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西游记》作文

时间:2025-02-02 03:39:16 作者:ltnancy 作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ltnancy”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记忆中的《西游记》作文,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记忆中的《西游记》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新昌记忆-游记作文800字

新昌记忆-游记作文800字

上年6月30日,我和妈妈一起去新昌玩。

大巴客车开过好长时间,大家便来到了一眼望不上边的大河前,那就是长江。一江秋有一座立交桥是嘉绍大桥,正中间有六根又高又粗的大柱子,听说是绍兴和绍兴市的交界线。立交桥的北部是绍兴,南面是绍兴市。车又开过好长时间,大家总算来到了到达站。

大家下了车,来到了山下,看到一座非常大的石牌坊,上边写着“天姥门户网”,里边的山应当便是天姥山吧。

越过石牌坊,大家就逐渐爬山了。看见峰顶上的玻璃栈道,我真想象只鸟儿一样“伸开羽翼”飞过去啊!要想爬到玻璃栈道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儿,要爬好多个钟头的.新路。可我激动无比,像只小猴子一样欢蹦乱跳地跑在团队的最前边,后边的群体三三两两,走得比较慢。最终大伙儿总算爬到峰顶旁边的玻璃栈道,都累到上气不接下气,汗流浃背。我抬了仰头,擦下去汗液,向山外放眼望去,风景十分秀美,一览无遗,简直不枉此行!我仔细地看见玻璃栈道,所有是由全透明的夹层玻璃构成,并且能够见到下边的一个滑水道,里边的水不断地流动着,旁边停着几个橡皮船。

从玻璃栈道往下沉,大家来到了滑水道。大家心神不安地面上了橡皮船。我内心惦记着:这橡皮船是否会飞出滑道呢?但见橡皮船慢慢地滑了下来,东撞撞,西撞撞,忽然来啦一个大陡坡,我与妈妈吓得惊叫起恚真的吓住一身虚汗。滑道弯儿又弯去,像一条小虎横在山顶。但是滑道或是短了一点,大家还不等他美美哒的享有,就到终点站。我多要想再坐一次啊!最终,大家只能依依不舍地底了船。

换好啦衣服裤子,大家上大巴客车,来到了一座水坝前。水坝修建的部位较为尤其,并不像房子那般造在陆上上。只是造在河中。水坝像一层层高高地阶梯,河中的水沿着阶梯一层一层地往下滴,日积月累,波澜壮阔。站在阶梯上,被海浪冲得站起不稳。我拿着高压水枪和兄弟玩起了玩水。大家全身上下湿乎乎的,当从冰冷的水里走上岸时,内心却乐开花。

那一天的爬山、坐船、戏水,尽管非常累,可是大家很快乐。由于大家既见到山区地带的美丽风景,又玩得十分高兴!

篇2:初三游记作文:古城记忆1600字作文

可能是由于年龄的原因,近来晚上躺在床上总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童年时家乡古城的记忆像一幕幕电影浮现在眼前。

我的家乡名字叫义县,古称宜州。它自秦时设郡、汉武立县,迄今已有两千余年历史。古老的小县城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东、南、西、北都可见到那被硕大的青色墙砖所包裹、用黄土夯筑的四道相连的城墙。它虽已是残垣断壁,时断时续,但依然保留着古老的风貌。我就读的文昌宫小学地处城墙东南角。这一处城墙高耸,城墙顶端宽2至3米,厚实而坚硬的据说叫石膏石的硬壳覆盖其上,显得异常结实。老人们说,过去城墙顶上是车道,在那上面可驾马车行走。我们男孩子淘气得很,常常偷偷地结伴艰难地爬上这段城墙,采摘墙头上那鲜红的“狗奶子”,在那宽阔的城墙上面跑来跑去,嬉闹追打。玩过了以后,站在城墙上远眺,处处生机盎然,确有“一览众山小”之感。近处的南礼拜寺和远处的广胜寺塔、奉国寺、北礼拜寺、火车站的水塔等高大建筑物尽收眼底;城根底下环城的护城河,河水清清,河两岸垂柳成行,枝条随风摇曳;城郭内一片片民居错落有致,炊烟袅袅。站在这段高高的城墙上,隐约看到断续的城墙把个小城紧紧地包围在里面,形成了一座方方正正的古城。

古城虽城墙已残破,然而除了南门(永清)因战火消失殆尽外,东城门(熙春)、西城门(庆丰)、北城门(安泰)三个高大的拱形门洞依然保存尚好。门洞内、外墙用大青墙砖砌筑而成,更显得威武挺拔。城门洞内地面用鹅卵石铺着美丽的图案,经年累月,光滑闪亮。在这里,“叮当、叮当”的马铃声、“踢哒、踢哒”的马蹄声、“啪——啪——”的马鞭声、“驾——驾——”的吆喝声交织在一起,在门洞上空回荡,演奏出一曲悠扬动听的交响曲

古城内仅有东西南北四条主要街道,每条街道长不足千米,虽为土道却非常干净整洁。那个年代小街上看不到交警,也无须交警执勤站岗、指挥交通。记得那时候难得一见的是县委、人委共用的一部“高档”吉普车;偶尔才可听见“嗷——嗷——”尖叫的一辆“消防车”急驰在大街上;“大型”企业的大“解放”更是“凤毛麟角”;人们使用的最先进的代步工具只有“自行车”。那个年代“自行车”对于每月只有几十元收入的普通家庭来说实属“奢侈品”。徒步上班、上学,在当时是最常见的一道“自然风景”。

县城内小胡同纵横交错、名字各异,很多都带着古风遗韵,比如东西岳王庙胡同、翰林府胡同等。胡同里不时传来“冰棍——冰棍——,二分钱一根白糖冰棍!”“糖球——芝麻糖——”的叫卖声,“剃头——剃头——”“嗡——嗡”招徕生意的呼喊声;男孩子三五成群追打嬉闹、弹玻璃球、打木尜;女孩子们跳着“猴皮筋”、踢着毽子。小胡同里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古城充满着生机与活力。

古城内杂居院落居多,多为砖石结构的普通平房。小小庭院户户相邻,和睦相处,民风纯朴。极少见的“大户”古宅,院门楼高挑,两侧安放着石鼓、石狮、上马石与拴马桩。朱红大门上镶嵌着铜狮门环,厚重而高大的门槛会挡住小孩子的去路。敞开的大门迎面是一道“影壁墙”,绕过影壁墙,才可望见那座雕梁画栋、古色古香的高大瓦房。

古城内的小“洋楼”,是人武部的小礼堂。每年冬季新兵入伍,只见一个个英俊青年身披红绶带(实为红色棉被面)、胸佩大红花、胯下骑一匹骏马,从遥远的村镇一路走来,汇集于这座“宏伟”的礼堂。看过电影,开过欢送会,午夜时分再从这里告别故乡、告别亲人,奔赴军营,卫国戍边。

我小的时候最喜欢去位于城内西南隅的建于大辽乾统七年的广胜寺塔,看夕阳西下之时,古塔上空群鸽飞翔、鸿雁起舞,晚霞映衬古塔雄姿的美景。我更欣赏那座建于辽开泰九年、闻名遐迩的奉国寺,它居于闹市,穷极伟丽,静听佛语天音……

如今,我童年记忆中的古老县城已是广厦万间、楼宇林立、道路宽敞、鸟语花香。唯有体无完肤的“安泰”北门,仍默默矗立在凌河南岸;修葺后的广胜寺塔英姿勃发;重修后的“奉国寺”更加雄伟、香火旺盛,跻身“世遗”候选名单之列。

古城的历史痕迹正在逐渐消失,但不会消失的是我对古城的童年记忆。

篇3:暑假游记作文:黄山带给我的记忆

7月初游黄山归来后,我醒来梦里满脑子都是黄山雄奇瑰丽的容颜和姿态,早想写点文字来记录的黄山之行,可搜肠刮肚苦思冥想也挤不出一点灵动的文字来,只好作罢,

今天上网浏览QQ相册,看到登黄山时拍摄的那一张张照片,我的心海禁不住荡起涟漪泛起波澜,我仿佛又一次登上黄山的石阶抚摸着岩石亲吻着奇松坠入黄山的云海里,那么如醉如痴,那样流连忘返——

徐霞客有诗云:“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称著于世,有“天下第一山”之誉,与黄河、长江、长城一起并列为中华民族精神之象征。黄山七十二峰,峰峰相连,傲然耸立,峻骨撑天,五座云海,海海相通,惊涛骇浪,吞吐险峰,奇峰绝壁之上,云海幽谷之中,黄山松铁骨冰肌伟岸挺拔,奇珍异宝蕴藏山中,飞禽走兽寻欢期间。造物主以神来之笔赋予黄山雄伟秀丽、夺人魂魄的自然景观和浑厚、迷离、瑰丽的人文景观,说“天下美景集黄山”把她视为中华民族之魂是当之无愧的。

我游黄山,行迹匆匆,一日之间,掠景览胜,却已心旌摇曳,震撼至极,寸管拙笔,串联琐碎,写成几段文字,以资纪念。

一、奇松

黄山的松树的确很奇。

去过黄山的人都知道,黄山遍地是松,奇峰绝壁上,断崖幽谷间,小溪深涧里,石阶小径上,到处长满松树,但真正的黄山松却生长在海拔在800米以上的地方,北坡的黄山松生长在海拔1500-1700米处,南坡的生长在海拔1000-1600米处,大多生长在悬崖峭壁奇峰巨石之上。

自山腰一路登石阶而上,仰望黄山巨石间山腰上奇峰顶,一棵棵松树伸展着碧绿的臂膀,坚韧的屹立着,站成一种风格一种精神,展示着黄山生命的顽强和俊美。黑虎松、连理松、迎客松等风姿绰约仪态各异的松树,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引来了不觉得赞叹。

在游人的队伍中,我不甘落后,赞叹和崇拜之情自然必不可少。不过快到山顶的时候我产生了两个疑问:一是黄山松的树枝为什么都向山脚的方向伸展?二是黄山松在干涸的巨石绝壁间是如何生长的?这恐怕也要算黄山松的奇妙之处了!

对于第一个问题,一路我都在想,登上光明顶后我终于想明白,也许光明顶是让人聪明之所在吧。黄山松的臂膀之所以伸向山脚,是为了去拥抱和汲取阳光和温暖,而背面由于巨石和山峰的阻挡很少照射到阳光,树枝无法生长和延展开来,这就是“向阳花木易逢春”的道理。不过,树枝都伸向一个方向,失去了平衡黄山松为什么不倒下呢?原来,黄山松的树根在巨石绝壁间扎得很高很深,向上的粗壮的根部和向下的枝条一定程度上还是保持了平衡,这就是无论是大雪纷飞中还是狂风骤雨里,黄山松都能傲然挺立赢得人们赞誉的原因。

第二个问题,从黄山回来我读过冯骥才的散文《黄山绝壁松》才知道:“这些生长在石缝里的松树,根部能够分泌一种酸性的物质,腐蚀石头的表面,使其化为养份被自己吸收。为了从石头里寻觅生机,也为了牢牢抓住绝壁,以抵抗不期而至的狂风的撕扯与摧折,它们的根日日夜夜与石头搏斗着,最终不可思议地穿入坚如钢铁的石体。”读完这段话,我被黄山松顽强的生命力震撼了,这种百折不屈的精神,这种傲骨穿石的气概,怎能不让我们敬仰和膜拜呢!

就这样,黄山松站立着战斗着抗争着,有的如决胜千里的'领袖在沉思,有的似屹立潮头的弄潮儿在搏击巨浪,有的若飘逸洒脱的文人贤士在挥毫泼墨,朝阳下晚霞中,飞雪间暴雨里他们始终在挺立着,挺立成一幅水墨画,站立成一种精神,久久地久久地烙印在一个民族的根部。

二、怪石

黄山的岩石的确很怪,不仅怪在能长松树,更大的程度上是因为造型奇特。

黄山奇峰,拔地而起,绵延数百里,朱砂色的、丹红色的、紫褐色的山峰犬牙交错前拥后簇高矮参差。每座山峰的岩石都各具情态独领风骚,有的像飞禽,有的像走兽,有的具有仙风道骨,有的貌似传奇人物,或大或小,都形态别致,争相竞秀,意趣无穷,让游人驻足流连,无意离去。

有的山峰其实就是一个突兀而起巨石。鳌鱼峰远看如巨大的鳌鱼匍匐前行,峰前的几块石头,远观状如海螺狮,相映成趣,形成“鳌鱼吃螺蛳”、“老鳌下蛋”的景观,鳌鱼峰峰背上又有龟形大石,被人们戏称“鳌鱼驮金龟”。古人有诗云:“东海有巨鳌,何年飞到此;人行穿鱼腹,沾衣湿玉髓。”说的就是游人登鳌鱼峰时汗湿衣襟的情景。有“黄山第一峰”之誉的莲花峰,崖壁陡峭,气魄雄浑,中央主峰突兀而起,周围小峰簇拥,宛若初开的莲花,仰天怒放,颇为壮观。登上峰顶,如置身云霄,江河一线,云天一色,俱在远眺之中。在晴朗的日子,可以东望天目,西瞻匡庐,北窥九华与长江。雨后初晴,四面八方的云海尽收眼底,无比壮观。明代吴怅曾有诗赞曰:“一种青莲吐绛霞,亭亭玉立净无瑕。遥看天际浮云卷,露出峰顶十丈花。”除此之外,老人峰、仙桃峰,笔锋等大峰自然别有情致,也是黄山极品景致。

那些小的岩石,也玲珑精巧,值得玩味。“猴子观石”上的“猴石”、“鳌鱼吃螺蛳”中的“螺蛳石”等,块石大小均在3米以内,如雕如塑,妙趣横生。有的怪石因观赏角度改变,景致随之变化,具有移布换景的奇趣,如天都峰侧的“金鸡叫天门”,由天门坎再回首东望,石景变成了“五老上天都”;石门溪旁的“喜鹊登梅”,若从皮篷的入口处观之,则又变成了“仙人指路”,从迎客松通往莲花峰的路上,有一块石头居然像早期的大哥大手机静静地躺在松树的绿荫下,据说大家都称之为“松下”。这些岩石个个巧夺天工,或形似,或神似,惟妙惟肖,妙趣横生,让游人叹为观止。

有些石头,造型之奇特诡异,让人匪夷所思。有个叫飞来石的景观,形态之奇特,令人惊叹!一块高12米,宽8米,厚1。5至2。5米,重约360吨的巨石,竟然稳稳当当地竖立在一块长约12-15米,宽8-10米的平坦岩石上!两大岩石之间的接触面很小,上面竖着的石头似乎从天外飞来,所以取名“飞来石”。真是鬼斧神奇,天造地设,不禁让人唏嘘不已。

黄山怪石遍及峰壑巅坡,或兀立峰顶或戏逗坡缘,或与松结伴,构成一幅幅天然山石画卷。在不同天气不同角度,游人们可以领略“近看成岭侧成峰”的诗意画面,一定能够体悟到“人在画中游”的感觉来。

三、云海

黄山看云海,须得有缘人。

许多人为了观看黄山云海,登上黄山后就在房费昂贵的北海宾馆住下来,第二天一早登光明顶或者北海观看云海,但大多抱憾归。

黄山云海景观的出现,大多在冬春季节,当夜间气温低到一定程度或者下雨,山间积聚了大量的水汽,早上天气放晴气温升高时,山间的水汽升腾起来,形成云雾,在诸峰之间弥漫开来,就会形成云海。这时,如果站在高山之巅俯首云层时,看到的是漫无边际的云,如临于大海之滨,波起峰涌,浪花飞溅,惊涛拍岸,气象万千,蔚为壮观。

只可惜这样的景象很少有人看到,我却算是有点幸运的人。

登黄山那天一早,7点左右我们从宾馆出发,至景点后从云谷寺乘缆车至白鹅岭,从白鹅岭经北海步行至光明顶时大约上午11是左右,然后从光明顶下来经天海至莲花峰。在去莲花峰的路上,晴好的天气突然变化,如丝如絮的薄雾在山间飘荡起来,如同天上的仙子在舞动着裙摆,慢慢地慢慢地雾气越来越浓越积越厚,至莲花峰时,氤氲而来的云雾已经弥漫了山里的沟沟壑壑吞没了满山的黄山松。站在莲花峰上往下看,只见漫天的云雾随风飘移,时而上升,时而下坠,时而回旋,时而舒展,变化奇特,景象万千。渐渐地,云雾愈加浓厚,茫茫云海不断翻滚不断升腾,似乎要吞噬和淹没黄山诸峰。诸峰似乎有些胆怯,不断退让,忽隐忽现模糊之间看起来宛若漂在云海上的数十顶朱砂色的、丹红色的、紫褐色的草帽。

置身这亦真亦幻的山峰,眼观高低沉浮波涛汹涌的云海,我们仿佛到了飘渺朦胧虚幻的仙境,似乎一伸脚就可以踏上云端,飞天而去。站在这动静虚实高低沉浮的关节点上,你才会理解黄帝、浮丘公、容成子为什么会在此成仙,清人吴应莲为何留下“望中汹涌如惊涛,天风震撼大海潮。有峰高出惊涛上,宛然舟揖随波漾。风渐起兮波渐涌,一望无涯心震恐。山尖小露如垒石,高处如何同泽国。”的诗篇,什么是“天人合一”的绝佳境界。在这里还有什么心事不能放下!还有什么烦恼不能忘却呢!

能在黄山观云海,做一个有缘人,幸甚!

四、挑夫

黄山的挑夫的确让人崇敬。

黄山奇松、怪石、云海等自然景观固然让人如入仙境给人以震撼,而黄山的挑夫会让你回到现实,看到生存的坚毅和艰难。

黄山诸峰海拔都在1000米以上,其中“莲花峰”“光明顶”“胜莲峰”“天都峰”四大高峰海拔都达到1800米。虽然黄山峰峰相通,都开凿了石阶路,但大多逶迤曲折,陡峭险峻,极难行走,一般游人上山、下山走个来回,就会汗流浃背湿透衣衫,腰酸腿痛,筋疲力尽,小腿肚子像灌了铅块一样的沉重,以至于两腿沉沉,寸步难行。很难想象,一个人身负重物该如何在这样的路上行走!

据说由于黄山山高峰险,黄山景点的建筑如宾馆、观景台、厕所等都是飞机空运材料上去修建的,景区的开发耗费了大量的物力财力。其他的日常用品煤气、柴油、米面、水果、零食等都是靠人力肩挑上去的,这些人就是黄山的给养运输者——挑夫。

在上山和下山的路上,我碰见了好几个挑夫和抬滑竿的人。他们的年龄大约都在30岁左右,或膀大腰圆,或清瘦矍铄,但都穿着背心露着臂膀,一边的肩上搭着一条毛巾,一边的肩上挑一根扁担,扁担两头的用绳子捆着植物油、米面、果蔬、煤气等日用品,一手拿一根架扁担的木杖,低头看路,躬身走在黄山弯曲陡峭的山道上。走累了,就停下来歇息,把前面的货物落在石阶上,用手中的木杖支撑住扁担的后部,待保持平衡后,他们把身子往外一抽,用手扶着扁担,就可以站在原地歇歇脚擦擦汗。稍歇息后,他们先用肩挑上扁担,再拿掉木杖然后又稳步上路了。由于长期上山、下山挑重物,日积月累,挑夫们的肩膀上、脊梁上都磨出厚厚的肉茧,如果脱下鞋,他们脚下的老茧也一定厚得惊人吧!

除了专门给山上运输给养的挑夫外,还有些挑夫拿着扁担、绳子蹲在上山下山的半道上,游客的背包、食品拿不动了,只要付20元小费他们就会帮你挑一程。游客体力不支或因病出现晕厥呕吐无法继续前行时,就需要坐滑杆原路返回或下山。一个滑杆坐一个人,需要两个人抬,如果遇到身型胖大身体较重的游客,就得有3-4人来抬,待游客坐稳后,他们一前一后肩扛着滑杆就上路了,他们抬不动了,半道上就会有接站的轮流把游客抬到目的地,不过,据说坐滑竿的费用还是挺高的。

我观察过,不论是挑夫还是抬滑竿的人他们走路都走得很稳,不急不忙,一步一个脚印,在这逶迤陡峭的山路徐徐前行。而我们这些游客,毛毛躁躁,脚跟不稳,一段路下来,已是腰酸腿痛,每当这时我就会想到那些挑夫来,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的稳重和坚毅。其实,我们的人生之路何尝不需要挑夫的精神啊!这样一想,我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黄山挑夫的稳重坚毅让我终生难忘。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从山顶至山腰越往下走,景点的日用品食品价格就越低,一根黄瓜在山顶买10元,再往下是8元、5元,在山脚就是3元了,这里买的不是黄瓜,而是挑夫的辛劳和汗水,越往上走他们付出的汗水越多,东西的价格自然就贵了。

返回的路上,我坐在山脚路旁的石头上歇息,一个下山的挑夫也坐在我旁边休息,他问我们有没有吃的东西给他一点,我的包里只剩面包和饼干了。我拿出来递给他,他说这就不用了,他希望能有些流体食物解解渴解解乏,我爱莫能助,就和他攀谈起来。一谈才知道,这些挑夫一天上一趟山能挣一百块,上山之前从家里吃完饭,直到把东西送上山后返回家才能吃饭,而且他说他到山下后还要坐1个小时的大巴车才能回家。看着他黝黑瘦削的面孔,听着他虚弱的喘气声,我心里一阵酸楚,这些朴实憨厚的挑夫实在太难了。

不过,他们能挑起黄山的给养,能挑起黄山日出,能挑动黄山之魂,也着实让人敬佩让人震撼!

黄山一日,观世间之壮观,让我目不暇接,大开眼界,感受到了“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魄和豪迈,心灵深处又一次受到了涤荡和震撼,无奈文笔笨拙,词不达意,只好搁笔收纸作罢。

但是,大美黄山还会铭刻在我的记忆里,我还会在梦中还会拥抱她亲吻她!

篇4:游记作文:最让我记忆深刻的地方

春节的时候,爸爸妈妈带我出国旅游——新加坡,一座美丽的花园城市。

我们经过五个小时的飞行,终于到达目的地——新加坡的机场,那可真大呀!到处都是鲜花,漂亮极了。随后我们坐车到即将入住的酒店——金莎酒店。

快到的时候,我远远就看见了,酒店的楼顶有一条大大的船型建筑,爸爸说:“那是新加坡最有名的地标建筑,也是我们今天入住的酒店!”到了酒店,我们拿了房卡到楼上去,这酒店有六十多层,我们到了房间,窗帘自动开了,这个房间还真是高级呀!我迫不及待地换上泳裤,让爸爸带我去楼顶游泳。

酒店的电梯速度可真快!一转眼就到了。到了楼上,我一看是个超级大的泳池!我被爸爸抱进水里,划到泳池边上,整个新加坡的美景映入眼帘,高楼大厦,灯光闪烁,对面的烟火表演非常精彩!

我还是第一次在这么高的地方游泳呢!

小荷老师点评:描写的真细致!荷花看了你的文章好像跟着你走进了这个这家酒店,进步很大,真棒!

中西传统文化论文

中西餐桌礼仪差异

中西语言教学论文

浅析中西语言与文化差异

中西人生观念之比较

试论宋美龄的中西文化观

基本的中西餐桌礼仪

中西宗教文化审美论文

中西用餐的礼仪介绍

作文:游记

记忆中的《西游记》作文(共4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记忆中的《西游记》作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