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冬至作文

时间:2022-11-25 06:54:17 作者:huhujinger 作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huhujinger”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家乡的冬至作文,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家乡的冬至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家乡的冬至作文

我的家乡福州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我们家乡还有很多风俗和有趣的文化。是不是很有兴趣,下面我跟大家讲一讲家乡的冬至吧!

冬至,作为二十四节令之一,意味着冬天的到来。北方的冬至,是寒冷的象征。要是没有凛冽的寒风、鹅毛般的雪花和厚实的羽绒服,简直不可思议。而家乡的冬至却别有风味,煦暖的阳光依然是主旋律。置身于满眼的葱绿中,我丝毫没有寒冬的感觉。

放学回到家,我来不及放下书包,便匆忙地掀开碗盖。哇,是一碗地道的糯米丸子。这时妈妈及时阻止了我伸出的小脏手,将我拉到水池边洗手,但那丸子的香味就像虫子一样,弄得我的心痒痒的,差点儿流口水。

“看把你馋的!”妈妈微笑着给我夹了几个。我狼吞虎咽,好几个进肚之后,我才开始认真研究起丸子的皮和馅。妈妈看我已经吃饱,便和我谈起冬至搓丸子的由来。

相传,古时候有一个穷书生叫木连生,自幼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非常穷苦。一年,天遇大旱,土地龟裂,寸草不生。秋收季节,财主依然上门逼租。木连生为了躲债,背着年老体弱的妈妈逃进深山。他安顿好妈妈,便出来找活干,以偿还所欠的债务。几个月后,木连生拿到工钱,便急忙到森林深处找妈妈,但怎么也找不见。原来他走后,母亲思儿心切,天天以泪洗面,竟然哭瞎双眼,藏身于一个树洞中。为了找到妈妈,木连生用糯米搓成丸子,以竹签穿成串,只要有树杈的地方,就挂上丸子。冬至这天,丸子的香味飘到妈妈所在的树洞中,她顺着香味,慢慢爬出来。母子终于团圆了。如今,在福州的连江县,冬至祭祖时依然保持着这一风俗,那就是在供桌上放一大竹箩,箩里盛着糯米搓成的圆圆的丸子,预示家庭团圆之意,以求祖先的保佑。

这就是家乡的冬至,没有什么特别的,但是充满了家乡的独特风俗文化气息,让我觉得这么有趣,这么温暖!

篇2:家乡的冬至作文

又冬至了。

这天昼最短夜最长。

过罢冬至,夜就会越来越短天就会越来越长;

老人们说冬至交九,意味着数九寒天的到来,

边说边念数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母亲说冬至小年下,早早地盘好了饺子馅,等着儿女们回家来吃,还一本正经地对孙男嫡女们说:“冬至吃顿饺,不冻耳朵不冻手。”一大家人围坐在一起,男人们坐着聊天,女人们则有的擀皮、有的包馅、有的看锅、有的调汤,幸福的滋味在饺子的热气中流淌,温馨的感觉在舒心的笑脸中弥漫。“宁穷一年,不穷一节”,他们在这属于自己的节日里吃饺子,胖嘟嘟的饺子在锅里翻滚,好像是蓬勃而充满希望的生活……

曾经冬至的那顿饺子,曾经那样吸引着人的味蕾,曾经那样使人期盼渴望。现在饺子已成了家常便饭,冬至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舶来的圣诞节。走在街上,满眼都是圣诞节的气息,冬至在这份华彩喧嚣的掩盖下越发无人问津了。唯恨昼长,忍见冬至清冷?尤苦夜短,细数过往美好。这样的冬季这样的节,谁为你包一碗香喷喷的饺子?这样的冬至这样的夜,谁为你泡一杯暖融融的清茶?寒夜中谁替你掖紧被角?冷风中谁给你披上薄衫?寂寞时谁听你低吟浅唱?悲戚时谁逗你开怀一笑?

又冬至了,今夜最长。幸好从明天开始,日渐长一丝,夜渐短一分,仿佛于晦暗中得遇君子,仿佛是飘摇中得遇贵人,这份欢喜一天天地积攒,直至九尽春回……

篇3:家乡的冬至作文

冬至,萧瑟的寒风凛冽地刮削着一切,路上成池的落叶盘旋在脚下,发出响亮的沙沙声——到处都弥漫着萧条的感触。大片大片的树叶打在我身上,如同暮春樱花惨烈的凋零和飘逝。

耳边传来轻轻的哼唱声,空濛而让人心悸,来不及阻止内心的涌动,鼻腔忽的泛起一阵酸意。我转过身试图寻找那声音的源头。我看到了那个人的面容,有些苍老却很精神也很明朗,棱角分明,以及他那望着阴霾的天空清澈的瞳眸里面闪耀着的一汪柔情。时间也似乎定格在那一刻,一个少女恬静地望着板凳上哼唱着的男子,安静得像一幅年代久远的画。

音乐蓦然停滞了,我愣了一下,不解地望向男子,然后我发现他的目光同样地投向了我。在这短暂的沉默中,我恍然大悟,尴尬且歉疚地看着他,正欲开口。

“对不起!”他问是不是打扰了我。我怔忪了一下,惶恐地摇了摇头,说:“打扰的人是我才对。”毕竟我才是窥探者。我正踌躇着该不该立马就转身离开,对方却已经开口说话了。

“刚才的调儿是我妻子作的,她曾唱过几次。”她说这是首夫妻的歌儿,平平淡淡,如水长流。”

“没有普通情歌那样的热烈和矫情,很清净的一首歌,我很喜欢。”我不知道当时哪来的勇敢很冷静地说出这番话来。他愣了一愣,随即给了我一个温儒的笑容,他说谢谢。

临走前,他递给我一张纸。我至今都忘不了他那满腔柔情的眼眸,我低下头浏览了一遍——是一份歌词。歌词的背后写着一段漂亮的字:“一份简单的爱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同享受每天清晨的阳光、微风、雨露、黄昏。这样的愿望算不算贪心?我想爱情就是相濡以沫的过一生。接纳与磨合,让爱经得起流年。平平淡淡之中的携手与幸福,才更珍贵。”我在鼻腔浓重的酸意中泛红了眼眶,他没有跟我说再见,他在迟暮中踽踽独行,瘦削的背影最终像雾霭般在风中消散……

曾经我以为每一段回忆都会慢慢搁浅,化作泡沫,消失在海的边陲,但是当一段回忆烙印得太过于深沉,我会明白什么叫永垂不朽。到最后,我依然不明白男子为什么会有那么柔情的表情,但我想那是因为爱。

清晨,阳光透过窗帘的罅隙照在我身上,空气中弥漫着干净的歌词。桌上摆着一张白纸,密密麻麻的文字上边打印着两个偌大的楷体字:柔霙。温柔的雪花的意思。微凉的指尖开始有了暖的温度,我想春天真的已经来了。

篇4:家乡的冬至作文

在我的童年成长中,经历过无数个第一次:第一次学骑自行车,第一次表演古筝,第一次参加足球比赛……第一次可能失败也可能成功,无论怎样,都给我的童年生活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其中第一次搓汤圆的新奇和有趣至今都难以抹去。

每年的冬至这一天,我们全家人都会聚在一起吃汤圆,听奶奶说吃汤圆意味着长大一岁,又预示着这一年团团圆圆,吉祥美满。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等到冬至这一天下午,我们年段要举行搓汤圆活动。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等待着,到底汤圆是怎么做呢?

下午三点左右,只见有很多家委们已经准备好材料了。全班小朋友已经在座位上左顾右盼着,看来,他们也和我有一样的心情吧。于是,我和妈妈找了个位置坐下来,只见桌面上已放有糯米粉、芝麻馅和一大一小两个盆,这些都是做汤圆必备的原材料和工具。过了会儿,有一位披着绿色大挂,戴着一顶厨师帽的阿姨走出来教我们做汤圆。她看起来有四十来岁,一看就知道是个经验丰富的厨师,由她来教我们做汤圆一定会做得很美味。她跟我们示范了怎么做汤圆后就让我们自己作手做了。

我认真地听完阿姨的讲解后,学着阿姨的样子先把半袋糯米粉倒入盆中,一边加水,一边揉米粉,一定要注意水温要在35度左右才行,因为如果太冷的话就很粘,太热的话皮就会很烂,就这样,一直揉到成团状才算把米粉胎做成功。这时的米粉既有弹性又有粘性,这样做出来的汤圆才会香嫩可口。然后,我们把米粉团做成一个个小小的圆球,这只是半成品,汤圆没有馅怎么行呢?于是,我用大拇指在圆球中间压出一个窝,然后把芝麻馅填在这个窝里,填完后必需把馅压进去,否则煮汤圆时可能会“漏馅”。再轻轻的把这个窝包起来,轻轻地揉圆,但不要太大力,否则会把它压碎。这时,一个个圆溜溜、光亮亮的汤圆就大功告成了。不一会儿,在妈妈的帮助下,我们很快包完一大盆汤圆。大家都夸我包得好看,说我心灵手巧。

我美滋滋地看看其他组的同学们,有趣的汤圆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你瞧,各种形状的汤圆:有圆形的,有三角形的,有动物状的:像鱼儿,像小兔,像小绵羊……不像搓汤圆倒像是捏橡皮泥呢。家长们高高兴兴地拿着我们的战利品到食堂煮。我无比兴奋,吃着自己亲手做的美味汤圆,感觉比超市买的还要香甜可口、鲜嫩无比。

我经不住赞叹道:“啊,自己做的汤圆真好吃!第一次学做汤圆的过程也很有趣!”这次搓汤圆活动令我终身难忘,受益匪浅,我期待着每年的冬至都能吃上自己亲手做的汤圆。

篇5:家乡的冬至作文

童年,我生活在老家。记忆里,冬至前后,巷口总会传来一声声吆喝,响彻家家户户——熟悉而独特的吆喝声如同按门告示,人们开始炒米过冬迎春节!那一刻开始,年味逐渐开始蔓延,酝酿,发酵……

每每至此,巷子里总有一户人家的院门微启,从中探出一个小脑袋,叫住炒米人——只见那炒米的人肤色黝黑,头发如麦茬般竖立,着一身蓬鼓鼓的棉衣,活像是从旧年画里走出来的。

炒米这行当,一般人可是做不来的,不但辛苦,还需要有一定的技巧。炒上一次要大半天的功夫。这中间,手还要一直把着锅铲。炒一次下来,别说是手了,就连腿也会酸麻起来。

我赶紧一路小跑,告诉祖母“炒米的来了”。祖母听言,便弯腰,从柜子里取出一个钵子,里面盛的是从秋收时就特意留下来的米。

取来早就准备好的米,神奇有趣的炒米情景便展现在我眼。只见炒米人先将火烧得旺了,再伸手到锅里试探,离锅面约五寸的地方猛地停住。几个眨眼,温度貌似够了。只见他轻哼一声,手腕倏地一转,将碗中的米尽数倒入锅中。锅底的火焰忽明忽暗,似一条火蛇,吐着信子,一寸一缕贪婪地舔舐着锅底。那人扬起锅铲,探入锅底,又迅速贴着锅缘轻轻一翻。与此同时左手握着锅柄,猛的一抖,瞬时,米在锅的.上空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又齐刷刷地落进锅中。此情此景,引得身处一旁呆呆观望的我忍不住吞起了口水。就这样一起一落,也不知道这个动作重复了多少次,生硬的米竟渐渐膨胀开来,晕了淡淡的金黄,变成米白色。我知道炒米快出锅了!这时炒米的人总会细心的询问上一句“熬糖做米块吗?”嘴里在问着,手里的动作可是依然不停歇。

“好呀!好呀!要甜一点的!”不等祖母回答,我就抢着说了。那人掉过头来,看着我,笑了。他将米倒进钵子,留下一小半放入碗中。开始制作炒米糖了!炒米人先是把甜菜萝卜切成块,放在锅里用火慢慢熬,待熬成褐红色的糖浆。再把糖浆跟炒米均匀搅拌在一块儿,趁着松软的时候,平铺开来,晾凉了,结成硬块儿。用菜刀切成一块一块的长方形。

我站在案前,咔咔地嚼,于是,米的清香,糖的甜润,沉醉了整个童年。

暮色渐沉,炊烟四起。炒米人要回家了,一边收拾装备,一边轻揉着酸疼的臂膀和腰身。一切拾掇妥当了,他便挑起行囊,将身子泡在一潭夕阳中,任夕阳将他的影子渐拉渐长,投在巷子中,吸引着我的目光跟随,再跟随……

炒米,成了我童年的记忆,成了我童年最深刻的关于春节的文化符号!

篇6:中学生家乡的冬至优秀作文

家乡的冬至,有浓浓的闽南味道。是糯米丸子的味道。

一年一度传统佳节—冬至到了。冬至系二十四节气之一。

乐府诗集有诗:“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在乡村按传统习俗人人清洁房子四周,有的用竹竿横扫天灰板上蜘蛛网杂物,让街巷洁净一新,干干净净过冬至。

冬至,农村人称冬节,是潮汕民间一个较大的传统节日。许多农民在做好糯米、粘米的就位后,纷纷上圩镇购买鱼虾及糖类食物。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喜气洋洋。有的精心下锅蒸成菜头果,有的用糯米制的冬节丸,有甜丸、豆沙丸和点缀有色彩的红丸。这些用来祭拜祖先,表示对先祖的敬意。

根据我的记忆,家乡这种习俗,源于何因何时?现无考证,但老者讲,“食冬节丸”的习俗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乡村人把冬节当成吉得的团圆日。

家乡的冬至,在我的脑海里没什么大事小事的就是平凡的一天而矣就是中国的节气日,闽南人要吃一些时补的食物糯米丸子。这种糯米丸子是妈妈亲手做的,里面有各种的馅,承载了妈妈对我们的各种爱,也是对团圆的一个很好的象征。

在厦门冬至承载了深深的爱,深深的团圆之情。我喜欢家乡的冬至,喜欢在冬至的时候吃上妈妈包的糯米丸子。

篇7:中学生家乡的冬至优秀作文

冬至,现在好多人都把它看成一个普通的节气,或许节气这样的东西,很多的人都已经淡忘了,节气歌会唱的也没有几个小朋友了。但是在我们家乡就是不是简简单单的节气了。

家乡有一句话:冬至大如年,也就是说,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把冬至当做是一个和春节一样重要的节日。冬至作为传统节日的历史已经有三千年的历史了,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间的阴气已经到了一个极点,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因此,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在冬至,冬至又被称为“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已过,年关将至了。

家乡的冬至,母亲是十分看重的,最必要的搓汤圆,来广州之后和北方的孩子交流起来,说起潮汕那边都是冬至吃汤圆的,他们都觉得很诧异,汤圆不都是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吃的吗?怎么变成了在冬至了?我也不大清楚的,查了很多的.民俗书,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吃汤圆呢!

自家包的汤圆很大的,往里面填的馅料种类也很多,有花生的,芝麻的,还有绿豆的,豆子经过研磨后散发的清香,至今还是记忆犹新,最喜欢的应该是芋泥馅料,我们家做的汤圆用的就是芋泥馅料,用的是自家的芋头,蒸熟再拌上白糖细细研磨,加上油,粘稠而且略显油光的芋泥就好了,母亲近段时间还会往里面加上紫薯,颜色变得更加鲜艳可爱!

馅儿好了,下一个步骤就是包汤圆,揉面团永远是母亲的活,别人是做不得的。母亲揉面的时候特别有趣,一边计算着应该往里面加上多少水,还想着要怎么揉,向左还是向右呢?揉时母亲还碎碎念的,好似咒语一般,是不是母亲一念咒语,面团就会一下子揉好呢?或者会变得好吃呢?

揉好面就是真正的包汤圆了,过程也很简单的,捏一块小面团,压平压薄,再把馅儿放到面皮上,顺着那势头,手指向上卷,握成一个圈,这不,一个精巧的汤圆不就在手上了吗?潮汕的汤圆还要另外一个名字呢,叫鸭母捻,为啥叫鸭母捻呢?因为潮汕的汤圆个头大,形状不是很圆,放到水里煮,水开了,汤圆似母鸭在水上游荡浮沉,分外有趣,因此也被叫做鸭母捻了。

汤圆做好了,等着祭祖以及祭拜各路神明之后,就可以开吃了,记得小时候,妈妈总会斥责我,叫我不要在神案前挂念着那一大碗汤圆,我才不呢!和我抢汤圆就不是好神仙,况且家家都有煮汤圆,也少不了我家这一碗呀!年幼的我鼓着脸的和妈妈理论,可真是把家里的其他人给逗乐了。

韶华易逝,转眼间我也从那个任性妄为的小吃货变成了青年人,大学伊始,离别家乡来到广州,忙碌充斥着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回家的机会也变得少,冬至回家成为不可能的事情,只是对于家乡,那一份古朴的村俗和可亲可敬的乡友,还有自己的父母,以及冬至里那精致的汤圆,有着难以割舍的牵挂和无奈。

篇8:介绍家乡冬至的美食作文

【香!饺子儿】

今天,我在舅妈家学习包饺子,听说冬至不吃饺子耳朵会冻掉,饺子又称为“水饺”,所以我得吃饺子。

早上,舅妈从集市上买来了肉馅儿、大葱、白萝卜,和一些饺子皮儿。首先,舅妈把肉馅儿洗干净后放入一个菜盆里,然后再把大葱和萝卜洗干净、切成丁、剁碎,混入肉馅儿中。接下来再放入油盐酱等多种调料,用力的搅拌均匀……很快,一盆香喷喷的大肉饺子馅儿就做好了。

好了,一切工作准备就绪,只等开包啦!

我看到舅妈拿来的饺子皮有方形的,有圆形的,舅妈坐在凳子上,很熟练的包了起来,我看了好一会,也笨手笨脚的学着舅妈包了起来。我拿起一张饺子皮,舀一些馅儿放在方形饺子皮小头的一边,从前往后一卷,把饺子馅卷在中间,再把两头一捏两角对齐捏紧,一个饺子就在我的手中诞生啦!!我们包的饺子有的像小船,有的像元宝。虽然我包的不是太好看,不过妈妈和舅妈都说我学的挺快的。

真是人多力量大,不一会儿一大盘方皮饺子就完工了。接下来,就该包圆皮的了。妈妈说:“先把饺子馅儿放在皮的中央,对折,然后把皮放在食指上,两只手的大拇指在两边一挤一摁,就好了。”可是我做的驴头不对马嘴的,饺子馅儿还老出来,包出来就像个奇怪的小贝壳一样。舅妈说让我学做捏花边儿的,这样就不用怕挤不好了!只用把饺子皮对折以后一点一点捏起来就好了。果然这样的要比妈妈教我的简单得多,我一会儿就学会了!还包的很不错呢!我们还在饺子里面包了硬币,听说谁吃到钱可是会有好运的哦~

我们一会儿就完工了,也该中午了。不知不觉的我的肚子就咕咕叫起来。妈妈说先下一些煮煮让我们这些小馋猫尝尝自己的劳动成果,饺子一下锅,像一群大白鹅跳下河,过了一会儿,饺子好了,大白鹅也游上水面。

为了吃到钱,我可是吃了好多呢!哈哈,快撑死了。不过,这次包饺子真得很开心,也真的很好吃哦!谁要来尝尝呢?

篇9:介绍家乡冬至的美食作文

【家乡的风味食品】

从小到大,我最爱家乡的腊肉。

每年农历冬至到腊月是湖南农家熏制腊肉的季节。家家户户把腌好的肉挂在灶台前,让一日三餐的柴火炊烟一点点沁入肉里,同时,松枝、椿枝和麦积杆混合着柴烟蔓延的气息,任意穿梭其间,不断缭绕上升……不久,那些鸡肉、牛肉、猪肉也失去水分,慢慢地被一层黑亮亮的“盔甲”包裹,接着湖南的特色腊肉成型了。

腊肉有很多种做法,简单的是放辣椒大蒜叶干炒,也可以下火锅或炖粉条,但我最喜欢吃的还是过年时外婆做的蒸腊肉。它的做法是先把整条腊肉洗干净过水,用菜刀切片,切好后装盘,再把处理好的腊肉放进锅蒸一蒸。只过了几分钟,从锅中就散发出扑鼻的香味,让人忍不住流口水,甚至不顾一切提前打开锅盖一吃为快。蒸熟后,盘中腊肉一片片肥瘦相间,是未经修整的均匀。那肥肉呈半透明状,透明得像薄膜,似乎能让人能透过它看到一切。最后一道工序——淋上点点香油,天啊!肥的不腻,瘦的紧致,十分有嚼劲,简直是唇齿留香!那色,那香,那味必能让五岁小孩至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挪不开眼、回味无穷,止不住地满足、赞叹。腊肉上桌前,我们小孩子是一定要偷吃的——轻轻地溜进厨房,用手指拈上一片放入口中,偷笑着提前享受美味。可当我们再蹑手蹑脚地走出厨房时,总能被大人们抓个正着,因为我们的嘴边还残留着油亮亮的印子呢!

在我的记忆里,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腊肉才是真的过年了。这时出门在外的游子总会回家,吃着父母做的腊肉。大家喜气洋洋、欢聚一堂,筷子上夹着一片刚出锅的腊肉,嘴里同时道着这一年发生的大事小事,诉说着对来年的期许和心愿。我想,在享受家乡风味食品的背后,我们最馋、最割舍不下的并非它本身,而是无法割舍的亲情,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是浓浓的家与爱的味道。

篇10:关于家乡冬至的小学高分作文

冬至的由来与意义冬至节别名:冬节、亚岁、如正、新正、交冬、贺冬、长至、短至、亚岁、一阳节、消寒节、履长节等,时间为农历冬至日。

冬至又称“冬节”,时间在阳历十二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依照我国传统的历法,冬至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一个。因为它的日子并没有固定,所以和清明一样,被称为“活节”。在冬至这一天,对于位于北半球的中国,这时太阳刚好直射在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上,因此使得北半球的白天最短,黑夜最长。冬至过后,太阳又慢慢地向北回归线转移,北半球的白昼又慢慢加长,而夜晚渐渐缩短,正因为如此,冬至便成为历法上重要的节气之一。更由于古人对于这种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有着深刻的认识,所以有“冬至一阳生”的说法,意思是说从冬至开始,阳气就要回升了。在古代,冬节曾是一个隆重的日子,在周朝,就有利用“冬至”日郊祀祭天的记载,又因为周历的正月是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一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元旦和冬至分开,因此,也可以说:过“冬节”是自汉代才有的。汉代甚至在冬至前后,从皇帝到百官都停止办公,全部休假来庆贺这个节日。

篇11:关于家乡冬至的小学高分作文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则有冬至吃米团、吃长线面、吃汤圆等习惯。我们漯河的习俗是冬至吃饺子,有吃了冬至饺子就不冻耳朵的传说。

冬至那一天,我们照常上课,中午在学校没有吃饺子。下午,爷爷奶奶给我家送来了他们亲手包的饺子。晚上,妈妈煮好饺子,我就迫不急待地盛了一碗,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吃着可口的饺子,不由得想起爷爷奶奶对我的关爱。

自从我出生后,爷爷奶奶就从老家赶回来,一起养活我、照顾我,还给我买好吃的、好玩的。但是有时候我在他家调皮捣蛋,他们只是数落我两句就“完事”了,仍然一如既往地疼爱我。

饺子越吃越饱,心里越来越暖,爷爷奶奶仿佛就在我身边,用爱时时刻本网刻抚摸着我。以后我要听爷爷奶奶的话,多吃他们做的饭,因为他们最喜欢看我吃他们做的饭了。

我喜欢冬至这个节日,喜欢吃爷爷奶奶包的饺子,更喜欢全家人的亲情。

冬至话下缕缕温情

寒风呼啸,大雪翻飞,是一种模糊的印象,是一番番温馨的话语,二十四个节气纷纷迎来,天上下起了鹅毛般的大雪,唉,又错过了,我无奈的起了床,洗漱过后,期待成了冬日里的一缕温暖,雨非是雨,雪非是雪,时而是个期盼的神情,时而是一场短暂的皑皑白雪……阳光照耀使朵朵鲜花绽放,片片飘雪成了冬至前的约定。

白白的在大地中娇养,冰冰的在润雨中转变,二十四个节气,二十四个期约,让皑皑白雪呈现我的笑脸。

阵阵硝烟飘然而起,农家的冬至即将开始全新的旅程。

炒瓜子、炸豆子、品花生,大家已经忘却祖先遗留的种.种习俗,我们应该保留祖先留下的传统习俗,老人们总是说“有的吃,吃一日,没的吃冻一日。”那只是民族传统习俗罢了,各地的传统习俗不同,冬至那一天全家欢聚一堂,边吃炒货,边聊家常,有说有笑的过冬至,我们不能遗忘祖先遗留的传统风俗,我们大家在冬至迎接迎接冬日里的第一场大雪……

每一个节气,每一个节日,我们都不能遗忘,冬至话下,总有一缕缕温情,与亲切的问候在冬日里涌动又是那个场景又是那份企盼,迎来了新的一年。

过冬至

今天是冬至,一放学,我就三步并作两步飞奔到家里。我看见妈妈和阿姨正在火锅旁边撮汤圆,我也过去帮忙撮。汤圆撮好了,妈妈把撮好的汤圆到进锅里炸。过了一会儿,一盘香酥可口的“空心炸汤圆”就“新鲜出炉”了。我一闻到汤圆那香喷喷的味道就垂涎三尺,立刻夹了一粒放进嘴里。突然,我“哇”地叫了一声。

“怎么了?”妈妈连忙问道。我伸出烫得发红的舌头给妈妈看,妈妈才明白过来,心疼地说:“小心点,别再烫着了!”

这时,火锅开了。阿姨把肉丸和羊肉放进锅里。不一会儿,羊肉熟了,阿姨帮我捞出羊肉,我立刻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一眨眼的工夫,一碗羊肉被我吃个精光。妈妈还怕我吃不饱,又给我捞了一大碗肉丸。我不顾三七二十一,捧起碗就吃。阿姨看到我这副狼吞虎咽的模样,便开玩笑说:“我的小馋猫,吃慢点,当心噎着。”我回答说:“猫的喉咙大,整条大鱼都能吞下,哪会噎着呀。”阿姨听了我的这番话,哈哈大笑起来,妈妈也被我给逗乐了……

晚上,在温柔的月光下,我们一家人坐在阳台上聊天、讲着笑话,齐乐融融……

篇12:家乡的冬至高中作文精选800字

时间过的很快,仿佛前一秒夏天闷热的气息还停留在鼻尖,转眼间冬日的寒冷就已经袭来。已经立冬了。昨天冻得不行,手僵硬到握不住笔。

冬天一来,我有了我自己特有的习惯。不敢直接坐到木椅上,因为太凉;总会责怪第四组的男生把窗户开那么大,当冷风灌进来时,心里就会默默地想这些男生是不是不怕冷的妖怪。

很多开始了,复习。很多结束了,活动社。一切悄无声息地来去,暮然回首才发现它已经消失不见。

今天老师在黑板上写下“复习,迎考”时,就很悲伤地感到来到了“我说的都是重点”的复习阶段,心情惶恐,但又带着一丝期盼。心中也没怎么做好准备,依旧下课晒太阳放学去小卖部兜兜转转。

马上期末考了。

我总觉得上半学期的期末考是对自己的一个仪式,下半场则是审判,这是后话,先不提。在这个人生特定阶段的使命里,我衷心希望自己能够被打倒后原地站起满血复活,顺便潇洒地放杀招K掉BOSS。

后来我想完美并不一定重要,因为完美就意味着一切结束,余生只能因循守旧,不可能再有进步。也许有些地方需要完美,但有些事一旦有了完美便失去了它原本的乐趣。

人生,其实也是离开后再回来的循环,所以我不抱怨习题,所以我一直相信:知己生死阔契,朋友来日方长。

今夜我在台灯下完成冬天对自己的仪式,抒发小小的感悟。

22号冬至。冬天依旧很长。

每个时节都有终点,春过后夏,夏过后秋,秋完结冬至。在冬天完成这个仪式,往往更完整也更具意义。

我们或许会对以后看得更加清楚些,原本的泪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手,在自己对自己的鼓舞中——不断回暖。

时间过的很快,仿佛前一秒夏天闷热的气息还停留在鼻尖,转眼间冬日的寒冷就已经袭来。已经立冬了。昨天冻得不行,手僵硬到握不住笔。

冬至作文

冬至趣事作文

冬至到了作文「精选」

冬至初一作文

冬至祭祖作文

冬至200字作文

冬至600字作文

冬至了作文

冬至初中作文

冬至团圆作文

家乡的冬至作文(合集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家乡的冬至作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