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公倍数》教案设计

时间:2024-05-20 03:34:26 作者:下一站分手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下一站分手”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最小公倍数》教案设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最小公倍数》教案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最小公倍数》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22--23页,练习四1--4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探索找公倍数的方法,会利用列举法等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3、培养学生推理、归纳、总结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难点:

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以趣激疑

比比谁的声音亮?请两组学生报数,并请报到2、3倍数的同学分别起立。问: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有些人起立了两次?让学生初步感受有些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教师引导学生用“既是…又是…”来表达想法。)

师:6、12、18、24……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我们就可以说6、12、18、24……是2和3的公倍数。(师板书“公倍数” )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公倍数”的问题。

二、创设情境,感知概念

1、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教学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阿凡提吗?为什么喜欢他?(他聪明、机智、幽默、……)今天老师也给你们讲个阿凡提的故事:从前有个长工,在巴依老爷家干了一年也没有拿到一个铜板。长工们于是自发地组织了起来并邀请阿凡提帮他们去向巴依老爷讨工资。巴依老爷含着烟斗冷笑着说:“工资我可以给你,不过我的钱都在我的账房先生那里。从八月一日起,我要连续出去收账3天才休息一天,我的账房先生要连续收账5天才可以休息一天,你们就在我们两人同时休息的时候来吧。我肯定给钱。”阿凡提动了动脑筋,便带长工们离开了。到了某天,他真的从巴依老爷家帮长工拿到了工钱。

请大家想一想,阿凡提是哪天去巴依老爷家的?他用的是什么办法找到这个日期的?你准备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让学生独立思考,整理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在四人小组里交流、讨论。全班汇报,交流想法。(同学们达成共识:要先分别找出巴依老爷、账房先生的休息日、再找出他们两人的共同休息日。)

同桌两人合作,通过在日历上圈一圈、本子上写一写等方式,寻求解决的办法。师巡视,并重点引导学生辨析休息日的日期应是4和6的公倍数,而不是3和5的.公倍数。

全班交流,汇报。

师板书:巴依老爷的休息日:4、8、12、16、20、24、28

账房先生的休息日:6、12、18、24、30

他们八月份的共同休息日:12、24

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如果阿凡提8日这天去巴依老爷家行吗?那18日这天去巴依老爷家行吗?引导学生明确阿凡提要把事情办好,只有在巴依老爷和账房先生都在家休息的日子去才行。所以阿凡提可以在12日和24日这两天去找巴依老爷和账房先生。

你们猜猜阿凡提会哪一天去巴依老爷家呢?

师板书:最早的共同休息日:12

师:你们真聪明,用自己的智慧解决了问题。现在我们一起用数学的眼光,来看看巴依老爷和账房先生的休息日的数据有什么特点?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把板书“巴依老爷的休息日、账房先生的休息日、他们八月份的共同休息日”相应地改写成“4的倍数、6的倍数、4和6的倍数”。

师:“4和6的倍数”还可以怎么说?(4和6的公倍数)“公”是什么意思?(你有我也有、共有)数据“12”是什么?(4和6的最小公倍数)

你还有其他的表示方式吗?(集合圈的图示方式)

谁能说说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最小公倍数?教师板书课题。

2、加深学生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现实意义的理解。

现在我们再来帮助小朋友解决问题。教师出示图,一些小朋友在组织跳绳活动。班长说:“我们可以分成6人一组,也可以分成8人一组,都正好分完。”请大家猜猜这些学生可能有几人?

细细体会班长说的话,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全班交流想法,要求总人数就是求6和8的公倍数。

引导学生介绍用“大数翻倍法”等,简化步骤,不断改进方法。注意学生用省略号表示不同的可能性。

师:如果这些学生的总人数在50以内,那么他们最多有几人?我们所求出的“48人”是6和8的最大公倍数吗?为什么?为什么不用学习求最大公倍数呢?(因为每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因此,两个数没有最大的公倍数。)

3、归纳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师:想一想找“共同的休息日”和“总人数”的过程,说一说可以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①找倍数:从小到大依次找出各个数的倍数;②找公有:把各个数的倍数进行对照找出公有的倍数;③找最小:从公有的倍数中找出最小的一个。)

4、看书22--23页内容,你还有什么问题?

师:观察一下,为什么6和8这两个数不相同,却可以写出相同的公倍数呢?公倍数与原有的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公倍数与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又有什么关系?

教师画出数轴表示6和8的倍数,并可生动地比喻6宝宝步子小,要走3次才能到达24的位置。而8宝宝步子大,只要走两次就到达24的位置。到达24的位置后,6宝宝和8宝宝就碰面了。可见公倍数24是6和8的不同倍数。

三、解决问题,深化理解

1、互质数和倍数关系的数的最小公倍数

师出示书第90页的“做一做”,让学生独立解决,填写在书上。

观察一下这里的每一组中的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与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提示:3和5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3和5的公倍数有哪些?最小公倍数是几?15与3、5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提问:根据刚才的分析,你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当两数成倍数关系时,较大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当两数只有公因数1时,这两个数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打电话游戏。

师:梁老师家的电话号码是一个七位数,从高位到低位依次是:(1)2和8的最小公倍数(2)最小的质数(3)既是6的倍数又是6的因数(4)5和15的最大公因数(5)既是偶数又是质数(6)比所有自然数的公因数多7的数(7)2和3的最小公倍数。你能说说老师家的电话吗?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师:你们分析得多好啊!真了不起!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收获最大的是什么?你有什么学习经验介绍给大家?

五、作业

运用这单元学习的知识,也给你的朋友编一个谜语,让他们猜猜你们家的电话号码。

篇2:最小公倍数教案设计

最小公倍数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两个概念.

2.理解求最小公倍数的算理,掌握用分解质因数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

建立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算理.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导入: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有关最小公倍数的知识.

(板书:最小公倍数)

2.复习倍数的概念.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1

例1、顺次写出4的几个倍数和6的几个倍数.它们公有的倍数是哪几个?其中最小的是多少?

4的倍数有:4、8、12、16、20、24、28、32、36……

6的倍数有:6、12、18、24、30、36……

4和6的公倍数有:12、24、36……

其中最小的一个是12.

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用集合图表示4和6的公倍数.

3、质疑:两个数的公倍数有什么特点?有没有最大的公倍数?

明确:因为每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所以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因此,两个数没有最大的倍数.

4、反馈练习.

把6和8的倍数和公倍数不超过50的填在下面的空圈里,再找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几.

明确:50以内6和8的公倍数只有2个;如果扩展数的范围,也就是50以外6和8的公倍数则是无限的`.

(二)教学例2

引入:我们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例2:求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

1、用短除式分别把18和30分解质因数.

板书:18=2×3×3

30=2×3×5

教师提问:18的倍数必须包含哪些质因数?

(18的倍数包含18的所有质因数)

30的倍数必须包含哪些质因数?

(30的倍数包含30的所有质因数)

18和30的公倍数必须包含哪些质因数?

(既要包含18的所有质因数,又要包含30的所有质因数)

2、观察集合图: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应包含哪些质因数?

教师明确: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里,只要包含它们全部公有的质因数(1个2和1个3)以及各自独有的质因数(3和5)就可以了.2×3×3×5=90,所以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是90.

3、小组讨论:如果少一个或多一个质因数行不行?

教师明确:如果少一个质因数,就不能保证公倍数里包含18和30全部的质因数,因而就不能得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如果多一个质因数,虽是18和30的公倍数,但不能保证是最小公倍数.

板书:

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是2×3×3×5=90

4、反馈练习.

(1)先把下面两个数分解质因数,再求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30=×()×()

42=()×()×()

30和42的最小公倍数是()×()×()×()=()

(2)A=2×2B=2×2×3

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

(3)用分解质因数法求24和18的最小公倍数时,小华得72,小林得144.谁做错了?

可能错在哪里?

5、求最小公倍数的一般书写格式.

①引导学生把两个短除式合并成一个.

板书:

②明确:综合短除式中所有除数和商与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90所包含的所有质因数是一一对应的,因此把短除式中所有的除数和商乘起来,就得到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

③反馈练习:求30和45的最小公倍数.

④总结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先用这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连续去除(一般从最小的开始),一直除到所得的商是互质数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和最后的两个商连乘起来.

⑤反馈练习: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6和824和2028和2116和72

三、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了用什么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它是为以后学习通分做准备的,希望大家能熟练的掌握这部分知识.

四、随堂练习

1.填空.

A=2×2×5

B=()×5×()

A和B和最小公倍数是().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2×2×5×7=140.

2.判断.

(1)两个数的积一定是这两个数的公倍数.()

(2)两个数的积一定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五、布置作业.

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12和1530和4036和5422和33

篇3:《最小公倍数》优秀教案设计

课题

最小公倍数

教材分析

该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约数和倍数的意义”、“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最大公约数”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又是学生学习“通分”所必不可少的知识基础。因而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本册教材的核心内容。本课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借鉴前面的学习方法学习后面的内容是本课设计中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特色,这样设计不仅使教学变得轻松,而且能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这些学习策略和方法的掌握,对于今后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更为丰富,动手欲较强,学生认识数的概念时更愿意自主参与,自己发现。再者,学生个人的解题能力有限,而小组合作则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通过交流获得数学信息。

教学目标

(体现多维目标;体现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1)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用列举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建立。

难点:运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标准》中的要求,也为了更好的解决教学重、难点,我将本节课设计成寓教于乐的形式,将教学内容融入一环环的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

教 学 流 程

媒体运用

任务导学

明确

任务

师:课前我们来做个报数游戏,看谁的反应最快。请两大组的同学参加。

师:请报到3的倍数的同学起立,报到4的倍数的同学起立。你们发现了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起立两次?(因为他们报到的号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4的倍数)是吗?咱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师板书:12、24)

师:像这些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4的倍数,我们就把这些数叫做3和4的公倍数。(板书:公倍数)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公倍数。

课堂探究

自主

学习

1、出示例1

师:同学们,仔细读要求,你们认为解决这个问题要注意什么?

生独立思考,领会题意和要求。

出示

合作

探究

2、合作交流,动手操作

我们每一对同桌都准备了一张方格纸和一些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下面就用这些长方形来代替瓷砖在方格纸上来摆一摆、画一画或直接算一算。

3、汇报交流

师板书:2的倍数:2、4、6、8、10、12、14……

3的倍数:3、6、9、12、15、18……

2和3的公倍数:6、12、24……

交流

展示

4、明确意义

师提出问题:为什么不能铺成边长是4厘米或9厘米的正方形?除了能铺成边长是6厘米的正方形之外,还可以铺成边长是多少厘米的正方形?最小是多少厘米?你发现能铺成的正方形的边长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这几个问题连环递进,通过第一问使学生理解4只是2的倍数,9只是3的倍数,不论是边长4厘米还是9厘米均不符合题意,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公”字的含义;通过第二、三问使学生发现能铺成的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是2和3的公倍数,而只要符合这个条件的正方形是有无数个的,从而渗透了数形结合与极限思想。)

师:通过刚才的报数和铺正方形的过程,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韦恩图上怎么表示?

5、找最小公倍数

师:是不是只有2和3才有公倍数呢?其你也举个例子里找一找他们的公倍数,有一个要求:看谁能在规定的时间里找到的公倍数最多,用的.方法最巧。

汇报交流:

师:请找到最多的同学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介绍给大家。

4、发现特殊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特点

师让学生举例,然后将学生所举的例子分成了3类。启发学生:我是根据什么标准来分的?你所举的例子属于哪一类?咱们再来看一看,他们的最小公倍数有什么特点?(让举例的学生汇报最小公倍数)

得出规律:两个数是互质关系的,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他们的乘积;

两个数是倍数关系的,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较大的那个数。

如果以后让你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你会怎么做?

反馈拓展

拓展

提升

13和2()1000和25()

18和6()8和9()

1和12()9和15()

2、师:运用公倍数的知识,可以解决许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一天周老师和一位乐清的同学在温州参加完同学会之后,第二天要赶回来上班,从温州新南站我们了解到以下一些信息:

师:为了能同时出发,你认为周老师该选择哪些时间出发?

3、求三个数的公倍数

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评价

检测

篇4:最小公倍数(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二)理解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算理,掌握方法。

(三)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比较推理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几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二)理解求最小公倍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用具

投影片,有数轴的小片子。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教师:请说出几个4的倍数,几个6的倍数。(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4  6

8  12

12  18

16  24

20  30

……  ……

教师:我们列出的两组倍数,都分别是4或者是6一个数的倍数。前面我们已研究过两个数的约数,今天来研究两个数的倍数。

(二)学习新课

1.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1)投影片出示数轴。

老师:请在数轴上分别找出表示4的倍数和6的倍数的点。

学生用两种不同颜色的点在自己的数轴(小片子)上分别描出这些点。教师:从数轴上可以看出4和6公有的倍数是哪些?最小的是几?有没有最大的?(学生口答后,老师再在投影片上表示出来。)

教师:想一想我们已经学过的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谁能给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和其中最小的一个取个名字?(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教师:请说一说什么是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学生口答老师板书。)板书: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师:研究两个数的倍数,主要是研究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这个内容。板书课题:最小公倍数。

教师:为什么集合圈里要写上省略号?(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几个数的公倍数也是无限的。)

(3)练习:(投影片)

把6和8的倍数和公倍数不超过50的填在下面的空圈里,再找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几。

请一位同学填在投影片上,其余同学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2.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师:上面我们用列举的方法找到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下面来研究如何直接求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请回忆一下,求最大公约数是通过什么途径研究的?(分解质因数。)

(1)教师:我们也从分解质因数入手,看一看一个数和它的倍数的质因数之间有什么关系。(用口答复习题的板书,把4,6的倍数逐个分解质因数。)

板书:

4=2×2  6=2×3

8=2×2×2  12=2×2×3

12=2×2×3  18=2×3×3

16=2×2×2×2  24=2×2×2×3

20=2×2×5  30=2×3×5

24=2×2×2×3  36=2×2×3×3

……  ……

教师:请观察4的倍数的质因数与4的质因数有什么关系?6的倍数的质因数与6的质因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或贴出小黑板)

4的倍数的质因数包含了4的全部质因数;6的倍数的质因数包含了6的全部质因数。

教师:12是4的倍数吗?请说明理由。

(2)板书例2,求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

请用短除式分解质因数。(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教师:请观察板书,哪些是18和30相同的质因数?哪些是18和30各自独有的质因数?

学生口答后,老师用红色粉笔将2,3框上,说明这是公有的质因数,其余的3是18独有的,5是30独有的质因数。

教师:请讨论①18和30的公倍数应包括哪些质因数?②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是多少?这个最小公倍数包含了哪些质因数?

学生讨论时老师巡视。然后学生总结,老师板书: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是:

2×3×3×5=90

(3)教师指板书问:为什么18和30全部公有的质因数只各选一个数(即“代表”)?

学生讨论后归纳:为了保证倍数最少。

教师:请再说一说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里包含哪些质因数?(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

(4)老师:利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可以求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为了简便,通常用一个短除式来分解。板书介绍写法。

方法:用公有的质因数2去除,用公有的质因数3去除,商3,5为互质数。把所有的除数和最后的商乘起来。

练习:求30和45的最小公倍数。(一位同学写投影片,其余同学写本上。)

订正时要求说出过程。教师:除数是什么质因数?商呢?

(公有的,各自独有的。)

教师:请说一说用短除式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引导学生归纳:先用这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连续去除(一般从最小的开始),一直除到所得的商是互质数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和最后的两个商连乘起来。

(三)巩固反馈

1.口答:(投影片)

10的倍数(  );15的倍数(  );

10和15的公倍数(  );10和15的最小公倍数(  )。

2.口答:(投影片)

60=2×2×3×5;90=2×3×3×5;

60和90公有的质因数是(  );

60独有的质因数是(  );

90独有的质因数是(  )。

3.A=2×2×3×5,B=2×3×7,A,B的最小公倍是(  ),A,B有没有最大公倍数?为什么?

4.用短除式求下面两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18和 27  36和 42

5.讨论解答:

A=2×5×7  B=(  )×(  )×5

A,B的最小公倍数是2×3×5×7=210。

(四)课堂总结和课后作业

1.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两个数的质因数里包含哪些质因数。

2.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3.作业:课本75页练习十五,1,2。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根据教材编排顺序,先利用倍数的旧知识,和数轴表示数引入公倍数和最小倍数概念,再用集合图表示来加强概念的理解。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关键是要让学生理解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里包含了全部公有的质因数和各自独有的质因数。教学中,安排学生借助分解质因数式子进行对比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几个数的公倍数里,要包含这几个数的全部质因数,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里,公有的质因数只选一次,即是选“代表”,否则将不是“最小”。在学生理解了算理、了解了算法后再介绍用短除式求最小公倍数的一般形式,进而归纳出求解的步骤。

新课学习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学习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第二部分学习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板书设计

篇5:最小公倍数2(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两个概念.

2.理解求最小公倍数的算理,掌握用分解质因数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

建立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算理.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导入: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有关最小公倍数的知识.

(板书:最小公倍数)

2.复习倍数的概念.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1【演示课件“最小公倍数”】

例1、顺次写出4的几个倍数和6的几个倍数.它们公有的倍数是哪几个?其中最小的是多少?

4的倍数有:4、8、12、16、20、24、28、32、36……

6的倍数有:6、12、18、24、30、36……

4和6的公倍数有:12、24、36……

其中最小的一个是12.

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用集合图表示4和6的公倍数.

3、质疑:两个数的公倍数有什么特点?有没有最大的公倍数?

明确:因为每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所以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因此,两个数没有最大的倍数.

4、反馈练习.

把6和8的倍数和公倍数不超过50的填在下面的空圈里,再找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几.

明确:50以内6和8的公倍数只有2个;如果扩展数的范围,也就是50以外6和8的公倍数则是无限的.

(二)教学例2【演示课件“最小公倍数”】

引入:我们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例2:求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

1、用短除式分别把18和30分解质因数.

板书: 18=2×3×3

30=2×3×5

教师提问:18的倍数必须包含哪些质因数?

(18的倍数包含18的所有质因数)

30的倍数必须包含哪些质因数?

(30的倍数包含30的所有质因数)

18和30的公倍数必须包含哪些质因数?

(既要包含18的所有质因数,又要包含30的所有质因数)

2、观察集合图: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应包含哪些质因数?

教师明确: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里,只要包含它们全部公有的质因数(1个2和1个3)以及各自独有的质因数(3和5)就可以了.2×3×3×5=90,所以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是90.

3、小组讨论:如果少一个或多一个质因数行不行?

教师明确:如果少一个质因数,就不能保证公倍数里包含18和30全部的质因数,因而就不能得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如果多一个质因数,虽是18和30的公倍数,但不能保证是最小公倍数.

板书:

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是2×3×3×5=90

4、反馈练习.

(1)先把下面两个数分解质因数,再求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30=( )×( )×( )

42=( )×( )×( )

30和42的最小公倍数是( )×( )×( )×( )=( )

(2)A=2×2 B=2×2×3

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 )×( )×( )=( )

(3)用分解质因数法求24和18的最小公倍数时,小华得72,小林得144.谁做错了?

可能错在哪里?

5、求最小公倍数的一般书写格式.

①引导学生把两个短除式合并成一个.

板书:

②明确:综合短除式中所有除数和商与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90所包含的所有质因数是一一对应的,因此把短除式中所有的除数和商乘起来,就得到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

③反馈练习:求30和45的最小公倍数.

④总结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先用这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连续去除(一般从最小的开始),一直除到所得的商是互质数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和最后的两个商连乘起来.

⑤反馈练习: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6和8 24和20 28和21 16和72

篇6: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优秀教案设计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优秀教案设计

说课: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是纯数学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讲是抽象的概念,因此通过情景设计----让学生在寻找最佳慰问点,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导入新课。

由于学生在学习“公约数与最大公约数”时已掌握了枚举法、分解质因数及短除法,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意图让学生通过已有知识经验去探究新知,而且,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知识面来选择探究的问题,这样处理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成果汇报时,让学生站到讲台前,讲述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理解,并通过实例来补充说明,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目标:

1、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会用列举法、分解质因数、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会求是互质数或有倍数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在知识的探究过程中,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并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从我们学校到中山公园可乘坐A、B两种车,A车大约每隔400米设有一个车站, B车大约每隔600米设有一个车站。天气越来越热了,我们少先队员开展送爱心活动,在这条线路上摆几个慰问点,为驾驶员、售票员送上毛巾擦擦汗、送上凉水解解渴。现在请你们小组商量一下,慰问点设在哪里可以同时慰问两条线路的司售人员,并且要说明你的理由。

2、在这里,我们找A、B两车的车站就是运用了有关倍数的知识,那么,你是否知道同时有两个车站的.这几个数字表示的是什么呢?

出示课题:公倍数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公倍数?

这一个是最小的,我们又称它为什么?

补充课题:最小公倍数

谁能再来说一说什么叫最小公倍数?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二、探究

1、看了这个课题,你想在这节课中了解些什么?请学生写在纸上,并贴到黑板上。

2、四人一组合作解决1--2个问题,举例说明,组长笔录。可以翻书请教,在P.69-- P.71。

3、成果汇报:(由学生任选一种方法)

(1)公倍数有多少个?

(2)求最小公倍数的几种方法:

①枚举法:根据学生举例填写集合圈并说出各部分所表示的内容(参见下左图):

②分解质因数:如:12与30的最小公倍数(见上右图)

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全部公有质因数与各自独有之因数的乘积。

=2×3×2×5=60

从这两个分解质因数的式子里你能看出12与30的最大公约数是几?

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参见下左图。

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与各自独有质因数的乘积。

短除法:如求:36和45的最小公倍数,参见上右图。

讨论:与求最大公约数比较有什么异同之处?

短除法与分解质因数有什么联系?

任选一种方法,求下列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第一组必做,其它可任选,看谁做的又快又多又正确):

16和20;65和130;4和15;18和24。

得出两个特殊情况:当两个数是互质数时,最小公倍数是这两个数的乘积;当两个数有倍数关系时,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

4、总结:今天你们根据自己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学习,每个人的研究都非常成功,对于今天所学的内容还有什么疑问?

三、回家作业布置(感兴趣的同学做)

世纪大道是浦东新区最为壮观的轴线大道,它横贯陆家嘴金融贸易区,起于东方明珠电视塔,止于花木行政文化中心,全长4200米。请你当一位设计师,在大道的一旁每隔米种一棵香樟,在大道的另一旁每隔()米种一棵银杏,那么,每()米一棵香樟和一棵银杏正好面对面,这样的情况共有()组相对的树木。

教学反思:

我们的教学是要真正地为学生服务,教师的职责不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在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时帮他们把好舵。讲台不是老师的,而是师生共同的,谁都能在这里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只有在被肯定、被信任的时候,才能提高学习兴趣、学习动机。

篇7:《通分与最小公倍数》数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2、探索找公倍数的方法,会运用列举法等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尝试用扩倍法、约分法求最小公倍数。

3、在探索找公倍数的方法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探索找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写出20以内2的倍数。

2、写出20的所有因数。

3、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什么?最大的因数是什么?

4、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什么?最大……?

师:我们已学过了因数、倍数,最大公因数等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找最小公倍数”.

板书课题:找最小公倍数。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一)去少年宫。△

1、创设“去少年宫”的情境。

2、请说一说“每隔2天去一次,每隔4天去一次”怎么理解。

3、引导学生探索“哪几天他们同时去少年宫”的解决策略。

(1)在日历表中用不同的符号圈出两人去少年宫的日子。

(2)将这些数写下来,看看这些数有什么特点:淘气去少年宫的日子都是3的倍数,小小去少年宫的日子都是5的倍数。

(3)观察两个人同时去少年宫的日子有什么特点。得出这些数都是3和5的公倍数,从而提出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二)填一填。

1、找4和6的倍数。

(1)学生独立寻找,教师巡视课堂。

(2)反馈结果。

2、找4和6的公倍数。

(1)在这些数中,既标由于“△”又标有“○”的数,有哪几个?它们是什么数?

(2)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你能给它一个名称吗?

3、4和6的最小公倍数

(1)在这些公倍数中最小的是什么?可以给它一个名称吗?

(2)有最大公倍数吗?为什么?

4、小结: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最小公倍数。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三、练一练。

1、第1、2题,请学生独立填写,再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这两题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基本方法。

2、第3题,求下列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请学生现独立练习,然后交流说说你有什么发现,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自己的发现。

3、第4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对部分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先理解“4分钟发一次车、6分钟发一次车”怎么理解,然后引导他们探索解决策略,并逐步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找出4和6的公倍数12,24等。

四、你知道吗?

还可以用扩倍法、约分法求最小公倍数

五、总结。

什么叫做最小公倍数?怎样找最小的公倍数?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篇8:《通分与最小公倍数》数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理解、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育人目标):在师生共同探讨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小组长汇报“前置小研究”完成情况 怎样求3和2的最小公倍数?

第一步:3的倍数有:( )

2的倍数有:( )

第二步:3和2的公倍数有:( )

第三步:3和2的最小公倍数是:( )

(二)、小组交流、探讨“前置小研究”

1、要求小组内互相解决出现的错误,并能说说自己的方法;

2、要求学生说说:

(1)什么是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2)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怎样的?

(三)引课: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最小公倍数(板书课题)

出示书例1题 一种墙砖长 3 dm,宽 2 dm。如果用这种墙砖铺一个正方形 (用的墙砖都是整块),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分米? 最小是多少分米?

1.请仔细看看小明家装修的要求,你获得了哪些有价值的信息?

①要用这种长是3dm,宽是2dm的墙砖铺一个正方形。

②使用的墙砖必须都是整块的,不能切割开用半块的。

③问题是铺好的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分米,最小是多少分米?

2. 我们先来研究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分米。你有办法解决这个

问题吗?

3. 学具:长是3dm,宽是2dm的长方形纸片

动手来实践。

(1).要求:

①用长方形纸片代替墙砖拼一个正方形。

②和你的同桌进行交流,说说你摆出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

(2). 探究结果交流。

①我第一行摆了2个长方形,摆了这样的3行,拼成了一个边长是

6dm的正方形。

②我第一行摆了4个长方形,摆了这样的6行,拼成了一个边长是

12dm的正方形。

你还能拼成不一样的大正方形吗?

学生进行讨论:

(3). 如果我们有足够多的小长方形的话,还可以拼出边长是其他数的正方形吗?

(4). 用这样的小长方形可以拼出边长是18dm,24dm,30dm……的

正方形吗?小组内讨论一下。

(5). 我们长2dm、宽3dm的长方形可以拼出多少个边长不一样的大正方形呢?说说理由。

(6). 用这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边长是8dm的正方形吗?说说理由。

①不能。因为8是2的倍数,不是3的倍数,拼不成边长是8的正方形。

②实际动手操作。

(7). 在拼成的所有正方形里边长最小是几分米?你怎么知道的?

(8).总结提升:通过解决这个问题你有哪些收获?

①求3和2的最小公倍数,还可以用用集合圈的方法表示

②全班交流并板书。

3的倍数

2的倍数

可以铺出边长是 6 dm,12 dm,18 dm,··· 的正方形,

最小的正方形边长是 6 dm。

6,12,18,··· 是 3 和 2 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

其中, 6 是最小的公倍数,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4、考考你:用新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完成P89做一做

5、教学例2:怎样求 6 和 8 的最小公倍数?

(1)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2)学生交流方法有(交流时课件演示)

①列举法:先找倍数,再找公倍数,最后找出最小公倍数。

例如:6 的倍数:6,12,18,24,30,36,42,48,,,

8 的倍数:8,16,24,32,40,48,,,

6 和 8 公倍数:24,48,,,

6 和 8 的最小公倍数:24

②用图表示也很清楚。

③6 的倍数中有哪些是 8 的倍数呢?

你还有其他方法吗?和同学讨论一下。

教师介绍:

①大数翻倍法:8,16,24,,,

6 和 8 的最小公倍数:24

②分解质因数法: 8=2×2×2

6=2×3

8 和 6 的最小公倍数 = 2×2×2×3 = 24

8 和 6 的最小公倍数包括 8 和 6 的公有质因数和各自独有的质因数的乘积。

6、通过观察,想一想:

①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怎样的?

②两个数的公倍数和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5、考考你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吗?

完成书P90做一做: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看看有什么发现?

3 和 6 2 和 8 5和 6 4 和 9

7、交流你的发现:若两数互质,两数直接相乘求最小公倍数;若两数含有倍数的关系,较大数是两数的最小公倍数。

8、我能很快说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8和9( ) 24和8 ( ) 30和5( ) 4和12( ) 36和4( ) 48和6 ( ) 17和13( ) 14和15( ) 23和24( )

(四)加强应用,巩固练习

1.有一堆糖,4颗4颗地数,6颗6颗地数,都能刚好数完。这堆糖至少

有多少颗?

2. 如果这些学生的总人数在40人以内,可能是多少人?

3.李阿姨给 月季和君子兰同时浇水,至少多少天以后要再给这两种花同时浇水?

知识应用:练习

布置作业:

作业:第72页练习十七, 第10题、第11题。

(五)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最小公倍数

公倍数:两个数公有的倍数

最小公倍数:两个数公有的倍数中最小的那个数

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1、一般情况:

先写出一个数的倍数,再写出另一个数的倍数,从两个数的公倍数中找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特殊情况:

①当两数成倍数关系时,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较大的数;

②当两个数是互质数时,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这两个数的积。

篇9:五年级上册《找最小公倍数》的教案设计

五年级上册《找最小公倍数》的教案设计

教学要求:

学会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掌握求最大公因数和求最小公倍数的区别

教学重点:

学会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掌握求最大公因数和求最小公倍数的区别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写出3组互质数

(2) 找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6和9 25和10

二、学习用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

3 6 9 5 25 10

2 3 5 2

还能再除下去吗?

6 和9的最小公倍数是:3×2×3=18

25和10的最小公倍数是:5×5×2=50

练习:求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12和30 36和54 7的.14

24和36 14和56

三、比较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的区别

分别求30和45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比较: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什么相同点?不同点?

小结:相同点:用短除法,除到互质数为止

不同点:最大公因数是把所有的除数相乘;最小公倍数是把除数和商相乘。

四、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两种特殊情况

两个数成倍数关系

15和30 12和36 8和4

求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说说你的发现?

五、观察

两个数是什么关系?

最小公倍数与这两个数的什么关系?最大公 因数与这两数有什么关系?

1.两个数互质

拿出复习中同学们写出的互质数

小组合作讨论研究

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与最大公因数有什么特点呢?

2.练习

直接说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与最大公因数

3和7 8和9 11和4

4和28 4 和25 33和11

7和63 48和12 42和56

3.作业:求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与最大

公因数

15和20 7和5 12和16

5和35 28和14 34和51

篇10: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比较(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分清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做题习惯和比较的思维方法。

(三)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异同点的比较。

教学用具

教具:小黑板,投影片。

学具:判断卡,选择卡。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教师:

①什么叫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②怎样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③求下面各题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口答)

8和 16  13和 26  2和 9  7和 15

教师:对上面几道题你是怎么想的?各有什么特点?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明确:

①两个数有倍数关系,最大公约数最较小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数。

②两个数互质,最大公约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乘积。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5。

求28和42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28和42的最大公约数是:

2×7=14

28和42的最小公倍数是

2×7×2×3=84

教师:观察上面两道题,谁能说出求最大公约数和求最小公倍数有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讨论)

在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下面的结论。

教师:为什么求最大公约数只要把所有除数乘起来,而求最小公倍数就要把所有除数和商都乘起来呢?

明确:求最大公约数是两个数公有质因数的积;求最小公倍数既要包含两个数公有质因数,又要包括各自独有的质因数。

教师:既然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短除过程是相同的,那么,我们就可以用一个短除式来表示。例5怎样做简便?(由学生完成。)

2.出示做一做。

根据下面的短除,你能很快说出24和36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吗?

(三)巩固反馈

1.求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30和18  75和35  16和72

9和31  20和12  100和30

2.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①互质的两个数没有最大公约数;(  )

②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倍数;(  )

12和8的最大公约数:2×2×3×2=24,

最小公倍数:2×2=4;(  )

36和24的最大公约数:2×2=4,

最小公倍数:2×2×9×6=216;(  )

⑤17 和51。

17和51的最大公约数是17,

最小公倍数是:17×51=867。(  )

3.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里。

(1)已知甲、乙两个数互质,那么甲、乙最大公约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①1  ②甲  ③乙  ④甲×乙

(2)已知a=2×3×2,b=2×3×5,那么a,b的最大公约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①2×3

②2×3×2

③2×3×5

④2×3×2×5

4.思考题。

怎样用一个短除式求下面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8,16和 24。

(四)课堂总结(学生总结)

1.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用一个短除式。

2.求最大公约数把所有的除数乘起来,求最小公倍数把所有的除数和商乘起来。

(五)布置作业:课本80页练习十六,3,4,5。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分别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区分并深入理解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教学中在安排学生独立完成例题后,分组讨论此题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有什么异同点,由学生列表得出结论。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求最大公约数是把所有除数相乘,而求最小公倍数是把所有除数和商相乘?使学生深入、透彻地理解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同时培养了学生严谨治学、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及比较的能力。

本节新课教学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教学例5,由学生独立求出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第二部分,对比例5中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求法,讨论它们有什么异同点,从而总结出结论。共分三层。

第一层:总结相同点;

第二层:总结不同点;

第三层:结合算理找出解法不同之处的内在原因。

板书设计

篇11: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比较(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计算方法.

2.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教学重点

比较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难点

区分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出示下列各数:5   28   25   42

1.指名学生说出:这些数中,哪些能被2整除,哪些能被3整除,哪些能被5整除.

2.引导学生从这列数中选出分别符合下列条件的几组数,求出各组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并说明是怎么求出来的.

(1)较大数是较小数倍数的.

(2)两个数是互质数的.

(3)两个数既不互质,较大数又不是较小数倍数的.

谈话引入: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都用分解质因数法,但它们的计算方法不完全一样.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比较”的内容.

(板书: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比较)

二、探究新知.【演示课件“比较”】

(一)教学例5  求28和42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1、学生板演.

2、整理方法:

求28和42的最大公约数,先用短除形式分解质因数,直到两个商是互质数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乘起来.(板书:把所有的除数乘起来)

求28和42的最小公倍数,先用短除形式分解质因数,直到两个商是互质数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和商乘起来.(板书:把所有的除数和商乘起来)

(二)分析对比,寻找异同.

1、出示下表.

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相同点

不同点

2、分组讨论:

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信息反馈,总结填表.

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相同点 用短除的形式分解质因数,直到两个商是互质数为止. 同左

不同点 把所有的除数乘起来. 把所有的除数和商乘起来.

4、针对不同点探究真知.

(1)探讨:为什么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把所有的除数乘起来,而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把所有的除数和商乘起来?

(2)小结: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它们的公约数中最大的,它必须包含两个数全部公有的质因数.所有除数正好是两个数全部公有的质因数,所以,求最大公约数就要把所有除数乘起来.而求最小公倍数既要包含两个数全部公有的质因数,又要包含各自独有的质因数.两个数的商分别是它们独有的质因数.所以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要把所有的除数和商乘起来.

(三)反馈练习:

根据短除式,你能很快地说出24和36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吗?

三、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四、随堂练习.【演示课件“比较”】

1.选择题:根据下面的短除式,选择正确答案.

(1)18和30的最大公约数是(    )

A:2×3=6      B:3×5=15       C:2×3×3×5=90

(2)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是(    )

A:2×3=6      B:2×3×3×5=90   C:18×30=540

2.改错:找出下列各题错在哪里,并说明如何改正.

(1)

60和90的最大公约数是 2×3=6,

60和90的最小公倍数是 2×3×10×15=900.

(2)

篇12:《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实际应用》教案设计

《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实际应用》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素材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解决问题。

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学习,有助于学生获取知识。“铺墙砖”这一生活情境,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加强思考与探索,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2.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认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为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必须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去思考,去探索。本设计直接出示例题,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经过自主探究和充分的讨论,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若干张长3 dm、宽2 dm的卡片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引导学生回忆。

师:同学们还记得前面我们学习的给贮藏室铺地砖的例题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铺墙砖”的知识。

2.课件出示例3:用一种长3 dm,宽2 dm的墙砖铺一个正方形(用的墙砖必须都是整块),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分米?最小是多少分米?

设计意图:在以前学习过的“铺地砖”的基础上创设类似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加强思考与探索,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完成数学建模。

⊙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拼一拼。

(1)用长3 dm、宽2 dm的卡片代替墙砖拼正方形。

(2)在印有格子的'纸上画出拼成的正方形。边操作边思考: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分米?最小是多少分米?正方形的边长与墙砖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2.说发现。

师:你拼出来了吗?想一想,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满足什么条件?(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是2和3的公倍数)

3.解决问题。

师: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分米?最小是多少分米?(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6 dm,12 dm,18 dm,…最小是6 dm)

4.回顾解决“铺墙砖”问题的关键。

把“铺墙砖”问题转化成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问题,也就是铺成的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是墙砖长和宽的公倍数,铺成的正方形的边长最小是墙砖长和宽的最小公倍数,这样才能保证用的墙砖都是整块。

⊙学习公倍数的应用

1.解决教材72页11题。

爸爸、妈妈和我一起跑步,爸爸跑一圈用3分钟,妈妈跑一圈用4分钟,我跑一圈用6分钟。如果爸爸、妈妈同时起跑,至少多少分钟后两人在起点再次相遇?此题爸爸、妈妈分别跑了多少圈?[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各组汇报:求至少多少分钟后两人在起点再次相遇,就是求3和4的最小公倍数,3和4的最小公倍数是12,也就是至少12分钟后两人在起点再次相遇,此时爸爸跑了12÷3=4(圈),妈妈跑了12÷4=3(圈)]

2.引导学生在组内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合作解答,明确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预设

生1:我和爸爸同时起跑,至少多少分钟后我们在起点再次相遇?

(3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6,也就是至少6分钟后我们在起点再次相遇)

生2:我和妈妈同时起跑,至少多少分钟后我们在起点再次相遇?

(4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12,也就是至少12分钟后我们在起点再次相遇)

生3:三人同时起跑,至少多少分钟后三人在起点再次相遇?

12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多少

《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最小公倍数》教学反思

人教版最小公倍数的应用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反思

教案设计模板

五年级数学《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教案

《离骚》节选教案设计

《第八次》教案设计

桃花源记教案设计

《最小公倍数》教案设计(精选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最小公倍数》教案设计,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