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施施”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8篇地名教学设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地名教学设计,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 目录
篇1:地名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很多地名谜语和跟地名有关的诗歌,今天我们将一起去边欣赏风景,边体味地名的文化,积累更多有关地名的知识,现在请大家翻开课本的“开卷有益”部分,我们今天将一起来学习开卷有益中的两篇文章。
(二)学习“开卷有益”
1、学习《趵突泉》
(1)揭示课题,简介趵突泉和作者
①介绍写作背景。《趵突泉》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很著名的散文。文中描绘了趵突泉的美丽景色。趵突泉位居济南“七十二名泉”之首,号称是“天下第一泉”,趵突泉水清澈透明,味道甘美,是十分理想的饮用水。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出京时带的是北京玉泉水,到济南品尝了趵突泉水后 ,便立即改带趵突泉水,并封趵突泉为“天下第一泉”。趵突泉是泉城济南的象征与标志,与千佛山、大明湖并称为济南“三大名胜”。 ②大家来看题目“趵突泉”,据说这是北宋文学家曾巩在济南任职时,以其卓异才思为这泓名泉起了这个日后四海传扬的名字。“趵”是跳跃的 意思,“突”是突出的样子,“趵突’二字传神地表达了泉水日夜喷涌跳跃而出的景象。“趵突”不仅字面古雅,而且音义兼顾。不仅以“趵突”形容泉水“跳跃”之状、喷腾不息之势;同时又以“趵突”摹拟泉水喷涌时“卜嘟”、“卜嘟”之声,可谓绝妙绝佳。
③(点击图片)同学们看,这就是历史悠久、闻名于世的山东济南的趵突泉。
④为了更真切的了解趵突泉,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详细的资料,大家一起看一看。(点击视频)
看了视频,趵突泉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美丽、奇妙、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哪!)
(2)学习课文《趵突泉》第1自然段
请同学们走进课本,轻声地读一读“开卷有益”中的课文趵突泉,看看是不是和你刚才了解到的趵突泉一样呢?
①我们先来看第一自然段,一齐读一读这一段。
②“名胜”一词在这里怎样理解?对,就是有古迹或优美风景的著名的地方。
③现在单讲趵突泉是什么意思?本篇课文只介绍趵突泉,不讲别的内容。
④这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它是文章的总起句。
(3)课文从哪几方面描写趵突泉的?请同学们默读2.3.4自然段。
(趵突泉的溪水、大泉的样子,小泉的样子)
(4)讲读第2自然段
①什么样的水叫活水?对,我们把流动的水叫做活水。
②作者在什么地方?看到怎样的一溪活水?(在西门外的桥上,看到了一溪清浅、鲜活的水。)
“清浅”“鲜活”是什么意思?(清澈而不深,鲜灵而活泼。)作者抓住泉水活,清浅,鲜活这三个特点,写出趵突泉的水很美。
老舍为什么说“设若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了一半的美。”是啊,泉水是济南的灵魂,是济南的眼睛,是号称“泉城”的主要意义所在!所以,没有了泉,济南就好象没有了灵魂,没有了生机活力!也就不会叫做泉城了!而泉水之中,趵突泉数天下第一泉,没了它,济南的泉会逊色大半!
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呢?它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5)讲读第3自然段
①指名朗读本段,这一段哪一句是中心句?
②下面的内容又写了什么?先讲了泉池,再讲泉水,最后讲了作者的感受和联想。
③泉池是什么样子的?
④找出写泉水的句子读一读。
作者抓住泉水的什么特点来写的?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
⑤看到了这样的泉水,作者有什么感受呢?你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钟,你便觉出自然的伟大,使你不敢再正眼去看。
又由此产生什么样的联想呢?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永不疲乏,永不退缩,只是自然有这样的力量!(指名读)
这句话什么意思?因为大自然的力量永远不会枯竭,让你觉得那么的伟大。与人类比起来人类的力量是那么的微不足道!而且,大自然的活力是无穷无尽的,所以使你不敢正眼去看!
⑥齐读这段最后一句。
冬天的泉更美,表现在哪里?泉上起了一片热气,白而轻软,在深绿的长的水藻上飘荡着。
谁能说说自己最欣赏的词语是哪些?白而轻软,形象地写出了热气升腾的样子。
我最欣赏的是“飘荡”,它让我想到了热气白而轻软的样子。
(6)讲读第4自然段
①谁来读一读课文?
②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几种形态的小泉?5种小泉的特点是什么?(轻快;到中途又歪下去;大,扁一点;碎了;好几串小碎珠一齐挤上来。)
③作者是怎样描写小泉的不同形态的?作者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向我们展现了姿态万千的小泉,使我们感受到了小泉的动态美。
④指导朗读,注意描写小泉动态美的词语。
⑤现在知道为什么济南叫泉城了吧?好了,现在老师带大家去游览一下美丽的泉城济南,怎么样?
⑥朗读课文
2、略读《秦皇岛的来历》
领略了泉城济南的迷人景色,让我们再走进美丽的秦皇岛。关于秦皇岛的名字还有一段历史传说呢!(点击视频)
我们再来看看课文是如何向我们介绍的。(点击题目)
(1)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本文通过叙述秦皇岛名字由来的故事,赞美了秦皇岛美丽的风景)(点击图片)
(2)你从文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3)我们知道了这篇文章的内容,现在有谁愿意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下这个故事。
(4)(点击图片)秦皇求仙入海处,浓缩了战国时代重大历史事件和传说,突出了秦始皇拜海求仙的壮观场面。这是求仙路祭坛,这座高6米,重80吨的秦始皇立体雕像堪称全国之最。
(三)查找资料,介绍地名
地名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明白地名是各个历史时代人类活动的产物,也是人们工作、生活、交往不可缺少的工具;
2、通过读地图、调查访问、收集资料、游艺活动等活动,透过地名,了解历史文化知识,学会整理资料、提取信息、撰写调查报告,体会其中的文化,提升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3、在收集、介绍地名的过程中,用自己获得的识字方法自觉识字。
教学重点:
1、课前师生充分做好资料的收集工作;
2、通过了解地名的来历及变化,懂得地名蕴含的文化,提升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
1、地名的变化与历史、社会制度的变化与发展有密切的关系,这些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距离,让他们了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掌握更多有关地名的知识,学会整理信息,提升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今天带了几个谜语来考考大家,你们敢接受挑战吗?出示谜面:两个胖子合着睡( );两个节日一起庆祝( );东、西、北都不通( )猜一个城市名。
生:猜谜语。
师:这就是地名的有趣性!今天我们来学一学地名这一生活知识。(板书)
二、观察课本P63的地图。
师:在祖国的各地有许多有趣别致的地名,它们有的折射出当地的风土人情的影子,有的记载了岁月更迭的变化,有的对应着祖国的锦绣山河……许多地名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丁丁家乡的地图。
1、找出丁丁的家、第一小学的位置。
2、为丁丁上学设计一条路线图,写出要经过的地方:①:家-哈尔滨大街-自由西路-自由东路-银川大街;②:家-哈尔滨大街-中山西路-中山东路-银川大街。
从他上学路上经过的地名你们发现了什么?(以城市名称、人名命名)
3、用你的“火眼金睛”再找找图中的地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以方位、族姓等方式命名)
4、师简介地名的命名类型。(根据自然景观:方位、距离、地理、形态、特征、物产和其他特征命名;根据人文历史:居民、族姓、史迹、事件、人物传说命名以及其它多种形式的命名)
三、观察家乡的地图。
(一)、师:地名记录了人类探索自然的历程,有着丰富的人文历史内涵,泉州既是历史文化名城又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其星罗棋布的大街小巷存有包罗万象、别致有趣的地名,让我们来看一看家乡的地图。
1、找找图中你熟悉的地名;
2、小组讨论:你发现图中的地名有什么特点?你了解这些地名的文化人文内涵吗?
3、汇报、交流;
(二)、师:泉州古老而又浓厚的文化韵味,充满着多么迷人的魅力。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段快板,请同学们仔细听,边听边找出其中的地名。
1、听快板;
2、交流快板中提到的有关大泉州的地名;(生介绍,师补充)
3、生跟读快板。
四、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2、师:地名不仅别致有趣,而且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历史知识。只要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观察,就能学到许多有趣的知识。
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地名里的学问可真不少!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开个地名游艺会。
二、第一关:猜城市名称,编地名谜语。
1、猜城市名称:
出示题目:金银铜铁______,倾盆大雨______,四季温暖______,风平浪静______,双喜临门______,夸夸其谈______,拆信封______,不冷不热的地方______,银河渡口______
2、你说我猜:
师:同学们真聪明!接下来我们改变一下游戏规则,一个同学来出题,其他同学来猜,看看谁出的题目把全班都考倒了,好不好?
(如:飞流直下三千尺______,天无三日晴______,水边人家______,两个胖子睡一头______,戈壁滩______,一路平安______,圆规画圆______。)
三、第二关:找一找诗里的地名。
1、填地名;补充诗句:
①、白日依山尽,______入海流。
②、窗含______千秋雪,门泊______万里船。
③、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______无故人。
④、不识______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找地名并作简单介绍;把诗句补充完整。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这些简单的题目都难不倒你们,那咱们就来点难的,敢不敢接受挑战呢?(出示题目:找出诗句中的地名并作简单介绍,并把诗句补充完整)
⑤、胜日寻方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______。
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______。
⑦、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______。
⑧、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______。
四、第三关:抢答,说地名:
师:恭喜你们,前面两关已经顺利过关了!第三关是抢答环节,看看谁坐的最好,反应又快!
1、说出三个与“水”有关的泉州地名:安海、泉州、安溪、东海、……(师追问答题的学生:从哪里看出与水有关?)
2、说出带“安”字的三个泉州地名:南安、惠安、安溪、万安桥、安海……
3、说出三条以城市命名的路名:
4、说出三个用少数民族语命名的城市:
5、说出带“阳”字的三个城市名。
五、第四关:填成语,组地名。
师:连闯三关,同学们真是太了不起了!接下来的环节会越来越难,你们有信心闯过关吗?(出示题目:填成语,组地名)
1、至高无___ ___枯石烂 _______________;人定胜___ ___落石出 _______________;
2、语重心___ ___暖话开_______________;金石为___ ___官许愿_______________;
3、难能可___ ___春白雪_______________;人才济___ ___征北战_______________;
4、一技之___ ___风化雨_______________;声东击___ ___居乐业_______________;
5、说东道___ ___死不屈_______________;一步登___ ___津有味_______________;
6、执法如___ ___山再起_______________;同舟共___ ___腔北调_______________。
六、第五关:给地名归类。
师:看来同学们平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知识,这么多成语都能够脱口而出,真是太棒了!关系你们又顺利闯过一关!接下来老师也要考考你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了,准备好了吗?
1、地名串串香:
出示题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的地名,想想可以怎样把地名分成一串一串的,一串至少三个:北峰、石狮、聚宝街、打锡巷、花巷、马甲、鲤城、东海、南安、青阳、金谷、赤水、东街、(小示:按照方位、动物、颜色等)
(以方位为首的有:北峰、东街、东海、南安; 以动物为首的:石狮、马甲、鲤城。
因经济场所得名:聚宝街、打锡巷、花巷; 以颜色为首的有:青阳、金谷、赤水。)
2、师:大家回去收集了很多资料,而且泉州的地名还不止这几个,你能继续写几个吗?
七、第六关:砸鸡蛋,猜地名。
师:知道幸运52砸金蛋的游戏吗?老师这有几个蛋,挑选你喜欢的鸡蛋(金蛋和银蛋)将会出现谜语,猜城市名。谁愿意先来呢?请说出你要砸什么蛋?
A、金蛋: 下面哪个名称是泉州的别名:刺桐 、鲤城、温陵(三个都是) 教师适当解释:
泉州古时候叫温陵,在一些古建筑物上,常常看到有温陵的名称。市北通清源山旧路亭上的匾额写有“温陵山门”,城隍庙的临街正门门楣上有“温陵古地”,市东街蔡巷有“温陵书院”,等等。名副其实的“温陵” 是泉州的别称。其实,它的出现比泉州还早,甚至在她还未建城之前,这片土地早就叫温陵了。温陵,不言而喻,是指这里的地形地貌和气候而言的,即气候温和,地属丘陵。朱熹很称赞这地方是“山陵独温”,据说“温陵”名称就是从这时开始。
刺桐是泉州的别名,泉州港称为刺桐港,泉州城称为刺桐城,这个名称既来自于环城遍植的刺桐,同时又来自于泉州的对外交通。刺桐原产于印度和马来西亚,由于古时泉州海外交通关系而移植来我国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一带。
泉州别名鲤城,这是尽人皆知的;泉州之所以叫鲤城,是因为她的城郭形似鲤鱼,这也是很清楚的。 但泉州这个鲤鱼城,是怎样形成的,对一些人来讲,就未必了然。
B、银蛋:连一连:请把地名和特产连接。
鞋业 德化
陶瓷 安溪
石雕 晋江
铁观音 惠安
八、小结。
1、师:今天的游艺会,大家表现都很出色!能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吗?
2、师:这就是地名的别致有趣,它使我们既增长了知识,又拓宽了视野。关于地名的学问同学们课后还可以继续积累,相互交流、探讨。
[地名教学设计]
篇2: 《地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明白地名是各个历史时代人类活动的产物,也是人们工作、生活、交往不可缺少的工具;
2、通过读地图、调查访问、收集资料、游艺活动等活动,透过地名,了解历史文化知识,学会整理资料、提取信息、撰写调查报告,体会其中的文化,提升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3、在收集、介绍地名的过程中,用自己获得的识字方法自觉识字。
教学重点:
1、课前师生充分做好资料的收集工作;
2、通过了解地名的来历及变化,懂得地名蕴含的文化,提升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
1、地名的变化与历史、社会制度的变化与发展有密切的关系,这些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距离,让他们了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掌握更多有关地名的知识,学会整理信息,提升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家乡地图。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今天带了几个谜语来考考大家,你们敢接受挑战吗?出示谜面:两个胖子合着睡;两个节日一起庆祝();东、西、北都不通()猜一个城市名。
生:猜谜语。
师:这就是地名的有趣性!今天我们来学一学地名这一生活知识。(板书)
二、观察课本p63的地图。
师:在祖国的各地有许多有趣别致的地名,它们有的折射出当地的风土人情的影子,有的记载了岁月更迭的变化,有的对应着祖国的锦绣山河……许多地名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丁丁家乡的地图。
1、找出丁丁的家、第一小学的位置。
2、为丁丁上学设计一条路线图,写出要经过的地方:①:家―哈尔滨大街―自由西路―自由东路―银川大街;②:家―哈尔滨大街―中山西路―中山东路―银川大街。
从他上学路上经过的地名你们发现了什么?(以城市名称、人名命名)
3、用你的“火眼金睛”再找找图中的地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以方位、族姓等方式命名)
4、师简介地名的命名类型。(根据自然景观:方位、距离、地理、形态、特征、物产和其他特征命名;根据人文历史:居民、族姓、史迹、事件、人物传说命名以及其它多种形式的命名)
三、观察家乡的地图。
(一)、师:地名记录了人类探索自然的历程,有着丰富的人文历史内涵,泉州既是历史文化名城又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其星罗棋布的大街小巷存有包罗万象、别致有趣的地名,让我们来看一看家乡的地图。
1、找找图中你熟悉的地名;
2、小组讨论:你发现图中的地名有什么特点?你了解这些地名的文化人文内涵吗?
3、汇报、交流;
(二)、师:泉州古老而又浓厚的文化韵味,充满着多么迷人的魅力。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段快板,请同学们仔细听,边听边找出其中的地名。
1、听快板;
2、交流快板中提到的有关大泉州的地名;(生介绍,师补充)
3、生跟读快板。
四、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2、师:地名不仅别致有趣,而且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历史知识。只要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观察,就能学到许多有趣的知识。
篇3:《地名》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了解地名的来历及文化,懂得地名中蕴涵的文化
2.透过地名了解历史文化,学会整理资料、提取信息、撰写调查报告,体会其中的文化,提升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准备
1.搜集家乡地名的由来(部分地名由教师提供,让学生查访其由来)。
2.搜集与地名有关的故事,或发生在这些地方的事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今天,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位老朋友,想不想知道是哪几位老朋友?
出示:解放北路梁家巷高笋塘 荷花池驷马桥
齐读
2、同学们,见到这几位老朋友,是不是格外亲切?
抽生再读(注意读出亲切之感)
3、那么,这几位老朋友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说:
4、课前布置大家找市区内感兴趣的地名作一些调查,都调查清楚了吗?
板书:调查
二、全城搜索,全班互动
(一)交流调查的地名
1、小组交流自己调查了哪些地名?
2、学生代表汇报
3、同学们通过调查,又结识了许多新朋友,这些地方都是成都的骄傲。
(二)采访调查的(方法)过程
1、大家是通过什么方法调查这些地名的?
抽生汇报
板书:采访 上网实地考察
2、你围绕自己感兴趣的地名,进行了哪些方面的调查?
抽生汇报:
板书:来历现在
3、采访个体,回忆调查过程
(1)你调查的是哪个地名?你是什么时候进行的调查?
(2)你那天的调查顺不顺利?讲一讲你的调查经历或故事。(随机指导学生发言)
(3)面对调查结果,你的心情怎样?
(三)汇报调查的成果
1、现在,大家都迫不及待想知道同学们的调查结果,谁来汇报自己的调查结果?
2、针对汇报情况作指导
三、书写调查报告
1、同学们,我们的好朋友丁丁在北京也做了一次地名调查报告,他让我把他的调查报告带给大家看看
出示:
2、完善板书,弄清格式
3、好朋友丁丁的调查报告写得多清楚呀!我们也能像丁丁那样能干,写出自己的一份地名调查报告。
4、学生习作,教师巡视
5、现场展示。
篇4:《地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教育。
通过读地图、调查访问、收集资料、游艺活动等,使学生透过地名,了解历史文化知识,学会整理资料、提取信息、撰写调查报告,体会其中的文化。
在收集、介绍地名的过程中,用自己获得的识字方法自觉识字。
教学重点:
掌握更多有关地名的知识,学会整理信息,激发起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的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读地图、调查访问、收集资料、游艺活动等,使学生透过地名,了解历史文化知识,学会整理资料、提取信息、撰写调查报告,体会其中的文化。
教法学法:
导读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在我们学校和家庭的周围,有许多有趣别致的地方,它们有的折射出当地风土人情的影子,有的记载了岁月更迭的变化,有的对应着祖国的锦绣河山……许多地名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
出示:丁丁家乡的地图
观察丁丁家乡的地图你发现了什么? (同学们自由说一说)
小组讨论:你发现丁丁家乡的地名有什么特点?你了解这些地名的人文内涵吗?
2、小组交流。
如:中山路、鲁迅公园这是人的名字。
香港路、哈尔滨路、北京路、上海路等,这些是城市的名字。
八达岭团岛、小鱼山等这些是地理的名称。
……
3、找来自己家乡的地图,看看家乡的地名有什么特点?
日积月累。
同学们在课余时间收集了不少全国及世界各地的地名,现在我们将这些地名进行分类。
含有方位的词;表示颜色的词;含有和水有关的词;含有地方特产的名称;人名;姓式。
你在收集、介绍城市名字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怎样解决的呢?
接着课本中的地名往下读。
篇5:《地名》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8人,其中男生14人,女生24人。根据这几天的观察了解,本班大多数学生学习基础良好,学习刻苦,进取心强,但也有数七八个学生学习基础较差,生活懒散。一位学生属智力障碍,四位学生毫无学习基础,班级里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因此本学期,我要加强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的教育,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争取在现有基础上有所进步。
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围绕“地名”展示的综合课,与前几册的第七单元一样也是一个开放性单元。地名是人们工作、生活、交往不可缺少的工具。这个单元的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在读地图、调查访问、收集资料、游艺活动中,透过地名,了解历史文化知识,学会整理资料、提取信息、撰写调查报告,体会其中的文化,提升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丁丁家乡的地图,是引导学生活动的例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读图,找一找地名,感受地名的特点,如中山西路、刘家堡、山东大街、银川大街、拉萨大街、正义西路等等。小朋友的吐白,启发学生发现地名的特点,引发学生进一步了解地名的文化人文内涵,展开活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利用学过的知识,自觉认字。
2、了解本地区小范围的地名。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2、将地名简单分类,培养相关的分析,综合能力。
3、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活动课,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地名的文化人文内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重点:
1、课前师生充分做好资料的收集工作
2、通过了解地名的来历及变化,懂得地名蕴含的文化,提升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
1、地名的变化与历史、社会制度的变化与发展有密切的关系,这些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距离,让他们了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掌握更多有关地名的知识,学会整理信息,提升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家乡地图。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今天带了几个谜语来考考大家,你们敢接受挑战吗?出示谜面:两个胖子合着睡;两个节日一起庆祝();东、西、北都不通()猜一个城市名。生:猜谜语师:这就是地名的有趣性!今天我们来学一学地名这一生活知识。(板书)
二、观察课本地图。师:在祖国的各地有许多有趣别致的地名,它们有的折射出当地的.风土人情的影子,有的记载了岁月更迭的变化,有的对应着祖国的锦绣山河……许多地名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丁丁家乡的地图。
1、找出丁丁的家、第一小学的位置。
2、为丁丁上学设计一条路线图,写出要经过的地方:①:家
篇6:《地名》教学设计之一 教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开放的单元。地名是各个历史时代人类的产物。它记录了人类探索自然的历程,记录了战争、疾病、浩劫与磨难,记录了民族的变迁与融合,记录了环境的变化,有着丰富的历史、地理、语言、经济、民族、社会等科学内涵,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类历史的活化石。
地名命名的类型:根据自然景观(方位、距离、地理、形态、特征、物产和其他特征)命名、根据人文历史(居民、族姓、史迹、事件、人物传说、寓托思想情感)命名、其他多种形式命名。
学情分析
学生们对道路名称比较熟悉,但对于祖国的地理知识比较匮乏,课外书读得不多。
教学目标: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教育。通过读地图、调查访问、收集资料、游艺活动等,使学生透过地名,了解历史文化知识,学会整理资料、提取信息、撰写调查报告,体会其中的文化。在收集、介绍地名的过程中,用自己获得的识字方法自觉识字。
重点难点
掌握更多的有关地名的知识,学会整理信息,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策略
由学生先查找资料,以备上课使用。课堂上通过互相交流,拓宽知识面,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我们学校和家庭的周围,有许多有趣别致的地方,它们有的折射出当地的风土人情的影子,有的记载了岁月更迭的变化,有的对应着祖国的锦绣山河……许多地名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
出示:丁丁家乡的地图
二、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三、出示;青岛地图
1、小组讨论:你发现青岛的地名有什么特点?你了解这些地名的文化人文内涵吗?
2、交流:
如:中山路鲁迅公园这是人的名字
香港路哈尔滨路北京路上海路等,这些是城市的名字
八达峡团岛小鱼山等这是地理的名称
……
四、日积月累
1、同学们在课余时间收集了不少全国及世界各地的地名,现在我们将这些地名进行分类:
含有方位词的:
表示颜色的词:
含有和水有关的词:
含有地方特产名称:
人名:
姓氏:
2、你还知道特别命名的城市的名字和外国城市的名字吗?
3、你在收集、介绍城市名字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怎样解决的呢?
布置作业
预习初显身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地名里的学问可真不少!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开一个地名游艺会。
二按照自己的兴趣小组合作编排游戏,并设计好游戏的规则
教师要参与到学生中,可以设计以下的形式:
1、猜城市名
金银铜铁
倾盆大雨
四季温暖
风平浪静
双喜临门
飞流直下三千尺
天无三日晴
水边人家
两个胖子睡一头
戈壁滩
2、找一找诗中的地名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黄鹤楼:今在江苏扬州市城西。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天门:在安徽。楚江:在安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白帝:今四川。江陵:今湖北。
3、抢答,说地名
说出三条以城市命名的路名。
说出三个用少数民族语命名的城市。
说出带“阳”字的三个城市名。
说出带“海”字的三个城市名。
4、填成语,组地名
至高无____ ____底捞月
人定胜____ ____落石出
语重心____ ____暖花开
金石为____ ____官许愿
难能可____ ____春白雪
人才济____ ____征北战
五湖四____ ____诛笔伐
声东击____ ____如泰山
说东道____ ____死不屈
一步登____ ____津有味
5、查找资料,介绍一个地名
6、将地名串成相声或描述生活经历的文章
三学生进行游戏活动。
布置作业
预习开卷有益
第三课时
一、揭示课题,简介趵突泉和作者
1、板书课题。
“趵突”是跳跃突起的意思。
2、投影(观察)
使学生对趵突泉有个整体的初步的了解。
3、同学们看,这就是历史悠久、闻名于世的山东济南的趵突泉。
简介趵突泉。
二、自由朗读,思考:
读了课文,你们觉得趵突泉怎样?
三、学习课文
(一)第1自然段
1、齐读本段。
2、“名胜”一词在这里怎样理解?
3、现在单讲趵突泉是什么意思?
4、这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二)课文从哪几方面描写趵突泉的?请同学们默读2.3.4自然段。(趵突泉的溪水、大泉的样子,小泉的样子)
出示投影片,图文对照的进行描述。
讲读第2自然段
1、什么样的水叫活水?
2、作者在什么地方?看到怎样的一溪活水?“清浅”“鲜活”是什么意思?
作者抓住泉水活,清浅,鲜活这三个特点,写出趵突泉的水很美,这段的最后一句话写什么?
讲读第3自然段
1、指名朗读本段,这一段哪一句是中心句?
2、下面写什么?
先讲什么?再讲什么?
3、读出写泉池的句子。
4、读出写泉水的句子。
作者抓住泉水的什么特点来写的?划出有关的词语
5、作者是怎样写自己的感受和联想的?请用“~~~~”划出。
指名读倒数第2句。
这句话什么意思?
6、齐读这段最后一句。冬天的泉更美,表现在哪里?谁能说说自己最欣赏的词语是哪些?
这句话这样写好在哪里?
讲读第4自然段
1、指名朗读本段。
2、“池边还有数不清的小泉眼。”这是一句什么句式?
3、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几种形态的小泉?
3种小泉的特点是什么?
4、课文从哪几方面描写小泉眼的美丽有趣?
5、作者是怎样描写小泉的不同形态的?
6、结合课文解释摇曳和五光十色
“摇曳”换个词说可用哪个词?
五光十色是什么意思?
7、指导朗读,提醒学生注意描写小泉动态美的词语。读完后,再对照投影图片找出描写小泉特点的句子
8、朗读课文
七、略读《秦皇岛的来历》
1自由读,
1)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不认识的字的读音。
2)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2指名读,检查学生的读音
3从这篇文章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布置作业:
预习笔下生花
第四、五课时
一、回忆本单元有关地名的文章和游艺活动。
二、明确本次笔下生花的要求
1、回忆初显身手中
“查找资料,介绍一个地名将地名串成相声或描述生活经历的文章”的内容
2、重点指导地名调查报告的写法
地名调查报告,主要是对地名的历史渊源、变迁等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经过分析综合,客观的写出书面报告。
调查报告的基本结构:题目、内容来源、报告内容、附件注释等,在报告结尾写明调查人和时间。
调查报告的语言要简明扼要。
3、说说自己打算写什么?
启发学生将调查获取的信息和游艺会上设计的活动内容写下来即可
三、学生构思,一气呵成。
有根有据(真实);有情有意(有中心);
有血有肉(内容具体);有声有色(生动);
有条有理(结构清楚)。
把握住衡量的尺度,
四、教给学生三种修改的方法--自己读、请人提意见和冷处理。
要点:内容与中心是否吻合;是否存在病句;有无错别字。
五、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修改作文。
组长要对组员的修改情况作记录:
六、充分展示。再差学生也要念,学生习作需要鼓励的,良性刺激和正面鼓励非常重要。在小组内有所记录,每月公布一次,不管长短和质量。笔下生花的意思是:只要写了,就是一朵花。
[《地名》教学设计之一 教案教学设计]
篇7:《地名》教学反思
教学《地名》这课后,有一道作业题让学生画出自己的家乡地图,我便先让他们自己去画。第二天,当我要他们交这项作业时,他们满脸愁容地直摇头。这时,我想:如何开发孩子们的潜能?这道作业确实有很大的难度,如果我不能作有效引领,那他们又岂能有所发挥?经过再三考虑,我决定先“授之以渔”。于是,我就提醒他们:先把公路画出来,并在黑板上画出从他们村穿过的这一段公路,然后让他们自己画出两边的自然村落,并注明每位同学的家住地址。就这样,在我的引领下,看似难度特大的家乡地图便在孩子们的巧手下完成了。他们欢天喜地,纷纷展示自己的作品,班长小娜同学不仅画出了家乡每个自然村落,如:湖内、许厝、祖屋、竹围……还把每位同学的家都一一注明了;另一位同学小源还把家乡地图美化了,他注明村落、同学的家,并把家乡中有特色的建筑物、景物也画出来,如龙宫届、武龙宫、田园、竹林、学校全都画出来了。如此精美的家乡地图就是在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手中勾勒出的。孩子们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他们兴奋不已。我趁热打铁,又让他们进一步勾画自己未来的家乡地图。
孩子们创新思维的形成、创新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时我们要给孩子们搭建发展的平台,给他们营造良好宽松的创新环境,但更重要的是教师要进行有效引领,才有可能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全面地开发。
篇8:《地名》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主题是“地名”,这是一个开放单元。
人们工作、生活、交往都离不开使用地名,地名是各个历史时期人类活动的产物。地名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经济、民族、社会、语言等文化知识,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类历史的活化石。
教学这一单元,一方面,学生通过地名学习有关的知识;另一方面开展多方面的活动,锻炼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意识。
在学习时,我充分利用教材所给的内容梳理教和学的思路,我和学生一起观察地图,一起寻找地名,一起研究地名的特点,共同挖掘和探讨地名里的学问。并采用多样的形式,有编地名谜语,猜地名游戏,还有寻找古诗里的地名,根据地名编古诗,以及有关地名(如说出几个含有“阳”字的地名,或者说出几个历史遗迹的地名等等)的抢答游戏,最后一起找一找那些有趣的地名来历。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十分高涨,学习效果也很好。
习作部分,是关于地名的调查报告,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家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我给学生讲述了商丘柘城名字的来历,然后让学生通过网络搜索,实地考察,或者问家里长辈们等方法了解商丘其他地名的来历及相关故事,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写到作文本上。因为学生水平不同,了解的方法不同,学生的习作也是写得参差不齐,尽管如此,我觉得我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通过本单元教学,我也对地名有了更多的认识,其中的学问远远比我知道的还要多得多。由此可见,学无止境,尤其是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身为老师,也要不断学习啊!
篇9:《地名》教学反思
《地名》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主题是“地名”,这是一个开放单元。
人们工作、生活、交往都离不开使用地名,地名是各个历史时期人类活动的产物。地名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经济、民族、社会、语言等文化知识,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类历史的活化石。
教学这一单元,一方面,学生通过地名学习有关的知识;另一方面开展多方面的活动,锻炼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意识。
在学习时,我充分利用教材所给的内容梳理教和学的思路,我和学生一起观察地图,一起寻找地名,一起研究地名的特点,共同挖掘和探讨地名里的学问。并采用多样的形式,有编地名谜语,猜地名游戏,还有寻找古诗里的地名,根据地名编古诗,以及有关地名(如说出几个含有“阳”字的地名,或者说出几个历史遗迹的地名等等)的抢答游戏,最后一起找一找那些有趣的地名来历。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十分高涨,学习效果也很好。
习作部分,是关于地名的.调查报告,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家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我给学生讲述了商丘柘城名字的来历,然后让学生通过网络搜索,实地考察,或者问家里长辈们等方法了解商丘其他地名的来历及相关故事,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写到作文本上。因为学生水平不同,了解的方法不同,学生的习作也是写得参差不齐,尽管如此,我觉得我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通过本单元教学,我也对地名有了更多的认识,其中的学问远远比我知道的还要多得多。由此可见,学无止境,尤其是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身为老师,也要不断学习啊!
篇10:《地名》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明白地名是各个历史时代人类活动的产物,也是人们工作、生活、交往不可缺少的工具;
2、通过读地图、调查访问、收集资料、游艺活动等活动,透过地名,了解历史文化知识,学会整理资料、提取信息、撰写调查报告,体会其中的文化,提升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3、在收集、介绍地名的过程中,用自己获得的识字方法自觉识字。
教学重点:
1、课前师生充分做好资料的收集工作;
2、通过了解地名的来历及变化,懂得地名蕴含的文化,提升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
1、地名的变化与历史、社会制度的变化与发展有密切的关系,这些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距离,让他们了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掌握更多有关地名的知识,学会整理信息,提升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家乡地图。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今天带了几个谜语来考考大家,你们敢接受挑战吗?出示谜面:两个胖子合着睡( );两个节日一起庆祝( );东、西、北都不通( )猜一个城市名。
生:猜谜语。
师:这就是地名的有趣性!今天我们来学一学地名这一生活知识。(板书)
二、观察课本P63的地图。
师:在祖国的各地有许多有趣别致的地名,它们有的折射出当地的风土人情的影子,有的记载了岁月更迭的变化,有的对应着祖国的锦绣山河……许多地名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丁丁家乡的地图。
1、找出丁丁的家、第一小学的位置。
2、为丁丁上学设计一条路线图,写出要经过的地方:①:家-哈尔滨大街-自由西路-自由东路-银川大街;②:家-哈尔滨大街-中山西路-中山东路-银川大街。
从他上学路上经过的地名你们发现了什么?(以城市名称、人名命名)
3、用你的“火眼金睛”再找找图中的地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以方位、族姓等方式命名)
4、师简介地名的命名类型。(根据自然景观:方位、距离、地理、形态、特征、物产和其他特征命名;根据人文历史:居民、族姓、史迹、事件、人物传说命名以及其它多种形式的命名)
三、观察家乡的地图。
(一)、师:地名记录了人类探索自然的历程,有着丰富的人文历史内涵,泉州既是历史文化名城又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其星罗棋布的大街小巷存有包罗万象、别致有趣的地名,让我们来看一看家乡的地图。
1、找找图中你熟悉的地名;
2、小组讨论:你发现图中的地名有什么特点?你了解这些地名的文化人文内涵吗?
3、汇报、交流;
(二)、师:泉州古老而又浓厚的文化韵味,充满着多么迷人的魅力。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段快板,请同学们仔细听,边听边找出其中的地名。
1、听快板;
2、交流快板中提到的有关大泉州的地名;(生介绍,师补充)
3、生跟读快板。
四、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2、师:地名不仅别致有趣,而且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历史知识。只要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观察,就能学到许多有趣的知识。
第二课时(综合实践活动课)
一、直接导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地名里的学问可真不少!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开个地名游艺会。
二、第一关:猜城市名称,编地名谜语。
1、猜城市名称:
出示题目:金银铜铁______,倾盆大雨______,四季温暖______,风平浪静______,双喜临门______,夸夸其谈______,拆信封______,不冷不热的地方______,银河渡口______
2、你说我猜:
师:同学们真聪明!接下来我们改变一下游戏规则,一个同学来出题,其他同学来猜,看看谁出的题目把全班都考倒了,好不好?
(如:飞流直下三千尺______,天无三日晴______,水边人家______,两个胖子睡一头______,戈壁滩______,一路平安______,圆规画圆______。)
三、第二关:找一找诗里的地名。
1、填地名;补充诗句:
①、白日依山尽,______入海流。
②、窗含______千秋雪,门泊______万里船。
③、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______无故人。
④、不识______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找地名并作简单介绍;把诗句补充完整。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这些简单的题目都难不倒你们,那咱们就来点难的,敢不敢接受挑战呢?(出示题目:找出诗句中的地名并作简单介绍,并把诗句补充完整)
⑤、胜日寻方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______。
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______。
⑦、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______。
⑧、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______。
四、第三关:抢答,说地名:
师:恭喜你们,前面两关已经顺利过关了!第三关是抢答环节,看看谁坐的最好,反应又快!
1、说出三个与“水”有关的泉州地名:安海、泉州、安溪、东海、……(师追问答题的学生:从哪里看出与水有关?)
2、说出带“安”字的三个泉州地名:南安、惠安、安溪、万安桥、安海……
3、说出三条以城市命名的路名:
4、说出三个用少数民族语命名的城市:
5、说出带“阳”字的三个城市名。
五、第四关:填成语,组地名。
师:连闯三关,同学们真是太了不起了!接下来的环节会越来越难,你们有信心闯过关吗?(出示题目:填成语,组地名)
1、至高无___ ___枯石烂 _______________;人定胜___ ___落石出 _______________;
2、语重心___ ___暖话开_______________;金石为___ ___官许愿_______________;
3、难能可___ ___春白雪_______________;人才济___ ___征北战_______________;
4、一技之___ ___风化雨_______________;声东击___ ___居乐业_______________;
5、说东道___ ___死不屈_______________;一步登___ ___津有味_______________;
6、执法如___ ___山再起_______________;同舟共___ ___腔北调_______________。
六、第五关:给地名归类。
师:看来同学们平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知识,这么多成语都能够脱口而出,真是太棒了!关系你们又顺利闯过一关!接下来老师也要考考你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了,准备好了吗?
1、地名串串香:
出示题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的地名,想想可以怎样把地名分成一串一串的,一串至少三个:北峰、石狮、聚宝街、打锡巷、花巷、马甲、鲤城、东海、南安、青阳、金谷、赤水、东街、(小示:按照方位、动物、颜色等)
(以方位为首的有:北峰、东街、东海、南安; 以动物为首的:石狮、马甲、鲤城。
因经济场所得名:聚宝街、打锡巷、花巷; 以颜色为首的有:青阳、金谷、赤水。)
2、师:大家回去收集了很多资料,而且泉州的地名还不止这几个,你能继续写几个吗?
七、第六关:砸鸡蛋,猜地名。
师:知道幸运52砸金蛋的游戏吗?老师这有几个蛋,挑选你喜欢的鸡蛋(金蛋和银蛋)将会出现谜语,猜城市名。谁愿意先来呢?请说出你要砸什么蛋?
A、金蛋: 下面哪个名称是泉州的别名:刺桐 、鲤城、温陵(三个都是) 教师适当解释:
泉州古时候叫温陵,在一些古建筑物上,常常看到有温陵的名称。市北通清源山旧路亭上的匾额写有“温陵山门”,城隍庙的临街正门门楣上有“温陵古地”,市东街蔡巷有“温陵书院”,等等。名副其实的“温陵” 是泉州的别称。其实,它的出现比泉州还早,甚至在她还未建城之前,这片土地早就叫温陵了。温陵,不言而喻,是指这里的地形地貌和气候而言的,即气候温和,地属丘陵。朱熹很称赞这地方是“山陵独温”,据说“温陵”名称就是从这时开始。
刺桐是泉州的别名,泉州港称为刺桐港,泉州城称为刺桐城,这个名称既来自于环城遍植的刺桐,同时又来自于泉州的对外交通。刺桐原产于印度和马来西亚,由于古时泉州海外交通关系而移植来我国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一带。
泉州别名鲤城,这是尽人皆知的;泉州之所以叫鲤城,是因为她的城郭形似鲤鱼,这也是很清楚的。 但泉州这个鲤鱼城,是怎样形成的,对一些人来讲,就未必了然。
B、银蛋:连一连:请把地名和特产连接。
鞋业 德化
陶瓷 安溪
石雕 晋江
铁观音 惠安
七、小结。
1、师:今天的游艺会,大家表现都很出色!能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吗?
2、师:这就是地名的别致有趣,它使我们既增长了知识,又拓宽了视野。关于地名的学问同学们课后还可以继续积累,相互交流、探讨。
[《地名》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
篇11:《地名》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
一、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地名是各个历史时代人类活动的产物,也是人们工作、生活、交往不可缺少的工具。
2.让学生在读地图、调查访问、收集资料等活动中,透过地名,了解历史文化知识,学会整理资料、提取信息、撰写调查报告,体会其中的文化,提升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3.通过丁丁、冬冬等人物的吐白,启发学生发现地名的由来,鼓励学生找本地的地图,经过读图的活动,发现地名的特点,帮助学生了解地名的文化内涵。
二、教学重点
1.课前让学生充分做好资料的收集工作。
2.让学生通过了解地名的来历及变化,懂得地名中蕴涵的文化。
3.以“地名”为主线,开展一系列语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1.地名的变化与历史、社会制度的变化与发展有密切的关系,这些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距离,让他们了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教学前,师生都应做充分的准备,学生要收集资料,教师要为学生的语文活动做动员、鼓励和示范,并教学生写好活动计划。
3.教学生写调查报告。
四、课前准备
1.家乡的地图一幅。
2.布置学生收集本地的地名、全国其他地区的地名及有关资料。
五、教学时间
6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居住的城市叫什么名字?(长沙)长沙的哪些地方是我们熟悉的?(学生自由发言)
想不想知道我们的好朋友丁丁的家乡有些什么地方?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二)看丁丁家乡的地图
1.引导学生读图,找一找地名,感受地名的特点,如春华胡同、秋实胡同,中山西路,刘家堡,山东大街、银川大街、拉萨大街,正义西路等等。
2.联系家乡的地名,启发学生思考、猜测图中地名的由来。
例如“中山路”,我们这儿也有,是为了纪念伟大的革命者孙中山。
(三)看自己家乡的地图
1.说说家乡熟悉的地名及由来。
2.你知道哪些地名有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你有何感想?
第二课时
(一)找规律
1.列举以下地名分类排列,启发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
地名里含有方位词,如北京、南宁、西安……
地名里含有和水有关的词,如上海、杭州、香港……
表示颜色的词,如青岛、黑河、黄山……
含有地方特产名称,如铜陵、桂林、铁岭……
含有人名,如张自忠路、佟麟阁路、中山路……
含有姓氏,如赵家庄、孙家屯、苏家沱……
2.根据以上分类,你还能写出一些地名吗?(让学生将收集的城市名称介绍给大家)
(二)读一读
1.朗读课本上的词语。
2.交流自己的资料,在介绍中外城市名称的过程中,用自己掌握的方法识字。
(三)说一说
1.查找一个地名的相关资料,把了解的知识(包括地名的来历、变迁、特点)报告给大家。
2.说说自己从地名中掌握了什么知识(从历史、经济、人物、民族、社会发展等方面谈)。
第三课时:“地名游艺会”
(一)活动准备
1.收集了大量关于地名的信息之后,启发学生自己设计、组织、开展“地名游艺会”活动。
2.引导学生把获取的知识进行整理。学生可以按照兴趣分组,小组合作编排游戏,并设计好游戏的规则,然后共同游艺。
3.在组织设计阶段可以先收集地名谜语,再自己创编谜语;收集吟诵含有地名的古诗;把地名串写成相声或者有趣的描述生活经历的文章……
4.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对设计活动有困难的小组或者活动难度大的小组进行指导,在和学生的共同活动中,教师也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
5.布置教室。
6.游艺会分为五项,前四项每个小组必须参加,第五项为附加题,以最后累计的分数高低取前三名。
(二)活动项目
1.猜城市名,编地名谜语。
(1)老师出谜面,学生抢答,看哪组猜对的多。
金银铜铁(无锡)倾盆大雨(天水)四季温暖(长春)
双喜临门(重庆)风平浪静(宁波)戈壁滩(长沙)
(2)各小组互相出题,看谁答对的多。
2.找一找诗里的地名。(见教材内容,略。)
3.抢答,说地名。
说出三条以城市命名的路名:中山路、南京路、北京路
说出三个用少数民族语命名的城市:拉萨、呼和浩特、乌鲁木齐
说出三个带“阳”字的城市名:岳阳、洛阳、衡阳
说出三个带“州”字的城市名:湖州、杭州、苏州
4.介绍一个地名的来历。(每组轮流说)
5.把地名串联在一起,编一个有趣的故事。(加分题)
(三)评选优秀活动小组
第四、五课时:学写“调查报告”
1.内容:主要是对地名的历史渊源、变迁等情况进行调查,经过分析,客观地写出书面报告。
2.基本结构:包括题目、内容来源、报告内容、附件注释、调查人姓名、时间。
3.引导学生在阅读例文时发现报告内容,要用事实说话,如第二自然段是丁丁根据采访和看资料获得的信息,第三自然段写出自己调查的。同时,在报告中写出了调查的结论:“可以说这条苏州街,是用民脂民膏建成的。”
4.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撰写调查报告。
5.引导学生对撰写出的报告进行评议、修改。
6.学生较好的作品进行展示。
第六课时
(一)学习自读课文《趵突泉》
1.介绍写作背景。
《趵突泉》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很著名的散文。文中描绘了趵突泉的美丽景色。
2.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划出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
3.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泉水的特点和泉眼的样子的。(泉水清浅、鲜活)
4.课文记叙了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趵突泉怎样的感情?
5.回答冬冬的问题:济南为什么叫“泉城”?
6.朗读课文。
(二)学习《秦皇岛的来历》
1.自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说说“秦皇岛”地名的由来。
3.朗读课文。
[《地名》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
篇12:《地名》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
一、直接导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地名里的学问可真不少!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开个地名游艺会。
二、第一关:猜城市名称,编地名谜语。
1、猜城市名称:
出示题目:金银铜铁______,倾盆大雨______,四季温暖______,风平浪静______,双喜临门______,夸夸其谈______,拆信封______,不冷不热的地方______,银河渡口______
2、你说我猜:
师:同学们真聪明!接下来我们改变一下游戏规则,一个同学来出题,其他同学来猜,看看谁出的题目把全班都考倒了,好不好?
(如:飞流直下三千尺______,天无三日晴______,水边人家______,两个胖子睡一头______,戈壁滩______,一路平安______,圆规画圆______。)
三、第二关:找一找诗里的地名。
1、填地名;补充诗句:
①、白日依山尽,______入海流。
②、窗含______千秋雪,门泊______万里船。
③、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______无故人。
④、不识______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找地名并作简单介绍;把诗句补充完整。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这些简单的题目都难不倒你们,那咱们就来点难的,敢不敢接受挑战呢?(出示题目:找出诗句中的地名并作简单介绍,并把诗句补充完整)
⑤、胜日寻方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______。
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______。
⑦、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______。
⑧、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______。
四、第三关:抢答,说地名:
师:恭喜你们,前面两关已经顺利过关了!第三关是抢答环节,看看谁坐的最好,反应又快!
1、说出三个与“水”有关的泉州地名:安海、泉州、安溪、东海、……(师追问答题的学生:从哪里看出与水有关?)
2、说出带“安”字的三个泉州地名:南安、惠安、安溪、万安桥、安海……
3、说出三条以城市命名的路名:
4、说出三个用少数民族语命名的城市:
5、说出带“阳”字的三个城市名。
五、第四关:填成语,组地名。
师:连闯三关,同学们真是太了不起了!接下来的环节会越来越难,你们有信心闯过关吗?(出示题目:填成语,组地名)
1、至高无___ ___枯石烂 _______________;人定胜___ ___落石出 _______________;
2、语重心___ ___暖话开_______________;金石为___ ___官许愿_______________;
3、难能可___ ___春白雪_______________;人才济___ ___征北战_______________;
4、一技之___ ___风化雨_______________;声东击___ ___居乐业_______________;
5、说东道___ ___死不屈_______________;一步登___ ___津有味_______________;
6、执法如___ ___山再起_______________;同舟共___ ___腔北调_______________。
六、第五关:给地名归类。
师:看来同学们平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知识,这么多成语都能够脱口而出,真是太棒了!关系你们又顺利闯过一关!接下来老师也要考考你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了,准备好了吗?
1、地名串串香:
出示题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的地名,想想可以怎样把地名分成一串一串的,一串至少三个:北峰、石狮、聚宝街、打锡巷、花巷、马甲、鲤城、东海、南安、青阳、金谷、赤水、东街、(小示:按照方位、动物、颜色等)
(以方位为首的有:北峰、东街、东海、南安; 以动物为首的:石狮、马甲、鲤城。
因经济场所得名:聚宝街、打锡巷、花巷; 以颜色为首的有:青阳、金谷、赤水。)
2、师:大家回去收集了很多资料,而且泉州的地名还不止这几个,你能继续写几个吗?
[《地名》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
篇13:北师大小学语文第七册《地名》教学设计
北师大小学语文第七册《地名》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地名是各个历史时代人类活动的产物,也是人们工作、生活、交往不可缺少的工具。
2.让学生在读地图、调查访问、收集资料等活动中,透过地名,了解历史文化知识,学会整理资料、提取信息、撰写调查报告,体会其中的文化,提升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3.通过丁丁、冬冬等人物的吐白,启发学生发现地名的由来,鼓励学生找本地的地图,经过读图的活动,发现地名的特点,帮助学生了解地名的文化内涵。
二、教学重点
1.课前让学生充分做好资料的收集工作。
2.让学生通过了解地名的来历及变化,懂得地名中蕴涵的文化。
3.以“地名”为主线,开展一系列语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1.地名的变化与历史、社会制度的变化与发展有密切的关系,这些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距离,让他们了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教学前,师生都应做充分的准备,学生要收集资料,教师要为学生的语文活动做动员、鼓励和示范,并教学生写好活动计划。
3.教学生写调查报告。
四、课前准备
1.家乡的地图一幅。
2.布置学生收集本地的地名、全国其他地区的地名及有关资料。
五、教学时间
6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居住的城市叫什么名字?(长沙)长沙的哪些地方是我们熟悉的?(学生自由发言)
想不想知道我们的好朋友丁丁的家乡有些什么地方?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二)看丁丁家乡的地图
1.引导学生读图,找一找地名,感受地名的特点,如春华胡同、秋实胡同,中山西路,刘家堡,山东大街、银川大街、拉萨大街,正义西路等等。
2.联系家乡的地名,启发学生思考、猜测图中地名的'由来。
例如“中山路”,我们这儿也有,是为了纪念伟大的革命者孙中山。
(三)看自己家乡的地图
1.说说家乡熟悉的地名及由来。
2.你知道哪些地名有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你有何感想?
第 二 课 时
(一)找规律
1.列举以下地名分类排列,启发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
地名里含有方位词,如北京、南宁、西安……
地名里含有和水有关的词,如上海、杭州、香港……
表示颜色的词,如青岛、黑河、黄山……
含有地方特产名称,如铜陵、桂林、铁岭……
含有人名,如张自忠路、佟麟阁路、中山路……
含有姓氏,如赵家庄、孙家屯、苏家沱……
2.根据以上分类,你还能写出一些地名吗?(让学生将收集的城市名称介绍给大家)
(二)读一读
1.朗读课本上的词语。
2.交流自己的资料,在介绍中外城市名称的过程中,用自己掌握的方法识字。
(三)说一说
1.查找一个地名的相关资料,把了解的知识(包括地名的来历、变迁 、特点)报告给大家。
2.说说自己从地名中掌握了什么知识(从历史、经济、人物、民族、社会发展等方面谈)。
第 三 课 时:“地名游艺会”
(一)活动准备
1.收集了大量关于地名的信息之后,启发学生自己设计、组织、开展“地名游艺会”活动。
2.引导学生把获取的知识进行整理。学生可以按照兴趣分组,小组合作编排游戏,并设计好游戏的规则,然后共同游艺。
3.在组织设计阶段可以先收集地名谜语,再自己创编谜语;收集吟诵含有地名的古诗;把地名串写成相声或者有趣的描述生活经历的文章……
4.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对设计活动有困难的小组或者活动难度大的小组进行指导,在和学生的共同活动中,教师也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
5.布置教室。
[1] [2] 下一页
6.游艺会分为五项,前四项每个小组必须参加,第五项为附加题,以最后累计的分数高低取前三名。
(二)活动项目
1.猜城市名,编地名谜语。
(1)老师出谜面,学生抢答,看哪组猜对的多。
・ 金银铜铁(无锡) 倾盆大雨(天水) 四季温暖(长春)
双喜临门(重庆) 风平浪静(宁波) 戈壁滩(长沙)
(2)各小组互相出题,看谁答对的多。
2.找一找诗里的地名。(见教材内容,略。)
3.抢答,说地名。
・ 说出三条以城市命名的路名:中山路、南京路、北京路
・ 说出三个用少数民族语命名的城市:拉萨、呼和浩特、乌鲁木齐
・ 说出三个带“阳”字的城市名:岳阳、洛阳、衡阳
・ 说出三个带“州”字的城市名:湖州、杭州、苏州
4.介绍一个地名的来历。(每组轮流说)
5.把地名串联在一起,编一个有趣的故事。(加分题)
(三)评选优秀活动小组
第四、五课时:学写“
篇14:小学四年级语文《地名》教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地名是各个历史时代人类活动的产物,也是人们工作、生活、交往不可缺少的工具。
2.让学生在读地图、调查访问、收集资料等活动中,透过地名,了解历史文化知识,学会整理资料、提取信息、撰写调查报告,体会其中的文化,提升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3.通过丁丁、冬冬等人物的吐白,启发学生发现地名的由来,鼓励学生找本地的地图,经过读图的活动,发现地名的特点,帮助学生了解地名的文化。
教学重点
1.课前让学生充分做好资料的收集工作。
2.让学生通过了解地名的来历及变化,懂得地名中蕴涵的文化。
3.以“地名”为主线,开展一系列语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的能力。
教学难点
1.地名的变化与历史、社会制度的变化与发展有密切的关系,这些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距离,让他们了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教学前,师生都应做充分的准备,学生要收集资料,教师要为学生的语文活动做动员、鼓励和示范,并教学生写好活动计划。
3.教学生写调查报告。
课前准备
1.家乡的地图一幅。
2.布置学生收集本地的地名、全国其他地区的地名及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
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居住的城市叫什么名字?(长沙)长沙的哪些地方是我们熟悉的?(学生自由发言)
想不想知道我们的好朋友丁丁的家乡有些什么地方?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二)看丁丁家乡的地图
1.引导学生读图,找一找地名,感受地名的特点,如春华胡同、秋实胡同,中山西路,刘家堡,山东大街、银川大街、拉萨大街,正义西路等等。
2.联系家乡的地名,启发学生思考、猜测图中地名的由来。
例如“中山路”,我们这儿也有,是为了纪念伟大的革命者孙中山。
(三)看自己家乡的地图
1.说说家乡熟悉的地名及由来。
2.你知道哪些地名有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你有何感想?
第二课时
(一)找规律
1.列举以下地名分类排列,启发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
地名里含有方位词,如北京、南宁、西安……
地名里含有和水有关的词,如上海、杭州、香港……
表示颜色的词,如青岛、黑河、黄山……
含有地方特产名称,如铜陵、桂林、铁岭……
含有人名,如张自忠路、佟麟阁路、中山路……
含有姓氏,如赵家庄、孙家屯、苏家沱……
2.根据以上分类,你还能写出一些地名吗?(让学生将收集的城市名称介绍给大家)
(二)读一读
1.朗读课本上的词语。
2.交流自己的资料,在介绍中外城市名称的过程中,用自己掌握的方法识字。
(三)说一说
1.查找一个地名的相关资料,把了解的知识(包括地名的来历、变迁、特点)报告给大家。
2.说说自己从地名中掌握了什么知识(从历史、经济、人物、民族、社会发展等方面谈)。
第三课时
“地名游艺会”
(一)活动准备
1.收集了大量关于地名的信息之后,启发学生自己设计、组织、开展“地名游艺会”活动。
2.引导学生把获取的知识进行整理。学生可以按照兴趣分组,小组合作编排游戏,并设计好游戏的规则,然后共同游艺。
3.在组织设计阶段可以先收集地名谜语,再自己创编谜语;收集吟诵含有地名的古诗;把地名串写成相声或者有趣的描述生活经历的文章……
4.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对设计活动有困难的小组或者活动难度大的小组进行指导,在和学生的共同活动中,教师也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
5.布置教室。
6.游艺会分为五项,前四项每个小组必须参加,第五项为附加题,以最后累计的分数高低取前三名。
(二)活动项目
1.猜城市名,编地名谜语。
(1)老师出谜面,学生抢答,看哪组猜对的多。
金银铜铁(无锡)倾盆大雨(天水)四季温暖(长春)
双喜临门(重庆)风平浪静(宁波)戈壁滩(长沙)
(2)各小组互相出题,看谁答对的多。
2.找一找诗里的地名。(见教材内容,略。)
3.抢答,说地名。
说出三条以城市命名的路名:中山路、南京路、北京路
说出三个用少数民族语命名的城市:拉萨、呼和浩特、乌鲁木齐
说出三个带“阳”字的城市名:岳阳、洛阳、衡阳
说出三个带“州”字的城市名:湖州、杭州、苏州
4.介绍一个地名的来历。(每组轮流说)
5.把地名串联在一起,编一个有趣的故事。(加分题)
(三)评选优秀活动小组
第四、五课时
学写“调查报告”
1.内容:主要是对地名的历史渊源、变迁等情况进行调查,经过分析,客观地写出书面报告。
2.基本结构:包括题目、内容来源、报告内容、附件注释、调查人姓名、时间。
3.引导学生在阅读例文时发现报告内容,要用事实说话,如第二自然段是丁丁根据采访和看资料获得的信息,第三自然段写出自己调查的。同时,在报告中写出了调查的结论:“可以说这条苏州街,是用民脂民膏建成的。”
4.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撰写调查报告。
5.引导学生对撰写出的报告进行评议、修改。
6.学生较好的作品进行展示。
篇15:《地名》的教学反思
《地名》的教学反思
教学《地名》这课后,有一道作业题让学生画出自己的家乡地图,我便先让他们自己去画。第二天,当我要他们交这项作业时,他们满脸愁容地直摇头。这时,我想:如何开发孩子们的潜能?这道作业确实有很大的难度,如果我不能作有效引领,那他们又岂能有所发挥?经过再三考虑,我决定先“授之以渔”。于是,我就提醒他们:先把公路画出来,并在黑板上画出从他们村穿过的这一段公路,然后让他们自己画出两边的自然村落,并注明每位同学的家住地址。就这样,在我的引领下,看似难度特大的.家乡地图便在孩子们的巧手下完成了。他们欢天喜地,纷纷展示自己的作品,班长小娜同学不仅画出了家乡每个自然村落,如:湖内、许厝、祖屋、竹围……还把每位同学的家都一一注明了;另一位同学小源还把家乡地图美化了,他注明村落、同学的家,并把家乡中有特色的建筑物、景物也画出来,如龙宫届、武龙宫、田园、竹林、学校全都画出来了。如此精美的家乡地图就是在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手中勾勒出的。孩子们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他们兴奋不已。我趁热打铁,又让他们进一步勾画自己未来的家乡地图。
孩子们创新思维的形成、创新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时我们要给孩子们搭建发展的平台,给他们营造良好宽松的创新环境,但更重要的是教师要进行有效引领,才有可能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全面地开发。
篇16:浅谈历史地名教学价值论文
浅谈历史地名教学价值论文
顾名思义,地名学是专门研究地名的学问,它通过对地名产生情况、词语特征、名地关系和沿革演变的探讨,从而弄清地名的起源、发展和分布的一般性规律。就其涉及对象而言,它既研究那些已经在现实生活中消失了的历史地名,也研究那些虽为今名但实际上是过去产生的地名。这一特点,决定了地名学在史地教学中具有特殊的认识和实践价值。
地名源流的研究,是地名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这种在习惯上被称作地理沿革的研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它主要运用历史考证的方法,凭借丰富的历史古籍,依靠语源和语义的搜集、整理、分析和综合,弄清某地在历史上有过何名,其得名的具体原因何在,而后由于何故发生演变,历史上的地名某位置在现今何地等相关内容。
由于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历史地名往往更换无常。根据地名学的研究,这种影响主要来自政治变动、军事征服、经济发展、文化进步与意识形态的作用等。如灭元后明成祖将大都改名为北京,太平天国将江宁更名为天京,独立后的刚果将奥波得维尔改名为布拉柴维尔,这些都与政治变动有关;又如殖民扩张中英国占领津巴布韦后将其更名为罗德西亚,军事侵略后沙俄将海参崴改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这些都是军事征服引起的变化;再如随着地理知识增长而来的西洋更名,反映了文化进步产生的巨大影响;此外,因避晋愍帝名讳而将建邺改名建康,因朱元璋登基而将集庆改名为应天,因信仰佛教而将逻些改名为拉萨等,则是意识形态因素的作用所致。
历史地名的演变,在一定条件下就会趋于稳定,从而变成一直延续至今的名称。但不可否认,有许多地名由于历史的风风雨雨,都或早或迟地发生了变化,有的变动之快和次数之多是令人惊异的。在这类地名中,如南京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有金陵、秣陵、建业、建康、白下、上元、集庆、应天、南京、江宁等名称;又如北京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有蓟、幽州、燕京、南京、中都、大都、北京、北平、京师等名称。
总的说来,探索历史地名的起源和演变,弄清今名由来,古名位置和古今地名的对应关系,是掌握历史教材中的相关知识所不可缺少的。地名学的探明的有关的地名特征,如地名的.词语性、地理性、社会性、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对于史地教学来说,无疑具有相当重要的参考价值,它有利于增加教学实践的真实、趣味和美感,以及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地理原因。具体来说,其教学价值表现为如下方面:
一、从语言学角度看,地名系由语词构成,属于语言词汇的一个组成部分。
作为语词,它除了有口头的字音和局部的字形外,更为重要的还在于具有一定的词义。地名的语词性特殊,主要体现在它的词义上。其内涵一是表示特定空间位置上的某一处所,一是指它展现出来的某种确定的含义。如作为地名的华盛顿,它标志着美国首都这个独一无二的特定的地方,还表现着这是为纪念华盛顿其人对美国所作贡献而命名的地名。再如我国的尚志市、左权县、志丹县等,也属同类情况。明确了地名词语性的定名所指和依据,就可以从这两方面来讲清地名。如此,则能便史地教学内容更为丰富、充实,而收其真实、趣味和美感之良效。
二、根据地学的理论,地名的地理性殊性,是指它所表示的地理位置和地理形态而言。
从构词角度上看,它是以通名来表示所属类型,以专名来表示相互之间的区别的,即对位于不同地理位置和不同地理形态的地方,是通过地名的不同称谓来表示的。如果说地名的词语性赋予了它音、形、义的话,那么地名的地理性则使它具有了指位性和分类性的特征。同时,它还以自己的专名部分,反映着被命名地方的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的特征,构成其标志地理形态的基础。讲解历史地名时尤其应将这两点体现出来,如太平军大败湘军的湖口,就应指名是鄱阳湖汇入长江处的一个狭窄的水道。
三、地名是社会共同创造的产物,它不是某个特定地点本身,而是该地点的代号或指称。
一个地名的产生,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最初只是被部分提出来并认可,后来在频繁交往中才得到社会的承认并使用,这样它就按照人们约定俗成的方式传播开来。它作为社会的交际工具,要求简明易记并便于读写,于是又不断向简化方向发展。在阶级社会中,统治者利用起名和改名来表达自己的愿望,遂对地名的演化产生巨大的影响。这种情况,无论是在历史教学还是在地理教学中,都是应予注意的,因为象长安、安西、镇南关、绥远、绥化、怀远之类地名是俯首即拾的。
四、地名总是由繁衍生息于当地的居民以其语言定名的,这就赋予了它民族性的特征。
因此,地名反映着某些民族历史和称谓的来源,它在历史上迁徙路线以及分布范围,其社会史中经济文化生活的主要情况,特别是政治史上民族关系的变化和一些重大事件的情况等等。如海兰泡、尼满河,萨哈林等皆属满语地名,甚至连黑龙江本身也是满语“萨哈林乌拉”的意译,可见其皆为久居黑龙江流城的满族祖先根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而定的地名,说明这一带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在实地教学中讲述这类地名时,应当考虑这种特征的重要意义。
五,地名是历史的产物,因而也有随历史发展而发生变化的一面。
但由于地名的社会性,要求通行后的地名要基本保持不变,这又使它具有相对稳定的特征。因此,尽管地名也发生更改,但其主流却是它的相对稳定性。如成都、邯郸等,一经定名以后,就未曾改变过。地名学研究表明:行政区划的名称随时代变化改动较多,而自然地理名称和居民住地称谓的改动则较少;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地名因政治变动一般寿命较短,而表现景观特征的地名因客体稳定则往往长久延续。同样,地名的这种特性在史地教学中也是值得重视的。
总之,地名是人类社会活动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一定时期的产物。它通常能反映出当时的某些自然特征和历史背景的状况,甚至史事本身的某些侧面或具体细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展现着该地的历史地理特征。因此,将地名学的有关知识运用于史地教学实践,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和加深认知事物的力度上,起着十分特出的作用。
篇17:地名英语词汇
alborg, aalborg 奥尔堡
abadan 阿巴丹
aberdeen 阿伯丁
aberdeenshire 阿伯丁郡
abidjan 阿比让
abilene 阿比林
abu dhabi 阿布扎比
accra, akkra 阿克拉
aconcagua 阿空加瓜山
acropolis 阿克罗波利斯
adana 阿达纳
addis ababa 亚的斯亚贝巴
adelaide 阿德莱德
aden 亚丁
adirondacks 阿迪朗达克山脉
adriatic 亚得里亚海
aegean 爱琴海
aetna=etna 埃特纳火山
afghanistan 阿富汗
africa 非州
agra 阿格拉
ahaggar 阿哈加尔山脉
ajaccio 阿雅克修
akkra=accra 阿克拉
akron 阿克隆
alabama 亚拉巴马
alameda 阿拉梅达
alaska 阿拉斯加
albania 阿尔巴尼亚
albany 奥尔巴尼
alberta 艾伯塔
albuquerque 阿尔伯克基
aldan 阿尔丹河
aleutians 阿留申群岛
alexander 亚历山大群岛
alexandria 亚历山大
algeria 阿尔及利亚
algiers 阿尔及尔
alicante 阿利坎特
(al ) kuwait 科威特市
allahabad 阿拉哈巴德
allentown 阿伦敦
alma-ata 阿拉木图
almaden 阿尔马登
alps 阿尔卑斯山脉
alsaca 阿尔萨斯
altai 阿尔泰山脉
amazon 亚马孙河
america 美州; 美国之通称
amiens 亚眠
amman 安曼
amritsar 阿姆利则
amsterdam 阿姆斯特丹
amsterdam, ship canal 阿姆斯特丹运河
amu darya 阿姆河
anatolia 安纳托利亚
anchorage 安克雷奇
ancohumia 安科乌马山
andalusia 安达卢西亚
andaman 安达曼群岛/河
andes 安第斯山脉
andizan (andizhan) 安集延
andorra 安道尔
andorra la vella 安道尔
andros 安德罗斯岛
aneto, pico de 阿内托峰
angara 安加拉河
angkor 吴哥
anglesey, anglesea 安格尔西岛
angola 安哥拉
anguilla 安圭拉岛
angus 安格斯
anhui 安徽
anjou 昂儒
ankara 安卡拉
annapolis 安纳波利斯
an(n)apurna 安纳布尔纳山
ann arbor 安阿伯
antananarivo 安塔那利佛
antarctic 南极区; 南极地方
antarctica 南极洲
antigua 安提瓜
antigua and barbuda 安提瓜和巴布达
anti-lebanon 前黎巴嫩山脉
antilles 安的列斯群岛
antofagasta 安托法加斯塔
antrim 安特里姆
antwerp 安特卫普
apennines 亚平宁山脉
apia 阿皮亚
apo mount 阿波火山
appalachian 阿巴拉契亚山脉
arabia 阿拉伯半岛
arabian desert 阿拉伯沙漠
arabian sea 阿拉伯海
aragon 亚拉贡
araguaia, araguaya 阿拉瓜亚河
aral sea 碱海
ararat 亚拉腊山
archangel 阿尔汉格尔
arctic sea 北极海
arden 阿尔丁
ardennes 阿登
arequipa 阿雷基帕
argentina 阿根廷
argyllshire 阿盖尔郡
arizona 亚利桑那
arkansas 阿肯色
arlington 阿灵顿
armagh 阿尔马
armenia 亚美尼亚
arno 阿尔诺河
arras 阿拉斯
arthur´s pass 阿瑟山隘
ascension 阿森松岛
ashanti 阿散蒂
asia 亚洲
asia minor 小亚细亚
asmara 阿斯马拉
assam 阿萨姆邦
assyria 亚述
asuncion 亚松森
aswan ass(o)uan 阿斯旺
atbara 阿特巴拉河
athabasca athabaska 阿萨巴斯卡河
athens 雅典
athos 圣山
atlanta 亚特兰大
atlantic the 大西洋
atlantic city 大西洋城
atlas 阿特拉斯山脉
attica 阿蒂卡
auckland 奥克兰
augusta 奥古斯塔
austin 奥斯汀
australasia 澳大拉西亚
australia 大洋洲; 澳大利亚联邦
australian alps 澳大利亚山脉
austria 奥地利
austronesia 澳斯特罗尼西亚
aux sources,mont 苏尔斯山
avernus 亚维努斯湖
avon 埃文河; 埃文郡
ayrshire 埃尔郡
ayutthaya 大城(阿育他亚)
azerbaijan (republic) 阿塞拜疆
azores 亚速尔群岛
azov,sea of 亚速海
babylon 巴比伦
babylonia 巴比伦尼亚
back 巴克河
badajoz 巴达霍斯
baden 巴登
baffin 巴芬岛
bag(h)dad 巴格达
baguio 碧瑶
bahamas,the 巴哈马
bahia,blanca 布兰卡港
bahrain,bahrein 巴林
baikal,lake 贝加尔湖
baku 巴库
balearic 巴利阿里群岛
bali 巴厘岛
balikpapan 巴厘巴板
balkan 巴尔干半岛
balkans the 巴尔干半岛诸国
balk(h)ash lake 巴尔喀什湖
baltic sea 波罗的海
baltimore 巴尔的摩
baluchistan 俾路支
bamako 巴马科
bandar seri begawan 斯里巴加湾市
ban(d)jarmasin 马辰(班贾尔马辛)
bandung bandoeng 万隆
banffshire 班夫郡
bangalore 班加罗尔
ban(g)ka 邦加岛
bangkok 曼谷
bangladesh 孟加拉人民共和国
bang(u)i 班吉
bani(y)as 巴尼亚斯
banjul 班珠尔
barbados 巴巴多斯
barbuda 巴布达岛
barcelona 巴塞罗那
barisan moutains 巴里桑山脉
baroda 巴罗达
barranquilla 巴兰基亚
bartle frere,mount 巴特尔.弗里尔山
basel 巴塞尔
bashi channel 巴士海峡
basra 巴士拉
basutoland 巴苏陀兰
bataan 巴丹
batan 巴坦
batangas 八拉雁
batavia 巴拉维亚
bath 巴斯
bathurst 巴瑟斯特
battersea 巴特西
batumi 巴统
bavaria 巴伐利亚
bavarian alps 巴伐利亚山脉
bear lake 熊湖
beaufort 波弗特海
beaumont 博蒙特
bechuanaland 贝专纳
bedfordshire 贝德福德郡
beijing 北京
beirut, bayrut 贝鲁特
belem 贝伦
belfast 贝尔法斯特
belgium 比利时
belgrade 贝尔格莱德
benares, banaras 贝拿勒斯
bengal 孟加拉
bengal, bay of 孟加拉湾
benin 贝宁
berchtesgaden 贝希特斯加登
bergen 卑尔根
bering 白令海; 白令海峡
berkeley 伯克利
berkshire 伯克郡
berlin 柏林
bermuda 百慕大群岛
bern(e) 伯尔尼
berwickshire 贝里克郡
bessarabia 比萨拉比亚
bethlehem 伯利恒
bhamo 八莫
bhutan 不丹
bialystok 比亚韦斯托克
bilbao 毕尔巴鄂
billiton 勿里洞岛
birkenhead 伯肯黑德
birmingham 伯明翰
biscay, bay of 比斯开湾
bishkek 比什凯克
bismarck 俾斯麦群岛/海
bismarck range 俾斯麦山脉
bissau 比绍
bizerte 比赛大
blackburn 布莱克本
blackburn mount 布莱克本山
black hills 黑山
blackpool 黑潭
black sea 黑海
blagoveshchensk 布拉戈维申斯岛
blanc,cape 布朗角
bland,mont 勃朗峰
blanca peak 布兰卡峰
bloemfontein 布隆方丹
blue mts 兰山山脉
bogota 波哥大
bo hai 渤海
bokhara 布哈拉
bolivia 玻利维亚
bologna 波洛尼亚
bolton 博尔顿
bombay 孟买
bonin islands 博宁群岛
bonn 波恩
bordeaux 波尔多
borders 博德斯
borneo 婆罗洲
bosporus 博斯普鲁斯海峡
boston 波士顿
botany bay 博特尼湾
bothnia,gulf of 波的尼亚湾
botswana 博茨瓦纳
bougainville 布干维尔岛
boulder 博尔德
boulogne 布洛涅
bournemouth 伯恩茅斯
bradford 布拉德福德
brandenburg 勃兰登堡
brasilia 巴西利亚
bratislava 布拉迪斯拉发
brazil 巴西
brazos 布拉索斯河
brazzaville 布拉柴维尔
bremen 不来梅
breslau 布雷斯劳
brest 布列斯特
bretagne 不列塔尼
bridgetown 布里奇顿
brighton 布赖顿
brisbane 布里斯班
bristol 布里斯托尔
britain 不列颠岛
british columbia 不列颠哥伦比亚
brno 布尔诺
bronx 布朗克斯
brooklyn 布鲁克林
brunei 文莱
brunswick 布伦瑞克
brussels 布鲁塞尔
bucharest 布加勒斯特
buckinghamshire 白金汉郡
budapest 布达佩斯
buenaventura 布埃纳文图拉
buenos aires 布宜诺斯艾利斯
buffalo 布法罗
bug river 布格河
bujumbura 布琼布拉
bulgaria 保加利亚
bungay 邦吉
burma 缅甸
burundi 布隆迪
bute 比特岛
bute(shire) 比特郡
byelorussia 白俄罗斯
cadiz 加的斯
caernarvonshire 卡那封郡
cagliari 卡利亚里
cairo 开罗
cathness 凯思内斯
calais 加来
calcutta 加尔各答
calgary 卡尔加里
cali 卡利
calicut 卡利卡特
california 加利福尼亚
california, gulf of 加利福尼亚湾
callao 卡亚俄
cambridge 剑桥
cambridgeshire 剑桥郡
camden 卡姆登
cameroon 喀麦隆山
cameroun 喀麦隆
campania 坎帕尼亚
canada 加拿大
canadian 加那丁河
canal zone 运河区
canary islands 加那利群岛
canaveral, cape 卡纳维拉尔角
canaveral peninsula 加那维拉尔半岛
canberra 坎培拉
candia 干地亚
cannes 戛纳
cantabrian 坎塔布连山
canterbury 坎特伯雷
canton 坎顿
cape cod 科德角
cape hatteras 哈特拉斯角
cape horn 合恩角
cape of good hope 好望角
cape town, capetown 开普敦
cape verde islands 佛得角群岛
capri island 卡普里岛
caracas 加拉加斯
cardiff 加的夫
cardiganshire 卡迪根郡
caribbean, the 加勒比海
carlow 卡洛
carmarthenshire 卡马森郡
carolina 卡罗林纳
caroline 加罗林群岛
carpathian 喀尔巴阡山脉
carstensz 卡斯滕士峰
cartagena 卡塔基纳
casablanca 卡萨布兰卡
cascade range 喀斯喀特山脉
caspian, the 里海
castries 卡斯特里斯
catalonia 加泰罗尼亚
catania 卡塔尼亚
catskill mountains 卡茨基尔山
caucasia 高加索
caucasus 高加索(山脉)
cavan 卡文
cavite 甲米地
cayman (islands) 开曼群岛
cebu 宿务
celebes 西里伯斯岛
central america 中美洲
central provinces and benar 中央邦
ceuta 休达
ceylon 锡兰
chad 乍得
chamonix 夏蒙尼
champagne 香槟
changchun 长春
chang jing 长江
changsha 长沙
channel islands 海峡群岛
charleston 查尔斯顿
charlotte 夏洛特
chartres 沙特尔
chatham 查塔姆群岛
chaud doc 朱笃
chautauqua 肖托夸
chemnitz 开姆尼茨
chengdu 成都
cherrapunji 切拉朋吉
chesapeake bay 切萨皮克湾
chesire 柴郡
chester 切斯特
chesterfield 切斯特菲尔德
cheyenne 夏延河
chicago 芝加哥
chihuahua 奇瓦瓦
chile 智利
chimborazo 钦博拉索山
china 中国
chiriqui 奇里基峰
chirripo grande 大奇里波山
chita 赤塔
chittagong 吉大港
chkalov 契卡洛夫
choson 朝鲜
christchurch 克赖斯特彻奇(基督城)
christmas island 圣诞岛
chuckchee sea 楚克奇海
churchill 丘吉尔河
chu river 楚河
cimarron 西马伦河
cincinnati 辛辛那提
ciscaucasia 北高加索
clare 克莱尔
cleveland 克利夫兰
clifton 克里夫顿
clwyd 克卢伊德
coast range 海岸山脉
coats island 科茨岛
cocos islands 科科斯群岛
cologne 科伦
colombia 哥伦比亚
colombo 科伦坡
colorado 科罗拉多
columbia 哥伦比亚
columbia, mount 哥伦比亚山
columbus 哥伦布
como 科莫
comoro islands 科摩罗群岛
compiegne 贡比涅
conakry 科纳克里
concepcion 康塞普西翁
congo 刚果
connacht 康诺特
connecticut 康涅狄格
constantine 君士坦丁
constantinople 君士坦丁堡
constantsa 康斯坦察
cook 库克
coolgardie 库尔加迪
copenhagen 哥本哈根
coral sea 珊瑚海
cordillera mts 科迪勒拉山
cordoba 科尔多瓦
corfu 科孚岛
corinth 科林斯
cork 科克
corno 科尔诺山
cornwall 康沃尔
corrientes 科连特斯
corsica 科西嘉岛
costa rica 哥斯达黎加
cote d´azur 科特达祖尔
cotonou 科托努
cotopaxi 科托帕西山
coventry 考文垂
cradle mount 克雷德尔山
cranston 克兰斯顿
crefeld 克雷费尔德
crete 克里特岛
crewe 克鲁
crimea 克里米亚
croatia 克罗地亚
cro-magnon 克鲁麦农
crosby 克罗斯比
croydon 克罗伊登
cuba 古巴
cumberland 坎伯兰
cumbria 坎布里亚
cumbuian mountains 坎布连山
cyclades 基克拉泽斯群岛
cyprus 塞浦路斯
cyrenaica 昔兰尼加
czechoslovakia 捷克斯洛伐克
dacca 达卡
dagenham 戴根纳姆
dahomey 达荷美
dakar 达喀尔
dakota 达科他
dallas 达拉斯
damascus 大马士革
danger islands 丹杰群岛
danube 多瑙河
danzig 但泽
dardanelles, the 达达尼尔海峡
dar es salaam 达累斯萨拉姆
darien 达连湾
darjeeling 大吉岭
darling r 达令河
darlington 达灵顿
darmstadt 达姆施塔特
darwin 达尔文
dauphine alps 多芬尼山脉
davenport 达文波特
davis stait 戴维斯海峡
dawna range 多纳山脉
dawson 道森河
dayton 代顿
dead sea 死海
dearborn 迪尔本
deccan 德干
delano peak 德兰诺峰
deaware 特拉华
delhi 德里
delphi 德尔斐
demavend 德马尔德峰
denbighshire 登比郡
denmark 丹麦
denmark strait 丹麦海峡
denver 丹佛
derbyshire 德比郡
des moines 得梅因
detroit 底特律
devon island 得文岛
devonport 德文波特
devon(shire) 德文郡
dhaulagiri 道拉吉里峰
dimond peak 钻石峰
dian bien phu 奠边府
dijon 第戎
district of columbia 哥伦比亚特区
djibouti 吉布提共和国
dnieper 第聂伯河
dniester 涅斯特河
doha 多哈
dominica 多米尼加
dominican republic 多米尼加共和国
doncaster 唐克斯特
donegal 多尼哥
donets 顿涅茨河
dong hai 东海
don river 顿河
dongting hu 洞庭湖
dorset(shire) 多塞特郡
douglas 道格拉斯
douro 杜罗河
dover 多佛
doverfjell 多甫勒高原
down 道恩
drakensberg 德拉肯斯山脉
dresden 德累斯顿
duala 杜阿拉
dublin 都柏林
dubrovnik 杜布罗夫尼克
dudley 达德利
duff 达夫群岛
duluth 德卢司
dumbarton oaks 敦巴顿
dumbartonshire 丹巴顿郡
dumfries and galloway 邓弗里斯盖洛韦
dumfries-shire 敦夫里斯郡
dundee 邓迪
dunedin 达尼丁
dunkirk 敦刻尔克
durban 德班
durham 达勒姆
dusseldorf 迪塞尔多夫
dutch harbor 荷兰港
dvina 德维纳河
dvina, northern 北德维纳河
dyfed 德维得
dykh tau 狄克山
ealing 伊林
eastbourne 伊斯特本
easter island 复活节岛
east ham 东哈姆
east lothian 东洛锡安
eastern samoa 东萨摩亚
ecuador 厄瓜多尔
edinburg 爱丁堡
edinburgh 爱丁堡
edmonton 埃德蒙顿
edward, lake 爱德华湖
egypt 埃及
eire 爱尔兰共和国
elba 厄尔巴岛
elbe 易北河
elbert, mount 埃尔伯特山
elborus 厄尔布鲁士峰
elburz mts 厄尔布尔士山脉
eleusis 艾留西斯
elisabethville 伊利萨白维尔
ellice islands 埃利斯群岛
el misti 米斯提火山
el salvador 萨尔瓦多
emden 埃姆登
emi koussi 库西火山
emperor range 帝王山脉
enderby land 恩德比地
england 1 英格兰 2 英国之通称
english channel 英吉利海峡
entebbe 恩德培
ephesus 以弗所
epsom and ewell 埃普瑟姆-尤厄尔
equatorial guinea 赤道几内亚
erebus, mount 埃里斯伯火山
erie 伊利湖/城/运河
eritrea 厄立特里亚
esdraelon, plain of 厄斯垂伊伦
essen 埃森
essex 埃塞克斯郡
estonia, esthonia 爱沙尼亚
ethiopia 埃塞俄比亚
etna 埃特纳火山
eton 伊顿
euboea 埃维厄岛
euphrates 幼发拉底河
eurasia 欧亚大陆
europe 欧罗巴洲
evans, mount 艾凡山
evanston 埃文斯顿
everett 埃弗里特
exeter 埃克塞特
eyre, lake 艾尔湖
fanning island 范宁岛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ferg(h)ana 费尔干纳
fermanagh 弗马纳
fernando po(o) 费尔南多波
fertile cerscent 肥沃新月地带
fife 法夫
fifeshire 法夫群郡
fiji 斐济
finisterre, cape 菲尼斯特雷角
finland 芬兰
finsteraarhorn 芬斯特瓦山
flanders 佛兰德
flattery, cape 夫拉特黎角
flint (shire) 弗林特
florence 佛罗伦萨
flores 弗洛勒斯岛
florida 佛罗里达
folkestone 福克斯通
foraker, mount 福克拉山
fort- lamy 拉密堡
france 法国; 法兰西
frankfurt 法兰克福
franklin 富兰克林
fraser 弗雷则河
freetown 弗里敦
freiburg 弗赖堡
fremantle 弗里曼特尔
fresno 弗雷斯诺
friendly islands 汤加群岛
frisian islands 弗里西亚群岛
front range 弗兰特山脉
fuji (yama) 富士山
fujian 福建
fukuoka 福冈
funafuti 富纳富提
fundy, bay of 芬迪湾
gaberones 加贝罗内斯
gabon 加蓬
gaborone 哈博罗内
galapagos 加拉帕戈斯群岛
galdhopiggen 加尔赫峰
galilee 加利里
galveston 加尔维斯顿
galway 戈尔韦
gambia 冈比亚
gambier 甘比尔群岛
ganges 恒河
gangtok 甘托克
gannett peak 干尼峰
gansu 甘肃
garonne 加龙河
gary 加里
gascony 卡斯肯尼
gasherbrum 加歇布龙山
gateshead 盖茨黑德
gdynia 格丁尼亚
geneva 日内瓦
genoa 热那亚
georgetown 1 乔治城 2 乔治敦
georgia 1 佐治亚 2 格鲁吉亚
germany 德国
ghana 加纳
ghats 加茨山脉
ghent 根特
gibraltar 直布罗陀
gila 希拉河
gillbert islands 吉尔伯特群岛
gillingham 吉灵厄姆
gironde 纪龙德湾
glamorgan(shire) 格拉摩根
glasgow 格拉斯哥
gloucester 格洛斯特
gloucestershire 格洛斯特郡
gobi, desert of 戈壁沙漠
godavari 戈达瓦里河
gold coast 黄金海岸
gorki, gorky 高尔基
gosport 戈壁波特
goteborg 哥德堡
gothenburg 哥森堡
grampian 格兰屏
grampian hills 格兰屏山脉
granada 格拉纳尔
grand teton 大梯顿山
granite peak 格拉尼特峰
grays peak 格雷斯峰
great bear lake 大熊湖
(great)britain 1 大不列颠 2 英国之别称
great dividing range 大分水岭
greater antilles 大安的列斯群岛
great slave lake 大奴湖
great smoky mountains 大雾山
greece 希腊
green 格陵河
greenland 格陵兰岛
greenock 格里诺克
greenwich 格林威治
grenada 格林纳达
grenoble 格勒诺布尔
grimsby 格里姆斯比
grossglockner 大格洛克的峰
gronzy 格洛兹尼
guadalupe mountains 瓜达卢佩山脉
guadeloupe 瓜德罗普
guam 关岛
guangdong 广东
guangxi 广西
guangzhou 广州
guantanamo 关塔那摩湾
guatemala 危地马拉
guatemala (city) 危地马拉市
guayaquil 瓜亚基尔
guinea 几内亚
guinea-bissau 几内亚比绍
guiyang 贵阳
guizhou 贵州
gunong tahan 大汉山国家公园
guyana 圭亚那
gwent 格温特
gwynedd 圭内斯
haerbin 哈尔滨
hague, the 海牙
haifa 海法
hailar 海拉尔
haiphong 海防
haiti 海地
hakodate 函馆
haleakala 哈莱阿卡拉山
halifax 哈利法克斯
halmstad 哈尔姆斯塔德
hamburg 汉堡
hamilton 哈密尔顿
hammerfest 哈墨弗斯特
hammond 哈蒙德
hampshire 汉普郡
hampstead 汉普斯特得
hangzhou 杭州
hanover (hannover) 汉诺威
ha noi (hanoi) 河内
harbin 哈尔滨
harney peak 哈尼峰
hartford 哈特福德
harvard, mount 哈佛山
harz 哈茨山脉
hastings 黑斯廷斯
havana 哈瓦那
hawaii 夏威夷
hawaiian islands 夏威夷群岛
hawke´s bay 霍克湾
hebei 河北
hebrides 赫布里底群岛
hecate strait 赫卡特海峡
heidelberg 海德堡
hefei 合肥
heilongjiang 黑龙江(省)
helicon 赫利孔山
helsingor 赫尔辛格
helsinki 赫尔辛基
helvetia 海尔维希亚
henan 河南
hendon 亨顿
heng shan 衡山
hereford and worcester 赫里福德伍斯特
herefordshire 赫里福德郡
hermon, mount 赫尔蒙山
hertfordshire 赫特福德郡
hessen 黑森
highland 苏格兰高地
himalay(s), the 喜马拉雅山脉
hindustan, hindostan 印度斯坦
hiroshima 广岛
hobart 霍巴特
hoboken 霍博肯
ho chi minh city 胡志明市
hohhot 呼和浩特
hokkaido 北海道
holland 荷兰
hollywood 好莱坞
holyoke 霍利奥克
holy see 教廷
honduras 洪都拉斯
hong kong, hongkong 香港
honiara 霍尼亚拉
honolulu 檀香山
honshu 本州
hood, mount 胡德峰
hornsey 霍恩西
hua shan 华山
huai he 淮河
huang hai 黄海
huang he 黄河
huascaran 瓦斯卡拉山
hubei 湖北
huddersfield 哈德斯菲尔德
hudson 哈得孙河
hue, hue 顺化
huhehaote 呼和浩特
huila 乌伊拉火山
hull 赫尔
humberside 亨伯赛德
hunan 湖南
hungary 匈牙利
huntingdon 亨廷顿
huntingdonshire 亨廷顿郡
huron, lake 休伦湖
hyderabad 海得拉巴
iberia 伊比利半岛
iceland 冰岛
ida 伊季山
idaho 爱达河
iharka 伊加尔卡
illampu 伊廷普山
illinois 伊利诺伊
incahuasi 英加瓦锡山
inchon 仁川
india 印度
indiana 印第安纳
indianapolis 印第安纳波利斯
indian ocean 印度洋
indochina 印度支那半岛
indonesia 马来群岛; 印度尼西亚
indore 印多尔
indus 印度河
innsbruck 因斯布鲁克
inverness-shire 因弗内斯郡
iona 爱奥那岛
ionia 爱奥尼亚
iowa 衣阿华
iowa city 衣阿华城
ipoh 怡保
ipswich 伊普斯威奇
iran 伊朗
iraq, irak 伊拉克
ireland 爱尔兰岛; 爱尔兰共和国
irish republic=eire 爱尔兰共和国
irkutsk 伊尔库茨克
irrawaddy 伊洛瓦底江
ischia 伊斯其兰岛
islamabad 伊斯兰堡
isle of wight 威特岛
israel 以色列
istanbul 伊斯坦布尔
italy 意大利
ivanovo 伊万诺沃
ivory coast 象牙海岸
izmir 伊兹密尔
iztaccihuatl 伊斯塔西瓦脱山
jackson 杰克逊
jadotville 雅多维尔
jaipur 斋浦尔
jakarta, djakarta 雅加达
jamaica 牙买加
james 詹姆斯河
jamshedpur 贾姆谢德布尔
japan 日本
japan, sea of 日本海
japura 雅普拉河
jarvis 贾维斯岛
jassy 雅西
java 爪哇
jefferson city 杰斐逊城
jena 耶拿
jervis bay 查维斯湾
jesselton 亚庇
jiangsu 江苏
jiangxi 江西
jibuti=djibouti 吉布提共和国
jilin 吉林
jinan 济南
jinsen 仁川
johannesburg 约翰内斯堡
johore 柔佛
jonkoping 延雪平
jordan 约旦
julian alps 尤利安山
jungfrau 少女峰
jurua 茹鲁阿河
kabul 喀布尔
kalahair desert 卡拉哈里沙漠
kalgoorlie 卡尔古利
kaliningrad 加里宁格勒
kama 卡马河
kamchatka peninsula 堪察加半岛
kampala 坎伯拉
kampuchea 柬埔寨
kanchenjunga 干城章嘉峰
kansas 堪萨市
kaohsiung 高雄市
karachi 卡拉奇
karaganda 卡拉干布
karakoram range 喀拉昆仑山脉
karamay 克拉玛依
kariba 卡里巴水库
kashmir 克什米尔
katadin, mount 克大定山
katanga 加丹加
katar (qatar) 卡塔尔
kathmandu (khatmandu) 加德满都
katowice 卡托维兹
kawaikini 加外基尼山
kazak(h)satan 哈萨克
kazbek, kasbek 卡兹别克山
kebnekaise 凯布讷尔
keelung 基隆
keewatin 基威廷
keighley 基思利
kelantan 吉兰丹
kent 肯特
kentucky 肯塔基
kenya 肯尼亚
kerch 刻赤
kerguelen 凯尔盖朗群岛
kerintji 克林季山
kerry 凯里
kew 克佑
key west 基韦斯特
khabarovsk 哈巴罗夫斯克(伯力)
kharkov 哈尔科夫
khartum (khartoum) 喀士穆
khyber pass 开伯尔山口
kiel 基尔
kielce 凯尔采
kiev (kiyev) 基辅
kigali 基加利
kildare 基尔代尔
kilimanjaro 乞力马扎罗山
kilkenny 基尔肯尼
kimberley 金伯利
kinabalu(kinabulu) 基纳巴卢
kincardineshire 金卡丁郡
kings peak 京斯峰
kingston 金斯敦
kingstown 金斯敦
kingross-shire 金罗斯
kinshasa 金沙萨
kintyre 琴泰半岛
kirg(h)iz republic 吉尔吉斯
kiribati 基里巴斯
kirkcudbrightshire 柯尔库布里郡
kirkpatrick, mount 柯克帕特里克峰
kirkuk 基尔库克
kitchener 基奇纳
kjolen mts 舍伦山脉
klondike 克朗代克
klyuchevskaya 克留切夫斯克山
kobe 神户
kokand 浩罕
kola 科拉半岛
kolyma, kolima 科雷马河
komsomolsk 共青城
korea 朝鲜
korla 库尔勒
kosciusko, mount 科西阿斯科峰
kowait= kuwait 科威特
kowloon 九龙
krasnovodsk 克拉斯诺夫斯克
krasnoyarsk 克拉斯诺雅茨克
kristiansand 克里斯蒂安桑
krivor(或krivoy)rog 克里沃罗格
krons(h)tadt 喀琅施塔得
kuala lumpur 吉隆坡
kuching 古晋
kuibyshev, kuybyshev 古比雪夫
kunlun 昆仑山脉
kuming 昆明
kuqa 库车
kursk 库尔斯克
kuwait, kuweit, kowait 科威特
kuznetsk 库兹涅茨克
kyoto 京都
kyrshu 九州
篇18:听力常用地名
听力常用地名
一、英国(大不列颠) U.K.、the United Kingdom、Great Britain
London 伦敦
England 英格兰
Liverpool 利物浦
Manchester 曼彻斯特
Sheffield 谢菲尔德
Birmingham 伯明翰
Coventry 考文垂
Leeds 利兹
Scotland 苏格兰
Glasgow 格拉斯哥
Edinburgh 爱丁堡
Wales 威尔士
Cardiff 加的夫
North Ireland 北爱尔兰
Belfast 贝尔法斯特
二、爱尔兰 Ireland
Dublin 都柏林
三、澳大利亚 Australia
Canberra 堪培拉
Queensland 昆士兰州
Brisbane 布里斯班
New South Wales 新南威尔士州
Sydney 悉尼
South Australia 南澳大利亚州
Adelaide 阿德莱德
Victoria 维多利亚州
Melbourne 墨尔本
Western Australia 西澳大利亚州
Perth 珀斯
四、新西兰 New Zealand
Wellington 惠灵顿
五、加拿大 Canada
Ottawa 渥太华
British Columbia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
Victoria 维多利亚
Vancouver 温哥华
Alberta 艾伯塔省
Edmonton 埃德蒙顿
Ontario 安大略省
Toronto 多伦多
Quebec 魁北克省
Montreal 蒙特利尔
六、美国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Washington
New York
Boston
Atlanta
Seattle
Los Angeles、L.A.
Chicago
★ 地名谜语
★ 猜谜语地名
★ 台湾地名谜语
★ 汉语地名造词法
★ 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范文模板
★ 猜中国地名谜语
地名教学设计(推荐1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