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草帽的云”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篇让德之明灯照亮人生--《钓鱼的启示》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让德之明灯照亮人生--《钓鱼的启示》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欢迎阅读借鉴。
篇1:让德之明灯照亮人生--《钓鱼的启示》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湖北省咸丰县丁寨乡湾田民族小学 覃柏洲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四组中的第一篇课文《钓鱼的启示》,首先,我想说的是,作为教育者,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懂得学会做人的道理,要让“道德”这盏“明灯”,照亮自己的人生,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首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为文本中的人和事所感动,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然后,带领学生走出文本,回到现实生活中,感悟待物做人的重要;最后,再回到文本,牢记诵读含义深刻的语句,使自己的行为受到熏陶。
接下来,我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及学生情况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钓鱼的启示》一文,属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围绕本单元(组)的学习专题“生活中的启示”,告诉我们:道德判断也许很简单,实践起来却很难。
这篇课文回忆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着了一条大鲈鱼,父亲却非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不可,使“我”从中获得终生启示的事,说明从小受到严格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这篇课文故事情节性强,学生爱读;语言质朴简洁,学生能读;句子含义深刻,学生也许难以读懂,但也许会影响他们一辈子,这正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本单元课文教学的重点所在。
这篇课文的作用是让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能力,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同时,体会课文蕴含着的深刻的做人道理,从中得到启迪。
2.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自己的一些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表述能力,初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该年级学生的认识、表达、朗读、感悟能力及学生学习习惯等都很差,所以在我的备课中设计了学情预设和教学策略。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上述教材及学生情况的分析,我预定本课的教学课时为三课时,现在,我注重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通过第一课时的教学,准备完成以下目标。
(一)、三维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能正确、流利、较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②、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
③、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来达到质疑、解疑;以读为本来达到以读促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初步领会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并让“道德”这盏明灯,照亮自己的人生,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二)、教学重点: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精读重点语句和段落,初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识特点、体现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在新课程理念上提到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而在学法上我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读为本、以读促解来达到学生质疑、解疑。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还给课堂。在课堂结构上,我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我设计了1.走进文本,激趣引入,揭示课题;2.走进文本,初读课文,整体感知;3.走进文本,细读课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4.走进文本,精读句段,情感升华;5.走出文本,知识延伸与拓展。6、回归文本,总结课文六个层次的学法,它们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从而顺利完成预设目标。
四、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流程及设想
接下来,我再具体谈一谈这堂课的教学流程及总的设想:走进文本,理解感悟课文内容受教育;走出文本,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受启迪;回归文本,诵读经典语句规范行为受熏陶。
(一)、走进文本,感悟内容
1.走进文本,激趣引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好是成功之母”。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才能挑动学生心中想学的心,使其自然而愉快接受知识。因此我以《小猫钓鱼》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直奔主题,揭示课题。
2.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为了不让“把课堂还给学生”只留于形式,真正把课堂建立在平等、自主、角色多角度的基础之上。我让学生大胆地为初读课文提要求,让学生自己提出要求,教师汇总要求,学生自己去完成要求,这里体现了我的“放”,但也要注意“引”,所以在这里我设定了[学情预设]和[教学策略]。
3.走进文本,交流探究
新课程中提到要提倡学生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里我通过“扶”的方式,把自主权交给学生,通过学生“找一找”、“读一读”、“感一感”。让学生的“眼、耳、口、手、脑”全方位参与。
4.精读句段,情感升华
“以读促解、以读悟感”这是这节课的一个难点,所以在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融情与景,情景交融。再通过读一读、评一评、感一感等来突破难点。
(二)、 走出文本,启迪智慧
1、课外延伸,感悟启示。
PPT课件出示阅读材料《梨的诱惑》,思考:本文给你的启示是什么?结合课文说说我们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2、走出文本,联系实际,说说身边待人真诚,做人诚实的具体事例。
3、课外收集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例子:(1)、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孟德斯鸠(法国著名思想家)
(2)、无论是别人的跟前或者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鄙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自尊。--毕达哥拉斯(希腊哲学家、数学家)
(三)、回归文本,总结课文。
诵读、牢记文中含有哲理的语句,用此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个诚实、善良、乐观、向上、遵纪、守法、有益于社会的人。
六、设计理念
1.教学从整体到具体,再回到整体,从而达到思路清晰,脉络分明。
2.多法品读,内话语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读”贯穿始终,这样既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又给下节课做了很好的铺垫。文章的“美”是学生通过多种读法品味出来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使学生陶醉,产生共鸣,也只有熟读才能成诵,把课文里一个个句式,一种种规范的语言化为自己的语言。
以上,我仅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流程上说明了“教什么”和“怎样教”,阐明了“为什么这样教”。希望各位评委专家对本堂说课提出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让德之明灯照亮人生--《钓鱼的启示》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篇2:钓鱼的启示 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我说课的题目是《钓鱼的启示》,我将从以下八个方面进行说课:说教材、说学生、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钓鱼的启示》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九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它是一篇伦理型的文章。本单元的课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作者从生活中获得一个启示。本课讲述了作者34年前的一天晚上和父亲去钓鱼,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大鲈鱼,此时正是离捕捞鲈鱼开放日仅差两个小时,父亲竟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生启示,那就是道德只是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钓到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二、说学生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讲,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预习能力、自学能力和独立阅读理解能力,对语文知识也有了一定的积累。对本课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顺序等浅显内容能够通过自读、自悟、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顺利解决,但是本文的学习对他们来说仍有难度,主要体现在理解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教师教学用书的提示,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捕捞、鱼饵、鱼钩、小心翼翼、操纵、交接、沮丧、诱惑、告诫、实践”等词语。
2、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把鲈鱼放回湖里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3、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准确掌握生字词的字形、笔顺、读音,并能对其进行组词、造句。
2、体会课文中“我”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通过学习本文,领会从小受到严格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
五、说教法
课堂是学习的场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且针对本文的特点,我选择如下教法:1、以读文本,读思结合法;2、边读边想象,合作交流法。
六、说学法
教学中主要采用自主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运用各种朗读方式来学习,在理解中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讲读密切结合,学生深深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较高。同时,我积极改变以往阅读教学面面俱到、串讲串问的传统做法,以学生的研读为主体;探究发现为手段,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在重点词句的研读中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读思结合,动静配合,在研究中获得了成功的快乐,真正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人。
七、说教学过程
1、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我觉得学生只有在学习前对我们所学的知识有一定的目标指向,那么学习才能达到一个更高的高度。所以在开头我用本组的单元提示进行导入。“同学们,请打开课本翻到57页,读一读这个单元的提示,你了解到了什么?”学生通过阅读会得到答案,原来本组课文的一个特点就是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一个启示。这样,学生在学习本组课文的时候就心中有个数了。
“一件事情就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我相信你一定读过〈小猫钓鱼〉这个故事,你读懂了什么?”从《小猫钓鱼》这个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揭示课题。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这个部分,要求学生完成两个目标:①本课的生字词;②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五年级的字词教学并非可以悬空,教师在课堂上也应该有所体现。所以在字词教学上,教师可以把学生按照班级人数分为若干组,每组六个人,并由学生自主选出小组负责人、记录员、信息发布员。然后进行小组讨论让每个小组发现不认、难写的生字词,把找到的问题集中起来,交由记录员,再由信息发布员把找到的生字词写到黑板上。接着由对应的小组进行补充,最后师生共同解决这些生字词,教师可以采用“读-默”的方式,让学生默读然后齐读,最后再进行默写,将错的改正过来,并在课本中圈出来,以此充分体现新课标中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读思结合、动静配合,真正做到了课堂的主人。
对于第二点,五年级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都能说出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3、细读课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在第三部分,体现更多的是品读课文,但是如何切入也是一个难题。我想,让学生找到这个钓鱼的启示并不难,但是要去理解它却有一点的难度。所以先把启示找出来,“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读了这句话之后请学生质疑,“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呀?”
“道德、是、非、难,这和钓鱼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读课文3到9自然段,找一找我心情变化的句子,并在边上写一写自己的感受,体会道德实践的难。”其实我的心情首先是得意,然后是急切,接着又是委屈、难受,最后是不舍。
在这里,紧紧抓住两个点进行研读。第一个是我得意的时候,也就是第三自然段中鱼大、漂亮的句子,在反复研读文本之后,我们会发现文章是以“鱼大”为引子,渗透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的写法指导,挖掘文本语言的训练点,增强语文味,使教学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达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第二个点是抓住“不容争辩”,我分三步逐步丰富这个词语,一是抓“盯”这个词的写话训练,丰富父亲不容争辩态度前的心理过程,让学生明白父亲也是通过反复挣扎有了这一决定;二让学生面对父亲要求我放鱼的时候我的态度是如何的,由急切到委屈,难受再到不舍;三是设计一个情景,假如你是那天的我,你会如何向父亲乞求把鱼留下来。
接下来我将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讨论,由此更加深刻的体会道德实践的难。
4、总结课文,情感升华
在体会了作者放鱼的过程之后,我们再把学生领到这个道德实践的问题上。学生对这个启示也就有所感悟了。
在学生还沉醉在感悟父亲的行为美,感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美的时候,我启发学生:“在生活中,你们很可能遇到过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你和作者34年前的选择一样吗?”我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开去。这样,将教书与育人,读书与做人,读文与明理,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读进去再走出来,启迪学生的人生。
八、说板书设计
我设计的板书清晰简洁,有条理,学生易掌握。
[钓鱼的启示 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 钓鱼的启示说课稿
让德之明灯照亮人生--《钓鱼的启示》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精选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