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elva”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3篇儿时的老家作文850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儿时的老家作文85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目录
篇1:儿时的老家作文850字
儿时的老家作文850字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破蛋于一个普通的人家,家族中孩子众多,我是那种赶在中间出生的人,不如大的能干,不如小的受人喜爱,于是乎,我顺理成章的从爷爷奶奶的家转移到外公外婆的家,怎么说了我虽然在“堂”这一系里面已经翻不出什么风浪但我却是我外公外婆的长外孙女,也是唯一的外孙女。五岁以前的事我已近记不清了,只知道外婆每每教育我的时候就会讲小时候她因为背我磨坏了多少根背篓带,从而达到我感恩戴德的效果,说实话这招对我来说是管用的,至少来说现在我任然记得。五岁后,外婆家不再是我一个人的天下,来了一个我当时十分敌对的表弟,也就是我外婆的小孙子,我时常担心我的地位朝夕不保,但后来的我们在你一拳我一脚的亲密对话中逐渐友好的长大。再后来的后来我的小表妹出生了,就这样我们三个人至今仍在外婆家友好的成长。
我家的的地理位置也是十分有趣,外婆家四周环水,两旁是竹林小溪,前面是长江分流,从我外婆家直径往河里走不足两分钟必到,当时我有一只忠实的追随者,它没有名字,但是他是我一手养大的狗,每次以秒计数的下河,但它总会在到河边的前一刻等着我的到来它才开始跑。现在回想起来我外婆的家正是那种小桥流水人家的代表。但爷爷奶奶不同,爷爷奶奶家海拔甚高,水田良多,所以名为水田坝,但风景不似外婆家有一股子小女儿家的婉约柔美,站在爷爷家的旁边的悬崖上向远处眺望,视野辽阔,对面朦胧的高山像极了从苏轼的山水画里印出来的一样,远远望去有一股子,王权在手,天下我有的的磅礴气势。我的爷爷家盛产苹果圣女果一类,我外婆家则更加丰富,梨子、桃子、李子、脐橙、柚子等等等等,总之我的童年从来不缺水果打牙祭。小时候我就知道外婆家适合夏天,虽然炎热但却尤其适合下河游泳,下午还可到后面的竹林纳凉顺便在小溪里面搬螃蟹;奶奶家冬天最是美丽,水田都干枯了但上面还存留着秋季稻草的墩子,冬夜过后,推开门,刹那间到处都是雪人整个世界变成的一片白色,那种激动的心情至今我任然记得。
现在的我既没有住在婉约可人的家也没有住在冬日白雪皑皑的家,我失去了我的两个老家,在我初三的时候彻底失去了。我们搬出来了,搬在了小镇上,那个小镇虽然也很美丽但是不及我两个来家的十分之一,我在外婆的老家被推了,当时我还在上学,我外婆一直没说,后来无意间我知道了,我的泪瞬间涌出,倒不是我有多伤心只是不敢相信我从小长到大的'家变成一g黄土,一g长满野草就像哪里从未有过我的痕迹的黄土。
奶奶的家在上个高一的时候没有了,一场灾难让奶奶这根紧崩的神经彻底断了,毅然决然的离开了老家,就再也没有上去过了,我也因为各种事宜没有上去过,也许心里存着这样的思想,就算上去了,也再找不回那年冬日的清晨我打开大门一股冷流直扑我的脸颊,抬放眼望去一片白雪皑皑那种惊叹和喜悦,我愿意把那种心情存在记忆里将美好的东西发酵沉醉于我的梦乡。
我的老家都已经变了,变得它我不认识我,我不认识它了,现在的我怀恋小时候的时光,怀恋外婆家的等我的那只狗,怀恋那场白雪。
篇2: 儿时记忆之老家的院落散文
儿时记忆之老家的院落散文
我五岁半前一直和爷爷、奶奶住在老家的村子里,依稀记得院子的布局,院子大小不足半亩地,东西向,两间堂屋坐北朝南。
西边的一间是爸妈的新房,新房里靠西墙是一张木制双人床,经常散发着农药的刺鼻气味,那是奶奶怕生虫、长虱子跳蚤之类的东西而在苇箔上喷洒的一些农药的味道。床的东侧南墙上是一扇木格子窗户,用白纸糊着,风大的时候忽闪作响,儿时印象中我是很害怕这种声音的,都是我先睡着了,才让妈妈睡觉。妈妈进城后,我就一直跟爷爷奶奶睡东屋,西屋也就成了我和小伙伴们白天过家家的场所。窗子下方是一张两抽屉的实木桌子,沉得很,桌子上放着梳子、煤油灯、蜡烛、洋火(现在叫火柴)等一些日常用品。桌子的东侧放着一个木橱子,主要是放被子用,据说是奶奶当时的陪嫁。再东侧是西屋的正门,正门对着的北墙上挂着一面镜子,从我记事起,镜子就有些斑驳不清楚,左下角的刘胡兰革命剧照倒是清晰可见,镜子后面经常放一些妈妈认为重要的东西。镜子的上方贴着一张列宁的军装图像,目光炯炯有神,让人看了虎虎生威。北墙边上还放着一个粮囤和奶奶的老式织布机。
东屋是爷爷奶奶的房间,中间用苇箔和芦苇席隔成东、西两间,进得正门便是西间屋,向右一拐便是东间屋。西间屋算是客厅,正门对着的靠北墙搁置着一张四方的八仙桌,摆着一些坛坛罐罐,主要是放油盐酱醋用。记忆最深的是奶奶用猪皮炼得大油,白花花的油脂是我儿时的钟爱,拿个窝头,挖上一勺放入其中就着吃,奇香无比。厅间放置一张低矮的四方桌,围着几个小板凳算是餐桌,此刻想起奶奶包的好吃的粉条猪肉水饺,不过在我印象中我只吃奶奶给我咬过的饺子边,到以后十多岁了才开始全吃。餐桌不太常用,一般喝汤(我们老家管吃饭叫喝汤)时都端着碗到胡同口,蹲在条板上和邻居一边拉呱一边吃饭,有时还互相交流一下碗中的“美食”。东间屋算是卧室,基本和西屋是对称的,摆设也基本一样。靠东墙是一张床,我和爷爷奶奶住,窗户底下的桌子上杂七杂八,找东西一般得翻个遍。爷爷的修脚工具也在其中,可能爷爷太能走路,有点甲沟炎,他修脚时我就依偎在他身边,场景历历在目。
爷爷这一生也充满了传奇,据说年轻时上战场抬过担架,后来解放了贩过私盐、布匹,再后来我就知道了,在县城卖过水果、花生、瓜子等杂货,由于他的生意经历和良好的口碑,上世纪八十年代,村里的油坊开起来后就由他出任“销售经理”,工具就是一辆地排车、一个油桶、一个油勺、一个铁质漏斗,当然还有一个破提包(装钱用,挂在地排车的车辕上),主要销售渠道就是满县城家属院转悠,每天晚上回到工厂小学和我挤住在五、六平方的厨房里,一卖就是四、五年,从来没有一笔坏账,据父辈说爷爷年轻时从来没输过,主要是精明,会算账,见好就收。当“卖油翁”期间,爷爷大概挣了一万多元,爷爷说是给我上大学用,后来都被爸爸用在给爷爷看摔断的腿上了。爷爷九十四岁去世,(已经八十六岁,正值女儿出生)骑三轮车驮着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去看戏摔断了右腿,瘫痪在床八年,后来女儿回老家见到老爷爷就叫“八十老爷爷”,当时期盼爷爷和女儿一起能学会走路,但奇迹终究未出现,于冬天仙逝。如果不是这种境遇,得益于爷爷年轻时的身体积累,活个百八十岁没有问题,就是瘫痪在床时也能吃上一碗红烧肉。爷爷是个热心的人,走街串巷时间长了,东家西家的事他比谁都熟,尤其在介绍对象问题上,光我知道的就得十几对,人家都说他看得贼准,很多人也都找他保媒,包括我二姨,我跟着去的,走了一趟就说成了,爸爸卧病在老家的医院,二姨夫一直随叫随到,伺候父亲,直至临终。
桌子东侧的橱子要小很多,可以说只是一个柜子,上方有个盖子,能上锁,主要是奶奶防我这个馋猫,奶奶时常把好吃的零食锁在里面,成了哄我开心、让我听话的宝箱。记忆最深的是鸭梨,鸭梨刚买来时有些木质化,生涩难吃,但在柜子里捂一短时间,就香甜可口了,在那个年代,只有等我闹得欢、口水难止时,奶奶才从柜子里拿出一个给我解馋。
院子的最西面是一间低矮的`灶间,东南角是灶台,风箱靠西墙,拉起来时“呼哧、呼哧”的,风力老大,儿时一听风箱响,就知道离吃饭时间不远了,不能跑远玩去了。土砌的灶台上是一口大黑锅,用来炒菜、做饭,后来爷爷在城里买花生、瓜子等干货,也是用它混上沙土来炒,这些也是我儿时的零食。东墙上贴着一张灶王爷的彩图,每年的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奶奶都要祭奠一番,好像叫灶王爷上天朝拜,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年来的工作。北墙上堆着柴禾,主要是棉花、玉米、小麦的秸秆和一些树枝,记得有一年曾着过一把火,厨房的四面墙上黑漆漆的,可能是当时烧的,也可能是平常做饭时烟熏的。
厨房和东屋夹角处,也就是院子的东北角,长着一棵石榴树,年代说不清了,反正从我记事起就有了,虽不是枝繁叶茂,但也是绿叶红花,煞是喜庆。每年的阴历八月十五左右都有成果,还记得有一年因果子不多,和难缠的婶子家抢石榴,我一个人和她们娘几个抢,最后没抢过她们,呕了一天的气没吃饭,还是奶奶用鸭梨哄得我开了心,当时爸爸和叔叔家只有我一个男孩,奶奶还是最疼我这个唯一的孙子的。
院子的南临是三奶奶家的堂屋后墙,厨房和南墙的犄角处是一个只能容一人的露天茅厕,紧挨厕所的北面是一个五、六平米见方的粪坑,家里的垃圾、秸秆都填在里面,有点像现在的沼气池。每到春耕秋种前,爷爷就一车车的往地里拉,在地头堆沤一段时间撒到地里做底肥。还记得每到耙地时,爷爷在前面牵着牛,让我站在耙上来增加耙的自重,以求耙的深些,也就是现在说的深耕深松。现在种地不是旋耕就是免耕播种,导致耕地的耕作层越来越浅,现在家里的粪坑也没了,有机肥源没了,造成现在耕地有机质降低、耕作层变薄,现代的耕作制度弊病也日益凸显。
院子的中心位置是一口机井,压出来的水清冽甘甜,用瓶子装满水后,加点糖精,兑上点醋就是儿时我们喝到的最好的饮料,那时从来没有拉过肚子,现在的孩子嘴唇碰点凉水还不被父母批死。
井的西侧是一棵五米多高的枣树,再往西就是一个两米深的地瓜窖,经常是小伙伴们玩捉迷藏时的藏身之地。最西面就是大奶奶家四叔的院墙了,四叔家的枣树枝子搭在院墙上,每到结枣子时,我和小伙伴们就搬个梯子隔墙摘着吃,当时也奇怪,一样的东西就是觉得别人家的比自家的好吃,这可能也是和小伙伴们一起共享成果的缘故吧!好在当时刚结婚的四婶子大度,不和我们计较,有时家里有好东西吃了,还把我们叫到家里品尝。
大门在院子的西南角,大门底下放着地排车和种地用的锨、耙、犁、锄等工具。出了大门是一条五、六米长的东西向巷子,巷子的北面是四叔家的院墙,南面堆放着爸爸买的条石,也是儿时伙伴们过家家、吃饭、玩耍、写作业的主要场所,功能大概相当于现在流行的会所吧!条石本来是我家的,可是后来婶子家翻盖家东的新屋,被她强行搬走了。
时隔三十年再回老家,院子明显小了许多,两间堂屋都已坍塌,只是为了发送爷爷、奶奶,爸爸把西屋翻盖了一下,东屋的残垣断壁依旧还在,其他的都没了踪影,一直是大爷爷家的二大爷逢年过节给扫扫院子,现在二大爷也随我堂弟进城了,爸爸也追随爷爷奶奶去了,从此便少有人问津。
老家的老院像是功德圆满地完成了他的使命,但在我记忆深处,它是曾经多么的敞亮、洁净、静谧、安详,像我印象中的爷爷、奶奶………
篇3:儿时作文
20xx年
漫长的一天就这样过去了,又到了吃晚饭的时间。这一天里阿凤什么都没做,除了玩手机。按照阿凤的话来说她除了玩手机实在想不出该干些什么,每天都特无聊。
“今天上午在学校见到了阿龙,阿龙现在比他爸还高了,俩父子在操场跑步。”妈妈扒了一口饭对阿凤说,“哦。”阿凤只应了一声,虽然阿凤嘴上没说些什么,但她内心的思绪早已飞到了9年前。
20xx年
在校园处的一棵大榕树下远远地可以看到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在玩泥巴,那两个小孩就是阿凤和阿龙。那时他俩刚上小学一年级,周一到周五校园是热闹的,到了双休日学校里也总能看到他俩的身影,时而走、时而跑。“昨天我在学校里发现了一个特别隐蔽的地方,那里可以作为我们的秘密基地。”阿龙躺在草坪上,嘴里叼着马尾巴草看着蓝天对阿凤说。阿龙发现的“秘密基地”其实是一棵树,一棵差不多两米高的树,那棵树内部足以容得下阿凤和阿龙两个人的身躯。到了下午,阿龙就带着阿凤来到属于他俩的秘密基地,“以后我们去学校外面买辣辣可以带来这里吃,也不怕有人会发现我们偷买辣辣吃了。”阿凤说,她为阿龙的新发现而感到高兴。两人迫不及待地钻进“秘密基地”里去,树的内部有很多分枝,但某些较粗分枝足以承受他们两人的重量。他们还没来得及在这“秘密基地”里多玩耍一番,阿凤妈妈的声音就在校园里回荡了起来“阿凤…阿凤,回家吃饭啦!”阿凤听到妈妈的声音连忙从“秘密基地”里钻了出来,“妈妈,妈妈,我在这。”阿凤向妈妈走来的方向说到。阿凤妈妈的声音离他们越来越近,“你们在这里干嘛呢,阿龙,你的妈妈也正到处找你吃饭呢,快回家吧。”阿凤妈妈对阿龙说,接着又转头对阿凤说:“还在这干什么,快回家去!”没办法,阿龙和阿凤两人只好灰溜溜地各回各家了。
阿龙的爸妈和小凤的爸妈是同一所学校里的老师,每个学期的期末考完试,阿龙爸妈和阿凤的爸妈都会去学校改评学生的试卷,或者在多媒体教室里开会。阿龙和阿凤有时去教学楼上找他们,但阿龙和阿凤觉得听校长讲东西太无聊了,后来也就没有再去。俩人只好在校园里四处玩耍。那时阿凤家里还没有买电脑,阿龙家早已有了电脑。阿龙经常跑到阿凤家找阿凤,让阿凤去他家和他一起看电影。阿凤第一次看《举起手来》就是在阿龙家看的。阿凤现在还记得当时他俩经常在电脑上玩的游戏:动漫明星大乱斗,好像是这个游戏名。每次打游戏阿凤都是靠耍嘛赖赢的阿龙。有时阿龙或者阿凤一个人走在校园里,有些老师见到了都会忍不住问,阿龙(阿凤)呢?怎么没和你在一块玩?
每天下午放学,阿凤书包都还没来得及回家放,就直接跑去阿龙家和他一起看电视。当时少儿频道在放《巴拉拉小魔仙》。阿凤和阿龙家一个在楼上一个在楼下,有一段时间也不知道谁出的主意,画了一张寻宝图,还说要一起去找寻那些藏在地下的宝藏。说来也奇怪,阿凤和其他女孩子不一样,不喜欢玩布娃娃和过家家,反倒喜欢玩手枪或者汽车这种男孩子玩的游戏,而且还喜欢和男孩子一起玩。那一年,阿龙拥有了一辆新的蓝色自行车,整天都在校园里骑来骑去。阿凤见了,也想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于是就每天缠着妈妈,缠着妈妈给她买一辆。后来,妈妈终于满足了阿凤,给阿凤买了一辆红色自行车(当初买的时候还是阿凤选的这颜色)。打那之后,校园里总能看见阿龙和阿凤一前一后骑自行车的身影。
阿龙比阿凤大一百多天,那会俩人的个头都差不多高。现在阿龙的个头有180了吧,阿凤想。听阿凤妈妈说,在幼儿园时阿龙和阿凤经常在一块打架,但这些阿凤早已记不起。后来,就这样到了四年级,不知为何阿龙和阿凤就不在一块玩了。现在,阿凤都还没见过阿龙,只听说去年阿龙中考考上了市一中。
那么多年过去了,大家都长大了。我想,如果现在阿凤再一次见到阿龙也只会说那一句简单的“你好”吧。
篇4:我要的不过是一场儿时的旧梦作文850字
我要的不过是一场儿时的旧梦作文850字
我要的,不过是一场儿时的旧梦。梦里有芦花,也有青螺……
我的童年,是在一弯浅浅的小河边度过的。河的两旁,尽是芦苇,每逢秋季,便芦花飞舞,犹如漫天飞雪。我在这漫天飞舞的芦花中,过了一年又一年。
河边的土地是松软的,光着脚丫踩在上面很舒服。小河并不清澈,里面有厚厚的淤泥,还有我爱吃的青螺。我光着脚站在松软的河滩上,他赤着足泡在秋季的河水中。
“第十七个,十八个――一个,两个……”我拖着腔,一遍又一遍地数着河滩上的青螺,墨绿色的河螺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着迷人的光泽,折射着我的笑颜。
“几个了?”他说着,俯身又将手伸入淤泥里摸索,缓缓动着步子,两鬓的白发好像秋季的芦苇在空中飘荡。不一会,他扬起手臂一甩,沙哑的声音在我听来是最动人的音符:“十九个了。”河螺以抛物线的路径落在河滩上,骨碌骨碌地滚到我的脚旁。我笑弯了眼:“爷爷,河螺。”
已俯下身的爷爷听到我的声音,又直起腰,手握拳状锤了锤后腰:“小家伙真会折滕爷爷这把老骨头。”这时的芦苇笑弯了腰,抖落了头上的白色飘絮,顺着风在小河漂流。
爷爷小心地移动着,靠近河滩,手背在身后,我扑到他身上,抓住臂弯。他逗着我,把手一会伸在身前一会放在背后,我跟着手的移动围着他的'身子转圈,“咯咯”地笑着,像风吹过风铃,发出“叮呤呤”的快活声。终于,风停了,风铃不响了。我累了,不再转了。嘴巴一撇,爷爷爽朗地笑着,把手伸到我面前,握紧拳头。他的手真大啊!紧握的拳头像一块鹅卵石。
我迫不及待地掰开他的手心,一只蚌静静地躺着。他的手真粗糙啊!长满厚茧的手心像沙坻一样,磨着我稚嫩的手。我抓着河蚌,蹲在地上,好奇地看着。却不曾注意,那张大手上因捉河蚌而被咬伤的手指,此时正红肿着。那挽起的裤腿,暴露在空气中的小腿,因河水的浸泡而泛白。
爷爷揪下几朵芦花,放在嘴里嚼烂,覆在手指上,躺在芦苇上枕着手臂,任芦花扫着脸颊,喃喃自语:“芦花可是好东西。”
夕阳倒映在河上,扑朔迷离,人影散乱,燕子划过长空。从芦苇深处,芦花海中,洪亮十足的声音响起:“芦花飘雪迷洲渚,送秋水,连天去。一叶小舟横别浦,数声鸿雁,两行鸥鹭。天淡潇湘暮。蓬窗醉梦惊箫鼓……”余音久久回荡,荡漾在芦花深处,惊起一滩鸥鹭。
芦花飘雪迷洲渚,在芦花随风入土时,爷爷叶落归根。
数声鸿雁,两行鸥鹭。天淡潇湘暮。蓬窗醉梦惊箫鼓,回首旧人在何处?
我要的,不过是一场儿时的旧梦。梦里有芦花,有青螺,还有他……
篇5:老家作文
老家作文
当我再次抬头仔细地仰望那轮熟悉的`明月,不时觉得时间过得真快,有是中秋节了,我从那轮明月里看到了一样的房屋,一样的庭院,一样的笑脸,可它渐渐消失在我眼前
小时候,中秋节日无疑是我最盼望的节日,因为那一天我可以随心所欲.我
篇6:老家作文
今天是我奶奶的生日,中午我们去吃自助餐庆祝,餐厅在一栋高楼的64层,进去的时候看到里面有很多好吃的,有烤牛肉、龙虾、鲍鱼、蛋糕等、还有一个四层高土色的东西,不停地往下流着,我问妈妈那是什么?妈妈拿个棉花糖在那儿挡了一下给我吃,这下我才知道原来是巧克力,
老家作文
,
篇7: 老家作文
我的老家在南京高淳,每到周末,爸爸总会开车带我回老家。从南京到高淳全程高速,1个小时左右就能到,爸爸说,他当年从高淳来南京上学的时候,还没有修高速,大巴车要在普通道路上摇摇晃晃开4个多小时。
高淳是南京的南大门,田园风光,环境优美。爸爸出生长大的村庄紧靠着固城湖,叫港口村。从县城到乡下老家,会经过一条必经之路――水慢城路,这道路两边种着笔直的水杉林,宽阔整齐、处处鸟语花香。爸爸说,他当年从村里去县城上学时,这路还是窄窄的石子铺成的路,自行车骑上去特别容易摔跤,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爸爸在南京工作安家以后,港口村里的老宅只有爷爷奶奶住了。爸爸的车在村里停车场停稳,我总是第一个下车,沿着长长的巷子的水泥路往前冲,大喊着去找爷爷奶奶。爸爸说,在他和我这么大的时候,巷子里的这条路还是泥土路,每到下雨去上学,他总会在湿滑的道路上摔几跤才能到学校。
每次住在老家,爸爸都会带我去村里祠堂,祠堂里供奉着我们港口村的祖先,写着港口村发展的历史。爸爸指着一堆牌位的其中一处对我说,这里面曾经有一位祖宗,带着部队去过缅甸,打击过日本鬼子。我在学校里听老师讲解过南京大屠杀,没想到我的祖宗中也有抗击侵略者的将军,我真的无比自豪。
从村里祠堂回家的路上,会路过一处大操场,操场上旗杆竖起五星红旗,操场的尽头,是一座戏楼。爸爸说,他小时候最盼望的,就是这戏楼上唱戏的时候,那时候家里会来很多亲戚,做很多好吃的,他可以不用做作业,还可以带着小伙伴在戏楼里捉迷藏,比过年的时候都要热闹。
我抬起头看爸爸,看见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想起我看见的路和爸爸那时候的路,回头看看祠堂,不知道祠堂里的那些祖宗是走过怎样的路去的战场?
五星红旗在蓝天下飘扬,爸爸对我说:李鱼,这里是我们的根,无论走多远,我们都要记住老家的路。
篇8: 老家作文
在泾县与青阳交界的地方,竖立着一块石牌,上面刻着红彤彤的三个大字查济村,这面古色古香的石碑,仿佛诉说着岁月的沧桑。踩着暑假的尾巴,我踏上了这次查济寻月之旅。
车子翻过陡峭的山脉,向西远望是烟雾缭绕的九华山,路边几条黄牛低着头静静地吃着野草,时不时用尾巴赶着牛虻。看到我们来了,小牛瞪大眼睛好奇地注视着我们。
蟋蟀在草丛里轻轻地吟唱,空气中弥漫着阵阵的清香,到了查济村的村口,地势稍显平缓。只见眼前的荷花一望无际,虽是黄昏时分,也应了那句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叶下面,几条调皮的小鱼欢快地游动着,青蛙此起彼伏地呱呱叫着。这时候,鸡妈妈展开双翅,咕咕地叫着,后面跟着一群毛绒绒的小家伙,正在向被夕阳染红的鸡圈走去,远处,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吃过晚饭,我和爸爸兴奋地走出家门。走近山涧的小溪,借着旁边的路灯,依稀可以看见里面的小鱼儿,依然快活地游着,仿佛夜晚才是它们自由的天地。没有灼热的太阳,没有捉鱼的顽童;水蜘蛛也蹑手蹑脚地在水面上蹒跚着,似乎等待着猎物的出现。一轮明月,挂在溪边的古柳上。月色如薄雾一般笼罩在荷塘之上,若隐若现,若即若离。月亮在云中漫步,一会扮作圆润的大圆盘,一会又扮着害羞的小姑娘。星星眨巴着眼睛,仿佛有一堆心思,要向我们诉说。
我和爸爸沿着溪边行走。夜色中,仿佛可以听到荷花绽放的声音。这时候,荷塘中,朵朵粉红色的荷花里慢慢冒了出来,中间星星点点的几朵白色荷花,也借着月色怒放。爸爸感慨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我也作一句:“天下同月,以月思乡!”
篇9: 老家作文
前几天,我再次回到了我的老家――资中,前往爷爷家时,第一次走了一段泥巴路,虽说把我弄得十分狼狈,可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别有一番风味。
“轰隆”一声巨响后,摩托车在一个与乡村小路相连的三岔路口停下我和爷爷先后下车,我一见泥泞的小路,眼睛立刻火热了起来,那股在胸膛中熊熊燃烧的热情,就像年轻的斗牛士,迎接他的第一头公牛的那种跃跃欲试。我顾不得给爷爷说,只是三步并作两步快速向前,跑向那条小路的同时,我还不忘边跑边喊:“泥巴路,你等着,我来啦!”
“吧唧”,泥浆点衣;又一声“啪啦”湿泥入鞋。我才进入那泥路两步就被“袭击”了两次,出师不利的我就是借十张脸皮,也没脸说这条小路很容易走。于是,我这马大哈也小心了起来。那里有块砖头,跳上去,这边地干一点,蹦过来。我虽说也是“眼疾脚快”,可轻车熟路的爷爷出发得晚,却以他那当农民的丰富经验与他对自然恶劣环境的超强能力很快超过了我,给我了一个“后发制人”,见爷爷领先,我也不甘示弱,再次加快步伐,跟了上去。
看!到那个陡坡了!由于刚刚下了雨,山上土壤很少水分没被完全吸收掉,于是,汇成了一股小小的水流,从山上缓缓流下,一些光秃秃的大石头上还长出了一些薄薄的青苔,让人踩上去滑溜溜的,我一个不小心,差点儿摔倒在地,这条路,真是怪难走!我自言自语地小声嘀咕。这时爷爷大手一招,我把目光投了过去,他正在小路边的一片草丛中,我一看,紧挨小路的草丛中已经被人们走出一条“小小路”,仅能容下一个人走,小路虽窄,与它比起来,就是大巫见小巫喽!小小路虽更窄,却平坦,石子儿少,无青苔,水分也被吸收得所剩无几,性能比小路好到不知哪里去了。就这样,一老一少的身影渐渐爬了上去,我们一路挺直腰板,大步向前,一路来到了爷爷家。
一路来,我的鞋子、裤脚上已经沾满了泥浆,让我好不气愤。回想起来,万事开头难,这第一次,就当一次特殊的磨练吧!
篇10: 老家作文
我的家乡,有许多座山;我的.家乡,也有一条条河;在老家,我可以畅快地奔跑、玩耍。
清早,牛奶一样的浓雾环绕着群山,仿佛是为大山量身定做的围巾。渐渐地,浓雾退去,一颗颗高大的云衫在眼前展现。勤劳的人们上山来采集食材,嘻嘻哈哈的笑声传到了山上。男孩子翻着跟头跑上了山。女生们提着小篮子拉着裙摆像一只只蝴蝶一样飞上了山。调皮的男孩子们一个个爬上了树,在树上玩了起来。女生们乖乖地来山上采蘑菇,穿着裙子的她们东跑跑西跑跑,就像一只只蝴蝶在这朵花中采蜜,可爱极了......
好久没回老家了,这一切都在记忆中。今年春节时候爸妈带我和弟弟回一次老家,爸说弟弟以前还小,不方便。啊!我又可以沐浴在牛奶般的浓雾中了。
“佳俊,快来!姐带你去看牛,河边好多牛呢!”我有些迫不及待了。绿绿的河水,青青的草,细细的柳,多么熟悉的一切。“哞----”水牛的叫声唤起了弟弟的童真,他不由自主地扩大鼻孔:“哞---哞----”河岸上充满着我们的笑声。
晚上的景色最美了!漫步小村庄,突然发现几朵小野花在路边绽放。天上的月亮圆圆的,真是应了一个花好月圆啊!天上的星星要比在城市的多多了,它们一闪一闪的,似乎在与夜空玩捉迷藏。农村里不像城市有路灯,但是你不用怕看不清路,因为在路旁有许多房子,每幢房子的灯都会开到晚上的十一点,只为给人照明。
亲朋好友,左邻右舍都来了,家里灯火通明。大人们喝喝酒,叙叙旧。瞧,外公的脸涨红涨红的,眼睛都眯成缝了还举杯不停;隔壁的大伯尽管不善饮,却摆出不醉不归的架势;再看看我爸,一张大嘴就没休息过。我呢?叫上珠珠、小喜偷偷瞒着弟弟溜出去玩咯!
耳边传来一阵野虫的叫声,深吸一口气,不经觉得这一切是多么的美好。啊,我的龙游老家!
篇11:儿时趣事作文
记得小时候的自己就是那种瘦瘦弱弱弱不禁风的样子,但是又是那种特别调皮,不安分的性格!记得有一次跟着爸妈去地里边干活,那正值盛夏,家里面种着好几十亩麦子,正是麦子成熟的时候,也是杏成熟的时候。
在家里的时候就嚷嚷着要跟老爸老妈去地里摘杏,因为自己知道自己家地旁边有一棵杏树,爸妈也就把自己带着去的地里。然后爸妈在地里干活,让我一个人去杏树上摘的吃杏。
自己一个人颠颠颠跑到树底下,当时发现树倒也不高,自己揪着树枝也就爬上去了,爬上去,在树上摘了好一会儿杏,心想着想要下地,可是却发现树在往上爬的时候特别容易,往下的时候却特别难。
但是因为那棵树距离爸妈干活的地里还有一段距离,爸妈只以为我当在树上吃杏吃的开心,也就没有怎么理我,自己就一个人在树上挂了好长时间,后来树底下路过另外一家干活的人,问我一直在树上不晒吗?说我想下去,但是下不来了!
因为都是一个村里的人,也认识,最后那位叔叔就把我抱下来,直到后来我自己都是只有上树的本领,没有下树的能耐,到现在也是一颗不大的树,自己上的时候能够揪住树枝上去,但是下的时候总在下边有个人接着!
想一下自己儿时的那点能耐,一直延伸到现在,不过自己也明白了,如果树底下没有一个人接着自己是不会轻易去爬树的!
【精选儿时趣事作文六篇】
篇12:儿时记忆作文
儿时记忆作文
童年的一件件趣事有如璀璨的群星一般,照耀着我的成长,既有苦,也有乐。我常常在不经意间忆起那件令我记忆犹新的事……
那是去年的十月份,我刚刚开始读五年级,有很多功课要学,根本没有什么多余的时间来画画和写作。每天放学回家后有很多功课要做,有很多练习题要做,每天都要忙到九、十点钟,时间根本不够用。
同时,也是在那个时候,我发现了平板电脑的妙用——在晚上爸爸拉闸后当照明用。于是,爱调皮捣蛋的我常常在晚上用平板电脑偷偷来照明看书。但是,我的“诡计”很快就被爸爸发现了,他不仅没收了平板电脑,还拿走了所有可以用来照明的东西。
就这样,我等了整整一个星期,爸爸才由于要用而把平板电脑拿出来。当天晚上,我就开始盘算起了如何在父母睡觉后去拿平板电脑在晚上借光“窃读”。
当天晚上睡觉后,我在卧室中等了足足有半个小时,等到父母都已半睡半醒、放松警惕之后,我才蹑手蹑脚地走出卧室。为了避免闹出声响,我没穿鞋就走了出去,脚上只有一双袜子;为了避免开门声使父母察觉,我开门时都是轻轻的。我兴奋又紧张,激动又害怕——这窃读的冒险一般的滋味!
到客厅后,我一眼就发现了平板电脑。我想到自己如此冒险的行为居然成功了,还有些不敢相信,激动得只想大喊出来,努力克制住兴奋,抄起它飞快地回了卧室,脚步轻轻的。
回到卧室后,我依然没有放松警惕。回想着自己几分钟前的行为,真是有些难以置信。为了避免声音太大走漏风声,我把音量调成了静音;为了避免光太亮使得爸爸找上门来,我也把亮度尽可能调到了最低。动作还是轻轻的'。
但是,我的“诡计”还是被爸爸发现了,他没收了平板电脑。但是如果没有平板电脑,我还会使用手电或蜡烛。因此,每到晚上,我的行为就会搞得全家人不得安宁。在放寒假时,我才停止了“窃读”行为。
良久,我才从回忆中缓过神来。的确,那如星汉一般璀璨的回忆,必将永远照耀我的成长。
篇13:儿时趣事作文
在童年,我们总会做一些糗事,那些都成为了我们记忆星空中最闪亮的星,今天我摘下几颗,分享给你们。
儿时的我是一个好奇心十足的人。看到天上飞翔的小鸟,会想我们是不是可以像小鸟一样可以自由飞翔;看到马戏团里的飞人,我想他们是不是拥有超能力?而这次我又见到了理发店里挥舞剪刀的发型师,于是赶紧跑回家,东翻翻西瞧瞧,终于找到了一个和他们手里拿的差不多的剃须刀。工具有了,可是你的“小白鼠”呢?该找谁呢?算了,先给自己剃吧。开启了剃须刀,对着自己的头发,猛的就是一推,头上出现了一道“深沟”,糟了,下手过狠,接着又是几下,头上已是“千沟万壑”。对着镜子看了看我的新发型竟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戴好帽子去给我的朋友一个惊喜。来到他们的面前,我二话不说,一把摘下了帽子。他们见到后先是一惊,接着哈哈大笑,指着我头发说:“你这发型的能让我笑一年!”顿时,尴尬了起来。
那天,母亲夸我长大了,也懂事了,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了,让我去趟超市帮她买包盐。我买完盐,蹦蹦跳跳地往回走,突然脚底一滑,摔了一个狗啃泥,把手中的盐袋摔了出去,盐都摔了出来,撒落一地。自己手上没有钱了,回去又肯定会被批评,到底要怎么办呢?我的大脑在用侦探柯南般的速度运转着,终于,我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我偷偷看了昨天家里的书房,拿出母亲平时淘米用的盆,倒入一些开水,再把那盐倒了进去,没错,我就是要进行淘盐!把盐倒进去以后,我便开始有模有样的淘了起来。慢慢地盐变小了,最后消失了。这时我母亲刚好走了过来,看见我正在淘盐,便问我。我就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母亲,母亲听后哈哈大笑起来,那次我是服气了。
这些儿童时的经历,在当时都是惊天的大事,今天却成了糗事。但每次回眸夜空中那些闪亮的星星,总有一个人在深蓝的夜幕下幸福地微笑。
★ 儿时的游戏-作文
★ 儿时的梦想作文
★ 儿时的那扇门作文
儿时的老家作文850字(共13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