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Amelie”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6篇《金木水火土》教学设计第1课时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金木水火土》教学设计第1课时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目录
- 第1篇:《金木水火土》教学设计第1课时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2篇:《金木水火土》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3篇:《金木水火土》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4篇:《金木水火土》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5篇:一年级语文上册优质课《四季》教学设计(第1课时)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6篇:《掌声》(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7篇:金木水火土 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8篇:一年级金木水火土教学设计第9篇:《金木水火土》教学片断赏析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10篇:《金木水火土》教学建议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11篇:金木水火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第12篇:《金木水火土》导学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13篇:《金木水火土》备课资料(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14篇:《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第15篇:《At-the-zoo》 第1课时教学设计第16篇:《风筝》第1课时教学设计
篇1:《金木水火土》教学设计第1课时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贾秀芹
教材分析
《金木水火土》是一篇韵文,它以节奏明快、音韵和谐的韵文形式展示了一些汉字的构字特点。它是在第一课《天地人》的基础上,继续认识“金木水火土”五个高频字,理解所代表的具体自然事物。课文既有对第一课“天地”认识的扩充,又有新知识点的延伸--写字,学“一”的偏旁,掌握从下到下的写字顺序。
学情分析
本课的生字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有过一些接触,如何保持学生识字的兴趣,理解“金木水火土”,认识田字格,保持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就成了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认读“一”等7个生字。
2..认识田字格,知道写字要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位置的要求,知道“一看二写三对照四改正”的书写要求;学习在田字格上写字,努力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3.认识笔画“横”“竖”和知道笔顺规则“从上到下”,正确书写“一”等3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运用生活中认识的字,以及请教老师同学或猜读等方式方法,通过运用生活中认识的字,以及请教老师同学或猜读等方式方法,学习用普通话正朗读课文。
2.结合图画和生活实际,感知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知金木水火土是我国古人对自然的认识。
2.培养爱学乐学的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用普通话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正确认读“一”等7个生字。
3.认识田字格,知道写字要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位置的要求,正确书写“一”等4个生字。
难点
1.结合图画和生活实际,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在田字格上写字,努力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金木水火土》是一篇韵文,它以节奏明快、音韵和谐的韵文形式展示了一些汉字的构字特点。这样的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生活中形象直观的图片,导入到课文的学习,极大地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激发了孩子们的识字兴趣,多识巧学,循序渐进,提高识字效率。
[《金木水火土》教学设计第1课时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篇2:《金木水火土》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 通过游戏、想象等方式理解课文,练习朗读。
2. 学习“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一句。
3. 认识田字格和笔画横,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会写“一、二、三”。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 范读,学生倾听。学生回答听到什么。
2. 出示课文,逐句朗读。学生自己尝试读一读。可以采用各种形式朗读,如按顺序读、倒序读、打乱读、“开火车”读。
3. 指名学生朗读。重点正音,把生字“三、四、上”读正确。
4. 引导学生选生字把课文补充完整。
一二三( )( ),
金木水火土。
天地分( )( ),
日月照今古。
汉字一至五,学生都很熟悉。根据学生学习的起点进行教学。
二、学习“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
1. 出示阿拉伯数字的1-5,与汉字的一至五进行对照,还可以出示画着不同数量(少于5)动物的图片,让学生数一数,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2.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理解“金木水火土”。
木:出示树木的图片和象形字,告诉学生“木”指的就是树木,说说生活中哪些物品是用木头做成的。
水:出示水的图片。水是大自然的生命之源,引导学生说说水的用处。
火:出示火的图片,引导学生说说火的作用和危害。
土:出示土的多种形式,了解植物生长需要土壤。
重点理解“金”,出示各种金属制品图片,了解“金”可以泛指金属。
3. 小结:金木水火土是大自然中最基本的事物。
利用图片, 联系生活,将字义、字形、字音联系起来,帮助儿童认记汉字,理解字义。
三、学写笔画,练写生字“一、二、三”
1. 教师讲解田字格。
(1)出示带有“上”字的田字格,教师讲解田字格的作用,目的在于书写的工整美观。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字,字要写在田字格的中间,上留天,下留地。
(2)引导学生识记“横中线、竖中线”。教师带领学生跟读田字格拍手歌。
2. 讲解笔画横。
讲解:中国字又叫作方块字,它由一笔一笔的笔画组成,每个笔画都有自己的名称。引导学生说一说“一、二、三”中的笔画。跟读笔画名称“横”。
识字教学, 要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 句不离文。在语境中学习汉字,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读准字音, 理解字义。
3. 学写汉字“一、二、三”。
(1)出示田字格中的“一、二、三”。讲解:写字要注意写字姿势、写字位置、笔画笔顺。教师讲解写字姿势,分两步边讲解边示范。执笔时大拇指和食指脸对脸,中指指节抵后面。执笔位置离笔尖一寸,胸离桌子一拳,眼离桌面一尺。写字要一笔一笔写。教师带领学生书空。
(2)引导学生从书空“二、三”中了解写字时笔顺是有规律的:从上到下。
(3)学生尝试写汉字“一”。教师范写“一”,边写边说书写横的要领。学生尝试写汉字“二”,教师重点指导上横短,下横长。学写汉字“三”,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比较三横的长短有区别,强调中间一横最短;三横之间要等距。
(4)在学生写完一个字后,教师要进行及时点评,学生再练习,争取一个比一个写得好。
良好的写字姿势可以帮助学生写好汉字。第一次写字, 掌握正确的姿势非常重要。
[《金木水火土》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篇3:《金木水火土》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一、二、上”等7个生字,会写“一、二”等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田字格,并能在田字格中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
一、直接导入,学习对韵歌
1.课件出示: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天地分上下,日月照今古。
2.教师范读一遍,简单讲解:第一句是数数;第二句讲的是五行;第三句是介绍天地和上下的;第四句“日月”照应“天地”,今古押韵,介绍了时间概念。
3.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将课文读熟,字音读准确。
4.学生自己朗读,对照生字表圈出课文生字。自己读一读。
二、学习生字
1.教师板书课文会认生字:一、二、三、四、五、上、下。
2.认读生字。教师范读字音,学生认真听,练习读,教师指导发音。
3.识记字形。
(1)识记“一”,教师点拨引导:
设置情境引导:出示一根小木棒,引导认知。(木棒竖起来是“1”,横着也是“一”。)记忆:一根木棒“1 1 1”,一根木棒“一一一”。
(2)一根木棒是“一”,那么两根木棒呢?(引导学生知道两根木棒叠加是“二”,认读、识记。)
(3)识记“三”。(方法同上)
(4)那么“四”和“五”还是在上面加横吗?(教学“四、五”,引导识记)
(5)“上”和“下”对比区分识记。
4.出示会认字,指名学生认读,巩固字音。
三、指导书写
1.出示:一、二、三、上,指名认读,巩固字音。
2.我们已经会认这些生字了,并能准确地读出来,那你们想把它们写好吗?
3.认识田字格。(课件出示课后习题2中的田字格图片,引导认识竖中线和横中线。观察“上”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教师在黑板上范写“上”。(师边写边提示:先写竖,再写右边短横,最后写长横收笔。)
5.教学其他生字。(注意先教学笔顺,然后再引导书写。)
6.学生自由练习,师巡视针对指导。
四、小结
1.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对韵歌《金木水火土》,并且会认、会写课文中的生字了,大家真是太棒了。现在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读准、读顺。
2.再读课文,练习背诵。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篇对韵歌,主要向我们介绍了数字、五行的知识、天地上下以及时间概况。在教学时,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读,在读中感受,在读中感悟,并在熟读的基础上能够背诵下来。学生都能积极地跟着我的引导,开动大脑。由于低年级学生对于识字、写字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在教学时,虽然我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认读并书写生字,但是效果不是很理想,很多学生虽然会读,但是书写能力不强。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尽可能多花一点时间,指导学生规范书写,提高他们的书写能力。
[《金木水火土》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篇4:《金木水火土》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设计说明
这是一篇短小的儿歌,前两行数字与五行相对,后两行天地与日月相应。朗朗上口的诵读极易引发学生的兴趣,本课堪称识字小文的典范。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是课程标准着力强调的基本理念。因此,本节课教师以自主交流、小组互动为主体,努力将学生的识字愿望与课程标准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独立识字”,获得识字过程的丰富体验。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师生)
2.本课生字相对应的图片。(教师)
3.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频激趣,诵读导入
1.导言:听,一群小朋友在诵读什么呢?
2.播放《金木水火土》音频文件,组织学生认真倾听3遍。
3.交流:你听清小朋友诵读的内容了吗?你能尝试着说一说吗?
4.播放《金木水火土》视频文件(带有字幕),学生看着文字,跟着声音诵读。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尤其对朗朗上口的儿歌更是充满兴趣,上课伊始,就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教学内容上,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自主交流,了解韵文
1.自由朗读儿歌,遇到读不准的生字,先圈起来,再请教老师或者同学,反复读几遍。
2.指名朗读,集体订正后齐声诵读。
3.小组合作:
(1)自由朗读小文,一边读一边想一想:每一句话讲了什么内容?
(2)你读懂了什么?把你的想法告诉小组同伴。
4.集体汇报,教师相机指导,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第一行中“一二三四五”是数字。除此以外,你还知道哪些数字?(六七八九十等)
(2)第二行中“金木水火土”指的是五行。教师讲解:古代的人喜欢用五行代表自然万物,他们认为自然界的一切都和“金木水火土”有关。
(3)第三行中“天地分上下”,“天地”指的是“天和地”,头上为天,脚下为地。我们就生活在天和地之间。
(4)第四行中“日月照今古”,“日月”指的是“太阳和月亮”,太阳和月亮从古代照到今天,永久不变。
5.齐声诵读。
设计意图:韵文内容简单,教师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展开小组合作,在互动交流中获得对韵文内容的大致理解,教师再针对重点和难点加以点拨,必然实现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
三、合作学习,识记生字
1.小组合作:仔细观察老师发给同学的7张字卡,怎样能又快又准地记住它们?
2.学生汇报:大声朗读生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生字的。
预设:
(1)“一、二、三”是三个长得很像的兄弟,一个横就是“一”,两个横就是“二”,三个横就是“三”。教师相机出示“上、下”的字理演示动画。
(2)“上、下”也是两个长得很像的兄弟,竖、短横在“一”的上面,就是“上”;竖、点跑到了“一”的下面,就成了“下”。教师相机出示“上、下”的字理演示动画。
(3)“四”和“田”长得很像,把“田”里面的“十”换成“”就是“四”。
(4)“五”字可以用猜字谜的方法识记--一个“工”人腰里挂着一把折尺。
3.出示字卡,学生领读、自由读、小组读、开火车读。
4.生字运用,在7个生字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字,为它组词,比一比谁组的词语最多。如果这个字的词语较少,可以用其中一个词说一个完整的句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小组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演示、资料补充,使学生对7个生字的字形和字义获得整体上的认识。
四、指导书写,掌握笔顺
1.复习书写姿势:书写时要做到哪“三个一”?(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2.认识田字格:
(1)引言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练习写字了!我们先来认识一个写字小助手,它的名字叫田字格。
(2)动画展示田字格,学生一边观察动画中变红色并闪烁的部分,一边倾听田字格的自我介绍。
我叫田字格,我中间的横线叫“横中线”,横中线把我均匀地分为上下两部分。我中间的竖线叫“竖中线”,竖中线把我均匀地分为左右两部分。横中线和竖中线交叉,又把我分成了“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四部分。
(3)学生观察田字格,用手指一指田字格的每一部分,再说一说它们的名字。
(4)教师小结:写字时,要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指导书写“一、二、三、上”。
(1)动画展示“横”“竖”两个笔画的书写,学生先观察它们的笔画走向,书空模仿,再观察两个笔画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最后在练习本中练写。
(2)动画展示“一”“二”“三”“上”的笔顺,学生一边观察一边用右手模仿书空。
(3)观察例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语文书第8页中的书写范例,看一看,每一个笔画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4)教师范写,请同学们当小老师给老师讲一讲每一个笔画应该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遇到学生说不准的地方,教师重点讲解。
(5)学生完成书中写字练习,先书空笔顺,再观察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看清难写笔画的写法,然后描红,最后练习书写。(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6)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
(7)利用投影仪进行书写展评,鼓励学生多观察,掌握“横”“竖”的写法。
设计意图:本节课是一年级学生第一次书写,因此教师的书写指导必须到位。教师在本环节采用动画演示、课本观察、集中讲解、教师示范、自由练写等方法指导学生书写,并针对关键笔画进行了反复强调,使学生准确掌握所学汉字的书写,为后续的汉字书写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反思
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入学,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本节课我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1.以动画视频化解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刚入学的孩子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拼音基础,有些孩子识字量少,又不会拼音,他们读起韵文来困难较多。小韵文音频和视频就解决了这一难题。另外,在写字过程中,我利用动画展示生字的笔顺,利用动画突出笔画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这都起到了直观示范的作用。学生的感知是清晰的,学生的理解是轻松的,学习的效果是实在的。
2.注重书写姿势的指导和要求,为学生夯实基础。现在的孩子大多不注重书写姿势,不注重握笔姿势,写着写着,姿势就发生了变化。因此,我在写字指导过程中反复强调书写习惯,反复纠正学生的错误习惯,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金木水火土》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篇5:一年级语文上册优质课《四季》教学设计(第1课时)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一、教材解读
《四季》这篇课文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诗歌,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了四季的特征。诗歌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朗朗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和想象。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课文,朗读和认字的水平都比较低,读通、读懂课文的难度较大。教学时,要留充分的时间给学生朗读、认字,要培养学生动笔、动脑的习惯,边读课文,边质疑,边感悟,边积累。通过学文,使情感受到熏陶,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设计说明
本课重点是识字和朗读,本设计充分抓住重点展开教学。在朗读的过程中,鼓励孩子结合自己的认知体验,借助老师提供的句式,说说自己认识的春夏秋冬的特点,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生字当中的“乚”“乙”两种笔画对于初学的孩子来说,要写得好看并不容易。所以,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找一找、看一看、描一描、写一写、评一评等环节,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书写笔顺,明白怎样在田字格中写得规范、美观。
四、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会写“乚”“乙”两种笔画,认识“囗”“禾”“月”“雨”4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一年有四季及四季的特征,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和练习朗读。
难点: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朗读,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征,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四季)小朋友们,你知道一年有哪四季吗?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呢?为什么?
2.(出示课文中的四幅图)你们看,老师把四季美丽的景色画到了画里,你知道这四幅图分别画的是哪个季节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
3.是啊,这么美丽的四季,如果再加上优美的句子,小朋友们一定会更喜欢了。(引出课文内容)
(二)感知课文,随文识字
1.播放课本配套的多媒体课件,边看动画边听朗读。
2.听了朗读,你想不想也来美美地读一读呢?赶快翻开课文,开始朗读吧。不要忘了,用你手中的笔,把找出来的生字圈一圈,借助拼音读准确,把课文读流利、读通顺!
3.卡片认读生字词。(多种形式,如指名读、小老师带读、开火车、齐读。)
(1)读准字音。
(2)说说你在哪里见过这个字,可以怎么记住它?
(3)相机教学偏旁“囗”“禾”“月”“雨”。
(4)你知道它的朋友有哪些?
4.(出示四个季节的图片)你最喜欢哪个季节?自主选择喜欢的小节,自由朗读。
5.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小节;注意纠正字音。
6.读了课文,你认识了文中的哪些好朋友呢?说一说。如:我认识了春天的草芽和小鸟。出示句式:我认识了( )季节的( )和( )。
7.除了课文当中的好朋友,你还会认识谁呢?出示句式:( )季节,我还会认识( )和( )。
8.你喜欢和他们交朋友吗?既然喜欢,就再来读一读课文吧。
(三)书写指导
1.刚才我们认识了很多生字朋友,接下来,我们还要认识几个生字宝宝,不但要认识,还要会书写。(出示生字:七、儿、九、无。)
2.你能不能通过观察,找一找这几个生字宝宝身上有什么共同点吗?(课件出示,把每个生字的“乚”“乙”笔画用红色显示出来。)
3.认识笔画“乚”“乙”。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写,一边写一边说:“竖弯钩”“横折弯钩”。
4.重点学习生字“七”“九”。
(1)出示生字“七”“九”。观察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转折角度、运笔的大小。
(2)师示范写,生书空。
(3)生描红,临摹练习书写,讲评。(提醒学生折角要写得圆润。)
5.整体练习书写“儿”“无”。
(四)课堂巩固
今天这节课上,小朋友们收获了什么呢?让老师来考考你们吧!
1.书空生字“七、儿、九、无”。
2.朗读课文。
3.你最喜欢哪个季节?读一读,背一背。
4.课件出示练习题:连一连
yuán shì duì jiù shuō xià yè xuě dōng dù qiū
对 说 是 叶 圆 夏 秋 雪 肚 就 冬
[一年级语文上册优质课《四季》教学设计(第1课时)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篇6:《掌声》(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掌 声》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潘琴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麻、症”等10个生字。会写“愿、姿”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等16个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要主动的关心、鼓励别人,特别是给身处困境的人鼓励与帮助。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二、教学重难点:体会两次掌声的意义,懂得学会接受,爱还要学会表达爱。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启发,同学们都听过掌,有些掌声是别人给你的,而有些掌声是你给别人的,每当掌声响起来的时候,你的心情怎样?(自由说)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出示课题:“掌声”,齐读课题,和老师一起写,注意“声”字上横长,下横短。齐读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 师: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读书就要学会思考,下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字词,强调“情况,情绪,普通,姿势、落下、歧视”等词,讲解“小儿麻痹症”指导书写“姿势”
3.指名读文:要求听的同学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生相互评价读文情况
4.概括课文内容
(三)默读1-3段,画出描写掌声的句子
1,学习第1段
(1)指名读;想英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哪个词句让你获得这种感受?
(2)交流,抓“默默地、总是、最后一个”体会英子内心的自卑。
(3)感情朗读
2,学习2-3段,体会两次掌声的意义
(1)指名读
(2)交流两次掌声前后,英子内心想些什么?
(3)抓“立刻、犹豫、慢吞吞,眼圈红红红红“等词理解英子情感的变化,
(4)你想对英子说些什么?
(5)读体会两次掌声的渐进意义(鼓励加赞扬)
3. 总结质疑: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变化的呢?这掌声给了她什么?
(1)讨论:
(2)总结:明确两次掌声的意义
(3)齐读体会两次掌声的渐进意义(鼓励加赞扬)
(四)、总结下课:精彩的故事会结束了,英子的故事并没有结束,英子变了,下节课继续了解英子的变化。
(六)、板书设计
29.掌声(鼓励、赞扬、信任、尊重)
外表:忧郁-? -乐观
内心:自卑-? -自信
(板书所用的词语可根据学生提供的词语而改动)
[《掌声》(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篇7:金木水火土 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知识目标:
1、认识田字格
2、认识7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下”四个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观察图画,图文结合。
能力目标:
认识7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下”四个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 认字写字。。
难点 观察图画,图文结合。
一. 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幼儿园都学了哪些儿歌呀?谁来背一背.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儿歌。
板书:2.金木水火土
二.认读生字
1.出示要求会认的生字,教师领读。
2.指名认读
3.小老师领读
三.初读儿歌
1.师范读
2.师领读,学生跟读
3.小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4.四人小组比一比谁背得最快
三、
1.出示田字格
2.学生观察说一说
中间竖虚线叫竖中线,横虚线叫横中线。
3.写字时,要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出示“一”,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6.以同样的方法学习“二.三.上”
总结
1、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收获?
2、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对大家有什么好处?
[金木水火土 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篇8:一年级金木水火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田字格,会写“一、二”等4个字和横、竖2种笔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读、联系生活、看图想象等方法,认识“一、二”等7个生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听读等方法,认识生字。认识田字格,学写汉字。
教学难点:
读准“三、四、上”的字音。观察、仿照范字,能在田字格中写准位置。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分配: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范读,学生倾听。学生回答听到什么。
2、出示课文,逐句朗读。学生自己尝试读一读。可以采用各种形式朗读,如按顺序读、倒序读、打乱读、“开火车”读。指名学生朗读。重点正音,把生字“三、四、上”读正确。
引导学生选生字把课文补充完整。
一二三(),金木水火土。
天地分()(),日月照今古。
二、学习“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
出示阿拉伯数字的1~5,与汉字的一至五进行对照,还可以出示画着不同数量(少于5)动物的图片,让学生数一数,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理解“金木水火土”。
木:出示树木的图片和象形字,告诉学生“木”指的就是树木,说说生活中哪些物品是用木头做成的。
水:出示水的图片。水是大自然的生命之源,引导学生说说水的用处。
火:出示火的图片,引导学生说说火的作用和危害。
土:出示土的多种形式,了解植物生长需要土壤。
重点理解“金”,出示各种金属制品图片,了解“金”可以泛指金属。
3、小结:金木水火土是大自然中最基本的事物。
三、学写笔画,练写生字“一、二、三”
1、教师讲解田字格。
(1)出示带有“上”字的田字格,教师讲解田字格的作用,目的在于书写的工整美观。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字,字要写在田字格的中间,上留天,下留地。
(2)引导学生识记“横中线、竖中线”。教师带领学生跟读田字格拍手歌。
2、讲解笔画横。
讲解:中国字又叫作方块字,它由一笔一笔的笔画组成,每个笔画都有自己的名称。引导学生说一说“一、二、三”中的笔画。跟读笔画名称“横”。
3、学写汉字“一、二、三”。
(1)出示田字格中的“一、二、三”。讲解:写字要注意
写字姿势、写字位置、笔画笔顺。
教师讲解写字姿势,分两步边讲解边示范。执笔时大拇指和食指脸对脸,中指指节抵后面。执笔位置离笔尖一寸,胸离桌子一拳,眼离桌面一尺。写字要一笔一笔写。教师带领学生书空。
(2)引导学生从书空“二、三”中了解写字时笔顺是有规律的:从上到下。
(3)学生尝试写汉字“一”。
教师范写“一”,边写边说书写横的要领。学生尝试写汉字“二”,教师重点指导上横短,下横长。学写汉字“三”,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比较三横的长短有区别,强调中间一横最短;三横之间要等距。
(4)在学生写完一个字后,教师要进行及时点评,学生再练习,争取一个比一个写得好。
篇9:《金木水火土》教学片断赏析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多元化识字,夯实识字基础 (教学重点)
师:七个生字不一样,仔细瞅瞅,有的地方还挺像。你们也来看一看!
生1:我觉得“一、二、三”长得像!它们可能是三胞胎,因为它们都只有“一”。(学生不知道“一”的笔画叫“横”,用手比划)
师:你可真是火眼金睛。老师告诉你,这一笔(做横的动作)叫做“横”。大家都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一写“一”,再念一念。
生2:老师,我发现这三个字挺有趣,“一”就是一个“横”,“二”就是两个“横”,“三”就是三个“横”,又好记,又好写。
生3(迫不及待):老师,我发现这三个字虽然都有“横”,但是不一样,有的长,有的短。
师(竖起大拇指):真了不起,同学们,快用我们明亮的眼睛仔细看一看这三个字,到底哪一横长,哪一横短。
生4:老师,“二”上面的横短,下面的横长。
师:看得准!大家和他一起书空--“二”第一笔横短,第二笔横长。(学生集体书空)
生5:老师,“三”上面的两横短,下面的横最长。
师:再仔细看一看,上面的两横一样长吗?
生(仔细观察)
生5:老师,我这次看明白了,上面的两横也不一样长,第二横比第一横略短一点。
…………
赏析:“一、二、三”三个字看似简单,却会在学生的书写中呈现不同的难度。比如,三个横的不同长短就是书写的一个难点。本片段中,教师以“七个生字不一样,仔细瞅瞅,有的地方还挺像”引发学生细致观察的兴趣,“一、二、三”集中对比,又将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横上,教师在学生观察交流之后的有效点拨,可以使学生的观察更加深入、细致,充分夯实了学生识字观察的基础。
[《金木水火土》教学片断赏析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篇10:《金木水火土》教学建议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一、识字写字
1. 识字。
本课以朗朗上口的儿歌形式,引导学生学习汉字“一、二、三、四、五”和“上、下”。要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在听读课文中识字正音。
通过听读儿歌,让学生说说诗中有哪些事物和数字。7 个生字中,“三、四”的声母是平舌音,“上”的声母是翘舌音。由于学生还未学习拼音,需要教师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日常用语,在多种语境中正音,激发学生认读的兴趣。
(1)逐句听读。教师逐行示范读,引导学生逐行倾听并跟读,随机出现四行对韵歌。在听读中,可以采用全班读、同桌读、个人读等多种形式,教师及时纠正生字读音。
(2)语境诵读。采用播放录音、师生对读、拍手对读等多种语境诵读方式,如教师读第一行,学生读第二行;教师读第一句,学生读第二句。在语境中巩固读音,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
教师可以借助图片、做动作等方式,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一、二、三、上、下”这5 个汉字学生熟悉,“四、五”的字形相对复杂。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联系生活识字。“一、二、三、四、五”是常见字,可联系生活多认读。有的学生学前已认识这些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这些字,还可以让会认的同学带大家认读。
(2)简笔画识字。学习“上、下”时,可以提供大地、绿树、小鸟和蚯蚓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大地、树干和树根,最后通过找鸟和蚯蚓的位置,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3)语境识字。可以用熟字组成新词的方法,引导学生巩固生字、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如“天上、地下、上下”等词语。
2. 写字。
认识田字格。本课是学生首次学写汉字,要让学生认识田字格的横中线、竖中线,可以用《田字格拍手歌》帮助认记。
培养良好习惯。写字教学要注意良好写字习惯的培养。本课是学生第一次动笔写字,写字姿势很重要,要关注每个学生执笔和写字姿势。执笔方法的掌握是难点,有些学生在幼儿时期已形成了不规范的执笔方法,需要教师手把手地教,一对一地去纠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我爱学语文”中了解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对照图片摆好执笔和写字姿势,并要求学生在动笔前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注意不同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本课要求写的都是结构简单的独体字,结合“一、二、三、上”的书写,认识横、竖两种笔画,并按“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学习书写。教学时,可让学生观察独体字的笔画占位,然后教师范写,同时让学生也跟着书空,帮助学生巩固笔画名称,记住笔顺。
本课4 个字书写要点:
二、课文学习
1. 朗读指导。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在语文课上学习儿歌。教学时,教师要重视示范和带读,引导学生能根据儿歌的节奏读正确,读流利,不唱读,不拖调。
在听读、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自己读一读,鼓励学生看清文字后,把每个字读准确。这时允许学生以较慢的速度读,以认读汉字为主,重点是读正确。本课语句排列整齐,朗朗上口,具有韵律美。朗读时,可以按儿歌的特点适当停顿,句末稍延长,第二行“金木水火土”可以读得略重。
2. 理解运用。
图文结合,在语境中理解词句。文中先后出现“金、木、水、火、土、上下、日月”等词语,其中“金木水火土”可以利用图片和生活实际,让学生初步感知,请学生在图中和生活中找一找有关的事物,了解生活中和它们相关的事物。“上下”可以利用事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加以理解,如“铅笔在桌子上”“凳子在桌子下”,学生知道天在上、地在下即可。“日月”不仅可以理解本意,还可以联系生活说说今天是“× 月× 日”,明天是“×月× 日”,昨天是“×月× 日”。
对于“金木水火土”的理解,要避免对五行的介绍。重在读读背背中识字、积累,适当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初步了解日常生活中相关的事物。
3. 课后练习。
课后安排了两道练习题。第一题“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提出了本课的阅读要求,引导学生在语境中识字,在读读背背中积累。课内要采用多种方式朗读,从熟读到背诵,做到不漏字、不添字,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第二题“认识田字格”,这是第一次练习写字,教材呈现了一个带生字“上”的田字格,并注明田字格中关键的两条线,帮助学生借助“横中线”和“竖中线”来把握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引导学生按照规范认真写好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金木水火土》教学建议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篇11:金木水火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金木水火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巩固生字
1、我会认。
变序抽取字卡,学生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2、我会记。
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全班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
3、我会用。摘果子说词语或句子。
二、指导背诵课文
1.全班齐读课文两遍。
2.限时背诵课文:给5分钟时间,学生各自试着把课文背诵下来。
3.自由配上动作背诵课文:指名背诵,小组齐背,全班齐背。
三、指导书写一二三四五上下。
1、观察课本中田字格里的`范字。
2、说一说: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横的长短变化及其在田字格里位置变化这两方面来说)
3、教师范写一二三四五上下,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
4、学生分别描一个、写一个,写完后与范字对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讲评:讲评后,学生继续练写。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布置
篇12:《金木水火土》导学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设计说明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是《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学生提出的识字要求。本节课,我以游戏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在游戏中识字,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体验中识字,这样不仅降低了识字难度,更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制作本课生字卡片。(师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用时:5分钟)
1.播放动画视频。
2.“金木水火土”五个动画小人自我介绍:我们五个兄弟叫“五行”,古代的人们认为自然界的一切都是由我们五个兄弟变化产生的,自然界的一切都和我们息息相关。
1.学生仔细观察五个动画小人身上的字(金、木、水、火、土),试着读一读。
2.学生认真观看动画视频,知道“金木水火土”是“五行”,古人认为它们和自然万物有关系。
1.看图读字。
金 木
水 火 土
二、借助动画,诵读韵文(用时:10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自由朗读。
2.播放动画视频,引导学生听范读。
3.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赛读活动,比一比谁读得更流畅,读得更准确,如果能读出节奏感就更棒了。
4.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赛读活动。师生针对学生读得好的地方进行点评和学习。
1.学生自由朗读对韵歌,读不准的字音可以先圈起来,再请教老师和同学,最后再读几次。
2.学生认真倾听,看一看刚才在自由朗读的过程中,自己哪些字音读得不准。
3.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自主练习,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后请读得好的同学示范,听一听怎样读出节奏感。
4.每个小组选代表参加比赛,倾听的同学要学习同伴读得好的地方。
2.读一读,圈出本课的7个生字。
一二三四五,
金木水火土。
天地分上下,
日月照今古。
3.照样子说一说。
天地 天对地
上下 ____对____
日月 ____对____
今古 ____对____
三、借助动画,集中识字(用时:10分钟)
1.播放动画(全文中7个要求会认的字反复闪烁),教师引出认字活动,并引导学生自由朗读生字。
2.游戏巩固(动画中金娃手拿7个生字卡片),组织学生开火车认读7个生字。
3.游戏扩词。(动画中木娃要求小朋友们为7个生字伙伴找词语朋友)
1.学生仔细观察动画中闪烁的“一、二、三、四、五、上、下”七个字,大声读出字音,如果自己读不准,就听同学读。
2.学生认真看清金娃手中的字卡,大声读出字音。如果遇到问题,本组同学要主动帮助同伴认读。
3.小组选择喜欢的生字,开火车扩词,尽量说我们生活中常用的词语。
4.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认识的词语最多。
一干二净 三心二意
一来二去 三三两两
四、借助动画,指导书写(用时:15分钟)
1.播放动画(动画中水娃推出田字格图片,为大家介绍田字格各部分名称)。
2.播放动画(动画中火娃集中出示“一、二、三”),引导学生观察三个生字的共同点。
3.引导学生再次观察三个生字,看一看每个生字的“横”分别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4.教师范写,并组织学生练习书写。
5.播放动画(动画中火娃书写“上”字),引导学生找出“上”字中新的笔画。
6.教师组织学生观察老师的范写,并完成书后练习。
1.学生认真观察,知道田字格中间有横中线和竖中线,又分成四个小格,分别是左上格、左下格、右上格、右下格。
2.学生认真观察,知道“一、二、三”都是由“横”组成的,书空练写“一”。
3.学生观察,一边观察一边说一说“一、二、三”的“横”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练习书空。
4.学生认真观看老师范写的每一笔,在书中田字格中完成“一、二、三”的书写。
5.学生认真观察“上”字,知道“上”字中出现了新的笔画“竖”,并书空练写。
6.学生观察之后知道“上”第一笔“竖”要写在竖中线上。自主练写。
[《金木水火土》导学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篇13:《金木水火土》备课资料(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金木水火土》备课资料
1. 正确的写字和执笔姿势。
执笔要做到“指实掌虚”,就是手指执笔要实,掌心要空,虚圆,指关节略弯曲,这样写起来才能灵活运笔。
腕关节与手臂呈一条直线,不能弯曲。
《金木水火土》教学目标
1. 通过听读、联系生活、看图想象等方法,认识“一、二”等7 个生字。
2. 认识田字格,会写“一、二”等4 个字和横、竖2 种笔画。
3. 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 通过听读等方法,认识生字。认识田字格,学写汉字。
【难点】 读准“三、四、上”的字音。观察、仿照范字,能在田字格中写准位置。
《金木水火土》课文解析
本课是一篇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儿歌,向我们揭示古人认识世界的一种思维观念,即以自然界的5 种物质--金、木、水、火、土,作为构成宇宙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变化的基础。五行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天地日月了。天在上,覆盖万物;地在下,衍生万物。太 阳、月亮一直贯穿古今。本课插图与第一课插图合用,“人”立于天地之间,再次让学生感受时空的浩荡,以及人在宇宙万物中的重要性。
《金木水火土》“上”的笔画书写要点 (图片见配套word文档)
《金木水火土》“三”的笔画书写要点 (图片见配套word文档)
《金木水火土》“二”的笔画书写要点 (图片见配套word文档)
《金木水火土》教师示范书写笔画“横”要点提示 (图片见配套word文档)
《金木水火土》教师示范书写笔画“竖”要点提示 (图片见配套word文档)
金木水火土--含有数字的成语
一心一意 一清二白 三心二意 四面八方
五颜六色 七上八下 九牛一毛 十全十美
[《金木水火土》备课资料(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篇14:《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
《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当众演讲。
2.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所举两个事例的作用和它们所强调的重点的不同。激励学生树立团结协作、自我牺牲等可贵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事例的.作用及强调的重点;会当众演讲。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7
学会合作
2.齐读课题后,提问:你们都想知道什么?
3.课文中的“合作”指的是什么?
4.人们为什么必须相互合作?
5.怎样才能与人搞好合作?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8个生字。
(3)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孤立
典范
悠扬
倾泻
和谐
协作
顾名思义
卓有成效
情不自禁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钥匙
嘴唇
倾泻
协作
顾名思义
瓶子
牺牲
一幢
情不自禁
(2)指名读,注意读准带点的字。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顾名思义:看到名称而想到它的含义。
倾泻:课文指美妙的乐曲好似从乐师的嘴唇边、指缝里飞扬出来。
典范: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
和谐:配合得适当、匀称。
交响乐团:大型的管弦乐演奏的团体。由弦乐器、木管乐器、
铜管乐器、打击乐器等组成,参加者能达上百人。
(4)齐读生字词。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4.检查自读情况,分自然段读课文。
5.默读课文后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3自然段):说明生活在世界上大家都离不开与别人合作。
第二段(第4~6自然段):通过具体事例,说明具有协作精神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才能合作得好。
第三段(第7自然段):指出只有学会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三、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文后练习2。
篇15:《At-the-zoo》 第1课时教学设计
《At-the-zoo》 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Let’s talk Let’s practice
教学目标:
1、能听、说、认读形容词big、small、long、short.能用“look at…… It has…… It’s so……的句型介绍动物的特征。
2、通过练习和游戏等方式使同学掌握have 和has的用法,并能正确运用,语调自然。
课前准备:
1、准备教材配套的录音带
2、准备大象、猴子、狗、兔子等几种常见动物图片和long、short、big、small的单词卡片。
3、准备第一册Unit4 B let’chant磁带
4、准备动物头饰
教学过程:
1、热身、复习(Warm up/Revision)
(1)、唱英文歌曲
(2)、复习动物单词,教师出示动物卡片,要求同学分组认读,进行认读单词竞赛。
(3)、教师播放第一册Unit 4 B let’schant 的录音带,将cat、pig、m、mouse的`图片贴在黑板上,边指图边听录音复习歌谣,做出相应动作。
(4)、说关于动物的句子,自由说。
2、出现新课(presentation)
(1)、出示形容词big、small的单词卡片利用手势和动作教这两个形容词,待同学练习几遍,初步掌握时,可出示大象的图片,对同学说:“Look at the elephant. It’s so big.”再出示老鼠的单词卡片,对同学说:“ Look at the mouse.It’s so small.”
(2)、出示形容词long、short的单词卡片,通过直尺或铅笔来教这两个形容词,练习几遍后,教师可对同学说:“ Look at the ruler, It’s so long, look at the ruler, It’s so short.”让同学用长短不同的两支铅笔进行仿照练习。加深对形容词的掌握,同时更进一步了解so的用法。
(3)、出示单词卡片,复习long 、short 、big 、small,通过实物、动作复习这四个形容词,达到熟练。
(4)、教师将Unit 6 let’s talk挂图贴在黑板上,播放配套的录音磁带,让同学初步感知对话含义。
(5)、根据同学平日积累和对大象观察,让同学试着用short long big small等几个形容词来描述大象。教师根据同学描述情况将课文内容再次导出,并板书在黑板上。
3、趣味操练(practice)
(1)、看挂图,试着描述大象的特征,教师可先示范一遍,再让学生试着描述。
(2)、教师拿出准备好的动物图片,如m,让学生仿照课文描述其特征。
(3)、每组学生拿着一个动物图片在组内进行特征介绍,然后在全班表演,每组一名代表。
(4)、教师布置一个任务,利用本课学习的几个形容词介绍自己,注意区别第一人称“我”要用have,然后分组自我介绍。
(5)、做let’s practice部分的练习。按照课本呈现方式,教师拿一个小猪的面具,请一名学生到台前扮演小猪,并自我介绍:
I am a pig, I have big ears and small eyes.让另外一名学生转述。It’s a pig, It has big ears and small eyes.
再拿出小兔子的面具进行一样的练习,句子可再多说一些。如: I am a rabbit, I have big ears and small eyes. I have long legs and short tail.再让学生转述。
4、课堂评价,总结鼓励
做活动手册上的练习,给予表现积极进步较大的同学“英语之星”的奖励。
篇16:《风筝》第1课时教学设计
《风筝》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初步整体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为进一步感悟课文思想内容做准备。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
⑴ 布置预习:反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提出问题或作评价。
⑵ 预习课后练习二,准备与同学们交流。
2、教师:
⑴ 教师应多准备一些资料,以便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课文。
⑵ 把课后练习融于教学的过程中。
⑶ 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提出问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完成时间:2分钟)
亲情是人世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温馨和美的亲情动人心弦,感人至深,在误解和冲突中的亲情也是真挚而令人难忘的。今天学习的《风筝》,就是鲁迅(周树人)回忆自己和弟弟周建人小时候围绕风筝发生的一件事。无论是当年管错了,还是醒悟后的自责及无法补救的沉重,都洋溢着浓浓的手足之情。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篇文章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在课前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把弄不懂的字、词画拿到组里解决,再把解决不了的自已写到黑板上,大家一起解决。(完成时间:4分钟)
三、质疑探究(完成时间:20分钟)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1、这篇课文回忆的是什么事情?请你概述一下。
2、读完课文以后,你有哪些感受?
提示:为什么“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事隔几十年为什么要讨小兄弟的宽恕?为什么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鲁迅对待自己的错误态度与一般人有什么不同?小兄弟为什么全然忘却,毫无怨恨?
3、课文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大家一起研讨。
个别学生朗读全文,听读课文后,进行朗读评价。
教师小结:这篇课文的'意蕴很丰富。有手足情;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我”的自省精神;小兄弟无怨恨的思想内容。又集中表达了“我”的惊异、悔恨、补过、悲哀的情感。抓住“我”情感经历这条主线,为感悟课文思想内容做准备。因初步感知,教师要及时引导,尊重学生独特理解。
四、自主质疑,合作探究(安排时间:17分钟)
1、问题探究:
⑴ 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联系下文)
⑵ 画出描写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光明媚”的句子,说说作者为什么把往事的回忆放在这样的画面中展开?(多角度讨论探究)
⑶ 为什么说“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近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北京天空中荡漾了”?
师生讨论后,教师加以评述。
2、教师小结:
作者在北京的冬季看到天空中的风筝所引发的惊异和悲哀(引出下文),在“春光明媚”的画面里展开了对往事的回忆,使现实中严冬的“寒威”与回想中春日的“温和”互相映衬,既增添了回忆往事哀婉动人的力量,又使文章带上几分明丽的色彩,透露出作者不满黑暗现实、向往光明天地的心情。
五、布置作业(完成时间:2分钟)
1、精读课文,再提问题,继续研讨。
2、课后“读一读,写一写”。
《金木水火土》教学设计第1课时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精选1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