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桔梗”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5篇《苹果里的星星》教案,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苹果里的星星》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 目录
篇1:《苹果里的星星》教案
《苹果里的星星》教案
教学要求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掌握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所包含的道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读懂课文,从重点词句中体会父亲对儿子意外发现的赞赏,相信你从中也会受到启发,树立你的创新意识。
2.读懂写父亲感受的句子。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生字,并会填词。
2.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
1.读懂课文,从重点词句中体会父亲对儿子意外发现的赞赏,相信你从中也会受到启发,树立你的'创新意识。
2.读懂写父亲感受的句子。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质疑课题引入(5)
1.板书课题,质疑课题:
苹果里会有星星?多有意思呀!你读了课题,想到了什么?
2.苹果里的星星激起了我们的好奇,到书中去探寻谜底吧!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0)
1.通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出本课生字及不理解的词。
2.学生借助字典和生活积累解决不认识的字,以及能自己解决的词。
3.边读边思考:苹果里真的有星星吗?苹果里的星星指的是什么?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20)
教师提炼学生提出的问题,读中释疑:
1.父亲一生切过无数苹果,他与儿子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抓住重点词:规规矩矩、常规。
结合生活理解父亲的切法:以图带拼,直观理解儿子的说法。
2.儿子的偶一为之,为什么会令父亲深受触动?
在学生精读课文,充分思考,小组交流的基础上集体讨论,教师小结:儿子打破常规做法,从横切苹果中获得新的发现,使父亲从惊讶支触动,这与其说是五角星图案的果核所产生的诱人之处,不如说是儿子独特的发现,一创新的思维方式给父亲带来的震撼!
3.“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错’切苹果。”这真的是错切苹果吗?是什么?
学生结合全文作答后,教师小结:这就是创新。原来创新并不难,生活中人人才能创新。
四、布置作业(5)
1.书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篇2:苹果里的星星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 找出文中的反义词。
3、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事物,有不同的方法处理事情,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和收获,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1、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 进行反义词的训练。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 理清文章脉络,初知课文。
3、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揭题,导入新课
激趣,设置悬念
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学习生字新词
讲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课堂小结
板书课题:苹果里的星星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那么我们来看看苹果里有没有星星?(用水果刀纵切苹果)
对呀,苹果里面没有星星,那么文中的苹果怎么会有星星呢?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
录音范读课文。
理清文章脉络:请你用先。。。。。。接着。。。。。。然后。。。。。。最后。。。。。。说说复述课文。
出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
找出课文中的反义词。
竖-- 模糊--
对-- 公开--
假-- 细致--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你从第一自然段中读懂了什么?
你知道“显示”是什么意思吗?能找个词语来代替吗?
你能用“显示”说一句话吗?
苹果里究竟藏着什么秘密?请大家回去切切看,到底怎样切才能看到美丽的星呢?
质疑课题。
学生观察。(没有发现星星)
自由朗读课文。
复述课文。
读准平舌音和翘舌音。
读课文,找反义词。
读第一自然段。
自读儿子的话,自由发言。
显示--表现、炫耀的意思。
口头造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自主学习课文,学会质疑。
2、 学习课文2--6自然段。
3、 理解课文重点句子的含义。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导入新课
讲读2--4自然段
讲读5--6自然段。
总结全文
听写生字、新词。
你们切过苹果吗?看到了星星吗?
范读课文。
你读懂了什么?遇到了哪些不懂的问题?
理解词语“墨守成规”,请你在文中找出一个近义词。
范读5-6自然段。
这里的“错”字为什么要加个引号?
爸爸从这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出示幻灯片,板书爸爸的话)
小结:是呀,爸爸在儿子的横切水果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发现和收获--改变了墨守成规的自己。
你读懂了什么?
为什么说“错”切苹果就是创造力?
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处理,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事物,那样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和收获。
听写。
说说切苹果的收获。
边听边勾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内容。
反馈学习疑难问题。
利用工具书查找“墨守成规”,近义词是“规规矩矩”。
这里的引号是说法不同,不是切错的。
每一件事物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不同的方法处理事情,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和收获。
齐读最后一句话。
创造力就是“错”切苹果。
自由讨论、发言。
板书:
7、苹果里的星星
不同角度 收获
苹果--星星 意想不到
认识事物 发现
[苹果里的星星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篇3:苹果里的星星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 自主学习本课生字,掌握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2. 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所包含的道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 读懂课文,从重点词句中体会父亲对儿子意外发现的赞赏,相信你从中也会受到启发,树立你的创新意识。
2. 读懂写父亲感受的句子。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 学会本课的生字,并会填词。
2. 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
1. 读懂课文,从重点词句中体会父亲对儿子意外发现的赞赏,相信你从中也会受到启发,树立你的创新意识。
2. 读懂写父亲感受的句子。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质疑课题引入(5)
1. 板书课题,质疑课题:
苹果里会有星星?多有意思呀!你读了课题,想到了什么?
2. 苹果里的星星激起了我们的好奇,到书中去探寻谜底吧!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0)
1. 通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出本课生字及不理解的词。
2. 学生借助字典和生活积累解决不认识的字,以及能自己解决的词。
3. 边读边思考:苹果里真的有星星吗?苹果里的星星指的是什么?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20)
教师提炼学生提出的问题,读中释疑:
1.父亲一生切过无数苹果,他与儿子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抓住重点词:规规矩矩、常规。
结合生活理解父亲的切法:以图带拼,直观理解儿子的说法。
2.儿子的偶一为之,为什么会令父亲深受触动?
在学生精读课文,充分思考,小组交流的基础上集体讨论,教师小结:儿子打破常规做法,从横切苹果中获得新的发现,使父亲从惊讶支触动,这与其说是五角星图案的果核所产生的诱人之处,不如说是儿子独特的发现,一创新的思维方式给父亲带来的震撼!
3.“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错’切苹果。”这真的是错切苹果吗?是什么?
学生结合全文作答后,教师小结:这就是创新。原来创新并不难,生活中人人才能创新。
四、布置作业(5)
1.书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儿子横切苹果--发现星星 不经意的
苹果里的星星 新发现
父亲从儿子的新发现中--得到启示 就是创新
教 后 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所包含的道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重点难点
1. 读懂课文,从重点词句中体会父亲对儿子意外发现的赞赏,相信你从中也会受到启发,树立你的创新意识。
2. 读懂写父亲感受的句子。
教具准备
磁铁、乒乓球、透明深杯。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7)
1. 指名读生字词语。
2. 默写词语。
3. 朗读课文。
二、深读,充分感悟(8)
1. 分角色朗读课文。
2. 生活中你有不“墨守成规”的做法吗?说给大家听听。
三、实践活动(15)
1. 发放道具:
磁石、缝衣针、乒乓球、木棍、透明深杯等。
2. 教师创设情景,学生思考怎样解决问题。
⑴我的缝衣针掉在地上找不到,寻求帮助。
常规做法:满地寻找;打破常规:用磁石帮忙。
⑵透明深杯里落进乒乓球,不许伸手入内,怎么取?
加水或倒杯子。
四、作业设计(10)
1. 填上合适的词。
一( )小刀 一( )星星 一( )创造
一( )事情 一( )新闻 一( )油画
2. 想一想,答一答。
你是怎样切苹果的?发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在你的生活中也许有过不平常的发现和做法,请你说一说自己(或他人)的不平常的做法或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 后 感
[苹果里的星星 教案教学设计]
篇4:《苹果里的星星》读后感
一个人的错误,有可能侥幸地成为另一个人的发现。
儿子走上前来,向我报告幼儿园里的新发现,说他又学会了新东西,想在我面前显示显示。他打开抽屉,拿出一把还不该他用的小刀,又从冰箱里取出一只苹果,说:“爸爸,我要让您看看里头藏着什么。”
“我知道苹果里面是什么。”我说。
“来,还是让我切给您看看吧。”他说着把苹果一切两半──切错了。我们都知道,正确的切法应该是从茎部切到底部窝凹处。而他呢,却是把苹果横放着,拦腰切下去。然后,他把切好的苹果伸到我面前:“爸爸,看哪,里头有颗星星呢。”
真的,从横切面看,苹果核果然显出一个清晰的五角星状。我这一生不知吃过多少苹果,总是规规矩矩地按正确的切法把它们一切两半,却从未疑心过还有什么隐藏的'图案我尚未发现!于是,在那么一天,我孩子把这消息带回家来,彻底改变了冥顽不化的我。
不论是谁,第一次切“错”苹果,大凡都是出于好奇,或由于疏忽所致。使我深深触动的是,这深藏其中,不为人知的图案竟具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它先从不知什么地方传到我儿子的幼儿园,接着便传给我,现在又传给你们大家。
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苹果──切“错”的苹果。
读后感:
读过《苹果里的星星》这篇文章后,我认为虽然文章看起来简简单单,但细细品味过后,又觉得其中有许多的大道理。
刚开始,我读到文中的小男孩说:“苹果里藏着一颗小星星。”我觉得好奇怪!吓了一大跳,平常吃了无数个苹果,也没看到过苹果里面有星星呀!带着疑问,我又继续往下读,“小男孩拿出一个苹果,拿起小水果刀,郑重其事地向父亲展示他的发现。他费劲地切开了苹果。但是孩子不是从茎部到底部这样竖着切下来,而是横向拦腰切了下去。”我一边读着,一边拿起一个红扑扑的苹果,横着一刀切了下去。“嘿,真有一颗小星星呀!”我惊喜地叫起来。平时在削苹果时,从来都不横着切,当然也就没有看到过这个可爱的小星星了。所以我还要感谢这篇文章,让我看到了这颗可爱的小星星。
欣赏完星星后,从中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任何事情如果总按别人教你的方法去做,那你自己能有什么收获和惊喜呢?因为答案也是别人发现过的东西。记得有一次,我在做一道数学题时,很轻松地就做完了,可我刚要做下一道题时,突然想起老师说这道题有多种解法。于是,我便对自己说:“加油!超越自己吧!”我认真仔细地算着,不停地思考着,终于,15分钟后,我做了出来!我心想:如果不是自己动脑做出来的,我一定不会像现在这样开心。
通过这篇文章,让我懂得了发现惊喜,下一个惊喜也正向我奔来,我一定会用一把金钥匙打开它!
篇5:藏在苹果里的星星
藏在苹果里的星星
壮壮妈妈45
据说在我们的心灵盛开着一种花――茧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它在我们的心房上一层层密密的怒放着,使我们的心灵变得冷硬而麻木。然而这个世界上还能存在着各种温情,也许就是因为孩子们的存在吧,用他们柔弱的小手将我们心灵上的茧花层层的拨开,使我们的心灵变得柔软,怀着感恩的心态看待生活。
也是孩子,常常以他们独有的方式打破了我们思维的禁锢,让我们惊奇的发现,原来许多事情是可以这样看呀。
有一次,儿子拿出一把小刀(虽然再三告诫他,刀是不能随便玩的,他对厨房里的切菜刀也有一种敬畏)和一个苹果,说:“妈妈,我让你看看里面藏着什么。”
“我知道苹果里面是什么呀”
“还是让我切给你看看吧”
他说着把苹果横放,拦腰切下去,“妈妈看呀,里面有颗星星呢”
真的,从横切面看,苹果核果然是一个清晰的星状。也吃过不少苹果了,却总是规规矩矩的按正确的切法把他们一切两半,从来没有想过错切的苹果里有个星星呢。这不就是创造么?我们的社会能得以不断的发展靠的不就是它么?
也许这是我的孩子自己发现的,也许是在幼儿园里老师告诉他的,只是这有什么要紧的呢?只要他能明白苹果不一定非要象妈妈那样从中间一切两半(虽然那样也很美,很对称,很方便),知道美是无处不在的,他一定会在更多的东西里发现更多的星星或者是其他的什么更新奇的东西呢?
孩子从出生时起,就用全身的感官来探索这个未知的世界。在我们大人的眼里,孩子的这些行为是破坏性的,甚至是残忍的。我们所能做的也许就是容忍他用自己的视角认识世界吧。
在儿子的再三请求下,壮壮爸为壮壮买了一只小白兔,我还抱怨为什么不买一公一母,这样小兔子长成大兔,大兔又会生出很多的小兔,到那时,别人不就可以到我们这里来买兔子了么?我的兔子发财梦还没做醒,那只可怜的小兔就一命呜呼了。
我不知道壮儿的小小的心里,究竟把他的小兔当成了什么了,他一会把兔子关进笼子里,提着它在房间里走来走去,一会有把他抓出来,塞进他的玩具汽车里让兔子当司机。毕竟那也是一个脆弱的生命呀,第二天中午就四脚平伸的躺在地上等死了,我对壮壮说:“小兔子快要死了。”“他只是休息一下,一会就好了,你别动它”。
自从那只兔子死了以后,每次看到“玩”这样的`字眼,他就会认真的对我说:“妈妈,玩弄小动物是不是就象我那样,揪兔子的耳朵,捏兔子的肚子,把它玩来玩去的?”不要就此认为孩子没有爱心,无心之过就不能叫残忍,我可怜这个兔子是因为它是被人玩死的,可我们坦然的吃着从菜市场买来的肉品的时候呢?从那以后,他在没有要求过买小动物了,我想,从这件事情,他学会了对生命的珍惜。
他养的小兔子死了,姥爷替他捉的小麻雀也死了,养的各种小金鱼也相继翻肚皮了,“死亡”的话题总在你最出乎意料的情况跳出来摆在你面前等待你解答,尽管煞费苦心的避免让他接触电视上的暴力和血腥。我只能用最平静的语言告诉他,死亡是每个人都会碰到的,当我们身体内的细胞觉得太累了,就开始休息了,那时人也就死了,被埋在地下,慢慢的肉变成了泥土,只剩下骨骼,最后骨头也化成土了,可是人还仍然爱着他的亲人于是就藏在天上的星星里,从天上默默的看着自己的亲人,就象辛巴的爸爸一样。他仿佛也接受了这样的观点,可每每从他的嘴里听到“死”这样的字眼,总有点惊心动魄的感觉。有一段时间,每次当我不小心弄伤了自己的时候,他总会问:“妈妈,你会死么?”我不知道我这样解释到底他能理解到什么程度,每每这个时候,我都感到一种困惑,究竟我们做父母的平时在与孩子的交流中,究竟对孩子的未来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据说,中国的父母是最累的,有时候中国父母的累完全是自己造成的,因为没有时间陪孩子我们内疚,因为没有给孩子最好的物质享受我们内疚,因为孩子没有上到自己城市最好的学校内疚,我们全心全意的为孩子做着一切,理由是我们爱他,可我们却很少真正的从孩子的角度考虑过,就象那个苹果,我们给孩子苹果仅仅是为了补充他体内的维生素,而孩子呢?也许他认为的最大的快乐就是在乱切苹果的过程中发现了里面藏着的星星。
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乎内心的,自然而然的,不能简单的用对与错来衡量,把苹果规规矩矩的削好,吃掉的是好孩子,因为苹果就是苹果,买来的目的就是为了吃呀;乱切一气的孩子也是好孩子,不然,何以就能发现苹果里那颗星星呢?这样的孩子是有创新的精神的,只希望别在我们的呼喝声中,他的创造力被渐渐扼杀了。
爱你的孩子就学着用他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吧。当你的孩子惹得你忍无可忍,你的怒火就要像火山一样喷发的时候,就想一想苹果里的那颗星星吧。
更多精彩文章,欢迎访问
篇6:《苹果里的星星》读后感
在读了《苹果里的星星》之后,我明白了一个人在某些时候的突破可能会有一些新的发现。
这篇文章讲的是儿子告诉爸爸苹果里藏着什么。他用小刀将苹果一分为二,但切法和平常的切法不同。当他把切开的苹果给爸爸时,爸爸看见了一颗五角星。爸爸吃了一生的苹果还从未发现过里面有星星,他很是惊讶。
我觉得,爸爸之所以过去没有发现苹果里有星星,就是因为他没有创新切苹果的方法,所以他就没有发现新东西的机会。我们应该不断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才会不断地发现新鲜事物。
这篇文章又使我想起了我去巴厘岛旅游的那个精彩的夜晚。我原来是个不喜欢上台的小女孩,哪里有热闹或是有上台展现的机会我就躲避。可那天度假村里要搞一个庆典活动,招募小演员。我的好朋友非常想去参加,但是她一个人又不敢去,于是就拉我一起去报名。我知道后有些害怕,怕演不好。
到了排练场,有个老师专门给我们排练舞蹈,同时老师还讲了一些关于巴厘岛的风土人情。在活动中我还交到了很多外国小朋友,非常开心。整个排练过程只有2个多小时,由于舞蹈是当地风情的,很多动作我感觉很奇怪,有些动作总是记不住。回到宾馆,我和朋友经过反复练习,才终于熟记了这些舞蹈动作。
到了晚上,在上台表演前,我们每个小演员都穿上了漂亮的衣服,老师给我们画了漂亮的妆。一上台我反而不紧张了,因为私下我已经排练很多遍了。舞台上的灯光五光十色,就像彩虹一样。我站在台上演出非常开心。演出很顺利,我流畅熟练地完成了所有动作,赢得了观众们的热烈掌声。那一刻我感到很自豪,突然感觉表演并没有那么可怕,只要台下排练好了就会成功。
我成功地突破了原来的自己,完成了以前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我现在终于明白了,只有突破才能发现新的不一样的东西。我们应该不断突破,去发现未来的世界。
篇7:《苹果里的星星》读后感
《苹果里的星星》写了一位幼儿园的小朋友告诉父亲,“他发现苹果里藏着一颗小星星”。父亲不相信,于是儿子拿出一个苹果,拿起小水果刀,横向拦腰切开了苹果。父亲惊呆了。没想到另一个切法,苹果中居然会出出一颗漂亮的星星。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应换一种角度思考问题。
我一边读着,一边拿起一个红扑扑的苹果,横着一刀切了下去。“嘿,真有一颗小星星呀!”我惊喜地叫起来。平时在削苹果时,从来都不横着切,当然也就没有看到过这个可爱的小星星了。所以我还要感谢着篇文章,让我看到了这颗小星星。
欣赏完星星后,从中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任何事情如果总按别人教你的方法去做,那你自己能有什么收获和惊喜呢?因为答案也是别人发现过的东西。我想起了自己的一次经历:记得有一次,我在做一道数学题时,很轻松地就做完了。可我刚要做下一题时,突然想起老师说这道题有多种解法。于是,我便对自己说:“加油!超越自己吧!”我认真仔细得算着,不停地思考着。终于,15分钟后,我做了出来!我心想:如果不是自己动脑做出来的,我一定不会像现在这样开心!
通过这篇文章,让我懂得了发现惊喜。下一个惊喜也正向我奔来,我一定会用一把金钥匙打开它!
篇8:《苹果里的星星》读后感
有时,错误会让我们遭殃,会让我们失去一切;可有时,错误会让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刚上幼儿园的詹妮对父亲说:“爸爸,你知道吗?苹果里有一颗星星!”“是吗?”父亲轻描淡写,他想,这不过是孩子们的想象罢了,或者老师又讲了童话故事。詹妮见父亲不信,就拿出小刀和苹果示范给父亲看,父亲却不以为然。她把苹果横放,拦腰切下去。父亲制止道:“切错了!我们一贯“正确”的切法是从苹果顶部切到底部!”詹妮没有注意父亲说的话,她把切开的苹果给父亲看:“爸爸你看,苹果里面是不是有一颗星星?”父亲顿时哑口无言,他从来不知道苹果里还藏有一颗星星。因为,他从来没有对苹果采取另一种切法。
读了这个故事,我深有感触。是呀,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十分讨厌犯下错误的人。他们似乎十分可恨,不可饶恕。而这里,詹妮一个错误的`举动却带来了巨大的震撼。为什么她能发现惊喜呢?因为她并没有用他人的习惯来看某个事物,而是用一种特殊的看法来认识每个物体。在她心中,似乎没有对与错,只有无限的好奇心与探求心围绕着她稚嫩的心灵。
我们生活在俗成的习惯中,我们肯定错过了许多意外的惊喜。不要等待着“错误”来为我们开辟新路,主动尝试一下,我们的生命就更加宽广!我们的人生就会更加精彩!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有趣!我们的希望就会更加辽阔!
尝试一下吧!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钟会有什么奇迹!
篇9:苹果里的星星读后感
儿子对父亲说:“爸爸,苹果里有星星。”“怎么可能?”父亲不以为然。“真的,不信你看。”儿子边说边将苹果切开,只不过他是横着切,“你看!”儿子举起切好的苹果,没错,确实有一个星星,父亲惊呆了。
每个人都能从苹果里切出星星,这个工作简单之极,但是。却很少有人能这样做,因为人们已经习惯了从苹果的颈部开始横切下去,却不愿意突破常规,按照新的想法去干一件事,就像苹果里的星星,这是一个简单而又实际的例子。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例如:跳高。人们一般跳高都是用双脚越过跳干,知道理查德・福斯伯发明了背越式;做红烧肉,一直以来,你都是烧着做,直到有人告诉你可以用炖的;一直以来,文具盒都是铁制的,直到有人发明了布袋,等等例子,多不胜数,而这些,我们也可以轻易想到。
你的思维不能被一些固定的方法所限制,要勇敢的创新,寻找“苹果里的星星”。
篇10:苹果里的星星原文
迪·恩·帕金斯
陈小慰(译)
一个人的错误,有可能侥幸地成为另一个人的发现。
儿子走上前来,向我报告幼儿园里的新闻,说他又学会了新东西,想在我面前显示显示。他打开抽屉,拿出一把还不该他用的小刀,又从冰箱里取出一只苹果,说:“爸爸,我要让您看看里头藏着什么。”“我知道苹果里面是什么。”我说。“来,还是让我切给您看看吧。”他说着把苹果一切两半——切错了。我们都知道,正确的切法应该是从茎部切到底部窝凹处。而他呢,却是把苹果横放着,拦腰切下去。然后,他把切好的苹果伸到我面前:“爸爸看哪,里头有颗星星呢。”
真的,从横切面看,苹果核果然显一个清晰的五角星状。我这一生不知吃过多少苹果,总是规规矩矩地按正确的.切法把它们一切两半,却从未疑心过还有什么隐藏的图案我尚未发现!于是,在那么一天,我孩子把这消息带回家来,彻底改变了冥顽不化的我。
不论是谁,第一次切“错”苹果,大凡都仅出于好奇,或由于疏忽所致。使我深深触动的是,这深藏其中,不为人知的图案竟具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它先从不知什么地方传到我儿子的幼儿园,接着便传给我,现在又传给你们大家。
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苹果——切“错”的苹果。
篇11:《苹果里的星星》读书笔记
我的创造力哪去了?读完《苹果的.星星》一文,我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
这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放学回家后告诉父亲:“苹果里有星星!”但是父亲不相信地说:“你又乱说了吧,怎么可能有星星!”小朋友说:“把苹果切开就有了!”父亲想了想,摇头道:“我切过无数的苹果了,没有你说的星星。”于是,小朋友就拿了一个苹果,然后横着切开。果然,里面有一颗小星星。父亲恍然大悟:原来横着切开苹果,就能看到有苹果核组成的小星星!
读了这个故事后,我在想:孩子都能发现的秘密,我――中学七年级的学生,吃了那么多苹果,为什么从未发现呢?为什么幼儿园的小孩子能突破习惯性思维?“错”切苹果,体现出创造力,而我不能,真是惭愧!
我是一个不太爱动脑筋的人,整天忙于应付各科学习,考试。平时上学要面对一大堆作业和考卷,真是烦死人了。每次看电视里的人一会儿发明这样东西,一会儿发明那种玩意儿,总是羡慕不已。在学校组织的科技创新大赛上,看见同学们手里的奖状,我既为他们感到高兴,又有难过――自己为什么不能做呢?
我以前也留意过那些小东西,可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个所心然。为什么我细心观察了事物也没有新发现呢?读了这篇文章,我才恍然大悟――不墨守成规,才有可能有所发现和创造。有些事如果从下面想不通,也许能有新发现、新收获。所以,只有不断发现与思考,才会有创造。
编辑推荐:
更多读后感范文进入读后感大全:duhougan/
篇12:苹果里的星星作文
我兴冲冲地拿起一个苹果,一本正经地问妈妈:“妈妈,苹果里面有什么?”妈妈愣了一下:“苹果里面有苹果肉呀!”我又问:“苹果切开后,里面有什么?”妈妈又一愣,但还是笑着说:“只有苹果肉啊!”我摇摇头说:“不对,科学老师说苹果里面有星星。”
看着妈妈半信半疑的样子,我切开苹果,瞪大眼珠观看,“咦,苹果里也没有星星呀。可是老师不会骗我的,这是怎么回事情呢。”
妈妈看着我垂头丧气的样子,不由得笑了,“苹果就是苹果,怎么会有星星呢?”我想:刚才我是竖着切的,横着切会如何呢?于是,我迫不及待地横着把苹果切成两半,我拿起半个苹果看了起来:“哇,我看到星星了!”
妈妈好奇地走到我身边说:“啊,宝贝真棒,苹果里果然有星星呀!”
篇13:苹果里的星星作文
这几天,天气比较干燥,妈妈每天晚上都要我吃一个苹果,因为这样才不会上火!可剩最后一个苹果时,妈妈不让我吃了,说要考我一道题,答对了才给吃!我信心十足地问妈妈:“什么题?”妈妈说:“切个什么字,能把苹果切成9份?”我张口就答:“切个天字!”妈妈微笑的摇摇头。“恩?怎么不对呢?”我用手比划着,一比划,真不是!那是什么字呢?我冥思苦想。突然,一个字从我脑海中一闪而过,我仔细回想,原来切个井字可以把苹果切成9份!我高兴地:“井字!”妈妈点点头,说:“动手试试看。”我把苹果拿好,用水果刀把它拦腰切开。“咦?苹果里怎么藏有一颗五角星。”我再定睛一看,发现那个五角星是那么自然那么的美。苹果里藏有五角星这我还不知道,但我明白妈妈为什么要问我问题了,因为妈妈想让我知道,有些不起眼或很平凡的东西里,蕴藏着让人不知道的奥秘!我抬起头看妈妈,她的眼睛里流出喜悦和高兴。她知道,我会注意到这个小五角星,明白这个道理!
我很感谢我的妈妈,因为她让我知道了我有可能一辈子也不知道的事!所以,我要把它写下来,永远永远记在心底!
篇14:苹果里的星星作文
一个人的错误,有可能侥幸成为另一个发现,苹果里的星星。
今天,我拿起一个苹果,一刀切下,“啊,切错了!”我顿时大叫起来。大家都知道,正常切苹果的方法,是从茎间切到底部窝凹处。而我呢,却是把苹果横放着,拦腰切下去。紧接着,我无意间发现里面竟然有一颗星星。
真的,从横切面看,苹果核果然呈现出一个清晰的五角星状。我不知道吃了多少苹果,总是规矩地按正确的切法把它们一切为二——却从未探究过其中是否还隐藏有什么图案!可是,在那一天,我却发现了。
不论是谁,第一次切“错”苹果,大凡都仅出于好奇,或由于疏忽所致。正是由于我的疏忽,却使我发现了苹果中的秘密。
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苹果——切“错”的苹果。
篇15:《苹果里的星星》读后感
读完《苹果里的星星》一文,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一个幼儿园的孩子都能发现的秘密,我——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吃了那么多苹果,为什么从未发现呢?为什么幼儿园的小孩子能突破习惯性思维,“错”切苹果,体现出创造力,而我不能?真是惭愧!我是一个不爱动脑筋的人,整天忙于应付各科学习、考试。平时上学要面对一大堆作业和考卷,周末又要去上这个补习班那个补习班,真是烦死人了。
每次看见电视里的人一会儿发明这样东西,一会儿发明那种玩意,总是羡慕不已。在学校组织的科技创新大赛上,看见同学们手里的奖状,我既为他们感到高兴,又有些难过——自己为什么不能呢?我以前也留意过那些小东西,可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个所以然。为什么我细心观察了事物也没有新发现呢?读了这篇文章,我才恍然大悟——不墨守成规,才有可能有所发现和创造。有些事如果从正面想不行,可以从侧面、反面去想,也就是说从另一个角度去想,也许能有新发现、新收获。所以,只有不断发现与思考,才会有创造。小作者紧扣创造力,并结合自身实际,得出只有不断发现和思考,才会有创造的感受,让人感觉真实、可信。
《苹果里的星星》教案(共1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