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zhuxiao”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开复解惑:在企业实习,要注意什么,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开复解惑:在企业实习,要注意什么,欢迎阅读!
- 目录
篇1:开复解惑:在企业实习,要注意什么
Q:我想到企业实习,要注意些什么?
A:作为学生到企业实习,其根本任务是了解企业环境和(对于软件企业来说)产品的开发流程,在这个过程中,具体从事什么项目应该关系不大,只要这不是永久性的工作。同时,企业给实习生分配任务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也是哪里缺人,就把名额分配给实习生。
关于你能否提出更换项目,理论上讲,在一个拥有良好企业文化的公司是完全可以的;但是从实践上讲,如果你的实习期只是短短几个月,我不建议你这样做。原因有三个:
1、有些公司或领导会认为你过于挑剔——如果我带你做实习我不会这样认为,但是现实中有人会这样认为;
2、最缺人的项目,也许是最能够真刀真枪让你参与的项目。有时候你到了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却插不上手,反而是浪费时间;
3、实习应该时间不会太长,目的是帮助你了解企业的环境,并不是让你确定长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如果你正式加盟企业,那一定要对所做的项目和方向明确把关,
至于有问题是否需要问人、如何问,这是很多实习生都面临的一个问题。我的建议是:
1、要大胆地提问,不问就浪费了大好实习机会。
2、要体谅同事,这包括:在自己努力阅读文档,独立思考以后再问;整理一定量的问题以后再集中约个时间再问;用email方式提问,以允许人家延迟对你的回答。其中约个时间集中提问很重要,因为很多人不怕帮助别人回答问题,但是就怕没有预兆被打断手中的事情。当然,对于严重阻碍你工作进程的问题,不要有什么马上提问的顾忌。
3、在提问过程当中一定要对没有听懂的东西问个明白,不要当时不好意思说不懂,但是事后还是需要问。问的同时要做好笔记,以免以后重复问一样的问题。
4、提问的对话要简短扼要,不要跑题或浪费对方的时间。
5、提问结束,不要忘了对回答者表示感谢;同时,如果能够让他们知道在他们的帮助下你取得了进展,他们会更加欣慰。
最后,我还有两个相关的建议:
1、实习生要主动,不要等待老板分配任务。如果感到不知道应该干什么,或没有活干,要主动请缨;
2、要保持和你老板的沟通,让他了解你的进程。
篇2:开复解惑:暑假实习应该注意学习什么
Q:在公司打工的工作太没意思了,什么都学不到,您认为有哪些是我能在实习或打工中应该留心学习的?
A:经验都是从最简单的事情学到的。不要担心你的才能会被埋没。如果你真的是珍珠,你很快就会脱颖而出的。最可怕的现实是:你连小事情都没有做好,公司当然没有办法给你其他的机会。
即使你一毕业就进入了与你专业对口的公司,也需要从小事做起,公司也不可能一开始就让你接触核心业务。
我在工作中接触了不少大学实习生,在短短的两个月的实习期间,大部分实习生的抱怨是:没有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感觉没有事情做。于是大部时间都是混过去的,甚至到后来就没有一点主动性了。坦率地讲:公司对于实习生的工作安排相对来说的确比较简单,因为时间只有短短两个月,很难给实习生安排一个复杂的项目,而且有很多实习生还缺乏基本的专业知识,所以,有时候两个月的实习的确不太好安排,
但是,我认为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无论是实习还是第一份工作,你需要学的不是什么核心的技术,因为你们不可能有这个机会,甚至客观地讲,你们暂时不具备这样的技能。你需要学习的是从细节入手,包括:基本的工作技能,体会公司文化,体验团队合作,学习沟通技巧。例如:如何帮助组织一个会议,保证每一个人都到会,做好会议记录,跟踪会议决定的执行等等。
不要抱怨大材小用,社会上比你们有本事的人还有许多。如果你学会处理这些细微繁杂的事情,同时虚心向小组的领导多请教,并且有真本领,你很快就会被委以重用。任何公司都永远缺乏并且渴求人才,只不过这个人才必须是可以用的、和团队与公司文化合一的人才。
来自:blog.sina.com.cn/s/blog_475b3d5601000a1y.html
篇3:开复解惑:简历可以做假吗
Q:现在找工作了,发现平时不如我的人老有面试机会,我却没有,后来才知道大家的简历都注了水的,而且水分很重,有的人就明目张胆地作假。我把我的简历给别人看,他们都说我太老实了。我也把简历改了,别人作假我不做,我的面试机会都给“面霸”们拿走了。虽然我改的时候也挺难受的。我想问的就是:我的所谓原则是否面对现实就不堪一击?以后走上社会是否诚信就真的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虽然我也知道要把事情做大就要诚信,可是,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呢?理想是否永远斗不过现实呢。谢谢大家。
Kaifulee:如果是好的公司,一定会去确认履历里面的内容的。在我的工作经验中,曾经有一个人面试一个总经理的职位,结果很好,可是后来发现他的学历是假的,结果当然没雇。在好的公司,我们很高兴那些没有诚信的人在履历里作假,因为那增加了我们在雇用时抓到他的机会。
建议你在履历之外,写一封热情洋溢,积极主动,充分描述你的专长和和优势,还有为什么你适合那个公司的信(cover letter)。不要只谈些泛泛的话,要:(1)证明你花了时间去理解每一个申请对象,(2)用实例说明和证明你的专长、优势、诚意。
Seemly:简历上作假,其实老练的人稍微问几个问题也许就败露。
当然简历要认真的写,把优点突出来,这也是对你找工作这个事的诚信。
不要被一些不正常的事情改变自己,我举一个诚信的朋友的例子。
前段时间,我昔日的同事打电话给我说他的一个公司去当总工,给他住一套别墅,配一辆高级轿车,30万年薪。
什么原因?原来他在以前工作过的单位一些外协单位要送钱给他,希望质量上不要把关太严,都被他一一打回,他在那个行业圈子中名声比较好,那个老板就是只看中他,把他请了过去。
诚信并不是口上说说,要看行为。
2月飞鸟:我是一个高中生,每次月考都有人为了所谓的名次、荣誉去作弊!~而我坚持住了3年中的大考没有一次掉进这个深渊,即使有这样的机会我有不会这样做,因为诚信需要我们从小锻炼起,虽然有时名次差点但是我可以大声说我的成绩不掺水分,拿着真实的成绩我会因它而骄傲!朋友,在诱惑面前坚持下,坚持下你就会胜利!
Guangyu:我已不是在校学生,我们公司是一个很小很小的公司,发展速度也很慢,但很健康,
我们提出:老老实实做人,规规矩矩经营;诚信第一,生意第二。我们公司招聘条件的第一项就是:必须坚持诚实正直理念不动摇。有了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文化,管理变得非常简单。
李开复博士的“第一封信”及他在中央台《对话》节目中的对话已成为我们公司入职培训的第一课。李博士关于诚信的言论,更坚定了我们坚持诚信不动摇的决心。我也会向我周围所有的人传播诚信这个不可动摇的价值观。
中国文化有缺陷,其中之一就是对“诚信”强调不够。这给中国发展增加了极大的成本。李博士对中国教育的建议,我非常赞赏,但可能忽视了中国文化的缺陷,诚信还未能成为非常广泛的行为准则,对学校、老师、学生的非量化的评定需要诚信文化。
无论如何,我们坚持诚实正直,就一定更能赢得周围人的信任,这是做人的基础。
EO1RY7P:简历嘛,当然要追求真实。
一点别人的经验,写简历后要写一封信,简述自己的情感、经历、能力(三者中情感是最重要的,以情感人,要吐露自己的心声)。
5536:不要羡慕靠简历作假而得到的面试机会。我有个在企业做人事经理的朋友告诉我,现在几乎所有的正规公司都会打电话核实求职者简历的真实性。我的朋友就曾发现,同一个系,竟然出现几十个学生会主席、几十个班长、几十个一等奖学金得主……此种劣迹一旦揭穿,简历立即扔废纸桶,绝无回旋余地。
另一方面,也要重视对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作实事求是的表现,要提供鲜明、有说服力的证据证明自己的潜力。在简历中太过谦虚、太过含蓄会妨碍你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Krest:没有诚信对整个社会肯定是不利的,因为没有公平,人才被埋没而不被发现;同时,年轻学子只要投机取巧,不需掌握真本事。是啊,他们是迟早要被揭穿的,但是有些人也许以后努力了,不被揭穿。我也很疑惑,在这样一种环境中,怎么让我们的年轻学子独守贞操?
Liangzhen:我个人这样想的,如果通过“注水”被发现后一定被人看不起。虽然真实的不一定完美,不过可以却可以发展的啊!
篇4:开复解惑:工作还是创业?
Q:我是一名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参加工作四个多月了,我所学的专业是测绘,由于学校实行的是订单式培养,我毕业就进入了一个国有测绘局。我是一个想有所作为的人,希望以后可以创业,并且努力使它成为有影响的公司,所以我认真地规划我的每一步。我认为在大学毕业后的几年里我应该具备一定的商业经验与知识,有更高的为人处事的能力,有一定的人脉网络以及一定数量的资金。
但是现实是,在测绘局工作只能使我对资金的需求得到满足,而其它几方面则很难实现。我每天早出晚归的测量,只能在测量技术上得到提高,而商业经验无从谈起。我周围的同事不是很优秀,大多消极面对人生,只能看到眼前的一些利益,缺乏理想与目标。我在怒力与他们保持距离,尽量避免受到消极的影响,但毕竟是在一起生活与工作,或多或少地受到一些不好的影响,虽然为人处事方面可能在某一方面得到提高,同时也在一些方面变得消极。我希望与他们建立一种同事关系,但这并不容易,可能一看就知道我们不是一路人,所以他们不需要与我建立任何关系,我时常觉得很孤独。
我的问题是:我是否应该找一份别的工作?如果是,我应该做一份什么样的工作才能满足我的这些需求呢?
开复:你才刚毕业几个月,不要这么急迫地想要离开、创业。
毕业后的第一个工作应该是以学习为主。找到各种机会让你能够在你的岗位中学习。学习不止是专业的知识,而且也是与人相处,寻找商机,与人沟通等多方面的机会。相信在你周围有很多机会,等着你去发觉。
如果你对创业有兴趣,现在在测绘方面确实有不少公司在做“扫街”的工作,绘制成为各种的线上资源和地图。不妨和他们交流,学习。但是不要影响了你的工作。
加油:看了上面的内容,第一感觉就是你有点急燥,工作只有“四个月”而已,商业经验与知识和人脉的积累需要一定环境,但是你也忽略了一个时间的问题,你说是吗?
关于创业,你说 “我是一个想有所作为的人,我希望以后可以创业” ,我的理解不一定创业就可以体现一个人的价值,可以干一翻事业,可以有所作为,重要的是在平凡的岗位干出不平凡的事情,
从另一个角度考虑的话,如果你以后会是企业的老总,那么我想最应该具备的素质就是“影响力”了,那么你现在的工作情况或是工作环境对于你来说极具挑战性,你可以假设这就是你的试验场地,你认为你可以影响你周围的同事吗??
xiaocaocao:不要蒙上自己的双眼。你的事情很简单,也很纯粹。那些理想和抱负须得从眼下的工作开始,可你却在不断地疏远着人际交流的能力,也悄悄地蒙上自己的双眼。可能还有着刚刚毕业的大学生面对世事的单纯。这不是你一个人面对的困境,是所有的同龄人职业生涯中必须经历和面对的一个过程。
日本人在分析问题上,有一种“继续不断分析法”,它的实质就是不断对现象分析,找到要因,从要因中再挖掘要因,最后对要因提出对策,再对对策进行对比和放弃。这个分析法,我觉得用在职业规划上也大可以,就像现在,你的问题是自己是否应该找一份工作,我简单罗列了一下,大概表达自己的意思,可以看出一些简单的构架,你想寻求人际关系的发达和未来事业的的基准和铺垫,就不断地徘徊在眼下的循环中,消极地面对同事关系,消极地处理眼下的工作,唯一正确的是你有技术上的提高,这是不容易的,在消极中掩藏的一份积极.接着要求你对所有的不利因素继续寻找对策,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
我认为,年轻的优势在不断地改变和适应环境,放弃只是最直接的宣告失败。如果现在的人际关系还不能处理好,未来的人际战场在哪里?
要从自己出发寻找处理人际的方法,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苏格拉底的名言.接触是要学习也是在磨练。
谁也不能告诉你真正的答案,你要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梁漱溟教授说,生命和生活的关联,生命是体,生活是用。生命是主题和本体,然而只有了生活才知道有没有用。
篇5:开复解惑:工作原地踏步怎么办
Q:开复老师您好,我目前就职于一家外资工程公司,整个集团的效益不错,公司在中国整体的效益也不错,但是我所在的啤酒部门,已经过了它黄金发展时期(90年代),由于面临国内的竞争,另外由于以前在国内做的某些项目不是很好,基本失去了大客户。现在基本上很难拿到订单了,几乎是光头。我主要是做报价方面的工作,因为很难拿到订单了,所以根本没机会做项目,这样做了两年,我觉得很没希望很枯燥,已经是非常重复无聊的劳动了,我很厌倦了,也觉得基本上是浪费了,所以打算重新换个工作机会。
我挺喜欢和工程相关的工作,我也想找和此相关的工作。我也考虑过可以自己自学相关内容,然后找机会去应聘相关职位,但是现在整天忙着做重复报价,虽然无聊重复,但是却很忙,很让人郁闷。现在每天工作都提不起热情,回首过去的一年,人家都是积累工作经验,加薪升职,而我只是虚度,很苦闷。
开复:首先,赞赏你自己发现原地踏步的问题,并且努力主动找到解决方法。刚进入职场,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够继续学习,如果你没有每天都在学习、进步,那么你很快就会被淘汰了。
换工作的过程中,建议你用一个我称为“两步计划”的方法:从下一步的下一步往回做计划。
这个“两步计划”的想法来自于Google 的高级副总裁 Jonathan Rosenberg,
他说:“每周都有两三个人找我,希望我帮助他们做职业计划。我的回答很简单:拟定你三到五年能达到的一个‘完美工作’,写你那时可能会拥有的履历表。评估你对那个工作申请的可能性,你的强项和弱项。把你的分析拿给比你资深的人评估,让他们帮助你做一个‘落差分析’和你的培训、发展计划。”
例如,如果你的下两步是想进入微软营销部门做销售,那么现在你可以去做一下咨询,然后你可能会发现这个部门从不雇应届毕业生,但是这个部门需要不少技术人员做售后服务,而且有不少这种技术人员在一段时间后能够转做销售。那么你的“第一步”就可以先申请售后服务的职位,然后再通过努力做到销售。
在二十一世纪,换工作和换公司是常见的,只是大部分人是为了更多的钱或更高的职位才换的。但是,我建议你应该用职业规划来引导自己,而在你的职业规划中,职业生涯就像攀岩,需要一步一步往上攀,同一时间四肢只能有一肢离开岩壁,否则就要跌落悬崖;职业生涯也像爬山,不应在山脚下徘徊,而应该选择一条道路,然后一点一点调整,并不断向山顶逼近。只要一步一步来,你可以从啤酒报价工作转到食品报价工作,从一个二流企业转到一流企业,当然也可以从非管理工作转到管理工作。
在你换工作之前,可以和公司沟通一下,如果你的表现都很好,他们也可能会为了挽留你,让你换一个部门。
本文出自:blog.sina.com.cn/s/blog_475b3d560100bpdl.html
篇6:开复解惑:如果梦想本就虚假
Q:我是一个留学生,一直以来我的愿望是成为一名大学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在国内的时候,我看到一些令人痛心的现象,总以为出了国会不一样;但现在发现,这个现实的世界到哪里都是一样的。师生之间和老板与下级关系并无分别,而老师自己每天就是开会,争经费,等等。学生辛苦完成的研究,却未必对学界或工业界有所贡献。对于冷门专业更是如此,即便教授自己有心帮助学生,也未必能助他们走上好的前程。更不要说教师之间的竞争乃至学术派系,恐怕比政界更伪善,比商界更阴险!
梦想已经成为幻影,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值得努力!或许还不如找份还可以的工作,做点对现实社会有用的事。至少卖出去的产品,实实在在地对顾客起了作用!
只是依然心痛...
开复:不要那么快就放弃你的梦想。梦想往往是最真诚的,心中最渴望的。
首先,你会不会对教师这个职业失望得太快,下了太极端而不够客观的判断?没有环境是完美的,但是我相信你可以找到一个不错的环境,
另外,就算环境有它的不完美(例如官僚),你可以独善其身,把你份内的事情做好,不要被你的环境影响。
如果你还是想考虑其他的工作,至少多想想:为什么你会有这个做教师的梦想?这个回答是否能够让你找到另外一样心中的渴望?例如,如果你是为了帮助他人,有很多其他的方法可以帮助他人(慈善公益事业、心理医生、咨询员、图书管理员、售后服务员……)。如果你是为了传授知识,也有很多工作可以传授知识(辅导员、培训员、培训师……)。相信你可以在不放弃梦想的前提下,找到合适的归宿。
love2072 :开复老师说得很对。我也觉得楼主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梦想,追逐自己的梦想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呀。在我心中,老师是个神圣的职业,给学生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你在抱怨环境的同时,可曾想过还有许多学子在苦苦追寻可以为他们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正如我来说,我是大一的学生,我也一直在寻找能真心教导、帮助我们找到人生方向老师。今天你放弃了梦想,也许明天的大学里就少了一位好老师。只要有学生还愿意学,有学生还愿意听,你的付出便是值得的!
来自:blog.sina.com.cn/s/blog_475b3d5601008kzd.html
篇7:开复解惑:怎样提高社交能力
Q:我平时给别人的感觉是不怎么爱说话,见人也不爱搭理,其实并不是我不想理他们,而是我根本就不知道见面该和他们聊些什么!所以我索性就不理了,看到别人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我既羡慕又不理解,他们哪来那么多的话说?我在班里面只一个人看书,因为我感觉和人闲聊是在浪费时间,但是现在我发现这样不好,他们渐渐的都和我疏远了,我想知道如果和同学偶然遇见了该怎么打招呼?
伊人在水:做最真实的自己,刻意表现自己的热情未必就会让人觉得亲切,向别人展示你最真实的一面其实是对对方给予最大的尊重,毕竟朋友是来相处的,表面的不见得就是真实的。相信时间会证明一切,记住永远不要因为任何人而委屈自己。
小蚂蚁kf :目前我们正处于学习美国,追求个性的时代,但我总感觉我们似乎太强调追求个性的一面,没有真正理解美国人在追求个性的同时,能够做到团队合作与保持个性的统一。也就是我们保持个性很重要,但学会与别人的沟通、合作也许更重要。
具体如何在二者之间找到很好平衡,我并没有办法回答。但这个问题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因为我不仅担负着改造自己的任务,还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任务。从我家小孩这一代看出,找到二者之间的平衡非常急迫。现在的父母多数都特别注重,不是一般的注重孩子个性的发展,都不希望小孩子吃亏,甚至在俩个小孩发生摩擦,还谈不到冲突时,就出手以各种方式(包括退出正在进行的游戏、花更多的钱购买二者相同的玩具等)把摩擦消灭在萌芽状态,他们根本没有机会学会处理摩擦。这很令人担心,有些家长还美其名曰:现在的孩子都很有表现欲、很有个性。殊不知,学不会合作、退步、忍让更可怕。
希望你能找好保持个性和学会与人沟通、合作之间的平衡。尽量多地展现自己的长处,加入同学们的交流之中。至少要有1-2个知心的同学,不见得做到“见面熟”那种。期待分享你的转变经验。真的很期望你的转变。既然你认识到你应该有所该变,你肯定能做到。
Q:说起来容易,可是做起来我感觉特别的难!每次我都在心里默默的发誓要那样可是到了那个时候之后还是不知道该说什么?他们喜欢聊游戏、运动装可我对那些根本就不感兴趣,时间久了,也就没什么话说了,他们也渐渐与我疏远了,
小蚂蚁kf:你有强烈的愿望加入同学之间的话题。问题在于你对这些谈话内容不感兴趣,肯定也不太“懂行”这些,即使偶然插得进去聊两句,也不会太得要领。但是还是要多加入,一次不行,两次,同时多在背后恶补一下相关的知识,作为下次聊天的谈资,而且,在刚加入时,不妨别太在乎自己的面子,就告诉同学:你们说的我一点也不懂,你们给我普及普及吧。作出比较“落后”“没见过世面”的姿态,也许会有某位同学会把你引进门。这样做的前提是:你除了顺从他们的谈话,没有别的办法,为了加入他们的圈子,你认了。就比如目前销售人员为了拉拢重要客户,不惜一切代价,挖掘自己与客户之间的共同爱好,硬着头皮顺从客户的兴趣特点,做自己并不擅长、甚至万分讨厌的事情,一切都是为了销售业绩。我觉得你不会有销售人员那样的利益驱动力。话又说回来,非常高级的销售人员具有很高的客户洞察力和顺从能力的,而且做到最后,客户高兴,自己也不难受。这种能力不适每个人都有的,不能强求。
另一方面,如果你觉得实在对这类话题没兴趣,也不情愿像上面我说的那样“委曲求全”地随大流,那么你应该按照自己的长处、兴趣,建立自己的谈话圈子,学校里学生那么多,肯定能慢慢建立自己的圈子的,而且要表现你最优的一面,成为“头雁”或者“举足轻重”的人,建立自信,是最好的办法,到时这个谈论“游戏、运动装”的圈子也不会小看你的。
最重要的是要相信自己,要明白人的兴趣爱好是有区别的,随大流的人很多,实在不想随大流也不要太强求。主要的要建立自己的圈子,像开复老师那样做最好的自己。
chuner:跟同学遇见只要问声好就可以,其实谁见面都是先问好的,然后如果有时间就可以再继续聊。偶尔的闲聊是跟别人交流和沟通的一种形式,如果你总是不参与,很容易被别人误解成你高傲和孤僻什么的,所以你如果有改变的意愿也好,那样就不会显得那么孤立。你可以培养自己一些多方面的爱好,这样在跟人家聊时就容易有话题,实在没有的时候,做个仔细的聆听者也是受欢迎的,只要真诚和善解人意就好。祝你好朋友越来越多!
开复:与人相处的能力,社交的能力在你以后进入职场还是比较重要的。
而且你也很向往着方面做得更好。所以我会鼓励你尽力地去做。
不过,如果你是比较内向的,那么不要对自己要求太高。一个内向的人被压力压迫地去做一个外向的人会很痛苦的。
你可以先从有共同嗜好的同学开始,或者比较友善的同学开始。不必强求自己增加太大的压力,但是,经过时间的联系,相信你的社交能力会进步的。
篇8:开复解惑:挑战老师合适吗
最近我在清华大学陆向谦老师的课上做了一次讲座,除了课堂里的沟通外,陆向谦老师还提供了一个网上交流的论坛,课后的两周时间里,我在网上和同学们继续交流,并在我们沟通内容的基础上整理出一篇文章。我将陆续将我们讨论到的话题放到我的博客上。
我特别要求学生们在论坛上表达不同的想法和意见,不要只发表感谢和表扬。我更希望看到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才是最能够启发思考,带来脑力激荡的泉源。不同意才有思想的火花,挑战才能让我们更积极主动,辩论才能提升我们的视野,讨论才能让我们从多观点中学习。
希望这篇短文不但带来一些有意思的问答,也能够提醒大家:挑战和不同意是学习成长最好的养分。
挑战老师合适吗
清华学生:您建议我们在这里提出一些质疑或不同的看法,不要对老师或演讲者的意见只是附和、感谢和支持。而在中国文化中,强调虚心谨慎,面对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讲演者,“寸功未建”的学子们在心里先就没有了质疑的底气,谁要是站出来尖锐地指责,难免被人说成是不虚心者。而开复先生却能以平视的目光看待学生,实在难能可贵。请问您怎么看这个要求和我的分析?
开复:感谢你的夸奖。我认为这样的风气不能仅仅因为一位演讲者“以平视的目光”看待学生做一个例外,社会上对“不同意、挑战”的错误看法必须彻底纠正,
我认为这种错误的看法有四点:
(1)“不能挑战比我位置高的人” -- 在问题的讨论上,大家应该是平等地位,不应该因为一个人的身份或过去的成功就让别人不能够在平视的目光下和他讨论。
(2)“挑战一个观点就是否定一个人” -- 我们要学会对事不对人。对这件事,我可以不同意你,和你辩论,甚至不认可你的意见。但是这不代表我否定了你。
(3)“挑战一个人是一种尖锐的批评” -- 我相信大家可以用尊敬的,有建设性的方式提出不同的意见或者观点。就像在这论坛里的讨论,还有在课堂上的讨论,证实了我们都可以做到“尊敬的不同意”。
(4)从传统的角度来说,老师的职责是“传道”、“解惑”,所以是一对多的教育。如果教育的内容都是真理,学生乖乖地听就可以了,何必提出不一样的意见呢?但是,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老师的职责应该更是开导学生的思考能力(critical thinking),让学生从实践中得到理解。所以我的这个要求和今天教育体系确实有一定的不一致。但是,希望在这个问题上,你们相信我的建议。
各位同学,你们不妨回去看看这次讨论的几十个帖子。是“不同意”意见的有启发性,还是“同意”意见的有启发性?
不同意才有思想的火花,挑战才能让我们更积极主动,辩论才能提升我们的视野,讨论才能让我们从多观点中学习。所以如果我们不突破这些误解,以后就会错过很多学习的机会。
来自:blog.sina.com.cn/s/blog_475b3d5601009jn1.html
篇9:开复解惑:关于考研的一点看法
Q:时下考研报名热火朝天,它的影响不仅波及到读大三的我们,连大一的学弟、学妹刚到校就问考研怎么怎么样,我不知道考研到底意味着什么?是不是高考的升级版。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学历是否真的起着某种潜在的作用?也许你一边诅咒考研一边背着考研词汇,也许你不屑考研,也许你觉的考研很容易,她是你曾经的理想……开复老师,您的看法?
A:下面是我上次回答类似问题:考硕士正确的动机:对某专业有兴趣,希望学得更深。考博士正确的动机:对某专业有兴趣,并希望做最高深的、创新的研究。个人对冒风险的、困难的研究有热情。
今天大部分学生的动机:某专业热门,希望增加自己以后申请工作或进一步读书的实力。所以,更多人考热门的专业,也有很多人把这个当作“学校升级”的机会(从二、三流的本科进入一流的研究生院读硕士,在靠这个出国或进入优秀的企业)。
这个动机是不符合研究生院培养学生深造的初衷的,但是它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中国今天的人力市场是很畸形的,有很激烈的竞争。最好的公司的待遇可以是普通的公司的5-10倍。这些公司每年申请者众多,可以100选一,根本不可能面试每一个申请者。考研本身就变相地称为企业的一层筛选。利用这层筛选,企业在招聘时可以节约成本。于是,有些公司可能只看名校的学生,或是只挑有硕士、博士的学生。
这“学历贬值”的状况是不是好的现象,但是这是实际情况。它又再一步的鼓励学生对名校、读研的追逐。所以一般来说,想进优秀的公司最好的途径还是进名校、考研。
对于学生考研,我的建议是:
(1)优先考虑出国的可能:虽然你想留在中国,但是出国比考研更能够帮助你学习技术、开拓视野,因为国外的师资、资源、教学方式都领先中国不少。我赞成每一个有能力出国的人(包括学业、经济、和对外国的适应力)都试试出国读书,无论是读博士、硕士、甚至重读一个本科(当然重读本科一般代价太大,不适合大部分人)。出国读一个硕士或博士和在国内读花的时间是一样的,尤其博士通常有奖学金,所以不要不考虑出国的可能。当然要挑一个不太差的学校。最后,美国的签证不好拿,所以可以多申请几家,考虑加拿大、英国、澳洲等地。
(2)如果还是决定留在国内,而又想做研究,那当然应该考研,预备读完博士,
尽量报考一个比你现在的学校更好的学校、挑一个你有兴趣的科目、找一个值得尊敬的导师。一般我会建议找一个曾出国的、有足够经费的、较年轻的、仍动手做研究的做导师。读博士时,最好找一个不必打工,可以专心做研究题目的老师和题目。
(3)如果你只是为了进一个好公司工作而决定考研,那我建议你尽量报考一个比你现在的学校更好的学校、挑一个有兴趣的科目、选一些以后工作会用得上的课题、挑一个热门又实际的论文题目、找一个有管理或商业经验的导师(为他打点工也没关系)。读个硕士应该够了。
(4)如果你觉得你不考研也能找到好工作,而不想去读一个你没兴趣的硕士,那你可以挑一个公司,也许不是最好的待遇或职位,但是有很好的培训员工的计划,由爱护属下的老板,有挑战你的工作和学习的机会,那你不妨去工作。当你的同学拿到硕士,也许你已进步更多了。
出国、考研、就业三者并不是你大二、三就要决定。你可以挑两者并行,当你更进一步的知道你的选择时(得到国外入学许可、考研过关、得到国内公司的offer),再作最后的决定。
Jacobi:我现在是大二也是计算机系的,我很早就准备考研了,现在经过和学姐还有开复老师等人请教,发现考研越来越重要了,所以我现在的生活就是计算机,英语和高数了,但是我的兴趣还有影视,文学,在上面也有花一些时间。我觉得这样子很充实,另外我还很喜欢一个女孩子,说不出的好……
我觉得这样子很有动力,另外我也是想考上中科院,然后,跑到希格玛大厦去……
Krest:读硕士和读博士还是有一定的分界线的。读硕士可以拓宽知识面(本科时学习的专业知识往往是基础的),可以适当参加一些导师的项目以增强动手和团队合作能力。很多硕士也是面向工业界培养的,并不是研究型的。所以,一般来说硕士毕业生比本科毕业生有更强的动手能力和更扎实的专业基础。这也是企业为什么青睐研究生的原因之一。当然,读博士应该是为了将来任教或从事研究。如果对任教或研究没有兴趣或天赋,就不要勉强自己了。社会盲目崇拜博士的现象迟早要被纠正的。博士毕业生不是在任何方面都比本科生或硕士生强。
HoH:偶的想法是:在大学里应该养成自主思考的习惯,不能跟着别人走,跟着潮流走。考研的确不错,但是不是对谁都合适。当然如果你在大学三年里都没有对未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或规划,同时家庭经济还能承受,自己也有考上的可能性,倒不如先考研。但是一定不能学自己不喜欢或是不知道怎么样只是找工作容易的专业。
补充:现在很多研究生抱怨没有学到什么,只是给老板打工之类;我倒觉得不必因此否认研究生阶段学习的作用。它并不仅仅是更高学历的代名词。平心而论,你在本科学的东西够用吗?研究生不是应该自己主动去学习吗?难道只等导师来教你选课?听课?难道给老板“打工”不也是一种经验的积累?
★ 现实表现在哪里开
★ 十大面试问题解惑
★ 企业实习总结
★ 企业实习报告
★ 企业实习工作总结
★ 在淘宝开网店流程
开复解惑:在企业实习,要注意什么(通用9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