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abadcow”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于李白的作文,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于李白的作文,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目录
篇1:关于李白的作文精选
古往今来,有多少诗人,数不胜数,其中属唐代人数最多。初唐四杰:王勃、杨烔、骆宾王、卢照邻,还有韩愈、杜甫、杜牧、李商隐,他们才华横溢,但立在诗坛最顶端的――那非李白莫属了!
李白,字太白,晚年号“青莲居士”,他与杜甫被人们称为“李杜”。李白性格豪放、洒脱,所以写下了许多让人赞叹的诗,从他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就能看出来了。
李白年轻的时候,当朝皇帝特别喜欢他的诗,就让他在皇宫住下,还可以随意进出宫殿。李白到了皇宫,并没有因为这里是皇宫就感到拘束,而是整天喝得大醉,就算是这样,他还是吟诵出了一首首美妙绝伦的诗歌。但是皇帝就有点看不下去了,立刻把李白贬出宫。就这样,李白因为酒失去了做大官的机会,却也体现出李白的豪放。
李白在他的《将进酒》中说道:“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爱喝酒的习惯看来是不会改的。
他的豪言壮志也让我深深折服,同是《将进酒》:“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仅字面意思,就能感到气贯长虹,令人如痴如醉。
李白的诗,是诗歌中的光辉典范,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难怪人们把他当作“诗仙”来看呢!他的豪放、洒脱,更是令天下人沉服!
李白,也许会成为一个永恒的话题,永恒的迷!
篇2:关于李白的作文
一壶酒,一把剑,一轮弯月,一路狂舞,一路豪饮。饮出一位唐代诗坛的谪仙,舞出一颗大唐的剑胆。
醉卧长安,天子难寻,不是粉饰,不为褒铭,沧海一笑,散发弄扁舟,从此踏遍祖国山水,纵情天地之间。
你,李白,本有天生之才,却无奈仕途坎坷;本有豪情壮志,却怎敌官场黑暗。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乡不见下渝州。”还记得你初次离开家乡时对未来的无限向往。是啊,你本想担任朝廷宰相,一管天下事。可是,事实总是如此残酷。政治理想之路总是多磨多难。你本想在这条政治之路上一展宏图,可是,官场难入。才华横溢的你因几件小事而倍受打击,最后,你只能抽身而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是你对朝廷权贵,功名利禄的藐视。直到最后,你发出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声音。
李白,你爱酒。“醉酒斗十篇”,醉酒后更是文思如泉涌,妙语连珠,绝句由笔端而生。因为给我们留下了九百多篇绝代佳作,读你的诗,让我们受益匪浅,了解你的生活经历,加深了我对你的无限景仰。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流露出几分无奈与少年的孤独,更多的却是你的乐观积极;“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是你的豪情壮志;“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你的昂扬自信。
李白,生活给了你以希望,却又屡屡让你失望。但你不屈不挠,没有被生活的浪花摧折桅杆,用你独有的豪气和自信披荆斩棘,开辟了一条只属于自己的辉煌道路。
李白,你五岁诵六甲,十年观百家,谁能长剑挑尽人间知冷暖,纸扇墨客回眸间,随口的诗文传了千年,到了洛阳赏牡丹,冥冥青夭映你逍遥饮花前,笑对冷月。
走近李白,领略你的浪漫主义风格。愿与你一同挟一尺青锋,踏数朵流云,裹一身豪气,与书剑飘零。
篇3:关于李白的作文
在我脑海中,李白的诗从我记事开始,就没有从课本上消失过,他的诗已经成为一种经典,甚至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会脱口而出念上几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如果,没有李白,盛唐就不会像现在人们口口相传的那么精彩。余光中《寻李白》有一句诗写得好“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虽然是有些夸张了。但我们明白,李白的作品所给唐代带来了多么大的荣耀。也许只有唐代,能接受李白这个狂人;也许只有像李白这样的狂放,才可以举起诗歌的火炬,来照亮辉煌壮丽的唐代文明。李白的性格是永远不会改的,也是永远改不了的。他若做云,便偏要飞到九天之外;他若为风,便偏要到海上兴浪。他和我们同样不相信浪漫化的生命中会有失败的惨痛。他想把对象化局限于自己的前程,换而言之,他有对于这个世界的占有欲,因为这个世界在他的眼中需要改变的太多太多了。因此,不管在何时何地,就算在贪官众多,在黑暗社会的环境下,他也不会改变,他也同样不会止步在生命失意的平原上观看落魄的景象。
于是,“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投在李璘的帐下。他入宫三个年头,得罪了杨贵妃,高力士,自己也苦不堪言,但还是想着为国效力。我们再品他的昂扬斗志“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湖沙……”诗人就是诗人,他总是美感的主人,所以,他从来不会受自己的象化的美感产物所支配。人的生命没有定式,但李白似乎终究是走不出他的定式——就在他想大显身手的时候,李璘野心膨胀,不听调遣,结果发生内讧,被唐肃宗消灭。而卷进争夺皇室宝座的斗争中失败的诗人李白,却幸运地活了下来。
李白孤傲,对荣华富贵毫不在意,李白洒脱,落得个诗仙美名,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脊梁。他的傲骨,他的超凡,是一般人遥不可及的,他的诗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是文学史上的“常青树”!
落笔见,仿佛听到了学子们琅琅书声。
篇4:于李白小典故
有关于李白小典故
一、童子真是奇才,可喜可贺
李白5岁那年,跟着父亲从西域回到四川青莲地区定居。到10岁的时候,他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有一年春天,岷山山脚下有个客人前来拜访李白的父亲,恰巧他外出未归。客人脸上露出失望的神色,转身就要离去。李白见了,连忙拉住客人说:“伯伯,您远道而来找我父亲,累了半天也不休息一下,就要返回,这样会伤身体和精神的`啊。”
客人见李白礼貌热情,能言会道,心中暗暗佩服,便坐了下来。
李白开始忙起来,他又是送茶,又是递毛巾,对客人非常尊敬。为使客人不寂寞,李白放下手中正在读的书,到客厅陪着客人说话,他大大方方地说:“请问大伯尊姓大名,以便我转告父亲。”
客人有心要试试李白的才学,便咳了一声,用手指轻捻(niǎn)了一下胡须,大声说:“我的姓是‘有人偷’,名字是‘鸟落山头不见脚’。”
李白认真思考了一会,便拱手回答说:“我知道了,我知道了,父亲回来,我一定告诉他。”
客人疑惑地问:“你能不能给我解释一下?”
李白马上回答说:“‘有人偷’就是把‘偷’字去掉单人旁,那么就是‘俞’字;‘鸟落山头不见脚’,就是‘岛’字。您姓俞,名字叫岛!”
客人听后,十分佩服,连连拍着他的脑袋说:“童子真是奇才,可喜可贺!”
二、“铁杵磨成针”——李白刻苦学习故事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玩儿。
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
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
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
篇5:于李白的资料
有关于李白的资料
有关于李白的资料
李白(7—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早年天才
长安元年(701年),李白出生。字太白。其生地尚无确说。但一般认为唐剑南道绵州(巴西郡)昌隆(后避玄宗讳改为昌明)为其故乡。其家世、家族皆不详。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按照这个说法李白与李唐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亦有说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据《旧唐书》记载,李白之父李客为任城尉。
神龙元年(7), 十一月,武则天去世。李白五岁。发蒙读书始于是年。《上安州裴长史书》云:“五岁诵六甲。”六甲,唐代的小学识字课本,长史,州之次官。
开元三年(7),李白十五岁。已有诗赋多首,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开始从事社会干谒活动。亦开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好剑术,喜任侠。是年岑参生。
开元六年(7),李白十八岁。隐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县内)读书。往来于旁郡,先后出游江油、剑阁、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内)等地,增长了不少阅历与见识。
辞亲远游
开元十二年(724年),李白二十四岁。离开故乡而踏上远游的征途。再游成都、峨眉山,然后舟行东下至渝州(今重庆市)。
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开元十四年(726年),李白二十六岁。春往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秋,病卧扬州。冬,离扬州北游汝州(今河南省临汝县),至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县)。途经陈州时与李邕相识。结识孟浩然。
开元十五年(727年),是年诏令“民间有文武之高才者,可到朝廷自荐”。全国六十三州水灾,十七州霜旱。李白二十七岁。居于安陆寿山,与故宰相许圉师之孙女结婚,逐家于安陆。是年王昌龄进士及第。
开元十六年(728年),土蕃屡次入侵。李白二十八岁。早春,出游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市),与孟浩然相会于斯。
开元十七年(729年),八月五日,玄宗为自己四十岁生日举行盛大的庆贺活动,并以每年八月五日为千秋节。诏令天下诸州宴乐,休假三日。以宇文融管理全国财赋,强制税法,广为聚敛,供朝廷奢侈之用。李白二十九岁。在安陆。
失意游走
开元十八年(730年),十二月,宰相李白说去世。李白三十岁。春在安陆。前此曾多次谒见本州裴长史,因遭人谗谤,于近日上书自白,终为所拒。初夏,往长安,渴望宰相说,并结识其子张相。寓居终南山玉真公主(玄宗御妹)别馆。又曾谒见其它王公大臣,均无结果。暮秋游邢州(在长安之西)。冬游坊州(在长安之北)。是年杜甫十九岁,游于晋(今山西省处)。
开元十九年(731年),玄宗多任宦官,尤宠高力士,时四方表奏,皆先为高力士所决。十月,玄宗驾幸洛阳。李白三十一岁。穷愁潦倒于长安,自暴自弃,与长安市井无赖之徒交往,初夏,离长安,经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到宋城(今河南省商丘县)。秋到篙山五岳之一的中岳(为河南省登封县的名山),恋故友元丹丘的山居所在,逐有隐居之意。暮秋,滞留洛阳。
开元二十年(732年),十月,玄宗到洛阳以北(今山西省一带)地区出巡,诏令巡幸所至,地方官员可将本地区贤才直接向朝廷推荐。十一月,至北都太原(唐朝开国之地),祀后土(土地神),大赦天下。十二月,归还洛阳。是年全国户数为七百八十六万一千二百三十六,人口四千五百四十三万一千二百六十五,为有史以来的最高记录。李白三十岁。自春历夏在洛阳,与元演、崔成甫结识。秋,自洛阳返安陆。途经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结识崔宗之。冬,元演自洛阳到安陆相访,二人同游随州(今湖北省随县)。岁未,归家安陆。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正月,玄宗亲注老子《道德经》。令天下士庶(身份很低的役人与庶民)家藏一册,梅年贡举时加试《老子》策。三月,韩休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五月,张九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二人为人正直,敢于力谏,张九龄尤以文学才能,道德文章,为世所重。分天下为十五道,各置采访使(负责监察督办所辖地区的政治等项),是年长安久雨,京师饥谨,诏令放太仓米二百万石以赈民。李白三十三岁。构石室于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开山田,日以耕种、读书为生活。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正月,玄宗巡幸洛阳。二月,秦州(今甘肃天水县西南)地震,房屋倒塌,崩坏殆尽,压死者四千余人。征召自称生于尧时的道士张果先生,玄宗亲问以治道神仙之术。授其银青光禄大夫(银印上系以青色缓带,以为品位高的标志。副职),位侍中(唐门下省协助宰相起草文书等项的官吏)。
西来献赋
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玄宗又一次狩猎,正好李白也在西游,乘机献上《大猎赋》,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赏识。他的《大猎赋》希图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而“圣朝园池遐荒,殚穷六合”,幅员辽阔,境况与前代大不相同,夸耀本朝远胜汉朝,并在结尾处宣讲道教的玄埋,以契合玄宗当时崇尚道教的心情。
是年,李白进长安后结识了卫尉张卿,并通过他向玉真公主献了诗,最后两句说“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是祝她入道成仙。李白还在送卫尉张卿的诗中陈述自己景况很苦,希望引荐,愿为朝廷效劳。由此,他一步步地接近了统治阶级的上层。李白这次在长安还结识了贺知章。李白去紫极宫,在那里遇见了贺知章,立刻上前拜见,并呈上袖中的诗本。贺知章颇为欣赏《蜀道难》和《乌栖曲》。李白瑰丽的诗歌和潇洒出尘的风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竟说:“你是不是太白金星下凡到了人间?”贺知章称他为谪仙。三年后,李白发出“行路难,归去来”的感叹,离开长安。
供奉翰林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进宫。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玄宗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 必命李白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虽非记功,也将其文字流传后世,以盛况向后人夸示。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同僚不胜艳羡,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
天宝二年(743年),,李白四十三岁。诏翰林院。初春,玄宗于宫中行乐,李白奉诏作《宫中行乐词》,赐宫锦袍。暮春,兴庆池牡丹盛开,玄宗与杨玉环同赏,李白又奉诏作《清平调》。对御用文人生活日渐厌倦,始纵酒以自昏秽。与贺知章等人结“酒中人仙”之游,玄宗呼之不朝。尝奉诏醉中起草诏书,引足令高力士脱靴,宫中人恨之,谗谤于玄宗,玄宗疏之。
李杜相识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的夏天,李白到了东都洛阳。在这里,他遇到蹭蹬的杜甫。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了。此时,李白已名扬全国,而杜甫风华正茂,却困守洛城。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但他并没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而“性豪也嗜酒”、“结交皆老苍”的杜甫,也没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头称颂。两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在洛阳时,他们约好下次在梁宋(今开封、商丘一带)会面,访道求仙。同年秋天,两人如约到了梁宋。两人在此抒怀遣兴,借古评今。他们还在这里遇到了诗人高适,高适此时也还没有禄位。然而,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三人畅游甚欢,评文论诗,纵谈天下大势,都为国家的隐患而担忧。这时的李杜都值壮年,此次两人在创作上的切磋对他们今后产生了积极影响。
篇6:总结于李白的诗句
总结有关于李白的诗句
1、《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2、《望庐山瀑布水二首》
唐·李白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
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唐·李白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篇7:感于李白,伤于诗仙
你回眸,我遥望你的孤傲;
你转身,卧垂泪你的沧桑。
——题记
你是那个世界的仙人,无人可与你相提并论。千年后的我们伫立凝望,只为记起你一世的沧桑。(开门见山,肯定李白的历史地位,奠定赞颂的基础。)
你是诗仙,更是酒仙。你醉那“何人不起故园情”的思念;你醉那“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轻旷;你醉那“孤帆远影碧空尽”的离别;你醉那“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豪迈;你的诗因酒而更加轻狂浪漫,你的酒因诗而更加香醇清凉。
你在一个腐暗的朝廷“得宠”,不知是蒙蔽了你的双眼,亦或是陈酒醺醉了你的心灵,你沉沦在一个不属于你的地方,为了一个空谈“济苍生”的梦想。
所幸,你还是清醒了,你还是那个不羁高傲的你。高力士为你脱靴,杨贵妃为你研磨。你漠视着这些愚蠢市侩的人们。迟疑着一个尚未到来的定局。
后来发现,我误会了他。你是云中的青莲,仙人,正直且善良。是一个受苦受难的民族让你困惑;是满腔忧国忧民的情怀让你迷醉。所以即使是伟大的仙人,也无力改变注定受难的定局。你高吟“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所以你所有的愤懑不满都融进了滚滚的长江水,惊涛后流逝。
所幸,你最终远离。你看尽了世间繁华,逃出那个囚禁你的宫殿。你游历大江南北,每一颗石都印上你的足迹;每一粒沙都刻上你的诗句。你畅快的醉,醉的人生短暂没有百姓黎民,没有万世沧桑,你看到的是一个属于与你的世界清静无忧。
可是,总有清醒的时候,总有梦碎的时候。你看到的还是一个真正风雨飘摇的国家,你无力改变,你痛心不已。于是你一直都在醉与醒之间挣扎,游离……
终于,你的一袭白衣,惊碎河中月的倒影。
终于,涟漪荡出了千古绝唱……
篇8:于李白思乡的诗句
有关于李白思乡的诗句
有关于李白思乡的诗句
1、《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春夜洛城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4、《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5、《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6、《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7、《客中作》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8、《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9、《秋浦歌·其一》
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
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
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
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10、《秋浦歌·其二》
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
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
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
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篇9:于李白思乡的诗词
有关于李白思乡的诗词
李白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二十多岁就离家出游(离开了四川江油青莲乡的故乡,不是盲目的出走),现在叫旅游,那个时候叫游历(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漫游了江陵(湖北荆州)、武昌、长沙、岳阳、扬州、杭州、绍兴、安陆(今湖北孝感)、长安、洛阳、南京、兖州和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江苏、浙江、安徽等许多地方,再没有回过故乡四川。难道他就不思念家乡亲人吗?不想念他生活了二十多年的故乡吗?非也。相反,他是十分思念故乡的。有诗为证。
有关于李白思乡的诗词
说起李白的思乡情结和怀念故乡的诗,人们一定会首先想起李白的这首《静夜思》:“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
李白的《静夜思》写于公元726年(唐玄宗开元之治十四年)旧历九月十五日左右的扬州寓舍(客栈)。李白当时才26岁,也就是我们现在狂傲不羁的小青年开始玩诗的时候,其《秋夕旅怀》当为《静夜思》的续篇。刚出川两三年的一个夜晚,在“二十四桥明月夜”的扬州旅舍,月明星稀,灯火散乱,朗月洒下一片清辉,诗人很可能刚从“春风十里扬州路”上散步回来,也可能刚在“卷上珠帘总不如”的勾栏瓦舍里挣脱歌女舞姬的纠缠,他想家了。望天空一轮皓月,思家乡慈母情怀,遂写下这首千古传诵、中外皆知的《静夜思》。
李白的思乡诗,情欲最浓烈,想象最丰富,联想最具体,最具诗情画意的当属这首《春夜洛城笛》了:“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他怀念谁?这首诗是735年(开元二十三年)李白36岁左右游河南洛阳时所作。
描写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听到笛声而引起的思乡之情。在唐代,洛阳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号称东都)。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繁华喧闹了一天的洛阳城已经沉静下来。李白应该在客栈里要休息了,却突然听到了笛声。是谁家的玉笛,在静夜里悄悄地吹响?夜深人静,笛声清析而曼妙,笛音婉转而动听。是少女思春,是歌姬恋念,是玉人吹箫,是乐工温曲,他不得而知。然而,他已经被深深的打动了,联想是欲望的眼睛,循声望去,却辨不清笛声来自何方,更看不见吹笛子的人。春风徐来,悠悠的笛声飘散在风中,风儿吹送着笛韵,飘在洛阳城的夜风里,更加凄楚动人。这笛声绝不会是欢快的,而只能是幽咽的低沉婉转的,这更让人想入非非。
由此,诗人的联想和期盼也会在听觉与想象中飘逸。此刻,邻舍的争吵声被笛音淹没,市井的喧闹在笛声中隐去,大明寺的钟声也已经被笛韵所取代,似乎其他的声音都不存在了,似乎全城人都在凝神静听。缥缈的笛乐演奏的是《折杨柳》吧。笛乐飘飘,动人心魄。
《折杨柳》,汉代横吹曲名,内容多写离别之情。如《旧唐书·乐志》载北朝流传的一首《折杨柳枝》:“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历代文人仿作的《折杨柳枝》曲词,也都是抒发离愁别绪的。在这里,折柳既可理解为听到的是一首折柳曲,还可理解为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的意绪。“柳”谐音“留”,古人送别亲友时,折柳相赠,暗示留恋。折柳既是一种习俗,也代表一个场景、一种情绪。
古人还有折柳寄远的习惯,是盼远游亲人早归的意思。这种游子怀念故园的感情,最初可能是隐藏的、无可名状的,因偶然听到的笛声突然明朗强烈起来。笛声来自何处,何人在吹,是和自己一般的游子?是乐工?是歌妓?这些都让诗人和读者去猜测。而这些又都无须一一去分辩,因为思乡之情对游子来说,是共有的。就像现在旅居国外的游子思念祖国。它绵绵不绝,缠绕在游子心头,抹不去化不开。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
写这首诗的时候,李白已是迟暮之年(六十出头)了。他被朝廷判流夜郎,遇赦归来,此时正流落江南当涂(在李阳冰处),在“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短暂欣喜之后,他开始过寄人篱下的生活。不久又染了重病,晚景凄凉。老来思乡,本是人之常情,何况诗人老迈患病。于是,浓重的乡思就袭上了诗人心头。
诗是感物而起兴的。“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暮春三月,寄寓在宣城当涂的李白,觉得昏花的老眼中忽然映入一片鲜红,仔细瞧,原来是杜鹃花开了。这杜鹃花好像就是故乡的花啊,诗人的乡思因此被触动了。虽然宣城的杜鹃花十分美丽,阳春三月就会开遍满敬亭山岗,开遍宛溪河畔,就会用满山的姹紫,满原的嫣红装点起宣城的春色,但李白的这首诗显然不是在赞美欣赏宣城的杜鹃花和宣城的春天,而是见物思人借景抒情的思乡之作。见到了杜鹃花,联想到杜鹃鸟。杜鹃鸟又名子规鸟,巴山蜀水最为常见,由此想到了自己的故乡蜀中绵州的彰明(今四川江油市的青莲乡)。
在蜀中,每逢杜鹃花开的时候,子规鸟就开始啼鸣了。子规鸟,又名杜鹃,花与鸟的名字相同,也是勾起诗人联想的一个原因。这鸟,相传是古蜀帝杜宇的精魂化成。杜宇号称望帝,他自以为德薄,于是禅让了帝位而出亡,死后化为杜鹃鸟。暮春时节,它就悲鸣起来,鸣声仿佛是呼叫着:“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昼夜不止,一直啼叫得嘴边淌出血来。此刻,诗人耳边似乎响起了子规鸟的蹄叫声,一声声地呼唤他归去。
如今,我有幸回到祖上的故园,意念里的'家乡宣城,徜徉在宣城杜鹃花开满的山岗,在杜鹃花丛中感悟李白这首诗,感叹李白的人生际遇,幸福之情油然而生。眼前的花,姹紫嫣红,红的杜鹃花像红蝴蝶,白的杜鹃花像白蝴蝶,红白相间的蝴蝶在我的眼前飞舞,在我的心头飞舞,飞向意念中的故园。猛的,一只鸟儿从花丛间飞起,飞向那春意盎然的晴空,飞向我那开满君子兰的第二故乡。那是子规鸟吗?我又想我新的故乡了,那万里之外的北国春城。
热爱故乡历来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我们今天常说的爱国主义情怀是相通的。自己从小生长的故乡,作为祖国的一部分,他的形象尤其令人难以忘怀。李白这首诗写的虽然是见杜鹃花,但它的意义不仅仅限于描写花花草草,更重要的是还表达了对故乡故园故国的思念,这才是这首诗真正感人的地方。
篇10:寄情于酒-李白《将进酒》赏析
寄情于酒-李白《将进酒》赏析
这首诗意在表达人寿几何,及时行乐,圣者寂寞,饮者留名的虚无消沉思想,愿在长醉中了却一切。诗的开头六句,写人生寿命如黄河之水奔流入海,一去不复重返,如此,应及时行乐,莫负光阴。“天生”十六句,写人生富贵不能长保,因而“千金散尽”“且为乐”。同时指出“自古圣贤皆寂寞”,只有“饮者留名”千古,并以陈王曹植为例,抒发了诗人内心的不平。“主人”六句结局,写诗人酒兴大作,“五花马”、“千金裘”都不足惜,只图一醉方休。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怀。“天生我材必有用”句,是诗人自信为人的自我价值,也流露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积极思想感情。
诗深沉浑厚,气象不凡。情极悲愤狂放,语极豪纵沉着,大起大落,奔放跌宕。诗句长短不一,参差错综;节奏快慢多变,一泻千里。
时光流逝,如江河入海一去无回;人生苦短,看朝暮间青丝白雪;生命的渺小似乎是个无法挽救的悲剧,能够解忧的惟有金樽美酒。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悲而能壮,哀而不伤,极愤慨而又极豪放。表是在感叹人生易老,里则在感叹怀才不遇。理想的破灭是黑暗的社会造成的,诗人无力改变,于是把冲天的激愤之情化做豪放的行乐之举,发泄不满,排遣忧愁,反抗现实。
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喜、转狂放、转激愤、再转狂放,最后归结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全诗五音繁会,句式长短参差,气象不凡。此篇如鬼斧神工,足以惊天地、泣鬼神,是诗仙李白的巅峰之作。
将进酒,唐代以前乐府歌曲的一个题目,内容大多咏唱饮酒放歌之事。在这首诗里,李白“借题发挥”借酒浇愁,抒发自己的愤激情绪。这首诗非常形象的表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一方面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又流露出纵情享乐之情。全诗气势豪迈,感情奔放,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李白咏酒的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这类诗固然属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更为深沉,艺术表现更为成熟。《将进酒》即其代表作。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绎即“劝酒歌”,故古词有“将进酒,乘大白”云。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抒发。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悲感虽然不免,但悲观却非李白性分之所近。在他看来,只要“人生得意”便无所遗憾,当纵情欢乐。
五六两句便是一个逆转,由“悲”而翻作“欢”“乐”。从此直到“杯莫停”,诗情渐趋狂放。“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梁园吟》),行乐不可无酒,这就入题。但句中未直写杯中之物,而用“金樽”“对月”的形象语言出之,不特生动,更将饮酒诗意化了;未直写应该痛饮狂欢,而以“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调。“人生得意须尽欢”,这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然而只不过是现象而已。诗人“得意”过没有?“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玉壶吟》)——似乎得意过;然而那不过是一场幻影,“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又似乎并没有得意,有的`是失望与愤慨。但并不就此消沉。诗人于是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一个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有用”而“必”,非常自信,简直像是人的价值宣言,而这个人——“我”——是须大写的。
于此,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入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正是“长风破浪会有时”,应为这样的未来痛饮高歌,破费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能驱使金钱而不为金钱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们咋舌。诗如其人,想诗人“曩者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上安州裴长史书》),是何等豪举。故此句深蕴在骨子里的豪情,绝非装腔作势者可得其万一。与此气派相当,作者描绘了一场盛筵,那决不是“菜要一碟乎,两碟乎?酒要一壶乎,两壶乎?”而是整头整头地“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决不甘休。多痛快的筵宴,又是多么豪壮的诗句!
至此,狂放之情趋于高潮,诗的旋律加快。诗人那眼花耳热的醉态跃然纸上,恍然使人如闻其高声劝酒:“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几个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而且写来逼肖席上声口。既是生逢知己,又是酒逢对手,不但“忘形到尔汝”,诗人甚而忘却是在写诗,笔下之诗似乎还原为生活,他还要“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以下八句就是诗中之歌了。这着想奇之又奇,纯系神来之笔。
“钟鼓馔玉”意即富贵生活(富贵人家吃饭时鸣钟列鼎,食物精美如玉),可诗人以为“不足贵”,并放言“但愿长醉不复醒”。诗情至此,便分明由狂放转而为愤激。这里不仅是酒后吐狂言,而且是酒后吐真言了。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说富贵“不足贵”,乃出于愤慨。以下“古来圣贤皆寂寞”二句亦属愤语。诗人曾喟叹“自言管葛竟谁许”,所以说古人“寂寞”,也表现出自己“寂寞”。因此才愿长醉不醒了。这里,诗人已是用古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了。说到“唯有饮者留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并化用其《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之句。古来酒徒历历,而偏举“陈王”,这与李白一向自命不凡分不开,他心目中树为榜样的是谢安之类高级人物,而这类人物中,“陈王”与酒联系较多。这样写便有气派,与前文极度自信的口吻一贯。再者,“陈王”曹植于丕、睿两朝备受猜忌,有志难展,亦激起诗人的同情。一提“古来圣贤”,二提“陈王”曹植,满纸不平之气。此诗开始似只涉人生感慨,而不染政治色彩,其实全篇饱含一种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信念。诗情所以悲而不伤,悲而能壮,即根源于此。
刚露一点深衷,又回到说酒了,而且看起来酒兴更高。以下诗情再入狂放,而且愈来愈狂。“主人何为言少钱”,既照应“千金散尽”句,又故作跌宕,引出最后一番豪言壮语:即便千金散尽,也当不惜将出名贵宝物——“五花马”(毛色作五花纹的良马)、“千金裘”来换取美酒,图个一醉方休。这结尾之妙,不仅在于“呼儿”“与尔”,口气甚大;而且具有一种作者一时可能觉察不到的将宾作主的任诞情态。须知诗人不过是被友招饮的客人,此刻他却高踞一席,气使颐指,提议典裘当马,几令人不知谁是“主人”。浪漫色彩极浓。快人快语,非不拘形迹的豪迈知交断不能出此。诗情至此狂放至极,令人嗟叹咏歌,直欲“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情犹未已,诗已告终,突然又迸出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与开篇之“悲”关合,而“万古愁”的含义更其深沉。这“白云从空,随风变灭”的结尾,显见诗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通观全篇,真是大起大落,非如椽巨笔不办。
《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鬼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既非鑱刻能学,又非率尔可到。通篇以七言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极参差错综之致;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马,千金裘”),节奏疾徐尽变,奔放而不流易。《唐诗别裁》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
篇11:于李白描写月亮的诗
有关于李白描写月亮的诗
这是一篇有关于李白描写月亮的诗的文章,希望它能对您有所帮助!
《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玉阶怨》【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秋浦歌其十三》【唐】李白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月下独酌》【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把酒问月》【唐】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篇12:长安李白作文
幼儿园园长安全述职报告 推荐度:班组长安全生产责任书 推荐度:供电所所长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推荐度:班组长安全生产管理心得体会 推荐度:幼儿园法制副校长安全教育的讲话稿 推荐度: 相关推荐
长安李白作文
一袭白衫鎏金鞍,那年他仗剑去长安;水墨策马放青山,就映照了盛唐五百年。——题记
提笔萧萧之风,落笔融融之月。他晨露清雅,继而跻身灯火阑珊的高庙。借一曲《蜀道难》,映出盛唐迷离半世风烟,那年长安纷飞繁华。一幅盛世天国的卷画就在长路纸扇墨客口传的唐诗中……
就在那一年,他怀着满腔的抱负和理想,初入长安。尽管向往已久,这帝都的壮丽繁华还是让他震惊得说不出话。即使已经想象过好多次,但没有一次比得上眼前所见的景象。放眼望去,街道纵横,人声鼎沸;层楼叠榭,飞阁流丹;殿堂巍峨,广厦铺陈;琼楼玉阁,千云蔽日。
但长安却终不是他的归宿。曾经的飞阁流丹,纸醉金迷中错付,而今皆化尘土。
他的心不属于长安的繁华荣辱,只属于浩浩的九州大地。仗剑天涯,四海为家。长安,像是命运的.一个漫不经心的玩笑。
他,挂吴钩,倚危楼,墨写神州万古愁。他,天姥山,仙人游,破茧化蝶终后立。“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是他的豁达,“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他的豪迈,“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是他的飘逸,还有“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的是他的洒脱……
芦叶苍苍,荻花茫茫;繁星闪烁,流星划过。无垠的夜空中,哪一颗明亮的星会是他?苍生浮屠过眼,一念须臾之间。九州天涯,亘古不变地述说他的传奇。桀骜的他,白衣青衫,终是愤世出长安。浥雨轻寒,恍若谪仙。冥冥归去千山杳,冷冷逝水皓月照。
举杯,邀月,笑一场;酒醉,独酌,又何妨?沾衣,登楼,金陵台;远望,高台,游凤凰。
刀断水,酒浇愁,何时揽月上青天;散白发,弄扁舟,白袍仗剑又天涯。
他,堪称古今墨客第一;他,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他,一身傲骨自天成,又怎可停留于君主王位下;他本质放荡何能羁,携酒挑剑天涯走遍。
他渺涟漪之风起,倦繁华之落尽。长安三年的彷徨,却换得玄宗赐金放还。他仰天大笑出门去,道一句我辈岂是蓬蒿人;他仰天长叹大道如青天,问一句如何唯我不得出。他千金散尽,逐马长安,君子藏剑,逍遥世间。岁月凝固在那一抹淡淡的孤傲的身影里,凝固在笔墨间永不磨灭。
他长剑凛冽,眉目如玉,他淡然的身影像一笔勾勒清淡的水墨青莲,淡淡地印在了长安繁华的宣纸上,不曾淡去。
萧萧秋风扫落叶,飒飒明月照琉璃,长安梦醒,琅琊台碎。
飞花散落千百载,长安依旧,却再也寻不见那一袭白衫。
★ 李白作文
★ 风流人物作文李白
★ 李白作文750字
★ 李白初二作文
★ 李白创业
★ 李白100首大全
★ 李白 驱鬼
★ 行路难其一李白
★ 李白名诗
★ 李白诗歌
于李白的作文(共1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