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启蒙》课文教案设计

时间:2023-08-21 03:40:34 作者:米米米米咪咪咪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米米米米咪咪咪”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难忘的启蒙》课文教案设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难忘的启蒙》课文教案设计,欢迎阅读借鉴。

篇1:《难忘的启蒙》课文教案设计

《难忘的启蒙》课文教案设计

学生视角:

什么是启蒙?这启蒙又为什么是难忘的?课文向我们讲述了怎样的一个故事呢?这个令学生似懂非懂的题目,使学生对文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不由自主地想要把课文读完,以便弄个明白。

难点:抓住时代背景和作者的身份,体会朴素的感情。

教师思考: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以回忆的形式,追溯了在特殊的年代里启蒙老师们,对自己知识和人生的鞭策与指引,表达了对他们的深深怀念和由衷敬佩。文章语言朴实自然,情节贴切近学生生活,情感纯真质朴。但于平易之中引发着读者的'思考,感动着读者的心灵。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读书,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重点:结合具体事例,体会思想感情。

设计特色:结合生活实际的感受,体会文章朴素的情感。

信息资料:了解沦陷时期,学校教育的一些情况。

教学要求:

1、弄清启蒙的意思,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文章中蕴藏着的朴素的情感。并从启蒙老师的言行中,受到优秀品质的熏陶。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自主读书能力。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启蒙是什么意思?你知道什么叫启蒙老师吗?

2、你对自己的启蒙老师有什么印象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畅。

2、引导学生变出自己的阅读感受。畅所欲言。

(把读书的时间交给学生,并抓实抓好;把表达的空间给学生,便于了解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情况。)

三、选读内容,体悟情感。

1、从初读的基础上,选读自己印象深刻的相关段落。

思考:从读中你感到启蒙老师们具有怎样的品质?作者为什么说这种启蒙是难忘的?

2、在自读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彼此的体会,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文中的具体事例,深刻表达出来的真挚而朴素的情感。

(抓住略读课文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感受,读文悟情,尊重了自主地位,尊重了学生情感体验的个性化。)

四、课堂练习

1、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

2、仿照课文的写法,回忆一下你的启蒙老师,给写几句话送给他们。

实践活动:

拜访你的启蒙老师,向她(他)了解你当年在她(他)眼里的印象,同时汇报你学习和生活的情况。

板书设计 :

难忘的启蒙

骗人的演讲--------------------勇敢机智

嗅觉与及格--------------------求真求实

宽容的日语课--------------------民族气节

篇2:课文《难忘的启蒙》读后感

课文《难忘的启蒙》读后感

课文《难忘的启蒙》读后感

这个星期我们学习了第六章难忘小学生活,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难忘的启蒙》了。

课文讲了曾在竺西小学上课的作者与他的启蒙老师老师发生的几件事。特别是在演讲上,是老师偷偷在日本兵的监视下举办的;写作上,老师以风趣的批语严厉批评作者;写字课上,又用严肃的语气教训作者;而日语课上却十分宽容――这些都是老师为了教导学生。

看了这篇文章后,我深深地体会到老师的苦心。在这里,我向所有的.老师说声:“谢谢你们,是你们传授我们知识,让我们从懵懂到成熟,是你们教会我们做人,让我们从学校步入社会。”

“是他们,在我童稚的心里播下美好的种子,教导我:要热爱祖国,要做一个正直、诚实的人。”从这一句话中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更加具体、清晰地教会了我们做人要踏实、要勤奋、要热爱祖国。这不禁使我想起了老师们时时刻刻、分分秒秒都在教我们做人的道理,他们为我们着想,希望我们能成为有用的人,成为国家的栋梁。

在课堂上老师之所以能够为我们讲好每节课,让我们理解地更清楚、深刻,是因为他们课前为我们准备好的一切――备课。又有谁知道老师要备好一节课,需要花多少时间呢?又有谁体谅老师的良苦用心呢?

老师像一盏明灯,为了迷路的孩子照亮前进的路,让他们找到归家的路。老师,谢谢你们。

篇3:难忘的启蒙课文教案

感 思 讲演比赛

激 念 热爱祖国

受到申斥 (严)

仇恨敌人

翻译官宽容 (宽)

教学反思

我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用一教时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是恰当的。然后顺应学生的思路,先阅读难忘的三件事,再阅读总起全文的第一段话,在教学设计上是有创意的。而且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回忆自己难忘的启蒙老师,有效地进行阅读的迁移,使读和写有机地结合起来。

篇4:课文难忘的启蒙原文

我时常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思念着我的启蒙老师们。是他们,在我童稚的心灵里播下美好的种子,教导我:要爱祖国,要勤勉,要做一个正直的、诚实的人。几十年过去了,老师们的话仿佛还在我的耳边回响。

我的启蒙学堂叫竺西小学,它坐落在一个江南小镇的街外。我还依稀记得那狭窄的天井,晦暗的教室和没有座位、只有一个石砌的小“舞台”的礼堂……记得在这个礼堂里我们有过的永生难忘的集会。

那大概是1942年,沦陷时期的艰难岁月,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老师们曾组织全校的学生在这里举行过多次抗日讲演比赛。我也登过台,讲演稿是级任老师冯先生帮我写的。

学校离日本兵的炮楼很近,只二百来米。讲演比赛时,专门有人在校门口放哨,见到日本兵或翻译官经过,就跑进来报告,讲演随即暂时停止,大家一起唱歌。

那时我还小,不大懂得这件事可能带来的后果。后来,当我知道日本侵略者是怎样残忍地虐杀中国的'爱国者的时候,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不能不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我虚岁六岁就上学了,年纪小,上课时总是很规矩地坐在前排,老师们都很喜欢我。他们说过不少表扬我的话,这些我已经谈忘了;可我还是免不了受到批评乃至惩戒,这方面的情景我倒是至今未曾忘却。

在班上,作文和写字算是我的“强项”了,然而就是在这两门课上,我也受到过申斥。有一次作文,题目是“记秋游”。在文章的开头,我说:“星期天的早晨,我和几个同学在西街外的草场上玩,忽然闻到一阵桂花香,我们就一起到棠下村摘桂花去了。”陈先生阅后在末尾批了“嗅觉特长”四个字。我不明白这批语的含义,就去问。先生板着面孔对我说:“棠下离这儿有三里路,那里的桂花香你们也闻得见,难道鼻子有这么长吗?”这话有点儿刺伤我,不过我还是感到羞愧,因为我确实没有闻到桂花香,开头那几句是凭想象编造出来的。有一次上大字课,老师在发本子时把我叫到讲台前,严肃地对我说:“你这次的成绩是丙,丙就是及格了,可对你来说,这是不及格,因为你本该得甲的。以后再这样,就要打手心了。”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这样说我,我感到有点儿难堪,不过我心里还是服气的,因为那节大字课的前半堂我净和同座的同学说悄悄话了,字确实写得很不用心。

在我的印象里,只有对一门课,老师们的态度特别宽容,那就是翻译官上的日语。即使逃课,老师们也是不管的。从这种宽严之间,我们这些小学生也领悟到了老师们没有明说的某些道理。

解放后的第二年,我到北京参加了工作。从那以后,漫长的岁月过去了,经历的事情许多也已淡忘,而少年时代生活的情景,启蒙老师们的音容笑貌,还不时地在我的记忆中浮现,引起我的思念和遐想。

从五十年代后期开始,我也走上了我的启蒙老师们走过的路,成了一名教师。当我站在讲坛上向年轻人宣讲自己所崇奉的信念的时候,我会想起我的启蒙老师们。我由此想到,老师们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付出的一切不会是徒劳的。既然我的老师们播下的种子在他们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了,我们播下的种子有什么理由不在自己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呢?

篇5:课文难忘的启蒙原文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老师对学生如何做人方面的启蒙,感受作者对启蒙老师崇敬、感激和怀念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老师对学生的启蒙,唤起学生对美好的小学生活的回忆。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检查预习

篇6:语文难忘的启蒙教案设计

语文难忘的启蒙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老师们的爱国精神和松散、认真的工作态度,感受作者对启蒙老师崇敬、感激和怀念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启蒙老师,也都会对启蒙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你六年的小学生活中,给你印象最深的老师是谁?

板书课题,同学们,课题中的“启蒙”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全文,思考写了启蒙老师的.哪几件事?

2.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1)启蒙老师是些怎样的人,为什么让“我”时常心怀感激?

(2)为什么老师的许多表扬“我”都淡忘了,而教师的批评和惩戒“我”至今未曾忘记?

(3)“从这些宽严之间,同学们也领悟了一些道理。”我们领悟了什么道理?

(4)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三、小组讨论大家提出来的问题

可以全都讨论,也可以只讨论你们感兴趣的某些问题。

四、全班交流讨论结果,教师相机点拨

1.你觉得“我”的启蒙老师具有怎样的品质,作者是怎样写出来的?

(1)热爱祖国。

(2)治学松散,教育严格。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

2.理解最后一段话

教师引导:老师播下的种子是什么?这些种子开花结果了,是什么意思?最后一个反问句是什么意思?由这段话你想到了什么?

有感情地齐读这句话。

五、谈感受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想到了哪位老师,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具体的事例说说这个老师的美好品质。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写下来。

篇7:课文难忘九一八教案设计

课文难忘九一八教案设计范例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通过引导学生对教材的深入分析,培养他们运用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过程与方法:充分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感染力。

采用讲述法与讨论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有效地开展师生双边活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九一八事变,激发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教学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课时1课时教具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第14课难忘九一八

时间 1931、9、18 时间1936、12、12

地点 沈阳 人物 张学良、杨虎城

一、九一八事变 借口 柳条湖事件 二、西安事变 经过

经过 目的 逼蒋抗日

结果 东北三省沦亡 结果 和平解决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演练与提高

课前播放歌曲《松花江上》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谁能告诉大家这首歌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吗?一首悲怆的《松花江上》,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东北人民赶走日本侵略者,重返家园的渴望。今天,让我们一起重温那段苦难的历史。学习第14课,难忘九一八(板书)

二、讲授新课:1、九一八事变

师: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中国近代史前期,日本曾经发动或参与过哪两次侵华战争?

师: 自近代以来,日本始终没有停止侵略中国的战争。19xx年,日本从沙俄手中夺取了辽东半岛和南满铁路,1931年,趁蒋介石正全力“剿共”之机,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事变——九一八事变(板书)

师:九一八事变是怎样爆发的呢?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几纪录片,注意思考两个问题:

师:面对日本的侵略,假如你是当时国家的最高决策者,你会怎样做? 当时的中国还处在国民政府统治之下,因此,作为国民政府主席的蒋介石有义务领导全国人民一起抗战,他又是怎样做的'呢?(请看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由于蒋介石下达了不抵抗命令,军令如山,担任东北军总司令的张学良只好带领十几万大军撤入关内,日军如入无人之境。结果,离九一八事变仅四个多月的时间,东北三省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日本的铁蹄之下。富有民族感和爱国心的全国人民忍无可忍,纷纷起来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不甘做亡国奴的东北人民更是同仇敌忾,奋起杀敌,中国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师组织小组活动):沦陷敌手的东北大地上,发现了哪两支主要的抗日队伍?抗日义勇军是由哪些人组成的?抗日游击队是中共派谁组织的?

(师总结其斗争揭开了东北抗日斗争的序幕,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东北抗日游击队逐渐成为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主力。)

师: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是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他们在极为险恶的环境里英勇抗敌,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三省以后,又把侵略的魔爪伸向我国的华北地区,妄图占领整个中国。国难当头,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显示出博大的胸襟,放下与国民 党的历史恩怨,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这一主张的感召下,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了学生欣赏歌曲

学生翻开课本

生: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生

思考:1、九一八事变前,日本侵略者制造了什么事件?2、九一八事变爆发的时间、地点?)

生回答并一起读蒋介石的密电两遍

生组织小组活动并回答: (抗日义勇军和抗日游击队)(抗日义勇军主要是指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自发组织的抗日武装的总称。)(东北抗日游击队是由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领导的抗日武装,)

生记笔记:中国的矛盾是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

篇8:课文难忘的启蒙预习学案

一、说教材

㈠、教材分析:

《难忘的启蒙》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的第17课,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回忆启蒙老师的课文,课文重点回忆了抗日讲演比赛,老师对“我”的两次批评,对日语的抵制三件事,表现了启蒙老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表达了作者对启蒙老师的崇敬、感激和怀念。

㈡、教学目标

1、学习字词,能流利有感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老师们的爱国精神和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感受作者对启蒙老师的崇敬,感谢和怀念的思想感情。

㈢、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启蒙老师的优秀品质,唤起学生对美好的小学生活的回忆。

难点:课文写了哪几件事。

二、说教法、学法

自由读课文,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读书,在读中思考、领会,划词划句、动脑、动口、动手,弄懂课文内容,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内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篇9:课文难忘的启蒙预习学案

一、说教学程序

㈠、激趣导入

1、谈话引入:你的启蒙老师是谁,他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播放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㈡、板书课题,理解“启蒙”的意思

㈢、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2、思考:看看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3、同学合作交流

㈣、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2~5自然段

⑴、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抗日演讲?想想写了老师启蒙我什么?

⑵、那时我还小,不大懂这件事可能带来的后果,老师知道吗?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

指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自己的看法。

2、学习第6~7自然段

⑴、批评是老师常用的教育方式,即使好同学也不例外,作者在小学时有两个强项——作文和写字,为什么在这两个强项会受到批评?

⑵、小组交流

⑶、指名汇报

⑷、小结

3、学习第8自然段

⑴、老师对对学生的要求一向很严格,唯独对一门课程的学习态度特别宽容?为什么?

⑵、让学生联系课文讨论,使学生明白老师是用这种方式在抵制日语。

4、学习第9~10自然段

⑴、出示最后一句话。

既然我的老师们播下的种子,在他们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了,为什么我们播下的样子不会在自己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呢?

⑵、理解句子意思。然后换一种说法而不改变句意。

5、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作者为什么思念他的启蒙老师呢?

⑵、美好的种子指的是什么?

二、总结全文

三、说板书设计

板书起到有条理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线索清楚,简单明了,概括性强。

感知、思念

抗日讲演 爱国 勤勉

难忘的启蒙 受到申斥

抵制日语课 正直 诚实

开花结果

篇10:《月光启蒙》教案设计

《月光启蒙》教案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学习用词语的引伸义及通感的方法来表情达意。

3、读文中的民歌民谣,感受民间文学的魅力。

4、在文中感受母亲的爱。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十几年前,有这样一首歌打动了我的心,这就是《母亲我为你骄傲》。请同学们听,并看屏幕上的歌词。(学生听歌并看歌词)

2、十几年后的今天,一篇文章以同样的情感再次震撼了我的心。这就是“煤矿诗人”孙友田写的《往事如歌――月光母亲》。我们曾经学过孙友田的诗《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3、诗人孙友田回到故土,看到母亲老了、病了。严重的病情使老人再也不认得眼前的儿子了。这使作者伤感起来,回忆起母亲对自己的关爱和启迪,写下了《往事如歌――月光母亲》这篇文章。

4、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月光启蒙》就是由《往事如歌――月光启蒙》改编的。

二、解题:

1、启蒙:启,开导;蒙,蒙昧无知。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

2、月光启蒙,指在月光下,受到的启蒙教育。

三、初读课文:

1、读正确生字词:提醒大家“时辰”和“篱笆”两个词的第二个字读轻声。

2、学生分节读课文,提两个要求:在课文中读准字音;想想,母亲是怎样在月光下为作者启蒙的?

3、学生听读课文。

4、学生和老师简评分节朗读的情况。回答问题:母亲是这样为作者启蒙的,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说谜语。(教师随机板书: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说谜语)

5、根据这四个内容分段:唱歌谣(1――5)讲故事、唱童谣(6――9)说谜语(11――13)(14)总结全文,点明母亲就是我的启蒙老师。

四、细读课文:

1、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一句话:“童年的夏夜是美妙的。”(教师板书“美妙”)教师提问:为什么作者回忆起童年的夏夜会是“美妙”的呢?

请大家读读第一段“母亲为我唱歌谣”,读读想想。

(1)首先,童年的夏天,家乡小院的景色优美,你看: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柔和的月光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

(2)母亲美,她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勤劳的母亲那样朴素清爽。

(3)母亲唱的歌谣美“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这首歌谣在赞美勤劳的劳动人民。

“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古语说:“凤凰非梧而不栖”,而今还有“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之说,意思是家中有好运,有好兆头。而瓦屋和楼是云南的典型建筑。短短一首歌谣就表达了人民向往幸福的思想,介绍了云南的建筑风俗。

(4)母亲唱歌谣的声音美,你听,歌谣是动听的,她的声音甜甜的,是那样深情,显然这歌谣也表现了她的美好心声。她的声音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那样柔和,像小溪的流水那样潺潺悦耳。那声音简直就如花香般芬芳。

(5)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这歌谣丰富了我们的精神生活。家乡的歌谣是多少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的智慧结晶。母亲用歌谣将家乡的文化传给了幼小的作者。这些歌谣使作者的心灵明朗起来。母亲这种传承家乡文化的思想和举动使孩子收益颇多。母亲这样的做法难道不美吗?

(在上这段时,要注意让学生讲讲自己的感受,还要将自己的感受在朗读中演绎出来。)

2、请大家读读第二段“母亲为我讲故事、唱童谣”,读读想想:为什么作者回忆起童年的夏夜会是“美妙”的呢?

(1)母亲在月光中的样子十分圣洁:“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2)幽默风趣的童谣音韵美

3、读第三段“母亲说谜语”,读读想想,为什么作者回忆起童年的夏夜会是“美妙”的呢?

母亲给我的猜的谜语也像童谣一样美。,开启了我的智慧。

4、读读最后一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母亲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

五、总结全文:

读完课文,你知道作者想通过此文抒发什么样的情感吗?(赞美母亲,感谢母亲)

六、再听歌曲《母亲我为你骄傲》。

板书设计:

19月光启蒙

美妙月色美母亲美唱歌谣

讲故事、唱童谣美

说谜语

(感谢母亲,赞美母亲!)

(二)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课文语言优美,其中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值得好好体味。

2.文中插图精美,在指导读书感悟时,可结合插图,引导学生感悟语言内在意蕴感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孙友田的经典诗句,相机介绍诗人。

2.孙友田能成为诗人,离不开他的母亲,他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3.这是位怎样的母亲,竟能给她的孩子带来如此丰富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孙友田写的散文《月光启蒙》(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画出生词及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2)指名读,注意轻声(裳)、前鼻音(辰)、后鼻音(蒙、凤、凰、嫦、荆、帐)

(3)指名试读课文,了解掌握情况。

启蒙: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智慧得以初步开发。

混沌:形容无知无识的样子。

3.通读课文,思考分段

交流

第一段(1~3):写童年夏夜生活的美妙,是母亲的歌谣使“我”懂得了对故乡的爱,对民间艺术的爱。

第二段(4~8):写母亲在夏夜给我讲神话故事、唱童谣、猜谜语,启迪了“我”的想象和智慧。

第三段(9~9):写母亲是启蒙老师,为“我”飞向诗歌王国奠定了基础。

4.质疑问难

三、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文插图:看了这温馨的画面,你会想起什么?或想说点什么?

2.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浸透着母亲无数的心血与汗水,蕴涵着母亲无尽的牵挂与关爱。这一课,就让我们走进这篱笆小院,在柔和的.月色里聆听这位农家母亲的声音。

二、精读指导

1.学习1~5自然段

(1)自由读,注意捕捉读时内心的感受

(2)学生交流感受

①篱笆小院和谐、惬意:天上有星星月亮,篱笆院中有柔和的月色,安详的母亲,乖巧的“我”。

②母亲的嗓音甜润、轻盈: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

(3)谁能用甜甜的嗓音吟诵母亲所唱的歌谣?

(4)女生齐读2、3自然段。

(5)出示:小院立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音韵。

①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②交流:母亲的声音甜美,充满深情,仿佛芳香四溢,沁人心脾。母亲动人的音韵使“我”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悠然飘逸。

(6)这样的日子虽然清苦,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如果你就是篱笆小院那个被妈妈搂在怀里的孩子,听着这样的歌谣,你会想些什么?

(7)齐读: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4.学习6~13自然段

(1)自由读6~9自然段,找出描写母亲形象的一句话

(2)出示:此时明月以至中天,母亲沉浸其中,显得庄严肃穆,有如玉石雕像。

①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交流:月光似水,身穿白布褂子的母亲沉浸其中,显得庄严肃穆,有如玉石雕像。

②指导读出“我”对母亲的崇敬之情。

(3)自由读10~13自然段

①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②交流

③分角色朗读母子间的对话

5.母亲的歌谣故事,使我童年的夏夜变得分外的美妙。所以,引读: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

6.出示:最后三句话

(1)从这三句话中,你能看出“我”想对母亲说什么?

(2)简介文章的写作背景。

(3)再读,体会其中包含的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4)指名读,齐读。

三、总结全文

1.默读课文,讨论:作者为什么用“月光启蒙”作为课题?

2.让我们轻轻闭上眼睛,走入记忆的长河,再在母亲的爱中回味一番,陶醉一番。

3.世界上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你的母亲在你成长的历程中给过你什么帮助?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篇11:难忘的一课课文教案设计

难忘的一课课文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习在叙事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摘抄自己认为好的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表演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1、表演展示时代背景: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日甲午战争后,1895年台湾被日本侵占,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才归还中国。台湾被日本整整统治了50年……

2、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写的就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刚刚回到祖国怀抱时的事。

二、听课文录音,初知大意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台湾高雄的一所乡村小学。)

三、朗读课文,找出重点

1、难忘的一课是什么内容?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2、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用尺、笔在文中画出来。

四、细读课文,体会感情

1、学习第一次出现:

⑴ 指名读。(3、4节)

⑵ 第一次出现在哪里?老师是怎样写的?

板书:

写──一笔一画。

说明什么?(他教得很认真,也很吃力。)

这是为什么呢?

(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重新学习祖国文字的。)

光复不久,老师就把自己刚刚学会的祖国文字教给学生,体现了什么?

⑶ “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

出示:

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而又那么富有感情。好象每个字,每个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⑷ 有感情朗读3~6节。

2、学习第二次出现:

⑴ 自由读。

⑵ 第二次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的时候,加上了谁?

⑶ “我被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

(“动人的情景”指的是什么,吸引住“我”的.是师生们学习的内容,更是他们学习这句话时认真的态度和真挚的感情。)

⑷ 他们是怎样朗读的?圈出这些词语。

板书:

读──一遍又一遍。

⑸ 老师和孩子们发现了我,他们有什么反应?为什么?

看插图,体会此情此景:

是因为大家都有共同的爱国之心,是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彼此亲近,把他们连在了一起。

⑹ 朗读训练。(7~12节)

2、按刚才的方法学习第三次出现:

⑴ 指名度13~16节:

第三次是怎样出现的?

⑵ “我”是怎样说的?

板书:

“我”说──激动。

⑶ 为什么激动?

(因为看到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像,上面有──)

你知道孔子、诸葛亮、郑成功、孙中山吗?

⑷ 看到这一切,“我”的眼睛不觉湿润了,被这种──所深深感动。

板书:

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

⑸ 齐读最后一节:

“我”这时的全部感情是什么?反问句的意思是什么?

(用了反问,就更加强调了只有“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最能表达作者此时的全部感情。)

⑹ 朗读训练。

五、总结

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台湾时期,中国人连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字都不准学,但是,不甘奴役的台湾人民并没有忘记祖国,没有淡忘学习祖国的文字。所以,一旦“光复”,他们就认真地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

“一国两制”的政策使香港于1997、7、1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澳门也于回归了祖国。我想,台湾人民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回到祖国的怀抱。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拥有同一个母亲──中华!

(歌曲:《我的妈妈叫中华》)

六、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抄下来。

3、课外阅读《上下五千年》,了解我们祖国的历史。

【板书设计】

23、难忘的一课

一笔一画──写

强烈的民族精神

我是中国人 一遍一遍──读 深厚的爱国情意

我爱中国!

激动地──说

篇12:课文假如教案设计

课文假如教案设计

一、我的思考

《假如》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3课。本课人文性比较强,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低年级孩子对大自然、小动物等充满着无言的爱,在他们内心里世界万物都是美好的象征,真善美是他们的全部。

教学时,首先,由小作者的美好愿望入手,通过重点字词的理解,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运用朗读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喜读、爱学;接着,通过角色转换,感悟真爱,引导学生向往和追求美好事物,培养审美意识,进行小练笔,学写诗歌,发挥孩子的想象;最后小结,想象是美好的,但现实中却不能实现太多的愿望,这需要孩子从身边做起,关爱环境,保护我们的地球妈妈,那么我们的大自然会更美,小动物们的生活会更好,一些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疾病也会远离。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发挥想象,引导学生向往和追求美好事物。

4.初步认识诗歌的特点,学写诗歌。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环境。

教学难点:通过强烈对比,感受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神笔马良》的故事吗?谁来讲给同学们听?(从前有个叫马良的穷孩子,他很爱画画,可是买不起笔,他就用树枝在沙地上练习画画。一位神仙老爷爷被感动了,就送给他一枝神笔。马良用这枝神笔画了一条鱼,鱼就活了,马良把鱼送给了几天都打不到鱼的渔夫;他画了好多的粮食,让饿肚子的穷人吃上了香喷喷的大米饭。马良用这支神笔帮穷人做了好多好的好事。)他的这支笔真神呀!

发散说话:师: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最想帮助谁画什么呢?(指名交流)

揭题假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诗《假如》。

(板书课题:假如并读读课题。)现在,我们就一起看看作者最想实现的愿望吧!

[设计意图:通过讲述孩子们较熟悉的神话故事导入,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又让学生明白学习的内容]

二、读文、识字、感悟

(1)自读课文

师:请小朋友借助枫叶和苹果上的拼音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马良、缩着、遥远、寻食、哭泣、健康、操场、叹息

(2)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指名、带读、

(3)出示没有拼音的生字卡片,学生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读(小组开火车读生字,读得全对的小组能得到小苹果)

(4)再读课文

师:同学们生字都读的不错,老师想大家读课文一定更棒,课文里的小作者有哪些愿望呢?请大家读一读课文,找一找。

(5)师: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作者愿望是什么吗?(你能用我用马良的神笔给说说话吗?)(师随机板书:)指名

(6)师:你能把刚才3位小朋友谈的话并成一句话来说吗?(引导用我用马良的神笔给、给和给说话)。指名

(7)师:作者想实现很多愿望,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3个愿望

[设计意图:在认读生字中鼓励学生以主人翁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比赛也是学生喜欢的方式,而小组比赛更有助于培养团结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学生通过两次不同要求的读,对诗歌有了整体感知,接着让学生用我用马良的神笔给的句式,说清了诗的大意,把感知的课文与课文与听说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又用我用马良的神笔给、给和进行句式的转换,让学生初步感受同一意思可用同的方式来表达。]

三、指导朗读,诵读课文

创设情境,出示句子。

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

我要给树上的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

我一定给不幸的朋友西西画一双好腿,还他一个健康的身体

(一)第一小节

(1)我为什么要给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呢?

反馈交流:冬天,小树不会觉得冷了,可以快活地成长。(答案多元化)

(2)没有太阳的时候,小树会怎样呀?小树在可怜地说话,课文里用了哪个词告诉我们呀?(轻轻叹息)现在有了太阳,他们就不会再叹息,他们就可以在太阳底下快活地成长了,怎样是快活地成长呀?(树叶、树干伸伸手,踢踢腿,一个劲地向上长)小树好高兴呀。

(3)相信小朋友们看到小树快活地成长也一定很高兴,你能不能用高兴地语气自己先来读读看这一小节呀!出示(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让小树在冬天也能快活地成长,不会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自读,指名。

点评:大家都是个爱护小树的好孩子。齐读第一小节

[设计意图:以读为主,结合字词理解,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课文,让孩子体会小树没有太阳时,那种寒冷、缩着身子,叹息,叫喊着:好冷呀,冻死我了,快要被冻死了这种情感,运用角色转换的方法,通过有太阳和没太阳的比较,让孩子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读好课文。]

(二)第二小节

下面请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第二小节,边读边思考:我为什么要给树上的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

(1)反馈交流:小鸟不会挨饿,鸟妈妈不用再去遥远的地方寻食。(答案多元化)

四人小组合作画一画:鸟妈妈辛苦、小鸟痛苦的画面

(2)展示小组合作的成果,能通过画面讲述当时情境。

A:听了小朋友讲述的画面,我觉得鸟妈妈真辛苦呀,你为什么这么画呢?课文里哪些地方给了你提示?(遥远、寻食)

我们教室到校门能算遥远吗?那怎样可以用上遥远呢,鸟妈妈还用翅膀飞翔,一天要飞很多的来回,画上的鸟妈妈已经筋疲力尽飞不动了。你画得真像。那寻食呢?(要用心的寻找食物,也很累很辛苦)巡场时针对性地挑选好与寻食有关的图画。

B:介绍完鸟妈妈,看得出小鸟在家等着妈妈也很痛苦。你这么画小鸟一定有你的理由,你又从哪里找到你的依据呢?(等待、哭泣)随机教学:哭

现在有了马良的神笔,鸟妈妈再也不用那么辛苦了,小鸟就能吃到好多的食物,如果你是鸟妈妈,你是小鸟这时你的`心里会怎样想呢?(开心,高兴)小鸟开心什么?鸟妈妈开心什么呀?此时他们的高兴的心情,你能用朗读表达出来吗?

自由读、指名读、学生评价

(3)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四人小组的自学,由扶到放,讲究学习方法,从读中学,培养合作精神,能通过画面讲述故事,练说,从情境中体会情感,知道鸟妈妈的辛苦,小鸟挨饿的痛苦,通过强烈的对比从而体会有了谷粒后的那种喜悦的心情,知道小作者是个很有爱心,爱护鸟类的好孩子。]

(三)第三小节

下面请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第三小节,自主选择上两节学习方法学习。思考:为什么我一定给不幸的朋友西西画一双好腿,还他一个健康的身体?

反馈交流:因为他是我的好朋友,他有健康的身体了就能和我们一起玩,一起快乐地成长。(答案多元化)

朗读的方法:西西和我们大家有什么不一样呀?(我们可以奔跑、跳跃,自由地游戏,但西西只能呆在家里,一个人孤单的和小树小鸟做伴)(答案多元化)

西西真不幸啊,太可怜了。现在好了,有了马良的神笔,西西恢复了健康,那你们一定很高兴,你能用高兴快乐的感觉来读读吗?

A:自读、指名读、生评价、同桌读、齐读

B:如果你是西西,你的好朋友帮你恢复了健康,让你可以自由快乐地成长,你最想对你的好朋友说什么话呢?

C:感悟后再读。

四人小组合作画画:上台讲述画面,说说你为什么这么画?

[设计意图:文章的段落简洁明了,前两小节由扶到放已有了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加深印象,发挥个人所长,发散思维]

四、小练笔

学到这,我们知道了小作者三个美好的愿望,他那时的心情是那么的快乐,那么的兴奋,那么你有什么最想实现的愿望吗?能学着课文的样,也来当当小作家吗?

写作交流,师生互评。及时反馈孩子的爱心,给予最高的荣誉和肯定。

[设计意图:一位外国作家说:每一个儿童都是一名诗人。让学生发挥想象,仿照课文进行小练笔,提高写作能力并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五、生字教学,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

良、缩、遥、寻、食、泣、健、康、操

开火车读,(寻你有什么好办法记?写),良和食你有什么发现?(捺、点、人),泣其实就是哭的意思。

2.指导书写

比较难写好的字是操、场。操字的书写关键是要把右边写好,而写好右边的关键是把上面品字写好。写品时,三个口要小而扁,要给下面的木字留出位置。场字的书写关键是要把右边的横折折钩写好:横宜短;第二折要与横平行;第三折要向里收。

六、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假如》不但帮小作者实现了愿望,还让大家也实现了许多美好的愿望,老师看得出***班的小朋友都是很有爱心的好孩子,希望我们齐心协力一起爱护我们的地球妈妈,让我们的家园变的更加美好!(补充板书,突出爱心。)

板书:23.假如

课后反思

1.紧抓训练主线,两种学习方法并行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训练。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强语感,发展语感。通过紧抓文中重点字词的理解,以读为主,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课文,运用角色转换的方法,通过有太阳和没太阳、有食物和没食物、健康与不幸的比较,让孩子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读好课文。从情出发,喷发爱心。诵读课文这一环节不仅可以积累语言材料,增长知识,同时可以全方位地积淀语感经验。

单一的朗读训练与指导,不能让学生真正感悟,让学生动手做一做,画一画更能加深印象,诵读课文后,让孩子通过自己的理解描画当时的情境,并上台讲述画中内容,边说边有动作演示,更加生动,更加入境入情,效果不错!

2.重视学生个性培养,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故事的形式点燃孩子学习的热情,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挖掘孩子的内心,朗读这首诗时,孩子产生许多共鸣,小鸟挨饿的痛苦,鸟妈妈寻食的艰辛,很容易让孩子体会到父母为孩子无私奉献的感情;孩子对大自然、对小动物、对自己的朋友有种无言的感情,由此自己也可能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通过小练笔的方式,将孩子真善美一面展现出来,课上孩子的假如,让我感受到一颗无私而又纯真的爱心。

3.疑惑和不足:

教学设计时想引导学生运用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探究课文,但语文教学总是一种缺憾的艺术,总有所欠缺。教学时,我不放心地抱着学生走,自己的体会比学生多,将自己的感情强加给学生,似乎就是我一个人的课堂,这实在是一个败笔。

怎样从文本出发,最后又回归文本本身,并有阶梯性的,层层渐进,这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我不断地推敲,不断地钻研。

难忘的启蒙课文教案

课文月光启蒙课堂实录

《难忘的启蒙》的读后感

课文《詹天佑》教案设计

课文《珍珠鸟》教案设计

课文《我是什么》教案设计

《风筝》课文教案设计

课文《短文》教案设计

难忘的启蒙阅读以及答案

难忘的启蒙作文250字

《难忘的启蒙》课文教案设计(合集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难忘的启蒙》课文教案设计,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