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阿头不是大头”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假设的说课设计,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假设的说课设计,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目录
篇1:课的设计
1.课的设计指导思想明确,思路清晰,形式新颖,有创造性,有特色,情景、导入设置合理;从学生兴趣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和情趣。
例如:万泉小学王芳老师的课,内容是滚动和玩纸游戏,她设计的课指导思想非常明确,就是要把课堂教学和环境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情感带动教学、以音乐陶冶学生、以动作感染学生、以语言调动学生。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学的实施过程分为启发兴趣、激发情感、激情绽放、体验成功、激情反馈5个步骤,合情合理。
再如:王芳老师的另一节课,内容是投掷轻物体和游戏喜迎奥运圣火,她设计了“我为奥运添光彩”,教学步骤分为喜迎奥运、为国争光、欢庆胜利。让学生始终置身于参与奥运的活动中,加强了学生的责任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2.课时计划清楚明了,书写清洁、工整、规范,无论采用何种表达形式,栏目中都要突出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练习方法以及教学的组织方法,运动负荷的预计等,所设栏目应该全面。
例如:牡丹园小学王玉强老师的教案,书写清楚、明了,所设栏目比较全,有教材内容、教学目标、课的部分、课的内容、时间、次数、学生学习方法、教师指导方法、教学要求、目标体现、器材、场地、运动心理负荷(应增加课后反思或小结,心理负荷不好测量,心理应去掉)。
再如:万泉小学刘维军老师的教案,包括教材内容、学习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顺序、教学内容、教师指导、学生活动、组织与要求、目标反馈、器材、运动负荷等。
又如:中关村一小邓广玉老师的教案,包括教材内容、课的目标、课的顺序、练习时间、次数、指导与练习法、教育内容、器材、场地布置、预计运动负荷、课后小结等。
另外,唐家岭小学魏玉战老师、亮甲店小学李连琴老师、清华附小吴军潮老师他们的教案格式都比较全面。
篇2:《假如》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
《假如》是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第23课,是一首儿童诗,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诗的内容虽然简略,但字里行间却充斥了儿童一颗龃蠖纯挚的心,是培育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的好教材。这一课需要用两个课时完成。
二、说理念
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需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色,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自动意识和进取精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这一根本理念,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在学生疑难处适当点拨,从而突破重难点。
三、说目的
1.知识与能力目的:会认“良”等九个字,培育学生的识字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的:通过多种情势的读书活动,使学生把课文读精确,读流利,读出情绪,并且在读中有所感悟和生成。
3.情绪、态度、价值观目的: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生活的美好欲望,并憧憬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四、学习重点剖析:
通过多种情势的朗读,从而对课文有自己奇特的感受和体验。
五、学习难点剖析: 读悟结合,理解文意。
六、说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
二年级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教师应选用孩子们爱好的方式涌现文本,让他们乐于接受。
篇3:春联说课设计
春联说课设计
一、设计思路
苏教版语文第七册《春联》是一篇语言清新的知识小品文。这篇文章介绍了春联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春联对仗及音律美的特点,为了使学生通过学文懂得诵读春联,既是学习又是享受,从而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我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一)、贴春联,激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如何开头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根据本课实际,我在开头就创造了一个节日的氛围,一曲热闹的《拜新年》伴着爆竹声声,迎面是一幅大红春联和一个倒帖的福字,同学们马上被带到了欢欢喜喜过新年的气氛中。当大家大声念着黑板上的春联时,学习春联的欲望也大大增加了,不知不觉进入了课文的学习之中。
(二)、读春联,重积累
苏教版语文注重积累,厚积累尚能博发。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和提供积累优秀语言文字的机会。
春联的内容广泛,正是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的良好素材。课文中介绍了四大类春联内容,为了使学生既爱读爱学,又在朗读的过程中有所感悟,积累内化。我首先知道学习第一幅春联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先感知描写的内容,再让学生体会从哪里能感受到春光是美好的?这样学生一下就抓住了重点词芳草绿、杏花红,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春的气息,同时有加深了对春联描写的内容的印象。由于春联语句短小,语言浅显,我组织学生自学其余4幅春联,自读自悟,了解内容,感受春联描写的意境。学生兴趣浓,效率高,学习效果好。接着我开展一个春联展示会的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搜集到的春联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出来,并读给大家听,告诉大家这幅春联所描写的内容,可以从哪些词上看出来。因为能站在前面亲自的春联,学生积极性很高。展示的春联内容丰富,各不相同,课堂上气氛非常活跃。学生既是在展示自己的春联,同时也在积累别人的春联。从教学过程来看,由导到放,很好地培养了自主学习的精神,极富实效。
(三)、品春联,拓视野
作为小品文,就应该让学生有所得。基于这一点,我把了解春联对仗和声律美的特点作为另一个教学重点。教学上不老生常谈,仍然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感知特点,在读中体会特点,读出感受,读出语感来。精选名联是教学上的关键。如了解对仗,我选了顾宪成的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来说明。音节上的停顿,自然把对仗的词语划分开来,学生一读就感知了对仗的特点。再如要了解春联音律美,我精选浙江海宁观潮亭一幅名联浮云涨,长长涨,长涨长消;朝潮落,朝朝落,朝潮朝落来说明。学生在品读的过程中,不仅有理解后的高兴,更有了解这些名联背后故事的`愉悦。为他们提供了阅读的必要知识,开拓了他们今后阅读的空间,为学生真正感受祖国语言文字打下了兴趣的基础。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首先请大家欣赏一首歌、大家一定要仔细听,想想我们在什么时候能经常听见它。
放录音(恭喜恭喜)
2、谁来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2(春节)春节里家家户户喜气洋洋大门
上还会张贴大红齐读(春联)
(二)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春联大家基本都见过,谁愿意把自己知道的春联告诉给大家呢?
2、同学知道的春联还真不少,那春联的内容到底有哪几个方面呢?下面我们一起去看课文第一自然段。
板书:内容
3、轻声朗读第一自然段,用画出春联,用_画出春联的内容。
4、谁来把你找到的描写春联有哪几方面内容的句子读一读。
教师在出示的段落中画出
5、下面请一、二组看上面一副春联,三、四组看下面一副春联同桌进行讨论。
出示幻灯: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这副春联讲的是书上哪方面的内容?
(2)从哪几个词中可以看出?
看了这么多的春联后,请同学用书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春联的内容怎样?
板书:各种各样
6、引读:我们测览着各种各样的春联,就是
出示:我们测览百花园中
7、分组朗读。边读边想:这一段是用什么方法来写的?指名回答,适当点拨。
(三)精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过渡:春联不仅有各种各样的内容,还有一些特点呢?不信我们一起看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板书:特点
1、轻声朗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在书中找出描写春联特点的句子。
了解对仗,试着给它对对看。
板书:对仗
2、看春联第二个特点前老师先读一下这几副春联,你们听听老师读的时候有什么特点?
3、这就是抑扬顿挫。和谐悦耳。小黑板出示:抑扬顿挫和谐悦耳齐读
4、谁能任选一副春联读出它这个特点。个别、集体
5、读了这么抑扬顿挫,和谐悦耳的春联,使我们感到了一种声律美。
板书:声律美
(四)精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一段讲了什么?
2、L出示:开耷有益齐读卷有两种解释(l)试卷(2)书本清为它选择正确的解释。你能说说开卷有益是什么意思吗?
3、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读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板书:值得一学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抄写课文中的五副春联。
板书
内容 各种各样
30 春联
对仗
特点 值得一学
声津美
篇4:迟到评课稿设计
迟到评课稿设计模板
今天,有幸参加了“潮涌普陀”的高端研修语文教研活动,听了四堂课,感觉收获很多。每堂课都是那么精彩,每堂课都有自己的特色,让我收获颇多。现在我就沈四小张玲娜老师执教的《迟到》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教学思路清晰
张老师从《迟到》这篇文章中,抓出了本文的主线索:父亲的严和疼。然后让学生自主阅读并找出哪些句子说明父亲的严。学生通过学习纷纷找出句子。张老师在理解句子的时候
又用了不同的三种教学方法。第一句:张老师让学生通过抓不同的动词来体会父亲的严。第二句:张老师让学生想象,“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第三句:张老师又问,“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三处同样是体现父亲严的句子,张老师能紧抓住文本的字、词来理解,是学生深刻体会到父亲的严确实让人铭记在心。
接下来,张老师又话锋一转,问:“父亲为什么要这样打我?我被打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学生又进入课文自主阅读,发现了父亲打我另有原因。通过体会“父亲什么也没说”父亲真的.什么也没说吗?学生豁然开朗,父亲原来很爱我!
整堂课的设计通过运用“自主阅读,点拨方法,精读感悟,升华情感”的学习模式,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发展学生的个性。而且着重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怎样表达出来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学习任何知识都应该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过程。学习一篇文章就应当知道表达了什么,还知道怎么写,怎么表达的,这就是我们强调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张老师在教学中不失时机的在帮助学生体会人物情感的同时,引导学生去关注文章的表达方法,即从父亲的语言、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去体会父亲的严和疼,最后得出这其实都是爱。这样的教学设计从“严”到“疼”,让学生在体会文本的时候有一种峰回路转的感觉,听着感觉非常好,我们听课的老师也随着小英子一起经历着这一场情感转换。
二、重视文本的朗读
以读为本为学生真实创设了与文本对话的广阔空间,全课采用了不同形式的读,而且每一次的读都有不同程度的要求和目的,如突破难点的细读,升华情感的引读,以读贯穿了整个课堂,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到了文章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有声有色的读文,使学生更多、更直接的与文本对话,使课堂教学回归了语文教学的本体,上出了语文课的特点,既有语文知识的生成,读写技能的掌握,又有情感的体现与升华,实现了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融合。
三、注重情感的升华
在课中,张老师引用了城南旧事里的一个片段,当画面定格在父亲的眼神时,不仅学生被感动了,我们听课老师的心也被深深地震撼了。最后林海音的一段话把《迟到》所要表达的心声深深地烙在孩子们的心里。当最后“父爱是什么”的诗句出现在孩子们的面前时,我想孩子们肯定明白了《迟到》里所体现的浓浓的父爱。教会孩子体会这深沉的父爱。本堂课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整堂课流淌着浓浓的情,浓浓的爱。学生在读中体会,在体会中感悟,在感悟中也流淌出对父爱深深地眷恋。我想,这堂课是成功的!
篇5:乡愁微课设计
乡愁微课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技巧,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理解诗人以独特的意象抒发思乡之情的手法及借助时空变化来推进抒情的特色。
3、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过程和方法
1、通过诵读品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准确理解诗歌的主题。
2、发挥想像和联想,欣赏诗歌的意境美、音韵美。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受作者在特殊的时代、地理条件下产生的思乡念国之情。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崇高情感。
【课前准备】
1、学生查找资料,了解余光中的生平、创作情况及乡愁的写作背景。
2、教师创作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使学生进行多感官的文本接触,更易于学生入情入境地理解诗歌。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由罗大佑演唱的歌曲《乡愁四韵》,将学生带入情境中。 同学们,刚才大家听到的歌曲是台湾歌手罗大佑演唱的《乡愁四韵》,
据说当年罗大佑在演唱这首歌时,曾使演唱会现场的观众潸然泪下。是啊,台岛游子几十年的故园梦,未能有个圆满的结果,思乡就成了他们共有的情结。《乡愁四韵》这首歌的歌词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作品,在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今天,我们来研读于光中的另一首表达思乡情绪的诗《乡愁》。
第一乐章 作家身影
了解作者余光中的生平、创作情况及乡愁的写作背景。
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查阅的有关余光中的生平、创作资料以及写作《乡愁》的背景资料。
教师评价、补充、强调:
余光中,19xx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xx年到台湾,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xx年赴美国进修,获爱奥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教于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19xx年,受聘香港中文大学,任中文系教授。19xx年,任台湾高雄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作品多产,风格多样。
19xx年以蒋x石为首的国x党势力从大陆全面溃退,撤到台湾,与中央政府抗衡对峙。由于这特殊的政治原因,海峡两岸至今仍然处于分离的状态。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是他的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从上世纪60年代起余光中就创作了不少怀乡诗,被人们称为“乡愁诗人”。代表作有《乡愁》《乡愁四韵》《白玉苦瓜》《春天,遂想起》等。《乡愁》写于19xx年,当时,大陆与台湾几乎隔绝。这是诗人众多乡愁诗中最有代表性,也
是流传最广的一首。回忆起70年代初创作《乡愁》时的情景,他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 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诗人的乡愁世界,去听听他心底的呼唤,去感受他那“断肠人在天涯”的游子之痛。
第二乐章 深情朗读
余光中说:“一首诗是要读出来,生命才算完成,朗读者要像演奏家一样,把诗歌的潜在生命激发出来,这样才能吸引人。”下面我们进入深情朗读的环节。
学生自由选段或全诗试读,师生评价,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 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把握朗读的语速语调、轻重音和感情基调。 点击课件,播放朗读;学生听读,进一步把握朗读技巧,进入诗歌情境。
课件展示:
乡 愁
余光中
小时侯 后来呵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这头 我/在外头
母亲/在那头 母亲/在里头
长大后 而现在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大陆/在那头
教师小结:要读好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朗读技巧方面,还要注意节奏、轻重音、语速语调。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感情基调应该是忧郁深沉,语速应该是深沉舒缓。
第三乐章 研读赏析
引导学生自主研读、合作探究,从诗歌内容、主题、写作技巧、语言特点等方面进行赏析。
学生自主研读,小组合作探究,教师适当引导。
1、诗人借助什么具体事物表现浓浓的乡愁?
2、这些事物分别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作者的情感是怎样发展的?
3、从写作技巧、写作顺序、语言特点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鉴赏本诗。 明确:
1、诗人借助“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这些意象来抒发感情,这样就使乡愁有了寄托,变得具体形象,生动感人。
2 、小时候离家在外求学,惟有通过写信的方式,来向母亲诉说心中的思念。那缕缕乡愁便只有寄情于那小小的邮票。
长大后,为了生计四处奔波,与爱人分离,这时候的乡愁只有寄情于那一张张来来回回的船票。
到后来,诗人人到中年,母亲离开了人世,一方矮矮的坟墓把诗人与母亲永远地隔开了。乡愁便只有寄托在那一方矮矮的坟墓上。诗到这里,感情加重,悲剧氛围增强!
而现在,那一湾浅浅的海峡把诗人和大陆隔开了,诗人只有将乡愁寄托在那一湾浅浅的海峡上。到这里,诗人的乡愁得到了升华,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国之思,深化主题,余味无穷。
3、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来写。乡愁本是抽象的、难以捉摸的情感体验,作者把它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事物上,具体形象,生动感人。
以时间的发展来组合意象。四个意象分别对应人生的四个阶段,在时间上是前后相承的。而表示时间的词语又像一条红线贯串全诗,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
富于建筑美和音乐美。结构上呈现出寓变化于统一的建筑美;旋律上回旋往复、一唱三叹,体现出一种音乐的美感。
语言富有表现力。诗中“小小的” “窄窄的” “矮矮的” “浅浅的”,这些词看起来都是形容面积小程度轻,但正是他们反衬了诗人浓浓的思乡爱国之情,很有表现力;“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等数量词的使用,加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体现出诗人的语言功力。 ??
第四乐章 佳句访写
在研读中,作者的思乡念国之情一定感染了在座的同学们,激发了同学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崇高感情。诗人借用“邮票” “船票” “坟
墓”“ 海峡”等四个具体形象的事物来寄托看不见、摸不着的乡愁。其实,除了这些之外,还有许多物象能触动你的情思,引起思乡的愁绪。请你以“乡愁是 ”的句式来说话。
学生访写、展示。
师生评价。
教师小结:是啊,一座山、一棵柳、一片叶、一条河、一块苇地、一曲歌、一架木桥、一头耕牛,都能激起思念深处潜伏着的隐隐的痛——这就是乡愁!
第五乐章 拓展延伸
半个世纪以来,乡愁已经成为一种美丽的流行病,深深地感染着台岛的每一个有识之士。我们来读下面的乡愁诗,进一步体会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也增强我们鉴赏诗歌的能力。
乡 愁 四 韵
(台湾)余光中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酒一样的长江水 信一样的雪花白
醉酒的滋味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滋味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血一样的海棠红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沸血的烧痛 母亲的芬芳
是乡愁的烧痛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故 乡 乡 色 酒
(台湾)席慕蓉 (台湾)舒兰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三十年前,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你从柳树梢头望我 我正年少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乡色也好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你圆
人也圆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三十年后
永不老去 我从椰树梢头望你 你是一杯
乡色酒
你满
乡愁也满
教师小结:诗歌反映的不仅仅是诗人家庭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它已经超越了个人的情感,而升华为中华民族的情感。那一衣带水的海峡,割断了多少血脉联系,酿成了多少华夏子孙难耐的乡愁。正如诗人余光中所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
那头。”总理访美期间在纽约会见华人华侨时说:“浅浅的海峡,国之大殇,乡之大愁。”
归来吧,他乡的亲人,母亲在深情地呼唤你!归来吧,漂泊的游子,祖国在张开着怀抱欢迎你!
(多媒体播放歌曲《乡愁》,在歌声中结束学习。)
【板书设计】
乡 愁
小时候―――邮票 ――― 母子分离
长大后―――船票 ――― 夫妻分离
后来啊―――坟墓 ――― 母子死别
而现在―――海峡 ――― 游子与大陆分离
托物寄情
拓展阅读:课文分析
乡愁,是中国诗歌一个历史常新的普遍的主题,余光中多年来写了许多以乡愁为主题的诗篇,《乡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一曲。
正像中国大地上许多江河都是黄河与长江的支流一样,余光中虽然身居海岛,但是,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同时,台湾和大陆人为的长期隔绝、飘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广阔内容。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三十多年的当代诗人,他的作品也必然会烙上深刻的时代印记。《乡愁》一诗,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有如百川奔向东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而诗人个人经历的倾诉,也因为结尾的感情的`燃烧而更为撩人愁思了,正如诗人自己所说:“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白玉苦瓜》序)这样,诗人的《乡愁》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乡愁诗在新的时代和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以往的乡愁诗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
在意象的撷取和提炼上,这首诗具有单纯而丰富之美。乡愁,本来是大家所普遍体验却难以捕捉的情绪,如果找不到与之对应的独特的美的意象来表现,那将不是流于一般化的平庸,就是堕入抽象化的空泛。《乡愁》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它们是单纯的,所谓单纯,绝不是简单,而是明朗、集中、强烈,没有旁逸斜出意多文乱的芜蔓之感;它们又是丰富的,所谓丰富,也绝不是堆砌,而是含蓄。有张力,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在意象的组合方面,《乡愁》以时间的发展来综合意象,可称为意象递进。“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呵”、“而现在”,这种表时间的时序像一条红线贯串全诗,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前面三节诗如同汹涌而进的波涛,到最后轰然而汇成了全诗的九级浪。
《乡愁》的形式美也令人瞩目。它的形式美一表现为结构美,一表现为音乐美。《乡愁》在结构上呈现出寓变化于传统的美。统一,就是相对地均衡、匀称;段式、句式比较整齐,段与段、句与句之间又比较和谐对称。变化,就是避免统一走向极端,而追逐那种活泼、流动而生机蓬勃之美。《乡愁》共四节。每节四行,节与节之间相当均衡对称,但是,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从而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乡愁》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其中的“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里)头”的四次重复,加之四段中“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叠词运用,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而 “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的数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的功力,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
《乡愁》,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恋歌。
阅读此诗,首先呈现给读者的是四幅鲜明而又具体的生活画面。第一小节:幼年求学,母子分离,借书信以慰别情;第二小节:成年后,告别新婚妻子,离乡背井,天各一方;第三小节:生离死别,母子不得相见;第四小节:同胞难得相聚,国家不能统一。同时,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浓郁而又强烈的感情,诗人的乡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而是通过联想、想象,塑造了四幅生活艺术形象,使之呈现在读者眼前。作者把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
阅读此诗,使我们感到回味无穷。本诗集单纯美与丰富美于一体,物象集中明朗,如邮票、船票、坟墓等,不枝不蔓,意境幽远深邃,内容丰富含蓄,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
诗的结构:以时间为顺序(即小时候、长大后、后来,而现在),以感情为线索,以大体相同的诗句和格式,反复咏叹,使情感逐层加深,由思乡、思亲升华达到思念祖国。诗歌的结构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既有各小节的均衡、匀称,又有小节内长短句的变化,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
篇6:标志设计课教案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标志的设计构思与制作方法,标志设计课教案同时提高品评鉴赏标志的水平。
教学重点:
1、标志设计课教案的意义。
2、标志的分类。
3、标志的设计要素。标志设计课教案
4、标志的构思和制作过程。
难点:
设计并制作出具有独创性、单纯性、准确性和艺术独特的标志。
设疑提纲:
1、标志的概念?标志设计课教案
2、标志的特征?
3、标志的作用?
4、标志的颜色运用?
5、标志的分类、按用途的不同可分几种?
6、世界上的国旗中,除了中国国旗,有哪一面国旗让你印象深刻?原因?
7、联合国会徽的含义?
8、奥运会标志以什么造型为主?
9、中国银行标志的意义?
10、公益标志的色彩特点?
11、构成标志的方式有几种?请列举你所注意过哪些标志符合上述方式?
教学程序:
1、作图形印象测试。
2、评说测试结果。说明标志的视觉性。
3、提出设疑提纲问题在1、2、3。
4、分组讨论答案。
5、提问学生完成答案。
6、教师补充完善。
7、以建国饭厅为例,提问学生对标志用色的看法,说明标志用色的重要性。
8、解析太阳神标志的意义。
9、提问学生提纲6、7。
10、分组讨论8、9、10的问题。
11、分组抽查提问并补充完整。
12、提出问题11。
13、抽查学生回答。
14、熟悉课本关于标志的构思方面的内容。
15、讲述标志的制作过程。
16、课堂作业:分组设计本校学校标志
篇7:《“东方之珠”》说课设计
《“东方之珠”》精品说课设计
说教材
课文描写了香港“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赞美了这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全文共6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概括发介绍了香港的重要地理位置以及它的美丽与繁华。第二至五自然段从“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三个方面具体地介绍了香港。第六自然段点明了香港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首尾呼应,中间4个自然段都能紧扣开头第一句叙述。
层次清楚,词汇丰富,语句优美,如第二自然段中运用了“漫步在……沐浴着……倾听着……真是舒服极了”的排比句式,仿佛把读者带入到浪平沙细、阳光和煦的浅水湾:“举世闻名、碧波荡漾、鳞次栉比、琳琅满目、人流如潮、五颜六色、奔流不息”等词语运用得恰如其分,给读者如临其境的感觉。课文除了运用排比写法外还大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景物更加具体形象,“成了……”、“……像……”、“……如同……”、“……真是一颗……”等比喻句的不同表达,使的语言显得丰富多彩。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仿照课文第5自然段的.写法,围绕中心名写一段话。
3.能说出香港被称为东方之珠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能从网上查阅关于香港的其他知识,能用简洁的话介绍。
二、教学重点
本文文字优美,是积累语言的好材料,应将指导朗读和背诵作为教学重点。
三、教学准备
制作《东方之珠》专题站。
篇8: 《绝句》说课设计
《绝句》说课设计
【教材说明】
《绝句》是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鄂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的古诗诵读。《绝句》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作品,该诗画面明丽,语言形象,情感欢悦,意蕴畅达,描写了成都草堂明媚的春色,表达了诗人愉快的心情和对和平的向往。
【同学分析】
二年级的同学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喜欢读书和扮演,但语言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
【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必需面向全体同学,使同学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从同学的角度和课程阶段目标和教材特点,初步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本,学会生字。
2、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朗读时间活动,训练同学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诵读古诗,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同学热爱自然的情感。
【设计理念】
在低年级的'古诗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是同学有感情朗读的重要前提,联系同学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在理解诗句上,结合画面让同学体会意境,在评价朗读中来提高同学诵读能力。
【教材说明】
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现古诗内容。
【教学战略】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采用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根据以上分析,设计了情境激趣――自读古诗――感悟意境――拓展迁移的教学模式。
【教学流程】
一、情境激趣 揭示课题
1、播放春景,引导想象: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春天是美好的季节,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我们边听音乐,边去找一找春天的足迹。引导同学想象。[1] [2] [3] 下一页
篇9:《将相和》说课设计
《将相和》说课设计
一、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材六年制第11课《将相和》。
二、教材简析:
本课是第12册教材第四组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这一重点训练项目中的课文。《将相和》是根据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一篇历史故事课文。课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突出表现了蔺相如临危不惧、足智多谋、顾全大局,廉颇知错就改以及他们两人为了国家利益团结协作的品质。三个小故事叙述形式相似,各有中心。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紧密相关。文章篇幅较长,语言简练,人物个性鲜明。根据教学大纲、教材编排意图、课文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特作以下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一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二是学习掌握廉颇、璧、侮辱等7个词语。
2、操作目标:一是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二是品味完璧归赵、绝口不提、理亏、示弱、能耐等重点词语的意思;三是给三个小故事加上小标题;四是复述负荆请罪的故事;五是弄清第一自然段和下面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六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品质。
▲教学重点:
1、抓关键词句,品味人物言行,准确概括人物特点,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训练学生语感及其它语文能力。
2、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1、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
2、搞清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各段与整篇文章的关系。
▲教法、学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采用自主学习,自能阅读的教学方法。即引导学生重感悟、重积累、重情趣、重迁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具准备:借助挂图、投影仪、课本剧等辅助教学。
三、教学程序:
(一)、设疑导入,整体感知
教师出示课题《将相和》,通过预习让学生了解:
1、课题中的将指谁?(相机教学生字廉颇)相指谁?和是什么意思?教师介绍时代背景。让学生围绕课题,提一些问题。这一设计的依据有三条:1、是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如何。2、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训练学生质疑、表达的能力。3、是突出题眼和字,使整篇课文的教学有所依傍。如果把课文视作一个圆球,是球就必定有球心,有了球心,课文这一球体必定会对它保持向心力。课题中的和字就是本篇课文的神之所在,就是球心,抓住它可使全文神聚,让三个故事最终说明一个道理。
2、教师提示是和就先必有不和,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看课文中哪个段落写了造成两人不和的原因。学生可从第16小节中找到答案: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了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这一设计的目的是:从课文题目切入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初步了解到课文内含的矛盾冲突。整个学习过程将围绕着廉颇的话说得是不是有道理,蔺相如该不该升官这个问题展开。
3、让学生再读课文,给三个小故事加上小标题,并请学生上台板书小标题,思考课文哪些部分写了造成两人不和的外部原因?(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而负荆请罪则是写了两人如何从不和到和的过程)再根据小标题,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练说。这一设计的目的是:第二次读书,把书读通,理清课文的思路,将课文的三个故事作为一个事件来对待,树立联系地看问题的观念。
(二)、读议悟法,举一反三
这一环节分三步进行。
1、读议悟法。抓住骗字教学完璧归赵。首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完璧归赵部分,突出以骗对骗,再指导学生用~~~~和划出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接着,交流从中读懂了什么,深入剖析人物性格品质。最后讨论还有什么地方没读懂?如学生提出:蔺相如是真的要撞柱子,还是故意吓唬秦王呢?为什么?这个问题必须通过认真读书,联系上下文,积极动脑思考,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蔺相如既不是一定要撞柱子,也不是单纯地吓唬秦王,他是见机行事。如果秦王因爱玉而妥协,他就不撞;如果秦王一切都不顾,派人抢玉,他就会真的撞柱而死,让头颅与玉俱碎。这既能看出蔺相如的勇敢,又能反映出他的机智。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得,诱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争论,不追求统一、标准的答案,让学生谈出自身的不同于他人的阅读体验,点燃那种充满灵气的思维火花,学生自主学习得到了保证。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读文、圈划、领悟、质疑,总结了学法,为以下放手自学作好了铺垫。
2、半扶半放。抓住逼字按照以上学习方法学习渑池之会,突出以逼制强。讨论:廉颇说得有无道理?蔺相如该不该升官?学习围绕和与不和展开讨论,始终不脱离这一主线。在自学汇报及师生评议过程中,重点从以下两方面引导学生领悟。(1)、渑池会上,赵王和秦王分出了胜负,还是打成了平局?(2)、这一功劳应归功于谁?指导学生加强朗读,并配以一定的表演以烘托气氛。这一设计让学生把书读懂,前两个故事写蔺相如因有功而升官,本是应该的,却成了两人不和的外部原因,同时也为下文的高潮蓄势。
3、自学交流。抓住避字教学负荆请罪,突出以避对傲。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自学负荆请罪部分,并质疑问难。再结合课文插图,四人共同商议,廉颇、蔺相如会各说些什么?请几组学生上台表演两人的对话。既填补了课文的空白,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以上的教学,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在语文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本,以读书为主,让学生自己读,让学生自主读,让学生自觉读,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自能阅读,做阅读的主人。
(三)、深究课题,突破重点
三个小故事中,哪个集中写了将相和好?为什么还写另两个故事?通过深究课题使学生明白第二个故事是第一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更加完整曲折的故事。这样设计,旨在进一步夯实重点训练项目。再读课文,让学生把书读好。
(四)、总结评价,课外延伸
1、学完全文,四人小组讨论:你对蔺相如、廉颇有什么认识?你最大的收获和体会是什么?
2、课外作业: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排练课本剧。这一设计的依据是:以课堂为中心,横向拓展,提高学生整体的语文素质。符合语文教学的特点和儿童身心的发展规律。正如曹禺所说:学生演戏里的人,必须理解他们的思想与感情,要具备想象和表演的能力,启发学生潜在的智力。
篇10:《太阳》说课设计
《太阳》说课设计模板
一、说教材
1.《太阳》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一册第十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以丰富的情感,简洁的语言形象的描绘了日出时的大海,草原,山村,森林里的不同景象。
通过短文,让学生产生热爱太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本课将安排渗透性识字12个,学习书写6个生字。
2.教学目标
针对《语文课程标准》中低年级识字和阅读教学的要求,我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a.认知目标:渗透性识字12个,并能正确的组词造句。
b.能力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c.情感目标:使学生产生热爱太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向往美好的情景和事物,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能够独立的认读12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本课重点;如何使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产生热爱太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验是本课难点。
二、说教法
治学的最高境界为“乐学”,因此,我将“乐学”思想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以最少的时间投入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真正做到“有效学习”。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特点,我准备采用“创设情境法”和“分层指导法”来教学本课,为什么要选用着两种方法呢?
因为本课描写了不同的四副画面,孩子们由于抽象思维的局限不能很好的体会课文内容的优美。因此,我创设一定的音乐氛围并配以相应的.图画,让学生表演,感受太阳升起的动态过程,体会出课文语言美。将这种情感融入对课文的朗读中,配合自己的形体语言展示出来。这样,学生在轻松的、愉快的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朗读技巧与方法,真正实现了有效学习。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掌握情况。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拥有充分的活动空间,我积极倡导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合作探究法”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文的朗读,生字的记忆。鼓励学生组内合作,组外竞争。学生一定能在互帮互学的基础上促进自身表达能力的发展。
四、说教学过程
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我设计的教学思路如下:
猜谜语,导新课――小组合作,认读生字――分层分步,指导朗读――游戏活动,复习生字――课堂小结,提出要求。
1、猜谜语,导新课
开始上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则谜语:‘一位老公公,面孔红彤彤,晴天早早起,按时来上工。’请你猜猜谜底是什么?”通过这一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我进一步提问:“太阳公公长什么样?”通过学生表达使学生获得对太阳形象上的认识。然后,教师导入课题:“今天老师就要和同学们一起到大自然中寻找太阳公公的影子。”(板书课题:太阳)
2、小组合作,认读生字
在教学生字时我充分结合一年级儿童的年龄和认知特点,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认读生字,
通过编儿歌、做动作、观察比较等多种方法来记住生字娃娃的样子;通过“圈”、“找”、“认”、“记”四个环节掌握了认字的方法,直观形象,学生易于接受。
3、创设情境,朗读课文
朗读课文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为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将课文朗读分为“初步感受、情感体验、示范模仿、情境表演、创新拓展”四个阶段,,四步为一线,分层实施,贯彻朗读教学的始终。设计思路如下:
a.初步感受阶段:
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获得正确的读音,初步感受课文内容。
b.情感体验阶段:
为了实现“使学生产生热爱太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向往美好的情景和事物,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这一情感目标,我采用了“创设情境法”,带领学生步入大自然这一情境中,唤起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小组内充分交流,说说自己的感受。
c.示范模仿阶段:
这一阶段由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评价模仿。使学生在评价模仿的同时明确了自己在朗读时应注意什么,初步掌握朗读的技巧和方法,体现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
d.情境表演阶段:
这一阶段由教师创设情境,学生在情境中边朗读边表演,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身临其境体验情感,在表演中体会到了乐趣。
e.创新拓展阶段
鼓励学生边听音乐边想象:“你还能在哪些地方看见可爱的太阳?”鼓励学生续编儿歌,既拓展了知识,又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4、游戏活动,复习生字
为了巩固生字的记忆,我在教学的最后设计了一个“射太阳”的小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本课的识字任务。
5、课堂小结,提出要求
为了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搜集积累习惯,要求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收集有关太阳的图片和资料,为今后的学习交流做准备。
★ 写字课教学设计
★ 微课教学设计
★ 微课教学设计模板
★ 《林海》谈课设计
★ 思政课教学设计
假设的说课设计(整理1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