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a282457511”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课文《路旁的橡树》优秀教学设计,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课文《路旁的橡树》优秀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 目录
篇1:课文《路旁的橡树》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法指导】
自读自悟,讨论交流。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从文中人物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尊重生命的情感。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从文中人物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尊重生命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生命是多彩的!哪儿有了阳光的照耀,哪儿就有花儿朵朵,绿意盈盈。请看──(点击画面)
师:如果你心有所动,请你说一句动情的话。(生说)
2、师:一朵花绽放是美丽的,一株草生长是幸福的,而一棵树,一棵高大的橡树伫立在田野,在路旁,在眼前,那一定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今天我们就学习第8课《路旁的橡树》。
3、揭题:指导读题。
二、读文学习
1、师:这棵橡树将带给我们怎样感人的故事呢下面让我们捧起课本大大方方、自自然然地读课文吧!故事读完了,谁来把这个故事简单的说说(提示说话点击)。
2、说得好,能读好这些词吗(点击)愿读哪段就读哪段。
3、同学们,你们觉得路旁的橡树美吗(美)课文怎么写橡树美的呢谁能快速找出文中写橡树美的句子(点击品读句子)(齐读。怎么读好这个句子读着这个句子心里什么感觉齐读。)
4、师:橡树美,人更美!你觉得文中的那些人是美的
5、(有的认为工人们,有的认为工程师。板书:工人们、工程师)。
6、师:工人们怎么美,请拿起笔划出写工人们的句子。
工程师怎么美,也请拿起笔划出工程师的句子。
7、同桌互相读读,看看你能读出他们保护橡树时的心情吗
8、(点击)展示读,同学评。(如:谁听出来了,他想读出什么了。他读出了什么)
9、看课文,分角色读3~6段。
10、师:是的,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当看到路旁的充满生命力的美丽的橡树,人们自然就会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生读)
11、师:工人们和工程师都保护了橡树,如果要颁发一枚奖章,我们理所当然要把这枚熠熠生辉的奖章颁给他们,但我们觉得更应该颁发给千千万万像他们一样具有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人,是你、是我、是他。那就让我们都来做一个高尚的人。好吗
三、质疑拓展
师:读着感人的课文,也许意犹未尽,也许你还有许多的小问号,那下面就用采访的形式作个交流分享吧!
四、主题升华
1、师:同学们,《路旁的橡树》留给了我们许多的.沉思、遐想、感慨,甚至震撼。与其说这篇文章是一曲保护环境的赞歌,不如说她更是一首对生命的尊重与呵护的诗篇阿!(点击)
2、让我们伴着优美的琴声,和着生命的节拍,一起吟诵这首小诗,师领读。(可随机一边自由读诗一边给诗加题目)
3、小结:
让我们怀着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深情的呼唤(齐读诗的最后句)。
五、作业
推荐读物:《大瀑布的葬礼》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生命是多彩的!哪儿有了阳光的照耀,哪儿就有花儿朵朵,绿意盈盈。请看──(点击画面)
师:如果你心有所动,请你说一句动情的话。(生说)
2、师:一朵花绽放是美丽的,一株草生长是幸福的,而一棵树,一棵高大的橡树伫立在田野,在路旁,在眼前,那一定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今天我们就学习第8课《路旁的橡树》。
3、揭题:指导读题。
二、读文学习
1、师:这棵橡树将带给我们怎样感人的故事呢下面让我们捧起课本大大方方、自自然然地读课文吧!故事读完了,谁来把这个故事简单的说说(提示说话点击)。
2、说得好,能读好这些词吗(点击)愿读哪段就读哪段。
3、同学们,你们觉得路旁的橡树美吗(美)课文怎么写橡树美的呢谁能快速找出文中写橡树美的句子(点击品读句子)(齐读。怎么读好这个句子读着这个句子心里什么感觉齐读。)
4、师:橡树美,人更美!你觉得文中的那些人是美的
5、(有的认为工人们,有的认为工程师。板书:工人们、工程师)。
6、师:工人们怎么美,请拿起笔划出写工人们的句子。
工程师怎么美,也请拿起笔划出工程师的句子。
7、同桌互相读读,看看你能读出他们保护橡树时的心情吗
8、(点击)展示读,同学评。(如:谁听出来了,他想读出什么了。他读出了什么)
9、看课文,分角色读3~6段。
10、师:是的,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当看到路旁的充满生命力的美丽的橡树,人们自然就会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生读)
11、师:工人们和工程师都保护了橡树,如果要颁发一枚奖章,我们理所当然要把这枚熠熠生辉的奖章颁给他们,但我们觉得更应该颁发给千千万万像他们一样具有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人,是你、是我、是他。那就让我们都来做一个高尚的人。好吗
三、质疑拓展
师:读着感人的课文,也许意犹未尽,也许你还有许多的小问号,那下面就用采访的形式作个交流分享吧!
四、主题升华
1、师:同学们,《路旁的橡树》留给了我们许多的沉思、遐想、感慨,甚至震撼。与其说这篇文章是一曲保护环境的赞歌,不如说她更是一首对生命的尊重与呵护的诗篇阿!(点击)
2、让我们伴着优美的琴声,和着生命的节拍,一起吟诵这首小诗,师领读。(可随机一边自由读诗一边给诗加题目)
3、小结:
让我们怀着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深情的呼唤(齐读诗的最后句)。
五、作业
推荐读物:《大瀑布的葬礼》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师:在我的家乡,我看到人们为了烧火或拿到集市上去卖,就不顾有关规定盲目地上山砍树,我小时候看到的一片林子不见了,山上只留下光秃秃的裸露的泥土,我的心里很难过。有一位苏联的教育家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的故事……
2、揭示课题:路旁的橡树。
3、学生和教师一起初读课文,读准要求认识的生字。
4、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二、探究课文,领悟道理
1、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你能读懂哪一个自然段先说说,然后把你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有什么不懂吗
4、讨论:建筑计划可以修改吗
5、说说课文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6、你同意“筑路工人有一颗高深的心”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7、你认为还有哪些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8、学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9、师:现在你们就是坐车路过这里的人,看到了路旁挺拔的橡树和这里的路,你有什么话要说
三、总结课堂,迁移升华
1、你从筑路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么
2、如果你到了教师的家乡或者到了第十课中的那个小村庄,面对着不加节制的砍伐者,你怎么对他们说
3、你能给人们提出一些好的建议吗
篇2:语文课文《路旁的橡树》的教学设计
语文课文《路旁的橡树》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2.认识本课3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3.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板书课题
1、有位苏联的教育家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人们都为此感动,你想听吗?
2、学生老师齐读课文
3、读准要求认识的字
二、认读课文,领悟道理
1、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你能读懂哪一个自然段?
3、有什么不懂吗?
4、辩论:建筑计划可以修改吗?
5、说说课文那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6、你统一“筑路工人有一课高尚的心”这种说法吗?
7、学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8、师:你现在是一位乘客,坐车经过了这课橡树,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三、总结升华
1、你从建筑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么?
2、爱护树木,正当环境小卫士,你有什么建议能给大家提出来吗?
篇3:《路旁的橡树》优秀的教学设计
有关《路旁的橡树》优秀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选学课文,讲述的是一棵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的故事。在南北两座城市之间,准备修建一条公路,在公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工人们遇到一棵高高挺立着的橡树,为了保护橡树而改变方案,精心设计。这个故事,表现了人们对一草一木的珍惜,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环境保护意识。
链接:橡树,落叶乔木,果实叫橡子,富含淀粉。树皮和壳斗可提单宁酸,有些种类的'叶子可饲养柞蚕。沥青,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黑色或棕黑色,呈胶状,有天然产的,也有分馏石油或煤焦油得到的,用来铺路面,也用作防水材料,防腐材料等,通称柏油。
教学措施: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环境保护意识、爱护自然界里的一草一木;二是通过具体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心情。
学习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第一课时3月14日
自学课文了解大意
师:同学们已经事先去预习了,再次自学课文,除了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外,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师:你对这件事有什么样的看法?
边读边学会阅读方法,老师巡视提醒。
交流反馈自学效果
1、同桌互读课文,为同桌点评,相互教不会的生字。
2、指名读课文,指导读正确。
3、自划自学词语,找一找感兴趣的句子。
交流思考问题
1、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发言,其它学生进行补充。
老师进行小结。
2、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3、小队交流,推荐一人来反馈。尊重学生的看法。
提出自己的问题,全班进行解答。
全班交流
师:工程师计划一条怎样的路?
学生反馈,老师板演示意图。
师:开始筑路时,又遇到了什么问题?怎么解决呢?
1、遇到橡树,停止埋排水管。
2、工程师沉默,工人也不语,都叹气,他们怕伤害了橡树。可又想不出办法保护它。
3、想办法,绕开橡树,最终修成马蹄形。
学生补充说明,老师继续板演。(一条直的与一条曲的路形成显明对比)
师:通过板演说一说,哪条路长哪条路短,哪条路用料比较多。
总结交流
师:这些工人们和工程师的做法你赞同吗?
原因?--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不是平常的行为,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说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
指导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见过如此诸类的高尚的人
由课文引到平时的生活中。
课外拓展:
说一说,你要为环保做些什么?加以记录。
课后反思:这篇是自学课文。通过自学,大部分学生可以理解大意。但是对一些平时少见的词,难以理解,如:楔子、沥青路、马蹄形等。在整篇课文中,按照写作的起因、经过、结果步步深入学习,引导学生了解高尚的心,另外,通过与《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对比,让学生体会到人们对待大自然不同的态度以及截然不同的结果。一正一反,一邪一善的反差,让学生也很快了解到环保的重要性及人们应有的意识。
篇4: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优秀
一、开课谈话,导入课文
师:刚刚听了对老师的介绍,你们对老师现在有些什么了解?
生:老师已经从教28年了。
生:老师是徽师毕业的。
生:老师以前连续三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师:很好,学会倾听也是一种本领。刚才我们聊了一会儿,现在我想听一听你们朗读的声音。
生读第二组课文单元提示。
师:同学们读得有滋有味,摇头晃脑的,我知道你们带入感情去读了。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什么?
生:保护环境。
生:保护环境,我们能做些什么。
生:人与自然。
师:对,本单元说的就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下面我们来学习本单元的第四课。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师:是橡树,而不是花,不是草,应该突出哪个词?
生:橡树。
指名读课题,突出“橡树”。
师:是路旁的橡树,而不是河边的,山上的,应该突出哪个词?
生:路旁。
指名读课题,突出“路旁”。
师:通过课题,我们知道了谁和谁之间有联系呢?
生:路旁和橡树。
师:对,是路和树之间有联系。其实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以后预习课文或是看课外书,从课题入手,就会明白得更多。我们再齐读课题。
赏析:“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叶圣陶老先生的话被程兰老师奉为教育格言。但程老师并不为教方法而教方法,“学会倾听是一种本领”,“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多好的学习方法啊,就在师生自然的谈话交流中不着痕迹地渗透进去,当真是润物细无声。着眼文题,让学生明确“路”与“树”有联系,导入环节提纲挈领,简洁高效。
二、初读课文,了解路旁的橡树
师课件展示:这就是路旁的橡树。课文中有一句话说出了这棵橡树的特点,把它画出来。
生:这棵橡树粗壮、结实、挺拔。
师:同学们一起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生齐: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师:很显然,这个橡树的特点是?
生:粗壮、结实、挺拔。
师:请说完整。
生:这棵橡树的特点是粗壮、结实、挺拔。
师:说得很好。这里把橡树比作了什么?
生:草原的哨兵。
师:哨兵是干什么的呀?
生:站岗。
师:为谁站岗啊?
生:为草原站岗。
生:为大自然站岗。
师:哨兵也是解放军战士,战士要为我们做些什么?
生:打仗。
生:保卫家园。
师:保卫我们的家园,保卫人类的家园。说得真好,大家给他鼓掌!
师:再请大家齐声读描写橡树的这一句。
生齐: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师:这棵橡树粗壮、结实、挺拔,同时还有着一段不平凡的经历。是什么样不平凡的经历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
生自由读文。
初读后,师指名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赏析:打破按部就班的常规逐段教学,直奔“橡树”,提高课堂效率。由“哨兵”一词引申,让学生体会树对人们的重要,足见程老师提炼文本的功力,同时也为下一环节教学做好了铺垫。
三、研读课文,体会路旁的橡树
师:听到同学们读得这么好,老师很开心。可是这棵橡树伤心得快要哭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生:因为工程师修的路要经过橡树,橡树不能砍,计划也不能改,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所以橡树很难过。
师:你都会用自己的话概括了,真了不起。谁再来复述一下?
生:根据筑路的计划,未来的树要经过橡树这里,橡树不能砍,而计划也不能改变。
师:这条路是要修一条什么样的路?
生:笔直的路。
师:修笔直的路,那橡树就要——
生:砍掉。
师:橡树不砍,那笔直的路还能修吗?
生:不能。
师:那就在这取舍之间,为难了。工程师和工人遇到这个难题,怎么办呢?再读课文4.5.6.7自然段。
生齐读片段。
师:请四个同学分段来读一读。
生分段朗读。
师:在这几段话中,工程师和工人表现出什么态度呢?请同学们拿出笔画一画描写他们神态、动作、语言的词句。(生动手画词句)然后找一两个词语或句子,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呢?
生:我喜欢“沉默不语”?
师:这是谁表现出来的?
生:工人们。从“沉默不语”中我读出工人们进退两难,橡树不能砍,筑路计划又不能改。(掌声)
师:哦,这时候就沉默不语了,你找到了工人的内心感受。
生:我喜欢“长久”。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
师:如果你是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这是你在想什么?
生:我会想,我要改这个筑路计划,该怎么改呢?
师:该怎么改呢?橡树不能砍,笔直的路又不能筑,内心怎么样?
生:很着急!
师:着急、无奈,所以他——
生:“长久”地看。(掌声)
生:我喜欢这两句话:“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工程师说。“橡树也不可以砍。”工人们说。
师:工人们怎么说的?
生:橡树也不可以砍。
师:工程师是怎么说的?
生: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
师:下面我当工程师,你们当工人,我们来试着读一读。
师: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
生齐:橡树也不可以砍。
师加强: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
生齐加强:橡树也不可以砍!
师:我强调的是——
生:计划。
师:你们强调的是——
生:橡树。
师:我为什么强调计划?
生:因为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
生:计划不能改,改了老板会骂你的。(众笑)
生:因为筑路计划不是工程师说改就能改的。
师: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
生:橡树也不可以砍。
师:此时此刻,工人的态度怎么样?
生:很坚定的。
生:坚定地保住橡树。
师:而工程师的态度怎么样?
生:左右徘徊。
生:为难。
师:又想保住橡树,又想不改变计划,真是左右为难。
师轻读: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
生:橡树也不可以砍!
师:你们很坚定。此时此刻,工程师的态度有了什么变化?
生: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元的地方,把楔子打进地里。
师:找一找工程师表现出来的动作,从中体会他慢慢发生的变化。
生:拿出、走到、打进。
师拿起一支粉笔:这是什么?
生:粉笔。
师:楔子。现在它成了楔子。
师在黑板上动作演示楔子打进地里。
师:楔子打进地里,说明计划已经——
生:改变了。
师:现在笔直的马路没有了,它成了什么形状?
生:马蹄形。
生:在橡树那儿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
师:你知道马蹄形是什么形状吗?
生:不知道。
生:我知道,是半圆的。
师:请你上黑板来画一画。
生上前绘画马蹄形马路。
师:马蹄形的路和笔直的路相比,好不好看?
生:不好看。
师:可是来往过路的人却是这么说的。(课件出示: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生齐: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师:高尚,什么意思?
生:纯洁。
生:品质优秀。
师:字典上高尚有这两个解释。(课件出示:1、道德水平高2、有意义的,不低级趣味)你们认为是哪一个?
生:第一个。
师:高尚的人就是——
生:道德水平高的人。
师:我们再来齐读这一句。
生齐: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师:在这篇文章中,高尚指的是什么呢?
生:文中高尚指的是保护大自然的精神。(掌声)
师: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我们人类。
师:下面我们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齐: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师:假如你是小导游,带着游客来到这里,该怎么向游客介绍这棵橡树呢?这可有点难度哦,谁来试一试。
生:筑这条路的工程师和工人为了保住这棵橡树,就把计划在这里修改成马蹄形。
师:概括得真好。
师:这棵橡树在两座大城市之间,原计划是?
生:要把这条路修得笔直笔直的。
师:计划怎么改变的?
生:在一棵橡树那儿弯曲成马蹄形。
生:这条路笔直笔直的,但是到了橡树这里,为了保住橡树,就弯曲成了马蹄形。
师:一篇长文章用一两句话说出主要的意思来,这叫做概括。我们以后要学会把长长的文章进行概括。
师: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
生: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
师课件展示苏霍姆林斯基照片:他为什么对这棵橡树感兴趣呢?他写这棵橡树,是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他告诉我们要保护大自然。
生:他认为,这棵橡树虽然在地球上并不起眼,但是它有着我们爱护它的心。
师:苏霍姆林斯基通过写这棵橡树,告诉我们要爱护环境、爱护大自然,如果我们不这样做,会怎么样?
生:受到惩罚。
师:谁的惩罚。
生:大自然。
师: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叫《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在那个故事里,人们是怎么做的?
生:因为那儿的人们不爱护树木,所以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师:村庄和人们一起——
生:毁灭了。
生:如果人们不爱护自然,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就像《一个小村庄的故事》里一样,村子和人们最后统统消失了。
生:如果不爱护环境的话,会造成土地荒漠化,那么各种灾难都会向你袭来。
师:善待自然,就是——
生:善待自己。
赏析:研读课文,带着学生咀嚼文章字里行间的味道,课堂散发着浓浓的语文味。学生从“沉默不语”中感受到了工人们的为难,从“长久”中体验到工程师的无奈。工人和工程师的简单对话在程老师的演绎下,一波三折、起伏跌宕,学生透过人物语言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细读文本,挖掘文本,程老师在这里为我们做了精彩生动的示范。
四、联系生活,感悟路旁的橡树
师:爱护环境,没有国界。苏霍姆林斯基这一教育理念,在我们歙县已经得到传扬。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师播放自摄歙县徽杭高速路旁的`大樟树和马蹄形高速路的视频,并配乐解说:在离歙县县城8公里的南乡,有一棵大樟树。这儿也有一条徽杭高速路通向远方,这棵大樟树有着和路旁的橡树一样的命运,在这儿的马路也成了马蹄形。这棵大樟树有着5的历史,它的保护级别是国家一级,现在被列为黄山市重点保护林木。如此粗壮的树干,如粗硕大的树冠,古朴中透着苍劲,它是徽文化的象征,它是文明古城历史的见证。如今,大樟树上,许多小鸟依旧在这婉转,树下,许多儿童的欢笑声依旧在这回荡。这棵大樟树矗立在这蓝天白云下,向过往的行人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面对这棵大樟树,我们不禁要感谢大自然的馈赠,更要感谢那一颗颗高尚的心灵!
师:看完这段视频,我想你们对高尚有了更深的理解。当你们的老师说徽文化的重要,古迹需要传承时,你们会由衷地赞叹:
生: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师:当你们的爸爸妈妈驾着车从徽杭公路经过,看着这棵古老的大樟树,你会情不自禁地说:
生: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师:高尚不能只挂在嘴边,我们要付诸行动。要从你做起,从我做起,从我们大家做起。(课件出示)
生齐:为了美好的家园,我们一定要做一个高尚的人!
师:这堂课就上到这,下课!
赏析:当程老师伴着优美的音乐解说徽杭高速路旁的大樟树视频时,我们突然感到:语文和生活竟是如此贴近。课文中的“橡树”似乎一下子跳出了书本,生气勃勃地挺立在我们的眼前。我们常常要求学生学习要联系生活,缺忽略了给学生搭建沟通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桥梁。这段精心准备的视频,让学生的思维在课文中自由飞翔后,稳稳地着陆在实际的生活上,使情感熏陶和思想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篇5: 《路旁的橡树》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重点难点:体会人们在处理这棵橡树与路时的心情和开始时不同的态度。
教学建议: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
1、从导读入手,让学生自由读课文。
a、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认读,可在检查学生朗读时纠正读音。
b、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2、检查自学情况。
a、指名读课文,纠正易渎错的字音。
b、理解词语。
延伸:延长,伸展。
挺拔:直立而高耸。
沉重:分量大。程度深。
责备:批评指摘。
高尚:道德水平高。
沉默不语:不说话。
扫清阅读障碍。
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先小组交流,再指名说说。
本文讲述的是一棵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的故事。在南北的两座大城市之间,准备修建一条公路。在公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工人们遇到一棵高高挺立着的橡树。为了保护这棵橡树,筑路工人与工程师经过精心的设计,在不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使公路在橡树边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儿,既保住了这棵橡树,又圆-满地完成了筑路计划。
附:本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从北方到南方的两座城市之间,人们打算修建一条公路。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讲在筑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橡树。工程师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
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讲几年过去了,这条笔直的公路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坐车的.人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可以通过找出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做段落大意。进而引导学生将大意连在一起说说,让学生学会概括文章的主要意思。细读课文品味深华
1、细读课文,划出最能体现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令你深受感动的语句,谈一谈感想,读一读句子。
2、全班交流。
3、结合地方实例及查找的资料,说说你读后的感想。自读自悟。从重点词句中领会课文的中心。这些句子,不用全部讲到,学生谈到的,就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即可。结合生活实际拓展。
巩固学习:引导学生积累词句。如果学生有兴趣,可以把自己认为优美的词句摘抄下来。积累好词好句。
篇6: 《路旁的橡树》优秀教学设计
《路旁的橡树》一文语言质朴,情节简单,所反映的人们的行为非常高尚。从筑路工人与工程师的言行可以看出,他们保护橡树的行为完全是自发自觉的,换句话说,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已经成为了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种意识。这篇课文的.另外一个突出特点是,通过对一件寻常小事,处理却不寻常的作法的描写,读者在读后内心受到震动和感染,自然而然地增强自己的环保意识。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2.认识本课3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3.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板书课题
1、有位苏联的教育家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人们都为此感动,你想听吗?
2、学生老师齐读课文
3、读准要求认识的字
二、认读课文,领悟道理
1、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你能读懂哪一个自然段?
3、有什么不懂吗?
4、辩论:建筑计划可以修改吗?
5、说说课文那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6、你统一“筑路工人有一课高尚的心”这种说法吗?
7、学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8、师:你现在是一位乘客,坐车经过了这课橡树,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三、总结升华
1、你从建筑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么?
2、爱护树木,正当环境小卫士,你有什么建议能给大家提出来吗?
第二课时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
二、摘抄好词好句到阅读笔记本上
三、完成《一课一练》
篇7: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感情朗读,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生:不要乱砍树木,爱护树木。
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片与树木有关的故事。(板题读题)
3、你见过橡树吗?它全身上写都是宝,木材可以做家具,树皮可以作染料,叶子可以喂蚕,蚕宝宝长大突出的丝可以做衣服。听了老师的讲解,你觉得橡树是一种怎样的树?
生:珍贵的树。
二、初读课文
1、带着对橡树的喜爱,自由的读课文,把句子读顺,生字连词画下,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
2、请小老师领大家读读生字宝宝。(正音)
3、把生字宝宝读给同桌听听。开火车读生字。(检查读音)
4、这些词语中,你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解释“楔子”与“沥青”。
“楔子”:建筑用作标示的工具,类似木桩的小木棍,一头削尖。
“沥青”:又称柏油,是铺路的材料,具有柔软性。
三、悟读课文
1、带着生字宝宝读课文。指名读。(检查朗读)
2、看图,你觉得公路是怎样的?橡树是怎样的?谁能读出它们的特点?
3、从二句中,你发现了什么?生:二句都是比喻句。
4、把什么比做什么?如果没有比喻部分好不好?为什么?
5、小组交流:为什么说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他们的高尚?用笔画一画,又脑想一想,有嘴读一读,评一评哪个小组找得既准确读得又有感情?
6、指导朗读。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读、分角色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读出筑路工人的矛盾、担心、发愁,及决定后的轻松。
7、你从筑路人的行动中感受到了什么?生:爱护树木、保护环境。
8、是啊!如此珍爱树木,怎能不说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说一说,我们该怎样做一个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环保小卫士呢?
四、赏读课文
带着你的感情,朗读全文。
五、作业
根据学校情况,为学校的绿化、美化提一提建议。
【板书设计】
橡树:珍贵、像哨兵
高尚的心(爱护树木、保护环境)
公路:笔直、马蹄形
篇8: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筑路人高尚的心。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筑路工人绕树修路,保护环境,给人们一个美好的家园的那种可贵的品质和高尚的心。
课前准备:
1、课件图片
2、搜集有关人类破坏或保护环境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中,那些只顾眼前利益的小村庄的人们为了眼前的“不错”的生活,几乎砍光了整座山的树林,结果用斧头建立起来的幸福的生活,又用斧头毁灭了美好的家园。但是在现在这个故事中的人们却与他们的做法截然相反,这节课我们学习《路旁的橡树》,看看又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1、板书课题:路旁的橡树。
2、你们见过橡树吗?(出示橡树图片)
橡树的另外一个名字叫栎树,结有果实。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全文,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主要写筑路工人为了保住橡树而绕开树铺路的故事。)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平坦”是什么意思?
2、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1)筑路工人为什么突然停下来?(课件出示句子)
(因为筑路工人发现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结实挺拔,就像哨兵一样,所以筑路工人突然停下来。)
(2)“挺拔的橡树”是什么样?(直立而高耸)
(3)为什么工程师不说话,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因为他们都看到长得这么粗壮的橡树,舍不得砍掉。但如果按工程计划筑路,要保证公路笔直,就必须砍掉橡树,所以他们都沉默不语。)
3、分角色朗读五、六、七自然段。
(1)“责备”是什么意思?你能给它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吗?(责怪)
(2)“计划不可以修改,橡树也不可以砍”这句话你怎么理解?他们说话的语气是怎样的?
(工程师的话陈述了一个客观的事实,因此他的语气比较平静。工人们的话则是出于对橡树的爱护,因此他们的语气比较激动。)
(3)你认为这句话矛盾吗?
(听起来很矛盾,要想把路修得笔直必须要砍掉橡树;要想保住橡树,必需得改变计划。两个“不可以”虽然很矛盾,但是却体现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为保护橡树的那种矛盾的心理。)
4、学习八、九自然段。(课件出示三个句子)
(1)“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找一找这句中的一对反义词,这句话为什么这样写?
(这一对词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公路来讲,自然是“宽阔、平坦、漂亮、笔直”为好,但人们为保护橡树却将其筑成“弯曲”的,显示人们爱护树木,注意环保的高尚品质。)
(2)“在一个地方”指的哪里?(指橡树生长的地方)
(3)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不约而同地赞叹”,这句话表明了什么?
(人们都很认同、赞赏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决定、行动,因此,他们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4)“高尚的心”指什么?(是对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非常准确,也是最好的评价。)
三、总结:
筑路工人绕树修路,保护环境,给人们一个美好的家园,所以说他们有一颗高尚的心。
四、小练笔(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
1、你想对工程师说些什么?写下来读给同学们听!
2、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看到那些破坏环境的行为你会如何去做?如果看到保护环境的行为你又会如何去说呢?
篇9: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读懂课文内容,树立环保意识,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教法学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二、自学指导(明确自学内容、方法、时间和要求,可渗透在以下的几次先学后教过程中)
三、比读书
1、先学: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想办法理解生词。(3分钟)
2、后教(6分钟)
1)同桌认读生字,出示生词开火车认读。
2)指名学生轮流朗读课文,先后进生,后优生,每人一段,有错即停,有错就纠。
3)全班交流,理解词语。指名提出不理解的词语,由学生回答。教师可提问检测:楔子等,指名回答,学生评议纠正。
四、比概括主要内容(二读课文)
(先学)自学指导,要求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主要内容,3分钟后比谁的正确。
(后教)讨论。理清文章顺序,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主要写了什么。(3分钟)
五、比说话
1、自学指导:读了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2、议读与质疑。其他同学对于别人的朗读和发言,给与评价,提出不同的见解。如有疑问也可提出。一点要通过读书、思考、议论去认识。
如选读“筑路工人突然停下来”这段课文时,要把你对高大、挺拔的橡树的兴趣、爱惜之情读出来,要拿高大的橡树引起筑路工人的关注和爱惜的心理读出来。议读时要对筑路工人自觉保护橡树的心理有所感悟,意识到“砍树容易栽树难”的道理。
“如选读工程师与工人沉默”的部分——第4-6自然段时,要从工程师和工人的神态、动作、言语中体会他们的心理。工程师要执行自己设计的工程计划,工人在工作中遇到了问题。他们在保护橡树上获得了一致。如选读最后几段课文时,要对公路上弯曲城马蹄形有所认识、有所感悟。重点是读好人们的赞叹,体会保留橡树在人们心中的广泛影响。同时放开让学生畅谈自己的认识——由课文引向学生生活,由他律诱发自律。
3、齐读第九自然段,小组讨论。
4、联系地方实例,说说你读后的感想。
六、拓展阅读:乐园90页《马克吐温保护树木》
七、当堂训练:
1、抄写课文中的比喻句。
2、做乐园89页的我会做。
作业:你还看到或听到哪些保护树木和环境的事例?
板书设计:
28路旁的橡树——粗壮、结实、挺拔
公路——笔直、马蹄形
工程师——有一棵高尚的心。
篇10: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法指导】
自读自悟,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师:在我的家乡,我看到人们为了烧火或拿到集市上去卖,就不顾有关规定盲目地上山砍树,我小时候看到的一片林子不见了,山上只留下光秃秃的裸露的泥土,我的心里很难过。有一位苏联的教育家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的故事……
2、揭示课题:路旁的橡树。
3、学生和教师一起初读课文,读准要求认识的生字。
4、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二、探究课文,领悟道理
1、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你能读懂哪一个自然段?先说说,然后把你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有什么不懂吗?
4、讨论:建筑计划可以修改吗?
5、说说课文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6、你同意“筑路工人有一颗高深的心”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7、你认为还有哪些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8、学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9、师:现在你们就是坐车路过这里的人,看到了路旁挺拔的橡树和这里的路,你有什么话要说?
三、总结课堂,迁移升华
1、你从筑路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么?
2、如果你到了教师的家乡或者到了第十课中的那个小村庄,面对着不加节制的砍伐者,你怎么对他们说?
3、你能给人们提出一些好的建议吗?
篇11: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主要进行必要的引导。首先解决生字生词问题,之后,就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进行分析,分析这些句子时,首先由学生讨论,交流,最后由教师总结,并启发学生对环保问题进行思考。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问导入新课
1、筑路工人们正在修建一条公路。突然,他们停了下来,这是怎么回事呢?
2、板书课题:路旁的橡树。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3、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语句,想一想,这篇课文说明了什么问题。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2、理解词语:
延伸:延长,伸展。
挺拔:直立而高耸。
沉重:分量大;程度深。
责备:批评指摘。
高尚:道德水平高。
沉默不语:不说话。
3、学生自由发言,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讨论。
四、再读课文,思考同学提出的问题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的问题。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按照顺序来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二、指导阅读第二至七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二至七自然段,思考: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2、画出描写橡树的句子,读一读:
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3、看到这样一棵高高的橡树,筑路人有什么反应呢?
⑴ 工人们停了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
⑵ 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4、对上面的第二句话进行提问:工程师心里在想什么?工人们心里又在想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这么一棵粗壮、挺拔的橡树,伐了它,真是可惜。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
5、出示句子。提问:工程师和工人为什么都叹气?
筑路计划不能改变,可是砍倒这么粗壮、挺拔的橡树,真是可惜。
工程师为________叹了口气。
工人们为________叹着气。
6、体会工程师的话:“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的意思:
我们不会因为完成不了筑路任务而受到上级领导的责备,也不会因为砍伐了橡树受到路人的责备。
三、指导阅读第八、九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八、九自然段。
2、思考:
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说明了什么?
赞叹筑路人保护橡树、保护植物的爱心。
四、课堂延伸
我们周围有没有这种情况?我们可以为美化学校、美化自己的周围的环境做些什么呢?
板书设计:
路旁的橡树
笔直的路 弯曲
一颗高尚的心
篇12: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自主读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3、能在故事中得到保护环境的启示,结合生活事件理解环保主题,并树立环境保护“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的意识;
4、结合课文中的词句写读后感。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指名学生用简单的语句形容插图上的那条路
(随机板书:弯曲马蹄形路旁等词语)
2、完整课题
3、想象体验,对比伏笔
(如果你是一位经常经过某条路的行人或者司机,你最希望这是一条怎样的路?板书:笔直;让学生简单讲讲理由)
过渡:我们都在讲关于路的故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路旁的橡树》,这文章给我们讲了一个关于路的故事,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读“树”
(一)初读
1、轻声读课文,读通读准,标上小节号,读完一遍后,同桌之间交流交流已经读懂的内容;
2、结合课文,说说“工程师”和“工人”分别是干什么的。
(二)初读检查
1、轮读课文,检查朗读
2、指名说“工程师”和“工人”的主要工作内容,师作补充。
过渡:从课文的那句话可以大致知道工程师和工人分别是干什么的?
(三)教学2、3自然段
1、出示句子:工程师批示未来的路要铺在哪里,工人们就往土里埋进排水管。(理解“批示”的意思)
过渡:读了课文,我们知道工人们在埋排水管的时候突然停了下来,为什么不按照工程师的批示去做?(讨论交流,只要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就可以)
2、重点品读: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指导朗读,读出赞叹的语气,声音响亮)
3、角色代入:这是对橡树的赞美,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名工人,当你看到这棵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哨兵一样的橡树,你又会发出怎样的赞叹?从工人们的举动中我们能看出他们对橡树有着怎样的感情?(喜爱)(反复引读句子:因为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过渡:那么,工程师呢?他对橡树又有着怎样的感情?(喜爱)默读课文4-7自然段,找出能看出工程师和工人喜爱橡树、努力保护橡树的句子或词语,并能说说理由。
自由交流,随机点拨
三、研读课文——读“人”
1、第4自然段:抓住“什么话也没长久看着转向叹气”等词体会工程师内心的无奈和矛盾。抓住“沉默不语、沉重地叹着气”体会工人内心的担心、忧虑、沉重。
2、“橡树也不可以砍。”工人们说。
3、第7自然段:理解工程师说的话,如果我们为了修一条宽阔、平坦、漂亮又笔直的路,而把橡树给砍了或把它移开,哪些人会怎样责备我们呢?(自由交流)
四、品读课文——读“理”
过渡:几年后,修成了一条怎样的公路?(宽阔、沥青,像箭一样笔直只在一个地方弯曲马蹄形)
1、第8自然段:品读句子: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这一个地方是特指哪个地方?当路人经过这个弯道时,就会注意到路旁的这棵橡树,你觉得,让这棵橡树依然挺立在路旁有什么好处?
2、第9自然段:(是啊,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理解“不约而同”和“高尚”的意思。“高尚”是对人们心灵的一种赞美。
3、之所以说这是一棵高尚的心,是因为这颗高尚的心灵懂得什么?(懂得保护树,懂得和树和睦相处)如果学生反馈不出关于环保的答案,则作必要的提示:在我们身边,需要我们用心去保护的仅仅是这一棵橡树吗?
4、在你的身边,哪些行为也包含了一颗高尚的心灵呢?(当你看到学校操场上有垃圾,你弯腰将它捡起扔进垃圾筒,这时,你就拥有了一颗高尚的心。)
五、课堂练笔
1、出示词语,抄写积累
形容道路的词语:宽阔平坦笔直崎岖泥泞蜿蜒狭窄
形容人心灵的词语:高尚纯洁真诚无私卑劣肮脏自私
2、结合课文词句,简单写写读后感
六、拓展总结
补充一则新闻故事《100万买两棵树,甭想!——北仑城东村保护古树,就像爱护自己的眼睛》
千言万语浓缩为八个字:修改规划让道于树
祝愿同学们都像工程师和工人们一样,拥有一颗高尚的心!当我们都拥有一颗高尚的心灵时,我们就会把这条公路的弯道当作优美的弧线和雨后的彩虹来欣赏。
七、板书设计
8、路旁的橡树
笔直……弯曲
橡树:粗壮、结实、挺拔
一颗高尚的心
课后反思: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指导学生在自主读文中感悟环保主题。在教学设计上,我利用文本特点,在课题引入和主题体会时都采用矛盾对比的教学,也就是让学生在情感反差中逐步体会主题。从教学效果看,基本的教学目标是达成了,主要是我有意识地在教学中深挖教材,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工人和工程师的心理活动。但我在试教时忽略了“筑路计划到底有没有被修改”这一内容,其实按照课文的原义,筑路计划并没有修改,只是为了保留橡树,工程师和工人们做出了一个两全的举动,尽管留下了缺憾——公路有了弯道。由于自己对这没有把握好,课后,还是有部分学生认为,工程师和工人们宁可修改筑路计划也要把橡树留下,由此看出他们有一颗高尚的心。细想,其实学生这样理解也未尝不可,从另一个角度说,这反而更能突现工程师和工人们的环保意识,但这样就没有有些偏离文章原意了。
课文《路旁的橡树》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