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噗噗车素材公开课教案素材

时间:2023-03-11 03:38:25 作者:leJanvier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leJanvier”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彩色噗噗车素材公开课教案素材,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彩色噗噗车素材公开课教案素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彩色噗噗车素材公开课教案素材

彩色噗噗车素材公开课教案素材

幼儿园小班艺术教案:彩色噗噗车

活动来源

本活动源自《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指导》(小班?上)《彩色世界》主题(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6月第二版)。

玩具汽车是幼儿常见并喜爱的玩具,把汽车作为绘画工具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欲望。而通过控制车轮的滚动来画出不同线条轨迹的作画方式,也符合了小班幼儿尚未掌握精细手部动作的特点,体现了“玩中学”的教学理念。另外,在“彩色世界”这个主题中,幼儿已经认识了多种常见的颜色,逐渐对色彩产生了兴趣,此次活动能丰富幼儿的操作经验,加深他们对色彩的感知。

活动目标

1.体验用玩具汽车作画的方式,享受与同伴共同创作的'乐趣。

2.观察不同车轮留下的不同纹路,感受操作中颜色的变化。

活动准备

玩具汽车若干辆,数张全开白包铅画纸,装满各色颜料的盘子(盘子中放有海绵以控制颜料用量),娃娃围裙若干件。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玩具汽车怎样跳舞?”

1.幼儿穿上围裙,围圈而坐。

“今天有好多玩具到小4班来聚会,看它们跳起舞来了。”(展示玩具汽车)

“小朋友跳舞用什么跳的?”(用手、脚、身体……)

“那这些玩具车跳舞用什么呢?”(用轮子)

“请你们玩一下这些汽车,试试怎样让它们用轮子跳舞。”

幼儿自由玩汽车。

2.请幼儿演示开汽车的不同方式。

“你是怎样让玩具车跳舞的?”

小结:汽车跳舞的路线可以直直的,也可以拐弯、转圈、扭来扭去……只要你觉得好看,让它怎么跳都行。

(评析:玩汽车的环节,拓展了幼儿让汽车留下不同轨迹的经验,使接下来的创作有了经验的铺垫。如果教师在导入活动时先安排一段律动,之后提“小朋友跳舞用什么跳的”这个问题,就会比较自然而不会让幼儿觉得突兀。)

二、示范作画――“把玩具车跳舞的路线画下来。”

1.“这里有一些盘子,里面装着颜料,看都有些什么颜色?”(一起辨认红色、黄色和蓝色)

“我们用这些颜料把玩具车跳舞的路线画下来吧。先把玩具车的轮子在颜料盘里蘸一下,再小心地拎起汽车,在纸上滚动,汽车跳舞的路线就出来啦!”

教师示范操作

2.请一名幼儿用另一辆玩具车的轮子蘸另一种颜色,在纸上滚动,引导幼儿观察两种车轮画出的不同效果。

“这两条路线一样吗?你喜欢哪一条?”

3.再请几名幼儿滚动蘸不同颜色的玩具车,一起欣赏画出的效果。

(评析:教师通过示范讲解,引导幼儿习得基本的操作方法,这对于刚接触绘画的小班幼儿来讲是需要的。这样能使幼儿尽快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享受绘画的乐趣。当幼儿见到同伴用汽车“滚”出来的作品时,情不自禁地拍起手来,萌发了强烈的创作欲望。)

篇2:幼儿园小班彩色噗噗车教案

幼儿园小班彩色噗噗车教案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玩具汽车怎样跳舞?”

1.幼儿穿上围裙,围圈而坐。

“今天有好多玩具来聚会,看它们跳起舞来了。”(展示玩具汽车“小朋友跳舞用什么跳的?”(用手、脚、身体……

“那这些玩具车跳舞用什么呢?”(用轮子)

“请你们玩一下这些汽车,试试怎样让它们用轮子跳舞。”

幼儿自由玩汽车。

2.请幼儿演示开汽车的不同方式。

“你是怎样让玩具车跳舞的?”

小结:

汽车跳舞的路线可以直直的,也可以拐弯、转圈、扭来扭去……只要你觉得好看,让它怎么跳都行。

二、示范作画——“把玩具车跳舞的路线画下来。”

1.“这里有一些盘子,里面装着颜料,看都有些什么颜色?”(一起辨认红色、黄色和蓝。

“我们用这些颜料把玩具车跳舞的.路线画下来吧。先把玩具车的轮子在颜料盘里蘸一下,再小心地拎起汽车,在纸上滚动,汽车跳舞的路线就出啦!”

教师示范操作

2.请一名幼儿用另一辆玩具车的轮子蘸另一种颜色,在纸上滚动,引导幼儿观察两种车轮画出的不同效果。

“这两条路线一样吗?你喜欢哪一条?”

3.再请几名幼儿滚动蘸不同颜色的玩具车,一起欣赏画出的效果。

三、幼儿操作——“你来试一试。”

请幼儿选择自己喜爱的玩具汽车,分组与同伴合作,在铅画纸上作画。教师巡回指导幼儿操作,适度指点。

四、欣赏作品——“瞧,我画得多棒!”

将铅画纸贴在活动室的墙,教师用彩纸剪成汽车状进行装饰,共同欣赏。

引导幼儿交流讲述:你用了什么颜色作画,画在了哪里,这幅画上有几种颜色,你最喜欢哪一幅作品。

活动目标

1.体验用玩具汽车作画的方式,享受与同伴共同创作的乐趣。

2.观察不同车轮留下的不同纹路,感受操作中颜色的变化。

活动准备

玩具汽车若干辆,数张全开白包铅画纸,装满各色颜料的盘子(盘子放有海绵以控制颜料用量),娃娃围裙若干件。

篇3:《赶海》公开课教案素材

《赶海》公开课教案素材

教材分析:

〈赶海〉(苏教版第六册)这篇课文叙述了“我”童年时代跟着舅舅赶海的一件事,抒发了“我”热爱大海,热爱童年生活的真挚情怀。课文内容浅显,语言生动活泼,字里行间充满了童趣,是一篇深受学生喜爱的课文。

设计理念:

1、语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应充分地留给学生语文实践空间,让学生在听、说、读、演等活动中主动地积累语言,感悟语言,内化语言和创造性地使用语言。

2、突出教师的指导作用,“顺学而导”,放手让学生去尝试,注重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和感受学习的过程,使教学目的落到实处。

3、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让学生的学习成为个性化的学习。

学情分析:

“赶海”是指海边的人在海边去捕捉捡拾海鱼、海蟹之类的东西。“赶海非常有趣”以此为题,既突出了课文叙述的中心内容,又激发了读者兴趣,引人入胜。

生活在内陆的孩子对大海并不了解,要激发起他们对大海的喜爱,有些困难。课文儿童化的语言,浅显的内容,为学生正确理解课文,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语感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1. 以读为主,入情入境,感受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对大海的热爱之情。

2. 充分利用插图,激发学生想象,练习说话。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 凭借对课文的反复朗读,感受“我”童年时赶海的乐趣 。

2. 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活“趣”

1.(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从歌声中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2.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再跟随作者去赶海,一起去享受赶海的乐趣。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学思考--寻找“趣”

1.师范读课文,赶海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相机板书)

2.默读课文2—3自然段,找找课文写了哪几件有趣的事。师相机板书。

3.(出示句子)那是暑假里的一天,我闹着要舅舅带我去赶海,舅舅答应了。

4.引导抓住“闹”,通过表演体会教给学生学习课文的方法。

5.那你们想去赶海吗?好,背上你的小渔篓,我们一起去赶海吧!自读课文2、3自然段,运用老师教给的方法进行学习。

三、精读品悟--体验“趣”(按学生的选择进行学习)

1.师:谁来说说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为什么?

交流一: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

(1).读句子,谈体会。

(2). 抓住“嘿”“摸呀摸呀”进行朗读指导朗读。

(3).加上表情动作全班齐读

交流二:哎,那边一个小伙伴,正低着头寻找着什么。我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做声,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哩。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原来是螃蟹用大螯夹住他的'手。

(1).读读你找到的句子,谈谈为什么抓螃蟹最有趣?

(2).抓住“束手就擒”“哎哟一声”指导朗读。

(3).想读的同学站起来,带上表情动作一起读。

交流三: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我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1).读读相应的句子,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2).指名读。学生互评。

(3).通过表演感受大虾的威风和神气。

(4).抓住“捏”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准。

(5).指导朗读,师范读,男女生赛读。

交流四:来到海边,刚巧开始退潮,海水哗哗往下退,只有浪花还不时回过头来,好像不忍离开似的。我兴奋极了,飞跑着追赶远去的浪花。

(1)你从哪里感受到追浪花的乐趣?

(2)谈体会,个别读,齐读。

2. 配乐齐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四,观察想象——延伸“趣”

(播放音乐,出示插图)如果你就在这美丽的沙滩上,体验着这有趣的赶海,你还会做些什么?

五.学习第四、第五自然段

1.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偏西了,赶海的人们三三两两地离去,这时的大海是怎样的呢?请女生读第四自然段。

2.大海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可时间不早了,我们得跟大海告别了,你们还有什么话要跟大海说吗?3.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

六.布置作业

模仿课文,把你的童年趣事说给你的爸爸妈妈或者小伙伴听。

板书

11.赶 海

追浪花 读句子

摸海星 想画面

有趣 捉螃蟹 谈体会

捏大虾

篇4:《报春》公开课教案素材

《报春》公开课教案素材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用轻盈、有弹性的声音歌唱,用灵巧、清晰的咬字吐字表示歌曲,并通过动作表示三拍子。

过程与方法:读、听、唱结合。让学生在吟唱中体会春天的情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春天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维护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突破:

三拍子的动作与节奏表示。

三、课时布置:3课时

四、教学准备:口风琴 课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唱一唱 《报春》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听歌曲《报春》,引出主题----春天。

2.课件出示“迎春花开”、“冰雪初融”、“南国春天”等摄影作品,引导学生寻找春天的足迹,描述自身家乡春天的景象。

3.聆听布谷鸟的叫声,让学生了解布谷鸟是春天的使者,也叫它报春鸟。

4.除了布谷鸟的叫声,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也是春天的使者?

5.引导学生知道燕子、青蛙等许多小动物也都是春天的使者,并让学生要维护我们的动物朋友。

二、歌曲学唱:

1、聆听歌曲,感受旋律;

2、跟琴唱歌谱,感受三拍子;

3、读歌词,按节奏拍手;

三、感受歌曲:

1. 学生做律动。

2. 听声音,寻找春天。

(1)播放声音效果:青蛙齐鸣、流水淙淙、布谷鸟叫、小雨沙沙、蜜蜂嗡嗡等。

(2)引导学生考虑:A 这些声音,你在哪个季节里能听到?

B 你喜欢春天吗?

3.把春天领进课堂:

(1)启发学生用各种方式表示春天到了。

模仿小鸟飞;学青蛙叫;扮演小呀破土而出;用人声表示春雨沙沙;诗歌朗诵“春眠不觉晓……”等。

(2)用即兴创作的方式进行音乐问答。

师唱: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

生唱:春天在那小青蛙的叫声里;春天在那沙沙的小雨里;春天在那小朋友的歌声里……

四、歌曲扮演唱,结束新课。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唱一唱 《嘀哩嘀哩》

教学流程:

一、“春之舞”进入春天。

1、学生欣赏《春晓》舞蹈进入。

2、提问:这段音乐描写的是什么季节?(春天)

有人说春天像个大画家,只要它一来,树绿了,花红了,世界就变得五彩缤纷了,而我说呀,春天倒像个音乐家,因为它会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独特的声音。刚才在欣赏《春晓》时,你都听到了什么独特的声音?(风声、雨声、小鸟叫声)你能模仿一下吗?

二、“春之声”表示春天。

1、学生讲出,教师出示。

雨声沙 沙 | 沙沙O | 沙 沙 | 沙沙O

提示:雨声要念的轻巧。

风声呼 —— | 呼 —— | 呼 —— | 呼 ——

提示:风声要念得圆滑、连贯

小鸟的叫声嘀哩 嘀哩 | 嘀哩 哩| 嘀哩 嘀哩 | 哩 ——

嘀哩理 嘀哩 | 嘀哩 哩O | 嘀哩哩嘀哩 | 哩 ——

2、出示曲谱,教师范唱,学生跟唱。

让我们随着小鸟一起来唱唱歌吧!

3、分组唱

4、齐唱。

三、“春之乐”,学唱歌曲《嘀哩嘀哩》

导入:在这充溢生机、充溢活力的春天里,最高兴的就要数这群黄鹂鸟了,它们笑着、闹着、让我们随着歌曲《嘀哩嘀哩》与它们一起去寻找春天把!

1、听范唱(播放课件,学生欣赏)

提问:你们找到春天了吗?(找到了)

2、出示歌词,教师与学生接龙念。

3、学生与教师接龙唱。

你们能不能用音乐来回答老师呢?

4、歌曲处置

(1)提问: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应用什么声音来演唱歌曲?(活泼、明亮、有弹性的声音)老师唱的时候情绪是怎么样的?(欢快、活泼)唱的时候也要跳跃点,唱出欢快、活泼的情绪。

(2)学生齐唱,教师弹琴伴奏。

(3) 配词演唱,提示节奏。

(4) 学生听伴奏齐唱。

(5) 合唱。分三组,一组演唱、一组当雨声、一组当风声。

四、“演春天”创设情景。

教师导入:现在让我们把我们找到的.春天完整的展现一下吧!

1、学生诵《春晓》

教师导入:春天在哪里?你听!同学们正在寻找自身的春天呢!

2、学生演唱歌曲《嘀哩嘀哩》

教师导入:春天来了,带着春风和春雨,带着幸福和神往悄悄的回到了我们的身边。

3、小结:

春天像一首诗,春天像一段舞,春天像一幅画,春天像一首歌,春天是我们的希望,让我们乘着春天的列车到室外再去寻找我们的春天吧!

(播放音乐,学生随音乐出教室)

第3课时

教学内容:听一听《杜鹃圆舞曲》

教学流程:

一、听春天

课件完整聆听手风琴独奏曲《杜鹃圆舞曲》

提问:

1、你喜欢这首乐曲吗?

2、你在乐曲中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你能告诉大家吗?

[乐曲以轻快、活泼的节奏和清新、流畅的旋律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天的景象,婉转的模仿杜鹃的叫声和轻松的三拍子节奏,形成了温和、迷人的气氛。]

二、找春天

师:春天,杜鹃快乐地歌唱,告诉我们春天来了,同学们想一想,除了杜鹃给我们报春外,你还能从哪里找到春天?

[教师播放有关春天的课件或录音,启发学生找春天]

生:花红了,草绿了,燕子飞回来了。。。。。。

三、唱春天

1、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杜鹃圆舞曲》里的杜鹃都飞来了,瞧:它们在森林里叫着、唱着,多么高兴啊!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杜鹃又名布谷)

[课件欣赏德国儿歌《布谷》,完整感受歌曲的旋律。]

2、请同学们模仿布谷鸟在森林里自由快乐地飞翔;

[教师可以将教室简单安排成一个美丽的大森林,且为小朋友们准备一些布谷鸟的头饰,学生在扮演时一定乐此不疲]

3、随着音乐用噜。。。哼唱歌曲

4、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教师用钢琴轻声伴奏

5、跟音乐演唱《布谷》,可以加上自身即兴创编的动作。教师和时给予评价,以鼓励为主。

四、画春天

1、刚才我们一起听了《杜鹃圆舞曲》,一起扮演了《布谷》,一起感受了浓浓的春意。此时此刻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你能试着用彩笔画一画吗?

2、展示学生作品,教师和学生一起点评。

[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发挥自身的想象能力,创作一幅春天意境图,让学生充沛感受春天的美好,全身心投入到音乐中,展示学生的艺术才干,还可以合作交流,互相评价]

教学反思

篇5:《灯光》公开课教案素材

《灯光》公开课教案素材

《灯光》公开课教案1

【教学目标】

1、课文内容,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美好神往和为此付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体会本文的开头和结尾相互照应的关系,并感受作者这样写的深意。

3、能有感情朗读5~7段,第10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在上课前,老师先请大家看几组图片。

(出示几组关于“灯光”的图片。)

师介绍。

师:同学们觉得这几组图片美吗?

生:美。

师:这都是关于灯光的图片,那同学们想象一下,假如这个世界上没有了灯光会怎样?

生:一片黑暗,什么也作不了。

生2:无法生活,动植物都无法生存。

师:的确,每当晚霞尽退,带走最后一缕阳光时,也就意味着夜幕即将降临,劳累一天的人们,有的在灯下欢聚一堂,叙说亲情,有的在灯下做一次书中漫步,有的则徘徊于五彩缤纷的霓虹灯下,尽情享受着休闲时光。灯光,不只是人们夜晚的明珠,更是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朋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当代著名作家王愿坚笔下的灯光,去感受一个人民战士内心当中对灯光的向往。

板书课题:

灯光

二、新授

师:昨天,己经安排同学们进行了预习,下面谁来说说,你通过预习收获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这是一篇回忆文。

生2:我知道了写的是1947年发生的事。

生3:我知道了主要写的是郝副营长。

师:同学知道的可真多呀,你们很会预习,现在我们就再自读一遍,看看还有没有更多的收获。在自读前,请同学们翻开书,读读应该注意的问题,按着你喜欢的方式进行自读,并给课文分段。

(生自读。)

师:谁来说说你又有了什么体会?

生:我体会到郝副营长的舍己为人精神……

师:那同学是怎么分的段呢?

生:我是按着,回忆和实际来分的,把1~2分成第一局部,3~12分成第二局部,13自然段为第三局部。

生:第一局部主要写了一声赞叹让作者陷入回忆,第二局部写了事情的整个过程,第三局部写了灯光又使作者想起战友来。

师:这是一篇回忆文,是什么让作者陷入回忆当中呢。在1~2段中找出来。

生:是一声“多好啊”。

师:是谁说的,当时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生:是一个游人说的,当时看到了天安门前的灯光,想到灯光带给人的光明和温暖,于是发出了一声赞叹。

师:是呀,正是这一声赞叹,使“我”陷入深深的回忆,现在我们一起走进回忆,一起回到1947年的秋天,看一看发生了什么事?现在请同学们默读3~7自然段,想一想,突击队的任务是什么?在战斗前郝副营长在做什么?

生:在1947年的秋天,我军部队挺进豫皖苏平原,要进行一场围歼战。

生:突击队的任务是炸开围墙打开突破口。

生:郝副营长在借着火光看书。并陷入深深的神往。

师:这局部当中又出现了两次“多好啊”,是谁说的,当时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

生:郝副营长说的,当时在看一副图画,想到了未来的美好时光。

生:想到了将来小朋友能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陷入了美好的神往。

师:那谁能说说,神往是什么意思?他在神往什么?

生:是对某种事物的向往。郝副营长在神往灯光。

师:那郝副营长为什么只对灯光充溢了神往?扫读3~7自然段,找出原因。

生:因为当时共和国还没有成立,在全国只有少数的大城市有灯光,而大局部地区看不到灯光。

生:当时郝副营长正在看一本画着小朋友在灯下学习的图画。所以,想到了将来小朋友能象画中一样在灯下学习,于是就对灯光发生了向往。

师:通过这一局部的学习,郝副营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从哪可以看出来?画在书上。

生:我从他22岁就能当上营长,能看出他英勇善战。

生:我从他借火光看书,能看出他非常热爱学习。

生:我从他对未来的神往看出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师:那你有没有对一个事物有过强烈的向往呢?回忆一下当时的感觉,带着这种感觉体会一下5~7段的对话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给同桌读读。

(生同桌读,并找生展示读。)

师:同学们读的真好,能从你们的语气中体会出郝副营长对未来的美好神往。多么美好的神往呀,最后实现了吗?

生:没有。

师:那中间又发生了什么事?下面我们前后桌为一组,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读8~11段,小组合作解决大屏幕上的问题:1、后续部队为什么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2、面对这种情况,郝副营长是怎样做的?3、结果怎样?下面我们一起到书中去寻找答案吧!

生:因为在黑暗中后续部队找不到突破口,所以失去联系。

生:面对这种情况,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为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生:结果,郝副营长壮烈牺牲了。

师:那通过这局部的学习,郝副营长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舍己为人,不怕牺牲。

师:你对第11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是怎么理解的?

生:我从中体会出郝副营长为了战争的胜利,献出了自身年轻而珍贵的生命,为了小朋友将来能在明亮的电灯下学习,而自身却没有来得及看一眼电灯。这种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而且能认真体会。那同学们想一想,第10自然段对英雄的壮举,我们应该用什么语气去读呢?谁来试试。

(生读,师指导。)

师:课文以灯光为题,而且文中多次写到灯光,现在找出描写灯光的地方,画出来。

生:在开头和结尾处写了灯光,还在第二局部里郝副营长的神往里写到了灯光。

师: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大屏幕上的两个自然段。

(出示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段。)

师:体会一下,开头和结尾有什么关系?作者在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天安门前的灯光,这样写有什么深意?

生:为了提醒人们:这样温暖光明的灯光,这样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千万不要忘记那些缔造新中国,给我们带来幸福生活的革命先烈。

师: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那面对这些先烈们,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生:好好学习,不浪费一丝光阴。

生:珍惜得来不易的光明,不辜负先烈们,和那些英雄们的期望。

师:是呀,年轻的战斗英雄为了战争的胜利,为了共和国来之不易的光明,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每当我们在灯下伏案学习时,又怎能忘记那些英勇牺牲的先烈们?同学们,珍惜这得来不易的光明,努力学习吧,这才干对得起那些先烈们。

篇6:《沙漠之舟》公开课教案素材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积累本课词语,并用“由于”、“因此”等词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骆驼的外型和特殊生理构造,学习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方法。誊写自身喜欢的词语。

3.培养同学爱动物的情感,增强维护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方法。

三.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称骆驼为沙漠之舟?

四.教学用具:

投影仪、录像、电脑、图片

五.教学时间:三课时

篇7:《沙漠之舟》公开课教案素材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二)理清课文条理,了解课文从哪几方面写骆驼的?

二.教学重、难点:理清课文条理,了解课文从哪几方面写骆驼的?

三.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激发情趣。

1.齐读课题,问:“沙漠之舟”指什么?

2.出示骆驼图片,谈谈你对骆驼的认识。

(二)初读课文,理清条理。

1.指名读课文,考虑: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骆驼是“沙漠之舟”的?

2.同学讨论、回答。

三个方面:(1)骆驼的外型特点。

(2)骆驼具有特殊生理构造,能适应沙漠生活。

(3)骆驼长途跋涉在沙漠中,担负着繁重的运输任务,成为交通工具,不愧为“沙漠之舟”。

3.分别请同学朗读这三局部内容。

(三)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词语,认读。

来源 仓库 任务 恶劣 暑假 算术 蠢笨

程度 酷爱 兼职 浩瀚 粗糙 长途 跋涉

2.默字词并订正。

3.反义词:

蠢笨——(灵巧) 粗糙——(细致)

繁重——(轻松) 恶劣——(优良)

4.选择正确读音,画“√”。

陷入( xiàn xuàn) 特殊(chū shū) 侵入(qīn qǐn)

恶劣(liè lǜe) 蠢笨(zhuō zhuó) 粗糙(chāo cāo)

5.补充词语。

长途( )涉 日夜( )程 ( )暑严( ) ( )边无际

( )天( )地 人烟( )少 清脆( )耳 恰如其( )

(四)熟读课文。

1.采用各种形式:开火车读,小组读。

2.每组推选最棒的同学朗读课文。

(五)安排作业:

查找有关骆驼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会填表。

(二)体会作者对骆驼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会填表。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骆驼的赞美之情。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沙漠之舟”指的是什么?课文从哪几方面来写它是“ 沙漠之舟”的?

2.指名回答。

(二)学习课文。

1.第一方面:骆驼的外型特点。

(1)指名读,画出描写骆驼外型特点的词句。

(2)出示句子,说出表示其什么特点?

A 它那高大的背,仿佛凸起的小山。它那四条粗壮的腿,走路并不蠢笨。

写出骆驼(形体高大但不蠢笨)的特点

B 它日夜兼程走在浩瀚的沙海中,连续多少个昼夜都不喝一滴水,只要能吃上一些粗糙的沙漠植物,就很满足了。

写出骆驼(耐饥耐渴)的特点

C 不怕路途遥远,哪管酷暑严寒,就凭这足够的耐力,它能战胜一切困难!

写出骆驼(不怕困难、坚强)的特点。

(3)齐读第一段

2.学习第二方面:骆驼特殊的生理构造适合沙漠生活

(1)人们为什么称它是“沙漠之舟”?

(主要是它具备了生活在沙漠恶劣环境的特殊生理构造)

(2)看录像:a形容一下沙漠怎样恶劣?

b描绘一下录像中骆驼的生理构造的作用

(3)同学自学:a分组学习

b边读边讨论

c填表

出示骆驼号称“沙漠之舟”

特殊生理构造适合沙漠生活成为交通工具

厚厚的肉脚垫不会陷入沙窝长途跋涉在沙漠中,不停地为人们运送东西。

长长的眼睫毛

可以阻挡风沙

鼻子能张能合

沙尘难以侵入

背上的“小山峰”

贮存食物和水分

敏感的细胞

能为人们找到水源

(4)检查自学情况

a指名出示自身所填的表格

b并用“因此”或“由于”将句子连起来

如:由于骆驼有厚厚的肉脚垫,因此不会陷入沙窝。

(5)指名读第二方面

3 第三方面:骆驼担负着繁重的运输任务,是交通工具。

(1)默读课文,考虑:为什么称骆驼为“沙漠之舟”确实恰如其分?理解“恰如其分”的意思。

(2)齐读这段话

(三)回读课文,体会作者对骆驼的赞美之情。

1.指名读课文

2.画出体现作者赞美骆驼的句子。

(1)直接赞美:a这就是号称“沙漠之舟”的骆驼!

b不怕路途遥远,哪管酷暑严寒,就凭这足够的耐力,它能战胜一切困难!

c 可是,这对骆驼来说又算得了什么!

d 这是一种多么有特点的动物!

(2)间接赞美:描写骆驼外型的句子、特殊生理构造等句子也都是作者对骆驼的赞美之情的体现。

3.有感情的朗读这些句子

(四)安排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因此”、“由于”造句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巩固练习

(二)扩展练习

二、教学重点:巩固练习

三、教学难点:扩展练习

四、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巩固练习

1.自由读课文

2.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虽然------但是------ 因为------所以------ ------因此------ ------由于------ 不但------而且------

出示句子:

①骆驼(虽然)身体高大,(但是)走路并不蠢笨。

②(因为)具备了生活在沙漠恶劣环境的特殊生理结构,(所以)人们称它为“沙漠之舟”。

③人们骆驼为“沙漠之舟”,主要是(由于)它具备了生活在沙漠恶劣环境的特殊生理构造。

④骆驼它(不但)身体高大,(而且)还具备了生活在沙漠恶劣环境的.特殊生理构造,(因此)它成为沙漠里最重要的交通工具。

(二)赞美骆驼:

1.学完课文,你肯定也要赞美一番骆驼,那么就请同学写一首诗来赞美骆驼。

2.同学作诗,老师巡视,作适当指导。

3.交流,指名读,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三)扩展练习。

1.将你查到有关骆驼的资料介绍给大家。

2.指名从网上介绍有关骆驼的资料。

(四)小结全文

课文通过抓住骆驼特点来写并体现出作者的赞美之情,俺们要学习作者的这种写作方法,将这种方法运用到自身的写作中去。

(五)安排作业:

写一种你最喜爱的动物,要求:抓住特点,从字里行间中体现出你对这种动物的赞美。(可以查些资料)

五、板书设计:

10.沙漠之舟(骆驼)

外型特点:高大有力并不蠢笨

沙漠交通工具

生理特点:厚厚的脚垫

长长的睫毛

鼻子能张能合 适合沙漠生活

背上的小山峰

敏感的细胞

六、参考资料

骆驼祖祖辈辈和沙漠打交道,练就一身适于在沙漠中生活的身手。

一只骆驼能驮200千克的货物,每天走40千米,能够在沙漠中连续走三天。空身时,每小时可跑15千米,连续18小时不停。所以,人们用“沙漠之舟”称誉它。

在沙漠里进行,有时狂风四起,黄沙滚滚,天昏地暗。这时候,骆驼从容不迫地卧倒,闭上眼睛,浓密的长睫毛,就像一层厚帘子,挡住风沙,维护了眼睛。等大风沙过去了,再站起来,抖掉身上的沙子,不声不响地继续前进。

夏天,骄阳似火,在沙漠里行进就像走在热锅上一样,寸步难行。然而,骆驼却一点也不在乎。因为它的脚底长着一层厚厚的角质垫,好像一只特制的靴子,一点也不怕烫。

茫茫沙海,水源奇缺,草木难生。然而,骆驼在这样的环境里,却能十天半月不吃也不喝。它身上一层厚厚的毛能抵挡太阳光的直射。它很少出汗,也几乎不撒尿。另外,它的胃分为三室,前两和有众多的“水囊”,有贮水防旱的功能。

[/table]

篇8:《早》公开课教案素材

学习目标:

1、正确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并能理解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试背描写梅花的句子。

2、通过阅读、考虑,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能按顺序对照插图介绍三味书屋的摆设。

3、在阅读中感受鲁迅先生那种“为革命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伟大精神,树立起珍惜时间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找出文中描写梅花的句子,并理解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2.学习课文第一、二两段。

教学准备

三味书屋内陈室的挂图、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谈论“早”1、教师板书:早 2

、设问:想到什么?

3、揭示课题,齐读

4、设问:最想了解什么?

5、教师归纳小结:为什么要用“早”做课题?“早”有什么来历?含义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了解“早”1、请同学们选择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读准生字词的读音,并能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有不懂的做上记号,可以问问同桌,还不能解决的准备提问。

2、指名读文,相机正音。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汇报自身读懂的地方,并说说自身读懂了什么?

4、汇报自身在读文过程不懂的地方。

5、师生通过读文、讨论等方式一起解决。

五、指导书生字1、同学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同学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1.誊写生字词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继续学习课文第二段。

2.着重理解作者写梅花的用意,以及鲁迅先生事事早,时时早的精神。

教学准备投影文字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二、选读课文,感悟“早”1、在这篇课文中,你最喜欢哪节?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节?

2、指名读同学自身选定的小节,感情朗读汇报,并说说喜欢的原因。(同学一般都是选择第五节和最后一节,重点指导同学朗读)

四、精读课文,品悟“早”1、课文哪几节与“早”有关?(5~8小节)

2、精读5~8小节,课文一共写了哪几种“早”?

3、品评两种“早”的异同。请同学们任选一种“早”进行批注式阅读,如“你读懂了什么?”或者“这一节主要写了什么?”等。可在文章的旁边写下自身的感想、发现等,准备汇报。

4、根据同学汇报的顺序,引导同学深入体会:

A、同学汇报第五节的内容:

a、这一节主要写了梅花的冰清玉洁的韵致和梅花开花的早。

b、课文写的梅花美吗?理解“冰清玉洁”,能通过你的读使我们感受到吗?

c、自由练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d、这么美的文字,你愿意记在自身的心里吗?

e、课文为什么要写梅花的“冰清玉洁”和开花时的早?

B、同学汇报第六节:

a、这一节主要写了鲁迅书桌上“早”的来历。

b、说说自身读完后有什么样的感受?

c、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

d、你觉得这个“早”字与写梅花有联系吗?

e、交流、讨论。

f、师生经过交流、讨论,达成以下共识:一借梅花的冰清玉洁来形容鲁迅的品德高尚;

二借梅花的开花早说明鲁迅为了革命事业时时走在时间的前面,奋斗了一生。

五、联系实际,深化“早”

1、师小结过渡,并引读最后一节。

2、“东风第一枝”指的是什么?

3、学到这儿,你最想说什么?

六、图文对照,联系“早”

1、再读课文,了解写作的顺序。

闻到清香——了解清香来源——梅花的特点——想到书桌上“早”——要珍惜时间,学做梅花 2、图文对照,了解三味书屋的方位。

3、自由练说,指名说。

4、试对教室练说。

七、总结课文,升华“早” 作者由蜡梅的清香纯洁引出鲁迅书桌上“早”的来历,进而彰显鲁迅“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人格品质,希望同学们也能像鲁迅先生那样,勇做“东风第一枝”!

板书设计

3.早

梅花开得早,冰清玉洁以花喻人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篇9:《假如没有灰尘》公开课教案素材

《假如没有灰尘》公开课教案素材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和积累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段落,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对比写法作用。

3、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

掌握文章主要内容,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体会对比写法的作用。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和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请同学们说说灰尘有哪些危害。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注意字的读音。

1、指名轮流读课文。

2、正音:模样(mú ) 尘埃(āi ) 直径(jìng ) 削弱(xuē) 散射(sǎn)

朝晖(zhāo) 干涸(hé) 可恶(wù) 恶劣(liè)

三、理清课文思路,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想每个自然段写什么?(填表)

出示:

灰尘虽然令人讨厌,但人类却离不开它

小小的灰尘主要来自

灰尘能

灰尘能

灰尘能

灰尘能

灰尘的作用告诉俺们:

2、看表默读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灰尘令人讨厌,人类却离不开它。

第二段(2 )小小的灰尘来自土壤和岩石。

第三段(3—6节)灰尘的作用很大。

第四段(7)灰尘的作用告诉俺们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向俺们介绍了灰尘的有关知识及其作用。)

四、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1 狼狈bèi 擦拭shì 请勿打扰wù 尘埃āi 削弱xuē 朝晖huī 循环xún 厌恶wù 裂开liè 讨厌tǎo

环境jìng 气候hòu 飘荡piāo

2 重点指导候晖境裂

3 多音字 wù (可恶) xiāo (削皮)

恶è (恶狠狠) 削

ě (恶心) xuē(削弱)

五、再读课文质疑: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六、作业

1 誊写字词

2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深读感悟,体会对比写法的作用。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板书课题

1、板书课题:没有灰尘行吗?

2、指名读课文,考虑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课文学习说明方法

(一)第一段

1 齐读分层两层间是什么关系?(转折)

2 再读体会开头以问句设疑发人深思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二)第二段

1 指名读划出文中写灰尘的句子

2 生字比较:①灰尘很小很小。

②灰尘的颗粒的直径一般在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人眼能看到的灰尘,已称得上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了;细小灰尘只有再高倍显微镜下才干看见。

A 能用①代替②句吗?

B ②句是怎样写出灰尘“小”的?(指出说明方法)

“直径十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列举数字说明方法)

人眼看到的是庞然大物;高倍显微镜才干看见(对比的说明方法)

C 体会说明的好处:

更具体真实地突出事物的特点,增强可信度

D 练习朗读背诵

(三)第三段

1 默读3—6自然段,画出第三段和第五段的最后一句话联系课文内容,想想这两个意思是怎样写明白的

2 小组讨论交流

3 指名回答师适当点拔

①灰尘()吸收太阳的光线,()反射太阳的光线,(),太阳的强度削弱了

②因为大气中有了灰尘,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第三自然段采用对比如法写出灰尘能使太阳光变柔和这一作用

4小组讨论学习第五自然段是怎样把最后一句写明白的。

5自学第四,六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说明灰尘的作用

6指明朗读第三段

(四)学习第三段

1齐读

2灰尘的作用告诉俺们什么?

三、总结全文

1通过本文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你学会了什么说明方法?

四、作业

1练习背诵最后一自然段

2运用说明方法仿写一个事物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知识拓展,练习写话。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 听写词语

恶劣 狼狈 擦拭 尘埃 削弱 朝晖 裂开

2填空

假如没有灰尘,阳光将_________,天空将________大自然__________,地球上的水将________。因此,______________

二、指导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1 指名读自由读齐读

2 练习指名背诵

3 检查背诵情况

灰尘的作用告诉俺们:_________,被人们称为“废物”的东西,往往有_________。灰尘虽然________,但_____。然而,假如人们不注意维护环境,_______,则又令_______。这对当今世界来说,是个____________。

4 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具有两重面性,举例说明

①如鸟粪、电视、网络……

②练习说话

③试着写话

④交流、师点拔

板书设计:

假如没有灰尘

大小及来源 列数字

使阳光变柔和

作用 使天空呈蔚蓝 对比

形成气象万千的景色

坚持良性循环 (说明方法)

篇10:《练习二》公开课教案素材

《练习二》公开课教案素材

第 二 课 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复习背诵学过的成语 。

2.准确认读。

(1)学生自读8条成语,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正音。

(3)学生自由练读。

3.了解大意。

(1)请学生用自身的话说说已经懂了的成语的意思。

(2)教师重点讲解分析以下三条成语的意思:

以身许国:把自身献给国家。

忧国忧民:忧虑国家大事和人民的疾苦。

浩气长存:盛大、刚直的正气或精神永远留存。

4.熟读成诵。

(1)指名读。

(2)学生自由读。

(3)同座位相互练习背诵。

(4)集体背诵。

(5)指名背诵。

5.巩固积累。背诵学过的一些成语。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请学生讲解题目要求。

2.读正确,读通顺。

(1)让学生借助工具书自由读。

(2)指名试读,教师正音。

3.了解大意,指导朗读。

(1)教师范读,学生考虑:这两句名言的大概讲了什么意思?

(2)指名试说,教师相机点拨。(第一句大意:人生在世,谁能防止一死呢?但要死得壮烈,死得有价值。我愿留下一颗丹心,以彪炳史册,昭示后人。“汗青”是指史书。)

(3)在学生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要边读边体味这两句名言所蕴含的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志向。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 / 照汗青。”

“风声、/ 雨声、/ 读书声,// 声声入耳;家事、/ 国事、/ 天下事,// 事事关心。”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和时褒扬读得好的同学。

4.熟读成诵。

(1)给学生充沛的时间练读,练背。

(2)同座位之间互背。

(3)集体背诵。

(4)指名背诵。

5.巩固积累。背诵学过的一些名人名言。

第 三课 时

口语交际

介绍我的朋友

一、介绍朋友,指导选材

1、激趣引入

你在生活中肯定结识了许多的朋友,这些朋友中有些我们都不认识,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好朋友吗。

2、提出要求

自由读口语交际训练要求,你知道了什么要求。

(学生自由发言)

3、你准备向大家介绍哪些小伙伴

学生自由说自身的伙伴(小组交流)

(老师在巡视中,引导学生在众多的伙伴中,选择最了解的来介绍)

二、讲伙伴,指导交际

1、指导:为了让大家了解你的小伙伴,请你把这位小伙伴的姓名、性别、年龄、与自身的关系,他做过的什么事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讲给大家听。

(抽在巡视中发现的有代表性的学生说)

1、组织大家评议,肯定优点,提出修改的地方。

2、教师与学生一起示范口语交际场景,突出两点,一是将朋友的优点介绍清楚,对朋友的尊重;二是将来家的原因向家长作解释。

四、扮演,练习对话

学生三人一组,自由搭配练习。愿意上台扮演的就上来扮演。

五、评议、选最佳角色

大家认真观看他人的扮演,提出自身的意见。

篇11:《人物描写一组》公开课教案素材

《人物描写一组》公开课教案素材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2、体会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等描写的作用,学习表示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写作方法。

3、认知课文中的14个生字,摘录课文中描写人物的精彩句段。

【学习重难点】

学习通过语言、外貌、动作的描写表示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了解《小兵张嘎》、《儒林外史》、《红楼梦》的故事梗概。

【课时布置】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通读课文1、出示课题:

人物描写一组

说说以前学过的课文或读过的课外读物中哪些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一说是怎样描写的。

2、朗读课文,认知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二、默读课文,畅谈感受1、默读课文:

寻找印象深刻的段落,多读几遍。

2、说说读了课文后的感受,同学充沛发表意见:

⑴ 可以说说对课文中的'人物的评价,比方:

小嘎子很机灵;凤辣子很泼辣;严监生很吝啬……

⑵ 可以说说对课文中的人物的言行的感受,比方:

严监生临时前“伸着两个指头”这个动作,课文中反复出现,充沛说明严监生的吝啬……

⑶ 可以说说课文的语言在表示人物性格特点上的作用,比方:

“凤辣子”这个名字很能反映她的性格……

三、深入研读,感受人物

1、选择自身最感兴趣的人物,深入阅读短文,在阅读中尝试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

⑴ 在短文中找出特别能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词句,画下来,反复朗读。

⑵ 你所阅读的短文中的人物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用一两个词语概括,标注在课本上。

⑶ 想象文中描写的人物形象,在头脑中形成图像,尝试有感情地朗读。

2、研究同一篇短文的同学自由组成小组,相互讨论切磋研读效果。

第二课时

一、课堂交流,分享效果

1、交流《小嘎子和胖墩儿竞赛摔跤》的学习情况:

⑴ 小嘎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并说说你是从哪些词句中读出来的,说说你对这些词句的理解。

“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她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上风。”──可以看出小嘎子的机灵和“狡猾”。

……

⑵ 读读这些句子,想象句子所描写的形象,有感情地朗读。

2、交流《临时前的严监生》的学习情况:

⑴ 严监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并说说你是从哪些词句中读出来的,说说你对这些词句的理解。

“……总部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越发指得紧了。”

“……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没了气。”

──从这个简单的动作中,可以看出严监生人都将死,仍恐费了灯油,是多么吝啬。

……

⑵ 读读这些句子,想象句子所描写的形象,有感情地朗读。

3、交流《“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的学习情况:

⑴ “凤辣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并说说你是从哪些词句中读出来的,说说你对这些词句的理解。

“一语未完,只听后院中有笑语声,说:‘俺来迟了,没得迎接远客!’”──认未到而声先至,其他人“个个皆敛声屏气”,唯有她“放诞无礼”,活脱脱的泼辣相。

……

⑵ 读读这些句子,想象句子所描写的形象,有感情地朗读。

二、反思形象,感悟写法

1、快速阅读三篇短文,你认为哪个人物形象在你头脑中留下了最鲜明的印象?为什么?在文中找出理由,做好标注。

2、交流讨论,同学只有发言,讲述自身的看法和理由,教师可随机点拨,点拨的要点:

⑴ 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的描写符合人物的身份。如:

小嘎子的动作就是一个小小朋友才会做的,他的想法也是小小朋友简单的“狡猾”。

⑵ 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特定的情境相结合,突出了人物形象。如:

严监生临死前伸出两个指头,“凤辣子”在众人面前风风火火的语言,都有力地表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⑶ 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很典型。如:

“凤辣子”一下子转悲为喜时,一前一后说的话,就是典型的人物语言;严监生那伸着的两个指头,就是典型的动作描写。

三、创设情境,尝试描写

1、小结描写人物的方法:要有一个具体的生活情境;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要典型。

2、回忆生活中影响深刻的人物,设想一个具体的生活情境,描写一个人物活动的片断。

3、讲评同学描写的片断,也可以让同学相互评点。

四、作业

摘录课文中描写人物性格的句子。

篇12:《水乡歌》公开课教案素材

《水乡歌》公开课教案素材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首诗歌。歌颂了水乡的秀丽风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全诗有三小节:第一小节写水多,说明水乡的自然资源丰富;第二小节写船多,表示水乡人民的勤劳;第三小节写歌多,说明水乡人民生活的幸福。

诗歌抓住绿水清波、白帆如云的特点,给读者勾勒出一幅鲜明、形象的水乡风光图。诗歌每一小节的开头都采用问答的形式,回环复沓,琅琅上口。每一小节字数相等,句句压韵年,富有鲜明繁荣节奏感与和谐的韵律美。

学情分析:

诗歌琅琅上口,同学十分喜爱,不少同学已经能熟练背诵,教学中主要是利用课件引导同学观察水乡美景,再用心品悟诗歌句子,感受其中繁荣意思和韵律的美,让同学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让同学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在形式多样的朗读中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大体了解诗歌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指导书写“连、飘、荡、装、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口述:音乐能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带我们去自身想去的任何地方。此时此刻,让我们一起聆听优雅的音乐,走进风光秀丽的水乡吧!

2、(播放舒缓的背景音乐,屏幕出示江南的风光片)师述:大家看,这就是水乡。仔细看看,多美呀!绿水环绕着清水,身处其境,犹如进入了人间仙境。再看看湖面上,好热闹啊,捕鱼的小船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好象在开一个盛大的集会。湖水清澈蔚蓝,让人心情舒畅,分不清是在湖中央还是已在空中行。

3、你们喜欢水乡吗?(生答:喜欢)其实我们的家乡——张家港,就是一个风景怡人的水乡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过渡揭题:水乡的美可以用音乐来渲染,用画面来展现,还可以用诗来描绘呢!请大家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读好课题。

这是一首献给水乡的歌,想听吗?

2、教师范读课文,配乐《秋湖月夜》。

3、同学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4、同桌互读,相互评价、纠正。

5、指名读,相机指导。随机出示小卡片,如:清波、飘满、装满、咱、新生活。

三、自读自悟朗读交流

1、自读课文,考虑:水乡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怎么体会到的?

2、全班交流:①水多、船多、歌多。(此处教师板书)

②你是怎么体会到的?指名说说,并进行朗读指导。

四、学习生字培养习惯

1、示:“连、飘、荡、装、船”五个生字。

(1)指名认读——开火车读

(2)“我当小老师”

(我教大家学“x”字,分析字形,口头组词或随机认字开花。)

(3)连:连忙连接

飘:飘荡飘扬轻飘飘飘洋过海

荡:荡秋千

装:时装装扮不懂装懂

船:渔船

2、指导书写:

(1)指名上黑板在田字格中书写,其于在书上描红

(2)评议黑板上小朋友写的字。(在这一主动评价的过程中,使同学明白怎样把字写漂亮,写美观。)

(3)完成作业:写习字册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在形式多样的朗读中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上次我们一起欣赏了水乡的美好风光,今天让我们再一起走入水乡,唱一唱优美的——《水乡歌》——齐读课题

2、播放放课件,边欣赏水乡美景,边听课文范读。

3、小朋友,水乡美吗?打开书本,自身再读读课文,你会觉得水乡更美的。

二、再读课文

1、同学自读课文——把你认为美的地方多读几遍。

2、交流:你觉得水乡美在哪儿?

同学回答,相机完成板书。是呀,水乡美就美在这里的“水多、船多、歌多”

3、水乡绿水清波、白帆如云,多美呀!绿水环绕着清水,身处其境,犹如进入了人间仙境。让我们再来仔细欣赏一下吧。

4、(点课件:千条渠,万条河,池塘一个连一个)师述:看,这里千条渠,万条河,池塘一个连一个,水真多啊!谁想来读?

(点课件,示:处处绿水荡清波):是啊,这里是池塘,那里是池塘,踮起脚尖儿,你会发现,池塘里的水真绿啊!——指名读

师生合作读:师读第一句,生读2、3句

师叙述:水乡不只水多,船也多,看看湖面上,好热闹啊,捕鱼的小船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好象在开一个盛大的集会。湖水清澈蔚蓝,让人心情舒畅,分不清是在湖中央还是已在空中行。

请小朋友自身读读这一小节,边读边在脑海里放电影,看谁的电影放得最美。

交流:刚才在脑海里放的什么电影?

(点课件,出示图和课文),引读:白帆片片像……

指名读——齐读

师述:水乡船很多,船上的人们不由得唱起了动听的渔歌,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水乡的歌。(师放音乐,生闭上眼)张开小眼,跟着音乐,读读这一小节。

4、水乡这么美,水乡歌更美,这么美的课文,读它是一种享受,谁愿意来享受这种读书的快乐呢?——指名生读——让我们再来唱唱这首优美的水乡歌。——齐读。

三、课外拓展

我们张家港就是水乡,你们还能说说水乡什么多吗?(生答)

课件出示荷叶图:水乡什么多?

荷叶多。

师:怎么多?谁来做小诗人?——指导

刚才还有小朋友说到了桥多、鱼多、米多,能象刚才一样编首小诗吗?

找自身的好朋友先说一说。

交流。

四、作业

把你编的小诗写下来。

幼儿园小班彩色噗噗车教案

《可爱的动物》公开课教案素材

幼儿园公开课《彩色的梦》教案

《车的世界》教学设计素材

《海伦凯勒》语文教案素材

幼儿园大班体育公开课教案《玩车》

优秀范文素材

高考作文素材大全

作文素材大全

朗诵素材

彩色噗噗车素材公开课教案素材(推荐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彩色噗噗车素材公开课教案素材,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