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ylor13swift”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8篇几何图形教学反思,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几何图形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目录
- 第1篇:几何图形的教学反思第2篇:几何图形的教学反思第3篇:几何图形的教学反思第4篇:中班《认识几何图形》教案与教学反思第5篇:中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几何图形》第6篇:中班《认识几何图形》教案与教学反思第7篇:《基本几何图形》教学设计第8篇:几何图形有哪些第9篇:关于认识几何图形的教学方案第10篇:几何图形描摹画教学设计第11篇:Silverlight图形:几何图形第12篇:AutoCAD绘制简单几何图形第13篇: 大班教案《几何图形》第14篇:AutoCAD绘制简单几何图形第15篇:有趣的几何图形第16篇:七年级几何图形练习题第17篇:几何图形游戏教案第18篇:《认识几何图形》大班数学教学设计
篇1:几何图形的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第四章《多姿多彩的图形》第一节,我们知道数学来源与生活,而且数学与生活也密切相关。数学教学应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自主探究不仅是知识的构建与运用、技能的形成与巩固,也包含了生活经验的激活丰富与提升,学习策略的完善,情感的丰富和价值观的形成。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从课件展示生活中存在的大量图形入手,引出了几何图形的概念,在复习学生前两个学段学习的几何图形的基础上,引出了立体图形与立体图形的概念。结合实例,使学生感受到几何图形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图形与几何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用处很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主线,采取合作交流的探究式进行学习,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不断出现学习的欲望和热情,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的同时使生活经验、学习方法等得到提高。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感到比较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课件展示图片,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例如:给学生(多媒体课件展示)实物:茶杯(圆柱形)、苹果、乒乓球、漏斗、长方形和正方形包装盒让学生观察、思考、联想,逐一引导学生积极回答,点评后归纳出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基本的立体图形。
2、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觉参与到课堂中来。
课前,我让学生自己制作了长方体、六棱柱、圆柱体、圆锥、四棱锥等立体模型。通过动手操作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立体图形的种类:柱体、锥体和球体。通过直观的观察、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总结出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口语表达或板书,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动手动口,以达到教学要求。及时借助多媒体展示来指导学生,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最后再指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教学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和总结生活中的问题。学会能在不同的角度去探求生活经验从而让学生掌。
3、教学在进行小组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总结出棱柱、棱锥的面、顶点、棱之间的关系。探究性学习关注的不仅是探究成果的大小,而是注重探究过程和方法。在探究的时候,适当掌握时间,能根据学生的探究情况及时引导。从而达到最优的探究效果。细心学生在细微之处提出的疑惑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用所学知识去辨别,并取得最后合理解释。分小组让学生讨论、交流,老师巡视过程中发现好的例子,推荐让全班学生共享。
4、给学生提供了展示的机会。让学生通过画不同方向(正面、上面、左面)观察立体图形所得到的平面图形,体验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5、让学生举出身边的几何图形实例,并分析其立体图形构成。利用实物的形象优越性,通过类比加深加强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形象思维能力。
同时在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1、自主探究时间有点长,导致展示过程时间有点紧。2、小组展示过程中,有些同学没有展示的机会,只关注到个别积极表现的外向的学生。3、学生不能对别小组的展示进行合理的评价。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要注意合理安排时间,努力克服教学的随意性。2、多给学生的语言表达的机会。3、尽可能给每位学生展示的机会。
篇2:几何图形的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1、从兴趣入手,抓住注意力。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它是受到外部环境的刺激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或心理反映。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首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可以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 小学几何知识是相对零散的,不系统的,小学数学 相对系统了,加深了、拓展了,也更丰富了。因此,不但要引导学生顺利过渡到初中学习当中,同时还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让他们初步 体会 几何的美,提升他们学习几何的兴趣。在《图形的初步认识》的导入新课时,以姚明投篮、金字塔、美国五角大楼、白宫等图片刺激学生的视觉引入新课,让学生以轻松的心态进入几何世界。同时,通过展示自己所带的物体并观察立体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激发学习的兴趣,有助于消除几何图形的神秘形象。
2、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质疑问难”是当今数学课堂教学中比较时髦的词眼,是“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人”的缩影。
3、巧设练习,促使学生主动发展。练习的设计,围绕重点,针对性强,巩固深化了学生的新知。对于初一学生来说几何证明(说理题),要求不宜太高。我们常常发现他们有以下几个难点:
(1)、不知如何下手。
(2)、不会用几何语言。
(3)、没有严谨的逻辑思维习惯与表达能力。
针对上述情况我作以下尝试,慢慢地让学生适应。
(1)开始的概念、定理教学时就渗透几何的语言。如讲授“线段的中点”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说出规范的几何用语,“因为……,所以……”。时常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体会、接触几何用语。这样长期练习让学生对几何用语有一定的了解,避免到用几何语言时一点也不会说。
(2)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几何知识时,我们可以开始尝试让学生去说理。此时要求不要太高,注意多对学生的说法以肯定。当然也不是说只说学生好,只是肯定他们的进步,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用规范的几何语言。甚至可以时常板书规范的结果让学生去模仿、去欣赏、去体会。
(3)经过以上的尝试后,我们就可以尝试几何证明的教学。但是不可以一下就要求学生都写得多严谨。最好我们多设计一些规范的用几何语言写证明过程,只要求他们填出部分。这样慢慢让学生去理解、去尝试。经过一段时间后也可以让学生单独去完成简单的证明说理题,一般就三、四步就可以了。
(4)给学生提供了展示的机会。让学生通过画不同方向(正面、上面、左面)观察立体图形所得到的平面图形,体验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反思不足
教师只是根据自己的原有思路被动的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过程缺乏一点灵活性。学生在讨论立体图形的分类的时候,有一个优等生问我:“什么是分类?老师我不明白你让我分类是什么意思?”。当时我只对她做了个别点拨。但是课后经过反思,初一的孩子对于分类的思想接触得还比较少,受学生智力水平的影响,学生对于分类思想的实质是很难理解,需要一个比较长时间的渗透和强化,才能慢慢领悟。这个同学有困惑,那么其他同学是否存在这样的困惑?答案是肯定的。
三、教学过程的改进
1、教学过程应该有灵活性,不能一味的追求教学计划的完成而忽略学生的需要。教学的“某一环节”挤占了一些时间,是可以通过后面的调剂来补充的。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上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变动。”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牢牢把握动态生成,善于发现学生的需要,并对自己预设的教学过程做出及时的调整。这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课堂动态生成”教学理念。
2、及时的总结立体图形的分类方法。然后抓住教学契机,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给学生提出问题:什么是分类?让学生明确两点:①分类就是按照事物之间性质的异同,将相同性质的对象归于一类,不同性质的对象归于不同类别的思维方法。②分类应该遵循的原则:如分类的对象是确定的,标准是统一的,如若不然,对象混杂,标准不一,就会出现遗漏、重复等错误。可根据学生的情况举一些简单的例子如:人群的分类、有理数的分类等帮助他们理解。
四、针对以上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多给学生的语言表达的机会,即时表扬和鼓励。
2、多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能置身于问题当中,充分调动学习兴趣。
篇3:几何图形的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逐步形成简单的几何形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表象,能够识别所学的几何形体,并能根据几何形体的名称再现它们的表象,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学生在学习几何知识的过程中,重视对物体的原有感知,逐步掌物物体的形状、特征、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并以此为材料进行思维,将图形、表象进行加工、组合,逐步培养和发展空间观念。因此,学会这部分教材对于学生培养空间观念,发展思维力、想象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同时也为学生以后学习几何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但是,在概念教学中往往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忽视概念的形成过程,教师往往把一个新的概念和盘托出,让学生死记硬背法则、定义;二是忽视概念间的联系,把许多本来有联系的概念,拆散成一粒粒散落的珠子,分散、孤立地保存在学生的脑海里,没能将珠子串成项链,概念不成系统,不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要改变这些问题,我觉得应该以锻炼和发展学生的“思”为主线,把“看”、“动”、“练”、“理”有机地串联成一个思维体系,从而顺利达到“通”的目的。具体来讲就是:
看—全面观察。实践证明:儿童接触事物,探究事物的本质属性,经常是从观察开始和发现的。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对简单图形已有初步了解,如书的封面是长方形,红领巾是三角形,文具盒是长方体……,但他们对此的了解往往是表面的、模糊的,还不能说出其本质特征,往往是口欲言而无声。所以教学时,我因势利导,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实物、模型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丰富学生表象。引导学生用眼看、用手摸,做到上下、左右、前后和正反进行全面、仔细地观察,以此加强直观教学,加深学生对物体的初步认识,使他们由具体物体的形状在大脑中形成表象,继而上升为概念,初步培养或形成空间观念。
动—动手操作。杨振宇博士说:“中国的儿童不如欧洲和美国的儿童动手兴趣浓,主要原因是没有动手的机会。”其实动手操作是把书本等外在知识内化为自己知识的桥梁。由于小学生生性喜欢动手操作,而且抽象思维依赖于动作思维或形象思维展开,因此动手操作对小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动手能力,提高学习兴趣积极性等都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所以教学时,我尽量组织学生开展“剪”“拼”“量”“摆”“数”“做”等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做出物体模型,学会对图形或模型进行分解、组合、平移、翻转等转化方法,使他们在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等亲身体验中加深对几何形体的感化方法,进一步理解掌握其本质特征,初步掌握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和转化方法,同时也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如教学《圆柱体的侧面积》一课时,我让学生拿出自己的侧面裱有彩纸(或自己在侧面糊纸)的圆柱体,边看边摸说出其侧面特征后提问:“你能用转化的方法自己求出侧面的面积吗?”学生通过讨论、操作,有的`学生说:“我沿着一条高剪开,侧面积转化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侧面积的周长(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相当于侧面的高,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侧面的面积侧面=底面周长×高。”有的同学说:“我沿着一条斜线剪开,侧面转化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侧面的周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侧面的高,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所以侧面的面积=底面周长×高。”。有的同学说:“我沿着高剪开,侧面转化成一个正方形,同样得到侧面的面积=底×高。”通过操作,学生不但发现了展开后的特例(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丰富了侧面的表象,而且通过眼、手、口、脑多种感官协调作用,学生主动、直观地掌握圆柱体侧面积的推导方法和计算方法,同时也潜移默化地交给学生一把开启面积计算方法的钥匙。实践证明:让学生用多种感官协调作用于同一事物,使具体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得到全面的反映,就学习的学习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学习的参与意识,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常气氛,使学生以饱满高涨的热情投入学习,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练—巩固训练。通过全面观察和动手操作,学生对几何知识初步理解和掌握后,为了把知识转化成技能,形成能力,教师必须精心设计习题进行巩固训练。教学时教师要注重精讲多练,注意数形紧密联系,逐步做到“物体——图形——表象——物体”的循环,使学生看到图形名称就想象出物体形状、特征和计算方法等,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不断开拓思路,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增强空间观念及其理解应用能力。
如:圆柱体体积习题的设计,首先我说圆柱体,让学生闭眼想象各种形状的异同和计算方法,再根据具体图形说出图形名称和所需数据后计算,使学生能依据直观图形帮助分析理解,然后逐步过渡到只根据图形名称和数据计算,使他们能再现图形的表象来帮助分析、理解题目,然后只出示图名称和数据间的关系让学生独立解题。最后出示圆柱体或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要求学生量出所需数据再计算。这样通过分层练习,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其理解、应用能力。
理—系统梳理。实践证明:学生对于散乱、零碎的知识容易遗忘或发生混淆。因此在一定阶段的学习之后,我及时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串点成线,举一反三,扩线成面,形成网络,并使之根植于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统中,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几何图形的本质特征和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及其理解、应用能力。
通—触类旁通。为了促进事物的整体形象在头脑中得到全面深刻的反映,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几何图形的本质特征,促进空间观念的形成,教师要注意沟通几何图形的内在联系,注意知识的综合运用,使学生能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因此教学时,我充分结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适时归纳出图形的本质特征,及时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分辨异同,达到沟通、同化知识,增强理解及其应用的能力。
如:教学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后,我及时沟通同化三者间的内在联系,即都可以用V=sh来计算。
V长方体=abh 当a=b=h时,v正方体=a?
V长方体=abh=sh V正方体=a?=sh
V圆柱体=πr?h=sh
这样使学生在解答某一习题时,能在头脑中迅浮现出这类习题的方法,锻炼了学习思维的广阔性。
总之,我通过紧扣“思”这条主线,全面贯穿“看”“动”“练”“理”,从而顺利达到“通”的目的。以此培养和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活动课教学反思灰雀教学反思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篇4:中班《认识几何图形》教案与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区分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梯形
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对图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课件
2、各种图形的卡片若干,人手都有。
活动过程:
一、律动:小花猫发高烧
二、复习认识的图形
1、小花猫今天过生日,老师带你们去给他过生日,你们愿意吗?去小花猫家的路和我们的不一样,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它是由什么组成的?(出示课件)
2、都有什么图形,谁能告诉老师和小朋友,正方形是什么样的?幼儿根据经验自由讲述。教师小结:正方形特征,四条边相等,四个角一样大。
3、这是什么形?谁能说说长方形的特征?
4、这是什么形?圆形有什么特征?
5、这是什么形?三角形有什么特征?
三、学习新知
1、你们都说对了,看我们到哪了?课件(小花猫的家)你们看到了什么?(房子)小花猫家的房子是用什么做的?(图形)你们都发现了什么图形?幼儿自由讲述。
2、还有一个图形是我们以前没见过的,谁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它叫梯形。这个梯形呢,两个对边相等,两个相邻角一样大。老师告诉你们,梯形呀也有不是这样的,它还有许多种,今天小朋友可以回家和小朋友一起查一查,还有什么样的梯形,明天来告诉老师,好吗?
3、我们又认识了一个图形,小朋友观察一下梯形,谁能想出来梯形是怎么变出来的?(课件)
4、我们在去小花猫家的过程中遇见了这么多图形,你们能不能快速叫出他们的名字?看课件,请幼儿快速说出课件中的名字。
四、利用经验幼儿自由拼摆个种图案
1、小朋友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图形吗?你见过什么东西象这些图形?(课件参考)
2、小朋友想了这么多,可是小花猫都着急了,说,小朋友你们来给我过生日,给我准备礼物了吗?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图片,我们来摆出好的东西送给小花猫。(幼儿动手操作)
3、你们的礼物都准备好了吗?那我们一起去送给小花猫吧!!随音乐离开活动室
篇5:中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几何图形》
中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几何图形》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区分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并能按标记进行分类。
2、通过情景游戏等活动,让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幼儿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欲望。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学会了各种图形的特征。
2、自制的“小路”,上面镂刻大小不同的图形“土坑”,将镂刻下来的图形作成铺路的“石头”。小篮同幼儿人数。
3、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标记,音乐。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捡石头”,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小朋友,今天的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郊外捡石头!”(随音乐进入活动室)
2、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快看!有那么多五彩缤纷的小石头,大家可以挑自己喜欢的捡。”
3、引导幼儿观察、操作,鼓励幼儿边操作边交流。
4、请小朋友大胆介绍自己喜欢的石头(颜色、形状)。
5、游戏:按标记举“石头”。
二、铺石头:
1、“大家捡了那么多漂亮的石头,我们用它来铺一条石子路,好吗?”
2、幼儿自由操作:把捡到的“石头”一一对应地嵌入相应形状的“坑”里。
3、出现问题:“小石头没有了,但是还有坑没有铺好,该怎么办?”
4、幼儿再次操作。
5、发现问题:“老师发现这里有块石头很特别,是用两种颜色的石头拼起来的。”请个别幼儿介绍他的方法。
6、引导幼儿想办法互相合作,用捡来的'“石头”铺平“地上”的“坑”。
7、教师小结: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拼出一个新的图形来。
三、踩石头:
1、“路铺平了,我们来玩踩石头的游戏!”教师介绍玩法:“音乐一响,小朋友就一边念儿歌一边动起来,音乐一停就立即踩到“石头”上,并说说踩的是什么形状、颜色的“石头”。
2、游戏重复2“3次。
3、让幼儿找找在幼儿园里有没有这样的图形,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1、幼儿操作材料放入活动室计算角,让幼儿在自由活动中继续操作。
2、让幼儿回家找一找、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东西的形状是圆形、三角形、长方形及正方形,回园告诉老师,并列出图表。
课后反思:
在幼儿的活动过程中,确有许多的知识、技能需要教师以直接的方式予以支持。比如,那些幼儿无法凭借现有的条件通过探索获得的经验,教师要直接给予一些替代性的经验,当出现一些新型复合材料的时候,需要给幼儿演示其基本的用法,当幼儿出现无法克服的客观困难的时候,及时的予以解除。图形变变是幼儿喜欢的数学活动,我没有给任何提示,首先让孩子们自己尝试,中间稍微介入一下,最后放手让孩子们变,孩子们的探索有了别样的成功体验。
篇6:中班《认识几何图形》教案与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几何图形的特征。
2、发展观察力、想象力和灵活的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1、三张白纸上分别画好几何图形。
2、儿人手一支铅笔、一个几何图形、一把剪刀、一张空白的纸以及一张画有几何图形的作业纸;每桌几何图形若干;擦手毛巾;糨糊。
3、用的几何图形一套(长方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椭圆形)教学过程:
一、兴趣激发:
1、师:今天,齐请来了一些朋友要来我们班作客,它们是谁呢?(师出示正方形、圆形)问: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圆形有什么特点?
2、咦!有什么事让正方形、圆形娃娃这么高兴呢?原来今天它们要一起过生日。许多朋友要来祝贺。你们看!它们是谁?(师分别出示长方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椭圆形)
3、师:哟!这么多客人,你们看看谁长得和正方形有些象呢?你们帮正方形娃娃找到了相象的朋友,那跟圆形相象的朋友在哪儿呢?我们也来帮它找找。
二、兴趣体验:
(一)观察探索
1、捉迷藏三角形虽然没有相象的朋友,但大家都愿意和它一起玩。这会儿它们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
(1)找图形并填表格。师巡回指导。
(2)说一说找到什么图形有几个。师:小朋友真能干,躲在一起的长方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椭圆形都被你们找出来了。
(3)说一说在生活中这些几何图形喜欢躲在哪里?
(二)趣味游戏1、变魔术现在齐要请小朋友来当魔术师,用这些图形变出许多小图形娃娃来。
(1)变魔术(大图形变小图形)
(2)问:你能告诉我你用什么图形变成哪些小图形?
2、拼图案师:你们变出这么多的图形娃娃,今天是正方形、圆形娃娃的生日。我们就用小朋友变出的小图形和为你们准备的图形拼一幅漂亮的画当作生日礼物送给它们好吗?
(1)拼贴(师巡回指导)
(2)说一说用什么图形拼成什么送给正方形、圆形娃娃。
三、活动结束:
哎呀!天快黑了,正方形、圆形娃娃要回家了,我们赶快把礼物送给它们吧!
四、活动延伸:
在活动区投放几何图形,自愿组合几何图案。
《认识几何图形》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认识几何图形,只要求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正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对于每种图形的特征,不需要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来进行描述,因为这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极其困难的,也不符合学生的实际。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我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这节课的主要特点是以“玩”为主线,将各个教学目标贯穿其中。通过动手分,动口说,教师质疑等形式,既使学生在交流中得到互补,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还培养、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并使学生体验到了合作成功的喜悦。整节课创设了较多的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了“做”中学,“乐”中学,“玩”中学的乐趣,比较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数学。直到放学的路上学生还兴味盎然地寻找周围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林海烨同学说:“陈老师,电线杆也是圆柱。”马上有同学反驳。这节课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不足之处是在放手发动学生进行大胆尝试、发散学生思维、评价方式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篇7:《基本几何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反馈测试评价的结果,让学生了解自已知识、能力水平,提高解题能力, 提高数学 综合素质。
2、通过分析错题,找出错因,矫正、巩固、充实、完善和深化常见题型的答题技巧。
3、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考试分数,以良好的心态面对考试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增强学好数学 的信心。
教学重点:
1、查漏补缺,发现不足。
2、进一步加强各类题型的解题方法指导。
教学难点:
1、让学生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
2、提高数学综合素质。
教 学 过 程:
一、分析考试情况
2、表扬优秀的学生和进步明显的学生 教师通报本次考试基本情况,通过全班横评,使学生对自己的成绩有一个客观的了解和清晰 的认识。确定学习的目标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师导入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这针对张试卷出现问题较多的地方做一下重点分析,以达到查漏 补缺的目的。
二、知识回顾:
柱体 棱柱
圆柱
圆锥
基本的几何图形锥体棱锥 球体 立方体的展开图 点:点动成线
线:线动成面
面:面动成体
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平面图形 线段: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射线:线段向一方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射线
重点知识点:
1、经过两点 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 .两点之间 ,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3、如图,点M把线段AB分成 的两条线段AM与BM, 点M叫做线段AB的 .这时 .
订正试题答案:(播放课件)
(学生对照答案找出出错的原因,并自我订正,不明白可小组讨论
或提问。)
三、典型题型讲解
1、先让学生自查试题,反思造成错误的原因,再写出正确答案。
2、典型题型分析说明
选择题 第4题 主要考察“线段的中点”“线段的和差”的理解 错因是:把点都理解成了“点在线段上”而忽视了点在线段外。 选择题 第7题 考察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关键是点C的位置是在线段AB以外,还是以内。因而有两种情况,学生只考虑了一种出现错误。选择题 第9题问题出现在学生不会数线段,或不理解题意。填空题 第14题、第17题不会总结规律。教师板示讲解,引导学生分析。解答题 第20题大多数学生不会写步骤,只是计算出了结果,导致失分,今后学习了证明应强化练习。
四、课堂练习:
出示相应的练习,让学生进行复习巩固。
(练习见讲义,学生可以小组讨论,提问,自己完成等方式。)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讲评,你有哪些收获?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基本几何图形》教学设计]
篇8:几何图形有哪些
立体几何图形
柱体:包括圆柱和棱柱。棱柱又可分为直棱柱和斜棱柱,按底面边数的多少又可分为三棱柱、四棱柱、N棱柱;棱柱体积都等于底面面积乘以高,即V=SH;
锥体:包括圆锥体和棱锥体,棱锥分为三棱锥、四棱锥及N棱锥;棱锥体积为;
旋转体:包括圆柱、圆台、圆锥、球、球冠、弓环、圆环、堤环、扇环、枣核形等。其表面积公式为:,体积公式为:(其中L是基图的'周长,S是基图的面积,R是重心到轴的距离)
截面体:包括棱台、圆台、斜截圆柱、斜截棱柱、斜截圆锥、球冠、球缺等。其表面积和体积一般都是根据图形加减解答。
平面几何图形
圆形:包括正圆,椭圆,多焦点圆。
多边形: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
弓形:优弧弓、劣弧弓、抛物线弓等。
弧形:月牙形、谷粒形、太极形、葫芦形等。
篇9:关于认识几何图形的教学方案
【学习目标】:
1.认识棱柱、圆锥等简单立体图形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立体图形。
2.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经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学习重点】
一个立体图形按照不同方式展开可得到不同的平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立体图形。
【学习难点】
判断哪些平面图形可以折叠为立体图形;某个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可以是哪些平面图形 。
【导学指导】
注意:并非说所有的立体图形都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如球体),但多面体一定能;反之并非说有的平面图形都能围成立体图形。
预习导学--不看不讲
一、知识链接
我们把一些像墨水瓶盒、粉笔盒这样的纸盒沿它的棱适当剪开,可以展平成平面图形。这样的平面图形叫做相应立体图形的展开图。你知道长方体、圆柱、圆锥和三棱柱的展开图是什么样子的吗?
二、自主探究
知识点一:立体图形的展开
1、动手做:在你想象的基础上,请将准备好的长方体、圆柱、圆锥和三棱柱的纸盒剪开展平,看看与下面的展开图一样吗?
圆柱 圆锥 三棱柱 长方体
思考:请你指出上面展开图各部分与几何体的哪一部分相对应?
归纳总结:
(1)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 。其中扇形的弧长是 。
(2)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 。长等于圆柱的 ,宽等于 。
2、剪一剪、画一画:动手把一个立方体的包装盒沿一边剪开,铺平,看看它的展开图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再把展开的纸板复原,你有什么体会? 再将所有的展开图画出来,
[关于认识几何图形的教学方案]
篇10:几何图形描摹画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复习用几何图形拼画、描画的基本方法。
2、根据主体物的不同,添画不同辅助物,形成情节和场面。
3、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尝试精神,发展想象力。
【活动准备】
1、各类几何图形。
2、水彩笔、蜡笔、纸。
3、投影机、覆盖片、泡沫板。
【活动过程】
一、复习描画的基本方法
师:小朋友已经学过了描画,请告诉老师什么叫描画,请一个小朋友上台描画,其他幼儿观察描画是否正确。要求沿着几何图形轮廓线描,手不能移动。
二、欣赏投影片,开阔思路,学习添画方法
1、分别出示覆盖片:鱼、鸟、地球。提问:画面上有什么?可以添画些什么就能形成一幅完整的画?
2、欣赏老师的添画。
内容:
a.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b.大树被锯倒,小鸟没有家了。
c.在地球上架起一座通向月球的桥梁,到月球上去旅行。
三、交代要求,幼儿绘画
师:今天我们也来描图形添画,看谁拼的画和别人不一样,添的'画也和别人不一样。
幼儿绘画,教师指导幼儿拼画、描画,鼓励幼儿大胆添画,表现自己的意愿和有关情节,协助幼儿克服各人绘画中的难点。
四、讲评
1、幼儿讲评。
提问:
a.你认为哪张画描画得非常准确?
b.你认为哪张画内容独特?
e.你认为哪张画还需要修改,怎样改?
2、教师讲评。
发现重叠拼画的方法,请用重叠拼画方法的小朋友上台介绍自己的方法。
篇11:Silverlight图形:几何图形
什么是 Geometry?
Geometry 对象(如 EllipseGeometry、PathGeometry 和 GeometryGroup)可以用于描绘 二维 (2-D) 形状的几何图形,这些几何图形的描绘具有许多用途,例如,定义一个要绘制到 屏幕的形状或者定义剪辑区域。Geometry 对象可以很简单(如矩形和圆),也可以是基于两 个或更多个 Geometry 对象创建的复合形状。使用 PathGeometry 对象可以创建更复杂的几 何图形,这些对象可用于描绘弧线和曲线。
Geometry 与 Shape 的比较
Geometry 和 Shape 类的相似之处在于它们均描绘二维形状(例如,比较 EllipseGeometry 和 Ellipse),但它们之间也存在一些重要的区别。例如,Shape 对象是 UIElement 对象,而 Geometry 对象不是。因为是 UIElement 对象,所以 Shape 对象可以 进行自我呈现并具有 Opacity、OpacityMask 以及 Geometry 对象所没有的其他图形属性。 尽管 Shape 对象比 Geometry 对象更易于使用,但 Geometry 对象更通用。
一个 Shape(Path 类)使用 Geometry 来描绘内容。通过使用 Geometry 设置 Path 的 Data 属性以及设置它的 Fill 和 Stroke 属性,可以呈现 Geometry。
采用 Geometry 的常见属性
下表列出了采用 Geometry 对象的一些属性。
类型属性 PathData UIElementClip
简单的几何图形类型
Geometry 对象可以分为三个类别:简单几何图形、路径几何图形以及复合几何图形。
简单的几何图形类包括 LineGeometry、RectangleGeometry 和 EllipseGeometry,用于 创建基本的几何形状,如直线、矩形和圆。
LineGeometry 通过指定直线的起点和终点来定义。
RectangleGeometry 通过使用 Rect 结构来定义,该结构指定矩形的相对位置、高度和宽 度。您可以通过设置 RadiusX 和 RadiusY 属性来创建圆角矩形。
EllipseGeometry 通过中心点、x 半径和 y 半径来定义。
尽管可以通过使用 PathGeometry 或通过将 Geometry 对象组合在一起来创建这些形状以 及更复杂的形状,但是简单几何图形类提供了一种生成这些基本几何形状的简单方式。
下面的示例演示如何创建并呈现 LineGeometry。前面已提到,Geometry 对象无法进行自 我绘制,因此本示例使用 Path 形状来呈现直线。因为直线没有面积,设置 Path 的 Fill 属性没有任何效果;因此仅指定 Stroke 和 StrokeThickness 属性。
XAML
下图显示此示例的输出。
从 (10,20) 绘制到 (100,130) 的 LineGeometry
下一个示例演示如何创建并呈现 EllipseGeometry。该示例将 EllipseGeometry 的 Center 设置为点 (50,50) 并将 x 半径和 y 半径均设置为 50,这将创建一个直径为 100 的圆。通过为 Path 元素的 Fill 属性赋值(在本例中为 Gold)来绘制椭圆的内部。
XAML
下图显示此示例的输出。
绘制在 (50,50) 处的 EllipseGeometry
下面的示例演示如何创建并呈现 RectangleGeometry。矩形的位置和尺寸由 Rect 结构定 义。位置是 (50,50),高度和宽度均为 25,这将创建一个正方形。
XAML
下图显示此示例的输出。
绘制在 (50,50) 处的 RectangleGeometry
下面的示例演示如何将 EllipseGeometry 用作图像的剪辑区域。用 Width 200 和 Height 150 定义了一个 Image 对象。一个 RadiusX 值为 100、RadiusY 值为 75、Center 值为 100,75 的 EllipseGeometry 设置为图像的 Clip 属性。只有位于椭圆区域内部的图像 部分才会显示。
XAML
Width=”200“ Height=”150“>
下图显示此示例的输出。
用于剪辑图像的 EllipseGeometry
路径几何图形
PathGeometry 对象和几何图形 mini-language 提供了描绘由弧线、曲线和直线组成的多 个复杂图形的方法。
PathGeometry 的核心是 PathFigure 对象的集合;这些对象之所以这样命名是因为每个 图形都描绘 PathGeometry 中的一个离散形状。每个 PathFigure 自身又由一个或多个 PathSegment 对象组成,每个这样的对象均描绘图形的一条线段。下表列出了各种线段类型 。
线段类型说明 ArcSegment在两个点之间创建一条椭圆弧线。 BezierSegment在两个点之间创建一条三次方贝塞尔曲线。 LineSegment在两个点之间创建一条直线。 PolyBezierSegment创建一系列三次方贝塞尔曲线。 PolyLineSegment创建一系列直线。 PolyQuadraticBezierSegment创建一系列二次贝塞尔曲线。 QuadraticBezierSegment创建一条二次贝塞尔曲线。
PathFigure 中的线段将合并为一个几何形状,该形状将每一条线段的终点作为下一条线 段的起点。PathFigure 的 StartPoint 属性指定绘制第一条线段的起始点。后面的每条线段 都以上一条线段的终点作为起点。例如,通过将 StartPoint 属性设置为 (10,50) 并创建 Point 属性设置为 (10,150) 的 LineSegment,可定义一条从 (10,50) 到 (10,150) 的竖线 ,
下面的示例创建一个简单 PathGeometry(包含具有 LineSegment 的一个 PathFigure) 并使用 Path 元素来显示它。将 PathFigure 对象的 StartPoint 设置为 (10,20),并用终 点 (100,130) 定义一个 LineSegment。
XAML
下图显示了此示例创建的 PathGeometry。
包含一个 LineSegment 的 PathGeometry
有必要将此示例与前面的 LineGeometry 示例进行比较。PathGeometry 使用的语法比简 单的 LineGeometry 使用的语法要详细得多,在本例中使用 LineGeometry 类可能更有效, 但是使用 PathGeometry 的详细语法可以创建极其复杂的几何区域。
通过组合 PathSegment 对象可以创建更复杂的几何图形。
下一个示例使用一个 BezierSegment、一个 LineSegment 以及一个 ArcSegment 来创建 形状。
该示例首先通过定义四个点来创建一个三次方贝塞尔曲线:起点(是前一条线段的终点) 、终点 (Point3) 以及两个控制点(Point1 和 Point2)。三次方贝塞尔曲线的两个控制点 的作用像磁铁一样,朝着自身的方向吸引本应为直线的部分,从而形成一条曲线。第一个控 制点 Point1 影响曲线的开始部分;第二个控制点 Point2 影响曲线的结束部分。
然后该示例添加一个 LineSegment,在前面的 BezierSegment 的终点到其 LineSegment 属性所指定的点之间绘制该线段。
然后该示例添加一个 ArcSegment,该线段从前面的 LineSegment 的终点绘制到它的 Point 属性所指定的点。该示例还指定弧线的 x 半径和 y 半径 (Size)、旋转角度 (RotationAngle)、指示最终弧线的角度应为多大的标志 (IsLargeArc) 以及指示弧线绘制方 向的值 (SweepDirection)。
XAML
Point2=”200,200“
Point3=”300,100“/>
IsLargeArc=”True“ SweepDirection=”Clockwise“
Point=”200,100“/>
下图显示了此示例创建的形状。
PathGeometry
通过在一个 PathGeometry 内使用多个 PathFigure 对象,可以创建更复杂的几何图形。
下面的示例创建一个具有两个 PathFigure 对象的 PathGeometry,其中每个对象均包含 多个 PathSegment 对象。使用了前面示例中的 PathFigure 以及具有一个 PolyLineSegment 和一个 QuadraticBezierSegment 的 PathFigure。PolyLineSegment 是用点列表定义的, QuadraticBezierSegment 是用控制点和终点定义的。
XAML
Point2=”200,200“
Point3=”300,100“/>
IsLargeArc=”True“ SweepDirection=”Clockwise“
Point=”200,100“/>
下图显示了此示例创建的形状。
具有多个图形的 PathGeometry
路径标记语法
Silverlight Geometry 对象支持使用一系列特殊的移动和绘制命令的 XAML 属性语法。
复合几何图形
可以使用 GeometryGroup 对象来创建复合几何图形对象。GeometryGroup 创建它所包含 的 Geometry 对象的组合体,但不合并其面积。可以向 GeometryGroup 中添加任意数量的 Geometry 对象。下面的示例使用 GeometryGroup 创建复合 Geometry。
XAML
下图显示此示例的输出。
复合几何图形
篇12:AutoCAD绘制简单几何图形
我们已经了解了关于AutoCAD的基本界面和基本知识,在这一节中将使用AutoCAD来绘制一些简单的图形,以进一步增强对AutoCAD的感性认识,
2.5.1 实例1 绘制短管的侧视图
Step 1 创建新图形文件
(1) 启动AutoCAD 2002系统,在“AutoCAD 2002 Today(AutoCAD 2002今日)”窗口中选择“Create Drawings(创建图形)”选项卡。
(2) 确定“Select how to begin(选择如何开始)”下拉列表框中为“Template(样板)”项,在“Recent Templates(最近使用的样板)”栏中选择“acad.dwt”项,如图2-15所示。
Step 2 图形绘制
(1) 首先绘制直线(Line),在AutoCAD中可通过指定两个端点坐标的方法来绘制一条直线。选择“Draw(绘图)”工具栏中图标,并根据提示在命令行中输入:
Command: _line Specify first point: 0,4 Enter
// 指定第一点坐标为( 0,4 )
Specify next point or [Undo]: 12,4 Enter
// 指定下一点坐标为( 12,4 )
Specify next point or [Undo]: Enter
// 按回车结束“ line ”命令
(2) 使用同样的方法在点(1,2)、(11,2)和点(1,6)、(11,6)之间分别画两条直线。
(3) 再次选择“Draw(绘图)”工具栏中图标,并在命令行中输入:
Command: _line Specify first point: 1,1 Enter
// 指定第一点坐标为( 1,1 )
Specify next point or [Undo]: 11,1 Enter
// 指定下一点坐标为( 11,1 )
Specify next point or [Undo]:11,7 Enter
// 指定下一点坐标为( 11,7 )
Specify next point or [Close/Undo]: 1,7 Enter
// 指定下一点坐标为( 1,7 )
Specify next point or [Close/Undo]: c Enter
// 选择“ Close ”选项并结束“ line ”命令
Step 3 显示控制
(1) 现在已经完成了主要的绘制工作,
由于用户在屏幕上所看到的范围是有限的,有可能只看到图形的一部分,甚至看不到图形,因此使用“Zoom(缩放)”命令将图形全部显示在屏幕上:
Command: zoom Enter
// 执行“ zoom ”命令
Specify corner of window, enter a scale factor (nX or nXP), or
[All/Center/Dynamic/Extents/Previous/Scale/Window]
// 选择“ All ”选项并确定
此时用户可以在屏幕上看到如图 2-16 所示的图形。
Step 4 图形特性设置
(1) 现在对绘制的图形做进一步设置。首先用鼠标依次选中外面的4条直线,被选中的图形显示为虚线状态,并带有蓝色的夹点,如图2-17所示。
(2) 在“Object Properties(对象特性)”工具栏上的“Color Control(颜色控件)”下拉列表框中选择“Cyan(青色)”项,在“Lineweight Control(线宽控制)”下拉列表框中选择“0.30 mm”项,从而为选中的4条直线赋予颜色(Color)特性和线宽(Lineweight)特性,如图2-18所示。
篇13: 大班教案《几何图形》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电脑绘画活动的兴趣;
2、启发幼儿运用“金山画王”绘画软件,用不同的图形拼出不同的物体形象;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活动准备:
1、幼儿电脑室,电脑人手一台;
2、各种几何图形及其拼成的物体形象课件;
3、进、退场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引出课题:以《开汽车》的舞蹈进入活动场地,以手指游戏导入课题,调动幼儿学习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好!今天我带着一些宝贝来到了我们的电脑课堂,让我们开着汽车进去看看吧!(随音乐进入电脑室)
师:有些累了,让我们坐下来玩个手指游戏吧!
手指游戏:
我的小手拍一拍, (拍 拍 拍拍拍)
我的小手碰一碰,(碰 碰 碰碰碰)
我的小手握一握, (握 握 握握握)
我的小手敲一敲,(敲 敲 敲敲敲)
我的小手做三角,(做 做 做三角)
我的小手做长方, (做做做长方)
我的小手做个圆, (做做做个圆)
二、基本部分
㈠观察范画:以孙悟空七十二变的本领,引导幼儿观察由几何图形拼成的范画。
师:小朋友,谁的小手做的图形好啊?(幼儿相互比手)
师:看,我的图形好吗?你们想知道我今天带来的是什么东西吗?(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几何图形课件)哦,使一些几何图形,看看都有些什么图形?(三角形、圆形、椭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六边形等)你们可不要小看这些图形,它们可是一些宝贝啊,知道是谁送给我的.吗?告诉你们吧!是孙悟空!昨天晚上我梦到孙悟空,孙悟空的本领可大啦,他有七十二变的本领,还教了我几招呢!你们想不想看看啊?大家跟我一起喊123,这些图形就会变的,准备好!(齐)123,(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这是什么?(是房子),你们怎么看出来是房子的?(有三角形的房顶、长方形的房身)(齐)123变,又变成什么了?(花儿)圆形的花瓣、三角形的叶子、长方形的杆子,(齐)123变,这是大家最喜欢的小鸟,圆形的头、半圆形的身子、三角形的翅膀和尾巴,真有趣啊!
㈡示范步骤:以孙悟空传授本领的方式,让孩子学会绘画步骤。
师:孙悟空说要把这招本领教给小朋友,你们想学吗?
步骤:在电脑桌面上找到“金山画王”图标并双击打开→在图库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背景→点击画板→点击几何图形→选择需要的各种图形,依次拖出并拼成预想物体形象。(举例示范)
㈢发挥想象:引导幼儿举一反三,运用几何图形进行变通思维,构画出与老师不一样的物体。
师:我只跟孙悟空学了这几招变法,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这些形还能变出什么物体来呢?(幼儿发挥想象,纷纷回答,教师给予充分的鼓励)
㈣幼儿操作:与孙悟空比本领的形式,激发幼儿运用金山画王绘画的欲望,进行电脑绘画操作。
师: 小朋友说出了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可以变出好多的物体形象来,真棒!大家都知道孙悟空会七十二变,我相信小朋友用聪明的智慧、灵巧的小手,用几何图形可以变出许多不同的物体形象,肯定会超过孙悟空的本领的!你们有没有信心和孙悟空进行一次比赛啊?那就请你们把用几何图形变出的物体形象在金山画王中画出来吧!( 每个小朋友用一台电脑,运用不同的图形拼出各种物体形象,教师巡回指导。)
㈤作品欣赏:
师:哇!小朋友太能干了,大家快来啊,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的作品吧!(教师带领幼儿互相欣赏同伴的作品,并边欣赏边给予评价)
篇14:AutoCAD绘制简单几何图形
我们已经了解了关于AutoCAD的基本界面和基本知识,在这一节中将使用AutoCAD来绘制一些简单的图形,以进一步增强对AutoCAD的感性认识,
2.5.1 实例1 绘制短管的侧视图
Step 1 创建新图形文件
(1) 启动AutoCAD 2002系统,在“AutoCAD 2002 Today(AutoCAD 2002今日)”窗口中选择“Create Drawings(创建图形)”选项卡。
(2) 确定“Select how to begin(选择如何开始)”下拉列表框中为“Template(样板)”项,在“Recent Templates(最近使用的样板)”栏中选择“acad.dwt”项,如图2-15所示。
Step 2 图形绘制
(1) 首先绘制直线(Line),在AutoCAD中可通过指定两个端点坐标的方法来绘制一条直线。选择“Draw(绘图)”工具栏中图标,并根据提示在命令行中输入:
Command: _line Specify first point: 0,4 Enter
// 指定第一点坐标为( 0,4 )
Specify next point or [Undo]: 12,4 Enter
// 指定下一点坐标为( 12,4 )
Specify next point or [Undo]: Enter
// 按回车结束“ line ”命令
(2) 使用同样的方法在点(1,2)、(11,2)和点(1,6)、(11,6)之间分别画两条直线。
(3) 再次选择“Draw(绘图)”工具栏中图标,并在命令行中输入:
Command: _line Specify first point: 1,1 Enter
// 指定第一点坐标为( 1,1 )
Specify next point or [Undo]: 11,1 Enter
// 指定下一点坐标为( 11,1 )
Specify next point or [Undo]:11,7 Enter
// 指定下一点坐标为( 11,7 )
Specify next point or [Close/Undo]: 1,7 Enter
// 指定下一点坐标为( 1,7 )
Specify next point or [Close/Undo]: c Enter
// 选择“ Close ”选项并结束“ line ”命令
Step 3 显示控制
(1) 现在已经完成了主要的绘制工作。由于用户在屏幕上所看到的范围是有限的,有可能只看到图形的一部分,甚至看不到图形,因此使用“Zoom(缩放)”命令将图形全部显示在屏幕上:
Command: zoom Enter
// 执行“ zoom ”命令
Specify corner of window, enter a scale factor (nX or nXP), or
[All/Center/Dynamic/Extents/Previous/Scale/Window]
// 选择“ All ”选项并确定
此时用户可以在屏幕上看到如图 2-16 所示的图形。
Step 4 图形特性设置
(1) 现在对绘制的图形做进一步设置。首先用鼠标依次选中外面的4条直线,被选中的图形显示为虚线状态,并带有蓝色的夹点,如图2-17所示。
(2) 在“Object Properties(对象特性)”工具栏上的“Color Control(颜色控件)”下拉列表框中选择“Cyan(青色)”项,在“Lineweight Control(线宽控制)”下拉列表框中选择“0.30 mm”项,从而为选中的4条直线赋予颜色(Color)特性和线宽(Lineweight)特性,如图2-18所示。
提示 缺省状态下图形显示出的线宽均为 1 个像素。如果要在屏幕上显示图形所设置的实际线宽,则应按下状态栏中的按钮开关。
(3) 完成前一步骤后用户可按Esc键取消对象的选中状态。然后在“Object Properties(对象特性)”工具栏上的“Linetype Control(线型控件)”下拉列表框中选择“Other…(其他)”项,弹出“Linetype Manager(线型管理器)”对话框,如图2-19所示。
(4) 在“Linetype Manager(线型管理器)”对话框中单击按钮,弹出“Load or Reload Linetype(加载或卸载线型)”对话框,在其“Linetype(线型)”列表里选中“CENTER”项,然后按住Ctrl键的同时选择“DASHED”项,使这两项同时被选中(如图2-20所示),然后按 按钮返回“Linetype Manager(线型管理器)”对话框。
(5) 现在,“Linetype Manager(线型管理器)”对话框中的“Linetype(线型)”列表中增加了“CENTER”和“DASHED”两种线型,按按钮返回。
(6) 选择中间的直线,然后在“Object Properties(对象特性)”工具栏上的“Linetype Control(线型控件)”下拉列表框中选择“CENTER”项,并为其指定“Yellow(黄色)”颜色特性。
(7) 用同样的方法为其余两条直线赋予“Red(红色)”颜色、“DASHED”线型和“0.18mm”线宽等特性。
(8) 完成上述步骤后,结果应如图2-21所示。选择菜单【File(文件)】→【Save(保存)】保存该文件,并命名为“exam2-1.dwg”。
2.5.2 实例2 绘制短管的前视图
Step 1 图形绘制
(1) 在实例1的基础上绘制短管的前视图,
打开“exam2-1.dwg”文件,选择“Draw(绘图)”工具栏中 图标,并根据提示在命令行中输入:
Command: _line Specify first point: 14,4 Enter
// 指定第一点坐标为( 14,4 )
Specify next point or [Undo]: @8,0 Enter
// 指定下一点相对坐标为( 8,0 )
Specify next point or [Undo]: Enter
// 按回车结束“ line ”命令
(2) 选择“Draw(绘图)”工具栏中图标,并根据提示在命令行中输入:
Command: _line Specify first point: 18,0 Enter
// 指定第一点坐标为( 18,0 )
Specify next point or [Undo]: @8<90 Enter
// 指定下一点相对极坐标为( 8<0 )
Specify next point or [Undo]: Enter
// 按回车结束“ line ”命令
(3) 现在绘制圆(Circle),在AutoCAD中可使用多种方法来绘制圆,本例中采用“圆心-半径”来绘制。选择“Draw(绘图)”工具栏中 图标,并根据提示在命令行中输入:
Command: _circle Specify center point for circle or [3P/2P/Ttr (tan tan
radius)]:18,4 Enter
// 指定圆心点坐标为( 18,4 )
Specify radius of circle or [Diameter]: 3 Enter
// 指定圆半径为 3
(4) 使用同样的方法以点(18,4)为圆心,以2为半径再绘制一个圆。
Step 2 图形特性设置
(1) 选中步骤1中绘制的两条直线,并分别赋予“Yellow(黄色)”颜色特性和“CENTER”线型特性。
(2) 选中步骤1中绘制的两个圆,并分别赋予“Cyan(青色)”颜色特性和“0.30 mm”线宽型特性。
至此我们完成了全部的绘图绘制(见图2-22),保存并关闭文件。
2.5.3 实例绘制说明
1. 绘图命令的使用
从上面的实例中可以看到,在AutoCAD中绘制图形时应先输入相应的命令,如“line”、“circle”等。通常用户可采用如下几种方式来输入命令:
(1) 使用工具栏上的图标,如 、 等。
(2) 在命令行直接输入,如“line”、“circle”等命令。
(3) 使用菜单,如【Draw(绘图)】→【Line(直线)】、【Draw(绘图)】→【Circle(圆)】→【Center, Radius(圆心,半径)】等。
2. 图形特性的设定
绝大多数图形对象有一些共同的特性,如图层(Layer)、颜色(Color)、线型(Linetype)、线宽(Lineweight)以及打印样式(Plot Style)等。在“Object Properties(对象特性)”工具栏中显示了这些特性的当前设置,在用户创建图形对象时,其特性与当前设置保持一致。
如果用户选中了某一图形对象,则“Object Properties(对象特性)”工具栏中各项显示为该图形对象的特性设置。
如果用户需要改变某一图形对象的特性,则应先选中它,然后在“Object Properties(对象特性)”工具栏的相关项目中进行重新设定。
关于以上各公共特性的详细情况请参见第9章。
3. “line”、“circle”命令详解
“line”命令用于绘制直线。在AutoCAD中直线的概念相当于数学中的线段,即两点之间的连线。因此我们使用“line”命令绘制直线时只需要依次确定直线的两个端点即可,确定端点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直接在提示行输入点的坐标。二是使用鼠标在绘图区内选择某一点。
为了方便用户的操作,“line”命令提供了如下几个功能:
(1) 用户可以连续输入若干点p1、p2、p3…,系统将依次在这些点之间绘制相对独立的直线p1-p2、p2-p3、…。
(2) 用户在绘制过程中发现错误时,可不必取消命令,而可以使用命令提供中的“Undo(放弃)”选项依次取消已经确定了的端点(用户只需输入选项中大写字 母即可,如“Undo”选项可用字母“u”来表示),然后重新指定。
(3) 当用户利用连续画线功能绘制两条以上的直线后,则该命令可提供一个“Close(闭合)”选项。用户可输入“c”选择该选项,AutoCAD将自动连接用户确定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端点,形成一个封闭的环。
在AutoCAD中,“circle”命令提供了多种绘制圆的方法,具体介绍如下(见图2-23)。
• 方法 1 :圆心、半径法。用户指定圆心坐标和圆的半径值即可确定一个圆。
• 方法 2 :圆心、直径法。与方法 1 类似,用户指定圆心坐标和圆的直径值即可确定一个圆。
• 方法 3 :三点( 3P )法。只要用户指定圆上任意三个点即可确定一个圆。
• 方法 4 :两点( 2P )法。用户指定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即可确定一个圆。
• 方法 5 :相切、相切、半径法。用户需要先选择两个与圆相切的图形对象,然后在指定圆的半径,从而确定一个圆。
• 方法 6 :相切、相切、相切法。用户需要选择三个与圆相切的图形对象来确定一个圆。
用户在绘图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采用最为便捷、适宜的方法来绘制。
注意 在菜单【Draw(绘图)】→【Circle(圆)】中包括了以上六种方法的选项。但用户在命令行直接输入“circle”命令或使用 图标时,系统并没有直接给出第六种方法的提示,用户使用时应先选择3P法,然后利用“切点捕捉”功能来分别指定三个相切对象。“切点捕捉”功能详见2.6。
提示 AutoCAD系统为常用命令提供了更为快捷的别名,例如“line”命令的别名为“l”,“circle”命令的别名为“c”,这样用户在操作时只需输入一个字符即可激活相应的命令。其它命令别名参见相关章节。
专家指点 在绘制直线时,如果不直接指定其起点坐标而直接回车,则AutoCAD系统将自动选择在此之前最后一次绘制的线段(包括直线、圆弧、多段线等)的结束点为当前直线的起点。
篇15:有趣的几何图形
有趣的几何图形
活动目标:
一、引导幼儿区分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并能按标记进行分类。
二、通过情景游戏等活动,让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三、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幼儿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欲望。
活动准备:
1、学会了各种图形的特征。
2、自制的“小路”,上面镂刻大小不同的图形“土坑”,将镂刻下来的图形作成铺路的“石头”。小篮同 幼儿人数。
3、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标记,音乐。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捡石头”,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小朋友,今天的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郊外捡石头!”(随音乐进入活动室)
2、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快看!有那么多五彩缤纷的小石头,大家可以挑自己喜欢的捡。”
3、引导幼儿观察、操作,鼓励幼儿边操作边交流。
4、请小朋友大胆介绍自己喜欢的石头(颜色、形状)。
5、游戏:按标记举“石头”。
二、铺石头:
1、“大家捡了那么多漂亮的石头,我们用它来铺一条石子路,好吗?”
2、幼儿自由操作:把捡到的“石头”一一对应地嵌入相应形状的“坑”里。
3、出现问题:“小石头没有了,但是还有坑没有铺好,该怎么办?”
4、幼儿再次操作。
5、发现问题:“老师发现这里有块石头很特别,是用两种颜色的石头拼起来的。”请个别幼儿介绍他的方法。
6、引导幼儿想办法互相合作,用捡来的“石头”铺平“地上”的“坑”。
7、教师小结: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拼出一个新的图形来。
三、踩石头: 1、“路铺平了,我们来玩踩石头的游戏!”
教师介绍玩法:“音乐一响,小朋友就一边念儿歌一边动起来,音乐一停就立即踩到“石头”上,并说说踩的是什么形状、颜色的“石头”。
2、游戏重复2~3次。
3、让幼儿找找在幼儿园里有没有这样的图形,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1、幼儿操作材料放入活动室计算角,让幼儿在自由活动中继续操作。
2、让幼儿回家找一找、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东西的形状是圆形、三角形、长方形及正方形,回园告诉老师,并列出图表。
篇16:七年级几何图形练习题
七年级几何图形练习题
七年级数学同步练习上册数学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测试题
选择题:
1.如图是一个小正方体的展开图,把展开图折叠成小正方体后,有“建”字一面的相对面上的字是
A.和B.谐
C.社D.会
2.下面左边是用八块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
的几何体,从上面看该几何体得到的图是()
3.如图,四个图形是由立体图形展开得到的,相应的立体图形顺次是()
A.正方体、圆柱、三棱柱、圆锥
B.正方体、圆锥、三棱柱、圆柱
C.正方体、圆柱、三棱锥、圆锥
D.正方体、圆柱、四棱柱、圆锥
4.如图,对于直线AB,线段CD,射线EF,其中能相交的是()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画一条3厘米长的射线B.画一条3厘米长的直线
C.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D.在线段、射线、直线中直线最长
6.如图,将一副三角尺按不同位置摆放,摆放方式中∠与∠互余的是()
7.点E在线段CD上,下面四个等式①CE=DE;②DE=CD;③CD=2CE;
④CD=DE.其中能表示E是线段CD中点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8.C是线段AB上一点,D是BC的中点,若AB=12cm,AC=2cm,则BD的长为()
A.3cmB.4cmC.5cmD.6cm
9.如图是一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若AB=4,则该正方体A、B两点间的距离为()
A.1B.2
C.3D.4
10.用度、分、秒表示91.34°为()
A.91°20/24//B.91°34/C.91°20/4//D.91°3/4//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AOB=2∠AOC,则OC平分∠AOBB.延长∠AOB的平分线OC
C.若射线OC、OD三等份∠AOB,则∠AOC=∠DOC
D.若OC平分∠AOB,则∠AOC=∠BOC
12.甲、乙两人各用一张正方形的纸片ABCD折出一个45°的角(如图),
两人做法如下:
甲:将纸片沿对角线AC折叠,使B点落在D点上,则∠1=45°;
乙:将纸片沿AM、AN折叠,分别使B、D落在对角线AC上的一点P,
则∠MAN=45°
对于两人的做法,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乙都对B.甲对乙错C.甲错乙对D.甲乙都错
篇17:几何图形游戏教案
几何图形游戏教案
目的:在幼儿学习认识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三种几何图形的基础上,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巩固学的知识,能正确叫出三种几何图形的名称,感知他们的形状特点,并且能根据某一几何图形找出外形相似的物体。
游戏一
老师预先准备好用吹塑纸间的剪的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图片,并将这三种图片各藏在教室内幼儿容易找到的地方。出示一种图片,让幼儿抢答该图片的形状,请说得既快又正确的.一个小朋友从教室里找出这种形状的图片,找对了,奖励一朵小红花,直至幼儿将三种图片都说对、找对为止。最后再让全体幼儿正确说出这三种图片的形状。
游戏二
幼儿每人若干用吹塑纸剪的三种形状的图片,老师出示某一种图片,让幼儿从自己拥有的图片中找出所有与之形状相同的图片,举起。谁先找出举起奖一朵小红花。
游戏三
老师出示圆镜子和铃鼓,让幼儿从自己盘里找出与之相同的实物(圆纽扣、圆瓶盖、硬币、圆积塑)放在桌子上。出示方手帕和方围巾,让幼儿找出相同形状的实物(方饼干、薄的方积塑或方木块)。出示红领巾和三角形小彩旗,让幼儿找出相同形状的实物(三角形塑料拼板、三角形饼干等),老师随时检查对错。
游戏四
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圆形、正方形、三角形、三种图形,然后拿出相应形状的实物放在个图形下,让幼儿判断对错,如老师拿放对的就拍一下手,如老师故意拿放错,就摇摇头。
篇18:《认识几何图形》大班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几何图形的特征。
2、发展观察力、想象力和灵活的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1、三张白纸上分别画好几何图形。
2、儿人手一支铅笔、一个几何图形、一把剪刀、一张空白的纸以及一张画有几何图形的作业纸;每桌几何图形若干;擦手毛巾;糨糊。
3、用的几何图形一套(长方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椭圆形)教学过程:
一、兴趣激发:
1、师:今天,齐请来了一些朋友要来我们班作客,它们是谁呢?(师出示正方形、圆形)问: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圆形有什么特点?
2、咦!有什么事让正方形、圆形娃娃这么高兴呢?原来今天它们要一起过生日。许多朋友要来祝贺。你们看!它们是谁?(师分别出示长方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椭圆形)
3、师:哟!这么多客人,你们看看谁长得和正方形有些象呢?你们帮正方形娃娃找到了相象的朋友,那跟圆形相象的朋友在哪儿呢?我们也来帮它找找。
二、兴趣体验:
(一)观察探索
1、捉迷藏三角形虽然没有相象的朋友,但大家都愿意和它一起玩。这会儿它们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
(1)找图形并填表格。师巡回指导。
(2)说一说找到什么图形有几个。师:小朋友真能干,躲在一起的长方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椭圆形都被你们找出来了。
(3)说一说在生活中这些几何图形喜欢躲在哪里?
(二)趣味游戏
1、变魔术现在齐要请小朋友来当魔术师,用这些图形变出许多小图形娃娃来。
(1)变魔术(大图形变小图形)
(2)问:你能告诉我你用什么图形变成哪些小图形?
2、拼图案师:你们变出这么多的图形娃娃,今天是正方形、圆形娃娃的生日。我们就用小朋友变出的小图形和为你们准备的图形拼一幅漂亮的画当作生日礼物送给它们好吗?
(1)拼贴(师巡回指导)
(2)说一说用什么图形拼成什么送给正方形、圆形娃娃。
三、活动结束:
哎呀!天快黑了,正方形、圆形娃娃要回家了,我们赶快把礼物送给它们吧!
四、活动延伸:
在活动区投放几何图形,自愿组合几何图案。
活动反思:
大班综合活动《图形宝宝》的设计思路是:大班幼儿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椭圆形,对几何图形有着浓厚的兴趣。本活动是尝试将领域与艺术领域相结合。活动以图形娃娃过生日为主线,通过听听、看看、找找、剪剪、拼拼、讲讲等不同途径,帮助幼儿进一步感知、并掌握有关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满足幼儿探索发现、尝试创作的欲望,符合大班的年龄特点。
[《认识几何图形》大班数学教学设计]
★ 教学反思范文大全
★ 教学反思简短
★ 教学反思图
★ “利息”教学反思
★ 周长教学反思
★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
★ 温度计教学反思
★ 田忌赛马教学反思
几何图形教学反思(共1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