在一个人身上和谐地共存,那么,这个人肯定就是邹碧华。
当他的领导在谈论邹碧华时,谈论的是他在工作岗位中体民疾苦、敬业勤勉、“恪尽职守、夙夜在公”的担当;谈论的是他在司法改革大潮中不畏艰难、不惧质疑、“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气魄;
当他的下属在谈论邹碧华时,谈论的是他对法治事业的热忱,激荡法官职业理想的撼动,谈论的是他在点滴之处关怀法院干警冷暖的细腻;
当他的律师朋友在谈论邹碧华时,谈论的是他建设“法律共同体”持之以恒的情怀,以身体力行弥合法律群体裂缝的努力,谈论的是他推动律师执业环境改善的牵挂;
当他的妻子在谈论邹碧华时,谈论的是他对家庭深沉而隽永的依恋,以相濡以沫践行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真挚,谈论的是他对生活浪漫而诗意的投入。
我未曾有幸做他的学生,耳提面命、受孜孜教诲;未曾有幸做他的同事,同心协力、共风雨兼程;我也不可能像他的亲人,每每回想起他的阳光爽朗、眉宇风气,潸然动容;但是于我们普普通通的`青年法官而言,邹碧华既是布道者,又是燃灯者,他对法官职业理想无比生动的诠释,他对人民审判事业殚精竭虑的操持,他唤醒蛰伏在人们心底的法律良知,在法律的真理中、在法制的大道上,上下求索、昂首阔步,共同谱写中国梦壮丽的法治篇章。
凭一颗决心,他勇挑改革重担。司改之难,有目共睹。任何我们所能想象的困难或许都不能与他所面对的相提并论。或许,许多人就此敷衍,但他却敢于前行,敢于勇挑重担。都梁的《亮剑》中这样阐述亮剑精神,“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的强大,就算对手是天下第一剑客,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即使是倒在对手剑下,也虽败犹荣,这就是亮剑精神!”试想,倘若他没有一颗勇往无前的决心,又如何能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凭一颗信心,他点亮人生理想。许多人说,他有着对法官职业、对法律共同体建设的无限憧憬,他坚信理想必将实现,更用信心筹划着法治理想的蓝图。纷繁嘈杂的世界,有多少人渐渐因为工作压力、生活琐事忘记了自己曾经青涩的梦想,自己的那颗信心也似镜花水月般消融。但他却没有,他执着于前行,每一个庭审,每一次思考,每一笔撰写,无不包含他对光明未来的苦苦追寻。他用信心追寻着法治梦想,用行动守护法官的梦想的成长与壮大。
凭一颗恒心,他书写态度人生。用“态度决定一切”来形容他的工作丝毫不为过。他数十年饱览群书,夜伴长灯是一种态度;他孜孜不倦,刻苦钻研是一种态度;他求知若渴,不耻下问是一种态度;他心系群众,不忘初心更是一种态度。千丈之冰,岂在一日之寒?数十年的坚持与毅力,他的态度值得所有人尊敬。反观自己,小读一二即略感疲惫,小有心得便沾沾自喜,小试遇难就轻言放弃,他为我树立了一个无法望其项背的榜样。
凭一颗赤子之心,他践行司法为民。心中有乾坤者大有人在,可用一腔热血,将自己毕生所学为人民服务者却不是人人皆为。他所著的《案件审判九步法》、《法庭上的心理学》更是其数十年耕耘一线的结晶。为身患恶疾的小男孩依法特办、为奔波忙碌的律师搭建服务平台、率先推出“尊重律师十条意见”等等,无一不是其司法为民的写照。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老百姓心中的丰碑才是真正的丰碑,一篇篇载满深情与哀思的悼文,这一句句“法官当如邹碧华”的感叹,不正是树立于老百姓心中的丰碑吗?
我们谈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时,谈论的是同为法律人理想信念的共鸣。邹碧华以他的精神与人格魅力赢得了人们对法官这样一个司法职业的尊重,弥合了法官与律师之间的裂痕,弥合了法学派和实务派的嫌隙,让这法律职业群体间找到了的契合点。
我们谈论邹碧华学识丰富,业务精湛时,谈论的是扎实的法律功底让工作游刃有余,强烈的求知欲让学习成为习惯,他跳出法律审视法律,他用互联网思维为司法前行插上翅膀,他用管理学知识改进法院运行模式;尽善尽美的自律要求让优秀成为内在品质,他会关注会场屏幕会不会影响PPT的效果,他会关注改革方案的遣词造句会不会引起争论。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这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匆匆》里的描写。邹碧华已逝,但他用自己的一生为无数法律人照亮了前行的路。如果选择哪一种态度,我想继承是最好的纪念,改革路上邹法官播下的种子,定会破土萌发、枝叶扶苏,成为法治事业的砥柱栋梁。
★ 《邹碧华》观后感
★ 邹奇奇演讲稿
★ 精神演讲稿
★ 李碧华语录
★ 邹越老师的演讲稿
★ 追梦者演讲稿
学习邹碧华精神演讲稿:沿着燃灯者的足迹(共11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