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四年级二课时教案

时间:2023-10-28 03:37:34 作者:manumanu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manumanu”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3篇《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四年级二课时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四年级二课时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篇1:《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一、揭题。

二、检查。

1、师说词意思,生写词语。

(1)非常有信心(2)全世界都注目(3)不慌不忙地跟对手比赛。

2、谁能用上上面的三个词语说一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在比赛前容国团有怎样的心情?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

2、容国团难过时的'表情怎样?(低着头)朗读指导

3、你还体会到什么?(悲愤)

4、中国蒙受过哪些屈辱?指名读课文中的句子。

5、朗读指导,“这场比赛,难道能让祖国再蒙受屈辱吗?”

6、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7、“人生能有几次搏”此时容国团的心情怎样?(振奋)

师:用“振奋”的语气读好这句话。

8、说话练习。

?br />

篇2:浙教版五年级上册《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浙教版五年级上册《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揭题。

二、检查。

1、师说词意思,生写词语。

(1)非常有信心(2)全世界都注目(3)不慌不忙地跟对手比赛。

2、谁能用上上面的三个词语说一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在比赛前容国团有怎样的心情?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

2、容国团难过时的表情怎样?(低着头)朗读指导

3、你还体会到什么?(悲愤)

4、中国蒙受过哪些屈辱?指名读课文中的句子。

5、朗读指导,“这场比赛,难道能让祖国再蒙受屈辱吗?”

6、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7、“人生能有几次搏”此时容国团的心情怎样?(振奋)

师:用“振奋”的语气读好这句话。

8、说话练习。

决赛前,容国团的心情很不平静,他想到( ),心里难受,想到( )感到悲奋,想到( )心里振奋。

9、齐读第二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默志第四自然段,把描写西多的句子划出来。

2、你决得西多是一位怎样的对手?(强手)从哪些词语看出?

3、在匈牙利人看来,这一届的冠军不属于西多还能属于谁?

(1)指导朗读。

(2)用上肯定的词语说说这句话。

4、艰难的'比赛开始了,请听录音。(三场比赛的实况录音)

5、课文中哪句话是描写这段录音内容的?

(板书:拉打结合、左右开弓、忽远忽近、变幻莫测)

“变幻莫测”是什么意思?这句话中哪些词语是说明“变幻莫测”的?哪个词又是说明比赛的艰难?(终于)

6、朗读指导。

五、学习最后一段。

1、自读第一句话。

2、指名朗读、评价。

3、“热泪盈眶”是什么意思?这是怎样的泪水?

4、注意句子后面的提示语,自读第二句话。

5、指名朗读,齐读。

6、容国团想对祖国说些什么呢?你想对容叔叔说些什么?

7、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六、总结谈话。

容国团获得了冠军以后,祖国很多的选手获得了冠军,回去准备一个例子说给大家听听。

篇3: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第2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2、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

教学目标1、交流第2项要求的预习结果,在语言环境理解词语意思;

2、教学第1、2段,讨论解答这二段的疑难问题。

重点难点 讨论第1、2段的疑难问题;理解“人生能有几回搏!”

课前准备 小黑板

一、复习生字新词,齐读词语表。

二、指导阅读第1段

1、轻声朗读第1段,提出疑问。

重点讨论:当中国队队员入场时,人们用异样的目光,指点着一个长方脸、高额头、眉宇间透露出智慧和毅力的队员,呼叫着“中国!容国团!” “中国!容国团!”(小黑板)

(1) 轻声读句,思考:这“异样的目光”表示“人们”怎样的心情?(要把“异样”放到整句话中,特别是“呼叫着……”联系起来理解。“异样”的意思是“与寻常不同的,特殊的”。一向排不上名次的中国运动员,今天居然进入决赛圈,使外国观众感到完全出乎意料,十分惊异。)

(2) 指导朗读。“中国!容国团”要读得轻快有力。

(3) 指名读-齐读

2、齐读第一段

三、指导阅读第二段

1、指名读2、3自然段,提出本段内容的疑难点。

(1) “几天来,容国团的心情很不平静。”容国团当时想些什么?心情怎样不平静?(联系全段内容看,容国团当时确实想得很多,心潮起伏。他从团体赛中国队失利,想到这个结果,有该让那些说中国人是“东亚病夫”的外国人耻笑,心情沉重;接着想到自己的祖国,多少年来蒙受屈辱,受人欺侮,感到悲愤,然后想到自己来德国参赛,是代表着祖国,肩负着祖国人民的重托,感到荣幸;有想到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在于为祖国争光添彩,于是发出了“人生能有几回搏”的誓言。这时,他的心情振奋。

(2) “他想:这场决赛,难道能让祖国再次蒙受屈辱吗?人生能有几回搏!我一定要拿下单打冠军!”(出示小黑板)

a、划线句变为陈述句,说说为什么用反问句?“再次”有什么作用?(“再次”与下一自然段祖国蒙受屈辱相照应)

b、人生能有几回搏?是什么意思?(是说人的一辈子是短暂的,能为国家为人民拼搏的次数是不多的--我决不能错过这次拼搏的机会。)

(指导朗读)

(3) 第3自然段写过去所受屈辱,是否离开主要内容东拉西扯?

(这不是东拉西扯,而是文章写到容国团心怀祖国,决心为祖国洗刷屈辱时必须添上的一笔。“难道能让祖国再次蒙受屈辱吗?”可见容国团是了解旧中国在国际体坛的低下地位的,也正是这些受屈辱的事在敲打着他的民族自尊心才使他下决心拼搏。但是,文章是写给读者看的,而读者不一定 拼搏。但是,文章是写给读者看的,而读者不一定都了解这段历史,所以插上一段,可以让读者了解容国团勇夺冠军的意义和作用。

2、指导朗读第2段,齐读。

四、完成作业本第4、5题

[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第2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4: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第1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2、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

教学目标

1、按三项要求预习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读通课文,学会生字。

3、给课文分段。

重点难点 预习课文分段

一、导入课文

师:你们知道我国第一个世界冠军是谁吗?在容国团获得世界冠军之前,中国的运动员一直受到外国运动员的蔑视和侮辱,世界冠军这扇大门一直对我们关闭着。直到容国团夺得第25届世乒赛男子单打冠军时,才敲开了这扇世界冠军的大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揭示课题,读题。)

二、回忆预习要求

1、指名说预习要求,小黑板出示。

(1)自学生字,读通课文。(完成作业本第1题)

(2)读通课文,划出新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意思。(完成作业本第2题)

(3)边读边想,了解内容,发现疑难问题做出记号。(完成作业本第3题)

2、学生开始逐项预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分小组检查读通课文的情况,评出优胜者后汇报。

4人小组内1、3、4号同学读1、3、4自然段,2号同学读第2、5自然段。

2、提出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后还不理解的词语,校对作业本第2题答案。

3、校对作业本第3题,说说为什么认为第2种问题好?再提出课文中不了解的疑难问题。

四、给课文分段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为课文分段。

2、指名学生回答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课文记叙了1954年4月5日,容国团夺得我国体育史上第一个世界冠军的前后情况。)

3、指名分段并说理由。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容国团取得了男子单打个人赛的决赛权,受到外国观众的瞩目。第二段(第2、3自然段)介绍了容国团要为祖国洗刷屈辱,夺取冠军的决心。第三段(第4、5自然段)写容国团勇夺冠军,实现心愿的情景。

五、复习生字,小黑板出示生字

指导字形难点:瞩、辱、奥、匈、甚、盈

读生字,写生字。

[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第1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5: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的教案

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的教案

教学目标:

1、按四项要求预习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14个词语的意思,并用“终于”造成句;联系课文内容,理解3个反问句的意思。

3、能对课文中强烈表达思想感情的语句,读出语气和感情。

教学重点:

落实本单元的学习重点——预习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容国团为祖国争夺荣誉而奋战的“拼搏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审题激趣,导入课文

1、出示题目,读题。

你在理解这个题目的时候,有哪些疑问?

2、自由读课文,说说对课题的理解。

3、简单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对照提示,检测预习

1、通过课文的预习、自读,除了理解了课题的意思,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你还做了哪些事?

2、读读单元提示,对照,觉得自己做得比较好的哪一项?不够好的是哪一项?

3、查漏补缺,再次读书。

4、检查:

(1)通读:二人一组,齐读,相互检验朗读情况。

(2)说说文中你原本不理解的,通过理解了哪几个词语

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

(3)说说你运用了哪些读书符号?

在这一项交流过程中讨论分段,说说自己分段的理由。

(4)对于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疑难问题?

三、小结预习,形成习惯。

四、自学生字,抄写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发回忆,激发情感。

1、你看到过有中国队参加的一些大小运动会吗?有哪些?那么,你看到过通过运动员的努力,让五星红旗在国歌声中升起的情景吗?

那一刻,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课文哪一段写了这样的.场面,请你用心地读一读,你能感受到什么?

板书:骄傲、自豪、激动……

3、这一次国旗的升起,与你电视里看到的那些场面意义一样吗?

二、学习课文,朗读体会

导入:这种非同一般的意义,我们可以从课文的字里行里体会到。

第一段:

1、自读,你从哪里感觉到这次的夺冠赛意义不同一般。

2、交流:

抓住这一句“当中国队队员入场时,人们用异样的目光,指点着……”

(1)“异样”什么意思?

(2)你觉得会有哪些人向中国队中的容国团投来怎么样的目光?

(3)讨论:那么,那一声声“中国!容国团!”出包含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情。请试着说一说:(出示)

当中国队队员入场时,(谁)(怎么样地)呼叫着“中国!容国团!”

第二段:过渡——容国团更是心潮澎湃

1、自读,体会容国团当时想到了些什么?他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2、交流。

(1)学生自由说。

(2)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

容国团想到,感到,决心。

(3)练习朗读。

第三段:过渡——人生能有几回搏,大家想感受当时比赛的激烈吗?

1、指名读。

2、评议,再练习朗读。以读来体会。

三、补充写话,加深体验。

1、再次读课文的最后一段,你感受到了什么?

2、当时,容国团的心里一定百感交集,他在心里默默地呼唤:“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1)这个省略号起什么作用?

(2)他还会想到些什么?“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为开头,续写一段话。

(3)指名读。

3、教师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1、复习,总结全文。

2、指导完成作业本。

篇6: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

一、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记叙了我国体育史上,第一个获得冠军的运动员容国团夺冠前后的情况。课文集中反映了容国团为国争光的“拼搏精神”,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文章感情起伏有变,语句多样,适宜于朗读训练和词句训练。

第一教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运动员在世界大赛上奋力拼搏是一种爱国行为。

2、从雅典奥运会的辉煌中认识到第一个世界冠军的重要意义。☆

3、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整体编排。

4、按三项要求预习课文,学会生字,分段。☆

二、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雅典奥运会的圣火经过了19天的燃烧之后终于熄灭,中国代表团给我们的惊喜是一个接着一个,他们终于创造出了希腊神话,获得了史无前例的32个世界冠军。这是我们国家国力强大的体现,这是我国在世界上地位提高的标志,又如俄罗斯……。可是在半个世界前的旧中国,我们国家积贫积弱,在世界上没有地位。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领导人重视经济了体育的同步提高,著名的贺龙元帅还亲自担任了国家体委主任,经过十年的卧薪尝胆,我国历史性地获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我们课文记叙的就是第一个世界冠军获得的过程。

(二)范读激趣。提示注意生字及声音的高低起伏。

(三)明确预习方法(见单元提示):

1、读通课文……

2、解词语……。

3、了解大意……。

(四)按三步预习课文,教师巡回指导,提示要注意效率和字迹端正。

(五)检查预习

1、抽读生字和词语,易错的重点指导。

德、冠、屈、届、锦、额、权、辱、搏、奥、获、眶 重点是:德、奥、盈

2、词语:

方法:查字典、词语手册或其它资料;联系上下文理解。

重点理解:举世瞩目、变幻莫测、蒙受、热泪盈眶

3、自由读课文理解,找出各段的关键词

讨论小议:(1)入场;(2)心情;(3)历史;(4)决赛;(5)领奖。

4、根据节意,讨论分段

指导要点:2、3两节是介绍心情、决心及追忆历史,都是插叙部分,可以单独成段;比赛和领奖是紧密相关的部分可以归并。

(六)质疑问答

(七)总结:1、用自己的话试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根据自己的理解感情朗读课文。

(八)作业:1、复习生字词。

2、找找本届奥运会冠军的资料。

板书:德、冠、屈、届、锦、额、权、辱、搏、奥、获、眶 重点是:德、奥、盈

举世瞩目、变幻莫测、蒙受、热泪盈眶

(1) 入场;

(2) 心情;

(3) 历史;

(4) 决赛;

(5) 领奖。

第二教时

一、教学目标:

1、能结合语境理解词语意思。

2、课文中表达强烈思想感情的语句,能读出语气和感情。☆

3、感受容国团为祖国而勇于进取的拼搏精神。

4、根据自己手头掌握的资料介绍一位雅典奥运会的冠军。☆

二、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分段的方法。

3、听写部分词语。

(二)阅读指导:

1、第一段:

(1) 指名朗读并简要指导。

(2) 理解:决赛权、异样。

(3) 写作指导:环境气氛描写、外貌描写(抓关键词)。

2、第二段:

(1)指名读第一句,你觉得第一句有什么作用,关键词是哪个呢?(总起、平静)

(2)引思:不平静也就说思绪起伏,那体现哪些词句呢?(难受、难道、一定)

(3) 指导朗读“他想--冠军”读出反问及坚强决心的语气。

(4) 讨论“是的--多少屈辱”这句的作用。引出回忆,总领全节。

(5) 自由朗读第3节,想想哪些词应读重音。(只有、整个、侮辱、鸭蛋)

屈辱和决心要读出反差,突现了容国团的爱国精神。

(6) 齐读第二大段,小结:容国团心潮澎湃,决心为国争光。

2、第三段:

(1)请你给第四节分层,看谁又快又对,试说理由。(先写对手及困难再写比赛过程。)

(2)自由读第二层,理解词语(变幻莫测)背诵。(信心-打法-结果)

(3)指导(第5节第一句)思考:五星红旗升起来了,其实升起的并不单单是红旗,还有什么呢?(国家的尊严、荣誉) 齐读最后一节。

(1) 小结:容国团通过自己的顽强拼搏,为国争了光,实践了自己的诺言,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学习的。

(三)写作

1、课文从那些方面来写一个世界冠军的呢?

(1) 入场;(2)心情;(3)历史;(4)决赛;(5)领奖。

2、你根据手头掌握的资料,从几个方面写出这个冠军的风采。

各人写出自己的特点,从详略上也可取舍。重点可以夺冠的过程,也可以是胜利的欢呼,或艰难的背景。

3、交流、评述、小结。

(四)作业:1、作业本。2、作文。

[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7:《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优秀教案设计

《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优秀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按四项要求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读通课文。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38个词语的意思。

3、初步感受容国团为祖国而勇于进取的拼搏精神。

教学重点:预习课文、学会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预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激趣

读题质疑。

二、学习自学提示

1、说说预习的方法

2、小结归纳:读学问标答

三、自学课文

根据预习的要求自学课文。

四、自学检查

1、读(1)生字词(2)逐段通读,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

2、学提出不懂词语

3、问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4、标检查一小组“标”的情况并反馈

5、答初步回答课后问题,不懂的再作记号

五、指导分段

1、尝试分段

2、说说你是怎么分的?(抓住插叙部分把文章分为三段)

六、自由朗读全文

七、课堂作业

作业本1—4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3个反问句的意思。能用“终于”造句。

2、能对课文中强烈表达思想感情的语句,读出语气和感情。

3、感受容国团为祖国而勇于进取的拼搏精神。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世界冠军?你能说说他们的事迹吗?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但是,在旧中国我国的体育运动却是非常的落后,你们知道课文哪一段是描写这段屈辱的历史的吗?指名读第3自然段。

2、简介旧中国3次参加奥运会时的情况。

3、朗读体会。说说如果你当时蒙受这样的屈辱会怎样想?

4、那是谁为我们敲开了世界冠军的大门呢?让我们回到那激动人心的一刻吧。

三、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说一说你觉得当时的气氛怎么样?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2、读懂重点句。

(1)什么叫“异样”的目光?群众为什么会这样?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2)“智慧和毅力”什么意思?这是描写容国团外貌的,跟他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有什么联系?

3、自读第一段,读出紧张、热烈的.气氛。

四、学习第二段

1、此时此刻,受到万众瞩目的容国团心情怎么样?他的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

指名读第2自然段。

其他同学划出表现容国团心理活动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3、把反问句“难道能让祖国再蒙受屈辱吗?”“人生能有几次搏”改成陈述句。

4、如果你是容国团你在当时会想些什么?

(沉重、悲愤、荣幸、振奋……)

5、练读两个句子。读出激动而振奋的心情。

五、学习第三段

1、那么容国团有没有实现他为国争光的愿望呢?他是怎么做的呢?

2、自读第三段。用波浪线划出描写容国团奋勇拼搏的相应句子。

3、“面对强手”是什么意思?简介西多。把反问句“这一届的冠军,不属于西多还能属于谁”改成陈述句。

4、理解“拉打结合、左右开弓、忽远忽近、变幻莫测”的意思。自已当解说员来解说当时比赛热烈的场面。

5、朗读背诵。

6、经过这样的奋勇拼搏,容国团——

(“终于”获得了世界冠军)

这“终于”说明这胜利——(来之不易)

用“终于”造句。

7、终于胜利了,共和国的国歌第一次在世界赛场上升起,你的心情怎样?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自豪、光荣与激动的语气。

六、解答讨论课后问题。

七、课堂作业

作业本5、6、7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巩固生字新词。

3、能举例说说继容国团之后我国的哪些世界冠军奋勇拼搏的事迹,激发学生的体育精神。

4、深刻领会“人生能有几次搏”的含义。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说”的训练

教学过程:

一、朗读训练

1、自由朗读全文,读出语气。

(重点语句作重点指导)

2、指名读、评议。

二、复习检查

听写生字词语。

三、说话训练

1、能举例说说继容国团之后我国的哪些世界冠军奋勇拼搏的事迹。(你印像最深的一场体育比赛)

2、指名说、评议。

3、说说这些运动员勇于拼搏的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四、质疑问难

五、写一写(选择其一)

1、读了本文后的感想,谈谈对自己的启发。

2、介绍一场精彩的体育比赛。

板书设计:

进入决赛:异样的目光

心情不平静:失利、受辱

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  奋勇拼搏:拉打结合 左右开弓

忽远忽近变幻莫测

获得冠军:热泪盈眶 呼唤祖国

篇8:四年级音乐教案一二课时

四年级音乐教案一二课时

第一单元东海渔歌

一、教学要求:

通过歌曲《赶海的小姑娘》《小螺号》《大海啊,故乡》和民乐合奏《丰收欢乐而归》,了解东海渔民的劳动生活,感受大海边的生活情趣,以及大海所寄托的游子的思乡之情。体会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二、具体要求:

1、会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和《小螺号》。

2、能为《赶海的小姑娘》创编几个舞蹈动作,并为同学们表演。

3、积极参与《阿爸回来了》的表演活动。

4、能为《丰收欢乐而归》的几段音乐填上适当的速度记号。

5、能感受《大海啊,故乡》中所寄托的游子的思乡之情,能模仿XX XXX XX X的节奏,并即兴哼唱两小节旋律。

6、了解东海渔民的劳动生活,感受大海的无穷魅力。

三、教学重点:

通过演唱歌曲体会“赶海”的情景,感受音乐欢快活泼的情绪。通过表演《阿爸回来了》体会东海渔民的劳动生活。

四、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创编情景剧《阿爸回来了》。

五、教具准备:

大海情景道具,赶海的录象、螺号、怀念故乡的诗歌、散文等。

六、课时安排:五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

教学重点:

通过演唱歌曲体会“赶海”的情景,感受音乐欢快活泼的情绪。

教学过程:

一、感受大海。

1、播放海浪声。师:“听,这是什么声音?

2、提问:”你们看到过大海吗?谁来说说对大海的印象?“”那么没看见过大海的同学,你们心目中大海是怎样的呢?“

3、请学生欣赏海景。师:”提起大海,同学们的脑海里就出现了蔚蓝的海水、汹涌澎湃的海浪、金色的沙滩、神奇的海底,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美丽的大海,好吗?“课件展示海景图片,”这里有这么多美丽的海景,你想去看哪个海?“

(通过听、说、看几个环节,激发学生对大海的好奇和热爱之情。)

二、去赶海

1、师:”看到这么美的大海,大家一定很想去海边玩一玩。“(课件点击出示海滩景色)”现在,就让我们跟着《赶海的小姑娘》一起出发吧!“

2、播放《赶海的小姑娘》录音带,师生一起做律动。

(在《赶海的小姑娘》的律动中,创设去海边捉对虾、捡海螺和贝壳的情境,使学生自然地融入到学习情境中去。)

3、师:”刚才歌曲中那个赶海的小姑娘在海边找到了许多美丽的海螺和贝壳(课件点击在原先的海滩景色上添上海螺和贝壳),看,漂亮吗?

4、播放歌曲《赶海的小姑娘》,请学生仔细观察海螺或贝壳的外形、花纹和颜色。

(让学生进行细致观察,培养了其观察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师:“老师手中也有一个美丽的海螺,你们想看吗?”(出示海螺)师介绍手中海螺的外形特征。

三、学唱歌曲

1、再听歌曲,轻声哼唱。

2、按节奏念歌词,。(反复的地方讲一讲)

3、跟着琴声,填歌词。

找难句,生提出难句,师提出难点。

解决难点后,完整的唱一遍。

(通过找难句的环节激化难点,更好的学唱歌曲,表现歌曲。〕

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这首歌曲,分男女声对唱。

请几个同学上台唱,其他同学给他们打拍子。

小结:学唱歌曲,解决难点,听唱,学唱,表演唱

四:创编舞蹈,情感爆发

欣赏一些关于表现大海的舞蹈图片,说说她们跳的怎么样。

老师创编一段舞蹈,请学生跟着一起跳一跳。

根据歌词内容创编舞蹈,请几个同学上台演一演,下面的同学伴唱。

(小结:先欣赏图片仔细观察她们是怎么跳的,动作优美,表情甜美。从而可以模仿,接下来跟老师学跳舞蹈再根据歌词续编舞蹈动作上台表演。)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大海啊,故乡》。

教学重点:

能感受《大海啊,故乡》中所寄托的游子的思乡之情,能模仿XX XXX XX X的节奏,并即兴哼唱两小节旋律。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1、闭上眼睛,你听到了什么

2、请你分别模仿海鸥、海风、海浪的声音。选择你喜欢的声音,我们一起创设出海边的'气氛。

3、老师带你们到美丽的海底世界去看看。

3、大海是这样美丽,请你来汇报你查找到的关于大海的资料吧!

4、大海不光有美丽的外表,还有丰富的物产,谁能说一说大海的物产有哪些呢?

6、大海对我们非常重要,它是我们的朋友,更是我们的故乡,今天,我们就来听这首歌《大海啊,故乡》

新课教学

初听这首歌曲,请你的身体随着音乐做动作。

你觉得这首歌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和情绪?

复听歌曲,你对哪句歌印象最深,用你喜欢的声音哼唱出来。

把你哼唱的歌曲用手中的乐器进行模仿演奏。

感受这首歌曲的拍子,并随着节拍用打击乐器伴奏。

再听歌曲,分析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歌。

编创与活动

分两组,排练节目,要求有唱歌、跳舞、打击乐器和器乐演奏的同学。组长负责分配每个人的职责。

两组同学排练的节目进行汇报表演。

评价一下哪一组同学表演的更好,为什么?

老师今天还带来几首歌曲,听一听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相似之处。

5、听《太阳岛上》《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枉凝眉》《葬花吟》,介绍歌曲作者王立平。合唱歌曲《牧羊曲》,并加入武术动作。

课堂总结、

王立平爷爷写了这么多动听的歌曲,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故乡的人,希望你们也能热爱我们的家乡,把我们的家乡建设的更美好。

篇9:四年级下册五.六.复习二课时教案 陈洁

四年级下册五.六.复习二课时教案 陈洁

Recycle2 主备人:陈洁  二备人:  时间: 课题:Recycle 2 Read and think Let’s play  课时:Lesson3 课型:复习课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熟练拼写4~6单元要求掌握的词和句子,并用重点句型造句。 2.能读懂Read and think中的短文并正确判断。 3.能和同伴在游戏中熟练回答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读懂Read and think的短文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文后的题目。 教学难点: 能用重点句型造句。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录音机和磁带。 2.教师准备骰子一个、4~6单元重要词汇的图卡。 3.学生准备写有4~6单元重点句型的卡片。 四.教学过程:  Step1. Preparation 1.Let’s sing the song “Animals on the Bus”together.(P83) 2. Free talk(在师生对话的过程中可根据需要使用图片).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in Bei Jing? Can I wear…? How much is the …?/How much are they? Are they ….?/How many…do you have? Step2. Presentation 1. Read and think (1) T: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Kunming/Beijing/Lhasa/ Hong Kong? Ss: It’s……(此时教师可以出示图片) T: Can I wear …? Ss: …. 以此讨论出不同地方的不同天气情况和应该根据天气选择合适的衣服。 (2)T:John is in Beijing now. Is it hot in Beijing? Read it quickly. 学生认真阅读短文回答。 (3)学生再次阅读短文,完成课本上的判断题。 (4)a. 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peat. b. Read in groups(可让学生在小组内开展朗读竞赛). 2. Let’s play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然后进行问答练习。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一名同学做代表抛骰子,骰子掷到哪一格,这一组的学生就回答哪一格的问题,若是答不出或答错就停走一次。 Step3. Practice 1.单词记忆大比拼。  教师先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复习4-6单元的四会单词。然后,听写,看看谁记得又快又多。(此活动也可以分类别进行,如animals/vegetables/clothes ....) 2. Game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分别选一名代表抽取写有不同单元的四会句型的卡片,大声读出来并替换其中的重点词语造句。每组另选一名同学书写听到的四会句子,写出正确句子最多的小组获胜. Step4. Production 以旧换新。 教师继续和学生做Let’s play 部分的游戏。不同的是,骰子掷到哪一格,这组的同学就要根据这一格的问题提出一个类似新的问题,并且回答出来。 Step5. Progress A.做检测题(基础训练或配套练习上的有关题目) 说明:教师可根据时间情况及学生掌握情况,适当安排做题内容。 B.总结课堂,评价学生表现 总结本课所学知识,表扬课上表现好的同学。 五.作业布置: 1.听读Read and think,并试着模仿短文写一篇小练笔。. 2.回家和家长一起玩Let’s play的游戏。 六.板书设计: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in Bei Jing? Can I wear…? How much is the …?/How much are they? Are they ….?/How many…do you have? 七 教后反思: Recycle2 主备人:陈洁  二备人:   时间: 课题:Recycle 2  Listen and write  Let’s play  Let’s sing  课时:Lesson2 课型:复习课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在听听、说说、唱唱、玩玩、写写中复习有关服装、动物和蔬菜的单词。 2.运用有关句型谈论服装价格、尺码等;理解句型I’m going to….。 3.会唱歌曲“Animals on the bus”。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谈论服装价格、尺码以及不同天气的科学着装,如:How much is it/are they? What size? Can I wear…? 等。 教学难点: 能听、说、读、写有关动物、服装、蔬菜的单词;灵活运用有关句型。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录音机、磁带和一张中国地图。 2.教师准备有关动物、服装、蔬菜的图卡和词卡。 四.教学过程:  一、Step1.Preparation 1. Let’s chant.(P47) Mmm!It’s warm today! Take off your jacket! 2. 利用词卡和图卡复习有关动物和蔬菜的单词。 教师先出示词卡,学生读出单词后教师把图片贴到黑板上,然后找几个同学拿着词卡给黑板上的图卡“配对”,操练完所有单词后教师在图片上方板书出“Bus”。 Step2.Presentation 1. Let’s sing.  (1) T: Look! The animals are on the bus. Listen and answer: What animals are on the bus? 教师播放歌曲录音,让学生听一至两遍后回答问题。 (2教师播放录音,让学生熟悉旋律和歌词。 (3)学生跟着录音学唱歌曲。 2. Let’s play (1)T: Now ,there are some animals on the farm, too.(把图片上方的bus 改成 farm)I am at the farm. I see some animals. They are goats.(教师说完后再重复一遍)I am at the farm. I see some animals. They are goats.同时板书到黑板上。)What can you see?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模仿说出句子I am at the farm. I see some animals. They are …并添加同类的新词汇。 (2)T:(指着黑板上的`图片)There are some vegetables on the farm, too. I am at the farm. I see some vegetables. They are tomatoes. (板书)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模仿说出句子,并添加同类的新词汇。 (3)学生在小组内继续此游戏。 3. Listen and write.  (1)T: (教师出示衣服图片)What’s this? S1: It’s ….. T: How much is it? S1: It’s … yuan. T:(出示天气图片)What’s the weather like? S1: It’s ….. T: Can I wear my…?(此处的衣服指刚才出示的衣服。) S1: … (2)以此种方法复习有关衣服、天气的单词和句型。 (3)a.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Listen and write 部分,然后听录音,完成表格。 b.教师和学生一起边听录音边核对检查。 Step3.Practice 1.游戏:一加一  本游戏是指在Let’s play 的基础上,扩大单词面。从动物蔬菜扩展到水果、衣服、鞋子等单词的练习。让学生模仿说出句子,并增加同类的新单词。 I see some animals. They are goats./ I have some shoes. They are slippers. I have some fruit. They are apples./ I have some clothes. They are jeans. 2.教师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在“十一”长假的时候去不同的地方旅游该穿什么衣服,注意简单介绍当地的天气情况。(在此环节中,教师要把让学生讨论的几个地方的天气情况利用天气符合图片让学生简单介绍一下。) Step4.Production   暑假,爸爸妈妈打算去黑龙江参观农场。请你给他们介绍一下那里的天气情况,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衣服。同时想象一下,农场里会有哪些动物、蔬菜和水果等,把这些用英语说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五.作业布置: 1.鼓励学生课下试着唱刚学的歌曲,最好能够唱给家长听。 2.画出你梦想的农场并用英语简单描述。 六.板书设计:  How much is it/are they? What size? Can I wear…? I’m going to… 七 教后反思: Recycle2 主备人:陈洁  二备人:  时间: 课题:Recycle 2  Read and act 课时:Lesson1 课型:复习课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通过游戏及筹备野炊的过程,在实际情景中复习有关天气、蔬菜、水果、食物的单词以及句型: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How much is/ are …? What do you have ? I have … .I want … . 2.能听懂、会说句型:Tomorrow will be … .Let’s go shopping. What do you want to bring? Let’s have a picnic tomorrow.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听、说、认读句型:I want … .I have…. 教学难点:在实际情景中灵活运用Read and act 中的主要句型。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录音机、磁带和一张大购物单。 2.教师准备有关蔬菜、食物、水果和天气的图卡和词卡。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一份购物单。 四.教学过程: Step1.Preparation 1.Sing the song :The Coat in the Window.(P66 Unit5 Let’s sing) 2.复习有关蔬菜、食物和水果的单词。(蔬菜指的是第六单元中学过的;水果主要复习本课时涉及到的几种常见的即可。) 3.Talk about the weather. T: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Beijing /…?(出示图卡)  S1:It’s …… 依次询问复习有关天气的相关单词。 Step2.Presentation 1.(1)T:(接上一环节)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S1:It’s …… T:Tomorrow will be warm and sunny.(此处可根据上课当天的天气情况回答,如果当天的天气情况很好,教师可以回答Tomorrow will be warm and sunny,too.)Let’s have a picnic tomorrow, ok?  Ss: Ok! (2)教师板书、教读Tomorrow will be warm and sunny. Let’s have a picnic tomorrow. 2.(1)T:I want to make a salad(出示相对应的图片). What do you want to bring? S1:(在教师的引导下)I want to bring some bread. S2: I want to bring some apples. (2)板书、教读What do you want to bring? I want to…. (3)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操练What do you want to bring? I want to bring… 3. (1)事先安排好一名同学到黑板前面做售货员,站到事先贴好的图片前面。 T: I want to make a salad .Let’s go shopping,ok? Ss:Ok! 教师拉着几名同学走到黑板前并给分好工,教师和几名学生扮演顾客,一名学生扮演售货员。 S1:Can I help you?  T:Yes.I want one onion and two carrots. 在黑板前的学生依次说出自己想要的东西,说正确之后就可以拿走相应的图片。(此时教师可以让下面的同学也说说自己想要的东西,以操练句型:I want…) T:(学生依次操练完后)How much are they?  S1: ….. T: (询问拿着图片的同学)What do you have ?  S2: I have…  S3:I have…. T:(指着没有图片的同学)They want to share the food. Let’s share the food with them. (邀请没有食物的同学一起吃东西)Give you a carrot. (2)板书、教读They want to share the food. Step3.Pr

篇10:四年级语文上册《芦叶船》第一、二课时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芦叶船》第一、二课时教案

课 题

2、芦叶船

教学目标

1、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6个生字,正确书写10个生字,掌握“远航、喇叭、浩浩荡荡”等词语。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是怎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江南水乡的有关资料。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预习题纲

1、自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及新词,把自己认为比较难读的生字词多读几遍、并借助字典等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2、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

3、搜集有关江南水乡的特点及河道、芦叶船的相关资料。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出示小纸船)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小木船,也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船,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一起走进江南水乡,走进《芦叶船》。(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在小组内分段读课文,互相听读,正音。

2、出示生字卡片,多种形式认读、识记,重点指导“喇、窄、荡”等易错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芦叶船给作者的`童年生活带来了什么? “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

2、小组探究。

3、班内交流。

4、小结:小小的芦叶船给儿时的“我”带来许多快乐。芦叶船在水上漂,它会漂向哪里?下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芦叶船》。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字词,同桌互评。

2.默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谈话导入。

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非常有趣,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了,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作者童年的快乐吧!

2、课文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1)水乡环境美。

结合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江南水乡的景色,通过读词句,引导学生去想象:如果你就是江边的孩子,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作者所描述的水乡这个地方为什么能够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谁知道其中的奥秘?

出示句子: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到怎样才能把意思表达得更具体、更形象。

作者在这一段用了三个比喻句,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河道、芦芽、芦叶的样子,而且也让人领悟到了那勃勃的春意,使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对家乡、对

芦苇、对美好春天的喜爱。

指导朗读,读出水乡的美。

(2)芦叶船美。

小小的芦叶在孩子们手里有了灵性,变成了大篷船、小舢板、三桅帆……引导学生想象芦叶船的样子,体会水乡孩子的心灵手巧。

(3)玩芦叶船有趣。

孩子放了芦叶船却还依然牵挂着它,总喜欢在第二天回来找寻。他们还把找不到的芦叶船想象为“远航”,把能找到的称为“进港”,多么富有童真童趣。

小小的一个三桅杆的芦叶船竟然真的乘风破浪开走了,真令人惊叹。指导学生抓住描写我和表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感受生活在江边的孩子的活泼、聪明与自信。

三、回归整体,感悟内化。

小小的芦叶船把我们带入了作者的童年,读了这篇文章,你想说些什么?

四、拓展延伸。

芦叶船载着孩子们的希望和梦想去远航了,它会漂到什么地方?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畅所欲言。

五、布置作业。

1、把文中优美的语句摘抄在采集本上。

2、根据课文最后一段,展开合理想象,写一段话。

篇11:四年级下册Unit3第二课时教案

四年级下册Unit3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读并理解、会写本课单词,能运用方位短语next to。

2、通过学习小诗巩固所学句型,能感知小诗节奏并仿编。

3、通过对话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句型“There is”的用法,并能将其用于日常交往。

教学重点、难点

1、本课单词goldfish,parrot,及gold和next画线部分的.正确发音。

2、初步学会使用表存在的句型“There is”和方位表达法“next to”

3、小诗的仿编。

课时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常规问候与复习

二、Structure句型教学“There is”

三、Magic box单词教学

1、教学新单词。

2、单词的练习和巩固。

四、Let’s chant:The Goat Is Old小诗教学

1、将tiger,monkey,goat,sheep,cat,pig等图片卡贴在黑板上,请学生将单词读一遍。

2、学生听音,选择听见的单词。

3、再听,俺听到的顺序标注单词。

4、再听,将动物类单词与描述词搭配。

5、操练,表演并仿编。

五、Listen,circle and say

六、Let's talk对话教学

1、提出问题。

2、听录音回答问题。

3、学习和操练对话。

七、完成《课堂活动评价手册》

篇12:四年级第七册《颐和园》第二课时教案

四年级第七册《颐和园》第二课时教案

教材分析

1.本册第五单元教材以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为专题,《颐和园》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材第七册第五组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组共三篇课文,两篇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一篇略读课文《秦兵马俑》,介绍的都是我国的“世界遗产”。《颐和园》这篇课文描述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景色。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四年级学生在识字写字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但在词义句意的理解上还欠缺,他们在三年记忆学过参观游记的文章,对这一类问题并不陌生。

二、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通过语言文字去想象画面、感受美景的能力不够完善。

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采取的各种学习策略: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借助工具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与同学老师交流讨论。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学习(zh09)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表达方法。

3、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4、培养学生搜集材料,整理材料,想象作画,学写广告词,编写顺口溜等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学生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篇13:给老师的一封信、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日新月异的电视机、竹笠、暑假中的一件事、葛州坝工地夜景、嘱咐、新 教案教学设计

给老师的一封信

教学目标:

1、能按三项要求预习课文。

2、学会9个生字,理解“恩情、桃李、萌芽、沐浴、复苏、饲养、生机、漫长、耕耘、见证、馥郁、青春”等40个新词语的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4、感受老师对学生的爱和老师工作的辛劳,激发学生对老师的爱。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按三项要求预习课文,掌握预习的方法,获得预习的能力,培养预习的良好习惯,并努力在课内完成预习任务。

难点:边读边想,善于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学、讨论,解决问题。

教 具:投影片 课文录音。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学习单元提示,明确预习要求。

1、想一想、说一说、议一议:关于“预习”,过去我们学习了什么?让学生回忆三年级学了什么?四年级又继续作了什么训练?

2、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什么叫预习?预习有什么好处?预习有哪三项要求?

二、初读课文,完成预习。

(1)学生通读课文,快速、轻声、自由地读两遍。借助拼音读准9个生字的音,读句、段也要求正确。

(2)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义。

①自己分析字形结构,学生字。

②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学新词。

(3)边读边想,了解课文内容,发现疑难问题。

3、依据三项要求检查交流。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全班评议。

(2)看拼音写词语,进行生字教学。

(3)进行问题质疑。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通读全文,思考:

(1)这篇课文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课文中作者回忆了顾老师的那些事?

2、讨论交流。

3、给课文分段。(1// 2、3、4// 5、6//)

四、作业:完成《作业本》第3、6题。

第2课时

一、速读第一段,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喜迎教师节。

二、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课文2、3、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回忆了顾老师的哪几件事?(上学第一天,领进知识的大门;学拼音、念儿歌、读故事;指导写日记)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板书:顾老师阳光雨露般的教育和培养。)

2、品词析句,指导感情朗读。

(1)“我的萌芽、生长,无不沐浴着您的阳光雨露”--“我”的成长过程中,处处受到顾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教育。

(2)“……在我的心目中,您的本领简直比魔术师还大庭广众”--赞颂顾老师方法神奇、水平高超,使自己获得了很多很多的知识。

(3)“老师,您真像童话中的仙子……我那平平淡淡的日记就充满了生机。”--赞颂顾老师像无所不能的仙子,她的一个小小的指点,使自己极为平淡的日记写得那么生动、形象、活泼。

3、熟读背诵,积累语言

4、用一句话概括第二段的段意。在课文中找出一句意思相近的句子。

三、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课文第5、6自然段,想想这两个自然段说了什么?(赞颂老师的崇高业绩和无私奉献精神,表达了作者祝贺教师节的意。)你是从课文里的哪些句子中看出来的呢?

2、重点讨论对以下两个句子的理解:

(1)“只有您头上的银丝和眼角的皱纹是您辛勤耕耘的见证。”--几十年的漫长岁月,顾老师在教育事业中辛勤工作,为培养学生献出毕生的青春活力,她头上的白发与眼角的皱纹,可以为此作证。

(2)最后一个自然段,以贴切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像花儿回报大自然一样以优异的成绩报答老师对自己的辛勤教育、培养。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四、作业: 1、熟读全文。

2、完成《作业本》第4、5题。

第3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二、指导背诵第5自然段。

1、指名说说这个自然段有几个句子,应该抓住哪几个重点词进行背诵?(“也许……而……”;“……说不清……数不清……只有……是……”;“……仿佛看见……一根……一丝……”)

2、分步指导背诵。

(1)学生自己读读、想想;

(2)同桌相互说说、背背;

(3)指名背诵、评议;

(4)听录音、齐背诵;

(5)集体背诵。 三、总结全文。

1、感情朗读,升华情感。

2、书面填空:这篇文章是一封信,作者回忆了在小学读书时,顾老师的三件事:① ;② ;③ 。抒发了她对顾老师的 之情。

四、作业:完成《作业本》第7题。

五、迁移训练:写一段回忆教师的教导并向老师祝贺节日的话。

2、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

教学目标:

1、能按三项要求预习课文。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38个新词语的意思,并用“即将”、“终于”造句;联系课文内容,理解3个反问句的意思。

3、能对课文中强烈表达思想感情的语句,读出语气和感情。

4、感受荣国团为祖国而勇于进取的拚搏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按三项要求预习课文。

难点:理解插叙的内容和作用;理解容国团不平静的心情。

教 具:投影片 课文录音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审题激趣。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我国体育史上第一个获得世界冠军的运动员勇夺冠军过程的文章。他是谁?他夺得了哪一项世界冠军?揭题:

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

2、读题后,引导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文章会写些什么?课题表达的意思有什么地方不明白?(学生通过认真读课文来解答)

3、让学生思考一下疑难问题:容国团是怎样一个人?“敲开大门”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二、按三项要求自学课文,结合完成作业本1-3题。 小黑板出示预习提示:

(1)自学课文,读通课文。(完成作业本第1题。)

(2)读通课文,划出新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意思。 (完成作业本第2题。)

(3)边读边想,了解内容,发现疑难问题做出记号。(完成作业本第3题。)

三、检查预习情况。

1、读字词,纠正读音错误。

2、读课文。(指名读,师生评)

3、讲课文内容。(可用“先……接着……最后……”练习说,为分段打好基础。)

四、指导分段。

1、自由读课文,抓住“夺冠”这一线索,以“取得决赛权”、“决心夺冠军”、“奋勇夺冠军”的线索分段。

2、同桌议议,进行交流。

3、指名分段,评议修正。

4、说说段意,进行评议后板书。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容国团取得了第25届世乒赛男单决赛权。 第二段(第2、3自然段)写容国团决心夺取冠军。(插叙)

第三段(第4、5自然段)写容国团勇夺冠军,实现了心愿。

第2课时

一、复习字词。

二、学习第一段。

1、带着问题默读第一段:这一段有几个句子?每一句话,特别是第一句写了什么?你准备抓住哪几个关键词来学懂这一段?

2、自学后讨论:

(1)举世瞩目:全世界都注目。(联系后面内容理解意思) (2)出示“当中国队队员入场时……人们用异样的目光……呼叫着……”把异样放到句子中理解。(中国动员出其不意地进入第25届世乒赛的男单决赛预示着中国将实现夺取冠军“零”的突破,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更多理解“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这个题目的含意。)

3、指导感情朗读。

三、学习第二段。

1、默读,读后理解本段内容的重点。

2、读后提疑:学习这一段理解内容的难点是什么?(估计有:为什么几天来容国团的心情很不平静?为什么说是“再次蒙受耻辱”?“人生能有几次搏”表现了容国团的什么精神?第3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3、讨论释疑:

指导学生联系整段内容,解答第一个问题,理解他想到团体赛中国队失利,外国人会怎样嘲笑中国,心情沉重;想到祖国多年来蒙受屈辱,感到悲愤;想到自己肩负重任,决心拿下冠军,心情振奋。

(2)“难道能让祖国再次蒙受屈辱吗”?为什么用反问句?“再次”能删去吗?(让学生懂得祖国过去遭受过无数次耻辱,如今不能再受屈辱的道理。同时也让他们理解“插叙”的作用.)

(3)“人生能有几次搏”说明人的一生是短暂的,为祖国拼搏的次数是有限的。容国团准备“为祖国拼搏”说明了他的爱国主义情怀。)

(4)在释疑的同时,感情朗读“他候:……”这一长句及“是的……”这个句子。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四、完成《作业本》第4、5题。

板书设计: “人生能有几次搏”?

外国人嘲笑中国,心情沉重;

祖国多年来蒙受屈辱,感到悲愤;

想到自己肩负重任,决心拿下冠军,心情振奋。

第3课时

一、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思考:课文那些语句写出了容国团的拚搏精神? 出示“面对强手……终于……”两句。读句子,理解“终于”一词。

2、看插图,说说这个令人激动的场面,说说容国团当时怎么想,如今我们看了会怎么想。

3、带着激动的感情齐声良读第5自然段。

二、总结课文。

1、读:读自己最受感动的片断。

2、说:为什么这篇课文要以“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为题。

3、写:这篇课文记叙了我国体育史上,第一个 夺冠前后的情景,课文集中反映了容国团 。

三、完成作业。

3、日新月异的电视机

教学目标:.

1能按三项要求预习课文。

2.学会本课五个生字;理解26个新词语的意思,能用“一面……一面……”、“不仅……还……”造句;能仿写先概括后具体说明的语段。

3.了解电视科技发展之迅速,懂得4种新型电视机名称和特点,感受科学技术的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课文清新活泼的语言,具体生动的写作技巧;了解电视技术的迅速发展。

难点:仿写棵文先概括后具体说明的写作方法。

教 具:投影片 课文录音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揭题,学生对课题质疑。

1、“日新月异”的意思;(查字典学懂)

2、为什么说电视机日新月异?(暂时存疑在学课文时解答。) 二、预习课文检查。

1、按预习的要求进行综合学习。

2、检查反馈:

(1)认读词语;

(2)理解“逼真”、“身临其境”、“全息”、“告知”等词语。

(3)完成作业本第1、2题,交流正确答案;

(4)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评议。

三、给课文分段:

1、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电视机?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他们之间的关系怎样?(并列)

2、第1、8自然段跟中间内容是什么关系?(概括--具体;具体--概括)整篇文章结构怎样?(概括--具体--概括)

3、划上分段记号,口头交流段意。

四、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找出有转折关系的两句话。(2、3句)

2、引导从语言转折处质疑:“50多年--短短的几十年”,为什么说这50年是短的?电视发展怎样变化?

3、体会语句,讲述并朗读。讨论课后第3题。

4、讲述课题在文中的意义。

5、集体朗读体会语言情趣。

五、作业:抄写词语。

第2课时

一、学习第二段。

1、轻声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思考: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先介绍什么,后介绍了什么,怎么介绍的?分别用“ ”、“ ”标出来。熟读、准备把特点介绍给同学们听。

要求:

①先概括介绍,然后具体介绍;

②说说这一自然段中那些词句用得好。

(1)同桌交流讨论;

(2)全班交流。教师听后板书:超大屏幕电视机 屏幕大家庭 个子 2、在以下5个自然段中选学一自然段,用上面的方法交流。

板书: 微型电视机 体积小 “个子” “袖珍”

声控电视机 “发命令” “一面……一面……” 电脑(智能)电视机 “会说话” “意思” “主人”

立体电视身临其境 全息电视不仅……还…… 闭路电视不仅……还……

3、小结第二段每一自然段的写作特点。(采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但第6、7自然段介绍了立体电视、全息电视和闭路电视,不同于前4个自然段介绍的“电视机”。)

4、集体朗读第二段,小结:第二段各自然段结构上都有共同特点,即先( )后( )。介绍时多处运用了( )手法,文字生动,富有情趣。

5、按此结构口述一件事物,再仿照写一个语段。(写后评议)。 三、学习第三段。

1、先读读、想想、说说电视(不是“电视机”)在生活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2、接着点明这一段说明:电视正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板书)指出这一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第3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指名朗读各段课文。

3、指名学生谈自己喜欢读的课文内容。

二、指名说几钏新型电视机的特点及好处。完成《作业本》第3题。

三、指名朗读课文第一段、第三段,谈谈学习了本文后的感想。 四、作业:完成《作业本》第6题。

竹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按要求预习课文。

2、能正确地拼读注音的生字,理解新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3、感受畲家孩子继承革命传统,勤工俭学,奋发向上的可贵精神。

教学重点:预习课文、读通课文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教学过程:

一、揭题谈话

同学们,你们见过竹笠吗?看题目,你推想这篇课文可能是写什么内容的?

二、自学课文

要求: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准备回答课后作业题1

三、检查自学

1、同桌互查词语读音,开火车检查

2、质疑问难

3、将你认为难写的字写几遍直到记住为止。

(重点:畲、榴、潇、聊、舍)

4、回答课后题1

四、理清课文思路

1、指名轮读课文

思考:课文主要写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填空:竹芯是个( )族女孩,她带“我”来到( )。

“我”看到孩子们向( )学习,( )风( )雨,( )自己编( ),十分感动。

2、按作者的采访地点给课文分段。

五、作业

自由朗读全文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说出描写竹笠的话是围绕哪个词语的意思来写的,并理解课后题中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仿照课文中的总起分述句式写句子。

3、感受畲家孩子继承革命传统,勤工俭学,奋发向上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学习第一段,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能仿照课文中的总起分述句式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轻声自由读课文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

2、课文的开头告诉了我们什么?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发生的原因)

3、作者遇到了一位怎样的小女孩,用波浪线划出描写小女孩外貌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对这们小女孩的印像。读出可爱的语气。

4、作者的心情如何变化?这两部分应该怎样读?

5、小女孩在干什么?她戴的竹笠是怎样的呢?用波浪线划出相应的句子。

讨论课后题2:说说这几句话是围绕哪个词语的意思写的。

作者是怎样描写出竹笠的玲珑别致的?自已画出来并讨论。

[板:尖顶 嵌珠

玲珑别致:竹笠上 画星

竹笠里 衬叶

笠绳上 系珠]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法?(先总后分)

读出喜爱的语气。

6、看到这么美的竹笠,我的感情又起了什么变化?

(羡慕--称赞)指导读好两个语气词:哦、嗯

7、指导朗读:读出感情的变化

三、仿写

1、用先总后分的方法写一件自己心爱的物品。

(如:我的文具盒特别地精致我有一个新颖的变形多刚)

2、评议、小结

四、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尖顶 嵌珠

玲珑别致:竹笠上 画星

竹笠里 衬叶 (画图)

笠绳上 系珠]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2、理解第2段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感受畲家孩子继承革命传统,勤工俭学,奋发向上的可贵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第2段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在途中,作者看到竹芯的外貌,竹笠有什么特点?

二、学习第二段

指名读5-8小节,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1、学习第5小节

(1)划出描写竹笠的句子。为什么要编成花的图案,你能从下文中找出来吗?(吉祥如意、岁月如花)

(2)为什么说“那千万条嫩绿的竹丝,交织着孩子们的勤劳与智慧,幸福与欢欣呢?

(表达了作者赞赏畲乡孩子们编的竹笠精致美观,赞许孩子们的勤工俭学,赞扬孩子们热爱民族、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好品质的思想感情)

(3)指导感情朗读。

2、学习第6、7自然段

(1)分角色朗读

(2)在风雨的夜里,孩子们也来学校编竹笠,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3)竹芯送了我一顶竹笠,她当时的神态怎样?你从这里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怎样的人?(热情、勤劳、淳朴)

(4)有感情地朗读。

3、学习第8自然段

(1)指名读

(2)我目送着竹芯她们远去,想象着什么?

说说这一句的含义。

(作者被孩子们学习红军,继承革命传统的实际表现深深地感动了,对革命事业后继有人满怀信心和希望。)

(3)指导朗读

三、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

2、说说为什么以“竹笠”为题?

3、说说本文给你留下的印像最深的是哪些地方?你觉得对你现在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启发吗?

四、作业指导

[板书设计:

竹 笠

竹笠美--心灵手巧、热爱劳动

编竹笠--风雨无阻、勤劳俭朴 革命事业后继有人

送竹笠--善良热情、淳朴可爱]

暑假中的一件事

教学目标:

1、学会把一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从而使记事的作文写得比较有条理、比较具体。

2、学会在很多事情中选取一件事情作为习作的材料。

3、提高参加假期活动的认识:参加活动能使开拓视野,增长知识才干,了解社会,丰富写作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选取材料,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得有条理。

难点:把事情写具体。

教 具:投影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揭题,谈话引入,激发写作兴趣。 回忆暑假中,你有哪些有趣或者有意义的事情。

二、学生口述暑假中的活动,小组交流。 例如:学校组织的;小队活动情况;家务劳动;外出旅游等。

三、明确本次习作内容。

1、投影出示习作内容:写一件暑假中自己经历过的或看到、听到的事 。

2、指导学生选取一件事作为习作材料:

(1)什么事情比较容易写:亲身经历、印象深刻。

(2)什么事情写出来别人喜欢看:高兴的、有趣的、新奇的、有意义的……

3、学生思考,选材。

四、投影出示“习作要求”: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注意语句通顺。

1、引导学生默读“参考习作”,结合要求具体讨论分析。 事情的起因:稻子成熟可以收割了。 事情的经过:一家三口下田割稻,爸爸妈妈动作熟练,我使劲赶还是落在后面。 事情的结果:我经受了劳动,体会到了“勤劳的可贵”。

2、想想自己要写的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说说准备怎么写。(同桌议论,教师请两三位学生讲讲想法,作指点。)

3、学生交流,讲评,教师总结。

五、开始写作。 学生先拟草稿,教师巡视。发现写得好的片断,指点大家学习。

第2课时

一、学生继续习作,教师指导。 指导要点:学生习作是否能够确定比较好写的事;写的时候能否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明白。 二、小组交流,汇报。 教师参与其中,挑选较好与不够好的典型作文各一篇,准备交流。

三、交流讲评。 学生上讲台读作文,同学评议,教师小结。

四、按习作要求修改作文,教师巡视指导。

五、誊写作文。

练习1

教学目标:

1、体会音节中间有无介母“u”在读音上的区别,注意读准带介母“u”音节的字音。

2、提高用“音序”“部首”两种查字法查字典和据词定义的能力。

3、积累词语和句式,能用“为了”“难道”造句。

4、能按预定的三项要求读懂短文《不动笔墨不读书》,独立完成文后作业。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按预习的三项要求阅读短文《不动笔墨不读书》,独立完成文后作业。

难点:读句子,用“为了、难道”分别仿写目的关系的复句和反问句。

教 具:投影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指导练习第1题。

1、指名读题,明确题意:读、比,体会有无介母“u”的三拼音字与二拼音字读音的区别。

2、自由拼读两行字,体会读音的不同。

3、指名读,并说说带介母“u”的三拼音发音特点。没有读准的,指出原因,正音后读准。

二、指导练习第2题。

1、读题目,明要求。(查字典有三种方法,此题要求用两种查字法查字典,据词定义,第一行音序查字法,第二行部首查字法。)

2、学生独立查字典,字义写在课本上带点字的下方。

3、汇报,反馈。 馥:香 应:应付 乖:听话 莫:不 微:细小 漫:没有限制 信:相信 举:全

三、指导练习第3题。

1、读题,明确题意。

2、完成作业。

3、反馈,评议。 亲爱的祖国

认真地思考 亲密的战友

刻苦地锻炼 亲切的教导

耐心地帮助 亲热的招呼

辛勤地耕耘

4、纠正错误后,按正确答案读、记。

四、指导练习第5题。 1、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指名说说6个词语各自的意思,再想一下4个句子中应各自填上哪一个词语?

3、学生各自读读4个句子。

五、指导练习第5题。

1、指名读题,明确要求:找出课文中与2个句子意思相同语气不同的句子。

2、在《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一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各自轻声读一读。

六、独立完成练习本第4、5题,反馈、评议后获得正确答案用投影仪显示:

第4题:日新月异 变幻莫测 信心百倍 举世瞩目

第5题:

(1)这场决赛,难道能让祖国再次蒙受耻辱吗?

(2)这一届的冠军不属于西多还能属于谁? 出示正确答案后,指名读一读。

第2课时

一、指导练习第6题。

1、指名读题,明确要求:用“为了”、“难道”造句。 2、读范句,明句意,具体搞清造句要求:

“为了”表示目的,第1句是目的关系的句子。“难道”起加强反问语气作用,第2句是反问句。在读句子、体会语感后会用“为了”、“难道”分别造表示目的关系与反问的句子。

3、用“为了”、“难道”口头造句。

4、完成《作业本》第6题,再作反馈、讲评。

二、指导练习第7题。

1、读题目,按预习的要求阅读短文,说说预习有哪三项要求。(联系文后问题)

2、学生自学短文,划出生字和不懂的词语,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学懂6个词语。

3、完成第7题(1)(2)

4、再读课文,回答第(3)题,先按题目所问在短文中划出相应的句子,再加以归纳整理,完成第(3)题作业。

5、评议后,以投影片显示正确答案:

第(2)题 酷爱:非常喜爱。爱不释手:喜爱得舍不得放下。 博览群书:广泛阅读各种书籍。道歉:认错、表示歉意。 知识渊博:懂得的知识既深又广。才智超群:才能和智慧超过一般人。

第(3)题 毛泽东同志酷爱读书,他一边读,一边想,做到了眼到、手到、心到,并加批注,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4、背 篼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

2、学会13生字;理解19个新词语。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感受山村孩子勤劳朴实的美好品德。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感情朗读。

难点:找出课文的重点词句,全面理解课文重点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和语言特点。

教 具:投影片 课文录音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猜谜导入。

1、小小一个兜,宝物全入口,常常背在肩,既非衣兜也非裤兜,你猜它是什么兜?

2、揭题,学习“篼”字

3、《背篼》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思考。

二、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用课题扩充法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________(什么时候)___________(谁) _________(用“背篼”干什么)

2、按三项要求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字词。(基础较差)

(2)提出难读、难写、不理解的字词。 字音重点:梢、攒、渍、背、盛。 字形重点:篼、撩、揩。 检查词义:蜿蜒 依依送别 积攒 田埂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说说读后的感受。(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勤劳

4、学习“学习提示”。

(1)投影出示:我们在学习课文时要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找出课文重点句。

三、作业;抄写生字词语。

第2课时

一、围绕重点句,学习课文第1--4自然段。

1、读课文重点句,导入:这个勤劳的孩子回来了。自由读,你看到了怎样的情景?同桌互说。

2、句子比较,体会感情。(投影出示)

(1)山风吹着他蓬乱的头发。 山风梳理着他蓬乱的头发。

(2)小溪发出轻轻的流淌声。 小溪对他说着悄悄话。

(3)鸟儿在树枝上叫着。 鸟儿依依送别,约他明天再来。 比一比,体会表达的方法和情感有什么不同。

3、指导朗读第2、3自然段。理解“炊烟袅袅”。

4、如果你是孩子的妈妈,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怎么想?

5、听到妈妈的呼唤,孩子怎么做了?默读第4自然段,你发现了什么?(动词很多:.拐、绕、走、跨、走、走)

6、感情朗读,小结 。

二、围绕重点句,学习课文5--7自然段。

1、导入:山里的孩子已回到了家,我们看到的是怎样的情景?

2、朗读5--7自然段,谈谈读后的感受。

3、山里的孩子多么勤劳,多么懂事。他不但帮助家里打柴,还采集药材,积攒学费,同时不忘爱护邻家小弟弟。你有什么话对他说?有感情地朗读重点句。

4、理解重点句:背篼里装的是什么? 比较句子: 背篼里盛着满满的柴火。 背篼里盛着一个勤劳的童年。 这两句话有什么关联?作者用第2句话来赞扬这个孩子,好在哪里?(前一句写了作者看到的事实,是“一次”,是平实的记叙;后一句写了作者的联想,是“许多次”,是“习以为常”的,是指整个童年辛勤地背柴火,点出背篼里柴火的象征意义。)

5、小结:山里的孩子,利用课余的时间,去打柴、采药材,他是多么勤劳啊!

三、朗读全文。

1、自由读。

2、四人小组交流。

3、个别交流(评议)。

4、集体读。

五、回顾学习过程与方法,小结写作顺序。(课文按山里的孩子归来的顺序,先写大山的孩子,背着柴火回来;再写大山的孩子回到自家的小院里;最后作者赞扬了大山孩子的勤劳童年。)

六、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2、5、6题。

第3课时

一、边听课文录音边轻读课文,回顾:你喜欢这个山里的孩子吗?他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1、交流:勤劳、孝顺、爱学习、爱他人

2、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集体交流疑难点。

3、听写词语。

二、自读课文,欣赏语句。划下优美词句,试背。指名背诵部分语句。

三、背诵全文。 1、自由背诵。

2、同桌互背。

3、指名背。

4、课本剧表演。

5、集体背诵。

四、城市里的孩子与这些山村里的孩子有什么不同?

1、仿写练习: 哦,山里的孩子,背篼里盛着一个勤劳的童年。 哦,城里的孩子,

2、学了这篇课文后,你希望自己有一个怎样的童年?围绕上面的重点句,写一段话。

五、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全文。

2、完成《作业本》第3、4、7题。

3、补充练习:辨字组词。

延( ) 民( 责( )

蜓( ) 抿( 渍( )

梢( ) 赞( )

哨( ) 攒( )

5、葛州坝工地夜景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2、学会14个生字,正确选择“钻、载、臂、撒”等多音字的读音;理解41个新词语;能仿写比喻句。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受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劳动热情,领悟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和伟大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难点:重点句是一个长句子,且含义深刻,要引导学生分步理解其中的思想感情。同时,指导学生读懂课文运用的多种修辞方法,这对理解课文内涵有直接作用。

教 具:投影片 课文录音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揭题。

1、读课题,简介葛洲坝水电站。(葛洲坝水电站是葛洲坝水利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位置在湖北省宜昌市以西,总装机容量达217.5万千瓦,仅次于长江三峡水利枢纽。)

2、理解题意,推测课文主要内容。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主要写什么?着重写了葛州坝工地夜晚的什么情景?

2、用自己的话回答。

3、自学课文,学习字词,思考:“我”在葛洲坝工地上看到什么情景?听到什么声响?想到了什么?(找到有关小节。)

4、检查自学情况,重点注意以下几个字: 读音:啸 醉 多音:风钻 运载 撒遍 号子 字形:睹、坝 词义:观赏、镶嵌、呼啸、自如、旋律、合奏曲、交响乐、陶醉、激励、奋发

5、讨论思考题,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三、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1、5题。 2、熟读课文。

第2课时

一、复习字词。

二、默读课文,用“ ”加“△”划出重点词句。

三、研读第一段。

1、读后提问:这一段写什么?

2、提醒学生注意:文章两处告诉读者,写的是工地的夜景,与课题照应。

四、研读第二段。

1、导入:来到工地,“我们”首先远望葛洲坝,看到的是怎样一副迷人的夜景?

2、体会比喻句:“葛洲坝真好像一位仙女脖子上戴着的项链,镶嵌着无数珍珠和宝石,夺目的光彩使我眼花缭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欢欣、赞美的感情。)

3、感情朗读比喻句,读出欢欣、赞美之情。

4、我们在工地上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尝试完成《作业本》第3题填空的前两项。

板书: 看到听到 想到

风钻工打炮眼(紧握) “嘟嘟”的汽车声 这座大坝凝聚

着设者们建的

震捣工震压模板

(大显身手) “突突”的拖拉机声 热情和智慧

“轰轰”的山石爆破声

汽车来回奔驰

电焊工挥动焊枪

小火车运载沙石呼啸前进

车伸出铁臂提起重物

水电站建成后, 祖国撒遍“夜明珠

5、自读第3、4自然段,找出表达作者赞美之情的重点词。 紧握:表示风钻工全神贯注,全力以赴。 大显身手:显示工人们征服自然的威力。 挥动:表现工人劳动热情高涨。 来回奔驰、呼啸前进、伸出铁臂。 以上这些重点词,让读者体会到这是一个紧张繁忙而又迷人的夜景。 体会文中象声词对于表现工地繁忙景象的作用,再用象声词说说别的劳动声音。

6、体会两个比喻句的作用:

(1)你听过合奏曲、交响乐吗?为什么把建筑工地上的声音比作合奏曲、交响乐?为什么又说这声音令人陶醉?

(这是因为:①建筑工地上的声音丰富多样,这些声音又都为着一个共同的美好愿望而发出的;而合奏曲、交响乐也有多种乐器配合,围绕一个主题演奏的。在这一点一两者相似。②作者自己有着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热情,他听到工地上人们劳动发出的声音,联想到祖国建设的迅猛发展,因此觉得这声音很美,而合奏曲、交响乐都富有音乐美。所以这样比喻,而且被这种境界和思想活动陶醉了。)

(2)把工地上的声音又比作什么?其实,作者又把工地看成是什么地方?

(3)通过朗读,赞美建设者劳动的热情。

7、齐读第二段。

五、讨论构句特色,进行仿说练习。

1、仔细读作者描述工人们操作的句子,想一想,他是怎样把工人们劳动情景表达出来的?(先写动作,后写工效。)

2、仔细读写各种车的句子,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把工人们的劳动情景表达出来的。(先写工具特点,再写工作情况。)

3、想象汽车、火车、吊车司机是怎样工作的,用先写动作、后写工效的句式仿说。

六、作业。

1、《作业本》第2、3题余下部分。

2、选作题:描摹工地上其它声音,写下来。

第3课时

一、复习听写字词。

二、学习第3段,理解重点句。

1、交流。教师板书:人民万岁。

2、“人民”是谁?“万岁”是什么意思?(千秋万世永远存在)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重点词的意思。(人民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世界是人民群众创造的。看到工地上广大人民日夜奋战,建起这样雄伟的大坝,感受人民群众的勤劳和智慧,情不自禁地高呼“人民万岁!”这短短的4个字凝聚了作者对建设者的赞扬、歌颂、祝愿的感情。)

3、朗读重点句,完成《作业本》第2题。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明确写作顺序。

四、作业:

1、《作业本》第4、6题。 (仿写时注意:前后两种事物必须有相似点,但又必须是不同的事物。)

2、有能力的学生完成课后题5*。

6、嘱咐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2、学会8个生字;理解25个新词语。能找出“仗着、凝望、觉察”的近义词,初步分辨“吩咐、嘱咐”“快乐、快慰”的词义差别。

3、感受母亲勤劳善良的美德,领悟母亲的教育。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勤劳善良”这一重点词深入理解课文的第二段,领悟母亲的教育。

难点:理解文章结尾的含义。

教 具:投影片 课文录音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揭题,审题导入。

1、读课题,读准“嘱咐”的字音,理解“嘱咐”的词义。与“吩咐”有什么不同?试完成《作业本》第5题选词填空(1),然后回答。

2、据词义推想课文内容:谁嘱咐谁?嘱咐什么?

二、初知课文大意。

1、听课文录音,思考:文中写谁对我嘱咐什么?她的嘱咐是怎样的?

2、交流问题答案,再填空:( )嘱咐我应该( )。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说课文内容。

3、母亲的嘱咐源于自身的人品,找出全文的重点词句,再说一说上面的填空题。

三、自学课文,初步理解字词。

1、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看清字形,理解词义,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检查自学效果。 读音难点:畦 眸 字形难点:蓑 笠 理解其意,加以区别。

四、通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带着审题时的问题,通读课文。

2、默读课文,填空: 我四五岁的时候,母亲( ),我欺侮小伙伴时,母亲( ) ,母亲上山采药回来发高烧时,还( )。

五、理清脉络,给课文分段。

1、提示:课文中哪一部分写母亲对“我”无声的嘱咐?

2、用“||”给文章分段。

六、作业。

1、抄写字词。

2、《作业本》第1题。

第2课时

一、复习字词,默写重点句。

二、研读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

2、讨论第一段写什么。“无声的嘱咐”指什么?

三、研读第二段。

1、从什么地方看出母亲的爱是用无声的嘱咐传给“我”的?

(1)认真默读第2 自然段,想一想,抓住哪些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①在什么情况下,表现母亲的目光的重点词语是哪几个?含着什么意思? “笑眯眯”“闪着光芒”的目光是赞许、鼓励的目光,仿佛母亲在嘱咐孩子:“孩子,你真乖,就应该这样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②小结:课文通过母亲的眼睛的描写,表现母亲美好的心灵,传递母亲对孩子的爱。

(2)读读、划划、想想,学习3--5自然段。

①用你喜欢的符号划出在什么情况下、母亲的眼睛怎样?(重点词) ②想一想,“母亲眼睛里闪着泪花”是什么意思?母亲在嘱咐“我”什么?

③学生在议论中体会母亲的爱。 理解:母亲充满怒气的脸,闪着泪花、严厉逼人的眼睛。母亲的内心是嘱咐 “我”应该怎样做人。

④母亲的目光与嘱咐“我”的哪一句话的意思是一致的?划下来,理解句子的意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先说说带点字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整句话的意思,完成《作业本》第2题。

四、作业:完成《作业本》第2、3题。

第3课时

一、复习。

1、说说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嘱咐( )觉察( )责备( )快慰( ) 凝望( )期望( )养育( )

2、说说课文几次写到母亲的眼睛,她的目光──无声的嘱咐,具体表示什么意思。 二、指名读第6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母亲对我的嘱咐就是祖**亲对我的期望”?用自己的话通顺连贯地回答。 三、小结:勤劳善良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世世代代延续下来。千千万万个母亲也正是用自己的言行来嘱咐教育后代做到勤劳善良的。所以,我们不能不听母亲的教育,更不能辜负祖国的期望,要做一个对祖国对社会都有用的人。

四、齐读全文。

五、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5、6、7题。

2、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联系课后第4题,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一则200字左右的小议论文。

板书: 学干农活 笑眯眯 做得好(赞扬) 欺负小伙伴 严厉逼人 太不懂事(责备) 趴在发高烧的母亲身边 疲倦应该做(希望)

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

新鲜事(听说训练)

教学目标:

1、能有条理地较具体地说情出一件新鲜事。

2、能用普通话说,口齿清楚,声音响亮,态度大方。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说话训练和说话评议时注重“条理是否清楚”。

教学难点:说话训练和说话评议时注意有没有把事情说得较具体。

教 具:投影片 说话举例的录音

教学时间:1课时

一、揭题,明确要求。

1、自由读课文,说说什么是新鲜事?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或听到一些事情,如街道、学校、生活小区有了新的变化,新的建设,我们周围的人出现了新的情况……这些事,我们称作新鲜事。今天我们就要说一件自己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

2、这次听说训练的要求是什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二、指导选材,突破难点。 同学们有什么事想说给大家听听?指名说,后评议(重点评议选材)

三、指导说好新鲜事。

1、想想自己要说的事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最后说什么。(一般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说。也可先说结果、再说起因、经过。能力强的学生也可以说看到的情景,再追诉事情的起因、结果。)

2、指名说。按说话要求评议(重点评议条理、连贯、口齿、声音、态度)。请学生指出主要问题。

3、分小组互说。

四、全班交流。

五、小组评出最佳新鲜事及最佳信息员。

六、作业。选择自己今天听到的最佳新鲜事讲给别人听

汗水换来的欢笑(习作训练)

教学目标:

1、作文开头能初步做到紧扣题意和内容,语言简洁,不绕弯子。 2、会给《汗水换来的欢笑》加上恰当地开头。

3、懂得劳动给人们带来欢乐,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紧扣题意和内容,用简洁的语句给《汗水换来的欢笑》开一个恰当的头。

难点:初步掌握几种常见的开头方法并在习作中运用。

教 具:投影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回顾、揭题,明确训练要求。

1、回顾第五册第三单元,第六册第三、七单元习作训练要求,提出本次习作要求。

2、明确训练重点与习作内容一:给《汗水换来的欢笑》加上一个开头。揭题板书。

二、学习“习作提示”。

1、师讲述作文开头的重要性。引入:如何才能写好开头呢?

2、学习“习作提示”内容: 文中讲了哪几种开头形式? 围绕开头形式,逐一联系学过的课文进行举例剖析。 总结各种开头形式的共同点:紧扣题意和内容,语句简洁,不绕弯子。

三、学习《汗水换来的欢笑》,给它加个恰当的开头。

1、根据习作提示,我们来学习短文《汗水换来的欢笑》,然后给他加个好的开头。

2、学生自学短文,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同学们通过辛勤劳动平整了操场,用汗水换来了欢笑).

3、谁能说说这件事的经过和结果?你觉得哪些地方得较具体,突出了“汗水”和“欢笑”,找出来读一读。

4、文章缺少了什么?(起因)

5、你觉得开头可采用哪种方法来写,为什么?请同学们把这篇文章的开头写好,说明起因.写时注意文章开头的要求。

6、学生试写,评析: 投影出示,师生评析优缺点,并说属于哪种开头方式。 指名读自己写的开头,评析。

四、布置课外作业。 以参加过的一次劳动为内容,写好开头部分。为下节课写短文作准备。

第2课时

一、检查上节课布置的习作准备工作完成情况。

1、指名学生读自己准备好的以劳动为内容的文章开头,并说说整篇文章的构思。指名2--3个学生读、说。

2、学生评析,教师指点。

二、放手试写全篇。 让学生根据要求和开头,以《汗水换来的欢笑》为题,完成全篇。

三、组织交流。

1、指名读完成的初稿,师生共同讲评。

2、学生各自修改初稿。

3、同桌交换习作,提出修改意见。

4、参考同桌意见,自己再次修改。

四.誉抄习作。

练习2

教学目标

1、能纠正部分容易些错笔画的字,并通过比较,强化记忆。

2、初步了解近义词“积攒”与“积累”、“激励”与“鼓励”的不同用法;掌握部分词语的不同用法;掌握部分词语的搭配习惯;能恰当运用几个介词。

3、初步学会缩写句子(去掉修饰部分,保留句子主干)。

4、能运用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读懂短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第7题

难点:第5题

教 具:投影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明确本课时目标。

二、练习第1题。

1、出示教师故意写错的字,请学生改。

2、说说哪些笔画易错。

3、认真、仔细地抄写。

4、互查、订正。

三、练习第2题。

1、查字典,辨词义(说相互点与不同点)。

2、读句子,分析句意

3、填词,再读。

4、你还能为这一组词分别写一句话吗?写好后交流时,要注意表扬把这些词用于其他方面的学生。

四、练习第3题。

1、读题,明要求。

2、观察,分析“左边”与“ 右边”的共同点。点拨:左边发出的动作须与右边的名词有密切联系。

3、独立做,交流。

4、自己想好4个词组,拆开来让同桌连一连。(学生互动后汇报) 五、练习第4题。

独立完成。

2、交流、矫正。

3、全班齐读这段话,说说这些词在句子中起什么作用。(初步体会介词的连接作用)

六、练习第5题。

1、读题目和例句,比较:保留什么?去掉什么?明确要把句子缩到最简单的程度。

2、提供句式:“谁干什么”“谁怎么样”“什么干什么”和““什么怎么样。”

3、试做第1句。读--划出主干---再读。

4、做第2、3句,交流。

七、作业:完成《作业本》第1--5题。

第2课时

一、指导完成第6题。

1、读题明确要求:一读二找三删

2、指名读短文,说说主要意思。

3、找出与主要意思无关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

4、删去无关的这句话后,再次朗读。

5、小结:我们在写一段话时,要根据主要意思来安排材料,不东拉西扯。

二、指导完成第7题。

1、读短文后的题目,明确要求。

2、默读《旅行包的故事》,找出重点句。交流,评议找得对不对,为什么?

3、带着问题(2)自由读短文,思考。

4、进行小小辩论会,正方为厂长,认为名牌只能有一等品;反方为车间主任,认为名牌可以有二、三等品。

5、引导学生小结如何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三、布置作业:书面回答练习第7题的问题。

7、落花生

教学目标

1、初步懂得做人不应只讲体面,应该做有真才实学,对人民有用的人。

2、学会5个生学,正确选择本课中多音字的读音;理解19个新词语。

3、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找出重点段,并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难点:使学生初步学会通过理解重点段来深入理解全文的阅读方法。

教 具:投影片 课文录音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假如你拿到了这样一个题目,你觉得可以写些什么?

2、学生交流。

二、听课文录音,了解落花生。

1、听录音后回答: 这篇课文的内容是:

(1)介绍一种物品( )

(2)记一件事 ( )

(3)写一处景物 ( )

(4)描写几个人物( )

2、教师简介:课文虽然以“落花生”为题,但并不是一篇以状物为主的文章,而是作者回忆了小时候所受的家教。本文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散文家、小说家。他的散文以朴实洗练、清新自然的笔墨,写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感触,常常寓深邃的哲理和优美的情思,为读者所喜欢。“落花生”是他的笔名。为什么他会对“落花生”有如此深刻的印象,我们可以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三、初读课文

1、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2、按第一单元的要求自学课文,巩固第一单元训练重点。

四、交流学习成果

1、自由地找小伙伴交流。

2、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集体交流典型的几个问题。

五、按提示分段

1、出示投影,按下面的意思给课文分段:

(1)种花生,收花生。

(2)尝花生,谈花生。

(3)父亲的话牢记心上。

2、结合课文插图,分段提示,理清课文内容。

六、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2、4。 2、绘制花生的生长过程。

第2课时

一、复习回顾课文脉络,学习“学习提示”。

1、想想课文是分哪几部分写的?哪一部分是重点写的?怎样学习重点段?

2、学习“学习提示”。

(1)默读“提示”,划出你认为重要的词句。

(2)从“学习提示”中,你学懂了什么?

①表达课文主要内容的段落叫重点段。

②学习重点段,理清写哪些内容;细读细想,弄清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③联系其余各段和课题,理解全文和思想感情。

(3)根据“学习提示”,找出课文的重点段。

二、研读重点段

1、学生自由读重点段,结合问题讨论学习这一段可以分几个部分来研究?

2、结合课后练习2、3题独立学习重点段,教师巡视,辅优补差。 3、汇报交流学习情况:

(1)说说“今晚”过收获节,与以往有什么不一样?(“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当时作者的父亲在广东做县官,平时公务忙,很少参加家里的活动。这次他来,是专为吃花生来的吗?说明什么?

(2)一家人是怎样谈花生的好处的?圈出有关词语。

(3)“可贵”是什么意思?父亲认为花生最可贵之处是什么?(投影出示第10自然段)你是怎样理解父亲说的这段话的?

①父亲是拿花和玫什么进行对比?为什么要这样比?结合回答课后练3。

②父亲是拿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比,其实是赞美了花生的什么可贵之处?(藏而不露)

(4)父亲为什么要对我们这样说?理解课文第12自然段。 (5)“我”有没有体会到父亲的话的含义?(读第13自然段) “有用的人”应该是怎样的人?“体面”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人是“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4、学了这一段,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作业。 《作业本》第4、5题。

第3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记:开辟居然、价钱、榨油、可贵、爱慕、体面

2、自查、订正 3、用上这些词说说课文内容。

二、研读第一段 1、引入:“我们”一家人过收获节的花生是怎样来的呢?

2、自由朗读第一段,讨论:这段话为什么不详写?可不可以不写? 3、体会:课文内容要前后连贯。

三、研读第三段

1、引入:父亲的话对“我”的一生为人有影响吗?从哪里看出来?简介作者生平:作者许地山,笔名落华生,曾留学美国,抗日战争前后,在香港从事进步文化活动和抗日救亡运动,1941年病逝于香港。 2、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文章为什么要用“落花生”做题目?(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回忆父亲的教导,更严格地要求自己按照父亲的“像花生那样”踏踏实实、不求虚荣地去做人。因为父亲的话是由花生引出的,又用花生的特点比喻做人的美德,希望子女像花生一样做人,所以用这个题目。)

有感情地朗读:个别准备、同座互练、指名读知道点评。

四、总结体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读书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说、辩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思想上有一个升华。

五、作业

1、完成《作业本》中剩余的作业。

2、把读了课文后的体会写成一段话。

板书设计: 7.落花生

种花生

收花生

尝花生,谈花生(味美 榨油 便宜)

父亲的话牢记心上 ……

8、南泥湾开荒

教学目标:

1、感受八路军战士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怕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理解56个新词语的意思,能写出“落后、高昂、艰苦、热闹”的反义词。

3、初步学会抓住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继续学习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学习“总──分──总”的段式结构,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节奏美。学习“南泥湾精神”。

难点:课文所写的一些开荒的战术及有关开荒的内容,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概括“南泥湾精神”。

教 具:投影片 课文录音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解题

1、教师出示:中国地形图,结合西部大开介绍南泥湾的地理位理及当时的情况。 板书:南泥湾开荒。

2、学生在教师指导了解:

①了解南泥湾在哪儿?谁在南泥湾开荒?他们为什么要到南泥湾开荒?

②查字典,说说“开荒”什么意思。

③把题目补充成一句完整的话,了解时代背景。

3、简介三五九旅开垦南泥湾的情况。

二、听课文录音,感知课文内容,注意课文中生字的读音。

三、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①自学生字新词,划出不理解的词句。

②读通课文,给课文分段,想想每段主要写什么?

③找出课文的重点段。

2、教师巡视,发现问题。指导,点拨。

3、交流自学成果

①自由地找伙伴交流。

②集体汇报交流

4、再读课文找出重点段

①引导同学从课题入手,明确课文的重点段内容。

②比较《落花生》、《南泥湾开荒》两个题目。 小结:题中有中心事件的往往概括了课文的重点内容。

③指导学生再读课文,找出八路军开荒的这部分课文内容。

三、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1、2、3题。

2、思考课后第3题。

第2课时

一、复习提示

1、回顾课文内容说出重点段。

2、直接引入教学重点。

二、研读重点段

1、自由读重点段,

2、说说这一段可以分几个部分来研究。

三部分:开荒的热情(第3、4自然段)

开荒的困难(第5自然段)

开荒的技术(第6自然段)

2、结合课后练习3的第2、3、4小题独立学习重点段。

3、巡视:辅优补差。

4、点拨理解重点词句(借机出示挂图), 质疑问难。

5、讨论学习成果解决疑难问题 理清重点段的脉络。

(1)第3、4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集中描写了什么?你是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出来的?你是怎样理解这些句子的?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这部分内容主要反映了战士们什么精神?(艰苦奋斗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战士们在开荒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从哪里可以看出?这两方面的内容,课文是怎样衔接起来的?这一自然段反映了战士们的什么精神?(不怕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的意思写的?用“ ”划出。战士们开荒用了哪几种战术?“打包围”和“中间突破”这两种战术是怎样的?请你用图表示。运用了这些战术,结果怎样?反映了战士们的什么精神?(足智多谋、顽强地克服困难的精神)

(4)这一段采用什么结构段式?

6、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三、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4题。

第3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记:“聊天、顷刻,情绪高昂、艰苦岁月,景象”。教师巡视批改。

2、用上这些词说说课文内容。

二、学习第一段。

1. 自由读第一段,

2. 思考:战士们开荒时的生活条件如何?情绪怎样? 用“ ”划出描写战士们生活条件的句子,用“~~~~”划出描写战士们情绪的句子。

3、用上“虽然……但是……”概括全段的主要意思。

三、学习第三段。

1、三五九旅的战士们战胜了生活上和劳动上的困难,最后开荒的结果怎样?

2、齐读第三段。

3、南泥湾变化大吗?从哪里可以看出?

4、三五九旅的战士人凭着他们的智慧,依靠他们的双手终于使“荒凉的南泥湾”成了“陕北的好江南”。让我们一起欣赏歌曲《歌唱南泥湾》 四、再读课文发现语言美 教师范读,读出语句的流畅美,学生边听边练:

1、感悟课文语言的节奏感

2、摘录自认为优美的词句。

五、总结全文

1、“南泥湾开荒”是革命战争年代闻名全国的一件大好事,党和人民把三五九旅在开荒中表现的精神誉为“南泥湾精神”,并加以学习。那么“南泥湾精神”是一种什么精神呢?(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顽强克服困难的精神)

2、引出讨论的话题: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需要这种精神吗?

六、作业

1、《作业本》第5、6题

2、积累词语

板书设计: 8、南泥湾开荒

天麻麻亮

快到中午 一片歌声

刚吃过饭 白天 掀起高潮

快收工时

9、夏明翰英勇就义

教学目标:

1、感受夏明翰为真理而献身的英雄气概和崇高品德。

2、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理解22个新词语。

3、初步学会抓重点深入,背诵和默写就议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重点段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课文。理解、背诵和默写就义诗。

难点:理解背景知识有一定难度,几个含义深刻的句子比较难理解。

教 具:投影片 课文录音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揭题释题

1、播放歌曲《九.一八》,欣赏歌曲。

2、回忆以前课文中学过的英雄人物。提示:很多英雄人物被编进了教材。

3、根据课题,推想课文的主要内容。

4、理解“就义”,与“牺牲、逝世、死了”区别。选其中一个词说句话。 二、听课文录音,说说你对夏明翰烈士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意思。

(2)找出反义词,结合完成《作业本》第2题。

(3)读通课文,想想夏明翰被捕后,敌人对他使用了哪些手段?夏明翰又是怎样对付敌人的?

(4)划出不理解的词句。

2、交流自学成果

(1)指名认读生字新词。

(2)找出反义词。 慌张(镇定) 软弱(坚强) 清楚(模糊) 低头(昂首)

(3)解释重点词:就义、信仰、折磨、四海为家、遍体鳞伤、斩钉截铁 (

4)夏明翰被捕后,敌人对他使用了哪些手段?夏明翰又是怎样对付敌人的?

敌人的手段 夏明翰的态度

劝降 决不放弃心中信仰

酷刑 始终不能意志动摇

审问 借机斥责敌人罪恶

砍头 唱《国际歌》,写就义诗

四、给课文分段

1、提示:根据题中的重点词去找课文的重点段

2、再读课文,用最简单的词语概括出每段的主要意思。(拒绝投降、英勇斥敌、英勇就义)

3、说说课文哪两段是重点段?为什么?(初步掌握从题目中的重点词推断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五、作业。

1、《作业本》第1、2、4题。

2. 搜集英雄夏明翰的资料

第2课时

一、复习回顾

1、说说夏明翰被捕的时间、原因。

2、夏明翰被捕后,敌人对他使用了哪些手段?夏明翰又是怎样对付敌人的?

二、研读第二段

1、自由读课文第二段,思考: 哪些词句反映了夏明翰的英勇? 用“当( ),夏明翰( )。我要说,夏明翰()。”来说一段话。也可以自由组织语言。

2、学生自由交流,集体汇报,教师适当点拨。

(1)敌人的两问有什么矛盾之处?说明了什么?(明知帮问,极其虚伪)夏明翰的回答揭露了敌人的什么罪行?(敌人颠倒是非、欺骗人民的可耻言行。)

(2)说说夏明翰三次回答的含义。 “共产党万万岁”说出了夏明翰的愿望和信仰,他坚信共产主义事业一定能胜利,共产党永远存在。 “革命者四海为家,我的家在全世界”表明一个共产党人,一个革命者的博大胸怀,根本不把个人放在心上。(结合完成课后作业3) “我们的人都在我心里”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是什么?

(3)夏明翰的三次回答表明了他什么志向?(表明自己坚信共产主义趔,对革命满怀信心的立场和志向。)

(4)在五问五答中,敌人和夏明翰的神态语气都有什么变化?分别用“ ”和“~~~~”划出。 敌人 夏明翰 杀气腾腾镇 定 生 气冷冷一笑 气得要命瞥了他一眼 声音越来越高 斩钉截铁 课文没有直接写第4、5次问话时,敌人的神态或语气,你能否根据课文的内容补充出来?(气急败坏、气得暴跳如雷)

3、教师小结:细读人物的语言、神态能帮助我们领会人物的品质。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1)录音范读

(2)自由练习,集体朗读第二段。

(3)个别朗读,交流。

四、作业:完成《作业本》第2、3题。

第3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回顾上节课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巩固字词,听记:叛徒、信仰、刑罚、毫不含糊、斩钉截铁

3、用上这些词说课文内容。

4、自查、订正。

二、研读第三段

1. 自由朗读,说说最让你感动的地方。

2. 投影出示“就义诗”,朗读、理解这首诗。

砍头── 牺牲

英雄气概

主义── 真理

就义

杀了── 一人

坚定信念

自有── 千万

3. 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4. 背诵、默写就义诗,结合完成《作业本》第6题。

三.研读第一段

1、自由读议第一段,想想与重点段的关系。

2、让学生体会并理解课文内容不单单是理解重点段的内容。

教师板书: 敌人 夏明翰

软硬兼施 坚贞不屈

3、指导朗读

四.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说说夏明翰唐人为什么能在敌人面前这样英勇无畏?课文反映了夏明翰烈士怎样的崇高品质?

五、作业

1. 《作业本》第5题。

2. 找个观众朗诵就义诗。

3. 摘录几首革命诗和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9、夏明翰英勇就义

敌人 夏明翰

劝降 不动摇

酷刑 不畏惧

审问 斥责

砍头 就 义

这件事_______(习作训练)

教学目标:

1、会在生活中寻找可以写作文的材料。

2、初步学会把事情的经过分几步写具体。

3、会比较正确地感受一件不事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生活中寻找有意义的写作材料,把事情的经过分几步写具体。

难点: 学会把事情的经过分成几步一步步写清楚。

教 具:投影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审题,明要求

1、出示课题:这件事 比较与第一单元的作文题目有什么异同。

2、横线上要补充点什么?

二、自学习作提示

1、把题目补充完整。

2、说说习作要求。

3、交流,小结。 横线上要补充这件事对你的感受习作要求:

1、选择生活中的小事来写。

2、挖掘这件小事中能引起大家思考的东西。

3、把这件事分成几步,一步步写清楚。

三、学习参考片断

1、对照3条习作要求独立阅读参考片断,进一步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

2、交流 文章写李洁邀“我”跟她一块买木夹子央教室后面的墙上钉拴绳子让同学挂雨伞雨衣的事。 这是一件为同学服务的好事,“我”拍手叫好。 事情经过是分几步写具体的: 先写一个下雨天的早晨,我们来到学校; 再写李洁让“我”帮她在教室后面钉钉拴绳; 接着写“我”问她这是为什么,她告诉“我”是为了让同学挂雨伞雨衣; 最后写“我们”一起动手。

3、小结:学习了“参考片断”,我们怎样来确定自己的习作内容?

四、指导选材 1、指名读“提示”1:选择那些能引起大家思考的这一类生活小事。

2、根据选材要求,说说你准备写什么。

3、分析所选的材料是否符合本次习作要求。

4、对这件事,你的感觉如何,在题目上可以补充什么?

5、学习“提示”3,怎样把经过分几步写具体。 列提纲,把事情经过分几步写清楚。哪部分印象最深?

第2课时

一、学生开妈写作文,老师巡回指导。

二、自由交流习作。

1、按3条习作要求评析习作。

2、教师巡视,找典型。

三、指导评议:

1、事情的经过步分哪几步?

2、怎样一步步写清楚、写具体?

3、自改、互评(补差)

4、个体评议,自我修改。

四、作业:把修改后的作文誊写到作文本上。

练习3

教学目标:

1、能从自己识字的实际出发,恰当选择查字方法查字典。

2、初步学会使用“居然、果然、突然”,“可是、由于、尤其”等词,给“怪、当年、片刻之间、瞥”找到近义词。

3、能照例句扩写句子。

4、能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练习中的短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选择恰当的方法查字典;扩写句子;找出重点段理解课文。

难点:体会用词的确切性;根据句子意思确定扩写什么内容。

教 具:投影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指导完成第1题

1、读准字音。

2、独立完成写词语。

3、同桌互查。订正。

4、师根据巡视的情况作点评。

二、指导完成第2题。

1、自由读这段话,想:这段话的意思。

2、集体交流。

3、独立填表。

4、交流表格内容,并说出依据。

三、指导完成第3题。

1、回顾这一类题该怎么做?

(1) 辨析词语的意思。(“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果然”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突然”表示在短促的时间里发生,出乎意料。)

(2) 读句子,理解语意。

(3) 选词填空。

(4) 再读句子,看词义和语义是否吻合。

2、用同样的方法完成第2小题,交流反馈。(“可是”表示转折;“由于”表示原因或理由;“尤其”表示进一步。)

3、质疑问难。

四、指导完成第4题

1、读题,明要求。

2、找出带点词的近义词。

3、比较哪个更确切。

4、说说给我们的启示,体会用词的准确。

五、作业:《作业本》第1-4题。

第2课时

一、指导完成第5题。

1、读题,明要求。

2、学习例句,弄清楚要注意什么。

3、自由选一句口头练习扩句。

4、交流。

5、小结:扩句的意义。

二、指导完成第6题

1、回顾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2、自由读短文。给短文分段,找出重点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

第二段(第2-6自然段)写一位双目失明的老大娘让共产党员买车票的事。

第三段(第7自然段)人们向小吴投去崇敬的目光。

3、细读重点段。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去理解。

(1)大娘为什么要问:“谁是共产党员?”

(2)这位共产党员是谁?他是怎么做的?划出有关句子。这些句子说明了什么?这件事反映了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三、作业:《作业本》第5题。

10、猫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2、学会12个生字;理解28个新词语,能用“逐渐”、“无忧无虑”造句,领悟“可是”在语句中表示的转折作用。

3、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和观察事物的兴趣。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摘录法概括两段课文的段落大意,要求做到完整、简洁、明确,明白算术根据各段所表达的内容,找准可以概括大意的句子,教会学生验证自己摘录的句子是否正确。

难点:体会猫难以捉摸的古怪性格及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了解作者是怎样生动、具体描写猫的。

教 具:投影片 课文录音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

2、引导: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猫”? 集体交流了解猫的特点,引起新旧知之间的联系。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学生大声读课文3-5遍,按预习要求自学课文。 进一步巩固第一单元训练重点,培养自学能力。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猫的哪些特点? 三、交流自学成果,指导点拨,小组交流。

1、组长汇报,集体交流。解决“的确”、“暖和”、“没完没了”、“枝折花落”的读音,“耍”、“贪”的字形,理解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四、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段落。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猫的古怪性格和刚满月小猫的特点)

2、哪几个自然段写猫的古怪性格?课文其余部分写了什么?

3、用“归并法”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3自然段)写猫的性格古怪。

第二段(第4自然段)满月小猫的特点。

五、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1、2、5题。

2、熟读课文。进一步巩固字词,感受课文语言美。

第2课时

一、复习提示:

1、认读词语,说说词中带点字的意思。 丰富多腔( ) 变化多端( ) 遭了殃 ( ) 闭息凝视( )

2、回顾课文主要写了那两方面内容。

二、研读第一段。

1、引入:用横线划出你读懂的内容。

2、巡视:辅优补差

3、集体交流,板书读懂的内容,学会概括猫的特点,体会作者喜欢猫的思想感情。 老 实:睡觉的时候 (乖,无忧无虑,不过问) 贪 玩:玩儿的时候 (任凭,一天一夜不回来) 尽 职:捉鼠的时候 (闭息凝视,非……不可) 高 兴:温柔可亲 (蹭、伸、跳、踩、叫唤) 不高兴:一声也不出 胆 小:总想藏起来 勇 猛:也敢斗一斗

4、小结第一段,完成课后习题2,概括第一段的段落大意。

(1)指导学习本单元“学习提示”,重点掌握抓住段落中跟全文意思关系密切的句子,准确、简明地概括段落大意。

(2)讨论课后习题2,概括第一段的段落大意。 摘录“猫的性格实在古怪”为段落大意,因为这句话能概括全段的主要内容;而“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则是第2自然段的内容。

5、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6、学习本段的写作特点。(抓住事物的特点,采用对比的方法。)

三、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3题。

2.按课文内容填空。 猫的性格( )。既( ),又( );虽然( ),但是( );它有的时候( ),有时候又那么( );它高兴的时候( ),不高兴的时候( )。

板书设计: 老实 贪玩 尽职

猫(古怪) 温柔可亲 一声不吭

胆小 勇猛

第3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记:古怪 老实 无忧无虑 贪玩 尽职 闭息

2、自查、订正

3、用上这些词语说说课文内容。

二、研读第二段。

1、引入:用横线划出你读懂的内容。

2、巡视:辅优补差

3、集体交流,板书读懂的内容,学会概括刚满月小猫的特点,体会作者喜欢猫的思想感情。 活动地点:逐渐开辟,从“屋子里”到“院子里”。 活动尽兴:没完没了(摔、跌、跑、摔跤、打秋千)。 玩的物品:从“鸡毛、线团”到“花盆、花枝”。

4、看图,说说小猫在什么地方玩什么?怎么玩?

5、读课文“它们到院子里来了……”理解“遭了殃”是什么意思?花草怎么遭了殃?

6、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看板书背诵这一段。

7、讨论课后习题2,概括第二段段落大意。 摘录“满月的小猫更可爱。”作为段落大意。因为第一句只写了“摔跟头”这一个方面,而“更可爱”的表现还有“摔跤、打秋千”等。

三、质疑:你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四、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3、录音范读 ,选择喜爱的段自由读,读出猫的可爱来。

4、自由联读,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五、积累

1、背诵第四自然段。 积累词语,感受课文语言美。

2、摘录自认为优美的词句。

3、模仿课文介绍你喜欢的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学有作力的学生可以把它写下来。

六、完成《作业本》第3、6题。

11、万里长城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练习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34个新词语。

3.熟读课文,能默写课文最后一段。

4.感受万里长城的伟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课文“总--分--总”的结构进行分段,进一步练习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难点:体会文章中穿插于说明间抒发情感的句子,在感受长城伟大中激发对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的赞叹之情。

教 具:投影片 课文录音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1课时

一、揭题,激发情感。

1、出示长城图片,问:这是什么?谈谈自己对长城的了解。

2、你想进一步了解长城吗?

板书:万里长城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观看课文配套录像,说说对长城有哪些新的了解。

2、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有关长城的哪几个方面?

3、按预习要求自学,进一步锻炼自学能力。

三.交流。

1、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作业本》第1题。)

2、形近字选字填空。御 卸 峦 恋 防( )山( )

四.指导分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出示课后练习第2题:按照“长城伟大、长城的特点、我们民族的骄傲”给课文分段。

3、交流,理清文章脉络。

五.作业:

1、《作业本》第1-3题。

2、思考课后第一题。 巩固字词,鼓励探究。

第2课时

一、引入

1、快速读课文,找出重点段。

2、交流。

二、研读重点段

1、回顾读懂重点段的方法,复习第三单元训练重点。

2、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这3个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指名回答并板书: 气魄雄伟 建筑年代久远 工程浩大 施工艰难

3、课文是怎样分别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呢?

(1)学习第2自然段,思考:课文从哪三方面介绍了长城的气魄雄伟?讨论理解并板书: 像一条巨龙:崇山峻岭、起始点(鸭绿江、嘉峪关)蜿蜒曲折 高而宽:宽5-8米,顶部可以并行五六匹马,高8-10米 “目睹了长城坚强、刚毅、计策的形象”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朗读最后一句,体会长城的气魄雄伟和我国人民对长城的热爱。 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把长城比作一条巨龙横卧在崇山峻岭上?

(2)学习第3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具体介绍了哪三个时期的长城?试用一句话分别介绍不同时期的长城。(自己试说,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历史时期 为长城做了什么 长城在当时的作用

战国时期 修筑长城 防御外敌侵略,对外贸易的商业大道

秦 朝 连接长城

明 朝 整修与扩建

(3)学习第4自然段,思考:工程浩大和施工艰难分别体现在什么地方?“要采制……用自己的生命修筑了长城。”“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4、质疑问难 5、概括段落大意

(1)引导:怎样用摘录法概括第二段的段落大意?

(2)尝试概括段落大意。

(3)集体交流。

(4)小结方法,进一步掌握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如果要摘录几句话才能概括全段内容,要把这几句话整理成通顺连贯的句子。

四、朗读课文

1、录音范读

2、有感情地朗读重点段。 在读中感悟长城的伟大。

五.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4题(2)和第5题(2)。

2、阅读与长城有关的书。

第3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记:气魄雄伟 年代久远 工程浩大 施工艰难 结晶 骄傲

2、自查、订正

3、用上这些词说说课文内容。

二、研读第一、三段

1、读第一、三段,思考:第一、三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2、自由读,结合课后第四题,划出重点词,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小组交流,教师巡视点拨。

4、集体交流。

5、学习了这篇课文,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你有什么感想?很多同学去运长城,当你登上长城的时候,你感受到了什么?

6、指导朗读和背诵。

三、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知识、感受等)

2、选择你认为读得最好的一段,读给同学听。

四、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4-6题。

2、默写课文最后一段。

板书设计:

气魄雄伟 长城伟大

建筑年代久远结晶 骄傲

工程浩大 施工艰难

12、伟大的友谊

教学目标:

1、学会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54个新词语。

3、感受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共产主义为基础的友谊,纯真、高尚、伟大。教育学生热爱无产阶级革命导师。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从具体事例中幸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了解,懂得真正的友谊要建立在共同事业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革命导师的热爱和崇敬。

难点:从课文所叙述的具体事情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 具:投影片 课文录音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揭题设疑

1、板书“友谊”,什么叫“友谊”?

2、板书“伟大的”,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什么?

3、看图认识马克思和恩格斯,激起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

1、按预习要求自学。

2、思考每一自然段的意思。

三、交流自学

1、小组交流。

2、选代表集体汇报。

四、指导分段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说说各自然段大意。

2、认识过渡段。

(1)第4自然段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2)哪一部分是承上的,哪一部分是启下的?

3、课文可分几段?过渡段放在第二段还是放在第三段?

4、小结:过渡段不仅在内容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还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文章思路。

5、用“自然段归并法”分段,说说各段的段意。

五.巩固练习

1、完成《作业本》第2、3题。

2、正确朗读课文。

第2课时

一、找出课文重点段。

1、自由快速读,找出重点段。

2、交流。

二、研读第二段

1、回顾阅读重点段的方法。

2、指名读第二段

(1)理清写了哪些内容。

①恩格斯热情帮助马克思;

②马克思竭尽全力帮助恩格斯。

(2)找出重点词句,理解作者意图。 “恩格斯把马克思的生活困难看作自己的困难,省吃俭用,把节省下来的钱不断地寄给马克思。” 课文中哪些句子是写马克思当时生活困难的?马克思是怎样面对的?马克思的生活为什么会有困难? “碰到恩格斯需要帮助的时候,马克思同样竭尽全力,毫不犹豫。” “竭尽全力”是什么意思?马克思为什么要“竭尽全力”帮助恩格斯?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好朋友,表现在哪些具体事情上?

3、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三、研读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说说在伦敦时,他们是怎样合作的?“各抒已见”、“滔滔不绝”怎么解释?

2、后来他们分开了,再在一起仍是怎样合作的?(自由读第6、7自然段) “无微不至”、“时时刻刻”、“骄傲”说明什么/课文通过几件事写出他们之间互相帮助?

3、小结:马克思和恩格斯把对方的工作看作是共同事业的一部分,所以他们互相配合、亲密合作。这是一般人所做不到的。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段。

四、概括段意(投影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

1、说说过渡段在课文中说起的作用。

2、学习抓住过渡段概括段意的方法。

3、用摘录法概括第二、三两段的段落大意。

五、作业

1、《作业本》第4、5题。

2、收集有关友谊的名言。

第3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记:省吃俭用、竭尽全力、各抒己见、毕生精力、日以继夜

2、用上这些词语说说课文内容。

二、研读第一段

1、自由读,说说读懂了什么,教师巡视点拨。

2、看图,探讨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干什么。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用摘录法概括段意,体会五个“共同”?

[给老师的一封信、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日新月异的电视机、竹笠、暑假中的一件事、葛州坝工地夜景、嘱咐、新 教案教学设计]

《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教学设计之一

四年级语文园地二教案

课时教案

二教案

四年级上册《猫》第一课时教案

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

四年级上册《说勤奋》第一课时教案

语文四年级上学期《语文园地二》教案

大门大语录

《练习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四年级二课时教案(推荐13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四年级二课时教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