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奇观》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2-11-28 13:03:29 作者:整点薯饼 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整点薯饼”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4篇《沙漠奇观》的教学设计,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沙漠奇观》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沙漠奇观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沙漠奇观》是“快乐读书屋”中的一篇以科学说明为主的游记见闻作品。文章所记叙的环境是我们难以见到的大沙漠,所涉及的科学道理也是学生尚未接触的物理知识。这篇课文叙述形象,场面宏大,景观奇特,是一篇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科学说明文。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通过朗读引导,使学生读有所感,学有所得。本课的设计力求为发展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提供较宽广的空间。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自主读书、合作学习、多向互动,通过大胆观察、猜想、概括、评价、交流等语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沙漠中的自然奇观,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2.通过自读自悟,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合作交流,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

3.认识10个生字,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比鲜段闹械10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绷私馍衬奇观形成的原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抓住文眼,激发兴趣

1.请同学说说课前搜集的有关沙漠的知识。

2.出示沙漠奇观的课件让学生观看。

过渡:茫茫大沙漠里还有许多有趣的奇观,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快乐读书屋去体验沙漠奇观。(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看拼音多读几遍。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3.了解学生自主读书的情况,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解决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4.熟读展示。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读课文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情况。

三、抓住重点,合作探究

1.默读课文,画出沙漠中的`自然奇观及形成原因,再读一读,体会沙漠的奇妙。

2.小组合作交流,填写表格。

奇观名称〖现象〖形成原因3.在全班交流填写表格的答案。对于学生填写得不够准确、简练的地方,通过再读课文,进行改正。

4苯岷媳砀瘢利用课件学习第4-7自然段,了解海市蜃楼、沙柱、沙鸣现象与产生的原因。有了直观感受后,再有感情地读介绍描写奇观的段落。

四、检查识字

1笨纯魏笠认的字,自己练习读一读,如果有不认识的,再看看在文中的注音,把它记住。

2蓖桌之间互相考一考,把字音记准、记牢。

3苯淌Τ鍪境鲎挚ㄆ,用抢答的形式,巩固识字。

五、拓展延伸

1.你还了解哪些有关沙漠的知识?课后通过上网、查阅书籍多方面、多角度地了解沙漠。

2.指导阅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课本中的《迷人的蝴蝶谷》。

篇2:《沙漠奇观》的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沙漠奇观》是“快乐读书屋”中的一篇以科学说明为主的游记见闻作品。文章所记叙的环境是我们难以见到的大沙漠,所涉及的科学道理也是学生尚未接触的`物理知识。这篇课文叙述形象,场面宏大,景观奇特,是一篇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科学说明文。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通过朗读引导,使学生读有所感,学有所得。本课的设计力求为发展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提供较宽广的空间。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自主读书、合作学习、多向互动,通过大胆观察、猜想、概括、评价、交流等语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沙漠中的自然奇观,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2.通过自读自悟,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合作交流,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

3.认识10个生字,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比鲜段闹械10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绷私馍衬奇观形成的原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抓住文眼,激发兴趣

1.请同学说说课前搜集的有关沙漠的知识。

2.出示沙漠奇观的课件让学生观看。

过渡:茫茫大沙漠里还有许多有趣的奇观,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快乐读书屋去体验沙漠奇观。(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看拼音多读几遍。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3.了解学生自主读书的情况,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解决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4.熟读展示。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读课文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情况。

三、抓住重点,合作探究

1.默读课文,画出沙漠中的自然奇观及形成原因,再读一读,体会沙漠的奇妙。

2.小组合作交流,填写表格。

奇观名称〖现象〖形成原因

3.在全班交流填写表格的答案。对于学生填写得不够准确、简练的地方,通过再读课文,进行改正。

4.结合表格,利用课件学习第4-7自然段,了解海市蜃楼、沙柱、沙鸣现象与产生的原因。有了直观感受后,再有感情地读介绍描写奇观的段落。

四、检查识字

1笨纯魏笠认的字,自己练习读一读,如果有不认识的,再看看在文中的注音,把它记住。

2蓖桌之间互相考一考,把字音记准、记牢。

3苯淌Τ鍪境鲎挚ㄆ,用抢答的形式,巩固识字。

五、拓展延伸

1.你还了解哪些有关沙漠的知识?课后通过上网、查阅书籍多方面、多角度地了解沙漠。

2.指导阅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课本中的《迷人的蝴蝶谷》。

篇3:快乐读书屋七《沙漠奇观》教学设计

快乐读书屋七《沙漠奇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文中介绍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2.探寻这些奇怪现象产生的缘由,并学会从科学角度来作出正确的解释

3.激发探索世间万物奥秘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多媒体

教学流程:

一、情境创设:

借助多媒体演出沙漠的风沙地貌,你想了解这些光怪陆离的沙漠奇观吗?你想探索他们的缘由吗?那么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来体验

学生观看、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

1、课文中描述了沙漠里的哪些奇怪现象,你有怎样的感受?

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并对学生回答作简评

3、初读课文,划出有关语句交流、讨论

4、作者是怎样把这些光怪陆离的现象说清楚(运用课文中和生活中的知识来说明)

5、细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交流、讨论

6、师生共同探究,引导学生把文中现象说清楚,教师适时点拨、简评。

三、心智启发:(教师根据学生实情做激励性评价)

1、么道理?

2、你能不能根据你身边所发生的事。举一个例子来说明科学一定能战胜迷信。

3、假如你是一个导游,领着你的旅游团正走在青岛夏天的`海滩上,这时远处出现了难得一见的海市蜃楼的景象,你能用本课所学的知识和优美生动的语言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一神奇,壮观的幻景吗?

四、阅读体验(谈收获引导学生自我小结)

(1)假如你是一位旅行家,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2)假如你是一位浪漫的文学家,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3)假如你是一位科研人员,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4)假如你想学习写说明文,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板书设计: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竺可桢

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生动形象,可读性强

由浅入深,示异释疑——逻辑严密,吸引力强崇尚科学

篇4:镜泊湖奇观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9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本课8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学习作者观察、写景的方法,领略镜泊湖的奇妙景色,获得美的享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镜泊湖奇观“奇”在哪里,了解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增长自然常识。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镜泊湖的奇观以及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

2、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镜泊湖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教学准备:每个人查阅镜泊湖及中国其他名胜景物的相关资料。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导语:我国地域广阔,有无数的名胜美景,谁能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名胜美景?说的不错。今天我们一起来参观美丽的镜泊湖。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交流、展示所收集到的有关镜泊湖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为什么要把这个美丽的湖泊命名为“镜泊湖”呢?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在课文中找找原因。读课文时要注意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读书的姿势。

3、围绕问题,组织课堂交流。

三、再读课文,聚焦重点

1、导语:“镜泊湖”这个名字就那样神奇,它的景色就更加神奇美妙了,课文上说镜泊湖的景色是――奇观。

2、镜泊湖奇观到底“奇”在何处呢?让我们再来认真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边在课文中做好标记。

⑴了解吊水楼瀑布的形成原因。

⑵了解地下森林的形成原因。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做标记。

⑴标记出描写镜泊湖静态时美丽景色的句子。

⑵标记出描写镜泊湖动态时美丽景色的句子。

4、组织课堂交流,引导学生找到镜泊湖的景色被称为“奇观”的原因。

⑴原因一: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的独特景观。

⑵原因二:静态美和动态美相结合。

四、精读课文,想象品味

1、分组研读,协作讨论。

要求学生找到有关的句子,读读想想从什么地方可以发现神奇,为什么?

2、课堂交流,汇报成果。教师随机指导。

3、诵读积累,比较发现。

学生自主选择诵读,标出表现镜泊湖奇观的有关句子,积累语言和表象。

五、细读课文,质疑探究

1、导语:学到这里,镜泊湖奇观已经在我们的脑海里留下了鲜明的印象。关于镜泊湖奇观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2、学生质疑。

3、教师引导,讨论解决。

六、布置作业

仿照课文的写法描写一处景物。

篇5:《镜泊湖奇观》教学设计

碧阳镇中心小学 吴继红

1. 教材简析:

《镜泊湖奇观》是第八册第六组的一篇阅读课文。它通过描写镜泊湖独特的美丽景色,赞美了祖国壮丽山河,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课文的重点在于突出镜泊湖景色的壮丽奇特,故而以“奇观”为题眼。

全文分四各部分。首先描绘了镜泊湖动人的传说故事和形成的实际情况,接着从整体上描写镜泊湖景色的最大特点,也就是“自然朴实而又绮丽多变”,其次重点描写了吊水楼瀑布的景色,最后是地下森林的景色。文章层次清楚,比喻生动,词句优美,描绘细致。

《镜泊湖奇观》一文在描绘镜泊湖整体特点时运用了静态描写,在吊水楼瀑布这一段则运用了动态描写,两者形成鲜明的对照,突出了镜泊湖的特点。

作为阅读课文,在教学内容上则要结合单元的训练目标,运用旧知,扶放结合逐步形成技能。

2. 教学目的、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目的定为以下4点。

①.认识本课8个生字。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③.学习作者观察、写景的方法,领略镜泊湖的奇妙景色,获得美的享受。④.了解镜泊湖奇观“奇”在哪里,了解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增长自然常识。

---------------------------

重点的制定,由于本文文质兼美,结合单元训练重点,所以定为理解文中优美词句,体会课文是怎样运用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方法描写镜泊湖奇观的。难点是吊水楼瀑布冬季不结冰断流。因为学生对于冬季气温低达三四十摄氏度,瀑布的水却从不结冰这一奇特罕见的现象不易理解,教学时应注意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

3. 教法和教学程序。

在教学本课时,我采用的基本方式是词句品析法,辅以朗读法和点缀法。让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通过朗读,品词析句,感受文章的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三步:

篇6:《镜泊湖奇观》教学设计

教育目标:通过本课学习,领略镜泊湖的美丽景色,获得美的享受。

教养目标:

1.理解并学习文中描写准确生动的词语。

2.了解镜泊湖的奇观以及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的形成原因。

3.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镜泊湖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

4.感情朗读课文。

发展目标:学习按照景物的不同特点,描写它的动态美和静态美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镜泊湖的奇观以及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

2.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镜泊湖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

教学方法:讲读法,讨论法,直观法等。

教具准备:镜泊湖美景的放大彩图,有关录像带,幻灯片。

课前准备:复习以前学过的描写景色极其壮丽,堪称奇观的课文,如《海上日出》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

复习旧课,激趣导入 。

出示奇观,同学们,什么叫奇观?以前我们学过一些描写的景色极其壮丽,堪称奇观的课文,你还记得吗?今天我们又来参观一处景色壮丽,堪称奇观的地方,那就是镜泊湖。(板书题目:镜泊湖奇观)

快速阅读课,提出预习要求。

快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自学生字新词。

理清文章脉络(分段、概括段意),把课文中讲到的镜泊湖主要景点的名称画下来。

集体订正,检查预习情况,质疑。

抓住重点,直奔中心。

1.再读课文,思考:(1)镜泊湖有什么特点?(2)课文重点描写了哪几个景点?适当圈点记录。

指名读第二段。

镜泊湖的自然朴实表现在什么地方?绮丽多变又表现在什么地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

出示镜泊湖美景的放大彩图。指导学生边观察边听录音,体会领略这美丽的景色。

小结:这一段写了什么?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这一段从整体上描写镜泊湖景色的最大特点自然朴实而又绮丽

多变。是静态描写。课文重点抓住了两个著名景点,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学习第三段。

自学课文,找出景点名称、位置、成因,说出景点奇特的地方。

看有关录像,想象景点特色。并理解下面词语为什么用得好。

描写瀑布的特点:泻入表现水流急促的'样子和流向。蚀成表现了时代久远,慢慢腐蚀的过程,联系上下文,也显示了水的冲力。跌水从上往下落。用跌加强了突然的特点。

(幻灯出示)抛撒万斛珍珠溅起势如千军万马。指导朗读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它的意思,体会它的好处。

怎样说明瀑布的温度?

(因为它地处北国,当地气温极低,它不结冰断流,就成了奇特希罕的景观了。)

吊水楼瀑布为什么不结冰?这与瀑布飞流直下有什么关系?

齐读课文,体会领略美景,总结写法上的特点。

总结学法:

读课文,找出景点名称、位置、成因,说出景点奇特的地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意思,读读体会好处,领略美景。

了解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小组讨论,运用学法,自学第四段。

集体订正,质疑。(幻灯出示重点词句,加以理解)

指导朗读。

纵观全文回顾第一段

镜泊湖多美啊!关于它的传说也非常美丽、动人,你知道吗?其实

镜泊湖是怎样形成的?

这么美丽,这么壮丽的景色,大家喜欢吗,还想不想再去?

看录像,听录音,领略镜泊湖的美丽景色,体会哪些是静态描写,哪些是动态描写。

结合课文内容,举例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镜泊湖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

作业 :观察校园一角写一篇文章,注意动态和静态的描写。

板书设计 :

篇7:《镜泊湖奇观》教学设计

镜 传说:宝镜

形成:火山喷发,岩流阻塞,水面抬高

泊 自然朴实

整体特点(静态)

湖 绮丽多变 静态 与

奇观 宽、高、深 动态 相

奇 吊水楼瀑布 抛、溅(动态) 结合

壁陡底平,景色壮丽(静态)

观 地下森林 野生动物(动态)

篇8:镜泊湖奇观(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晋熙镇五羊小学 殷根娥

设计理念:

语文课堂最主要的任务是让学生品味语言,感受形象。本设计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提倡自主学习,以学生的朗读为基础,以读代讲,以读促讲,在读中想象,读中体会,再通过多媒体课件直观领,略镜泊湖的美丽神奇,获得美的享受。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观察、写景的方法,领略镜泊湖的奇妙景色,获得美的享受。

4、了解镜泊湖奇观“奇”在哪里,了解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形式的原因,增长自然常识。

教学重点:

1、了解镜泊湖及周围景观的特点。

2、体会镜泊湖景色“奇”在哪里。

教学难点:

理解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收集有关镜泊湖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 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

2、质疑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等阅读障碍。

1、学生展示预习成果,巩固生字词。

2、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三、再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介绍了镜泊湖有哪些奇观?

2、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四、自主品读,领悟“奇观”

假想旅游,学生自主选择游赏景点,师生进行相应段落的学习。

(一)读画结合,领悟镜泊湖的美。

1、认真读第三自然想一想镜泊湖景色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2、边读边浮现美丽的画面,你能不能画出你最喜欢的一处风景。

3、播放课件,欣赏镜泊湖美景。

4、指导朗读,读出美,读出你的喜爱。

(二)读赏结合,领悟“吊水楼瀑布“的奇。

1、默读课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朗读品味,体会瀑布的壮观气势及成因,探究“倒影奇幻”。

3、播放课件,观赏瀑布美景。

4、对比朗读,体会镜泊湖的静和瀑布的壮观。

5、学做导游,学生对照课件画面做解说。

(三)合作探究,领悟“地下森林“的奇。

1、自由读文,找出火山口“形奇”的词句。

2、合作学习,讨论“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

3、观赏课件,假想旅游,体会“地下森林”的神奇壮丽。

五、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1、假如你刚从镜泊湖游赏归来,你会写一怎样的留言?

课件出示句式:镜泊湖,你 ,我 !

2、为镜泊湖设计一则广告词。

六、布置作业

1、摘抄优美词句。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

镜泊湖

24、镜泊湖奇观 吊水楼瀑布 神奇、美丽

地下森林

作者邮箱: yingene5872@163.com

[镜泊湖奇观(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9:《镜泊湖奇观》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镜泊湖奇观》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的词句。

3.理解体会课文语言,想象镜泊湖美丽的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中国山河的壮丽。

4.能体会静态和动态的描写并尝试运用。

学习重点、难点:

1.理解体会课文语言,想象镜泊湖美丽的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中国山河的壮丽。

2.能体会静态和动态的描写并尝试运用。

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导语

师:我国地域广阔,有无数的名胜古迹,在我国东北的黑龙江省宁安县境内有一处令人向往的湖泊 - 镜泊湖。(板书课题)

2.读题。

师:为什么要把这个美丽的湖泊命名为“镜泊湖”呢?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在课文中找找原因。

3.学生自由读课文,围绕问题组织交流。

(1)传说镜泊湖是宝镜从天上掉下来变成的。

(引导学生朗读相关课文,读准字音,理解“消灾弭祸”)

(2)镜泊湖湖面水平如镜。

(引导学生朗读相关课文,读准字音。)

二、再读课文,感受形象

1.导语。

“镜泊湖”一个名字就那样神奇,镜泊湖的景色就更加神奇美妙了,课文上说镜泊湖的景色是奇观!

镜泊湖奇观到底奇在哪呢?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边读边想,并在课文中做好记号。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3.组织交流。

(1)奇在镜泊湖边和湖中的峰峦。

(2)奇在吊水楼瀑布。

(3)奇在地下森林。

三、精读课文,品味想象

1.分组研读、讨论。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爱好,自愿组成学习小组研究镜泊湖的神奇之处。(要求学生找到有关的句子读读想想从什么地方可以发现神奇,为什么?)教师巡回指导,随机参与学生的讨论。

2.课堂交流、汇报。

按小组汇报研读、讨论结果。教师随机指导:

(1)“奇在镜泊湖边和湖中的峰峦”学生会认为:峰峦绮丽多变“如屏似壁、退避三舍”很神奇。并让学生朗读课文相关描写的部分。(加以朗读指导)

引导学生理解“如屏似壁、退避三舍”的意思,想象奇观。

(2)“奇在吊水楼瀑布”学生会认为吊水楼瀑布“溅起千万朵银花、势如千军万马”很神奇。并让学生朗读。

引导学生想象瀑布的样子和气势。

(3)“奇在地下森林”学生会认为“火山口似乎要吞没一切和林木却欣欣向荣”很神奇。并让学生朗读。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想象。

3.诵读积累、比较。

(1)让学生自由读表现镜泊湖奇观的句子。

(2)比较这三处奇观有什么不同。(镜泊湖边和湖中的峰峦、地下森林是静态描写;吊水楼瀑布是动态描写。)

四、细读课文,质疑探究

师:同学们,读了课文后,还觉得有什么地方还不明白?可以再细读课文,找出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探究。

五、迁移增效,超越课文。

1.可补充阅读《大漠奇观》扩大学生的阅读,强化对课文写作特点的领悟。

2.练笔。

描写一处景物,要写出景物的动态和静态。

板书设计:

镜泊湖 奇观

传说是宝镜从天上掉下来变成的 镜泊湖边和湖中的峰峦(静态)

湖面水平如镜 吊水楼瀑布 (动态)

地下森林 (静态)

[《镜泊湖奇观》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10:镜泊湖奇观(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14* 镜泊湖奇观

一.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谁愿意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生读)

(生读完后,叫一学生站起来)问:你听了这一自然段,知道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吗?

第二自然段交给你们同桌之间去学习。一人读一遍,然后再商量一下,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看哪一对同桌完成得最快?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谁接下去读第三自然段。问: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板书:镜泊湖

让学生动笔画出第一句话的两个词(自然朴实、绮丽多变)

指导朗读。(最大)

2.读着读着这句话,你读出什么问题来了吗?

“自然朴实”表现在“除了镜泊山庄……的林海”。这句话怎样才能读出自然朴实的味道来?想不想试一试?自由读→抽读→品读

“绮丽多变”表现在“然而并不单调……真是美不胜收。”

自由读→抽读→品读(读中理解“单调”、“美不胜收” )

3.师生合作赏读。

4.男同学自然朴实读第二句;女同学绮丽多变读第三句。第一句谁读好呢?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合作把这一自然段美美地读一遍,好不好?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下面听老师读第四自然段,如果老师读错了,请你即时纠正。我每读完一句,你们要用最快的速度说出这句话的意思,越精炼越好,不需要举手,想好了的我一读完你就站起来说。每个人只有一次机会。现在可以开始了吗?

……

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板书:吊水楼瀑布)

2.听了老师读,自己也读了这一自然段,你觉得这一段中哪句话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请你把它画下来,然后读一读。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形、势、声 联想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3.你能把这壮丽的景色读出来吗?请同学们大胆地试一试。

4.我知道我们班读书读得好的人大有人在,如果你认为自己是班里读书读得最好,请站起来读这句话。

点读--评读

5.其他同学愿意读这句话吗?(齐读)

6.突破“鲜明的对照”

是什么跟什么的对照?

对比读:女同学读第三自然段的“只有峭拔……真是美不胜收。”老师读“本来清澈的湖水静静地淌着,一到陡崖,突然下跌,男同学读“顿时抛洒万斛珍珠……”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第五自然段我想请没有回答过问题、没有站起来读过书的同学来读。

接着板书: 森林 的地森林

请你在课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2)师:昨天的地下森林长得郁郁葱葱,欣欣向荣,今天的地下森林长得郁郁葱葱、欣欣向荣,明天的地下森林也一定会长得--郁郁葱葱、欣欣向荣。因为它们充满了活力,有着旺盛的生命力!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可是底下的林木却不在乎这谷底的阴暗潮湿,它们欣欣向荣,充满了活力。

小结:(指着板书由学生小结)

板书

五.

师:我们这节课一共游览了三个景点,欣赏到了许许多多景色,真是--美不胜收。这些美各具特色,你能围绕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来提一个问题吗?(静态美、动态美)(板书:静、动、静)

这三个景点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构成了一个美丽的风景区。现在请你来给这个风景区取个名,使人听到或看到这个名称就想去。

(板书:镜泊湖奇观)

六.说话练习。

招聘导游。

同桌合作说

[镜泊湖奇观(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11:《镜泊湖奇观》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镜泊湖奇观》教学设计

碧阳镇中心小学 吴继红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第六单元24课《镜泊湖奇观》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观察、写景的方法,领略镜泊湖的奇妙景色,获得美的享受。

4.了解镜泊湖奇观“奇”在哪里,了解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

增长自然常识。

教学重难点:1、了解镜泊湖的奇观以及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

2、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镜泊湖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

课前准备:每个人查阅镜泊湖及中国名胜、身边景物的有关资料。

教学准备:投影仪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导语:我国地域广阔,有无数的名胜美景,同学们谁能介绍一下你所知

道的名胜美景?说的不错。今天我们一起来参观美丽的镜泊湖。

2.教师板书课题。交流、展示你所搜集到的有关镜泊湖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为什么要把这个美丽的湖泊命名为“镜泊湖”呢?让我们来读读课文,

在课文中找找原因。读课文时要注意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读书的姿势。

3.围绕问题,组织课堂交流。

三、再读课文,聚焦形象

1. 导语:“镜泊湖”一个名字就那样神奇,镜泊湖的景色就更加神奇美妙

了,课文上说镜泊湖的景色是--奇观。 齐读:奇观。理解“奇观”

的意思。

2. 镜泊湖奇观到底奇在何处呢?让我们再来认真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边

在课文中做好标记。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做标记。

4.组织课堂交流,

四、精读课文,想象品味

1.分组研读,协作讨论。

要求学生找到有关的句子,读读想想从什么地方可以发现神奇,为什么?

2.课堂交流,汇报成果。教师随机进行提高性指导

3.诵读积累,比较发现。

学生自主选择诵读表现镜泊湖奇观的有关句子,积累语言和表象。

五、细读课文,质疑探究

1. 导语:学到这里,镜泊湖奇观已经在我们的脑海里留下了鲜明的印象。

关于镜泊湖奇观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2.学生质疑。

3.教师引导,讨论解决

六、总结全文

l.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

七、布置作业

仿照课文的写法描写一处景物。

八、板书设计

24、镜泊湖奇观 湖 自然朴实绮丽多变 静态

瀑布 壮观从不结冰断流 动态

地下森林 长在火山口里土壤肥沃水分充足阳光照射

《镜泊湖奇观》的说课设计

碧阳镇中心小学 吴继红

1. 教材简析:

《镜泊湖奇观》是第八册第六组的一篇阅读课文。它通过描写镜泊湖独特的美丽景色,赞美了祖国壮丽山河,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课文的重点在于突出镜泊湖景色的壮丽奇特,故而以“奇观”为题眼。

全文分四各部分。首先描绘了镜泊湖动人的传说故事和形成的实际情况,接着从整体上描写镜泊湖景色的最大特点,也就是“自然朴实而又绮丽多变”,其次重点描写了吊水楼瀑布的景色,最后是地下森林的景色。文章层次清楚,比喻生动,词句优美,描绘细致。

《镜泊湖奇观》一文在描绘镜泊湖整体特点时运用了静态描写,在吊水楼瀑布这一段则运用了动态描写,两者形成鲜明的对照,突出了镜泊湖的特点。

作为阅读课文,在教学内容上则要结合单元的训练目标,运用旧知,扶放结合逐步形成技能。

2. 教学目的、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目的定为以下4点。

①.认识本课8个生字。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③.学习作者观察、写景的方法,领略镜泊湖的奇妙景色,获得美的享受。④.了解镜泊湖奇观“奇”在哪里,了解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增长自然常识。

重点的制定,由于本文文质兼美,结合单元训练重点,所以定为理解文中优美词句,体会课文是怎样运用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方法描写镜泊湖奇观的。难点是吊水楼瀑布冬季不结冰断流。因为学生对于冬季气温低达三四十摄氏度,瀑布的水却从不结冰这一奇特罕见的现象不易理解,教学时应注意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

3. 教法和教学程序。

在教学本课时,我采用的基本方式是词句品析法,辅以朗读法和点缀法。让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通过朗读,品词析句,感受文章的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三步:

(一)(前提测评,认定目标)先从审题入手,通过朗读理清层次,感知内容。

本文课题是《镜泊湖奇观》,我在开课时就抓住了这个湖泊为什么叫“镜泊湖”这个问题,要求学生朗读全文,找出答案。再扣住“奇观”,看看它到底奇在哪?让学生明确文章的重点在“奇”字,让学生明确本课教学目标。弄清段落层次,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分哪几部分来描写的,使每一个学生既对全文有一个形象的感知,又能在逻辑思维上做到条理清晰,脉络分明。

(二)(实施目标)以读带讲,品词析句,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本篇课文,优美的词句较多,如果学生能够体会这些词句的精妙,那镜泊湖的奇特美景也就可以栩栩如生的再现在我们眼前。

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先诵读课文,然后分小组研究镜泊湖景色神奇之处,品词析句,哪一句写得美,美在哪里,哪些词精、哪些句妙,它们是如何抓住景色的特点进行描绘的。然后让学生质疑,对于镜泊湖奇观还有什么疑问吗?对疑问分类,学生讨论,自行解决,教师适当引导。

(三)(目标测评)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学生在赏析完全文后,能够在回顾全文后很快地把握住本文哪些是静态描写,哪些是动态描写以及这种相结合写作方法的优点,我还设计了一个拓展延伸的练习,让学生运用本文写作方法描写一处景物。这是对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能力的一个目标检测。

4. 学法指导。

语文课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教是为了不教”,因此,语文教学要注意学法的指导,本课教学着重指导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方法:

(1) 指导学生掌握品味词语的方法。

如课文第二段,描写镜泊湖整体特点时,学生已经提出具有概括性的两个词,“自然朴实”、“绮丽多变”如何理解这两个词呢,我让学生在文中用波浪线和横线画出能够体现这两个特点的词句, 如“除了镜泊山庄有一些精致的别墅外,这里没有多少人工的点缀,只有峭拔的山岩,清澈的湖水,缤纷的花树, 一望无际的林海。”我让学生先品味峭拔、清澈、缤纷、一望无际和点缀等词,理解了这些景色的特点后,学生自然而然地也就明白了镜泊湖的景色大多是天然形成的,没有太多的人工点缀装饰, 这就是“自然朴实”的意思。这个词用得好, 好在哪,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要看它是否准确的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抽象的词语要联系课文内容具体化,具体的内容要善于运用词语进行归纳概括。

(2) 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我们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除了教给学生各种阅读知识以外,还要让学生从中学习到写作知识,以至于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在本课教学中,学生对动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已比较熟悉,我就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描写一处景物。

5. 课堂训练与作业布置:

课堂训练主要进行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

听 -- 听老师的问题要求,在赏析词句时听取同学的发言。

说 -- 学生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意见,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读 -- 全班读、自由读、个人读、小组读。

写 --描写一处景物。 。

6. 板书设计如下:

24、镜泊湖奇观 湖 自然朴实绮丽多变 静态

瀑布 壮观从不结冰断流 动态

地下森林 长在火山口里土壤肥沃水分充足阳光照射

对于板书的设计,我力图遵循简洁、美观、实用的原则,使学生受到板书的启示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镜泊湖奇观》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12:镜泊湖奇观(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刘丽平

一.直接导入,板书课题。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共同学习第17课-《镜泊湖奇观》。(板书课题)

2.弄清“奇观”的含义。

奇观:指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

3.今天,我们就来领略一下镜泊湖的奇观。

二.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看一看镜泊湖在什么地方?是个怎样的湖?那里有些什么奇观?

2.学生汇报读书情况。

在汇报中学生可以结合自己查阅的资料互相补充。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生字、新词的预习情况,质疑问难。

1.要读准下列字的发音。

牡 墅 缤 蚀

2. 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消灾弭祸 美不胜收 绮丽多变 水雾弥漫 耸峙 阻塞

四.学习课文的重点部分(第4、5自然段)

1.第4、5自然段写了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两处自然景观。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自由选择其中一处,进行自学。画一画有关句子,想一想它们到底“奇”在哪里。

2. 报自学情况。

吊水楼瀑布之“奇”表现在以下方面:

(1) 冬季气温低达零下三四十摄氏度,但瀑布从不结冰断流。

(2) 宽43米,高25米,势如千军万马,声闻数里。

(3) 已有上万年历史。

重点理解下面这个长句子:

“本来清澈的湖水静静地淌着,一动陡崖,突然下跌,顿时抛撒万斛珍珠,溅起千朵银花,水雾弥漫,势如千军万马,声闻数里,同幽静的镜泊湖形成鲜明的以照。”

(1) 看课文插图或录像资料,再结合这段文字,想像湖水流向深潭的样子。

(2) 反复朗读,体会瀑布之美。

汇报“地下森林”之“奇”。

(1) 观看“地下森林”的图片或录像资料,再结合本段课文,说说“地下森林”长得怎么样?它与一般森林有什么不同?

(2) 朗读本段内容,体会这一景观的特色。

3.体会作者看到这两处奇形怪状观时的心情,带着赞叹的语气,自由练读第4、5自然段。

4.指名朗读这两段,同学互评。

五.学习课文其他内容。

1.课文第1自然段,写镜泊湖的来历,运用了以传说开头的方法,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2.课文第3自然段概括描写了镜泊湖景色的特点。仔细读读这些句子,说说为什么要作者把镜泊湖的景色概括为“自然朴实而又绮丽多变”?

3. 知道镜泊湖的哪些景点,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六.总结全文。

《镜泊湖奇观》这篇课文最大的特点就是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再加上生动的语言,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要学习这种写法。

作者邮箱: bqyj521@163.com

[镜泊湖奇观(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13:《镜泊湖奇观》(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镜泊湖奇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理解镜泊湖景观的奇特和壮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自然景物的特点来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镜泊湖形成的原因和吊水楼瀑布、地下森林的奇观。

2、了解课文是怎样从静态和动态来描写镜泊湖的。

三、教学方法:

导读法、分析法、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一节我们学习了这一篇课文的字词并总体感知了课文的内容,给课文分了段。本节课,我们将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学习本文在本文的中心思想以及本文的选材和表达特点。

(二)用教学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理解镜泊湖景观的奇特和壮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自然景物的特点来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师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四)深入理解课文

A、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用教学课件出示阅读思考题

⑴镜泊湖的名字和神话传说有什么关系?

⑵镜泊湖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⑶神话传说在文中有何作用?

2、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有关问题

3、3-5人个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要注意用适当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解决上面的问题。)

4、教师:这两段课文主要叙写了镜泊湖名子的由来和成因。其中的神话传说不仅增添了文章的神秘色彩,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而且说明了镜泊湖名子的由来。

B、学习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1、用教学课件出示阅读思考题:

⑴第一句和后面是什么关系?

⑵哪几句写的是“自然朴实”?

⑶哪几句写的是“绮丽多变”?

⑷找出文中动态描写的句子?

2、用课件播放课文配音和相应图片,大家观察并思考问题。

3、3-5个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要注意用适当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解决上面的问题。)

4、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本文于《桂林山水》一文的异同。

⑴说说相同之处(2-3个学生回答问题)

⑵说说不同之处(2-3个学生回答问题)

5、教师:这一段的显著特点是采用了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方法,介绍了镜泊湖景色的最大特点。这种方法很常见,希望同学们把握这种方法。

C、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用教学课件出示阅读思考题。

⑴吊水楼瀑布的奇特之处是什么?

⑵读读文中动态描写的句子。

⑶作者描写瀑布的顺序是什么?

2、用课件播放课文配音和相应图片,大家观察并思考问题。

3、学生4人左右一组互相讨论交流。

4、指名由2-3个学生回答问题⑴

(教师要注意用适当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解决上面的问题。)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阅读文中动态描写的句子

⑴指名2个学生阅读句子,并引导学生指出优点和不足。

⑵指名2--3个学生阅读句子,并引导学生指出优点和不足。

⑶用课件播放的课文配音和相应图片,学生体会阅读的技巧和特点。

⑷指名2个学生阅读句子,并引导学生指出优点和不足。

⑸教师范读

⑹指名1--2个学生阅读句子,并引导学生指出优点和不足。

⑺教师评价(注意多表扬少批评,多说优点也要指出主要问题和努力方向)

6、指名由2-3个学生回答问题⑶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习过的《梅雨潭》一文中对瀑布描写的顺序)

7、用课件投放练习题,学生阅读短文并思考。

比一比

黄果树瀑布,是我国最大的瀑布,也是世界最壮观的大瀑布之一。它位于贵阳以西160公里的白水河上。黄果树瀑布落差74米,宽81米。河水从断崖顶端凌空飞流而下,倾入崖下的犀牛潭中,势如翻江倒海。水石相激,发出震天巨响,腾起一片烟雾,迷蒙细雾在阳光照射下,又化作一道道彩虹,幻景绰绰,奇妙无穷。

8、教师引导学生从内容到形式理解这一段文字和课文的异同,并体会描写瀑布的方法和技巧。

D、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学课件出示阅读思考题。

⑴地下森林“奇”在哪里?

⑵为什么地下森林的树木会“欣欣向荣,充满了活力”

2、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问题

3、指名由2-3个学生回答问题⑴

4、指名由2-3个学生回答问题⑵

5、教师:本段不仅写出了地下森林的奇特景观而且还说明了造成这种奇特景观的原因。

(五)教学小结

1、用课件出示小结内容

⑴、文章紧扣“奇观”二字,首先写了镜泊湖名子的由来之“奇”,接着写了湖面景色之“奇”,然后写了吊水楼瀑布之“奇”和地下森林之“奇”。

⑵、文章通过对镜泊湖成因的叙述和对镜泊湖主要景观的描写,展现了镜泊湖景色的神奇和壮丽,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和赞美祖国美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2、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文章的内容和表达特点。

(六)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模仿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使用先总述后分述的方法,写一段话。

(七)宣布下课

(八)板书设计

镜泊湖奇观

镜泊湖传说:宝镜

形成:火山喷发,岩流阻塞,水面抬高

整体特点 (静态)自然朴实

(动态)绮丽多变

吊水楼瀑布 (静态) 宽、高、深

(动态) 抛、溅

(奇观) 不结冰断流

地下森林 壁陡底平,景色壮丽 (静态)

野生动物

(奇观) 火山口 郁郁葱葱

[《镜泊湖奇观》(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14:《镜泊湖奇观》优秀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课堂最主要的任务是让学生品味语言,感受形象。本设计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提倡自主学习,以学生的朗读为基础,以读代讲,以读促讲,在读中想象,读中体会,再通过多媒体课件直观领,略镜泊湖的美丽神奇,获得美的享受。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观察、写景的方法,领略镜泊湖的奇妙景色,获得美的享受。

4、了解镜泊湖奇观“奇”在哪里,了解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形式的原因,增长自然常识。

教学重点:

1、了解镜泊湖及周围景观的特点。

2、体会镜泊湖景色“奇”在哪里。

教学难点:

理解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收集有关镜泊湖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 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

2、质疑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等阅读障碍。

1、学生展示预习成果,巩固生字词。

2、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三、再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介绍了镜泊湖有哪些奇观?

2、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四、自主品读,领悟“奇观”

假想旅游,学生自主选择游赏景点,师生进行相应段落的学习。

(一)读画结合,领悟镜泊湖的美。

1、认真读第三自然想一想镜泊湖景色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2、边读边浮现美丽的画面,你能不能画出你最喜欢的一处风景。

3、播放课件,欣赏镜泊湖美景。

4、指导朗读,读出美,读出你的喜爱。

(二)读赏结合,领悟“吊水楼瀑布“的奇。

1、默读课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朗读品味,体会瀑布的壮观气势及成因,探究“倒影奇幻”。

3、播放课件,观赏瀑布美景。

4、对比朗读,体会镜泊湖的静和瀑布的'壮观。

5、学做导游,学生对照课件画面做解说。

(三)合作探究,领悟“地下森林“的奇。

1、自由读文,找出火山口“形奇”的词句。

2、合作学习,讨论“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

3、观赏课件,假想旅游,体会“地下森林”的神奇壮丽。

五、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1、假如你刚从镜泊湖游赏归来,你会写一怎样的留言?

课件出示句式:镜泊湖,你 ,我 !

2、为镜泊湖设计一则广告词。

六、布置作业

1、摘抄优美词句。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

镜泊湖

24《镜泊湖奇观》教学设计之三

落日奇观作文

奇观的近义词

自然奇观作文

溶洞奇观四年级作文

奇观的学生作文

海洋奇观写景作文

埃及奇观智力游戏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的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沙漠奇观》的教学设计(精选14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沙漠奇观》的教学设计,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