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美术活动《我看到的农村》教学反思

时间:2023-12-15 03:39:58 作者:shawn_zhu 教学心得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shawn_zhu”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中班美术活动《我看到的农村》教学反思,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中班美术活动《我看到的农村》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

篇1:中班美术活动《我看到的农村》教学反思

中班美术活动《我看到的农村》教学反思

中班孩子,“具体形象思维”已经逐步产生,幼儿绘画的方式也从小班的涂鸦期逐渐转化到写实萌芽期。

一、绘画的基本技能不能丢。

一般来说,绘画要以孩子为中心,孩子能用画笔有意识的运用造型、构图和色彩等技巧来表达他的认识经验、想法和愿望。在本次教学设计中,我增加了幼儿学画人物的基本技能――让幼儿学会如何正确绘画背面人物。也有人认为,现在的美术教学要重在体现孩子的个性,如果讲究技能就会束缚孩子作画的手脚,从而疏于技能的传授。但是我觉得这样做,孩子缺少了基本的绘画技能,即使有再好的创作灵感,也没有能力来把它表现出来,长久,孩子会对绘画失去信心和兴趣。因此我让孩子通过观看老师的示范绘画之后,在通过正面引导和教授,使孩子能够正确绘画背面人物。

一幅成功的绘画作品离不开色彩的装饰,没有了色彩,孩子们无法将自己眼中美丽的'世界表现出来,因此,色彩运用较之其他绘画技能技巧更为重要。在活动中我让孩子给田野着色按两种黄色相隔的方法,使田野呈现了一片丰收的景色。

二、评价促进绘画技能的发展。

在绘画中,评价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能延续孩子作画的热情。在活动中,我引导幼儿自我评价,请幼儿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大家,讲讲自己的绘画内容以及对秋天农村的认识。

在通过自评之后,我引导幼儿互相观察,欣赏同伴的作品,从别人的绘画中体验的和自己不一样的农村美感,从画面布置,颜色搭配,形象表现等方面来评价作品,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篇2: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教案《我看到的大街》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教案《我看到的大街》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用绘画的方式表现自己对大街的认识。

2、引发对大街整体布局的好奇,萌发建构大街的兴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能用绘画的方式表现自己对大街的认识。

活动难点:学习初步的构图意识,合理分配大街及建筑物的布局。

活动准备:

1.《小朋友的书我们去游玩》;

2.《小朋友的书美工》;油画棒;图画纸、剪刀,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集体讨论,大街上是什么样的。

提问:你逛街时,看到了什么?(出示现场拍摄的大街照片,引发幼儿发表和交流参观大街的认识和感受。)

你喜欢大街的什么地方?

你还看到过什么样的大街?人们在大街上干什么?

二、使用《小朋友的书我们去游玩》第1――4页“我看到的大街”,与幼儿一起欣赏和讨论图书上的街景。

三、指导幼儿绘画。

1、观察《小朋友的.书美工》第20页,启发幼儿联系实际生活,构思画面内容。

2、大街上有什么?有哪些商店?人们在干什么?你想画大街上的什么车?它是什么样子的?车里坐着哪些人?还装着哪些东西?(画车时,引导幼儿观察车辆的形状画出车辆,例如:卡车的车头是一个正方形,后面连着一个横躺着的长方形的车身,轮子是圆形的。绘画前可请幼儿观察左边范例)

3、幼儿作画。

重点关注幼儿对画面的分割。

教师鼓励幼儿画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并努力表现人物和物体的细节。

四、展示作品,交流介绍。

五、教师指导幼儿将绘画作品中的内容剪贴下来,粘贴在墙面上,形成一幅大街的全景。

活动反思:

孩子们每天都会经过大街,对大街积累了很丰富的感性认识,但孩子对大街的观察属于无目的地观察,本次活动重在引导孩子仔细地去观察大街上的一草一木,一店一车,并鼓励幼儿把自己看到的大街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有些孩子对独立作画的自信不足,表现出不敢大胆地作画。对这类孩子需要引起教师的重点关注,先给他一些教师亲手示范,帮助他逐渐树立信心。

本次活动的又一重点是让孩子开始注重画面的构图,尝试去合理地分割画面。中班幼儿作画的水平有了一定的差距,这个目标对中班普遍孩子来说都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对其进行长期的引导。

篇3:中班美术《我看到的农村》

教学内容 美术活动《我看到的农村》 教学目标 1、能用合适的色彩表现农村的丰收景象。

2、初步学会画背面人物。

3、懂得绘画中的先后步骤,如先画人物,再画背景。 教学准备 课件《我看到的农村》、笔、纸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用合适的色彩表现农村的丰收景象。初步学会画人物背面。 教学方法与手段 谈话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幼儿活动 设计意图 一、出示课件。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好看的图片,我们看看图片有什么?

2、提问:你知道这幅图上表现的是哪个季节?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观看课件,说说图片中的内容。

内容:农作物的收获场景。 通过课件中的一些秋季收获的场景,让幼儿对农村的景象有个大概的了解。 二、引导幼儿学习绘画——我看到的农村。

1、出示范作。

师:看,我看到的家村是怎样的?

2、示范背面人物的绘画方法。

老师边示范边讲解:先画头,再画张开的双手和身体,最后画脚。

3、绘画农村田野。

在整张纸上画三到四条横线,表示有几块田野,在画到人物时,要空着,因为被自己挡住了,是看不见的。

观看老师的范作。

观看老师示范,记住绘画时的注意点。

正确认识遮挡时的绘画方法。 老师示范讲解,让幼儿学会如何正确绘画背面人物,并且能用正确的色彩表现田野。 4、涂色。

先给小朋友涂色,注意尽量不要用黄色,最后给田野按两种黄色相隔的方法涂色。 可以用深浅两种颜色来给服装涂色。   三、引导幼儿进行作画。

1、提出作画要求:人物要画得大些,画在画面的中间点;田野涂色一定要正确,因该是秋天里的黄色。

2、指导幼儿进行绘画。

(1)提醒幼儿绘画自己的背面时注意男女表现,可用不同的头发来表现。

(2)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在远处添画山。

3、讲评作品。

请幼儿说说同伴的作品。

听清作画要求。

开始作画,能注意人物画得大些。

从背面人物的绘画以及色彩的涂画等方面来评价作品。 在观看了老师的示范绘画之后,能够正确绘画背面人物,并能够用恰当的颜色进行田野的涂色。通过作品的的评价,提高幼儿的评价能力,懂得从哪方面来评价作品的好坏。

篇4:中班美术活动《向日葵》教学反思

向日葵这一课,是在认识向日葵的形状、色彩、大小等特征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想象,对向日葵进行艺术创造。

在备课时,我想到学生可能没有亲眼看过向日葵,上课时利用多媒体的图片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向日葵,让学生进行大小的比较,学生能直观得看到向日葵很惊喜:“向日葵好漂亮啊!”这时候学生的兴趣大增,绘画的积极性也高了。经过欣赏、分析,学生了解了向日葵的形状、色彩、大小等特征,为创作奠定了基础。

在欣赏伍必端的《葵花地》中各种向日葵的姿态时,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体会,引导做做自己睡觉的姿势、弯腰的姿势、站着的姿势等,体会向日葵其实跟我们一样,也有不一样的姿势。这种身体语言的表达,能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实现师生情感的交流、关系更加融洽。

这节课基本是完整的,但在从这节课,我领悟到不是学生缺乏想象力,是我们老师没有找到诱发学生展开想象的钥匙。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不同的钥匙去开启,有时可以是一个虚幻的故事,有时可以是半幅画,有时甚至只需要一个简单的设问。而这些种种,都在于教师自身的修养,和对教学的热爱与负责。

篇5:中班美术活动《桃花开了》教学反思

《桃花开了》是省编教材中的画桃花的一节艺术课,这节活动中,我尝试运用“油水分离法”让孩子将画好的桃花用水粉进行油水分离,这一崭新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是本节活动的特色。幼儿只有对感兴趣的活动才会注意力集中,主动参与,这是我设计这节活动的主要目的。

在艺术活动《桃花开了》中我首先通过观看视频引起孩子学习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兴趣,然后结合桃花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了解感受油水分离法,最后通过幼儿自己画制作《桃花开了》。为了更好的实现目标的完成,在课前我做了充足的准备,如准备课件,准备图片,让幼儿通过听一听,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等多种形式来参与活动,提升知识经验,感受桃花的美丽和用油水分离画桃花。本次教育活动动静交替、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幼儿参与积极性高。

本次活动也有很多的不足,在视频播放时有些图片播放过快,孩子的观察不够细致,在整个活动中,有的幼儿没有回答问题,有的幼儿对油水分离法感受不深,在经过老师的指导后,我会多增加关于油水分离法的绘画。

篇6:中班美术活动《桃花开了》教学反思

在这个春暖花开、草长莺飞的季节,树木抽芽,鲜花竟放,一切都充满着变化,洋溢着美好。“桃花”是春天到来最为明显的特征,为了让幼儿感知、欣赏春色满园的美好,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和喜爱之情,今天与幼儿一起进行了美术活动油水分离画《桃花开了》的创作。

《桃花开了》是中班主题三中的一节艺术活动,让幼儿结合春天的特征进行添画,创造性的表现桃花的不同形态,然后学习用油水分离进行罩染的方法。对于中班孩子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技能,但油水分离的方法是初次接触,因此根据他们年龄及兴趣特点,我把目标定为两点:1、学习用油水分离法画桃花。2、能结合春天的特征进行添画,创造性地表现桃花的不同姿态。主要通过欣赏——示范——指导——展示等几个环节来完成。

一、播放课件,欣赏图片

首先欣赏了课件不同的桃花图片,通过引导幼儿观察桃花的颜色,花瓣的形状,让幼儿感受到了桃花的多种形态和缤纷色彩,从而激发了幼儿作画的兴趣,也调动了幼儿主动融入活动的积极性,为幼儿绘画“桃花”打下基础。

二、演示“魔术”,示范讲解

老师以“变魔术”的游戏方式演示,示范讲解“油水分离”画法。

首先出示了相同的两幅范画请幼儿比较:两幅画一样吗?接着教师取一幅范画,用“魔术”使其变样,示范讲解“油水分离”画法:用毛笔蘸适量水粉颜料,快速将画面均匀地进行罩染。然后清幼儿再次比较两幅范画:两幅画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在这一环节中,幼儿通过观看油水分离的过程,感受到了“魔术”的神奇,为下一步的操作做好了铺垫。

三、学习作画,巡回指导

1、油画棒取代水彩笔作画,新鲜有趣。

以前绘画时我们都使用水彩笔或勾线笔进行描绘,而这次活动我让孩子尝试了油画棒直接描绘,刚开始也有个别孩子显得有点拘谨,不敢动笔,但经过老师的鼓励以及看了同伴的画面后他们慢慢地画开了,而且越画越起劲。

2、边谈话边绘画,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在活动中我没有一下子就告诉孩子今天绘画的方法,而是边与他们谈话边让他们动手,让他们猜猜接下来做什么?怎么画?层层深入地揭开绘画的步骤,充分地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当孩子们画面较为丰富时再组织他们思考:春天的景色美不美?花园里还有什么呢?启发他们先用油画棒画好构图,再用准备好的水粉颜料涂底色。

3、指导幼儿用毛笔蘸取喜欢的水彩颜色,在画面上进行罩染。

在这一环节中,重点观察幼儿蘸色、罩染的情况,并鼓励和引导幼儿大胆尝试快速、均匀的罩染方法。并提醒幼儿注意颜料不要洒在衣服上、桌面上、画面上。通过这一环节,幼儿感受到了画面出现油水分离的神奇效果,体会到了瞬间油水分离的乐趣。

四、展示、评价作品,引导幼儿了解“油水分离”的原理。

指导幼儿将作品进行展示,互相交流、欣赏。

通过体验、讨论、总结“油水分离”法:因为油画棒是油性的,而水粉颜料融于水,油与水不互溶,所以当颜料遇到油画棒时,就自然地脱离开。

五、延伸活动

活动后我们将活动材料投放在了美工区,鼓励幼儿继续学习油水分离作画,表现美丽的春天。在此基础上还可组织幼儿用油水分离法合作绘画长卷画《美丽的春天》。通过这一环节,会让幼儿更加熟练掌握”油水分离“的方法,并且对春天的特征更加熟悉。

今天的活动中,孩子们通过欣赏——示范——操作——展示等几个环节,幼儿不仅能结合春天的特征进行添画,创造性地表现桃花的不同姿态;并且在创作桃花的过程中了解了“油水分离”的方法。通过活动,让幼儿在感知、欣赏春色满园美好的同时,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春天的感受和喜爱之情。

篇7: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接触世界名画,对画中表现的形和色感兴趣,并初步理解作品的内容。

2.大胆想像,积极表达自己的感受。

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名画《哈里昆狂欢节》一幅,大班幼儿美术作品一幅。

活动过程:

一、介绍米罗,引发兴趣。

师:有个美丽的国家叫西班牙,那儿有个非常有名的大画家叫米罗。米罗爷爷可喜欢为小朋友画画啦!他的画非常奇妙、有趣,颜色也非常美。你们想看一看吗?

二、出示名画,引导欣赏。

教师与幼儿共同欣赏名画《哈里昆狂欢节》两三分钟,并互相交流。然后,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发言,表达对画中形和色的感受。

师:你在画上看到了什么?它们在做什么?

幼:我看见了小提琴,它正发出美妙的声音;我看见梯子上有一只耳朵,在听好听的音乐……

师:梯子上长出了大耳朵,木头上长出了眼睛,米罗爷爷的画真有趣!这么多动物在一起干什么呀?

幼:它们好像在开跳舞会(唱歌会、联欢会)……

师:对呀,这幅画的名字就叫《狂欢节》,说的就是动物们在唱歌、跳舞、做游戏,在开联欢会呢!

师:这幅画的颜色也很好看,你喜欢哪些颜色?为什么?这幅画用的最多的颜色是什么?为什么?(幼儿说出自己对不同颜色的理解)

幼:有点儿红的颜色,因为这种颜色看上去很高兴,所以米罗爷爷就用了这个颜色。

幼:因为是在房间里,很暖和,所以来罗爷爷就用了有点儿红的颜色。

师:是呀,动物们在狂欢,心里别提有多开心啦,所以米罗爷爷就用了快乐的红色。你看了这幅画有什么感觉?

幼:我看了这幅画想跳舞。

幼:我觉得这幅画很有趣。

师:你们看懂了大画家的画,真了不起!以后我们再来看、再来说,看看今天看和明天看的感觉有什么了一样,明天看和后天看的感觉有什么不一样。

三、观赏幼儿作品,激发自信心。

师:你觉得这幅画什么地方很好看?猜猜是谁画的?这幅画是大班小朋友自己画的。我们小朋友也能画出这么好看的画。只要用心学,我相信你们长大了他能成为像米罗爷爷一样的大画家。

篇8: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

1、选材恰当好处,让幼儿在欣赏中有话可说。

活动选择了画家米罗的超现实主义作品。米罗是一位“用幼儿的眼睛看世界”的超现实主义国家,他的作品洋溢着孩子式的快乐气氛,具有稚气的幻想和天真的幽默感。所以,他的作品完全能引起幼儿的共鸣,适合幼儿欣赏。《狂欢节》这幅作品描写动物唱歌、跳舞、游戏,很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

2、遵循欣赏规律,让幼儿在欣赏中有话愿说。

美术欣赏的一般规律就是以形和色入手,因为绘画本身就是通过形和色来表达情意的。再者,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他们观察世界从直观感受出发。所以在欣赏中,教师首先引导幼儿感受作品的形,设计了第一层提问“看到了什么,它们在做什么”。第二层提问“这么多动物在一起干什么”,将欣赏提升到了对作品内容初步理解的层面上,并引出了作品的名称《狂欢节》。接下来,又引导幼儿感受作品的色。这对中班幼儿来说是个难点,这样设计能让幼儿在感受形和内容的基础上感受色会更容易些,也更有益于培养幼儿美术欣赏的能力。通过教师有序地引导,遵循欣赏规律,幼儿在整个欣赏活动中能积极表达自己的欣赏感受。

篇9: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三角形独特的表现方法,并迁移己有经验装扮喜羊羊。

2.体验帮小羊卷发的快乐。

3.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发型图、人手一份小羊图、蜡笔。

活动过程:

一、观察谈论——故事导入激趣,三角形发型能躲避大灰狼

森林里可真热闹,羊村里住着许多小羊,可是最近有件事让小羊们很担心,有好多的大灰狼喜欢跑到羊村来抓小羊,这可怎么办呢?小羊们说:“我如果能像小刺猬一样把自己的羊毛变成尖尖的刺就不怕大灰狼了。”忽然聪明的喜羊羊想到了一个好主意,急急忙忙就出门了,你们猜猜喜羊羊去了什么地方?(理发店)

原来喜羊羊决定去理发店里烫个发型把自己伪装起来保护自己,让大灰狼认不出,这样狼就抓不到羊了。

二、讨论演示——了解三角形的表现方法

1.喜羊羊走进理发店,理发师:“你要烫什么发型?”

喜羊羊:“我要在头上烫尖尖的发型,吓跑大灰狼。”

我们一起用小手做一个尖尖的三角形样子:食指哥哥碰碰头,大家变成好朋友,就像尖屋顶一样。

2.喜羊羊烫卷发:理发师用三角形夹子给喜羊羊烫卷发。

重点讨论:三角形画法

先画一根斜斜的刺,再画一根斜斜的刺,见面碰碰头,最后拉拉手。

请个别幼儿上前尝试在小羊头部画三角形。

我们一起来试一试烫烫三角形的卷发,夹子夹好后可以涂点不同颜色的药水,让卷发更好看。

小结:三角形的夹子本领大,可以给小羊夹出特别的发型。这样小羊的头发就能保护自己,吓跑大灰狼。还可以卷出三角形、圆形、方形、半圆形各种卷发,真漂亮!

三、学做理发师给小羊烫卷发——用三角形以及已积累的各形状画卷发

1.出示各种流行发型图片,都有些什么发型?(圆形、三角形、方形、半圆形发型)

喜羊羊的朋友也要来烫卷发,你们想办法帮一帮小羊们,让他们的身体能够烫出各种不一样的发型。

2.鼓励幼儿在小羊的头部用三角形夹子烫发,身体上用不同形状的夹子给小羊烫卷发。

3.提醒幼儿夹子夹紧才能把头发烫卷。没夹紧的地方烫不出漂亮的卷发哦。

4.找一找有没有地方没有烫到,把小羊身体的空白地方烫卷发。

指导语:夹夹夹,卷卷卷,我给小羊烫卷发,头部尖尖三角形,身体羊毛发型多,保护自己本领大。

四、分享经验——介绍自己作品,体验帮小羊卷发的快乐

1、寻找同伴不同的卷发形状,体验帮助小羊烫发的快乐。

2、故事延续:喜羊羊和他的好朋友们都烫了卷发,大灰狼认不出小羊,一只羊都抓不到了,于是灰溜溜地逃跑了,羊村的小羊们又快乐地生活在森林了。

提问:什么形状的发型是尖尖的?尖尖的头发为什么大灰狼会害怕?(三角形)(因为会刺人,扎人)

篇10:中班美术活动《美味棒棒糖》教学反思

中班美术活动《美味棒棒糖》教学反思

本学期,线描画的教学继续成为我园的课题,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幼儿对于基本的点如:十字点、沙点;线条如:锯齿线、螺旋线、相连弧线、弧线、波浪线、直线、竖线、凹凸线、弹簧线;

一些常见形状的面都有所了解,因此尝试将本活动的目标定位为:

1.尝试根据已有经验能画出各种形状的棒棒糖。

2.能用点、线、面装饰棒棒糖,并尝试将点、线、面创意组合变成新的图案。

反思本活动,存在许多不足。

1.目标的制定。

活动目标明确,符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并能遵循线描画教学的循序渐进的

原则。但目标二前半部分能用点、线、面装饰棒棒糖与后半部分尝试将点、线、面创意组合变成新的图案出现了重复啰嗦的现象且不能体现活动重点。

2.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在这次活动中,我也没有较好的处理好时间上的分配。一般而言,美术活动最忌讳的是老师的讲解时间长,减少幼儿的绘画时间。而在这次活动中我讲解的时间较长,以致作画时间推迟,讲评环节仓促。

由于在导入环节担心小朋友们绘画时糖与棒的比例不协调,我在导入环节示范了棒棒糖的绘画方法:先画大大的`糖,再画长长的棒。又担心小朋友在学习点、线、面创意组合时手足无措时我又和小朋友回忆了以前学过的点、线、面,所以导致整个导入活动所花时间较长而且节奏不够紧凑。

3.交代要求时不够简洁明了。

交代要求是幼儿获得绘画的具体方法和技能技巧的主要来源,在本次活动我在交代作画要求过程中重点不够突出,可以结合活动目标2提出重点要求,帮助小熊设计一至二根不同形状的棒棒糖,并用各种点、线、面组合的图案来装饰棒棒糖。

当然,发现失误的才会进步,针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对活动将进行以下调整。

1.目标二调整为:尝试用点、线、面创意组合变成新的图案装饰棒棒糖。

2.导入环节省略棒棒糖绘画步骤图及教师示范已学过的点、线、面环节,结合目标二将重点放在讨论哪些点线面可以创意组合?并将组合的图案制作PPT给幼儿欣赏。

3.交代要求尽量语言简洁明了,结合目标一、二中技能方面的要求用简单的话告诉幼儿,使幼儿明确方向。

本次活动存在困惑:

在小朋友们已经认识了所有常见的一些点、线、面后如何开展层层递进教学?点线面创意组合教学是否从点与点的结合、线与线的结合、面与面的结合逐步递进至点线、点面、线面教学?

中班美术教学活动方案

中班美术活动小猪的婚礼优秀教学反思

美术《这是我》活动反思

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教案《我的小手》含反思

中班美术活动:梳子

中班美术活动:大照片

中班美术教学:我和好朋友

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教案《我的手指偶》含反思

中班美术活动《我的生气故事》

中班美术活动:线条鱼

中班美术活动《我看到的农村》教学反思(共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中班美术活动《我看到的农村》教学反思,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