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精神演讲稿

时间:2023-12-12 03:41:08 作者:淼倩蔓 演讲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淼倩蔓”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延安精神演讲稿,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延安精神演讲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感悟延安精神演讲稿

感悟延安精神演讲稿

辛俊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早上好!

非常荣幸今天能够站在这里,在这光荣的河山上,在这庄严的国旗之下发言。我是第27期中青班学员辛俊,来自市政府办公室。上个星期,我们27期中青班全体学员在李曜宏副校长的带领下,专程赴延安开展了革命传统教育。

第一次置身于革命圣地延安,体味那段峥嵘苦难的光辉岁月,追寻革命先辈的前行足迹,感悟伟大光荣的延安精神,内心十分激动,更受感动。从1935年10月19日随中央红军抵达吴起,到1948年3月23日东渡黄河,党中央在陕北高原盘桓经历了近十三年。十三年的时间很短,它只不过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的沧海一粟;十三年的时间却又很长,它如此深刻地影响了中国革命历史发展进程,期间无数感人的事迹、形成的延安精神鼓舞激励我们至今。今天在这里,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对延安精神的感悟:

延安精神是一种革命的精神。在延安时期,无数革命先辈和仁人志士放弃优渥舒适的家庭条件,放弃国民政府的显官要位,放弃后方安逸稳定的工作生活,从全国各地来到延安,他们甘冒出生入死之险,身陷囹圄之难,丧亲失友之痛,错误对待之冤,缺衣少食之苦,抛头颅,洒热血,舍生忘死。他们为了什么?为的就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去”的远大理想,为的就是“革命一定要胜利”的必胜信念,为的就是“中国只有经过新民主主义才能到达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

延安精神是一种求是的精神。这一时期的共产党人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大力开展整风运动,整顿“学风党风文风”,摒弃主观主义、宗派主义、教条主义,“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成为全党的工作作风和思想作风。在这种精神作风的影响下,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准确的把握,《论持久战》奠定了抗战胜利的思想基础;瓦窑堡会议、洛川会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展敌后武装斗争,有力地推进了抗战进程;精兵简政和大生产运动,解决了十几万部队在延安的给养问题,等等。提出的这些符合革命实际的路线方针策略,克服了当时生产生活面临的困难,扭转了战场形势不利的局面,为夺取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延安精神是一种奋斗的精神。生活苦、生活难是当年延安生活的真实写照。沟壑纵横、贫瘠干旱的黄土高原,大军围困,物资封锁,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当年中央红军到达时,延安城里不到两千人,吃饭穿衣都成了大问题。在这样艰难困苦的环境里,我们的共产党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带领同志们开展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毛泽东在窑洞对面的'山脚下,开辟荒地,种植辣椒;周恩来带头纺线,被评为“纺线能手”;朱德不顾年事已高,常常像一名老农一样,亲自到地头田间捡粪积肥。在他们的带领下,边区军民团结一条心,开荒种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改变了当年荒无人烟的面貌,成为了庄稼遍地、鲜花满山的陕北江南。正如毛主席诗词中所写到“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延安精神是一种为民的精神。在纪念馆参观时,曾看到一张图片,是《陕甘宁边区政务人员公约》,其中第七条“爱护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的注释有一句话,“要站在群众之中,不要站在群众之上”,这句话简单而具体,生动地阐释了怎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记得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毛主席在枣园居住期间,有一年天旱,附近老百姓吃水困难,田地也没有水浇。为此,他提议中央机关、警备团和当地群众一起,在枣园修了一条长达6 公里的水渠,为附近150 公顷靠天吃饭的田地引来了水,成了旱涝保收的水浇田,从此,附近的老百姓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好日子。为感谢共产党、毛主席,当地群众由衷地称之为“幸福渠”.正如毛主席在《为人民服务》中所言,“我们的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的确是这样,只有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让你坐在台上。延安时期的共产党人,以自己实际行动,完美地诠释了什么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感悟延安精神,目的在于弘扬延安精神,重点在于践行延安精神。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将以此次革命传统教育活动为契机,坚持做到:

用延安精神锤炼坚强党性,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不断补足精神之“钙”,筑牢思想之“魂”.

用延安精神锤炼为民情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立“只当公仆不当官”的观念,真心真意、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

用延安精神锤炼过硬作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担当尽责、奋发进取,坚持勤俭节约、严格自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用自己的辛苦汗水,为推进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战略贡献力量。

篇2:赞扬延安精神演讲稿

赞扬延安精神演讲稿 -演讲发言

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宏人,”曾子说:“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远。”然而,在这所谓的道义背后,在一桩桩英雄事迹之中,始终有一个千年不变的精神内容存在,这便是—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在民族适应环境,改造世界,形成自己特有语言,习俗和人文传统的长期发展历程中,表现出来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先有孟子的“养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后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洪精神,等等一切为祖国,为人民勇往直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精神,无疑更具有现实意义。 十六大报告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加以强调是对民族精神内涵的发展,也是对文化建设理论的.深化。培育民族精神应该从大小环境做起,大小年龄进行普及教育。大的环境,国家应该倡导,鼓励这种精神,使国民具备这种精神,并使其变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动力。而从小的方面来说,应该在各类教育中渗透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大力发展教育从而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教养。 当前,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首先要培育与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知难而进、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清正廉洁、永不自满,乐于奉献等的民族精神,不落于时代而不断发展;不囿于陈规而勇于创新;不敢于骄傲而奋发向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振兴中华的民族精神。今天的伟大变革和新的伟大实践,正是孕育新民族精神的最佳时期,我们要抓住机遇,反复提炼,不断总结,为民族精神的宝库增光添彩,这既是民族精神发展的攻坚战,又是民族精神前进的光辉点。 仰望中华世纪的圣火我们感到中华民族正闪耀着我们民族特有的坚忍不拔,不畏艰难的伟大精神。而且,正是这种不屈的民族精神,使古老的中国从落魄中重新崛起,并再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祖国后代的我们,所要做的是同先辈们一样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真正地做到:弘扬民族精神,立志报效祖国,

演讲发言

这不但是每个中华儿女实现自己人生价值根本途径,更是祖国对我们的要求。 让我们一起为民族精神这颗长寿树浇水、施肥吧!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弘扬延安精神,做建设荆门砥柱。

十月的仲秋,天高云淡,硕果累累,在这丰收的季节里,我很荣幸地踏上了黄土高坡,走进了我令我魂牵梦绕的革命圣地——延安。

延安,虽然和我们荆楚大地相隔千里,但在延安的数天里,我却丝毫没有感到陌生的感觉,我像是回到了故乡,像是吮吸到七十多年前革命前辈运筹帷幄,叱咤风云的呼吸。站在宝塔山上,极目远眺,似乎看到了杨家岭前主席伏案挑灯的身影;看到了中央礼堂里那让亿万劳苦大众为之振奋的神圣蓝图 ; 看到了南泥湾上那此伏彼起的劳动号子描画的陕北江南……,当你站在枣园,站在老一辈们革命家的英雄群雕前,你立刻会感到一种震撼,一种精神的支撑,这种精神就是延安精神。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这就是延安精神。它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党魂,是我们革命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延安时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我们现在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陕甘宁边区政府被称为“民主的政府、廉洁的政府”。它真正是人民自己的政府。美国记者 斯蒂尔 访问延安后,深有感触地说:“我觉得在延安访问中,有三件事使我感动而且深刻起来。第一件是我体味到共产党常常说的 ‘为人民服务’,在延安所亲见的各种具体事实,我认为是货真价实的”。“不到延安实在不能深触到中国问题的内脏,到了延安使我对中国问题的认识深化了。”“真的,我要在延安住上十天,那我一定也将变成一个 共产主义者 !”

这字字珠玑,告诉我们延安精神的伟大,延安精神作为 民族精神 和时代精神汇流的中国精神在当代有着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 , 在今天,在如今这样一个世界形势瞬息万变,祖国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秉承延安精神,弘扬主旋律,是时代的呼唤,是发展的需要。作为一个年轻人,作为一名关系千家万户米袋子的粮食人,我们更应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做好每件事。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不为名利蛊惑,不为世俗所动,一粒粮食虽少但我们要珍惜,一个标点虽小但我们也不能马虎。“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管好每一笔账,存好每一粒粮,在建设新荆门的征程中争当一名不辱使命的中流砥柱。

注:此文是受湖北荆门一位肖姓朋友所托写的演讲稿 ,可惜还没正式演讲就被剽窃。现在鸪銮氪蠹腋正。

篇3:让延安精神永放光芒的演讲稿

尊敬的首长和战友们:

你们好!此时此刻,站在这方寂静的热土上,面对着这庄严肃穆的“四八”烈士纪念碑,我不禁思绪万千。那是对长眠于此的先烈的无限缅怀和无比尊敬。叶挺、王若飞、关向应、张思德......这些往日看似遥远的名字,在刹那间显得是那么熟悉,那么的可亲,并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震撼着我的心灵,使我仿佛置身于那个火热的年代:在前线,叶挺率领的军队正在奋力拼杀,所向披靡:在后方,张思德正猫着腰站在煤窑旁,旁边滚滚黑烟已把他包围,但他仍在聚精会神的烧着木炭......

五十多年过去了,先烈早已逝去,但他们的`名字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退色,而是被一代又一代人传诵着。这是为什么呢?先烈已用他们的行动给出答案。从战功显赫的将军到默默无闻的战士,他们的身上体现出了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正是这种信念筑成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如今这种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奋勇拼搏、积极进取。从五六十年代的雷锋、焦裕禄,到新时期的孔繁森、李向群;从党员干部到普通士兵,他们虽生活在不同年代,干着不同的工作,但在他们身上,却都折射出了伟大的延安精神。

我们虽不可能去勇战沙场,也不可能去伐木烧炭,但我们仍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去实践和弘扬延安精神。思想上,我们是否认真学习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生活中,是否能勤俭节约,处处为他人着想;学习上,是否有一丝不苟的作风和实事求是的态度,是否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勇挑重担的勇气;训练场上,是否有严格要求和敢打敢拼的精神。如果我们做到了这些,我们就不枉此行,就可以自豪的说,我们实践了延安精神。

战友们,延安精神并不遥远。 让我们立足本职,从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去实现和弘扬延安精神,争做部队建设的优秀接班人,以此来告慰先烈们的英灵!

延安精神心得体会

延安精神论文

延安精神学习心得及感悟

学习延安精神党课心得

延安精神西迁精神心得体会

“弘扬延安精神,坚守初心使命”微团课心得体会精选

129演讲稿

演讲稿200

演讲稿

演讲稿 范文

延安精神演讲稿(精选3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延安精神演讲稿,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