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教案设计

时间:2024-09-21 03:34:34 作者:infotech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infotech”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雨中》教案设计,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雨中》教案设计,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雨中》教案设计

《雨中》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体会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人与人之间的美好关系,教育学

生要乐于助人。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人新课。

雨天拉货本来就是件很困难的事,如果在运货途中把货物洒在大街上,此时,远处的一辆大卡车正向这边开过来。想想看,此情此景,是多么让人着急呀!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讲,这样的事怎么化险为夷。

二、初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看看可以分成几部分。

三、理解第一部分课文内容。

1.读1~3自然段,说说主要讲了什么?(阴雨的傍晚,年轻姑娘拉的一箩筐苹果翻倒在马路上。)

2.阴雨的傍晚,马路上的情景什么样?(忙碌了一天的人们正撑着雨伞回家,过往车辆穿梭般地奔驰。)

3.这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货车上的一箩筐苹果翻倒在马路上,苹果撒了一地。)

4.拉货车的年轻姑娘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呢?(赶紧从车上下来,慌手慌脚地捡苹果。她想:数不清的苹果滚得满地都是,哪里捡得过来呢!)

5.这时候,又出现了什么新情况?说明什么?(远处一辆大卡车嘟嘟叫着,正向这边开过来。说明情况紧急,刻不容缓,怎么办呢:)

四、巩固练习。

1.读课文,说说:“闪闪发光的河”“点点花瓣’’“空梭的小船”各指的是什么?再连起来想想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2.说说一箩筐苹果翻倒在马路上的情景。看到这情景,你有些什么想法呢?

第二课时

一、理解第二部分课文内容。

1.读4、5两个自然段课文,说说讲了什么?(过路人主动帮助姑娘捡苹果。)

2.孩子们怎么帮助捡苹果?找出重点词语。(跑过来、七手八脚地捡。)

3.这时,年轻姑娘有什么表现?找出表示动作、心理活动的词语。(直起身子、皱起眉头、万一、没法挡。)

4.胖乎乎的小男孩,是怎么说,又是怎么做的呢?(别着急,大姐姐,保证一个不会少。解下红领巾,大声叫道:咱们封锁交通;向驶近的大卡车喊:“停一停!”)

5.这时,谁又来帮助捡苹果?哪句话是写捡苹果的场面?找出来,读一读。 (司机叔叔、满头白发的老爷爷、路边过往的行人。宁静的马路顿时热闹起来。)

6.“顿时”是什么意思?看到这情景,你想到些什么呢?体会到些什么呢?(立刻的意思。想到:众人捧柴火焰高。没有这么多人帮忙,苹果是捡不起来的。体会到:社会主义国家人与人之间的美好关系。)

二、理解第三部分课文内容。

1。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这段讲了什么?(一筐苹果又回到了货车上。)

2.找出表示“快”的词语,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突然、迅速、没来得及、消失;说明人多手快,很快就把苹果捡起来了。)

3.连着用了几个“走了”?说明什么?(三个:说明人们做了好事,不求表扬,心情是愉快的。)

三、总结课文。

1.读课文,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按撒苹果、捡苹果、苹果回到车上的顺序叙述的。)

2.读读课文中的比喻句,边读边想象,浮现课文描写的雨中景色。(湿漉漉的马路,像一条闪闪发光的河。孩子撑着的雨伞,仿佛是浮在水面的点点花瓣。过往的车辆,就像水波里穿梭的小船。)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插图的意思。这幅图表现的是事情的什么?(事情的经过,大家捡苹果。)

四、巩固练习。

1.这是一篇写什么的文章?应该具备哪些基本要素呢?

2.把你喜欢的句子抄下来,再读一读。

板书设计:

雨中

时间:傍晚

地点:马路上

人物:年轻姑娘 学生 司机 老爷爷 行人

起因:撒苹果 蹦到 跳到

经过:捡苹果 保证 封锁 挥动

结果:苹果回到车上 迅速

篇2:《雨中》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哄”;能正确读写并理解28个新词语;知道描述性词语的一种重叠形式(ADB式)。

2.会用“仿佛”造句。

3.初步学会按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能简要说出各段的大意。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群孩子和过路行人助人为乐精神的由衷赞美。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1.正确理解“那一筐大苹果,经过这小小的旅行,又回到了姑娘的车上,闪着亮晶晶的光芒”的含义。

2.会用“仿佛”造句。

3.字形难点是“虑”和“锁”。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哄”,理解“封锁”“一哄而散”等词的意思。

2.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1.揭题,审题。

出示课题。你从课题中知道了什么?(这是写发生在雨中的事。)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课文,思考:在雨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提供句式帮助学生归纳。

天气时间谁谁

一个(下雨天)的(傍晚).(一群孩子)和(行人)

地点谁干什么

在(马路上)帮助(一位蹬三轮车的姑娘)(捡苹果)。

(2)反馈矫正,同桌练说。

3.再读课文,学习生字。

(1)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2)自学生字。想想用什么好办法来记住字形?这些新词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3)交流。

①熟字加偏旁,根据形旁理解字义。蹬、澄、嘟、嬉、箩、漉、帘。

②熟字换偏旁,比一比,区别音、形、义:

轿 筐 虑 皱

框 虚 坡

桥 眶 虎 破

③形近字,找不同之处。(锁一销)

④“歪”:不正,即“歪”。

(4)理解字义。

带点字意思应取哪种解释

封锁:①封闭。②帝王把爵号、土地赐给臣于。③封起来的或用来封闭东西的纸包或纸袋。

哄:①用言语或行动引入高兴。②吵闹。③欺骗。④许多人同时发出声音。⑤形容很多人大笑声或喧哗声。

①hòng一哄而散

②hōng哄笑

③hǒng哄孩子

①雨帘 ①旧时店铺做标志的旗帜。②用布、竹、苇等做的遮蔽门窗的东西。

4.自由朗读全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师生共同评议。

5.作业:(1)抄写词语。(难写的多写几遍)(2)完成(作业本)第1、2、3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根据学习提示,学会按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顺序给课文分段,井说说各段的主要意思。

2.学懂课文1-4自然段,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孩子们和过路行人帮姑娘捡苹果的情形。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助人为乐”的精神。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听写词浯。(皱起、封锁、焦虑、箩筐、一哄而散、追逐)

2.根据学习提示给文章分段。

(1)读学习提示。

(2)找出“先写……再写……最后写”,并在这些词下面注上“起因、经过、结果”,再连起来读。

(3)在“先写……再写……”最后写”的上面注明第一段、哪几节,第二段、哪几节,第三段、哪几节,再连起来读。

(4)在文中划好分段标记。(12‖34‖5)

3自学质疑。

(1)自学,思考课后习题1。

(2)集体交流: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4.读中释疑。

(1)指名读第1自然段。出示句子:马路上,一群撑着伞放学回家的孩子,仿佛是浮动的点点花瓣。

①读句子,想:句中把比作()。

②指导朗读。

(2)学习第2自然段。

①自由读,找出ABB式的词语,井把它读好。(其中“湿漉漉”“黄澄澄”中的叠字念第一声。)指名读第2自然段,评议。

②选读你最喜欢的一句话,简要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句。

③“姑娘捡起了这个,滚走了那个,眼看汽车嘟嘟叫着从远处驶来……”这句话写出了什么?(姑娘着急的心情)用朗读表现出来。(自由试读呻指名读一齐读)·

(3)学习第3自然段。

①苹果倒翻后,一群孩子路过这里,他们是怎么做的?(用“——”划出)

②胖乎乎的小男孩怎么知道姑娘焦虑?他是怎么说、怎么做的?(用“——”划出姑娘神态和心理活动的句于,用“=”划出写孩子语言的'句子。)

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同桌互练呻分角色读呻齐读。

(4)学习第4自然段。

①还有哪些人看见了,他们是怎么做的?哪些地方令你感动?有感情地读一读。四人小组交流。

②请2--3名学生汇报,集体评议。

③“宁静的马路顿时又热闹起来。”从句中找出一对反义词。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

(5)朗读l-4自然段。

5.用自己的话说说孩子们和过路行人帮助姑娘捡苹果的情形。

6.完成《作业本》第3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l.学懂课文第5自然段,了解事情的结果,理解“那一筐大苹果,经过这小小的旅行,又回到了姑娘车上,闪着亮晶晶的光芒”的意思。

2.会仿写ABB式的词语。

3.会用“仿佛”造句。

(二)教学过程

1.学习第5自然段。

(1)自由朗读。

(2)出示最后一句话。边读边想:“这小小的旅行”是指什么?“闪着亮晶晶的光芒”又指什么?

(3)感情朗读。

(4)苹果闪着亮晶晶的光芒,仿佛在唱一首助人为乐的赞歌。它会唱些什么呢?请你写一写。同桌讨论一集体交流。

2.总结全文。

(1)教师简要小结。

(2)讨论:“捡苹果”“助人为乐”“雨中”哪个课题最合适,为什么?

3.指导用“仿佛”造句。

(1)明确要求:用“仿佛”写比喻句,要写清楚把什么比作什么。读一读文中出现的两个句子。

(2)填空:天空中,许多闪闪的星星,仿佛——。

(3)自由造句。指名口述,评议后写下来。

4.仿写ABB式的词语。

(1)抄写文中出现的ABB式词语。

(1)仿写。(如:绿油油、白茫茫、甜滋滋、酸津津、乐呵呵、黑乎乎、亮闪闪等。)

5.完成《作业本》第5、7题。

篇3: 小学三年级语文《雨中》教案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雨中》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中新词及含义深刻的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4.培养学生同情人、帮助人的爱心,受到助人为乐的教育。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下雨天,人们往往都是急匆匆地赶路,在慌乱中,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发生在雨中的一件事。(板书课题)

二、自由读课文;思考

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交流

四、采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

文中哪部分内容使你最受感动?请结合具体词句谈一谈。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汇报。)

1.孩子们帮姑娘捡苹果。“跑、捡、说、解、挥、站、喊”写出了孩子们捡苹果的动作。

2.过路人帮姑娘捡苹果。他们当中有年轻的司机,有白发的老爷爷。“伸、笑、跳、捡”写出了他们捡苹果的动作。

教师引导:急匆匆冒雨赶路的过路人,他们为什么也和孩子们一起帮姑娘检苹果?

(因为他们有助人为乐的好品德,他们被孩子们的行动所感染。)

3.姑娘的心理有什么变化?你从哪儿能读出来?

(着急、发愁――担心、焦虑――高兴、感动。)

4.出示文中插图,观察描述捡苹果时马路上热闹的情景。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四、五自然段。

五、小组自学,应重点完成以下问题

(l)“这一切来得这样突然,又结束得这样迅速”一句中“这一切”指什么?为什么这样说?

(2)孩子们为什么唱着歌走了?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六、解决疑点

结合全文想一想,本文重点写雨中发生的.一件事,为什么开头两段要写景呢?

引导学生弄清:

前二段描写的作用:①点明时间。②突出了当时的环境,为下文姑娘撒苹果和孩子们捡苹果作了铺垫。③美丽的雨景和人们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融为一体。

相机进行感情朗读的指导。

七、理清顺序,练习复述

八、总结

让学生谈收获。(内容、写法、思想)

九、布置作业

1.把《雨中》这个故事讲给家长或小伙伴听。

2.积累一些描写雨景的语段。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通过联系上下文、对比等形式理解词句。通过反复朗读,看课文插图、录像、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教育。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意境之美和心情的快乐。

雨中心情

教案设计模板

雨中作乐作文

雨中植树作文

作文 在雨中

雨中漫步作文

作文 雨中玩水

雨中陪伴作文

初中作文雨中

在雨中作文

《雨中》教案设计(精选3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雨中》教案设计,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