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地理百科知识各种地名名词解释,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地理百科知识各种地名名词解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地理百科知识各种地名名词解释
1.黄河:中国第二大河,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发源于巴彦喀拉下的卡日曲。在穿越黄土高原时,因这一带水土流失严重,夹带大量泥沙,河水呈黄色,遂称“黄河”。
2.长江:我国最长的河流,发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主峰,全长6300多公里,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十一个省市自治区,流域面积达到180余万平方公里。浇灌的土地和哺育的人口居全国之冠,航行里程在全国各水系中也居首位。
3.台湾:位于我国东南海面上,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为我国第一大岛。古称“夷洲”、“琉球”等。曾被荷兰、西班牙殖民者侵占,明末郑成功成功收复,1895年被日本占领,1945年归还中国。
4.香港:特别行政区,位于南海之滨,珠江口东侧,毗邻广东深圳市,分香港岛、九龙、新界三部分。1842年“鸦片战争”后被英国占领达150余年。根据1984年中英两国联合声明,香港于7月1日回归祖国。
5.澳门:位于珠江三角洲南端,北与广东省珠海市相接,由澳门半岛、氹仔岛、环路岛三部分组成,总面积19.34平方公里。明嘉靖年间,葡萄牙殖民者强行租占。1887年葡萄牙迫使清政府签订《中葡里斯本条约》和《中葡和好通商条约》,将澳门变为殖民地。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
6。地中海:位于欧、亚、非三大洲之间,世界上最大的陆间海;大西洋的附属海。
7。黎巴嫩:黎巴嫩共和国(阿拉伯语:??????),位于亚洲西南部地中海东岸,东、北部邻叙利亚,南界巴勒斯坦、以色列,西濒地中海。习惯上称为中东国家。黎巴嫩曾为法国殖民地,1943年11月22日正式独立,首都贝鲁特,面积10452平方公里,人口 3,727,703。海岸线长220公里。沿海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暖。
8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旧称“阿比西尼亚”(Abyssinia)是一个位于非洲东北的国家。和一般非洲国家不同,埃塞俄比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被意大利入侵(1936-1941年)之前,一直维持其古老的君主和制度,并未有受到殖民主义浪潮的吞噬。1974年,一次军事流血政变将1930年代以来一直统治埃塞俄比亚的皇帝海尔·塞拉西一世(Haile Selassie I)推翻以后,埃塞俄比亚改为奉行社会主义。埃塞俄比亚在1980年代再次成为世界的焦点。由于新政府的经济政策对国家造成严重的损害,埃塞俄比亚出现前所未有的饥荒。
9慕尼黑位于德国南部阿尔卑斯山北麓的伊萨尔河畔,是德国主要的经济、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之一,也是欧洲最繁荣的城市之一。慕尼黑同时又保留着原巴伐利亚王国都城的古朴风情,因此被人们称作“百万人的村庄”
10。东盟: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英文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ASEAN) 东盟秘书处设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
阿富汗:位于亚洲中南部的内陆国家,坐落在亚洲的心脏地区。喀布尔(Kabul),她与大部分比邻的国家有着宗教上、语言上、地理上相当程度的关联。领土的五分之三交通不便。农业是主要的经济支柱,但可耕地还不足农用地的三分之二。人口2900万,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7非洲联盟(英语:African Union),简称非盟(AU),是继欧盟之后成立的第二个重要的地区国家联盟,是集政治、经济、军事等为一体的全洲性政治实体。
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 曾领导“自由军官组织”,推翻伊德里斯王朝,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此后,卡扎菲执政长达42年。在持续了六个多月的内战后,利比亚反对派武装于8月22日攻入首都的黎波里,卡扎菲政权垮台。
利比亚,前称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是一个北非国家。位于地中海南岸,与埃及、苏丹、乍得、尼日尔、阿尔及利亚跟突尼斯相邻。除沿海地区及南部山区外,该国大部分均为沙漠。利比亚战略位置重要,并为产油国,曾使它成为欧洲各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但因该国政府和西方矛盾重重,使其在政治上被西方国家排斥。208月下旬,反对派武装攻入首都的黎波里,卡扎菲政权垮台。利比亚驻华使馆国旗已变更,中国政府已间接承认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的合法性。
11亚马逊河:位于南美洲,是世界流量、流域最大的、支流最多的、及最长的河流。亚马逊河流量达每秒219,000立方米,流量比其他三条大河尼罗河、长江、密西西比河的总和还要大几倍,大约相当于7条长江的流量,占世界河流流量的20%;流域面积达6,915,000平方公里,占南美州面积的40%;支流数超过1万5千条。
19。印度:是印度共和国(Republic of India)的简称,位于亚洲南部,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具有绚丽的多样性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与孟加拉国、缅甸、中华人民共和国、不丹、尼泊尔和巴基斯坦等国家接壤,与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等国隔海相望。古印度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印度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佛教的发源地。
20。北方四岛:主要是指俄罗斯堪察加半岛与日本北海道间的国后、择捉、齿舞、色丹四个岛屿。北方四岛在地理上属于千岛群岛,因此,俄罗斯也称其为南千岛群岛。
篇2:历史百科知识各种名词解释
百科知识名词解释汇总——历史
1.元谋人:1965年5月在云南省发现,距今170万年,是我国境内最早活动的人类。
2.北京人:1927年首次在北京市周口店发现,距今60万年左右。大量使用石器,懂得人工取火。
3。蓝田人:1963年1964年在陕西蓝田发现,距今80万年。
4。新石器时代:距今一万到40,其前期属于母系氏族社会。
5。仰韶文化:广泛分布于黄河流域,最能反映母系氏族文化,因最早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其文化遗址数以千计,以西安市的半坡遗址最为著名。仰韶文化遗址多出土彩陶,又称“彩陶文化”。
6。父系氏族:距今5000年左右,中国进入父系氏族,其文化遗址广泛分布于黄河和长江流域。最有代表性的是最早发现于山东章丘市龙山镇的“龙山文化”,又称“黑陶文化”。
7。三皇:伏羲、神农、黄帝。反映了中国原始先民由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转化过程。
8。五帝:少昊、瑞顼、帝喾、尧、舜。
9。神农:也称炎帝,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是太阳神,是农耕文化的象征。
10。黄帝:又称轩辕氏、有熊氏,因其活动范围主要在中原,中央属土,呈黄色,因此被尊称为“黄帝”。
11。大禹:在历史上与汤武王、周武王被称为“三王”。
12。司母戊鼎:殷墟王陵出土,重达875公斤,代表了商代青铜器制作的最高水平。
13。孟子:继承和发扬孔子思想的第二位儒学大师,核心主张是“性善”和“良知”。在仁学方面,补充提出了“义”。在孔子“杀身成仁”的基础上,提出了“舍生取义”。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人本思想”,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4。荀子:先秦儒家大师,提倡“礼义”,强调“性恶”。主张强化君权,但重视民的作用。提出了唯物主义的观点: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主张“法治”。
15。道家:影响中国文化发展的第二大学说。是“出世之学”,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主张自然无为。
16。玄学:魏晋时期流行的一种哲学思潮。以老庄思想为主旨,糅合儒家经义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学说。“玄”就是老子所说的“玄而又玄,众妙之门”。代表人物有嵇康、阮籍等。
17。丝绸之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公元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而且有很多丝绸都是中国运的)。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另有以此为背景的电视剧、音乐、游戏等等。
篇3:地理记忆方法有哪些,地名的八个记忆法
地理记忆方法有哪些
以图为纲法:巧用地图记牢地理知识
文科的同学们,学习地理时,老师都会让大家准备地图、地球仪,当讲解到相关地理知识的时候,会带领大家看地图、地球仪,用其来辅助学习地理知识,形象深刻,同学们学习起来也高效便捷,帮助大家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张贴地图,有空就看
地理考试中,地图知识占据很大的比例。同学们可在家中和学校各备一份,张贴在墙上和书桌上,闲暇时间浏览观看,图文结合,以图为纲,定位经纬。
填充地图,强化记忆
通过上一步的熟悉记忆,这一步算是强化巩固。记忆了地图之后,拿出一张白纸,自己填充,省市、山川、河流、经纬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在填充过程中,同时思考各地区的气候条件、地理位置、地形地势、地域特点等相关联的知识点,这样就真正做到了地理科目知识网络的建立。
联想记忆法:用联想法巧记杂乱知识
美国著名的记忆术专家哈利·洛雷因曾经说过:“记忆的基本法则是把新的信息联想于已知事物。”把相似的、相反的、相近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记忆,更能增强记忆效果。
关系联想记忆法
从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因果、从属、衍生关系等进行联想。这样层层布局,会让大家感到地理知识多而不杂,杂而不乱,有规律可循。
形象联想记忆法
此方法与“以图为纲法”较为相似,均是图文结合,加深记忆印象,将要记忆的材料与熟悉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联系在一起,既利于激发记忆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由利于加深记忆。
如:的地形特征可与的“疆”的右半部分联系起来,“三横”表示三座大山,即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两田”代表两大盆地,即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
情景联想记忆法
自己设定一个情景,将要记忆的知识点内容放到这个情境中,置身其中,这样可以记忆深刻。
如:为什么距离南极洲最近的大洲是南美洲,为什么不是非洲和大洋洲?因为南美洲和南极洲都姓“南”,它们是一家人,有亲属关系,所以离得近。
谐音联想记忆法
这里主要是帮助大家记忆零散、毫无规律的知识点,非常有效。
如:世界上国家面积前五位的国家分别是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联系起来就是“我家中没吧”。这五个国家对应五个字,相信大家,一定能对上号吧。
接近联想记忆法
有些地理事物在时间或是空间上比较接近,可放在一起方便记忆。
如:在复习亚马孙平原的相关知识时,可以从同一地理空间进行联想,想到亚马孙河的特点,该流域全年水量丰富,季节变化小;想到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树种丰富,由于人类破坏环境,使“世界肺脏”的净化作用减弱。
类似联想记忆法
根据地理事物之间的性质、成因、规律等方面的类似之处,发现其地理事物的共性,可以联想记忆。
如: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海洋气候区内的自然带相同,均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对比联想记忆法
同学们可以利用两种明显有对立性的特点加以对比,你会发现地理事物的差异性,掌握不同地理事物的特性,增强记忆。
如:气旋和反气旋是大气最常见的运动形式,两者的气压分布、气流状况、天气状况均是相反的。记忆时,记住一种情况即可。
活用原理法:抓原理、重理解、巧答题
高考地理主要是围绕各种地理原理和知识进行考核,在学习时,要抓住地图、地球运动、气候、区位等重要的自然、人文地理原理,在考试时,才能达到活学活用的程度。
抓原理,重理解
原理就是我们常说的基础知识,只有稳扎稳打,夯实基础,最好先回归课本,研读和深思,当你真正掌握和理解原理的含义,才能举一反三,在考试过程中,从容作答。
多训练,巧答题
这里就要发挥了辅导资料作用啦,课上老师强调的重点习题,考试中常见的典型题型,需要大家用心整理和收集,总结它们之间的规律,从中摸索出有用的答题技巧。
归纳记忆法:用归纳的方法统筹知识
地理学科的信息含量大,知识庞杂,若没有学会总结和归纳,将具有相似特点的知识归类,方便整理和记忆。
对重要的大块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
大模块的知识点整理到一起记忆,如气候类的知识,分析世界各地的气候类型分布、特点及成因。这类知识多用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分析方法,就可以轻松掌握这类知识的本质和规律。
做题之后多归纳,总结出答题套路
这一方法最适用于同学们在做题之后,针对不同题型,总结归纳答题套路与模板,在不断地测试和训练答题中找到思路,总结经验。这能够帮助同学们在以后的考试中,答题更有层次、条理,更能找准采分点。
地名的八个记忆法
1.兴趣记忆法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注意力必然集中,记得快,记得牢。因此一定要把“死”地名变成“活”地名,学得生动活泼,记忆地名轻松而有兴趣。例如美国的圣弗兰西斯科可以这样讲:
(1)首先在地图上指出该城市的位置,并拼写拼读数遍。
(2)理解:圣弗兰西斯科是美国西海岸的大港口。中国人习惯叫它“旧金山”。旧金山的开发与华工的血汗劳动是分不开的。1848年在这附近发现大金矿,美国掀起了采金热,大量招募华工。我国东南沿海农村有不少贫苦农民背井离乡,来到这里当苦工。他们栉风沐雨,披荆斩棘,修筑铁路,建设城市。因为该城是在采金业中迅速发展起来的,所以华侨最初称它为“金山”。后以区别于澳大利亚墨尔本新发现的大金矿,便改名“旧金山”。旧金山是美国华人的最大集中地,市内有一条“唐人街”,聚居着华侨及华裔7万多人。这条街充满了中华民族的乡土色彩,到处可以见到广东酒家、北京饭店和馄饨店、豆腐店等;每逢春节,街上就有耍龙灯、玩狮子、打腰鼓、放鞭炮的,说明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团结力。这样有目的地串插历史故事,就能使学生兴趣盎然,注意力集中,既进行了政治思想教育,又为难记的地名,打下了记忆的基础。
2.读练记忆法
要想牢记地名,单听教师口讲不行,应该眼、耳、口、手一齐活动,互相配合,共同参加记忆。一般地名可遵循如下几个步骤:
(1)在地图上指出地名的正确位置。(2)在地图册或课本插图上找出同一地名的位置。
(3)工整地写出地名(有条件的还可以写出外文进行对照)。
(4)工整地进行填图或记笔记。
(5)拼读地名(由慢到快,反复念读)。
(6)在课前、课后进行指图练习或填板图。
3.分散记忆法
一堂地理课上往往会出现很多地名,在短时间内要求学生全部记忆是有困难的。最好的方法是分散记忆,就是先统计教材中出现的所有地名。对于其中必须记的、不一定要记的、应该先记的或后记的都要心中有数,然后集中力量,逐个解决。这样既可减轻负担,又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北美洲”一章中出现的地名有很多,但如果仔细分析,就能发现其中有的可以暂时不记(如伯利兹和一些州名等),有的是已学过的(如格陵兰岛等)。经过这样化繁为简,记忆这些地名就不会感觉困难了。
4.联想记忆法
联想记忆包括联想和对比: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因此教地名必须注意联系:地理学科具有区域性,因此教地名又必须注意对比,联系与对比的过程,实际就是训练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扩大思路和发展智力的过程。例如亚马孙河水量最大,应与刚果河水力最丰作比较;阿塔卡马沙漠最干旱,应与乞拉朋齐雨水最多作比较;巴拿马的科隆港,应联系到西德的科隆市……如此等等。这样既是讲新课,又是温习旧知识,天长日久,不知不觉就记忆了很多地名。
5.特点记忆法
任何地名都具有其特有的历史、宗教、位置、轮廓、自然、经济、交通等特点。如能注意这些特点,引起并激发兴趣,也能起到帮助记忆地名的作用。例如西亚死海,一听名称就感到惊奇,油然起兴。读到死海附近地势最低,湖水盐分最高,湖内鱼虾绝迹,周围草木不生,失足跌入湖中并不沉没的奇怪现象时,自然想象出“死海死海真奇怪,不会游泳也能玩”的意境,从而可以牢记不忘。此外墨西哥是“仙人掌之国”,威尼斯是“水上城市”,摩纳哥是世界小赌国,梵蒂冈是世界最小的宗教国等等,都属于特点记忆。
6.分类记忆法
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养成善于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归纳和综合的能力,属于发展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在总复习时编制地理表解,从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经济、城市、交通等方面进行列表对比,这样一方面可使知识系统化,另一方面又可在比较中加深对地名的记忆。
7.理解记忆法
理解记忆是最好的记忆方法,为了把机械的记忆变为理解的记忆,可了解一些地名的由来。例如落基山原意是“岩石山”;苏必利尔湖意为“上边的湖”、“高的湖”,指该湖位于五大湖的上游,湖水下注休伦湖和密执安湖;太平洋意即“平静的海洋”,因麦哲伦环球航行时途经此地,一路风平浪静,未遇风暴而取名;再如洛阳在洛水之北(江北岸为阳),江阴在长江之南(江南岸为阴),这样顾名思义都是有助于记忆的。
8.无意记忆法
就是给学生造成必学的环境,使他们不自觉地、被迫地进行学习和记忆。例如在教室或一些公共场所挂上中外地图及图片、塑制地形模型,放置地球仪等。学生经过长期耳濡目染,反复刺激,有意无意间会记忆很多地名。这对学生并不增加困难和负担,是记忆地名的好方法之一。
此外还有很多方法,如成立绘图小组,出地理谜语,举行象征性的“环球大旅行”游戏等等,都可以加强对地名的记忆,但必须围绕学习目的和学习要求进行。
★ 地名谜语
★ 猜谜语地名
★ 健康名词解释
★ 组织名词解释
★ 台湾地名谜语
地理百科知识各种地名名词解释(精选3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