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lowkeyangel”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5篇别吵小花猫(幼儿园 三年级上册教学课件),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别吵小花猫(幼儿园 三年级上册教学课件),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 目录
篇1:别吵小花猫(幼儿园 三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作者:木子晨 muzilizhen@tom.com 作者单位:无 简介:作者:木子晨 muzilizhen@tom.com 作者单位:无 简介:
这是一个与网友合作的幼儿园的课件。本人承接小学、初中课件定制业务,课件以动画形式呈现,画面精美,交互性强。具体收费标准如下:
1. 如果您在“木子晨课件定制”网站下载的课件只需做一些修改,收费20元到100元。先预付10元定金。
2. 如果您在网站下载的课件(必须是flash课件)做一些修改,收费50元到200元。先预付30元定金。
3. 如果您要定制一个课件,请把课件脚本或教案发到我的邮箱muzilizhen@tom.com,也可通过QQ (240179509,一般我处于隐身状态,谢绝闲聊)联系,如果您有素材也发给我,我根据课件复杂程度收费150到300元,如果您觉得价格合理,先预付100元定金。
课件做好后通过QQ发给您试看,如果不符合要求可多次给你修改,直到你满意为止,本人在未全部收到汇款时会在课件中加一个课件图标,您将不能正常使用此课件,等款全部汇过来,我会把课件图标去掉再发给你。
QQ:240179509
邮箱:muzilizhen@tom.com
电话:13176656589
相关课件:篇2:三年级英语上册教学课件
人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教学课件
教学重点:学生学习早上(上午)问候语 Good morning. 及介绍人物用语 This is …。
教学难点:介绍人物用语 This is …一句的发音较难,口型和发音不易到位,教师要适当提示,切不可盲目纠正发音,从而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教具准备:
1、Cheng Jie ,Mike, Wu Yifan, Sarah, Zip, Zoom 的头饰。
2、为 Let’s play 准备所需要的 Kitty, Mickey 等卡通人物的手偶或头饰。
3、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课件[Unit 2 Let’s talk/A]
4、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5、教师准备一个小木偶
教学过程:
1、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教师播放第一单元的歌曲 Hello,师生共唱。教师边唱边用体态语示范和学生问候,并鼓励学生边唱边和戴有歌曲中人物头饰的同学打招呼。
(2)用所学打招呼用语,师生互相问候。Hello/Hi, what’s your name?
Hello/Hi, I’m…
(3)让学生用自己的英语名字,自由下座位同别人打招呼并询问姓名。此时,学生可将制作的英文名卡戴在胸前。(还可戴上其它一些头饰,扮演不同人物,练习打招呼和自我介绍。)
2、呈现新课 (Presentation)
(1)教师用木偶的形式介绍自己和朋友的姓名。
将本单元的单元双面对开情景图展现在学生面前,(熟悉的木偶剧表演现场,学生们如亲临其境一样。教师可将此项内容再现)自然形成打招呼的氛围。
(2)教师告诉学生英语的打招呼用语有很多,除Hello/Hi 以外,在早上或上午可用 Good morning. 来进行。同时教师出示表示上午的图片,或在黑板上画一个升起的太阳,并在旁边标上时间7:30和 Good morning.一句。(在图案旁边板书Good morning.)然后教师用学生的`英文名字,以不同的身份和学生打招呼。 用Hello/Hi, A. 和Good morning, A. 两种方法同时进行(A代表人名)。
(使学生了解到,这两种方法都是在打招呼,但不同点在于Good morning.可用于上午或早上,Hello/Hi 可用于所有时间段。)
(3)师生共同观看本部分的教学课件。[Unit 2 Let’s talk/A]
(4)再次观看本部分课件,教师指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件内容,并用中、英文提问,引导学生用学过的句子练习回答This is …
T: Who’s this? 这是谁呀?
T: This is John. 这是John 。
T: Where are they going? 他们要去哪?
T: To school. 去学校。 (T代表教师说)
(5)学生扮演不同角色练习Let’s talk/A 。
(教师向学生打招呼:T: Good morning. I’m Miss Wang /Mr. … What’s your name? 学生回答 S: My name’s … 此时,教师主动与学生握手并说T: Nice to meet you. 鼓励学生回答 S: Nice to meet you, too.)
(6)教师介绍卡通人物Kitty, Mickey并进行交流。还可用头饰或简笔画,并让学生先简单了解称谓词Miss, Mrs , Mr。
T: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S: Good morning, Miss Wang.
T: This is Kitty.
S: Hi, Kitty.
K: Nice to meet you.
S: Nice to meet you, too.
K: Let’s go to school. OK?
S: OK!
此时强调Let’s go to school.和This is Kitty.两句话。提示学生Let’s go to school. 一句,在第一单元B 部分的Let’s do 活动中的“Go to school” 曾学过。教师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和结合,从 “Go to school” 导入到Let’s go to school. 一句的理解“让我们一起去上学”。This is Kitty.是介绍人物的方法,本句的发音较难,口型和发音不易到位,教师要适当提示,切不可盲目纠正发音,从而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在简笔画旁板书This is…)
(7)学生跟读并模仿Let’s talk 部分的内容。(使用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8)再次观看本部分的教学课件,给学生分小组,扮演对话中的人物或其他人物,进行实际交流。教师在可鼓励学生说Miss, Mrs , Mr (此时,学生可以运用教材中人物的头饰,也可运用其他卡通人物手偶或头饰)此处的练习也是与 Let’s play 的活动相结合。
(9)学生展示练习情况。 此时,教师可给予一些小贴画儿,适当鼓励和表扬学生的展示情况,尤其是运用多人物或运用 Miss, Mrs , Mr …进行练习的小组。用以进一步培养学生敢于开口、勇于运用英语的习惯并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
3、趣味操练 (Practice)
(1)游戏1:
玩 “击鼓传花” 的游戏。首先,将全班学生分为两大组。教师可有节奏地敲击小鼓,两组学生同时开始传花,当老师的鼓声停止时,两组各有一名学生拿到花,这时,拿到花的学生先自我介绍说Hello, I’m …/Hi, I’m …/Good morning, I’m… ,之后再介绍一名好友说This is…没被介绍的学生向大家问好 Nice to meet you.(这个游戏也可用放音乐来代替击鼓,学生可待音乐停止时起立做自我介绍、介绍他人等。)
(2)游戏2:
玩 “听声音,猜朋友”的游戏。教师请一些学生上讲台前,分别戴上Cheng Jie ,Mike, Wu Yifan, Sarah, Zip, Zoom的面具或头饰,以及 Kitty, Mickey 等卡通人物的手偶或头饰,其他没有上讲台的学生闭紧双眼,等待上面的学生和大家打招呼说 Good morning. 之后猜猜他或她是谁,说 This is Cheng Jie /Mike/ Wu Yifan/ Sarah/ Zip/ Zoom/Kitty…猜对的同学为小组赢得一分。
4、课堂评价 (Assessment) 此环节可灵活处理,根据需要设置。
做活动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部分练习。
(1)学生看图,说说图中学生在做什么、说什么。
(2)让学生听录音做练习。
(3)再次播放录音, 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一句一句地跟读并相互核对答案,最后通过给小花涂色进行自我评价。
5、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游戏: Walk to the corner
方法:(1)教师请6--8个学生上来。
(2)让他们每人选择一个头饰或面具戴上,并说出他们所戴面具的人物。This is …
(3)教师任意给每个人物指定一个角落。比如指着一个角落说:Sarah ,指着另一个角落说: Zip ,分别指着其它两个角落说: Mike, Zoom.
(4)学生听到老师的指令后走到与自己名字相同的地点,做在座位上的学生说:This is Zoom/ Sarah/ Zip/ Mike…
(5)角落处的学生则要与大家打招呼说:Good morning! Nice to meet you.
(6)教师可以不断更改人物的位置和学生继续这个游戏。
板书设计:
Unit 2 Look at me
在黑板上出示表示上午的图片,或在黑板上画一个升起的太阳,并在旁边标上时间7:30和 Good morning.一句。
在黑板的另一侧写出介绍人物的句子 This is…
篇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周长、乘除法、搭配方案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感受数学在交通中的应用,获得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的经验。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在我们日常的交通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数学在交通中的应用。
二、步行中的数学问题
1、边谈话边出示小东从家里走到学校的两幅图片,理解图意。
①这两幅图有什么变化?
②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小东从家到校用了10分钟,,他每分钟走65米。
2、先独立思考并解答下列问题,然后小组交流讨论。
①小东家到学校大约有多少米?
6510=650(米)
②小东每天上学和放学至少走多少米?
650+650=1300(米)或6502=1300(米)
③如果中午回家吃饭,小东每天上学、放学至少走多少米路?
1300+1300=2600(米)或13002=2600(米)或6504=2600(米)
3、小东家在6楼,小东每上一层楼大约用12秒,他在1分时间内能从一层走到家吗?
①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学生可能会出现126=72(秒)的错误。]
②帮助解决问题:小东共上了几层楼?
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从1楼到6楼共走了几层?(5层)
③订正:小东从一层到家的时间是125=60(秒)=1分
三、买火车票的数学问题
1、出示一张火车硬卧票价表,引导学生观察票价表理解题意,知道在一定的里程范围中票价是固定不变的。
2、出示问题,先独立解答,再组织交流。
①北京到郑州有689千米,每张票多少元?买4张需多少元?
先明确689千米是在671~700千米之间,找到相应的.票价为每张156元;买4张就是1564=624(元)
②郑州到长沙有898千米,每张票多少元?买3张票,500元够吗?
1913=573(元)500元不够
③北京到长沙有1587千米,每张票多少元?(310元)
④张叔叔预定2张北京到长沙的火车硬卧票,每张需要交手续费5元,一共需要付多少元?
票价+手续费=3102+52=630(元)
四、线路图中的数学问题
1、出示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独立观察并思考:从小明家到学校有几条路可走?估计走哪条路最近。
2、小组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3、算一算:最近的路大约有多少米?(将计算各条路的长短与观察路的长短两方面结合起来。)
280+150+190=620(米)
五、课后实践活动
1、找一找交通中的数学问题,与同伴说一说。
2、交通标志知多少:通过向父母长辈、交通警察请教,上网、看书查询,认识一些交通标志,比一比谁认识的交通标志多。
篇4: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圈图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2、体验圈一圈、摆一摆的操作活动,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在操作活动中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能在具体情境中正确说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过程:
一、想一想、说一说。
1、复习乘法口诀,教师引导按顺序背,选背。
2、看图说一说。
○ ○ ○ ○ ○ ○ ○ ○
○1每份有( )个○,图中有( )份,一共有( )个○。我们也可以说( )个( )是( )。
○2有( )个○,每( )个○分一份,一共分成了( )份。我们也可以说( )里面有( )个( )。
3、4个5是( ),32里面有( )个8。
同学们,我们前面学过了把几个物体分成一份,其实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倍”。(板书课题——倍的'认识)
二、学一学、议一议。
1、让学生自学P50例1,初步感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让学生看书上P50例1的图,阅读相关的文字。思考以下问题:
○1图上画了几种萝卜?数数各种萝卜各有多少?
○2两个两个地圈,不带叶的胡萝卜圈了几次?红萝卜和白萝卜圈了几次?
2、学生自学,并和同桌交流。师画出三种萝卜。
3、学生汇报,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生:胡萝卜有2根,红萝卜有6根,白萝卜有10根。
4、指着胡萝卜和红萝卜,让学生上来圈一圈。
我们圈了几次?说明可以圈出3个两根,我们说红萝卜的根数里面有3个胡萝卜那么多,也就是说: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板书在图下方)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同学们,你们是这样圈的吗?
5、学生试着圈一圈白萝卜,感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白萝卜有10根,画黑板上,那10根白萝卜有几个2根呢?先请一个同学来说说你准备怎样圈?
打开书,请大家用铅笔在书上圈一圈那10根白萝卜,并完成下方的填空。同桌互相检查,同时请一个学生上黑板圈一圈,集体订正。
从上面可以看出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
6、议一议。
根据你圈的情况,比较一下,你准备把哪种萝卜看作“1倍的量”?其他两种萝卜都与它相比,分别是它的几倍呢?
三、做一做、练一练。
1、自己完成做一做1,绿圆片有几个?黄圆片有几个?黄圆片每3片为一堆可以圈出几堆?请你圈一圈,说说黄圆片的个数是绿圆片的几倍?你能圈出蓝圆片是绿圆片的几倍吗?
2、圈一圈,填一填。
△ △ △
○ ○ ○ ○ ○ ○
□ □ □ □ □ □ □ □ □ □ □ □
○1( )个( )个地圈,△圈了( )次,○圈了( )次,○是△的( )倍。
○2( )个( )个地圈,△圈了( )次,□圈了( )次□,□是△的( )倍。
○3想一想:( )个( )个地圈,○圈了( )次,□圈了( )次□,□是○的( )倍。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倍”。说一说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倍?课后和爸爸妈妈交流一下,哪些地方用到了倍的概念。
篇5: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课件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篇6: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课件
1.我们的民族小学
学习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具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或CD碟片。
3.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
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四.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
“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
“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
“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急需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
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仿佛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
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抒情地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五.综合性学习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2.金色的草地
教学目标:
1. 会认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使劲、假装、引人注目”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
4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重难:
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感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金色的草地
2.课前置疑:读了课题,你想问什么问题吗?
整理问题:草地怎么会是金色的呢?我们一起到课文中间去找答案吧!
二、检查预习
1.开火车读生字。
2.小老师教读:多音字:“假”“朝”
字形:“绒” “耍”
3.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蒲公英的资料、并展示图片。
4.抽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课文主要写了两件事情,你能找出来吗?
归纳总结:
1 哥俩在草地上玩耍。
2 草地会变色的原因。
四、理解课文
1、齐读一自然段:思考:我们窗前有一个什么样的草地?由“长满”“盛开后变为金色”体会蒲公英的多。
2、朗读。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齐读第一自然段
草地这么美,我和弟弟常去玩,他们怎么玩呢?
二.感知第二自然段
1 自读第二自然段.
2 演一演:根据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同桌分角色进行表演.
3.汇报表演.
4.想像自己的脚下就是那片长满了蒲公英的草地,说一说,在这样一个地方,你的感觉怎么样?
5朗读:读出欢乐的气氛.
三.理解第三自然段.
1 自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忽然有一天,我们发现了什么?对了,]金色的草地在悄悄的变化,说一说,它是怎么变的?
早上:绿色 白天:金色 晚上:绿色
2 它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小组讨论,在书上勾出句子,读一读,再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3 汇报:
4蒲公英的花瓣可以张开,合上,所以草地也就跟着变色了.
5朗读:体会草地的变化的原因.
6、齐读4自然段:从这里,你体会到小作者对草地和蒲公英充满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四、完成课后练习二:回顾全文:从课文哪些地方,你感受到草地的有趣和蒲公英的可爱。
五、有感情地朗读。
篇7: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师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1、独立学会课文中出现的10个生字;会认9个生字,理解“煮书、消化、品味”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通过对煮书的理解,引导学生紧扣爷爷的话,抓住关键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养成积累和运用关键词语的习惯,培养会读书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点:
1、学习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消化”,“品味”等词语的意思。注意小作者思想感情的的变化“奇怪”“疑惑不解”“豁然开朗”,通过此线索,读出课文中小作者的语气。
2、理解“煮书”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煮书”的含义;知道读书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应学习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目标转化。
教师板书课题,指明读题。质疑:同学们你们看了课题之后有什么感受?
(学生质疑,煮书真的是把书拿到锅里去煮吗?)
师: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自主学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并作记号。
2、汇报自学预习情况。
A出示生词:
文章、品茶、粮食、所以、语文、犯愁、煮书、火锅、杜甫、诵读、否则、牢记、妙词、佳句、一篇文章、疑惑不解、豁然开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教给学生,通过查字典了解词意的方法。)
4、小组合作,分段朗读全文。
5、自由读,思考: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请做上记号。
6、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想边画。
三、学习课文,品读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看图理解:苍劲有力(苍老挺拔)
2、教师重点指导学生读好,“我”觉得奇怪,疑虑的语气。
3、全班朗读此段。
四、指导学生写字。
1、明确读词,复习要写的辽。文章、品茶、粮食、所以、语文。
2、教师范写。请学生点评。
3、学生独立练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分别指7名学生朗读本课的7个自然段。(读后请全班的同学评一评)
二、品词析句,体会感悟。
1、学习课文第2、3、4自然段。
A指名学生朗读“我”和爷爷的对话。
重点理解: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呀!
(现场查字典,选义项;把选出的意思抄在书上)
“消化”—食物在人或动物体内,经过肠、胃的作用,变为能够被机体吸收的养料。
B小级讨论:本课的“煮书”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全班学生,反复朗读第4自然段。找出有关的语句划下来。
(能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熟读透不可。)
“品味”——咀嚼和体味,深层次的感悟,细细品位是为了深入浅出的理解。
C同位合作,反复朗读品味爷爷说的话。
2、学习课文第5、6、7自然段。
A分角色朗读第5、6、7自然段。
B师:大家想重点煮哪一段?(第六段)
C指名读一读,第六段。说说读后有什么感受?
3、分角色朗读课文。
A分小组自主合作学习:一个同学读“我”,一个同学扮爷爷,其他同学扮旁白。
B请小组全班交流展示。
C评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得好才会读得好。
D全班分角色朗读。
三、拓展提高,课外延伸。
1、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读书方法。
2、推荐读书方法:
毛泽东:三复四问,不动笔墨不读书。
鲁迅:既要泛览,又要专注,”活读”和”参读”
华罗庚:慢工夫打基础,厚薄读书法
3、课后收集有关读书,学习方法的名言警句。
板书设计:
6.煮书
告诉我什么是煮书:读书读透
爷爷---------→
怎么煮:读课文
四,预习作业
1、读第六课三遍,会认,会写课后生字。
2、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划出文中你觉得好的词或句。
篇8: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认识三种对话的形式及标点符号的用法。
2、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4、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爱护,学习小摄影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希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教学工具
ppt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上节课大家学习了前苏联革命领袖列宁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前苏联著名人物的的故事。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今天我们学习第6课 小摄影师 读读课文你就知道了。
二、识字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学习字词,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三、学习课文,读中感悟。
1、轻声读或默读课文,思考:
这位普普通通的小男孩给你留下了什 么样的.印象?从文中哪一些语句可以看出来,把相应的句子勾画出来,并把通过这句话感受到的印象标注在句子旁。
2、交流汇报:
男孩很聪明:投小纸团
男孩很粗心,小男孩儿哭着说:“我把胶卷忘在家里了。
男孩很有礼貌,小男孩儿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
……
3、男孩给大家留下一个可爱的印象,那么高尔基这位大文豪,他那么忙,他不见杂志社的记者,而要见小男孩。他在课文中的一言一行,你觉得他对小男孩有什么感情?
(板书:喜爱关心爱护)
自读课文,用横线标出能感受到高尔基感情的句子?
4、交流汇报
“来吧,我让他们放你进来。
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高尔基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它居然会听小男孩的吩咐,说明他很喜欢小男孩。
小男孩准备了很久很久,……侧过脸微笑”小男孩摆弄了很久,高尔基不但没有厌烦,而且还对着他微笑这也能说明高尔基非常喜欢小男孩
当小男孩哭的时候,他马上就问,“你怎么了”说明他很关心男孩。
当高尔基明白小男孩为什么哭的时候,赶紧站起来,说明高尔基很着急
当小男孩跑出去之后,高尔基站在窗边,喊着:“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小男孩跑走了,高尔基不但不生气,而且非常愿意帮助小男孩
5、小结;
高尔基是那么有名的文学家,而小男孩只是普通的少先队员。但他却能按小男孩的吩咐做,可见他一点都没有名人的架子。这样一个如此著名的伟人,为了实现男孩的愿望,宁肯放弃宝贵的读书时间,这难道只是因为他喜爱关心爱护这一个男孩吗 是关心、喜爱所有的孩子。 关心喜爱我们的少先队员呀。简单的一次拍照过程,却从高尔基的言行中充分体现了对小男孩的喜爱,也体现了他对我们下一代的关怀。
三、角色朗读,体会感情。
老师:谁愿意分角色朗读文中的对话
四、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老师:小男孩会回来吗你从课文中哪一些地方感觉到的?
五、拓展活动
故事按你的想象发展着,请你续编下去。编故事时,请仿照课文中的冒号和引号来运用。
板书
6、小摄影师
喜爱
高尔基 小男孩
关心 ( 可爱)
篇9: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第 1 课时
时间与数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比较、发现规律的现实活动中,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和发现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开放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难点:
在观察比较、发现规律的现实活动中,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和发现的能力。
教学方法:
观察、交流
教学准备:
投影、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1、领会情境中的问题
奇思的父亲每天工作3天休息一天,你怎样理解这句话?母亲每工作一天休息1天,你又是怎样理解呢?
2、让学生按要求在日历上分别标出父亲、母亲、奇思的休息日,可以分别用不同的符号表示,然后进行反馈。
3、进一步引导学生:根据奇思一家3口的休息日,我们还能知道什么?
三、日历中的规律
1、观察日历可以先看上下,再看左右,然后再看对角线上的数,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观察日历表中的4个数字,你发现了什么?
交流自己的发现
3、观察日历表中有阴影的9个数,你又有什么发现?
4、你还能在日历中找到什么规律?
四、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篇10: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教学内容:
义教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87-88页,及练习十九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了解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掌握24时记时法读法与写法,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间.
(二)能力训练点
1.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熟练运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
2.学会计算一日以内经过的时间,能够正确区分时间与时刻.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树立较强的时间观念.
教学重点:
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
教学难点:
区分时间与时刻,计算一日内经过的时间.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电视机、录像机、线段图.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什么是一日.(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不肯定也不否定答案并组织学生讨论.指名学生回答讨论结果,并概括总结:“一日就是一昼夜,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一天一夜.”
教师:那么,一日有多少小时呢?(板书:一日=24小时)
拿出钟面模型,请同学演示一日时针所走过的时间.
教师:刚才××同学操作演示的非常好,下面哪位同学能在钟面上调出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的时间?(指名学生操作.)
教师:谁能告诉我这是几点?(7点)这样说准确吗?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几点?(晚上7点)
引导学生说出电视台的叔叔、阿姨预告节目时是怎么说的呢?(19点)为什么要这样表示时间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24时记时法)
[由设问入手,联系学生的实际引出课题,激发兴趣,引起注意.]
二、探究新知
1.24时记时法.
教师讲解:交通、邮电、广播等部门在工作中需要很强的时间观念.为了计算简便,不容易出错,都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记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记时法.
教师:24时记时法是怎样计时的呢?现在我们看钟面.
教师:春节是我们每个小朋友最喜爱的节日之一.那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除夕夜晚新年的钟声在什么时间敲响?(生:夜间十二点.)
教师:把时针调到12时.对,夜间12点,是旧的一天的结束,也是新的一天的开始.作为一日的开始,我们把这一时刻称为0时.
(录像显示,配有时钟,时针、分针不断转动.)0时,夜静悄悄的,同学们这时都早已经进入了甜蜜的梦乡,在梦中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时针继续移动)到了6时左右,天已经亮了,小鸟在枝头鸣叫,太阳公公也露出了笑脸,这是我们也该起床上学了.7时30分,同学们进入了教室,开始了一天紧张而愉快的学习生活.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同学们结束了上午的学习.中午12时,这时同学们大概正围坐在饭桌前,香甜地吃着午饭.
师生谈话:同学们请看,现在时针走了几圈?(1圈)经过了多少小时?(12小时)
(继续看电视画面.)时针指向了下午1时的位置.
教师:大家请看,钟面上现在表示的是几时?(生:下午1时)
教师讲解:在一日内,由于第一圈走了12小时,所以时刻在走第二圈时,我们就要把时针指的钟面上的时刻数分别加上12,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24时记时法.比如,现在钟面上是下午1时,根据24时记时法就应该是?(13时).
(继续看画面.)这时,同学们已经帮助父母收拾好了碗筷,准备进行午休了.下午2点30分,同学们又开始了下午的学习生活.
提问:这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应该是几时?(14点30分)
16时30分,同学们结束了一天的学习,回到了家中.时间一晃就到了21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夜间九点.这时我们又该上床休息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又是午夜12点,夜深人静,一天又过去了.
教师讲解:这个时候,一般称为“晚上12时”,用24时记时法就是“24时”.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一下,24时又正好是第二天的几时?(0时).因为24时正好是第二天的0时,所以我们习惯上常常只说0时,而不说24时.这时,一昼夜就结束了,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引导学生明确时针走了两圈,走了24小时.
启发学生举例说说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也采用了24时记时法.
[熟悉的场面,悦耳的音乐,生动的解说词,使学生赏心悦目,联想活跃,兴趣浓厚.]
2.24时记时法的写法.
教师讲解24时记时法的写法(投影出示)
上午8时30分 写作8∶30上午 12时24分 写作12∶24
下午8时30分 写作20∶30 下午9时10分 写作21时10分
3.反馈练习.
(1)第88页第1题.(2)练习十九第2题.
4.教学例1.
一列客车18时20分北京开车,22时40分到达石家庄.路上用了多少时间?
由于出现的时刻都不是整点,把时刻变为时间是复名数;学生列式较困难.所以,只要求口答.
同学们拿出线段图,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
教师:谁能说说18时20分是时间还是时刻?(时刻)22时40分呢?
教师:从图中看到列车从18时20分到22时40分中间所经过的这一段表示的是什么呢?(是这列客车在路上行使的时间,一般用“几小时几分”表示.)
指导启发学生看图,计算时间.可以分组讨论,并说出是怎么想的.
概括总结:可以将18时20分到22时40分分成两段,看下图
从18时20分到22时20分,中间相差4小时.
两段合起来就是4小时20分.
反馈练习:(投影):从上午8时到11时50分经过( )小时.
5.教学例2(阅读教材第88页例2并讨论).
(1)右图牌子上用的什么计时法?
(2)怎样来计算今天的营业时间?
教师可适当提示将营业时间分为上、下午计算.
(3)第二块牌子又是什么计时法?又该怎样计算今天的营业时间呢?
概括总结学生的计算方法.
[借助线段图,使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三、巩固发展
1.妈妈每天8时上班,16时下班,一天工作( )小时.
2.妈妈每天上午9时上班,下午5时下班,一天工作( )小时.
3.选择填空:小平去看电影,电影从15时放到( )
①8时 ②17时 ③5小时 ④17小时
4.抢答题
(1)小华每天早上7时半到校,11时50分放学回家,他上午在校多少时间?
(2)一个展览馆上午8时开馆,下午5时闭馆,每天开放多长时间?
联系学生的实际设计练习题,题目有层次,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性.
全课小结(略)
四、作业
教材89页第1、3题.
五、板书设计
24小时计时法
篇11: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一、谈话引入课题
数学故事:《生死签》
很久以前,有一个犯人被带到国王面前处死。这个国王喜欢抽签,而且盒子里只有两张签,一张是“生”,一张是“死”,抽到“生”就可以获救,抽到“死”就会被杀死。请问,如果这个犯人只抽一张结果会是什么?一定吗?
但是陷害这个犯人的官员故意把盒子里的两张签都写上了“死”字,请问,这时犯人只抽一张签结果会是什么?一定吗?他会抽到“生”签么?一定抽不到也就是不可能会抽到。
板书:可能(不一定) 一定 不可能【可能性】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老师这节课为大家安排了一个摸球游戏,让同学们共同学习和探索可能性的知识。
1.介绍学具,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一个纸箱、8个黑球、1个红球(两种球的大小和轻重一样)。
2.【猜想】请想一想:摸到的球可能是什么球?摸到的什么球的可能性更大些?【出示课件】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测,并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组内的同学填在书上。
三、探索研究,得出结论:
实践探索。
(1)【操作体验】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摸球游戏,把每次摸得的结果记录再下表中,然后把球放回去再摸。每人摸5次,并把结果记录在表格里(组长负责)。
(2)【验证】统计摸球的结果,看一看;摸到什么球的次数多?摸到什么球的次数少?
(3)【深化认识】各小组将摸球的结果进行交流,看一看是不是得到同样的结果。实际摸到的结果与原来的猜测是否吻合。初步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4)延伸:如果要一定摸到黑球,该怎么办?
如果要黑球和红球的可能性一样大,怎么办?
四、实际应用
1.试一试(1)先让学生按题中要求进行摸球游戏活动,然后思考题出的问题,小组内交流。接着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试一试(2):让再次经历“猜想——实践——验证” 的探索过程,进一步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街头转奖的骗局)
(课本85页练一练)
2、分析从下面四个箱子里,分别摸一个球,结果是哪个?连一连。【出示课件】
学生在分析的时候可能很容易找到“一定是白球”、“一定不是白球”这两个该连接的盒子,但是对于“很可能是白球”、“白球的可能性很小”会有一些争议。这里需要通过演示活动来帮助学生辨别“很可能”与“可能性很小”两者表达事情发生的程度大小。
3、问题:下面三个地方的冬天下雪吗?请用“一定”“很少”“不可能”说一说。
【出示课件】首先可以和学生说明:北方地区冬天比较寒冷(冬天会下雪),内陆地区如:江西省的冬天怎样?(学生回答),南方沿海如广西、海南等地属于亚热带气候,冬天不太冷,不会下雪;让学生说一说“武汉”、“海南”和“哈尔滨”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查一下这几个地方的气候特点以及各季的平均气温,然后让学生分析,“下雪”时,气温的特点!再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各地下雪的可能性!
4、说一说活动
【出示课件】
五、全课小结
在今天的活动中,我们学到了很多有关可能性的知识,在平常生活中很多事情也具有可能性,请同学们留心观察,把结果告诉爸爸、妈妈,好吗?
自我问答: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使枯燥的知识趣味性,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究之中。与此同时,也关注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篇12: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进一步巩固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2. 能力目标:学会观察日历,能从日历上找到一些重大节日并熟记。会计算从哪年到哪年是几周年,从哪天到哪天是几天,某年、某月、某日是星期几。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1. 能从日历上找到一些重大节日并熟记。
2. 会计算周年、经过天数,会根据一些相关提示推算某年某月某日是星期几。
教学难点:
计算经过时间和推算星期几。
教具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每年当中都有许多节日,你最喜欢过哪个节日?教师把学生汇报的节日依次写到黑板上。
1. 为什么喜欢过“六一”儿童节?
2. 其实这些节日都有它特殊的意义。所以大家要牢记它们。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 指导学生看日历。
随便翻开一页日历,你都知道了什么?学生交流。
2. 分别在今年的日历上找到各个节日,看一看各是星期几?结合各个节日的特殊意义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 用年、月、日的知识能帮助我们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比如说同学们可以随便说一个今年的日期,老师不用看日历就能推断出这一天是星期几,不信就试试。
生提问,师回答。
你们想不想学会解决这样的问题?
师交待方法:先算间隔时间(天数),用天数除以7,如果没有余数,即为原星期几;如果有余数,从起始的星期几往后推出余数所表示的天数。
三、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见教材P72—练一练
篇13: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教学课件
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1.通过“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等活动,体验感悟周长的含义。
2.借助实际操作,结合生活情境,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创新意识。
3、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能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材分析:
认识周长,考虑到学生对“周长”的概念比较陌生,教材选择了学生比较喜欢、熟悉的小布艺这件物品,结合实际生活中,工厂生产小布艺前都要先剪好材料的实际需要,提出“生产两种小布艺,怎样确定每个小布艺的共边需要剪多长?”的实际问题,并要求学生合作研究解决。在交流小组不同测量方法基础上,通过“花边的长就是小布艺布料的周长”引出周长的概念。接着设计了指出硬币面、课本封面、课桌面边线的活动,进而告诉学生“它们边线的.长度就是它们的周长”。
学情分析:
从“数学学习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有分析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潜能,都有一种与生俱来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的本能,而且学生已经了解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城市的孩子通过美术课也理解了“边线”“轮廓”这些词的含义,因此教材让学生在“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想一想”“算一算”的基础上来理解周长的含义,更有利于学生的掌握。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动”起来,使他们学会使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对问题进行猜想、尝试和验证,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教学流程预案:
一、情景导入:
(课件):秋天到了,秋姑娘带着礼物来到了我们身边,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出示:叶子)秋天到,落叶飘,秋姑娘用这美丽的叶子来装点我们的生活,装扮我们的秋天。这份礼物,你喜欢吗?快拿出你的来看看吧!
二、实践探究:
(一)描周长
1、选择出你最喜欢的一片叶子,把它的轮廓描在纸上。
2、说说你是怎样描的?
3、刚才我们所描的叶子一周的长度,就是这片叶子的周长。
4、看蚂蚁爬叶子和蜻蜓的图形,介绍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二)摸周长
选择身边物体某一个面,摸一摸它的周长。
(三)量周长
1、量生活中的周长:腰围和头围。
2、量老师给的物品的周长: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工具,想办法知道它们的周长是多少。先估一估,再实际去量一量,算一算。
小结:测量不同图形的周长,就要选择不同的测量工具,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测量的效率和准确性。
3、量一量、
估计 测量
铅笔盒盖面的周长
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
鞋底面的周长
三、拓展练习:
看来,周长在我们的生活中用处可真不少!现在,小蚂蚁就遇到了困难,你能来帮助它吗?秋天,小蚂蚁开始准备过冬的食物了。它背了这么多的东西,现在有两条回家的路,就请你帮它选一条吧!
四、总结:
同学们现在正处在人生的春季,希望大家能从现在开始,走好每一步,来迎接人 生最灿烂的丰收季节!
篇14:三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课件
三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课件
一、Unit 1 In class
重点句型
1、Good morning
2、Stand up
3、come in
4、Sit down,please.
二、Unit 2 In the library
重点句型
1、Don’t shout!
2、Don’t run!
3、Don’t eat here.
4、Don’t talk!
5、Don’t sleep!
三、Unit 3 Is this your pencil?
重点句型
1、Is this your pencil?
2、Is that a pencil?
四、Unit 4 Where’s the bird?
重点句型
1、Where’s the bird?
2、It’s behind the door!
3、It’s on your chair!
4、It’s in the tree now.
五、Unit5 How old are you ?
重点句型
1、How old are you ?
2、What a nice cake!
3、Make a wish.
4、It’s time for…
六、Unit6 What time is it?
重点句型
1、What time is it?
2、Wake up
3、It’s time for breakfast.
七、Unit7 On the farm
重点句型
1、Welcome to…
2、What are these?
3、They’re pigs.
4、Are these apples?
八、Unit8 We’re twins!
重点句型
1、Who is he?
2、We’re twins!
篇15:学写天气(湘教版 三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简介: ppt制作
课件课件(courseware)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课程软件。它与课程内容有着直接联系。所谓多媒体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的需要,经过严格的教学设计,并以多种媒体的表现方式和超文本结构制作而成的课程软件. 上传者:13487858368yyh
相关课件:★ 幼儿园教学课件
别吵小花猫(幼儿园 三年级上册教学课件)(推荐1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