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l”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哲理美文:经验也许是这个时代最无用的东西,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哲理美文:经验也许是这个时代最无用的东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哲理美文:经验也许是这个时代最无用的东西
哲理美文:经验也许是这个时代最无用的东西
前些日子见过一位履历光鲜的咨询师,有意用几个管理学名词试探,对方要不就是全无反应,要不就是眼神迷惘,自顾自说那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套话,与话题和所涉行业全无关系。根据我的经验,基本可以断定这是个行走江湖的混子,一套理论走天下,就看客户好不好蒙。
《乔布斯传》里曾经提到,乔布斯从不请咨询师,他甚至常常跟咨询师对着干。比如苹果零售店的铺设,成本极高,一度被咨询师嗤之以鼻,认为注定失败,但事实给了咨询师一记耳光。
其实咨询师的判断也并非无的放矢,而是“经验之谈”。比如曾认为苹果会遭遇“昂贵的失败”的戈尔茨坦,就从整个PC零售行业的毛利率出发,认为苹果零售店一年得实现1200万美元的销售额才能支持场地成本,而当时业内最高的单店销售额仅仅800万美元,这当然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他忽视了时代的变化和创新的魔力,苹果提供了全新的客户体验,比如上网试用、现场指导等,堪称一场革命。这使苹果得以抛开电器零售卖场,不被那些对电脑一窍不通的卖场员工“耽误”,并实现了零售额的奇迹增长。
如果乔布斯屈从于咨询师,屈从于“经验”,那么就不会有后来如日中天的苹果。
苹果并非孤例,而是一个标杆。在它身后,类似的后来者不少。前几天的一次饭局中,一个小老板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我们已经跟不上了。”
他之所以这样感慨,是因为他愕然发现,自己的经验不管用了。早年洗脚上田,骑着脚踏车四处拉货,后来开厂,坐着火车到处跑业务。这些年也早早顺应了网络大潮,先是公司网页,后是各种平台,可算是样样不缺,在淘宝上也搞了网店,微博微信都没落下。但按照他的说法,就是“每一步都在人家后面,天知道下一个又是什么,以前那一套经验几乎都不管用了”。
有人曾说,在大数据时代,你只需要两样东西,一是数据,二是忘掉你的经验。甚至有人说,没有经验就是最大的经验。这么说也许会与让许多大学毕业生头痛的人才市场现状不符,许多企业不是强调只招有经验的吗?可是,当你仔细观察那些新行业、新企业时,就会发现,过往经验压根不支持他们的创意,甚至是一种阻碍。几个白纸般的年轻人凑在一起,以理想、概念、技术和胆识营造自己的世界,已非偶然,而是商业常态。
在人类历史上,经验甚至一度是最重要的东西。那时,人类的生活半径狭小,许多人终其一生都未去过100公里以外的地方,甚至未曾离开自己的村子;那时,人类的社会关系基本固定,局限于村落和宗族;那时,人类获取资讯的渠道仅仅是口耳相传,即使改朝换代的大事,也可能拖个一段时间才知道;那时,识字的人很少,在印刷术诞生以前,书籍主要靠抄写,因此藏书也是一件异常奢侈的事情,即使是15世纪的法国国王,那位以藏书甚丰享誉欧洲的查理七世,藏书也不过九百余册……
因此,那句“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会很有说服力。因为在简单而节奏缓慢的小农时代生活中,大多数事情都是重复而为之,比如如何种地,如何割草,如何打柴,如何剁肉,全都是熟能生巧的活计。
可现在呢,一个人一天所获取的资讯甚至多于中世纪时代一个人一辈子的信息量。你身边拥有无数获取信息的工具,手机、电脑、电视,即使你坚持传统,抱着字典和辞海不放,也肯定比古人知道的更多。
近代以来,人类文明进程飞速前行,以至于人类一旦重拾经验主义,往往就意味着倒退。如果文明即真理,那么理想、创意、情感、信仰和技术,它们的重要性都位列经验之前,甚至将之远远抛离。
篇2:也许是这个时代变化真得太快
同事是一位毕业两年不到的入门级程序员,这两天拿着一本《**AJAX》还是《AJAX**》在翻看,我拿过来大概看了看目录后就直接了当的建议这位小兄弟不要再看了,以你现在对WEB各个层面技术的理解程度,看这种书除过能在项目中临时抱抱佛脚外毫无一点用处,
我并不是在贬低这位小兄弟的技术水平,只是这些书的内容的确不能让人恭维,前面几章讲基础的还行,只是内容太少,后面开始大篇幅的讲解google map、dojo、dwr等等等等的使用时我就无心再看下去了。翻开书不小心正好看到了利用xml返回javabean或者是pojo对象到客户端的一节,书中称这个叫做ajax和java的对象序列化@#$%^&*,如果我没记错,这篇内容应该最早出自BEA还是IBM的中文站点上,书中用大量的代码讲解如何在java类中实现toXML方法,并最终通过servlet传递xml字符串到客户端让javascript接收,写完后作者可能也想到了xml的效率问题,又补充到在服务器端返回javascript数组以便提高应答速度,按例子要求,返回的二维数组中必须要进行字符转换,书中给出了这样一段例子代码:
function setConvertData {
for (var i = 0; i < xmlArray.length; i++) {
for (var j = 0; j < xmlArray[i].length; j++) {
if (j == 5) xmlArray[i][j] = xmlArray[i][j] + “元”;
}
}
}
其实像上面这段代码完全可以这样写:
function getConvertData(i, j) {
if (j == 5) return xmlArray[i][j] + “元”;
else return xmlArray[i][j];
//或者直接写:return xmlArray[i][j] + (j==5 ? “元” : “”);
}
大概形式就是这样,可能具体变量名函数名啊之类的记不清了,在这里我也不是故意炫耀下代码功底或者什么奇计淫巧,只是觉得写这些书的人要嘛不负责任要嘛就是功底不到家,写这样的代码能提高效率吗?怪也要怪现代计算机速度太快、内存太大,放在十年前286、386、2M、4M内存的机器上满篇这样的代码机器早就玩儿完,
公司项目中有个省、市、县、街道四级联动的需求,代码先是在dao层用spring的jdbcTemplate内部类的那个方法返回Entity类,循环遍历后放入list,再从biz层循环list得到每个Entity后封装到Map
也许时代在变,现在讲究的是项目层面上软件开发,无论是MVC还是XP还是CMMI,大家都用心在楼宇的总体设计上,至于每个泥瓦匠的摸泥水平还是没颗螺丝的质量已经没人关心了,大家都相信砖混型的建筑已经过去,现在流行的是框架式楼,哪怕这层楼的砖头都掉光也不会倒塌。
给项目经理汇报了下上面所述的那个问题,项目经理不在乎的说:部署时客户那儿用的是小型机,还怕这点循环速度吗?
......
......
我视为珍品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和《代码大全》准备压箱底了,也许是我老了,也许是这个时代变化真得太快。
篇3:感情再好,也千万别找男人要这个东西美文
感情再好,也千万别找男人要这个东西美文
我有一个朋友叫璐璐,大大小小的相亲无数,可是却始终遇不到自己满意的。
后来,她遇到了小吴,两人一聊挺投缘的,感觉还不错。
小吴话不多,但是每次都可以说到点子上,他是标准的IT男,高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憨厚老实的样子,收入也很稳定。
有一次,我无意中问及她事情的进展时,她却满脸苦闷:“没有下文了,本来感觉还好好的,可是相处久了,我发现他给不了我想要的安全感,就不想再继续下去了。”
后来,听别人说起,璐璐不管跟小吴在一起也好,还是跟其他男孩子在一起也罢,都喜欢事无巨细地打听对方的行踪,今天干了些什么事,跟哪些朋友一起出去聊天喝酒,林林总总,璐璐总要知道得越详细越好。
如果没有告知,她就会夺命连环call,一直到对方接电话为止。
她在感情里面患得患失,一定要知道男朋友到底是和男孩还是女孩出去玩,如果是男孩,她会大舒一口气,如果是女孩,她会开始不断瞎想。
她每天神情紧张,担心男朋友跟前女友联系,担心男朋友没有秒回她信息是不是不要她了。
男朋友发的每一条朋友圈她都会去看,并在心里揣测他到底是不是说自己,他的每一个词语,每一句语气,都会让她研究很久,她要知道对方心里到底是不是在乎自己。
原来,这就是她说的安全感。
她不断找男方要安全感,刚开始,男方还会不厌其烦哄她,后来愈演愈烈,久而久之,都不愿意跟她交往了。
于是,样貌不错,身材不错,工作也不错的璐璐,至今仍然孤身一人。
璐璐的故事,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个朋友筱雅。
刚进大学的筱雅是个懵懂的文艺女青年,她的话不多,性格内向文静。
大学的生活精彩丰富,当别的同学开始纷纷加入社团的时候,筱雅却无动于衷,依然每天都跑图书馆,看些自己喜欢的书和杂志。
学长李诚也注意到了这个古典气质的女孩,对筱雅展开了追求。
不久后,李诚成为了筱雅的男友,大学的恋情甜蜜而浪漫,李诚也温柔体贴。
因为是第一次恋爱,筱雅投入也很深,她一度认为,自己毕业后就留在这个城市,和李诚一起打拼,创造一个属于他们的家。
毕业后,李诚进了一家房地产公司,每天的工作十分忙碌,可是筱雅却暂时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
社会不像大学校园,李诚要忙于应酬,交际,升职,自然没有那么多的时候陪着筱雅。
他常常一个人晚归,要么醉得不省人事,要么倒床就睡。
筱雅呢,那段时间因为没有工作,十分没有底气,心情也起起伏伏,刚出来社会的女孩子,还有很多东西不习惯,她把自己唯一的希望寄托在李诚身上,期望在李诚身上得到一点安慰。
于是她每天在家等着李诚的回来,然而面对每晚酒气熏熏的李诚,筱雅却只好将苦涩往肚子里咽。
久了,便生出了许多怨气,责怪李诚没有时间陪伴她,安慰她。
她开始每天给李诚打无数个电话,问行踪,问和谁在一起,问几点回家。
李诚有事接不了的时候,她就歇斯底里。有一次李诚的电话响了,一接起,那边却首先传来了筱雅的哭声。周围也有同事,李诚尴尬不已。两人都觉得十分的疲惫。
终于,李诚累了,某一天清晨,他收拾好了自己的行李,离开了那间他们一起生活了一年的屋子。
失去生活重心的筱雅像天塌下来一般,她整日以泪洗面,任由负能量在自己身上滋长。她不再是那个气质优雅的文艺女青年,蓬头垢面,形如枯槁。
她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了很久,直到后来有一天,她被一个闺蜜拽着去参加寝室四人小组的同学聚会。
聚会上,她发现别人都比她混得好,她们有自己的工作,用着高档手机,穿得光鲜亮丽。
她们用的品牌,都是她梦寐以求的.,她自卑的像一只丑小鸭,不敢说一句话,别人问她过得怎么样,她也只能支支吾吾过去。
她可是当年班上的学霸啊,如今却轮落到这个地步,她简直想挖个地洞钻进去。
或许,她人生最灰暗的时刻,就是此时吧。
散会后,她痛定思痛,决心不再堕落下去,不然整个人生都要毁了。
后来,在亲戚的帮助下,她进入了一家时尚杂志社,成为了一名编辑。
每天忙碌的生活让她无暇自怨自艾,忙着采访,赶稿子,这些事情都让她的大脑高速运转,每晚她都自己独坐在电脑面前加班,有时甚至累得沉沉睡去。
可是看着自己的文字和想法被打印成册,她又充满了无限的动力,她此时觉得,工作给她带来的成就感远远大于虚无的情感。
后来,她得到了一个机会,采访那些事业成功的女性。
筱雅发现,这些女性,都有一些共同点,她们的妆容永远精致,说话做事永远都是那么大方得体,遇到要紧急处理的事故,她们可以一直保持冷静,做出最理性的判断和选择,遇到恶性竞争的对手,即使前一天在谈判桌上据理力争,却依然可以笑着打招呼。
这是见过大风大浪后的人才会有的从容和气度,这是什么都不缺少的人才有的底气,筱雅终于明白:安全感从来都是自己给自己的,女人只有自己强大了,才是真正的安全感。
后来她越来越喜欢自己这份工作,但忙碌的同时,她也没忘了要改变自己,她开始换掉自己身上的白衬衣牛仔裤,试着穿上裁剪合身的裙子,蹬上漂亮的高跟鞋,努力让自己越来越像这个城市的白领。
她的内心第一次有了安定的感觉,她开始学着画一些精致的妆,注意服装的款式和搭配,她的生活渐渐变得优雅起来。
李诚再一次见到筱雅,是她挽着自己男友的手去看新房子的时候。
那天,李诚依然忙碌,但是看到筱雅,他突然有一种恍若隔世之感。
阳光下的筱雅,是那样神采奕奕,她身上那股书卷气还在,却又多了一份成熟与魅力,身边的男子宠溺地看着她,笑容是那么温暖而满足。他们在这里买下了属于他们的爱巢,筱雅的男友郑重地在户主一栏写上了筱雅的名字。
这一次,筱雅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爱情最容易让人迷失自己,走过许多弯路我们才会明白,与其拿时间和精力去讨好男人,不如学着经营自己,做一个有成就感的女人。你这一生唯一需要取悦的人,就是自己。
安全感,很多时候只能自己给自己。
一个人的动力归根结底只能来源于自己,靠别人的光照亮你,你终究会面对黑暗,靠自己的光照亮自己,才能不惧黑夜。
当你熬夜加班时,兰卡威码头的螃蟹刚刚溜出渔夫的掌心。
当你专心看报表时,大本钟的钟声正惊起一群在广场的白鸽。
当你埋头写文案时,大西洋的鳕鱼刚好游弋经过珊瑚丛。
有些路,你只能一个人走,那些眼睛到达不了的地方,终有一天,你的脚步一定可以到达。
你要去努力,你要去奋斗,世界上最欣喜的事情,就是让努力的自己与这个精彩的世界不期而遇。
到最后,一定会发现,你想要的东西,它全部已经装在你的心里面,包括安全感。
篇4:哲理美文:有些东西,即使拥有的不多,也足以让人温暖一生
哲理美文:有些东西,即使拥有的不多,也足以让人温暖一生
一份浅醉的心事,一段流年的沉梦。常常游走于莫名情绪之间的心,不知道该如何安静如风中红叶?而夏夜,注定是最会配合这颗躁动的心的臻品。听!蛐蛐正在四下里此起彼伏的欢叫着,比起白天的喧嚣,入夜之后的蛐蛐似乎更加可爱。
聆听着那些吵吵嚷嚷的歌声,孩子突然问我:蛐蛐是个什么东西?我有些讶异地看着孩子,好像我的孩子突然之间成了天外来客似的,怎么会连蛐蛐都不认识呢?一时之间我竟有些懵了,两眼讷讷的看着他,眼神里透出了似怜、似惊、又似哭笑不得的情绪。呆了好半晌,我才回过神来。也难怪,现在的孩子哪有机会去认识这些夏天的精灵呢?他们的花季都被各种各样的教科书和考试卷所包围了,根本看不到任何外面的世界。
想想我们小时候,夏天的夜也是那样的有趣,经常三五成群的跑到野地里,拿着手电筒,专翻那些草丛下的大石头,一准会发现又黑又亮、又大又凶的蛐蛐王躲在那儿,让我们手到擒来,第二天当宝贝似的拿出来各自比试一番,赢了的小伙伴,脸上的那个得意劲儿简直就像一个凯旋得胜的大将军。
童年的时光总是在这样欢欢乐乐的游戏中与小伙伴一起分享了。那时候根本不晓得静下来是个什么样子?也根本不想静下来。而如今,那些欢乐的时光一去不复返,身负的沉重让人再也不想去争些什么,哪怕是欢乐,也总觉离自己很远,是那样的遥不可及而不再敢奢望,所以、便想静!似乎只有静了,才可以让自己得到那份轻松的幸福。可是当真正想要静下来的时候,却又不知道该从何而静了?时钟就这么一下子从童年拨到了不惑,没有一点成长的过程,结果这个“静”字到了现在还是叫人无法参透。
时间慢慢老了,心里装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不像小时候,有点不开心,同小伙伴们玩一玩、乐一乐、甚至是吵一吵、打一架,很快也就过去了;现在不开心,却无处玩、无处乐、无处诉,甚至无人与我吵打,只能试着自己吞咽、自己咀嚼、自己品味、自己消化。吞进去的不开心太多了,就想找个方式再把它吐出来,就想把所有的不开心都吐尽,可以让心灵少一些负重。而处于尘世之中的我,心、又如何能够了无牵挂的尽拒喧扰呢?总以为这是因为在城市里听惯了扰攘的缘故,所以就急切的想去一个山清水秀的无人之处,让大自然的灵秀洗去满身的沉疴。
长大了,思想越来越丰富,随之而来的成熟有时候却并不让人感到轻松和愉快,相反那些纷纷扰扰的事却愈发的压的人喘不过气来。大人总是愿意用价值来判定幸福与快乐,所以我们时常便会不自觉的忽略掉已经得到的,因为我们总是拿付出去跟它比较,总想用价值来衡量自己的幸福与快乐到底有多少?不像小孩子,费了很大的力气与功夫,只因得到了一只也许会打架的蛐蛐便会开心的睡不着,完全不理会两下的比例是否协调?是否对自己划算?难怪人们会感叹:越简单,越快乐!或许像孩子一样只有简单的要求,才会有真正的开心吧。而我们,却总是习惯了在得不到里踟蹰,总是忧郁那些得不到的。
有些人,你越想在意,他却越是不在意。
有些事,你越是想要放下,它却越是抓紧你的心不松手。
有些爱,你越是用心,得到的却越是漫不经心。
有些牵挂,你越是真诚,它却越是让你痛苦。
看,世上的事多半就是这样的让人纠缠不清。经常都是这样,我们真心诚意甚至几近顶礼膜拜地想要得到的,却在痛定思痛之后才发觉,没谁会把谁当回事。我们那么虔诚的,企盼的,原来只是一个匆匆的休憩地。不甘心、却又舍不下,于是就会深陷在不断地埋怨、忧郁之中而无法自拔。看来不是因为城市的喧嚣惹了人的忧郁,而是人不断的`要求造就了这些不知足的痛苦。
其实想开了也没什么,得到了又怎样?得不到又如何?万般情愫也只是心灵的一场感受而已。世界太大了,人心也太大了,我们怎样也无法全部拥有,得不到的时候与其埋怨,倒不如放下贪念学会感谢!毕竟我们还有过快乐,即使那份快乐与幸福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我们毕竟有过了,用价值去衡量的幸福永远也不会达到预期的目标,因为幸福是灵魂深处的一份醉,那不是用价值能够衡量的。
感谢那些违背我心愿的一切吧,感谢一切让我如临深渊的逆境,它们不止让我学会了坚强勇敢,还让我学会了隐忍豁达。毕竟这个世界,谁也不是那个唯一,无论怎样的伤心、痛苦、纠缠、企盼,不在乎的就是不在乎,不会因为那些如山的付出而存恤一丝的感动与回报,所以、不开心又能给谁看呢?只会让自己和所有爱着我的人担忧难过而已。
所以,从现在开始,试着做一个有正能量的人!不带给旁人烦恼,不带给自己懦弱。无论好坏,自己选择的路,只能自己一个人坚强的走下去,哪怕换来的是千万声耻笑,也要自己一个人去微笑面对,逃避、麻醉、落寞,永远只能让痛苦更加剧。难过的时候,想想自己得到过的快乐,心还是会有一些幸福的感动在那里柔润着岁月,谁说幸福离我们很远?我们只是忘了它的存在,它就在不远处,只要愿意用心相伴,它总会陪着我们慢慢变老。
适当的把心放回到童年时候,不再去复杂的想问题,简单的过好每一天,寻找每一份简单的快乐,哪怕是难过,也只让它简单的哭一回就随风而逝。只有简单了自己简单了心,才有幸福快乐的人生!
古人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要再去想那些无法预见的事,保持心灵的淡然,这才是真正的宁静致远,也只有心灵获得宁静了,人才会懂得幸福的真正价值是什么。
把所有一切简单化,开心的时候,独倚窗前、品茶望月,聆听夜的寄语;不开心的时候,关掉所有的烦扰,摒除所有的情绪,把思想放空,让如水的月光纯净心灵的喧扰,让忧郁的愁怨随风如烟,在一份寂寞的高傲中淡然心事。学会自己体味自己的心情,不搅扰,不懦弱,不乞求,不颓然。为一点快乐而幸福,为一点得到而满足。
幸福,别太贪心!只要有过,就珍藏心底,让那份醉淡藏于心,让回忆里多留些美好,让自己多一些欢乐,这样在难过的时候也会有美好安慰。
有些东西,即使拥有的不多,也足以让人温暖一生!就像这幸福,别嫌它少,握住了就是永恒!
★ 谁的时代美文
★ 最具有哲理话
哲理美文:经验也许是这个时代最无用的东西(精选4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