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wmyx888”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四年级下学期数学《图形的对称》教学设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四年级下学期数学《图形的对称》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 目录
篇1:数学 - “对称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数学 - “对称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第二课时。(第6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对称”“对称轴”等概念,并能识别对称图形,会画对称轴。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通过对生活事物及相应图形的欣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
感知对称,识别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画出图形的对称轴。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梳子、衣服、小树、数字1、叉子图片、正方形、长方形、五角星、圆、等边三角形图片、尺、水彩笔、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啊?(春天)你了解哪些关于春天的信息?(学生自由回答)
2、(多媒体展示美丽的春天景象)是啊,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柳树发芽了,小草发芽了,花儿开放了,你们看,蜻蜓哥哥、蝴蝶姐姐和树叶妹妹也高兴地飞进了我们的教室了。
3、(将蝴蝶、蜻蜓、树叶图片放大定格)这些美丽的图案它们在外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数学特点,你能发现吗?(它们的两边是一样的。)你怎么知道它们是一样的?(看出来的。)是啊,观察是学习的一种好方法。(板书:观察)除了观察,你还可以怎样证明呢?(学生通过折一折的方法,体会蝴蝶、蜻蜓、树叶左右形状一样)
4、生操作后汇报:还可以对折。(板书:对折)
5、验证,揭题。像这样对折后完全重合的图形在数学上我们称为对称图形。(板书:对称
图形)。
6、谁来说一说,什么是对称图形?
7、小结:请大家回忆一下,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对称图形的呢?(观察和对折)
二、生活中的对称图形。
1、日常的生活中,你们有没有看到过美丽的对称图形?
2、学生自由说。
3、同桌对说。
三、认识对称轴,学画对称轴。
1、老师也找到了一些美丽的图形,想请大家帮我判断一下,我找的是不是对称图形。(出示梳子、衣服、小树、数字1、叉子图片)
2、学生判断。
3、刚才我们发现对称图形通过折在图形的中间都留下了一道折痕,这道折痕我们叫做对称轴,一般用虚线表示。
4、你能画出这些图形的对称轴吗?(出示正方形、长方形、五角星、圆、等边三角形)你打算怎么画?(学生自由说)四人小组用尺和水彩笔画出对称轴。
5、交流作业。
6、小结:通过刚才的折和画我们知道有些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有些图形有很多条对称轴。
四、创造对称图形。
1、这些图形都是老师剪出来的`,你想想我是怎么剪的?
2、如果让你剪一个,你会剪什么?
3、请大家利用箩筐中的工具,也来创造一幅美丽的对称图形,然后把你们小组的作品贴在白纸上,比一比哪个小组的作品最漂亮。
4、学生创作作品,教师巡回指导。
5、把好的作品上交,组长整理好材料,学生欣赏作品。
五、欣赏对称图形。
生活中美丽的对称图形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展示各种对称图形的图片)
是呀,对称就是一种美,是它美化了我们的生活,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就一定能够发现美,创造美!
篇2::四年级下册《图形的对称》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图形的对称》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感知对称
本课的引入,课件展示一组美丽的轴对称图形,提出问题:这三幅图片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唤醒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原有认识,引导学生回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板书关键词:对折完全重合
并揭题:图形的对称
这里多媒体演示的精美图片配以逼真的声效,是传统教学形式所达不到的,教学效果的区别也是很明显的。
(二)引导探索,研究对称
这部分我分为两个层次来教学:
1、探索长方形对称轴,指导学生画对称轴。首先第一部分探索长方形的对称轴,学生通过折一折并得出结论: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可以上下对折,也可以左右对折。并向学生介绍,这样的折痕在轴对称图形中是特有的,被称为对称轴。(板书:对称轴)。在学生交流的时候,教师同时课件演示折法,这样的演示,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长方形的两条对称轴的位置。
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第二层次指导学生画对称轴上。教师在展示台示范用点划线画一条对称轴。并让学画对称轴。要求把另外一条也画出来。生自折自画自悟。教师深入,要是长方形在方格纸上,你还能找到别的方法画对称轴吗?(生说,师课件演示在格子图上数格子。)
教师继续深入,如果没有折痕,你能画出长方形的对称轴吗?在小组内讨论,得出取对边中点连线的方法。在交流时,课件出示用4把直尺测量找出长方形长和宽的中点,以此画出对称轴。
2、探索正方形的对称轴。
在第二层次探索正方形的对称轴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折一折,操作验证,再在书上画出结果。
展示的时候,先交流画2条对称轴的图形。
然后展示画4条对称轴的图形补充,指着两条对角线所在的对称轴,提问:为什么正方形的对角线是它的对称轴,而长方形的对角线却不是对称轴呢?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展示课件正方形4种对折方法的动态演示。
师总结:正因为如此,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而长方形只有2条对称轴。(板书)
(三)探究提高,巩固对称
练习部分,我比较注重对习题的开发和利用,进行适当地顺序调整,拓展和延伸,使练习部分成为本课的亮点。主要分为3个层次来练习。
1、基础练习(想想做做第1题)
请同学们拿出6个图形,折一折,判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不是。是轴对称图形的,画出它的对称轴。接着学生在交流时可以使用展示平台,学生可以完全看清操作过程。
这一题是对基础知识的.巩固。
2、提高练习(想想做做第4题)
题目要求学生先画出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的对称轴,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根据部分学生的答案,课件填表格。我适当追问,引起学生思考:按照这样推断,那正七边形会有几条对称轴?正十边形呢?正一百边形呢?
让学生归纳总结出规律:正多边形,对称轴的条数与边数相等。
3、综合练习
①比较复杂图案的对称轴。(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4个复杂图形,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根据学生回答,课件演示对称轴)
②根据对称轴所在的位置,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怎样找关键点最准确。配合课件和学生的回答,动态演示先找到对应的关键点,然后将这几个点相连。
(四)总结反思,升华对称
首先让学生说说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其次学生说说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五)创新设计,运用对称
请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方格纸上设计一个美丽的轴对称图形(课件出示方格纸)。
篇3: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学期《手拉手》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学期《手拉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手拉手中的相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小数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交流、合作等活动,使学生体会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任然适用,并能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乘法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情简析与常见问题: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乘法的知识,以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定律。这位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目标课件页码
一、情境导入
1、课件播放希望小学的学习条件的图片。
看到以上情境,你有什么感想?
虽然希望小学学习条件艰苦,但是哪里的'学生对杜顺,对学习都有强烈的渴望。通过对比,我们的学校有多媒体等教学设施,我们好幸福啊!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我们又要做些什么呢
2、同学们都很有爱心,老师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某班同学们也和咱们班同学一样有爱心,他们帮希望小学买了一些学习用品和课外读物。
出示教材第44页情境图。
你知道他们都给希望小学的孩子们买了那些学习用品和课外读物吗?
学生观察,看图畅谈感想。
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生看情境图后回答
引导学生反思自我,激励孩子们更加努力地学习。
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1,2
二、自主探究
1、淘气要给希望小学的3明同学分别买1本练笔本和1个铅笔盒,一共要话多少元?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先求什么?然后呢?
2、多种方法尝试解决。
肯定做得好的小组,你们同意以上做法吗?谁能说一说原因。
笑笑要给希望小学5名同学分别买1本练习本和1本数学家故事,一共要花多少元?
你们还记得我们之前学的运算定律和运算顺序吗?
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中,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定律也同样适用于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同桌间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小组活动:有的用分步算式解决,有的用综合算式解决,
小组汇报结果。
学生说明理由。
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
回顾整数的运算顺序和定律
学生举例验证。
使学生主动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回顾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学生畅谈收获。
板书设计:
手拉手
方法一:2.8×3=8.4(元)方法二:(2.8+6.1)×3
6.1×3=18.3(元)
8.4+18.3=26.7(元)
小数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
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也同样适用。
作业设计:
3、基础作业:练一练的第1----4题
2、选做:练一练的第5题。
篇4: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对称图形。
2、使学生能根据对称图形初步认识,在图形中识别对称图形,用一些方法做出对称图形。
3、使学生在认识和制作简单的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和制作。
教学难点: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
教学准备:
1.师:课件等
2.生:剪刀、纸、等材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1、你们喜欢玩吗?给你们一张纸,你们能玩吗?怎么玩?
2、你们猜猜老师会玩吗?想知道老师是怎么玩的?(撕纸)
只有一张纸,先对折,认真的撕一部分……同学们注意看老师是在很认真的撕……
3、想学老师这样玩吗?请拿出纸玩玩。(认真的撕)
4、作品展示
二、“认”对称,悟特征。
1. 以撕(剪)出的图形为例。
撕(剪)出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动手试一试,互相交换试试。(对折,完全重合。)
师:像这样的图形,对称图形。(板书课题)
对折,两侧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对称图形,
2、巩固判断对称图形。课件
①同学们,我们刚才认识了一种新的图形(对称图形)。
问: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图形?
强调:
有些图形看起来象是轴对称图形,但他们却不是轴对称图形;
有些图形看起来不象是轴对称图形,但他们却是轴对称图形;
折一折,看一看哪些是对称图形,
投影出示,折一折,说明是否是对称图形,并说说各原因。
三、观对称,加强认识。(课件)
1、展示数学课件,欣赏图片。
今天,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些美丽的图案。请看。
请判断这些图案是不是对称图形?(课件)
2、判断电脑中的图案是否是对称的。(学生说说判断的依据)。
四、猜图案
自己想。选择你喜欢的一个说说……
奥运五环(奥运五环也称为奥林匹克环,从左至右为天蓝、黄、黑、绿、红五色。五环的含义是“象征五大洲的团结,全世界的运动员以公正、坦率的比赛和友好的精神,在奥运会上相见”。)
五、动手做一做对称图形
引导学生根据对称图形的特点,想办法创造一个对称图形。
1、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创作这幅作品,进行设计,然后进行创作。
2、交流。学生说出创作过程
疑惑:左右颜色不同,是对称图形吗?(是)
六、小结。
这节课,你你有收获吗?给大家说说
教师:对称图形真的很美丽,因此被用于各方面的设计中。希望大家能运用所学知识把教室布置得更好
篇5: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含义.
2.会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使学生在操作中加深对图形的认识,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正确画对称图.
教学难点
认识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口算
二、新授教学
(一)出示图片:树叶、蜻蜓、天平
(二)分组讨论
1.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2.找出一些生活中实例图形.
(三)学生汇报
图形左右部分一样
(四)出示图片:实验
先把一张纸对折,在折好的一侧画出图形,剪下来,再把纸打开,看一看能得到一
个什么样的图形?
(五)小结: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六)练习
1.下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出示图片:练习一)
2.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轴.(出示图片:练习二)
3.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出示图片:练习三)
(七)分组实验.
1.出示图片:几何图形
2.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3.小结:正方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圆,都是轴对称图形.有的轴对称图形有不止一条对称轴.
三、课堂练习
1.下面的数字,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出示图片:练习五)
2.画出下面每组图形的对称轴.各能画几条?(出示图片:练习六)
3.把一张纸对折后,剪下一个图形,把剪下的图形展开,所得的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出示图片:练习四)
四、课后作业
运用学过的知识,用纸剪去一个对称图形,可以怎样剪?
五、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篇6: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对称图形。
2、使学生能根据对称图形初步认识,在图形中识别对称图形,用一些方法做出对称图形。
3、使学生在认识和制作简单的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和制作。
教学难点:
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
教学准备:
1.师:课件等
2.生:剪刀、纸、等材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1、你们喜欢玩吗?给你们一张纸,你们能玩吗?怎么玩?
2、你们猜猜老师会玩吗?想知道老师是怎么玩的?(撕纸)
只有一张纸,先对折,认真的撕一部分……同学们注意看老师是在很认真的撕……
3、想学老师这样玩吗?请拿出纸玩玩。(认真的撕)
4、作品展示
二、“认”对称,悟特征。
1. 以撕(剪)出的图形为例。
撕(剪)出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动手试一试,互相交换试试。(对折,完全重合。)
师:像这样的图形,对称图形。(板书课题)
对折,两侧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对称图形,
2、巩固判断对称图形。课件
①同学们,我们刚才认识了一种新的图形(对称图形)。
问: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图形?
强调:
有些图形看起来象是轴对称图形,但他们却不是轴对称图形;
有些图形看起来不象是轴对称图形,但他们却是轴对称图形;
折一折,看一看哪些是对称图形,
投影出示,折一折,说明是否是对称图形,并说说各原因。
三、观对称,加强认识。(课件)
1、展示数学课件,欣赏图片。
今天,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些美丽的图案。请看。
请判断这些图案是不是对称图形?(课件)
2、判断电脑中的图案是否是对称的。(学生说说判断的依据)。
四、猜图案
自己想。选择你喜欢的一个说说……
奥运五环(奥运五环也称为奥林匹克环,从左至右为天蓝、黄、黑、绿、红五色。五环的含义是“象征五大洲的团结,全世界的运动员以公正、坦率的比赛和友好的精神,在奥运会上相见”。)
五、动手做一做对称图形
引导学生根据对称图形的特点,想办法创造一个对称图形。
1、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创作这幅作品,进行设计,然后进行创作。
2、交流。学生说出创作过程
疑惑:左右颜色不同,是对称图形吗?(是)
六、小结。
这节课,你你有收获吗?给大家说说 。
教师:对称图形真的很美丽,因此被用于各方面的设计中。希望大家能运用所学知识把教室布置得更好。
篇7:《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具体物体,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会判断一些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并能画出对称轴。
2.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进一步丰富对图形的认识,发展初步的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
3.在认识、制作、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拓宽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会指出对称轴。
教学难点:掌握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一.激趣导入,初步感知
师:有一对小姐妹她们都很喜欢做手工,这是她俩剪的蝴蝶。(出示两只蝴蝶)你认为谁剪的蝴蝶漂亮一些呢?为什么?
生:姐姐剪的比较漂亮,因为蝴蝶左右两边的大小一样。
……
二、操作体验,探求新知。
(一)认识对称图形。
1、设疑:如何验证物体的两边是否一样?
(1)、出示蜻蜓、树叶、蝴蝶、飞机等图形。
提问:这些图片漂亮吗?你发现了什么?
(2)、除了用眼睛观察,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知道它们的两边是不是一样的?(对折)如果把它们对折,会发生什么情况?请一位同学来折一折。
学生动手折一折。
(3)、说说你是怎么折的?发现了什么?(两边叠在一起)在数学中我们叫重合,(板书)再仔细观察,对折后两边的形状和大小怎么样?(都一样)那么我们就说它的两边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板书)
归纳:对折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对称图形”。(板书)
2.说一说
师:生活中对称的物体还有很多,谁来说说你还知道哪些物体也是对称的?(生说……)
(二)、认识对称轴
1、出示“小树、飞机、小鱼”图片,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真是生活的有心人,对称图形真美呀!老师情不自禁地动手剪了几张(出示)。你们知道老师是如何剪出这些对称图形的吗?如果给你一张纸,你要如何剪出这样的对称图形呢?(讨论——交流)
归纳出:折痕两侧的图形完全重合,所以先对折再剪。
2.示范“剪衣服”,教师示范。(掌握要领:对折——画上图形的一半——剪——展开)
3、剪衣服:学生自学教材第68页例2,按步骤剪衣服。
4、自主创作。
师:同学们的手真巧,那接下来请大家小组合作,设计出美丽的图案,剪一剪,比一比谁剪得更快,更美。
5、展示作品:把剪得好的作品贴到黑板上展示,互相欣赏。
6、找对称轴:
师:刚才大家剪出了一个个美丽的对称图形,它们的大小、形状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你发现了吗?
生1:很美,很对称。
生2:都有一条折线……
师:说得很具体,这条折线在图形王国里就叫“对称轴”(板书并带读)
我们一起来找找刚才大家剪出的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哪?(生上来找)
7、教师示范画对称轴:
师:同学们找得很准确,可要是每个图形都要告诉人家这条就是对称轴,那多麻烦呀。数学家们就用了这样一条线来表示(示范画)。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老师把这条线画在什么位置,用什么工具画什么线?(在折痕处,用直尺画虚线)
8、学生动手画对称轴:
师:你们谁能到黑板上画出刚才这些图形的对称轴呢?(生画)
9、小结:我们一起创造了许多美丽的对称图形,还准确画出它们的对称轴,我们再一起说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生说)追问: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对称图形用什么办法?(对折,观察)
三、巩固反馈,深化新知
1、完成书本第68页“做一做”
师:大家掌握了判断对称图形的.方法,那老师这给大家准备了一些生活实物图片,我们一起来比一比,谁的眼力好,一眼就能找出这些图形中哪些是对称的?(出示第68页做一做)。请大家独立完成在书上。(生做)
指名反馈——集体订正
2、折一折
看到同学们与对称图形,对称轴这两位新朋友相处得这么好,这几位老朋友也赶过来了。出示大家认为它们是对称图形吗?你们知道它们的对称轴在哪吗?请大家拿出信封里的长方形,正方形与圆形纸,选择一张折一折,画一画。(生做)
反馈展示:指名上来展示折法,画法。
3、找出你剪的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四、归纳总结,课外延伸。
通过这节课,尤其是看了同学们的作品,老师感受到了一个字。(出示美的一半)你们猜猜,是什么字?(生:美。)是的,美。希望同学们能用你美丽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对称美。还会把你的发现设计成美丽的对称图形。
篇8:《美丽的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P68-70,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辨认对称图形,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学生通过活动,发展自己的空间观念,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3.学生通过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能辨认对称图形,并画出对称轴。
教具准备:面具一个,树叶、蜻蜓、蜜蜂、葫芦等图片。面具、透明胶、彩色纸、剪刀等。
学具准备:剪刀、彩色纸,尺子、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情景活动,感知对称。
教师出示左右不对称的面具:“今天,老师带了一个面具来上课,大家看看,漂亮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一般来说,一个正常人的眼睛、耳朵等都是两边大小一样,形状也一样的。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些图片,请大家跟他们打个招呼,好吗?”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一半,让学生猜出是什么后再贴出另一半。
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你怎么知道他们的左边和右边是完全一样的?(看出来的)
你们真能干,是看出来的。对呀,观察是学习的一种好方法。
教师演示两部分完全一样。
你能根据他们的特点给他们起个名字吗?
教师小结并揭题:这几个图片,都是从中间开始,左右两边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科学家也给它们起了个名字,叫做对称图形。
板书并齐读:对称图形。
二.动手操作,探究“对称轴”。
1.剪一剪,议一议。
教师出示一棵圣诞树。问:“这棵圣诞树是一个对称图形吗?你能用剪刀剪出一棵象这样对称的圣诞树吗?”
生动手剪,教师巡视,选出对称与不对称的各一些展示在黑板上。
师:你认为哪些图形是对称的,哪些不是对称的?请说说你是怎么剪的?
生回答后,教师课件演示操作。
说说你想剪什么?用刚才的方法3分钟内剪出一个简单的对称图形,并同桌互相介绍展示。
2.找一找,画一画。
请观察一下,在这些对称的`图形中你发现了什么?(一条印、一条线或折痕)
据学生回答,沿一个图形的折痕画出“对称轴”。指出:“这条折痕在数学上我们就叫它对称轴。”板书并齐读:对称轴。
对称轴把对称图形分成了完全相等的两部分。刚才谁观察到老师是怎样画对称轴的?
谁能出来画画其他图形的对称轴?
在自己剪的图形中画出对称轴,检查评价。
3.找一找,说一说。
在生活中你还看到过哪些东西是对称的?生举例。
老师也带来了一些对称的物体的图片,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一下吧!(课件演示)
4.猜一猜,折一折。
课件出示一个长方形,问:它是对称图形吗?猜一猜,它有几条对称轴?
师:到底有几条对称轴?请大家动手折一折。
谁能演示给大家看?
再猜一猜,正方形有几条对称轴?动手折一折。
谁能说说圆又有几条对称轴?
学生猜后,动手折一折,比赛谁折出圆的对称轴多。
圆的对称轴有多少条?
你能动手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对称轴吗?在纸上画。
小结:通过刚才的折和画,我们知道有些图形只有1条对称轴,有的有很多条,我们一定要细心观察才可以找出来啊!
三.拓伸延展,深化认识。
1.米老鼠遇到了难题了,你愿意帮助它吗?课件演示:你能一眼就看出他们中哪些是对称图形吗?
2.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学过的一些数字、汉字和英文字母也有很多是对称图形呢!就让我们把它们找出来吧!(课件演示)
3.我心中美丽的对称图形。
师:看到这些美丽的图形,你想不想再动手剪一剪?来吧,发挥你的想象,加上你灵巧的双手,剪出一个更美丽的对称图形来吧,并且画上对称轴后在黑板上展示。(播放音乐)
生剪完后把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展示。
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剪的作品?
四.师生总结,畅谈感受。
4.今天我们认识了“对称图形”,你有什么话想跟它们说吗?
5.这些对称图形的确很美,老师送给大家一个“美”字。(板贴一个对称的“美”)
篇9:二年级数学《对称二》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对称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第三课时(教材第6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初步了解镜面对称的特点,能正确判断镜子里的像。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感受对称美,学会欣赏数学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1、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2、能够辨别生活中的镜面对称现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小老鼠在照镜子的动画:
师:昨天,小老鼠到蓝猫家做客,它发现了一件很有趣的事,你们想知道吗?一起看看吧!
播放完动画后。
师:我看到有很多小朋友在笑,你们笑什么呢?
当学生回答出其实小老鼠是在照镜子但它自己不知道后,教师追问:小老鼠它自己都不知道,你们怎么知道呀?
当学生回答出小老鼠和镜子里的是一模一样的,它跳镜子里的它也在跳等等。
2、揭示课题:
师:真不错!同学们通过观察发现了小老鼠在干什么呀?
教师说明:像照镜子这种现象也叫对称。(板书课题:对称)
师: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有关对称的知识。
[设计意图:这段动画片是将教材中小朋友照镜子的情境进行了加工润色,课一开始,同学们马上就被有趣的动画片给吸引住了,课件维妙维肖地表现了小老鼠照镜子时的神态和动作,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动画片中展现无遗。其实,这也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镜面对称现象的一段剪影。数学学习继而从这个现实、有趣、富有探索性的情境开始了。]
二、探究体验
1、感受生活中的镜面对称现象:
①把小男孩照镜子的主题图贴到黑板。
师:小朋友们瞧,这幅图中也有一面镜子哦!
师:对!也有一面镜子。是不是也有对称呢?仔细观察镜子外面和镜子里面,看你有什么发现?
师:大家把自己的发现小声地和同桌说说。
组织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再在全班交流。
当学生说出看到了暖水瓶,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你发现的暖水瓶在哪呀?镜里呢?它们是什么颜色的?然后教师指出:你发现了镜子外面有一个红色的暖水瓶,镜子里面也有一个红色的暖水瓶。
结合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发现完整地说出来。
小结:小朋友们刚才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镜子外的和镜中的像一模一样。这就是一种对称现象。
②把倒影主题图贴到黑板。
师:同学们的观察能力真强,我们再来看。岸上有树,那里也有树。你还看到什么?
教师用你的小眼睛真亮,谁观察得更仔细一些等鼓励性语言引导学生说出水面上有三只天鹅,水里也有三只天鹅......
师:刚才我们发现的现象也是对称吗?可这里没有镜子啊!
学生指出因为有水,师:真爱动脑筋,再仔细看看湖面是怎样的?对了,平静的湖面像是一面平放着的大镜子。
师:像这样的对称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像岸上有一座红房子,水里的我们就叫倒影。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美丽的倒影吧!(课件演示,学生欣赏)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两幅主题图,初步直观地理解镜面对称现象,感受生活中的镜面对称。在欣赏一幅幅蕴藏着镜面对称现象的美景时,同学们不由得发出了一阵阵赞叹声,在欣赏对称美的同时,感受到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
2、实践应用,照镜子:
1)、拼整图形
师:这些景色美吗?
师:是啊,对称在生活中不仅很常见,而且还很美哦!
出示习题中的三幅图:
师:这三幅图其实也很美,不过它们都只画了......?学生指出只画了一半后。师:对,全部都只有半幅,你能猜出是什么吗?(指着青蛙图)
学生说出青蛙后老师问:刚才那位同学猜是青蛙,你们同意吗?
师:那你们有什么办法让老师看到一个完整的青蛙?(生:照镜子。)
师:照镜子。好,我们来试试吧!现在同学们打开书本71页第4题,拿出小镜子,看能否照出一个完整的青蛙。
师:都看到完整的青蛙了吗?同学们真棒!刚才你们运用对称的规律,照镜子的办法,让大家终于看到了完整的青蛙图案,现在同学们用刚才的方法分别看看另外两幅图。
学生照完后同桌交流,全班汇报。(第一幅是天坛图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旅游胜地可多了。天坛是咱们首都北京最大的旅游公园之一。第二幅青蛙图进行环保教育:青蛙帮我们捕捉害虫,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它哦。)
学生利用小镜子独立完成71页第4题,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刚才学生进行了仔细地观察,现在通过动手操作,初步感知镜面对称的特点,让学生直观感受镜面对称的性质。情感的发展应是教学中的一种自然体现,更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因此全班汇报时把德育渗透其中,让学生积淀着人文、科学素养。]
2)、看镜子写数字(课件显示数字)
师:同学们请看屏幕。这些是什么?(数字)对,这些都是从镜子里看到的数字。请同学们开动脑筋,运用今天学的知识,把这些数字还原,然后填在方格里。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所用的方法。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活动,是运用镜面对称的原理让学生进行逆向思维,把原来的物体还原,巩固了镜面对称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3、真实感知镜面对称现象:
1)师:刚才同学们真能干,用照镜子的办法把这些数字还原了,看来镜子可真神奇哟!老师也为大家带来了一面大镜子。想不想上来照一照?怎么照呢?
2)师示范照镜子:
师:让老师想想。唔!有了,如果我来照镜子的话,我想做一个小袋鼠向上跳的动作。(板书:上)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当我向上跳时,镜子里的我会怎么样?
学生说出也向上跳。师追问:是这样吗?我来试试看。师到镜子前做动作。
师:同学们,你们猜对了,镜子里的我确实也是向上跳。
3)师:如果让你来照大镜子,你最想做一个什么动作呢?把你的想的动作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生互相说动作。
4)学生相继上来照镜子。
根据学生的动作教学上下、前后、左右位置镜外的人跟镜中的有什么变化,并依动作板书(上下、前后、左右)
[设计意图:镜面对称的性质是本节课的重难点。这一环节变静为动,让学生真实感知镜面对称。为此创设了一个照大镜子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一起来观察,镜外的人和镜中的像位置有哪些变化。]
4、游戏活动,强化感知: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动脑筋发现了新知识。我们用刚收获的新知识玩玩“照镜子”游戏好不好?
①向学生提出游戏要求:一个当镜外的人,一个当镜中的像。
②首先老师与全班一起玩。(老师当镜子外的人,全部小朋友当镜中的像,当老师说所做的动作时,学生也要说自己的动作。)
③师:刚才同学们玩得真不错,现在你们想同桌一起玩吗?
接着同桌一起玩游戏。
④互相评价小伙伴。师:同学们,刚才的游戏好玩吗?如果认为你的同桌表现得不错,请摸摸他的小脑袋。
[设计意图:老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共同投入到这一“照镜子”游戏中,在课堂上掀起了一个高潮。全体学生在游戏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设计出丰富多彩的动作,既巩固了镜面对称的性质,又培养学生们的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做”中思,让学生的体验丰满起来。]
5、实践再应用:独立完成课本习题
*师:刚才同学们玩得可高兴了。可小精灵聪聪遇到了难题。你们愿意用学到的知识帮聪聪解决难题吗?
*课件出示:71页第5题。
*生独立完成后,全班汇报,并说说选择的理由。
师:同学们都做完了吗?谁想说说。你选的是哪个?介绍一下你的想法。
三、总结提升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进一步认识和研究了对称现象。同学们你们玩得高兴吗?学得开心吗?
[全课反思:本课通过拼整图形、照大镜子、互照镜子游戏等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我们真实地看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全方位交流的心灵碰撞的过程;我们真实地听到学生们有条有理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和对自己及同伴真诚的评价;我们真实地感受到数学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因素,其育人功能是不言而喻的。]
板书设计:
篇10:数学组合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与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不同文件间的复制与粘贴操作。
(2)在组合图形时注重比例协调与整体美。
2.过程与方法
在不同文件间复制与粘贴图形操作的过程中,总结归纳不同文件间复制与粘贴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不同文件间复制与粘贴图形的操作,感受计算机操作的便捷。
4.行为与创新
通过不同文件间复制与粘贴图形的操作,让学生创造新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不同文件间复制与粘贴图形的方法。
教学难点:
合理调整不同组合元素的比例大小。
教学方法与手段:
任务驱动法、演示法、讲授法、“半成品加工”策略、多元评价法
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室、“半成品”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画图的技巧,已经完成了快乐家园的初步(打开文件),我们还通过复制粘贴、翻转、拉伸等调整手段完成了我们盆花的制作(打开文件)。那我们能否将我们的盆花合适的放入我们原来的快乐家园呢?
2、出示课题:组合图形
二、新授
(一)、尝试不同文件间的复制粘贴
1、问:我们在制作盆花时,用到的复制粘贴的步骤是怎样的?
2、板书:选定——复制——粘贴
3、问:如果我们将盆花搬到快乐家园,你觉得能用上面的步骤吗?需要对步骤作怎样的调整?
4、学生讨论汇报
5、师介绍:前期我们每位同学都完成了快乐家园和盆花的制作,但是可能有少数同学的作品不尽如人意,所以老师在桌面上提供了一个素材包,你可以使用老师提供的文件进行今天的制作工作。
6、你能尝试着做一做吗?如果在粘贴后有问题,需要随时“撤销”(板书)。如果粘贴成功,需要对其进行“移动、拉伸、翻转、扭曲、变色”(板书)等“调整”工作。
7、学生尝试制作
8、展示学生作品
9、师:这就是在不同文件之间的'复制粘贴操作。这种方法在以后我们学习其他软件时也会经常用到。
10、师:提示“另存为”将快乐家园保存到自己的班级文件夹内。
(二)区别“复制粘贴”与“粘贴来源”
1、师:刚才我们使用“选定复制粘贴”操作,完成了将盆花组合到了快乐家园的操作。其实在画图里,还提供了另一种将其他图片文件组合进来的方法“粘贴来源”(板书)
2、师:演示粘贴盆花操作
3、观察刚才的操作,你觉得“复制粘贴”与“粘贴来源”有什么区别吗?
4、学生讨论汇报
5、师小结:(1)粘贴来源更简单;(2)区别“粘贴来源”只能得到整幅画的内容,而“复制粘贴”可以选择我们需要的内容进行组合。
6、师:所以我们要根据我们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方式来组合图形。
(三)添加小鱼
1、师: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种粘贴图形的方法,将盆花成功的从另一个文件组合到了快乐家园图中。家下来,我们需要在池塘里添加一些小鱼,以增加池塘的生机,你觉得怎么做比较快?
2、“慢慢画”还是“复制粘贴”?
3、师:为了节省时间,老师在素材包里提供了一个小鱼文件,里面有2条不同的小鱼,你会用上面的方法将小鱼组合到快乐家园吗?
4、学生操作
5、学生作品展示
6、学生互评作品
7、师演示:为了让我们的作品更有生机,可以让小鱼也冒些气泡
8、学生再修饰,保存作品
(四)小结内容
1、师: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你会将不同图片文件中的内容组合起来了吗?
2、学生汇报
(五)作业巩固
1、师:在我们的素材包里,有个“练习”文件夹,里面有3个素材,请利用今天我们学习的知识将其组合成一个完整的作品,注意要尽量的合理。
2、学生操作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3、作品保存,“另存为”到自己的班
4、作品展示,学生互评
篇11:对称图形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第二课时 对称图形
教学内容:课本P68例2及练习十五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准备:图片、纸和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建立表象
1、师生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许多美丽的图案,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这些美丽的图案吧。
2、出示一些美丽的对称图形
学生欣赏各种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关于对称的表象,便于形成概念。
二、小组合作,探究对称
1、引导观察图形
刚才小朋友看到的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那么这些图形中你发现都有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交流。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汇报。
谁愿意来把你们组的发现说给大家听听。(学生在汇报的时候教师尽量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学生的一些不准确的表达无须过分强求,不必刻意纠正。)
3、教学“对称”
小朋友刚才观察得非常仔细,发现了这些各式各样的图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他们的左右两边都是完全一样的。这种现象在数学上称为--对称,这些图形就是对称图形。教师揭示课题。
4、组织活动--剪一剪
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对称图形,老师这里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一些纸张,大家能够用剪刀试着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吗?
在剪之前先想一想怎样剪才能剪出对称的图形,然后动手试一试。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剪一剪
5、组织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对称图形进行展示并汇报各自的剪法。
6、引导学生明确剪对称图形的方法。
要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可以先把纸张进行对折然后再剪,最后沿对折的地方打开,这就形成了一个对称图形。
7、引导学生认识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请学生用铅笔画出你们剪出的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认识对称轴,画出对称轴。
8、找一找生活中的对称轴。
学生找、说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设计意图]:学生从大量的对称图形中寻找其共同点,以把握对称的本质特点。并通过动手实践操作进一步加深对对称图形的特征的理解和把握。拓展对称图形的认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1、指导学生完成课本P68的做一做。
2、拓展性学习。(补充练习)
四、课堂总结。
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 图形的对称说课稿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图形的对称》教学设计(共11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