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冰淇淋拌大葱”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5篇祖庙作文,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祖庙作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 目录
篇1:祖庙圣域
祖庙圣域
历史简介
佛山祖庙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千年的传承积淀,凝聚了珠三角人民籍供奉道教水神北帝司水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厚望,由此佛山曾于明清时期跃为中国四大名镇之冠和仅次于京师的天下四大聚之一,以水为财的佛山人在祖庙写下二十七铺以此为祖的光辉一页。
在祖庙的中轴线上,为酬神演戏而建的万福台,从顺治十五年至今,见证了广府大戏――粤剧发源地佛山三、四百年孕育无数名家的辉煌历程,保存了活生生的岭南戏曲氛围,焕发着粤剧朝宗和粤剧审戏台的影响力。以陶、砖、木、石、灰雕固化在祖庙内外的'戏曲人物故事、角色、服饰、招式、造型,为粤剧寻根留下大量物证。
结构特点
祖庙以其独特的岭南古建风貌和所存的冶铸、漆朴、箔金、雕刻,反映了明清至民国本地高超的工艺技术水平,融古代佛山经济、文化、宗教、民间艺术于一炉,展现着工商、科举、民俗、粤剧、武术五大文化主题,凝结成古代佛山的缩影。新世纪开始,设在祖庙的佛山黄飞鸿纪念馆,引发全世界黄飞鸿门人的寻根拜祖,叶问堂的开幕吸引上千外籍咏春门徒归宗朝圣,万福台的粤剧朝宗演出和佛山粤剧博物馆、国际粤剧珍藏馆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粤剧寻根之旅。在林海和夜色之中,交融着珠三角风情的古典婚礼和吉期神诞的北帝崇拜浪潮。祖庙这座号称珠三角诸庙之首的“古祠艺宫”宛如一颗明珠,道出一曲新韵。
篇2:佛山祖庙
佛山祖庙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景点
佛山祖庙(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景点)
佛山祖庙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祖庙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始建,至清代初年,这里逐渐成为一座体系完整、结构严谨、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庙宇建筑。光绪二十五年(18),祖庙大修,形成今日的祖庙建筑群。外文名称,Foshan Ancestral Temple。
目录 景点简介 佛山生活 岭南建筑 民间艺术 收缩展开 景点简介
禅城祖庙与肇庆悦城龙母庙、广州陈家祠合称为岭南古建筑三大瑰宝,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祖庙的正殿里庙内还陈设了许多珍贵的艺术品,如70件30种兵器铜墙铁壁仪仗,直径1.31米的巨型铜镜、大型铜鼎、铜钟和香炉。铁器有大铁鼎、铁鼎、铁画等等。这些陈列品集中反映了明清时期禅城高超的工艺技术。
历史沿革
禅城祖庙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年~1085年),当时的名称叫祖堂,其实就是北帝庙,当时珠三角地区多为水乡,水患多,而北帝恰是传说中治水的神,于是北帝作为禅城人的保护神被供奉起来。但在明代,祖庙遭到破坏。洪武5年(1372年),祖庙得到重建。 明朝正统十四年,朝廷封祖堂为灵应祠,并建了灵应牌坊。自此,祖庙由民间祭祀之地变成官方祭祀之地。 1451年,成为官方祭祀之地的祖庙得到朝廷的支持扩建,塑北帝铜像。自此,祖庙初具规模。 光绪二十五年,富裕的禅城人捐钱捐物对祖庙进行首次大修,祖庙至今仍保持着百年前的艺术建筑风貌。 当时,各行各业人士都拿出自己最好的东西捐给祖庙,禅城当时手工最出名的石湾瓦也被放在了祖庙的屋脊上。 上个世纪70年代初,灵应祠大堂后面庆真楼的砖木结构改成了混泥土结构。据当时参加了修缮工作的梁诗裕先生说,当时动用了100多人共花了一年多时间才完成修缮工作。 上个世纪70年代还没有设立禅城博物馆,祖庙旁边是关帝庙、妈祖庙等,后来才把它们拆了修建禅城博物馆,因此用博物馆的概念来评价祖庙是不准确的。,庆真楼变成危房,加固后又重新使用。
结构装饰
南北中轴线由万福台、灵应牌坊、锦香池、钟鼓楼、三门、前殿正殿、庆真楼等建筑物组成。其整体布局规整庄严,疏密有致,禅城是广东 木雕的重要产地之一,以红木雕刻为主,也有贴上金箔而成为金漆木雕,佛山木雕以其刀法利落。
雕刻艺术
最值得称道的是祖庙的建筑装饰大量采用了陶塑、木雕、砖雕、灰塑等。正反两面均有以戏曲故事为主要题材的雕塑,东廊的“郭子仪祝寿”,它建于明 正德十六年(15)。
佛山生活
祖庙内供奉的北帝神,传说是北方水神,所有兴风作浪的龙虾蟹将都由他统管。由于唐宋时期珠三角一带多有水灾,禅城人便将北帝请到禅城坐镇。说来奇怪,自此之后,禅城一带再也没有闹过水灾。广东人有以水为财的观念,故而北帝崇拜就成了珠三角民俗的典型,其中更蕴含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良好愿望。禅城人把祖庙视为福庙,每逢中国传统的节假日,如春节、端午、中秋等,禅城和珠三角一带老百姓都会不约而同地聚集在祖庙。他们朝拜祈福,许下良好心愿;他们反思忏悔,净化心灵。大家心理都觉得:不到祖庙心理就不踏实,到了祖庙,大家心里则有了一种平衡,有了一个希望,生活才有了目标,有了动力。于是日子在日复一日中变得有滋有味……现代城市经济才在车水马龙中滚滚向前……无怪乎禅城人将祖庙视为自己的根,自己的源,甚至是自己的'生命。那时候,外地红卫兵将禅城祖庙定为摧毁的目标。在一天上午,突然有大批人马手持棍棒冲向祖庙,禅城的红卫兵和老百姓事先得到消息,早早来到祖庙门口,手挽手,万众一心,用身体组成了一道人墙,誓死保住了祖庙。当年参加祖庙保卫战的人一提到这件事都忍不住热泪横流……太感人了,许多人被打的全身流血,但没有一个人退缩,当时有一个信念,生命可不要,祖庙决不能丢。
这个故事对我的触动很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神州大地,庙宇无数,然而,能在人们心中占据如此地位的庙又能有几个,祖庙原来是无愧于这“万庙之祖”的称号的。 禅城人的生活轨迹处处都和祖庙连在一起,那天游祖庙时正好赶上四对新人在祖庙举行婚礼。新娘们坐着大红花轿,新郎手扶花轿跟着,八音锣鼓起奏、大头佛开路、大吟姐陪侍,在众人的簇拥下喜气洋洋地进入祖庙,结婚典礼开始。他们先到万福台上拜天地、拜高堂。然后新郎新娘牵手到灵应祠许愿,并一起到锦香池用银子齐掷石雕龟蛇祈福,到黄飞鸿纪念馆看舞狮表演,最后由主办方向新郎新娘赠万福之婚纪念匾。其间大批的观看者,新闻记者和摄影发烧友的长枪短炮为婚礼的气氛推波助澜。这种仪式在祖庙屡见不鲜,很多新婚夫妇即使没有在祖庙里举行婚礼也必定要到祖庙门前合影。这给祖庙平添了许多浪漫的生活气息。 此后,新婚夫妇生了贵子,快到上学的年龄又要到祖庙来参加开笔典礼。
开笔仪式在祖庙西南部的孔庙里进行。据传凭借祖庙的灵气,历史上禅城读书人的成绩冠甲全粤,直至辛亥革命前后人才辈出思想家康有为,铁道之父詹天佑,小说家吴研人任香港律政司长梁爱诗等均在禅城的尊孔的风气中成长。1980年一来,禅城在全国的高考中更是异军突起,祖庙专设状元榜以激励后人发奋学习,并在此开设儿童开笔典礼仪式。开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节的称谓,是作为少儿进入人生学习阶段和贯通教育心理学的启蒙教育纪念形式。
祖庙的开笔典礼已经开办多年,珠三角不少家长学校都选择祖庙为小孩举行开笔典礼。笔者有幸目睹了开笔典礼的全过程。首先参加开笔典礼的小孩排好队,在乐声中由老师引领步入孔圣殿,在殿里接受启蒙老师关于尊师重教孝顺父母的训导。并由老师教写“学业进步”的描红条幅,然后每个小孩手摸孔庙内的文笔合影,参观禅城状元榜,手拿“学业进步”的吉祥语到吉祥树下许愿;共同击敲启智钟,取状元井的水用状元巾洗脸,接下来便由启蒙老师用朱砂为开笔者开智(痣),最后穿上博士袍集体合影。整个开笔典礼仪式节奏鲜明,意义深远。 禅城的老人们则更离不开祖庙了。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通过浓密的树叶洒满祖庙的前院,老人们的晨练曲已经开始了,打太极拳、做操、练气功、跳舞……生气与活力立刻在祖庙的院子中弥漫开来……晚上,老人们又聚集到祖庙的万福台观看粤剧表演,随着八音锣鼓摇头晃脑,悦耳的音符将手中茶杯里的茶冲得酽酽的,让时间凝固,让生命延长……让平淡的生活变得极富韵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有位老人说:人老了,祖庙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了,怎么离得开呢。
岭南建筑
从建筑的角度看,祖庙是一组建筑艺术高超,装饰工艺精美的具有岭南特色的建筑群。南北中轴线由万福台。灵应牌坊。锦香池。钟鼓楼。三门。前殿正殿。庆真楼等建筑物组成。其整体布局规整庄严,蔬密有致,亭台廊榭的设置严格遵守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原则,以藏和露的巧妙辩证让游客觉得其内部空间含蓄、内敛、复杂、神秘继而产生肃然起敬之感。
灵应牌坊
是祖庙里的重要建筑,始建于明朝景泰2年,因明景泰皇帝将祖庙赐封为灵应祠。所以牌坊施工构建格外讲究。壮丽异常。牌坊建筑为三楼三层式,威严耸立,檐柱间大量施用斗拱,飞檐叠翠,飘逸凌云。正面顶层正中有竖书“圣旨”二字匾。下层横书。“圣域” “灵应”二字。背面顶层竖书“谕祭”二字匾。朱红的木结构映衬着贴金大字。配以绿色琉璃瓦上盖,使整座牌坊显得辉煌夺目。风骨凛然且结构极为坚固,曾经承受过十二级的台风而安然无恙。锦香池位于灵应牌坊前,于明正德八年开凿。初为土池。清雍正年间改建为石池。池中有象征北帝的石雕龟蛇像。每一位到祖庙的游客都会往池中的石雕龟蛇像投硬币。据说,投中的越多则财运越好。三门是整座神庙的门面,建筑非常考究。面宽九开间,顶端有一条1米多高30米长的陶塑人物瓦脊,檐下是贴金木雕,中间是红色沙岩围墙并排配以三个进深为一米的圆拱门洞,下为石砌抬级,整个建筑壮丽威严。
祖庙正殿内景
前殿建于明宣德四年为山歇顶式建筑,檐下为如意斗拱,层层相叠雄伟壮观。正殿是祖庙的主体建筑。是祖庙最重要也是最早的建筑物,采用宋代建筑法式,营选施用大量斗拱,使之大幅度向外延伸,保护下面的柱子免受南方雨水的浸蚀,形体固实厚重,外观雄伟稳健,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少见的宋式斗拱实例。殿周三面围墙,南面敞开,面宽进深各三间,柱子十六根,殿前左右两侧有廊,与前殿相连,中间有天井。殿内置有明正统年制作的形象威严的真武大帝(北帝)铜造像,披发端座,清静庄严,彩绘龙袍,金光闪耀。是祖庙供奉的主要神像。 祖庙里的万福台是华南地区最古老和保存最好的古戏台。始建于清初顺治十五年,台前有宽阔的石铺场地。东西两侧是两层式长廊供民众和乡绅富户观剧之用。具有300多年历史、以辉煌灿烂的木雕装饰而成的万福台,还有中壮年似的气势,威风凛凛地矗立着。
万福台高2.07米,从万福台到两旁的两廊,再到灵应牌坊,形成一个天然的整体立体环绕声回音壁,保证了极佳的演出音响效果。据馆内人士介绍:自清代中期以来,粤剧戏班的第一台戏必先在万福台演出,以图吉利并检阅阵容,然后再到四乡巡演。禅城至少有28个粤剧戏团,每天晚上和周六、周日全天,在此演出,就演出了700多场。300多年前的戏台,如今还照常使用,足见中国建筑声学技术之高超。粤剧被誉为南国红豆,他不但流行于广东、广西、港澳台地区并随着粤籍侨民散居各地,把粤剧传播到了东南亚、美洲、大洋洲、欧洲并通过创世界记录的逾千部戏曲和近万种唱片风靡全球。禅城是粤剧的发祥地,从这点上看,万福台对粤剧的发展起过重要的推动和引领的作用。如今世界各地粤剧团体都将万福台视为粤剧之源。从海外回来朝宗的新加坡粤剧团在万福台上表演了别开生面的英语粤剧《清宫怨》,观者如潮,影响极大。
民间艺术
祖庙是一个民间艺术博物馆,里面的建筑装饰工艺巧夺天工,被外国友人誉为东方艺术之宫。这得益于禅城发达的民间工艺。禅城是广东木雕的重要产地之一,以红木雕刻为主,也有贴上金箔而成为金漆木雕,禅城木雕以其刀法利落,线条简练,豪放、粗矿、流畅,构图大方饱满,装饰性强而著称,题材以人物、动物、花卉、瓜果等为多,以建筑装饰木今为主。祖庙前殿、正殿所陈列的大型神台,就是禅城著名的金漆木雕杰作之一。其中所雕刻的内容包括“荆柯刺秦王”、“李元霸伏龙驹”“竹林七贤”与“薛刚反唐”等故事。此外,祖庙建筑木雕也很多,其中有檐口木雕衽、花篮、木雕大门、戏台(万福台)、屏风、牌匾、对联、挂屏、仪仗、彩门、香案、门窗、案台、桌椅等。 最值得称道的是祖庙的建筑装饰大量采用了陶塑、木雕砖雕、灰塑等。其中在建筑中应用的陶塑瓦脊共有六条,分别装置在三门、前殿、正殿、前殿两廊和庆真楼等建筑的屋顶脊之上。规模最大的三门瓦脊。全长32.02米。
正两面均有以戏曲故事为主要题材的雕塑,雕塑人物的面部、手部均露胎,不施釉,目的是为了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的神态表情和手部造型。釉色以绿、蓝、酱黄、白为主,色彩高贵华丽,古朴典雅。设于祖庙各处的陶塑瓦塑历经百年风雨,其釉色仍光亮如新,可见其精良的制造工艺。灰塑又叫灰批,是禅城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之一,用灰塑美化装饰建筑物,主要用在门额窗框、山墙顶端、屋檐瓦脊、亭台牌坊等处。其题材有人物、动物、山水、花鸟以及书画等。在祖庙中,这种禅城传统的民间灰塑艺术作品比比皆是。如祖庙两旁门、额的灰塑:“唐明皇游月宫”、“桃园结义”,东廊的“郭子仪视寿”,西廊的“哪咤闹海”等。此外,还有:“八仙”,“三英战吕布”、“刘伶醉酒”以及琴棋诗画等题材的作品。这此灰塑艺术造型生动传神,栩栩如生,色彩绚丽。砖雕、石雕艺术也是禅城民间手工艺之一。它主要用于建筑装饰上。是我国有悠久历史的建筑艺术,明清两代在珠江三角洲各地,用这些民间雕塑艺术装饰建筑物甚为流行。祖庙公园内的马郡宗祠内牌坊,都用砖雕、石雕进行装饰,它建于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是禅城目前保存最完整最早的砖雕装饰艺术之一。
祖庙大殿三门前两侧,端肃门上的砖雕“大红袍”(海瑞故事)、崇敬门上的“守房州”(牛皋故事)。这些砖雕的主要特色是:雕刻细腻,层次多,构图集中概括,主体感强,雕刻工艺娴熟,多用圆雕、透雕、浮雕、刀法刚劲利落极富于装饰性。细心的游人在观赏祖庙的砖雕时可以发现在砖与砖的接缝处并无丝毫的痕迹,其制作工艺令人惊叹。 漆扑又叫漆夹伫塑是一种以伫夹缝以漆粘扑而成的雕塑工艺,俗称漆扑。最早出现于东晋时代,以唐代为盛。禅城祖庙博物馆内的大神像都是用这种工艺扑制而成的。禅城民间漆扑雕塑,有悠久的历史。制作工艺须先塑出泥胎人像或动物、器皿,然后翻制石膏模,在石膏模上用小麻布片逐层粘贴,脱模成型,再在胎塑造型表面施以精细雕塑、刻画线条、装饰上漆(油)、贴金、加彩等,最后塑造出一座完整的立体造像或器物。
在祖庙内现存有20多座漆扑神像供人们参观,这是清代禅城的漆扑艺术作品。 祖庙的正殿里庙内还陈设了许多珍贵的艺术品,如70件33种兵器铜墙铁壁仪仗,直径1.31米的巨型铜镜、大型铜鼎铜钟和香炉。铁器有大铁鼎,铁鼎,铁画等等。园内还陈列有石刻匾额,明、清时期的石兽、碑刻唐代“贞观二年”款棋字阳文“禅城”,石片旁的复制品。重新组合复完的陶塑瓦脊,大量的金木雕建筑构件,大型铁铸武士立像,铁铸瑞兽、铁炮等等。这些陈列品集中反映了明清时期佛山高超的工艺技术。无怪乎,一些前来参观的外国朋友将祖庙誉为“东方民间艺术之宫”。
篇3:关于祖庙说明文作文
我的家乡在佛山,在佛山里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庙——祖庙。祖庙记载着中国的历史文化,是中国的汗水,它是多么重要!
祖庙有好几个部分,其中我最喜欢孔庙了。孔庙里面有孔圣殿,亭子,花园,小桥……等景物。孔圣殿里面有一个孔子石雕像,雕刻的像真的孔子一样。建筑十分古老,不愧是古庙呀!还嵌有《孔子庙堂碑》石刻,整个孔圣殿都很有特色。到了现在,虽然我去了很多次,但是我依然喜欢它,因为它表示着孔子是一位伟大的人,是中国的荣誉之光。
记得小时候去祖庙,看过锦香池:锦香池里面放着一个龟蛇合体石雕,我听传说只要把硬币掷中龟头就会无忧无虑,掷中龟手今年就会发大财。
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孝”“仁”“礼”。“孝”指的是要孝顺长辈,孝顺父母。“仁”的主张是“仁者爱人”,这一主张是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爱是要关爱他人,爱护别人。孔子认为,要实现“爱人”,还要遵循“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要求。“礼”的主张是“克己复礼”,就是说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礼”要求,孔子追求的“礼”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孔子还进一步提出了“正名”的主张,就是校正等级秩序,达到贵贱有序。这体现了他的政治思想保守一面。孔子有一句话说是这样的: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怎么对待你。而且孔子有很多名言,比如: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些都是孔子的精华,值得我们学习!
孔庙代表着孔子的智慧,象征着后人要向孔子学习。孔庙就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孔子而建的。孔子值得我们后人学习。我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我们要像孔子一样,跟着孔子的思想,一起勤奋好学,努力学习,一步步走向中国梦,实现自己的中国梦。孔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要像孔子一样,为祖国争光。
孔子是全中国的榜样,我们要向孔子学习,实现属于我们的中国梦,来建设祖国,让家乡更美好,让祖国更强大!
篇4:关于祖庙说明文作文
祖庙——佛山的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这里每天车水马龙,香火鼎盛,传说不断。他到底长什么样子呢?今天就让我带领大家掀开他的神秘面纱吧!
祖庙位于佛山市禅城区,兴建于1078年北宋时代,也就是北帝庙。一到祖庙博物馆门口,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座雄伟的牌坊,非常壮观!一进大门,迎面而来的便是壮观的双龙壁。壁上刻着双龙戏珠,两条龙各自回首遥望,真像活了一样。在前往黄飞鸿纪念馆的路上,我意外的发现两枚大炮。对于一个小军事迷来说,那是多么高兴的事情!我立马跑过去摸一下。感受军人的感受,想象当时战争的情景。来到黄飞鸿纪念馆,吸引人的醒狮表演开始了!一阵让人兴奋的鼓声响起了!紧接着,一个人拿着长棍蹦了出来,他双手孔武有力,不停的挥舞着,真像吃了大力丸一样。接下来,两头生龙活虎的醒狮用自己的气势获得了我们的喝彩。它们时而摇头晃脑,时而上下乱窜,让我们眼花缭乱。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眨来眨去,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我摸了一下狮子的头,旁边的阿姨说这寓意鸿运当头。
我们还参观了黄飞鸿铜像、祈福牌、灵应祠、锦香池……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锦香池了。里面有一只大乌龟,乌龟上有一条蛇,据说这是北帝的原型,只要你砸中它,你就会梦想成真。我马上找了一个硬币蠢蠢欲动,我站在中间,奋力一扔,中了!我高兴地跳了起来!我相信一定会有好运的。
这就是我们的佛山祖庙,充满了神圣和快乐。它带给我们的祝福是无人可替的。欢迎你们前来旅游!
关于祖庙说明文作文
篇5:佛山祖庙导游词精选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佛山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______。
佛山祖庙建筑群位于祖庙路二十一号佛山市博物馆内,由祖庙、孔庙、碑廊、陈列馆和园林组成,占地18600平方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东省文明旅游区示范点、佛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祖庙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历经20多次重建和扩建,现存以万福台、灵应牌坊、锦香池、钟鼓楼、三门、前殿、正殿、庆真楼等明清建筑为主,具有典型的岭南建筑风格
万福台建于清初顺治十五年(1685年)。建筑以歇山顶、不用斗拱、面宽三开间、进深二开间。分前后台,前台三门敞开,是专供演戏用的戏台。
灵应牌楼是明景泰二年(1451年)将祖庙“敕封”为灵应祠时所建。牌楼设计严格,结构精密。为三楼三层式,第一层为歇山顶,第二、三层为庑殿顶,檐、柱间大量使用斗拱,飞檐叠翠、层出不穷。
三门为景泰初年所建,是整座祖庙的门面。面宽九开间共31.7米,顶部装饰一条1米多高,30多米长手工艺陶塑人物瓦脊。檐下有通栏贴金木雕花衽。整个建筑考究,给人以壮丽、威严之感。
前殿建于明宣德四年(1420___年),为歇山顶式建筑,正脊亦有清光绪年制作的双面陶塑人物瓦脊一条。檐下为如意斗拱,层层相叠,雄伟壮观。
正殿建于明代洪武五年(1372年)。式样为歇山顶,正脊有清光绪年间添加的陶塑人物瓦脊、垂直及线脊神仙走兽。殿周三面围墙,南面敞开,中间为天井。殿内置有明正统年间(1436-1449年)制作的北帝造像和石雕神案,以及清代的大型贴金夹(纟宁)神像等,使大殿更显威严肃穆。
庆真楼建于清嘉庆年(17)。楼高三层,面宽进深各三间,锅为歇山顶,正脊有光绪年间后加的陶塑人物瓦脊一条,梁架抬梁式,檐柱为花岗岩石方柱。
祖庙右建筑除本身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外,其陶塑人物瓦脊、木雕、石雕、砖雕、灰雕等建筑装饰,琳琅满目,栩栩栩如生,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有“古祠艺宫”之美誉。
篇6:佛山祖庙导游词精选
佛山祖庙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始建,明洪武五年(1372年)重修,至清代初年逐渐成为一座体系完整、结构严谨、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庙宇建筑。光绪二十五年(18),祖庙大修,形成今日的祖庙建筑群。禅城祖庙与肇庆悦城龙母庙、广州陈家祠合称为岭南古建筑三大瑰宝,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祖庙的正殿里庙内还陈设了许多珍贵的艺术品,如70件30种兵器铜墙铁壁仪仗,直径1.31米的巨型铜镜、大型铜鼎、铜钟和香炉。铁器有大铁鼎、铁鼎、铁画等等。园内还陈列有石刻匾额,明、清时期的石兽、碑刻唐代“贞观二年”款棋字阳文“禅城”,石片旁的复制品。重新组合复完的陶塑瓦脊,大量的金木雕建筑构件,大型铁铸武士立像,铁铸瑞兽、铁炮等等。这些陈列品集中反映了明清时期禅城高超的工艺技术。无怪乎,一些前来参观的外国朋友将祖庙誉为“东方民间艺术之宫”。
南北中轴线由万福台、灵应牌坊、锦香池、钟鼓楼、三门、前殿正殿、庆真楼等建筑物组成。其整体布局规整庄严,疏密有致,禅城是广东 木雕的重要产地之一,以红木雕刻为主,也有贴上金箔而成为金漆木雕,佛山木雕以其刀法利落。
最值得称道的是祖庙的建筑装饰大量采用了陶塑、木雕、砖雕、灰塑等。正反两面均有以戏曲故事为主要题材的雕塑,东廊的“郭子仪祝寿”,它建于明 正德十六年(1520___年)。
从建筑的角度看,祖庙是一组建筑艺术高超,装饰工艺精美的具有岭南特色的建筑群。南北中轴线由万福台。灵应牌坊。锦香池。钟鼓楼。三门。前殿正殿。庆真楼等建筑物组成。其整体布局规整庄严,疏密有致,亭台廊榭的设置严格遵守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原则,以藏和露的巧妙辩证让游客觉得其内部空间含蓄、内敛、复杂、神秘继而产生肃然起敬之感。
篇7:祖庙广东导游词
佛山祖庙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祖庙从北宋元丰年间始建,至清代初年,这里逐渐成为一座体系完整、结构严谨、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庙宇建筑。光绪二十五年祖庙大修,形成今日的祖庙建筑群。佛山祖庙与肇庆悦城龙母庙、广州陈家祠合称为岭南古建筑三大瑰宝,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祖庙的正殿里庙内还陈设了许多珍贵的艺术品,如70件30种兵器铜墙铁壁仪仗,直径1.31米的巨型铜镜、大型铜鼎、铜钟和香炉。这些陈列品集中反映了明清时期佛山高超的工艺技术。无怪乎,一些前来参观的外国朋友将祖庙誉为“东方民间艺术之宫”。
在祖庙三门的北侧,有一座两层仿清代青砖镬耳建筑,那是占地五千平方米的黄飞鸿纪念馆。走进黄飞鸿纪念馆,馆内设有陈列馆、飞鸿影院。陈列馆内,有一幅目前国内仅存的黄飞鸿真人照片,很多游客到了这里必须要和大师的照片合影。“十三姨”莫桂兰的真人照片,也陈列在馆内。并制作了一个“宝芝林”的复制品,与电影里的场景很相似。颇令游人兴奋。纪念馆里有个很大的演武厅,每天都有一场武术表演在这里进行,黄飞鸿的门人们将精湛的武艺呈现给游客。飞鸿影院则不停地播放黄飞鸿的电影录像,拳脚声不绝于耳与武术表演相得益彰,仿佛又见黄飞鸿当年矫健的身影。据说,祖庙的工作人员地毯式收集了1000多件黄飞鸿的文物,近百部黄飞鸿电影以及黄飞鸿功夫的真人演绎,才形成了这座凝聚全世界38万黄飞鸿门人寻根拜祖的纪念馆。
黄飞鸿在《中华奇人大辞典》里,只有一句话的介绍,但“黄飞鸿”这个题材却被充分利用,并被演绎得传奇神奇,可见人们对正义的追求。为满足海内外华人的愿望,纪念馆已经整理出的《黄飞鸿大事年表》,刻成了石碑,放在馆内供人解读。是祖庙的灵气哺育了黄飞鸿,而黄飞鸿的民族气节和传奇经历又给祖庙添了荣耀。在纪念馆的左侧,每天进行一次的南派舞狮表演。队员们在铁柱和木桩上闪展腾挪,将高超的岭南狮艺展示给游客。据说:这支舞狮队由黄飞鸿传人组成的,每年还要到海外华人聚集的地方表演好几次。大概是出于对黄飞鸿仰慕,或者对舞狮艺术的崇拜,当舞狮者摆出一个造型“定格”时,游客就纷纷往大开口的“狮子”嘴里放钱。
青石铺路,斗拱飞檐,清音萦绕,曲径回廊,祖庙的内涵实在是过于丰富,以致于再多,再深沉,再华丽的文字去描述她都是隔鞋挠痒,徒流遗憾而已。只有亲自去体验,去感受……方能领略其中妙处。
篇8:凤山祖庙旅游区
凤山祖庙旅游区位于广东省汕尾市区东面的品清湖畔。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该景区主建筑由凤山公园、凤山祖庙、凤仪台妈祖(天后圣母)石像三大部分组成。这个景区既是汕尾市著名的风景区,也是粤东地区百姓尤其是沿海渔民朝拜妈祖的地方。
目录景点特色主要景点主要活动地理位置景点特色凤山有“金凤展翅”之称,东面有小山似铁锅倒盖称鼎盖山,东南面有小山岗称屿仔山。旅游区前面有面积22平方公里的品清湖,称“三山一湖”。站在凤山顶上既能腑瞰汕尾市区的全貌,更能环视整个旅游区周围山水景色。在霞光映照下,它宛如一面圆镜,山色倒影,蔚为壮观。凤山周围有八景:“凤岗向斗”、“红娘穿线”、“民船舞剑”、“鹭鹚叠翠”、“鲤鱼瀑布”、“银湖夜游”、“凤山圣母”、“古庙新姿”,整个旅游区构成一幅多姿多彩画屏。
主要景点凤山祖庙
凤山祖庙俗称凤山妈祖,是福建湄洲妈祖庙在广东的分灵宫,广东著名的妈祖庙和妈祖民俗活动中心。早年的凤山还是粤东的一个小孤岛,福建的渔民漂泊到这里,安家落户,开创基业,同时也带来他们的信仰─妈祖。据海丰县志记载,这里宋代已成为商埠,明代中叶时以后形成汕尾港,当地民谚称“先有凤山祖庙,后有汕尾港”。清康熙年间解除海禁,汕尾港得到巨大发展,人们认为妈祖给他们带来盛况与平安,因而在乾隆壬戌年(1742年)将凤山祖庙维修扩大,形成今天这样规模。1991年,凤山祖庙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经省文管会批谁,予以重修,1994年竣工,1995年扩展以凤山祖庙为主体的旅游区。
凤仪台妈祖石像
凤仪台妈祖石像高达16.83米,由468块来自妈祖家乡的优质花岗石雕刻而成,是中国目前最大型的妈祖艺术石雕像。我国著名文学家冰心为石像题写了“天后圣母”四个大字。凤山妈祖石像的落成,犹如在红海湾畔缀上一颗绚丽璀璨的明珠,成为粤东明珠汕尾市的新标志。登临凤仪台,妈祖石像以晴空祥云为背景,衣袂飘扬,远眺大海,端庄与肃穆中透着慈祥和博爱,她在默默地赐福人间,庇佑着渔民的平安归航,给人以自信和安慰。
妈祖圣迹
妈祖圣迹馆位于凤仪台景区,面积1500多平方米,是我国第一个介绍妈祖生平、传说、圣迹的艺术馆。圣迹馆重点选取了妈祖的十五个动人事迹和美丽传说,采用现代声、光、电自动控制系统,十五个故事,十五组景点,妈祖的圣迹被演绎得淋漓尽致。置身圣迹馆,细细了解妈祖,定会增添对这位海上女神――中国女性杰出代表的敬仰之情。
主要活动凤山妈祖炮会 凤山妈祖炮会是汕尾市人民政府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凤山祖庙旅游区重要民俗活动之一,所在地在汕尾市区东南面品清湖西畔,分布汕尾市城区,海丰和陆丰,辐射粤东、粤西、港澳台等地。 凤山妈祖炮会源于广西少数民族抢花炮的模式,在清乾隆期间已颇具规模。据汕尾市海丰县文物志载:明末清初,汕尾港“舟楫云屯,商旅雨集”,已成海邑一大区会。渔业和盐业生产迅猛发展,因此才有“海丰总埠”、“粤海关税”之政府机构的设立。一时二国(中国、越南)四省(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商贾云集,群雄毕至,汕尾港成为闽汕民系,广府民系,赣梅客的聚汇点,同时带来了各地的民俗风情和文化,特别是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给汕尾港提供新的发展机遇,故汕尾有小香港之美称。清乾隆壬戌年(1742年)祖庙扩建后,妈祖诞举行炮会这一民俗活动更加兴盛,该活动延至1949年汕尾解放中止。凤山祖庙炮会(俗称抢炮头),解放前采用竞抢方式,燃放彩炮23枚,获得1、2、3炮者象征财丁兴旺,幸运长驻;第4炮至20炮称平安炮,21、22、23炮称吉子炮,获得者幸福吉祥。获得1、2、3炮和吉子炮的人由理事会送去一个炮头镜供获得者供祀,来年获得者送回炮头镜并捐一本戏金酬谢妈祖。 凤山祖庙纪念妈祖诞辰1050周年活动 4月18日(农历三月廿三日),广东省汕尾市城区凤山祖庙旅游区管理处、凤山祖庙理事会在妈祖文化广场举行“纪念妈祖诞辰1050周年”活动。来之全国各地的嘉宾,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和社会各界人士、妈祖信众欢聚一堂,祭拜妈祖、沐浴妈祖恩泽、观赏地方戏曲表演、地方民间艺术巡游表演和汕尾市区中老年健身歌舞队、夕阳美健身队精彩的歌舞表演,亲自体验妈祖彩炮会的盛况,让远方的客人和汕尾人民大饱眼福。 民俗拜祭,热闹非凡。从农历三月廿日开始是妈祖诞拜祭活动的高潮,不知牵动了多少党政职员、农工商贾、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虔诚的心,他们不管身处何方,不管工作生意多么繁忙,他们都不会数典忘宗,妈祖神缘,家乡亲缘成了他们的牵挂。这些天,信众们早早地来到了天后阁拜町,备上荤席的全猪、全羊、四烧、四白,三牲酒礼和素席的发饼、糕点、糖狮、桂树等丰盛的祭品,顶礼膜拜,高兴地酬谢天后圣母庇佑家庭幸福,事业有成,丁财两旺,四季平安。在这里,没有粗暴的举动,更没有低俗的'话语,只有劝善的箴言、和谐的氛围,愉悦的笑语和真诚的祝福。 妈祖巡安,播洒吉祥。农历三月廿三日上午,妈祖巡安,所到之处,万人空巷,长号吹响,鸣锣开道,三十六位壮汉拥簇两乘妈祖銮驾,十八位宋代装束高大威武的仪卫队员护卫殿后,天后圣母旗,祖庙庙旗高雅庄重,汕尾首创的女子锣鼓敲打着时代的强音,具有100多年历史的八音大锣鼓齐奏优美动听的音乐,呈现一派和谐幸福的景象,彩灯、红灯笼高高举起,仿若祥光四射,扇舞翩翩起舞、生龙活虎,特具古韵的龙牙旗迎风招展、猎猎作响,十架小花车装上妈祖炮会内容和妈祖故事,成为一道亮丽的妈祖文化传播车,队伍庞大的太平醒狮舞着欢快优雅的节拍,组成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随妈祖銮驾巡安。这一天,社区的信众们抢先到妈祖銮驾预定停留的地方,手执柱香,耐心地等待着幸福一刻的来到。虔诚的信众中有耄耋之年的老翁,也有呀呀学语的孩童,这其中的内涵,用他们的话说:“我们所感受到的妈祖就是吉祥。”妈祖炮会,盛况空前。妈祖诞这一天,是汕尾市人民最关注、最热闹的一天,人们会不约而同地朝一个方向那就是妈祖圣地凤山祖庙。在这里沐浴妈祖赐予的吉祥,还可以参加和感受竞抢炮头的刺激场面。从一九九五年妈祖诞开始,凤山祖庙举办妈祖炮会,在沿袭清代竞抢炮头的模式上,首创竞标炮会,并冠以吉祥名称:“一帆风顺”、“双喜临门”、“三阳开泰”、“四季平安”、“五世其昌”、“乐临善家”、“七彩呈祥”、“发达兴旺”、“天长地久”、“头彩长虹”十个彩炮,逐项进行竞标,金额最高者为得主。妈祖炮会举办以来,每年都吸引数以万计的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和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赢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凤山祖庙妈祖炮会已列为汕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已申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地理位置凤山位于汕尾市区东南面,品清湖畔,为粤东旅游黄金海岸的主要景 点。山虽不高,但以形似一凤凰展翅而得名,登山远眺南海,水天一色, 舟楫如梭,近观古镇新姿,高楼林立,绿树婆娑,令人心旷神怡! 汕尾人祖籍多为福建,明末清初在风山下建“凤山祖庙”,渔家商旅 历来信仰妈祖,因而香火不绝,是广东著名的妈祖庙。随着汕尾港海道航线 的对外拓展,凤山祖庙也就成了汕尾人民、旅居台港澳同胞及海外侨胞寻根问祖的圣地。同时凤山祖庙作为汕尾港历史沿革的佐证,反映了当地古、近代的渔业、农业、商业贸易、交通运输以及文化艺术、传统习俗和民间信仰,是汕尾港的发祥地。 凤山祖庙已列为汕尾市城区文物保护单位,修葺一新,并开辟为旅游区,重修古戏台、凤山公园,建造天后阁、钟鼓楼、石牌坊,于风山顶峰塑一座高达16.83m的全国最高的天后圣母石像,是由468块来自妈祖家乡的优质花岗岩石雕刻而成。我国著名文学家冰心女士为石像题写了“天后圣母”四字。凤山妈祖石像的落成,犹如在红海湾畔缀上一颗绚丽璀璨的明珠,成为粤东明珠汕尾市的新标志。
篇9:妈祖祖庙导游词精选
庙岛妈祖庙,又称天后宫,俗称“娘娘庙”,坐落于庙岛之北的凤凰山前,东西临海,为圣洁灵秀之地。1985年,长岛航海博物馆设址于此。
庙岛妈祖庙建于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是中国北方最早的妈祖庙。最初称为沙门佛院,仅茅舍三间,因闽浙船民于院中专设奉祈妈祖的道场,遂改奉海神娘娘。后经元、明、清历朝重建、修葺,逐渐形成了现今之规模,既包括外、前、中、后四院,占地90亩(一亩=0.0667公顷)的古建筑群。
据史料记载,明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左都督杨国栋奉旨鼎建,为庙岛妈祖庙最具规模的一次扩建,崇祯皇帝御赐“显应宫”三个大字,使庙岛妈祖的神灵更为广远的播扬开去。清以后庙宇的维修也从未中断,康熙、乾隆、咸丰及光绪年间都曾进行过多次修葺。
登上28级台阶,古朴雄伟的山门就呈现在眼前,山门建于明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有门洞三间,“显应宫”三字嵌入琉璃匾额之上。山门内,有钟、鼓二楼分列东西,与山门相应的即是前殿了。
前殿的建筑年代与山门相同,清康熙甲午年曾大修,殿内塑有“嘉佐”、“嘉佑”两尊巨大站班,殿之正中竖一口锈迹斑驳的双齿铁锚,其高约1.5米,重约1吨。为航海博物馆的“馆徽”。关于这口铁锚的来历,据说是北洋水师“定远”号管带刘步蟾率舰巡防登州海域,曾到庙里进香,为向妈祖表示保卫海疆的意志与决心,行前特将这只国产的副锚沉于庙前的海底。立于这铁锚之侧,游子之心不免一凛!那距今100多年的甲午战争,至今仍让我们感觉着阵阵的创痛,那因政治上的腐败而导致军事上的失败的战争,将是不容我们有片刻的淡忘。
大殿是全庙最大的建筑,为硬山式结构。大殿正中悬挂着咸丰皇帝手书“神功济运”的匾额,可惜被毁。殿内,天后神像居中为暖阁内龙墩上,暖阁里4尊侍女,暖阁外4尊妃女。殿两侧有14尊站班,这些塑像多是宋、元时代的作品,其中4尊武将是千里眼、顺风耳、黄蜂元帅、白马将军;8尊文官为九江、八河、五湖、四海龙王及老少两尊站班。另外,殿内还有碑、碣、匾200余块和历代船只模型300余件。
由大殿至后宫为后院。后宫是全庙最北的建筑,建筑风格为歇山式,保留了明代的特点。宫内正位神台有铜铸镀金天后圣母像及2米高的九华青铜穿衣镜,后宫的东屋为天后圣母的寝室,寝室里除床帐、被枕等陈设一应俱全外,还存放着圣母的各种服饰及做工精致、小巧玲珑的绣花鞋等等。
相传天后圣母姓林名默,是福建泉州莆田人,生于宋建隆元年的农历3月23日,因她生下来整整一个月不会哭不会叫,所以父亲给她起名叫“默”。据说林默7岁时,已颇识水性,尤善医药之术。经常为乡人及船民治病不收钱财,甚得乡人尊敬。林默17岁时,逢一商船遇险,见许多人落水,她即投草化木,使落水者得木还生,因此被誉为神女。林默终身未嫁,后因病卒于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的九月初九,时年28岁,乡人念其德惠,在湄州屿为之立祠,名林氏孝女祠。
宋宣和年间,闽人徐竞奉命出使高丽,途中依乡俗供奉妈祖,回朝后上书朝廷,尽述妈祖途中神功相助的恩德,钦宝皇帝于是加封妈祖为顺济夫人,并颁告天下供奉信仰。
元至元十六年(公元1280年)忽必烈敕封妈祖为天妃。
清道光十三年(公元1834年)又加封为天后圣母。据史料载,林默共受历朝皇帝28次加封,直至天后圣母。今天,全世界妈祖信徒已逾2亿多人,主要分布于海峡两岸、东南亚各国及韩国、日本等地。我国大陆现有妈祖庙1500多座与湄州一水之隔的台湾省,妈祖庙已超过1500座,妈祖已成为沟通两岸关系的和平女神。而于北宋之前建造的大概仅有湄州屿和庙岛这两座了。
长岛航海博物馆于庙中各殿两廊均开设了中国造船史、海运史、航海技术史、海上兵事史和郑和纪念馆、妈祖史记馆等专题展室,馆藏各类文物、典籍、航模及图片等1000余件。从古代的鲸舟形陶器、汉代的陶船、隋代的双体船到现代的舰船,真实地记录了我们祖先航海的悠久历史。
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郑和宝船船模,其做工精巧、雕镂逼真,使人联想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郑和宝船船模在世界上仅有两只,一只由加拿大航海博物馆收藏,另一只则藏于长岛航海博物馆,为该馆镇馆之宝。由郑和宝船想到三宝太监七下西洋,那浩浩荡荡的场景,正显示着当时世界上最强大船队的神威,太平洋的汹涌波涛和印度洋的逆流漩涡,都阻挡不住郑和船队的从容风帆,在湄州屿虔诚拜祭了妈祖之后,站在汉白玉砌就的台阶上,三宝太监一身豪迈,有海神妈祖的“神功济运”,有大明王朝强盛的国威,有28000健儿的同舟共济,他开拓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航程,何其壮哉!那时的庙岛,那时的天后宫,那时的四海三江妈祖庙宇的香火,一定都在为福建五虎门的杨帆壮行而缭绕。
篇10:妈祖祖庙导游词精选
湄洲岛距离莆田市区42公里,因形如人的眉毛,嵌于万倾碧波之中,所以得名“湄洲”。它不仅是妈祖从小生活的地方,而且也是闻名海内外的妈祖祖庙所在地。朋友们,湄洲岛到了,请带好随身的行李物品,随我下船,大家要小心脚下,注意安全哦。
“千年神女庙,长护海霞红。”请看,展现在我们面前这座宏伟的建筑群是上世纪70至80年代,由各地的妈祖信众们筹资捐款,在原祖庙的基础上扩充修建的。整座庙宇分为五进,依山就势,建筑色彩依稀可见北宋痕迹。您瞧,它的外形象不象西藏的布达拉宫,古朴庄重,气势非凡呢!
各位请看,前面这一批批的进香队伍,他们有漂洋过海来的台湾同胞及海外侨胞,也有祖国内地来的进香游客。大家注意到了吗?在这些队伍的最前面都抬着一尊妈祖神像,哪位朋友知道这是在干嘛?其实啊,这些神像都是以前从祖庙挂分灵出去的,现在进香队伍将她带回来,这叫“妈祖回娘家”。 朋友们,请随我继续前行,咱们到山顶的妈祖石雕像去看看。从这升天楼往上,要登99级台阶方可抵达。而且从山下妈祖庙的牌楼到山顶的'妈祖像整条轴线总长323米,大家猜猜看,这99级台阶、323米各代表什么呢?没错,99蕴含有妈祖九月初九升天之意,而323是为纪念妈祖三月二十三的诞辰之日。好,各位朋友,这里就是妈祖山的最高点,眼前这尊仪态雍容,面部慈祥的妈祖造像,高14.35米,由365块花岗石砌成,它象征着妈祖保佑这14.35平方公里湄洲大地上的居民,一年365天天天平安幸福。请看,妈祖头戴皇冠,身着霞披,手持如意,遥望着大海。海的那头正是祖国的宝岛——台湾。在台湾鹿港朝天宫有一尊一模一样的妈祖石像与之隔海相望,共同维护着台湾海峡的和平与安宁。 是啊,妈祖的民间信仰从产生至今已经历了一千多年,它跨越时空,跨越地域,跨越人种,在全世界拥有1亿多的信徒。妈祖已经成为四海共仰的女神,成为慈爱与和平的象征。无论在大陆,还是在台湾、香港、澳门乃至巴黎、夏威夷以及世界各地的华人区,对于妈祖,实际上都是一种强烈的不忘祖先的意识。或许这就是妈祖信仰久传不衰的关键所在吧,朋友们,如果有机会,希望您能再次光临湄洲,欢迎拜谒这位奇女子,到时候,“请你的朋友一起来,湄洲来做客。”
谢谢大家!
篇11:佛山祖庙简短导游词
佛山祖庙建筑群位于祖庙路二十一号佛山市博物馆内,由祖庙、孔庙、碑廊、陈列馆和园林组成,占地 18600平方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东省文明旅游区示范点、佛 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祖庙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历经20多次重建和扩建,现存以万福台、灵应牌坊、锦香池、钟鼓楼、三门、前殿、正殿、庆真楼等明清建筑为主,具有典型的岭南建筑风格。
近千年的传承积淀,凝聚了珠三角人民籍供奉道教水神北帝司水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厚望,由此佛山曾于明清时期跃为中国四大名镇之冠和仅次于京师的天下四大聚之一,以水为财的佛山人在祖庙写下二十七铺以此为祖的光辉一页。
在祖庙的中轴线上,为酬神演戏而建的万福台,从顺治十五年至今,见证了广府大戏——粤剧发源地佛山三、四百年孕育无数名家的辉煌历程,保存了活生生的岭南戏曲氛围,焕发着粤剧朝宗和粤剧审戏台的影响力。以陶、砖、木、石、灰雕固化在祖庙内外的戏曲人物故事、角色、服饰、招式、造型,为粤剧寻根留下大量物证。
祖庙以其独特的岭南古建风貌和所存的冶铸、漆朴、箔金、雕刻,反映了明清至民国本地高超的工艺技术水平,融古代佛山经济、文化、宗教、民间艺术于一炉,展现着工商、科举、民俗、粤剧、武术五大文化主题,凝结成古代佛山的缩影。新世纪开始,设在祖庙的佛山黄飞鸿纪念馆,引发全世界黄飞鸿门人的寻根拜祖,叶问堂的开幕吸引上千外籍咏春门徒归宗朝圣,万福台的粤剧朝宗演出和佛山粤剧博物馆、国际粤剧珍藏馆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粤剧寻根之旅。在林海和夜色之中,交融着珠三角风情的古典婚礼和吉期神诞的北帝崇拜浪潮。祖庙这座号称珠三角诸庙之首的“古祠艺宫”宛如一颗明珠,道出一曲新韵。
佛山祖庙简短导游词4
佛山祖庙座落在繁华的祖庙路上,它历史悠久,是一座具有岭南特色的建筑物。
来到祖庙,第一眼就看见了一座红色的牌坊,牌坊上用木雕刻着两个大字——祖庙,这个两大字涂上了金漆,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牌坊下有三扇门,听爸爸说,大官走中间那扇大门,百姓走两旁的小门。走过大门,就会看到双龙壁,双龙壁上刻着两条龙在戏珠,雕刻家把它们雕得栩栩如生。
走过双龙壁,来到了灵应祠。灵应祠的大门上贴着两副对联。灵应祠的屋檐上用木雕雕刻着十四组故事。走进灵应祠,灵应祠的两边摆放着一个个天神的塑像。天神们手持兵器,神情严肃。像是在守护着这座灵应祠。祠的正中间放着北帝的铜像,他没带官帽,身穿龙袍,赤着脚。看起来非常慈祥。每到春节,人们都会进灵应祠烧香拜北帝,祈求好运。
走出灵应祠大门,就来到了锦香池。锦香池里放着一尊龟蛇合体石雕。传说只要用硬币掷中龟头就会无忧无愁,掷中龟手的话今年就会发大财。走过锦香池,来到了万福台,万福台在以前是给演员唱戏的,在台上是演员演的地方,在万福台的下面是老百姓看戏的地方。
佛山祖庙历史悠久,远近闻名,吸引了不少游客去观光游赏,欢迎你有机会来细细游赏。
篇12:佛山祖庙导游词
佛山祖庙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始建,明洪武五年(1372年)重修,至清代初年逐渐成为一座体系完整、结构严谨、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庙宇建筑。光绪二十五年(18),祖庙大修,形成今日的祖庙建筑群。禅城祖庙与肇庆悦城龙母庙、广州陈家祠合称为岭南古建筑三大瑰宝,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祖庙的正殿里庙内还陈设了许多珍贵的艺术品,如70件30种兵器铜墙铁壁仪仗,直径1.31米的巨型铜镜、大型铜鼎、铜钟和香炉。铁器有大铁鼎、铁鼎、铁画等等。园内还陈列有石刻匾额,明、清时期的石兽、碑刻唐代“贞观二年”款棋字阳文“禅城”,石片旁的复制品。重新组合复完的陶塑瓦脊,大量的金木雕建筑构件,大型铁铸武士立像,铁铸瑞兽、铁炮等等。这些陈列品集中反映了明清时期禅城高超的工艺技术。无怪乎,一些前来参观的外国朋友将祖庙誉为“东方民间艺术之宫”。
南北中轴线由万福台、灵应牌坊、锦香池、钟鼓楼、三门、前殿正殿、庆真楼等建筑物组成。其整体布局规整庄严,疏密有致,禅城是广东木雕的重要产地之一,以红木雕刻为主,也有贴上金箔而成为金漆木雕,佛山木雕以其刀法利落。
最值得称道的是祖庙的建筑装饰大量采用了陶塑、木雕、砖雕、灰塑等。正反两面均有以戏曲故事为主要题材的雕塑,东廊的.“郭子仪祝寿”,它建于明正德十六年(15)。
从建筑的角度看,祖庙是一组建筑艺术高超,装饰工艺精美的具有岭南特色的建筑群。南北中轴线由万福台。灵应牌坊。锦香池。钟鼓楼。三门。前殿正殿。庆真楼等建筑物组成。其整体布局规整庄严,疏密有致,亭台廊榭的设置严格遵守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原则,以藏和露的巧妙辩证让游客觉得其内部空间含蓄、内敛、复杂、神秘继而产生肃然起敬之感。
篇13: 佛山祖庙行作文
佛山祖庙行作文
今天是春节的大年初四,爸爸妈妈带我去游览佛山最著名也是最热门景点――祖庙。
刚到祖庙,我就感受到了浓浓的节日气氛。这里人山人海,门口矗立着一个大大的花灯,格外显眼,上面几只雄赳赳的大公鸡向人们宣告鸡年的到来。
祖庙正殿气势宏伟、雕梁画柱,大门的顶上有一整排的精致砖雕,表现了各种的历史人物和场景,非常气派。殿内除了有镶金的'佛像外,还展示了古代衙门的各种兵器和用品,很多我都是第一次见到,令我大开眼界。
祖庙里除了在举行兰花展,还有各种传统表演:蒙古族歌舞、粤剧、武术和舞狮表演等。最让我感兴趣的是舞狮表演:一红一黄两只狮子相互嬉戏,与观众诙谐互动。然后,一只大黄狮子猛地跳上了2米左右高的铁桩,并边跳边跨过一排十来根铁桩,让人着实为狮子捏一把汗,同时也为舞狮者的高超技艺和英雄胆识而赞叹。
这次祖庙之行让我大开眼界,同时也领略了不少中国的国粹,让我为身为中国人而自豪!
篇14:广东佛山祖庙导游词
佛山祖庙坐落在佛山市祖庙路的闹市中。它是供奉道教崇信的北方玄天大帝的神庙,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公元1078--1085年),元明北帝庙,明代改称灵应祠;因为宋元以后这里一直是佛山各宗祠公众议事的地方,成为联结各姓的纽带,所以佛山人习称它为祖庙。
佛山祖庙
祖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3500平方米。原建筑已于元末焚毁,明洪武五年(1372年)重建,以后经过二十多次重修、扩建,终于形成一座规模宏大、制作精美、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浓厚地方特色的古建筑群。祖庙由排列在南北向中轴线上的万福台、灵应牌坊、锦香池、钟鼓楼、三门、前殿、正殿、庆真楼等建筑组成,结构严谨、体系完整。
佛山祖庙
万福台
万福台在祖庙最南端,是一座专供粤剧演出的大戏台。粤剧起源于佛山,每年六七月份,在外演出的各戏班都返回佛山,解散旧班,重组新班。依照惯例,新戏班的头场演出必在祖庙的万福台进行。此建筑为歇山卷棚顶,台面宽三开间。前后台用金漆木雕隔板分开,隔板两侧设门供演员出入。隔板正中的上部雕刻福禄寿三星;下部雕刻戏曲故事“曹操大宴铜雀台”的场面;左右分别雕刻降龙、伏虎二罗汉。这些金漆木雕刀工洗练、技艺娴熟、笔法粗矿。
灵应牌坊
万福台对面是建于明景泰二年(1451年)的灵应牌坊。牌坊北侧是锦香池(图四)。池中有石雕龟蛇蟠蚪,是北帝的象征。锦香池两侧为钟鼓楼和崇敬门、端肃门。两门旁的墙壁上饰有砖雕、灰雕和陶塑。其中的陶塑最是引人注目。东侧陶塑十一形象苍劲的老者,面露微笑,手擎宝镜,象征日神;西侧陶塑是一美丽的妇人,婀娜多姿,手擎宝镜,象征月神。
三门
锦香正北的三门建于明景泰初年(1450),是进入祖庙殿堂的正门(图五)。建筑考究,檐下自东向西装饰着金漆木雕花柱(图六),雕刻内容均为民间流传的故事。屋顶有陶塑人物瓦脊横贯全顶,陶塑高约1。5米,全厂31。6米,由152个人物组成,有“文如璧”字款。这种多姿多彩、生动有趣的陶塑人物瓦脊,使建筑物更显得高大壮观,富丽堂皇。
前殿
跨过三门,即位前有香亭的前殿。殿中供奉道教尊崇的诸神贴金夹紵造像。值得专的是殿中陈放的金漆木雕大神像,它是祖庙殿堂里重要的陈放。神像正面分上下两层,上层雕刻内容是“李元霸伏龙驹”的场面。整个金漆木雕的下层最为精彩。画面中的李元霸暗指鸦片战争后加入反清义军的粤剧演员李文茂。是雕刻的众多人物手中,高举着写有“李”字的旗帜,这字实际也是暗指参加义军的李氏。广东民间把“龙驹”比作“红鬃烈马”,把洋人特别是英国人叫“红毛鬼”。所以“伏龙驹”就是驯服“红毛鬼”的比喻。尤奇妙的是,这幅表现古装戏剧的画面中,竟然混着几个头戴礼帽、身穿燕尾服的洋人。他们或被打翻在地,或跪地求饶,丑态百出。充满了广东人民对侵略者的憎恨。据说这幅构思绝妙的金漆木雕,是光绪年间黄广花圈假冒死用一年的时间创作出来的.
大殿
前殿北面即为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的大殿,这是祖庙中年代最早、最重要的建筑,地方宗祠活动就是在这里进行(图九)。大殿正中供奉一尊北帝铜铸造像,铜像重约2。5吨。这尊北帝像端坐在神龛内,慈眉善目,五屡长髯飘在胸前,服饰华贵,1双足。铜像的饭狻⑽鞑考笆肿闳?刻?穑??鹕裣窠鸸獠永茫?欠鹕焦糯?そ匙吭街?旒际醯奶逑帧?/P>
庆真楼
大殿北侧的庆真楼建于景嘉庆元年(17),是祖庙建筑群中最晚的建筑物,楼为二层(图十)。相传这里曾是佛山最高的地方,属佛山十景之一,登上庆真楼可以饱览祖庙和佛山的全景。
篇15:广东佛山祖庙导游词
佛山祖庙建筑群位于祖庙路二十一号佛山市博物馆内,由祖庙、孔庙、碑廊、陈列馆和园林组成,占地 18600平方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东省文明旅游区示范点、佛 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祖庙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历经20多次重建和扩建,现存以万福台、灵应牌坊、锦香池、钟鼓楼、三门、前殿、正殿、庆真楼等明清建筑为主,具有典型的岭南建筑风格。
近千年的传承积淀,凝聚了珠三角人民籍供奉道教水神北帝司水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厚望,由此佛山曾于明清时期跃为中国四大名镇之冠和仅次于京师的天下四大聚之一,以水为财的佛山人在祖庙写下二十七铺以此为祖的光辉一页。
在祖庙的中轴线上,为酬神演戏而建的万福台,从顺治十五年至今,见证了广府大戏——粤剧发源地佛山三、四百年孕育无数名家的辉煌历程,保存了活生生的岭南戏曲氛围,焕发着粤剧朝宗和粤剧审戏台的影响力。以陶、砖、木、石、灰雕固化在祖庙内外的戏曲人物故事、角色、服饰、招式、造型,为粤剧寻根留下大量物证。
祖庙以其独特的岭南古建风貌和所存的冶铸、漆朴、箔金、雕刻,反映了明清至民国本地高超的工艺技术水平,融古代佛山经济、文化、宗教、民间艺术于一炉,展现着工商、科举、民俗、粤剧、武术五大文化主题,凝结成古代佛山的缩影。新世纪开始,设在祖庙的佛山黄飞鸿纪念馆,引发全世界黄飞鸿门人的寻根拜祖,叶问堂的开幕吸引上千外籍咏春门徒归宗朝圣,万福台的粤剧朝宗演出和佛山粤剧博物馆、国际粤剧珍藏馆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粤剧寻根之旅。在林海和夜色之中,交融着珠三角风情的古典婚礼和吉期神诞的北帝崇拜浪潮。祖庙这座号称珠三角诸庙之首的“古祠艺宫”宛如一颗明珠,道出一曲新韵。
★ 佛山祖庙导游词
★ 佛山祖庙的导游词
★ 作文300
★ 作文
★ 作文范文
★ 分享 作文
★ 范文作文
★ 作文材料
★ 感谢信作文
祖庙作文(精选1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