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哥”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6篇快乐英语第七册Unit3Lesson14的说课稿,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快乐英语第七册Unit3Lesson14的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目录
- 第1篇:快乐英语第七册Unit3Lesson14的说课稿第2篇: PEP小学英语第七册unit5let‘stalk说课稿第3篇:第七册美术《塔》优秀说课稿第4篇:冀教版第七册第五课英语说课稿发第5篇:英语第七册五六模块备课第6篇:第七册《商不变的规律》说课稿第7篇:初中第七册《傲雪梅花》说课稿第8篇:第七册美术《线条的魅力》说课稿第9篇:标准英语第七册第六模块教案第10篇:外研社高二英语第七册作文第11篇:外研社高二英语第七册作文第12篇:小学语文S版第七册《麻雀》说课稿第13篇:英语第七册Unit2教学教案和教学反思第14篇:如何写英语说课稿第15篇:如何写英语说课稿第16篇:如何写英语说课稿
篇1:快乐英语第七册Unit3Lesson14的说课稿
快乐英语第七册Unit3Lesson14的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我讲的是快乐英语第七册 Unit3 《Lesson 14》本单元主要围绕“He likes
sports”这个话题开展各项活动,所涉和到的日常交际项目有介绍、询问、和建议等,其中,以“询问他人的体育喜好”和其应答为重点内容。为了使同学更好的掌握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我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直观、形象、与同学互动的手段来教授,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同学的生活,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同学参与语言活动的积极性。根据课文特点和新课标对五年级同学英语学习能力的要求,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定为以下几方面:
二、教学目标:
1.能听、说、读、写单词volleyball, bowling, golf 等,并熟练掌握句型What sports does he/she like? 和回答He/She likes…
2.提高同学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拓展同学的视野,开发思维能力,培养同学创新实践能力。
3.通过本课的单词和句型学习让同学了解一些体育项目的英语表达法,增加课外知识。并养成健身的好习惯,同时带动身边的人积极健身。
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
第三人称单数的特殊疑问句型:What sports does he/she like?和其答
语He/She likes…
本课难点:
是does 在第三人称单数里的.用法。
四、构建设计:
新课标倡议同学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小学高年级的英语有一定难度,
比较枯燥,因此如何在一堂课中吸引同学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充沛激发同学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就成了关键。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充沛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将练习与游戏相结合,使同学“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有张有弛,循序渐进,引导同学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其教学步骤如下:
(一)Video 导入、铺设新课
(二)自主学习、获取新知
(三)兴趣活动、人人参与
(四)小结评优、课外延伸
〔Video 导入、铺设新课〕
新课伊始,教师热情地跟全体同学打招呼:Hi, boys and girls. In this class let’s have an English competition. I have prepared a piece of paper for each group.(此时教师将评价表发给每个小组,并宣布本节课竞赛规则)And you can get a sticker after answering my questions. If your group gets the most stickers, you will be the winner. And you can be the volunteers in . Clearly? Wish you succeed.
Look! It’s a fine day today. It’s perfect to do some sports. But we’re having class now. Why don’t we watch some exciting ball games on the TV?
(通过观看几段球类运动的Video激发同学学习的兴趣,既为新知识作了铺垫,又吸引了同学的注意力,既让同学放松了心情,又使同学很快进入学习英语的氛围。)
〔自主学习、获取新知〕
1. 自学单词volleyball, bowling, golf,汇报学习结果。
a) 请同学们从刚才观看的三段Video中自主选择,并利用字典、单词卡片、电子词典和音标卡片以小组的形式自学单词volleyball, bowling, golf。
b) 同学汇报学习结果并板书。各小组中选派一名代表上前面自主选择,领读并到黑板板书,带领大家以自身的方式拼写并朗读单词。(如男女生再齐读的形式、小组的形式、个人的形式)最后以动作描绘巩固记忆单词。
(高年级的同学已具备了自学的能力,我通过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利用各种学习工具,让会的同学协助不太会的同学。积极引导他们养成互相协助的学习习惯;培养同学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2. 师生自由问答,并用同学熟悉的球星照片引出新句。
通过黑板上同学板书的新单词,教师自然地陈说:I like volleyball. What sports do you like?同学回答I like bowling/golf/…. 此时教师趁热打铁,出示同学们熟悉的球星照片:This is Yao Ming. What sports does he like?引导同学回答:He likes basketball. This is Wang Nan. What sports does she like? 引导同学回答:She likes table tennis. 同时教师板书句型:What sports does he/she like? 并范读,同学跟读,反复强调does,用各种方式(全班、小组、男生、女生)读。熟练朗读新句。继续出示球星照片,引导同学用What sports does he/she like?进行问答。
(从同学比较熟悉的运动明星入手,直接导入新授句型,做到学习与生活相联系,更好地、更直接地贴近同学的生活。)
3. 师生、小组谈论球星照片。
教师拿出打印好的球星照片,用What sports does he/she like?提问,请生回答,答对将图片送给同学。再放手让同学以小老师的身份提问发放图片。然后小组内同学自由谈论图片,熟练运用所学句型。
(交际活动从培养交际意识循序渐进到培养交际能力。我充沛运用了任务型教学原则,以任务为主导,以活动为载体,以学习为中心,通过完成任务来促进同学语言交际意识的培养和交际能力的发展。)
4. Game游戏: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将同学的全部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我设计了小组间的游戏竞赛。
Now, boys and girls. Let’s play a game, OK?相信同学定会积极响应。然后教师宣布游戏规则:I’ll choose two students from each group. One student will do the actions, this group will ask: What sports does he/she like? The other one will guess. And other groups will judge. Tell them “Yes” or “No”. If in one minute you can get all the five points, you will be the winner. Clearly? 每小组自身选择两名同学,自主选择Game游戏。
(通过游戏可以协助同学将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在英语教学中掌握好趣味性原则,才干充沛发挥同学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同学在兴趣盎然中学活、用活英语知识。)
5. 看图写句子。
幻灯出示书上Try to use 局部的图片,练写句子,评出写得既快又好的同学。
We all like sports. The animals also like sports, too. Let’s watch
them. What sports do they like? Please watch TV.
出示第一幅图,请同学们齐读,第二、三幅图先请同学口述,再写出来。
篇2: PEP小学英语第七册unit5let‘stalk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pep 教材第7册 unit 5 let‘s talk.这个单元主要围绕职业展开话题,重点是使学生掌握一些常见职业的英语表达并就此展开相关讨论,同时继续加强对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陈述句和疑问句的正确应用。在第三册中学生已经接触到几个职业单词,也学会了用 “what’s your father/mother”来询问职业,同时在前一单元已经学过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在陈述句和一般疑问句中的用法,因此本单元的重点句型:what does your father/mother do?对学生来说要掌握并不是难点,难点应该是综合运用各种已学过的句型讨论父母的职业并进行交流。 对于本单元来说,这是第二课时,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patr A和part B中要求掌握的有关职业的英语表达以及what does your father do? 这个句子的听说认读。而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便能完成一个更高的目标:能够熟练运用what does do?就职业和家庭进行一般现在时语言交流和实际交际并能够书写。而熟练运用多种不同句型进行交流也是这节课的难点。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听懂,会说句子:what does your mother do? She is a TV reporter.What does your father do? He is a teacher. He teaches English.
能力目标:能简单介绍人物职业,能运用句型“ what does your mother do? Is she a singer? 等询问他人的工作情况并给出相应回答。 能较好的运用一般现在时单数第三人称形式介绍自己父母的基本情况(职业,爱好………)
情感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知道各行各业的人都值得尊敬。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六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主要采用真实情境创设法坚持以话题为核心,以任务型活动安排本课教学。让他们大胆说,以怎样询问和介绍自己父母的职业为目标,培养学生英语口语交流的能力。英语学习的目的重在更好地运用语言于实际的交流之中,单调的重复课文内容或机械地操练吸引不了我们的学生。针对学生形象思维强于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为达到交流的目的,我在课堂上尽量创设情景,创造语言交流的环境,包括利用多媒体演示,启发学生表达与具体情景相适应的思想,达到用英语交流的目的。在具体的教学中,我做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一、以学生为主体,说唱导入
小学英语教学的编排特点是活泼有趣,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一个学生如果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他不会把学习看成沉重的负担,相反,他将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出现,并在学习中获得愉快。因此根据教材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在进入新课前首先让学生说说唱唱,听录音齐说第三册recycle 2的chant:come and meet my family. 复习家庭成员和职业的表达,然后利用课件,用上节课新学的职业单词改编chant: myfather is a writer, my mother is a singer.作为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的衔接点,既是对前一课时职业的表达的复习,又是为第二课时what does your mother do的教学做铺垫,并为最后的拓展活动做准备。
二、变课堂为生活,乐中说话
语言的实质是交际,交际的环境是生活。正如叶圣陶所说,只有来自于生活的语言才是自己的语言。因此,针对六年级的学生即将面临毕业,开始思考未来的人生设计实际情况,设计用I am going to be a/an ………的句型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想,进一步熟悉职业的表达。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增加趣味性,我采取了投篮的形式,让学生把自己理想的职业写在纸条上,揉成纸团从一定距离外投到一个盒子里,投进的同学象征他的理想实现了, 请他带上相应职业的道具并大声的说出理想。没有投进的同学则没有说出自己理想的机会。这样在练说的同时也练习了句子的书写。最后全班祝贺他们 并根据他们佩带的道具一起回答问题,引出疑问句: What does he/she do?
在操练这个疑问句中为了让学生主动开口提问,我请学生带来上节课完成的励志卡,上面是最崇敬的人的图片和励志格言,在课堂上用投影一一呈现并请大家猜一猜他们的职业。由于前段时间班主任刚开过类似主题的班会,也出于想要与众不同的想法,学生们介绍的偶像并不局限与影视体育明星,也包括神六的宇航员,发明家,毕加索等等。也有个别同学带来的是父母的照片,在练说what does your father/mother do 的同时也使其他学生认识到父母同样是值得我们崇敬的。
经过以上的复习呈现本课对话并学习朗读。
篇3:第七册美术《塔》优秀说课稿
第七册美术《塔》优秀说课稿
各位老师:
早上好!今天我说的是浙美版第七册第12课《塔》。根据说课的要求,我将从下面五大板块进行今天的说课。
首先我来说说第一个板块:对教材的理解。
打开《塔》这一课,我就被书上那些别致、美观的充满中国文化气息的塔给吸引住了。这是一堂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美术课,是一堂集欣赏性、合作性、互动性等特点于一体的美术课。在第六册第1课学生已学习了《家乡的桥》,学生已能用线描或其他形式为家乡设计一座理想的桥。这一课与《家乡的桥》很类似,有这个基础,加上我校四年级学生对中国塔文化的喜爱,我想本课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一堂课。根据课程标准和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课分为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和学生共同欣赏了解塔的相关文化和知识,用线描来表现书本上的塔或家乡的塔,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第二课时是用粘土或其他材料对塔进行立体的造型表现。并启发学生去关注塔(包括自己家乡的塔),感受其美,进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基于以上的解读,根据教材特点,结合我们农村四年级学生实际情况,我将本课安排为一课时完成。根据新课标对小学美术教学提出的“既重知识与技能,又重过程与方法,更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既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又主张合作与探究”等方面的要求,并且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为本节课的教学制定了以下目标:
1.初步了解有关塔的文化、历史,感受塔的优美造型特点。
2.通过对塔的仔细观察,能比较准确地画出塔基、塔身、塔顶等塔的结构,提高学生的用线进行造型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同时,更可以通过塔的'造型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 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塔是文化的象征,并启发学生去关注塔(包括自己家乡的塔),感受其美,进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我认为最能体现课题目标的部分就是课堂教学的重点部分,抓住重点就能在设计教学活动中有的放矢,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及顺序。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对塔的仔细观察,能比较准确地画出塔基、塔身、塔顶等塔的结构,提高学生的用线进行造型的感受力和表现力。难点确定为:能比较准确地画出塔基、塔身、塔顶等塔的结构。
下面,我来说说第二大板块:教学策略。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美术课标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针对小学四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以及认知规律,本堂课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
1、自主探究学习法 :
在教学中,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课中,我让学生小组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总结塔的建筑特点与构造。让学生在探索中解决问题。
2、演示法: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具,展示了与塔相关的资料,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让全班学生都能用多种感官感知到演示对象。最后将学生每一层次的作品进行展示,进行创作方法的引导。
除了以上的方法外,在本堂课的教学中,还运用了合作学习发、启发法、练习法、评价激励法等等方法进行教学。
第三大板是:说说教学准备:
块古人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堂课能否顺利地实施教学,完成教学任务,课前准备十分重要。我在课前应根据本堂课的教学过程需要制作好配套的多媒体课件。学生应在课前准备好铅笔、彩色笔等美术常规用具。
接下来,我来说说第四大板块:教学程序。我分为7个环节来说明。
第一个环节:故事导入,引出课题。
这个环节可以用“悬念”来表达。我给学生讲一个《千年不倒翁》的故事(故事里的主人公就是山西应县木塔),这个不倒翁是一座塔。我可以大致的给学生讲这座塔是因为什么原因建造的,在没有用一根钉子的情况下经历了千年的风吹雨打、强烈地震和战乱之下仍然巍巍耸立、屹立不倒的奇迹故事。使学生在听故事当中产生好奇心,想知道这个不倒翁是谁,它长什么样子,它为什么不用一根钉子……为下一环节学习作铺垫。我给学生出示四幅图片(山西应县木塔、香山琉璃塔、大雁塔、飞龙白塔),请学生们猜猜这个不倒翁是四幅图片中的哪一个。引出课题--塔。
第二个环节:自主学习,了解名塔。
篇4:冀教版第七册第五课英语说课稿发
冀教版第七册第五课英语说课稿发
一. 说教材
简析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小学英语第七册第一单元 Lesson5 Making Supper。本册讲述李明来到加拿大学习英语,和JENNY一家住在一起,并接触了加拿大的饮食文化,学校教育,及民族风情。本单元的主题是李明来到加拿大,和我们一起学习一些有关家庭用品,房间及家务的词汇。在本课中介绍了做饭和洗盘子,属于饮食方面的内容,在前边第3课我们已经学了MAKING BREAKFAST ,所以我采用温故知新的方法来引出新的内容。在教学中我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学习英语的乐趣,在多说、多练、多做做学会口语传递信息,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增进对西方文化的理解。
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了以下目标:
(一) 知识目标:
a.会读、会拼写单词dishes盘子、clean干净、dirty 脏、wash 洗、dry擦干、cabbage洋白菜、peas豌豆、onions洋葱、and carrots胡萝卜。
This is ______.这是____.
These are _____.这些是____.
(二)能力目标
能区分中外饮食的不同.
(三)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爱劳动、做家务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熟练掌握句型 This is ____.These are ______. 及单词dishes clean dirty wash dry
教学准备:实物(水、盘子等) 、单词卡片、录音机等。
二. 教法与学法
A.情境教学法
通过设置良好的情境,让教师的语言调节、缩短知识和能力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情感,使学生以最佳的情绪、状态,主动投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真实情景,强化主体意识。
B.小组学习法
每4人一组,让每组学生用clean dirty ,wash dry编排对话。在互动中产生思维的碰撞,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伙伴合作的意识和学习策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学生也在独立与合作的交织中调控了自身的学习,变得自信,自强。
C.把大部分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使学生在操练中拓宽了学习思考方向,把握自己的学习策略,建造了知识和能力转化的桥梁,体会劳动的快乐和学习的快乐。
三、教学程序:
在教学中我主要通过情境感知――实际操练――联系生活实践,这三个主要环节来突破重点难点。
一、热身复习:
A.复习上节课学的歌曲 <
B.用大卡片复习房间以及房间里的物品,课前让学生制作的小卡片用来让学生自己做游戏。
二、新课
1、师生谈话引入课题Time for supper!
设计以下几个问题来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
(1) How many people in your family ?
(2) Who make the supper ?
(3) Do you help them make supper?
(4) Do you wash the dishes?
(5) What would you like for supper?
2.听录音:Part 1 :Time for supper !
提出问题: 你听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讨论听到的结果。
再听录音,学生跟读,训练学生的听力,掌握准确的发音。小学生善于模仿,他们能通过听标准的示范,模仿并练习从而学会发音。
然后学生自由读、小组合作读、教师领读,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体会单词的发音,记忆单词及句式。
3、演示part2:Let’s wash the dishes .
用实物演示单词,一边洗盘子,一边说下面的话:
These are dishes. dishes.
These dishes are dirty.
Let’s wash the dishes in the sink.
Now I’m washing the dishes.(对自告奋勇者说) Please help me wash the dishes .
Now the dishes are clean. Look! They are clean.
让学生再演示一遍,运用日常中熟悉的物品来演示,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说英语的能力。
然后教师领读,学生自由读,小组内读,直到熟练为止。
三、趣味操练
1.小组实践表演Part2的对话,练习句型。
提醒学生注意,对话可以加进自己的内容,不一定和原文一模一样。
2.补全单词
ca______age p______s oni ______ s ca ______ ots
3选择
( )1.I’m washing the dishes.
A What’s Li Ming doing? B What are you doing?
( )2.It’s 6:00.
A What time is it? B When is supper ?
( )3.Sure.
A Is it yours? B May I help you ?
4.利用活动手册做听力
四.检查理解情况
五.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Lesson5 Making Supper
dishes clean dirty wash dry
This is ______.
These are _____.
篇5:英语第七册五六模块备课
英语第七册五六模块备课
课题 (教学内容) module 5 unit1 Pleased to meet you! 课时 安排 共需要1课时此为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会使用情态动词can
2、主要语言 Can you speak English? Can I write to your friend?
3、通过介绍自己的情况结识笔友或网友 教学准备 教学用具:单词卡片,录音机及磁带,光盘 核心问题
(教学重难点) 用can 讲述自己的能力
情态动词can 的用法 教 学 过 程 师 生 互 动 二次备课 一、热身复习
1、Write the following words on the board.
jump swim dancesing
2, Teacher do actions ,example
T: jump / I can jump.
Repeat this with other words on the board.
Then, introduce the question form of “can” by asking volunteers some questions.
Example: T: Can you jump?
二、学习课文
1,listen,point and find “can”
T:write the fllowing wordson the board: England China America
T:Play the tape
2,Teacher ask :who's Laura?
Where is laura from? How many English friend s has Daming got? Can laura write Chinese ?Can Daming write English ?Can They be pen friends.
3,对每幅图片的对话进行学习
a,请同学读回读的句子,并式 着理解。
b,老师领读,
C,老师讲解带can的句子,讲解结束后再放一边录音
4,小结 完成练习1,SB活动2
2,AB练习1:首先让学生依次读出问题,完整的听一边录音。
2,练习2,Before doing the exercise,ask the students to look at the picture carefully.
Example:
T: The boy is riding a bike.
2,Then elicllowing response from the sts. listen,point and find “can” T:write the fllowing wordson the board: England China AB练习1:首先让学生依次读出问题,完整的听一边录音。 问题探究和拓展活动 练习2,Before doing the exercise,ask the students to look at the picture carefully. 作业设计及其它要求 Homework:选择完成用运任务3,通过介绍自己,结识笔友。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Module 5 Pleased to meet you !
Can you speak English?
Can you write Chinese?
Can you ……….?
Yes, I can . / No, I can’t . 教学探讨和反思 新课程标准强调“任务型教学”,提倡学生在体验、思考、调查、合作与交流中完成学习任务,从而达到发展学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因而,为了到达教学目标,落实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本课以任务型教学为主,借助课外知识和轻松对话,引入新课;借助课件和tape recorder分两部分呈现对话Pleased to meet you!,并通过把回答问题和判断正误作为学习任务来激发学生学习及检验其学习效果;借助图示和游戏,复习can的用法并同时复习前几单元涉及的内容如爱好等。在整个教学中,一方面,借助多媒体课件化解难点,另一方面,我注意师生的互动,通过模仿对话―表演对话―实际运用对话等一系列活动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 课题 (教学内容) Module5unit2 Pen Friend 课时 安排 共需要1课时
此为第1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会用运句子 Who can be your pen friend? He can speak French.
2,、会听别人介绍自己,学会询问别人的能力。
3、会唱“I can speak English “
4、根据兴趣爱好结交笔友或网友。 教学准备 录音机 磁带 核心问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Can 及 Can’t 的用运
教学难点:Can 及 Can’t 的用运 教 学 过 程 师 生 互 动 二次备课 一,教学过程warmer
1,Revise ‘can’ and “can’t”
Ss: 朗读chant
T:将name age hobby language can 写在黑板上,请学生介绍他们的笔友。
二,课文导入
T:今天我们将认识几位新朋友,他们也在寻找新朋友,通过今天的学习和了解,我问所有的人都要给自己的笔友写一封信。
三,Look, listen ,and Find .
1,Teach “hongkong ,French,Australia.”pet.
2, Play the tape.
3, 请学生介绍书中的人物
T: 们听到的是四个小朋友的'口头自我介绍。同学们都已经认识了。
4,Play the tape again ,
5,再放录音,学生跟读。然后请学生脱离书本把着几个人物的情况介绍出来。6,Work in pairs.ask and answer.
7,最后全班交流。
四,完成任务
1B活动3,
老师把句子写在黑板上,学生听录音
2,AB练习1,
先请学生读出书上的句子,然后边听录音边判断。
3, Listen and say ,than sing.
根据学要,多放几边。先让学生完整的欣赏,在边听边小声唱,最后大声横唱。
4,SB活动5,listen and do
请学生看图跟读几边,然后开展活动。
完成作业:AB练习3,4。 将name age hobby language can 写在黑板上,请学生介绍他们的笔友
再放录音,学生跟读。然后请学生脱离书本把着几个人物的情况介绍出来。6,Work in pairs.ask and answer. 问题探究和拓展活动 B活动5,listen and do 请学生看图跟读几边,然后开展活动。 作业设计及其它要求 AB练习3,4 板书设计 Module 5 unit 2 Pen Friends Can you speak English ? Yes,I can speak some English . 教学探讨和反思 新课程标准强调“任务型教学”,提倡学生在体验、思考、调查、合作与交流中完成学习任务,从而达到发展学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因而,为了到达教学目标,落实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本课以任务型教学为主,借助课外知识和轻松对话,引入新课;借助课件和tape recorder分两部分呈现对话Pleased to meet you!,并通过把回答问题和判断正误作为学习任务来激发学生学习及检验其学习效果;借助图示和游戏,复习can的用法并同时复习前几单元涉及的内容如爱好等。在整个教学中,一方面,借助多媒体课件化解难点,另一方面,我注意师生的互动,通过模仿对话―表演对话―实际运用对话等一系列活动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 课题 (教学内容) Module 6 Unit1 A postcard from New York 课时 安排 共需要1课时
此为第1课时 教学目标 A. 基本要求
B. 基本能听懂、会说词汇:.postcard hobby chopsticks soon address wonderful
understand sometimes dancing really stamp fork knife.
基本能听懂、会问“have you got …….; has she got …….……”的语言结构,
并会做答“Yes, I have. No, I have not. Yes, she/he has. No, she/he has not.
B.初步要求
初步感知This postcard is from America Have you got ……and….;
Has she got …….and… 的含义。?初步感知语音中语调的升降变化。
C.复习巩固
Can you swim/sing a song/guess? Have you got any pencil sharpeners / erasers / stamps?
2.2运用能力目标
运用所学语言结构询问对方有什么或表述我有什么。
2.3素质教育目标
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乐趣,使他们在小组中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教学准备 录音机 磁带 核心问题
(教学重难点) I have got some stamps from China. I have got some …….and………but, I have not ……… 教 学 过 程 师 生 互 动 二次备课 1、Warm up 2、⑴Greetings: T―Ss how about you? What about you today?
3、(2) Five different groups show their slogans and do action
4、(3) Guessing: T students today I take some good things for you .can you guess
what things in my bag.
S: do you have a book /eraser /sharpener /stick/apple……
T: I have got a apple/notice book/knife /ruler (appear the “have got “on the blackboard) yes,
it is for you.
T: collecting postcards is my hobby .now; I have got lots of postcar Let us look at them.
2、导入 Leading
(1) Question:
T: now, I have got two kinds of postcards.
Can you talk about this postcard?
It is about …….from……(show the power point about postcards)
S: It is about ani
篇6:第七册《商不变的规律》说课稿
第七册《商不变的规律》说课稿
一、说教材
《商》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七册中的内容,这是一节新授课。“商不变的规律”是一个新的数学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必须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才能不变,这是一种函数思想,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这个规律不但是被除数,除数末尾有零的除法的简便运算的根据,也是以后学习小学除法的依据,也有助于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学生在学习课本之前已经掌握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法则,为本课题的学习提供了知识铺垫和思想孕伏。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理解、掌握商不变性质,会用商不变性质,对口算除法进行简便运算。学生在参与观察、比较、猜想、概括、验证等学习活动过程中,体验成功,同时渗透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启蒙教育。根据前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商不变的性质,其中对商不变性质的理解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学思想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比较相关算式的内在联系,探究、发现、验证并运用规律,既让学生掌握了商不变性质,又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说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激趣设疑,提出问题
在这一环节中,我安排了两个步骤,分别是激趣设疑和提出问题,我用“狐狸兄弟烧饼广告”展开:小白兔最爱吃烧饼了,这一天,它来到森林里的“小狐烧饼公司”,想买到好吃又便宜的烧饼。但狐狸兄弟们的广告,把它难住了,不知该买哪一家的吃。狐狸大兄弟的广告:“240元可以买40个!”狐狸二兄弟的广告:“480元可以买80个!”狐狸三兄弟的广告:“4800元可以批发800个!”狐狸四兄弟的广告:“60元可买10个!”狐狸五兄弟的广告:“24元可以买4个烧饼!”通过这五道算式的计算,学生发现烧饼的单价都是6元。这时狐狸六兄弟又贴出了广告:“烧饼每个:(24÷13)÷(4÷13)=( )元”,用“算式设疑”引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使学生欲罢不能,在学习行为中遇到障碍时,让学生观察之前的5个算式,引导提出“被除数和除数是怎样变化的?”“商在什么情况下会不变?”等数学问题,明确学习目标,起到目标定向的作用。
第二环节:分析问题,总结规律
在这一环节中,我安排了三个步骤,先让学生自主发现规律,然后验证规律,最后是深化理解规律。
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故事情境中的前5个算式,以“240÷40=6”为标准,观察其余算式中的被除数与除数的“变”,并将他们板书:
240÷40=6
480÷80=(240×2)÷(40×2)=6
4800÷800=(240×20)÷(40×20)=6
60÷10=(240÷4)÷(40÷4)=6
24÷4=(240÷10)÷(40÷10)=6
变 不变
接着让学生分组讨论,单组同学探究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倍数的情况,双组同学研究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相同倍数的情况,再由集体概括出“商不变性质”,同时强调“同时”、“0除外”来完善概念。当然,根据不完全归纳提出的猜想不完全可靠,而对小学生来将,对提出的假设也只能另举例子来检验。于是,我通过让学生写例子验证,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方法。最后我针对学生易错、易漏之处让学生通过“判一判”、“填一填”等即时练习深入理解规律。
判一判
350÷50=(350÷10)÷(50÷10)
75÷25=(75×4)÷(25×4)
360÷90=(360+10)÷(90+10)
91÷13=(91×2)÷(13×3)
填一填
200÷40=(200×4)÷(400× )
=(200○ )÷(40÷5)
=(200×7) ÷( ○ )
= ÷50
=20÷
第三环节: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在这一环节主要是运用“商不变性质”来解决“3600÷600=”等被除数、除数末尾同时有0的除法,让学生所有学用,在口算是寻找最佳方法,提高口算速度。
第四环节:巩固练习,扩展应用
共三道练习,第一道是口算,让学生用今天学过的知识进行简算,其中象“7500÷50=”等学生易错的题目,通过学生提醒学生的方式,提醒学生在简算时,被除数和除数末尾要去掉相同个数的0。
第二道练习是解决课刚开始时狐老六提出的问题:烧饼每个:(24÷13)÷(4÷13)=( )元。
第三道练习属于开放性练习:240÷40=(200○ )÷(40○ )拓展学生思维空间,从不同角度、不同类型、不同形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第五环节:归纳总结,完善认知
通过询问“你有什么收获?”“这些收获主要通过什么方式获得?”进一步系统完善认知。
第六环节:拓展延伸,孕伏新知
简便计算 ÷125=
篇7:初中第七册《傲雪梅花》说课稿
一、教学结构与内容简析
(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傲雪梅花”是初中美术第七册第四课的内容,这一课内容属于中国画范畴中的一些基本的知识。作为学习中国画的入门课,学习本课知识能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画的分类、技法以及中国画是怎样运用笔墨进行作画的。为以后学习、欣赏中国画打下基础。使学生能了解古代文人怎样以物咏志抒发自己的情怀。
(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熟悉中国画工具、材料、了解用线的表现方法,体会笔墨的韵味。 能整体把握画面的虚实关系,尝试水墨的表现技法。
2、能力目标:能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领会中国画所寄托的人格精神。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精神和审美情感。
(三) 教学重点、难点: 中国画是通过笔、墨之间的关系来表现画面关系,从而达到以物咏志抒发情怀。所以把笔、墨的表现方法作为本课的重点内容。古人是通过笔墨的表现来抒发情怀,展现个性。每一幅大师的作品都是他们人格的写照。但是怎样通过笔墨来表现个性又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因而把“有个性的表现笔墨的关系”作为本课的难点。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1、采用讨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样体现了重教学过程,轻结论的教学理念。
2、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手段,利用课件进行教学。 课件中使用大量的图片进行直观教学。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教师演示调动他们积极参与讨论课堂中出现的问题。
三、学法指导:
要求学生善于观察,积极讨论,勤于思考。培养学生在课堂中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
四、教学思路及设想:
整个教学过程以欣赏、笔墨尝试到创作表现为线索逐步展开。
第一课时:介绍中国画发展史、表现题材、技法分类。演示用笔用墨的方法。
第二课时:选用梅花的诗歌及图片设置情境导入,然后介绍梅花外型及所蕴含的寓意、及象征精神,接着示范画法及技法讲解、学生分析和尝试。
第三课时学生自主进行练习、创作。
教学中始终贯彻美术教学的目的——培养学生的美术素质,而不是培养画家。
即学生只要知道怎么画、为什么这样画,并不要求“他们”一定会画的方针。
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得出问题的过程,注重使用学生讨论(教师参与其中)这一方法得出结论。
五、教学程序:(教学环节设计)
①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②探索求进,学习新知
③教师示范,引导观察
④展开讨论,激发思维
⑤学生体验,巩固提高
以上教学环节设计的依据是:学生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发展规律;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
传授知识与增进民族情感相统一;
掌握知识与形成能力相统一等教学规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通过王维的诗(谜语)引出新课,使学生认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培养他们的爱国热情,增进民族自豪感。 探索求进,学习新知
1、运用课件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讲解中国画的发展史,增加学生的'知识面。
3、通过大量的图片展示,提高学生美术的素养。
教师示范,引导观察 教师(示范)画一张花鸟画,让学生观察中国画的用笔用墨。通过演示既可以让学生感受中国画是怎样画的,又可以通过观察教师作画,进行思考,进而领会中国画的笔墨韵味。
展开讨论,激发思维 让学生讨论教师演示时使用的笔法和墨法,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得出结论。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体现重视解决问题的过程的教学方法。(学生自己通过探索总结的结论,比教师告诉的结果印象会更深,掌握的时间会更长。利于学生将来能自主的学习,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学生体验,巩固提高 现今的美术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并不是培养画家。因此,本环节,只要学生能大胆的用手中的画笔在宣纸上涂、抹、甚至乱画都行。
学生在体验笔墨韵味的同时,他们(小组)之间会互相学习,学生自己会发觉谁“涂”得好、谁的不够好。而这些体验教师是无法直接告诉学生的。
本缓解教师应该给予学生鼓励与赞扬,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体验,学生能把掌握的知识转化为技能或技巧。
篇8:第七册美术《线条的魅力》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线条的魅力》是一节造型表现课,通过对不同类型线条的观察、比较,体会线条不同的美感,感受生活和艺术作品中线条线条的韵律、节奏。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线条的表现力,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尝试怎样使线条组合起来的游戏般的学习活动中,对美术造型活动产生兴。
2、教学目标
(1)发现生活中千变万化的线条,通过观察,认识不同的线条,体会线条的美感特征及其在美术作品和生活中产生的视觉效果;通过教学掌握直线、折线、曲线、交叉线等以及不同线形,如长、短、细、疏、密等不同线形的变化,理解线的美感特征。通过观察、体验、感受、了解感悟各类线条的表现力,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
(2)了解线条的各种形状、线形的变化及线条组合的黑白灰层次,能用线条进行简单的构成练习。
(3)通过观察画家用线条表现的作品,初步体会画家在作品中体现的不同情感,认识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图片、画面的分析,体会线条的美感,了解各种线条的形态和线条组成的纹理。
教学难点:尝试画出长、短、粗、细、疏、密不同变化的线,画面中线条黑白灰层次的组织。
二、说教学方法
1、说教法
(1)“启发引导法”,我以实例为线索,充分动用教具,不断采用欣赏、启发、讨论、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实例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课中采用“课前随意画-画画身边的线-运用各种方法画画有韵味的线-课后用线进行创作”进行启发和引导。
(2)“演示法”,根据心理学原理,再造想象是根据词语的描述或图样、图解、符号记录等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因此,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具,展示教学相关资料,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让全班学生都能用多种感官感知到演示对象。将学生每一层次的作品进行展示,进行创作方法的引导。
(3)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在探索中尝试、在探索中创新,三次课中创作小练习,让学生在自我尝试中对线的运用方法进行探究和感悟。总之本节课的全过程主要是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过程,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说学法
线条是绘画艺术的重要语言与工具,在艺术领域中理解它们的节奏与情感是比较抽象的,需要全面的知识技能和创造思维,要想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运用不同节奏的线条来表达各种不同的情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本节课,学生可以借助教师准备的大量实例中形象地认识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线条以及绘画中的线条,感受“线”,发展创造思维,陶冶艺术情操。
三、说教学实施过程
第一个环节:游戏导入——初步了解线的种类我先请学生舞动丝带,其他同学仔细看,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线条?再让同学们毛线,能摆出像什么形状?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线的形态变化,使学生有了着手表现的冲动,激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第二个环节:探究学习——感受生活中的线条,进一步感受线的美感
我先请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线,再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自然界中的景物,运动中的线。如花地、保险大厦、梯田、长城、波光、爆炸等。
接着请学生重点观察印象最深的图片中的线,提醒学生用上合适的工具来画这些线。然后再次展示学生作品,感受不同的线给人的不同感觉。如表现挂面、梯田的弧线给人柔和的感觉,表现建筑物的直线给人坚硬、挺拔的感觉。
表现瀑布、绸带的曲线给人带来舞蹈的动感。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从视觉上进行细致的观察,从而进一步体会到线的魅力,学生在临摹中感受线条的不同形态给人的不同的感觉,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线条的组合方式,从而突破本课的重点。
第三个环节:联想描绘(听一听,舞一舞),感受线条的变化
我先用课件播放节奏变化的乐曲,让学生听一听,感受线的变化。请学生用用不同的线条进行组合方式画线。接着展示部分学生作品,进行互评、生评、师评。在此,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发挥,在学生的进一步创作中,发现线的`组合方式和规律。
第四个环节:欣赏大师作品,感受大师的风范
课件出示姜宝林《山水》、吴冠中《梯田》、凡高的《星空》等作品,使学生初步体会画家在作品中体现的不同情感,认识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从而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第五个环节:分析线条组合的黑白灰层次
课件出示几幅同龄人的线描作品,四人小组进行讨论:觉得哪一幅画面的黑白灰组合得最有变化?通过画面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线的组合的运用应该是有度的,如何画出画面的黑白灰层次,在对比欣赏中,去进行探究,如线的密、重叠、加粗可以产生黑块面的效果,是难点得以突破。
第六个环节:学生创作,作业展评。
基于以上的学习,要求学生用各种各样线的组合给花瓶或其它形象进行装饰,并注意线的粗细、虚实、曲线的变化及画面的黑白灰对比。在作业设计上,我让学生用长、短、粗、细、疏、密不同变化的线,给花瓶或其它形象进行装饰,组织成一幅具有一定规律而又具有线条美感的装饰画。学生在痛快自由的线条排列组合中体会了线条变化的魅力。为了激发学习兴趣,将若干学生的作业在黑板上展示,给学生美好愉悦的视觉感受。紧接着让学生对作业互相进行评价交流,这样,不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在分享劳动成果中获得成就感和学会绘画技巧。
第七个环节:课外拓展
作品展示完毕,我告诉学生,线条不仅能看到、画出,还能听到,让学生听一段节
奏有舒缓和激烈之分的钢琴曲,再次使学生感受到线条是有生命的,它的魅力是无限的。
四、说板书:
《线条的魅力》
线条形态:学生作品展示区
线条组合:长、短、粗、细、疏、
板书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头脑中产生清晰而又深刻的印象,有助于学生把握教材的重点,理解教材的难点,便于学生记忆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
篇9:标准英语第七册第六模块教案
标准英语第七册第六模块教案
标准英语第七册第六模块教案 Module6 Unit 1 A postcard from New York 一、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学习句型:Have you got …? 2、比较“and”、“but”的不同用法,。 二) 能力目标:询问他人拥有的物品。 三) 情感目标: 善于与人交往,与他人做朋友。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利用“and”、“but”将短句连成长句; 2、询问同学们拥有的物品; 三、教学准备:自制课件,单词卡片,明信片,贴花, 猜谜语 四、教学过程 (一、)准备: 1)Chant:Hobbies。 (2)教师拿出先准备好的包,然后让学生猜包里的东西。 T: I have got somethings in my bag .It’s a fruit,it’s red.What is it.Guess! Ss: It`s an apple . T: Yes , I have got an apple . What have you got ? Ss:学生拿出自己的物品并运用“I have got…”进行语言表述。教师可以随即说 “ x x /he /she has got a ….”帮助学生复习句型。 为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此处设计了一个比赛,将全班分成四大组,每全组的成员自主表述一个句子加一分,看哪个组得的分多。 (3)We have learned the new words by yourselves already.Now let’s show in your groups。各组出示单词卡片并认读单词或者说句子,每说对一个得一分。 (二、)新知呈现: 1. 教师出示明信片, T : Look, I’ve got some postcards and they’re from my friends. Today Sam and Amy have got a postcard ,too. It’s from New York 2.引出课题A postcard from New York ”(板书课题,并带读。) 课件出示T: Now let look at the cartoon Pay attention the new words please. (三、)新课: 1.学生看问题,并自己学习课文。 1).Who sent the postcard to Sam and Amy? 2.)Where is the postcard from ? 3.)What has Daming got ? 4.)What has Laura got ? 5.)Can Laura use chopsticks ? 2.分组回答问题。 板书:Daming has got a Chinese kite and we fly it in the park. Laura has got some chopsticks but they are difficult. 3.小组内互读,并展示。 (四、)操练与巩固: 1.(1)T:教师拿出一个苹果边说边做动作“I have got an apple and I can eat it .”同时,教师出示课件: I have got a cat and I often play with it . T:What have you got ? Ss:学生拿出自己的物品并试着运用这个句型表述。每说对一个句子就为该组得一分。 T:当学生表述完后,教师可以说“she/he has got a …and she/he can …”句子。当学生不会运用此句型进行表述时,教师可以用简单的问题引导。 2.(2)T:教师出示课件,边说边做动作“I have got a violin but I can’t play it. .同时,教师出示课件: I have got a guitar but I can’t play it . Sam and Amy live in China , but they`re not Chinese .They are American. Ss: 学生拿出自己的物品并试着运用这个句型表述。每说对一个句子就为该组得一分 T:当学生表述完后,教师可以引入“she/he has got a …,but she/he can`t …”句子。 3.Make sentences using “but” or“ not”. (五、)小结:将前面所比赛的分数做一个总评,给学生一个肯定。 (六、)作业:(挑选你喜欢的题目做两道) 1. 听磁带熟读课文。 2. 抄写本课单词、重点句3遍。 3. 给好朋友写一封postcard,下节课展示。 4. 预习Module6 Unit2。 板书设计: Module 6 Unit 1 A postcard from New York. Daming has got a Chinese kite and we fly it in the park. I’ve got some chopsticks but they are difficult. 教学反思: 六年级学生由于知识难度的增加和自身年龄的特点,学习积极性较低年级时有所下降,所以本课的教学设计首先本着兴趣第一的原则。 我觉得这次授课,亮点有三: 第一主要通过韵句和问候将学生的心快速拉回课堂,同时也是为了加强英语的运用;第二新课的导入我运用了明信片导入的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主要是采用动态真实性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引入比赛,利用小组比赛的'形式,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开口讲英语;在复习的基础上,教师通过说一些简单易懂的句子和做动作以及课件,引导学生理解所学的新句型,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运用这种句型表述自己的能力和喜好,同时在小组内检查预习情况,比赛继续延用下来,这样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表现欲。 新课环节我充分利用小组互助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学习课文,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操练环节我借助课件练习新句型,真实又带有趣味性,因此达到了一举三得的效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同时渗透第三人称,这样起到了画整为零的效果;本小节结束时,对比赛做一总结,这是给学生成功的肯定,也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但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学生合作互助还不是很到位,学生练习时间欠缺,对学困生的关注还不够等。另外,还要注意语音的问题,比如:句子连读发音“I can send you one.”中的”send you”应该要让孩子学会连读,但是在这方面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忽略了!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及时改正我的发音问题!篇10:外研社高二英语第七册作文
What Lessons Should Be L earned From the Drought
The drought in the south-west China has lasts for several months, which makes people face water and food scarcity. We should learn lessons from it.
The drought can be cause by several factors. Firstly, about 63 percent of cities in China are facing water scarcity. The situation is worsened by pollution a nd industrialization. In addition, too many trees have been cut down, so forest cove rage has been decreasing rapidly. What's more, some water conservation projects haven't been functioning properly, thus people there have had to rely more heavily on rainfall for their water supply. Most of China's irrigation systems are very old.
In order to prevent this cas e coming about again, we should improve our awareness of saving water, makin g proper use of water and recycling water. Meanwhile, we ought to plant more trees and protect environment to prevent loss of water and soil erosion. Of course, the governments should increase investment and repair water conservation pro jects as timely as possible.
篇11:外研社高二英语第七册作文
Good morning , ladies and gentlemen ,
Some of us are having problems with our parents , as they often look into our school bags or read our diaries . I fully understand why we are not comfortable about it , but there’s no need to feel too sad. Our parents are checking our bags or diaries to make sure we are not getting into any trouble . They have probably heard some horrible stories about other kids and thought we might do the same . Or perhaps they just want to connect with us but are doing it all wrong . My suggestion is : Tell them we want them to trust us as much as we’d like to trust them .If you don’t think you can talk to them , write them a letter and leave it lying around ---they are bound to read it .
Thank you!
外研社高二英语第七册作文
篇12:小学语文S版第七册《麻雀》说课稿
本文选自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人与自然”,本单元以“初步了解文章叙述的顺序,更好地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为训练重点,麻雀是单元的起始课,目的是让学生理清写作顺序叙述的,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及其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而进行的,从读悟写,读写结合的训练,
根据教学大纲和学段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和课后练习,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继续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读懂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爱的伟大。
2、学习作者具体指叙和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二、能力目标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思维想象力。
三、德育目标
懂得老麻雀奋不顾身掩护小麻雀那种“强大的力量”就是爱的力量。
四、教学重点
1、抓住描写小麻雀、猎狗、老麻雀的神态、动力的句子,体会三者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爱是一种强大力量。
五、教学难点
1、体会第4、5自然段中描写老麻雀神态、动作的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即“一种强大的力量”就是爱的力量。
二、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改精神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学生的重点是培训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而教学过程又必须强调合作精神,突出自主性,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因此,我主要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拧究的方法,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设计教案时,我结合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先让学生欣赏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提出两个问题。1、如:“老麻雀、小麻雀、猎狗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课文中哪些句子体现了他们的这些特点,为什么?让学习合作探究,采取“读——找、画——议——读”的方法,从文章中批答案,说理由,并通过朗读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在反馈交流时,抓住重点句子,让学生仔细体会,深入理解,通过各种读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朗读中积累语感,积累词汇。
三、说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自读自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所以我首先采用情境教学法,范读课文1—3自然段,把学生带入找猎归途的情境之中,拉近学生与文本、作者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心底升腾起对小麻雀的怜惜之情,这时,我忙问一句“此时,你最想知道什么?”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的兴趣就会集中到探讨“接下来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这两个问题上来了,这时,我抛给学生一个问题,请同学们轻声自由朗读4—7自然段,画出让你感动的语句,抓住这些重点问句,有感情地去读,设身处境地地去想,在感受最深的问句旁边做上批注,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辩论,深入探究
当学生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后,小组派代表回答问题,要求:1、朗读句子,句中感悟了感情朗读,在以自学探究主为的课堂里,“交流”成了提升探究过程的重要环节,这是在接受课堂所没有的一种全新教学行为,本环节学生、教师首力抓两点:一是抓重点句子,品悟重点字词,二是抓感情朗读,以读中悟懂,读是语文教学永远不变的一剂良方,读中理、读中感悟,读中也在积累内外语言,因此这一环节中,我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采取多形式引导学生品读,在讲到老麻雀时运用课件显示:“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扑了下来,像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通过看屏幕上活生生的老麻雀愤怒地不顾一切地扑了下来,扎煞起全身的羽毛,并且配上老麻雀绝望的叫声声,使学生感受得更真切,理解得更深刻,顿时明白老麻雀这样落下来以及为什么这样做,突破难点,再通过引导学生比较两个句子,以直观的画面上升到理论知识,使学生更进一步深入学透课文,从理论上突破难点,也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抓到桃子。
在理解:“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这句话时,教者提问:老麻雀为什么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通过前面的学生,相信大多数学生能说出答案,然后让学生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就是老麻雀与小麻雀之间的那份伟大的母爱,然后引导朗读4—5自然段,进一步从读中体会爱的伟大力量。
3、深化主题
爱国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概括世界的一切,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因此,引导学生想象:“你从老麻雀的身上想到了什么?”进行发散思维练习,培养创造性思维,放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智力,激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广远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4、总结全文
教师先总结阅读方法和文章写法,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和写作方法,然后再用抒情的语言向学生强调爱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
5、布置作业
课后搜集能体现动物或人之间的爱的故事,与同学交流,让学生从故事进一步感受到爱的伟大,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篇13:英语第七册Unit2教学教案和教学反思
英语第七册Unit2教学教案和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动物的一般习性之后,所设置的一部分巩固操练的内容。课文从听、说等方面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前一单元的理解,并进行升华,使学生能够结合本模块的核心句型、结合情境内容替换其中部分信息。
学情分析
1.本课是新标准英语第七册Module7unit2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动物的习性,让学生学会运用一般现在时描述动物及它们的习性。六年级的学生天真活泼,大胆且独立,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与训练,学生基本熟悉教师的课堂用语。在热身和复习环节中,我认为可以运用自制的重叠动物卡片,复习动物的单词及它们的`单复数,并呈现了“What are they?----They are elephants. They are big.”句型,通过小组问答,师生对话,俩俩对话等方式,帮助学生回忆并巩固已学知识。这样的复习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理解学习本课的效率,我让为可以提高每位学生的自信心,推动学习兴趣。然后可以采用合作的学习方式,利用学生的信息差,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大家互相帮助,一起努力,能更好的巩固本课内容. 师生访谈情况看:在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和访谈中,发现本班学生都想学好英语,但学习方法不当,不知如何去学,存在一定问题:
(一)部分学生英语基础不是很扎实,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十分吃力;
(二)部分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抓不住重点;
(三)许多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通常不请教老师和学生,把问题放在那里置之不理;
(四)师生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对个别学生缺乏针对性的辅导。
从学生作业分析反馈情况看:
从本学期的月考和期中考试结果统计的数据看:全班月考平均成绩为82.2, 90-100分8人,80—89分14人,70—79分:14人。期中考试平均成绩为83.41。90-100分9人,80—89分16人,70—79分人。由此看来,学生英语成绩有些进步,头小、尾大是不争的事实。
从以上分析发现:中段学生英语成绩人数较多。但是英语尖子生较少,个别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学生基础较平衡。但对英语仍然有很多疑惑,一知半解。 2.学生认知情况。
(1)、我所任教的是六年级共有37名学生,其中男生15人,女生22人,他们心理的想法很多、有主见,还有逆返心理,独立性增强了,大部分学生愿意动脑筋,学习也自觉了,竞争意识很强,有自尊心,有端正的学习态度。根据本班学生年龄相对较高,家庭教育相对较好、家长知识层次也较高,所以,学生贮存了较多的知识、见识较广。学习素质较好的特点,形象、抽象思维较全面,而且学生个性活泼,大部分乐于发言;很听老师的话;学生的感兴趣的话题也较多方面。因此,我首先是让学生跟老师认识单词、诵读全文、初认课文,然后根据学生诵读流畅情况,让学生再依次当堂提问,让学生在充分诵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尝试着自我预习。我没有进行任何的预习指导,而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难题,写成小纸条上交,真实反馈问题。
(2)、学生在几年的学习中对熊猫等动物的个性、特点及对英语的单词、句型都积累了较多的知识,尤其是本学期之前学了较多新的单词、句型等对本节课又起到奠基的作用,特别是本班学生在本学期中学过的知识掌握得很全面,掌握了这些知识,因此,在导出新课的时候就显得事半功倍了。加上学生在自然课中对动物的习性也有了较清楚的认识,加上他们平时爱看电视节目《动物世界》,因此对动物们的生活方式认识全面,尤其是孩子们都是农村的孩子,对常见的蛇、猫、鱼等动物更是了如指掌,丰富的生活经验为了这节课奠定了基础。(3)、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方面。本班学生听力较弱、郎读、练习写单词书面信息、口头表达能力较好;理解掌握新知识较快的特点。我充分发挥学生优势,避其劣势,有步骤、有次序的一一引导;同时抓好尖子生和学习困难学生两个层次,以好带次,共同提高。(4)、学生学习风格分析方面。班级整体学习风格思维活跃、反应迅速,但往往思维深度不够、准确性稍微欠缺。因此,我通过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合作等方式尽量取学生之长、补其之短。
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
A. 学生对一般现在时的理解不透,存在摸凌两可、认知不深刻,容易做错题目。
B. “like”和“love”的用法掌握得不够好。
C. 作业的形式虽然多样,但有时达不到理想要求,学生容易造成混乱现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 Words: bamboo, snake
2. Structures: They love / like /sleep/ play with…
What are they? They are …
2)技能目标: Using the simple present tense to describe animals and talk about their facts.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能准确运用句型:They love … What are they/is it? Do …like…?
教学难点:Talk about the animals facts as more as they can.
篇14:如何写英语说课稿
说课是教研、教学工作的重点,是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产物。因此,写好说课稿,为成功完成说课任务做好充分的准备。对于教师来说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技能。
一般来说,一份出彩的说课稿主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一) 简明扼要、言简意赅
与教学论文不同的是,说课稿更具实践性。所以,在说课稿的撰写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措辞的精当,勿长篇大论、面面俱到或泛泛而谈。首先,说课各要素及其理论依据间应有直接的内在联系,在措辞上要言简意赅。其次,应尽量避免使用笼统、抽象、难以感知的一般性用语来表述具体的教学目标,如能力目标―Improve the students’abilities of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这样的教学目标因表述上太过宽泛而显得空洞无力,没有清楚地说明对学生的具体要求,从而导致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无法有效操作,听课者更难对实际教学目标作出合理、准确的评估。
(二) 突出理论性
比起教案,说课稿更具理论性,因此在二者的撰写过程中作者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一般而言,教案多是具体的教学步骤和过程,而说课稿则偏重于对理论指导做有针对性的阐述,即教案只写“怎么教”,说课稿则写“为什么这么教”.因此在撰写说课稿时一定要注明所用教法、说学法及学法指导的理论依据。
(三) 突出英语学科特点,()融入英语学科思维与英语国家文化,但要注意量力而为。
原则上,英语说课稿应当要求授课教师用英语撰写,并且在此过程中融入教师本人的英语学科思维及所具备的英语国家文化涵养。但对很多教师而言,英语毕竟是第二语言,因此使用英语撰写说课稿对其英语书面表达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鉴于很多教师还没有完全掌握说课方法或未能准确理解及翻译某些教学理论时,最好慎重选择。毕竟,说课是陈述教学方案设计及其理论依据,而英语说课的目的也主要是进行相关的英语教学研究,而不是测试或提高教师英语口语表达的主要途径。
篇15:如何写英语说课稿
对于一名英语教师来说,用英语来书写适合自己的说课稿,无疑是英语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下面以我所任教的第十一课的第一课时为例谈一谈小学英语英文说课稿的形式:
一 说教材:新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又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综合素养为基础。
《新课标》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以发展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为主线,突出语言的交际功能及其工具性特点;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功能为最终目的,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因此我采用“任务――探究――创造”型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有趣,开放式的语言环境中,学会观察,思考,讨论和总结,在“用”中发展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各种语言应用能力。
联系任教的内容而言,这是一节情景对话课,围绕“征询意见”这一日常用语展开。在第三课中,学生已经能用“ would you like some…?”进行询问。能听懂会说chicken,pop, milk, a sandwich.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为用“What would you like?”进行征询意见。根据这一安排和学生的整体认识水平,从知识教学、能力培养等方面考虑,我确立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能听懂会说I’m hungry. What would you like?Yes, I’d like……2、能力目标: 听懂会说hamburger、French fries、pizza、pop.
3、情感目标: 能运用所学句型进行对话表演和口语交际,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4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能听懂会说 I’m hungry. What would you like? No, I’d like……听懂会说hamburger、French fries、pizza、pop.教学难点是能用“What would you like?”征询别人意见以及hamburger, French fries的正确发音。
5 学情分析:
6 教具准备: 录音机,卡片,多媒体
二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
三教学程序:
为实现以上目标,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
(一)、Warming up
1、Sing some songs.
2、Play a game.快速呈现食物图片,做问答。
(通过唱唱、问答的形式,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积极性,而且营造了学习英语的氛围。同时也为本课的教学作了知识的铺垫,构建了知识表象。)
(二)、Revision
(紧接着教师摸着肚子,作饥饿状)引导学生一起说出I’m hungry,围绕呈现的图片快速对话。
(以对话的形式,唤起学生的记忆,使学生熟练运用旧知,同时对I’m hungry进行了渗透。)
(三)、Presentation
1、依次呈现some bread、some juice的图片。
T: Would you like some bread?
S: Yes, please
2、T: I’m thirsty.(教师作干渴状,引导学生边做边说I’m thirsty.)T: Would you like some juice?
S: Yes,please.
T: Here you are.
通过已掌握的句型新授hamburger, French fries pizza ,pop.
(利用旧知,在已熟练了的交际语境中学习新单词,同时配以相应的图片,加深了对单词的理解,也降低了难度。并即使由师生操练转向生生操练,由模仿提高到运用,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3、(呈现以上四幅新授图片)Make out some dialogues.
(将单词融进有实际意义的对话中,充分体现在交际中教,在运用中学的理念,通过这种方式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运用。)4、(请一名较突出的学生引导作干渴状):
S:I’m thirsty. I want to drink.
T: What would you like, please?
S: I’d like some pop, please!
(教师作饥饿状):
T:I’m hungry. I want to eat.
S: What would you like, please?
T: I’d like some French fries, please!
(在说的过程中予以图片加以配合,帮助理解;由模仿到练习,反复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强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运用。)
(四)、Practise
1、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ad after the tape.
2、Act out the dialogue.
(在听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演演的形式让学生在情景中练习达到掌握的目的。)
篇16:如何写英语说课稿
英语说课稿没有固定的写法,大家可以按照这个格式来书写:
一、单元分析
1、教学目标
2、重点和难点:
3、教学突破: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三、教学程序设计
(一)、问候
(二)、呈现
(三)任务活动
(四)小结。让学生自己谈收获
(五)作业。
★ 英语说课稿
★ 英语说课稿范文
★ 英语说课稿格式
快乐英语第七册Unit3Lesson14的说课稿(精选1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