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爱老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8篇琵琶古曲作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琵琶古曲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 目录
篇1:高中作文琵琶古曲
高中作文琵琶古曲
你真的会胡语吗?你真的没有怨恨过吗?试想曾经哪一个妙龄女子没有因心中的种种委屈而怨恨过?想来你也应怨恨过这世间的不公,但你没有像那些娇弱与世俗的女子那样,委曲求全地寄人篱下,以泪洗面。正因你骨子里的孤傲,已逝去几千年的你仍会被世人谈起、叹起。
曾经那个天真烂漫的你怀着憧憬来到皇宫深处,但经历过宫里的那段日子,尔虞我诈让你厌倦,让你度日如年。你心中对陪伴皇上的欲望也在随着一天、一时、一分、一秒地消失。你无人去诉说这心中的难言之隐,而那也是你第一次将泪拨动了琴弦。
也是那时你心中生起了一怀豪情,想用自己瘦弱的肩膀将困于苦难的百姓救出来,让他们过上和平没有战争的`日子。
你难道不想实现自己的欲望,陪伴在皇上左右,享受荣华富贵?你难道心甘情愿到遥远的边塞度过一生?
当你背负着国家和平的责任来到边塞时,你才突然发现语言不通,但你没有因而放弃,于是每天为练那绕舌的胡语,舌尖不知磨破了多少次。你的努力,你的坚持,皇天不负有心人,你可以单独和边塞的百姓讲话了。你对他们像与亲人那样,换来的固然也是他们亲人般待你。你教他们织布、纺棉。他们教你骑马、射箭、沏奶茶。高兴时,你用琵琶弹奏美妙的音符给他们听。他们则高兴地载歌载舞,簇拥你去他们家作客。是啊,完满的人生不是臣服于别人,也不是成为欲望的奴隶。而你做到了,逝去千年的美人啊!你怎能不让后人思念你呢?
犹抱琵琶半遮面,王昭君,你是如此妩媚动人,为国远赴边塞的你是如此豪情,不知多少世人将你谈起、叹起。
篇2:浅谈琵琶古曲阳春白雪的论文
浅谈琵琶古曲阳春白雪的论文
一、阳春白雪的来历
中国传统十大名曲之一《阳春白雪》出白于明代,而最早取名为《阳春白雪》却是春秋时期的歌曲和古琴曲。相传,楚国屈原的学生宋玉在《对楚王问》中提到过:“有歌于郑中者,起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燕露》,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是其曲弥高,其和者弥寡。”从中可见,《阳春白雪》是一首歌曲,《下里巴人》通俗而《阳春白雪》高雅。
古琴曲《阳春白雪》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师旷(另一说法为齐国的刘涓子)所作,分为《阳春》和《白雪》两首,《阳春》取万物之春,和风涤荡之意,《白雪》则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之意。当今广为流传的《阳春白雪》就是出白明代的琵琶曲。明朝诗人王框登在《氏安春雪曲》的诗中写有:“抱来只选《}泪春曲》,弹出盘中大小珠。”常伦在《琵琶》诗中写道:“《白雪调》终宴,青云遏远天。”因而,我们可以推知明代已有《}泪春曲》与《白雪调》的琵琶乐曲。
二、音乐风格特点
广为流传的琵琶曲《}泪春白雪》有两种不同的版本,即《大阳春》和《小阳春》。《大阳春》是李芳园、沈皓初整理的十段与十二段乐谱;《小阳春》是汪煌庭所传的七段乐谱。汪煌庭所传的《小阳春》结构严谨简练而富于层次,演奏紧凑利落。当今,我们经常听到的《阳春白雪》就是汪派的版本。笔者也就汪煌庭所传的《小阳春》或《阳春白雪》)进行分析。
此曲为我国广为流传的八板体小曲连缀而成,采用循环变奏的曲式。由各个《八板》的变体组合在一起,形成变奏的关系。《阳春白雪》的音乐可以分为起承转合四个部分。起部:第一段《独占鳌头》;承部:第二段《风摆荷花》,第三段《一轮明月》;转部:共有三个段落,第四段《玉版参禅》,第五段《铁策板声》,第六段《道院琴声》;合部:第七段《东皋鹤鸣》。
这四个部分,笔者认为它所采用的手法是除《老六板》旋律不断重复以形成各段的合头外,其他有独特风格的旋律在各段陆续出现,实质上形成了回旋性质的变奏曲。如起部的旋律是由《老六板》的变体构成,其中应用了民间“凡忘工”手法,即将流水板中的“mi”换成“fa ”,形成的同主音羽、商调式交替特点,这也是中国民间器乐曲中常见的手法之一。承部除了加固第一部分的旋律外,出现了一个新主题,它的情绪与《老匕右剩芳杉架倡杉翻斤在郎由田褡悝褡阌商镒笊郎授一王芳科弘潺身六板》基本上是一致的,其旋律特点多在高音ix:,演奏一环扣一环,一气呵成,同时结构也扩大了,情绪比起部更为热烈。转部在结构变化中是独具匠心的一个部分,它采用结构的分割倒装和其他手法将音乐加以展开以取得对比。其中,《玉版参禅》的旋律是《老六板》的变体,它在变奏时作了很大的变化,它的尾部出现了跳跃的部分。
由于结构的分割和倒装,加上节奏作了很大改动,所以使同一曲牌的变奏给听众造成一种“似成相识又未识”的新鲜感。《铁策板声》也出现了新的.素材,它应用琵琶遮分的指法,旋律进行平稳,节奏均匀(都是八分音符),与全曲跳动、活泼的主题形象形成一定的对比。《道院琴声》出白《华氏谱》中之《双飞燕》的旋律,它具有浓郁的民间色彩和琵琶乐器演奏特点。在一个固定氏音的背景上(琵琶在固定音上弹跳),烘托出强弱节拍交替的,带有不规则切分节奏和清脆明亮的泛音旋律,具有复声部的效果,富于生气。
合部具有再现和结尾的意义,在重复《老六板》的旋律之后,再现《风摆荷花》,并在尾部作扩充。最后通过慢起渐快的速度,连续十六分音符进行以及强拍上的扫弦,达到高潮,全曲在欢快,健朗的情绪中结束。
篇3:古曲《春江花月夜》
古曲《春江花月夜》
古曲《春江花月夜》是一首优美动听的民族器乐曲,是我国音乐宝库中的瑰宝。它籍以山水之巍峨洋溢,花木之幽芳荣华。水光云影奇诡变幻。这一情状皆可宣之于乐,以传其神,而合其志精湛音乐诗画,深刻形象地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广阔胸襟和刚直不阿的高尚情操。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著名的琵琶独奏曲,原名叫《夕阳筲鼓》.古筝独奏曲《春江花月夜》的移植,是以琵琶独奏曲《夕阳筲鼓》为依据,先从曲调入手,在取其精化的原则下集中发展。
古曲《春江花月夜》气韵优雅,刻画入微,既有继承,又有出新,于悠扬秀美中见气势,于优美抒情中见豪放,音乐丰满,起伏有致,富于形象,耐人寻味,不愧为万世流芳之本。
夜色中,江水静静的,呜咽着向天尽头淌去,渐渐的融入了无边的黑暗中。刹那间,月伴潮生,世界瞬间明朗起来了。明朗的月,明朗的水,却自是美的朦胧,美的让人心疼。置身其中,一丝忧郁便不知不觉的渗遍周身,无法自拔,也不愿自拔。
月轻柔的为江披上银纱,江便高兴了,孩子似的,炫耀着跃向前去。水和月,永远是各自的宠儿。有了月,水更活泼;有了水,月更清丽。江天一色,格外的明净。
婉转的江绕过水中小汀。银色的月光下,一片静谧而又生机勃勃。花草似乎都睡去了,但你听啊,空气中充满了她们的窃窃私语和低声笑谈。
看啊,那一片似雪的锦绣,是花海吧,因为空气中漫是馥郁。没法看出是什么花,月给了她们一袭面纱。不过也好,花都是美的,朦胧的花更是美的。流水载起落花,凄美之外别有一番柔情。雪样的花林,温柔的流水,恋人般的般配。
月使得世界变的精致,也使世界变的朦胧。河畔上那片洁白柔软的沙滩清梦般的虚无,却又难以置信的真实。这月,这花 ,这水,构成了这春夜。
天和地都沉默,寂静中别有一番威严,慈父般的宠着这月,这江,这花,这夜。
有多久了?我在这儿看夜?几千年?亦或几万年?想不起了,太久了。这亘古未变的夜!人生匆匆,几番沉浮,早已物是人非。可还记得是谁第一次望月兴叹?是谁第一次赞叹这江天一色的景致?又是谁第一次发出物是人非的感慨?都不记得了,太久啦
人生代代,几经更迭。我以为一直是自己在这儿陪着夜呢,却听见心中的声音说:不,早不是你了!我争辩到:不,我一直在这,夜没变,我也没变。夜微笑着,什么也没说,只是用博大的黑袍轻轻笼住我。我猛醒,曾几何时,也有过这么熟悉的感觉?大概是前世吧。我无语,是啊,夜已经经历过我的无数次人生了。她洞悉一切。眼前的`江,月是永恒赠给我的礼物吧。我明白了,我的生命亦会是短暂而永恒的,恰如那逝去的江水一般。
摆摆头,想从思绪中挣脱,却又陷入更深的忧郁中。
那是谁家的一叶小舟孤零零的漂在月色中?舟中的人儿是否正在牵挂徘徊在月光下同样无眠的她?月将似水的光挥洒在楼台上,更添了些许的离愁,些许的无奈,些许的落寞。愁绪如同偷偷溜进窗棱的月光般挥之不去。门上垂下的珠帘遮住了屋里垂泪的人儿,却遮盖不了弥漫四周的相思。放眼看去,似乎到处都有曾经的回忆,曾经的甜蜜。转眼间,却已是时过境迁,天涯海角。人生便是如此的美好而又无奈。苏东坡说:“但愿人常久,千里共婵娟。”沐浴在共同的月光下,心中彼此挂念着,也未尝不是一种美好的情感。鸿雁传书的故事毕竟只是传说,鸟儿怎能传递这神圣的相思之情呢?
舟中的游子啊,你是否也想到了久已未曾归去的故乡呢?梦里回乡千百次,蓦然惊起,依旧身在关山外。问那默默流去的江水,是否能为人们传递相思之情呢?脉脉江水默默无言。
江水亘古不变的坚决逝去,带走了许多,也留下了许多。春将尽,落花纷纷,赴诸流水。斜月向西沉去,仿佛要回归般坚决。有些伤感,这江,这花,这月,都要逝去了。这夜,也会消逝的。“不,不会的!”有个坚决的声音说:“他们是永恒的,你忘了吗?”是啊,永恒的。我默念到。
前面是一条无尽的路,甚至不知道它会通向哪里。我义无反顾的踏上去,带着满腔的感动和希望。我相信,路的尽头,会有我的情感的归属。
月终于落下了——映着疏松的江树,摇落满江的光辉。
篇4:古曲春江花月夜鉴赏
古曲春江花月夜鉴赏
古曲《春江花月夜》是一首优美动听的民族器乐曲,是我国音乐宝库中的瑰宝。它籍以山水之巍峨洋溢,花木之幽芳荣华,水光云影奇诡变幻,这一情状皆可宣之于乐,以传其神,而合其志精湛音乐诗画,深刻形象地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广阔胸襟和刚直不阿的高尚情操。本文以《春江花月夜》为例,对其欣赏方法作如下介绍:
(一)乐曲源流
《春江花月夜》原是一首著名的琵琶独奏曲,原名叫《夕阳箫鼓》,见于已故琵琶演奏家吴婉卿1875年的手抄本。至1895 年平湖派琵琶演奏家李芳国收入所编《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工尺谱本)中,更名为《浔阳琵琶》,这时乐曲已发展为十段,由李芳园分段标以“夕阳箫鼓、花蕊布迥风,关山临却月、临山斜阳、枫荻秋声、巫峡干寻、箫声红树里、临江晚眺、渔舟唱晚、夕阳影里一归舟”等十个词藻华丽的小标题。以后又有人将曲名改为《浔阳月夜》、《浔阳曲》。
乐曲以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琵琶行》的诗意“寻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芦花秋瑟瑟”相联系而成曲的。虽然标题与《琵琶行》中诗句:“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洒还独倾”相似。但乐曲情趣已超脱“枫叶芦花秋瑟瑟”的秋意晚江别,而强调了“春江花月夜”的.春意江夜美。
(二)意诗意趣
《春江花月夜》的旋律大多较为典雅、轻快、细腻、流畅,并具有绵延起伏和级进等特点。
全曲由引子,主题乐段,主题的八次变奏及尾声构成,是一道独具特色的变奏曲。这种曲式由一个音乐主题乐段作基础,其它各乐段运用各种变奏的手法加以变化,丰富了音乐表现力,推进了音乐发展。这种手法善于细腻,深刻地从不同的意境和角度,去揭示乐曲主题内容,塑造音乐形象。乐曲通过优美质朴的抒情旋律,流畅而富于变化的节奏,丰富多彩的各种演奏技法,有如一幅动人的长卷山水画,贴切地表现了乐曲的诗情画意。
(三)筝曲移植
古筝独奏曲《春江花月夜》的移植,是以琵琶独奏曲《夕阳箫鼓》为依据,先从曲调入手,在取其精化的原则下集中发展。在继承发扬古筝传统技法的基础上,着意在音质、音色、力度,速度的对比变化等方面下功夫,同时又较好地刻划调度了古筝的托、擘、抹、挑、连重托、大小勾搭、套指、滚、拂、拨、摇、撮、及压、按、滑、吟、点、空、走、弱、音、制音、“流水”等不可取代的艺术特色,使诸种手法之间,能相互巧妙地的配合,承接自如,为演奏者提供发挥艺术才华的可塑性,使乐曲增加了色彩,丰富了表现力。在曲调的进行中,各种技巧的施展,往往在节奏上形成对比,大有“你简我繁”, 我简你繁”和向更高一层,深一层的“由简入繁,简中尽是精华点”的艺术情趣发展,听起来慢得情联而不绝,紧得意蓄而断。做到取意干净利落,绝无客声,对比流畅而多变,节奏急而不乱,缓而不断,音质响如金石,轻而不浮,力求圆、润、甜、脆的美声,弦必匹配、指必抓尖,因曲求音,优选弹点。运用刚柔虚实,脆中之力,明确轻、松、脆、滑、高、洁、清、虚、幽、奇、古、淡、中、和、疾、徐的要求,着意高洁雄美。在练习过程中百练知其妙趣,千练习得其趣妙,万练则忘其为古筝之声。
古曲《春江花月夜》气韵优雅,刻画入微,既有继承,又有出新,于悠扬秀美中见气势,于优美抒情中见豪放,音乐丰满,起伏有致,富于形象,耐人寻味。不愧为万世流芳之本。
篇5:中国十大经典古曲
中国十大经典古曲
目录《高山流水》《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萧鼓》《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阳春白雪》中国十大经典古曲 - 《高山流水》此曲最初刊见于我国现存最早的琴曲集《神奇秘谱》。该书在解题中写道:“《高山流水》本只一段,至唐分为二同曲,不分段落。宋代分《高山》四段,《流水》八段。”
《广陵散》
又名《广陵止息》。现存琴谱最早见于《神奇秘谱》。据该书编者称:此谱传自隋宫,历唐至宋,辗转流传于后。《广陵散》的题材源于古代的《聂政刺韩王曲》。该作品讲的是一个造剑工匠被韩王无辜杀害,他的儿子聂政为了报仇,以泥瓦匠身份混入韩宫,谋刺失败后,他逃入深山刻苦学琴,十年成绝技再度混入宫中,利用弹琴的机会刺死了韩王,实现了多年的愿望,自己也为此而壮烈牺牲。“广陵”的意思是流传在广陵(今江苏扬州)地区的琴曲,“散”即操、引、曲的意思。
中国十大经典古曲 - 《平沙落雁》明代称本曲为《雁落平沙》。乐谱最早刊于《古音正宗》琴谱集。《平沙落雁》的曲调悠扬流畅,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描写雁群在空际盘旋顾盼的睛景。《天闻阁琴谱》中写道:”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鹄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者也。”《平沙落雁》虽然出现较晚,却是近三百年来流传最广的作品之一,有近百种琴谱刊载此曲。它之所以流传甚广,除了曲调流畅、动听之外,还因为它的表现手法新颖、别致,容易为听众理解。
中国十大经典古曲 - 《梅花三弄》此曲系借物咏怀,借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来赞颂节操高尚的人。乐曲前半阕奏出了清幽、舒畅的泛音曲调,表现了梅花高洁、安详的静态;急促的后半阕,描写了梅花不屈的动态。前后两段在音色、曲调和节奏上然不同,有着鲜明的对比。同曲中泛音曲调在不同的徽位上重复了三次,所以称为”三弄”。《梅花三弄》现存谱最初刊见于《神奇秘谱》(1425年版)。
中国十大经典古曲 - 《十面埋伏》这是一首历史题材的大型琵琶曲。关于乐曲的创作年代迄今无一定论。资料追溯可至唐代,在白居易(772―846)写过的著名长诗《琵琶行》中,可探知作者白居易曾听过有关表现激烈战斗场景的琵琶音乐。本曲现存乐谱最早见于18华秋萍编的《琵琶行》。乐曲描写公元前2楚汉战争垓下决战的情景。汉军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楚军,项羽自刎于乌江,刘邦取得胜利。明末清初,《四照堂集》的“汤琵琶传”中,曾记载了琵琶演奏家汤应曾演奏《楚汉》一曲时的情景:“当其两军决战时,声动天地,屋瓦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鼓声、剑弩声、人马声……使闻者始而奋,继而恐,涕泣无从也。其感人如此。”《十面埋伏》流传甚广,是传统琵琶曲中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中国十大经典古曲 - 《夕阳萧鼓》这是一首抒情写意的文曲,旋律优美流畅,在演奏中运用了各种琵琶技法。在曲式上,用扩展、收缩、局部增减和高低音区的变换等手法展开全曲。此曲流传甚广,是琵琶古曲中的代表作品之一。乐谱最早于1875年的抄本。1925年前后,上海大同乐社根据此曲改编成丝竹乐曲《春江花月夜》,它犹如一幅长卷画面,把丰姿多彩的情景联合在一起,通过动与静、远与近、情与景的结合,使整个乐曲富有层次,高潮突出,音乐所表达的诗情画意引人入胜。
中国十大经典古曲 - 《渔樵问答》此曲在历代传谱中,有30多种版本,有的还附有歌词。现存谱初见于明代。乐曲通过渔樵在青山绿水间自得其乐的情趣,表达出对追逐名利者的`鄙弃。乐曲采用渔者和樵者对话的方式,以上升的曲调表示问句,下降的曲调表示答句。旋律飘逸潇洒,表现出渔樵悠然自得的神态。正如《琴学初津》中所述:“《渔樵问答》曲意深长,神情洒脱,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橹歌之矣乃,隐隐现于指下。迨至问答之段,令人有山林之想。”
中国十大经典古曲 - 《胡笳十拍》本曲为根据同名古诗谱写的乐曲,歌词最早刊于南宋朱熹的《楚词后语》。有《大胡笳》和《小胡笳》两种传谱。“胡笳”原来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吹奏乐器,它音量宏大,用于军乐以壮声威。《胡笳十八拍》所反映的主题是著名的“文姬归汉”的故事:汉末战乱中,蔡琰(即蔡文姬)在匈奴流落达十二年之久。她虽身嫁左贤王为妻,然而十分思念故乡。当曹操派人接她回内地时,她又舍不得离开两个孩子,还乡的喜悦被骨肉离别之痛所淹没,心情非常矛盾。诗人李欣曾作诗如下:“蔡女者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泪向边草,汉使断肠叹归客。”诗人戎昱在《听杜山人弹胡笳》中,也正是抓住了这一矛盾最尖锐的场面:“南看汉月双眼明,却顾胡儿寸心死。”本曲成功地表达了这种复杂的心情,无疑是非常感人的。
中国十大经典古曲 - 《汉宫秋月》此曲有两种较为流行的演奏形式,一为筝曲;另一为二胡曲,由刘天华先生所传。本曲意在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的幽怨、悲泣情绪,唤起人们对她们不幸遭遇的同情。筝曲演奏运用了吟、滑、按等诸多技巧,风格纯朴古雅,是一首有代表性的山东筝曲;二胡曲则速度缓慢,用弓细腻多变,旋律经常出现短促的休止和顿音,音乐时断时续,加之各种复杂技法的运用,表现了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具有很深的艺术感染力。
中国十大经典古曲 - 《阳春白雪》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阳春白雪”的故事,《宋玉答楚王问》上写道:当歌手唱《下里巴人》时,国中和者数万人。后又改唱《阳春白雪》,因为曲高和寡,只有几个人跟着唱和。现存琴谱中的《阳春白雪》和《白雪》是两首器乐曲。《神奇秘谱》在解题中说:“《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它经过历代名人的删改,音乐结构更集中、更严谨、更富有层次,音乐形象也更加鲜明,成为一首雅俗共赏的优秀传统乐曲。
相关链接:中国四大古琴
篇6:古曲春江花月夜赏析
古曲春江花月夜赏析
《春江花月夜》原是一首琵琶古曲。《春江花月夜》早于一百二十多年前就以《夕阳箫鼓》(又名《夕阳箫歌》)流传民间(曲名见1864年前成书的《今乐考证》,清代姚燮所著)。
在民族器乐曲中,有一首与文学结合得非常完美的作品——《春江花月夜》。唐代诗人张若虚的诗作《春江花月夜》用了五个互不相干的单音名词作为诗的题目,便把一幅人间至美的景色展现出来,而使这首诗成为了千古绝唱。
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借原诗的意境进行演绎,用柔美委婉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形象地描绘出良辰美景,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该曲先后被黎英海改编为钢琴曲,刘庄改编为森管五重奏,陈培勋改编为交响音画。全曲为民族器乐中最常见的多段体结构。
一、春江花月夜简介
《春江花月夜》源于一首名为《夕阳箫鼓》的琵琶文套大曲。1895年,琵琶演奏家李芳园将此曲更名为《浔阳琵琶》,收入《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之中,并立了十个小标题:夕阳箫鼓、花蕊散风、关山临却月、临山斜阳、枫荻秋声、巫峡千寻、箫声红树里、临江晚眺、渔舟唱晚、夕阳影里一归舟。1925年,上海大同乐会的柳尧章和郑觐文首次将琵琶曲《夕阳箫鼓》改编为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并揉合了张若虚、白居易两篇名诗的意境,提高了乐曲的艺术表现力。改编后也有十个小标题: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舟唱晚、洄澜拍岸、棹鸣远濑、唉乃归舟、尾声。这时乐曲意境已不再是“春江花朝秋月夜”的秋意晚江、离愁别绪,它剔除了前作中沦落人飘零天涯的落寞与失意,而将曲意专注在“春、江、花、月、夜”这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上,有“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之境。
二、全曲解析
原曲《夕阳箫鼓》因用音色清脆明亮的琵琶演奏,表现力很强,声音很具穿透力,是一首著名的文曲。但是琵琶的演奏指法熟练掌握的人很少,后来经改编的丝竹演奏的《春江花月夜》不仅更富有表现力,而且去除了原琵琶曲中表达江上思妇哀怨离愁的主题。
民乐合奏的《春江花月夜》既发扬了古典音韵优雅的格调,又使音乐充满内在的激情,颇具情韵,富有生气,主题表达也更为细腻。全曲共分为十段,人们遵循中国古曲标题音乐传统为每段加了一个富于诗意的小标题,由于乐曲的版本不同,因而分段及小标题也不相同,但它所体现的内容是一致的。乐曲用二胡、琵琶、古筝、洞箫、钟、鼓等乐器演奏,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赞颂了江南水乡的优美风姿。全曲就像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展现了夕阳西下、云破月来、渔舟唱晚等迷人的江南风韵。
(一)江楼钟鼓
乐曲的第一段“江楼钟鼓”以琵琶由慢渐快来模拟鼓声开场。随后,箫和琵琶的合奏,如江上轻波,优美而流畅的旋律展现出一幅暮色江南,夕阳晚照的安详景色。最后,乐队齐奏,优美如歌,委婉平静,古筝的微微奏鸣,完美地表现出了江南暮色的平静。
(二)月上东山
第二段,民乐齐奏主题旋律上移,通过上升的旋律,描绘出了夕阳西下,一轮明月从东山升起的情景,展现了一幅江上月影浮动的秀丽画面。
(三)风回曲水
第三段,曲调在层层下降后又回升,出现了旋律线的起落,增加了音乐的动感,显示了大自然的变化无穷。
(四)花影层叠
第四段,音乐在徐缓的曲调之后出现了四个快疾繁节的乐句,与前面表现恬静的意境呈鲜明对比,呈现出水中花影纷乱层叠之貌,显示出了花影自怜之姿,形成了春江上的“花影重叠”的美景。
(五)水云深际
曲子用琵琶、二胡和中胡在低音区齐奏,醇厚深沉,再以不同的演奏技法表现出了水和云的和谐美景,这段音乐的不同音区构成对比,异常鲜明地刻画出天水共长、一望无际的`江面意境,使全曲情绪由优美而转向壮阔。
(六)渔舟唱晚
第六段展现的是一段渔歌的旋律。箫和琵琶的歌唱性旋律,伴以间断的木鱼声,显得纯朴而真实,如闻其声,如见其人,顿时一种江南渔舟晚归的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七)回澜拍岸
此时音乐快速而热烈,进入了全曲的高潮。琵琶用“扫轮”技法奏出强烈的乐声之后,民乐齐奏,描绘了群舟竞归、浪花飞溅的情景。民乐中各种音色齐响,表现出江面上波澜起伏的景象,拍打江岸的声音宛若在耳旁。
(八)棹鸣远濑
曲子音乐呈反复式递升,古筝的声音,如江水的流动,又如归舟桨棹划水的声音,表现了波浪层涌和橹声由远渐近的意境。
(九)唉乃归舟
全曲再一次达到高潮。在古筝和琵琶音衬托下的乐队合奏,旋律由慢渐快,由弱渐强,表现出归舟破水、浪花飞溅、橹声阵阵的意境。
(十)尾声
在低音区以舒缓的速度,自由的节奏,奏出悠扬、徐缓、抒情的音调,仿佛画面又回到了乐曲开始时归舟远去,万籁俱寂,江水一片宁静的优美景色。乐队以零星的筝音,来勾画江水卷起的余波旋,似乎万物归于月夜下的平静。
三、总结
全曲的演奏一气呵成,用琵琶形象地模拟江楼钟鼓、急浪拍岸之声;用二胡表现绵绵的思绪与曲终人不见的淡远之情;用古筝着重模拟流波之声;用洞箫表现渔歌的悠扬;钟声传出静谧的气氛;鼓音又增加了暮色江上的气势。诸种乐器表现着同一主题,使乐曲更加美妙动听,彰显了大自然景色的变幻无穷。
篇7:浅释古曲《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旧题,相传创制者是陈后主,隋炀帝也曾写过这个题目,但都是些充满脂粉气的宫体诗。张若虚的这首同题诗作从题材上看,虽然也为汉末以来常见的游子思妇诗,但是诗人却以其精巧的构思打造了一个全新的艺术境界;以其善感的灵魂,把对生命、对情感的诠释融入到了神秘而浪漫的良辰美景之中。使这一曲“春之歌”成为千古绝唱,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全诗可以分为两大部分。诗的前十六句(首句到“但见”句)以雄浑的笔触、细腻的感受勾勒出一幅如梦似幻的壮丽画面;后二十句(“白云”句到末句)则在这一背景之上真情演绎了游子思妇的两地相思之情。语言明畅轻灵,富于动感,语意则幽远深邃,耐人寻味。
诗人开篇点题,从春江写起。妙用一个“生”字使明月和大海都鲜活起来,浩瀚的水世界在明月的映照下越发地流光溢彩。“江流”句又把我们从“月下”带到了“花前”。曲折萦绕的江水流过开满鲜花的春之原野,月光泻在花树之上,迷迷溕溕,象撒上了一层晶莹的雪珠儿。空中的飞霜,江滩上的白沙也都融化在了这皎洁的月色之中,让人对一切都不知不觉,只感到整个宇宙都已为月光所浸染,浑然而成为一个纯净的世界。此时此境,唯有明月光彩照人,成为宇宙间绝对的主宰,成为夜幕中唯一的主角。因此它势必是孤独的,而孤独又总是散发着某种不可言诠的魅力,它让诗人与月靠得更近,天地之间充满了诗人对月的关切,进而生发出对整个宇宙人生的遐思冥想——在江边是谁第一个见到这轮明月的呢?这轮明月又是哪一年开始把她的光辉撒向人间的呢? “这是一个天真而稚气的问题,也是一个永无答案的谜”,然而在这个幽美恬静的夜晚,诗人却在用心地思索着,这种思索也为以后的李白、苏轼等大家所承传:“青天明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这些追问中都洋溢着人类对宇宙、大自然永恒的由衷赞叹,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执着与热爱。人,一代一代,生生不息,繁衍递变,而江月却是年复一年,从未改变,不知道它在“痴情”地为谁守候,可是奔腾的江水却不曾停留,一静一动,“月”与“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的这番心思是从“孤月轮” 的“孤”字生发出来的。由月的.孤单联想到月的期待--月是有情的,在时间的长河中永恒地留守;人更是有情的在无限的空间里长久地思念。
“可怜”八句写思妇。诗人首先化用了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对月光作了更细致地描写:月光似乎在有意地与思妇作伴,又在无意中撩拨了思妇的心,总在闺楼上徘徊不去,照在梳妆台上,又照在门帘上,卷也卷不去;照在衣砧上,拂去了却又回来,依人又恼人,使思妇无法忘记远方思念的人。“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随月华流照君”,此二句用“月”烘托思妇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当我默默地看着你时,希望你也默默地看着我,当我默默地想着你时,希望你也默默地想着我”,相信有情人是会有这样的默契的。然而毕竟远隔千里,虽共一轮月,却无法两相守,只好以月光为媒介,遥寄相思之情。“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但是天空广袤,江流悠长,即使是向以传信为任的鱼雁也无能为力,也无法把浸满自己相思之情的月光带给远方的伊人,因此苦闷怅惘之情便更为浓重。
诗的最后八句写游子,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闲潭花落,大好春光将尽,可是归家之期依旧邈邈,春残月阑,更衬托出那一份焦急的心情。斜月沉沉,月光渐隐,一切都要谢幕了,而归途依旧遥遥,不知道能有几人趁着这良辰美景乘月而归,终有怀念之情难以排遣,怎么办?——“落月摇情满江树”,结句真情欲滴。情感充沛,诗人在无限风光即将逝去之时,为我们开创了一个有情天地永恒存在之境,将相思之情推向了高峰,也在高峰处为其找到了寄托与慰藉。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着笔,又以月为主体,写出了初生的月、高照的月、西斜的月、沉落的月,通过月将人与自然合而为一,通过月的四种形态变化,反映时间的推移,逐步展开诗人的描写和抒情,情景交融,代游子抒发了他们的离愁别绪,同时还探讨了宇宙永恒和人生短暂这样的带哲理性的问题,反映了青春的美好,造化的神奇,表现了初、盛唐社会中,人们热爱生活的心理状态。全诗韵律婉转悠扬,节奏感强,一唱三叹,余味无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因而成为千古流传的名篇。
篇8:虞美人·琵琶
宋代苏轼
定场贺老今何在,几度新声改。怨声坐使旧声阑,俗耳只知繁手,不须弹。
断弦试问谁能晓,七岁文姬小。试教弹作辊雷声,应有开元遗老,泪纵横。
译文
唐天宝时的乐师贺老演奏雄风现在还在吗?当今的现实是一次又一次地把新声改了又改。令人发怨的新声自然迫使传统的乐曲衰落了,凡俗的听众们只认识手乱胡拨,不值得什么弹奏。
断了弦,声音变了哪个懂得?只有七岁的蔡文姬知道断了哪根弦。假使有人弹出高级的'辊雷的声调,当会激起开元遗老这辈音乐高师们的热泪纵横。
注释
虞美人: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定场:指贺老琴艺出众,镇得住场子。贺老:贺怀智,唐开元时期著名乐工,擅弹琵琶。
新声改:改了的新声成为“俗耳”者乐声,较为低级。
怨声:令人烦怨的新声。坐:自然,无故,渐渐。旧声:传统而高雅的乐调。阑:残,消失,衰落。
俗耳:听惯尘世之声的耳朵,这里代指凡俗听众。
繁手:手指繁捻而累举如梳齿也,极言弹奏手很杂乱。
文姬:即蔡文姬,名琰(yǎn),陈留(令河南杞县)人,蔡邕之女,汉末女诗人。博学多才,通晓音律。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名传后世。
试教:假使人。
辊(gǔn)雷声:如炸雷般的声调。
应有:应当会激起。开元:唐玄宗的年号(公元713 —741年)。遗老:经历过旧时而留恋旧时的人。
创作背景
苏轼家中藏有唐开元时雷琴一类的珍贵乐器。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六月,陈季常从岐亭来访苏轼,苏轼拿出珍贵乐器让会客中善琴者弹之,引起苏轼的旧思后作该词。
赏析
上片,怀古伤今,嘲讽“俗耳”者们对传统乐曲的低级欣赏水平。“定场贺老今何在。”以发问的句式,感叹为群众喜闻乐听的圈场乐声到哪里去了?高级的琵琶演奏师贺老而今安在哉?“几度新声改,怨声坐使旧声阑”,进一步写传统的高雅“旧声”被改得面目全非了。这些所谓的“新声”而今成为“怨声”了。“今何在”写今非昔比,“几度”写改“新声”没有限度,“旧声阑”写传统乐曲衰落的命运。“俗耳只知繁手,不须弹”,“俗耳”者们占领了当时的乐坛,“繁手”乱拨,谈不上用什么演奏场了。“只知”、“不须”,无情地嘲笑了传统乐风日下,到了“无知”和“低微”的程度。
下片,弃怨转赞,以古论今,优秀传统的乐曲是会永存的。“断弦试问谁能晓,七岁文姬小”,从辨声者的角度说,真正知音者幼如文姬。“试教弹作辊雷声,应有开元遗老,泪纵横”,进深一层,从欣赏者的角度说,真正知音者还有老如开元遗老。“试问”,实是不须问,知音者们谁都能晓,“试教”,实是不须教,高手一弹必然发出“辊雷”之声。“开元遗老”是传统乐曲的继承者和传授者,是民族极为宝贵的社会财富。“旧声”竟能使他们感动得“热泪纵横”,会为民族的传世经典乐曲而自豪。
全词,名写琵琶,实有寓意。批判了“俗耳”、“繁手”的“新声”,肯定了“贺老”、“文姬”、“开元遗老”的“旧声”,是借以对变法重新作出自己的评判。“几度”“繁手”的新法改革,导致一些合理的政治策略和治国方略也一并“阑”败衰落,“贺老”、“文姬”、“开元遗老”式的苏轼们“怨声”载道?如若有此寓意,对弘扬传统治国之策不无借鉴意义,但一味反对变法则是不可取的,这也反映了苏轼思想的局限性。
篇9:琵琶作文400字
在美丽的平原县城东面,出现了一处亮丽的风景——琵琶湾公园。
走近琵琶湾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白色大理石砌成的北大门。门口蹲坐着三头形态各异的雄狮。一头抱着一颗圆滚滚的宝珠;一头昂首望天,一副唯我独尊的样子;一头用前爪托着腮,好像在沉思。大门背面还雕刻着三头活灵活现的大象。
漫步在金沙滩上,徐徐的秋风吹拂着我的脸颊,清凉、惬意。阳光照耀下的水面泛着银光。孩子们在沙滩上追逐嬉戏。有的在专心致志地堆堡垒,有的在懒洋洋地晒太阳,还有的在兴高采烈地往湖里投掷小石块,湖面被激起层层碧波。
登山山顶,琵琶湾公园的美景一览无余,饱收眼底。亭台楼阁、绿草鲜花、蜿蜒的小路、散步的游人……湖面真像一只琵琶呀,“琵琶湾”果然名副其实。乳白色的小桥仿佛是一只温柔多情的小手,在轻轻地弹奏着这只俊俏的“琵琶”。
蓝天白云,为公园又增添了一分美丽,一分生机。琵琶湾美景尽显妖娆。
昔日人人厌恶的丑小鸭如今变成了人见人爱的白天鹅。
琵琶湾公园使我流连忘返,令我痴迷,身在其中我心情豁然开朗。
篇10:琵琶作文400字
偶然翻开美术书,我第一次见到了画家林风眠的《琵琶仕女》它在我的脑海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迹。
画中的美女有着我们古典美人特有的五官,瓜子脸,枊叶眉,丹凤眼,樱桃小嘴,她那乌黑亮丽的发丝被洁白的丝带轻轻挽起,像天上的仙子降临世间,赐予人们美的享受。
她盘腿坐在毯子上,抱着一把古朴典雅的琵琶,正在认真地弹奏着,她的头微微倾斜着,像是在认真地思考,又像是在领略艺术的奥妙。她穿着紫罗兰色的朴素长裙,外面披了一层半透明的轻纱。轻纱垂下,为她添了几分神秘、飘逸的美感,如同神话中走出的仙人。林风眠用他那神奇的画笔,将仕女画得如梦如幻,充满了艺术的气息。
她的背后是花瓶和壁画,她右手边的是通体雪白的花瓶,像是用白色的玉石打磨而成,而花像是一块块晶莹透亮的冰棱所组成的,如同高山上的雪莲花一般清纯动人,有一种仙气萦绕其间。虽然这“冰花”的长相并不妖娆,但却像一块磁石,牢牢吸着黑色的墙壁上一块红一块紫,左手边的壁画,是许多不同颜色的叶子点缀而成,仿佛无边的黑暗迎来了光明,却没有丝毫的突兀。两边的背景并没有关联,却给人带来一种强烈的,却又和谐的视觉上的冲击,更加衬托出仕女那柔和的表情,柔美的动作,及轻柔的服饰所带来的不一样的美。
林风眠笔下的琵琶仕女的画面是多么唯美!因此,琵琶仕女是我最喜欢的彩墨画,没有之一。
篇11:琵琶作文400字
我的课余生活好像一个美丽的万花筒:弹琵琶、练书法、唱歌、画画……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弹琵琶。
说到弹琵琶,我的脑海中马上浮现出琵琶老师的样子。老师六十多岁,看上去很有学问。由于长期练习琵琶,手上都暴出青筋,乍一看就像一只绿手。虽然老师姓张,但我们都喜欢叫他绿老师。绿老师很和蔼,从不会生气,非常有耐心。在他看来,学乐器首先得培养兴趣。
第一节课,老师给我讲了许多关于弹琵琶的故事和技巧,让我少走了许多弯路。他让我感觉到了琵琶的魅力,就像强力磁铁深深地吸引着我。我用满腔的热情来对待琵琶,上课时非常认真地弹着,每天也都抽出一定的时间来练习琵琶,这样每天练下来,我的琴技也长进了,老师还夸我:“你很有天赋,是我所教过的所有孩子中学得最快的孩子。”听了老师的夸奖,我更来劲儿了。
有一次,老师教我弹《同桌的你》,我每天早上5点起来弹琵琶,把爸爸妈妈吵得无法睡觉。妈妈建议我把琴安排在下午或晚上来练。于是,每天晚上我兴致盎然地练起了琴,不知不觉地就会练到9点,妈妈又开始烦恼了,怕我睡眠不足,每晚又催着我睡觉。
这学期,因为我参加了很多项比赛,课余没有时间练习琵琶,老师每次问:“这周练了吗?”我都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老师对我说:“比赛应该有选择性地参加,专心练琴才是最重要的。”我开始反思,是呀,我应该坚持不懈,一心一意,琴技才会精湛,琵琶之路才会越走越远。
篇12:琵琶作文400字
悠悠然飘入耳际的是什么呢?我好奇地问了问妈妈。
时而婉转流畅似鸟鸣,时而深沉呜咽在低吟,一会儿不小心银瓶被撞破,一会儿又现千军万马纵横跃……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妈妈吟诵了两句诗后告诉我,“白居易的《琵琶行》。”
初次听这首琵琶曲时,我还不懂其中的意思,只是觉得乐律美极了,萦绕心头,久久挥之不去。
再次与她相遇便是幼儿园快要毕业之际,我们依依不舍朝夕相处了三年的幼儿园生活。老师带领我们排练舞蹈,来纪念我们即将告别的共同回忆。
当旋律响起时,我笑了,因为我们又见面了。
天气很热,动作也很多,可我和我的小伙伴谁也不喊不闹,认真做好每一个动作。僵硬变得柔和,顺畅取代生疏,反反复复中,我们从白天练到了黑夜,从园里跳到了家里。
终于到了汇报表演的时刻,大家早早换上演出服,个个叽叽喳喳,跃跃欲试,期待踏进那个美丽的中央舞台。在阵阵掌声中我们结束了表演,大家排成一列向观众致谢,也为自己的幼儿园生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现在的我们已经是三年级小学生了,幼儿园的玩伴也分别到了不同的学校就读。每当耳畔响起《琵琶行》时,我仍不由的忆起我们曾经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此时的我们都在为自己的未来而努力,希望下次相遇时,我们可以笑着说:“同是天涯寻梦人,相逢何必在一起。”
篇13:琵琶作文600字
我是个爱音乐的女孩,尤其对琵琶是情有独钟。因为各种各样的乐器都有它独特的声音,能够弹奏出一曲曲引人入胜的乐曲。有时候我贪心的想,要是时间允许的话,我多想“驾驭”它们。我之所以对琵琶情有独钟,那是因为五年前我在众多的乐器中选择了它。
刚开始我只是像完成任务一样去练习老师教给我的一个个指法,而不是在乎它的音色,认为只要把教过的内容弹对就行了。后来老师的一席话鼓舞了我,也使得我对它有了更多的追去。老师说:“小梁,我有好多学生,但是能弹好的却很少。你知道吗?你对音乐的悟性很高,所以老师也会对你要求高一点。你不要认为能弹出曲子来就行了,要投入感情在其中。一曲曲动听的曲子它并不是一潭死水,而是充满活力的。这种犹如仙乐般的音色透过你的指尖流淌出来,会让人为之振奋、百听不厌。这就是我们中华民乐的魅力所在。”从那一刻开始,我便真正的爱上了它。我很留意那种大型晚会上琵琶演奏家们的表演,尽可能的去模仿她们的神情。并且我坚持每天的练习,能成为演奏家是我的梦想之一。
三年前,在老师的推荐下我考入了我们太仓市的“江南丝竹队”。这里高手云集。刚开始可能是我级数太低的原故,每次排练我总是“云里雾里”的,而其他的队员们都显得那样淡定。回家后我就拿出谱子,一遍又一遍地弹着,既然我跟不上那就得比别人多下功夫。这样经过了一段后,随着我的级数也在不断地升高,我也成为了一个优秀的小演员。这是丝竹队的老师告诉我的。以为每每拿到新谱子时,我都能准确地演绎出来,老师一直表扬我起到了带头作用。
在这几年中,让我最快乐的事就是登上舞台,参加各种比赛或表演,当台下的掌声如雷鸣般响起时,我就觉得特幸福。平时那一点点的练习时间算什么呀。我爱琵琶,接下来我会更加珍惜它,我相信它也会带给我更大的'收获!
篇14:琵琶作文600字
在我的心中,有一个美好的琵琶梦。在一个温馨的粉色小屋里,有一架典雅的琵琶,一个女孩坐在琴椅上,指尖滑过琴弦,琴声轻柔地响起。
我想着这个梦,又想到了从前。那时,学校开展了乐器班活动,我非常感兴趣,便央求妈妈给我报班,妈妈同意了,并选中了琵琶。刚开始,我非常勤奋刻苦,每天都会抽出宝贵的时间用来练琴。一首首优雅动听的曲子从我的屋中传出,妈妈赞不绝口。可走到半徒,我却感到越学越辛苦,手指轻轻拨动琴弦就像刀割似的疼,心里渐渐打起了退堂鼓。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我对琵琶的兴趣也随着日子的流逝而减弱。终于,我不耐烦了!一个小时干什么不好:看书,做作业,出去玩!而我却偏偏枯坐在这把椅子上弹琵琶!
心不甘情不愿的事不会长久,果然,我只坚持了一个月。后来,无论妈妈怎么劝说,我都无动于衷。最终,我放弃了琵琶。琵琶和那个梦被封在角落里,一年多,从没被打开
我看着琵琶,思绪又飘了回来,心中五味杂陈,又伤心,又怀念琵琶好像在对我说:“别放弃了啊!你要坚持下去,不要被别人看扁呀!”是啊!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为什么做不到呢?既然上天提醒了我,不让我放弃,那我就一定要把琵琶学好。于是,我的心中又燃起了希望的火花。我抱起琵琶,闭上眼睛,如痴如醉地演奏起来曲子那样柔和,那样舒缓,使我与琴融为一体。曲子激昂,心潮澎湃;曲子低沉,心情哀痛就这样,我忘记了一切,专心致志地练琴,克服一切痛楚,以惊人的毅力坚持着。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练好了琵琶,
我知道,我已经找回了对音乐的那份痴迷,那份爱。它使我重新插上了梦想的翅膀,去寻找属于我的那份琵琶梦。
篇15:琵琶作文300字
最爱昆明,我不曾涉足,那片古老的神秘,掩藏着暧昧的神伤风光,丝竹不语,低首喃语。两岸山歌情牵魂,琵琶语,洞蠢情。
一首清弦上流,不见古人语。千年古树纡萦山之上,不见月光。漆黑中暗影猎手猖狂寻觅仓皇新娘,人去楼空,何处洗红妆,着实一番好风光。
雨落在昆明湖心,没能摇曳鱼的影柳的斜。都说春风又绿江南岸,草色青蕴的昆明又败在何处!普洱杯里的韵味,云素中的淡忧,没了青白,老了历史。
昆明湖心,一位白袍云鬓的女神,在演绎着玉阶香的神奇。水面之下的珊瑚海,每天增长一点记忆。女神的金步摇晃,震了龙宫。美人鱼愧而掩面急流中退,不失女杰。望眼欲穿翠绿湖,望见的是女神纯洁的脸庞和天真的倩影,还有弓杯蛇影中的眼神,白光朵朵,好像启明星。
湖边白素亭,山水风中衣,一朝情愫语,骚客冷冷情。亭在青天上,白虎耀流星,仙乐风中飘无处,寻寻觅觅却无声。忽尔风乐乍起,疑是琵琶语。湖畔独步寻花,风流时,三千里不足。
幻境中的你,是否是抚琴而吟的女子,依山傍水,以山为友,以水为灵,手指间的流畅自山水间隙流,惹得悬崖壁苔鲜闭羞难见月,杜鹃啼悲空死处。流水潺潺思长距,琴声优优越人语,欲与天姥试比高。
篇16:琵琶作文300字
我是从中班开始学琵琶的。刚开始学的时候,我对琵琶很反感,每次弹琵琶之前都要先哭一场,再被老妈骂一顿,才闷闷不乐地开始弹。弹出来的曲子就更差劲了,那根本不能叫曲子,每弹一个音就要停顿5秒才能弹出下一个音,还经常弹错音,让人一听就全身不舒服。那时候每天都哭着闹着跟老妈说不要再学琵琶了,可老妈就是不肯,说如果不学琵琶了就不给我买玩具,于是我选择了继续学琵琶,但依旧很不情愿。
而现在一切都变了,我一有时间就会主动地弹琵琶。心情不好的时候,弹一首曲子,感觉心情变好了,生活也变得有情调了。老妈说我太忙了,叫我不要再学琵琶了,可我死活不同意。我一点都不后悔当初选择了继续学琵琶,因为经过6年的努力,我的琴艺有了巨大的提高。今年暑假,我顺利通过了中央音乐学院的琵琶九级考试,弹出的曲子十分优美动听。我还多次代表班级参加校艺术节“三独”比赛获得一等奖。班级里的同学也都说我琵琶弹得很厉害,上次写《夸夸我的同学》这篇作文时,还有同学谢我琵琶弹得好。
当初刚开始学琵琶的时候,我是一万个不情愿,现在却一点也不后悔,因为琵琶让我有了一项特长,还带给我荣誉。
篇17:琵琶作文400字
黄昏时分,一切都显得如此宁静,太阳爷爷为大地披上了一件金牌色的纱衣。此时,我正在大厅中准备参加琵琶比赛,小选手们表演的节目都多姿多彩,这也不由得让我紧张了起来。妈妈发觉后,轻俯身子,问我怎么了,我却低着脑袋说道:“我怕弹不好,让你失望”。“孩子,弹的好不好没关系,妈妈会一直支持你的,妈妈给你点赞!”我笑了,深吸一气,调整好心态,信心十分的跨上舞台。
当我开始演奏的一瞬间,我仿佛看见一群快乐的小音符正围绕着我的指尖,我的手指就好像附了魔力一般,灵巧自如地在琴弦上滑动着,琴声时而像草原上奔腾的骏马,时而像花丛中翩翩起舞的蝴蝶。优美的琴声像一股甘泉,忽急忽缓,舒缓中又有些起伏,恬静中又有些激扬。评委们被深深的吸引住了,静静地坐在那儿闭眼聆听,整个大厅都回荡着清脆的琴声。一曲完毕,我还陶醉在琴声中,有些意犹未尽的感觉。我深呼一口气,心里的石头落了下来,面对台下的观众,深深地鞠了一躬。这时,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我看到妈妈做着点赞的姿势,眼角泛着幸福的泪花,我激动的飞奔下台,抱住了她。
我为自己点个赞,我太棒了!
篇18:琵琶作文400字
冬季里的那一天,天空中飘着微微雪雨,我正读着一册精美的《乐器集》,读到尾声“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只需坚持,会有成果。”我决心已定,一定要参加今年校艺术节——独奏,加油!只拿第一,不拿第二!
那决心使我提前开始练习起来,窗外随着寒风呼呼地下起了小雨。从点点滴滴穿越来回,忽强忽弱,使我的心紧张了。
一认真起来,才发现这只首美妙而又复杂曲子,妈妈问我:是什么让你有了这颗勇敢而又坚决的心?我的回答十分有力,我说:“事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正如梅花:宝剑锋丛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妈妈愣住了,突然佩服起我的决心,也鼓励着勇往直前。
在练习的第二天,我就发烧了,妈妈说今日先不练习,明日再练。我想书的那句话:“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我便立刻下了床,拿起书桌上的琵琶开始练习起来。我练了一遍又一遍,可总是弹不好,老是弹错音,妈妈鼓励我说:“别放弃,总会成功的。”在妈妈的鼓励下,我再一次用心练习了一次,总算只错了一个音,过了一周,在我努力之下,终于,学会了这首既美妙又复杂的曲子,大家都为我加油。
在比赛的当天,我终于取得了一个好成绩——第一名,这让我与家人们极度高兴。
忽然,我领悟到了一个道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要有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总能成功。
当然,也不能没有信心,要相信自己!总能成功。
琵琶古曲作文(整理1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