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士篇诗词鉴赏

时间:2022-10-27 10:57:33 作者:臭鱼烂虾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臭鱼烂虾”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壮士篇诗词鉴赏,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壮士篇诗词鉴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壮士篇诗词鉴赏

壮士篇诗词鉴赏

古诗原文

天地相震荡,回薄不知穷。

人物禀常格,有始必有终。

年时俯仰过,功名宜速崇。

壮士怀愤激,安能守虚冲?

乘我大宛马,抚我繁弱弓。

长剑横九野,高冠拂玄穹。

慷慨成素霓,啸咤起清风。

震响骇八荒,奋威曜四戎。

濯鳞沧海畔,驰骋大漠中。

独步圣明世,四海称英雄。

译文翻译

天地在不停地运动变化,这种生生息息的过程是没有穷尽的。世间的人或物都遵从着宇宙间的生灭规律,都有自己的初始也有自己的终结。人的'时光俯仰之间就已逝去,功名应该尽快建立并使之崇高。身为壮士而应该勇搏、激情满怀,怎能够安守所谓的虚无呢?乘上我那大宛产的良种战马,手按我那名为“繁弱”的大弓。手握我那可以横扫九野的长剑,头戴着高得快接天际的征战之冠。当慷慨走上战场的时候有天上的白虹壮气,有萧萧而起的清风送行。杀敌的吼声、鼓声惊骇着敌阵,奋勇向前的威势展示给周边的敌国。壮士既可横渡河海,也可驰骋于大漠。壮士独步于圣明之世,四海之内都称其为英雄。

注释解释

回薄:指天地生生息息,不停运动的过程。

禀常格:遵从宇宙间的自然规律。

速崇:指功名应该尽快建立并使之崇高。

虚冲:守于虚无。

繁弱弓:名为“繁弱”的大弓。

八荒:也叫八方,指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指离中原极远的地方。后泛指周围、各地。

四戎:指周边的敌国。

濯鳞:这里代指壮士。

篇2:《白马篇》诗词鉴赏

《白马篇》诗词鉴赏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赏析

曹植的这首乐府可分四节来理解其内容。第一节,从开头至“幽并游侠儿”,概写主人公游侠儿英俊豪迈的气概;第二节,从“少小去乡邑”到“勇剽若豹螭”,补叙游侠儿的来历和他超群的`武艺;第三节,从“边城多警急”到“左顾凌鲜卑”,写游侠儿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奋勇杀敌的英雄事迹;第四节,从“弃身锋刃端”至结束,写游侠儿弃身报国、视死如归的崇高思想境界。全诗塑造了一个武艺高强又充满爱国情感的游侠形象。

作品运用了铺陈的笔法。这正是乐府诗突出的艺术特点。如诗中写游侠儿的武艺:“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左的”、“月支”、“马蹄”,都是练习射箭的靶子,作者这样铺陈地写,就从左、右、上、下不同的方位表现了他高强的射箭本领。再如写他的战功:“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躯蹈匈奴,左顾凌鲜卑。”“羽檄”就是命令,他闻风而动,立即投入浴血的战斗当中。他平定了边乱,保住了四境的安全。这种铺陈的写法,前后句文意互应,渲染了气氛,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这种铺陈的写法,也表现了作者对游侠儿由衷赞羡之情。如在第四节,作者连用了意思大致相同的四句话,反复咏叹,赞扬游侠儿弃身报国、视死如归的高尚思想品德,可见其敬仰之深。其实,曹植这样写,也是借诗抒怀,借写游侠儿,来表达自己为国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篇3:壮士篇阅读理解答案

壮士篇阅读理解答案

壮士篇(节选)

张 华

乘我大宛马,抚我繁弱弓。

长剑横九野,高冠拂玄穹。

慷慨成素霓,啸吒起清风。

震响骇八荒,奋威曜四戎。

濯鳞沧海畔,驰骋大漠中。

独步圣明世,四海称英雄。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乘我”“抚我”中的两个“我”字,突出表现了壮士豪迈自得的情态。

B.“横九野”“拂玄穹”运用夸张的手法,突出表现了壮士的英武形象和豪迈气概。

C.诗中壮士慷慨激昂,叱咤风云,耀武扬威,所向披靡,使敌国为之震慑。

D.本诗节选部分全部使用对偶的句式,节奏明快,形式整齐,体现了独特的'韵律美。

15.本诗是从哪几个层面来表现壮士的英雄气概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4、D 最后两句不是对偶

15、通过壮士出征的服饰、武器来表现;壮士骑上战马,手握大弓长剑,身披战袍,头戴高冠。通过壮士驰骋沙场的勇武与豪情来表现;壮士奔赴战场,慷慨激昂,叱诧风云,威震敌胆。通过壮士的功成名就来表现;壮士横渡河海,驰骋大漠,独步圣世,名扬天下。

篇4:古典诗词鉴赏之杜甫篇

古典诗词鉴赏之杜甫篇

本文是由语文教案工作室上传的:古典诗词鉴之杜甫篇(10篇)。

《佳人》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败,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已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简析】

“佳人”并非写实,只是一种寄托,可能是诗人自己的身影。虽时世艰难,多遭不幸,仍不愿入染浊流。

【注解】

1、合昏:即夜合花。

2、修竹:长竹,与诗中“翠袖”相映。

【韵译】

有一个美艳绝代的佳人,

隐居在僻静的深山野谷。

她说:“我是良家的女子,

零落漂泊才与草木依附。

想当年长安丧乱的时候,

兄弟遭到了残酷的杀戮。

官高显赫又有什么用呢?

不得收养我这至亲骨肉。

世情本来就是厌恶衰落,

万事象随风抖动的蜡烛。

没想到夫婿是个轻薄儿,

又娶了美颜如玉的新妇。

合欢花朝舒昏合有时节,

鸳鸯鸟雌雄交颈不独宿。

朝朝暮暮只与新人调笑,

那管我这个旧人悲哭?!”

在山的泉水清澈又透明,

出山的泉水就要浑浊浊。

变卖首饰的侍女刚回来,

牵拉萝藤修补着破茅屋。

摘来野花不爱插头打扮,

采来的柏子满满一大掬。

天气寒冷美人衣衫单薄,

夕阳下她倚着长长青竹。

【评析】

这首诗是写一个在战乱时被遗弃的女子的不幸遭遇。她出身良家,然而生不逢时,在安史战乱中,原来官居高位的兄弟惨遭杀戮,丈夫见她娘家败落,就遗弃了她,于是她在社会上流落无依。然而,她没有被不幸压倒没有向命运屈服;她咽下生活的苦水,幽居空谷,与草木为邻,立志守节,宛若山泉。这种贫*不移,贞节自守的精神,实在值得讴歌。

全诗文笔委婉,缠绵悱恻,绘声如泣如诉,绘影楚楚动人。“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深寓生活哲理。

【作者小传】:

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襄阳。一生坎坷。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被后世诗家尊为“诗圣”。有《杜工部集》。

《梦李白》二首

死别已吞声,生别赏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寒黑。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其二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赏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赏析:

这是杜甫听说李折流放到夜郎后积思成梦的诗篇。杜甫诗中有

十余首为表现李杜深交之作:“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是彼此

觉深情厚谊的写照;“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是对李白真才实

学的咏赞;“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是对李坎坷一生的不平呐喊。

第一首,着重写对李白安危的无比关切与深深的怀念。

第二首,哀叹李白坎坷一生的不幸,极为深沉地体现诗人诚挚炽热的友情。

《新婚别》

嫁妇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妻子,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进鸟飞,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赏析:

这是一首悲壮的诗章。婚礼刚刚完毕,新婚夫妇尚未拜见姑嫜,新郎

却立即要奔赴战场出征打仗。诗中精心塑造了一个深明大义的少妇形象:

她对爱情、对丈夫忠贞不渝,惟愿“与君永相望”;可是为了百姓的安康,

对丈夫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鼓励丈夫“勿为新婚念”奋勇上战场。

——《古柏行》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

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

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

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

扶持自上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

大厦如倾要梁栋,万千回首丘山重。

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剪伐谁能送?

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曾经宿鸾凤。

志士仁人莫怨叹,古来材大难为用。

赏析:

诗圣一生极为推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本诗

借赞美苍劲高大的古柏来表现自己对“名重宇宙”的武乡侯的无限

敬仰,感怀他与刘备亲密无间的君臣关系,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忧

伤。李太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何其豪放,杜子美的“古来材大

难为用”又是何等苍凉!蜀江之水长流不尽,丞相之树郁郁苍苍……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挂者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

两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鸣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赏析:

这是一首显示伟大诗人开阔胸襟的名篇。大风破屋,

大雨淋漓,诗人长夜无眠,感慨万千,推己及人,浮想

联翩,于是奋笔疾书,充分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感。“安

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宏愿,千百年来

震撼了千千万万人的心弦。

历代诗人为杜甫的博大胸怀钦佩不已。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赏析:

代宗应宝二年(763),安史之乱平定了,杜甫回到成都草堂。

此时他的心情特别舒畅,面对一派生机的.春景,不禁欣然命笔,一

挥而就。这幅“春景图“,有近有远,有声有色;映衬成趣,明丽

开阔;人与物俱适,动与静结合;一派生机,千里春色,不仅描绘

了祖国山川之多娇,又表现了诗人心情之怡悦。

——《旅夜书怀》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以,天地一沙鸥。

赏析:

杜甫54岁时携带全家离开成都,在乘舟东下途中

与了这首诗。诗人意指自己的一生在于福国利民,并不在

于文章闻名,而被朝廷贬官是由于直言进柬,并非因老病。

诗人以如橼巨笔描绘了“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雄

伟景象,同时表现了诗人此时心情的忧愤与旁徨。犹如苍

茫大地一只鸥鸟,来去匆匆,飘忽不定。

——《清明》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赏析:

《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到过杏花

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附近有杜湖、东南湖等胜景。

本诗写一个离乡在外的“行人”,在春雨绵绵的清明时

节欲借酒浇愁的心情。诗中的行人、酒家、牧童、杏

花村,山道湾湾、春雨飘洒,构成了一幅情趣盎然的

“清明烟雨画”。

——《望岳》

岱宗①夫如何?齐鲁青未了②。

造化钟神秀③,阴阳割④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⑤绝顶,一览众山小⑥。

注释

岱宗:即泰山。因泰山居五岳之尊,故曰“宗”。

齐鲁:古代有齐鲁两国,齐在泰山这北,鲁在泰山之南。

青未了:青翠的山色连绵不断,望不到尽头。

造化神钟神秀:万物的主宰把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都集中在泰山。钟:汇集,专注。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咸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释:

首联意谓:江山虽饶有兴趣依旧如故,可是国家已被肆意骚扰;春日本当繁花如锦,岂奈京城一片野草。

颔联意谓:有感于时局动荡,看见花开而泪沾巾;苦恨于离乡背井,听到鸟语也惊心。

颈联意谓;接连三个月,兵乱总不断,未知亲人安危否,家书最值钱。烽火,指战祸

尾联意谓:白发愈搔愈希,簪子简直插不上。不明言愁,而怎奈一“愁”字了得!白关,指白发。簪,指古代成年男子须束发,故也用簪。

赏析:

这是诗人陷身于安史叛军占据的长安,因忧乱伤春而写下的千古名篇。面对纷飞的战火,破碎的河山,诗人不禁忧心如焚,感慨万端,诗中以明媚的春色、美好的事物来反衬,更为深刻地表达强烈的情感,令人闻之不胜悲,诵之愁无限。

篇5:杜牧篇《清明》的诗词鉴赏

杜牧篇《清明》的诗词鉴赏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赏析:《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到过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附近有杜湖、东南湖等胜景。本诗写一个离乡在外的“行人”,在春雨绵绵的清明时节欲借酒浇愁的心情。诗中的行人、酒家、牧童、杏花村,山道湾湾、春雨飘洒,构成了一幅情趣盎然的“清明烟雨画”。本诗在1992年香港“唐诗十佳”评选中,被评为第二佳。注释: 1、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约在阳历四月五日左右。 2、欲断魂:指心里忧郁愁苦,就像失魂落魄一样。 3、遥指:指向远处。 4、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 赏析:清明节,传统有与亲友结伴踏青、祭祖扫墓的习俗。可是诗中的“行人”却独自在他乡的.旅途上,心中的感受是很孤独、凄凉的,再加上春雨绵绵不绝,更增添了“行人”莫名的烦乱和惆怅,情绪低落到似乎不可支持。然而“行人”不甘沉湎在孤苦忧愁之中,赶快打听哪儿有喝酒的地方,让自己能置身于人和酒的热流之中。于是,春雨中的牧童便指点出那远处的一片杏花林。诗歌的结句使人感到悠远而诗意又显得非常清新、明快。

篇6:太虚之下多篇诗词鉴赏

太虚之下多篇诗词鉴赏

(一)

深夜觉醒禅三更,太虚园内观月明,

阴阳相生红日起,西方曙光赛佛灯。

(二)

身心之内精神见,蒲团之中世界观,

松竹梅兰眼前景,合入画卷上毫端。

(三)

菩提无树镜有台,世界繁华归本来,

种子里面有硕果,皮囊之内出精彩。

(四)

财物丰丰金峰峦,风寒露水感秋寒,

迷物求福俗人作,忘却内心度人难。

(五)

立身太虚是高端,守住太虚合神仙,

痴迷太虚深处去,呆傻疯癫不堪言。

(六)

拼命工作不值钱,完善自己心有天,

洗髓养气魂一统,道贫覌里是金殿。

(七)

外取营养内生血,拥抱宏大暖心窝,

阴阳气恋太极内,悠悠云海度清波。

(八)

树叶从中鸟儿鸣,山山都有杜鹃红,

完善身体心灵主,深心现路自然通。

(九)

跳出海面红日现,圆明世界通长远,

海啸龙卷锁不住,玲珑灵巧显斑斓。

、2、1

篇7:诗词鉴赏

诗词鉴赏范例

一自《高唐》赋成后,楚天云雨尽堪疑。”这两句是说,自从宋玉写成了《高唐赋》后,人们便怀疑写了男女情爱的诗都是另有所指了。诗句实指自己所写含意深曲的作品,以致随便一句诗也会引起人们的猜疑和误会。清人纪昀说:“义山深于讽刺,必有以诗贾怨者,故有此辩。”辩得委婉含蓄,情韵独到。

出自李商隐《有感》

非关宋玉有微辞,却是襄王梦觉迟。

一自《高唐》赋成后,楚天云雨尽堪疑。

①高唐赋:战国楚·宋玉《高唐赋》:“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其上独有云气。……王问玉曰:此何气也?玉对曰:所谓朝云者也。王曰:何谓朝云?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因用作帝王艳遇或男女欢会的典故。

②楚天云雨:指情爱、性爱描写。

篇8:诗词鉴赏

最新诗词鉴赏大全

诗歌分类

体裁――――古体诗、近体诗(绝句、律诗)

题材内容――山水田园诗、边塞诗、咏物诗、咏史诗、咏怀诗

表达方式――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

每句字数――五言诗、七言诗、杂言诗

写作风格――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李清照、柳永 )

常用鉴赏术语

表达方式――抒情、描写(人、物、景)、叙述、议论

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借代、对比、对偶、拟人、用典、化用、铺陈

表现手法――比喻、起兴、对比、讽刺、正衬、反衬、象征、想象、联想、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古今对比、以动衬静、动静相衬、以乐写哀、由远及近、远近结合、点面结合、虚实相生、主客转换、重章叠句、名词叠用、先景后情、先情后景、移步换景、浪漫主义、现实主义

绘景角度――天地、远近、声色、动静、冷暖、景人、仰俯、里外

常考意境(主旨)

秋思、思乡、征人思归、思家人、思友人、思情人、离别、生命逝去

不得重用、报国无门、仕途失意、不遇之感、知音难觅、幽思之情

历史兴亡、国运衰亡、借古讽今、讽喻朝政、揭露官治、人民疾苦

向往高洁、脱离尘世、厌恶官场、隐逸之志、田园生活、闲情逸趣

追慕古贤、渴望建功、立志报国、人生得意、深厚友情、甜蜜爱情

感悟生命、人生哲理、自然美景、赞叹盛世、点评历史、充满禅意

壮美(豪放雄浑阔大、高山大河大战场、激人向上)、优美(小桥流水春花秋月、一人一景一时、玲珑婉约凄恻)

意境之大小――国家大于个人;悲壮大于悲惨

诗歌的表现手法鉴赏

●直接抒情

即不借外物、掩饰,直陈自己的喜怒哀乐。

●间接抒情

即通过写景、叙事、描绘人物举动来表达情感,披露心迹。

●借景抒情

古代诗词中,有些景物被诗人们赋予了一定的人文象征意义,如柳象征离别,梅象征高洁,月象征团聚,雁象征音信等等。诗人们在描绘这些景物的同时,往往也寄寓了某种情怀。

●融情于景

即诗人提笔之际内心已有既定的情感活动,将情感含蓄于笔下的景物之中,让读者去感受、体会。

●因情造景

诗中的幻境、梦境是典型的因情造境。如果诗人所描写的景物不是处于一时一地或并非写诗时所闻见,而诗人为了抒情的需要却将它们集聚到一首诗中进行描绘,可称之为“因情造景”。

●虚实相生

●托物言志

借物喻人,借物(事)喻理,是咏物诗的重要手法。

●借古讽今、怀古伤情

●比喻

●夸张

夸张是指夸大或缩小事物原有的形态、规模、程度,以增强诗歌的主观感情色彩。(李白常用夸张)

●象征

象征是指通过具体形象以表现与之相近似的思想情感。

●用典

运用典故来抒情言志、表明心迹。

●对比

对比就是使对比的双方的特征更加鲜明,如黑与白的对比,生与死的对比,对与错的对比,动与静的对比,通过鲜明的对比来强调、揭示某一种现象,阐释某一个道理。

●反衬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蝉噪”衬“林静”,以“鸟鸣”衬“山幽”。与对比相比,不难看出反衬是以相反的一方写另一方,“牺牲”相反的一方来突出另一方,如以动写静、以乐写悲、以黑写白等;对比却不具备这样的特质,对比双方不存在谁为谁服务的问题,而是双方都为某一个目标服务。

●正衬(烘托)

是绿叶对牡丹的衬托,是云彩对明月的烘托。如《山园小梅》的颈联“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在这里是虚拟“霜禽”和“粉蝶”对梅的喜爱,烘托自己对梅花的喜爱。正衬与反衬的性质一样,只是正衬的陪衬者与被衬者取同一“立场”,反衬的陪衬者与被衬者取相反“立场”。

●化用

诗词的诗句是由前人的诗句变化而来。如王实甫《牡丹亭·长亭送别》中的句子“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就是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借代

较普遍的技巧。

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白居易《琵琶行》)“帆”代“船”;“朱门”是朱红色的大门,这里代指权贵豪门之家;“丝竹”,“丝”本指琴瑟一类的弦乐器,“竹”本批箫笛一类的管乐器,这里“丝竹”一起代指音乐。

●通感

一种特殊的比喻。

“通感”就是把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如“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白居易《琵琶行》)用触觉“冰泉冷涩”写听觉琴声低沉(“弦凝绝”),传达出琴声的幽愁暗恨。再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用视觉“暗”写嗅觉“香”,突出梅香的清淡、时断时续。

●互文

一种特殊的省字法,使诗句更精练。

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实际是说“秦汉时明月秦汉时关”,即古时的明月,古时的关;“秦”字后省去了“汉”,“汉”字前省去了“秦”,不仅语言精练,而且给读者一种时空阔大之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实际上是说“迢迢皎皎牵牛星,皎皎迢迢河汉女”。“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辞》),实际上说“雄兔脚扑朔眼迷离,雌兔眼迷离脚扑朔”,所以两兔在地上跑时很难分辨出谁雄谁雌。 诗歌的意象鉴赏

▲ 雨

愁思,是古典诗歌中雨意象的主要含义。这主要是因为绵绵雨丝常常能引起诗人的情感共鸣,便常用这一意象来写心中的不尽愁思。借助具体雨意象与抽象的心理活动建立起了一种特殊的联系,传达出了诗人的或离别之绪、或思念之情、或厌倦之心、或悔恨之意、或国破家亡之痛。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秦地故人成远梦,楚天凉雨在孤舟”(李端《宿淮浦忆司空文明》)

但有时,雨意象也传达出一种温润与暖意。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园,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但总的说,雨意象以表达愁思为主。

▲ 水

雨意象传达的主要是愁思,水意象传达的主要是被阻隔的无奈。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相距并不遥远,但因不可逾越的水的阻隔,只能留下地老天荒般的大遗恨。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阴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无论你怎么努力,眼前的美好,都会因水的阻隔而变得可望不可及。

与阻隔的无奈相反,水意象有时又是传达离愁、思念之类情感的媒介。

“去年下扬州,相送黄鹤楼。眼看帆去远,心逐江水流。”(李白《江夏行》)“心逐江水流”,茫茫江水正是无限离别之情的生动写照。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向东滚滚流去的春水正是不尽愁恨的传神写照。

▲ 青山

青山意象是古典诗歌中的一个重要意象,无数的诗人对此倾注了自己的深情。大致而言,青山意象有下面几种意义。

象征故乡,栖息身心。

“无穷芳草色,何处故山青。”(齐己《送休师归长沙宁觐》)“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司空曙《贼平后关人北归》)“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暗示虚无,显示苍凉。

“是非成败转头空。江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三国演义·临江仙》)“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许浑《金陵怀古》)“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引为知己,安妥灵魂。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辛弃疾《贺新郎》)

▲ 落花

花很美丽,但这种美丽常常是短暂的,因此在多愁善感的诗人心中,飘零的落花总会引起无限的惆怅。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杜甫《曲江二首》)漫天飞花是诗人的无边愁苦。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以落花暗示繁华不再、盛世一去不返。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杜牧《金谷园》)落花变成了坠楼人,传达的是哀

怨与愁恨。

当然,并非所有的诗人笔下的落花都是感伤、忧郁、衰老、死亡的意象。

王维《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有诗云:“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这是以落花写澄澈心境。

李白《少年行》有诗云:“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这是李白式的'生活——不言伤感,只有纵情,落花也能增加游兴。

龚自珍有诗云:“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还护花。”这更一种积极进取、发愤有为精神的写照。

▲ 飞鸟

像鸟一样自由飞翔是人类自古就有的愿望。表现在诗歌中,飞鸟意象成为了人们心灵自由飞翔的重要凭籍。

以鸟的自由飞翔表达实现人生理想的渴望。“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嵇康《赠秀才入军》)这是生活在司马氏专权年代的嵇康的精神翱翔。

以鸟的翱翔太空表达诗人对超然玄远的人生境界的追求。“开轩临颍阳,卧视飞鸟没。”(王维《留别山中温古上人兄并示舍弟缙》)

以飞鸟回巢写游子的思乡愁肠。如“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以孤鸟独飞写人的漂泊无定。“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阮籍《咏怀》)

▲ 钟声

钟声意象在古诗中的意义可分两个阶段来看。

第一阶段是佛教传入中国之前,那时的钟声多是作为庆典音乐的体验,带给人们一种欢快、热烈的享受,如《诗经》开篇《关雎》中的句子“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第二阶段是佛教传入中国之后,这一阶段要比第一阶段复杂。

王维的诗中的钟声,多回荡在远离尘嚣的山谷云雾、参天古木之中,传达的是一种隐遁山林、皈依佛门的空寂与恬淡。如“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过香积寺》)

还有许多诗人都使用过这种具有佛教色彩的钟声意象。像李白的“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听蜀僧 弹琴》)

在诗人笔下,钟声还是对时间流逝的警示。如“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李商隐《无题》)

有的诗人还借助钟声思考“我向何处去”的重大命题。如刘禹锡的《元和甲午岁,诏书尽征江湘逐客,余自武陵赴京,宿于都亭,有怀续来诸君子》:“雷雨江湖起卧龙,武陵樵客蹑仙踪。十年楚水枫林下,今夜初闻长乐钟。”革新失败,一贬十载。奉诏还京,百感交集。宿于长安附近的驿站,听到皇宫中隐隐传出钟声,刘禹锡写下了这首诗。

钟声有时还传达着离愁。如“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曹》)

▲ 舟船

屈原、李白、杜甫,中国三位大诗人都孤寂地死在漂泊的小船上。这或许是巧合。但古典诗歌与舟船的关系却是一种必然。在古代,对于更多的诗人来说,水路比陆路更为方便,因此也更为重要。他们所有的远行,走的几乎都是水路。于是,旅途中借以安身的一叶扁舟便很自然地进入了诗人的笔下,成了他们诗作中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

一是写诗人的漂泊之感。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暝色况复久,秋声亦何长。孤舟兼微月,独夜仍越乡。”(刘虚《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 两首诗所用意象极相似,主题也极相似。无论是“月照一孤舟”,还是“孤舟兼微月”,都是将“月”与“舟”两个意象组合起来,再通过声色(猿声、秋声与暝色)的烘托,便很好地传达出了漂泊他乡的孤独沧凉之感。

二是写诗人对自由的渴望。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 楼饯别校书叔云》)“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司空曙《江村即事》)“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读到这些诗句,我们仿佛感到了诗人们急切跳动着的企图摆脱束缚的自由心。 诗歌的意境鉴赏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中遵从的一个重要概念。可以说,中国古典诗词的优秀之作,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因为营造意境是诗人表情达意的基本手段,所以解读、辨析诗词中的意境是鉴赏古诗的重要手段。

▲ 离别意境

离别是古诗中最常见的主题之一。大概是因为人喜聚不喜散,但又不得不散,于是对相聚的留恋、对分别的感伤甚至痛惜,便常常成了诗词歌咏的对象。所以,诗人写离别很少轻松用笔,像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样的高昂笔调并不多见,而是大都写得很沉重,且往往在伤情中引发出一种生命短促、前路茫茫的无可奈何之叹。

营造离别意境的主要意象有绮筵、泪眼、长亭、寒蝉、秋雨、骤雨、兰舟、别路、暮雨、来帆、去鸟、散丝、杨柳、残月等等。

离别意境的感情基调是缠绵、伤感、悲凉。

▲ 离乱意境

离别多为私情,离乱则可能更能体现时代特征。中国几千年的古代社会,经历了无数的战乱与分割。每一次战乱,都给百姓带来了无限痛苦。但“国家不幸诗人幸”,有良知的诗人都会以一颗爱悯、忧伤的诗心,去表现人民的的苦难、家国的伤痛以及诗人个体生存的艰辛。这些诗作的意境因多为诗人的亲历之境的再现,所以往往表现出情感深沉、思想深刻的特征,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赋到沧桑句便工”。

离乱意境的主要意象有清秋、夕阳、大江、悲风、鼓角、天涯、星河、飞雁、黄花、梧桐雨等。

离乱意境的感情基调是悲壮深沉、孤独寥落、清冷忧戚、伤感惆怅。

▲ 隐逸意境

隐逸是中国古代士人们的一个重要情节。特别是那些道德文章都很棒的人,他们本可以出仕为官,但因种种原因,最终选择了归隐。不过这种生活,也创造了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一种特殊的艺术意境——隐逸意境。他们将自己高超的文化修养投射到山水田园之中,不仅表现了自己的人生态度、人生理想,更使山水田园也有了一种性灵。正是人因山水田园而“隐逸”,山水田园因人而“性灵”。

篇9:诗词鉴赏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窈淑女,君子好逑。(诗经)

2.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诗经)

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

4.黄钟毁弃,瓦釜雷呜。(屈原)

5.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毛诗序)

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8.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

9.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

10.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11.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

12.杞国无事忧天倾。(李白)

13.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

14.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陶渊明)

1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

16.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陶渊明)

17.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

18.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19.山随平野近,江入大荒流。(李白)

20.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2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22.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2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陈子昂)

2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25.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

26.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27.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

28.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

29.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

3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31.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

3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

33.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杜甫)

3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3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

篇10:诗词鉴赏

诗词五首鉴赏

浣溪沙

云纤雾淡雨增寒,柔丝轻盈细缠绵,清清岸上挂柳烟。

夜深梦浅酒催眠,郁郁相思锁眉间,烛光清影照无边。

浣溪沙

金风卷帘惹梦休,雨声入耳添闲愁,菊花含露落何处?

雾似云来云似雾,霜似月色月色无,望叹天涯已穷秋。

早进郧西城

月游西山外,满目雾徘徊。

脚下寒露浸,发梢银霜白。

遥遥星影疏,渺渺城廓来。

天河水茫茫,鹊桥似云台。

六郎关

奇峰翠岭,雄关独伫,

骡马漫道声犹,古韵引客游。

金钱河流,浪花载舟,

千帆过尽几度秋?环抱秦楚。

当今高山出平湖,一顷碧波闲悠,

秋风起,霜华露,

天阔云淡,万山红叶秀。

龙潭河之秋

遥望溪练似轻纱,高挂峰顶飘脚下。

清亮明净秋风里,枫叶星稀似朝霞。

篇11:诗词鉴赏

诗词30首鉴赏

五律[新韵]自强不息

羊年怨事秋,欲把此心囚,

蘸墨抒岑寂,拨琴诉遣愁。

靠山山偶立,依水水曾流,

唯有只身站,千难甩手丢。

七律[新韵]歌颂祖国

巨龙舞动鼓声威,国富民强号角吹。

旗耀千秋红大地,山绵万里尽芳菲。

东方崛起神州美,西部开发业绩辉。

圆梦中华惊世界,城乡处处景葳蕤。

七律[新韵]家

波涛汹涌海连天,万里飞舟荡浪尖。

礁隐暗流生险象,花残瘦叶染香肩。

轻游深水滩头越,慢驶高风路上翩。

历练红尘多坎坷,始知彼岸尽甘甜。

七律[新韵]母亲

平生忙碌雨风担,茹苦含辛亦道甜。

犹记当年华丽影,常思今日瘦苍颜。

肩挑星月相夫度,目送朝夕教子贤。

母爱恩深应厚报,心中常念孝为先。

七古/无题

一风一浪一袭凉,一事一思一惆怅。

一日一年一往昔,一爱一恨一情长。

一月一影一孤寂,一弦一曲一衷肠。

一笺一墨一词赋,一花一落一叹伤。

七绝/红尘若舟

浮生恰似一孤舟,万险迢迢海上游。

不惧风掀千丈浪,只需稳舵在船头。

七绝[新韵]钱

孔方兄弟好姻缘,柴米油盐事事连。

纵是奔波追日月,莫言名利莫言艰。

七绝/国庆

红旗飘舞首都前,盛世欢歌欲震天。

礼炮烟花齐绽放,为谁喝彩在思贤。

七绝[新韵]情缘

琵琶旧谱雨声寒,谁向西楼自倚阑?

纵有柔情千百媚,也难邀月照人还。

七绝[新韵]咏梅

琼花欲醉任逍遥,万树千山裹素袍。

鸟兽消声难觅迹,虬枝疏影一梅娇。

七绝[新韵]咸疙瘩

清秋一梦春方醒,调煮风干入口香。

体硬难嚼独个味,家乡特产美名扬。

金秋/鹧鸪天

云淡风轻望碧空,心生喜悦韵无穷。

近瞧玉米颗颗饱,远望高粱穗穗红。

情切切,意浓浓,填词觅句醉其中。

虽言墨客秋惆怅,与我相逢却不同。

不了情/菩萨蛮新韵(回文体)

赋词含泪尘思苦,苦思尘泪含词赋。

亭短月光清,清光月短亭。

感伤情了断,断了情伤感。

眉锁爱难追,追难爱锁眉。

卜算子[新韵]情愫

不想恋红尘,偏被红尘苦。

阡陌田连少往来,怕见孤鸿度。

莫叹缘浅深,只道情之笃。

又是斯人寂寞时,絮语谁人悟?

点绛唇/红烛泪

静夜空帷,柔肠几许情丝缕。

诸多寒暑,恨把流年误。

烛泪自怜,何日留春住?

红尘苦,心舟难渡,望断连云路。

喜春来[新韵]新春

熏风妩媚时节赏,骏马绝尘挂角羊。

草芽欣喜腊梅芳,紫气扬,彩笔描祯祥。

行香子/美丽的家乡内蒙古

放眼蓝天,展目云轻。似苍狗、如马嘶鸣。

鸟啼清脆,鱼戏浮萍。览山之青,林之翠,水之灵。

远离喧闹,怀亲恬静,弃功名、逸乐无争。

胡琴清奏,晨露晶莹。看羊儿跑,牛儿走,马儿行。

春绪/满庭芳

对酒吟诗,挥毫作画,看花谢若红尘。

长亭寥寂,夜雨黯销魂。

柳卷相思千首,人空瘦、泪渍罗裙。

潇湘曲,斑竹凄婉,瑶瑟荡宵云。

纵嫌情短去,淡观千古,莫叹乾坤。

待晨曦,霞光照映山群。

窗外氤氲袅袅,黄莺啭、陌上寻春。

娇嗔怨,珠玑秀字,依旧我心存。

声声慢/无题

无边萧瑟,轻拂晚霞,叶落坡野无依。

雁唳排行南去,忆戴和离。

且把缠绵颦笑,绘丹青、字字珠玑。

满苑景、桂香飘云外,心悦神怡。

荏苒又逢秋色,枫似火、摇曳却是清凄。

往昔同君相聚,菊正花期。

而今重湖目尽,纵蓬山、不复那时。

语声咽、负了佳期梦,孑影堪悲。

汉宫春/花田错

日月如梭,纵使春已度,难弃初衷。

秋来绿肥红瘦,惆锁心中。

苍穹雁唳,错花田,烟雨朦胧。

芊念念,叠思重重,胭脂难掩衰容。

回首康桥旧梦,记年华豆蔻,你我情浓。

相思你许千种,我予玫红。

今朝且把,缠绵送,却已成空。

听绣阁,梅花三弄,许多愁影如踪。

长相思/无题

缘如烟,意如烟,孤影青灯难入眠。思卿梦绕牵。

念芊芊,怨芊芊,望断天涯咸泪潸。问风谁爱怜?

思念/青玉案

春来入目神情懒,念诤友、同亲眷。

静倚窗棂犹似见,月台寻找,天池呼唤,梦里依稀辨。

眉间紧锁凄凄念,萧管音哀泪眯眼。

怨恨今生情短暂,花飘伤感,水流难断,对影珠帘卷。

恋情深/锁眉间

滴滴胭脂更夜漏,烛红腮瘦。小笺花事诉难全,瑟空弹。

珠帘轻卷月光前,欹枕锁眉间。闭目恰逢庄梦,锦裘寒。

诉衷情令/红尘过往

红尘之路是非多,事事如南柯。那时花前月下,细语暖心窝。

一转瞬,起**,受折磨。个中滋味,不想去说,心静归佛。

减字木兰花[新韵]及时雨

天阴地暗,顷刻雷鸣飞雨溅。阵阵轰隆,欲唤疾风摧雨浓。

久逢甘露,俄顷玉珠凡界渡。喜了苗们,酣畅淋漓又一春。

山花子/无题

一曲琵琶素手弹,西窗谁剪暗伤颜。曾与南柯梦相见,醒还寒。

几度芸笺从瘦笔,香凝残月叹尘缘。秋水望穿云执手,共长天。

眼儿媚/致闺蜜

三月风吹杏花妍。桃色染峰峦。金须双对,云中起舞,紫燕同欢。

宛如一树生连理,日月梦相牵。此生良伴,俞琴钟释,共度尘寰。

采桑子/雪吟

黄昏门外花飞舞,轻落闲庭。轻落闲庭,六出晶莹,分聚总关情。

笳箫奏起谁来唱?未许愁清。未许愁清,风挑珠帘,子夜几番听。

归去来

拙笔学填词赋,偏为描情愫。今日虽得提名簿。谁人晓、雨心住?

平仄行行入。红腮泪、倚栏悲楚。千篇百字寻出处。孤独影、只侬笃。

虞美人[新韵]雪恋梅

朔风北驭摧云海,大地银装盖。纷纷玉屑下瑶台,只为赴约一诺吻梅腮。

笙歌曼舞含情脉,满是娇羞态。素笺勾画惹人猜,原是两情相悦入心怀。

篇12:诗词鉴赏

诗词三篇鉴赏

《诉衷情》

当年携手乐缠绵,情醉喜开颜。

如今对燕离散,孤影寡无欢。

思万缕,意千般,苦心酸。

此生念盼;痴忆成叹、独眺凭栏!

《喝火令》

寂寞何时去,欢心几许来?

满腔愁绪似烟霾。

犹记往昔携手,谈笑乐开怀。

曲奏烦忧病,琴声忆断崖。

誓言豪语被淹埋。

又是思存,又是苦悲哀。

又是泪湿孤枕,何日落尘埃!

《喝火令》

尽是无聊句,何来寂寞身。

写篇诗赋笑红尘。

填首婉词胡弄,到也算出新。

借得三分醉,忽悠几个群。

友朋和善似家人。

但愿常欢,但愿此谊真。

但愿永远嬉闹,无事乱编文。

《木兰花》诗词鉴赏

诗词鉴赏示范

清平乐诗词鉴赏

古典诗词鉴赏

《八阵图》诗词及鉴赏

唐宋诗词鉴赏

李白诗词鉴赏

卜算子诗词鉴赏

立冬诗词鉴赏

柳永诗词《蝶恋花》鉴赏

壮士篇诗词鉴赏(共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壮士篇诗词鉴赏,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