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里不一的女纸”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罗生还镯阅读答案参考,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罗生还镯阅读答案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目录
篇1:《罗生还镯》阅读答案
罗一峰先生,名伦,以孝廉①赴会试。仆于途中拾一金镯。行已五日,先生忧旅费不给②,仆曰:“无虑也,向⑧于山东某处拾一金镯,可质为费⑨。”先生怒,欲亲赍③付还。仆叩首,且屈⑿指曰:“往返必误场期,不可。”先生曰:“此必婢仆遗失,万一主人拷讯,因而致死,是谁之咎④?吾宁不会试,不忍令人死于非命也。”竟寻至其家,果⑾系妇遗面盆,而婢误投于地者。主妇疑婢窃取,鞭笞⒀流血,几次寻死。夫复疑妻有私,辱骂不休,妻亦愤怒投缳⑤,赖人解救。先生至,出镯与之,举⑥家感激。急行至京,试期已届⑦矣,仓皇⑩投卷,竟⒁得中试,状元及第。
[注释]①孝廉:“举人”的一种。②赍(jī):以物送人。③投缳:上吊自杀。 ④届:到。
【阅读训练】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可质为费2.仆叩首;且屈指曰
3.竟寻至其家4.鞭笞流血
5.向于山东某处拾一金镯6.举家感激
二、请你简单概括罗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翻译下列句子。
1.向于山东某处拾一金镯,可质为费。
2.不忍令人死于非命也。
参考答案:
一、1.典当、抵押2.弯曲3.最后4.打5.先前6.全
二、拾金不昧,先人后己。
三、1.先前在山东某处拾到一只金手镯,可以典当作为旅费。
2.不忍心让人死于非命。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先生忧旅费不给 ②向于山东某处拾一金镯
③可质为费 ④举家感激
18.文中划线句子“先生怒”中先生为何而怒?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
19.从“竟寻至其家”中的“竟”字你了解到什么信息?
20.①先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吾宁不会试,不忍令人死于非命也。”②再结合这句话说说罗伦是一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17.①供应,充足; ②不久前; ③典当,抵押;④全。
18.因为仆人想把路上捡到的金镯典当充当旅资。
19.一个“竟”有终于的`意思,可见罗伦为找到金镯的主人历尽的艰辛。
20.①我宁可不参加会试,也不忍心让别人(因为金镯)而死于非命。
②可见罗伦是一个宁可放弃功名,也不愿伤害别人生命的好男儿。
拓展阅读:《罗生还镯》注释
1孝廉:“举人”的一种。
2给:充足。
3赍(jī):以物送人。
4咎:过失。
5投缳:上吊自杀。
6举:全。
7届(jiè):到。
8向:先前
9可质为费:质, 抵押 、可以变卖成旅费
10仓皇:匆促
11果:果然
12屈 : 弯曲
13笞: 鞭打
14竟:最终,最后
15系:扔弃
篇2:《罗生还镯》阅读答案
罗一峰先生(姓罗,号一峰先生),名叫罗伦,以举人身份参加科考会试。他的仆人在路上捡到一个金镯。走了五天,罗先生担心盘缠不够,仆人说:“不用担心,之前在山东某处捡到一个金镯,可以典当出去作为盘缠。”罗先生大怒,打算亲自交还给失主。仆人赶紧磕头,并掰着手指说:“这样一来一回一定会错过考试,不可以。”罗先生说:“这一定是丫环仆人丢失的,万一主人拷打审讯他,因此而死,是谁的过错?我宁可不考试,也不忍心让别人死于非命。”最后还是找到失主家里,果然是女主人丢失的头饰,而丫环错把金镯扔在地上。女主人怀疑是丫环偷了,用鞭子把她打得流血,丫环要自杀好几次了。丈夫又怀疑妻子有私情,辱骂妻子不止,妻子也愤怒的去上吊,多亏被人解救。罗先生到了以后,拿出金镯还给他们,全家人都很感激他。罗先生急忙赶路到京城,考试时间正好赶上,匆忙交上考卷,竟然考中了,还是状元及第。
篇3:罗生还镯阅读答案参考
罗生还镯阅读答案参考
罗一峰先生,名伦,以孝廉①赴会试。仆于途中拾一金镯。行已五日,先生忧旅费不给②,仆曰:“无虑也,向于山东某处拾一金镯,可质为费。”先生怒,欲亲赍③付还。仆叩首,且屈指曰:“往返必误场期,不可。”先生曰:“此必婢仆遗失,万一主人拷讯,因而致死,是谁之咎?吾宁不会试,不忍令人死于非命也。”竟寻至其家,果系妇遗面盆,而婢误投于地者。主妇疑婢窃取,鞭笞流血,几次寻死。夫复疑妻有私,辱骂不休,妻亦愤怒投缳④,赖人解救。先生至,出镯与之,举家感激。急行至京,试期已届⑤矣,仓皇投卷,竟得中试,状元及第。
【注释】①孝廉:“举人”别称。②给:充足。③赍(jī):以物送人。④投缳:上吊自杀。⑤届:到。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仆于途中拾一金镯( ) ⑵且屈指曰( )
⑶是谁之咎?( ) ⑷举家感激( )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无虑也,向于山东某处拾一金镯,可质为费。
12、你怎样评价罗先生的言行?(3分)
答案
10、⑴在 ⑵弯曲 ⑶这⑷全
11、不用担忧了,(我)先前在山东某处拾到一只金手镯,可以典当作为旅费。
12、罗先生这样先人后己(或舍己为人),拾金不昧(或不贪财物)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反思(学习)的。(意思对即可)
译文
罗一峰先生(姓罗,号一峰先生),名叫罗伦,以举人身份参加科考会试。他的仆人在路上捡到一个金镯。走了五天,罗先生担心盘缠不够,仆人说:“不用担心,之前在山东某处捡到一个金镯,可以典当出去作为盘缠。”罗先生大怒,打算亲自交还给失主。仆人赶紧磕头,并掰着手指说:“这样一来一回一定会错过考试,不可以。”
罗先生说:“这一定是丫环仆人丢失的,万一主人拷打审讯他,因此而死,是谁的过错?我宁可不考试,也不忍心让别人死于非命。”最后还是找到失主家里,果然是女主人丢失的头饰,而丫环错把金镯扔在地上。
女主人怀疑是丫环偷了,用鞭子把她打得流血,丫环要自杀好几次了。丈夫又怀疑妻子有私情,辱骂妻子不止,妻子也愤怒的去上吊,多亏被人解救。罗先生到了以后,拿出金镯还给他们,全家人都很感激他。罗先生急忙赶路到京城,考试时间正好赶上,匆忙交上考卷,竟然考中了,还是状元及第。
篇4:罗生还镯原文阅读包含答案
罗生还镯原文阅读包含答案
罗生还镯
罗一峰先生,名伦,以孝廉①赴会试。仆于途中拾一金镯。行已五日,先生忧旅费不给②,仆曰:无虑也,向于山东某处拾一金镯,可质为费。先生怒,欲亲赍③付还。仆叩首,且屈指曰:往返必误场期,不可。先生曰:此必婢仆遗失,万一主人拷讯,因而致死,是谁之咎?吾宁不会试,不忍令人死于非命也。竟寻至其家,果系妇遗面盆,而婢误投于地者。主妇疑婢窃取,鞭笞流血,几次寻死。夫复疑妻有私,辱骂不休,妻亦愤怒投缳④,赖人解救。先生至,出镯与之,举家感激。急行至京,试期已届⑤矣,仓皇投卷,竟得中试,状元及第。
【注释】①孝廉:举人的别称。②给:充足。③赍(jī):以物送人。④投缳:上吊自杀。⑤届(jiè):到。
【阅读训练】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可质为费2.仆叩首;且屈指曰
3.竟寻至其家4.鞭笞流血
5.向于山东某处拾一金镯6.举家感激
二、请你简单概括罗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翻译下列句子。
1.向于山东某处拾一金镯,可质为费。
2.不忍令人死于非命也。
译文
罗一峰先生,名字叫罗伦,以举人的身份去考试。奴仆在路上捡着一个金镯子。走到第5天的时候,罗生担心旅费不够,奴仆说:不用担心,我在经过山东的某个地方捡到一个金镯子,可以变卖成旅费。先生很生气,要亲自还给失主。奴仆磕头劝阻,而且算了算日程说:往返必定耽误了考试的日子,不行。罗生说:这肯定是女婢或者是哪个仆人遗失的',万一主人拷打询问,因为这个死人,是谁的责任呢?我宁愿不去考试,不忍心让人死于非命啊。竟然寻到失主的家,原来是因为女主人遗落在洗脸盆,而奴婢不小心掉在了地上。女主人怀疑是奴婢偷的,用鞭子打奴婢到流血,奴婢几次寻死。丈夫又怀疑妻子有私情,辱骂不停,妻子愤怒而跳河自尽,多亏得到他人相救。罗生到了,把镯子给了主人,全家都很感激。急急忙忙赶到京城,考试的期限已经开始了。罗伦慌慌张张交了试卷,竟然中了状元及第.
答案
一、1.典当、抵押
2.弯曲
3.最后
4.打
5.先前
6.全
二、拾金不昧,先人后己。
三、1.先前在山东某处拾到一只金手镯,可以典当作为旅费。
2.不忍心让人死于非命。
篇5:罗生还镯文言文翻译
罗生还镯文言文翻译
《罗生还镯》罗生不愿用捡来的镯子换取路费,而且在近考期时还担心那丢镯子的人的安危,是一个拾金不昧的.人。下面请大家罗生还镯文言文翻译。
罗生还镯文言文翻译
原文:
罗一峰先生,名伦,以孝廉①赴会试。仆于途中拾一金镯。行已五日,先生忧旅费不给②,仆曰:“无虑也,向⑧于山东某处拾一金镯,可质为费⑨。”先生怒,欲亲赍③付还。仆叩首,且屈⑿指曰:“往返必误场期,不可。”先生曰:“此必婢仆遗失,万一主人拷讯,因而致死,是谁之咎④?吾宁不会试,不忍令人死于非命也。”竟寻至其家,果⑾系妇遗面盆,而婢误投于地者。主妇疑婢窃取,鞭笞⒀流血,几次寻死。夫复疑妻有私,辱骂不休,妻亦愤怒投缳⑤,赖人解救。先生至,出镯与之,举⑥家感激。急行至京,试期已届⑦矣,仓皇⑩投卷,竟⒁得中试,状元及第。
翻译:
罗一峰先生,名字叫罗伦,以举人的身份去考试.奴仆在路上捡着一个金镯子.走到第5天的时候 罗生担心旅费不够,奴仆说:“不用担心,我在经过山东的某个地方捡到一个金镯子,可以变卖成旅费.”先生很生气,要亲自还给失主.奴仆磕头劝阻,而且算了算日程说:“往返必定耽误了考试的日子,不行.”罗生说:“这肯定是女婢或者是哪个仆人遗失的,万一主人拷打询问,并且因此而死亡,是谁的责任呢?我宁愿不去考试,不忍心让人死于非命啊.”既而寻到失主的家,原来是因为女主人遗落在洗脸盆,而奴婢不小心掉在了地上.女主人怀疑是奴婢偷的,打到流血,奴婢几次寻死.丈夫又怀疑妻子有私情,辱骂不停,妻子愤怒而悬梁自尽,多亏得到他人相救. 罗生到了,把镯子给了主人,全家都很感激.急急忙忙感到京城,考试的期限就快到了,慌慌张张交了试卷,竟然中了状元及第.
篇6:罗生还镯文言文阅读理解试题及译文答案
罗生还镯文言文阅读理解试题及译文答案
罗一峰先生,名伦,以孝廉①赴会试。仆于途中拾一金镯。行已五日,先生忧旅费不给②,仆曰:“无虑也,向于山东某处拾一金镯,可质为费。”先生怒,欲亲赍③付还。仆叩首,且屈指曰:“往返必误场期,不可。”先生曰:“此必婢仆遗失,万一主人拷讯,因而致死,是谁之咎?吾宁不会试,不忍令人死于非命也。”竟寻至其家,果系妇遗面盆,而婢误投于地者。主妇疑婢窃取,鞭笞流血,几次寻死。夫复疑妻有私,辱骂不休,妻亦愤怒投缳④,赖人解救。先生至,出镯与之,举家感激。急行至京,试期已届⑤矣,仓皇投卷,竟得中试,状元及第。
【注释】①孝廉:“举人”的别称。 ②给:充足。 ③赍(jī):以物送人。 ④投缳:上吊自杀。⑤届(jiè):到。
【阅读训练】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可质为费 2.仆叩首;且屈指曰 3.竟寻至其家 4.鞭笞流血 5.向于山东某处拾一金镯 6.举家感激二、请你简单概括罗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翻译下列句子。
1.向于山东某处拾一金镯,可质为费。
2.不忍令人死于非命也。
【参考译文和答案】
译文
罗一峰先生,名字叫罗伦,以举人的身份去考试。奴仆在路上捡着一个金镯子。走到第5天的`时候,罗生担心旅费不够,奴仆说:“不用担心,我在经过山东的某个地方捡到一个金镯子,可以变卖成旅费。”先生很生气,要亲自还给失主。奴仆磕头劝阻,而且算了算日程说:“往返必定耽误了考试的日子,不行。”罗生说:“这肯定是女婢或者是哪个仆人遗失的,万一主人拷打询问,因为这个死人,是谁的责任呢?我宁愿不去考试,不忍心让人死于非命啊。”竟然寻到失主的家,原来是因为女主人遗落在洗脸盆,而奴婢不小心掉在了地上。女主人怀疑是奴婢偷的,用鞭子打奴婢到流血,奴婢几次寻死。丈夫又怀疑妻子有私情,辱骂不停,妻子愤怒而跳河自尽,多亏得到他人相救。 罗生到了,把镯子给了主人,全家都很感激。急急忙忙赶到京城,考试的期限已经开始了。罗伦慌慌张张交了试卷,竟然中了状元及第.
答案
一、1.典当、抵押 2.弯曲 3.最后 4.打 5.先前 6.全 二、拾金不昧,先人后己。 三、1.先前在山东某处拾到一只金手镯,可以典当作为旅费。 2.不忍心让人死于非命。
篇7:《罗生还镯》原文及翻译鉴赏
《罗生还镯》原文及翻译鉴赏
《罗生还镯》
罗一峰先生,名伦,以孝廉①赴会试。仆于途中拾一金镯。行已五日,先生忧旅费不给②,仆曰:“无虑也,向⑧于山东某处拾一金镯,可质为费⑨。”先生怒,欲亲赍③付还。仆叩首,且屈⑿指曰:“往返必误场期,不可。”先生曰:“此必婢仆遗失,万一主人拷讯,因而致死,是谁之咎④?吾宁不会试,不忍令人死于非命也。”竟寻至其家,果⑾系妇遗面盆,而婢误投于地者。主妇疑婢窃取,鞭笞⒀流血,几次寻死。夫复疑妻有私,辱骂不休,妻亦愤怒投缳⑤,赖人解救。先生至,出镯与之,举⑥家感激。急行至京,试期已届⑦矣,仓皇⑩投卷,竟⒁得中试,状元及第。
[注释]①孝廉:“举人”的一种。②赍(jī):以物送人。③投缳:上吊自杀。 ④届:到。
【阅读训练】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可质为费2.仆叩首;且屈指曰
3.竟寻至其家4.鞭笞流血
5.向于山东某处拾一金镯6.举家感激
二、请你简单概括罗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翻译下列句子。
1.向于山东某处拾一金镯,可质为费。
2.不忍令人死于非命也。
参考答案:
一、1.典当、抵押2.弯曲3.最后4.打5.先前6.全
二、拾金不昧,先人后己。
三、1.先前在山东某处拾到一只金手镯,可以典当作为旅费。
2.不忍心让人死于非命。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先生忧旅费不给 ②向于山东某处拾一金镯
③可质为费 ④举家感激
18.文中划线句子“先生怒”中先生为何而怒?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
19.从“竟寻至其家”中的“竟”字你了解到什么信息?
20.①先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吾宁不会试,不忍令人死于非命也。”②再结合这句话说说罗伦是一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17.①供应,充足; ②不久前; ③典当,抵押;④全。
18.因为仆人想把路上捡到的金镯典当充当旅资。
19.一个“竟”有终于的意思,可见罗伦为找到金镯的主人历尽的艰辛。
20.①我宁可不参加会试,也不忍心让别人(因为金镯)而死于非命。
②可见罗伦是一个宁可放弃功名,也不愿伤害别人生命的好男儿。
注释
1孝廉:“举人”的一种。
2给:充足。
3赍(jī):以物送人。
4咎:过失。
5投缳:上吊自杀。
6举:全。
7届(jiè):到。
8向:先前
9可质为费:质, 抵押 、可以变卖成旅费
10仓皇:匆促
11果:果然
12屈 : 弯曲
13笞: 鞭打
14竟:最终,最后
15系:扔弃
译文
罗一峰先生(姓罗,号一峰先生),名叫罗伦,以举人身份参加科考会试。他的仆人在路上捡到一个金镯。走了五天,罗先生担心盘缠不够,仆人说:“不用担心,之前在山东某处捡到一个金镯,可以典当出去作为盘缠。”罗先生大怒,打算亲自交还给失主。仆人赶紧磕头,并掰着手指说:“这样一来一回一定会错过考试,不可以。”罗先生说:“这一定是丫环仆人丢失的,万一主人拷打审讯他,因此而死,是谁的过错?我宁可不考试,也不忍心让别人死于非命。”最后还是找到失主家里,果然是女主人丢失的头饰,而丫环错把金镯扔在地上。女主人怀疑是丫环偷了,用鞭子把她打得流血,丫环要自杀好几次了。丈夫又怀疑妻子有私情,辱骂妻子不止,妻子也愤怒的去上吊,多亏被人解救。罗先生到了以后,拿出金镯还给他们,全家人都很感激他。罗先生急忙赶路到京城,考试时间正好赶上,匆忙交上考卷,竟然考中了,还是状元及第。
品质
从罗生不愿用捡来的镯子换取路费,而且在近考期时还担心那丢镯子的人的安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拾金不昧,正直,诚信,处处为他人着想、先人后己的人。
篇8:中考语文必背古诗词:罗生还镯
关于中考语文必背古诗词:罗生还镯
对于初中学生朋友,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下面为大家分享了关于中考语文必背古诗词,一起来看看吧!
罗生还镯
罗一峰先生,名伦,以孝廉①赴会试。仆于途中拾一金镯。行已五日,先生忧旅费不给②,仆曰:“无虑也,向于山东某处拾一金镯,可质为费。”先生怒,欲亲赍③付还。仆叩首,且屈指曰:“往返必误场期,不可。”先生曰:“此必婢仆遗失,万一主人拷讯,因而致死,是谁之咎?吾宁不会试,不忍令人死于非命也。”竟寻至其家,果系妇遗面盆,而婢误投于地者。主妇疑婢窃取,鞭笞流血,几次寻死。夫复疑妻有私,辱骂不休,妻亦愤怒投缳④,赖人解救。先生至,出镯与之,举家感激。急行至京,试期已届⑤矣,仓皇投卷,竟得中试,状元及第。
【注释】①孝廉:“举人”的别称。②给:充足。③赍(jī):以物送人。④投缳:上吊自杀。⑤届(jiè):到。
【阅读训练】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可质为费2.仆叩首;且屈指曰
3.竟寻至其家4.鞭笞流血
5.向于山东某处拾一金镯6.举家感激
二、请你简单概括罗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翻译下列句子。
1.向于山东某处拾一金镯,可质为费。
2.不忍令人死于非命也。
【参考译文和答案】
答案
一、1.典当、抵押
2.弯曲
3.最后
4.打
5.先前
6.全
二、拾金不昧,先人后己。
三、
1.先前在山东某处拾到一只金手镯,可以典当作为旅费。
2.不忍心让人死于非命。
译文
罗一峰先生,名字叫罗伦,以举人的身份去考试。奴仆在路上捡着一个金镯子。走到第5天的时候,罗生担心旅费不够,奴仆说:“不用担心,我在经过山东的某个地方捡到一个金镯子,可以变卖成旅费。”先生很生气,要亲自还给失主。奴仆磕头劝阻,而且算了算日程说:“往返必定耽误了考试的.日子,不行。”罗生说:“这肯定是女婢或者是哪个仆人遗失的,万一主人拷打询问,因为这个死人,是谁的责任呢?我宁愿不去考试,不忍心让人死于非命啊。”竟然寻到失主的家,原来是因为女主人遗落在洗脸盆,而奴婢不小心掉在了地上。女主人怀疑是奴婢偷的,用鞭子打奴婢到流血,奴婢几次寻死。丈夫又怀疑妻子有私情,辱骂不停,妻子愤怒而跳河自尽,多亏得到他人相救。罗生到了,把镯子给了主人,全家都很感激。急急忙忙赶到京城,考试的期限已经开始了。罗伦慌慌张张交了试卷,竟然中了状元及第。
篇9:中考语文必背古诗词:罗生还镯
中考语文必背古诗词:罗生还镯
《罗生还镯》从罗生不愿用捡来的镯子换取路费,而且在近考期时还担心那丢镯子的人的安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拾金不昧的人,为大家分享了罗生还镯的原文及练习题,欢迎借鉴!
罗一峰先生,名伦,以孝廉①赴会试。仆于途中拾一金镯。行已五日,先生忧旅费不给②,仆曰:“无虑也,向于山东某处拾一金镯,可质为费。”先生怒,欲亲赍③付还。仆叩首,且屈指曰:“往返必误场期,不可。”先生曰:“此必婢仆遗失,万一主人拷讯,因而致死,是谁之咎?吾宁不会试,不忍令人死于非命也。”竟寻至其家,果系妇遗面盆,而婢误投于地者。主妇疑婢窃取,鞭笞流血,几次寻死。夫复疑妻有私,辱骂不休,妻亦愤怒投缳④,赖人解救。先生至,出镯与之,举家感激。急行至京,试期已届⑤矣,仓皇投卷,竟得中试,状元及第。
【阅读训练】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可质为费2.仆叩首;且屈指曰
3.竟寻至其家4.鞭笞流血
5.向于山东某处拾一金镯6.举家感激
二、请你简单概括罗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翻译下列句子。
1.向于山东某处拾一金镯,可质为费。
2.不忍令人死于非命也。
参考答案:
一、1.典当、抵押2.弯曲3.最后4.打5.先前6.全
二、拾金不昧,先人后己。
三、1.先前在山东某处拾到一只金手镯,可以典当作为旅费。
2.不忍心让人死于非命。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先生忧旅费不给 ②向于山东某处拾一金镯
③可质为费 ④举家感激
18.文中划线句子“先生怒”中先生为何而怒?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
19.从“竟寻至其家”中的.“竟”字你了解到什么信息?
20.①先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吾宁不会试,不忍令人死于非命也。”②再结合这句话说说罗伦是一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17.①供应,充足; ②不久前; ③典当,抵押;④全。
18.因为仆人想把路上捡到的金镯典当充当旅资。
19.一个“竟”有终于的意思,可见罗伦为找到金镯的主人历尽的艰辛。
20.①我宁可不参加会试,也不忍心让别人(因为金镯)而死于非命。
②可见罗伦是一个宁可放弃功名,也不愿伤害别人生命的好男儿。
注释
1孝廉:“举人”的一种。
2给:充足。
3赍(jī):以物送人。
4咎:过失。
5投缳:上吊自杀。
6举:全。
7届(jiè):到。
8向:先前
9可质为费:质, 抵押 、可以变卖成旅费
10仓皇:匆促
11果:果然
12屈 : 弯曲
13笞: 鞭打
14竟:最终,最后
15系:扔弃
译文
罗一峰先生(姓罗,号一峰先生),名叫罗伦,以举人身份参加科考会试。他的仆人在路上捡到一个金镯。走了五天,罗先生担心盘缠不够,仆人说:“不用担心,之前在山东某处捡到一个金镯,可以典当出去作为盘缠。”罗先生大怒,打算亲自交还给失主。仆人赶紧磕头,并掰着手指说:“这样一来一回一定会错过考试,不可以。”罗先生说:“这一定是丫环仆人丢失的,万一主人拷打审讯他,因此而死,是谁的过错?我宁可不考试,也不忍心让别人死于非命。”最后还是找到失主家里,果然是女主人丢失的头饰,而丫环错把金镯扔在地上。女主人怀疑是丫环偷了,用鞭子把她打得流血,丫环要自杀好几次了。丈夫又怀疑妻子有私情,辱骂妻子不止,妻子也愤怒的去上吊,多亏被人解救。罗先生到了以后,拿出金镯还给他们,全家人都很感激他。罗先生急忙赶路到京城,考试时间正好赶上,匆忙交上考卷,竟然考中了,还是状元及第。
篇10:《罗》阅读答案
罗(英国)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偷偷爬上那棵猴面包树,这是拉瓦一天中最期待的时光。可惜,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仅仅只是两三分钟,耳边便会响起一声熟悉的口哨声,有人来了,他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回到营房。
“看到了什么?”刚刚躺下,安德烈便拖着瘸腿凑过来问道。拉瓦不想回答,但安德烈就是那个吹口哨的人。两人约定,拉瓦每天爬上树冠看看周围,看看远方,下来之后再把看到的新鲜事儿告诉放风人,也就是安德烈。三年了,两人还算默契,在这座死寂的集中营,每天都有人因为严厉的禁锢而自杀,他们却因为那棵猴面包树而充满希望。
“我们就要自由了,等着吧!”
安德烈一双粗糙的手在拉瓦头上抚摸,要不是因为拉瓦是黑人,连安德烈自己都会觉得眼前熟睡的少年就是自己的儿子。当然,拉瓦是不会明白安德烈的心情的,更不会想到,安德烈是戴高乐将军钦点的间谍。他并不是困在集中营,而是肩负特别使命潜伏在这片草原深处进行侦探。
那棵猴面包树就像一个梦想,它恰好坐落在集中营的中央。白天的时候,很多纳粹士兵坐在树底下休息,恨得拉瓦牙痒痒。只有到了晚上,他才觉得那棵树属于自己。
可惜,连安德烈也没想到,梦想会突然破碎。那天晚上,他吹了好几次口哨,可拉瓦就是不肯下来,直到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奔来,他知道,出事了。
拉瓦毕竟是个孩子,熬不住接二连三的酷刑,便一股脑儿地全说了出来。但安德烈只是笑笑,即使两块火红的烙铁夹在他的双颊,也没吐出一个字来。
本以为必死无疑,却没想到生机犹在。半个月后,盟军终于发起了大反攻。因为安德烈提供的精确信息,纳粹分子瞬间溃败,整座集中营安全解放。
安德烈伤得很重,但令随军医护人员奇怪的是,哭得最伤心的竟然是一个黑人男孩。毫无疑问,这个男孩就是拉瓦。在安德烈昏迷的日子里,他一刻都没有离开他的 “搭档”。尽管医生开玩笑地跟他解释:“只要挂上水(打吊针),一定能起死回生,你就放心吧。”可是,拉瓦就像听不懂一样,虽然一脸惊愕,却依旧没有离开寸步的意思。
当远处的炮声逐渐平息,安德烈终于睁开了眼睛。可是,拉瓦却不见了,几个医生都非常好奇地询问安德烈,那个黑人男孩到底是什么人,此刻又突然消失,他到底去哪了。安德烈点点头,良久,才吐出三个字:跟我来。
在安德烈的带领下,一行医生再次来到集中营。顺着安德烈的手指,他们看到,那棵猴面包树的半个树冠已经不见了,树叶也是稀稀拉拉。显然,它遭炮击了,在烈日下显得奄奄一息。
但这跟拉瓦有什么关系?随行医生面面相觑,却听安德烈一声口哨,树干后便露出了一个脑袋。他手里正拿着一个医院的吊瓶,准备往上爬。安德烈这次也不再躲在一旁放风了,而是拖着腿往前奔去,也不知是为了那棵树,还是树后的男孩。
1.根据你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在下列横线上写出与人物有关的内容。(2分)
⑴拉瓦利用 。
⑵安德烈利用 。
2.品读下列句子,探究括号中的.问题。(4分)
⑴[甲]但安德烈只是笑笑,即使两块火红的烙铁夹在他的双颊,也没吐出一个字来。
[乙]安德烈点点头,良久,才吐出三个字:跟我来。
(甲、乙两句中加点处有什么不同的表达效果?)
⑵半个月后,盟军终于发起了大反攻。
(“终于”一词与前文哪些内容相呼应?)
3.文中写道:“拉瓦就像听不懂一样,虽然一脸惊愕,却依旧没有离开寸步的意思。”请结合语境,揣摩拉瓦此时的心理活动。(2分)
4.猴面包树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请联系全文,写出你的发现。(6分)
篇11:《罗》阅读答案
1.(2分)⑴示例:拉瓦利用夜色作掩护,偷偷爬上猴面包树,看新鲜事。
⑵示例:安德烈利用拉瓦搜集情报。(每小题1分,理解合理即可)
2.(4分)⑴甲句“也没吐出”表现了安德烈宁死不屈。乙句“才吐出”写出了安德烈此时感慨很多,心情复杂。(每处1分,意思符合即可)
⑵“我们就要自由了,等着吧!”/安德烈是戴高乐将军钦点的间谍,他并不是困在集中营,而是肩负特别使命潜伏在这片草原深处进行侦探。/(安德烈)本以为必死无疑,却没想到生机犹在。(每处1分,答对两处即可)
3.(2分)示例:安德烈伤得这么重,他会死吗?打吊针真的能救活他吗?他被打成这样,都是我害的。我要一刻不离地守着他,陪着他。(根据揣摩的合理程度酌情给分)
4.(6分)分四个层级赋分:
第一层级:对问题没有形成理解,或表达逻辑混乱,得0分。示例:那棵猴面包树就像一个梦想,它恰好坐落在集中营的中央。
第二层级:只能联系单一事件,未经分析直接得出结论,得1~2分。示例:猴面包树让拉瓦和安德烈感受到生存下去的希望,所以作者要多处写到这棵树。
第三层级:能联系多个事件分析,但结论肤浅,得3~4分。示例:猴面包树是安德烈和拉瓦合作行动的场所;在集中营残酷的环境中,他们将渴望自由、向往未来的梦想寄托到这棵树上;猴面包树被炮火炸得奄奄一息,拉瓦试图用医生治疗安德烈的方法救活它。故事情节与猴面包树紧密相连。
第四层级:能联系多个事件分析,写出自己的发现,并使问题本身的意义得到拓展,得5~6分。示例:猴面包树是小说的情节线索,安德烈和拉瓦的合作、被捕、受刑、得救,都围绕着这棵树展开,它贯穿整个故事的始终。猴面包树是小说人物生死相依的见证,他们在集中营的生活与树已融为一体:拉瓦在树上瞭望,安德烈在一旁放风;在残酷的环境中,这棵树让他们满怀希望,共同坚守;人遭受酷刑,树也经受了战火,一个在死亡边缘徘徊,一个不离不弃陪伴。猴面包树更是自由、希望与生命的象征,醒来的安德烈,受伤的树,拿着吊瓶救树的男孩,构成一幅感人的画面,引发人们对生命、人性与战争的严肃思考。
★ 经典阅读及答案
★ 罗读后感
★ 《童话》阅读答案
罗生还镯阅读答案参考(集锦11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