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心墨”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6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设计,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设计,希望大家能够受用!
- 目录
- 第1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设计第2篇: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第3篇: 初中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4篇: 初中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5篇: 初中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6篇: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第7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教学反思第8篇:人教版初中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教案第9篇:人教版初中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教案第10篇: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教学反思第11篇: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教学反思第12篇: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教学反思第13篇: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教学反思第14篇: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历史课文反思第15篇: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历史课文反思第16篇: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历史课文反思
篇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识:慕尼黑会议;德吞并捷克;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奇怪的战争;德攻占北欧和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国家,敦刻尔克撤退;法国溃败和戴高乐的自由法国运动;不列颠之战;德军侵入巴尔干;突袭苏联;二战扩大;苏联卫国战争开始;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日本偷袭珍珠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
能力:思考讨论二战的战争性质,学会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战争性质的方法。概括二战全面爆发和扩大的重大事件,提高归纳概括历史进程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二战资料及影视资料,分析历史信息,掌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体验学习历史的快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慕尼黑会议是英、法牺牲小国以达到祸水东引的目的的一次大阴谋,英、法纵容法西斯侵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世界大战首先在帝国主义国家英、法和德、意之间全面爆发,英、法尝尽苦果。德意日进行的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的战争。
②二战初,德、意和英、法之间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战争,中国等进行的是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苏联进行的是反法西斯卫国战争。让学生充分理解全世界人民团结战斗的重要性,认识到正义的力量只在加强联合,才能有效地战胜邪恶势力,我们要确立为人类的和平和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慕尼黑阴谋,法国的溃败,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难点:二战初期性质的复杂性。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播放影视资料《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
这段资料介绍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由于德、意、日三国勾结,疯狂地对外侵略扩张,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威胁,加速了发动侵略战争的步伐,终于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一、自主学习
通过刚才的阅读和之前的学习谁能告诉大家希特勒上台后吞并的第一个国家是哪个?
德国吞并奥地利实际上就是向哪一条约的挑战啊?也是对当时存在的被英法所控制的所谓的维护世界和平的哪一机构的挑战啊?
师:德国兵不血刃的吞并了奥地利,各国政府态度如何呢?咱们一起来读一下下面的材料:(展示材料)
材料一 英国首相A.N.张伯伦宣称,当德国占领奥地利时,奥无法指望其他大国的援助。美国驻法大使W.C.布利特通知德国,华盛顿“完全理解”德改变欧洲地图的计划。法国政府也表示无意干涉奥地利事务。不久,英、法、美等国又承认了德国对奥地利的吞并,分别把驻奥使馆改为驻维也纳领事馆。苏联强烈谴责纳粹德国的侵略,并建议召开国际会议讨论集体对付希特勒的侵略,西方国家对苏联的建议置之不理。
师:英国、法国、美国这些主要帝国主义强国对侵略采取了什么态度啊?
希特勒一看,嘿!我一再挑战《凡尔塞和约》,挑战英国、法国控制的国联的权威,这帮人竟然没有动静,我的侵略有门啊,于是胆子更大了!之后他又于1938年9月将目光对准了哪一国家的哪一地区啊?
师:捷克斯洛伐克是英国和法国的盟国,但是希特勒对捷克再次提出了侵略要求,要占领苏台德地区!如果你们是捷克人你们会怎么办?
师:捷克当时也作好了迎战的准备,可是我们再看作为当时捷克盟国的英国和法国他们是怎么想的又怎么做的?
师:示图片《慕尼黑会议》,捷克斯洛伐克的总统哀叹:我们被可耻的出卖了!历史上把这一事件称为“慕尼黑阴谋”!在整个慕尼黑阴谋当中我们可以看出来英国和法国已经从纵容侵略的行径中不断发展,并且成了法西斯侵略的帮凶了!
从那以后慕尼黑阴谋就成了帝国主义大国纵容侵略,出卖他国奸行的代名词!而我们也把这种以牺牲小国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的政策称为绥靖政策。英国、法国伙同侵略者肢解自己的盟友,这在历史也是绝无仅有的,所以我们说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的标志性事件就是什么啊?
师:从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一系列表现中我们能看出绥靖政策的实质其实就是对侵略采取什么态度?
设问: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英国、法国要对法西斯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呢?请我们同学结合材料分析归纳出来。liuxue86.com
材料一 英法尽管为一战的主要战胜国,但其经济地位和军事地位仍因战争受到巨大的削弱,这种状况使得英法统治集团的部分人士不敢同德、意、日侵略扩张政策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而是试图通过满足侵略者部分贪欲的方法来维持自己的既得利益,战后英法两国国内政治也极为复杂。
材料二 一战充分显示了现代战争的残酷性,它导致了大量伤亡,严重破坏了人民正常生活。因此战后出现了不惜一切代价避免战争的和平主义思潮。还有经济危机使英法政局动荡,内阁更替,很难实行坚定和连续的政策。希特勒竭力造成似乎唯苏联方是德国敌人的假象,英法相信这点。
材料三 绥靖者在很大程度上是顽固的反共产主义者,他们相信通过支持德国重新获得其原有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他们就会建起一座阻遏苏联共产主义西进的前哨堡垒。
材料四 由于时机尚不成熟,法西斯国家不愿意过早刺激英法美等国,又感到苏联和共产国际是它们进行侵略的巨大障碍,这样,“反共”就成了他们结盟的最好招牌。
师:正是基于以上原因英法等国实行了纵容侵略,牺牲他国,保全自己的绥靖政策。
张伯伦拿着慕尼黑协定乘飞机凯旋而归(出示图片──1938年,英国首相张伯伦手持《慕尼黑协定》向欢迎人群炫耀。)问:你能想象出得意洋洋的张伯伦挥舞着一纸协定,向欢迎他的英国人说了些什么?
难道真像张伯伦说的那样迎来了和平的时代,人们从此真能够安心睡觉么?请咱们同学接着看书,看第二子目的内容!
师:真像张伯伦说的那样迎来了和平的时代,人们能够安心睡觉了么?
师:请用事实证明慕尼黑阴谋签订之后英国和法国并没有在牺牲了捷克斯洛伐克利益之后,达到使自己平安的意愿。
这无疑是对张伯伦和达拉第的嘲讽,希特勒占领整个捷克之后,英法开始加强自身军事防御,并与德国的东线邻国签订了盟约,宣布给予波兰军事保障。
师:我们先来看一下德国入侵波兰!波兰是英国和法国的盟国,在1938年9月的时候,英国和法国曾经宣称如果德国进攻波兰英法会给予波兰军事保障。
请咱们同学结合地图上波兰的地理位置思考,德国为什么要占领波兰?
师:这边英国和法国刚同波兰签订盟约,宣布给波兰军事保障,那边德国就闪击波兰,这无意就是打英法的脸一样,于是英法再也无法后退,只能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但英法既不在德国西线发动攻势以减轻波兰的负担,也不进行其它任何援助措施。波兰人民孤军奋战,仅20多天波兰就灭亡了。波兰人民惨遭法西斯的践踏,在整个战争中,被杀害的波兰人多达600万。
问:英法既然已经对德宣战,为什么坐视自己的盟友波兰灭亡呢? 你结合波兰的位置和之前法国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目的思考?
归纳:英法以为德国法西斯会继续东进攻打苏联,可是却遭遇到了意想不到的事情,他们的如意算盘不仅落空,他们妄图安睡的愿望更是破灭了。1940年4、5月,德军又向欧洲西部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很快占领了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和北欧的许多国家,英国也遭到了德军飞机的猛烈轰炸!这个时候意大利也加入德国一方作战!
师:法国的灭亡和英国被空袭说明了什么,你有什么想法?
师:从我们同学的回答当中,我们找到了欧洲这些国家灭亡的主要原因,都是受什么政策推行的影响啊?
师:法国就是因为推行绥靖政策而导致自己灭亡的典型国家!法兰西灭亡了,英国人民面对法西斯每天疯狂的空袭,在新任主战派领袖丘吉尔的带领下开始了勇敢的反击!
屏幕出示(丘吉尔的演说)
我所能奉献的唯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我们所面临的将是一场极其严酷的考验,将是旷日持久的斗争和苦难。
若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在陆上、海上、空中作战。尽我们的全力,尽上帝赋予我们的全部力量去作战,对人类黑暗、可悲的罪恶史上空前凶残的暴政作战。这就是我们的政策。
若问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回答,那就是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夺取胜利──不惧一切恐怖,去夺取胜利──不论前路如何漫长、如何艰苦,去夺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
我们务必认识到,没有胜利就不复有大英帝国,没有胜利就不复有大英帝国所象征的一切,没有胜利就不复有多少世纪以来的强烈要求和冲动:人类应当向自己的目标迈进。
师:从丘吉尔的演说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师:正是在丘吉尔的领导下,在英国人民众志成城齐心抗战的不屈精神的支撑下,希特勒妄图占领英国的狂妄计划破灭,希特勒对英国的战争止于英吉利海峡,之后他掉头东进,于1941年6月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发动了对苏联的战争,苏德战争爆发,二战规模扩大。而对苏联来说这是一场保卫国家的战争,所以他们称之为卫国战争!下面我们看一下苏联人民是如何抗击侵略保卫莫斯科的!
播放影片,引导学生思考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的意义!
师:欧洲战场的战略态势不断扩大,从西欧扩大到东欧,而亚洲战场日本也不甘示弱,决定乘美国尚未准备就绪,发动突然袭击,偷袭美国在太平洋上的主要海军基地和重要后勤基地──珍珠港!请我们一起再回顾一下当年的那一幕!
播放《日本偷袭珍珠港》
日本偷袭珍珠港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如果你是美国人民,面对此情此景你会怎么做?
1941年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英国也对日宣战,德国和意大利对美国宣战,美国反过来又对德国和意大利宣战,许多拉美国家也对法西斯国家宣战,这说明什么?
课后小结
世界上绝大部分地区和人口都被卷入了这场人类历史上空前的浩劫中!希特勒用鲜血染红了地球,世界各地的人民如果要想捍卫自己的家园,此时此刻必须怎么做?
师:于是世界各国联手协作,共同抗击法西斯的侵略,各国人民用鲜血捍卫自己的国家!这些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 把绥靖政策推上顶峰的事件-慕尼黑会议;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二战中重要的战役。
2、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3、积极参与、努力进取,通过本课学习要使学生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和灾难性,认识到法西斯的独裁统治的反人民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二战的战争性质、二战全面爆发和扩大的重大事件
教学难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大战初期欧洲许多国家败亡的原因
教学工具
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教师播放影视资料《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
(教师提问) 这段资料介绍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导入新课) 由于德、意、日三国勾结,疯狂地对外侵略扩张,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威胁,加速了发动侵略战争的步伐,终于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2.讲授新课
(1)自主学习
活动一: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别探讨:慕尼黑会议、绥靖政策、二战爆发的原因、二战前欧洲、亚洲的形势。
活动二:学生进行讨论
①希特勒唆使当地的纳粹党羽提出苏台德区“自治”的要求,接着又提出苏台德区与德国合并,捷政府拒绝了合并要求。希特勒便在德捷边境集结军队,进行战争威胁,而对德国的侵略行为,捷、英、法分别是什么态度呢?
②德、意、英、法首脑希特勒、墨索里尼、张伯伦、达拉第在德国的慕尼黑城召开会议,并签订了协定,协定的内容是什么呢?他们在没有捷克代表参加的情况下,怎样决定了捷克的命运?
③英、法与捷本无利害关系,况且法还是捷的同盟国,那么,它们为什么与德、意一起策划慕尼黑阴谋,支持德占捷呢?
④英法为什么要对希特勒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
教师在学生讨论后,进行归纳总结,与学生达成共识。
教师概述:吞并捷克后,法西斯德国的军事、经济力量大增,在战略上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侵略的野心更加狂妄,但希特勒考虑到,自己目前的力量不足,必须避免两线作战,鉴于苏联的强大,他打算先打败英法的盟国和中立国,打垮英、法,再进攻苏联。所以,在吞并了捷克后,便1939年4月下达了永远消灭波兰的作战计划,经过精心的策划后,于1939年9月1日闪击波兰,二战爆发。
(2)合作探究
活动一:播放录像片:《德国突袭波兰》。
学生分析:“德国法西斯为什么要突袭波兰呢?”
活动二:播放录像:《敦刻尔克大撤退》。
学生绘制《德国占领欧洲各国示意图》,通过动手加深德国占领北欧、西欧、南欧的印象。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多个国家被占领的原因?为什么西线战场上出现了“静坐战争”“奇怪战争”的状态?
教师导语:英、法静坐观战的局面持续了7个多月,这就给法西斯德国以从容调配兵力,准备新的进攻的时间。德国并没有东进去进攻苏联,而是集中力量对付英法。
活动三:学生讲故事
在攻打比利时的时候,德军主力已经从比利时绕到了马奇诺防线背后,于5月14日突破法国要塞色当,随即转锋南下。6月5日德军向法国发动了总攻,意大利看到法国就要失败,赶忙趁火打劫,于6月10日对法宣战,同时出兵进攻法国的南部,6.14德军未发一弹占领了巴黎,22日,法国投降,法国号称帝国主义强国之一,仅仅在一个多月的战斗中就溃败了,法国长期对德推行纵容政策,结果把自己葬送到希特勒的铁蹄之下,戴高乐将军坚持抵抗德国的侵略,流亡到英国,领导“自由法国”运动。(大屏幕显示《戴高乐将军人物像》,加深学生印象。)
教师概述:希特勒在欧洲的军事胜利,盟军的连连挫败,引起了英国国内对张伯伦政策的严重不满,就在挪威即将陷入德军手里的时候,5月10日张伯伦被迫辞职,邱吉尔继任英国首相。法国沦亡后,希特勒想劝说英国议和,遭到邱吉尔拒绝。于是,希特勒下令准备入侵不列颠。1940年7月10日德国为了控制空权,发动了称之为“不列颠之战”的大空战。
活动四:播放录像片:《不列颠之战》。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的方法,探究英国和法国受到法西斯德国侵略的不同情况和结果。
教师导语:德国虽然失败,但在二战初期,德国已经占领了欧洲的许多国家,控制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做好了侵略苏联的准备。6月22日法西斯德国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以190个师、3700多辆坦克、5000架飞机的庞大兵力,对苏联发动了突然袭击,规模之大,史无前例。
活动五:播放录像片,《莫斯科保卫战》:
大屏幕展示《苏德战场形势图》、《斯大林像》,学生看图,了解苏德战场的具体位置,组织学生讲述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过程。并讨论“德国在欧洲大陆很快占领了包括法国在内的许多国家,为什么没能使苏联屈服?”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英勇的苏联军民,在斯大林和苏联政府的领导下,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寸土必争,誓死保卫莫斯科,捍卫国家,成功地阻止了德军的进攻,保卫了莫斯科。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是德军在二战开始以来的第一次大失败,苏联红军粉碎了希特勒军队“天下无敌”的神话,使全世界人民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活动六:播放录像片,《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
组织学生讨论:“有人说,日本军队偷袭珍珠港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序幕,这种说法对不对?谈谈你的看法。”
课后小结
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德国无视《凡尔赛条约》的规定,在欧洲扩军备战。英、法为达到祸水东引的目的,召开慕尼黑会议,牺牲捷克,满足德国,但德国野心更大。1939年9月1日闪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面对德国的进攻,英、法宣而不战,坐视波兰灭亡。波兰灭亡后,并没有按英法的希望去进攻苏联,反而对付英法,不久法国灭亡。德又对英国进行空袭,但没有成功。1941年6月22日德突袭苏联,二战扩大,苏联人民开始了卫国战争,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伟大胜利,粉碎了法西斯德国天下无敌的神话。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课后习题
一、选择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与下面的哪一个历史事件直接有关?
A.德国“闪击”波兰 B.德国“闪击”丹麦、挪威
C.德国对英国展开“空中闪击战” D.德军向斯大林格勒发动进攻
2. 1938年秋,英国首相张伯伦从德国返回后对群众说:“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我建议你们安心睡觉去吧!”这表明()。
A.英国遏制了希特勒的扩张野心 B.他为英国远离战争作出了贡献
C.他被德国的谎言所迷惑 D.英国最终与德国达成了和平协议
3. 1940年5月13日,丘吉尔在下院发表演说时讲道:“我没有别的,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贡献给大家。你们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说我们的政策就是……”这里说的“我们的政策”是指()。
A.绥靖政策 B.对德作战 C.中立自保 D.冷战政策
4.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下列属于德军遭受大失败的战役是()。
A.波兰之战 B.莫斯科战役 C.进攻法国 D.偷袭珍珠港
5.二战时,被日军偷袭的美国在太平洋上的最大军事基地是()。
A.关岛 B.中途岛 C.檀香山 D.珍珠港
二、填空题
1. 年 月,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英国首相张伯伦对德国的侵略扩张行为持 政策;继任首相丘吉尔则对德国的侵略持 态度。
3.战争初期,德国的进攻受阻,是在进攻 的时候;当战争扩大后,德国的进攻再次受阻,又是在进攻 的时候。
4.二战全面爆发后,首先被法西斯德国吞并的国家是 。
三、连线题
德军进攻波兰 1938年9月
德军进攻苏联 1939年9月
签署慕尼黑协定 1941年6月
四、材料解析题
慕尼黑会议过程中,捷克斯洛伐克的两位代表,在德国秘密警察监视下,等候在会议厅隔壁的房间里。会议结束,他们被带到会议厅,在协定上签字。英法出卖了捷克斯洛伐克。但是,张伯伦飞回到伦敦后,却站在首相官邸阳台上对群众说:“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我建议你们安心睡觉去吧!”
请回答:
(1)慕尼黑会议召开于哪一年?参加的首脑来自哪几个国家?
(2)张伯伦说“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你认为“和平”真的来了吗?为什么?
(3)英法作为两个大国在会议上是怎么做的?其目的又是什么?
篇2: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1939年9月1日拂晓,德国法西斯头目希特勒一声令下,150万德军全线越过德波边界,2300架飞机在天空呼啸而过,2500辆坦克和6000 门大炮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向波兰腹地潮水般地压过去,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了。这场战争整整进行了6年,席卷61个国家和地区,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战争。 发动侵略战争的德国、日本、意大利三个法西斯国家曾经横行一时:德国在1941年上半年时,已经灭亡和控制了欧洲14个国家;日本在中国、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的侵略也连连得逞;意大利则在非洲等地大肆扩张。这场战争给人类带来空前的浩劫和灾难。查尔斯·坎德尔用油画生动再现了盟军在敦刻尔克撤退的一幕。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背景
日本侵华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从而在世界东方形成第一个战争策源地。之后中
日军进攻沈阳
国政府向国联求助,却并未得到国联的积极回应。当时西方大国普遍奉行绥靖政策,意图通过纵容法西斯的行径来换取暂时的和平,由此日本得以自行其是。这场事变打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二战已经浮现。
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进一步加剧了国际形势的紧张态势。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1929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严重冲击了意大利,墨索里尼断定领土扩张是减轻国内经济压力所必需的办法,进而走向了扩张的道路。首先,他希望先吞并埃塞俄比亚,但想达到目的,必先得到英、法默许。英、法最终对意
装备落后的埃塞俄比亚战士
大利的行为采取绥靖政策,墨索里尼认为时机已成熟,便于1935年10月3日,发动了侵略战争,在经过7个月的抵抗之后,因西方国家的出卖和两国实力差距过大,埃塞俄比亚寡不敌众,最终沦陷。这次战争进一步暴露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软弱无能,助长了法西斯的嚣张气焰。
西班牙内战
西班牙内战(1936年7月17日——1939年4月1日),是在西班牙第二共和国发生的一场内战,由共和国总统曼努埃尔·阿扎尼亚的共和政府军与人民阵线左翼联盟
共和国的国际纵队正在作战
对抗以弗朗西斯科·佛朗哥为中心的西班牙国民军和长枪党等右翼集团;反法西斯的人民阵线和共和政府有苏联和墨西哥的援助,而佛朗哥的国民军则有纳粹德国、意大利王国和葡萄牙的支持,最终亲法西斯的佛朗哥势力获得胜利,重新在西班牙复辟帝制。因为西班牙意识形态的冲突和轴心国集团与共产势力的代理战争,使西班牙内战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前奏。
慕尼黑阴谋
1938年3月,德意志第三帝国并吞了奥地利。接着,希特勒以保护捷克斯洛伐克境内德意志少数民族的利益为借口,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面对德意志第三帝国法西斯的咄咄逼人的侵略,英法两国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并与希特勒达成协议,希望把德意志第三帝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阿瑟·尼维尔·张伯伦、爱德华·达拉第、阿道夫·希特勒和贝尼托·墨索里尼在德意志第三帝国
慕尼黑阴谋
的慕尼黑开会,签订协议,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的情况下,强行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意志第三帝国。历史上把这次会议称为“慕尼黑阴谋”。至此,绥靖政策达到顶峰。慕尼黑协定的签订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
德意志第三帝国更加肆无忌惮,第二年控制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全境,德意志第三帝国军事和经济实力大增,加速了侵略扩展的步伐。苏联对英、法两国更加不信任,出于自己国家的安全考虑,1939年,苏联与德意志第三帝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由此,在与苏联商讨了瓜分波兰和东欧势力范围,得到苏联的中立保证之后,希特勒决定放手一搏。这一条约进一步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双方阵营
轴心国阵营
德意志第三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匈牙利王国、保加利亚王国、罗马尼亚王国、斯洛伐克(傀儡政府)、克罗地亚独立国(傀儡政府)。
同盟国阵营
美国、苏联、英国、中华民国、法国(自由法国临时政府)、
1942年9月的两大阵营
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联邦、英属印度、挪威、丹麦、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希腊、土耳其、南斯拉夫、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墨西哥、巴西、阿根廷、智利、古巴、海地、巴拉圭、乌拉圭、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秘鲁、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厄瓜多尔、多米尼加、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危地马拉、玻利维亚、大韩民国临时政府、菲律宾联邦、伊朗、沙特阿拉伯、叙利亚、伊拉克、黎巴嫩、埃及、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
原本是法西斯轴心国阵营的意大利、芬兰、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在退出了法西斯轴心国阵营后也加入了反法西斯同盟国阵营。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伤亡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直接死于战争及与战争相关原因(如因战争导致的灾害、饥馑、缺医少药、传染病蔓延、征兵、征募劳工、屠杀等)的人约为7000万(欧非战场约占2\\3,欧非战场死亡人员中的1\\3是死于纳粹集中营或是被纳粹集体屠杀、虐杀的,占二战中遭交战各方刻意屠杀、虐杀的平民及战俘总数的80%以上)。
在这7000万人中苏联占2660万(1941年-1945年,军人占35%,苏联方面因战争造成的伤病人数也是及其巨大的,仅在册军人的伤病累计数便高达1830多万人次),中国约占1800万人(1937年-1945年,其中军人约占15%,另外因战争造成的伤病者累计约1600万人次,因此伤亡累计约为3500万人)。
7000万人按死因可分为三类:一是死亡的军人;二是死于屠杀虐杀的平民及战俘;三是死于战争相关原因的人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军人死亡人数合计约有1800多万(不含死亡的俘虏);死于交战各方刻意杀戮的平民和战俘大概也有1800多万(其中80%以上死于纳粹德意志第三帝国之手);而死于战争相关原因如因战争导致的灾害、饥馑、缺医少药、传染病蔓延、征兵、征募劳工等的人数则在1500-3000多万(这个主观性比较强,看所在国怎么划定相关原因的范围了,中华民国和苏联等国后来都大幅调增了各自的死亡人数,正因如此二战死亡人数便有了5000~7000万的变化)。比如中华民国所列的伤亡数为3500万,其中死亡占1800万,而在这死亡的1800万人中属于前两类死因的人数大概占20%,苏联前两类的死亡人数则要占到死亡总数的一半以上,中华民国死亡的1800万人中还包括了诸如1942年河南大旱引发饥荒而死亡的300多万人以及其他非沦陷区各种原因的非正常死亡,因为战争导致救援无力灾情扩大,把这些死亡列入也是合理的。而抗战胜利后不久中华民国所公布的死亡人数为800多万,统计标准有所变化。
军队在战争中的损失(减员)一般由死亡、伤病、被俘、失踪等几部分构成,而军人的死亡又包括阵亡、因伤致死、其它原因致死等成分。以苏军在苏德战争中的损失为例:苏军损失累计为2959.3万。其中死亡为681.7万(阵亡占76%,因伤致死占16%,因病、事故等死亡占8%),被俘或失踪为445.6万,伤病累计为1832万人次(受伤占82.9%,因病减员占16.6%,冻伤占0.5%)。另外,军队所处的战争态势不同,其损失的构成便有极大差别,以苏德战争期间的苏军为例,苏军的历年月均损失为:1941年71万,1942年61.4万,1943年65.5万,1944年57.3万,1945年70万,相差并不太大,损失最惨的1941年与损失最轻微的1944年之比不过为1.24倍,但其历年损失中死、伤、俘构成比例却有天壤之别,其1941年死亡及被俘失踪人员月平均为49.6万,1942年为27.1万,1943年19.2万,1944年14.7万,1945年18.6万,其高低之差达3.37倍以上。一般来说,处于进攻的一方其伤员所占比例较大,而败退的一方,由于其伤员无法及时撤出,或最终成为俘虏,或因得不到有效医治而死亡,因此败退的一方其损失中死亡、被俘人员所占的比例一般都较大,其中又尤以被合围的部队最为典型,如被合围在斯大林格勒的28万德军,除了3万多伤员空运出围外,剩下的就非死即俘了。日本在太平洋战场所遇也有类与此,一个个的岛屿成了已丧失制海权的日军的死亡陷阱,死亡成了绝大部分守岛日军的归宿。
篇3: 初中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慕尼黑阴谋及绥靖政策的实质和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和扩大史实:德军闪击波兰,德军突袭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
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讨论二战的战争性质,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复杂情况下分析战争性质的能力。概括二战全面爆发和扩大的重大事件,提高归纳概括历史进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帝国主义国家以牺牲小国的利益是一种绥靖政策,最后是自食其果,身受其害。法西斯国家扩大侵略,促使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意、日法西斯进行的`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的战争,其目的是瓜分和掠夺别国,法西斯的残暴本性得到充分暴露。二战交战各国的人民是战争的受害者,各国人民为反对法西斯战争而进行了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慕尼黑阴谋,二战全面爆发及扩大的史实。
难点:绥靖政策,德日法西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连战连捷不可一世的原因。
【教学方法】
1、探究法。根据本课内容的特点,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讲述法。让学生对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培养学生理清历史线索的能力。
3、影视辅导法。通过一些相关的影视片断,增强直观的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漫画导入:《三头怪兽》。提问:知道他们分别代表哪三个法西斯国家吗?
【新课教学】
慕尼黑阴谋
阅读课本第1段,了解书中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点,师生互动,学习二战前德国的扩张。
吞并奥地利
侵略捷克斯洛伐克
篇4: 初中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慕尼黑协定,德军闪击波兰,德军攻占北欧,敦克尔克大撤退,法国投降和“自由法国运动”,德军闪击苏联,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珍珠港事件,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要使学生认识:通过课内的思考题,培养学生全面准确分析战争性质的能力。
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慕尼黑协定的认识到帝国主义国家以牺牲小国的利益是一种绥靖政策,最后是自食其果,身受其害。法西斯国家扩大侵略,促使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莫斯科保卫战,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珍珠港事件
难点:德日法西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连战连捷不可一世的原因
讲授新课
【复习提问】法西斯专政建立后,它们的战争的威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德意日先后建立起法西斯统治,扩军备战,形成欧亚战争策源地。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在德意日法西斯的扩张活动中,英法美等国扮演了什么角色?纵容法西斯的侵略。
慕尼黑阴1938年,德国兵不血刃吞并奥地利,冲破了凡尔赛体系对德国的束缚,竟然没有受到英、法、美的干涉。希特勒便把侵略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以武力威胁,要求割占苏台德区。(提示,苏台德地区在捷克斯洛伐克的重要地位,一旦失去苏台德地区,捷克斯洛伐克就无险可守,任人宰割)
德国武力威胁要求割占苏台德区。但是,英法不支持盟国,一方面逼捷克斯洛伐克让步,另一方面,英国首相张伯伦两次到德国,答应德国一次比一次多的领土要求。为解决捷克斯洛伐克问题,英、法、德、意四国在德国的慕尼黑召开会议,而当事国捷克斯洛伐克被排斥在会外。会议签订了《慕尼黑协定》。(提醒学生注意“慕尼黑协定”签订的时间、地点和主要国家。)
慕尼黑阴谋从狭义上讲,是指1938年,英法等国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出卖给德国的慕尼黑协定是一个大阴谋。从广义上讲,人们把帝国主义大国为了自身利益,纵容侵略,出卖其他国家的阴险行径,统称之为慕尼黑阴谋。慕尼黑阴谋是英法美等国对德意日法西斯侵略的纵容的延续。是绥靖政策的顶峰,它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扩张,希特勒看到英法等国对侵略的纵容,便得寸进尺,与1939年3月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德国在较短的时间内增强了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在战略上处于更有利的地位,随即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了波兰,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英法所推行的纵容政策,不仅损坏了弱小国家,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法国战败被德国占领,英国遭到了德国空军的狂轰乱炸。
二、战争的爆发和扩大
1、德军突袭波兰(1939.9)
德军进攻波兰,华沙陷落。此时的西线,英法的优势兵力隐藏在坚固的工事中,却按兵不动,坐视波兰亡国。英法既然已经对德宣战,为什么坐视自己的盟友波兰灭亡呢?教师归纳:这一行径是英法纵容政策在新的历史阶段的应用。
2、德国进攻北欧和西欧
思考英法的纵容政策是否能避免战争?法国的溃败(1940.6)(简介《马其诺防线》的资料)马其诺防线真的是固若金汤吗?它的弱点是什么?提示:马其诺防线再坚固,也是消极的防御体系。法国人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德军绕过马奇诺防线,攻占色当,造成了英法几十万大军在敦刻尔克大撤退法国元气大伤失去抵抗能力,最终在1940年6月,巴黎沦陷,德军直接控制法国北部,南部由维希傀儡政府管辖。拥有世界上大陆军的法国仅仅六个星期就宣告灭亡,令人深思呀!西方大国推行纵容政策自食其果,导致了法国的灭亡。当德军进攻西线时,丘吉尔出任英国首相。走上了与法国不同的道路。
3、英国坚持抗战法国投降后,德国准备大举进攻英国,为取得制空权,德军对英国实施猛烈空袭,英国军民在新任首相邱吉尔的带领下,顽强抗拒,德国入侵英国本土的计划无限期地搁浅了。纵观西欧战事,北欧被占,法国沦陷,英国损失惨重,这是英法长期推行纵容政策的必然结果。
三、苏德战争的爆发
1、苏德战争的爆发(1941.6)了解苏德战争的爆发,标志着世界大战开始扩大化。
2、莫斯科保卫战德军用精锐部队进攻莫斯科。莫斯科军民在斯大林的亲自指挥下,展开了莫斯科保卫战。莫斯科战役是德军在大战中遭到的第一次大失败,标志着闪电战的破产的认识。明确该战役也改变了英美对苏政策,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四、太平洋战争的爆发(1941.12)
法西斯在欧洲的扩张,刺激了日本的野心。日本偷袭珍珠港,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看过的美国大片《珍珠港》,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的情节,结合教材了解珍珠港事件的全过程。进一步解释:日军通过珍珠港事件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并发动了对东南亚地区的进攻,至此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世界范围扩大。法西斯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敌人,英美等国先后放弃绥靖政策,加入到反法西斯的行列中。为了共同的目的,被侵略的国家日益走向联合。
篇5: 初中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思考和讨论二战的战争性质,培养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复杂情况下分析战争性质的能力。概括二战全面爆发和扩大的重大事件,提高归纳概括历史进程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了解慕尼黑阴谋,德军“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德军对苏联进行突然袭击,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日本偷袭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各国人民为反对法西斯战争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理解全世界人民团结战斗的重要性,认识到正义的力量只有加强联合,才能有效地战胜邪恶势力。树立为人类和平和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二、教学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大战初期欧洲许多国家败亡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播放《法西斯的罪行》视频,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德意日法西斯化过程,那么他们究竟犯下了哪些罪行呢?这就是今天我们所学新课,今天我们就进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学习。
2、学习新课:
第一环节: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慕尼黑会议召开的时间是什么?
2、慕尼黑会议参加的领导人地点是什么?
3、慕尼黑协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什么是绥靖政策?为什么要推行绥靖政策?它的影响是什么?
5、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
6、第二次时间大战扩大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
7、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
第二环节:局部学习、加深认识
慕尼黑阴谋
1、时间:
2、参加国家及人物:
3、内容:
4、影响:
5、绥靖政策
播放《慕尼黑阴谋》加深印象。
战争的爆发和扩大
1、德国闪击波兰:
2、德国占领西欧:
3、德国突袭苏联:
4、日本偷袭珍珠港:
播放《不列颠空战》视频
讨论:波兰为什么会迅速灭亡?
法国为什么迅速溃败?
英国为何能取得不列颠之战的胜利?
思考:
1、苏德战争爆发后初期,苏联军队为什么节节失利?
2、苏军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原因是什么?
播放《日本偷袭珍珠港》视频
英国首相丘吉尔对此高兴得老泪往下淌,他在得知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消息之后的第一句话就是“好了!我们总算赢了”讨论:丘吉尔为什么会这么说?
第三环节:合作探究、重难点突破
1、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2、德国“闪击”波兰后,英法对德宣战,为什么波兰仍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灭亡了呢
篇6: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1939~1945年以侵略者德日意法西斯轴心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国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1939~1945年以侵略者德日意法西斯轴心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国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刘越英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战争,从爆发到结束,历时6年,战火蔓延欧、亚、非三大洲,先后有60多个国家,80%的人口卷入战争,军民伤亡人数达9000万以上,经济损失超过40,000亿美元,世界人民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欧洲经济凋敝、人民失业、社会**,西欧人民对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感到失望,但又害怕俄国社会主义的传播,因此寻求一种新的思想。于是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法西斯主义有机可乘,迅速传播,成为欧洲的一种有影响的社会思潮。欧洲各主要国家都成立了法西斯政党,法西斯主义一时十分猖獗。而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充满危机、人民处于彷徨和绝望之中,求助于历史文化传统,包括神化、迷信普鲁士精神。希特勒把普鲁士精神发展为法西斯主义,在德国大行其道。而欧洲人民并没有认识到德国法西斯主义行将对世界和平造成的危害,对希特勒纳粹党领导的德国采取了绥靖政策。希特勒法西斯政权的崛起,使德国被压抑已久的、潜在的德国军国主义和民族沙文主义的能量被释放出来,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直接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其社会经济基础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样的。二十世纪的时候,帝国主义的经济和政治不断产生着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实力的活动所酿成,它发生在资本主义总危机时期还没有到来以前。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是帝国主义者所发动,它展开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总危机已经形成以法西斯为主的世界格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埋下祸根
1911月11日,德国与协约国在法国巴黎东北的贡比涅森林签订投降协议。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宣告结束。战争结束后,协约国集团于19和1922年在巴黎和华盛顿先后召开了国际会议,讨论重建战后国际秩序的问题。经过几番讨价还价,最终建立了战后初期的国际体系,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纸和约真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德国问题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二十余年,无论协约国集团在处置德国问题时怎样大发仁慈,都难以改变德国老百姓心中约定俗成的基本认识:战争赔款是德国贫困的根源。不管是濒于破产的商人、收入菲薄的教师,还是失业的工人,都把他们贫困的原因归咎于战争赔款。在德国人看来,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普鲁士占领了100多年的但泽(今波兰格但斯克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国际联盟和波兰共同管辖)成为了自由市,波兰走廊把东普鲁士同德国本土分割开,德国丧失了所有的殖民地,所有这一切带给德国的只有贫弱和苦难。德国人认为,摆脱困境的根本方法,是推翻压在他们头上的《凡尔赛和约》。此时,大多数德国人心中想的只是:复仇!复仇!复仇!希特勒和纳粹党的出现恰恰迎合了德国人这种急于报复的极端民族主义心理,因而轻易上台执政。
姑息养奸 法西斯泛滥世界
20世纪30年代,以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以1939年纳粹德国侵略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结束,中间穿插着意大利入侵阿比西尼亚(今埃塞俄比亚),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德、意法西斯干涉西班牙内战,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在这十年中,世界从烽火点点到硝烟成片,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世界大战的深渊。
“绥靖政策”将世界推入大战
希特勒上台伊始,恰逢德国陷入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之中。凭借手下能臣沙赫特(时任德国经济部长)的经济才能,德国的经济实力几乎发挥出了全部的潜能。但是,饱受《凡尔赛和约》制裁的德国军队早已不再是一支令人望而生畏的力量了。甚至到了大战爆发的1939年,德国人还根本没有为一场长时间的战争做好充足的准备。
仿佛转眼间,距离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已过了70回顾历史,分析这场人类社会经历的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破坏程度最深的全球性战争是如何爆发的,对今天的世界有着非常重大的借鉴意义。认真吸取历史的教训,人类才能真正避免再次走入战争的深渊。
篇7: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不断扩大的情况。随着德国法西斯势力的上台,希特勒的野心不断膨胀,通过慕尼黑会议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接着发动闪电战袭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北欧、西欧和苏联等国相继遭到德国的侵略,与此同时,日本突袭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发展成为世界性的战争。
1、在本课的教学中,讲到慕尼黑阴谋内部关系时错综复杂,涉及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我是以各国的利益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分析各个国家的立场。
2、本课的难点是绥靖政策的实施,我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分析绥靖政策对反法西斯力量的危害,让学生认识到大战不断扩大的原因。
3、在分析大战初期欧洲许多国家败亡的原因时,学生的分析是:主要原因是绥靖政策的影响。一、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虽然对德宣战,但没有采取行动发动大规模的进攻,致使波兰灭亡。二、“静坐战”先后持续了7个月,使德军完成了更大规模战争的准备。三、德国向西欧、北欧进攻时,法国依然幻想德国会首先向东去攻打苏联,没有进行充分的战争准备,结果很快就溃败了。后来我又引导学生分析了两点原因一、战术思想陈旧,二、欧洲国家各自为战,被德国各个击破。这个问题学生们都能理解了。
篇8:人教版初中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识:慕尼黑会议;德吞并捷克;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奇怪的战争;德攻占北欧和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国家,敦刻尔克撤退;法国溃败和戴高乐的自由法国运动;不列颠之战;德军侵入巴尔干;突袭苏联;二战扩大;苏联卫国战争开始;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日本偷袭珍珠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
能力:思考讨论二战的战争性质,学会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战争性质的方法。概括二战全面爆发和扩大的重大事件,提高归纳概括历史进程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二战资料及影视资料,分析历史信息,掌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体验学习历史的快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慕尼黑会议是英、法牺牲小国以达到祸水东引的目的的一次大阴谋,英、法纵容法西斯侵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世界大战首先在帝国主义国家英、法和德、意之间全面爆发,英、法尝尽苦果。德意日进行的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的战争。
②二战初,德、意和英、法之间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战争,中国等进行的是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苏联进行的是反法西斯卫国战争。让学生充分理解全世界人民团结战斗的重要性,认识到正义的力量只在加强联合,才能有效地战胜邪恶势力,我们要确立为人类的和平和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慕尼黑阴谋,法国的溃败,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难点:二战初期性质的复杂性。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播放影视资料《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
这段资料介绍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由于德、意、日三国勾结,疯狂地对外侵略扩张,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威胁,加速了发动侵略战争的步伐,终于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一、自主学习
通过刚才的阅读和之前的学习谁能告诉大家希特勒上台后吞并的第一个国家是哪个?
德国吞并奥地利实际上就是向哪一条约的挑战啊?也是对当时存在的被英法所控制的所谓的维护世界和平的哪一机构的挑战啊?
师:德国兵不血刃的吞并了奥地利,各国政府态度如何呢?咱们一起来读一下下面的材料:(展示材料)
材料一 英国首相A.N.张伯伦宣称,当德国占领奥地利时,奥无法指望其他大国的援助。美国驻法大使W.C.布利特通知德国,华盛顿“完全理解”德改变欧洲地图的计划。法国政府也表示无意干涉奥地利事务。不久,英、法、美等国又承认了德国对奥地利的吞并,分别把驻奥使馆改为驻维也纳领事馆。苏联强烈谴责纳粹德国的侵略,并建议召开国际会议讨论集体对付希特勒的侵略,西方国家对苏联的建议置之不理。
师:英国、法国、美国这些主要帝国主义强国对侵略采取了什么态度啊?
希特勒一看,嘿!我一再挑战《凡尔塞和约》,挑战英国、法国控制的国联的权威,这帮人竟然没有动静,我的侵略有门啊,于是胆子更大了!之后他又于1938年9月将目光对准了哪一国家的哪一地区啊?
师:捷克斯洛伐克是英国和法国的盟国,但是希特勒对捷克再次提出了侵略要求,要占领苏台德地区!如果你们是捷克人你们会怎么办?
师:捷克当时也作好了迎战的准备,可是我们再看作为当时捷克盟国的英国和法国他们是怎么想的又怎么做的?
师:示图片《慕尼黑会议》,捷克斯洛伐克的总统哀叹:我们被可耻的出卖了!历史上把这一事件称为“慕尼黑阴谋”!在整个慕尼黑阴谋当中我们可以看出来英国和法国已经从纵容侵略的行径中不断发展,并且成了法西斯侵略的帮凶了!
从那以后慕尼黑阴谋就成了帝国主义大国纵容侵略,出卖他国奸行的代名词!而我们也把这种以牺牲小国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的政策称为绥靖政策。英国、法国伙同侵略者肢解自己的盟友,这在历史也是绝无仅有的,所以我们说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的标志性事件就是什么啊?
师:从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一系列表现中我们能看出绥靖政策的实质其实就是对侵略采取什么态度?
设问: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英国、法国要对法西斯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呢?请我们同学结合材料分析归纳出来。liuxue86.com
材料一 英法尽管为一战的主要战胜国,但其经济地位和军事地位仍因战争受到巨大的削弱,这种状况使得英法统治集团的部分人士不敢同德、意、日侵略扩张政策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而是试图通过满足侵略者部分贪欲的方法来维持自己的既得利益,战后英法两国国内政治也极为复杂。
材料二 一战充分显示了现代战争的残酷性,它导致了大量伤亡,严重破坏了人民正常生活。因此战后出现了不惜一切代价避免战争的和平主义思潮。还有经济危机使英法政局动荡,内阁更替,很难实行坚定和连续的政策。希特勒竭力造成似乎唯苏联方是德国敌人的假象,英法相信这点。
材料三 绥靖者在很大程度上是顽固的fangong产主义者,他们相信通过支持德国重新获得其原有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他们就会建起一座阻遏苏联共产主义西进的前哨堡垒。
材料四 由于时机尚不成熟,法西斯国家不愿意过早刺激英法美等国,又感到苏联和共产国际是它们进行侵略的巨大障碍,这样,“fangong”就成了他们结盟的最好招牌。
师:正是基于以上原因英法等国实行了纵容侵略,牺牲他国,保全自己的绥靖政策。
张伯伦拿着慕尼黑协定乘飞机凯旋而归(出示图片──1938年,英国首相张伯伦手持《慕尼黑协定》向欢迎人群炫耀。)问:你能想象出得意洋洋的张伯伦挥舞着一纸协定,向欢迎他的英国人说了些什么?
难道真像张伯伦说的那样迎来了和平的时代,人们从此真能够安心睡觉么?请咱们同学接着看书,看第二子目的内容!
师:真像张伯伦说的那样迎来了和平的时代,人们能够安心睡觉了么?
师:请用事实证明慕尼黑阴谋签订之后英国和法国并没有在牺牲了捷克斯洛伐克利益之后,达到使自己平安的意愿。
这无疑是对张伯伦和达拉第的嘲讽,希特勒占领整个捷克之后,英法开始加强自身军事防御,并与德国的东线邻国签订了盟约,宣布给予波兰军事保障。
师:我们先来看一下德国入侵波兰!波兰是英国和法国的盟国,在1938年9月的时候,英国和法国曾经宣称如果德国进攻波兰英法会给予波兰军事保障。
请咱们同学结合地图上波兰的地理位置思考,德国为什么要占领波兰?
师:这边英国和法国刚同波兰签订盟约,宣布给波兰军事保障,那边德国就闪击波兰,这无意就是打英法的脸一样,于是英法再也无法后退,只能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但英法既不在德国西线发动攻势以减轻波兰的负担,也不进行其它任何援助措施。波兰人民孤军奋战,仅20多天波兰就灭亡了。波兰人民惨遭法西斯的践踏,在整个战争中,被杀害的波兰人多达600万。
问:英法既然已经对德宣战,为什么坐视自己的盟友波兰灭亡呢? 你结合波兰的位置和之前法国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目的思考?
归纳:英法以为德国法西斯会继续东进攻打苏联,可是却遭遇到了意想不到的事情,他们的如意算盘不仅落空,他们妄图安睡的愿望更是破灭了。1940年4、5月,德军又向欧洲西部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很快占领了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和北欧的许多国家,英国也遭到了德军飞机的猛烈轰炸!这个时候意大利也加入德国一方作战!
师:法国的灭亡和英国被空袭说明了什么,你有什么想法?
师:从我们同学的回答当中,我们找到了欧洲这些国家灭亡的主要原因,都是受什么政策推行的影响啊?
师:法国就是因为推行绥靖政策而导致自己灭亡的典型国家!法兰西灭亡了,英国人民面对法西斯每天疯狂的空袭,在新任主战派领袖丘吉尔的带领下开始了勇敢的反击!
屏幕出示(丘吉尔的演说)
我所能奉献的唯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我们所面临的将是一场极其严酷的考验,将是旷日持久的斗争和苦难。
若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在陆上、海上、空中作战。尽我们的全力,尽上帝赋予我们的全部力量去作战,对人类黑暗、可悲的罪恶史上空前凶残的暴政作战。这就是我们的政策。
若问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回答,那就是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夺取胜利──不惧一切恐怖,去夺取胜利──不论前路如何漫长、如何艰苦,去夺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
我们务必认识到,没有胜利就不复有大英帝国,没有胜利就不复有大英帝国所象征的一切,没有胜利就不复有多少世纪以来的强烈要求和冲动:人类应当向自己的目标迈进。
师:从丘吉尔的演说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师:正是在丘吉尔的领导下,在英国人民众志成城齐心抗战的不屈精神的支撑下,希特勒妄图占领英国的狂妄计划破灭,希特勒对英国的战争止于英吉利海峡,之后他掉头东进,于1941年6月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发动了对苏联的战争,苏德战争爆发,二战规模扩大。而对苏联来说这是一场保卫国家的战争,所以他们称之为卫国战争!下面我们看一下苏联人民是如何抗击侵略保卫莫斯科的!
播放影片,引导学生思考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的意义!
师:欧洲战场的战略态势不断扩大,从西欧扩大到东欧,而亚洲战场日本也不甘示弱,决定乘美国尚未准备就绪,发动突然袭击,偷袭美国在太平洋上的主要海军基地和重要后勤基地──珍珠港!请我们一起再回顾一下当年的那一幕!
播放《日本偷袭珍珠港》
日本偷袭珍珠港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如果你是美国人民,面对此情此景你会怎么做?
1941年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英国也对日宣战,德国和意大利对美国宣战,美国反过来又对德国和意大利宣战,许多拉美国家也对法西斯国家宣战,这说明什么?
课后小结
世界上绝大部分地区和人口都被卷入了这场人类历史上空前的浩劫中!希特勒用鲜血染红了地球,世界各地的人民如果要想捍卫自己的家园,此时此刻必须怎么做?
师:于是世界各国联手协作,共同抗击法西斯的侵略,各国人民用鲜血捍卫自己的国家!这些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篇9:人教版初中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 把绥靖政策推上顶峰的事件-慕尼黑会议;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二战中重要的战役。
2、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3、积极参与、努力进取,通过本课学习要使学生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和灾难性,认识到法西斯的独裁统治的反人民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二战的战争性质、二战全面爆发和扩大的重大事件
教学难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大战初期欧洲许多国家败亡的原因
教学工具
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教师播放影视资料《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
(教师提问) 这段资料介绍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导入新课) 由于德、意、日三国勾结,疯狂地对外侵略扩张,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威胁,加速了发动侵略战争的步伐,终于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2.讲授新课
(1)自主学习
活动一: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别探讨:慕尼黑会议、绥靖政策、二战爆发的原因、二战前欧洲、亚洲的形势。
活动二:学生进行讨论
①希特勒唆使当地的纳粹党羽提出苏台德区“自治”的要求,接着又提出苏台德区与德国合并,捷政府拒绝了合并要求。希特勒便在德捷边境集结军队,进行战争威胁,而对德国的侵略行为,捷、英、法分别是什么态度呢?
②德、意、英、法首脑希特勒、墨索里尼、张伯伦、达拉第在德国的慕尼黑城召开会议,并签订了协定,协定的内容是什么呢?他们在没有捷克代表参加的情况下,怎样决定了捷克的命运?
③英、法与捷本无利害关系,况且法还是捷的同盟国,那么,它们为什么与德、意一起策划慕尼黑阴谋,支持德占捷呢?
④英法为什么要对希特勒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
教师在学生讨论后,进行归纳总结,与学生达成共识。
教师概述:吞并捷克后,法西斯德国的军事、经济力量大增,在战略上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侵略的野心更加狂妄,但希特勒考虑到,自己目前的力量不足,必须避免两线作战,鉴于苏联的强大,他打算先打败英法的盟国和中立国,打垮英、法,再进攻苏联。所以,在吞并了捷克后,便1939年4月下达了永远消灭波兰的作战计划,经过精心的策划后,于1939年9月1日闪击波兰,二战爆发。
(2)合作探究
活动一:播放录像片:《德国突袭波兰》。
学生分析:“德国法西斯为什么要突袭波兰呢?”
活动二:播放录像:《敦刻尔克大撤退》。
学生绘制《德国占领欧洲各国示意图》,通过动手加深德国占领北欧、西欧、南欧的印象。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多个国家被占领的原因?为什么西线战场上出现了“静坐战争”“奇怪战争”的状态?
教师导语:英、法静坐观战的局面持续了7个多月,这就给法西斯德国以从容调配兵力,准备新的进攻的时间。德国并没有东进去进攻苏联,而是集中力量对付英法。
活动三:学生讲故事
在攻打比利时的时候,德军主力已经从比利时绕到了马奇诺防线背后,于5月14日突破法国要塞色当,随即转锋南下。6月5日德军向法国发动了总攻,意大利看到法国就要失败,赶忙趁火打劫,于6月10日对法宣战,同时出兵进攻法国的南部,6.14德军未发一弹占领了巴黎,22日,法国投降,法国号称帝国主义强国之一,仅仅在一个多月的战斗中就溃败了,法国长期对德推行纵容政策,结果把自己葬送到希特勒的铁蹄之下,戴高乐将军坚持抵抗德国的侵略,流亡到英国,领导“自由法国”运动。(大屏幕显示《戴高乐将军人物像》,加深学生印象。)
教师概述:希特勒在欧洲的军事胜利,盟军的连连挫败,引起了英国国内对张伯伦政策的严重不满,就在挪威即将陷入德军手里的时候,5月10日张伯伦被迫辞职,邱吉尔继任英国首相。法国沦亡后,希特勒想劝说英国议和,遭到邱吉尔拒绝。于是,希特勒下令准备入侵不列颠。1940年7月10日德国为了控制空权,发动了称之为“不列颠之战”的大空战。
活动四:播放录像片:《不列颠之战》。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的方法,探究英国和法国受到法西斯德国侵略的不同情况和结果。
教师导语:德国虽然失败,但在二战初期,德国已经占领了欧洲的许多国家,控制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做好了侵略苏联的准备。6月22日法西斯德国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以190个师、3700多辆坦克、5000架飞机的庞大兵力,对苏联发动了突然袭击,规模之大,史无前例。
活动五:播放录像片,《莫斯科保卫战》:
大屏幕展示《苏德战场形势图》、《斯大林像》,学生看图,了解苏德战场的具体位置,组织学生讲述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过程。并讨论“德国在欧洲大陆很快占领了包括法国在内的许多国家,为什么没能使苏联屈服?”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英勇的苏联军民,在斯大林和苏联政府的领导下,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寸土必争,誓死保卫莫斯科,捍卫国家,成功地阻止了德军的进攻,保卫了莫斯科。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是德军在二战开始以来的第一次大失败,苏联红军粉碎了希特勒军队“天下无敌”的神话,使全世界人民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活动六:播放录像片,《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
组织学生讨论:“有人说,日本军队偷袭珍珠港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序幕,这种说法对不对?谈谈你的看法。”
课后小结
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德国无视《凡尔赛条约》的规定,在欧洲扩军备战。英、法为达到祸水东引的目的,召开慕尼黑会议,牺牲捷克,满足德国,但德国野心更大。1939年9月1日闪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面对德国的进攻,英、法宣而不战,坐视波兰灭亡。波兰灭亡后,并没有按英法的希望去进攻苏联,反而对付英法,不久法国灭亡。德又对英国进行空袭,但没有成功。1941年6月22日德突袭苏联,二战扩大,苏联人民开始了卫国战争,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伟大胜利,粉碎了法西斯德国天下无敌的神话。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篇10: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教学反思
节课的容量很大,教材中有些地方的编排显得突兀,例如没有交代德国与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的背景。为什么纳粹德国军队在侵略扩张中战果辉煌,它的战术思想—闪电战究竟是怎么回事,教学中的内容只是蜻蜓点水一笔带过,有待任教者对教材重新开发。既要解决大容量的教材内容在一节课完成,又要帮助学生理解一个个疑问,我想到用课件来上这节课。制成的课件在每个班上后,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修改,在教研组的公开课上,总体达成了教学目标。不过,我觉得有几处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一是引用的历史文字资料要注明出处。在教学中,为了学生能理解有些历史内容,我引用了一位德国____牧师马丁.尼默勒写的诗,希特勒、斯大林、丘吉尔的话。在课件制作时,我曾想过在这些历史文字资料末尾注上出处,但在班级上的时候我发现历史文字材料字号小,后面同学看不见,字号必须放大,这样一来在同一张幻灯片上无法标资料的出处。然而历史学科的根基是“史由证来,论从史出”,在以后教学中,我打算在最后一张幻灯片上标明引用历史文字材料的来源。
二是教学中用的历史漫画必须介绍具体点的引导资料。为了帮助学生认识纳粹德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我用了一张描绘希特勒抱着地球的漫画,在交代德国与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的背景时,我引用了一张希特勒与斯大林隔着一个死去的波兰士兵互相脱帽敬礼的漫画。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这两幅漫画时,尽管我做了点介绍,但学生的反应一般,怎么向学生讲解历史漫画,既不能介绍太简单,学生不理解,又不能说透,学生失去自我思考的体验,这是我需要进一步思考、实践中解决的问题。
篇11: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教学反思
世界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涉及的内容在世界现代史中承前启后,它前承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后启战后新格局的形成。二战是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中的关键内容之一,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学习本单元内容,要从宏观上把握二战的基本线索,在教学中依据课程标准,注重知识间的联系和渗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重视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因此我在教学中通过对第6课慕尼黑会议、突袭波兰、德国控制欧洲、苏德战争二战扩大、珍珠港事件及二战空前扩大;第7课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大战后期转折性战役、诺曼底登陆、雅尔塔会议、德日投降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描述,勾画出了二战从酝酿、全面爆发、逐步扩大到结束的基本进程。重温二战历史,我利用两组图片(美对日投掷原子弹形成的蘑菇云及化为焦土的广岛市)导入课题,并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标要求后,主要利用知识结构图引领学生走进二战,分两大板块:第一板块为二战的爆发与扩大;第二板块为二战的转折与胜利。这两部分共同采取图表法(知识扫描环节)串讲基础知识,使历史发展进程更全景化;辅以配套习题(知识反馈环节)史论结合探讨问题,提高知识技能,加强能力培养。而后链接中考,深化重点、难点。课外活动设计是指导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通过对二战原因的深层次分析,树立忧患意识,增强历史使命感。
关于二战的性质及影响的教学,我主要采用讨论法教学,但因学生受生活局限及教材影响,对二战性质的变化把握不准及破坏性灾难认识不足,因而就影响了“人类该如何有效的避免战争,争取持久和平”的延伸。解决对策:鼓励学生课下广泛搜集二战相关资料,并在教学中展示二战人员伤亡情况表,增进情感体验后,鼓励学生多角度全面地看待二战的影响,进行问题设计如:“人类已经饱受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灾难,今天仍面临着战争的威胁。请举两例二战后爆发的局部战争.你认为如何才能避免战争?并以史为鉴,设计一条呼吁世界和平的宣传语。”学生围绕讨论话题,选择史料,各抒己见,加深认识,对运用历史知识解释现实问题方面大有裨益。本主题还与中国抗日战争有密切联系,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既有利于整体把握历史现象,又能使学习更为轻松。
教师应抓住适当时机,介入学生的学习和情感体验过程中去,不断夯实基础知识,提升基本技能,并进行横向联系和纵向深化,使学生对历史形成网络化认知,具备基本的应试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最终让学生明白:二战爆发的标志;二战的扩大;二战的转折;二战的性质;二战结束的事件;二战的结果.
篇12: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教学反思
本节课能够落实教学目标,突出重点,消化难点,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本节课最重要的两个知识点是法西斯的上台和英法美的绥靖政策,而如何让学生认识法西斯主义与绥靖政策以及学生自己的价值判断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我试图通过课前《辛德勒名单》主题曲的播放,以及一系列问题的设计,营造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更加深入地认识到法西斯主义的罪恶以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从而更加热爱和平、珍视和平。
本节课自我感觉条理比较清晰,从法西斯的起源入手,到三个主要的法西斯国家的上台以及原因的分析,再到法西斯国家的逐步扩张,可以说,环环紧扣,步步深入,能够让学生在教学内容的逐步展开中掌握知识,形成自己的态度与情感。本节课引入的视频有助于教学内容的明晰,起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本节课有待于改进的地方,给予学生问题讨论的时间尚不够充裕,学生尚没有得到充分地展现自己的观点,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观点的碰撞比较缺乏。
篇13: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教学反思
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教学反思
世界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涉及的内容在世界现代史中承前启后,它前承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后启战后新格局的形成。二战是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中的关键内容之一,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学习本单元内容,要从宏观上把握二战的基本线索,在教学中依据课程标准,注重知识间的联系和渗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重视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因此我在教学中通过对第6课慕尼黑会议、突袭波兰、德国控制欧洲、苏德战争二战扩大、珍珠港事件及二战空前扩大;第7课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大战后期转折性战役、诺曼底登陆、雅尔塔会议、德日投降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描述,勾画出了二战从酝酿、全面爆发、逐步扩大到结束的基本进程。重温二战历史,我利用两组图片(美对日投掷原子弹形成的蘑菇云及化为焦土的广岛市)导入课题,并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标要求后,主要利用知识结构图引领学生走进二战,分两大板块:第一板块为二战的爆发与扩大;第二板块为二战的转折与胜利。这两部分共同采取图表法(知识扫描环节)串讲基础知识,使历史发展进程更全景化;辅以配套习题(知识反馈环节)史论结合探讨问题,提高知识技能,加强能力培养。而后链接中考,深化重点、难点。课外活动设计是指导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通过对二战原因的深层次分析,树立忧患意识,增强历史使命感。
关于二战的性质及影响的教学,我主要采用讨论法教学,但因学生受生活局限及教材影响,对二战性质的变化把握不准及破坏性灾难认识不足,因而就影响了人类该如何有效的避免战争,争取持久和平的延伸。解决对策:鼓励学生课下广泛搜集二战相关资料,并在教学中展示二战人员伤亡情况表,增进情感体验后,鼓励学生多角度全面地看待二战的影响,进行问题设计如:人类已经饱受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灾难,今天仍面临着战争的威胁。请举两例二战后爆发的局部战争。你认为如何才能避免战争并以史为鉴,设计一条呼吁世界和平的宣传语。学生围绕讨论话题,选择史料,各抒己见,加深认识,对运用历史知识解释现实问题方面大有裨益。本主题还与中国抗日战争有密切联系,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既有利于整体把握历史现象,又能使学习更为轻松。
教师应抓住适当时机,介入学生的学习和情感体验过程中去,不断夯实基础知识,提升基本技能,并进行横向联系和纵向深化,使学生对历史形成网络化认知,具备基本的应试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最终让学生明白:二战爆发的标志;二战的扩大;二战的转折;二战的性质;二战结束的事件;二战的结果。
篇14: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历史课文反思
我讲的是《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本堂课的教学过程基本上体现了新课改理论,也真正作到了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面向全体学生,同时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舞台,也真正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下就是我对这节课所做的课后反思,这里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有一些值得缺憾的地方。我首先来谈谈值得肯定的地方:
1、在讲新课之前,我先复习上节课的相关内容,这样可以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同时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开端,使学生能迅速地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2、整堂课的教学中,我把大部分的时间都还给了学生,把他们看成是课堂中的真正主人,尽最大可能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比如,让他们在自学教材的基础上对二战进程中的'全面爆发、扩大及进一步扩大的标志性事件进行归纳、概括、提炼、研讨与总结,这都是让他们自己去主动完成对教材中知识的掌握。
3、整节课总共是设计了四道动脑筋的思考题,比如,对二战爆发原因和战争性质的讨论,我都是尽可能发挥学生们自己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让他们分组讨论、归纳与总结,作为教师的我只是适时地加以引导和点拨,起到学生组织者、引导者与服务者的作用。这样的讨论题由师生共同探究来完成,体现了课堂中师生的交往与互动。
篇15: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历史课文反思
这节课的容量很大,教材中有些地方的编排显得突兀,例如没有交代德国与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的背景。为什么纳粹德国军队在侵略扩张中战果辉煌,它的战术思想―闪电战究竟是怎么回事,教学中的内容只是蜻蜓点水一笔带过,有待任教者对教材重新开发。既要解决大容量的教材内容在一节课完成,又要帮助学生理解一个个疑问,我想到用课件来上这节课。制成的课件在每个班上后,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修改,在教研组的公开课上,总体达成了教学目标。不过,我觉得有几处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引用的历史文字资料要注明出处。在教学中,为了学生能理解有些历史内容,我引用了一位德国牧师马丁。尼默勒写的诗,希特勒、斯大林、丘吉尔的话。在课件制作时,我曾想过在这些历史文字资料末尾注上出处,但在班级上的时候我发现历史文字材料字号小,后面同学看不见,字号必须放大,这样一来在同一张幻灯片上无法标资料的出处。然而历史学科的根基是“史由证来,论从史出”,在以后教学中,我打算在最后一张幻灯片上标明引用历史文字材料的来源。
篇1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历史课文反思
上完这节课之后,感慨很多。本节课我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备课非常仔细。但还是存在不足的地方,比如在时间及内容的协调上就不是很好。
此部分是两课的内容,因为课时紧张,所以在备课的时候,我用一节课的时间上完了两课的内容,现在看来效果并不是特别好,因为课堂容量的增多增加了知识巩固的难度,也给课堂练习带来了麻烦。比如前面二战的开始、扩大及进一步扩大就讲的非常详细、充足,但在后面二战的转折和结束时,却显得有点局促,感觉进行的有点快,所以有的学生就反应的不是很快,使得我的讲课也有些被动。结果很显然,当堂检测时间很少,有的班甚至没来的及,这势必对下节课的内容带来了压力,细想想,应该跟分成两课讲的效果差不多。可以说这也成了本节课的一大遗憾,只能在下节课再次补充并强调了。
希望在以后的上课中,能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并使得自己的课能够得到改善。
★ 爆发近义词
★ 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范文模板
★ j教学设计
★ 匆匆教学设计
★ 黄河颂教学设计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设计(共1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