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jirui”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6篇六下语文教案 1-4课,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六下语文教案 1-4课,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
- 目录
篇1:六下语文教案 1-4课
六(下)语文教案 1-4课
1、长江之歌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3、引导学生收集有关长江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反复吟诵,联系上下文细细体味,尤其是领悟文中两次出现的“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两次出现的“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的深刻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到中华儿女对长江的热爱与依恋之情。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梳理出需要理解的重点内容,为进一步精读品味作好准备。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歌曲《长江之歌》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激趣 1、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板书:长江之歌)齐读题。 2、出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你们对长江有哪些了解呢?请同学们自由说说。 3、引导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王世光作曲,胡宏伟作词,歌词豪放,歌声雄浑。“长江之歌”题意是关于长江的歌,唱长江的歌,赞长江的歌。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发源青海省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山沱沱河,全长6300千米,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它源远流长,与黄河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被誉为“母亲河”。它是永远值得赞颂的。 4、欣赏《长江之歌》,交流感受: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按要求自读课文: (1)读准生字字音,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2)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画出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查字词典来理解)。 (4)在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 2、了解自读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正音),开火车读,齐读。 (2)说说你已经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丰采:美好的仪表举止。 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 荡涤:洗涤、冲洗、清除。 尘埃:尘土。 磅礴:(气势)盛大。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地里。 (3)指名分节读文,读后师生评议。 3、引导质疑。 三、感情朗读,读懂大意 1、自由练习朗读课文。 2、同桌互读,比赛朗读。 3、小组赛读。 在学生读文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作相应的点评和朗读指导。 4、交流大意: 第一节:写长江的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 第二节:写长江的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 5、找找中心句。 6、齐读课文。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交流识记方法。 2、钢笔描红。 五、作业 1、抄词语 2、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长江之歌 热爱 依恋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收集有关长江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 1、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反复吟诵,背诵课文。 2、联系上下文细细体味,尤其是领悟文中两次出现的“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两次出现的“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感情朗读课文。 2、导入课文:作者赞美、依恋长江的什么呢? 二、精读课文,体会感情 (一)观看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片断。 1、看了这部系列片,让我们感受到了长江那宏伟、壮观的气势,所以作者说―― 出示: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学生齐读这句话。 2、自由读,说说读了诗句,你想了解什么?或者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全班交流: ①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②“情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二)精读第一节。 1、自由读第一节,四人小组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全班交流: (1)出示: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端,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的源泉是无穷的。 (2)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指导朗读。 指导朗读第一个分句要柔和些,因为长江是“走来”。读第二个分句要让人感觉有气概,因为长江是“奔去”。 (3)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3、默读第一小节,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4、交流。 (1)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比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宽阔。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2)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感情。 (3)指导朗读:这一句我们要读得深情。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4)有感情地齐读第一节。 (三)精读第二节。 1、学生默读第二小节,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自己思考后与同桌讨论一下。 2、全班交流: (1)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①“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指导朗读第一句:“走”、“奔”句与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对比读,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②“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一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2)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 ①“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 ②“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师引读。所以,“我们――赞美长江……” (4)指导朗读第2节。 三、朗读全诗,总结探究 1、同学们,作者从空间上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2、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课文中为什么用“你”,你读着有什么感受? 四、练习背诵 练背、互背、指名背、齐背。 五、作业: 1、根据拼音写汉字。 dí 荡( ) 启( ) 汽( ) ( )确 gài 灌( ) ( )括 补( ) 覆( ) 2、修改病句。 (1)这次考试同学们普遍的成绩提高了。 (2)妈妈买了许多食品、苹果、梨子和水果。 (3)体育用品商店摆满足球、排球、篮球、地球仪等许多体育器具。 (4)革命烈士十分顽固,誓死不说出党的秘密。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 )主题歌歌词,文中的“你“指( ),文章采用第( )人称来写的。全诗赞美了( ),表达了( )。 (2)“我们( )长江,你是( );我们( ),你有( )。”这句话在文两次出现,这种写法叫( )。这样写的作用是( )。 4、写几句有关长江的诗句。 5、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源远流长宏伟博大 多姿多彩 1、长江之歌 热爱 赞美 依恋 古老悠久 气势磅礴 力量无穷 2、三亚落日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两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三亚落日的色彩美、形态美、意境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体会三亚落日的色彩美、形态美、意境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神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段落。 教学重点: 学习并掌握、理解本课生字新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理清段落,能说说段落大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景的课文,板书:三亚落日。 2、出示中国地图,谁能从地图上找到三亚? 3、三亚在海南岛的最南端。本是观看日出的好地方,课文却特意写了三亚“落日”,在三亚看到的落日与我们这儿看到的落日有什么不同呢? 4、听课文录音。边听边看边找:三亚的落日有什么特点呢?找出句子。 5、交流,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喜爱、赞美之情。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按要求自读课文: (1)读准生字字音,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2)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画出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查字词典来理解)。 2、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正音。篇2:三年级英语1-4课教案
三年级英语1-4课教案
Unit1 Hello Lesson1 一、教学内容 1、 Just speak本部分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会话练习,一方面通过打招呼、自我介绍等情景让学生在感知、模仿、学习、体验的基础上逐步达到自然交流与真实运用语言的目的。 2、 Just read学习动物的英文名称:cat,monkey.. 3、 Let’s sing学唱Hello英文歌曲,巩固本课教学内容。 二、课前准备: 1、 制作头饰 2、 为男女生准备常用英文名字卡。 三、教学步骤; 1、 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 课前播放歌曲,渲染课堂学习气氛。 2) 收集一些常用的英文单词缩写,诸如WTO、TV、HK、CD等,让学生了解一些身边的英语,并请同学说一说他们知道的生活中英语。 2、 新课导入(presentation) 1) 以自然的方式配合以恰当的手势动作向学生说Hello,引导学生向老师说Hello,,表示问候。练习问好。 2) 胸前佩戴英文名字卡进行自我介绍:Hello,I’m…借助手势让学生理解句子含义,并通过戴头饰介绍书中的主要人物Li Yan,Peter,让学生进一步感知I’m…的含意。 3) 让学生到讲台来,戴上头饰说Hello,I’m…然后,向老师介绍真实的.自己。 4) 出示本课挂图,为学生提供话题情景,然后依次戴面具进行表演。 5) 听录音,投影展示Just speak和Just read部分内容,跟读模仿。 3、 趣味操练 1) 猜人物游戏 2) 强调语音语调 3) 游戏:找朋友。 4、 课外活动(Additional activities) 1) 鼓励学生下课后遇到老师用英语问候; 2) 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 Lesson2 一、教学内容 1、Just speak本部分通过情景对话,让学生用What’s your name?询问对方姓名并回答。 2、Just read学习动物的英文名称:dog, duck 3、Let’s sing学唱What’s your name?英文歌曲,巩固本课教学内容。 二、课前准备: 制作dog/duck头饰; 三、教学步骤; 1、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课前播放歌曲,渲染课堂学习气氛。 2)唱hello歌; 3)将英文名字卡戴在胸前,分别起立做自我介绍。 2、新课导入(presentation) 1)指着自己胸前佩戴英文名字卡进行自我介绍:Hello,I’m…还可以变换My name is…借助手势让学生理解句子含义问学生What’s your name?引导学生回答:My name is…I’m… 2)请学生戴面具进行表演。 3)听录音,投影展示Just speak和Just read部分内容,跟读模仿。 3、 趣味操练 1)将学生分四个代表对进行表演。 2)强调语音语调 3)播放歌曲What’s your name? 4、课外活动(Additional activities) 1)鼓励学生下课后遇到老师用英语问候; 2)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 Lesson3 一、教学内容 1、Just speak本部分通过情景对话,让学生用英语。 2、Just read学习有关表示动物的英文名称:panda/bear. 3、Let’s sing学唱Good morning英文歌曲,巩固本课教学内容。 二、课前准备: 制作panda/bear.头饰; 三、教学步骤; 1、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课前播放歌曲,渲染课堂学习气氛。 2)唱What’s your name? 3)做接龙游戏。 2、新课导入(presentation) 1)学习Good morning。 2)当学生问候时,教师回答Good morning,boys and girls. 3)为了让学生学会说Good morning,Mr.Zhang,师自我介绍。 4)借助挂图复现上一节课小动物。 5)听录音投影展示Just speak和Just read内容。 4、趣味操练 1)将学生分四个代表对进行表演。 2)强调语音语调 3)播放歌曲What’s your name? 4、课外活动(Additional activities) 听录音,模仿会话,并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的内容,鼓励学生每天问候。 Lesson4 一、教学内容 1、Just speak本部分通过情景对话,让学生用英语。 2、Just read学习有关表示动物的英文名称:pig/rabbit. 3、Let’s chant学童谣巩固复习前几课书所学的动物名称。 二、课前准备: 制作pig/rabbit头饰; 三、教学步骤; 1、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课前播放歌曲,渲染课堂学习气氛。 2)唱Hello歌曲。 3)做接龙游戏。 2、新课导入(presentation) 1)学习Good afternoon. 2)当学生问候时,教师回答Good morning,boys and girls. 3)为了让学生学会说Good morning,Miss.Zhang,师自我介绍。 4)借助挂图复现上一节课小动物。 5)听录音投影展示Just speak和Just read内容。 4、趣味操练 1)游戏找朋友。 2)强调语音语调 3)播放chant. 4、课外活动(Additional activities) 请学生与老师见面时用Good afernoon问候。 2)听录音,模仿会话,并在实际情景中运用所学。篇3:五年级英语1-4课8月份教案
五年级英语1-4课8月份教案
Unit1 We have new friends Lesson1 教学内容 Just speak 情景会话: 介绍新同学,同学们热烈欢迎。 行动目标: 学习如何介绍自己的姓名、年龄和所在的国家或地区。 二、课前准备 1、准备本课的学生卡片、教师卡片、教学挂图、录音磁带和投影片。 2、准备四年级上册第2课歌曲Where are you from?How old are you? 3、自制名片。 三、教学过程 1、Warming- up 1)播放四年级上册第2课Where are you from?歌曲 2)齐唱歌曲 2、Presentation 1)展示挂图观察。 2)看图,了解会话内容。 3)引导学生通过头发颜色等外部特点猜测人物来自哪里。 4)放录音,听后回答。 5)再放录音核对答案。 3、趣味操练 1)指导学生填自己的名片。 2)选几个学生到讲台来,向大家做介绍。 3)两人一组拿名片对话。 4)再次播放对话,学生跟读模仿。 5)分角色表演。 6)鼓励学生四人一组表演。 四、拓展活动 1)查资料,获取自己喜欢人物的信息进行交流。 2)查3、4页国旗分别是哪个国家的,然后涂色。 Lesson2 一、教学内容 1、Just practice 2、Just write 学习正确书写四会单词。 3、Let’s act 通过小组活动,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Let’s read and chant 学习目标/b/. 二、课前准备 1、准备本课的学生卡片、教师卡片、教学挂图、录音磁带和投影片。 2、上节课布置的国旗。 三、教学过程 1、Warming- up 趣味搭配游戏。 2、Presentation 1)展示挂图观察,记住图片内容。 2)选9名学生到台前来,分别拿不同国家国旗。 3)指导学生说句子。 4)补充内容,据实际填写真是内容。 5)板书单词句子,生仿写。 3、趣味操练 1)选2组学生单词拼写比赛。 2)检查学生绘制各国国旗的情况。 3)学生自行交流。 4)再次播放对话,学生跟读模仿。 5)分角色表演。 6)鼓励学生四人一组表演。 四、拓展活动 1)查中国地图和城市图。 2)查3世界地图。 Lesson3 一、教学内容 情景会话 交谈自己的家庭住址。 行动目标 通过情景会话,复习如何询问及介绍家庭住址。 二、课前准备 1、准备本课的学生卡片、教师卡片、教学挂图、录音磁带和投影片。 2、制作通讯录 三、教学过程 1、Warming- up 检查学生查找地图情况。 2、Presentation 1)展示挂图观察,记住图片内容。 2)鼓励积极发言,确认正确性。 3)放录音,生听后回答问题。 4)多次放录音,直到能听出答案。 5)板书单词句子,生仿写。 3、趣味操练 1)两人一组练习本课会话。 2)戴头饰表演。 3)发给学生调查表,让学生填完后回答。 4)展示学校地址卡,用英文表达给学生。 5)引导学生回答。 6)指导学生自由组,利用地址卡进行真实的问答。 四、拓展活动 1)全班合作,用英文制作自己的通讯录。 2)收集自己喜欢的'厂址想办法用英文表达 Lesson4 一、教学内容 1、Just practice 2、Just write 学习正确书写四会单词。 3、Let’s play 模拟情景对话。 Let’s read and chant 学习目标/p/. 二、课前准备 1、准备本课的学生卡片、教师卡片、教学挂图、录音磁带和投影片。 2、收集一些自己住处的照片。 三、教学过程 1、Warming- up 播放歌曲Where are you from?然后进行交流。 2、Presentation 1)找一个学生画出自己的家,然后向全班同学介绍。 2)播放Just practiceZ部分录音让学生听,然后学生能够跟读模仿。 3)指导学生说句子。 4)区分at/on的用法。 5)指导学生在6页空白处填自己的相关信息。 6)学习单词。 3、趣味操练 1)用英语完成卡片内容。 2)按课本7页内容进行会话。 3)组织分组活动。 4)再次播放Chant,学生跟读模仿。 四、拓展活动 1)指导学生绘制游戏棋盘。 2)学生用学过的以p开头的单词遍chant.篇4:四年级开学初1-4课教案
四年级开学初1-4课教案
Unit1 Welcome to my new home Lesson1一、教学内容
1、Just speak本部分通过真实语境,引导学生观察、探索的过程中,逐步领悟并习得本课语言知识。
2、Just read通过典型图片和生动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谢谢兴趣。
3、Let's paste通过贴纸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前准备:
1、准备生词卡片。
2、教学挂图。
三、教学步骤;
1、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课前播放歌曲,渲染课堂学习气氛。
2)引导学生复习26个字母的写法。
2、新课导入(presentation)
1)词汇教学:
(1)出示本课的生词卡片:home/bedroom/bed/computer.
(2)向学生说明单词含义后,说出英文单词,让学生说出相对应的汉语意思。
2)句型教学:
(1)出示教学挂图,让学生找一找挂图上能看到什么?
(2)提示:Is there anew desk?Is there anew chair?讲解There be句型。
(3)组织学生练习说句子。
(4)播放录音跟读对话。
(5)分角色表演对话。
3、趣味操练
1)出示卡片,生说单词。
2)Let's paste.
3)展示作品。
4、课外活动(Additional activities)
1)继续制作单词卡片。
2)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
Lesson2
一、教学内容
1、Just speak本部分通过真实语境,引导学生用What's in…?There is…There are…说话。
2、Just read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谢谢兴趣。
3、Let's chant学习有节奏的歌谣,巩固所学词汇。
二、课前准备:
1、准备生词卡片。
2、教学挂图。
三、教学步骤;
1、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发给学生一张白纸,发指令,生画画:Draw abedroom…
2)让学生介绍自己的画。
2、新课导入(presentation)
1)初步感知本课词汇。
2)巩固本课词汇。
3)初步感知本节内容。
4)巩固本课内容。
5)教学四会单词。
6)设计客厅,下节展示。
3、趣味操练
1)以小组为单位学做单词卡片。
2)学习歌谣。
4、课外活动(Additional activities)
1)继续制作单词卡片。
2)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
Lesson3
一、教学内容
1、Just speak本部分通过真实语境,引导学生进一步感知There is…There are…
2、Just read通过典型图片和生动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谢谢兴趣。
3、Let's play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前准备:
1、准备生词卡片。
2、教学挂图。
三、教学步骤;
1、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一起跟录音说二课歌谣。
2)展示自己上节课设计的客厅。
2、新课导入(presentation)
1)设计生日聚会时厨房怎么设计。
2)将准备好的图发到各组,供设计用。
3)向学生说明介绍图片,初步感知生词。
4)画厨房食品进行贴图。
5)放录音熟悉本课课文。
6)展示自己的设计。
7)教学四会单词。
3、趣味操练
1)以小组为单位做单词卡片。
2)趣味游戏。
4、课外活动(Additional activities)
1)继续制作单词卡片。
2)继续设计生日聚会。
Lesson4
一、教学内容
4、Just speak本部分通过真实语境,引导学生观察、探索的过程中,逐步领悟并习得本课语言知识。
5、Just read通过典型图片和生动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谢谢兴趣。
6、Let's paste通过贴纸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前准备:
3、准备生词卡片。
4、教学挂图。
三、教学步骤;
5、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3)课前播放歌曲,渲染课堂学习气氛。
4)引导学生复习26个字母的写法。
6、新课导入(presentation)
1)词汇教学:
(1)出示本课的生词卡片:home/bedroom/bed/computer.
(2)向学生说明单词含义后,说出英文单词,让学生说出相对应的汉语意思。
2)句型教学:
(1)出示教学挂图,让学生找一找挂图上能看到什么?
(2)提示:Is there anew desk?Is there anew chair?讲解There be句型。
(3)组织学生练习说句子。
(4)播放录音跟读对话。
(5)分角色表演对话。
7、趣味操练
8、出示卡片,生说单词。
9、Let's paste.
10、展示作品。
11、课外活动(Additional activities)
3)继续制作单词卡片。
4)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
MSN(中国大学网)
篇5:新教材第一册美术教案1-4课
湘教版新教材第一册美术教案(1-4课)
(一、绘画基础课)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几种常用的绘画、作色工具,掌握正确的握笔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大胆画画。 2、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通过画线、涂色练习,训练手指、手腕的灵活性和力度。 教学重难点: 在画线和涂色中了解各种工具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整张白纸4张,每组课桌组合排成方形 各种画笔、涂色工具(学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喜欢画画的小朋友请举手;你都会画什么呀?) 二、导入新课: 检察学具。(学生带了许多不同种类的美术工具,把它们找出来,展示给全班同学看看,并说出名字。) 三、讲授新课: 1、在下面五个盒子中分别放入沙子、毛线、方便面、豆子、小棒,请一位同学摸,猜猜盒子里面装的是什么?(先小声告诉老师,然后用简单的线条尝试画在黑板上,让其他同学猜) SORRY,此处图片无法上传。 2、与学生们一起采用不同的工具尝试。如:水彩笔、油画棒、彩色铅笔等,让学生自由的作画、涂鸦。(教师可先示范不同工具的握笔方法,注意纠正学生的错误握笔) 3、添画游戏:学生们随着音乐围着课桌(课桌课前摆成长方形或圆形)旋转,音乐停,学生就坐在面前的座位上,将其他同学的作业进行添画。(教师可先作示范) 4、念儿歌:彩笔手中拿,大家一起画。画个小点变雨滴,画个方形变楼房,画条竖线变筷子,画团曲线呀,变呀变成妈妈手中的毛线。 5、教学小结: A、展评学生作业。(由一个小组的学生共同来完成一张的`作业,最后比一比,大家评一评哪一组的最好看,好在哪里?) B、总结本课的学习的内容。 第二课花花绿绿的糖纸 (工艺设计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大胆涂画,激发学生做手工兴趣,培养动手能力。 2、尝试包扎糖果。能愉快的参加教学活动,从体验各种造型媒材中引发美术兴趣,感受创作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大胆涂画。 2、尝试包扎糖果。 教学准备:各种糖纸,不同包装的糖果,小片白纸 颜料笔,废纸团或小橡皮,固体胶(学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检察学具。(同桌相互检查,核对是否带齐东西) 二、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讲老师小时侯发生的故事:小时侯的最大的乐趣就是集多种花花绿绿的糖纸,洗干净以后,夹在书里,漂亮极了!还可以当书签呢1 2、展示作品范例:现在,我们可以自己来制作漂亮的糖纸了。揭示课题。 3、欣赏教材P3 4、学生尝试涂色――反馈――涂色应由浅到深。 5、学生尝试包扎糖果。 6、学生交流包扎方法:菱形、圆柱体、球形、椭圆、圆、锥形等十几种形态各异的糖果。 7、让学生联系平时所见的售货和购物的情景,6人一组经营糖果铺,一组售货,余下6组做顾客,由制作糖果的人推销自己的产品,以锻炼学生大但介绍自己的作品,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8、小结: 就快到教师节了,小朋友们可以再制作一些精美的糖果,把它们作为教师节礼物,送给辛勤的老师们。这一举措,可以激起了孩子们再创作的欲望。 第三课绕 绕 涂 涂(绘画基础课)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和实践,让学生对绘画创作所用的材料和色彩有个初步认识。 2、使学生在涂抹色彩的过程中感受创作的喜悦,引发美术兴趣。 3、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初步体验美术绘画方法的多样性,引导学生用自己构想的方法来进行表现创作。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初步体验美术绘画方法的多样性,引发美术兴趣。 教学准备;常规美术用具(学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检察学具。(老师进行常规检查,表扬课前准备的学生) 2、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让学生初步了解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就叫《绕绕涂涂》。(出示课题) 这个游戏的名字很有意思吧。不过,在做游戏之前我要先考考你们:我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请你们看一看、想一想桌子上的这些工具各叫什么名字,应该怎么用?(小组之间可以讨论) 学生认识桌子上的工具材料,看、说、想、讨论。让学生来说一说,教师给与适当的纠正和补充。 2、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不同的绘画工具和材料所产生的不同的艺术效果,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 师:大家说的都很好,下面我们就要来做这个游戏,描述游戏的规则并同时示范: ⑴每人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工具材料,进行自由创作(自由涂抹)。 ⑵每个组中的材料都不同,如果都想用一种材料怎麽办? (引导学生学会同学之间要互相谦让,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⑶学生选择工具,开始创作。 3、通过观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通过介绍作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让学生观察自己的画给自己的画取个名字,介绍自己的绘画作品。(可以同组讨论,也可个别介绍:画名,原因,绘画工具材料) 4、为学生提供其他媒材,扩展学生的表现领域。 师问:除了这些笔之外,还可以用什么工具来画画? 学生发表观点。(棉签,手指头,纸团、木棍、菜叶……) 5、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这个游戏就做到这里了,通过这个游戏,你知道了些什么或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谈想法。 第四课有趣的拓印 (绘画创作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简单的拓印方法。 2、开阔学生的眼界,从生活到自然,了解多种绘画形式,丰富绘画手段。 3、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在生活和大自然中寻找有纹理的实物,尝试拓印。 教学准备;一张拓印的示范作品,纸、笔、被示范拓印的物品 彩色铅笔或蜡笔,硬币几枚或其它有纹理的小物品(学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检察学具。(检查笔的准备情况,没带的学生可用普通铅笔代替) 2、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激趣。展示用树叶拓印、组合成的图案:如小鸡、蜗牛、金鱼、螃蟹、蜻蜓、蝴蝶,与真实的图片做比较,让学生区别它们的不同,感受拓印的美感。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漂亮的纹理是怎样‘画’出来的吗? 3、学生分组猜想、反馈。 4、教师示范拓印的方法:将纸蒙在有明显纹理的物体上,拓印时,左手伸开,手指用力按住纸;右手用蜡笔或铅笔轻轻均匀磨画,印出纹理为止。 5、学生尝试。 6、教师反馈学生作业情况,提醒学生注意: A, 左手要始终按住纸,别让纸和物体错位,否则拓出的纹理不清晰。 B, 笔要平放,用力均匀,涂色要一个方向来回地涂。 7、找一找,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纹理较明显的物体呢?用手摸一摸,表面比较粗糙的物体都可以试一试。 8、作业:比比看,谁拓印的花纹多,印得好。 9、教师巡视辅导。 10、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都能找到许多可以拓印的物体,拓印的效果也不错,可是要把他们组合成好看的形状,或者进行一些添画,它们会变得更有趣,不信,你就试试看。(教师可在黑板上进行简单的示范)篇6:六下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六下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六年级语文学科教案
第三单元 课题:8、三打白骨精 第1教时 总 9 第个教案 执教者: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新词的意思。
2、给课文划分段落,归纳段落大意。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扫除阅读障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课前准备:小黑板
预习导航:
一、放开声音,读一读
1.读准生字读音。
2.长句多读读,用停顿符号标出停顿。
3.理清课文的脉络,找出课文中“三打”白骨精的各个段落,以每次打
白骨精作为一段,这篇课文应分几段?(五段)
二、生字新词,学一学
1.想一想,查一查,写一写。
2.选择部分词语造句。
三、经典名著,看一看
自主阅读青少年版的《西游记》。
教学程序:
一、凸现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
1、调动已有认识,介绍孙悟空的特点。
2、了解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游记》。
3、简要介绍吴承恩生平。
4、揭示课题。看到题目,你认为课文应写清哪些内容?
二、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
1、自由读课文,回顾预习时遇到的问题。
2、难点反馈。
难读的:喝
难写的:箍、吆
易混淆的:诡计(鬼)
3、通过联系上下文阅读的方法理解部分难词。
挑拨:搬弄是非,引起纠纷。
索性:干脆,表示直截了当。
慈悲:慈善,富有同情心。
诡计多端:害人的计策很多。
4、通过“课题扩展法”说说课文大意:唐僧西天取经途中路遇白骨精,孙悟空三次识破白骨精的变化,打死白骨精的三个化身
三、把屋文章主旋力 顺清脉络
1、再读课文,问:“三打”指的是什么?
2、找出课文中“三打”白骨精的各个段落,以每次打白骨精作为一段,这
篇课文应分几段。
3、让学生读读课文,用“||”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点示白骨精出现的环境和时机。
第二段(第2-4自然段)描写孙悟空一打白骨精。
第三段(第5-6自然段)描写孙悟空二打白骨精。
第四段(第7自然段)描写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四、精选课文一部分,细读研讨。
1、指名读课文第一段。
2、这一段分别交代了些什么?学生交流。
(1)时间、地点、人物和主要人物。
(2)孙悟空动作敏捷,反应灵活。
(3)暗示环境的险恶,不宜久留。
3、朗读体会这一段所包含的相关信息。
五、精心设计练习题,检测完善。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
六年级语文学科教案
第三单元 课题:8、三打白骨精 第2教时 总 10 第个教案
执教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以“三打”为突破口,了解三个形象的个性特点。懂得对坏人不能讲慈悲,要善于识破诡计,敢于斗争。
3、在理解的基础上,按课后要求复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教学重点:
比较三次怒打白骨精所用语句的不同及这样写的好处。理解孙悟空三打白骨
精的经过,特别是第一次打白骨精的经过。
教学难点:
概括孙悟空的特点。注意前后内容之间的衔接,进行复述课文。
课前准备:小黑板
预习导航:
一、深入课文,读一读
比较三次怒打白骨精的不同之处。体会孙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于识
破敌人诡计的斗争精神。
二、掌握方法,学一学
1.找句子DD分别找到写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句子。
2.想特点DD读读想想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特点。
3.说经过DD简要说说打的经过。
三、放松心情,听一听
欣赏动画片《西游记》主题歌。
教学程序:
一、复习检查
学生轻声读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想想为了吃唐僧肉,白骨精变化几
次?每次变成什么?为什么这么变?
二、品读感悟。
1、孙悟空如何三打白骨精,先学习第一次怒打。
2、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3、课文分几步把孙悟空第一次打白骨精的经过写清楚的?课文又是怎样写白
骨精和孙悟空的?
(1)找到写白骨精的句子读读,想想白骨精是怎样的妖精?为从哪些地方可以
看出来?
(2)读读写孙悟空打白骨精经过的句子,划出有关“打”的动词。你读动了什
么?
3、齐读写唐僧的句子,从“责怪”一词可以看出唐僧有什么弱点?
4、课文写孙悟空一打白骨精,就是按三步写的:一写白骨精;二写孙悟
空;三写唐僧。主要写孙悟空。
5、按三步给第二自然段分成三层。指名三人各读一层。
6、简要说说孙悟空―打白骨精的经过。
7、总结学法:
① 找句子一分别找到写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句子。
② 想特点一读读想想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特点
③ 分层次一按三步分三层。
④ 说经过―简要说说打的经过。
三、学习三、四自然段。
1、回顾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方法,用同样的方法自己学习第三、四段。
(1)找到写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句子读读,要求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
来。
(2)给三、四段划分层次。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三人分别读写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语句),读
后评价。
3、分四人小组轮读第四自然段。小组内互相帮助。
4、指名三人读第四自然段,读后评价,老师点拨。
5、读读课文,比一比每次打白骨精所用的语句有什么不同,想―一想这样
写有什么好处?学生边读边填写下表:
┌────┬───────┬──────┬─────┐
│ │孙悟空怒打妖精│ 白骨精逃跑 │ 唐僧阻挡 │
├────┼───────┼──────┼─────┤
│ ―打 │ │ │ │
├────┼───────┼──────┼─────┤
│ 二打 │ │ │ │
├────┼───────┼──────┼─────┤
│ 三打 │ │ │ │
└────┴───────┴──────┴─────┘
根据上面的语句讨论:
(1)读读写白骨精第二次、第三次变化和逃跑的语句,比较三次写法的不
同,想想白骨精是怎样的? (诡计多端、善于变化)联系第一段,齐读第一段。
(2)读读孙悟空二打、三打白骨精的语句,比较三次写法的不同,思想孙悟
空有什么特点?
(3)读读唐僧阻挡的语句,比较三次写法的不同,想想唐僧话错在哪里?
(4)三次写法不同有什么好处? 充分揭露白骨精的诡计多端,表现孙悟空
善于识破妖计、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反映出唐僧人妖不分,善恶不辨的弱点。
6、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起了怎样的作用?
四、从环境入手,突出人物形象。
1、朗读全文。
2、对文中的三个形象作分析,交流各自的看法,并说说依据。
3、说说故事中的人物,你喜欢谁?不喜欢谁?原因。
五、按照课后第3题的提示,简要地复述“三打白骨精”的经过。
(1)同桌复述,评议。
(2)选两位学生上台复述。
六、检测完善。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白骨精: 变村姑 变老妇 变老翁
孙悟空: 一打妖精 二打妖精 三打妖精
六年级语文学科教案
第三单元 课题:9词两首 第1教时 总 11 第个教案 执教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如梦令》。
2、学会本课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领悟《如梦令》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
象的景象写出来。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
教学难点:
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写出来。
课前准备:小黑板、学生搜集有关“词”的知识和学过的词。
预习导航:
一、自读,整体感知。
1.读词,有什么感觉?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
2.自读词,提出疑问。
二、细读,理解词意。
1.《如梦令》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教学程序:
一、凸现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
1.导语激趣: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正是郊游踏青的好时候。古往今来,有无数诗句赞
美这大好春光,谁来说一说?
2、生交流(自己积累的描写春天的好诗词)。
3、创情揭题
八百多年前的宋代,有一位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板书),也和大家一样,
常常回忆起自己儿时郊游的趣事儿,并且将它写成了词。今天我们要一同来学习她的《如梦令》。
二、了解有关词的基本知识
1、你们学过哪些词?(《长相思》、《清平乐・村居》、《忆江南》)
2、你能说说词和诗有什么不一样么?
(诗每句字数一样,而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又称长短句。词可配乐演
唱。)
3、出示《如梦令》。
(没有题目,师相机指出“如梦令”是词牌名。同一词牌可以填许多不同内
容的词,有的词有题目,有的词则没有题目,没有题目的,我们为了区分,往往
以词的第一句作为题目,如这首《如梦令》,我们就记作《如梦令》(常记溪亭日
暮)。)
三、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
现在,让我们眼到、口到、心到,去吟诵、去欣赏、去想像,来学习李清照
的《如梦令》。
1、自读,读通读顺
要求:
读准一个多音字“兴”,认清一个生字“藕”的字形;读对停顿。
2、检查朗读情况
指名读;齐读(随机纠正错音)
3、咱们把词读顺了,能否借助注解,把大概的意思读明白呢?
教师巡视;小声的说一说,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和同学一起商量商量。
4、交流自学
常记:经常记起
溪亭:小溪边的凉亭。
日暮:太阳将要下山,时间已经不早了。
沉醉:形容醉的程度很深。
归路:回家的路。
兴尽:兴致很尽心
四、把屋文章主旋力 顺清脉络
1、经同学们这么一联想补充,这首由30几个字组成的高度凝练概括的词立刻
丰满具体起来了,我们的眼前似乎出现了那么多美的画面。来,一起读这首词。
一边读一边想象这幅活动的画。
2、你们真能干,自己就能读懂词了,但这还不够,咱们还要把这首词读成一
个字,这个字就是我们常说的“词眼”,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来,读读这首词,看看,这首词是围绕这里边的哪一个字来写的?小声地读
一读,细细地品一品。(随机板书学生的答案)
3、围绕“醉”来感悟
这首词中的哪些句子,哪些词语让你读懂这个“醉”字?
再读。
① 读1、2句。
从哪里读出“醉”字了?
交流:“不知”(为何会“不知”?)
“沉醉”是啊,同学们想想,她是在哪里喝酒啊?(溪亭)
你的脑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说说湖边的景色。(看着这样的景色,你的脑海
中不由得浮现出了哪些诗句?如:溪上青青草;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
红;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
绦;??)
朗读这句。
(出示句子填空)我们看到了??听到了??闻到??咱们再来读读这一句。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词人和好友品尝着美酒,欣赏着美景,如此诗情画意,日子过得好生惬意,
那真叫“酒不醉人人自醉”啊!
②继续交流:“晚回舟”
那又是怎样的一片荷塘啊?用你学过的诗句来描述一番。(如:接天莲叶无穷
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
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如果刚才是“酒不醉人人自醉”的话,那现在该是“景不醉人人自醉”
了。
③当一弯明月如水般倾洒荷花时,众人才猛然惊醒,于是开始DD“争渡,
争渡”
听――嘻嘻哈,哗啦啦??你听到了什么?(听到了鸥鹭的声音、听到了划浆
的声音、听到了诗人的笑声、听到了争吵的声音??)
仔细看――看到了什么?(鸥鹭飞起来了。)多不多?如果诗人杜甫在《绝
句》中所描述的是――“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话,那么眼前该是――“一滩鸥鹭上
青天”了。
想象:眼前尽是展翅高飞的鸥鹭,这该是多么意外的惊喜啊!读“争??
惊??”
④看着美景,品着美酒,还伴着这美丽的意外。词人深深地??(醉了)。这
难忘的郊游的经历她忘的了吗?所以这首词一开篇就说“常记”。让我们跟随李
清照再次回忆起她那次难忘的郊游。齐诵这首词。
4、配乐唱一唱这首词
5、我们常说“景中藏情”,这首词字里行间都向我们传递着李清照当时内
心无尽的喜悦。你能从这首词中猜测到李清照当时生活得怎么样吗?(老师适当补
充李清照的早年生平)
的确,早期时候的李清照一直生活在幸福美满当中,所以我们才欣赏到这么
美的一首词,生活在她的眼睛里边充满了色彩,充满了愉快,充满了生机,也充
满了乐趣。好,我们再来读读。
五、拓展《清平乐》,感受晚年的李清照的词的意境。
1、李清照一生写过无数的诗词,但如今仅存七八十首。我这里还收集到一首,也是李清照回忆以往生活的,请大家认真读一读,它所表达的心情与《如梦令》一样吗?(出示《清平乐》,配乐朗读。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
常插梅花醉。
稻∶坊ㄎ藓靡猓
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
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
故应难看梅花。
2、这首词哪一句看出是李清照在回忆以前生活?(年年雪里,常插梅花
醉。)
此时此刻,她的词里也出现了一个“醉”,但同样的人面对同一个
“醉”字,味道会一样吗?
此时的她,还一如以往般无忧无虑、快乐喜悦吗?你感受到她当时一种
怎样的心境?(悲伤、忧愁、孤单)
教师补充解释这首词的意思。
六年级语文学科教案
第三单元 课题:9词两首 第2教时 总12 第个教案 执教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子》。
2、学会本课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领悟《渔歌子》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
的景象写出来。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
教学难点:
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写出来。
课前准备:小黑板
预习导航:
一、自读,整体感知。
读词有什么感觉?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
自读词,提出疑问。
二、细读,理解词意。
1.《渔歌子》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教学程序:
一、复习检查。
1、大家还记不记得以前学习过的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
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描写的是借寒江独钓的渔翁,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首关于描写渔翁的词
《渔歌子》。
2、这里的词牌名是渔歌子,名是西塞山。
53、西塞山指的是哪里吗?(今浙江吴兴县西南)
二、品读感悟
1.出示《渔歌子》,
2.请同学们自己先借助拼音把这首词读准、读通、读顺。
3.然后借助下面的注释,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4.检查初读效果:(1)指名读。(是否读通读准字音) (2)看了下面的的
注释,你有什么收获。
三、再读,明诗意
1.你读出了这首词描写是哪个季节的景物?
2.老师请你再好好读读这首词,仔细品味一下,哪一句给你的感受最好?为
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3.生自主吟读,品味词意。
4. “西塞山前白鹭飞”, 在青翠葱茏的西塞山前,一群洁白如玉的鹭鸶在
碧空中飞翔。(青山、白鹭,一动一静,这是一幅多么明丽、和谐的画面,如果诗
人是一个摄影师,那他所摄取的这个画面应该是――远景)把那份幽远、宁静给读
出来。
“桃花流水鳜鱼肥”:在桃花夹岸的苕溪里,无数肥美的鳜鱼在水底游动,
或在水面嬉戏追逐着缤纷的落英。(桃花红、溪水蓝,鳜鱼跳,这是一幅多么艳
丽、生动的画面)
这一远一近的对比,这明丽与绚烂的对比,你能通过朗读出现出来吗?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寸不须归”,(一个“斜”字,写出了春风的柔,
春雨的细,)他头戴青竹笠,身披绿蓑衣,迎着斜风,冒着霏霏细雨,遨游在大自
然的画幅里,显得多么逍遥自在!
如此美景,怎么不令人陶醉,怎么不令景中之人流连忘返。读出那份无忧无
虑,逍遥自在!
5.此时此刻,展现在你眼前的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整体感知)
交流自己体会到的词所描绘的美丽春景。
6.有感情朗读(背诵)诗句。
四、精读,品词味
1.师;短短27个字,为什么能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幅隽永清新、丰富秀丽的
水乡风景图。古人的语言的究竟有着怎样的凝炼与绝妙呢?老师请同学们再细细
品读这首词时,你能发现其中看似简单普通,却是作者别具匠心、反复斟酌推敲
的'词语吗?
2.品析“青、绿”
“青、绿”是同一种意思吗?都表示绿色,为什么要用不同的字?你还知道哪些
表示绿色的词(一个字的),“翠”――遥望洞庭山水翠(那是一种活泼的、充满
生命力的绿);“碧”――碧玉妆成一树高(富有光泽的绿);“苍”――日暮苍
山远(深沉的绿);“葱”――(浓厚鲜活的绿)
为什么这么多表示绿色的词,作者偏偏用了“青”和“绿”呢?能不能用其
他的字来代替,或者,能不能把“青、绿”的位置换一下?你自己试着替换读读
看,再与诗的原句对比一下,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学生品读,说自己读后的感受。
A, 词义不符;(举例说明)
B, 音律不和谐。(举例说明)
看似简单直白的两个字,却是作者反复推敲、斟酌的结果,那简单就是惟一
的。瞧,我们学着诗人,用心去读、去观、去品、去悟,总会有深妙的体悟和发
现。
五、了解诗人,品味诗情
1.那么这个头戴“青箬笠”,身穿“绿蓑衣”的人到底是谁呢?请同学们再
次用心地读读全词,连题目、作者都读。
学生自主探究。
(1)有可能是渔人:A、趁着春水涨、鳜鱼肥,多打鱼,好养家,连斜风细雨
都不顾。
B.从诗题《渔歌子》,这首好像应是渔歌,所以那人应是打鱼的渔人。
是一个勤劳的渔人,读这两句诗。
(2)有可能是诗人。诗人为这美丽的山水所陶醉,他觉得这斜风细雨也是一
种美,所以留恋不归。
2.了解作者:
(张志和:初名龟龄,字子同,唐肃宗时弃官归隐,没有回故乡浙江金华,而
到湖州居住,常常在船上漂泊,自称“烟波钓徒”。他归隐时,安史之乱尚未平
息。国家处于动荡不安的纷乱之中。在这种情势下,他因为无力佐治,只得避居
江南水乡,以悠闲自在的渔家生活寄托了作者向往自由和热爱自然的情怀。)
看了这段介绍,你有了什么新的想法?
从以上介绍可以看出,此诗,作者明写渔父,暗写他本人,秀丽的水乡风光
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正反映向往自由,热爱自然的情怀。
3.再诵古诗,读出韵味
师引:
作者多么希望自己能远离世俗的争斗,在这样和谐秀丽的大自然中自由生活―
―读
作者多么希望劳动人民以自己的勤劳,获得这样一份安宁的生活――读
作者多么希望人们能远离战乱,永远过着这样幸福美好的生活――读
(层层递进)
六年级语文学科教案
第三单元 课题:10.螳螂捕蝉 第1教时 总 13 第个教案
执教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考虑问题和处理事情时,不要只顾眼前利
益,要瞻前顾后,通盘谋划。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考虑问题和处理事情时,不要只顾眼前利
益,要瞻前顾后,通盘谋划。。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文章所蕴涵的道理。
课前准备:小黑板
预习导航:
一、放开声音读一读
侧重于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1.读准字音,读好长句。
如:大臣们认为??后果将不堪设想。
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
2.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这几个字较容易读错:二、生字新词学一学
侧重文章出现的生字,新词的自学与提示。
1.文中出现的生字,以及生字组成的新词。
2.其中,我通过查字典理解了以下词语:
(1)
(2)
三、静下心来想一想
看看要本文共有几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试着按事情的起因、发展、
结果给课文分段。
四、相关知识,搜一搜
1.了解春秋战国及诸侯国。
2.搜集成语寓言故事。
教学程序:
一、凸现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
1.分别出示螳螂和蝉的图片。板书并认读生字“螳”、“螂”
2.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呢?
二、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
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边读边想,理解词语意思。
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逐段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
3.交流:你通过读,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还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不明白?
4.指名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叙述的道理。
三、把屋文章主旋力 顺清脉络
1.再读课文,看看你能否发现课文中还有哪些角色之间存在着类似
“螳螂捕蝉”的关系?
2.集体交流。结合学生的回答,
板书:
蝉(捕)螳螂(啄食)黄雀(打)少年
楚国(攻打)吴国(乘虚而入)其他诸侯
四、精选课文一部分,细读研讨。
读了课文,给你最大启发的是哪一句?
“蝉、螳螂、黄雀,它们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
着祸患”。
蝉是怎么“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得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的呢?先
看看从哪些词语上看出它“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
“高高在上、悠闲、自由自在”,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只什么样的蝉?
如果是你,你会唱什么?真是一只会享受的蝉,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读读看
―― (充分体现出了蝉的自在)
让我们把目光向蝉的身后看!你看见了什么?如果来一个特写,你看见什么?
或许,它也在想呢―― (读)那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
师:对这只可怜的蝉来说,此时此刻――,如果你是蝉的好伙伴,此时你会
对蝉说――,可是,这是蝉此时此刻还浑然不觉,他――(手指,引读)(再齐读)
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
(引读)他还在――再读: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
(语气语调里明显带着焦虑和不安)
五、精心设计练习题,检测完善。
板书:
吴王――楚国 (赵国在后)
螳螂――蝉 (黄雀在后)
只顾眼前利益 身后隐伏祸患
六年级语文学科教案
第三单元 课题:10.螳螂捕蝉 第2教时 总 14 第个教案 执教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展开想象,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考虑问题和处理事情时,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要瞻
前顾后,通盘谋划。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文章所蕴涵的道理。
教学难点:
展开想象,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课前准备:小黑板
预习导航:
一、读读想想
1.读课文中和两个句子,体会一下“死”的不同意思。
吴王固执的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可是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怎么办呢?
2.读课文,说说听了少年的话,吴王为什么就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二、读读讲讲
1.在读熟,读懂的基础上,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练习复述课文,要求对于关键部分尽量使用原文词句。
3.班级组织召开一次故事会,讲讲读过的有趣的成语寓言故事。
教学程序:
一 、复习检查
(1)蝉 悠闲 自由自在
(2)螳螂 拱着身子 举起前爪
(3)黄雀 伸长脖子 正要啄食
(4)侍奉吴王的少年 拿着弹弓 瞄准
(5)不堪设想 隐伏着祸患 恍然大悟
(这儿,通过默写五组词语,不仅是检查与巩固生词的掌握情况,更是在“暗
暗”帮助学生记住“螳螂捕蝉”这个故事的梗概,为后面地复述课文埋下伏笔。)
学生对照屏幕出示的词语,进行自我批改。
二、品读感悟
1、教师边讲故事,边出示图画和词语。
2、学生根据画面,练讲故事,尽可能地用上刚才听写的几组词语。
3、指名讲述故事,师生边听边评。
4、同桌互讲互评。
5、总结:这个故事就叫――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
三、品析人物
1、那个少年为什么不直接劝吴王,而要用讲故事的方式?
2、小组讨论之后,集中交流。
3、大臣们指出攻楚的利弊,得到的结果是什么?(勃然大怒)少年说了“螳螂捕蝉”的故事,得到的结果是什么?(恍然大悟)
这“恍然大悟”怎么理解?引出:那个少年为什么不在大庭广众之下对吴王讲这个故事呢?
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谁再劝说就杀谁。少年在大庭广众之下讲这个故事,用意就是劝说吴王,吴王一定不会听的。
那样做会使吴王觉得很没面子,一生气反而会把少年杀掉的。
如果在大臣们面前讲这个故事,吴王一定不会相信这个故事是真的,以为是少年编出来的,就不会想到故事中的道理。
那少年在花园里一连站了三天,为的就是等吴王。少年装出打鸟的样子,是让吴王相信(螳螂铺蝉)这件事是真的不起疑心。这样,少年就可以通过讲这个故事,让吴王自己明白其中的道理。
(少年表面上是讲故事,实际上是??所以少年的劝与大臣的劝有一点不同,如果说大臣们的劝是“直劝”、“力劝”的话,少年的劝称得上是??
一个好主意要成功还得选择一个适当得环境,恰当的时机,这就是计谋,我们可以看出这少年有勇有谋,充满智慧。)
从这个对比中,你认为少年是个怎样的人?
四、表演深化
1、请大家自由读一读少年与吴王的对话,好好感受一下这位少年的智慧。
2、指名分角色读少年、吴王、叙述部分的话。
3、评价,再指名读。
4、这一部分光读好还是不够的,能不能不它表演出来?
怎么来演呢?没有那个环境呀?我们这是教室,不是王宫花园,怎么能让人感受到王宫花园的环境与气氛呢?
我们有笔,课文中没有具体写当时的环境,我们可以展开想象用文字描绘出清晨的王宫花园的环境。现在我要就要向大家征集这样一段台词,
花园里此时是怎样一番景象呢?清晨,朝霞映红了吴王花园。郁郁葱葱的树木、五颜六色的鲜花都被镀上了一层金黄色。几只黄雀躲在树丛里欢快地鸣叫
着。这时,一位手拿弹弓的少年,正在花园的小路上徘徊。他不时地朝吴王的寝宫东张西望,似乎在等什么人,却又装出一副专心打鸟的样子。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他也浑然不知。这时??
(表演仅仅是一个形式,关键是在通过表演能让学生在“语文”的层面上能得到发展和提高。在这里,我设计了合作表演的环节,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深化体验内化语言,并在此基础上有创造性的表现。)
五、总结:
学习本文,我们就要学习少年的言语智慧,学习他巧妙的说理方式。俗话
讲,文死谏,武死战,空洞的说教往往过于乏味,不能令人信服,而文中少年则创设情境,通过故事晓以利害,说者虽不露声色,听有却步步入局,待时机成熟,权衡利害,道理不言自明。这是智劝,是曲劝,是巧劝,是妙劝,是语言智慧,人生智慧。在历史长河中,还有很多类似的故事,如唇亡齿寒、一鸣惊人等,说理而不空洞,睿智而不显锋芒,极富人生智慧和处世哲学,不争而善胜,不辩而自明。
六、检测完善
《补充习题》
板书:
吴王――楚国 (赵国在后)
螳螂――蝉 (黄雀在后)
只顾眼前利益 身后隐伏祸患
六年级语文学科教案
第三单元 课题:11、读书要有选择 第1教时 总15 第个教案 执教者: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选择书籍的方法,并了解掌握选择合适读物这种本领的益处。
教学重点:
学会选择合适读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选择合适读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小黑板、了解歌德的生平简介。
预习导航:
一、放开声音读一读
侧重于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二、生字新词学一学
侧重文章出现的生字,新词的自学与提示。
1.文中出现的生字,以及生字组成的新词。
2.其中,我通过查字典理解了以下词语:
(1)
(2)
三、静下心来想一想
1.读书还有很多好方法,你都有些什么好方法?
2.我们小学生可以选择哪些读物呢?
四、相关知识搜一搜
1.了解歌德生平
2. 搜集读书名言
教学程序:
一、凸现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
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关于读书的课文?《煮书》、《读书做记号的学问》、《精读和泛读》。这些课文告诉我们哪些读书方法?
二、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
1.初读: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问题走进课文,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是什么,相信你们自己能解决的。在读书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把课文读正确,你行吗?老师非常相信你们的能力,到时候,让我们大家检验你的读书情况。
2.指读:安排学生汇报自己读书的情况,并随机正音和理解重点词语,如“无可厚非”“日新月异”等。
3.了解: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4.品读:开展阅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运用批注式阅读的方法自主读文,并在书上随时记下你的收获。可以是关键词,重点词等等。也可与同桌小声地进行交流,分享彼此的收获。
5.评议课文是怎样写的。
以问题作过渡,总领下文,接着具体从三个方面来讲选择读物的范围和选择读物的好处。
三、把屋文章主旋力 顺清脉络
1.同学们在读书的过程中产生了哪些疑惑?请你们再快速地浏览一下,记下你的疑惑,可先与同桌进行交流。
2.交流:引导学生对“为什么要选择?”“怎样选择展开补充和交流”。
四、检测完善。
《补充习题》
五、板书设计:
优秀的文学作品
名人传记
内容 科普类书
10读书要有选择 工具书
获取更多知识 兴趣和爱好
方法 请教别人
六年级语文学科教案
第三单元 课题:练习3 第1教时 总 16 第个教案 执教者: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有关“笑”的不同神态、不同情感的词的辨析训练,学会正确地区别和应用,增强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兴趣。
2、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教学重点:
通过对有关“笑”的不同神态、不同情感的词的辨析训练,学会正确地区别和应用,增强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难点:
练习口语交际,学会在表演中要抓住人物的主要性格特点。
课前准备:小黑板
预习导航:
一、走进《红楼梦》
1.认真阅读《红楼梦》,了解故事内容、作者情况及它在世界文学史
上的地位。
2.摘抄文中描写笑的片断,读读品品,作作批注。
二、走进《西游记》
1.摘抄文中描写孙悟空的片断,读读品品。
2.完成填空:( )的孙悟空
教学程序: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谈话导入:同学们,“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其实有很多精彩之处。今天就让大家读一段描写众人被刘姥姥逗得哈哈大笑的情节。
(2)学生读这个片段。
(3)学生找出描写各人不同神态的笑的语句。
(4)学生再认真读有关“笑”的语句,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重点想象各种神态)
2、教学第二部分。
(1)教师鼓励学生说出有关“笑”的词语,并说出这些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他们了解到有各种各样的“笑”。
(2)学生读题,区别七个词语感情色彩、意义内涵的不同。
(3)要求学生认真读四个句子,看看各句应该填什么样的“笑”最合适。(联
系上下文仔细体会该选什么样的词)
3、教学第三部分。
(1)学生读题,明确应该怎样填。
(2)学生思考:可以填什么样的词语?(教师应鼓励学生尽量多想几个) (3)教师指名学生说出自己所填的词语。
(4)学生选择最合适的词填入括号中。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字《读书要有选择》。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让学生说出哪些字不宜和其他子写成一样大小。
(5)教师重点指导“掌握、帮助、获取”等词的写法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注意对学生写字习惯的养成教育)
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三、教学第三题(诵读与积累)
1、诵读词语。
(1)全班交流,教师范读,指导读准字音。
(2)同座的同学讨论每个成语的大概意思。
(3)让学生知道每个成语都是有关《西游记》中孙悟空的
(4)学生练习背诵。
2、积累
六年级语文学科教案
第三单元 课题:练习3 第2教时 总 17 第个教案 执教者: 教学目标:
学会在表演中要抓住人物的主要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练习口语交际,学会在表演中要抓住人物的主要性格特点。
预习导航:
一、了解《三国演义》
1.认真阅读《三国演义》,了解故事内容、作者情况及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读读三国故事,作作批注。
二、走进《三国演义》
1.摘抄文中描写心目中印象深刻的三国英雄的片断,读读品品。
2.重点阅读《三顾茅庐》,熟读对话,并相邀好朋友一起演一演,注意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表情、动作。
教学过程:
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启发谈话。
《三国演义》中塑造了许多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如智勇双全的关
羽、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老奸巨滑的曹操??同学们可以就自己熟悉的人物来说说。(板书:漫话三国英雄)
(2)指名读题。
2、指导。
(1)学生各自说出自己最熟知的“三国”人物。
(2)学生自由讨论,尝试说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3)学生阅读第二部分《三顾茅庐》的一段对话。
(4)学生分角色自由练说。(教师创设情境)
(5)推荐代表上讲台分角色表演,师生评议。(重点看角色的性格特
点有没有把握住)
3、反馈。
(1)指名上台分角色表演。
(2)评议小结。
篇7:六下语文教案习作1 练习1
六(下)语文教案习作1 练习1
习作 1 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爸爸逗我玩》,选择一件童年趣事写下来,把有趣的地方写具体。 2、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细致地观察生活与大自然,养成留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引导学生领会题眼,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感受童年的欢乐和情趣。要突出“趣”字。 教学难点: 必须是有趣的事,所写的事须趣味十足。描写细致,感受真实。养成习作之后认真修改的习惯。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在习作中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2、学会细致地观察生活与大自然,养成留心观察、及时记录的好习惯,提高 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3、热爱大自然,感受假期生活的乐趣。 教学重点: 学会细致地观察生活与大自然,养成留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引导学生领会题眼,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感受童年的欢乐和情趣。要突出“趣”字。 教学难点: 描写细致,感受真实。 教学过程: 一、师生聊天,引出话题。 1、昨天老师从网上搜索了许多图片,想送给大家欣赏欣赏。看看你们能从这些图片中感受到什么? 2、播放五彩缤纷的儿童生活图片,并配上歌曲《童年》。 3、指名学生交流看了图片后的感受。 4、适时引题:这些图片正是为我们展示了五彩缤纷的童年生活,你觉得自己的童年生活快乐吗?有趣吗?这节课就让我们来说说自己经历过的最有趣的一件事。(板书:童年趣事) 二、品读例文,享受乐趣。 这篇文章是大作家钱钟书先生的女儿在身患绝症后躺在病床上写下来的,题目是《爸爸逗我玩》。 1、学生自由朗读例文。 2、说说阅读体会。 交流角度:文章的题目给你怎样的感觉?从文中你读出了什么?你喜欢文中哪些语言?为什么? 三、激起回忆,交流趣事。 1、刚才通过图片看到了那么多趣事,现在请你们也闭上眼睛静静地回忆一下自己经历过的事情中哪一件事非常有趣,非常有意思,你从中获得了快乐。它可以是发生在伙伴之间、和家人之间,也可以是自己一个人时做的。 2、交流自己经历过的一件趣事,说说为什么有趣? 教师随机拓宽学生的思路,根据学生的发言概括并板书:乐趣、傻趣、意趣、情趣…… 四、产生共鸣,勃发情趣。 导语:那要如何才能写出这个“趣”呢?我们不妨想一下,认真的做“傻事”――有趣,如果要让事情更有趣,就应该(更认真的去做“傻事”) 1、写出趣味性的关键在于:写也做“傻事”的过程中的认真。做得越认真就会显得越有趣。请一位学生给大家讲一讲自己的童年趣事。 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这一“傻事”该如何写出趣味的看法。 3、教师小结(结合学生的发言):让生明白除了写出事情的趣味外,还应该注意在结尾写出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或者说你从中得到了什么感悟。 4、片段比较,讨论写法。 同学们的趣事还真不少!你们想知道我的童年趣事吗?上课之前我已经把它写了下来,还想请你们帮我指点一下哪一段写得好,写得更有趣?你是从哪些句子比出来的? 出示两段话: (1)那天下午,我在外面玩得满头大汗,口渴极了,便回家喝开水。可是家里的开水没有了,爸爸妈妈也不在家。怎么办呢?忽然,我看到桌上有一瓶红色的葡萄酒,就拿过来“咕咚咕咚”喝了好几口。没过多久,我就醉了。幸好爸爸回来了,看到我这个样子,就把我抱到了床上。 (2)这天下午,我在外面玩得满头大汗,口渴极了,便跑回家喝开水。咦,怎么没开水了?爸爸妈妈呢?都不在家!怎么办,我渴得受不了了。忽然,眼前一亮,桌上不是还有一瓶没喝完的葡萄酒吗?我想:爸爸总是说酒不好喝,可他自己却那么喜欢,一定是在骗我。今天我倒要尝尝酒的滋味。于是,我拿了那瓶红色的葡萄酒,小心翼翼地打开瓶盖,一闻,还真香啊!一喝,还有点甜呢!口渴的我忍不住咕咚咕咚喝了好几口。原来酒是这个甜味儿!可是慢慢地,我感觉浑身热乎乎的,脸颊烫得像在燃烧。糟了,糟了,房屋里的东西怎么都会转了?我赶紧坐到凳子上。恰好爸爸回来了,他看到我这个样子,先是一急,马上又笑了,问我:“是不是偷酒喝了?我看你是酒喝醉了!”说完,就把我抱到床上,我很想告诉爸爸我没醉,可就是没力气了,话也说不出来了,渐渐地便什么也不知道了…… 3、指名交流:哪段话写得好,写得有趣?好在哪儿? (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动作 语言 神态 心理) 4、小结:是呀!我们要把事情写生动有趣,就要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动作、语言和神态进行描写。这样不但具体,还让人感觉真实。 五、全体参与,说好“趣事”。 1、把自己认为最有趣的部分具体地说给同桌听,相互指正。 2、个别交流,师生共评,肯定说得好的语句,用得好的词语。 六、学生习作,教师巡视。 学生起草,教师巡视作个别辅导。 板书设计:习作1 写童年趣事 突出“趣”字 真实具体:动作语言 神态 心理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在习作中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2、引导学生对习作进行修改,养成习作之后认真修改的习惯,提高学生的`书 面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在习作中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描写细致,感受真实。 教学过程: 一、学生继续完成习作草稿。 教师巡视,再作个别辅导。(选择学生代表好习作,准备全班评析,修改。) 二、评析,再修改。 1、刚才我们回顾了童年生活,写下了自己童年趣事,老师很高兴成为同学们作文的第一读者,这次作文大多数同学是以快乐为主题,写出了童年趣事,更主要的是同学们在作文中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抓住了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写得很具体。当然,我们的作文当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说有些同学的作文还有错别字、不合适的标点、不通顺语句,有些同学的作文在表达真情实感方面还有些欠缺?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进行修改修改。 2、这次同学们的作文,老师都一一看过,但老师没有做任何批改,今天把修改的权力留给同学们,下面我们进行互相修改。大家看一看,老师这里有几条修改建议。出示请同学来读一读: (1)修改错别字和标点符号。 (2)句子是否完整,要补充完整。 (3)句与句、段与段之间是否连贯,要修改通顺。 (4)是否是“趣”事,要突出“趣”字。 (5)内容不具体的,要补充内容。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方面来写具体,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选一篇学生习作,师生共同评议修改。 4、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同时相互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 5、学生自己再认真修改。 三、誊写习作。 书写要工整。 板书设计:习作1写童年趣事 写“趣”事 写具体(动作、语言、神态、心理) 表达真情实感 练习1 教学要求: 1、语文与生活:感受“拟人”手法的生动有趣,并加以运用。 2、诵读与积累:诵读12个有关“冬”的成语,积累词汇。 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练习口语交际:通过搜集资料,准备导游词,当众介绍,培养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家乡的思想感情。 5、学写毛笔字:学会写有方框儿的字。 教学重点: 语文与生活、口语交际。 教学难点: 通过搜集资料,准备导游词,当众介绍,培养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感受“拟人”手法的生动有趣;比较感悟拟人修辞格的表达效果;练习使用拟人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感受“拟人”手法的生动有趣,并加以运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感知拟人句的生动有趣。 1、指名读题。 2、讨论:爸爸给陆小英的习作提出的建议是什么? 3、比较句子。 (1)学生读第一部分的两句话,思考后讨论:两句话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哪句话更生动有趣? (让学生感受到“唱着欢乐的歌往前跑”使“小溪”有了人的愉快情感和行为动作,从而将“小溪”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大家眼前,生动而有趣味。启发学生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议,让句子同样变得生动有趣,如:小溪追逐着,嬉戏着,想远方奔去。) 二、比较感悟拟人辞格的表达效果。 1、认真读一读书上三组句子,你觉得哪一句更生动有趣? 2、全班交流: (1)第一组:第二句中“风儿”说起了笑话,“乐得小草前仰后合”,将风与小菜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情感和动作。 (2)第二组:第二句中“日记本”是“好朋友”,“向她倾诉自己的心声”,让人感受到“我”多么喜欢日记,日记与“我”所么亲密。 (3)第三组:第二句中啄木鸟用“镊子”――“尖尖的嘴”取出大树肚里的虫子,符合森林医生的形象。“大树开心地笑了”,这全是啄木鸟医生的功劳哇! 3、练习感情地朗读每一组中的第二句,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三、运用迁移,练习使用拟人的表达方法。 1、出示情境练习题:(1)许多车辆来回行驶;(2)车辆大声鸣笛;(3)车辆严重超载,行驶困难…… 2、指名读第三部分。 学生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东西(玩具、储蓄罐、小书柜……)或者看到的事物(车辆、花、草……),将它们写活,跟人一样有喜怒哀乐。 指导:与它们“交朋友”,与它们说说“悄悄话”,猜猜它们在做什么,想些什么。 让学生把车辆当作人,将“来回行驶”、“大声鸣笛”、“超载行驶困难”等表现赋予人的情态和情感,使其人性化。如“许多车辆来回行驶”就可以说“车辆兄弟来来往往,行色匆匆”…… 3、学生根据提供的景物自己设计情境,然后写一写,完成后指名读一读,是不是觉得更生动有趣。 4、总结:“拟人”手法生动有趣,可以将笔下的事物人格化,赋于它们人的喜怒哀乐,将事物写活了。如果在写作时用上拟人手法,会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四、作业。 在今后的习作中学习应用拟人手法,使自己的习作更加生动有趣。 板书设计: “拟人”手法 赋于事物喜怒哀乐 使文章更生动有趣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诵读与积累:积累词语,丰富语言材料,训练学生形篇8:长春版语文四上1-4板块教案
长春版语文四上1-4板块教案
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语文学科 四年级上册 2010.8.19 月 份 周次 节 教 学 内 容 备注 8 1 7 童年的愿望(7) 8.23―8.27 8-9 2 7 我的愿望(4)汉字家园(3) 8.30―9.3 9 3 7 汉字家园(4)长大后我就成了你(3) 9.6― 9.10 9 4 7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2)老师的节日(1)幽默三则(3) 9.13―9.17 9 5 7 幽默三则(2)人间真情(5) 9.20―9.24 9 6 7 人间真情(7) 9.27-10.1 10 7 7 长城的故事(7) 10.4―10.8 10 8 7 长城的故事(7) 10.11―10.15 10 9 7 山水风情(7) 10.18―10.22 10 10 7 山水风情(7) 10.25-10.29 11 11 7 马的天地(7) 11.1―11.5 11 12 7 马的天地(1)我喜欢的小动物(4)科学趣闻(2) 11.8―11.12 11 13 7 科学趣闻(5)壮丽的山河(2) 11.15―10.19 11 14 7 考验(7) 11.22―11.26 11-12 15 7 考验(7) 11.29―12.3 12 16 7 世界真奇妙(4)复习(3) 12.6―12.10 12 17 7 总 复习12.13―12.17 12 18 7 总 复习12.20―12.24 全册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在承接三年级下册教材的基础上,继续沿袭板块组元的特点。共设计了11个板块,可以把每个板块看做具有人文意义的专题,进行语文学习的载体。其中,除“汉字家园”外,共有28篇课文,8次习作训练,2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以期实现四年级上学期的教学目标。 全册教学要求 1、认识251个生字,会写254个生字。 2、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阅读能力和良好阅读习惯。加强朗读和默读地训练;加强对阅读方法的具体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3、完成8次习作,培养写作兴趣,使其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提高写作能力,鼓励学生自由表达,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养成自己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4、加强综合实践,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用语文,实践应用,掌握规律,形成能力。 5、加强书写,学习用毛笔写字的能力。要求书写得规范、工整、美观。 6、使学生养成热爱祖国的情感,感受祖国的美丽风光;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受到人间真情的熏陶和感染,美好的心灵受到滋润。 7、使学生养成环保意识,时刻注重环保。 第一板块 童年的愿望 板块内容简析: 这一板块是本套教材独具的特点,所选的三篇文章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以诗歌呈献形式的等我也长了胡子写出了很多孩子的'心声,容易引起共鸣,播种希望的日子写的是童年的趣事,同学们我们可因深切的感受到那份童年的爱,苦糖技术那段苦涩的回忆在感受母爱的同时也能看出作者内心的自责,重点是注重朗读指导,使学生在反复诵读种理解文章内容,升华情感,引起共鸣。同时应鼓励讲述自己童年的趣事,以及那藏在他们心底的美好愿望。 课 时 计 划 月 日 共( )课时 课 题 1-1等我也长了胡子 第(1.2)课时 教学目标 1、 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歌内容。 3、通过朗读和联想感悟作者童年的愿望。 教学重点 1、 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学习诗歌内容。 2、引导学生换位体验,加强与文本对话。 教学难点 1、 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学习诗歌内容。 2、引导学生换位体验,加强与文本对话。 教学准备 把新学期的美好愿望写在自己设计的“心语卡片”上。 教 学 过 程 自主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新学期开始了,你们都有哪些心愿?在你幸福的童年生活中,还 有哪些美好的愿望? 二、交流感受,提示主题 这节课,我们一同进入第一板块《童年的愿望》的学习。请同学 们大致翻一翻这一板块的课文,了解一下都讲述了小作者的哪些愿望? 三、引入新课,学生质疑教师板书《等我也长了胡子》,请学生质疑:看了这个题目,你最想了解哪些内容? 四、了解课文,自主识字 1、请学生带着问题出声读课文,小组讨论上述几个问题,初步了解 课文内容。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在文中画出要求会写的生字及不明白的问 教 学 过 程 自主设计 题,尝试着自主解决。 学习生字,重点区别“蜘蛛”“蚂蚁”“蝌蚪”的类别及生活习性。 五、再读课文,质疑讨论 第二课时 一、 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 通过多种方式读熟课文。 2、 先分小节朗读课文,然后选择喜欢的内容读出感情。 二、 讨论学习,读中理解 1、 引导小组选择感兴趣的一个小节内容讨论学习,然后汇报。 2、 思考讨论: (1)读了这首诗歌你想到了什么?(2)最想对小作者说些什么? (3)想对他的爸爸说些什么? 三、品读课文,表演体验 1、 再自由读读课文,感受作者字里行间表达感受。 2、 指导学生将课文改编成情景剧。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等我也长了胡子 陪孩子玩 做个这样的爸爸:{ 给孩子讲故事 说话算话 教 学 反 思 课 时 计 划 月 日 共( )课时 课 题 1-2播种希望的日子 第(1.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会写9个生字 ,会用“兴致勃勃”“流连忘返” 等词语练习说话。 2、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通 过与文本的对话,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重点词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在与文本对话和有感情朗读的过程中,体会人物的愿望。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重点词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在与文本对话和有感情朗读的过程中,体会人物的愿望。 教学准备 问父母或查资料,了解西瓜种植的有关知识。 教 学 过 程 自主设计 第一课时 一、 以疑促思,培养问题意识 1、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播种”应该怎么读?为什么? 2、 解题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都想到了哪些问题?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弄懂以上几个问题,解决的方式不限,然后交流。 二、 了解课文,自主识字 1、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在文中画出要求会写的生字,找出自己最感 兴趣的问题或不懂的问题,并在文中画出。 2、 汇报交流自学情况,重点学习要求会写的生字,读准7个要求会 认的生字。 3、 梳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随堂解决一些问题,几个有价值的问题 作为下节课深入探讨的问题。 三、 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 出声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内容。 教 学 过 程 自主设计 2、 用自己的话,按一定顺序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故事? 四、 布置作业 1正确书写要求会写的生字。2 写会书后词语。 第二课时 一、质疑深思,读懂课文 略读课文,说说你对哪个问题有了新的理解,要突出学生的个性感受。 汇报阅读情况: (1) 读懂了“等待”是怎么回事? (2) 为什么说这个西瓜是爷爷从家里搬到瓜地里的? (3) 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二、读文猜想,丰富情节 当“我”看到地里的大西瓜时会怎么想?“我”长大以后,会明白什么?深入体会,加强对话 1、你想对小作者说点什么?2、你还想对小作者的爷爷说些什么?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读写结合,加强训练 1、课文中哪部分写法值得借鉴,好好感悟? 2、结合自己的作文,说一说你都受到了什么启示? 板书设计: 播种希望的日子 播种希望 学会等待 教 学 反 思 课 时 计 划 月 日 共( 2 )课时 课 题 1-3 苦 糖 第(1.2 )课时 教学目标 1、 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体会并学习运用课文中的好词句。 2、 在与文中人物对话和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联系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童年的愿望,从而更加珍惜自己的童年生活。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内容和动词的用法,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在叙事的过程中真实表达自己的愿望的。 教学准备 一些有代表性的文字卡片,词语卡片 教 学 过 程 自主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老师小的时候,特别爱吃糖。谁和老师的感受是一样的?你们为什么爱吃糖? 2、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的题目,却和甜字相反。齐读课题,说你有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读课文,看看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人公对糖的感情有没有发生变化? 3、总结主人公什么时候爱吃糖,什么时候开始就再也不吃糖了。按照这个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 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出声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内容。 2、用自己的话,按一定顺序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故事? 四、布置作业 1. 正确书写要求会写的生字。2 写会书后词语。 第二课时 一、深入理解篇9:六下Unit3阅读课教案
六下Unit3阅读课教案
Unit3 A Let’s read 教学内容:A Let’s read Let’s play 教材分析:本课时是一篇关于过去式的短文。复习总结了A部分的主要单词和句型。教师要注意通过学习短文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能听说认读Let’s read 部分的内容,并完成相应的活动。 2. 会做Let’s play 部分句子接龙的游戏 3. 能补充对话后的问题并能书写答语。 4. 能够就课文内容新型问答练习。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短文内容,掌握过去式的用法。 难点:课文的阅读,学生用过去式写作的能力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学生理解起来不困难。主要的过去式短语都是之前学习过的。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模仿课文写作的能力。 教学准备: 录音机 磁带 课件 教法、学法指导: 教授法、小组合作法、直观教学法 教学过程: Step1 Warm-up 1. Let’s sing 师生齐唱教材36页的歌曲At th zoo 利用歌曲引入教学,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英语的气氛。 2. 日常口语练习T: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S1: I cleaned my room . 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S2: I visited my grandparents.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 S4: I washed my cothes, read a book and watched TV. 口语练习由师生对话过渡到生生对话,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效果更好。 Step2 Preview 在一名同学说完之后,教师询问其他学生:What did he do last weekend? Ss: He washed the clothes,read a book and watched TV. T: Yes. I think he was busy. 课件展示:was 是is/am的过去式形式。齐读几遍。 课件出示句子 He was busy. 齐读几遍。 Step3 Presentation Let’s read 1. 让学生观看课文视频,然后回答问题 T: He was busy last weekend. Wu yifan was busy, too. When did he visit his grandma? Read and choose: 1) Wu Yifan visited his grandmother______. A Saturday morning B Sunday morning C Saturday afternoon 2) Wu Yifan and his grandmother______Saturday evening. A washed clothes B watched TV C cooked noodles 核对答案。 2. Read and answer 1)What did Wu Yifan do on Saturday? 2) Why did he visit his grandmother? 3) What did he do Sunday morning? 4) What did he do Sunday afternoon? 提醒学生在原文中划出答案。 3. Finish the sentences 1) Wu Yifan___his grandma Saturday mornig . 2) Sunday morning,he___with his friends. 3) He____and_____Sunday afternoon. 让学生直接写在课本上,找两个学生上台前写 让学生上黑板写,帮助学生规范书写,同时校对答案。 4.跟录音机读课文 跟教师读 自读 齐读 5. 活动:谁的.记忆力最好? 课件出示不完整的课文, 请学生凭记忆补充完整: Wu yifan was ___ last weekend. He ____Saturday morning. It was his grandma’s birthday. They ____together. In the evening, they ______. Sunday morning,wu yifan ______with his friends. In the afternoon, he _____and _______. 让学生边读边填空,看看谁的记忆力最好。 利用这一活动让学生复述课文,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并且再次提高阅读水平,检验学生的理解程度。 Step4 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 游戏:To be a doctor 课件出示一些有毛病的句子,让学生改正。 John is busy last weekend. Zhang Peng watch TV last Sunday. 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Sarah washes the clothes last Monday. 通过修改病句加强学生对一般过去式的认识和动词过去式形式的写法。 2 小作文: 仿照课文写一篇小短文,介绍你上个周末做了什么事情。 让学生上黑板展示。 Homework: 1.听录音机,跟读课文。 2.完成《基础训练》中相应的练习。 板书设计: Unit3 A Let’s read Wu Yifan’s last weekend Saturday moring _________________ Saturday evening ________________ Sunday morning __________________ Sunday afternoon _________________篇10:语文微课教案
一、教学背景
在语言文字规范化大背景下,帮助学生解决应用“的地得”的疑惑与困难。
二、设计思路
针对学生对于“的地得”的误用与忽视展开教学,规范结构助词“的地得”的使用。按照“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解决”的思路展开教学,总结归纳优化的方式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知道“怎么样的什么、怎么样地干什么、干得怎么样”三种固定搭配。
2、掌握“的、地、得”的区别与联系。
3、运用小儿歌“动前土、名前白、行动后面双人来”的口诀帮助正确使用“的、地、得”。
四、教学重难点
1、知道“的、地、得”的区别。
2、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运用“的、地、得”。
五、教学时间
8分钟微课堂
六、教学适用对象
义务教育九年制内的学生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屏软件
八、教学设计与过程
开场白:
你们好!我是来自文一街小学文一校区的语文老师金颖,以下是我的微课作品《“的、地、得”的区分与使用》。
(一)问题与疑惑
1、重要性
同学们,汉字中的“的地得”作为一级字表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常用字,经测算,每100个汉字中就会出现四次。可是,我们在使用的时候却经常出错!你瞧!
2、错误使用案例的纠正
(1)使用错误:
因为我地表现好,老师高兴得奖励我一颗星,相信我会表现地更好!
疑问:这个句子哪里出问题了呢?
(2)纠正错误:
因为我的表现好,老师高兴地奖励我一颗星,相信我会表现得更好!
释疑:原来正确答案应该是这样的!
3、过渡质疑:我们该如何正确使用?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区分“的、地、得”呢?赶紧来找
找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吧!
(二)区别与联系
1、相同之处:原来它们都是念轻声“DE”,都是结构助词,起连接作用。
2、不同之处:但是它们的搭配及用法却各不相同。
(1)怎么样的什么
(2)怎样样地干什么
(3)干得怎么样
3、区分的方式与方法:小儿歌小结:动前土,名前白,行动后面双人来。
(三)巩固操练
1、练习巩固
(1)形近区分
静静的( )河面
静静地( )写字
欢乐的( )山谷
欢乐地( )歌唱
满意地( )点头
满意的( )作品
(2)类别区分
1)跑得飞快
飞快地跑
2)愉快的旅行
旅行得愉快
3)强烈的渴望
强烈地渴望
(3)综合杂糅
小雏鹰飞到大树的上方,高兴地喊起来:
“我真的会飞啦!而且飞得很高呢!
小结:能填对这个句子的你肯定就已经学会它们的用法了!
2、特殊情况
质疑:假如遇到特殊情况怎么办呢?
我从书包里拿出书交给她们,她们高兴得围着我跳起舞来。
(1)质疑:为什么这里要使用“得”呢?
(2)释疑:原来这里强调的是心情,动词在后,形容词在前,相当于后置,“得”修饰“跳舞”而非“围”。现在你明白了吧?
3、小结归纳:
同学们,只要你记住口诀:动前土、名前白、行动后面双人来,相信你再也不会弄错“的地得”了!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
篇11:语文微课教案
【学习目标】
1、感知斑羚飞渡的过程,体悟飞渡场面的悲壮。
2、反思人类行为,学习斑羚在飞渡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精神。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爱生命,学会感恩。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有情朗读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联想拓展法。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合作探究斑羚精神。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爱生命,学会感恩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联想想象,创设情景
“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近沈石溪的《斑羚飞渡》,在这个神奇的世界里,一群生性温顺的斑羚,在面临种群灭绝的生死关头,为我们上演了一幕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壮举。那一群悲壮的生灵让我们震撼,那一个个陨落的身躯,让我们泪流满面,那一幕生死的抉择,将永驻你我心间。”
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静静地,静静地回忆,在那个雨后彩虹高悬的日子里,在险峻的伤心崖上,一群斑羚进退维谷,猎狗,前面万丈深渊,涧下水流湍急——他们……
二、经典朗读,锁定飞渡
温馨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第9段。
1、圈画动词,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斑羚飞渡的画面。
半大斑羚朝前(飞奔),同时,老年斑羚也快速(起跑),到悬崖边缘,半大斑羚纵身(一跃),朝山涧对面(跳)去,老年斑羚(紧跟)在后面,头一(钩),也从悬崖上(蹿跃出去),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一高一低。半大斑羚在老斑羚背上(猛蹬)一下,在空中再度(起跳),下坠的身体也再度(升高),轻巧地(落)在对面山峰上,而老斑羚则笔直(坠落)山崖。
2、圈画动词,发挥想象,画出飞渡的情景。(我参与,我展示)
3、试着利用手势比划飞渡的`情景。(结合文字,尝试动手,同伴交流,体验快乐)(我比划,我快乐)
三、分析形象,突破重点(老斑羚的形象)
我们现在根据文意,完成这样一个比喻:(我仿写,我接龙)
老斑羚像跳板,助同伴跨越了死亡之崖;
老斑羚像——---,---同伴----------------;
老斑羚像——---,---同伴----------------;
老斑羚像——---,---同伴----------------;
老斑羚像——---,---同伴----------------;
四、联想拓展,激活情感
本文中的斑羚已经不再是自然意义上的斑羚,而是大无畏的牺牲精神的化身。我们生活中有哪些“斑羚”?请向同伴讲述你所知道的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我讲述,我聆听)
五、回味畅想,盘点收获
在甘萍的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中结束。
篇12:语文微课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的达成:
懂得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能力目标的达成:
在老师的重点讲解下,学会描写人物外貌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提升习作水平。
情感目标的达成:
通过微课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写作的积极性、自主性。
教学背景:
这堂课教学的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有着五年的写作功底,积累了一定的词语,但是,文章的创新意识不强,千篇 一律,没什么特色。怎样通过外貌的描写就能突出人物的性格?外貌描写要注意什么?如何抓住人物特征进行细致地描写?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却是有难度的。希望通过这短短的视频,紧紧抓住外貌描写的技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教学重难点:
人物描写需要掌握的几个要点:有顺序、抓特点、用修辞、积词语。
学会观察人物的特点。
教学策略:
由于是采用“一对一”的学习方式,教学方法简单,重点突出,简单易懂,教学的有效性高。老师总结描写方法,直接传授习作技巧,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了解含义。
什么是外貌描写?外貌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进行描写,突出人物的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喜好。(微点评: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明确本次微课目的。)
二、掌握方法。
方法一:描写有一定的顺序。
片段对比,思考喜欢哪个片段描写?为什么?
出示两个片段:
(1)门一开,班主任领进一位女生。她长得很好看,衣着朴素。“我叫小丽,请多关照。”简单的开场白后,她被分到我的旁边,以后我们成了同桌。
(2)门一开,班主任领进一位女生。她中等个儿,梳着两根羊角辫,黑里透红的脸上,有一对明亮的眼睛。穿着一身洗的褪了色的学生装,裤子的膝盖处还缀着两个像眼睛一样的补丁。“我叫小丽,请多关照。”简单的开场白后,她被分到我的旁边,以后我们成了同桌。
我们不难发现,在第二个片段里对人物的外表进行了透彻地分析,从整体到局部,从上至下,让读者一下子就记住小丽。
总结:人物片段描写首先要注意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上至下。(微点评:从片段中寻找差异,迅速掌握观察的顺序。片段简单易懂,适合微课方式的学习内容。)
方法二:抓住人物特点。
1、游戏:“猜猜他是谁?
出示三个片段,让学生猜一猜描写的是谁?
(1)只见他黑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穿一件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衣服,系一条花布手巾,提一柄九齿钉耙。
(2)他有三头六臂,脖子上套着乾坤圈,脚踏风火轮,威风八面。
(3)他身穿金光闪闪的战袍,头戴金冠,手持从东海龙宫掠来的金箍棒,显出一副威武霸气的样子。一对火眼金睛炯炯有神,透露出铲除一切妖魔的决心。浑身透露出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
没错,就是猪八戒、哪吒、孙悟空。因为这三段话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抓住人物的外貌特点”。这点是最重要的,就像画漫画一样,要能够让大家一眼就可以看出是谁,那是因为作者仅仅抓住人物的外貌特点进行夸张化,写作文也是一样的。
总结:外貌描写最重要的是要抓住人物的特点。(微点评:选取学生熟悉的人物,更便于学习人物描写的技巧——抓住人物特点。)
2、练习巩固:诊断毛病。
出示片段:走到镜子前面看一看:浓密的眉毛下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还有一张红红的小嘴巴能说会道,这就构成了一个这样的我。
分析:外貌描写模式化,没有突出特征。
修改:我呀,小头长脸像母亲,浓眉大眼像父亲。不够白净的脸上有许多褐色的雀斑。由于读书写字的姿势不正确,我成了近视眼,这不,最近我的鼻梁上又多了一副眼镜。别看我不漂亮,我可从来没为我的容貌烦恼过。
总结:抓住外貌特征具体描写,文章不仅形象生动,读者对主人公也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微点评:在前面简单而有针对性的学习后,学习分析片段并进行适当的补充,让文段更具体。有了之前的铺垫,学习者会有更多的想法。)
篇13:语文微课教案
(1)金豆才七岁,头发披散着,垂到脖子边,见人就羞得把头低下去,或者跑开了又悄悄地望着人,或者等你不知不觉时猛然叫一声来吓唬你。
(2)她大概叫琅琅,一头柔软的卷发,凸额头、塌鼻梁,穿一件红底白点小罩衣,总是不声不响,像个静默的小哲学家似的。
(3)女儿长得像她娘,眼睛长得尤其像。白眼珠鸭蛋清,黑眼珠棋子黑,定神时如清水,闪动时像星星。
总结:抓住特点的外貌描写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从以上三个片段我们发现金豆是个怕羞但天真、活泼的小女孩;琅琅则是个非常文静的小孩子;而片段三的小女孩应该非常聪明。
篇14:语文微课教案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学过的声母和6个单韵母,能正确区别形近字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能正确拼读带调音节,认识事物,并把音节和图画正确连起来。
3、能正确认读学过的字,口头造句,把认字和学习语言结合起来。
教学重点:
能正确理解题意,完成练习。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1、认识课程表
2、认读生字:文、数、学、音、乐
3、认识自己班级的课程表。
二、用拼音
1、按声母顺序连线,看看图画是什么?
2、出示声母表,学生认读,背会这张表。
3、说说怎样用生活中的事物摆字母。
4、出示图画,拼读音节。区分形近声母。指导区别b—d,f—t,p—q。说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5、拼读音节,做出相应的动作。
6、拼读音节,把同类的词涂上颜色。
第二课时
一、字词句运用
1、认字,连线。
2、进行拓展
3、读词语,在图中找一找。
二、和大人一起读
1、老师带领读儿歌《剪窗花》。
2、生自由读儿歌。
三、作业布置
1、读书
2、完成语练
篇15:语文微课教案
除夕晚上,儿子、孙子都来到她身边,她满脸皱纹都舒展开了,就像盛开的菊花瓣,每根皱纹里都洋溢着笑意。
一天,她的老伴儿病倒了,她脸上珠网般的皱纹更深了,两道眉毛拧成的疙瘩锁到一块儿了。
她望着老伴儿的遗像,嘴唇微微抖动着,刀刻般的皱纹里,流淌着串串泪珠。
总结:人物的外貌描写不仅能体人物的性格特点,还能反映人物的内心情感。仔细欣赏一下三个片段。你能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吗?(微点评:选取了表现人物性格明显的片段,让学生知道外貌描写不仅是外貌的描述,更能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与之前的片段不同的是,体现出更深的层次。)
方法三:妙用修辞手法
片段对比,突出运用修辞的优势。
运用前:你也带孩子,人家也带孩子,你带的孩子又脏又瘦,人家带的孩子又白又胖。
运用后:你也带孩子,人家也带孩子,怎么你带的就跟才从垃圾堆拣出来的似的,人家带的就像才剥壳的鸡蛋心子,又白又光鲜。
总结: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更生动形象、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微点评:让学习者知道,适当运用修辞手法能使人物更形象。教学目的明确,片段的选取有针对性。)
方法四:积累词语
出示描写人物各部分特点的成语,有描写脸部、头发、身材等,为学生提供参考。(微点评:不仅能给学习者提供适当的资源,也让他们能积累一定的学习素材。)
三、归纳提炼
希望你拥有一双发现个性的眼睛去观察生活,有一支神笔去描绘生活,都有一颗盲人似的心灵去感悟生活,这样我们的文章就会多姿多彩形象生动。(微点评:用鼓励的话语结束本次微课学习,希望学习者能以积极的、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习作当中,掌握描写人物的基本技巧。)
篇16:语文微课教案
一、概述
1、课名:《礼仪展风采》,是思想品德人教课标版八年级上册的一堂思想品德课;
2、本节课所需课时为1课时,10分钟;
3、本课对应的课标为“我与他人的关系”中“交往与沟通”部分: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懂得礼仪对个人的要求,讲礼仪有什么意义。
(2)能够在生活实践的基础上,学会以礼待人。
2、过程与方法
(1)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课堂交流等方式,知晓基本社交礼仪姿势。
(2)通过多媒体给他们演示相应的影像资料、图片、感受礼仪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乐于以礼待人;形成讲文明、讲礼貌的交往态度;体验举止优雅、文明礼貌带给自己的乐趣以及对人生发展的价值。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懂得与中学生有关的礼仪规范,并能熟练掌握社交的一般礼节是本框的教学重点。如何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中落实礼仪知识,从而展示自己的风采是本框的难点。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而做出的。
学生是中学八年级学生;
学生对基本生活礼仪知识的欠缺;
学生思维活跃,能积极参与讨论,口头汇报的能力较强;
学生面临的是青年社会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与人交往,礼貌、礼仪的学习很重要;
学生的自控能力不强,教师要注意做好调控。
五、教学策略
本课以学生活动探究和实践体验为主,引导学生自己体验、感悟,归纳、提炼出主题;
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在具体教学中,恰当运用角色扮演、自我反省等方法,使学习过程充满趣味。
六、课前准备
⑴、教师准备:
1、查阅有关礼仪方面的书籍、资料;
2、浏览与礼仪有关的网页;
3、准备与礼仪有关的图片,制作幻灯片。
⑵、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并查阅收集与礼仪有关的资料;
2、思考展示中学生风采的礼仪及做好表演的准备。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师生课前问好是我们每天都要进行的,所以再熟悉不过,同学们认为“课前问好有无必要”?通过学生发言,导入本课主题——礼仪展风采。
礼仪习惯的培养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纠正自身的不文明言行。那么,你都知道哪些礼仪知识?
活动:礼仪知识大擂台
1、说一说:
社交礼仪的掌握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请同学们列举基本的社交礼仪。
学生分学习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老师总结:
社交礼仪有很多,并且就在我们身边,如:路遇熟人主动打招呼;上公交车女士优先,老人孩子优先,主动让座;还有餐桌礼仪、握手礼仪、待客礼仪、电话礼仪等。
打电话是现代人交往、沟通的很重要的方式,讲究电话礼仪更能展示我们的风采,有助于塑造我们良好的自身形象。
2、演一演
请小主持人主持学生表演见面礼仪。(发现优点,提出改进意见,明确认识。)请学生设计、展示古今中外见面时的不同礼仪。
学生通过现场演示,能够懂得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的见面礼仪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无论何种形式都体现了一种礼貌,一种文明。
3、想一想
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表演,我们发现他们都很讲礼仪,面对这些礼仪我们应该持什么态度?(对中国古代的传统礼仪、对外国礼仪、对少数民族礼仪。)
礼仪对我们个人都有哪些要求?
如此讲礼仪有什么意义?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展示。老师评价并提出希望。
4、课下思考
在学校生活中,哪些场合最能展示我们的风采?这些场合都有哪些特定的要求?
★ 六下语文教学计划
★ 六下语文教学反思
六下语文教案 1-4课(精选1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