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趣味作文教学设计

时间:2022-11-25 21:04:10 作者:是你狗叔叔 作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是你狗叔叔”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6篇有关趣味作文教学设计,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有关趣味作文教学设计,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趣味作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作文形式,激发学生对习作产生兴趣。

2、指导学生抓住典型场面进行观察,学会抓住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心理活动进行观察,为作文积累丰富的素材。

3、指导习作,尝试用提纲逐步有条理有重点的习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内容: 做游戏、练说)

一、课前交流

还记得我们玩过的标点符号文字游戏吗?那个游戏让你明白了什么?(标点符号的重要性)

今天我们再来玩一个游戏,看看你从游戏中能收获什么吧。

首先,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在概括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时,要包括哪几个部分?(时间地点 人物 事件)

下面我们就来玩一个文字游戏――汉字大变脸。(从游戏的一开始就要留心观察,所有你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都可以用到接下来的写作中去)

二、游戏一:汉字大变脸

1、联想组词:师给出四个字:天 北 圣 花

请同学们分别给它们加上一或两个字,把它变成一个表示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词语;

再请同学继续展开想象,分别给它们添加一个X的或地的前缀,把这个词语变得更加生动。

请大家试着把这四部分连接起来,说一句话。

如果我想把这句话丰富一下,讲一个故事,还可以加入些什么?(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心理等)举例: 天――冬天――一个冬天的.下午 (时间)

北――北京――北京的颐和园 (地点)

奥――奥特曼―奥特曼的朋友 (人物)

画――画画――拿起扫把画画 (事件)

2、游戏二:句子对对碰

老师的手里有四组词语,第一组写“时间”;第二组写“人物”;第三组写“地点”;第四组写“干什么”。

各小组长上台从四个袋子里各抽四张纸条。小组一起用取回的纸条巧妙搭配组成四句话。小组代表读组合出来的句子。评最具创意奖和最具幽默搞笑奖

三、指导学生片段练习。

1、刚才大家非常热烈地交流了自己在两个场面里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现在,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场面,先练写一个片断。 (有意分组写)

2、学生练写片断,老师巡视。

第二课时 (内容:篇章指导、学生完成习作 )

一、让部分学生读他们写的片段

学生读片段,相机补充。(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相机评价指导。)

指导抓住人物动作、表情、语言、心理活动等叙述。

二、篇章指导

1、同学们在上节课写了一个片断,这节课,我们完成整篇文章。在写之前,我们来看看,我们可以给文章取个什么样既新颖有趣又有吸引力的题目呢?

2、题目取好了,大家可以想想写个怎样的开头,能够一下子吸引住读者呢?

(1)直接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今天的作文课上,老师带领我们玩了一个“汉字大变脸”的游戏,乐得大家合不拢嘴。

(2)描写一个游戏的镜头: “王芳在空中跑步。李林在讲台上喂小猪。……”真是太离奇了!你想知道我们在干什么吗?

(3)以笑声来开头: “哈哈哈……”一阵阵笑声从我们教室里传出来。我们都沉浸在游戏的快乐之中,赶紧过来看看吧!

(4)交代游戏的方法:汉字大变脸,你听说过吗?就是四个同学分别写好谁、在哪儿、干什么,然后组成一句话,可有意思了。

(5)从同学们对游戏的喜爱说起: 提起游戏,大家可喜欢了!瞧,大家似乎还在回味刚才“汉字大变脸”的游戏呢!

3、取好了题目,写好了开头,接着就是写文章的中间部分了。写文章的中间部分,既要写清游戏的过程,更要按老师的指导写好几个精彩的场面,把场面写具体写生动写有趣。

三、学生开始习作,老师巡回指导。

篇2:《趣味跳绳》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跳绳,是一项简便易学又能很好地促进练习者身体健康的运动。它对场地的要求极低,只要很小的几平方米就足够了,在学校里,几乎是随处都可以开展这项运动;对器材,也就是对绳子的要求也很低,练习者既可以购买现成的,也可以自己选材裁剪,如果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甚至可以用藤、稻草绳等来代替;同时,这项运动对于不同年龄段的练习者来说都是很合适,练习兴趣都很高,而且,一旦激发了他们的练习兴趣,他们还能创设出很多有趣的练习形式。

游戏教具:

粗棉绳一条。

游戏目标:

使学员互助合作形成共识,完成低难度活动。

游戏规则:

请两个人各握住绳子的一端,其他人要一起跳过绳子,所有人都跳过算一下,数一数整个团队总共能跳多少下。

活动讨论:

(1)当有人被绊倒时,各位当时发出的第一个声音是什么?

(2)发出声音的人是刻意指责别人吗?

(3)想一想自己是否不经意就给别人造成压力?

(4)接下来我们应该怎么做,刚才的感觉才不会发生?

注意事项:

(1)提醒膝盖或脚部有伤者,视情况决定是否参与。

(2)场地宜选择户外草地进行,以免受伤。

(3)合组跳绳时应注意伙伴位置及距离,以免踏伤伙伴或互相碰撞。

变化:

(1)可考虑不同的跳绳方式,如:每个学员依序进入。

(2)可用两条绳子,或变换用绳方向。

篇3:《愚公移山》趣味教学设计

《愚公移山》趣味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细心的读者可以发现,文中最为关键的两个字,有着完全相同的读音:一是愚(从心,从禺。心,与性情有关。禺,猴属,兽之愚者。本义为蠢,愚昧),一是迂(从辵 chuò 曲折,绕远)。愚字从心而愚公并不用心,只盼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指即直,恰与迂相反。无论是进出之路,还是思维之路,愚公都只愿直来直去;对此文本的解读似乎也只有一条通道──然而并不是没有别的可能:解决问题,可以有别的办法;探测愚公的内心,也不妨多迂几回。

课堂的行进按照四三二一之顺序:

先提炼要素,揭示其作为一个隐喻,包含着励志故事普遍的特征;

后以同类文本作比,彰显属愚公神话特有的异质;

再提出两种假设,引入生活经验,将枯燥的寓言说理,转变为人情故事,重新来打量这个人物的种种可能,颇有趣味。

最后借用西方人视角,评价这个古老的中国故事,让人在悚然一惊后,从浓厚的文化浸润中拔身而出,发掘此文本悠久流传的寓言密码。

【教学目的】

1、通过对故事情节的钩玄提要,了解民族的朗健精神。

2、分角色(愚公、智叟)朗读、辩论,懂得真理的相对性。

3、DV实录,小组讨论,探究愚公移山故事的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

一、四大元素

山、人、过程、结局。

二、三处差异

1、人数外援结局。

2、后息为胜──智叟的回应。

三、两种假设→如何重新评价愚公?

1、假如愚公早料到帝会感其诚

2、假如结尾是子孙世代挖山,至今未休

四、一个疑问

为什么中国人会对愚公事迹津津乐道?

【《愚公移山》阅读材料】

材料一:

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精卫填海: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yīn,填塞)于东海。

材料二:

体力还是脑力曾雄生

农民投入农业中的力,在时间上有长短,工夫上有大小。时间长,工夫大称为勤。勤而不惰,是为良农。中国人以勤劳著称于世。曾在中国乡村生活过多年的美国人明恩溥就对此深有感触,他认为中国农夫的勤垦勤种怕很不容易找到一国对手。中国农民的勤劳主要表现在:劳作时间长,起早贪黑,早出晚归,男女老少齐上阵,就连非常小的孩子也不能闲着。

与勤劳有关的就是耐性。没有耐性的人干起活来总是虎头蛇尾,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对于农业生产来说是不行的,因为作物必须经过春生、夏长的规律,这对于没有耐性的人是不成的这种经验,使中国人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精神。

愚公及其子孙们就极具耐性,当他们开始移山时,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是一年到头才回过一次家,相比之下,大禹的耐性更好,他在外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铁杵磨成绣花针更是家喻户晓的典型。耐性之好也成为中国人的一大特性,这也是中国勤劳的一个表现。

传统社会对于每个农业生产者的一个基本要求,也就是惟勤力而已强调的是体力而不是脑力。愚公就是一个重体轻智的典型,他从来就没有象他的妻子和河曲智叟一样去考虑移山的可行性。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形、王屋何?且焉置土石?而智叟也笑而止之曰: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而在愚公看来,这些都是不用考虑的问题,只要自己每天挖山不止就行了。

材料三:

尽可能多地生产后代任不寐《灾变论》

守雏型模式似乎与贫瘠、波动、不稳定的环境相关,动物在这样的环境中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可能多地生产后代,这样有一些后代便可以度过艰难的资源无保证的状况。

行为心理学认为,人比一般动物更具有对环境的应变和选择的能力,即学习的能力。中国人在极端严重的灾变生存环境里,为了保证种的延续,多生是一种合乎国情的选择。长期发展下去,这种生殖策略就表现为一种多子多福的文化,获得了某种文化上的独立性,从而掩盖了它生物学上的原始意义。这种情况类似耳环的演变,耳环是原始部落群婚和抢婚的遗迹,但如今已经是审美的装饰了。

在所有的战斗小团体中,家庭是最基本最稳定的团体。控制资源的最大化偏好鼓励对子女特别是男孩儿的旺盛需求,因为人多意味着战斗中的力量优势。多子多福背后是人多力量大这个真正的经济动机。灾民国家因同一理由也鼓励生殖。灾变既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因此生殖欲望既是遗传的和本能的,也是基于现实需要的和实用理性的。

材料四:

总以成败论英雄傅伯宁《〈愚公移山〉歌颂什么?》

如果愚公想凭自己的力量移山,他是愚蠢;如果愚公想靠感动上帝来移山,那就是软弱。总而言之,愚公移山并不是一个歌颂努力的故事,而是一个歌颂成功的故事。

失败的英雄鲁迅《最先与最后》

所以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

材料五:

老人崇拜

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这正是中国老人崇拜的理论基础。就连武侠小说中,大凡顶尖高手,都是老年人。

材料六:

家长制度,家长权威

什么是家长制度?它是一种组织手段,以等级与服从为基础,以家长或领导人为权威,求成员完全放弃个人权利,以集体为本位。家长制社会与契约制社会有着根本区别。

材料七:

子孙绵延《孟子·离娄上·第二十六章》

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孟子说:不孝的事有三件,其中没有子孙后代是最大的不孝。舜没有禀告父母就娶妻,就因为怕没有后代,所以君子认为他如同禀告了一样。

不孝有三:据赵歧注,不孝的三件事是:

一、对父母的过错阿意曲从,使父母陷入不义;

二、家境贫困,父母年老,却不愿当官求俸禄以供养父母;

三、不娶妻子,没有儿子,断绝了后代。

材料八:

巴别塔·变乱口音《圣经·创世纪·11》

那时,天下人的口音言语,都是一样。他们往东边迁移的时候,在示拿地遇见一片平原,就住在那里。他们彼此商量说:来吧,我们要作砖,把砖烧透了。他们就拿砖当石头,又拿石漆当灰泥。他们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为要传扬我们的名,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耶和华降临,要看看世人所建造的城和塔。

耶和华说:看哪,他们成为一样的人民,都是一样的.言语,如今既作起这事来,以后他们所要作的事就没有不成就的了。我们下去,在那里变乱他们的口音,使他们的言语彼此不通。于是,耶和华使他们从那里分散在全地上。他们就停工不造那城了。因为耶和华在那里变乱天下人的言语,使众人分散在全地上,所以那城名叫巴别(就是变乱的意思)。

材料九:

诚《孟子·离娄上》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真诚是上天的原则,追求真诚是做人的原则。极端真诚而不能够使人感动的,是没有过的;不真诚是不能够感动人的。)

【采访中英文对照】

对象:Andrew 英国23

Ryan 加拿大25

时间:-10-19 12:30-12:45

Andrew:But he starts the job which he knows he cant finish. And for me, thats very strange, he expects what does he say my sons produce my grandsons, +++ So the work will go on, he expects his family will continue what he wants to do. In the west, at least if my father starts the job ,he wouldnt expect me to finish it, he will finish the job

但是他开始了一项他自己知道不能完成的工作,这令我觉得很奇怪。他的说法是: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他指望这项工作能够持续下去,他指望他的家人继续他想做的事。在西方,至少如果是我的父亲开始了这项工作,他不会指望我去完成,他会自己完成它。

Andrew:(the gods are helping him, )but its a very physical task, he has. its not using the brain power, he is using muscle power. Physical power, yes. And of course, there is no mention of daughters. There are no daughters in the story, no girls, except for the widow who is important, because she has no man. I think thats a very important point. If this was written in Britain, we would have probably more women in the story. Maybe a heroine, also, there are all heroes.

(神灵们帮助着他),这是一项机械的工作。它运用的是体力,而不是脑力。很显然,故事里没有提到他的女儿,没有涉及女性,除了那个寡妇。而她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她失去了丈夫。我认为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如果这个故事发生在英国,故事里会出现更多的女性,可能会有一个女主角,而不像这里,主角都是男性。

Andrew:It is a story about an old foolish man, a foolish old man, who has a foolish idea to move a mountain. And the first thing I would say is in the West, we will not move the mountains, well go around.

这是一个关于一个愚蠢的老头的故事,他有一个荒谬愚蠢的想法──移山。首先我想说的是,如果在西方,我们不会想到移山,我们会绕道而行。

Ryan:You know, Yu Gong, if you put down characters, I can know something about what the name means. What does his name mean?Yu means foolish, oh really? Gong means an old man. A foolish old man. But is he foolish? Thats a question. Because he did it, succeeded, in the end.

愚公,如果你加入中文,我就可以了解一点他的名字的含义。他的名字是什么意思?──愚是愚蠢的意思,哦,是吗?公的意思是老人──一个愚蠢的老头。但他愚蠢吗?这是个问题,因为在最后,他确实做到了。

Ryan:Maybe I think hes a crazy old man, he has a dream, and he will convince his family to follow the same dream. I have to ask, why didnt he do this when he was young? When he has youth and strength?

也许我可以认为他是一个疯狂的老头,他有一个梦想,而且他会去说服他的家人追随他的梦想。我很想问的是,为什么他不在年轻力壮的时候做这件事呢?(而现在这么老了,还要其他人来继续他自己的事情)

篇4:《趣味折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折纸的基本折法:向心折,并能运用此方法创作简单的折纸作品。

2、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出折纸的基本方法,动手动脑大胆创新,创作出简单的折纸作品。

3、通过实践活动,对折纸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折纸探索的欲望,提高审美能力,在折纸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合作、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如何折好向心折,小组自由创造作品。

教学难点:在折纸的基本技法基础上学会举一反三,自主创作折纸作品。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示范作品。

学具准备:各色正方形彩纸、彩笔、卡纸等。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法

(一)教学基本折法:

同学们,如果我们想折出美观漂亮的折纸,就要从学习一些基本折法开始。

1.对边折:

谁说说怎样折对边折?(教师演示)

谁知道在折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边缘对齐、压平折痕)

2.对角折:

(1)谁能再到前面来给大家做一个对角折?(2)你觉得他折的怎么样?

小结:折纸最重要的一点是折叠要精确。边角尽量做到仔细对齐,折痕要压实,这样的作品才会工整、美观。

3、两边向中心折:

(1)这次有点难度,你们敢不敢尝试,自己拿起桌上的纸,试着折出一个两边向中心折。(2)你是怎样折的?

教师引导先对边折再两边向中心(线)折。

4、集中一角折:

(1)那我们再看一种折法——集中一角折,这次我请两位同学到前面来演示集中一角折的折法,比比谁折的又工整速度又快。

(2)谁来评价一下这两位同学折的怎么样?

引导学生不仅要折的工整美观,还要提高折纸的速度。

5、向心折:

(1)小组合作探究向心折的折法:

你们的.小手是不是也想活动活动了?这里还有一种更重要的折法----向心折。请大家认真看屏幕:小组合作探究向心折的折法:

①说你是分几步完成的,比如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

②小组成员互相帮助,比比哪个小组完成的最工整。

(拿出一张彩纸小组开始探究向心折的折法,折完后坐直坐正。)

(2)汇报展示:

①哪个小组代表愿意到前面来边说边演示一下向心折的折法。

谁看清楚了,能再说说他是怎么折的吗?(2个同学)

预设两种折法:A:对边折——对边折——四角向中心折B:对角折——对角折——四角向中心折②刚才两个同学用不同的方法折出了向心折,你觉得要想折好向心折,最关键的地方是什么? 预设:找准中心点——找不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小结:只有对准中心点,折出的向心折才工整美观

③小组互评:

刚才听了大家对这两个同学的评价,你想不想听听别人对你的向心折有什么建议?请大家把向心折放在一起,小组内互相评价一下。

(3)由二次向心折变化“东南西北”

①学生试折二次向心折:

刚才我们只是进行了一次向心折,其实还可以进行二次向心折,现在同学们试着进行二次向心折。(折好之后坐直坐正)

②对比二次向心折:(或展台展示必须看清)

教师找两个不同的二次向心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你想说什么?

二次向心折必须把一次向心折翻过来再折。(如果不翻过来怎么样呢?)

③观察二次向心折,你觉得最容易变成什么?东南西北。

大家一起做成东南西北玩一玩儿,感受折纸的乐趣。

(4)拓展应用——教学小衣服

①通过玩儿由二次向心折变东南西北的小游戏,你想说什么?

生:还可以变成小衣服。

生:小裤子、小帆船、炮艇等等。(教师激励:是吗?真能变出那么多的折纸啊?)

②教学小衣服。

比如利用向心折变出的小衣服,谁会折?能到前面来给大家当一次小老师吗?请你边折边说。(教师对小衣服的折法重点地方在旁加以解说,如把三角撑开压平)

③自己尝试折小衣服: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1号信封里的二次向心折,自己尝试折小衣服,比比谁折的又工整速度又快,教师适时的加以指导,折完之后举起来让大家看看你折的小衣服。

预设:我发现有的同学已经折完,并折的非常工整了,有的同学会折了但还没有折完,课下再折好吗?没关系,记得以后要勤动手你就能折的很快了。(大家折好之后把它放回盒子里,坐直坐正。)

④向心折除了会变出小衣服,还会变出更多的作品呢,让我们一起来就看看吧(PPT)

小结:向心折是我们掌握的一种基本折法,刚才只是一个简单的向心折法,就能变出这么多的折纸作品!

三、自由创造,交流评价:

(1)同学们还有更好玩儿、更让你意想不到的呢?快看,这是人们动脑思考合作创造的作品,你看他们多善于创造,善于合作啊(欣赏折纸作品)

再比如,集中一角折,你知道它能变出什么来吗?(爪子)对了,龙爪就是利用集中一角折折出的小作品,如果我们把若干个龙爪拼插组合在一起,又成了一件新的折纸作品(出示镰刀),太有趣了。

(2)如果让你创造,你能说说你想怎样创造吗?(5-6个学生说,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我发现你们更善于动脑筋,肯定会折出比这些还要漂亮的作品。

(3)提出创作的要求:(PPT)

①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创造一幅折纸作品或是一件组合折纸作品。

②先想一想你们小组想创作什么?想好之后再行动。

③行动过程中自己小组内合作,尽量不要受其他小组的干扰。

2、小组自由创造作品,教师巡视指导。

把学生的优秀作品粘贴到白色卡纸(贴有双面胶)或白色KT板(准备图钉)上,便于后面的展示。

3、作品展示:

(1)请同学们拿着组合折纸作品都到黑板上,给大家一一展示。

(2)A:说说你折的是什么?B:说说你是怎么想的?C:评价一下自己小组的作品。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一张小小的彩纸,真的很有趣、很神奇、很让人意想不到,竟然能折出那么多漂亮的作品,美化了我们的生活。我相信,在以后的学习中,同学们只要善于动脑思考,勤于动手操作,还会折出更多、更漂亮的作品,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五、板书设计

篇5:《趣味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神奇的扑克

教学内容:

在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季度的概念后,寻找历法与扑克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通过对

2、调动学生丰富的联想,养成一种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这个你们一定见过吧!这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

生:......

(教师补充,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师:

生:......

二、新课

1、桃、心、梅、方4种花色可以代表一年四季春、夏、秋、冬

2、大王=太阳小王=月亮红=白天黑=夜晚

3、A=1 2=2 3=3 4=4 5=5 6=6 7=7 8=8 9=9 10=10 J=11 Q=12 K=13大王=1小王=1

4、所有牌的和+小王=平年的天数

所有牌的和+小王+大王=闰年的天数

5、扑克中的K、Q、J共有12张,3×4=12,表示一年有12个月。

6、365÷7≈52一年有52个星期。54张牌中除去大王、小王有52张是正牌,表示一年有52个星期。

7、一种花色的和=一个季度的天数。一种花色有13张牌=一个季度有13个星期

三、小结

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他每时每刻都在我们的身边出现,只是我们大家没有注意到。请大家都要学会留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篇6:《趣味数学》教学设计

活动名称:趣味数字

活动目标:感知生活中的数字,体验数字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份(电脑、投影仪)。

数字“万能孔”一份。

活动过程:

(一)、通过数字“万能卡”的让幼儿感受数字的神奇,有趣

1.激发兴趣。

2.请幼儿来认读卡片上的数字。

3.简单介绍内容。

4.请幼儿来玩这个。

(二)10以内数的数物对应

请幼儿找一找图片中的数字宝宝,它们到底藏在什么地方?请幼儿寻找数字并进行交流。(教师到幼儿当中去,听取幼儿的信息)。

(三)、寻找生活中的数字

1.问问小朋友,你们在哪里见到过数字宝宝呢?”

2.请幼儿分组讨论找出答案。

3.经验交流。

请小朋友介绍一下他们在平时生活中所见到的数字宝宝,并说一说,这些数字宝宝都有什么作用。

请幼儿充分讨论,充分说。

4、师:“纪老师今天也找到了一些生活中的数字宝宝,我们来看看

你们都知道这些电话号码吗?它们有什么用?

5、小结:原来,我们的数字宝宝既神奇,又十分的有用,可以帮助我们人类做很多事情。你们愿不愿意和老师一起去找一找我们 里的数字宝宝?(延伸活动)

篇7:小学趣味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标点符号的作用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趣味语文”感受标点符号的魅力

情感目标: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趣味语文”感受标点符号的魅力

教学难点:感受标点符号的魅力

教学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导入

同学们,老师在给你们批改作文时,常常发现一些同学不重视标点符号的使用。如一次习作中,一位同学写一个热心助人的同学,文中这样一句“她看到一个小妹妹找不到妈妈急得直哭”,想写这位同学帮助那个小妹妹,可是他乱用标点写成“她看到一个小妹妹找不到,妈妈急得直哭”(出示),结果闹出了笑话。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趣味语文,相信大家会对标点的作用会另有一番看法。

二、学习新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文中的故事。思考:慈禧太后为什么要杀书法家?书法家又怎样化险为夷的?

2、学生读后交流

书法家在给慈禧太后在扇面上题诗时忘记写“间”字,惹怒太后。书法家说他这是把王之涣的《凉州词》填成了词,当场断句。太后听后转怒为喜,连连称妙,得以化险为夷。

3、通过诗词比较,体会词的妙处,感受标点作用

(1)出示诗、词,齐读。

(2)体会王之涣的《凉州词》诗意、意境。

①指导学习诗题、字意(出示)

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孤城: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指玉门关。

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度:越过。

②理解诗意:澎湃的黄河远远望去好像奔流在白云之间,一座孤城矗立在高峻的山岭之间。羌笛何必要吹出折杨柳这哀怨的曲调?春风不愿度过玉门关。

③体会意境:诗人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全诗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边塞的酷寒正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这种哀怨不消沉,而是壮烈广阔。

(3)体会书法家所填词的妙处。

出示词,词与原诗相比眼前景色、所听到的声音有变化吗?没有。有哪些景色?声音是什么?词中再次通过黄河远上、孤城、杨柳表达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与诗相同。但是通过“羌笛何须怨”中的“何须怨”劝慰将士不要哀怨,哀怨是没有用的。他的断句使比诗更含蓄、有深度。春风是吹不到玉门关的,哪有杨柳可折。书法家是妙用标点 化诗为词,展示了他的才华,佛爷转怒为喜,因而得以化险为夷。这就是标点的妙用,我们要重视标点的。板书:标点 妙用

4、学习诗词的简单知识。

通过学习让我们了解诗词的不同。我们来了解诗词的简单知识。出示:诗可以分为古体诗和格律诗。古体诗只要求大体押韵,句式可齐可不齐,句数不限。格律诗在句数、字数、声律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律诗八句,绝句四句。又根据每句字数的不同,分为五律、七律、五绝、七绝等。律诗的二、四、六、八句押韵,两联必须对仗。

词是我国诗歌中的一种特殊文学体裁,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等,盛行于宋代。特点是每首词有词牌。词牌与内容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有些在词牌下另有标题或小序,表明主题或写作缘由。在音韵上,词和音乐密切结合。

师生朗读。

三、通过故事,再次感受标点的魅力

1、教师提供故事:有一个老财主生性吝啬,聘请教书先生时,讲明膳食供给很微薄。当时,这位教书先生一口应允了。但借口恐怕口说无凭,老财主根据自己主观愿望,写了一张没有加标点符号的合约。教书先生看后,欣然签字。哪知吃第一顿饭时,教书先生就大喊大叫:“怎么尽是素菜,没有荤菜?我们不是约定好了么?接着他按照自己的理解解释合约。弄得这个老财主哭笑不得,只好照合约上的办。合约是什么呢?出示: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万不可少不得工钱

2、讨论:老财主、与教书先生怎样理解合约的,巧用标点表达出来。

学生同桌交流,出示:老财主(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万不可少,不得工钱)。教书先生(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万不可,少不得工钱)

同学们,教书先生用智慧恰当使用标点惩治了老财。板书:恰当

四、进行操作练习,亲自感受标点符号的作用

1、同学们,你们搜集妙用标点句子了吗?生汇报,出示。

过路人等不得在此小便

人多病少财富

某家有黄花少女人才十分丑陋全无

酿酒缸缸好做醋坛坛酸

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2、合作断句。

同桌试着巧用标点,表达不同意思。

3、展示汇报

用不同颜色笔加上标点,说说你要表达出什么?

五、总结

同学们通过标点,你们认识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小小标点符号,在语文的学习中有很重要的地位,标点一定要恰当运用。我们一定要重视标点。板书:重视

六、拓展延伸

课下请同学们把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诗巧将标点变动,变成一首词或小剧本。(提示剧本有:时间、地点、场景、人物、情态、台词)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板书设计:

趣味语文

妙用

标点

重视 恰当

篇8:《和时间赛跑》趣味教学设计

《和时间赛跑》趣味教学设计

【学习预设目标】

1、知识能力:

联系上下文理解滋味、受益无穷等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方法:

通过多层次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思考,以读体会作者情感随时间流逝而发生的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能联系生活经历理解珍惜时间的重要。

愿意在生活中做一个和时间赛跑的人。

【学习重点】

理解文中父亲说的话、有关珍惜时间的谚语和文章最后一段话,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

【学习难点】

通过文中具体事例明白时间可以争取的道理,从而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由赛跑二字导入:

喜欢赛跑吗?(喜欢)

这么喜欢,咱们一起把它写下来吧。(师生共同写赛字)

平时都和哪些人赛跑过?(学生说)

今天,咱们就带着赛跑的体验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和时间赛跑(板书:和时间)

读课题:和时间赛跑(指导读出自信、不服输的勇气)

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读课文,看看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

老师巡视,了解学生读书情况。

刚才,大家读得很投入,一定有什么感受。现在,你最想讲一句什么话?

(请学生谈自己的想法,老师走进学生中间,以语言、动作对不同学生给予相应评价)

二、选读课文,加深感悟

才读了一遍课文,就有这么多感受,真不简单。相信大家深入学习后,会有更深刻的体会。我们捧起书来,再读,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句子放声读出来。

(老师巡视,了解学生都喜欢哪些段落)

三、精读课文,感受爸爸的话

学生汇报(根据学生所说,学习相应段落、语句,幻灯片出示相应段落、语句)

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你的昨天过去了,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了。爸爸以前和你一样小,现在再也不能回到你这么小的童年了。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也会像外祖母一样老,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所有时间,也会像外祖母一样永远不会回来了。

学生默读。

爸爸的话很有感情,你最想读哪一句?读给我们听听好吗?用朗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根据学生的朗读加以评价)

是啊!时间带走了疼爱我的外祖母,带走了爸爸的童年,也带走了我们的昨天。有一天,也会带走我。

学生齐读。(再次感悟爸爸的话)

可是,我听了爸爸的话,是怎样的感觉呢?(是个谜;可怕;说不出的滋味)

会有哪些滋味呢?(学生自由说:着急、可怕、悲伤、害怕、担心)

根据学生所说,板书:着急、悲伤。

好,我们一起来看看,我是怎样解开这个谜的'。

四、合作读文,感悟重点语句

(四人小组合作读书,一起来解开这个谜。)

老师巡视,了解小组读书情况。

刚才大家读得很好,看看为了解开这个谜,我都经历了什么事情。

在小组交流基础上,根据学生所说,出示幻灯片:

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

学生默读。

(明天,永远;还会有,不会有;新的,今天的变色显示)

学生再默读。

读了后有什么想说的?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

当我看到太阳一寸一寸地落下山头,鸟儿一只一只地飞走的时候,我的心情怎样?

(学生:着急、悲伤)

为什么着急?为什么悲伤?(学生说)

五、齐读课文,感受快乐心情

是啊,时间不断地把我的今天、明天变成昨天。难道我们就只能看着时间把一切都带走吗?我们就一点办法都没有吗?

(学生:有)

好!我们一起读出来。(学生齐读第八段内容)

现在,我还着急吗?(不着急)我还悲伤吗?(不悲伤)

现在的我,又(学生说:高兴),又(学生说:快乐),又(学生补充)(板书:快乐、高兴)

再齐读。

你为什么这么高兴?(学生说)

你为什么这么快乐?(学生说)

你为什么这么(学生说)

是啊!在同样的时间里,我做了更多的事情,我跑在了时间的前面。

就这样,我一直和时间赛跑,在以后的二十年里,我受益无穷。

这就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至今已经出版了100多种著作。(幻灯片:作家林清玄像)

六、升华,激发情感

同学们,作者通过自己的行动,已经把爸爸说的谜底揭开了,你们解开了吗?(学生说,幻灯片出示:)

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反复读:三名学生赛读,男女生赛读)

下面我们进行一个小活动。用转述的口气,把这个谜底告诉我们的学习伙伴们。(老师请一位同学上台,示范转述)

同桌、小组互相转述。

齐读该句。

七、延伸:身边和时间赛跑的人

在我们身边,比如就在我们班,就有着和时间赛跑的人。

(学生说自己身边和时间赛跑的人)

是啊!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社会,许许多多的人,一直在和时间赛跑。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伟大的成绩,是我们永远的榜样(出示幻灯片:各行各业和时间赛跑的人)

八、留白,引发思考

同学们,时间是宝贵的,人真的能跑过时间吗?

(人是跑不过时间的,其实我们是在和自己赛跑,人超越了自我,就等于跑赢了时间,让我们学会超越自我吧。)

篇9:趣味作文课堂教学设计

趣味作文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作文形式,激发学生对习作产生兴趣。

2、指导学生抓住典型场面进行观察,学会抓住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心理活动进行观察,为作文积累丰富的素材。

3、指导习作,尝试用提纲逐步有条理有重点的习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内容: 做游戏、练说)

一、课前交流

还记得我们玩过的标点符号文字游戏吗?那个游戏让你明白了什么?(标点符号的重要性)

今天我们再来玩一个游戏,看看你从游戏中能收获什么吧。

首先,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在概括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时,要包括哪几个部分?(时间地点 人物 事件)

下面我们就来玩一个文字游戏——汉字大变脸。(从游戏的一开始就要留心观察,所有你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都可以用到接下来的写作中去)

二、游戏一:汉字大变脸

1.联想组词:师给出四个字:天 北 圣 花

请同学们分别给它们加上一或两个字,把它变成一个表示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词语;

再请同学继续展开想象,分别给它们添加一个(   )的或地的前缀,把这个词语变得更加生动。

请大家试着把这四部分连接起来,说一句话。

如果我想把这句话丰富一下,讲一个故事,还可以加入些什么?(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心理等)举例:  天——冬天——一个冬天的下午  (时间)

北——北京——北京的颐和园   (地点)

奥——奥特曼—奥特曼的朋友     (人物)

画——画画——拿起扫把画画      (事件)

2.游戏二:句子对对碰

老师的手里有四组词语,第一组写“时间”;第二组写“人物”;第三组写“地点”;第四组写“干什么”。

各小组长上台从四个袋子里各抽四张纸条。小组一起用取回的纸条巧妙搭配组成四句话。小组代表读组合出来的句子。评最具创意奖和最具幽默搞笑奖

四、指导学生片段练习。

1、刚才大家非常热烈地交流了自己在两个场面里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现在,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场面,先练写一个片断。 (有意分组写)2、学生练写片断,老师巡视。

第二课时  (内容:篇章指导、学生完成习作 )

一、让部分学生读他们写的片段

学生读片段,相机补充。(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相机评价指导。)

指导抓住人物动作、表情、语言、心理活动等叙述。

二、篇章指导

1、同学们在上节课写了一个片断,这节课,我们完成整篇文章。在写之前,我们来看看,我们可以给文章取个什么样既新颖有趣又有吸引力的题目呢?

2、题目取好了,大家可以想想写个怎样的开头,能够一下子吸引住读者呢?

(1)直接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今天的作文课上,老师带领我们玩了一个“汉字大变脸”的游戏,乐得大家合不拢嘴。

(2)描写一个游戏的镜头: “王芳在空中跑步。李林在讲台上喂小猪。……”真是太离奇了!你想知道我们在干什么吗?

(3)以笑声来开头: “哈哈哈……”一阵阵笑声从我们教室里传出来。我们都沉浸在游戏的快乐之中,赶紧过来看看吧!

(4)交代游戏的方法:汉字大变脸,你听说过吗?就是四个同学分别写好谁、在哪儿、干什么,然后组成一句话,可有意思了。

(5)从同学们对游戏的喜爱说起: 提起游戏,大家可喜欢了!瞧,大家似乎还在回味刚才“汉字大变脸”的游戏呢!

3、取好了题目,写好了开头,接着就是写文章的中间部分了。写文章的中间部分,既要写清游戏的过程,更要按老师的指导写好几个精彩的场面,把场面写具体写生动写有趣。

三、学生开始习作,老师巡回指导。

篇10:五年级美术趣味汉字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汉字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载负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它是人们交流思想的重要载体。汉字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本课通过学生对趣味文字的学习,促进学生掌握汉字的结构和写法,增强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内容。教材旨在让学生学习和了解文字的基础知识,主要让学生了解趣味文字的用途。导入文字“我们书写的文字,经过装饰、美化,就会变得更加形象、美观、活泼,更有趣味”。已经概括了趣味文字的特点,再欣赏杨弦的招贴画和罗伯特·印第安纳的雕塑作品《LOVE》,可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趣味文字的概念,激发他们学习和了解趣味文字的兴趣。通过欣赏美术字了解美术字体的特点,在讨论交流中欣赏“鼠”“彩”“鹤”字的变化,比较变体美术字并感受变体文字的趣味性,引导学生掌握趣味文字的基本书写方法,提高对美术字装饰和美化效果的能力;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收集文字的演变过程讲给大家听,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关注身边用美术字美化、装饰生活的现象,在实践中了解美术字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探究的欲望。

学生作品的选择,主要对字词的理解进行设计变化,让学生直观感受怎样对所选文字进行创意变化。拓展部分的内容,是让学生了解趣味文字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本课的学习也为后面《画龙点睛》一课,包装设计文字作好了铺垫。

二、教学思路

趣味文字广泛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比如电视上、街头广告上、商品包装上、书籍装帧上都有很多。学生对这一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在上课时正好可以利用这一优点,通过欣赏生活中的各种变体美术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归纳、总结各种趣味文字的特点,感受变体文字的趣味性。在创作设计文字时,教师示范一个字,从中引导学生掌握变体美术字的基本书写方法。在创作活动中提高学生对美术字装饰和美化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现事物的能力。

三、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一)】

(一)情景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今天有个化装舞会,大家把自己都装扮得很漂亮,你能猜猜他是谁吗?

课件展示变体字。

2.请你用语言描述一下这些图片上书写的文字有什么特点?

3.这些字给你的感觉怎样?

4.板书课题:有趣的文字。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欣赏了这些有趣的文字,这些文字到底有趣在哪里?

2.教师提供更多图片。(师生共同探讨出趣味文字的变化方法有哪些?)

3.课件展示书写方法。

(三)教师示范,强化知识掌握

1.教师示范趣味文字的书写。(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直观体验书写的方法和趣味文字的变化方法。)

2.教师强调美化文字。

(四)学生尝试,创作实践

1.播放音乐,活跃气氛。

2.及时展示学生优秀作品,教师表示肯定和鼓励。

(五)展示作品,多元评价

1.说说你设计的文字趣味性表现在哪里。

2.你喜欢哪位同学的作品?为什么?

3.师生共同评出“最具创意奖”“最有趣奖”“最佳作品奖”,教师进行表扬。

(六)课堂知识延伸

1.这堂课上我们学习了趣味文字,大家在平时生活中是否见过这些趣味文字?

2.这些文字在生活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教学建议(二)】

(一)激趣导入

1.展示课件,课件展示神秘的礼物,抽学生打开礼物(趣味文字)。

2.观察礼物的特点。

3.教师小结,板书课题。

(二)实践探究

1.根据组内所拿到的趣味文字,观察总结它们的特点。

2.班上交流。

3.教师小结,板书趣味文字的特点。

(三)实践操作

1.欣赏艺术家的作品和学生作品,说说它们的趣味性表现在哪里。

2.你会怎样设计这些文字?

3.学生实践操作,设计一个字或一个词语进行创意设计,要体现趣味二字。

4.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评

1.展示小组内的优秀作品,进行班级评价。

2.师生同评,组间互评。

(五)课堂延伸

我们设计的趣味文字可以运用到哪些地方?

四、评价建议

1.能否设计具有创意的趣味文字。

2.能否结合你创意的文字进行颜色的搭配。

3.能否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

4.能否制作立体的趣味文字。

篇11:五年级美术趣味汉字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趣味文字》是一堂贴近学生生活、培养学生美术应用能力及提高学生想象力与表现力的绘画课。文字对于每个学生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了,但是变体美术字的书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新的尝试,趣味化的变体美术字能激起学生很大的学习兴趣。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书写变体美术字并不难,只要掌握书写及美化方法,在文字的笔画上融入一些生活的创意元素,文字也能成为学生笔下精美的艺术品。能完成一幅严谨的素描、色彩作品固然很好,但会欣赏美,能应用美术知识去美化生活及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更重要。

在这堂课中,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辅助我的课堂教学,将教学内容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来,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整堂课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在教学过程中还是缺乏一些激情,学生的情绪还不够高涨。这一方面是我的引导还存在欠缺之处,另一方面可能跟高年级的学生学习情绪有关。但是我想在这一点上正是我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教师的情绪不应受到学生的左右,在台上,应该无时无刻不散发出热情与活力,学生深受老师的感染才能积极地配合教师上好每一堂课。

篇12:《趣味文字》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在了解美术字知识和汉字结构的基础上,了解笔画、笔顺与书写方法和美化方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表现力,提高学生学习美术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美术字基础知识,掌握变体美术字的书写方法与美化方法。

2、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感受趣味美术字的乐趣。

课前准备:

1、学具:记号笔、水彩笔、荧光笔

2、教具:各种美术字和变体美术字、记号笔

教材分析:

通过欣赏美术字了解各种美术字体的特点,比较变体美术字并感受变体文字的趣味性。引导学生掌握变体美术字的基本书写方法,提高对美术字装饰和美化效果,了解美术字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引导阶段

①认识基本美术字体及其特点:

出示宋体、黑体等基本文字引导学生欣赏其特点。

宋体:端庄大方,笔画横细直粗,点上尖下圆,横画收笔有顿角,笔画转折时顿角明显。

黑体:笔画横竖一样粗,方头方尾,醒目有力。

②欣赏基本美术字体和变体美术字的比较

出示范字“花”两种美术字引导学生观察那种更有趣味?为什么?

2、发展阶段

①认识趣味文字的特点:

趣味美术字是根据文字的内容和含义,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把文字的笔画进行变形、加工、装饰而成的,使之更加夸张、突出、醒目、美观。趣味美术字在艺术上有较大的自由变化,所以它的特点是:具形象、又简洁、美观、生动、有趣等。

②趣味文字的分类

a、笔画变化:改变笔画的形状或粗细,使之更有装饰性。

b、字形变化:改变字的外形,使之更有造型感。

c、结构变化:将某笔画进行夸大或缩小来求新颖的效果。

d、形象性:根据文字含义运用形象图案来装饰字体。

③欣赏优秀美术字

引导学生分析其特色和艺术感,感受它的趣味性。如:形象体:“心灵”运用爱心来表示点,提升了心灵的含义具形象又生动。字形变化:“流水年华”采用是一条不平静而具有运动感的线,具有节奏感使人联想到水的波浪。笔画变化:如:“天香”采用直线和曲线相结合,增添文字的趣味性,以花朵装饰更加美观。结构变化:运用半圆形的笔画具有活泼感,如“快乐”的书写方法联想到儿童的木马玩具可以摇动的,有快乐感。欣赏课本范字学生进行分析。

④、演示美术字书写的步骤和特点:

a、首先用尺子定文字的大小和形状。

b、再根据外形、结构、笔画的特点用单线写出字形。

c、然后根据文字的含义应用夸张、形象手法设计趣味美术字体。如:波浪的设计和书写,为突出浪花的形象采用曲线圆点来装饰浪花的效果,具形象又有趣。还有“时间”采用小闹钟来代替日字,很有说服力,具有特殊的意义。

d、最后运用色彩基础知识对比色和邻近色来强调趣味文字的美。

3、引导学生同桌讨论交流你所选的文字将应用什么形式来改变?

4、学生起稿设计文字,突出趣味性。

5、作业展示,学生进行评价。

第二课时

1、欣赏趣味文字在生活中的运用。(出示教具)

如“阅览室”的提示牌运用趣味美术字和花边制作的提示牌,作用大又美观。“游泳馆”提示牌运用自由体美术字加上简洁的`浪花,还有“欢迎”提示牌的制作醒目美观。

2、如何制作提示牌?(演示制作过程)

先设计提示牌的立体造型,用彩色卡纸剪裁成长方形,在中间裁一个半园形再折叠成立体三角形,展开在半圆形上设计所需要趣味文字如:“音乐会”(也可根据提示牌的造型来设计字型)配上色彩并装饰上合适的纹样,最后把三角形连接起来。

3、学生练习制作,教师巡视

4、作品展示评比

篇13:《趣味文字》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师:这节课,张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来画字!在画之前,咱么先来做个小游戏,怎么样?请看黑板(师出示甲骨文)请你们猜一猜,这些是什么字?

师:哇!老师想知道,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令老师佩服,黑板上这些图案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我们的祖先就是利用大自然一些物体的特征创造了甲骨文,最后演变成现在的文字。大家看,这些字是不是就像一张张绘画一样,充满趣味性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趣味文字的世界。(出示课题)

二、讲授新课

1、感受趣味文字

师:大家看,这是什么字?出示图片。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下面我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字有哪些共同之处呢?

师:文字一经过加工就会变得更加美观、生动有趣。那么(出示“走”字)这个字我们可以怎样加工呢?学生回答(出示“飞”字,学生完成设计。)

师:设计得真好,特别是这双翅膀真漂亮,让我们联想到天空中飞翔的小鸟,但是如果我把翅膀换成两块石头,大家说好不好?看来给文字添加图案也是一门学问,只有当图案符合字义时文字才会变得更加形象。

出示“雪山”二字。

师:看到这两个字,你们的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师:我想把“雪山”两个字变得像一张画一样漂亮,我记得有一篇文章中是这样描写的:阳光照射下,珠穆朗玛峰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我想可以先把字形设计成山峰的形状。(动手示范)紧接着再根据外形、结构、笔画的特点用单线写出字形。然后根据文字的含义运用夸张、象形的手法设计趣味美术字体。最后干什么呢?美化,涂上合适的颜色,这样我的字就“画”完了。

其实啊,好看的字还有很多,有一些就是我们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就拿《喜洋洋和灰太狼》这件作品来说,同学们都非常熟悉,为了得到小朋友的喜爱和认可,设计师是怎么想的呢?他给字做了哪些改变?(学生深入观察)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看了这么多,同学们想不想亲手试一试呢?下面就把你们精彩的创意用画笔告诉大家吧。

三、思考与作业

可以选择木材、水果、花朵、树叶、牛奶、小草、足球、火焰等词语,也可以设计自己喜欢的字。

作业要求:设计要独特、象征要明确、有装饰效果、色彩要明朗。

播放音乐,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设计,学生制作,教师辅导。学生动手尝试设计、绘画趣味文字,突出趣味性。教师巡视,重点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评讲作业:同学们的作业真是丰富多彩、各具特色!

四、课堂小结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文字的装饰方法,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就可以学到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还可以找到更多更好的方法装点我们的生活。

篇14:《趣味文字》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了解美术字知识和汉字结构的基础上,对汉字的笔画作合理的变化,书写出美观形象的趣味美术字。

2、从设计趣味美术字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利用新思维感受汉字象形之魅力。

教学重点:

1、掌握美术字的书写方法与美化方法。

2、创造出更美观、形象、活泼的美术字。

教学难点:

对学生分析能力、应变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抓住字义、字形、结构等汉字基本特征,灵活地、合理地进行变体,使原字体变得更形象、美观、活泼,达到创新的目的。

学情分析:

美术字广泛运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如电视上、街头广告上、商品包装上都有很多。学生在二年级学过《闪光的名字》,对于这一点知识已经有了简单的了解,我们在上课时正好可以利用这一点,通过欣赏生活中的各种美术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总结各种变体美术字的特点,感受美术字的趣味性。引导学生掌握变体美术字的基本书写方法,提高对美术字的装饰和美化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现事物的能力。

课前准备:

学具:记号笔、水彩笔、荧光笔、

教具:变体美术字的画报、有美术字的包装纸、报纸字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学生看字(教师出示从生活中的各种报刊、画报、报纸、书籍中剪贴的美术字)

2、问学生看到的字是哪种类型的字?(美术字)板书

3、生活中你还见到哪些类似的字?

4、对于美术字,你有什么感受?(教师通过对剪贴画报中字的大小比较让学生小结出美术字的特点)

美术字:特点是美观、醒目、笔画有特点(板书)

5、下面老师给大家写几个字大家看一看好吗?

(教师书写课题“趣味文字”四个字,在写的过程中有意少些字的一些比划,然后让学生观察,问题出在哪?少写了基本笔画,然后教师对基本笔画进行变化补充,让学生观察,引出本课重点)

(单线书写,更接近学生,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

二、讲授:

1、请同学们观察老师都对哪些笔画进行了变化?

(点、横、竖、撇、捺)它们是怎样变化的?

2、教师小结:可以通过对基本笔画加长、打卷、结合等来使字变的有意思有特点。

3、除了老师教给你们的这种打卷、组合、加长的方法,你们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4、请学生用教师教给的方法和自己的方法试着来书写自己喜欢的词语。

5、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作业,讲评并找出有变化有特点的字。

6、以上展示的这些字与老师写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有双线的,有粗线的,有象形的等)

7、教师再次幻灯片出示实例文字,请学生比较并找出相应的特点。(再次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8、教师小结:

这些字除了在笔画上进行了变化,还在字的意思上下了功夫,根据字义进行变化,如“火”“竹”“花”“森”“开业酬宾”,这样不仅美观还赋予了美术字趣味,这正是我们学习的“趣味文字”。(点题)

三、学生作业

1、同学们,看了老师刚才展示的美术字,你又有新的认识吗?你打算怎样做,请你说一说。(对学生回答的想法及时加以引导、鼓励)

2、教师幻灯片出示美术字其他类型书写方式范例,请学生欣赏,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

3、是不是所有的同学都有自己的想法?今天老师要看一看谁的想法多,谁的动作快,找出那些肯动脑、敢于表现的优秀“设计师”。

4、创作要求:(幻灯片展示)

1)尝试用迁移的方法,把不相干的内容组合到一起,如:用水果、蔬菜、树木、花草等形象组合汉字,局部“变异”也可:如

2)也可设计自己的名字。

3)在A4纸上直接用粗头笔、水彩笔书写并进行装饰美化。

4)完成后将作品直接粘贴到黑板作品展区。

5、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针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例如:字变到最后很难辨认、失去了字的本身意义、美观方面差等加以指导修改。

针对一些比较富有创新的想法及时加以鼓励引导,对于知识没有接受,或接受不彻底的学生个别辅导,做到随讲随消化。

6、请创作完作品的同学展示成果。

将学生作品粘贴到黑板上,并及时当面表扬、赞叹和提出修改意见。最后给优秀“设计师”颁发证书。

四、拓展:

请学生欣赏书9页,用我们所学习的美术字在各种形状的纸上书写文字制作成精美的标牌,想一想今后在那些地方你还能用到今天学习的美术字。比如每月办的小报……

教学反思:

五年级美术课《趣味文字》一课是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上册,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会设计字体的骨架,添加双线等基本的方法。因此,这节课关键是让学生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发现变形美术字的特点,掌握规律,学会设计的方法。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解决教学重点的关键环节是观察教师板演美术字的书写变化步骤,让学生在观察、活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设计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通过生活中实例的再现,让学生接近生活,表现生活,运用图片为学生感受美、体验美、评价美与合作交流提供机会。

学生观察教师的书写,通过提问、演示的方式来解决书写美术字最关键的问题是对基本笔画的加工变化,然后通过观察和比较让学生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来解决问题,这是一个利用旧知同化新知的过程。

其次,学生在自主探究尝试过程中,我及时地参与、引导学生对尝试的设计作深入探究,充分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美术字的乐趣。

另外,我通过课题的示范,不经意间展示了美术字的魅力,还有一些美的示范和作品欣赏,对于学生来说是很有启发的,教学的探索是无止境的,所以最后还对此课做了拓展,通过欣赏,让学生开阔思路,领悟到表现趣味文字的多种手法。

此节课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对重难点把握较好,对于本课知识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让学生学有所用,提供必要的展示机会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是值得我思考的。本节课中前一次作业的完成达到百分之九十九,最后作业的完成达到要求的有百分之八十五,百分之十不够完整,百分之五没有达到要求。作业展示的形式有待于改变。

篇15:小学体育《趣味跳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并脚跳、单脚交换跳的动作方法,提高弹跳能力。

2、通过游戏发展上肢力量和身体素质,增强体能,促进身体正常的.生长发育。

3、激发积极锻炼身体的热情,培养良好的团结合作的精神,积极进取,乐观开朗。

【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跳绳游戏的体验活动掌握一定的技能。

【教学难点】:

在练习中,能够掌握跳绳活动方法,做到自主学练和合作锻炼。

【场地器材】:

短跳绳32根、平整场地一块。

【教学过程】:

一、上课常规:(约3分钟)

1、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检查服装。

2、宣布教学内容并提出要求。

3、进行安全教育。

4、队列练习:

(1)原地四面转法练习。

(2)解散、集合练习。(要求:做到快静齐)

二、辅助性练习:(约8钟)

1、自由跳练习:10次×4组

要求:采用自己最熟练的方式练习。

2、并脚跳练习:10次×4组

要求:上臂夹,小臂屈起,脚跟不着地。后两组加抖手腕

3、单脚跳练习:10次×4组

要求同上,每组加抖手腕。最后一组取跳绳。

三、学习跳短绳:并脚跳、单脚交换跳。(约16分钟)

动作方法:

(1)并脚跳:上臂夹,手屈起,手腕一抖绳抡起,先抡绳,后跳起,两腿弯曲脚跟不着地。

(2)单脚交换跳:握绳与摇绳方法同前,当一只脚跳过绳后,另一只脚迅速落地,交换跳数次。

组织队形:

四列横队,面向老师。

步骤:

1、教师讲解握绳、调绳、跳绳的动作方法,并示范。

2、学生练习单手摇绳及握住绳两头摇绳。(抖手腕。速度先慢并逐渐加快。)

3、学生练习:

(1)双手前后摇绳。

(2)将绳摇至脚下,跳过跳回数次。

(3)学生练习连续并脚跳,看谁跳的多。

(4)学生练习单脚跳,看谁跳的多。

(5)学生练习单脚交换跳,看谁跳的多。选择跳的好的示范,计数时前后同学计数。

四、游戏:趣味跳绳接力赛(约10分钟)

1、跳绳接力跑:

方法:全班分四组,相距30米分两头站立,一人跳绳跑至一头,交予另一头第一人接力跳。以此类推至最后一人。

规则:哪一小组先结束,哪一小组获胜。

步骤:(1)教师讲解规则方法。

(2)学生进行比赛。评选优胜小组。

2、单数单脚、双数双脚跳:

方法:全班分四组,每组学生站立一行,其他三组数数,先自由跳5—10个,然后遇到单数单脚跳,遇到双数双脚跳,失误者淘汰。

规则:以40个为标准,哪一小组剩余的人多哪一小组获胜。

步骤:(1)教师讲解,示范。

(2)学生练习,教师评价。

(3)学生进行比赛。评选优胜小组。

五、放松活动(约2分钟)

花样跳绳个人展示:

学生展示自己想到或者见过的'其他跳绳方式,其他人评价、学习。

六、结束部分(约1分钟)

1、教师总结,回收器材。

2、师生再见。

篇16:春晓趣味教学

春晓趣味教学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写的一首古诗,全诗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

教学目标:

1.用读、唱、吟、舞四种方式学习古诗,体会诗的意境。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达到自主学习古诗的目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趣导古诗

小朋友们,在经典诵读活动中,你们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名句吧?今天我们开一个“小小赛诗会”,希望每位同学能背一首古诗。孩子们,你们背得真好!老师也来背一首,请大家认真听。(师背诵《春雨》)请问这首诗是写那个季节的?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唐代诗人孟浩然写的关于春天的古诗――《春晓》。

师生共同写课题。

二、趣学古诗

(一)读诗

1.正确读,读得流畅。

师:请打开《经典伴我成长》第6页,仔细看拼音,把这首诗读准确、读流利。

学生读古诗。

2.节奏读,读出韵味。

师:古诗不仅要读准字音,读准节奏也很重要。请大家看着大屏幕上的节奏图读一读这首诗。(出示课件)

学生根据节奏示意读古诗。

3.平仄读,读出意境。

师:孩子们,你们读得真好,想知道古人是怎样读诗的吗?(播放音乐,师加手势范读)

师:我和你们读得有什么不同?是呀,今天我们学的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律诗,五言律诗讲究一三不论,二四五分明。请大家看着大屏幕上的平仄规律试着读一读吧!(出示课件)

生看着大屏幕上平仄规律,跟着老师的手势读古诗。

(1)生读第一句。(加手势)

师:为什么把“眠”字读这么长呢?那你能读出这长长的一夜吗?

生跟着老师的手势读。

师:我听着你把“觉”也读得很长,这又是为什么呢?你能把诗人睡得很香很沉读出来吗?

学生开火车读。

(2)学习第二句。

师:发挥想象,春天来了,__飞回来了,__飞回来了,__飞回来了。(出示课件)

生完成填空。

师:这么多的鸟儿发出各种各样动听的声音,好像是在开一场音乐会,诗人听了心里会感到非常――高兴、开心。

师:(相机板书“高兴”)你能把诗人这种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吗?

生分组读第二句。(加手势)

(3)学习第三句。

师:听着动听的鸟叫声,诗人突然想起昨天夜里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加手势)

师:风雨声怎么没把诗人给吵醒呢?这就是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特点,所以我们要把“声”读得长而轻。

女生齐读。

(4)学习第四句。

师:这时诗人突然想起了什么?现在请大家推开窗户,让我们一起看看他家院里都种了些什么花?

生想象回答。

师:此时,诗人最担心什么?(相机板书“花落”)那究竟落了多少花呢?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吧!

全体学生跟老师手势读最后一句。

师:看到那些掉落下的花瓣,诗人心里觉得很――

生回答。

师:(相机板书“惋惜”)孩子们,学完这首诗,你知道“晓”是什么意思吗?那么“春晓”就是――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走进《春晓》,去感受那个春天的早晨吧!

生齐读古诗。

(二)吟诗

师:孩子们,你们读得这么好,真像一位小诗人!如果把这首诗吟一吟,就更有趣了。

生自由练习并展示。

师:孩子们,你们吟得太精彩了!老师告诉大家,古诗还可以一唱一和地吟。

(三)唱诗、舞诗

师:孩子们,古诗不光能读、能吟,而且还能唱、能舞呢!想不想试试?

生自由创编并展示。

师:孩子们,你们真是太棒了!老师也给这首诗创编了动作,想不想跟老师学学?

(播放音乐)

师:孩子们,请全体起立!让我们跟着音乐唱起来、跳起来吧!

生跟音乐边唱边跳。

三、趣结古诗

(音乐渐弱)

师:孩子们,这样的古诗课,你们觉得有趣吗?快乐吗?希望大家今后继续用读、唱、吟、舞等方法学习更多的古诗,收获更多的快乐。下课!

教学趣味故事

初中英语趣味教学论文

作文教学设计

小学趣味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范文模板

趣味日语作文

趣味初一作文

初中趣味作文

作文片段教学教学设计

有关趣味作文教学设计(精选1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有关趣味作文教学设计,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