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轮车 音乐教学课件

时间:2024-02-29 03:35:54 作者:brucelee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brucelee”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3篇三轮车 音乐教学课件,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三轮车 音乐教学课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三轮车 音乐教学课件

三轮车 音乐教学课件

第一课 小黄帽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小黄帽》、《三轮车》

2.能认真听赏童声合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并感受到歌曲所表达的爱党、爱国、积极勇敢的真挚感情。

课时安排:2节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三轮车》。

2.听赏童声合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3.唱一唱

教学重点:

教唱《三轮车》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学唱歌曲《三轮车》

1.听赏歌曲。引导学生认真聆听歌曲,体会歌曲的情绪、感情等。

2.朗读歌词。播放伴奏带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感受歌曲所表达诙谐,欢快的情感。

3.学唱旋律。采用听唱法和视唱法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学唱旋律。首先让学生听旋律,然后根据乐句特点,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每个乐句1.2小节与3.4小节的接龙视唱。

4.学唱歌词。在旋律与歌词都已熟悉的基础上,让学生跟着琴唱歌词,个别不够准确的`地方在纠正。

二、听赏童声合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1.认真聆听歌曲。

2.说一说歌曲的内容,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3.在次听赏并轻声跟唱歌曲。

三、音乐活动:练一练

朗读歌词,划出朗读节奏和小节线

例:小豆豆,背书包,高高兴兴上学校。

(1)过马路,左右瞧,走路要走人行道。

(2)见了老师敬个礼,见了同学问声好。

(3)平安校园我的家,美丽温暖我爱她。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歌曲《小黄帽》

教学重点:

学会歌曲《小黄帽》,进行守纪律,注意安全的思想教育。

教学难点:

正确把握领唱,齐唱的节奏。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小朋友们,交通图标你都知道哪些?(斑马线,红绿灯等等),引入课题小黄帽也是一种安全帽,下面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就是奖放学路上注意安全的一首歌。

二、学习新歌

1.听一听。老师弹奏旋律。

2.读歌词 ,正音。

3. 读谱,试一试

4.跟着琴声弹唱

三、巩固训练

1.齐唱

2.小组比一比

3.全班表演唱:选一个同学领唱,其他同学表演齐唱部分。

四、课后记:

篇2:小学三年级音乐《三轮车》精选教学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三轮车》。

2、听赏童声合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3、唱一唱

教学重点:教唱《三轮车》

教学难点:正确把握领唱,齐唱的节奏。

教学过程:

一、学唱歌曲《三轮车》

1、听赏歌曲。引导学生认真聆听歌曲,体会歌曲的情绪、感情等。

2、朗读歌词。播放伴奏带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感受歌曲所表达诙谐,欢快的情感。

3、学唱旋律。采用听唱法和视唱法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学唱旋律。首先让学生听旋律,然后根据乐句特点,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每个乐句1、2小节与3、4小节的接龙视唱。

4、学唱歌词。在旋律与歌词都已熟悉的基础上,让学生跟着琴唱歌词,个别不够准确的地方在纠正。

二、听赏童声合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1、认真聆听歌曲。

2、说一说歌曲的内容,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3、在次听赏并轻声跟唱歌曲。

三、音乐活动:练一练

朗读歌词,划出朗读节奏和小节线

例:小豆豆,背书包,高高兴兴上学校。

(1)过马路,左右瞧,走路要走人行道。

(2)见了老师敬个礼,见了同学问声好。

(3)平安校园我的家,美丽温暖我爱她。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记

篇3:小学三年级音乐《三轮车》精选教学

活动目标:

1、学会演唱歌曲,感受乐曲的滑稽和幽默。

2、尝试分声部演唱、轮唱的表演方式,培养合作能力。

3、在演唱活动中,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完整图谱一张;节奏卡1、2(“叮铃叮铃”、“叽嘎叽嘎”的节奏);红蓝颜色标记若干、幼儿分成红蓝两队(身上贴有颜色标记卡)

活动过程:

一、练声活动

1、师生问好

2、小动物爬楼梯

二、学唱歌曲《三轮车》。

1、欣赏歌曲《三轮车》

师:小动物们爬楼梯真有趣,小猫。。。。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来学一首好听又有趣的歌曲,现在我们先来欣赏一下。

师:刚才小朋友听到的歌是不是又好听又有趣呢?你听到了些什么呢?

2、再次欣赏歌曲,熟悉歌词。

师:是这样吗?我们再来听听吧(幼儿边说教师边出示图谱)今天我们学的这首歌的名字就叫《三轮车》。

3、师请幼儿念歌词。(两遍)

师:先跟着老师把歌词念一念吧!

4、师:刚才我们念得真好!我们跟着琴声也来用好听的声音唱一唱。(第一次唱)

5、师配动作,请幼儿再次演唱。(第二次唱)

6、师:刚才老师是怎样骑三轮车的?我们一边骑三轮车一边来唱歌吧!(第三遍)

7、师:我们把小椅子当成三轮车,骑上三轮车出发啦!(第四遍)

三、轮唱歌曲《三轮车》。

1、认识颜色标记作用。

T: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身上贴了圆片,有红色的、蓝色的。现在老师教小朋友一种新的唱法,我将红片放在这里,就由红队的小朋友唱,接下来谁唱……咦,这里红色和蓝色一起,那由谁唱呢?

2、按颜色标记,幼儿轮唱表演。(交换演唱)

四、分声部演唱。

1、练习配唱《三轮车》。

T:三轮车骑起来会发出什么声音呢?谁来学一学?(引出“叮铃叮铃”)

出示节奏卡1,请幼儿仔细观察两小铃有什么不同?(一小一大),强调节奏不同,小的铃唱得快,大的铃唱得慢。让幼儿看着节奏卡1练习“叮铃叮铃”。(配上动作)

T:骑了很长时间的三轮车会发出什么声音?(引出“叽嘎叽嘎”)

出示节奏卡2,通过比较踏脚的大小,发现是一样的,因此唱的节奏也是一样的。让幼儿看着节奏卡2练习“叽嘎叽嘎”。

(配上动作)出示配唱部分的图谱,完整练习配唱部分。

T:看,老师也把它们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我们一起来念一念?(咦,这是什么呀?——引出“问号”中的秘密。)

2、两位老师示范分声部演唱。

T:这首歌还有另外一种有趣的唱法,它叫“分声部演唱”,先听老师来唱一遍。教师小结:有人唱歌词,有人唱三轮车发出的声音。

T:接下来老师来唱三轮车发出的声音,小朋友唱歌词。(交换唱一遍)

T:这次我们要加大难度,红队小朋友唱歌词,蓝队小朋友念三轮车发出的声音。(交换演唱)

篇4:音乐教学课件

音乐教学课件

第一课时青春舞曲

教学目标:

1、能用轻柔自然的声音欢快地演唱歌曲,并能背唱这首歌。

2、能感受到新疆歌曲的风格特征,用不同的形式参与表演活动。

3、能够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表演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作品的民族风格

教学过程:

一、节奏律动

1、在《青春舞曲》的伴奏音乐中老师带领学生拍节奏。

根据由易到难的原则练习

4/4

(1) Χ Χ Χ Χ‖

(2) Χ Ο ΟΧ Χ‖

(3) Χ•Х ХХ Х ХХ ХΧ Х‖

2.归纳音乐的主要特征:欢快活泼,律动感强,新疆风格浓郁。

3.欣赏新疆维族歌舞表演片段

(1)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归纳出新疆歌舞表演的'主要特点:风趣幽默,边歌边舞。

(2)让学生回忆、模仿、设计简单的新疆舞蹈的动作(如“托帽”、“耸肩”、“扭脖子”),带领大家一起随着《青春舞曲》做律动。

二、练唱歌曲

1、聆听歌曲,了解歌曲结构

2、用“啦”模唱旋律,要求声音自然圆润,按分句要求换气。

3、练唱歌词,用非连音方法演唱。

4、熟唱歌曲,能背唱歌曲。

三、表现歌曲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歌曲

1、各小组选代表为全班同学表演,也可以集体演唱,方案自定。

2、各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表演,表演时邀请其他同学以拍节奏,敲笔等方式进行即兴伴奏。

3、要求学生能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表演。

四、教学拓展

1、请在地图上找出新疆的地理位置,你熟悉新疆的哪些风景名胜?

2、新疆有多个民族居住,你知道的民族有哪些

3、你熟悉新疆的哪些乐器?

4、练习手鼓节奏:Χ.Χ ΧΧ∣ΧΧ ΧΧ Χ∣……

5、合着手鼓节奏一起演唱歌曲。

五、作者、作品简介

介绍王洛宾

六、课后作业

收集王洛宾的声乐作品,下节课推荐给大家欣赏。

七、课堂小结。

篇5:音乐教学 课件

音乐教学 课件

音乐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

1、同学能够大胆自信地参与歌曲的演唱,并准确表达音乐中的情感。

2、同学能初步处置音乐作品,并且能够恰当的利用歌曲表达人的思想感情。

3、同学能够对他人的演唱进行客观的评价。

4、同学能基本熟悉一个升号调的首调唱名位置。

【教学准备】

1、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系统、CAI课件、Flash制作的MTV。

2、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爱的奉献》、《让世界充溢爱》的光盘。

【教学过程 】

一、激情引趣式的导入

抓住青少年爱玩游戏的特点,首先让同学玩“接音符”的游戏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对单纯音符的印象,每一组可派一位代表来进行大比拼。在同学玩的过程中复习单纯音符,落下来一个音符同学就说出它是什么音符。网站的Flash课件,按鼠标移动篓子去接住一个个往下落的音符,在规定的时间内看你能接住多少个音符,可自动记分。)

师:同学们刚才接到了各式各样的音符,这些音符能够组成色彩斑斓的音乐世界,因此我们一定要熟悉音符,唱好音符。

二、常规式的复习

1、课件展示C大调的音阶表,同学按老师所点的位置唱出音符的唱名。

C D E F G A B

do re mi fa sol la si

2、课件展示G大调的音阶表, 让同学对比这两条音阶有什么区别?

然后再熟悉G大调的唱名位置。

do re mi fa sol la si

3、播放Flash键盘,对照键盘讲解C大调与G大调的音高位置,鼠标点击琴键可发出声音来。

三、情境式的学唱歌曲

(一)欣赏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

1、初步听赏歌曲

师:刚才同学们玩了游戏也唱了C大调和G大调的音阶,现在我想请同学们听一段感人的真实故事。

媒体播放Flash制作的MTV《一个真实的故事》。

听完这首歌后,让同学们谈谈自身初听作品时感受:例如,歌曲讲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这个女孩为什么会这样做?作为生命个体的人和动物在地球村是否应该平等?音乐是怎样表达人们对救鹤女孩的眷恋之情?

教师小结:《一个真实的故事》又名《丹顶鹤的故事》,这是一首动人心弦的叙事歌曲,抒情婉转的向人们诉说了一个凄美动人的故事。全曲分为两局部,第一局部旋律深沉流畅,,运用同音反复、级进的手法和口语式的音乐语言表达了歌曲的深沉意境。第二局部曲调的色彩变得明亮开阔,歌曲以拟人的手法、反问的语气谱写了一曲天地之间的歌:“为何片片白云,悄悄落泪,为何阵阵风儿,轻轻诉说。”歌曲的结尾处用“假声”演唱的华彩段,是流行歌曲中常见的假声应用方法,音色有一种晶亮透明的感觉。在这里表达了丹顶鹤为女孩伤心哭泣的'悲哀心情,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生态环境的联系性、互根性,人与自然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因此整首歌曲充溢了人性美,把无生命的自然景观视为有生命的整体,音乐在流动的音符中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曲作者解承强,祖籍山东,儿童时期学习唢呐,15岁考进战士歌舞团学习大提琴,1987年与毕晓世、张全复组成“新空气”乐队,参与了《程琳·87新歌》的制作,并活跃在各地演出舞台上。由他创作的《信天游》曾掀开了“西北风”的第一幕。他是大陆流行乐坛最有发明力和影响力作曲家之一,为大陆流行乐坛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再次聆听歌曲,体会歌曲带给人的心灵启迪。

师: 在聆听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轻声跟着唱,也可以展开你们的思绪,放飞你们的想象,去品味优美的旋律,去理解歌曲的深刻内涵。

(二)欣赏歌曲《爱的奉献》

播放1988年春节联欢晚会上韦唯演唱的《爱的奉献》。

1988年春节联欢晚会,一个癌症患者获得人间真爱的故事刚刚讲完,音乐声随之响起:“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朴素的歌词、流畅的旋律,洋溢着人间最美的温情,一下子打动了全国亿万观众的心,并很快传唱开来,韦唯也因此成为中国知名度最高的大歌手之一。

(三)学唱歌曲《让世界充溢爱》

1、作品简介与听赏

把“让世界充溢爱”输入进行搜索,找到“终特别专辑【让世界充溢爱】”,点击打开,就可以清楚地了解这首歌的创作与演唱经过。这个网页做得非常好,两边是向上移动的字幕,中间是移动的一幅幅照片,配上正在播放的歌曲——《让世界充溢爱》,同学从中获得美的享受。

《让世界充溢爱》是由陈哲、小林、王建、郭峰、孙铭作词,郭峰作曲。作品包括器乐引子和三首歌曲,是一部规模不大,但寓意深刻、气势宏大的作品。它的音调、节奏在坚持民族性语言的同时,又向国际乐坛进行了借鉴。这首歌是中国流行音乐史上的第一部表示世界性重大题材的作品,大大突破了人们常以为流行歌曲只是表示花前月下、灯红酒绿的观念。

2、曲作者郭峰简介

曲作者郭峰,1962年出生,四川成都人。生长在一个艺术家庭,6岁在父亲指导下学习小提琴,8岁改学钢琴,15岁考入四川省艺术学校专修钢琴。1978年,16岁的郭峰发表了他的第一首歌曲《月光》,从此走上了创作之路。他的主要作品有:《我多想》、《让我再看你一眼》、《道路》、《恋寻》、《让世界充溢爱》、《心会跟爱一起走》、《有你有我》······

3、学唱《让世界充溢爱》的第二首歌。

1)轻声唱曲

师:课本中选唱的是第二首歌,请同学们翻开书第八第九页,跟琴轻轻唱曲谱。我们学习了一个升号的G大调,这首歌有五线谱与简谱的对照,请同学们注意五线谱G大调的唱名位置。

2)播放歌曲伴奏,同学唱歌词,要求同学饱含深情地去唱。

四、扮演式的歌曲演唱

1、筹划演唱形式

师:刚才我们一起学唱了三首歌,从爱动物到爱人类同胞到让世界充溢爱,这一首首爱之歌,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懂得了真情的可贵,真情的伟大。现在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选一首歌进行筹划和编排,然后到台上来演唱。

同学讨论、编排,教师可参与到同学当中去进行指导。

2、同学的演唱。

3、对每一组的演唱进行评价,采取自评、他评。

五、课堂总结

爱没有国界、爱没有种族之分,爱能让人感受到温暖。“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同学们,我们应该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我相信同学们在了解的过程当中,一定会有很多感触,也会更加珍惜现有的学习机会。

篇6:幼儿园音乐教学课件

【设计意图】

一次饭吃好后请幼儿自己去放碗时的惊奇发现。有两三个幼儿一起去放碗,这几位宝宝居然拿着手中的碗勺进行敲打起来敲的孩子越来越多并表现的特别开心,从中也带动了吃饭很慢的幼儿吃的快多了,目的也是为了参加他们的这一发现。为了让托班孩子喜欢上幼儿园,吃中饭时也快一些,我设计了此活动《叮叮咚咚》。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跟着教师和同伴一起敲敲玩玩。

2、在游戏中体验敲打碗勺的乐趣。

【重难点】

重点:乐意与同伴一起玩敲打游戏。

难点:主动去尝试敲打碗勺。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用遮挡板挡住所有的材料,以引导幼儿的好奇。(小朋友想知道挡板后面有什么吗)

2、在遮挡板中逐一出示孩子们熟悉的勺子、碗并用动物的口吻与小朋友打招呼问好:(小宝贝们,你们好,认识我们吗?我们可很喜欢你们哦)

3、教师在挡板后面进行敲打,并要求幼儿拍手、头、腿等形式与教师进行互动。

4、教师把挡板拿掉,再次敲打并引导幼儿跟着教师的节奏进行变换。

5、教师把材料摆放到每一张桌子上,请幼儿进行尝试(教师应观察即使引导幼儿进入游戏,体验快乐的敲打)

【活动反思】

此活动借助了幼儿非常熟悉的碗与勺,平时他们在家中可能很少的去体验敲打碗勺。而且现在很多刚入园的宝宝都对吃饭不感兴趣,通过次活动让幼儿对主动去使用碗勺,并乐意的自己去完成吃饭的'过程。

篇7:《船歌》音乐教学课件

教学内容聆听〈水乡船歌〉课时序号14 教学目标感受歌曲所具有的江南水乡特色,引导学生能够听辩出乐曲的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并比较乐曲几部分之间的异同。

教学重难

点听辩出乐曲的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并比较乐曲几部分之间的异同 教案性质(如实填写,供核实。在“独立新备”或“修改”栏后打“√”)独立新 备 教学设 计 教学流 程 (2) 作业及 板书设 计√修 改材料出 处

1、初听。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演奏乐器和演奏形式。 设问:

(1)在这首乐曲中你听到了哪些乐曲?演奏主旋律的是什么乐器?、调修改复习笛子、二胡、筝、琵琶等民族乐器的知识,整出示《水》、2、复听,让学生轻声跟着音乐哼唱主题旋律,听后讨论:

(1)请根据音乐的情绪,分别用“抒情优美的,“活泼欢”

快地”来表示乐曲的不同部分。并说说音乐让你联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2)唱一唱主题1 2,再呱呱音乐,说说它们之间除了情绪上不同之外还有什么不同?

(3)第三段旋律和哪一段相同?

(4)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乐曲的曲式结构 图.3、在学生熟悉乐曲的结构和乐曲主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聆听,当笛子演奏主题旋律时,还伴随着其他乐器演奏的旋律,你能听出来吗?

4、小结:这是一首具有江南音乐风格的器乐曲,作品表现了江南水乡的秀美风光。

效果 反思 补救

篇8:《船歌》音乐教学课件

高二歌唱 第三单元 芳菲田野

《乌苏里船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用积极的态度参与音乐课堂实践活动,了解赫哲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和音乐特点,拓展学生的音乐视眼。

2.用明朗质朴、兴奋自得的情感演唱,能够感受《乌苏里船歌》并能体验民族风格和地方特点。

3.了解合唱歌曲的形式与和声效果,感受多声部合唱歌曲的和谐美和丰满性。 教学重点:

积极地演唱并感受歌曲《乌苏里船歌》所表达的情感,了解歌曲的风格和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

感受混声合唱(SATB)的形式和效果,感受多声部音乐的和谐美与丰满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前播放《乌苏里船歌》笛子曲)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的这段音乐是一段非常优美的笛子曲,它能让你联想到什么样的风光? 生:自然风光

师:是的,我们常说艺术来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大自然慷慨的馈赠,大自然是人类生存的空间,同时它也是人类艺术创作的源泉。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活里,我们赞美每一座山,我们歌唱每一条河,甚至是那片热情的沙漠……今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的脚步来感受音乐中的自然风光。 (引出课题高二歌唱第三单元《芳菲田野》) 二、新授课

1.了解赫哲族的人文、音乐特点 师:(与PPT同步)在我国的东北有一个省叫黑龙江,在黑龙江省的东北有一条河叫乌苏里江,它自南向北流入大海。如果把我国比作一只雄鸡的话,那么乌苏里江就处在鸡冠的位置。

乌苏里江简介:

乌苏里江发源于吉林东海滨的锡赫特山脉,是黑龙江的支流。原为中国的一条内河,1860年清政府与沙俄签订了不平等的《北京条约》以后,成为中俄界河。它全长909公里,向北流至抚远岛与黑龙江合流,直入太平洋,流域面积18.7万㎞?。乌苏里江鱼产丰富,江面宽阔,水流平稳,是赫哲人赖以生存的母亲河。 赫哲族简介:

赫哲人世居乌苏里江一带,以捕鱼为生,是中国北方现存唯一的渔猎民族。赫哲族人口数为5354人。“赫哲”一词有“下游”或“东方”之意。赫哲人自称 “那乃”,即本地人之意。 赫哲族音乐简介:

在长期的渔猎生产和生活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反映赫哲人生产、生活习俗的具有鲜明民族特征的民歌曲调。

妇女爱唱“嫁令阔”(民间小调)老人爱唱“伊玛坎”(说唱艺术)。赫哲族的小调优美动听,无论是曲调和节奏,都会使人感到江波的起伏和渔船的摇曳。其中《乌苏里船歌》更是赫哲族民歌的代表性作品。 《乌苏里船歌》简介:

《乌苏里船歌》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赫哲族民歌,1962年郭颂等人在吸收了《想情郎》《狩猎的哥哥回来了》等最具代表性的赫哲族传统民间曲调之后,创作完成了《乌苏里船歌》。后由瞿希贤改编为混声合唱。 2.聆听并演唱歌曲《乌苏里船歌》 (1)带着问题聆听歌曲 1歌曲分为几部分? ○三部分,引子+主体+尾声 2歌曲表达了怎样的场景? ○赫哲人过上幸福生活之后,欢快甜美,心情格外开朗的生活景象。 3作品在演唱形式上有何特点? ○男高音领唱+混声合唱

(2)了解歌曲的曲式结构、逐段演唱歌曲 《乌苏里船歌》曲式为带再现的三段体:

第一乐段为引子部分(呈示乐段),6/8节拍,节奏比较自由,歌词为衬词,表现了乌苏里江清晨的宁静。(先聆听、后演唱第一段)

第二乐段为主体部分(展开乐段),由一段简短间奏引进,使旋律从自由的节拍进到节奏感较强的2/4节拍,像是一位摄影师将镜头从烟波浩淼的江面移到一只跌宕摇曳的小舟,舟上赫哲族渔民摇着船桨,引吭高歌。表现了赫哲族人民对家乡山水的热爱,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先聆听、后演唱第二段)

第三乐段为尾声(再现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再现,表现了满载欢乐的渔船渐渐远去,直到消逝在遥远的天边。全曲犹如一幅色彩鲜艳的图画,描绘了赫哲族人民的新生活。(先聆听、后演唱第三段) 3.感受混声合唱的魅力 (1)混声合唱简介

《乌苏里船歌》是一首由男高音领唱的混声合唱,混声合唱是指有女声(或童声)与男声混合组成的一种合唱形式。种类有二声部、三声部、四声部、八声部合唱等。 (2)分声部演唱《乌苏里船歌》引子部分,感受混声合唱的魅力 女高音唱3 — — — 女低音唱1 — — — 男声部唱5 — — — .三、知识拓展与课堂小结 1.知识拓展

(1)是赫哲族每四年一次的“乌日贡”文体大会的主题歌;

(2)在1980年就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定为亚太地区音乐教材。这是赫哲族人民的光荣,也是中华民族的光荣。 2.歌曲小结

人物:赫哲人 地点:乌苏里江上 风格:船歌 演唱形式:男高音领唱+混声合唱 旋律:江波的起伏 渔船的摇曳 节奏:平稳摇浆

篇9:《船歌》音乐教学课件

《船歌》

教学内容:

歌曲《船歌》。

教学目标:

1、通过语言感知六八拍子;通过歌唱《船歌》,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与文学的融合。 2、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启发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喜爱的形式创作表现古诗意境。

教学重点:

1、感受六八拍子的节奏。

2、感受古诗特有的华夏情韵、如诗如画的美境。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 二、学唱歌曲 1、有感情地朗诵。

边摇摆身体边朗读。因为是语文课中学过的内容,学生会倍感亲切。朗读时,要让学生似乎坐在船上,有微波荡漾的感觉,既清新又愉悦。并要有激情,用快慢、强弱、声音高低的对比来表现词的意境,启发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读出心中渴望遨游太空的天真遐想和探索宇宙奥秘的美好愿望。 2、动起来。

边听音乐边做动作,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的表情或作出体态反应。如坐在小船上荡漾的感觉,自然地让学生体验强弱弱的六八拍子,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身体摇摆动作配合音乐动起来,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表现音乐。 3、感受六八拍子及演奏歌曲。

在玩中不断熟悉音乐,如:与同桌的小朋友合作,双手搭起,模仿小船,随歌声前后或左右摇摆。小孩喜欢动,歌词又熟悉,很快会在听唱中学会这首歌。 4、选择小乐器伴奏。

把学过的乐器拿来伴奏,让学生去敲、去摸索,并选出最好听的小乐器为歌曲伴奏,如三角铁等,可在强拍上敲一下。也可自己创造乐器,或寻找音源,鼓励创造。

篇10:《船歌》音乐教学课件

(一).课题:《六月—船歌》 (二).年级:初二 (三).课时:一课时 (四).教具:钢琴、多媒体 (五).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六月—船歌》在音乐风格和表现手段上的特点,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3.技能目标:能过分辨《六月—船歌》第

一、第二的主题,熟记第一段主题。 (六).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能准确总结作品主题的情绪。

2、了解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生平及代表作品

难点:了解音乐不同要素的不同表现力,及其在塑造人物或营造气氛方面的作用 (七).教学过程

一、欣赏《六月——船歌》

1、播放视频《六月——船歌》。(课件:钢琴演奏版《六月——船歌》的视频)

2、教师:这是一首钢琴作品,哪位同学可以告诉我听完这首作品后脑海里产生了什么样的画面?学生自由回答。

3、教师:大家说得很好,这首作品名字叫《六月——船歌》,是我们很熟悉的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大家还记得柴可夫斯基有什么代表作品吗?学生自由回答。

二、作曲家简介: 柴可夫斯基是著名的俄国作曲家、指挥家,有“旋律大师”的美誉。他的音乐创作具有浓厚的俄罗斯气息,芭蕾舞剧《天鹅湖》、《睡美人》,交响曲《悲怆》都是他的代表作品,这首《六月——船歌》也是他的代表作品,是他创作的钢琴套曲《四季》中的一首。(课件:制作包括柴可夫斯基生平介绍、头像,《天鹅湖》《悲怆》主题音频的 PPT。)

(八)总结:这首钢琴曲的音乐意境非常的美,曲中的人们在水中悠闲地划着船,来到了我们的面前,我们似乎能听到他们的欢声笑语了!慢慢的,慢慢的,他们又走远了,和静静的水面融为了一体。同学们,音乐具有非同凡响的描绘能力,让我们随着音乐一同感受这个美丽的夏天吧。

篇11:《船歌》音乐教学课件

教学内容:1、欣赏乐曲《船歌》

2、复习歌曲《原谅我》

3、创编与活动

4、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聆听《船歌》,培养学生完整聆听音乐作品良好习惯,感受作品中轻松、欢快的气氛。引导学生动手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2、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创编。

3、通过乐器演奏歌曲《船歌》为表演伴奏,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竖笛小练习。(结合复习前课内容吹奏学生自己作品进行练习)

二、复习歌曲《原谅我》

1、完整地唱一边。

2、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分组自由选择打击乐器试敲,讨论每样乐器用了什么节奏进行伴奏)

3、幻灯出示节奏谱,逐条边唱边徒手拍(加上乐器敲一敲,三条合起来(方法同上))

4、一部分学生唱,一部分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三、编创与活动

1、节奏 :2/4 Ⅹ Ⅹ∣Ⅹ Ⅹ∣Ⅹ ―∣Ⅹ ―‖

用“3 5 6”三个音按节奏编自己的歌唱一唱吗?

1)听听老师的歌怎样?(教师示范)

2)学生同座试编

3)学生展示

4)师生评价

四、聆听《船歌》

1、导入:(你能听出他们在唱什么吗?)放录音,学生聆听

2、交流讨论歌曲所表达的情景(伙伴们真诚的友谊之情和欢快的气氛)

3、幻灯出示歌词,复听全曲。(当很多人歌唱时,他们唱的是同一个曲调吗?)学生交流——答案

4、全曲(出示合唱谱,要求学生画出合唱的二声部图形谱)

5、指导学生看书上是怎样画图形谱的,然后听音乐试画

6、师:请学生随音乐划动,表达伙伴们轻松活泼地在船上划行的情景。

3、复听音乐,学生随音乐划动。

《船歌》音乐教学课件

篇12:一年级音乐教学课件

一年级音乐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歌曲《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2、演唱中体验歌曲四三拍的韵律。

3、通过音乐作品感受和表达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喜欢演唱歌曲《我爱家乡我爱祖国》,能够乐于参与并能表情地演唱歌曲。

(二)教学难点

演唱中体现出三拍子的韵律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引言:“大家看看这张图片,你发现这张地图上最能引起你注意的是什么?”(课件出示中国地图)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出两个明显的线条。

教师小结:这两条线条是我国最著名的'长江和黄河。许多音乐家都曾经在音乐作品中描写过长江、黄河,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首这样的歌曲。

(二)感受歌曲

1、聆听歌曲、感受歌曲

过渡语:“歌词里边讲的大江、大河分别叫什么名字?”“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说一说对歌曲的感觉。”

教师总结:这是一首用中速演唱的抒情歌,三拍子常给人一种在湖上泛舟荡漾的感觉。

学生活动:听辨、体会歌曲情绪,学生随音乐晃动身体体会三拍子的韵律。

2、认识长江、黄河

过渡语:“让我们通过视频感受一下长江和黄河的恢弘气势吧!”“从这段视频中,你对长江有了哪些了解?”

教师总结:长江与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我们引以自豪,代表我们民族精神的江河。

学生活动:在地图上指出长江和黄河的位置。

(三)分句学唱

1、学习歌词

过渡语:“我们先来念读一下歌词吧!”

(1)念读歌词

教师活动:歌词谱例并带领学生分句读歌词。

(2)完整朗读

学生活动:聆听《我爱家乡,我爱祖国》伴奏,完整朗读歌词。

教学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

2、学习旋律

(1)哼唱旋律

学生活动:分小组哼唱旋律。

具体办法:教师钢琴伴奏或播放伴奏音频,部分学生用“Lu”哼唱旋律,另一部分学生随旋律有感情朗读歌词,第二段两组交换。

(2)自主完整哼唱旋律

学生活动:聆听《我爱家乡,我爱祖国》音频,学生轻声哼唱。

3、分句教唱。

教师活动:分句教唱,同时注意准确示范,并及时评价和纠正学生的演唱。

教唱要求:

A、用急吸缓呼的方法来呼吸,每句的中间不要换气。

B、气息要吸进腹部,演唱时感觉腹部用力,不要喊唱。

C、演唱时注意口型,嘴里好像含着水一样,口腔里保持一定的空间,要竖着张嘴,嘴要张大张圆。

4、歌曲处理

(1)再次感受

过渡语:“教师再次演唱歌曲,你们来听听我们之间的演唱有什么不同?”

教师活动:带有感情地范唱。

学生活动:对比感受,并能模仿教师演唱

(2)完整演唱

学生活动:听音乐并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

(四)打击乐器伴奏

过渡语:“歌声表达了我们对黄河,长江的赞美之情,大家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现呢?”

学生活动:表演和乐器伴奏(可多次和交换演奏表现)

教学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五)课堂小结

最后让我们用这种方式再次表达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吧!

篇13:音乐教学课件怎么写

教学目标:

通过对两部音乐作品《草原小姐妹》(草原放牧)欣赏,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和艺术作用;了解怎样鉴赏音乐,提高音乐鉴赏的兴趣和信心,并理解音乐中所富含的斗争精神。

教学重点:

一、认识音乐要素、音乐形式要素的基本内容。

二、通过鉴赏作品《草原放牧》第一主题的曲调,体验情感,感受音乐要素在《草原放牧》所发挥的的艺术作用。

教学难点:

认识音乐形式要素节奏、力度、速度、旋律的艺术作用,理解音乐是如何通过要素来表达情感的。

教学方法:欣赏法、谈话法、表演法等。

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以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兴趣。高中生都喜欢听流行歌曲,因此询问学生平时为什么喜欢听,引出音乐可以表达思想,可以增添生活情趣。

2、提出音乐的这些好处后,进而引发学生思考,音乐史通过怎样的途径来表达它的想法的呢,或者作曲家又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乐思的。提问过后引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

1、初步学习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

音乐的“基本要素”有: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

音色:常用的“形式要素”有: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

“音乐语言”是凭借音乐的形式来表现人类情感的艺术手段。

2、依据教材上所示例运用讲授法着重讲解节奏、力度和速度。

节奏:节奏是指音乐运动的长短和强弱,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

力度:音乐中音量的强弱程度。

速度:音乐进行中的快慢程度。

3、作品鉴赏

通过鉴赏作品《草原小姐妹》之《草原放牧》体会音乐要素和音乐语言的作用

(1)先为学生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

《草原小姐妹》是根据蒙族少年龙梅和玉荣在暴风雪中保护公社羊群的真实故事写成的,表现了她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2)提问并请学生讨论乐曲的风格。

总结出乐曲清新活泼,充满活力,并具有浓郁的内蒙民间音乐色彩的特点。

4、选段欣赏

(1)先聆听“引子”部分,提问这是什么主奏乐器?为何要用这种乐器表现小姐妹的形象?

通过学生回答得出答案:琵琶,小姐妹的主导动机,能很好的塑造英雄形象。

(2)欣赏乐曲“第一主题”思考音乐刻画小姐妹怎样的形象? 音乐情绪怎样?联想和想象到了什么?说明理由。

与学生共同得出答案:小姐妹天真、活泼、乐观、富有朝气的少年形象以及她们勤劳放牧的`生活情景和富有生机和朝气、天真、活泼;联想到美丽的草原和放牧的生活情景。

之后教师补充,这是根据吴应炬作曲的电影动画片《草原小姐妹》的主题歌改写的。也是本协奏曲的主要主题。速度小快板,节奏轻快,对形象的塑造恰如其分。

(3)以同样的方法再鉴赏“第二主题”,从而总结出“第二主题”缓慢的速度、宽广的节奏、起伏的旋律、柔和的音色和力度,表现了草原美丽的景色和主人公对大草原的热爱之情。

三、巩固提高

再次整体欣赏乐曲,并跟随音乐轻声哼唱,加深乐曲印象。并回顾乐曲中音乐要素和语言的运用。

四、小结作业

教师总结乐曲通过音乐要素,非常好地塑造了音乐形象,包括人物、情景、风景等。音乐张弛结合,有起有伏,动静相宜。并布置作业希望大家下课后找一首自己喜欢的乐曲,运用“抓住音乐要素欣赏音乐作品”的方法进行鉴赏。

五、板书设计

主要以PPT 的形式呈现。

六、教学反思

音乐教学 课件

小学音乐课件免费

小学音乐人教版课件教学设计

琵琶行音乐描写课件

小学音乐剪羊毛课件

小学音乐四年级课件

教学课件模板

教学课件

音乐教学

爸爸的三轮车观后感精选

三轮车 音乐教学课件(合集13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三轮车 音乐教学课件,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