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Eleonora”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5篇《电磁感应现象》的教学反思,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电磁感应现象》的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目录
篇1:《电磁感应现象》的教学反思
《电磁感应现象》的教学反思
一颗久悬的心终于放下了。全市公开课,对于我来说,这是第二次了。虽然在开课之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但是心里还是有些紧张。现在终于过去了。而且对这节课的评价还不错。这颗绷紧的心终于平缓了许多,但是回头想想,还是有点后怕。开这样的公开课,二十多位同行坐在后面听课,确实令我紧张,我告诫自己,一点错都不能犯,因为我代表的不是我自己,而是盐阜中学。当然,开全市公开课,自己也有了多方面的进步。
首先:心里素质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说句心里话吧,教师这个职业确实很苦,教师要承受多大的压力呀,来自社会的压力,来自同行的压力,来自学生的压力等等。难怪我们有的学生说:“我才不当才老师呢!太苦了。别人下班后就可以忘记上班的事情,让心彻底的放松下来,而我们教师却没有真正的`下班时间。我连躺在床上还在想,这个问题怎样表述,这道题目该怎样分析,才让学生能够容易理解,心里全是工作的事。当然对这一节课的上法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次,我真的很感动,因为这堂物理公开课不是我个人去上的,而是我们整个物理教研组每一位老师的心血,我真的感谢每一位对我悉心指导的教师,他们将自己宝贵的经验和通达的智慧无私的奉献了,如果说这堂课是一部电影,那么我是演员,而他们是导演、编剧——————我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之所以深爱着这项辛苦的职业,正是因为他们这样无私的奉献令我感动,所以我将无怨无悔的坚持着我们的职业——教书育人。
最后,这次公开课让我学到了很多,在理论上,我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已超出了其本身。在这里,我学到了教育的机智,为了说明一个问题不一定要从头到尾按科学的定义和步骤来交待,讲清一个问题更需要从一个新的高度来看问题,从外面看,旁观者清吗!可以利用形象的例子补充在知识讲解之后,将对学生的理解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育理论上我也明白了,在任何时刻与学生交流用具体的事例会比抽象的总结有用有效。
这次公开课让我知道,值得我学习的真是太多了,在以后的教育生涯中,我要通过开公开课、听课等等各种途径继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篇2:电磁感应现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磁通量的定义,公式的适用条件,会用这一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什么是.
3、理解“不论用什么方法,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电流产生”.
4、知道能量守恒定律依然适用于.
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学生认识“从个性中发现共性,再从共性中理解个性,从现象认识本质以及事物有普遍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建议
关于的教学分析
1.
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2.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①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里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电路中产生了感应电流。
②当磁体相对静止的闭合电路运动时,电路中产生了感应电流.
③当磁体和闭合电路都保持静止,而使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改变时,电路中产生了感应电流.
其实上述①、②两种情况均可归结为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改变,所以,不论用什么方法,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电流产生.
3.中的能量守恒
中产生的电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们或者是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或者是电能在不同电路中的转移,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教法建议
1、课本中得出结论后的思考与讨论,是一个进一步启发学生手脑并用、独立思考,全面认识的题目,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本节课文的最后分析了两种情况下中的能量转化,这不但能从能量的观点让学生对电磁感应有明确的认识,而且进一步强化了能量守恒定律的普遍意义.有条件的,可以由教师引导学生自行分析,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是本节的教学重点,而正确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是本节教学的难点.由于学生在初中时已经接触过相关的,因此在讲解电流的产生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加深对现象的认识,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并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分组讨论,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设计来引导实验的进行,例如:对实验数据表格的设计以及相关问题的探讨,让学生明白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正确理解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的:
1、知道磁通量的定义,知道磁通量的国际单位,知道公式 的适用条件,会用公式计算.
2、启发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从中分析归纳通过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
3、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教学仪器:电池组,电键,导线,大磁针,矩形线圈,碲形磁铁,条形磁铁,原副线圈,演示用电流表等.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在磁可否生电这个问题上,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坚信,电与磁决不孤立,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此,他做了许多实验,把导线放在各种磁场中想得到电流需要一定的条件,他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历时,终于找到了这个条件,从而开辟了物理学又一崭新天地.
:
二、教学内容
1、磁通量( )
复习:磁感应强度的概念
引入:教师:我们知道,磁场的强弱(即磁感应强度)可以用磁感线的疏密来表示.如果一个面积为 的面垂直一个磁感应强度为 的匀强磁场放置,则穿过这个面的磁感线的条数就是确定的.我们把 与 的乘积叫做穿过这个面的磁通量.
(1)定义:面积为 ,垂直匀强磁场 放置,则 与 乘积,叫做穿过这个面的磁通量,用Φ表示.
(2)公式:
(3)单位:韦伯(Wb) 1Wb=1T·m2
磁通量就是表示穿过这个面的磁感线条数.
注意强调:
①只要知道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和所讨论面的面积 ,在面与磁场方向垂直的条件下 (不垂直可将面积做垂直磁场方向上的投影.)磁通量是表示穿过讨论面的磁感线条数的多少.在今后的应用中往往根据穿过面的净磁感线条数的多少定性判断穿过该面的磁通量的大小.如果用公式 来计算磁通量,但是只适合于匀强磁场.
②磁通量是标量,但是有正负之分,磁感线穿过某一个平面,要注意是从哪一面穿入,哪一面穿出.
2、:
内容引入:奥斯特实验架起了一座连通电和磁的桥梁,此后人们对电能生磁已深信不疑,但磁能否生电呢?
在磁可否生电这个问题上,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坚信,电与磁决不孤立,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此,他做了许多实验,把导线放在各种磁场中想得到电流需要一定的条件,他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历时10年,终于找到了这个条件,从而开辟了物理学又一崭新天地.
3、实验演示
实验1:学生实验——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力线的运动
观察现象:AB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可见电流表指针偏转.
学生得到初步结论:当闭合回路中的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电路中有了电流.
现象分析:如图1导体不切割磁力线时,电路中没有电流;而切割磁力线时闭合电路中有电流.回忆磁通量定义 (师生讨论)对闭合回路而言,所处磁场 未变,仅因为AB的运动使回路在磁场中部分面积 变了,使穿过回路的磁通变化,故回路中产生了电流.
设问:那么在其它情况下磁通变化是否也会产生感应电流呢?
实验2:演示实验——条形磁铁插入线圈
观察提问:
A、条形磁铁插入或取出时,可见电流表的指针偏转.
B、磁铁与线圈相对静止时,可见电流表指针不偏转.
现象分析:(师生讨论)对线圈回路,当线圈与磁铁有沿轴线的相对运动时,所处磁场 因磁铁的远离和靠近而变化,而 未变,故穿过线圈的磁通变化,产生感应电流,而当磁铁不动时,线圈处 , 不变,故无感应电流.
实验3:演示实验——关于原副线圈的实验演示
实验观察:移动变阻器滑片(或通断开关),电流表指针偏转.当A中电流稳定时,电流表指针不偏转.
现象分析:对线圈 ,滑片移动或开关通断,引起A中电流变,则磁场变,穿过B的磁通变,故B中产生感应电流.当A中电流稳定时,磁场不变,磁通不变,则B中无感应电流.
教师总结:不同的实验,其共同处在于:只要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的变化,不管引起磁通量变化的原因是什么,闭合电路中都有感应电流产生.
结论:
无论用什么方法,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就有电流产生,这种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中的能量转化: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上述三个实验中能量的转化情况.
3、例题讲解
4、教师总结:
能量守恒定律是一个普遍定律,同样适合于.中产生的电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们或者是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或者是电能在不同电路中的转移.
5、布置作业
篇3:电磁感应现象
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们或者是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或者是电能在不同电路中的转移,电磁感应现象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教法建议
1、课本中得出结论后的思考与讨论,是一个进一步启发学生手脑并用、独立思考,全面认识电磁感应现象的题目,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本节课文的最后分析了两种情况下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能量转化,这不但能从能量的观点让学生对电磁感应有明确的认识,而且进一步强化了能量守恒定律的普遍意义.有条件的,可以由教师引导学生自行分析,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是本节的教学重点,而正确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是本节教学的难点.由于学生在初中时已经接触过相关的电磁感应现象,因此在讲解电流的产生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加深对现象的认识,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并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分组讨论,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设计来引导实验的进行,例如:对实验数据表格的设计以及相关问题的探讨,让学生明白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正确理解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篇4:电磁感应现象
教学目的:
1、知道磁通量的定义,知道磁通量的国际单位,知道公式 的适用条件,会用公式计算.
2、启发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从中分析归纳通过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
3、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教学仪器:电池组,电键,导线,大磁针,矩形线圈,碲形磁铁,条形磁铁,原副线圈,演示用电流表等.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在磁可否生电这个问题上,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坚信,电与磁决不孤立,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此,他做了许多实验,把导线放在各种磁场中想得到电流需要一定的条件,他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历时,终于找到了这个条件,从而开辟了物理学又一崭新天地.
篇5:电磁感应现象
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2.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①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里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电路中产生了感应电流。
②当磁体相对静止的闭合电路运动时,电路中产生了感应电流.
③当磁体和闭合电路都保持静止,而使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改变时,电路中产生了感应电流.
其实上述①、②两种情况均可归结为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改变,所以,不论用什么方法,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电流产生.
篇6:电磁感应现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磁通量的定义,公式的适用条件,会用这一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
3、理解“不论用什么方法,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电流产生”.
4、知道能量守恒定律依然适用于电磁感应现象.
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学生认识“从个性中发现共性,再从共性中理解个性,从现象认识本质以及事物有普遍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建议
篇7:电磁感应现象
二、教学内容
1、磁通量( )
复习:磁感应强度的概念
引入:教师:我们知道,磁场的强弱(即磁感应强度)可以用磁感线的疏密来表示.如果一个面积为 的面垂直一个磁感应强度为 的匀强磁场放置,则穿过这个面的磁感线的条数就是确定的.我们把 与 的乘积叫做穿过这个面的磁通量.
(1)定义:面积为 ,垂直匀强磁场 放置,则 与 乘积,叫做穿过这个面的磁通量,用Φ表示.
(2)公式:
(3)单位:韦伯(Wb) 1Wb=1T・m2
磁通量就是表示穿过这个面的磁感线条数.
注意强调:
①只要知道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和所讨论面的面积 ,在面与磁场方向垂直的条件下 (不垂直可将面积做垂直磁场方向上的投影.)磁通量是表示穿过讨论面的磁感线条数的多少.在今后的应用中往往根据穿过面的净磁感线条数的多少定性判断穿过该面的磁通量的大小.如果用公式 来计算磁通量,但是只适合于匀强磁场.
②磁通量是标量,但是有正负之分,磁感线穿过某一个平面,要注意是从哪一面穿入,哪一面穿出.
2、电磁感应现象:
内容引入:奥斯特实验架起了一座连通电和磁的桥梁,此后人们对电能生磁已深信不疑,但磁能否生电呢?
在磁可否生电这个问题上,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坚信,电与磁决不孤立,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此,他做了许多实验,把导线放在各种磁场中想得到电流需要一定的条件,他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历时,终于找到了这个条件,从而开辟了物理学又一崭新天地.
3、实验演示
实验1:学生实验――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力线的运动
观察现象:AB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可见电流表指针偏转.
学生得到初步结论:当闭合回路中的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电路中有了电流.
现象分析:如图1导体不切割磁力线时,电路中没有电流;而切割磁力线时闭合电路中有电流.回忆磁通量定义 (师生讨论)对闭合回路而言,所处磁场 未变,仅因为AB的运动使回路在磁场中部分面积 变了,使穿过回路的磁通变化,故回路中产生了电流.
设问:那么在其它情况下磁通变化是否也会产生感应电流呢?
实验2:演示实验――条形磁铁插入线圈
观察提问:
A、条形磁铁插入或取出时,可见电流表的指针偏转.
B、磁铁与线圈相对静止时,可见电流表指针不偏转.
现象分析:(师生讨论)对线圈回路,当线圈与磁铁有沿轴线的相对运动时,所处磁场 因磁铁的远离和靠近而变化,而 未变,故穿过线圈的磁通变化,产生感应电流,而当磁铁不动时,线圈处 , 不变,故无感应电流.
实验3:演示实验――关于原副线圈的实验演示
实验观察:移动变阻器滑片(或通断开关),电流表指针偏转.当A中电流稳定时,电流表指针不偏转.
现象分析:对线圈 ,滑片移动或开关通断,引起A中电流变,则磁场变,穿过B的磁通变,故B中产生感应电流.当A中电流稳定时,磁场不变,磁通不变,则B中无感应电流.
教师总结:不同的实验,其共同处在于:只要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的变化,不管引起磁通量变化的原因是什么,闭合电路中都有感应电流产生.
结论:
无论用什么方法,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就有电流产生,这种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篇8:电磁感应现象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上述三个实验中能量的转化情况.
3、例题讲解
4、教师总结:
能量守恒定律是一个普遍定律,同样适合于电磁感应现象.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们或者是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或者是电能在不同电路中的转移.
5、布置作业
篇9:电磁感应现象教学设计
二、教学内容
1、磁通量( )
复习:磁感应强度的概念
引入:教师:我们知道,磁场的强弱(即磁感应强度)可以用磁感线的疏密来表示.如果一个面积为
的面垂直一个磁感应强度为 的匀强磁场放置,则穿过这个面的磁感线的条数就是确定的.我们把 与 的乘积叫做穿过这个面的磁通量.
(1)定义:面积为 ,垂直匀强磁场 放置,则 与 乘积,叫做穿过这个面的磁通量,用φ表示.
(2)公式:
(3)单位:韦伯(wb) 1wb=1t・m2
磁通量就是表示穿过这个面的磁感线条数.
注意强调:
①只要知道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和所讨论面的面积 ,在面与磁场方向垂直的条件下 (不垂直可将面积做垂直磁场方向上的投影.)磁通量是表示穿过讨论面的磁感线条数的多少.在今后的应用中往往根据穿过面的净磁感线条数的多少定性判断穿过该面的磁通量的大小.如果用公式 来计算磁通量,但是只适合于匀强磁场.
②磁通量是标量,但是有正负之分,磁感线穿过某一个平面,要注意是从哪一面穿入,哪一面穿出.
2、电磁感应现象:
内容引入:奥斯特实验架起了一座连通电和磁的桥梁,此后人们对电能生磁已深信不疑,但磁能否生电呢?
在磁可否生电这个问题上,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坚信,电与磁决不孤立,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此,他做了许多实验,把导线放在各种磁场中想得到电流需要一定的条件,他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历时XX年,终于找到了这个条件,从而开辟了物理学又一崭新天地.
3、实验演示
实验1:学生实验――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力线的运动
观察现象:ab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可见电流表指针偏转.
学生得到初步结论:当闭合回路中的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电路中有了电流.
现象分析:如图1导体不切割磁力线时,电路中没有电流;而切割磁力线时闭合电路中有电流.回忆磁通量定义
(师生讨论)对闭合回路而言,所处磁场 未变,仅因为ab的运动使回路在磁场中部分面积 变了,使穿过回路的磁通变化,故回路中产生了电流.
设问:那么在其它情况下磁通变化是否也会产生感应电流呢?
实验2:演示实验――条形磁铁插入线圈
观察提问:
a、条形磁铁插入或取出时,可见电流表的指针偏转.
b、磁铁与线圈相对静止时,可见电流表指针不偏转.
现象分析:(师生讨论)对线圈回路,当线圈与磁铁有沿轴线的相对运动时,所处磁场 因磁铁的远离和靠近而变化,而 未变,故穿过线圈的磁通变化,产生感应电流,而当磁铁不动时,线圈处 , 不变,故无感应电流.
篇10:电磁感应现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磁通量,能在具体的问题中判断磁通量的变化和计算磁通量;
2.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电流产生;
3.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总结,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创新和探索的精神,使学生学会如何从众多现象的个性中发现共性,再从共性中理解个性。使学生进一步形成自然界的事物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密切互相.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的态度。通过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让学生感觉到只有通过艰辛努力,才能打开真理之门,取得成功。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坚持不懈,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1、通过实验分析得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
2、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的体验。
难点:
1. 磁通量;2. 培养自主学习、协作探索归纳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
2. 实验观察、启发学生思维(活动)和归纳演绎相结合。
四、教学媒体
蹄形磁铁、条形磁铁、导线、导棒、灵敏电流表、螺线管(大小各一个及铁芯)、电键(开 关)滑动变阻器和电池(电源);多媒体课件(能做演示实验当然最好)。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新课。
六、教学对象分析
在教学中过程中我主张要“以学生为中心来认识教材”而不是“以教材为中心来认识学生”, 所以备课必须要分析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以及学生的认知过程来处理教材,让课堂围绕学生转。
1、学生情况的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电磁感应现象》,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切割磁感线。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前提条件从知识角度看是:(1)知道电流的磁效应(奥斯特实验);
(2)了解条形磁铁、马蹄形磁铁、通电直导线、通电螺线管的磁感线的分布;
(3)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切割磁感线;
从能力角度看是:
(1)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2)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能力
(3)具有一定的识图、连接实物电路的技能。
2、对教材内容的分析
电磁感应这一章作为联系电场和磁场的纽带,不仅是电场和磁场知识的综合和扩展,也是以后学习交流电、电磁振荡和电磁波的基础。电磁感应的发现,在科学技术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由于它提示了电和磁之间的深刻联系及规律,使得人类进入了一个充分利用电能的新时代,使人类文明迈进了一大步,因此,本章无论是在知识内容上、还是在社会实践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电磁感应现象是电磁感应中的重要一节, 这一节教学内容安排为两块:第一块为学习磁通量的概念及其变化;第二块为学习产生电磁感应的条件和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能量守恒问题。第一块磁通量及其变化又是后继课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等的基础,第二块中教材要求运用磁通量的变化的概念来描述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条件,这也是后继学习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做好实验,帮助学生建立概念,掌握规律。教材的`重点是研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难点是如何在初中“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切割磁感线”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实验,使学生归纳出“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虽然本节课的名称叫《电磁感应现象》,但这节课并不是一节“现象”课,而是一节“规律”课。
七、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说学法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现代教育重视对学生 学法指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老师做演示实验,还要求学生做学生实验,所以要求学生“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要求学生明确学习和实验的目的,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后在老师的指引下,解决问题。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还要求学生之间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
高其有效性途径。为解决教学难点,我借助于形象生动而又交互性较强的多媒体课件,学生完全可以借助于网络,用这样一个课件进行自主探究。为了教学目标的更好实现,设计采取观察归纳、实验探究、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并鼓励学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本课的一个难点是磁场的空间分布及磁感线的动态变化过程。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用Flash制作多个动画。我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立体感,形象、生动的特点来突破这个难点。看完动画后学生对电路围成的面积、切割磁感线、磁感线条数变化等记忆深刻。
八、教学媒体设计(什么媒体,何时运用)
1、图片媒体:帮助学生归纳总结电磁感应的概念,磁通量的定义等。
2、flash课件媒体:帮助学生归纳总结电磁感应现象的概念,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等。
3、视频媒体:电磁感应现象
九、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40分钟)
〈一〉 课题导入(5分钟左右)
1.奥斯特实验的启示: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磁场能产生电流吗?
2.宇宙中的对称“美”:宇宙中物理现象的对称性(规律),让学生体会宇宙现象中的对
称美学原理。法拉第就是坚信这一对称规律,经过不断的努力,最终完成“磁”生“电”对称规律的发现的。今天我们就沿历史的足迹,看一看法拉第是怎样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
3.法拉第其人其事:通过对法拉第的介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
〈二〉新课教学(30分钟左右)
(一)磁通量
教师指出:研究电磁感应现象,需要引入一个物理量———磁通量。
什么是磁通量呢?
设在匀强磁场中有一个与磁场方向垂直的平面,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平面的面积为S。在物理学中,我们定义磁感应强度B与面积S的乘积(BS)叫做穿过这个面的磁通量,简称磁通。 如果用表示磁通量,则:=BS
磁通量的单位是韦伯,简称韦,符号Wb。1Wb=1T·1m2=1V·s。
教师解释说明:磁通量可以理解为是穿过磁场中某一横截面的磁感线的条数。可通过“水流量”和“人流量”来加以类比理解。提醒学生注意:在匀强磁场中
①当磁场方向与平面垂直时磁通量最大max=BS;
②当磁场方向与平面平行时磁通量最小min=0;
③当磁场方向与平面的夹角为θ时=BSsinθ。
(二)电磁感应现象
在什么条件下才能产生电流呢?
人们最初的研究:把绕在磁铁上的导线和电流表连接起来组成一个闭会电路,看能不能产生电流!法拉第就是这样开始研究的,结果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并不发生偏转。
法拉第进一步研究发现,无论换用怎样强的磁铁或者换用多么灵敏的电流表,闭合电路中都没有电流产生。
演示实验一:导线切割磁感线运动,导线中有电流产生。
教师提问:在这个实验中导线是运动的,如果反过来让磁体运动,而导线不动,会不会在电路中产生电流呢?
教师演示实验,验证学生的回答(猜想)
演示实验二:条形磁铁穿过闭会的螺线管,导线中也有电流产生。
师生共同总结:不论是导线运动,还是磁体运动,只要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电路中就有电流产生。
教师提出: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上面两个实验的现象“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线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了变化”
由此猜想:如果导体和磁体不发生相对运动,而让穿过闭合电路的磁场发生变化,从而引起闭合电路中磁通量发生变化,会不会也在闭合电路中产生电流呢?
演示实验三:一个大螺线管与灵敏电流表组成闭合电路,小螺线管与电源开关和滑动变阻器组成回路。
①小螺线管与大螺线管相对运动,回路中有电流产生(这正是我们前面看到的情形); ②开关闭合(或断开)的瞬间,回路中有电流产生;
③开关闭合后,改变滑动变阻器触头的位置,回路中也有电流产生;
④开关闭合后,不改变滑动变阻器触头的位置,且让小螺线管穿进大螺线管内,将铁芯
从小螺线管内抽出,回路中也有电流产生。
师生共同总结:由②③④可见,即使导体与磁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只要闭合电路中的磁场发生变化,因而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电流产生。
法拉第和前人经过大量实验研究表明: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不论用什么方法,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电流产生。这种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三)电磁感应现象中能量的转化
教师分析和总结以上现象(物理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和守恒问题。
1、本课时小结(2∽3分钟)
(一)磁通量=BS
①当磁场方向与平面垂直时磁通量最大max=BS;
②当磁场方向与平面平行时磁通量最小min=0;
③当磁场方向与平面的夹角为θ时=BSsinθ。
(二)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不论用什么方法,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电流产生。
2、巩固与练习
《教材》P195(3)(4)(5)(6)(7)
3、作业布置《教材》P195(1)(2)(8)(9)
十、板书设计
第十六章 电磁感应 一、电磁感应现象
一、磁通量
(1)定义:磁场(B)与面积(S)的乘积——磁通量(符号:)。
(2)公式:
2(3)单位:韦伯(Wb) 1Wb=1T·m
二、电磁感应现象
1定义: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2条件:(1)电路必须闭合;(2)磁通量发生变化
三、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能量转化
机械能 电能 发电机原理
篇11:物理教案-电磁感应现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磁通量的定义,公式的适用条件,会用这一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
3、理解“不论用什么方法,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电流产生”.
4、知道能量守恒定律依然适用于电磁感应现象.
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学生认识“从个性中发现共性,再从共性中理解个性,从现象认识本质以及事物有普遍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建议
关于电磁感应现象的教学分析
1.电磁感应现象
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2.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①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里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电路中产生了感应电流。
②当磁体相对静止的闭合电路运动时,电路中产生了感应电流.
③当磁体和闭合电路都保持静止,而使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改变时,电路中产生了感应电流.
其实上述①、②两种情况均可归结为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改变,所以,不论用什么方法,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电流产生.
3.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能量守恒
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们或者是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或者是电能在不同电路中的转移,电磁感应现象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教法建议
1、课本中得出结论后的思考与讨论,是一个进一步启发学生手脑并用、独立思考,全面认识电磁感应现象的题目,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本节课文的最后分析了两种情况下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能量转化,这不但能从能量的观点让学生对电磁感应有明确的认识,而且进一步强化了能量守恒定律的普遍意义.有条件的,可以由教师引导学生自行分析,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是本节的教学重点,而正确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是本节教学的难点.由于学生在初中时已经接触过相关的电磁感应现象,因此在讲解电流的产生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加深对现象的认识,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并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分组讨论,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设计来引导实验的进行,例如:对实验数据表格的设计以及相关问题的探讨,让学生明白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正确理解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电磁感应现象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的:
1、知道磁通量的定义,知道磁通量的国际单位,知道公式 的适用条件,会用公式计算.
2、启发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从中分析归纳通过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
3、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教学仪器:电池组,电键,导线,大磁针,矩形线圈,碲形磁铁,条形磁铁,原副线圈,演示用电流表等.
教学过程 :
一、教学引入:
在磁可否生电这个问题上,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坚信,电与磁决不孤立,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此,他做了许多实验,把导线放在各种磁场中想得到电流需要一定的条件,他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历时10年,终于找到了这个条件,从而开辟了物理学又一崭新天地.
电磁感应现象:
二、教学内容
1、磁通量( )
复习:磁感应强度的概念
引入:教师:我们知道,磁场的强弱(即磁感应强度)可以用磁感线的疏密来表示.如果一个面积为 的面垂直一个磁感应强度为 的匀强磁场放置,则穿过这个面的磁感线的条数就是确定的.我们把 与 的乘积叫做穿过这个面的磁通量.
(1)定义:面积为 ,垂直匀强磁场 放置,则 与 乘积,叫做穿过这个面的磁通量,用Φ表示.
(2)公式:
(3)单位:韦伯(Wb) 1Wb=1T·m2
磁通量就是表示穿过这个面的磁感线条数.
注意强调:
①只要知道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和所讨论面的面积 ,在面与磁场方向垂直的条件下 (不垂直可将面积做垂直磁场方向上的投影.)磁通量是表示穿过讨论面的磁感线条数的多少.在今后的应用中往往根据穿过面的净磁感线条数的多少定性判断穿过该面的磁通量的大小.如果用公式 来计算磁通量,但是只适合于匀强磁场.
②磁通量是标量,但是有正负之分,磁感线穿过某一个平面,要注意是从哪一面穿入,哪一面穿出.
2、电磁感应现象:
内容引入:奥斯特实验架起了一座连通电和磁的桥梁,此后人们对电能生磁已深信不疑,但磁能否生电呢?
在磁可否生电这个问题上,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坚信,电与磁决不孤立,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此,他做了许多实验,把导线放在各种磁场中想得到电流需要一定的条件,他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历时10年,终于找到了这个条件,从而开辟了物理学又一崭新天地.
3、实验演示
实验1:学生实验——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力线的运动
观察现象:AB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可见电流表指针偏转.
学生得到初步结论:当闭合回路中的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电路中有了电流.
现象分析:如图1导体不切割磁力线时,电路中没有电流;而切割磁力线时闭合电路中有电流.回忆磁通量定义 (师生讨论)对闭合回路而言,所处磁场 未变,仅因为AB的运动使回路在磁场中部分面积 变了,使穿过回路的磁通变化,故回路中产生了电流.
设问:那么在其它情况下磁通变化是否也会产生感应电流呢?
实验2:演示实验——条形磁铁插入线圈
观察提问:
A、条形磁铁插入或取出时,可见电流表的指针偏转.
B、磁铁与线圈相对静止时,可见电流表指针不偏转.
现象分析:(师生讨论)对线圈回路,当线圈与磁铁有沿轴线的相对运动时,所处磁场 因磁铁的远离和靠近而变化,而 未变,故穿过线圈的磁通变化,产生感应电流,而当磁铁不动时,线圈处 , 不变,故无感应电流.
实验3:演示实验——关于原副线圈的实验演示
实验观察:移动变阻器滑片(或通断开关),电流表指针偏转.当A中电流稳定时,电流表指针不偏转.
现象分析:对线圈 ,滑片移动或开关通断,引起A中电流变,则磁场变,穿过B的磁通变,故B中产生感应电流.当A中电流稳定时,磁场不变,磁通不变,则B中无感应电流.
教师总结:不同的实验,其共同处在于:只要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的变化,不管引起磁通量变化的原因是什么,闭合电路中都有感应电流产生.
结论:
无论用什么方法,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就有电流产生,这种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能量转化: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上述三个实验中能量的转化情况.
3、例题讲解
4、教师总结:
能量守恒定律是一个普遍定律,同样适合于电磁感应现象.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们或者是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或者是电能在不同电路中的转移.
5、布置作业
篇12:物理教案-电磁感应现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磁通量的定义,公式的适用条件,会用这一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
3、理解“不论用什么方法,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电流产生”.
4、知道能量守恒定律依然适用于电磁感应现象.
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学生认识“从个性中发现共性,再从共性中理解个性,从现象认识本质以及事物有普遍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建议
关于电磁感应现象的教学分析
篇13:物理教案-电磁感应现象
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2.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①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里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电路中产生了感应电流。
②当磁体相对静止的闭合电路运动时,电路中产生了感应电流.
③当磁体和闭合电路都保持静止,而使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改变时,电路中产生了感应电流.
其实上述①、②两种情况均可归结为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改变,所以,不论用什么方法,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电流产生.
3.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能量守恒
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们或者是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或者是电能在不同电路中的转移,电磁感应现象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教法建议
1、课本中得出结论后的思考与讨论,是一个进一步启发学生手脑并用、独立思考,全面认识电磁感应现象的题目,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本节课文的最后分析了两种情况下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能量转化,这不但能从能量的观点让学生对电磁感应有明确的认识,而且进一步强化了能量守恒定律的普遍意义.有条件的,可以由教师引导学生自行分析,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是本节的教学重点,而正确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是本节教学的难点.由于学生在初中时已经接触过相关的电磁感应现象,因此在讲解电流的产生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加深对现象的认识,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并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分组讨论,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设计来引导实验的进行,例如:对实验数据表格的设计以及相关问题的探讨,让学生明白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正确理解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电磁感应现象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的:
1、知道磁通量的定义,知道磁通量的国际单位,知道公式 的适用条件,会用公式计算.
2、启发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从中分析归纳通过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
3、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教学仪器:电池组,电键,导线,大磁针,矩形线圈,碲形磁铁,条形磁铁,原副线圈,演示用电流表等.
教学过程 :
一、教学引入:
在磁可否生电这个问题上,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坚信,电与磁决不孤立,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此,他做了许多实验,把导线放在各种磁场中想得到电流需要一定的条件,他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历时,终于找到了这个条件,从而开辟了物理学又一崭新天地.
篇14:物理教案-电磁感应现象
二、教学内容
1、磁通量( )
复习:磁感应强度的概念
引入:教师:我们知道,磁场的强弱(即磁感应强度)可以用磁感线的疏密来表示.如果一个面积为 的面垂直一个磁感应强度为 的匀强磁场放置,则穿过这个面的磁感线的条数就是确定的.我们把 与 的乘积叫做穿过这个面的磁通量.
(1)定义:面积为 ,垂直匀强磁场 放置,则 与 乘积,叫做穿过这个面的磁通量,用Φ表示.
(2)公式:
(3)单位:韦伯(Wb) 1Wb=1T・m2
磁通量就是表示穿过这个面的磁感线条数.
注意强调:
①只要知道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和所讨论面的面积 ,在面与磁场方向垂直的条件下 (不垂直可将面积做垂直磁场方向上的投影.)磁通量是表示穿过讨论面的磁感线条数的多少.在今后的'应用中往往根据穿过面的净磁感线条数的多少定性判断穿过该面的磁通量的大小.如果用公式 来计算磁通量,但是只适合于匀强磁场.
②磁通量是标量,但是有正负之分,磁感线穿过某一个平面,要注意是从哪一面穿入,哪一面穿出.
2、电磁感应现象:
内容引入:奥斯特实验架起了一座连通电和磁的桥梁,此后人们对电能生磁已深信不疑,但磁能否生电呢?
在磁可否生电这个问题上,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坚信,电与磁决不孤立,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此,他做了许多实验,把导线放在各种磁场中想得到电流需要一定的条件,他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历时10年,终于找到了这个条件,从而开辟了物理学又一崭新天地.
3、实验演示
实验1:学生实验――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力线的运动
观察现象:AB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可见电流表指针偏转.
学生得到初步结论:当闭合回路中的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电路中有了电流.
现象分析:如图1导体不切割磁力线时,电路中没有电流;而切割磁力线时闭合电路中有电流.回忆磁通量定义 (师生讨论)对闭合回路而言,所处磁场 未变,仅因为AB的运动使回路在磁场中部分面积 变了,使穿过回路的磁通变化,故回路中产生了电流.
设问:那么在其它情况下磁通变化是否也会产生感应电流呢?
实验2:演示实验――条形磁铁插入线圈
观察提问:
A、条形磁铁插入或取出时,可见电流表的指针偏转.
B、磁铁与线圈相对静止时,可见电流表指针不偏转.
现象分析:(师生讨论)对线圈回路,当线圈与磁铁有沿轴线的相对运动时,所处磁场 因磁铁的远离和靠近而变化,而 未变,故穿过线圈的磁通变化,产生感应电流,而当磁铁不动时,线圈处 , 不变,故无感应电流.
实验3:演示实验――关于原副线圈的实验演示
实验观察:移动变阻器滑片(或通断开关),电流表指针偏转.当A中电流稳定时,电流表指针不偏转.
现象分析:对线圈 ,滑片移动或开关通断,引起A中电流变,则磁场变,穿过B的磁通变,故B中产生感应电流.当A中电流稳定时,磁场不变,磁通不变,则B中无感应电流.
教师总结:不同的实验,其共同处在于:只要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的变化,不管引起磁通量变化的原因是什么,闭合电路中都有感应电流产生.
结论:
无论用什么方法,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就有电流产生,这种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能量转化: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上述三个实验中能量的转化情况.
3、例题讲解
4、教师总结:
能量守恒定律是一个普遍定律,同样适合于电磁感应现象.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们或者是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或者是电能在不同电路中的转移.
5、布置作业
篇15:《电磁感应》教学反思
课题:电磁感应
电磁感应虽然是本单元的重点,但并不是难点,如果依照教材顺序按部就班地由教师演示、归纳、概括,尽管学生也能接受,但他们就有可能处于被动学习的局面,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本节课试图改变这种弊端,在教学过程的总体设计上以学生为探索者,教师做引路人。按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验作手段,问题为线索”的构想,采用引导探索式教法来进行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不断地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悬念,适时点拨。例如在引入新课时启发学生用逆向思维去提出问题,激发他们探求新知识的兴趣。当探索多次失败时,启迪学生要持之以恒;当探索成功时,则简明扼要地概括研究问题的思路。把学生从纯知识的学习导向知识、能力、思想的全面发展。对学生发表的各种意见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以便进一步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教学反思范文大全
★ 教学反思简短
★ 现象类作文范文
《电磁感应现象》的教学反思(共1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