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鸭六月”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木兰花》诗词鉴赏,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木兰花》诗词鉴赏,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 目录
篇1:《木兰花》的诗词鉴赏参考
《木兰花》的诗词鉴赏参考
木兰花
钱惟演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①朱颜惊暗换。昔年多病厌芳尊②,今日芳尊惟恐浅。
[注]钱惟演(962—1034)字希圣,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北宋著名诗人,本词是作者暮年谪居汉东时遣怀之作。①鸾镜:相传晋罽宾王曾获一鸾鸟,多年不鸣,后悬镜照之,鸾鸟乃鸣,故称梳妆镜为鸾镜。②芳尊:酒杯。
(1)“城上风光莺语乱”一句的“乱”字用得很贴切,请作简要赏析。(3分)
(2)下片最后两句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3分)“乱”写出了“莺”啼叫的热闹,和下文的“春拍岸”一起,描写了一幅春光明媚,美景无限的画面。(1分)而群莺乱啼已是暮春天气,这里也暗含春光将尽之意,(1分)作者用“乱”字也出了心中的那份忧虑,表达了自己对于时光飞逝,生命无多的感伤之情。(1分)
(2)(4分)对比(1分);同样是“芳尊”,以前是厌恶,现在则是喜欢到“惟恐浅”。(1分)写出了作者借酒消愁的情状,(1分),抒发了被贬黜罢官后内心痛苦无奈心情。(2分)最多给4分。
作者简介
钱惟演(962—1034),字希圣,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吴越忠懿王俶次子,随父降宋,真宗朝历任直秘阁、知制诰、翰林学士、枢密副使等职。仁宗即位,为枢密使,以同平章事(宰相)的头衔出任许(今河南许昌)、陈(今河南淮阳)等州。为人好趋炎附势,多写歌功颂德的文章献于朝廷以邀恩宠,尤善以联姻手段巴结皇室,攫取权利,为时论所鄙薄。初谥“思”,明确其有过而能追悔自新。宋仁宗庆历年间,由其子诉请,改谥“文僖”。
钱惟演人品虽不足称,但雅好文辞,自称“平生唯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词,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赏析
词人晚年情怀,衰颓困苦。钱惟演对仕途有浓厚的兴趣,一生以未为宰相而遗憾。他的阿谀奉上,其效果适得其反。太后听政时,钱惟演就因与太后攀亲备受舆论攻击,被赶出朝廷,仁宗亲政后更是屡受打击。难怪词人晚年心气不顺畅。
这首词就是在这样心境之下的创作,是仕途挫折时内心困苦愁怨的抒发。春天来临之后鸟语花香、春意盎然的景色,都仿佛在搅乱词人的心绪、牵引出词人的愁怨。人生得意之际,面对明媚春光,意气风发,那是一种情景,词人当年在京城高官厚禄时也曾经领略过。相形之下,人生不得意之际的春色只能牵引出对往日的回忆与留恋,当然就增加了眼前的痛苦。情急之下,词人不禁无理地责问“绿杨芳草”何时了结,也就是说恼人春天什么时候才能过去,这一问也就问出了内心愁苦的深度。作品中的“芳草”、“泪眼”、“鸾镜”、“朱颜”等意象无不充满绝望后的浓重感伤色彩,反映出宋初纤丽词风的艺术特色。
上片起首两句,从城上和城下两处着墨,声形兼备、富于动感地描绘春景,勾勒出一幅城头上莺语阵阵、风光无限;城脚下烟波浩淼、春水拍岸的图画,使读者隐然感觉到主人公的伤春愁绪,从而为下文的遣怀抒情作好了铺垫。上片末两句转而抒情,言绿杨芳草年年生发,而词人已是眼泪流尽,愁肠先断,愁惨之气溢于言表。
从表现手法上讲用绿杨芳草来渲染泪眼愁肠,也就达到了情景相生的效果,情致极为凄婉。此二句由景入情,词意陡转,波澜空起。过片两句,从精神与形体两方面感叹老之已至,抒写了词人无可奈何的伤感情怀。从中可以窥见,一贬汉东,默默无闻,大势已去,这对于曾经“官兼将相,阶勋、品皆第一”的'作者来说,打击是多么巨大。
下片解释愁苦的缘由。词人将一切的根源都推托到岁月的流逝、容颜的衰老上。每次览镜,都要为此惊叹。剩下惟一的解脱方式就是频频高举“芳尊”,借酒消愁。然而,只恐“举杯浇愁愁更愁”。依据词人眼前的心境,这是可以推想而知的。于是,语尽意未尽,绵绵愁意溢于言外。词人虽写愁苦之意,但与五代十国词人还是有很大的不同,词中没有那种绝望哀痛的没落感与沉重感,钱惟演只是平常叙述而来,毕竟词人生活在一个平和的年代。
篇2:木兰花晏殊诗词鉴赏
池塘水绿风微暖,记得玉真初见面。重头歌韵响争琮,入破舞腰红乱旋。
玉钩栏下香阶畔,醉后不知斜日晚。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注释】:
①玉真:仙女,亦泛指美人。玉真又是瑞圣花的一种。
②重头:词曲前后片节拍完全机同,或同一曲调的重复,称为重头。
③琮:形容玉石相击的清脆声响。
④入破:唐宋大曲的乐段名称。
⑤玉钩:帘钩,代指轩窗。
⑥香阶:飘有花香的'台阶。
⑦点检:数算、检查。
【译文】:
池塘的绿波在春风中温暖,我初次见到你的芳容。你的声音甜美,舞姿婀娜优美,节奏急促时,腰肢你旋风一样旋转那飘舞的红裙。白玉钩挂着窗帘,我就斜卧在栏杆之下香阶的旁边。醉后沉睡,不知道红日西斜天已傍晚。当时与我共同赏花的人,如今不在,只剩下我独自一人。
【赏析】:
这是一首怀旧之作。本词追忆早年初见美人时的喜悦与欢欣及今日物是人非的惆怅,在对比中抒发好景不长的人生感慨。词中以往昔“歌韵琤琮”、“舞腰乱旋”的欢乐场面与今日“点检无一半”的凄清境况对比,抒发了强烈的人生无常的伤感之情。上片怀旧,回忆与“玉真”初见面的强烈印象。下片伤今,感叹人生无常。全词以欢宴始,笔浓情势;以堆零落终,辞疏情冷,构成今昔悲欢之对比,于情境变迁的反差中抒情感怀,婉曲而有深味。词中所写景物:池塘、绿水、阑干、香阶,均兼关昔今。物是人非,更兼日斜时暮,遂使词人汕然而生故交零落、人生如梦之感。全词以极优美的文辞来流露出词人关于宇宙无穷,人生短暂,景物依然,物是人非的凄然感慨。
篇3:《减字木兰花》诗词鉴赏
《减字木兰花》诗词鉴赏
减字木兰花·竞渡
黄裳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注释】
减字木兰花:词牌名,简称《减兰》。《张子野词》入“林钟商”,《乐章集》入“仙吕调”。双调四十四字,即就《木兰花》的前后片第一、三句各减三字,改为平仄韵互换格,每片两仄韵转两平韵。
1、竞渡:划船比赛。每年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为表达对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尊敬和怀念,在民间形成的一种传统风俗。
2、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长者茂密杨柳的小州处,一群龙舟上纤旗高高飘扬,飞驶而出。
3、春雷:形容鼓声想春雷一样响个不停。 直破烟波远远回:条条龙舟,勇往直前冲破宁静的水面,形成一片烟雾,再从远处折回。
4、惊退万人争战气:龙舟竞争之激烈气势,就像打仗一样,把观众都惊呆了。
5、金碧楼西:领奖处(也是主席台)装饰得金碧辉煌。
6、衔得锦标第一归:夺得冠军的船,把获得的锦标放到那昂首张口的龙嘴里,第一个归来。
【赏析】
黄裳的这首词以龙舟竞渡为题材,颇具历史价值。龙舟竞渡,即赛龙船。相传伟大诗人屈原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汨罗江自杀,人民为了纪念他,每逢端午节,常举行竞渡,象征抢救屈原生命,以表达对爱国诗人的尊敬和怀念。这一活动,后来成为民间的一种风俗。当地居民准备轻便快船,选拔优秀船员,到节日,在附近江河举行竞赛活动。男女老幼,官员百姓,纷纷集聚赛区观赏助兴。南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已有关于竞渡的记载。宋耐得翁《都城纪胜》一书,专门记载南宋京城杭州的各种情况,其“舟船”条有云:“西湖春中,浙江秋中,皆有龙舟争标,轻捷可观。”龙舟竞渡时,船上有人高举红旗,还有人擂鼓,鼓舞划船人的士气,以增加竞渡的热烈气氛。这种万众欢腾的场面吸引了历代的诗词作者。黄裳很喜欢写自然景色,赛龙舟的场面也吸引了他,他的这首《竞渡》,就是描写龙舟竞渡夺标的实况。
上片写竞渡。“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竞赛开始了。一群红旗高举的龙舟,从柳阴深处的小洲边飞驶而出。“飞出”二字用得生动形象,令人仿佛可以看到群舟竞发的实况,赛船上迎风招展的红旗,耀眼夺目,首先映入眼帘。由于沙洲上浓密的柳荫遮蔽视线,赛船就象从柳荫中飞驶而出。“渚”,水中间的小洲。点出杨柳渚,既是以景色相衬托,也为了表明节候。作者这里用“飞出”来形容那急划而来的赛船,真实地反映了参观者的感受。
“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竞渡时,每艘船上不仅有人高举红旗,还有鼓手击鼓以统一划船的节奏。一艘赛船里有好多名划桨手。他们之间,全靠鼓点来协同动作。所以作者说,赛船上的击鼓声,像春雷一样震响,它们冲破笼罩着江面的水气,远远地传向四面八方,在空中回荡。“直破”二字写出了船的凌厉前进的气势。这样,就渲染了竞赛的紧张气氛。
下片写夺标。竞赛,以先到达目的地的获得锦标。竞渡的.高潮出现在赛船驶近锦标,胜负将见分晓的时刻:“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人山人海的观众为优胜者发出了惊天动地的喝彩声。在这种震耳欲聋的助兴声中,一马当先的龙舟上的竞渡者,正在拼命地划动船桨,向终点猛冲,表现出不顾一切、勇往直前的决胜精神。健儿们争战夺标的英雄气概(争战气),简直使千万人为之惊骇退避。看来,有成千上万的观众看得惊心动魄。这里,作者只用了十一个字,就把竞渡中最壮观的场面连同它的紧张激烈的气氛和惊心动魄的声势和盘托出来了。
“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古时的锦标,也就是一面彩缎的奖旗,一般都悬挂在终点岸边的一根竹竿上,是给予竞渡优胜者的赏物,从龙舟上就可以摘取到。在作者描绘的这场竞渡中,“金碧楼西”的岸边,就是挂锦标的位置。如金似碧(碧玉),形容这座楼阁的富丽。优胜者终于抢先到达终点,从那里“衔得锦标第一归”,胜利返航。为什么用一个“衔”字呢?“衔”,用嘴含住的意思。古时的龙舟,船头上雕有象征性的龙头装饰。看来,优胜者夺得锦标以后,就将它悬挂在船头的“龙头”上,活像一条真龙将锦标上端含在嘴里似的。“衔”是龙舟的龙形生发出来的字眼。用这个“衔”字,饶有情趣,是传神之笔。
此词采取白描手法,注意通过色彩、声音来刻画竞渡夺标的热烈紧张气氛。同时,词还反映了人们热烈紧张的精神状态。龙舟飞驶,鼓击春雷,这是写参与竞渡者的紧张行动和英雄气概。欢声震地,是写群众的热烈情绪。衔标而归,是写胜利健儿充满喜悦的形象与心情。如此以来真实地再现了当日龙舟竞渡、观者如云的情景。词写得这样生动,如果作者没有亲临现场的实感,是写不出来的;如果作者虽有实感,但在艺术上,缺乏剪裁的匠心、捕捉印象的功夫和渲染气氛的笔力,那么也是难以写得这样有声色、有层次、有气势,使人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的。
【作者简介】
黄裳(1044-1130),字勉仲,延平(今福建南平)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第一,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卒赠少傅。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黄裳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和词人,其词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令人心醉,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词作以《减字木兰花》最为著名,流传甚广。
篇4:木兰花慢·丁未中秋诗词鉴赏
木兰花慢·丁未中秋诗词鉴赏
古诗原文
水亭凝望久,期不至、拟还差。隔翠幌银屏,新眉初画,半面犹遮。须臾淡烟薄霭,被西风扫尽不留些。失了白衣苍狗,夺回雪兔金蟆。
乘云径到玉皇家。人世鼓三挝。试自判此生,更看几度,小住为佳。何须如钩似玦,便相将、只有半菱花。莫遣素娥知道,和他发也苍华。
译文翻译
在水亭旁注目远望,归期还没到,猜测着还差几天。隔着绿色的帷幔屏风,画着新长出的眉毛,犹如遮挡着半边的脸。片刻飞起的淡淡的'薄雾,被西风吹得不留一丝痕迹。顷刻,变化不定,夺回了月亮。
乘云到了玉皇大帝家。人世间敲打三下鼓,试着自己判定今生,更是看了好几次,小住为最佳。何用形状像钩子一样的玦,相伴着半菱花。不要遣怪发鬓苍白的嫦娥。
注释解释
凝望:注目远望。
白衣苍狗:苍:灰白色。浮云象白衣裳,顷刻又变得象苍狗,出自唐·杜甫《可叹诗》:“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意思是比喻事物变化不定。
几度:虚指,几次、好几次之意。
何须:何必,何用。
苍华:发鬓苍白。
创作背景
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传说是为了纪念嫦娥奔月。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处于秋季之中和八月之中,故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
诗文赏析
《木兰花慢·丁未中秋》是宋代刘克庄的一首关于中秋节的词。
上片写闺中思妇,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下片进行了想象,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流露出一点点的伤感。
篇5:《木兰花》古诗鉴赏
《木兰花》古诗鉴赏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宋祁词作鉴赏
此词上片从游湖写起,讴歌春色,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鲜明的早春图;下片则一反上片的明艳色彩、健朗意境,言人生如梦,虚无缥缈,匆匆即逝,因而应及时行乐,反映出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寻欢作乐思想。作者宋祁因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而名扬词坛,被世人称作红杏尚书。
起首一句泛写春光明媚。第二句以拟人化手法,将水波写得生动、亲切而又富于灵性。绿杨句写远处杨柳如烟,一片嫩绿,虽是清晨,寒气却很轻微。红杏句专写杏花,以杏花的盛开衬托春意之浓。词人以拟人手法,着一闹字,将烂漫的大好春光描绘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过片两句,意谓浮生若梦,苦多乐少,不能吝惜金钱而轻易放弃这欢乐的瞬间。此处化用一笑倾人城的典故,抒写词人携妓游春时的心绪。结拍两句,写词人为使这次春游得以尽兴,要为同时冶游的'朋友举杯挽留夕阳,请它花丛间多陪伴些时候。这里,词人对于美好春光的留恋之情,溢于言表,跃然纸上。
这首词章法井然,开阖自如,言情虽缠绵而不轻薄,措词虽华美而不浮艳,将执著人生、惜时自贵、流连春光的情怀抒写得淋漓尽致,具有不朽的艺术价值。
篇6:《木兰花》古诗词鉴赏
《木兰花》古诗词鉴赏
木兰花
唐 李商隐
洞庭波冷晓侵云,日日征帆送远人。
几度木兰舟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
【注释】①元:原来。
1.请赏析洞庭波冷晓侵云中侵字的妙处。(4分)
答:侵,原指侵入、渐进。(1分)清晨,洞庭湖清冷的水波、粼粼寒意直逼云霄。(2分)一个侵字,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洞庭波以强健的生命,生动形象地渲染出洞庭湖送别的萧瑟、冷清的氛围。(1分)
【解题思路】这一题实际上在考查炼字。最好先指出侵的原意,方便对其引申义、比喻义的比较与分析;还要指出侵字所运用的修辞方法或者表现于法,以及所起到的作用。
2.有人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自身漂泊之感,这该如何理解?请简要分析。(4分)
答:诗人几度在木兰舟中望人远行,却不知道自身其实也像是木兰花树斫成的一叶孤舟,已成天涯漂泊之客。(2分)诗人以船为喻,借物抒情,抒发了身如孤舟漂泊天涯的'惆怅感伤之情。(2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
【解题思路】考查诗人的情感,可从意象人手。题中明言是漂泊之感,那么就应该从其象征物木兰舟入手。之后抓住两者的相似点,指出其以船为喻,借物抒情的特色就可以了。
【题解】
这首诗的作者有两说,一说为李商隐作,一说为陆龟蒙作。《万首唐人绝句》、《唐诗纪事》、《古今诗话》等均定为李商隐诗。而陆龟蒙有《宿木兰院》诗,盖因此二相互混淆。诗或作于大中二年(848)由桂北归自湘水入洞庭之时。
【注释】
洞庭二句:洞庭,湖名,在湖南。征帆,指远行的船。何逊《赠诸旧游》诗:无由下征帆,独与暮潮归。二句即目所见,洞庭湖上波光粼粼,寒意直逼云霄,湖面上征帆不断,远人离别随时可见。
几度二句:木兰舟,用木兰树造的船。任昉(fǎng)《述异记》卷下:木兰川在浔阳江中,多木兰树。昔吴王阖闾植木兰于此,用构宫殿也。七里洲中,有鲁班刻木兰为舟,舟至今在洲中。诗家云木兰舟,出于此。后常用为船地美称,并非实指木兰木所制。罗隐《秋晓寄友人》诗:更见南来钓翁说,醉吟还上木兰舟。二句谓自己几度登上木兰舟,也就是有几番离别,就如木兰花被制作木兰船一样,已成天涯羁客,时时不定,日日漂泊。
篇7:王安国《减字木兰花》诗词鉴赏
减字木兰花
王安国
画桥流水,雨湿落红飞不起。
月破黄昏,帘里余香马上闻。
徘徊不语,今夜梦魂何处去。
不似垂杨,犹解飞花入洞房。
王安国词作鉴赏
这首小词写闺怨情愁,委婉动人,以含蓄见长。
词一开始,就以清丽之笔绘出一幅风光旖旎的图画:画桥流水,雨湿落红飞不起。画桥如虹,流水如带,春雨潇潇,落红成阵,好一派暮春景象!这一切,又统统笼罩穿破黄昏雾霭的月光下,好似披上一层轻柔的薄纱,更显得清幽淡雅。就这样一个月白风清、如诗如画的夜晚,画桥流水旁边,落红缤纷的小路上,词中的主人公与他倾心爱慕的女子邂逅了。男主人公的马儿接近香车的那一霎间,他心情的兴奋和激动是不言而喻的。这里虽未对女子作正面刻画但透过传出帘外的余香,依稀可以想见女子娟好的容貌和绰约的风姿。
下片转笔写主人公车去人走之后的心境。他先是徘徊不语,继而怅然若失,今夜梦魂何处去,语气极为凄惋。他因不知所之而徘徊,因无可告语而不语,因今宵难遣而梦魂不安。此时此刻,周围的一切,诸如小桥流水,春花明月,仿佛都一下子黯然失色。再也唤不起他的半点兴致,只有眼前飞过的片片杨花引起了他的注意。目送着无拘无束、飞来飞去的杨花,他不禁触景生情,联想到自己的命运,发出深沉的`叹息:不似垂杨,犹解飞花入洞房。说杨花能够穿帘入户,追随自己的意中人飞进洞房,而自己却连梦魂都不得去。这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抒情,通过奇特的联想、看似无理的比喻,含蓄委婉地传达出主人公的一往情深。
篇8:王安国《减字木兰花》诗词鉴赏
画桥流水。雨湿落红飞不起。
月破黄昏。帘里馀香马上闻。
徘徊不语。今夜梦魂何处去。
不似垂杨。犹解飞花入洞房。
「作者」:
王安国(1030-1076) 字平甫,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王安石之弟。神宗熙宁元年(1068),应茂才异等科入第,赐进士出身,拜西京国子教授、崇文院校书。熙宁七年(1074),为大理寺丞、集贤校理。八年,被罢归田。其词仅存三首,风格婉丽蕴藉,有《王校理集》,今不传。
「注释」:
落红:即落花。
「赏析」:
这是一首伤别词。上片写男方别后的恋意。画桥流水,雨湿落花,皆是马上所见。触景伤情,不觉勾起对帘中人的怀念。下片写女方的深闺幽怨。结尾两句,因物寄怨,抒写离情。全词造语工丽,蕴含不尽之意。
薛砺若《宋词通论》:他的词虽不多见,然较介甫蕴藉婉媚多矣。虢寿麓《历代名家词百首赏析》:这首词咏男女伤别。通首构思细腻,词藻华腴。
篇9: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诗词鉴赏
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诗词鉴赏
古诗原文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译文翻译
今夜可爱的月亮娇媚千般,你向什么地方走去,悠悠慢慢?是不是天外还有一个人间,那里的人刚刚看见月亮升起在东边?茫茫的宇宙空阔无沿,是浩浩长风将那中秋的明月吹远?是谁用绳索系住明月在天上高悬?是谁留住了嫦娥不让她嫁到人间?
据说月亮是经海底运转,这其中的奥秘无处寻探,只能让人捉摸不透而心中愁烦。又怕那长鲸在海中横冲直撞,撞坏了华美的月中宫殿。蛤蟆本来就熟悉水性,为什么玉兔也能在海中游潜?假如说这一切都很平安,为什么圆月会渐渐变得钩一样弯?
注释解释
将旦:天快亮了。
《天问》体:《天问》是《楚辞》篇名,屈原作,文中向“天”提出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用《天问》体即用《天问》的体式作词。
可怜:可爱。
悠悠:遥远的样子。
别有:另有。
光影东头:月亮从东方升起。光影:指月亮。
天外:指茫茫宇宙。
汗漫:广阔无边。
送中秋:送走了中秋明月。
飞镜:喻明月。
妲娥:传说中的月中仙女嫦娥。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两句:意思是据人说月亮运行经过海底,又无法探明其究竟,真让人不可捉摸而发愁。谓:据说。问无由:无处可询问。恍惚:模模糊糊、隐隐约约。
“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三句:意思是如果月亮果真是从海底经过,就怕海中的鲸鱼横冲直撞,把月中的玉殿琼楼撞坏。长鲸:巨大的鲸鱼。纵横:横冲直撞。玉殿琼楼:代指月亮。神话传说云月亮中有华丽的宫殿名广寒宫。
“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两句:意思是蛤蟆本来就会游泳,月经海底对它并无妨害,为什么玉兔也能在海中沉浮?虾蟆:蛤蟆。传说月中有蟾蜍(蛤蟆)。故:本来。堪:能够。云何:为什么。玉兔:传说中月亮上有白兔在捣药。解沉浮:识枷生,会游泳。
若道:假如说。
无恙:安好,无损伤。
渐渐如钩:圆月慢慢变成弯月。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辛弃疾在上饶带湖闲居时的作品。辛词继承《楚辞》的传统是多方面的,像这首直接用“天问体”来表现,也是一例。
诗文赏析
本词创作时间无从确考,是一首题材和体裁都新颖别致,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送秋词。
从体裁上看,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曾作《天问》,通篇设问,一连问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辛弃疾在这首《木兰花慢》词中既不思乡吊人,也不怀古伤今,而摹仿屈原的《天问》体,创造性地采用问句形式,打破上下片换意的定格,就明月西沉后的去向接连提出了九个问题,这在唐宋词宋词中是一创格,表现出作者大胆创新、不拘一格的艺术气魄。向月亮发问的诗词前已有之,如李白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而通篇发问,一问到底的仅有辛弃疾此作。同时,词的用韵也完全适应豪纵激宕的.感情,读起来一气贯注,势如破竹。并且多用散文化句式入词,使词这种形式更能挥洒自如地表现思想感情,给作品带来不可羁勒的磅礴气势。
从内容上看,“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前人写月,多思乡、怀人、吊古之情,此词抛开这一切,将有关月亮的深沉的富有哲理性的思考和神话传说,融汇交织成一幅深邃而美丽的神奇画卷,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作者别开生面就明月西沉而赋,并由此展开瑰丽奇特的想象,从广阔的太空,再到到深幽的海底,深情地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悠悠月儿将运行到何处去?天外是否另有人间?这里月落时,那里的月亮是否刚刚从东方升起?反映了作者对客观自然现象的深入观察与思索,并作出了大胆的猜测,其中有许多暗合现代科学,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早于哥白尼三四百年的辛弃疾,对天体宇宙,对月出月落的自然现象发出这样的问题,显示出聪明智慧和朦胧的科学探索精神。作者在发问中,将神话传说中的嫦娥、玉兔、蟾蜍、广寒宫等巧妙地编织进去。忽而天上,忽而海中,忽而人间,忽而月宫。创造出丰富绚烂、神奇多姿的浪漫主义艺术形象,使人在对神秘宇宙的探索思考中,同时得到了美的艺术享受,不失为一篇咏月、送月佳制。
作者打破上下阕分工(上阕写景、下阕抒情)的定格,“换头”不变,上下一气浑融,打破词要温婉的传统,以诗为词,以文为词,将诗和散文句法,融入词中,大大增加了词的表现力。上阕就月的去、来、系、留展开想象思考。下阕就月经海底,生出疑问和忧愁。不作生硬的比附、影射,然忧国之思从忧月之中透出。辛弃疾以皎洁的圆月象征大宋江山,而对它的命运忧心忡忡,“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强烈地透露出辛弃疾对误国误民的奸邪势力的憎恶之情,表达了他对南宋朝廷命运和前途的深深忧虑,寓意深刻。全词即景发问,中间穿插神话传说.最后以景收束,放的开,收得拢,戛然而止、发人深思。
综观全词一气呵成,紧凑连贯,读来势同破竹。词的视野广阔,构思新颖,想象丰富,既有浪漫主义色彩,又包含生活逻辑,且有难能可贵的科学断想,打破前人咏月的陈规,道前人所未道,发前人所未发,其意义较那些对月伤怀的作品寄托深远,其境界较那些单纯描写自然景物的咏物词更高一筹。
★ 诗词鉴赏示范
★ 清平乐诗词鉴赏
★ 古典诗词鉴赏
★ 唐宋诗词鉴赏
★ 李白诗词鉴赏
★ 卜算子诗词鉴赏
★ 立冬诗词鉴赏
★ 壮士篇诗词鉴赏
《木兰花》诗词鉴赏(推荐9篇)




