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黑海”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游击队歌的教学设计,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游击队歌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目录
篇1:游击队歌的教学设计
《游击队歌》教学设计
一、课 题:《游击队歌》
二、授课班级:七年级
三、授课人: 孙 燕
四、课时数: 1课时
五、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游击队歌》,感受歌曲所描绘的历史背景和塑造的机智、勇敢、紧张、愉快的游击战士形象。
2、能够用轻快有力的声音形象地歌唱,生动表现歌曲内容。
3、借助歌曲展开一次革命传统教育,引发学生对革命历史题材音乐的兴趣。
六、教学重点:
用轻快有力的声音演唱《游击队歌》。
七、教学难点:
掌握弱起节奏的正确演唱。
八、教学方法:
教法:欣赏法、演示法、讲授法
学法:欣赏法、视唱法、练习法
九、教学媒体:多媒体
十、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播放影片《铁道游击队》片段(借助影片熟悉战争年代的特定环境,引发学生学习热情。)
师:同学们知道这是发生在什么时期的影片吗?
生:抗日战争时期
师:影片片段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在我中华大地上疯狂掠夺,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深入敌后,广泛地开展游击战争,终于取得了抗战的胜利!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首革命题材的歌曲——《游击队歌》。
(二)新课教学
1、作者简介
贺绿汀(1903—1999)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湖南邵阳人。他有许多著名的作品,被我们所熟知的有《天涯歌女》、《嘉陵江上》、《四季歌》、钢琴曲《牧童短笛》、管弦乐曲《森吉德玛》,还有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游击队歌》。
2、认识节奏型
师:在学习歌曲之前,我们先来认识几个节奏型
X4分音符8分音符 16分音符
请同学们分别用老人,大人和小朋友走路的速度来表现这三个节奏的速度。并模仿出来。
生模仿
师:如果我们把时值和速度用高低快慢来区分的话,时值越高,速度越快,16分音符的速度比8分音符快一倍,8分音符的速度比4分音符的速度快一倍。
3、学唱歌曲
(1)初听歌曲——《游击队歌》。
师:请同学们仔细听,听这首歌曲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播放歌曲)
生:弱起
师:非常好,这首歌曲的第一小节是弱起小节,如果乐曲从小节的若拍或弱位置开始,而且第一小节的拍型总时值不完整,就叫做不完整小节或弱起小节。我们这首歌曲的第一小节就是典型的弱起小节。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来做下面这一条节奏练习。
(2)节奏练习
师:这条节奏中所包括的节奏型,我们都在以前的音乐课中分开学习过,先在就请同学们特别注意我们第一小节的弱起的节奏。
3、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师:很好!在做过节奏练习之后,老师想让同学们根据《游击队歌》的节奏,来朗读我们的歌词,老师先来做个示范。(示范)
生朗读。
4、跟着音乐学唱歌曲
5、歌曲创作背景介绍
师:非常好,同学们现在已经基本能够掌握这首歌曲的节奏了,但是这还不够,下面老师想将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介绍给大家,老师希望大家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之后,能够加入自己的感情,带上情绪来演唱这这首歌曲。那就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歌曲创作背景介绍)
6、跟音乐完整演唱(注意歌曲演唱情绪)
7、欣赏合唱版《游击队歌》
《游击队歌》是一首经典的革命歌曲,所以它也被改成了好多不同的版本广为流传,下面老师请大家欣赏一个合唱版的《游击队歌》,在欣赏的过程中请同学们带上以下两个问题去聆听。(提出问题,播放音乐)
十一、课堂小结
正是中国人们智慧的结晶,高潮的作战策略,将日本鬼子赶出了中国的领土,歌曲刻画了游击战士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群体英雄形象,也反映了中国人民反击侵略者的坚强决心。
最后,让我们在歌声中再次重温难忘的历史岁月。
全体演唱《游击队歌》,结束本节课。
篇2:游击队歌的教学设计
《游击队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结合《游击队歌》了解相关的音乐文化和历史背景。
2. 感受体验《游击队歌》的音乐内容、音乐情趣,能够用轻快有力的声音歌唱,并生动形象地表现歌曲内容。
3. 积极参与歌唱、聆听、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创作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
1. 用轻快、有力的声音演唱《游击队歌》,自如地表达歌曲的意境。
2. 掌握弱起节奏的正确演唱。
教学难点:
连续十六分音符处,演唱要清晰均衡,附点八分音符处要处理好。 教学关键:
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创作表现歌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创设情境
播放歌曲《歌唱祖国》,学生迈着自信豪迈的步伐进入教室。
二、导入
师:正如歌曲《歌唱祖国》中所唱的那样,我们中华民族历经了种种苦难才得到解放。接下来请大家欣赏一部电影(播放电影歌曲《地道战》的精彩片段),你能说说歌曲反映的是我国哪个时期的历史背景吗?
生:抗日战争时期。
师:在这期间,在中国大地上涌现出了许多的抗日队伍,有八路军、新四军、还有一股武装力量,他们活跃在敌人的后方,给敌人出其不意的打击,他们是哪支队伍?
——游击队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反映游击队员战斗生活的歌曲——《游击队歌》。
新课教学
基本训练:
1. 发声练习
要求:继续U的'发声练习,要求深吸一口气,保持住气息,嘴撮起来,笑肌抬起,声音竖起来。
2. 音乐知识
弱起小节:歌(乐)曲或歌(乐)曲中的某一段有弱拍或强拍的弱位置开始的,叫做弱起,弱起的小节就叫弱起小节,或称不完全小节。弱起的歌(乐)曲的最后一小节多数也是不完全的。首尾两小节
的拍子相加,为一完全小节,这是歌(乐)曲常用的一种形式。如《国歌》是用弱起的形式写的。
3. 认识节奏型
师:在学习歌曲之前,我们先来认识几个节奏型
16分音符 8分音符 4分音符
请同学们分别用小朋友,大人和老人走路的速度来表现这三个节奏的速度。并模仿出来。
师小结:时值越高,速度越快,16分音符的速度比8分音符快一倍,8分音符的速度比4分音符的速度快一倍。
4. 节奏练习简介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贺绿汀。
(一)初次欣赏,整体感受
师:歌曲描绘了游击战士怎样的音乐形象?
——机智、勇敢、灵活、顽强的英雄形象。
读文章的时候首先要做到读懂文章,歌唱也是这样,我们在唱歌之前首先要理解歌曲。
(二)二次欣赏,分析歌曲
师:让我们从音乐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这首歌曲的创作特点? 音乐要素:
旋律:流畅、轻快 ——表现:战士的机智、灵活。
速度:轻快 ——表现:热情、积极。
节奏: 4∕∣xx xx x xxx ∣
音乐特点:弱起小结、节奏密集、富于变化,表现作战深入敌人后方、神出鬼没。
(三)再次欣赏,划分结构
A段(第1—8小节)采用了弱起节奏形式及小军鼓号角式的明亮音调。它巧妙地、恰到好处地塑造了游击战士勇敢顽强、机智灵活、乐观豪迈的英雄形象。
B段(9—16小节)分两大乐句.第一乐句的节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显得沉着、坚定。其旋律线先抑后扬,并在句尾出现离调。这一切与前段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展现了游击战士坚定、勇敢、豪迈、乐观的精神面貌。
第二乐句再现了A段的第二乐句,从而与第一乐段形成统一。在这里,无比清晰地表达了游击战士抗战到底的决心。
歌曲的音域、演唱力度有没有变化,在哪里发生了变化? 分析:① 4∕② 4∕4 33 3 22 2︱??
音域:① 由低音区经四度跳进到中音区,旋律线曲折
② 中音区旋律线条平稳
力度:① 中弱、轻巧地、有弹性地
② 中强、饱满、洪亮、声音坚定
师:划分结构,你认为可分为几段?
——两段
(四)学唱
指导学生用急吸缓呼的方法和富有弹性的、轻快有利的声音唱歌(教学意图:学生处于变声期,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及保护嗓音。)
音乐知识讲解,介绍变声期:
同学们,每个人从童年过渡到成人都要经过变声期,一般出现在12——15岁左右,变声期容易出现声音沙哑低沉,高音不易控制等现象,所以必须注意保护嗓子,不要大声喊叫、唱歌,不要模仿成年人唱歌或者压着嗓子唱歌,避免嗓子的过度疲劳。尤其感冒或者做完激烈运动时要更加注意。
唱一首或者几首歌曲很容易,但是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不容易,它是我们唱好歌曲的前提。
我们要轻声唱歌,使歌声自然流畅。咽喉、口腔要放松,不要紧张。学习用头声唱歌,避免使用胸声。把唱高音的感觉带到中音区和低音区。
1. 掌握歌曲的节奏
《游击队歌》的节奏活泼、富于变化,曲调轻快、流畅,充满旺盛的活力,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让我们一起来看歌曲的节奏型并一起打出这些节奏: ∣ ⅹⅹ ⅹⅹ ⅹ ⅹ ⅹⅹ∣ⅹⅹⅹ.ⅹ ⅹ
2. 学唱
第一乐段:1、“La”模唱 2、填词演唱
篇3:《游击队歌》音乐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弱起及弱起小节。
2、能力目标:掌握弱起节奏的正确起唱,并能用轻巧、弹性有力的声音和急吸缓呼的换气方法演唱《游击队歌》。
3、情感目标:了解《游击队歌》的相关文化及历史背景,感受抗日战争时期游击队战士英勇、豪迈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
用轻巧、弹性有力的声音演唱《游击队歌》,并自如地表达歌曲的意境。
【教学难点】
1、掌握弱起节奏的正确起唱。
2、连续十六分音符处,演唱要清晰均衡,附点八分音符处要处理好。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播放歌曲《歌唱祖国》,学生迈着自信、豪迈的步伐进入教室。
二、创设情境,导入歌曲:
1、师:正如歌曲《歌唱祖国》中所唱的那样,我们中华民族历经了种种苦难才得到解放。接下来请大家欣赏一部电影的精彩片段(播放电影《地道战》主题曲),你能说说影片反映的是我国哪个时期的历史背景吗?
生:——抗日战争时期。
2、师:在这期间,中国大地上涌现出了许多的抗日队伍,有八路军、新四军、还有一股武装力量,他们活跃在敌人的后方,给敌人出其不意的打击,你知道他们是哪支队伍吗?
生:——游击队。
3、师: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首反映游击队员战斗生活的歌曲——《游击队歌》。
三、聆听体验,激情感受:
1、初次欣赏,整体感受。
师:请同学们仔细的聆听,歌曲描绘了游击队战士怎样的音乐形象?
生:——机智、勇敢、灵活、顽强的英雄形象。
2、二次欣赏,分析歌曲。
师:同学们再来欣赏一遍这首歌曲,然后让我们从音乐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这首歌曲的创作特点?(聆听歌曲,从拍号、节奏、风格、旋律等角度探讨)
拍号 | 4/4拍 |
节奏 | 密集、活跃、富于变化。 |
旋律 | 轻快、流畅,充满旺盛的活力。 |
风格 | 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 |
师小结:《游击队歌》的节奏活泼、富于变化,曲调轻快、流畅,充满旺盛的活力,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
3、再次欣赏,划分结构。
师:歌曲的音域、力度在哪里发生了变化?可以将歌曲划分为几个乐段?反映了游击队战士怎样的思想感情?我们一起再次聆听这首歌曲找出答案。
生:——音域由低音区到中音区,力度由中弱到中强,所以分为两个乐段。
师小结:歌曲分A段(第1—8小节)和B段(9—16小节)两个乐段。歌曲表现了游击队战士神出鬼没,深入到敌人后方与敌人进行机智、灵活、英勇、顽强的斗争,生动刻画了游击队战士在敌后艰苦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深刻地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反击侵略者的顽强决心。
四、合作探究,学唱歌曲。
1、音乐知识:
师:A段采用了什么节奏形式?
生:——弱起节奏形式。
师:那么你知道什么叫弱起或弱起小节吗?
讲解:歌(乐)曲或歌(乐)曲中的某一段由弱拍或强拍的弱位置开始的,叫做弱起。弱起的小节就叫弱起小节,或称不完全小节。弱起的歌(乐)曲的最后一小节多数也是不完全的。首尾两小节的拍子相加,为一完全小节,这是歌(乐)曲常用的一种形式。如:《歌唱祖国》就采用了这种形式。
2、学生用Bang模唱曲谱。
师:刚才同学们的表现非常的棒。接下来,老师想请同学们用Bang(也就是模仿枪声)把这首歌的曲谱模唱一遍,看谁能唱出游击队员个个都是神枪手的气势。
3、填唱歌词。
师:同学们唱的真好!那你们能不能用刚才的状态把歌词再试着唱一遍?(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试着轻声填唱歌词)
4、教师伴奏,学生跟琴演唱歌曲。
(注意:声音有弹性、咬字要清楚、换气记号)
5、复听歌曲:
师:下面让我们再来听听游击队员抗战到底的决心吧。听后说一说:歌曲A、B乐段间情绪和力度有什么变化?我们应该如何演唱才能正确表达歌曲的深刻内涵?(放歌曲录音)
6、歌曲处理:
(1)A段表现游击战士勇敢机智,灵活善战,力度可弱些,但声音要轻巧、有弹性。
(2)B段表现游击战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有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力度可以稍微强些,应该带着一种坚定有力、充满必胜的信心来演唱。
7、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游击队歌》伴奏,并指挥全体学生齐唱。
8、运用不同的演唱方法演唱歌曲。
师:同学们,唱的真棒!你们的歌声让老师觉得格外的振奋!那么,这首歌曲还可以用什么形式演唱?(男女生分组,一领众合……)
五、简介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
1、作者生平及作品:
师:同学们已经学会了这首歌曲,那么,你们知道是哪一位作曲家创作了这么优秀的音乐作品吗?他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下面我们就来认识这位伟大的作曲家——贺绿汀。
简介:贺绿汀(1903-1999)湖南邵阳人,是一位伟大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主要作品有独唱曲:《嘉陵江上》;钢琴曲:《牧童短笛》、《摇篮曲》;合唱曲:《游击队歌》《垦春泥》等。
2、创作背景:
《游击队歌》是贺绿汀在1938年抗战时期创作的一首抗战歌曲。
“八一三”事变爆发后,贺绿汀随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剧一队做抗日宣传工作,通过与指战员接触,他对我军游击战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他住在一个冰冷的煤仓里,但是他不畏严寒,在一夜之间连词带曲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军抗战歌曲——《游击队歌》。歌曲随即在华北各敌后根据地传唱开来,并迅速流传到全国各地。
六、拓展欣赏,情感升华:
师:同学们,《游击队歌》一经问世就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后又改编为芭蕾舞,被引用到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下面,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来欣赏。
(观赏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版本的《游击队歌》)
七、课堂小结:
岁月的长河流淌着许多难忘的旋律,它们讲述着历史,记载着过去。请同学们回去之后查找一下反映抗日战争的一些小故事和相关的音乐作品,下节课带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吗?
篇4:歌曲《游击队歌》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结合《游击队歌》了解相关的音乐文化和历史背景。
2、感受、体验《游击队歌》的音乐内容、音乐情趣,积极参与歌唱、聆听等音乐实践活动。能够用轻快、有力的声音背唱《游击队歌》,自如地表达歌曲的意境。
教学重点
让学生用轻快、有力的声音背唱《游击队歌》,自如地表达歌曲的意境。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掌握弱起起唱。
教具准备
风琴、多媒体、音响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歌曲《咱当兵的人》
一、情景导入
1、师:同学们,大家上午好,这节音乐课由我跟大家一起来上,首先请大家欣赏电影《地道战》插曲,(师用多媒体播放电影《地道战》插曲)
师:1942年到1944年,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大扫荡”。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利用新创造的斗争方式——地道战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游击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歌颂游击战士的歌——《游击队歌》,同学们了解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学生阅读理解)
板书:游击队歌 (5分)
二、寓教于乐
1、初步感知:师:同学们请欣赏歌曲《游击队歌》,(多媒体播放《游击队歌》)
师:大家来了解一下乐曲的创作背景。(多媒体展示)
师: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后,作者随上海文化界救亡队北上做抗日宣传,年底到达山西临汾,创作此曲献给八路军全体将士。在首次演唱后就受到热烈欢迎,随即流传。歌曲通过对抗日游击队战斗生活的写照,表现出游击健儿在敌后艰苦环境中蔑视敌人、机智英勇、战胜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师:我们来了解歌曲的作者和他的代表作。
作者:贺绿汀(1903-1999)湖南邵阳人。是一位伟大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主要作品
合唱曲:《游击队歌》、《垦春泥》; 独唱曲:《嘉陵江上》;
钢琴曲:《牧童短笛》、《摇篮曲》等
2、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唱《游击队歌》,首先跟老师来逐句学唱歌曲的旋律。(教师多媒体展示歌曲词谱,学生进行旋律学唱三遍,)
3、针对节奏 ×× ×× ×× × 和 ×××× 处及变化音,教师指导学生强化训练掌握。(针对学生不足及时矫正)
师:老师弹奏歌曲的旋律,同学们用“啦”来唱歌曲的旋律。(师先示范一句)
( 10分 )
4、歌词学唱,师:下面我们来学唱歌词(教师弹唱旋律,学生填唱歌词,教师及时纠正指导);教师指导学生逐句学唱两遍;师生一起齐唱歌曲两遍。(教师及时点拨学生) ( 8分 )
5、多媒体播放《游击队歌》,让学生欣赏
师:欣赏歌曲《游击队歌》,思考、讨论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和内容?(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师总结:(多媒体显示)乐曲的节奏活泼,富于变化,曲调轻快、流畅,充满旺盛的活力,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歌曲生动地刻画了游击战士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群体英雄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反击侵略者的坚强决心。
师:同学们根据乐曲的情绪、内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6、分析(多媒体投放)师:歌曲《游击队歌》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A段(1-8小节)采用了弱起节奏形式,它巧妙地塑造了游击战士勇敢顽强、机智灵活、乐观豪迈的英雄形象。B段(9-16小节)第一乐句的节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显得沉着、坚定。进一步展现了游击战士在敌后艰苦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师示范唱,讲解分析)
7、师:同学们根据老师的分析,分小组比赛演唱歌曲,女生唱A乐段,男生演唱B乐段,我们看哪个小组演唱得好。(指导学生分小组比赛演唱歌曲,小组互相评价,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8、师:A乐段女生演唱得比较轻快、灵活,B乐段男生演唱得沉稳有力,下面让我们男、女生一起,用富有弹性和轻快有力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一遍歌曲。(引导学生结合A、B乐段的对比,用富有弹性和轻快有力的声音有感情地背唱歌曲,加深对乐曲的理解和表现。) ( 10 分 )
三、实践创作
师:看课本第11页的三幅图画的情景,同学们分小组模仿表演,表现、体会抗日游击队员的战斗生活。
( 1、夜间伏击 2、奋勇前进 3、欢庆胜利 )
1、学生分组讨论。(每小组选一幅图画的内容进行创造)
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学生开阔思路,根据自身实际进行创作。
2、学生分组展示表演,表现游击战士的机智灵活和英勇善战,师生针对学生的表演做针对性评价。 ( 7分 )
四、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电视《铁道游击队》吗?学生回答。
师: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首歌颂游击战士的歌曲——《铁道游击队》插曲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2分50秒)通过欣赏,同学们看一看他们又是如何展开抗日游击活动的。(多媒体播放)
师:这节课老师跟同学们一起学唱了歌曲《游击队歌》,通过学唱歌曲,我们了解了游击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要充分发扬游击战士的乐观主义精神,充满自信,克服困难,相信大家,一定都能成为最棒的一个。
篇5:五年级音乐《游击队歌》教学反思
《游击队歌》是六年级艺术课本七单元中的一首歌曲,这首歌曲节奏活跃、富于变化、曲调轻快、流畅,充满了旺盛的活力,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学生非常的喜欢,本节课通过一系列的师生互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感悟音乐的表现力,显然学生活动成了本节课的主线。这首歌曲很容易学会,但如果能唱好就不是那么容易了,教师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设计,把学生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地掌握了歌曲的演唱风格,通过让学生聆听和欣赏不同表现形式但同一个音乐题材的作品,达到理解音乐的结构即表现形式,使学生获得对音乐的进一步理解。
另外,本节课还注重营造学生的学习氛围,在听、看、表演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如创设课堂氛围,让学生置身于当年的抗战情景。采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探求感情的表达方式,通过画面再结合轻声去理解游击队的机智、灵活、顽强的精神,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始终让学生处于浓厚的学习兴趣之中。
篇6:五年级音乐《游击队歌》教学反思
本堂课重点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因此,在课时流程上着重体现“情感”二字,通过诱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尤其在学唱歌曲时,同学们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不懂的地方学生会主动向同学们和老师请教,师生合作非常融洽,顺利完成本课教学任务。故我们在今后教学中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去尝试,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和精神。
篇7:七年级音乐下册《游击队歌》教学反思
七年级音乐下册《游击队歌》教学反思
我讲《游击队歌》一课时,上课之后,我在黑板上板书课题,只写了“游击队”三个字,有几个学生举手说:“老师,你将课题上的‘歌’字落掉了。”我说:“我就是想写‘游击队’这三个字,这是一个词。”接着,我很神秘地说:“你们在故事书里,在电视剧里,看到过什么样的人是游击队吗?”话音刚落便有的学生举手说:“老师,有一本书叫《草上飞》,那里有游击队。”有的学生说:“李向阳领的那伙人是游击队。”还有的学生说:“在铁道两边活动,专截打敌人的火车,这是铁道游击队。”接着,我又提出三个问题:(1)游击队的穿着打扮什么样?(2)他们都住在哪儿?(3)游击队是干什么的?让学生回答,以便对游击队有更深一点的认识。由于所提问题不脱离学生的知识实际,所以发言很热烈。有的'学生说:“游击队和老百姓一样穿着土布衣服,戴着狗皮帽子,背着干粮带,挎着大盖枪。”有的学生说:“游击队哪儿都住,有时住在山上、树林里,有时住在村子里,他们没有固定地方,游动作战。他们对老百姓好,老百姓对他们也好。”还有的学生说:“游击队是保护老百姓的。”“游击队是打鬼子的。”我肯定了学生的理解,“游击队”这个词就讲完了。接着,我又在“游击队”三个字的后面加上一个“歌”字,我告诉学生:“这回,课题写完了,但这又是一个词。你们知道,谁唱的歌叫‘游击队歌’吗?”有的学生说:“游击队员们唱的歌叫游击队歌。”接着,有学生补充说:“不光游击队员们唱,游击队长也唱。”我接学生的话茬风趣地说:“对了,有时,游击队长还教游击队员唱呢。”到此,课题就讲完了。讲完课题,我便及时地引导学生由题入篇地理解课文内容。我提示说:“在这首歌里,游击队长和游击队员们都唱些什么呢?你们想知道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想知道!”我说:“那好,大家读读歌词,然后要说一说,歌词里都说了些什么?”学生初读课文,必然有初步的理解,初步的印象。让学生把自己初读课文之后的理解、印象讲出来,同样是一种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学生讲完歌词里都唱了些什么之后,我让学生讲歌词中的第一句话:“我们都是……哪怕那山高水又深!”学生在讲“我们都是飞行军”一句时,当有的学生说:“飞行军,就是游击队员们坐着飞机从这儿飞到那儿。”很多学生都笑了,有的学生马上站起来订正说;“老师,他讲错了,那时候,游击队没有飞机,怎么能坐飞机呢?”我此时该讲了:“对,那时,游击队没有飞机,行军就*两条腿,但行军速度快,真是神出鬼没呀!”教师不把话说尽,还得留给学生去讲,我于是又说:“你们谁能举个例子,说说游击队来得那样快,走得那样神速。”学生说:“游击队到了李庄,有个汉*去告诉鬼子的小队长,鬼子的小队长骑着马,带着两队鬼子兵就奔李庄来了。他们到了李庄一看,游击队无影无踪了。”我赞许这个学生讲得好,又说:“对了,我们的游击队像飞一样,飞到了他们该去的地方,去打击敌人。”
课堂上,教师如果真正能把自己所教的学生,视为教与学活动的主人,面向多数地给学生以发言权,学生不仅每节课都受到了训练,而且能有效地激发起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分析:导讲,即在教师的启发、引导、点拨之下,学生对所学课文进行解词、释句、讲段。或由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然后由学生回答。这样,既能达到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启发的目的,又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则从学生的回答中及时地了解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便恰当地指导学生进一步读懂课文。引导学生口述对课文的理解,决不意味着该教师讲的教师也不讲了,而是为了使教师的讲解,更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实践使我感到:导讲得法,极容易调动学生学习语文课的积极性。
篇8:中国少先队先锋队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唱 《共产儿童团歌》
听 《少年先锋队队歌》
拓展 了解少先队的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共产儿童团歌》,帮助大家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2、通过欣赏歌曲《少年先锋队队歌》,让学生感受、体验进行曲的结构特点。并能跟着音乐做出队形变化。
3、通过拓展练习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使学生对入队和队活动引起回忆与向往。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两首音乐作品都是以“队活动”有关。歌曲《共产儿童团歌》是电影《红孩儿》的插曲。具有鼓动性的歌词和号召性的音调,表达了共产儿童团员美好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突出了进行曲的气势和进行曲的特点。
《少年先锋队队歌》是一首坚定有力、昂扬向上的进行曲风格的歌曲,原名《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歌曲表现了少先队员立志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做共产主义接班人的决心。歌曲始终给人以坚定有力、勇往直前的感觉。
而通过拓展练习既丰富了学生的队知识,又拓展了学生的文化视野。
教学重点
能按进行曲的风格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学会用简单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投影仪、投影片、有关革命年代少年英雄事迹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设问导入。
通过设问“小朋友们知道少先队过去叫什么吗?”,引入有关“儿童团”的话题。在《共产儿童团歌》的背景音乐中,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革命年代少年英雄事迹的图片
二、新授歌曲。
1、完整地欣赏歌曲《共产儿童团歌》的录音,让学生根据歌词复述儿童团员们在干什么?
2、带领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
3、采用整体听唱法学唱歌曲
A、要求学生随琴完整地哼唱旋律。
B、填唱歌词。
C、对个别学生唱不准的地方,教师予以重点指导。
4、创编活动
A、歌表演
教师引导学生自行创编动作进行表演唱。
B、分组合作,表现歌曲选择小军鼓为歌曲伴奏。还可以用手在桌面上模拟敲奏。节奏可以自行创编也可教师进行提示。
5、模唱歌谱。
三、欣赏创造。
1、介绍歌曲创作时的背景故事。
2、初听音乐,体会歌曲的情绪。
3、设计简单的节奏,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4、复听音乐,让一部分学生用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另外的学生在座位上进行行走练习。
四、拓展练习
向学生介绍一些少先队的相关知识。
五、课堂小结
篇9:中国少先队先锋队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能用饱满的情绪、嘹亮的声音演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2.主动参与音乐活动,并能与他人合作创造性地利用身边的物体进行表演。 3.感受歌曲雄壮激昂的情绪,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和建设祖国的责任感。 2学情分析
歌曲《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是曲作家寄明、词作家周郁辉1962年为电影《英雄小八路》创作的主题歌,原名《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1978年10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将此歌定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是一首坚定有力、号召力很强而又富有抒情性的进行曲式歌曲,可以在队列行进和少先队的各种集体活动中演唱,是每个少先队员必须学会的歌曲。歌曲采用2/4拍,大调式单二部曲式结构。歌曲生动形象的刻画出少先队员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表现了少先队员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的决心和对先辈们的崇高敬意,抒发了少先队员爱祖国、爱人民的真挚情感。带有附点音符和休止符的节奏x.x x x0 与前一段形成鲜明的对比,显得果断坚定,铿锵有力,充分表现了少先队员的坚强性格和顽强意志。接着三次重复“想着胜利勇敢前进”,旋律一次比一次递进,节奏一句比一句紧凑,将音乐逐步推向高潮,使最后句高潮得以突出,从而成功地塑造了共产主义接班人的音乐形象,最后一句与开始一句遥相呼应,使歌曲情感得到升华,加强了艺术感染力。 3重点难点
(一)重点: 1.引导学生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激昂的情绪演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2.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二)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精神饱满地演唱歌曲,并能唱出力度的变化和旋律的起伏。 2.在音乐活动中,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节奏、速度进行表演。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语展示
一、唱歌《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活动2【讲授】过程展示
1.导入:作为中国人我们都会唱本国的国歌了,那同学们现在都是少先队员了,你们会不会唱我们的队歌——《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呀?请会唱的同学跟录音一起唱一唱。
2.听歌曲录音。教师:请同学们仔细听一听合唱团的小朋友是怎样唱的?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绪?唱出了那些内容? 3.再听录音。请学生谈谈歌曲中对少先队员提出了那些要求。
4.出示歌词,让学生看着歌词再心里默唱。师:作为一名少先队员,应当准确地唱好《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这首歌曲是曲作家寄明、词作家周郁辉1962年为电影《英雄小八路》创作的主题歌,原名《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1978年10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将此歌定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再听歌曲录音。组织学生边听边随着节拍踏步。师:作为少先队员,我们一定很自豪,就让我们随着这坚定有力的歌曲踏起步来,展示我们的风采吧! 6.多次聆听歌曲录音。组织学生边听边随歌曲节奏进行对列变化创编。 活动3【活动】成果展示
7.分组展示。
8.有感情地慢速范唱,引导学生轻声跟唱。对唱得不准确的地方,如音准、节奏、速度、声音等,予以纠正。 10.歌曲处理。提醒学生注意演唱时要以情带声,第一乐段前两句要唱得饱满,咬字要果断,唱出少先队员蓬勃向上的气质和自豪感;后两句要唱得抒情亲切,唱出对祖国、对人民、对红领巾的热爱之情;第二乐段前四个小短句,要抓住 X.X的节奏特点,演唱时情绪饱满,铿锵有力;“向着胜利勇敢前进”三次重复要分清层次,层层递进,突出附点音符的重音,掌握好 X.__X节奏,要唱出少先队员的刚毅信念;最后一句,音乐处理时速度可稍慢一些,注意“接班”二字要顿开,“人”要唱满四拍在结束,这样才能将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自豪感充分表现出来。
11.师:《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是少先队的象征,我们不仅要唱好队歌,热爱队歌,更要像歌中唱的那样,“不怕困难,不怕敌人,顽强学习,坚决斗争。向着胜利勇敢前进”,做共产主义接班人。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种精神,声情并茂地再次演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活动4【练习】课堂小结
一、音乐活动“我们的队会”。
1.导入:请同学们先看一段鼓号队表演录像。
师:同学们,他们是不是特别神气呀?今天,我们也像他们一样做一名小队员来表演,好不好? 2.将学生分成四组:老师来弹琴、小镲组拍手、小军鼓组拍腿、大鼓组跺脚,提示学生:空拍的地方一定要空够拍,速度要慢,不要抢拍。
3.启发学生创造性地利用身边的物体或自制乐器进行表演。
篇10:中国少先队先锋队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由周郁辉作词,寄明作曲,原为儿童故事片《英雄小八路》的主题歌(原名《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作于1962年。
当时的队歌名为《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由郭沫若作词、马思聪作曲,是一首十分优秀的少儿歌曲。由于马思聪在“__”中受到迫害,此歌被打入冷宫。1978年少年儿童队改名少年先锋队时将《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定为队歌。
《队歌》的结构为两段体。第一乐段节奏宽广,旋律起伏,表现了少先队员们宽阔的胸怀和远大的理想。第二乐段果断坚定、铿锵有力,表现了少先队员们坚定的信心。末句“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是全曲的核心和高潮。
二、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少年先锋队,背唱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准确演唱歌曲《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教学难点
背唱歌曲《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欣赏 初听歌曲。
师生共同回忆成为少先队员的感受。
提问:当你戴上鲜艳的红领巾的那个时刻,你是什么样的心情?
(二)《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歌曲学习1. 欣赏并进行简单表演。
(1)再听歌曲《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听辨歌曲情绪。 提问:这首歌曲表现了两种情绪,你能听出来吗? (2)按歌曲不同情绪简单表演。
提问:你们认为什么动作能够比较好地把歌曲情绪表现出来呢? 学生听歌曲做简单表演。
(第一乐段可设计为踏步,第二乐段设计为敬队礼。) 2. 介绍歌曲历史。
教师:《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由周郁辉作词,寄明编曲,是故事片《英雄小八路》的主题歌,原名《我们是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创作于1962年。1978少年儿童队改名少年先锋队时将其定为队歌。
3. 学唱歌曲第一段。 (1)听歌曲画旋律线。
请同学们边听边用手按照旋律的走向画出旋律线来。 (2)看谱听录音跟唱。 学生听录音跟唱歌曲。 (3)完整演唱歌曲第一段。
(三)完整演唱歌曲 随音乐,完整演唱歌曲。
(四)欣赏《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动画 再次感受,体会歌曲的情绪。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同学们在演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时表现出了少先队员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这节课所感受的音乐都是进行曲的风格。希望同学们课后找一找有关进行曲风格的作品。
篇11:中国少先队先锋队歌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通过活动使学生懂得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少先队员。
活动过程 :
一:入队仪式
师:在举国上下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6周年之际,我们又以无比喜悦的心情迎来了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日。我班将产生第一批少先队员。他们在各方面的表现都非常的出色。
1. 宣布入队人员名单。
2. 五年级学生带领新队员入队,并且教学系红领巾。
3. 新队员宣誓。
二:讲述红领巾的由来
1922年2月13日,世界上第一个由工人阶级政党领导的少先队组织,在苏联莫斯科诞生了。刚成立的少先队,没有特殊的标志。那时的饥饿、困难正威胁着全苏人民,当然考虑不到少先队的标志问题。列宁的夫人克鲁普斯卡娅十分关心下一代的成长,建议共青团给少先队员们设计一种特有的标志。在一次接受新队员的大会上,来参加会议的先进女工把自己的红色三角头巾解下来系在少先队员的脖子上,勉励他们说:“戴着它,别玷污了它!它的颜色是同革命战旗一样的!”红领巾就这样诞生了。
三:“红领巾的光辉”故事
我们作为一名少先队员,就应该热爱我们的标志红领巾,就应该争当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争取为红领巾增添光彩下面请听故事《红领巾的光辉》。(听录音)
四:小品《谁对谁不对》
师:同学们,请观看小品,看完小品后,要求大家讨论:小品
中的两人对待红领巾的态度,谁对谁不对。
师:小红和小明都是新队员,他们每天早上起来是这样做——
(高年级两人表演)小红把红领巾系好后对着镜子进行检查;小明则匆忙地把红领巾塞进书包就出门。
师:晚上睡觉前,他们是这样做——
(高年级两人表演)小红把红领巾摘下挂在椅背上才去睡觉;小明则把红领巾一扔了事。
五:活动总结
老师:通过刚才的活动,使我们对红领巾有了深刻的认
识和理解,希望同学们做到热爱红领巾,努力争当优秀
少先队员,争取为红领巾增添光彩。
★ 游击队歌说课稿
★ 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范文模板
★ j教学设计
★ 匆匆教学设计
★ 黄河颂教学设计
★ 称赞教学设计
★ 加速度教学设计
游击队歌的教学设计(共11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