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deng”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一年级下册语文12《古诗两首:池上》教案和课后反思,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一年级下册语文12《古诗两首:池上》教案和课后反思,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目录
篇1:一年级下册语文12《古诗两首:池上》教案和课后反思
林丽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情感目标: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文本分析
二、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力,进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活动法
五、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
课时安排 2
六、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2、古诗深析,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1、学生结合前后句和插图,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含义。
2、小组逐句内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
3、集体交流,了解《池上》和《小池》大意。(指名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二)《池上》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2、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1)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
(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到的“莲叶何田田”的美好画面,唤起学生对荷花池和娇嫩莲蓬的向往之情。)
(2)小孩如何偷采白莲的?
①学生畅谈自己想象到的小娃偷采白莲图。因太想吃那嫩滑、甜美的莲蓬,而不经大人同意就小心翼翼、偷偷撑船去采池中莲蓬。
②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感觉样子。(让学生为“小娃偷采白莲图”起个题目)
③朗读前两句,思考:你最欣赏其中哪个字?
(“偷”,结合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
④配乐再次有韵味地诵读前两行诗句。
(三)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1、提问: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
3、抓住“不解”体会小娃纯真、质朴,练习读出情趣。
在诗中都描写了哪些景物?(板书:泉眼 树阴 小荷 蜻蜓)
4、理解《小池》一、二句古诗。读中悟情。
(1)你知道泉眼是什么吗?(泉水的出口)。泉水是怎么流的呢?(无声、惜细流)无声指泉水流得很慢。惜指爱惜,谁爱惜谁呢?泉眼爱惜甘甜的泉水,舍不得多流一点儿。
(2)宁静悠美的景色应用什么语气来读呢?(舒缓,爱惜……)找生试读。
(3)泉眼在作者的头脑中想象得如此舒缓而美丽,那作者又是怎么想象池塘边大树的呢?树阴照水爱晴柔,借助注释理解一下。(生自由说二句意思,理通顺后,师小结)爱指喜欢,谁喜谁呢?
七、板术设计:
《池上》
前两句-小娃偷采莲
池上 乡村孩子质朴、纯真
后两句-景美童心纯
《小池》
泉眼惜细流
联想
小池 树阴 爱晴柔 景色清新
令人留恋
小荷尖尖角
所见
蜻蜓立上头
课后反思:
《池上》这首诗中,诗人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把小娃天真无邪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在教学中,通过自主阅读,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促使学生全面深入地感悟。这首诗对学生来说,理解上没什么大的困难,所以我在引导学生想象上花了功夫。引导学生联系“莲叶何田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想象荷花池的美景、小娃采莲的原因、采莲的过程等,通过让学生想象,感受池塘的美和小娃的天真可爱。
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的七言绝句《小池》,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由衷的热爱。教学中以美丽的自然景色直观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过程配以直观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教学媒体运用恰当、适度,为突破重、难点服务。媒体,作为语文课堂教学信息传播的中介,其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它虽然只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但如果在教学中作恰当、适度的运用,可以极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的,这一点在本教案中体现得较为明显。本教案将录像、图片都用上了,既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通过媒体运作,变抽象为形象,从而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一年级下册语文12《古诗两首:池上》教案和课后反思]
篇2: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春晓》《草》教案
古诗两首《春晓》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觉”、“知”2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学习“见”“矢”2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读出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3、初步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学重点
背诵《春晓》
教学难点
理解眠、觉、晓等字的意思及诗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诗意导入。
1、感受春天的美丽。
(1)由练习1春天图片引入,由旧知做起点。
这幅图描写的什么季节?书上怎么说的,咱们一起背一下。
生:春天。“草芽尖尖,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
(2)出示春天的图片,感受春天的景色和特点。
师:对,这是春天的图画。看,老师这儿还有一幅图,你从哪儿看出春天来了?
请学生单个说,然后再请学生完整地说出图画。
(设计目的:现在是秋季,孩子们不能很好地感受到春天的特点和美丽。这个环节就是为学生融入到春天的美景,感受春天之美所做的铺垫。)
2、出示古诗图,以讲故事的形式渗透诗的意思。
师:春天多美呀!我们都喜欢春天,古代的许多大诗人也被春天陶醉了。他们写出好多好多诗文歌颂春天,赞美春天。
出示图
师:看,这位就是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在一个雨后的清晨,他刚刚从香甜的梦中醒来,推开窗户,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淡淡的花香,清脆的鸟叫,还有那些被雨水梳洗变得鲜艳的花草,真让他心旷神怡;可是再一看到那些被昨夜风雨打落的花瓣,又令他无限惋惜。大诗人把这种感受和景色写入诗中,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春晓》里。
3、老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师:春晓的晓是早晨的意思,那春晓就指什么。
学生:春晓就是春天的早晨。
二、初读古诗,学习诗中生字。
1、初读古诗。
师 :这首诗的内容就在老师发给大家的书页纸上。
要求:(1)认真拼一拼读一读,把字音读准。
(2)遇到不认识的圈出来,多读两遍。
学生开始读古诗。
2、学认三个生字。
师:孩子们,谁来拼读一下诗中的三个字宝宝。
(1)请带着拼音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果他读对了,你也跟着拼读一次。
(2)谁能不带音直接认读三个字宝宝。
(3)你觉得哪个字宝宝最好记。
(4)不带拼音在认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
1、检查读的准确。
2、找出几句话。分句练读。
四、学习理解课文。
1、师:孩子们,这首诗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学生说,老师板书:鸟,画,风雨
2、师:春天,鸟儿怎么样?你从哪里知道的?
学生说,找到诗句“处处闻啼鸟”。
指导朗读:如果你听到叽叽喳喳悦耳动听的鸟叫,心情如何?
学生说出心情,并让学生带着这种心情去读“处处闻啼鸟”。
3、师:诗中所描写的花儿又怎么样呢?
学生说,并找出“花落知多少”
师:为什么有这么多花落下来?
学生找出“夜来风雨声”
指导朗读:看到这么多花被风雨打落下来,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学生说,练读这两句。
五、想象朗读全文。
1、师:孩子们,老师也想为大家朗读一遍古诗。请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想象诗中的美丽景色。
学生说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再次重温诗意。
学生自由练读,单个朗读。
2、背诵练读。
六、配乐朗诵。
师:如果配上音乐,这个春天的早晨就更美了。你就是大诗人,来美美的读一读吧。
请最优秀的孩子朗诵读。
七、扩展介绍其他春天的古诗。
八、板书 春晓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古诗两首 《草》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原、岁、尽、吹”4个生字。认识“离、枯、荣、烧、尽”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草》,背诵《草》。
教学重点
背诵《草》
教学难点
理解离离、岁、荣、尽等字的意思及诗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教师手拿一棵小草提问:这是什么?你们知道它有什么特点吗?你对什么季节的草最感兴趣?为什么呢?(学生可结合查找资料。)
2.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写的古诗《草》,看看诗中写了小草的什么特点?
二、范读课文,学生领会。
听准读音和速度。想一想老师是怎么读的,注意停顿和重音。
三、自读课文,指导朗读,初步感知课文。
1.借助拼音自己读课文。
2.指名读(1)注意两个“一”的读法,前一个“一”读yí,后一个“一”读y@(2)注意纠正错音。(3)注意读出节奏。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四、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放课件,整体感知诗的意境。
先出现生长着茂盛野草的大草原。配音: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再出现草叶枯黄的秋景,在烈烈劲风中,野火燎原。
最后,展现春回大地,小草钻出灰烬,一派勃勃生机的画面。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谈谈对诗句的理解。
3.全班交流,教师做重点指导。
离离:形容野草茂盛的样子。
岁:年。
尽:完。
生:生长。
荣:茂盛。
4.第一行:教师讲解“离离”、“原”的意思。指名读,说说这行诗讲什么。还可以怎么讲?(茂盛的野草长满了整个原野。或:多茂盛啊!原野上的野草!或:原野上的野草长得多么茂盛啊!)学生练说。
第二行:“岁”是什么意思?“一岁”呢?(一年)“一枯荣”的意思:一次枯萎,一次茂盛。谁能把这行诗的意思讲出来?讨论,叙述:野草每年的秋冬都枯萎一次,春夏季节又一次茂盛地生长起来。
同桌互讲第一句的诗意,再齐读两遍。
第三行:“尽”是完的意思。野火指荒山野地燃烧的火。“烧不尽”呢?(烧不完)讨论后叙述:野火是不能把野草完全烧掉的。
第四行:为什么说“野火烧不尽”呢?(春风吹又生)第四行讲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春风一吹,野草又会生长起来。)
同桌把第二句串起来说一说,再读两遍。
五、齐读全诗,整体理解
齐读,指名把全诗的意思串说一遍。
这首诗第一句讲野草的什么?(讲野草生长的特点 一年生的植物,春夏生长茂盛,秋冬枯萎。)
诗的第二句赞扬野草的什么?(赞扬野草的生命力很强 野火烧不尽。)
六、指导朗读,背诵全诗
1.教师放朗读录音。学生跟读,朗读时要注意读出节奏、重音和韵脚。
离离 / 原上 / 草,一岁 / 一 / 枯荣。
野火 / 烧 / 不尽,春风 / 吹 / 又生。
(“一岁一枯荣”中的两个“一”,读时声调不同,前面的读第二声,后面的读第四声。)
自由轻声读三遍。齐读三遍,练习背诵,检查效果。
疑问难,深入理解诗句。
提问: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为什么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呢,
议答:野火只能烧掉草的茎叶,草根理在泥土里,是烧不掉的,所以来年春天,草还会重新长出来,从而体会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
生:白居易为什么要写草呢?
议答:白居易赞赏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告诉人们要学习草顽强的精神,不怕挫折。
5.学生边想象诗意,边练习背诵。
五、自学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自己分析字形。
2.班内交流。
3.指导书写。
原:半包围结构,“厂”字里面是“白”,“小”上下结构。横短撇长,里面部分要冲出包围。
岁:上下结构,由“山”“夕”上下构成,山字头,扁而宽,夕字靠上。
火:独体字,注意笔顺。
吹:左右结构,口字旁,靠上写欠字撇头长,横钩短,人偏左,捺画起笔高。
尽:竖撇稍直,捺画伸展,两点上下呼应。
六、板书
草
唐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生命力顽强)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春晓》《草》教案]
篇3:2017春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池上、小池(教学设计)
12.古诗两首 池上
活动目的:
1、学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2、理解古诗内容,感受古诗意境,学会朗诵古诗。
活动准备:古诗图片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我们猜个谜语,看谁猜得又快又对:青竹竿,顶蜂窝,吃了肉,还有窝。(莲蓬)
2.理解古诗《池上 》
-看看,图上还有什么呀?(有白莲花、小朋友、小船、浮萍、水草……)
-这两个小娃娃在干什么?(撑着小船采白莲)
教师小结:小娃娃撑着小船,悄悄地去采白莲玩,可是在回来的路上,不懂得怎样掩藏自己的形迹,河面上。绿绿的浮萍一下子就被小船荡开了。这件事被白居易爷爷看见了,他就写了一首诗,叫《池上》,“池上“--池塘上,下面听老师来读一遍(出示古诗)。
3、欣赏古诗
介绍古诗《池上》,指导幼儿理解重点词句,帮助幼儿理解古诗内容。
⑴小娃撑小艇:小娃娃撑着小船。
⑵偷采白莲回:偷偷地去采白莲回来。
⑶不解藏踪迹:不懂得怎样掩藏自己的形迹。
⑷浮萍一道开:浮萍一下子就被小船荡开了。
4、学习古诗。集体念,师生对念,男女生轮念。
5、启发幼儿边念边用动作表达诗句含义。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活动反思:
由于在平时的活动中,我们比较多地和孩子们一起进行古诗,绕口令等一系列中国特有的民间活动,所以孩子们对于这样形式的活动还是很感兴趣的。同时为了便于他们的理解,我利用了自己画的图片,这样便于他们的观察和记忆。
古诗《池上》内容简单,易懂,比较能够激起孩子们学习的欲望。同时我利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层层递进的帮助孩子们进行巩固和记忆,让孩子们从小就受到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这是我们民俗教育的内容,也是我们现在的每一个教师应该做的事情!
课文12.古诗两首 小池
一、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力,进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古诗。
三、教学难点:理解诗中描写的意境,体会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四、教学过程:
(一)创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美丽的大自然的录像片断,并配上优美的音乐。)
同学们,看看这大自然吧,万物总是那么和谐的相处,使大自然如此的美丽。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来赞美过大自然的万物。如我们刚学过的
(1)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让我们看到了春风的神力。
(2)宋代诗人王令笔下的《送春》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又把我们带到了花开花落三月-
(3)还有前几天我们学过的南宋诗人翁卷写的《乡村四月》中的《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等等,让我们走过了春天,又步入了四月初夏时节,
过渡:今天我就再来学习一首描写初夏时节的诗句《小池》。
(二)初读诗,感受意境。
1、有积累过这首诗的吗?背给大家听听。
2、很多同学都熟悉这首诗,其实它描写的就是一处初夏的小池塘(出示课件)。美吗?著名的宋代诗人杨万里当年看到了这个小池塘,在周围的景物映衬下,被深深的吸引、陶醉,于是便挥笔写下了这首千古吟诵的诗句《小池》。
3、介绍作者:杨万里是南宋著名诗人,最善长写山水诗,一生写诗二万多首,与大诗人陆游,范成大齐名。
4、听录音范读。注意听清每个字的读音,听清读诗的停顿与节奏。
5、学生自由试读。你能试着读一读吗?
6、相机认识生字及纠正字音。(惜 露 蜓。强调lǜ字的读音)师(刚才老师听同学读,有几个字不太准,在这里再强调下。)
7、生再读。请同学们再读一下古诗,注意生字,注意读诗的语气和节奏。
8、指生读。
(三)理解诗,领悟意境:
1、整体提问:在诗中都描写了哪些景物?(板书:泉眼 树阴 小荷 蜻蜓)
2、理解一、二句古诗。读中悟情。
(1)你知道泉眼是什么吗?(泉水的出口)。泉水是怎么流的呢?(无声、惜细流)无声指泉水流得很慢。惜指爱惜,谁爱惜谁呢?泉眼爱惜甘甜的泉水,舍不得多流一点儿。
(2)宁静悠美的景色应用什么语气来读呢?(舒缓,爱惜……)找生试读。
(3)泉眼在作者的头脑中想象得如此舒缓而美丽,那作者又是怎么想象池塘边大树的呢?树阴照水爱晴柔,借助注释理解一下。(生自由说二句意思,理通顺后,师小结)爱指喜欢,谁喜谁呢?
(4)这样柔和的美景谁能来读出?(读出柔美、喜爱……)找生读,师指导读。
3、理解三、四句诗,体会“立”的深意。
(1)同学们读得不错,后两句谁能来试着读一读。找一生读。
(2)你能从读中体会诗的意思吗?很浅显,同桌间交流下。
(3)汇报,师相机纠正。
(4),在评议中随机体会“立”巧妙用法。
“立”:(1)小晴蜓飞过来了,立在了荷叶上,你能给立换个词吗?(落、停、站……)
(2)你认为哪个字最好,为什么?师强调“立”字的用法,使诗句更生动,形象,体现了蜻蜓的可爱。
(5)蜻蜓立在了小荷之上,你能想象一下它们会交流什么吗?(谢谢你,看到你真高兴,我等你好久了……)
(6)其实诗人杨万里曾多次写过荷花,如上学期积累中《闲居初夏午睡起》中也描写了荷花,你还记得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7)谁能把后两句读一下。读出高兴、欣喜等语气。
4、齐读全诗。作者把泉水,大树,荷花和蜻蜓编织成了一副美丽的画卷,并表达了他对夏日池塘边美景的喜爱,带着高兴,喜爱的语气,品读一下全诗。
(四)赏读诗,内化意境。(适当配乐)
1、自由练读(读出个性)
2、个别读
3、同桌互读,背诵读。
4、想象读:你觉得在这个池塘边还会有哪些景色?(小草、小鱼、小鸟……)这么多景色作者只抓住了四种,却把整个夏天的美景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值得我们学习。在你脑海里能想象着更多的美景读一读吗?要读出你对景色的喜爱之情,你试试。
5、全班齐读(情感共鸣)
(五)教师总结:
涓涓细流,浓密的树阴,小巧的荷叶,顽皮的蜻蜓,让这宁静,优美的小池塘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诗情画意令人陶醉,不仅这些,还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是美,让我们一起去发现美,享受美吧。
(六)课外积累:
搜集并积累杨万里的诗。
[2017春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池上、小池(教学设计)]
篇4:部编本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预习提纲和限时作业
教学目标
一、日积月累
(一)重点字词。
1.应会读字:踪 迹 浮 萍 泉 流 柔 荷 露
2.识字方法:
(1)常规识字:
加一加: 踪 迹 浮 萍 泉 柔 荷 露
换一换:露-霜-雾
偏旁归类:浮 萍
3.易读错字: 踪 柔
4.多音字:露 藏
5.应会写字:首 采 无 树 爱 尖 角
(1)写正确:易写错字:首 (上面不是草字头)
(2)写美观:
①指导书写的字:首 采 爱
②指导要点:
首:点撇对称,首横长且直,“自”宽窄适中。
采:上宽下窄,首撇短小,第二笔居中,撇捺舒展。
爱:首撇平短,图宝盖扁而宽,拖上盖下,友撇捺舒展。
6.需要重点积累的词语:
踪迹 浮萍 泉眼 树荫 蜻蜓
(二)重点读背内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二、理解运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踪 迹 浮 萍 泉 流 柔 荷 露”等9个生字,会写“首 采 无 树 爱 尖 角”等几个生字。
难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一、教师
(一)设计预习提纲。
(二)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三)课前检查预习,收集、分析预习信息,进行二次备课。
二、学生
(一)根据预习提纲认真预习。
(二)其它准备:
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预习提纲
学校: 班级: 姓名:
导语:夏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树木枝叶繁茂,花儿艳丽夺目,池塘里荷叶碧绿,荷花粉红;夏天是个生机勃勃的季节,蝉儿鸣叫,青蛙唱歌,蜻蜓飞舞;夏天是个快乐、有趣的季节。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夏天吧!
一、字词初探
圈生字、画生词、朗读古诗,达到正确流利,尝试背诵两首古诗。
自我评价: 家长评价: 小组评价:
(一)生字:识记、书写本课生字,做到正确美观,并能正确听写。
1. 易读错的字(写出并注上拼音):
2. 典型多音字(写出一两个,注音、组词):
3、趣味识字:
4.你能用什么办法记住下面的字:
①踪②迹③浮④萍⑤泉⑥流⑦柔⑧荷 ⑨露
加一加: 换一换:
比一比: 猜字谜:
其它办法:
5、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哪个最易写错?请把它圈出来。
(二)词语
运用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课生词:踪迹 浮萍 泉眼 树荫 蜻蜓,可以搜集图片或照片,将搜集到的材料在小组内交流展示。
二、文本细读
1.读古诗,说说这两首古诗写的是哪个季节。
《小池》这首古诗描写的景物有: 、、、
2、读读记记下列词语:泉水 清泉 荷花 荷叶 流水 水流 踪迹 足迹
3、试着和小组内同学分工朗读古诗。
4、学生质疑: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三、拓展延伸
1.背诵古诗。
2.收集两首描写夏天景色的古诗。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内容 指导预习,精讲点拨
栏目设计 预习提纲 预习展示 精讲点拨(这一过程应主要为面向全班小组展示,但这里大部分是围绕小组内部展示来设计的)
导入
一、课堂导入。
1、师:初夏时节,池塘里的荷花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脸,让人想起古代诗人的作品。
2、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关于池塘或荷花的诗句。
3、师:今天我们要学的古诗也是讲的夏日池塘里发生的事。(板书:古诗二首 )指导书写“首”:点撇对称,首横长且直,“自”宽窄适中。
预习提纲展示
1. 出示学生名字,榜上有名的每位同学大声喊出自己的名字。(课件展示)
2.展示部分同学的高质量预习提纲(书写认真、完成全面)。
初读课文
(一)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
自我评价:
家长评价:
小组评价:
1.每个小组的 号读课文。其余同学认真听,做好评价准备。
2、选取小组代表展示朗读古诗,读后让学生进行评价。教师引导学生从读正确、读流利两个方面进行点评。
3、教师进行小结,并提示学生易读错的字词如:撑chēnɡ 采cǎi 藏cánɡ踪zōnɡ才cái 露lù 池chí
1.易读错字音
2.多音字“藏”“露”
1.易读错字展示。
注意的字音有:出示
平舌音 采 藏 踪 才 早
翘舌音:撑 池 柔 声 树 照 水 上
用不同符号圈出平舌音和翘舌音。
(提醒大家注音本课中最容易读错的字。)
2、小组合作识字,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①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字卡,小组利用字卡,互相快速认读生字。
哪个字音容易读错,不会的提醒一下大家,并和小组内其他成员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②选小组代表在班级内进行展示自己小组内的识字方法,教师相机进行指导。
③小组展示常规识字(小组成员根据小组长的分工,每人上台展示一种识字方法。如:加一加、换一换、比一比、……)
④组长评价,总结。(其他小组补充)
⑤展示趣味识字(猜字谜、编儿歌的识字方法,展示的同学要问一下是怎么猜或编出来的?)
师补充:
无:天下大变
树:“又”一“村”
尖:上面小下面大
爱:朋友挥帽招手
3.小组展示多音字(根据学生在本课找到的多音字为准)
出示: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捉迷藏( cánɡ zànɡ)
宝藏 ( cánɡ zànɡ)
露出 (lù lòu )
露头 (lù lòu )
4.在小组内说一说正确读音。
5.学生齐读。
指导书写
首 采 无 树 爱 角 尖
(1)学生仔细观察在田字格中的占格;根据田字格上方的笔顺书空生字。
(2)试着给每一个生字组一个词语。
6.易写错的字:
(1)出示田字格里的字:首 采 无 树 爱 角 尖
学生当小老师给老师讲一讲每一个笔画应该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遇到学生说不准的地方,教师重点讲解。首:点撇对称,首横长且直,“自”宽窄适中。
采:上宽下窄,首撇短小,第二笔居中,撇捺舒展。
无:上横短下横长,竖弯钩伸展
树:中间“又”的捺变点,三部分要紧凑
爱:首撇平短,图宝盖扁而宽,拖上盖下,友撇捺舒展。
尖:上部不要写成小。
角:两横居中与字框不连
(2)学生完成书中的写字练习,先书空笔顺,再观察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看清难点笔画的写法,然后描红,最后练习书写。(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3)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
(4)利用投影仪进行书写展评,鼓励学生从写正确和写美观两方面进行点评,并引导学生掌握生字的写法。
(3)教师范写,边讲解:
(4)学生练习书写。(小组长提醒学生书写的姿势……)
(5)评价反馈。利用实物投影展示书写较好的。(从字体的占格和是否写美观两个方面评价)利用实物投影展示书写书写较好的。)
(二)词语
在文中标画出下列词语:
踪迹 浮萍 泉眼 树荫 小荷 蜻蜓
(1)大屏幕出示词语
(2)组员展示(以卡片的形式出现,领读。)
(3)选择其中词语说一句完整的句子。
1. 读古诗。
2. 拓展延伸:收集描写夏天景色的古诗。在全班交流。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小组内朗读古诗。
2、班内展示读。教师选出表现优秀的小组进行班级展示朗读。
3、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读,如:拍手读、男女生合作读等。
根据学生朗读教师指导朗读节奏,教给看停顿符号,教师范读、学生领读。
池 上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小 池
杨万里(南宋)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 根据节奏小组内互读。
(2) 师生合作读。
(4)拓展延伸:
1.背诵古诗。
2.介绍自己收集的描写夏天景色的古诗。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预设:感受到了夏天景色的美好
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两首》限时作业
学校: 班级: 姓名:
一、连一连
lù zōnɡ fú pínɡ róu
踪 浮 萍 柔 露
二、读拼音写字词
ài shù jiān jiǎo cǎi wú
( )国 大( ) ( )( )莲 ( )法
三、按原文填空
1、不解藏踪迹,( )
2、( ),早有蜻蜓立上头。
板书设计
偷采 白莲回 景美引人
池上
不解 浮萍开 童真童趣
泉眼 惜细流
小池 树阴 爱晴柔。 夏日美景
小荷 尖尖角,
早有 立上头
[部编本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预习提纲和限时作业]
★ 池上古诗
★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 古诗两首
★ 语文课后反思范文
★ 教案课后反思
一年级下册语文12《古诗两首:池上》教案和课后反思(集锦4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